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书
  
上季父书(庚申)
父主虽有 除命。本无入京留仕之意。而至于 肃谢。则不可不为。似将在开月望后。而不过作一两月往还计耳。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1H 页
上季父书(癸亥)
伏惟即玆元正。气体万福。三阳回泰。自此庶倾时运之否。公私祝祷。不可胜达。客岁两度下札。并承览。伏悉教示之意。国计穷竭。至于此极。诚不胜心寒。然过于焦劳。先有瘁伤。亦非济事之道。区区下情所虑。又在于此。伏望留思如何。犹子昨陪父主。来宿道巢。今朝方进内谷。此间怅慕自倍。亦想思山之念。此时尤增。然待区画事了后。岂无山中镇日陪娱之时耶。惟是伏企。北任。壮岁远游。元非所避。况为家世事。何惮之有哉。只以二亲俱有患症。私情则诚切矣。然铨意既不相念。则亦何可自我图免耶。犹子在京时。已闻有此议。而只付之自来自去耳。但此为极选之任。以弹压为职。恐非风采销腐者所能堪此。未知如何矣。
上季父书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1L 页
犹子意外。即见监营星火行会关文。以江原道 宣谕御史。使之罔夜上来。沈寿亮既以不承绣衣之 命被罪。则犹子情迹。安可冒当此任乎。即者。已以奴名。呈病状于本牧。星夜驰报。以为转达 朝廷之地。而所谓 宣谕不知为何事。且若得被罪速递。则固幸矣。或又不然。势尤狼狈。闷不可达。尤丈曾以沈之不出为当。盖以暗行御史职类台官。监司以下皆在按廉中。不可苟当故也。至于 宣谕。则似稍有间。而其体貌之尊重。决非病废之踪所可堪。以此欲以抵罪为限。不为上去。伏未知如何。
上季父书(甲子)
总相言续宝鉴删定。只以前日面议时节度为之。别无大段可改。而亦宜令大学士经览云。犹子仍言大学士。则每欲省约。而其时 上下训谟。可为后世法者不妨广载云。则总相以为然。且毕写后。季父主欲上疏封 进之意。亦言于总相。而更思则既经总相与大学士议定。自都监缮写。而在乡封 进。亦似可疑。未知如何也。
上季父书(乙丑)
槐山事。此亦求官也。何可为必得之计耶。且判相之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2H 页
言。都出于不相谅。至于以一窠之难为辞。则尤无可言者矣。犹子面言时。所答虽不快。然许以郎官。若有意则当相副矣。其终不牢拒。亦未可定。奈何。内外交差之法。虽不行已久。然三司之官。情迹有难安。则姑许出外。此例亦多。非必以罚补外。况有切迫私情乎。初欲更作书于判书。以申此意矣。近于苟且未果。今则已断置。不复有望矣。
上季父书
社仓与赈厅事。大纲既已就绪。则以病甚决退。不见有大段所伤。若复待毕赈。则当过麦秋。又安知其前复有何事故拘牵耶。且既无都下设粥之举。则外方事料理。秋冬间似当已了。始赈之后。则京厅宜无接应。此与辛亥事有异。在犹子意。则及此东还。似为合宜。伏未知如何。
上季父书
犹子千万意外。被此超擢之 命。自念登朝六年。不唯无毫分补国事。在 朝供仕之日亦罕。而 误恩冥升。乃至于此。实不自知其所由。然匪荣伊惧。诚实情也。宪职时。拟一番陈疏后。上去谢 恩。留二三旬。陈情而归矣。今则事势又变。经年在乡。每辞 召命。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2L 页
及至升擢。便复趋 朝。终觉不安。犹子之意。则欲力辞必递。而父主下教与元丈之言。皆以为分义未安。不可累辞。一疏后宜上去。盖今番荡中。亦异平例。而 恩召荐降。一向违逋。似乎无义故也。伏未知何以自处。为得当耶。职异他司。不可无端稽滞。昨已陈疏。疏草送上。而若未蒙 许。则欲复再辞。兼以宪职时所欲应 旨者附达。又未得递。然后上去。留数旬而还此。则未知如何。不得躬进面禀。玆以书达。
上季父书
下札伏慰。第以粗率论事之故。致烦下念至此。不胜惶悚。盖犹子主意。即今病源。专在于文具浮论。故欲一说破。而行语间。不得不及尼事。当初急于再辞。悤悤草定。未及致审。及承前次下教。并减去露圭角文字。今此下示字语。皆已删削矣。所改草誊上。而缘于急迫。初未得躬进禀定然后呈送。是为伏恨。大抵欲为身计。则宜主一边。而妄欲遵承遗法。以致如此。然若但止一身崎岖。则实无所顾念矣。昨日疏未及呈。金清风丈适至。见之。以为极的当和平。时辈虽以为未洽。亦岂至深怒云矣。恐以疏事过念不已。敢此专伻。
上季父书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3H 页
前后下教辞意。并伏悉。犹子之意。尝以此事。为不惟自有师生以来。所未闻之大变。实关阴阳消长之判。 国家治乱之几。不言则已。言之不可模糊。既在此地。事有难安。未免说及其事。故不觉率口尽言前后段是非。自谓不置一毫偏倚之心。一从所见陈之。而以后段是非。既不概于 圣心。以前段是非。重见恶于时议。此固所已料者。奈何。金万吉则以为前后段所论恰好。赵相愚则以为大意自好。申启华若干人。亦以为自前言议如此。今亦且陈所见无害云。其他峻论辈之意。则不闻可想。而然只有前头踪迹。龃龉而已。何至大段触祸耶。速归自是本意。数日内欲陈疏乞还。兼及乞县之意。而姑未草成矣。
上季父书(丙寅)
今年失稔。虽曰视诸庚戌则有间。而近十数年则无此比矣。然 庙堂则不知其至此。犹子尝有所告言于领台。而领台以为生疏。其后畿伯连有状请。皆见败。未必不坐于犹子也。自季父主入相。中外之民。俱有所望。畿伯之言亦然。伏未知何以副此众心。还切伏虑。即今 国用匮竭。蠲役固难。然如前日下教税太。则似有馀地。虽得半减。岂非大惠也。至于身役之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3L 页
类。 朝家已令。姑勿上纳。以待分灾实更出令。以此民间方颙望。未知 朝家将何以处之也。最是赈谷留捧。在 朝家则不至有所失。而在畿民则所关甚重。至于本府则又与他邑不同。民户过四千而仓粜最少。皮杂谷通计不满七千。少遇灾歉。无以赒济。辄请移转。其输来输去之际。民弊滋甚。若留此仍为会付谷。则当为利民无穷之惠。且此非今春所分。而乃昨年捧留者。昨年稍实而尚许其留。况于今年乎。此则伏望力言许留如何。才有书于本厅堂上。待其答。欲即论报矣。
上季父书
李东郁还通。不是猝然。经营盖久。诸议已许之。如此事。其出其入。本无大段。而若以大臣有所言。则其惹疑谤大矣。诚合商量矣。地天之义。固是荡平之术。而建极为其本。此正所难。至于小小参差之端。则有不足屑屑矣。
上季父书
犹子初欲以旬后上去矣。更思则褒贬时。守令无端自请延 命进营门。事例有所未安。若退在望后。恐又值都目。种种拘碍。一动亦难。深用伏叹。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4H 页
上季父书
犹子半年在邑。 天恩固已罔极。而秋捧之前。凡百俱艰。实无为养之意。近日秋事粗了。虽不得望其久保。而若能偷过二三朔。则庶可少伸情理矣。领相陈达。出于意外。未知何故有此耶。私情切迫。固不必言。而当此大侵之岁。数易守令。官民俱弊。使犹子入朝。能有大段裨补于世道。则虽有一邑之弊。宜或不恤。而不然则大臣之特请还入。其误着甚矣。曾前徐宗泰为邑时。赴任未久而 除玉堂。领相以邑弊。请仍矣。今番事与前相左。此无非犹子无状。不能感人如徐君之致。奈何奈何。且其所达太不近似。尤令人悚忸。岂不重为嗤点耶。闻此报。三日眠食自不甘。至于承 命还朝。则恐难遽为矣。劄陈事。实系家国休戚之本。未知 庙议与朝论。复如何。侈习之变。只在 君相一立心之间。而此正不易。只切慨然。
上季父书
犹子事。本不敢为久计。既还骊江。便是本分。虽曰为亲。亦何可太区区于得失之际耶。若以史馆兼任。准例得递。则未解由前。可作闲人。留侍亲侧。此为幸也。 祭享减牲事。固知难成。果如所料。然此等论说。行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4L 页
于 朝廷。亦庶有以少警流俗之心。岂无所益耶。
上季父书
减牲事不行。固与前日讲规变通不同。足为决去就之端矣。然若领相又以此。不安于位。则诚有不可不念者矣。且 减牲则固重大矣。只得 上下以此立心。则庶为今日兴衰之本。未知领相之意果如何也。
上季父书(丁卯)
祭享减牲。事体固重。虽只从第二件以下裁抑。亦岂不有益耶。惟是变改一时侈习。实为裁省之本。而此最不易。奈何军制变通。伏未知所规画如何。而此为 国家大处置。其为重难。不减于 减牲。既发之后。若又不成。则恐不如不发之为愈。先为熟讲。知其可成然后 上陈。恐得之矣。
上季父书
书笏之辞貂帽一款。其省费虽为四五之一。而终恐细琐。未知如何。洪得龟以不就守令讲。自本曹 启汰。而其时犹子。则在呈告中。故不参其事。此似非当初 朝廷所以荐用之本意。今别荐之类。虽皆令应讲。而以学行直出六品者则不讲。文武虽异。大臣既以不拘格例。外试州牧。内试郎署。若果有能绩。则将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5H 页
擢用之意。荐达于 榻前。直出六品。为武窠金吾郎。此不以循例荫官处之明矣。而今必令应讲。终至汰去。我国之胶守虚文。于此亦可见矣。其人之果可大用与否。则犹子固未能知。而大臣所荐之意则如右。故犹子独政时。欲直拟守令。禀议于右相及领相前。则以为此固不当应讲。而但须于 榻前。以不取才直拟之意。一番陈达。然后拟之。为完备云。今日以此禀定似好。伏未知如何。
上季父书
下示月廪事伏悉而此等待大臣之礼数。诚尤不安。恐合力辞。必不得已。则留置县仓。固为一道矣。资秩屡辞。虽近烦渎。然 上心未快释之前。亦难承受。但专以此陈疏。恐尤烦。至于岁时 陈戒。则即今所处之义。殆若晦庵遇遁之后。似难进言。伏望商量停止如何。焚章。夫岂不足于忠恳耶。
上伯氏书(壬戌)
似闻川西有宴集之举。至以此委要闵妹云。无乃过张耶。此非平常之时。虽在乡家。勿令有人言。如何。
上伯氏书(癸未)
李厦成上疏殊无状。骇痛可喻。此不可不一卞。故昨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5L 页
始封疏付州人。而只辨其诬。不欲侵轶轩相。故疏辞没棱角。未知如何也。王考主于丁丑六月。以亲病下乡。七月遭丧。十一月。始有撰碑之举。故撰文被抄张维,李景奭,赵希逸,李庆全四人。而王考主则不入其中。政院日记所录如此。其时溪谷亦遭丧。而似以在京故被抄。盖撰文甚急。二三日间撰呈。以示客使。其势难及于在乡人矣。
与舍弟书(壬午)
昨日何以过津。病后出动无损否。昨会不偶然。罢后还复寂寥。寂寥亦不妨。只离索关心耳。朝起偶占一绝书去。惆怅不叶音。而只以遣兴。不复点化耳。丧乱藐矣。虽不必用。欲知其出处。如昨言考示之。
 水南水北皆烟树。相望依依十里路。晓起山斋更惆怅。阴霏不辨柴门处。
与舍弟书(甲申)
别数日。无异隔岁。得书慰甚。船人持来。乡书送去矣。到否。明日 举动时。百司废事四山。虽不参公会。巡山则似未安。退行为宜。
与舍弟书(戊子)
报草别无可改。其间语句稍碍处。略有添删。可以此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6H 页
报之也。不入籍不应役之民。固不当与元户同受赈。此类则专以松叶方。晓谕救之似好。若和太末。而以木麦作饮。则尤好而易为力也。
与舍弟书(己丑)
奴便。得两度书。为慰迨深。而其后复多日矣。频雨催寒。不审为政阖衙复何似。枫岳之游。虽有遗恨。数日领略。岂不逾于一生梦想而未到者耶。古人孤负名山之诗。重为之发叹耳。尘臼不如自在。于此始觉知耶。还可一笑。吾旬许在云庵。亦自清净。归后益少佳绪。只孙婚顺成而好归。此为喜也。奎侄寻山。亦必随君径还。想其恨愈甚也。
 来诗如见山中淳俗。令人悠然起想。临书次寄。 为羡山氓饮啄闲。逢君应笑急回鞍。无怀旧俗今犹在。安得从渠乐考槃。
与舍弟书(壬辰)
后浦舟中书。得于惊虑中。辞意自若。何慰如之。化儿困君已多。江神揶揄则太甚矣。好笑好笑。君病虽难速退。断非不可愈之症。宜勿存欲速之心。安定志意。从容善摄。不知不觉之间。自当渐胜。疑药则不如不服。诸医之言。虽纷纭。必以平缓为主。以待真气之复。至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6L 页
可至可。
答宗弟季泉(善溥)(壬辰)
别纸示谕。奉悉盛意。日者。叔馨来过。言及列传事。而实以病昏颓废。力有不逮。此则宜恕之也。顾世系旁亲两列传。既将刊板。而王考与季父未有传。殊为欠缺。此则不揆浅拙。方欲搆成为续列传。而亦姑未就矣。世稿之始编也。仆亦尝与闻焉。初意固在于广采而有未能焉。承两代遗稿。初既抄录送去。而以后于刊役未及编入。此已为子孙之恨。而因此今又不入于篇题并刊之中。宜台之缕缕远示如此也。以世稿本意揆之。今以此追列于原编。仍取篇题入刊。固若无不可。而原编之刊已久。直为添入。恐有欠于谨重之道。此须与老泉令通议。然后可定。而仆意则宗中列传与世稿。如有可续。则宜所不嫌也。今于续列传。当略述续撰之意。若并及世稿追补之意。以此为世稿续。而刊其篇题。则似尤完备。如何如何。台意如以为可。则须速回示。及于续列传未刊之前。可添措语矣。今此两先稿。略有付签处。盖世稿本编所录。或止于二三首不必多也。且篇题作别板非本规也。亦加釐改以送。此不过为三四板。若刊取以来则好矣。
与妹婿尹亨仲(夏教)(甲申)
去就。不必悻悻。从公私事势。从容处之。何伤。适得所江俊鹰。而闻奴伻犹未去。故依兄别时语。令邸人得一力。偕奴臂送矣。
 田猎。本昔贤所戒。而漫应兄求。若留心于此则不可。此外尤有可戒。宜猛省。如何如何。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7H 页
与妹婿尹亨仲(夏教)(乙酉)
弟骊 陵之行。适值非常风日。归后因国有大议论。不能休息。仍致积伤。方此委席。良闷。往骊未还前。 东宫疏先发。其时朝议汹汹靡定。而 中宣两朝。实无 上号之举。故归后考得故实。只请陈贺 进宴。盖此则与 上号不侔。而 东宫上疏之后。事体与前有异故也。其时 筵对出于朝报。想亦已有传闻也。即今 上号之议犹未已。宗班连上疏。未知毕竟如何。而弟则以获罪为限矣。
与妹婿尹亨仲(夏教)(丙戌)
弟杜门静伏。唯与松菊相对。万事悠悠。都是膜外。但未知能久保此境否也。一家来会。朝夕唯仰邑粜。然他人则得粜亦难如意。以此自多矣。妹氏以兄意。出私储相周。兄家亦有何馀力。能为此耶。虽非可辞。而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7L 页
心犹有不安。方自知浅狭矣。虎行有 命抄 启云。而出去则未定迟速也。
示儿台镇书(丙子)
吾行意忙。不得见汝快差而来。离家经宿。为念已不禁。未知夜眠得安耶。夜中虽无眠意。宜作意就寝静卧。时暗诵古诗或文。如是数日。则自可成习。眠亦自至。切不可当夜出入内外。以触阴冷之气也。病愈后。或看字或读书。宜作书图以送也。吾姑好往。衣亦无冷。今夕当宿阴城耳。
示儿台镇书
即闻汝妹之病甚重。在远忧念。何可言也。其病兼由于思家之致云。汝于气胜时。虽徒步。时往见之。以慰其心可也。但汝病亦可念。自量为之。勿致伤也。
示从子箕镇书(丁酉)
会试所作。能称意否。学制初试。例多成进士。企望尤深。虽得之。此时不可带倡夫。衣服亦宜从俭。此意预知之。科作可送示也。沈行昨果发耶。连日阴霾。此又可虑。然果以毛轿作行。朴武护来。则可无虑也。毛轿本无轻用意。想其病尚重而然也。家内之习。无以示后。可闷奈何。吾有一子一孙。筋力亦不逮人。无奈何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8H 页
也。吾病一样。朴婿下来。今日又邀致广医。将欲受灸。而此亦非吾本意也。一二例穴外。又欲灸肝俞。此则不欲从矣。李供后不可无一陈。故强疾艰难搆草。今始封上。而 判付既出于 东宫。且欲陈勉上于 东邸。令去吏历示于汝。可发见而还封呈之也。吾言则出于至诚。而未知喜谤人者。以为如何也。
示从子箕镇书(兼示奎镇)
今日过午而榜声不来。望断而坐矣。持榜者晚始到。知箕也能题名。若不得壮头。则高下亦不关。寂寞愁苦之中。得此喜声。自增怆感。惟是嫂主眼前慰悦。大小何异。此为庆幸也。吾家本不为侈习。吾十八成进士。而妻祖在西营。劝勿带倡夫。季父主极是之。大科时则吾独上京。只以黑纻团领应榜。其时朴判书信圭见之深赞之。况今 上候未宁。百僚忧遑。大臣之家。亦异于他家。故前书有所云矣。然伏闻嫂主之意。以不带为缺然。如不大害于义。则亲意亦难违。吾何得一切强抑也。勿置马前。斯亦可矣。应榜诸具日迫。虽欲不从俭。似难周旋。只一青衫一敞衣足矣。吾适得黑靴置之矣。此则可用故送之。金婿溟孙见败。虽可恨。吾则以见汝名。不为叹耳。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8L 页
三日内可访处。吾何别有所思也。汝等宜相议以定也。外家寂寞。如可往来。则往拜祠庙为当。而日短路远。力必未及。过三日后往拜亦好。沈氏先庙。具氏先庙。亦宜往拜也。莲相最亲宜见。礴相能见则见之。亮台,黄台及刑判可见。兵判兄弟。则为汝外族。且有世谊。不可不见。此外诸处。唯在思量为之。大抵所历不必太烦多。其中有情分而未及见之人。则过后见之。亦一例也。
示从子箕镇书(兼示奎镇)
家运久否。汝能成一名。实为奇事。然汝所当勉者不止此。而能及吾未死。闻此喜。此为幸也。已经榜会耶。汝似宜为色掌。其果何如。有议定事耶。奉亲之下。设庆则宜有之。何以思量也。
 奎病近更何如。庭试后当下来耶。吾意汝既难做工。则还乡静摄为当。若然则觅药下来。剂服似当也。
示从子箕镇书
汝之成进士。已为衰门之庆。今此登龙之报。实出望外。喜感交极。不觉涕出。想汝心同之。而嫂主欢悦之意。岂有量哉。不能陪侍同此庆。此为恨也。应榜诸节。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9H 页
与前度不同。然想衣服诸具。似不必改。未知何以为之。幞头革带。令武库色吏造送矣。
示从子箕镇书(兼示奎镇)
世人但知登第之可乐。不知其可忧。吾家衰替之中。汝箕连中大小科。欣庆何可言。而既得之后。忧惧自倍。想汝等之心亦然也。马头作乐。汝于司马时。已不为。今番则尤必谢去。而八十老亲之下。逢此重叠之庆。不能称其欢意。此实缺恨。亦奈何。内庭助欢。则前已为之。吾不复汝拘也。世路实难行。吾家单寒。而人之视之。又与他家有别。出身之初。必倍加检饬。以为前头行世之本。至望。恭俭二字。是吾家遗法。常存此心。庶无过误。荣涂进取。必敛缩自持。勿要先于人。论议之际。勿要为人首。此吾所望也。唱榜当在何日。诸具别无难措耶。借马亦比前似易。何以为之。兵曹马亦近犯法。登朝后则不必借矣。
示从子箕镇书
吾于汝之登第。忧喜俱极。而忧胜于喜。已作书。略道吾意矣。汝书以荣进为戒。责任为惧。能知可戒可惧。则庶无失误。见此后。吾心之喜。殊有加于闻汝得第初。自今吾可宽忧而入地矣。宜常不失此心。以谨守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09L 页
家法。至望至望。小科时。亦宜有设庆之举矣。今并两科得之。何可无一番奉欢之仪耶。既无外厅。只邀内客。如安令金台为曲会于内堂。进小酌似稳。若兼行十四日生辰则亦好。思量为之可也。唱榜后似当即入政院。帽带又作行下送之。所示初日来客悉之。其后来客。并录示也。
示从子箕镇书
此时汝出世路。而吾家本孤立。谁为倚者。连得汝书。深见戒慎之意。今书谦惧二字。亦一意也。以此持身。何虑之有。然绍述家声。又不但在此。汝不曾致力于儒家书。凡事多从血气行去。谦惧之中。又必以义理为本。方可有自立。此宜勉之。朱书节要最紧。虽放榜前。宜以此存心也。若于其中。有实见得。则外面浮习。自可消除矣。汝之下来。将连在道路。易于致伤。吾意不必忙急。惟唱榜若退。则下来亦无伤。已于前后书。及此意矣。汝既以明日定行计。则吾书似未及到。相见庶在迩矣。当迎送奴辈。于中路。不必急驱。限三日作行。到日勿令晚暮。如何。既来后。家庙告礼。则宜有之。似当以后科未及唱名之意并告。到门时则只用常例服色。拜庙时。宜着司马新恩巾服。且以白牌陈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0H 页
之。此非常规。所思如此矣。告庙当在到日。须预报。可免窘迫也。
示从子箕镇书
诸报皆悉之。所送物亦到矣。今年岁味甚草略。而此中犹不无数处直来者。其处除出太少。非吾心也。西江祭物。以无所得不报矣。闻汝以吾意助送。甚善甚善。
与堂侄泰镇书
日者答札。迨慰。阴雨支离。不知复何以支过。此间忽被非常 召旨。史官捧 御札而来。要与偕去。而末由趋承。 恩数旷绝。罪戾益增。罔措罔措。郑侄事一家中其穷苦最甚。吾岂不先念之。但吾于数年居乡。不曾通书于铨官。今难破戒。惟通意于朴婿。使言之则尚可为。吾于君事。亦只如此。为此侄。何可有加也。
与堂侄泰镇书
嵩侄报以考究先集音义。非细事也。须勉力卒业后。以标题者。相示为望。韵府欲即送。而连值霖雨。大家选之来。亦致沾污。以此未果。令川村奴。待晴持去。而此吾要见之书也。考阅后即还。可也。大家选。乃吾手中书。而颇致伤。此则任郎之过也。此身正作老洫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0L 页
事亦自不恶矣。
与堂侄泰镇书
季君家逢偷之厄。实可矜念。然一身无恙。吃着随分。宁可比于仲君所遭耶。安知天意不欲以此增益之也。更宜加勉矣。月廪米五斗分送。以救数日之急耳。
示孙沈书
古文抄姑不要多读。韩文尤未必得效。而四书为忙。先学孟子。韩文则待后读之可矣。
示再从孙溟书
闻汝今日加冠。而吾未得见。喜怅交极。汝未冠而已能知成人之行。然欲求其至。则道理无穷。自今日汝之责重矣。吾家以通明经术。敦行孝悌为法。王考遗训尽之矣。能通于经术。然后可尽于孝悌。至于文艺则馀事也。既通经术。则文在其中。世俗剽窃为文。则非望于吾家后生矣。字说虽不能成文。而意则深矣。宜勿泛看也。冠后深望来见。姑不既。
答金婿济卿(弘泽)(丁酉)
生方病昏。又不能考阅书册。无以轻论变礼。以臆见言之。不祧之义。本出于始封君之古法也。 太庙与文庙从享之位。国典虽无所载。其义亦可推也。既有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1H 页
国朝前例。则今不当更论也。但既祧之后。追有此礼。将改为不迁之位。此为变礼。慎斋升配时事亦稍异。其时祠版方在宗家。则只具由为告辞固当矣。至于既祧。而将又还奉。则其间节次。正宜消详。而盛典未行之前。径请奉还。无乃急遽耶。若 致祭则承受于所奉之处。其后即为奉移于宗家。则庶得合宜耶。若然则 致祭时。似当以迁奉之人为主人。而其后宗孙始可主之也。此皆未有考据前说。而既有所问。故只以臆料奉告。僭亦甚矣。非敢以为必然。须更询于知礼处以定如何。
与宗人(奎一)(丁丑)
示意奉悉。送米事。初定于富平。追觉富平。无可送米。改以江都驱价米送纳。故以致稽迟。工役之渐退。固已知之矣。既已伐石。则仍即运入排安。固不可已。而即今民饥益急。逐日填门求活者。无非鬼色。既无粟可救。而又以私事烦民力。则虽一二十名之调用。心实不安。今姑细钉留置。至于运入磨正。则稍待谷出农歇似宜。如何如何。事虽重。亦非一日为急。故所思如此矣。只仆之至秋居此职。实不自期。然既有石有粮。则岂无周旋之道也。
与朴戚宗之(宗义)
丧事。痛哭痛哭。适因感冒。未能闻即赴哭。尤增痛裂。深衣事。详言于权生。既为不备之衣。则不如用以平日所进之服。至于欲必备深衣。延日待京贸则决不可矣。袭敛皆有定日。何可过时。因一衣失大节。定非礼意。此意须力言于丧人。勿令差过如何。馀俟进往。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1L 页
答道峰院儒书(乙亥)
日者。猥蒙二三君子枉屈远驾。辱教以山院之任。此决非浅陋之所敢承。既悉布鄙怀。以明其不当然。意谓佥贤始虽未及深思。而终必释然矣。今乃相持不舍。复烦远伻。辞益勤而礼益重。愧仄深深。不知所对本院事体与他院自别。从前设三院长。又必以三公为之者。意岂偶然哉。彼时先辈。有德业闻望。为士林所推服者固多其人。而不能不以爵位为重轻者。事体然也。今既单置一院长。以专其责。而又改旧来已成之例。强取于贱生。此果为重斯院之意乎。今贱生所以愧恧而不敢承者。本不专以职秩之故。而以职秩为言者。盖以事例易见故也。所谕让与金,权两公之云。亦非相悉之语也。当日相对时。以为若不拘职秩。则宜取于此云尔。非欲佥贤必移托于此两公也。至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2H 页
于所住稍近。取便于质问。则尤恐不思之甚也。此只在乎其人之当否而已。何数步远近之足论哉。仆非自外于贵院者。正恐佥贤偶未思量。致此失误。使四方宗仰之地。终归玷累。欲望佥贤。勿以已发之言为拘。更加审思商议。以重院事焉耳。此实非饰让之言。惟佥贤谅之。不宣。
与紫云院儒书(甲午)
即惟春寒。佥斋履万相。遥溯区区。本院配侑之礼追正。钦祀之典克备。道脉所宗。永有瞻仰。此不独一州章甫之幸。实吾东士林之幸也。愚意窃谓南溪儒生。必欲沮止公议者。固不免归于私意。而揆以常情。不无可恕。本州以两贤遗泽之地。又渐染于玄丈。章甫追慕之诚。有倍他乡。当初不暇深思。以玄丈合享于本院者以此也。到今虽以位次未安。移就配位。而必与文元先生。东西对侑者以此也。本院士论。于南溪儒生之言。以道理开释之则可也。以声色相诋骂则不可。今欲尊奉玄丈。而与玄丈门人。便同仇敌。不复相容。岂道理也哉。郑生通文本情。虽非出于侵贬。下语之未安。则非小失也。因此惹起一场纷闹。此则郑生固宜受责而不辞也。至于南溪儒生执迷之论。全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2L 页
无斟量。 朝命既定之后。谬引诸书院故事。归一乡士论于贬侮先正之地者。固极非矣。然若以此至谓之邪论。则大不着题。享礼既成之后。虽不免略有是非。其论罚轻重。何太偏也。如是而欲令南溪儒生无言。得乎。因此转相乖激。使玄丈门人。不复接迹于本院。则其于尊祀玄丈之意。果何如哉。今无他善处之道。勿论罚名轻重。一并解释。忘去前咎。偕之和平之域。自今春享。通谕南溪。合同行事。以共尊玄丈之道。不亦美乎。久欲以此书告。而数月来公私忧灼。病身殆于殒毙。无以自力。今始因南宫生之行。略布贱意。幸佥贤思量焉。不宣。
与紫云院儒书
春间见斋中书。欲增罚于南溪儒生。此于鄙意。大不然。答书止之矣。追闻斋中先已施极罚于俞生楫。所问于生者。殊欠诚实。而其后不无解罚之议。有二三儒生。必欲不解。至以愤詈相加。果如是者。以生之言。为失于道理也。惭叹可言。位次追改。实循士林公共之论。而亦遵玄丈平日之心。则南溪儒生。以此认为出于贬侮。固大谬矣。然以人情言之。门生之有异议。亦岂至为深罪耶。当初郑生通文下语之差。其后门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3H 页
生强辨之疏。皆失之矣。然既奉玄丈于院祠。而使门人不容于院斋。岂道理哉。鄙意重礼既完之后。欲望彼此俱弃前嫌。偕之协同之域。前后申申诫告。而俞生之单。又欲起闹。甚非好意也。斋中论罚。固知出于不得已。只如此足矣。故以继此。又有起闹之人。则不论彼此峻斥之意。作书奉申矣。其后俞生未有他过。而又加以极罚者。果何意也。付黄之罚。非可轻施。若以等辈间言有不择。辄施以此罚。则或有加于此者。当何以论其罪。甚可骇讶也。此后鄙生。更难通意见于斋中。今若解俞生之罚。追论付黄时主议人之罪。使更无如此怀嫌肆愤之端。则庶不失学校和敬之风。而于共尊玄丈之义。可免背驰矣。不然则是以儒宫为斗鬨之场。而难复与言矣。窃为大贤祠院虑之。久欲作书布此意。而病迷因循。今始力疾略言之。幸佥贤思量焉。
与石潭院儒书
先生宗祀不幸中绝。 朝命改立以綖。为继其兄。俾奉庙祀。此儒贤之所讲定也。大臣之所奏达也。烝尝之礼。赖以不坠。斯文之幸大矣。不意先生孽孙中名紏(一作纠)者。不念奉先之重。忽生害綖之心。造为邪言。必欲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3L 页
悖乱先生后事云。此不惟得罪于宗门。亦是士林之罪人。今闻宗中诸人。共议施罚。使不得入拜于先生祠庙。士林亦宜知此。勿令出入于院中。故玆用委告。关系不轻。须谅处焉。
与石潭院儒书
示意奉悉。沙溪先生尚阙追享之礼。窃尝疑之。今见尤庵文谷两丈简牍及祭文草。此为已定之论。到今始议。 上闻亦晚。至于新议两贤同配。嫡传所归。遗迹所存。宜无异议矣。但即今 圣疾弥久。章疏不可入。且当八路大饥之时。改拓祠宇。当为巨役。实非其时。姑待可为之时。始议陈 闻。恐当矣。玆事体大。先辈之所留慎。新议两位。不可但以浅陋之言为定。更为考问于儒林长老而行之。如何。
与忠烈院儒书
膰仪远至。良荷礼意之勤。仍审春享利成。深用欣慰。示意备悉。佥贤本意。仆实多之。若能兴起修明。为他学宫倡。则其为斯文之幸。岂云少哉。但念藏修之实。不系于院宇移建。而目今时屈力殚。若非不得已。则实难轻举重役。以此自初难之。若既始而力不逮。则难免狼狈。故顷因京斋任来。言以此为虑矣。清峡之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4H 页
书。想因此而发也。此在佥君商量经始。仆何有他意哉。近来列邑书院之役太烦。请简。固难混发。虽发未必多得力。若欲必为则似宜先闻于 朝。此等事。皆合十分审度矣。
与忠潭院儒书
所示求请事。藩阃州县中。为先生子孙者。未知为谁。此与泛求。似有间。与京斋章甫。通议为之似好。但曾所已通处。则似不宜叠求也。近来儒院求助为一弊。此宜简不宜泛。且明其出纳。使造谤者。不得藉口。幸矣简幅五十。黄白笔各二。觅呈。
与忠潭院儒书
闻院役垂完。将落以盛会。令人钦想曷。既虽微勤速。岂无参观之意。而顾此病骸。恒委床褥。积逋 朝命。宁有强起往赴之势乎。想亦相谅也。遂庵亦恐难赴。如李执义,郑掌令则可会否。庠序间。不讲此礼久矣。深望考究而倡行之。
 学规。黄江所添改皆得矣。更无可加。第四条。略添删还呈。此院既仿先贤故事。规模严重。佥议欲请宋洗马,金上舍为掌议金连山为都有司。以主纲纪。诚得人也。诸贤亦岂不肯从也。须速通告。以为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九 第 414L 页
修举院规之地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