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x 页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祭文
祭文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6H 页
祭尹于麟(趾祥)文(壬戌)
于麟与我。生同乙酉。聘室西河。一岁先后。客游联翩。集彼箕营。始未相识。倾盖披情。古都地胜。水榭山楼。接席联襟。经夏而秋。并齿论交。亦有晋叔。叙以姻媾。子叔我侄。较之月日。我昆子季。晋亦如之。鼎足而对。世事靡常。悲欢互袭。中间廿年。几番离合。晋叔云亡。倏已踰纪。存者落落。鸿燕斗箕。往岁之秋。我来自东。造访子庐。忻然旧容。子抱沈痼。云我少愈。我时戒子。犹未敷腴。我宦于朝。抱愧碌碌。洛中三载。相见几日。俄闻疾几。尚恃神劳。脩短与夺。孰究天道。孝友不祐。自昔所嗟。呜呼于麟。而止斯耶。少壮如梦。陈迹兴怀。百年未半。旧游谁在。千古在后。自此长辞。一杯来哭。子知不知。
祭任彦和(调元)文
维年月日。德水李某。在骊江田舍。闻亡友任彦和灵几将撤。而不克往哭。只送其内令姊。以伸哀。仍倩奠一酌。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彦和。而止于斯耶。何禀之秀而命之奇也。何志之远而寿之促也。将世运淆漓。
于麟与我。生同乙酉。聘室西河。一岁先后。客游联翩。集彼箕营。始未相识。倾盖披情。古都地胜。水榭山楼。接席联襟。经夏而秋。并齿论交。亦有晋叔。叙以姻媾。子叔我侄。较之月日。我昆子季。晋亦如之。鼎足而对。世事靡常。悲欢互袭。中间廿年。几番离合。晋叔云亡。倏已踰纪。存者落落。鸿燕斗箕。往岁之秋。我来自东。造访子庐。忻然旧容。子抱沈痼。云我少愈。我时戒子。犹未敷腴。我宦于朝。抱愧碌碌。洛中三载。相见几日。俄闻疾几。尚恃神劳。脩短与夺。孰究天道。孝友不祐。自昔所嗟。呜呼于麟。而止斯耶。少壮如梦。陈迹兴怀。百年未半。旧游谁在。千古在后。自此长辞。一杯来哭。子知不知。
祭任彦和(调元)文
维年月日。德水李某。在骊江田舍。闻亡友任彦和灵几将撤。而不克往哭。只送其内令姊。以伸哀。仍倩奠一酌。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彦和。而止于斯耶。何禀之秀而命之奇也。何志之远而寿之促也。将世运淆漓。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6L 页
祸福换易。宜禄而不禄者耶。抑君自厌于斯世之溷浊。而超然上升。不肯暂留者耶。呜呼痛哉。余与君为兄弟之亲。于今三十有三年矣。始之见君。聪颖俊拔。不受羁绁。昂昂有神驹汗血之气。中之见君。砻磨今古。斟酌众理。菀然有豫章参霄之意。末之见君。脱略世情。逍遥物表。矫然有云鹤出尘之志。至其洁清之性。纯笃之行。博达之识。奇挺之论。殆古人所罕。而今世所无。天之以是与君者。宜不偶然。而终使沈翳穷苦。年又不永者。果何意哉。君固未尝求知于人。而人或稍稍知君所有。然此岂能悉君之所蕴哉。君猥以余为知己。每与之相遇。倾倒无馀。要之虽不合于世俗之枘凿。而亦庶乎古哲士之轨则。盖以鹡鸰之情。托峨洋之契。此固古今之至欢也。余晚出世路。本非所乐。自世变家棘以来。更无馀念。惟冀得君提挈之助。以收桑榆之景。而君遽弃余而长逝。已矣已矣。君尝视余犹亲兄。而余不能视君犹亲弟。病而不得驰问。殁而不得莅丧。葬而不得临穴。今再期将讫。而终未获一哭于筵次。呜呼。此岂可忍者耶。顾以荼毒馀喘。废处田里。或礼有所拘。或迹有所妨。以至于此。余于君。乃如是止矣。痛哉痛哉。要非九原相见。无以泄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7H 页
此怀也。君如有知。庶垂鉴谅。呜呼痛哉。
祭宋希文(晦锡)文
呜呼哀哉。惟君性刚而裕。气厚而清。先生怀里。所最钟情。忆始相见。君未及童。知有异闻。嶷然其容。及至结亲。情好益笃。友朋之契。兄弟之乐。情倾意倒。相视欢然。骊湖之阴。山水明妍。念昔先生。杖屦来住。柴扉咫尺。丈席朝暮。吾乡此事。百年难再。先生既返。尚留君在。接篱来往。临岸啸咏。方谋一廛。永托三径。世运既季。祸福理爽。芳兰易萎。嘉树难长。呜呼希文。奈如之何。一卧五年。罹此奇痾。世乏良医。药又迷方。载病栖遑。京寓湖乡。呜呼希文。而竟止此。江村僦屋。君所曾喜。返以魂车。寡妻孤儿。触目酸咽。陈迹依依。虞哭未卒。巨祸斯作。旋送君筵。移就东谷。蜮弩方肆。冈炎愈烈。上天瞢昧。靡所因极。山颓梁折。日月晦色。吁嗟默默。而有此酷。况我两家。运气相连。季父捐背。数月以先。想应今日。娱会重泉。君侍其傍。以左以右。回顾斯世。如视弊屦。后死如余。畴仰畴依。茫茫穹壤。痛兼公私。亲疾弥久。情迫侍汤。加麻赴哭。亦且不遑。含恨无穷。结在中肠。今造君筵。少泄吾悲。呜呼希文。有知不知。平生一杯。意溢言终。君如不昧。庶鉴此衷。呜呼
祭宋希文(晦锡)文
呜呼哀哉。惟君性刚而裕。气厚而清。先生怀里。所最钟情。忆始相见。君未及童。知有异闻。嶷然其容。及至结亲。情好益笃。友朋之契。兄弟之乐。情倾意倒。相视欢然。骊湖之阴。山水明妍。念昔先生。杖屦来住。柴扉咫尺。丈席朝暮。吾乡此事。百年难再。先生既返。尚留君在。接篱来往。临岸啸咏。方谋一廛。永托三径。世运既季。祸福理爽。芳兰易萎。嘉树难长。呜呼希文。奈如之何。一卧五年。罹此奇痾。世乏良医。药又迷方。载病栖遑。京寓湖乡。呜呼希文。而竟止此。江村僦屋。君所曾喜。返以魂车。寡妻孤儿。触目酸咽。陈迹依依。虞哭未卒。巨祸斯作。旋送君筵。移就东谷。蜮弩方肆。冈炎愈烈。上天瞢昧。靡所因极。山颓梁折。日月晦色。吁嗟默默。而有此酷。况我两家。运气相连。季父捐背。数月以先。想应今日。娱会重泉。君侍其傍。以左以右。回顾斯世。如视弊屦。后死如余。畴仰畴依。茫茫穹壤。痛兼公私。亲疾弥久。情迫侍汤。加麻赴哭。亦且不遑。含恨无穷。结在中肠。今造君筵。少泄吾悲。呜呼希文。有知不知。平生一杯。意溢言终。君如不昧。庶鉴此衷。呜呼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7L 页
哀哉。
祭鸿山堂兄文
维岁次戊辰六月壬寅朔二十五日丙寅。堂弟某谨具酒饼之奠。哭荐于堂兄鸿山县监之柩筵。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兄之生。先于弟三岁矣。不幸兄甫七龄而伯父见背。家君暨季父。惟兄是保是护。于斯时也。宗事之重。凛如一发。然此则弟幼。未能省记也。及其稍有识知。兄实与弟。同受训于家君。食则共盘。学则联业。家君视兄。既不啻于视己出。而弟之与兄相视也。宁有间于同气哉。逮乎家君从宦于京。而兄年亦渐长矣。是后虽人事累变。聚散无定。而亦未曾久相远也。呜呼。兄有高迈之识。笃至之行。峻洁之操。刚毅之性。而所耻者薄俗也。所慕者古人也。然兄或时不免有过处。弟每与兄居。不觉心服。而又时有规切。则兄未尝以是为咎。其于弟亦有取焉。有警焉。倾露肝肺。欢然相合。以天伦之亲。而实许以知己矣。此岂他人堂从之比哉。善人不福久矣。颜子之夭。伯牛之疾。固自古所未免。而于兄尤有可悲焉。兄之抱痼疾。今踰廿年矣。盖兄笃爱两妹。婚嫁才成。而遽见其季之茕寡。病由是而根焉。是则以兄之友而不见祐也。兄
祭鸿山堂兄文
维岁次戊辰六月壬寅朔二十五日丙寅。堂弟某谨具酒饼之奠。哭荐于堂兄鸿山县监之柩筵。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兄之生。先于弟三岁矣。不幸兄甫七龄而伯父见背。家君暨季父。惟兄是保是护。于斯时也。宗事之重。凛如一发。然此则弟幼。未能省记也。及其稍有识知。兄实与弟。同受训于家君。食则共盘。学则联业。家君视兄。既不啻于视己出。而弟之与兄相视也。宁有间于同气哉。逮乎家君从宦于京。而兄年亦渐长矣。是后虽人事累变。聚散无定。而亦未曾久相远也。呜呼。兄有高迈之识。笃至之行。峻洁之操。刚毅之性。而所耻者薄俗也。所慕者古人也。然兄或时不免有过处。弟每与兄居。不觉心服。而又时有规切。则兄未尝以是为咎。其于弟亦有取焉。有警焉。倾露肝肺。欢然相合。以天伦之亲。而实许以知己矣。此岂他人堂从之比哉。善人不福久矣。颜子之夭。伯牛之疾。固自古所未免。而于兄尤有可悲焉。兄之抱痼疾。今踰廿年矣。盖兄笃爱两妹。婚嫁才成。而遽见其季之茕寡。病由是而根焉。是则以兄之友而不见祐也。兄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8H 页
常以早失怙。为终天至痛。承奉偏慈。顺志无违。而卒以病。每为亲忧。且本少世情。不屑举业。而黾勉一宦。徒以亲故。及至奉檄于湖县。则兄病逾甚。奉以专城。而未能伸一日之欢养。是则以兄之孝而不见祐也。心家之症。素称难治。兄每自言。烟雾塞胸。七情都灭。其亦奇痾之甚也。然既无朝夕痛苦之急。且往来有时。差剧相因。常谓此疾。庶不系于寿夭。但以世无良医。用药昧方。使其弥久。不祛为忧。至于别有他患。遽至短期。则又岂是所料也。呜呼痛哉。天道之不可知有如此耶。家君自前岁初春。有沈痼之疾。而兄在湖邑。隔阔已久。每以候书之疏数。知兄疾之增减。及乎今春之首。兄委来省视。仍设酒馔。家君力疾强觞。以领兄之至情。是时。兄病虽少间。而弟窃覵兄之言动。失之忙迫。颇有不中于常度。心内忧之。亟劝兄以解归矣。曾未几何。兄病果复发而终去官矣。方兄之未归也。累书相促。以待欢会之日。及兄之既归。则弟既侍汤而不可往。兄又杜门而未肯出。隔江相望。奉面亦疏。属又有舍伯之病。仓卒西走。孰谓此行未还。而遽与兄长隔也。当兄之病急也。亲戚无在者。既不辨为某症。又何药物之能及哉。思之至此。肝肠自裂。然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8L 页
其使事势至此者。盖莫非天也。则虽亲戚具在。人事无欠。亦奈如天何哉。呜呼痛哉。鹤发在堂。馀日奄奄。诸孤稚弱。廑婚其一。至于先祀之承奉。寡妹之依仰。兄胡一朝。并莫之顾念耶。兄其忍是而何所适也。田园依旧。宅里无改。呼兄而兄不应。叩兄而兄不答。森然在目。昧然无迹。兄其知而不肯使我闻睹耶。其已消散浮游。不在于兹耶。呜呼痛哉。穹壤茫茫。再见无期。夜雨之话。池塘之梦。此生已矣。真会难卜。奠以一杯。从此千古。言岂尽情。哭岂尽哀。呜呼痛哉。尚飨。
祭闵得全(昌基)内外文
维年月日。德水李某。闻故友阳智县监闵公得全暨堂妹淑人李氏之柩。将以是月二十九日。同藏于永宅。而属有祀礼。不克临穴一恸以为诀。谨具鸡酒之奠。使从侄泰镇。代荐于并设之筵。而告之以文曰。呜呼痛哉。得全与余。以世好则兄弟也。以生世则同庚也。幼而来学于我先君。长而委禽于我堂妹。盖自童年。以至半百。相与之情无间。此生人之至欢也。今焉已矣。余安得不失声而摧肠也。得全质重厚而体充健。余则性浮而形羸。常谓余先得全而逝。使得全悲余矣。何意得全而止于斯。反使余有此悲也。况我妹
祭闵得全(昌基)内外文
维年月日。德水李某。闻故友阳智县监闵公得全暨堂妹淑人李氏之柩。将以是月二十九日。同藏于永宅。而属有祀礼。不克临穴一恸以为诀。谨具鸡酒之奠。使从侄泰镇。代荐于并设之筵。而告之以文曰。呜呼痛哉。得全与余。以世好则兄弟也。以生世则同庚也。幼而来学于我先君。长而委禽于我堂妹。盖自童年。以至半百。相与之情无间。此生人之至欢也。今焉已矣。余安得不失声而摧肠也。得全质重厚而体充健。余则性浮而形羸。常谓余先得全而逝。使得全悲余矣。何意得全而止于斯。反使余有此悲也。况我妹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9H 页
氏差齿而生。并屋而长。虽同气之爱。实无以过之。余每见妹氏。行淑哲而性洁清。又多病瘁弱。深虑其不长。然亦何知若是之促也。嗟乎妹氏。竟以淑清而短期耶。痛哉痛哉。抑余又有所大戚焉。天丧我家。自戊辰至辛未。四年之间。酷祸相踵。而妹氏兄弟。实值其始终。当是时也。一门三家。皆罹荼毒。而堂兄同气三人。又先后而俱尽。得全之逝。亦并焉。天乎天乎。此何理也。如余不孝积恶。获罚神明。而尚以顽忍而苟存。以至今日。此又何人哉。方先君寝疾也。闻妹氏之丧。自湖邑归厝于杨山。而不遑一往哭于灵筵。终以罪逆延祸。逮得全权窆于砥阳之新冈。则虽以近于先阡。越礼一临。亦未能为一言酹一觞。今得全与妹氏之柩。复出于土矣。宜可以尽哀于掩圹之日。以纾四载幽明之恨。而又以祀享之戒。莫之能遂。余于得全内外死生之诀。乃如此而止矣。呜呼痛哉。然余自念视茫茫而发苍苍。其不能久于世决矣。几何而复相见于地下也。丘垄既迩。魂气流通。则他日泉台之乐。未必不及于人世。呜呼。其将然耶。其将不然耶。单醪薄具。亦不能亲奠。姑以寓余一哀而已。灵如有知。庶垂歆鉴。呜呼痛哉。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89L 页
祭先季父畏斋先生文
维岁次丙子十月甲申朔二十日癸卯。从子畬。谨具时羞之奠。敬告于先季父左议政畏斋先生府君之灵柩。呜呼痛哉。小子失府君庇覆。今遽八易岁矣。小子不吊于天。神降其罚。既见府君捐背。翌年。先考府君。又弃小子。穹壤茫茫。无所逮及。犹且顽忍不死。以至今日。尚何言哉。方府君之捐馆也。世道之变罔极。而人纪将斁。是必府君之意。厌其溷浊。一去而不留矣。今乾坤复正。臧否稍定。而国家可忧之势转甚。 上心既悟。而孰为曲砺。士类既进。而孰为领袖。朝议纷争。而孰剂甘辛。众志背驰。而孰和其衷。小子于此。又知府君之灵。必衋伤于冥冥中矣。以小子颛蒙不肖。惟平日训诲之辞是念。且有先考府君临卒之戒。不敢为冒禄贪荣之计。而徒以朝著无人。 恩召不置。不得不强进于 朝。忝位渐隆。积戾渐深。而尚欲以调和世道为心。庶几无失于先范者。此小子一念所惓惓也。今以一言忤 上下之意。退归乡里。而其心则犹不敢自悔。期以此道终始。未知其果能不至于谬误否耶。奔涛倒荡。弱根孤立。家 国将颠。扶持无力。入而靡所资受。出而靡所依仰。心乎忧矣。谁复
维岁次丙子十月甲申朔二十日癸卯。从子畬。谨具时羞之奠。敬告于先季父左议政畏斋先生府君之灵柩。呜呼痛哉。小子失府君庇覆。今遽八易岁矣。小子不吊于天。神降其罚。既见府君捐背。翌年。先考府君。又弃小子。穹壤茫茫。无所逮及。犹且顽忍不死。以至今日。尚何言哉。方府君之捐馆也。世道之变罔极。而人纪将斁。是必府君之意。厌其溷浊。一去而不留矣。今乾坤复正。臧否稍定。而国家可忧之势转甚。 上心既悟。而孰为曲砺。士类既进。而孰为领袖。朝议纷争。而孰剂甘辛。众志背驰。而孰和其衷。小子于此。又知府君之灵。必衋伤于冥冥中矣。以小子颛蒙不肖。惟平日训诲之辞是念。且有先考府君临卒之戒。不敢为冒禄贪荣之计。而徒以朝著无人。 恩召不置。不得不强进于 朝。忝位渐隆。积戾渐深。而尚欲以调和世道为心。庶几无失于先范者。此小子一念所惓惓也。今以一言忤 上下之意。退归乡里。而其心则犹不敢自悔。期以此道终始。未知其果能不至于谬误否耶。奔涛倒荡。弱根孤立。家 国将颠。扶持无力。入而靡所资受。出而靡所依仰。心乎忧矣。谁复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0H 页
知之。仰惟府君于昭之灵。宜临鉴于此衷矣。呜呼痛哉。岁月滋久。人代贸迁。今又哭季母夫人之丧。孤生在世。益无凭恃。而府君之柩。因旧藏遇变。还出地上。彷像平素。若或闻睹。而一木之外。攀叫无应。小子于此。安得不心溃而肠裂也。此后小子馀命。又未知当为几时。而终赖明灵默佑。俯启迷衷。使得免于坠丧遗训。是小子区区之望也。一杯薄具。哀溢辞缩。伏惟明灵庶垂歆顾。呜呼痛哉。尚飨。
祭季母韩夫人文
维岁月日。从子畬。谨具时羞之奠。敬告于先季母贞敬夫人清州韩氏之柩筵。呜呼。小子尚可以堪此痛欤。往在己巳庚午。天割我家。先季父府君捐背。仅踰期而先考府君又弃小子。当是时。同堂五昆季。一时累然在疚。俱安有生全之念哉。尚恃而为命者。两家各有偏慈在堂。庶几享受遐祉。小子兄弟。身既去苴麻。奉请夫人出住于骊庄。鹤发两堂。往来怡愉。斯亦人世之至乐也。曾未一年。人事稍变。以小子不肖。忝位卿列。家兄与堂弟。亦前后出宰湖县。分奉板舆以往。荣养则有之。而合堂承颜之愿则违矣。其后小子连以亲癠。往留于家兄任所。而不遑枉道就首于夫
祭季母韩夫人文
维岁月日。从子畬。谨具时羞之奠。敬告于先季母贞敬夫人清州韩氏之柩筵。呜呼。小子尚可以堪此痛欤。往在己巳庚午。天割我家。先季父府君捐背。仅踰期而先考府君又弃小子。当是时。同堂五昆季。一时累然在疚。俱安有生全之念哉。尚恃而为命者。两家各有偏慈在堂。庶几享受遐祉。小子兄弟。身既去苴麻。奉请夫人出住于骊庄。鹤发两堂。往来怡愉。斯亦人世之至乐也。曾未一年。人事稍变。以小子不肖。忝位卿列。家兄与堂弟。亦前后出宰湖县。分奉板舆以往。荣养则有之。而合堂承颜之愿则违矣。其后小子连以亲癠。往留于家兄任所。而不遑枉道就首于夫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0L 页
人。荏苒之间。倏复两岁。今秋小子。又滥升 恩秩。当有事于先阡。谓于此可得便道造拜。以伸两岁未遂之情矣。何意此计又未及成。而永抱千古之痛也。方夫人之寝疾也。有书遗小子。辞旨缕缕。以不复见诸侄为恨。是夫人视小子犹子。而小子不能事犹母。穹壤茫茫。此痛何极。今先季父府君灵柩。因旧藏遇变。还出地上。一宇之内。并奉两筵。诸子侄咸在。朝夕攀号。而夫人漠然无顾也。岂夫人慈惠之念。与平昔有异而然也。呜呼痛哉。菲词薄奠。不足以泻此哀悃。一献长辞。五内摧裂。呜呼痛哉。尚飨。
祭金侄彦明(好谦)文
维岁次己卯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仲舅李某。方守制骊江。闻亡甥金君彦明之柩。自江都归葬于杨州故山。遂持衰冒潦而来哭之。葬既定。将还垩室。谨以时果沽酌。奠于灵筵。而告之曰。呜呼哀哉。吾犹生而忍哭君之死耶。哭之且不忍。况可为辞而与之诀耶。吾与君为舅甥。今八年矣。君所后母。以吾父母钟爱之子。孝顺之行。宜获福于神明。而不幸早寡。未有嗣续。重为父母之戚。晚幸得君为嗣。母子慈孝。有逾亲出。君又骨气完厚。性质和粹。一家皆以远到期
祭金侄彦明(好谦)文
维岁次己卯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仲舅李某。方守制骊江。闻亡甥金君彦明之柩。自江都归葬于杨州故山。遂持衰冒潦而来哭之。葬既定。将还垩室。谨以时果沽酌。奠于灵筵。而告之曰。呜呼哀哉。吾犹生而忍哭君之死耶。哭之且不忍。况可为辞而与之诀耶。吾与君为舅甥。今八年矣。君所后母。以吾父母钟爱之子。孝顺之行。宜获福于神明。而不幸早寡。未有嗣续。重为父母之戚。晚幸得君为嗣。母子慈孝。有逾亲出。君又骨气完厚。性质和粹。一家皆以远到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1H 页
之。先妣常日每见君。嘉爱之心。迥绝诸孙。日夜祈君成立。使君所后母。慰其未亡之悲矣。呜呼哀哉。君母子何辜于天哉。吾不孝积殃。天降之罚。先妣奄忽见背。累然馀息。无复人世之念。而苟一日未灭。则惟思与君母子相保以为生。庶无失先妣顾恋之情。而君忽为天所夺矣。以君宜永而遽夭。以吾宜死而犹存。忍见君所后母终于茕茕。而先妣日夜所祈望者。一朝归于剿绝。天乎天乎。胡至此酷也。去秋先妣之葬也。君自京来。会于砥山。既而君则趋庭沁府。君所后母。同吾兄弟。侍筵奠于骊上。方议为君营立祢庙。使君奉主而来就之。而因吾家灾疾荐仍。迁就未果。荏苒之顷。忽已三易时矣。孰谓君遂不复来。而所欲经纪者。但增吾无涯之痛也。呜呼哀哉。君所后母。本无生意。自失君以来。勺糜不肯入口。只愿速与君相从于地下。而未便自尽者。惟以君妇在故也。君妇素弱。血泣号天。决无生理。姑妇二人。以死相守。一有不幸。势当俱灭。吾之此来。不惟欲见君入地。而与之诀。兼为护君所后母垂绝之命矣。窆事狼狈。三易地而乃得佳城。始若戏之。终焉允臧。旁占一穴。将欲继迁君祢墓。以合父子之茔。于神道。可安矣。又君偏慈与孀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1L 页
妇。能保一线。以至于返虞。凡此殆若阴佑而然也。今君偏慈携持孀妇。寄住京寓。同守君筵。而吾势难久。淹忍而舍去。伤亡念存。我怀何极。使君而若不昧。则以君平日笃孝之心。必能保护君偏慈。终使孀妇获全。后事有赖。此吾之默祷于君者也。君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
祭先伯氏文(戊子)
呜呼痛哉。弟之受形降生。后伯氏四岁。而得同其欢悲忧乐于斯世者。踰六旬。又四岁矣。死生若昼夜之有常。次第当同归于尽。而其间脩短之数。有千百不齐焉。则世之生同胞而得如我兄弟者。亦鲜矣。且伯氏德厚而行质。自致多福。身体安康。室家和豫。虽无己出之儿。有子有女。娱奉左右。虽不以科试登仕。连宰名府。位列三品。世之劬劳生子。奔走求名。而其不及于伯氏者。亦多矣。以此言之。弟于今日伯氏之捐背。宜若不至深悲。而自有攀号痛绝而不能已者。何哉。顾弟之不肖。自知轻浮浅薄。非所及于伯氏。而猥入名涂。滥窃高位。重婴世患。几陷不测。以贻伯氏之忧。幸全性命。退屏田庐。而伯氏亦倦于游宦。方有归休之志。自岭表投绂还乡。隔江南北。柴扉相对。故里
祭先伯氏文(戊子)
呜呼痛哉。弟之受形降生。后伯氏四岁。而得同其欢悲忧乐于斯世者。踰六旬。又四岁矣。死生若昼夜之有常。次第当同归于尽。而其间脩短之数。有千百不齐焉。则世之生同胞而得如我兄弟者。亦鲜矣。且伯氏德厚而行质。自致多福。身体安康。室家和豫。虽无己出之儿。有子有女。娱奉左右。虽不以科试登仕。连宰名府。位列三品。世之劬劳生子。奔走求名。而其不及于伯氏者。亦多矣。以此言之。弟于今日伯氏之捐背。宜若不至深悲。而自有攀号痛绝而不能已者。何哉。顾弟之不肖。自知轻浮浅薄。非所及于伯氏。而猥入名涂。滥窃高位。重婴世患。几陷不测。以贻伯氏之忧。幸全性命。退屏田庐。而伯氏亦倦于游宦。方有归休之志。自岭表投绂还乡。隔江南北。柴扉相对。故里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2H 页
清闲之境。暮年埙篪之乐。诚人间之上福。而古今之所艳也。弟既以满溢招灾。而犹不自知造物之罪我至此。方伯氏之未归也。计日悬伫。谓当以竹杖篮舆。昕夕湛洽于湖山之间。以终馀日。则世路纷纷。于我不啻浮云矣。何知伯氏归驾才税。奇疾遽缠。竟舍弟高逝而不少留也。弟虽尝迫于 朝命。往来京辇。而田园本素计也。伯氏之意。亦然。曾在峡府。为具小艇遗弟。俾为归田后往来之用。今小艇犹在。而人事已非矣。以伯氏德之厚福之全。宜享寿考之庆。而殆由弟积衅在身。见嫉神明。其计度期望之心。重为所忌。若有意而夺之。使不得遂其至愿。而备受苦恼于垂死之日也。犹复苟存视息。不即同归。白首踽踽。欲复谁依。此弟之所深恨长痛者一也。伯氏自五六年来。有下泄之症。根委不断。往往而发。然不至有损于神观。顷年伯氏赴真珠也。弟拜送于砥山。暮境岭海之别。忧虑虽切。犹以伯氏禀气素完厚。仙区吏隐。宜不妨于摄养为恃矣。离隔之后。荏苒三载。而闻泄患连发。匙箸顿却。至翌年秋冬。而症益甚。弟既末由驰省扶护。则惟日望伯氏早归。以便医药于近京之地。庶得自尽其急难之情。而岭路险远。未易遽动。入春以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2L 页
来。伯氏病稍间。且得医官于邻邮。药稍有应。遂至经夏。待秋始归。弟自其夏间。已有儿孙之忧。移住南岸旧宅。仍不还栖。以待驾至。出迎于中路。则伯氏容颜。消削蝢变于拜送之时。中心不胜惊忧。既还家。虽谈叙不倦。而亦觉语音不类于前。伯氏自谓如此者。已数月。盖于是时。风痹之患已兆。而不惟伯氏不自觉。弟亦认为久症新减。气有未调。若闲处安摄。自可渐平。以此宽慰奉勉矣。曾未半月。而新症与旧患相因而作矣。积渐已久。病实难为。京乡之医。眩于治方。六朔之间。日就危笃。而终未得对剂。虽曰大限在天。亦岂无人事之失。又弟有一病子。同时发寒疾。失治弥留。转入危急之境。父子之情。亦难舍置。比屋寓住。朝夕往来。而不能常在伯氏之侧。以昼夜躬奉药饵。每一省候。伯氏虽在迷茫中。必勉强应答。不欲相离。而弟不能专意护守。世间安有如许情境也。当时已自知弟病必并发。而在伯氏病革之际。弟身却不知有病。及经初终。而弟便委席不能起。朝夕哭拜之节亦废。惟以苟活为心。饮食寝处。殆同常日。是弟自伯氏寝疾。至在殡之日。无一自致其情。有弟若此。生亦何为。此弟之所深恨长痛者二也。然弟衰已甚。而病已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3H 页
痼。视听动作。日觉微簿。凛凛如颓景之下山。几何不与伯氏相随于九原也。使殁而有知。当与伯氏欢会如平生。今不过为朝暮之别。殁而无知。古人所谓悲不几时。不悲无穷期者。诚亦然矣。抑窃惟念。今幽堂之卜。寔从先兆。庶为神道所安。而先兆本非完定之地。与伯氏常有疑虞之心。谋欲迁奉而未能焉。今复为两世丘垄而术者。谓本冈自有吉气。不必他求。就旧藏或取稍右。或取稍后。可以裁占云。抑旧藏本无可虞。而谋迁者妄耶。虽或不然。东谷实山水之所聚也。岂终无一冈叶吉也。伯氏常以山事之定。属于弟而弟实不孝迷昧。不克成伯氏之志。今以不肖独存。尤莫知所定。伏惟安厝之诚。何间幽明。倘赖明灵默佑。启其迷衷。终定大事于未死之前。不惟成伯氏追孝之心。垂后孙荫注之福。弟于他日。亦庶免为负罪之鬼。伯氏于此。宁亦漠然而已。呜呼痛哉。伯氏其果有闻耶。其未有闻耶。灵辰不留。即远戒期。穹壤茫茫。自此千古。惟此心可格。惟此理可通。陈辞一哭。庶垂临鉴。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祭亡妹金氏妇文
维岁次壬辰六月二十八日庚辰。仲兄某。病在骊江
祭亡妹金氏妇文
维岁次壬辰六月二十八日庚辰。仲兄某。病在骊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3L 页
田舍。闻亡妹孺人李氏之柩。将以七月壬午朔初二日癸未。去故屋就幽宅。而不得抚柩临圹与之诀。含哀茹痛。远具时羞之奠。使子台镇。及其祖载之前。替奠一酌。文以告之。呜呼痛哉。天道之不可知固久矣。至于与夺报施。一反常理。而又若偏酷而已甚者。抑何也。呜呼痛哉。吾兄弟丈夫三人女子二人。而吾与汝。序居仲叔。生岁不相远。见汝幼而端秀。长而惠淑。能哲而静。敏而婉。凡妇人之行与功无不备。在家顺于父母。友于兄弟。为父母所钟爱。择佳对。归于法门。以所以顺父母友兄弟者。移于舅姑妯娌。知为妇之道亦尽也。使天而福于善。则以汝之令德令仪。何禄不宜。而两家嘉悦之境。曾不几时。酷祸遽丁。使汝为伶仃之穷人。天果何心哉。汝于是时。岂有苟全之念。而上不忍重伤父母舅姑之心。下为所天继嗣之重。忍而延生。不绝一缕之命。其生之可悲。诚有甚于死者。及所天之季得男。则汝为有子矣。儿又颖异出凡。两家日望其成长。俾汝免于茕独矣。儿未龀而天又夺之。其亦酷之甚矣。是后汝哀号血泣。不自顾其身。惟以所天后事之斩绝为痛。至诚恳迫。令人感动。久乃得所天堂从之子为子。顾复恩勤。至于娶妇成家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4H 页
儿亦有至诚笃爱。慈孝两臻。见者不知其为非亲出。自此谓可以少宽汝未亡之戚矣。又不幸而见其短折。天乎尚忍是乎。天道本仁。何独于汝。冤酷此甚也。汝尚为继绝之图。与孀妇虽夜昼抱哭。而不令至于并命。晚得螟孙。岐嶷有器度。渐近成童。能拜庙荐献。而孀妇既自力持家以养汝。汝且强康鲜病。或者天其以此。偿汝既往之穷酷。以含饴娱弄于晚景矣。岂谓汝又不少延。遇疾数日。遂弃去而不顾也。加以病疑于毒疠。亲戚不得入视。自病时医药。至丧后含敛。只任于一庶侄。以属纩而阖棺。其间亦岂无人事之未尽。汝常日所倚恃。唯在兄弟。而吾既癃病退处。迹不入都门。季又自冬遘奇疾。入春转益沈痼。吾方忧在此疾。始闻汝病。亦不以深虑。及急报续至。而讣继之。势固未及于赴救。然季病若可以自力。则闻报急驰。亦岂不及于凭棺之哭也。其意固非以疠为忌。而病莫能焉。亦若天故阻之也。殁而有知。汝之魂魄。亦必含恨于无穷。不知汝何辜于天。而生既偏受百罹。殁犹穷险至是也。岂所谓末世气淆。数有所局。天亦无如之何者耶。呜呼哀哉。呜呼痛哉。汝以茕孑之故。得以致其孝于父母。常不离父母之侧。殆与在室。时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4L 页
无异。逮两亲前后婴痾沈绵。其扶将起居。节适饮馔。汝实任之。两亲虽久在床褥。若忘其苦者。以汝至诚承奉也。及奉讳。与兄弟同守筵几。以终三年。汝虽身为女子。可谓无憾于子职矣。余自孤露以来。结茅于骊之北岸。始与汝不得聚居。落落京乡。别多会少。及伯氏殁。余益无欢趣于人世。身且衰疲恒病。自知难久。而季妹又荐丧壮子。临老而绝嗣续。疚怀成疾。朝夕若不保。惟汝与季。独无患恙。余尚赖以自慰者。在是矣。汝每忧余先汝而逝。以为汝戚。岂意汝反先逝。使余抱此割体之痛于未死之前也。自汝之殁。余之忧季病益深。忽忽若无生。汝若有灵。亦岂不默佑于冥冥中耶。痛哉痛哉。顷岁国有大庆礼。余勉就元辅之位。而不以家行者。以汝在京。如吾家也。既又自汝家移寓侨舍。则汝乃随来。以视其饔飧。既又被 责旨出城而归。则汝乃不欲便离。同舟而来。留数月乃还。昨年余又迫于 敦召。暂就都下。而以汝居之僻。寄住于女舍。汝乃来会。惟惜其速归。若知此行便成死别。则汝必复同来。而不便舍去也。汝于余其恋系如此。而余则于汝。疾而不能赴救。殁而不能莅丧。遂至永掩于土中。而不能往视以相诀。若全无急难之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5H 页
情。孔怀之戚。而与行路无殊。痛哉痛哉。此何人哉。然余癃病已极。几何其不与汝同归也。是不过为朝暮别也。古人所谓悲不几时。而不悲无穷期者。果可以解此恨耶。一杯告哀。亦未躬奠。肠蚀肝裂。但有西望号绝而已。呜呼痛哉。尚飨。
祭亡弟文
维岁次癸巳二月己酉十二日庚申。仲兄某。自江北林栖。扶病而来。谨以时羞之奠。哭诀于亡弟猗叔之灵柩。告之以文曰。呜呼哀哉。吾兄弟丈夫三人女子二人。而君之降生最季。为父母钟爱之子。君又性质端良雅靖。意恭而行饬。自幼未见有子弟之过。父母嘉之。兄弟重之。先君子中岁以后。休官闲居。吾兄弟俱在。娱侍左右。君时尚少。但知欢悦。余亦不谓此境此乐。非人间所可久保。常以百年为期矣。天道难谌。先君子无妄婴疾。终未得华扁之术。以臻耇耋之寿。罪积不孝。攀号莫逮。君与余惟伯氏是依。以奉慈颜。伯氏又以君之子为子。同室共爨。余虽异居。住在旁舍。朝夕怡愉。及伯氏作邑。奉板舆以赴。君与余往来迭侍。虽未能恒聚。亦未尝与君相离久也。又未十年。天只见背。穹壤茫茫。复何怙恃。君随伯氏。仍住旧
祭亡弟文
维岁次癸巳二月己酉十二日庚申。仲兄某。自江北林栖。扶病而来。谨以时羞之奠。哭诀于亡弟猗叔之灵柩。告之以文曰。呜呼哀哉。吾兄弟丈夫三人女子二人。而君之降生最季。为父母钟爱之子。君又性质端良雅靖。意恭而行饬。自幼未见有子弟之过。父母嘉之。兄弟重之。先君子中岁以后。休官闲居。吾兄弟俱在。娱侍左右。君时尚少。但知欢悦。余亦不谓此境此乐。非人间所可久保。常以百年为期矣。天道难谌。先君子无妄婴疾。终未得华扁之术。以臻耇耋之寿。罪积不孝。攀号莫逮。君与余惟伯氏是依。以奉慈颜。伯氏又以君之子为子。同室共爨。余虽异居。住在旁舍。朝夕怡愉。及伯氏作邑。奉板舆以赴。君与余往来迭侍。虽未能恒聚。亦未尝与君相离久也。又未十年。天只见背。穹壤茫茫。复何怙恃。君随伯氏。仍住旧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5L 页
庐。余则诛茅于野外。隔水相对。源源会合。以适意于湖山之间。馀生此亦足矣。既而伯氏分符于湖海之邑。君亦筮仕在京。仍出峡县。余独留江岸。东西离隔。无复鱼鸟之乐。逮伯氏殁。惟君与我在耳。君不欲与我相远。遂投绂而归。而人事萧条。但有悲酸。君病又无何而发矣。始若标末之症。不深致虑。岂谓因此一卧。转成奇疾。终至于不起也。当君病之初发也。寡妹在京。遘毒疾不救。其酷烈甚矣。君欲不顾己病。驰往省视。而既无及于事故。为余所挽而止。相对痛哭。心肝摧割。君既成服而归。病益重。有难医之势。余虽好言相慰。中心焚灼。直欲代痛而不能得。尚谓神理佑善。一时之症。若致力于医药。终必良已。遂劝君从两子之言。舁入都下。君意甚不乐。而勉从之。移就吾家。留数日乃去。眷恋迟回。若视为死别。岂亦先有自知者而然欤。既到京。经夏至秋。根本虽终不解。外症亦颇减歇。不无渐平之望。吾每戒君省虑安摄。而君必作书问我。自谓以此开抱。不自知其为劳也。间又作诗寄来。说尽思归之情。而精神不少损于平日。吾深以是为恃矣。何知一宵之间。就寝而卧。仍遂无兴也。天乎天乎。此何故也。岂或梦而魇耶。抑病渐就尽而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6H 页
人不觉知。以至于斯耶。昼而与亲戚欢叙。夕而与妻孥晤语。晓而冥然无觉。是殆若不病而逝。天乎天乎。此何故也。君爱我笃至。不欲暂离。数日相阻。怀恋不已。于妻子眷系亦深。而乃忽决然舍去。若不复顾念者何也。痛矣痛矣。吾虚羸早衰。恒病无瘳。自知馀日无多。君亦已过彊壮之岁。而素无患恙。既后于我十六年而生。理必后我而死。吾有一病子。不能干家。而君则诜诜多男。方生不已。吾常谓先君子遗泽集于君身。是必眉寿永年。以衍后庆。吾每以身后之事并病子。倚于君。君亦岂不以此自期也。吾年来病益甚。绵绵仅延。君常以我为忧。何意我犹存而君遽先逝。反以君身后之事。戚我诸孤。长者病虚。弱者稚藐。难望全活而长成。皆为我忧。而君乃弃之若遗。理之乖舛。一至于此耶。吾行负神明。身积殃咎。支离在世。受此悲苦。以此思之。既往荼毒之祸。手足之痛。皆由于我。终至有今日之酷境也。痛矣痛矣。君尝为我谋置一椑。又以其副自拟。而谓吾家素贫。此亦足以敛吾身矣。板在乡家。而丧变出于客寓。孤侄辈未及运致。持价急贸。不称其情。以为至恨。然板实无不及于君所置者。故谕令宽心。追觉有隐疵。又欲易以他板。而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6L 页
圣人以死葬以礼为孝。则丧之称家是礼也。余素知君心。故既亲审而使勿改。亦以幽明既分之后。剥改移动。非体魄之所安故也。君每于吾言。逌然相顺。今若知此。亦何有异于平日也。痛矣痛矣。吾迹不安于朝。退屏田里。病又渐深。久不入都门。妹丧至于过练。而尚未伸一哀。已非人理之所可堪。而君之在京寓也。历八月沈绵。而一未往视。使君结恋而死。殁而敛殡也。又不得赴哭。若置之道路而不顾。及柩车之还也。又方病逋 君命。舁来一恸之外。不得仍留于丧次。掩抑还栖。今君之柩。将出堩而入于土中。自此一木。亦不可复睹。而又迫于 敦召。将舍之西去。不得临圹相诀。若无复孔怀之情。而犹言犹食。自同恒日。此其可忍耶。天乎天乎。此何人哉。然吾自君殁之后。尤无生人之象。厌厌垂尽。几何不随君而同归也。君既建兆于先丘之侧。吾亦已卜一冈。松柏相望。倘死而有知。与君欢会于九原。不过为朝暮间耳。亦何足深悲哉。惟是未死之前。此痛此恨。当终吾身而无极。辞难尽意。哭难尽声。一杯侑君。君其知也欤。不知也欤。呜呼哀哉。
再祭亡弟文
再祭亡弟文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7H 页
维岁次癸巳十一月乙巳朔二十九日癸酉。即亡弟猗叔练期。而仲兄某在汉京之旅邸。末由归哭。东望含恸。谨以酒果脯醢之具。寄送于诸孤。令以练之前一日壬申。设荐于灵几。而告之曰。呜呼痛哉。余之与君长隔。忽已周岁矣。君尝与余别。或至数月。常恋恋不自禁。殆若饥渴之求解也。中岁以后。虽仕宦往来。不能聚居。而盖未尝终岁不相见也。今余眼中。不见君已久。而君不复顾恋于余。岂冥焉漠焉。都无所知耶。抑虽有知。而不能与余相接耶。何其与平昔之心顿异也。余年来病渐甚。君每惧余之不能久也。自东县投绂而归。以就余于江湖之上。盖以余馀日为惜也。孰谓君反弃余而先逝。使余于垂死之境。抱此无涯之戚也。呜呼痛哉。然死生本常理也。其间虽有脩有短。而毕竟同归于尽。况余以癃老之年。抱沈痼之疾。自知在世无几。其与君相随于九原。不过为朝暮间耳。亦何足深悲。独余于常理之外。别有至恨至痛。结在心腑。与他人不同者。余迹不安于朝。退处田庐。绝意世路。方君之就医上京也。君未忍便离余。移衾枕而来留数日乃去。而余只送之江干以为别。余固知君心视为永诀。而余则尚以君复来见余为期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7L 页
及君疾益深。则余虽病。岂不能一驰往省视。而有足如絷。终莫遂急难之情。以至不复得与君相见者。徒以区区去就之义见拘也。穹壤茫茫。此宁可忍。逮君柩之还也。君之音容虽閟。灵爽宜不昧矣。尚有凭依之理。其可以少泻余悲者。唯在于筵几之礼。余病若不至于便尽。则庶得自勉于圣人所定之制。而余却又迫于朝命。不能坚守己志。仅见君柩之出堩。而忍而分路西上。窀穸之掩。魂筵之返。皆未得见焉。至京之后。又不意荐被 隆数。辗转淹滞。经夏至秋。又将经岁。时序屡易。而既未能一临于馈奠转眄之顷。期制将毕。而亦无路尽其哀于灵几。余与君手足之情。乃止于是矣。天乎天乎。此何人哉。余以不肖。滥窃名位。适以自累。始焉欲全微志。不思转动。终焉丧其初心。拘挛不去。进退狼狈。前后失据。以致与君生死之际。节节乖迕。正同鸿燕之相违。有此人理所不可堪之痛。此固余不友之罪。而职由名位之故也。尚谁尤哉。余久知轩冕为桎梏。于今益信矣。且余年已至矣。若过此岁。当为古人休致之大防。庶可及君筵之未撤。引礼东归。与诸孤相守。以少慰君不昧之灵。君如有知。宜谅此心。呜呼痛哉。尚飨。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8H 页
祭淡圃洪判书(受瀗)文
与公长隔。倏已再周。灵几将撤。万事都休。抚迹兴思。能不摧酸。结为婚姻。馀二十年。不以笑貌。一心相际。出处忧乐。实所深契。婆娑晚景。别多会少。余归骊上。拟以终老。公在洛下。城西一隅。闭门养痾。室有琴书。谢迹朝班。寄情山水。俯视溷浊。若或浼己。望属台阶。寿尊耆英。完名峻节。士心俱倾。山岳不动。凝然自持。神明攸相。耋耄是期。邦之殄瘁。哲人其萎。岂伊一疾。使公不起。属公出堩。余适趋京。一哭便归。路分幽明。晨星凋尽。白首谁托。支离独存。复来栖屑。永怀良朋。九原难追。公如有知。应我怜悲。沈厚之量。恬素之性。清介之操。真实之行。呜呼公乎。世不复见。行旅同归。亦知无远。泉里重逢。果所能卜。象生之仪。隔日且毕。一言告诀。未可终阙。薄具单觞。情溢辞缩。呜呼哀哉。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序
送赵弟锡美寓居加平序
夫天之生材也。必于其所不平。而益其所不足焉。松柏长于山林。阳和以煦之。雨露以泽之。非不悦乎其性。而得乎其养也。要使大冬苦寒。风霜冰雪。凝冱而振击之。然后柔者坚。脆者刚。昂乎冲霄而不屈。屹乎
与公长隔。倏已再周。灵几将撤。万事都休。抚迹兴思。能不摧酸。结为婚姻。馀二十年。不以笑貌。一心相际。出处忧乐。实所深契。婆娑晚景。别多会少。余归骊上。拟以终老。公在洛下。城西一隅。闭门养痾。室有琴书。谢迹朝班。寄情山水。俯视溷浊。若或浼己。望属台阶。寿尊耆英。完名峻节。士心俱倾。山岳不动。凝然自持。神明攸相。耋耄是期。邦之殄瘁。哲人其萎。岂伊一疾。使公不起。属公出堩。余适趋京。一哭便归。路分幽明。晨星凋尽。白首谁托。支离独存。复来栖屑。永怀良朋。九原难追。公如有知。应我怜悲。沈厚之量。恬素之性。清介之操。真实之行。呜呼公乎。世不复见。行旅同归。亦知无远。泉里重逢。果所能卜。象生之仪。隔日且毕。一言告诀。未可终阙。薄具单觞。情溢辞缩。呜呼哀哉。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序
送赵弟锡美寓居加平序
夫天之生材也。必于其所不平。而益其所不足焉。松柏长于山林。阳和以煦之。雨露以泽之。非不悦乎其性。而得乎其养也。要使大冬苦寒。风霜冰雪。凝冱而振击之。然后柔者坚。脆者刚。昂乎冲霄而不屈。屹乎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8L 页
负厦而不挠。菀乎贯四时阅千岁而不变也。惟人亦然。张子曰。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王汝于成也。吾于是知天之阨苦我拂乱我。穷饿我之体肤。思愁我之心志者。盖所以玉成我也。天既玉成我。而我不能用力。则我之罪也。故士之困穷。士之用力之会也。自古哲人贤士。多由此作焉。如孟子所云傅说,胶鬲,太公望,百里奚诸人可徵也。呜呼。可不勉哉。吾外弟赵锡美绩文攻词。幼有美才。生二十有六年矣。顾我兄弟之同年生者。俱登上庠。以余驽劣。亦先之。而锡美独无成焉。是岁国有大科。锡美以考官之嫌不赴。殆奇数也。家又甚贫。往年奉亲。客于南土。今夏始归洛。而秋且大饥。无以自资。辞亲别兄。赘于妇家。以就食于加平之峡中。其亦阨苦而拂乱之矣。其亦穷饿而思愁之矣。天将玉成其器。而昌大其业耶。何其困之甚也。然则锡美当奋发增益。以不负天之生材之意。不宜悲愁沮挠。徒效儿女子屑屑已也。锡美勉之哉。其养之厚者。其用之大。其发之迟者。其施之远。今锡美文词固美也。而不可谓悉肆其力矣。志业固定也。而不可谓悉充其量矣。向余所谓于其所不平。而益其所不足者。政在今日。锡美勉之哉。顾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9H 页
余诚不自揆。乃其志则亦不敢以菲薄而自废也。今将归觐于湖县。而渡灞之行。均之失其意也。辄书此以为锡美赠。亦欲因以自警云。
受教辑录序
恭惟我 国朝 圣神创述。宪天理物。宏规远模。度越前代。其所以立经陈纪。为子孙万世隆平之具者。于经国大典备矣。猗欤盛哉。然而立法既久。古今有异。因时损益。以适其宜。乃为继述之善。此前后续录之所以作也。后续录之成。在于 中庙癸卯。其后至今。又一百五十有馀(年矣)。 五圣相承。重明累仁。功德之盛。巍焉焕焉。暨我 殿下遵守成宪。夙夜图治。其间命令条制。出于裁酌通变。可继续录之后者。寖以益(广而)。 国家多故。不遑编录。岁月滋久。官吏昧于奉行。论者歉焉。 殿下用筵臣言。乃命吏曹判书臣李翊,礼曹判书臣尹趾完。又命兵曹判书臣赵师锡,刑曹判书臣徐文重,副提学臣崔锡鼎。裒集嘉靖以后中外官府所受 列圣教令。剪繁撮要。做续录纲条。以类分载。臣文重实始终之。首相臣金寿恒,臣金寿兴,臣南九万。相继总领之。所录虽有前后牴牾者。不敢辄有删削。禀承 睿旨。并存而俾从后者。书既成。
受教辑录序
恭惟我 国朝 圣神创述。宪天理物。宏规远模。度越前代。其所以立经陈纪。为子孙万世隆平之具者。于经国大典备矣。猗欤盛哉。然而立法既久。古今有异。因时损益。以适其宜。乃为继述之善。此前后续录之所以作也。后续录之成。在于 中庙癸卯。其后至今。又一百五十有馀(年矣)。 五圣相承。重明累仁。功德之盛。巍焉焕焉。暨我 殿下遵守成宪。夙夜图治。其间命令条制。出于裁酌通变。可继续录之后者。寖以益(广而)。 国家多故。不遑编录。岁月滋久。官吏昧于奉行。论者歉焉。 殿下用筵臣言。乃命吏曹判书臣李翊,礼曹判书臣尹趾完。又命兵曹判书臣赵师锡,刑曹判书臣徐文重,副提学臣崔锡鼎。裒集嘉靖以后中外官府所受 列圣教令。剪繁撮要。做续录纲条。以类分载。臣文重实始终之。首相臣金寿恒,臣金寿兴,臣南九万。相继总领之。所录虽有前后牴牾者。不敢辄有删削。禀承 睿旨。并存而俾从后者。书既成。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199L 页
釐为六卷。名曰受教辑录。命有司颁行之。臣窃念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自古未有不谨守先王之法。而其国久长者。然欲遵先王之法。当得先王之心。心存则政存。政存则法无不举。虽其科条节目之间。时或有消息弛张。而其为政一也。我朝一革罗丽之旧。礼乐制度。灿然备具。而究厥所本。则正家而化国。仁民而爱物。风教之醇。德泽之厚。渐于人者深也。所谓以关雎麟趾之美意。行周官法度者。不其然乎。续录作而大典为益明。辑录继而续录为益备。要以措世安康。纳民轨物。不失于 先王立法之本意。吁其至矣。然法虽美。行之为贵。成周之衰。非无法也。不能行也。此又岂非继世之主所当戒者哉。且是编也。初非欲拟于制作。惟以备有司藏守。使不迷于考据。与续录之撰不同。示谨重也。嗣今以往。虽添编至亿万世。惟克绍 先王之心。以修 先王之政。则国家无疆之业。当愈久而愈隆矣。岂不休哉。戊寅三月上浣。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臣李畬。拜手稽首谨序。
李忠武公家乘序
李忠武公家乘序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0H 页
古者。文武无二道。三代既降。文武之道始分。德行勇略。鲜能兼之。由是用兵之家。难得全名之士矣。噫。世不见真武久矣。若忠武李公之为将。其庶几乎。昔在 宣庙龙蛇之岁。岛夷猖獗。躏三都。盖殆乎无国矣。独赖公领舟师捍海路。以遏水陆并进之势。隐然为海上长城。而贼不敢逞焉。盖公大小凡数十战。皆以少击众。而应机决策。前无坚敌。未尝折败。是虽古名将。无以过之。世之谈韬钤者。固莫不以公称首。然公实笃行君子也。观其事母孝与兄弟友。直己不阿。自守甚严。而其所素养可知也。故当 国家积衰之馀。御天下莫强之寇。为国忘身。以死勤事。威慑蛮夷。名闻中华。精忠可以贯日月。大节可以撑宇宙。本其所树立。非可以兵略槩之。呜呼伟哉。公少读书。通大义。不屑屑于佔毕。而今其札翰咳唾之遗。尚有一二存者。悲惋激烈。无非忠孝至诚之所发。不亦愈少而愈可贵乎。公之存殁。丝纶之褒。琬琰之刻。前后炳烺。几于盈溢国内。公之玄孙前新宁宰弘毅氏。遵其先君子之志。裒集成编。并取公遗稿诗文若干首及他纂录思咏之可徵者。合为一册。名之曰忠武公家乘。而公之始终备矣。适公之五代孙凤祥。节度湖南左水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0L 页
营。寔公奋庸之地也。将属之以刊板要余为弁卷之文。公实我德水同宗也。我先王考泽堂公。既状公之行。先季父畏斋公。又跋公之诗。俱在卷中。则余于斯役。安得以不文辞。又其事会若有不偶然者。谨书此而归之。以成新宁公追慕之诚。且勉夫节度君。庶无忝于前烈云尔。
德水李氏世谱序(壬辰)
族必有谱。所以原本而敦亲也。人之生本乎一。自一而为千百。派分渐远。散居四方。遂至为所不知之路人者多矣。非有谱。何以溯其源流。叙其伦序。以存夫亲亲之义乎。我德水之李。起自丽季。奕世荣显。入我朝以德行词翰承家。至先祖容斋公。益昌以大。其后宗匠巨公。接武嗣兴。为东方名阀。至于道学。如栗谷文成公。武烈如统制忠武公。前后并出。文献之盛。殆无与为两。而独谱牒无传焉。始我王考泽堂公。尝因容斋栗谷两公所纪世系。收入各派。草为宗谱。又作世系列传。季父畏斋公。继而修辑。又依王考遗旨。作旁亲列传。犹以诸派远居。收载未遍。不及刊布。畬以不肖。窃尝有意焉。而僻居寡陋。力有不逮。岁丙戌。某因胥 命。久淹郊村。一日。同宗参判公茂卿氏见过。
德水李氏世谱序(壬辰)
族必有谱。所以原本而敦亲也。人之生本乎一。自一而为千百。派分渐远。散居四方。遂至为所不知之路人者多矣。非有谱。何以溯其源流。叙其伦序。以存夫亲亲之义乎。我德水之李。起自丽季。奕世荣显。入我朝以德行词翰承家。至先祖容斋公。益昌以大。其后宗匠巨公。接武嗣兴。为东方名阀。至于道学。如栗谷文成公。武烈如统制忠武公。前后并出。文献之盛。殆无与为两。而独谱牒无传焉。始我王考泽堂公。尝因容斋栗谷两公所纪世系。收入各派。草为宗谱。又作世系列传。季父畏斋公。继而修辑。又依王考遗旨。作旁亲列传。犹以诸派远居。收载未遍。不及刊布。畬以不肖。窃尝有意焉。而僻居寡陋。力有不逮。岁丙戌。某因胥 命。久淹郊村。一日。同宗参判公茂卿氏见过。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1H 页
说及玆事。以公属尊而居京。要其主张。则公亦意肯焉。遂相议发书于京乡诸宗。各从其近属。广加蒐录。靡有阙漏。其凡例则一遵旧谱成法。而添入旁注。以致详焉。未几。茂卿氏不幸寝疾。犹存念不置。以遗其胤大谏君平甫。君平在苴麻中。克承先志。以卒其事。手录成编。而谱乃完。既而君平出按岭南。遂取以登梓。谱凡二卷。前后列传合一卷。又取同宗判尹公启以氏所编辑世稿篇题。以附于列传之下而纪述之。可考者备矣。噫。吾宗累世经营之役。得茂卿氏父子而始就。斯岂非有待而然欤。即此一事。固可以观公与君平。而今公则不及见矣。宁不抚卷怆然。昔苏明允序其族谱曰。观吾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所贵于谱者。以有是心为之本也。不尔则谱亦虚设也。谨书此于卷首。著其始末。且以勉夫诸宗庶无失于修谱之本意云。壬辰仲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李畬。谨序。
灵山,宁越辛氏合谱序。(癸巳)
灵山辛君万亨。余始未相识矣。一日。以弊衣芒屩。袖谱草。偻行来访余于睡村之田庐。告余曰。吾灵山之辛。实与子外氏宁越之辛。同出一源。盛于丽代。入我
灵山,宁越辛氏合谱序。(癸巳)
灵山辛君万亨。余始未相识矣。一日。以弊衣芒屩。袖谱草。偻行来访余于睡村之田庐。告余曰。吾灵山之辛。实与子外氏宁越之辛。同出一源。盛于丽代。入我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1L 页
朝。达官亦相望。今虽衰微。不失为簪缨之裔。诸派之散居四方者。犹能纪其世。可独无谱牒以著其源流乎。贱生不揆穷陋。窃尝有意于斯役。遍访中外诸宗。积年经营。仅能成绪。将谋作印本。愿得子一言之重。弁诸卷首。敢以请。余心异之。受其谱而敬阅焉。盖自鼻祖之初暨夫两贯分系之际。靡不该载。以至内外支裔。殆无所阙漏。余观君是一寒窭士也。能以此立心。舍衣食之业。忘筋骨之苦。殚力积劳。必欲完就而后已。其事诚艰。而其诚诚笃矣。余方病甚。不能副其请。而姑为之劝勉而送之矣。今年余以 朝命。滞京寓。君又自湖南之完山步至。言已购得活字。印役垂毕。而惟欠卷首之文。愿子之卒惠焉。余虽病且不文。义不可辞。遂书此以为序。俾同斯谱者。知君用心之勤为可尚。而辛氏遗荫之远。庶未艾也。 崇祯纪元后八十六年癸巳季秋。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德水李畬。叙。
德水李氏宗约序
惟我德水之李。世推为文翰名家。然文翰特其外也。若其实则以经术德业为根基。六代祖容斋先生。实昌大之。至我王考泽堂先生。学通天人。道合造化。其
德水李氏宗约序
惟我德水之李。世推为文翰名家。然文翰特其外也。若其实则以经术德业为根基。六代祖容斋先生。实昌大之。至我王考泽堂先生。学通天人。道合造化。其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2H 页
所得之大过。而体行于心身者。即易传注所称非圣人大贤以上。不能做者。巍乎其至矣。然王考未尝以道学自居。使人无得以名焉。独可见者。文章也。伯父白谷先生。以至行高识。盖尝刻意继述。而不幸无年。季父畏斋先生。寔克绍承而阐发之。于是王考之道之德世人所未及知者。庶几可明焉。至若王考所以启迪后人。则既有示儿代笔,追录散录等训。俾不迷于为学路脉。又有示儿孙等学诗准的,作文模范等训。以著夫读书次第及为诗为文之法。小而科程制作。大而性理源流。本末同贯。精粗一致。初不以文章。别为一事也。盖惟王考之学。去其名而修其实。晦于外而笃于内。此所以为独立之本也。故虽以文词应俗。而所好则不存焉。其于立训垂法。又不啻丁宁焉。示儿孙等以下数训。虽若主于文章。而欲求第一向上工夫。固不外此矣。其高下浅深。惟在子孙用力之如何耳。噫。训辞具在。彀率跃如。而典刑寖远。堂构莫嗣。如畬不肖。非不早服庭教。而犹不免终于卤莽。忝辱家声之罪大矣。其在后生。能不惕然知惧哉。嗟乎。天既不假年于白谷先生。有子四益公。又有志而早世。幸今宗孙泰镇。质重而行淳。奉烝礿之重。居兄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2L 页
之长。追念先志。慨然兴奋。欲勖率同宗。绍修旧业。乃就泽风堂之前。搆书斋。奉遗训。立宪课督如右。名曰德水李氏宗约。其意诚盛矣。其事诚美矣。凡我诸子侄同约者。能力遵先训。为大儒为文士。在其人。或荒怠志业。止于面墙陷坑。亦在其人。可无勉乎。畬今已老。又罪苦且死。箕裘之传。深有望于后辈。遂书此以告之。兼识吾罪。俾为戒。己卯暮秋。从叔父浦阴老人。书于垩室。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记
报恩县成东洲赵重峰两先生乡祠记
岁乙亥。余乞暇省亲于三山县。县有象贤书院。为冲庵大谷诸贤俎豆之所。而东洲重峰两先生。以曾莅是县。既并列焉。又别有祠宇在乡社堂之后。乡官主之。以奉两先生位版。每春秋仲月下丁。一县儒品长少毕会。具牲牢以荐献。如释菜之仪。其始专享两先生于此祠。后因章甫之议。移合于院宫。而此祠将辍。则乡之耆老咸有歉焉。遂重设位而并存之。其用下丁。以院享在中丁也。其似叠而不废。以儒士与民庶所为者异也。我先王考尝记东洲先生事。有曰。成东洲倜傥有大略。通明经学。不事科业。又曰。东洲守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记
报恩县成东洲赵重峰两先生乡祠记
岁乙亥。余乞暇省亲于三山县。县有象贤书院。为冲庵大谷诸贤俎豆之所。而东洲重峰两先生。以曾莅是县。既并列焉。又别有祠宇在乡社堂之后。乡官主之。以奉两先生位版。每春秋仲月下丁。一县儒品长少毕会。具牲牢以荐献。如释菜之仪。其始专享两先生于此祠。后因章甫之议。移合于院宫。而此祠将辍。则乡之耆老咸有歉焉。遂重设位而并存之。其用下丁。以院享在中丁也。其似叠而不废。以儒士与民庶所为者异也。我先王考尝记东洲先生事。有曰。成东洲倜傥有大略。通明经学。不事科业。又曰。东洲守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3H 页
报恩三年。遭乙卯倭乱。咄嗟集兵。为一道最。及其去官而卒也。邑人追慕。叙其善政。为一册留传。忌日必祭。祭必大小斋素。幼童稚妇。亦不敢食肉。至今不废。余每因是钦想乎先生。而知德化之感人者至深。至于重峰先生所树立。又有卓然表著焉者。自当时村氓巷妇。金吾之卒。山房之僧。凡在人心所同。盖无不向风而慕义。况于惠爱之所留。诱教之所被。其民之感戴悦服。尤当何如哉。夫感悦之不已而思慕之。思慕之不已而报祀之。至于愈久而愈不忘。自有不得不然者。此此祠之所以不可废也。古所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者非欤。余既祗拜祠下。求得其所谓善政录者而读之。呜呼盛哉。录本嘉靖戊午生员金顾所述也。又有万历甲申。进士朴春亨所著补遗录及立庙记。其于东洲先生治县始终备矣。独于重峰先生。不免有文献不足之叹。岂先生大节如日揭星昭。不可复以吏绩称焉故欤。何其宜传而不传也。今考诸金慎斋所作请谥之状。有曰。壬午为养继母。出为报恩县监。上疏极陈民间疾苦及内修外攘之策。且请立鲁山,燕山之后。旌表六臣。禁 王子第宅踰制。癸未秋。李公山甫以敬差官。使湖西还。 上问列邑有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3L 页
治绩者。山甫对以先生治绩为一道最。后为正言宋谆。挟私憾请罢。 上以善于治民不允。于此可见先生虽屈于一县乎。所以立心揆事。固不专于一县之政。而其治效之殊异。亦有不可诬者矣。按县藏先生案。东洲先生。以嘉靖三十二年癸丑七月到县。至戊午瓜熟而归。万历壬午。重峰先生来。越三年乙酉去。盖东洲先生。素负经济大略。敛而不施。放迹湖山间。晚举遗逸。聊试一出。而为宰是县。专务以德化民。祛弊而政自清。牖善而俗自淳。公私宁谧。上下相乐。殆所谓百里羲皇者。重峰先生。以明体适用之学。抱尧舜君民之志。行之以至诚恻怛之心。则其为政规模气象。盖可想矣。且先生受任。在于东洲先生去官二十五年之后。其流风美法。必多因迹而治者矣。然则东洲先生之善政。亦先生之善政也。又何必二而视之哉。惜乎。以两先生之德之才。不克普施于 国家。而独使报民受其赐。是固报民之幸。而 国家之不幸也。然两先生所以加惠于报民者。本 国家之泽也。今但知两先生遗爱之不可忘。而不知其所本可乎。夫民之所以为民。而能食粟衣布。乐其室家。奠其田里者。果孰使之然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4H 页
之秉彝。好是懿德。斯民也斯则也。无古今华夷之殊。圣人因之。教以五伦。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是也。惟我 圣朝。以孝悌礼义敩民。庶几于三代之教。累洽重熙。至于 明宣之际。儒化兴行。治道休明。于是有两先生者。后先而来。以敷训于玆土。使民亲亲而长长。各得循其则安其所。子孙世世至今赖之。何莫非三百年 圣泽洋溢之所及也。今距两先生之去。且百有馀岁矣。忌日斋素之俗。亦已无闻。惟此祠存焉。祠之不废。两先生之泽未斩也。苟报之人士。不怠益虔。引而长之。常以乃祖乃先。受教于两先生者。存于心。各慎厥身。各饬厥家。期以不坠祖先遗法。则此祠之有关于乡俗。于是为大矣。愿诸君勉哉。祠之始建。本为东洲先生设。有朴记可考。后以重峰先生追享焉。其重奉位板。则在今 上壬戌。而乡官崔斗云,李仁新,梁泽普。实尸其事。尤斋宋先生赞成之。善政录。祠下阙见本。请诸君缮写樻藏。以传如旧。仍书此为记。以备报民来许之取徵云。 崇祯纪元后六十九年丙子暮春。嘉善大夫工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成均馆事,艺文馆提学, 世子右副宾客李某。记。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4L 页
白川文会书院 御笔碑阴记
始院之刱也。我 宣祖大王嘉其意。专于讲肄。 御书赐额曰。文会书院。以褒劝之。不幸回禄于龙蛇之变。逮乱定。郡之章甫。重修院宇。乞 颁旧额。时适朱 诏使之蕃在馆。 宣庙命该曹。求其笔以赐焉。亦异数也。其详在玄石朴文纯公所记。我 圣上嗣位之六年庚申。诸生合谋。始立东西两祠。以文成李先生,文简成先生。或按节本道。或杖屦往来。并祀于西祠。而文烈赵公。以乡贯升配。又以乡之贤公卿贞悯安公,(缺)辛公,文肃吴公,忠贞金公。祀于东祠。实文纯公所定也。后又以文纯祀西祠。岁丁丑。诸生上疏。陈院事始末。请官给牲币。 上亟命许之。仍特降 御笔院额四大字。遣近侍宣揭。以复旧观。盖自壬辰。历百有馀岁。而宝扁再焕。一方耸瞻于 圣祖有光。呜呼休哉。诸生既侈 上之赐。又惩于前。更以 御本刻石。立诸祠庭。为永远图。请余记其后。余方忝叨太史。职所当书。且念郡古称多贤士。其设为讲业之所。本不以文而以实。此 圣祖所以终始惓惓。不与他院比也。今院貌益尊。 宠锡益贲。余知居是院而讲学者。必益兴奋自励。彬彬继作。以不负我 两朝乐
始院之刱也。我 宣祖大王嘉其意。专于讲肄。 御书赐额曰。文会书院。以褒劝之。不幸回禄于龙蛇之变。逮乱定。郡之章甫。重修院宇。乞 颁旧额。时适朱 诏使之蕃在馆。 宣庙命该曹。求其笔以赐焉。亦异数也。其详在玄石朴文纯公所记。我 圣上嗣位之六年庚申。诸生合谋。始立东西两祠。以文成李先生,文简成先生。或按节本道。或杖屦往来。并祀于西祠。而文烈赵公。以乡贯升配。又以乡之贤公卿贞悯安公,(缺)辛公,文肃吴公,忠贞金公。祀于东祠。实文纯公所定也。后又以文纯祀西祠。岁丁丑。诸生上疏。陈院事始末。请官给牲币。 上亟命许之。仍特降 御笔院额四大字。遣近侍宣揭。以复旧观。盖自壬辰。历百有馀岁。而宝扁再焕。一方耸瞻于 圣祖有光。呜呼休哉。诸生既侈 上之赐。又惩于前。更以 御本刻石。立诸祠庭。为永远图。请余记其后。余方忝叨太史。职所当书。且念郡古称多贤士。其设为讲业之所。本不以文而以实。此 圣祖所以终始惓惓。不与他院比也。今院貌益尊。 宠锡益贲。余知居是院而讲学者。必益兴奋自励。彬彬继作。以不负我 两朝乐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5H 页
育之泽。余故乐为之记。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跋
光国志庆录跋
若昔 国系受诬。彝伦失叙。举东土陷于夷狄禽兽之域者。盖久矣。至 皇明神宗皇帝万历十六年我 昭敬大王之二十二年戊子。谢 恩使俞泓。得 皇旨赍续纂会典以来。而始得快睹 璿系之正。于是天纲复立。民纪复叙。三韩一域。复为礼义之邦。于乎休哉。泓之还也。山海关主事马维铭。为赠以诗。泓和之。既复 命。并奏其诗。 昭敬大王奉会典告 庙。颁教大赦讫。 命一时近臣词臣及承文院提调诸公卿。次维铭韵以歌咏之。仍下 御制一首与小序。示群臣。所以志喜庆也。 奎章炳焕。载在 列圣御制集中。人得以诵之。顾诸臣所作。亦皆一世精华。所以鸣 国家之盛者。而岁月既远。寖以散佚。盖几于泯灭矣。我 圣上二十七年辛巳。宗臣灵原正櫶。得故遗本。裒录一册以进。 上亟命书局刊布。以广其传。名之曰光国志庆录。又用其韵。 御制一诗并小序以下之。以臣职忝太史。 命书其事为跋。臣窃伏念。诗曰。于乎 皇王继序思不忘。思 先王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跋
光国志庆录跋
若昔 国系受诬。彝伦失叙。举东土陷于夷狄禽兽之域者。盖久矣。至 皇明神宗皇帝万历十六年我 昭敬大王之二十二年戊子。谢 恩使俞泓。得 皇旨赍续纂会典以来。而始得快睹 璿系之正。于是天纲复立。民纪复叙。三韩一域。复为礼义之邦。于乎休哉。泓之还也。山海关主事马维铭。为赠以诗。泓和之。既复 命。并奏其诗。 昭敬大王奉会典告 庙。颁教大赦讫。 命一时近臣词臣及承文院提调诸公卿。次维铭韵以歌咏之。仍下 御制一首与小序。示群臣。所以志喜庆也。 奎章炳焕。载在 列圣御制集中。人得以诵之。顾诸臣所作。亦皆一世精华。所以鸣 国家之盛者。而岁月既远。寖以散佚。盖几于泯灭矣。我 圣上二十七年辛巳。宗臣灵原正櫶。得故遗本。裒录一册以进。 上亟命书局刊布。以广其传。名之曰光国志庆录。又用其韵。 御制一诗并小序以下之。以臣职忝太史。 命书其事为跋。臣窃伏念。诗曰。于乎 皇王继序思不忘。思 先王功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5L 页
德而不能忘。以至形于歌诗。叶于声音。此雅颂之所以作也。惟我 国家。积庆璿源。义创仁守。赫业煌煌。如日中天。而顾乃被蔑于 中朝。金匮之书。为万世神人之辱。盖自永乐初。我 恭定大王。始有刊诬之请。 列圣相承。叩心疾吁。 中朝亦每许准奏。而犹未也。逮 昭敬大王嗣服。谓 祖诬未雪。不可以为国。恳奏无虚岁。终至感动 天朝。特颁 宝典。一洒二百年之诬污。群臣咸颂盛烈。侔拟中兴。而乃谦让不居。归之 祖宗积功。 天子明圣。乐与群下称述。而是录成焉。我 圣上又追念先烈。续赓旧韵。使是录复行于百馀年之后。而增其重。前后 宸翰。如云烂星昭。金声而玉振之。盖 两圣继序之孝。于是录备矣。是将垂之无极。为东方一雅颂。使子孙臣庶。感叹兴起。以发其忠孝之良心。而自不能已矣。岂不美哉。抑臣于 圣祖千秋戴 圣明之句。又别有感慨于中者。 圣祖至诚事 皇朝如此。故 皇朝之父母。于我亦无不至焉。此 圣祖所以得于 皇朝。不止光国。而复有壬辰再造之 恩者也。今天地易矣。衣冠辱矣。 中朝之礼乐文物。不可复见。而独此使价道途酬唱之什仅存。赖 圣上阐扬。得不泯于东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6H 页
表。志士仁人。其有不太息流涕于斯者乎。若 圣上因此兴感。奋其志业。使是录所尊之义。伸于天下。与周雅之六月,车攻。并其功美。则不亦尤盛矣乎。孔子曰。我其为东周。臣窃为 圣朝祝之。卷中初有乱臣白惟让,朴承宗所作。 上从筵臣言。 命去之。以彰惩劝。此又不可不使后世知之故。谨并著云。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右宾客,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臣李畬。拜手稽首。谨跋。
宗会录跋
吾宗族既鲜。又散居京乡。会面亦罕。宗会之不成久矣。岁甲申孟冬。余方在京。而宗长茂卿参议公。以冬至副使。将有燕行。诸宗人各挈榼。来会于十字桥贱寓所。以叙亲欢而慰远役也。记昔乙丑春。季泉书状之赴燕也。先季父畏斋公。约诸宗人。作花树会于南麓之第。录同会人名及年甲表德。有小序曰。古人有花树韦家宗会法。先儒取之。其法。每有族人远来。亦一为之。远来而有会。则远别可无会乎。愿我同宗。从玆益讲韦氏之法。如吉凶嫁娶之类。相与为礼。如先儒之训可也。乙丑后二十年。适又因别为会。而今阅
宗会录跋
吾宗族既鲜。又散居京乡。会面亦罕。宗会之不成久矣。岁甲申孟冬。余方在京。而宗长茂卿参议公。以冬至副使。将有燕行。诸宗人各挈榼。来会于十字桥贱寓所。以叙亲欢而慰远役也。记昔乙丑春。季泉书状之赴燕也。先季父畏斋公。约诸宗人。作花树会于南麓之第。录同会人名及年甲表德。有小序曰。古人有花树韦家宗会法。先儒取之。其法。每有族人远来。亦一为之。远来而有会。则远别可无会乎。愿我同宗。从玆益讲韦氏之法。如吉凶嫁娶之类。相与为礼。如先儒之训可也。乙丑后二十年。适又因别为会。而今阅
睡谷先生集卷之十 第 206L 页
旧录。凋谢殆半。存者如季泉。又远谪海曲。宁不怆悢。诗曰。无几相见。信矣。昔贤称会数而情亲。情亲然后吉凶嫁娶之相为礼。始可论也。自今定约。凡我同宗之在京者。每岁必以春秋为会无废。而明春则仿韦氏之法。以参议公东还为期。姑此识。甲申孟冬。宗末左相畬。记。
东园宗会录跋(癸巳)
癸巳夏。新修德水李氏族谱成。而余适入京滞留。公甫右尹。亦递北藩还。遂相议发文。以闰月五日。会诸宗于东园之诗坛。近郊宗人。亦多闻声而至。少长会者七十人。念我李族鲜。又散居京乡。宗会亦不频。曾在乙丑。先季父畏斋公。尝在京而会焉。有小叙。因韦家故事。引之以先儒之训。其后二十年甲申。余又一会焉。而亦有拙文识之。今去甲申又十年。而为此会。其间离合存殁之感。固不可尽言。而参会之人。视前两会。殆倍加矣。余惧夫族渐众而情易疏。旧德愈远而流风寖衰。遂谂于会中。立约结契。稍定条令。以检摄之。盖遵先季父畏斋意。而此特其略也。顾余已老。馀日无几。且非久于京者。惟愿诸同宗。嗣此而共勉焉。
东园宗会录跋(癸巳)
癸巳夏。新修德水李氏族谱成。而余适入京滞留。公甫右尹。亦递北藩还。遂相议发文。以闰月五日。会诸宗于东园之诗坛。近郊宗人。亦多闻声而至。少长会者七十人。念我李族鲜。又散居京乡。宗会亦不频。曾在乙丑。先季父畏斋公。尝在京而会焉。有小叙。因韦家故事。引之以先儒之训。其后二十年甲申。余又一会焉。而亦有拙文识之。今去甲申又十年。而为此会。其间离合存殁之感。固不可尽言。而参会之人。视前两会。殆倍加矣。余惧夫族渐众而情易疏。旧德愈远而流风寖衰。遂谂于会中。立约结契。稍定条令。以检摄之。盖遵先季父畏斋意。而此特其略也。顾余已老。馀日无几。且非久于京者。惟愿诸同宗。嗣此而共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