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x 页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附录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49H 页
年谱
  公姓吴氏。讳道一。字贯之。号西坡。系出海州。
 始祖讳仁裕。高丽检校军器监。
 十四世祖讳周裔。内库副使。
 十三世祖讳民政。文科秘书监。
 十二世祖讳札。文科太子詹事。追封尚书左仆射。
 十一世祖讳升东。大悲院录事。追封中正大夫典客令。
 
十世祖讳孝冲。丰储仓丞。(典客令第三子)
 九世祖讳士廉。书云副正。(一云太仆寺卿○丰储丞第二子)
 八世祖讳希保。龙骧侍卫司左领护军。(书云副正第二子)
 七世祖讳重老。进士槐山教导。(始入我朝)
 六世祖讳继善。北平馆提检。
 五世祖讳玉贞。石城县监。 赠吏曹判书。
 高祖讳景闵。司宪府监察。 赠议政府左赞成(赠判书第四子)
 曾祖讳希文。缮工监监役。 赠议政府领议政。
 祖讳允谦。文科议政府领议政。谥忠贞公。世称楸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49L 页
滩先生
 考讳达天。宗亲府典签。 赠吏曹判书。
 妣 赠贞夫人绫城具氏。户曹正郎讳坤源女。
 妣 赠贞夫人汉阳赵氏。仪宾府都事讳干(公外王考)女。
乙酉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正月初八日壬辰。(辰时)公生于汉师建德坊第。○是岁。典签公出宰沔川郡。公随焉
丙戌二十四年。公二岁。○太夫人尝如厕。公随之。夫人戏指厕石曰。此何物。公以文字。具音▦▦曰。石字。夫人曾无训授。故大毕之。更指厕筹曰。此何物。又如前对曰。木字。夫人叹曰。儿未学语而能如此。此儿殆生知也。
丁亥二十五年公。三岁。○是岁。典签公自沔川解绂归。寓居于新昌。公随焉。
戊子二十六年公四岁。(正月典签公捐馆)是岁。太夫人携诸孤。归结城农舍。终丧焉。
己丑二十七年。(是岁 仁祖升遐 孝宗即位)公五岁。○邻舍有作乐赛神者。群童竞趋。或有招与偕观者。公却之。闭户不肯听。太夫人益奇爱之。○尝寓书内舅休川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0H 页
公。(赵公重吕)休川公览书奇之曰。吴氏之门。其将大矣。
庚寅 孝宗大王元年。公六岁。○公伯氏咸昌公尝呼韵方阳良三字。试令赋之。公应口对曰。规矩任圆方。日月分阴阳。国治在民安。君明系臣良。
辛卯二年。公七岁。(随太夫人还京第。)夫人以公有异质。不可以无教。自结城挈还京第。是行也。历衿阳姨母曹氏宅。公赋庭梅成小诗。有欲开犹未开。江村雨霏霏之句。○金参议震标。久闻公名。尝于公姊兄朴公长建宅见公。指壁间山水图令赋诗。公即赋五言四句云。山高不难登。水深不溺屣。又有长松树。风吹叶不落。金公大异之。其后太白山僧有善相者。闻公此诗曰。是贵人也。宦路虽磳磴。终必至于崇位。虽为人所忌。而亦可以免于祸云。○久堂朴公长远。又于朴公第见公。久堂亦尝闻公名。故试与叩难文字。且观所制诗。不觉叹赏曰。此儿虽高枕而卧。东韩文柄。不足秉矣。
壬辰三年。公八岁。○公适到姊兄韩公圣弼宅。座客指庭花呼韵。公即应之。有风动花枝露政危之句。见者咸惊叹。
癸巳四年。公九岁(泮制被抄。)时李公殷相为国子长。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0L 页
以醉进清平词为题券。有批点数句。其一曰。时醉酒家眠。花如锦柳如丝。李公尝嘉赞不已。
甲午五年。公十岁。○公在青门外外宅。始遇明谷崔公锡鼎。各赋一诗。
乙未六年公十一岁。
丙申七年公十二岁。
丁酉八年公十三岁。
戊戌九年公十四岁。(作万古赋。)其辞殆数千言。时公之内兄南岳赵公宗著览而叹曰大手也。吾畏此后生也。(原篇见佚。而至始皇事。有称身曰朕。号国曰秦之句云。)
己亥十年。(是岁。 孝宗升遐。 显宗即位。)公十五岁。○公尝学于赵公。见素倡同学诸童蒙。推赵公呈荐于礼部。求除教诲之职。时礼判南公铣方坐衙。取状览之曰。此文非尔儿曹所为。谁代汝草此。公曰。实生之所制。非代也。南公犹未信。前使读之。公从容即席而读之曰。老爷何疑耶。南公大惊。即问名。始服之曰。此儿愿学其人。亦可知矣。即移荐选部竟授赵公童蒙教官。赵公号星江。以文行见推。官至县令。后公撰墓碣。○时尹善道以 国恤服制议礼事陈疏。疏甚蔓。才奏下而未播。公在星江座。座上皆言未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1H 页
及见尹疏。公曰。余俄于南壶谷第。接此疏。星江曰。可略记否。公即遍诵全本而无差。座上皆吐舌。公之强记绝人。多类此。
庚子 显宗大王元年。公十六岁。(中监试解额。)
辛丑二年公十七岁(聘夫人丰壤赵氏。)松谷文简公讳复阳之女也。时公文词夙诣。松谷公每与之论难文义。多屈已见而从之。初尝口授一书。过数日。即撤卷不授曰。子之所知。殆优于我。吾何能为子师乎。每对人。辄称奇才奇才。
壬寅三年。公十八岁。(著原理气不相离说。)公自幼少时。已有意向上之学。融会诸书。颇加思牍。至是读牛栗两先生理气问答书。著此说。(文见集中)
癸卯四年。公十九岁。(著原学文见集中)
甲辰五年。公二十岁。○公笃志力学。思索太过。至忘寝食。遂因以致疾。虽间有苦歇。而自是积岁沈顿。
乙巳六年。公二十一岁。(中监试解额。)
丙午七年。公二十二岁。○公得疾以来。犹不废探赜之工。至是疾势渐谻。病里述逐病文。盖文类寓言。而实自治之意也。(文见集中)
丁未八年。公二十三岁。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1L 页
戊申九年。公二十四岁。
己酉十年。公二十五岁。(中监试解额。)前此监试并五举。而其未详年纪者。不敢书。自是不赴。(十月。丁 赠贞夫人赵氏忧。公所撰行状。见集中。)
庚戌十一年。公二十六岁。(著困得编。)公志学既早。见解日透。自性命理气之原。以至操存穷格之要。日用人伦之常。靡不潜心研究。随得劄录。凡为一百二十二条。自著序文以弁之。后明斋尹公拯。有跋文。(原编见集中著大学正心章问答。)以正心章四有字。为指体之病。而盖以尝与讲论于同志者。著为说。反覆辨论。殆过数千言。(文见集中)○摹写栗谷李先生人心道心图说。作为障子。仍跋其后。又著帝王一统志。作一障子。亦有跋文焉。(并见集中)
辛亥十二年。公二十七岁。(正月。哭聘君松谷赵文简公。)有祭文。(见集中)
壬子十三年。公二十八岁。(著自警文。)公终丧以后。病日益深。而惟勉学之工。孜孜不怠著此而自警焉前此已有自警文。而至是又再著焉。又有敬以直内箴。自欺戒欲戒等文。(并见集中四月。哭仲氏。)讳道隆。有隐德早世。尝屏居于龙仁村墅。绝意科宦以忍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2H 页
性扁窝。公著窝记。(八月。中别试解额。对骈丽策。○以服制。未赴殿试十二月。哭夫人赵氏。)有祭文。(儿集中)
癸丑十四年。公二十九岁。(三月。擢春塘台文科乙科第二人。养心閤铭。见集中。九月。分隶槐院。补权知副正字。)
甲寅十五年。(是岁。 显宗升遐。 肃宗即位。)公三十岁。(正月。拜兼世子侍讲院说书。)(聘夫人延日郑氏。)佐郎讳淹之女。
乙卯 肃宗大王元年。公三十一岁。
丙辰二年。公三十二岁。(三月。升承文院副正字。)(七月。升正字。)(十月。升著作。)(十一月。兼奉常寺直长。)(参史局荐。)明谷崔公主剡。举公末荐。时领相许积嫉公。尝议已廷毁之。姜硕宾承其旨。诋公以有疾不合。崔公陈章辨之。有曰吴某夙负才誉。文学出人。疾病有无。初无关于翰荐云。
丁巳三年。公三十三岁。(正月。升承文院博士。)(六月。升成均馆典籍。)(九月拜礼曹佐郎。)(十月。奉使岭南。仍参王考忠贞公迎谥宴。)时公伯氏宰知礼县。始行迎谥礼于官次。公方在春曹。因岭南致祭事。自请出使。仍参宴礼。(十一月。复 命。)是行也。南至于蔚山。有日记(十二月。兼春秋馆记事官。)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2L 页
戊午四年。公三十四岁。(正月。拜兵曹佐郎。)(奉 命掌试于湖南。)(二月。复 命。)(闰三月。拜成均馆直讲。)(四月。拜忠清道都事。)寻罢递。
己未五年。公三十五岁。(七月。拜兵曹佐郎知制 教。)自是常带三字衔。(八月。升兵曹正郎。)(参文臣庭试。劳军细柳营二十韵排律。有赏典。○诗见集中。)
庚申六年。公三十六岁。(三月。拜江原道都事。)前此特命牌招。为岭南暗行御史。相臣许积请对沮之。至是补佐幕。(迂斋赵公赠公诗曰。绣衣虽夺幕红莲。知子仙区也有绿。但是未曾分五谷。其如领略万二千。公前罢湖幕时。许积有诋公语。故第三诗意如此。四月。拜司宪府持平。)自甲寅选入春坊。至是。始入台。盖一番人专朝也。改纪初。首当言地。秉直不挠。身任激扬。士流倚以为重。(同诸台论启。请许积按律。)时积之孽子坚。以大逆伏法。积当随坐。而 上特命减死。于是有论启。(启见集中论启。请逆家籍财。移属赈厅。)(论启。请窜前判书洪宇远。)先是乙卯 慈圣(明圣王后)下教罪桢等之后洪宇远有疏语极谬。又引易家人卦为说。而多傅会悖经旨者。至是请窜。而启辞中引程传明经文本旨。(启见集中论启。请赵嗣基极边远窜。)乙卯六月。有朴瀗者投凶疏。语逼 先王 慈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3H 页
圣。 慈圣下谚教。辞旨恻怛。 上命严刑鞫瀗。而嗣基投疏营护。语极凶悖。及是首论请窜。蒙允。(启见集中论启。请寝勘勋。)时楠坚伏法后。有诇察告变诸臣录勋之 命。故启请还寝。以为旂常之典。不可轻议。 上下严批。至有决非人臣为国之道之教。公即引避。本府处置请出。又下 严旨违牌后。复引避。谏院处置。以违牌请递。(参弘文录。)本馆都堂。俱准点。(六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侍讲书传。因文义。论君子难合小人易亲之义。仍言人主问学之工。非直讲明文义而已。观其政令得失措诸日用事为之间。则治国之要。无过于斯。时以盛夏。将停筵讲讫。公又曰。夜分后日气颇清凉。不时以入直讲官。召接开讲。则夜气清明。志虑专一。此时讲论古训。必多启发矣。 上嘉纳之。○筵中。有李师命擢置经筵之 教。盖以新有功劳也。公即陈其不可曰。国家用人。各有所当。尊爵厚赏。乃酬功之典。经幄近侍。是文学之任。以师命之有功劳。而擢置经幄。 圣教恐未妥当。 上不纳。(七月。拜弘文馆副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公每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3L 页
侍讲筵。必以人君为学之要。读史之法。反覆开陈辄推演经义。进戒非一。一日讲讫。 上曰。曾在丙辰冬。尔入于史荐。而为姜硕宾所狙击。予当时不察其党伐之意矣。其后诸臣多言尔之文学。观于近日筵中。则尔之文学。果卓异矣。时与副修撰林公泳。同承 恩谕。而华衮之奖。夐出千古。一时荣之。○时有主第营建之役。制度颇侈。公于是日筵中。首陈节财用纾民力之意。仍言昔汉文帝惜百金费。寝露台役。当时致富庶。后世称俭德。今玆主第。一从限制。以蠲万一之费。则诚幸矣。 上颇持难。同僚亦继公而陈请。夬 赐开纳。 上虽靳允。亦嘉其言。(进故事。)此后进故事者屡焉。并见集中(同馆僚上劄。请罢刑曹判书金德远。)时议改 先朝实录。 上下询筵席。金德远独立异。引绍圣事为言。公与同僚陈劄。斥其引比谬妄。(劄见集中筵席。请进览圣学辑要。)公言圣学之要。必以治心为先。而如大学一篇。太简约。衍义则亦颇浩繁。先正臣李珥所撰进圣学辑要。本于大学。约于衍义。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巨细精粗。无不备具。且其卷帙。繁简得中故 宣庙大加称赏。以为甚有补于治道。今当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4H 页
自本馆写进。若于召对时。时加讲讨。燕閒之中。寻常玩索。则其功效。岂浅浅也哉。 上嘉纳。即命写进。○公又请敦召前执义尹拯,朴世采。使出入讲筵 上亦纳之(八月上疏辞职兼陈所怀)疏凡七条而一。论圣学之要。在致知力行。申请召对。先讲圣学辑要。姑停纲目及敦召两儒臣。二。论朝论色目同异之弊。仍及明是非邪正之分。祛臆逆偏系之私。三。论节用裕民之道。仍请减损主第。革罢内司。四。论宜还给宋时烈职牒。五。论三宦交结近戚之罪。宜正典刑。六。论连帅字牧。善事卿相之弊。仍请申明 祖宗朝诸道进封署经宪府之制。七。论宜仿 宣庙以前旧制。每月间行常参。(九月。同三司官请对。)盖告变人姜万铁。始与贼同谋。终被胁上变。罪宜置法。台阁力争。而 上意以既许贷死而后。复失信难之。故有合辞之请。而公以贷死之教。既是失体则改之。无嫌于失信之意。缕缕力陈竟靳允。(同馆僚上劄。请寝别单追录勋之 命。)时有申范华,金益勋,赵泰相,李光汉,李元成等五人追录勋之举公与馆僚劄论其不可以为续续追录。强怫公议贻累 圣朝。取讥来世。 上不允。(十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4L 页
月。上疏辞职。兼陈所怀。)时因彗星之变。有求言之教。公即应 旨陈疏。疏凡四条。其一言典学之诚未尽笃。有曰 殿下于讲读。非不致精句读。而只有听受。略无问难。欠却力赜精微之意。况设鞫之时。虽不能频开法讲。或于清燕之夜。宜有召接讲劘之举。二言听言之量未尽弘。有曰姜万铁之可杀。追勘勋之不当。妇孺之所知也。古今天下。曷尝有谋逆输情之贼。得免刑章。不参歃血之盟者。得与勋籍乎。况金益勋。椒掖近亲也。举国皆以追勘为不可。而独 殿下违众自用。必录后已。则中外疑惑。亦安可家喻而户说也。三言偏系未尽祛。四言官方未尽正。仍及四五台臣不合言责之意。 圣批颇示未安。(疏见集中因事坐罢。付军衔。)以方带史局郎。付军衔。旋 命特叙。(录保 社原从勋。追赠考妣)
辛酉七年。公三十七岁。(正月。承 命按廉湖南左路。)以暗行兼巡抚。(拜副校理。)(三月。竣事还朝。)因昼讲。陈白各镇橹卒疏虞之弊。仍请尽革各营营属之滥充者。移充橹卒。以重海防。时有将臣旁赞者。上允之。(兼汉学教授。)○时燕使出来。要见本国文士。朝廷以公及林公泳诸人。命往焉。公上疏辞以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5H 页
疾。兼陈 因山甫毕。上下悲遑。彼亦以吊使为名则酬唱非时。宜自都监从容开谕之意。而不得 命。乃勉就馆所。燕使索诗。对以仓卒难成。又索宿构。又对以不能记。(同馆僚请对。)因灾异求对。缕缕陈恐惧修省之意。又曰。 祖宗朝。或有朝昼讲。或赐夜对。使儒臣恒侍左右。讨论讲劘。其求治之切。典学之勤。斯可想矣。愿逐日开筵。或命夜对。又或不时召延。频接儒臣。则其于日新之工。庶有补矣。又曰。近来习俗。奢汰日甚。非躬率之化。无以矫弊。目今事势。虽系 御供。宜有裁损。且今嘉礼。亦多省仪。此盛德事也。然于仪文之间。或多宜减。而不敢请者。亦宜 特命量减也。又以骊阳府院君闵维重仍任本兵事。敷陈国舅不得任职之义。且言备忘中从容复授之教。诚未稳当。仍请夬降 明旨。以示舍己从人之意。又论户布事曰。古者国子监生。亦不应役。今若上自公卿。一一收布。未知其合于事体。况此法未行。而闾巷已骚然。譬如良药美剂。或反害于病也。仍请括出外方营属杂色。以充逃故之额。 上多嘉纳。(五月。因灾异。同馆僚上劄。陈修省之道。)劄凡七条。一曰。典学无日进之效。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5L 页
二曰。求贤无必致之诚。三曰。谠言有不闻之弊。四曰。臣邻无奉公之义。五曰。恤民无施惠之实。六曰。宫闱有不严之端。七曰。外戚有秉政之渐。第七。盖言光城府院君金万基掌兵及清城金锡胄秉铨之不当。 上批嘉纳。而以两臣事有未安之 教。后于两臣疏 批。辞旨颇严。公陈疏辞职。 批旨。以尔等浮薄之辈。不念两臣之勤劳。汲汲侵攻为教。(劄见集中上疏引疾。兼陈所怀。)时因暑停讲筵。公疏陈累日停讲。不进则退之戒。仍请时开法讲。频 赐召对。简其威仪。便服引接。 答曰。当量其气力。时时召对。○公又于前席。引 仁庙朝三伏不许停筵之教。缕缕进戒。 上嘉纳之。(六月。同馆僚上劄。请黜赵絅 显宗庙庭配享。蒙允。劄见集中七月。拜咸镜北道兵马评事。)领相金公寿恒总史事启。以都厅郎。与闻笔削。必以文望遴选。请递公评事。使仍察史事。遂递付军衔。(拜副校理。)(兼汉学教授。)侍讲诗传。至桑中章。因文进诫曰。观于民风而时君之政治。可知也。当时王风既熄。上无教化。故民情流荡。至桑濮而极矣。若是者。固无异于禽兽之行。而其由皆原于人君。傥使时君明德于上。以风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6H 页
其民。则民耻且格矣。奚至于斯乎。此固人辟之所宜取监。而加意于本原处也。盖难防而易荒者色也。若使无礼以制之。则人理灭尽。终底于荒亡而止矣。杨时所称载此篇。以见卫为狄所灭之因是也。宋臣请去国风于讲筵者。盖不欲以淫乱之言溷上听。而殊不知存此诗为监戒之深也。又曰。 仁庙尝临筵。问色斗得三戒。孰难。臣祖父忠贞公臣某曰。色难。 仁庙教以予则谓得难。对曰。得固难矣。然犹不若色欲之难防也。潜滋于衽席之间。骎骎然不觉其自迷。故臣言如是。而亦不必蛊心妖物。至于夫妇之际。或失于以礼相接。莫非不善于戒色也。 仁庙为之改容焉。盖偶合于文义。故引以陈之。(筵席。请议定 恭靖大王庙号)公奏曰。帝王庙号。自晋以前。有功烈之外。不必皆有庙号。而自唐以后。未有君临而无庙号之君也。我 恭靖大王庙号之阙而不举。诚为莫大之欠典。当初之不议 庙号。虽未知其何故。而尚无追议之举盖因循未遑也。国家事体。虽微事。苟有一毫未尽于义理。则无以慊一时之人心而绝后来之讥议。况此 宗庙莫大之典乎。 神德王后祔 庙事。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6L 页
累朝因循。未遑举行。而逮 先朝始行之。今亦自上断自 宸衷。询议于诸大臣。亟举阙典。则正名之举。莫大于此矣。 上命二品以上会议。又博询诸儒臣。皆无异议。三百年阙典。始行焉。(时公为 庙号都监都厅。八月。同馆僚上劄。请递骊阳府院君闵维重备局经筵。)承 严批后即陈疏辞职。不许。(劄见集中撰进圣学十图跋文。)时因筵臣陈白。 命本馆。以先正臣李滉所著圣学十图作屏以进。公仍请以图说及进图劄本。辑为一册子。俟召对时讲论。而进册子之日。仍撰进跋文。(又见集中移拜司谏院献纳。)寻递。(九月。拜修撰。)(兼南学教授。)(同馆僚上劄。辨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之诬。)时两贤文庙从享有成 命。而朴性义等投疏丑正。公与馆僚。劄辨其诬。末论疏儒罚止停举之未安。劄见集中(十月。拜校理。)(移拜献纳。)(移拜校理。)(十二月。移拜献纳。)(上疏辞职。兼陈所怀。)疏略曰。近日两司玉堂。相继陈劄。 温批丁宁。或以为朝夕省览。或以为书绅服膺。而其吃紧处则了无采用之意。事关内司则不许。事关宫家则不从。至于姜万铁之得保首领。政刑紊舛。国将不国。而惟以先入为主。终芹 圣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7H 页
俞。未知所省览者何说。所服膺者何事欤。臣曾以讲官。进讲纲目。而至汉武帝赏东方朔。而不用其言。 殿下以为武帝外示优容。内实不用。从谏之道。不宜如是。臣尝感叹。以为大哉 王言。国家之福。而以今观之。 殿下亦宜自反也。 上批以台启之久靳允俞。实出于事势重难之意。(复上疏辞职。陈所怀。)时校理朴泰辅疏论李端夏不合铨长。仍斥两司之不言。 上下严旨。罢泰辅职。公引避继陈疏。略曰。朴泰辅年太少而未及阅历世变。气太锐而不能斟量事理。而然其遇事直前。不识忌讳。则其长处亦有不可掩者。李端夏之甲寅一著。不但迫于威命。不能保其所守。其论宇鼎,昌明之疏。亦难免为苟且之归。则更化之日。擢拜天官之长。宜其不满于持清议者之心。而第今人才眇然。如端夏比实未易得。略其前愆。取其所长不害为为国惜才之道。若以泰辅之言。端夏为永弃之人。则固无是理。若加之以轻朝廷蔑公议之罪。则岂不颠倒之甚乎。 上不纳。○是岁。兼守御从事官。(有关东点兵之行)
壬戌八年。公三十八岁(正月。拜校理。)○(夜对后。同馆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7L 页
僚上疏引咎。兼陈所怀。)疏以 宣酝时前席失仪引咎。仍言 祖宗朝频赐夜对。盖以夜气清明。其于讲劘经训。从容静专。有加于朝昼故也。若醉不知邮喧呶失仪。则不但大有乖于筵席体貌。甚非专精讲学之意也。 世宗朝尹淮,南秀文。皆能文而嗜酒。 世宗惜其才。 命无过三酌。诚愿夜对时。不必赐酒若以全废故事为难。则以三酌为例。如 圣祖之戒两臣。俾不至沈醉。专意讲劘云云。(二月。拜献纳。)○(寻移持平。旋递。)○(拜副校理。)○(三月。移校理。)○(移持平)。○(五月。被选湖堂。)先是。清城于筵中。以他日主文难其人为言。仍请选读书堂。培养文士。而又言林泳及吴某博雅。异他文臣。若于进讲时 圣鉴亲见。则可知其人。是后即 命抄启湖堂。而公与选焉。(大提学李公敏叙主选。而公及赵公持谦,林公泳,朴公泰辅,李公畬徐公宗泰同选。拜修撰。)时讲官李师命。以如林泳吴某之少年中文学优异者。近日未蒙 天点。久不在经幄。陈达筵中。 上可之。乃有是 命。(拜副校理。)○(上疏辞湖堂之选。兼陈所怀。)复申进讲圣学辑要之意。仍言因玆从祀之举。奋发作圣之志。熟讲详味。如见其人闻其言。则先正经世大志。格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8H 页
王嘉谟。便与日陈 殿下之前无间矣。 赐优批。(六月。湖堂应制。 赐虎皮。风雪访草庐二十韵。排律三中见集中。○ 命宣酝。又 赐银杯一具。杯心以黄金隐起 赐湖堂三字。子遂元生。是曰。遂元生而会有虎皮之 赐。以虎童锡幼名。拜献纳。寻递。)(拜副校理。)(七月。同三司官请对。)时以 中宫。册封北使。至欲以所赍诰命。亲传于宫门外。盖非前例也。于是。同三司入对。力陈其不可曰。国家不幸。屈事犬羊。而此等事。不可不力争矣。彼意不过探试。我若每事曲从。则安知他日不有大于此者。而后或迫我以难从之请。则将何以处之乎。 上以事势难便。不许。(因台启。陈疏辞职。)时公适因公干。出湖堂。会值既望。乘小舟逍遥而还。其后台启因风灾论船游事。请令自首科罪。公即首实陈疏曰。臣以湖堂修理事。出东湖。伊日适既望也。是年是月是日。有古人登舟作赋故事。臣意谓率尔遣兴。与张乐设宴有异。仍谋得江村一壶。泛月赋诗而还。因公出郭。初非为耽乐游宴之计。草草登舟。亦非有箫鼓相应之事。然台臣理到之言。臣安得不服。 上亦不深咎。只 命问备。(八月。移献纳。前此兼观象监文臣测候官。至是以入台。递因灾异。同谏僚上劄。)劄中。首言遇灾修省之道。次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8L 页
陈勉学问招贤士。罢营缮停进宴。恢言路严近习。减太冗之军额。罢叠设之镇堡。并许陆田之给灾。别讲北路之轸恤。末复申常参复古之意。劄凡累千言。 优批嘉纳。(劄见集中拜修撰。)(九月。移拜吏曹佐郎。)登瀛初。即通铨选。而久靳 恩点。至是始拜。
癸亥九年。公三十九岁。(正月。有罢推之 命。旋叙。)撰进领相金寿恒不允 批答。 上谓文字草草。命罢职。金相疏论其过重。且引不安之意。有 命特叙。(上疏陈焜,煌事。)时有焜,煌兄弟移配善地之 命。台谏争执。公疏论焜,煌童騃之年。遭罹不测。无辜抱冤。鬼神所监。海岛出配。既许母子俱往。今又移以内地。盛德深仁。孰不感泣。还收之请。臣所未晓。 上批嘉纳。(上疏请罢内需司。)又于讲筵。缕缕申请。而竟未获允。(疏见集中二月。兼西学教授。)(同馆僚上劄。请寝言事台官远补之 命。)金益勋素贪恣不法。窃居将任。托以讥察。怂恿金焕,全翊戴辈。诬罔上变。遽兴大狱。一边人无辜枉死者滋多。及翊戴承款之后。时议护益勋甚力。山林又从而依违之。公与赵公持谦,韩公泰东诸士友。深恶痛斥。力主清议。至是宪官俞得一,朴泰维。首论益勋之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9H 页
罪。 天怒遽震。特补远邑。公同馆僚上劄。言金益勋举措之诡秘。固已国人之所疑惑。而况今翊戴输情之后。人心益骇。国言未已。台论之至此。实循公共之议。非一人之私见。直前敢言。不识忌讳。可赏而不可罪也。 上以纷纭救解。诚甚骇异。 严批答之。士类分朋之渐。自此肇矣。(移拜吏曹佐郎。)(三月。蒙 赐马典。以实录劳也。移副校理。)(上疏辞职。兼陈所怀。)请前参议尹拯别加 恩召。又陈台阁数递之弊。有曰宪长则视为必避之地。或托病或立异。以引入为长策。霜台首席。便作尸位之虚套。仍复仰勉以容受谠言。培养直气。承 优批。时论斥诬狱。公议方张。宪府有金重夏,金焕请鞫及金益勋请窜之启。而先进居宪长者。类多逡巡。公 疏盖由是也。(上疏辞职。兼陈所怀。)因阴虹之变。盛陈时政之失。且论金重夏金焕事。有曰翊戴既伏常刑。重夏独保首领。揆以邦宪。宁有是理。翊戴诬告。专出于焕。啖之以利。妆撰构虚。必售其张大狱事之计。其凶狡比翊戴。殆有浮焉。按狱诸大臣。谓焕则不当鞫。使听闻疑惑。国体不尊。政刑之紊舛。无大于此者。又请内司诸宫家所占屯田。量宜革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59L 页
罢。付之度支。 答曰。宫庄事。既令查正。重夏,焕事。已示决不可允从之意。何如是纷纭乎。(参会宾厅。上 太祖大王追上徽号议。)以十分商量献议。(四月。筵席。请允两司启。)讲罢。请允台启。金益勋金焕金重夏事。以断不容矇然掩置。反覆开陈。未蒙允可。(昼讲。同三司官请对。)以请鞫金焕事也。公以所关系非特一。政令得失之意陈达。请亟赐俞音。上顾宋时烈。下询意见。时烈诿在乡未详委折。终不肯对。 上至再询。公察其显有依违之色。虑其重自误。而转误 上心。乃言曰。时烈未详委折。则固难陈达。而上下必须反覆商确。务归于至当。初虽酌处。而公议如此。则岂拘于此乎。盖 上每以已酌处为教。故所陈如此。(移吏曹佐郎。)(五月。兼校书馆校理。)(六月。升拜议政府舍人。)(兼春秋馆编修官。)(移司宪府执义。)(论启请寝忤 旨诸台递罢及远补之 命。)时正言权持以语逼儒相。持平俞得一论金益勋事。侵及时相。沈极亦攻斥大臣。或递或罢。或补远邑。公或因前启。或首发争论。并请还寝。不允。时持平沈思泓。托疾避事。政院以诸台斥补覆逆。而语多不诚。公论启请罢思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0H 页
泓推承旨。不允。(召对。随讲官入侍。) 上方讲纲目。至汲黯,公孙弘事。 上曰。武帝惮黯。而亦知其为社稷臣。可谓贤君也。若弘则外似善而内实恶。人君诚难觉悟矣。公曰。弘之外善内恶。虽以武帝之豪杰。亦不能觉悟。若照得其邪佞。则岂加宠用乎。弘以春秋进。名以儒者。而心术之不正如此。此知人之所以为难。而不可不致意于邪正之分者也。黯以人臣。斥其君直曰。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此于敌以下。亦难容受。武帝能优容之。称以社稷臣。岂不诚贤君哉。 殿下以武帝之称黯为社稷臣。谓之贤君。 圣教至此。岂非社稷之福乎。又以俞得一,沈极斥补事。反覆廷争。 上默然。(移拜弘文馆副应教,知制 教。兼 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闰六月。移拜司谏院司谏。)又论启请寝俞得一,沈极谴补。 答曰。两司相继力争。有若敢言获谴。诚可异也。(上疏辞职。兼陈所怀。) 太祖大王加上徽号之议。发自宋相时烈。而正言朴泰维疏中。略有覆难。疏未上旋删之。于是学谕朴益茂投疏。谓泰维侵辱时烈。请加罪。 上以疏未彻。不许。公即疏辨之曰。臣见泰维疏。盖其意。以为今日朝臣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0L 页
收议之际。重违儒相之意而已。曷尝谓气焰权威。有足祸福人。而莫敢矫其非。如益茂所言乎。又引苏轼崖异。司马光差役法劄语。以明其疏意。只病廷臣之难相违覆。不在于侵攻儒相。 上批以有罪无罪。自有公议。何汲汲乃尔为教。朴公之疏。虽未上。而重忤山林之意。益茂之疏。又非自办。而公首疏直朴公。故时议益激。骇机之发。人多虑之。(因右议政金锡胄请斥。补蔚珍县令。)自壬戌以来。公积忤于勋戚巨室。且尔时宋相言议。渐不厌于士论。而特以彼累年栫棘。新起造朝。方为上下所倾注。不可转相乖贰。以成横溃之端。故后进言议。多所顾藉。而一种时议。虽微文琐事。若涉儒相。则使不得攻一阙指一失。惟以希合为务。如朴公泰维疏语。只以 庙礼一事。直陈所见之同异。矧又削藁不上。而因怪鬼之投匦。必欲加罪后已。朝议层生。将有转激之忧。于是公首陈一疏。论其不可罪之意。忤 旨旋引避。大司谏申琓。处置请出矣。右相金锡胄请对。胪列诋公。以为吴某外似疏脱。中则凝密多计较。矜己傲人。尝在铨时。引私党已甚。宋时烈以引私人非之。故某衔之。阴主摈斥。再昨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1H 页
疏。尤无据。方在谏院宜出。而处置径投疏。为尝试计。而即今浮薄之论。某皆主张。仍请副提学赵持谦,校理韩泰东,大司谏申琓。并加斥罚。 上曰。谴罚太过则必至转激。锡胄复曰。某则以时烈门下挟册人。阴主排摈之议。虽罢职。若在京则必有聚朋倩纷闹之端。且身有疾病。姑补僻远邑。宜使读书调养。为悔过地。 上命于后政外补。锡胄以今日 榻前处分强请之。 上未及发落。复请取官案考之。于是小宦以官案进。 上览之。命补金化县。锡胄复曰。岭西道近。 上更命补平海郡。旋以平之前守。于公有亲嫌应避。 命改补蔚珍县。将罢对。锡胄复曰。臣于吴某出补事。至达处所。昔韩琦之黜任守忠。先取空名轴。后填其名。如此处置。乾刚为贵。所谓挟册云者。盖宋相之始入都也。公尝造焉。论及大学正心章。宋相服公见解。间或说道于知旧。至曰今行。得一真德秀耳。因此藉口。至以挟册之说。达之 上听。他所捃摭。皆类此也。至若任守忠事。所引比绝无伦脊。而自知其请官案指邑名等事。必不容于公议。欲引此掩已专恣之迹。而不觉自归于面谩。议者尤骇之。大抵宋相尝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1L 页
论潜谷隧道之僭。甲寅以后。宋则困阨。而清城腾显。其势与彼固难相能。然彼方为一时所倾仰。故虽以其肺腑之势。犹难贰彼而自立。遂投合之。时宋相起自罪废。思复快意于向时人。而壬戌讥察之事又作。于是清议角立。排斥诬狱。而公与一二士友。实恢张之。故山林勋戚。表里睢盱。卒至有此。而其用意尤深于公者。有以焉。自公释褐初。清城甚倾款。论文则或达宵忘寝。有疾则辄躬诊命饵。改纪后益示缱绻。要以自辅。而公见其好权势多机数。不欲乐为之合。逮夫壬癸。尤不惬意。遂至乖裂。而玆事所由来。亦渐矣。是日。赵韩二公。罢斥朴正言。补高山督邮。申大谏递职。时称为五谏。于是玉堂诸臣请对。辨相臣筵奏之爽谬。领相金寿恒,左相闵鼎重。又求对请寝。谏宪诸台。交章争之。皆不纳。判府事李尚真上疏曰。谏臣斥黜。实关国家存亡之机。被谴之臣。率皆务持风裁。清操可尚。不幸金益勋一事。转成风波。大臣动于乘时掀撼之言。为此无前之举。刚直敢言之流。一皆斥退则其将置国事于何地。仍斥喉司无一言。 上批颇严。朴公世采在野。亦陈章匡救。玆事之出也。人莫不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2H 页
惊惋。故当时在廷匡救。盖无彼此之殊。至于宪臣。即韩构。而世所称清城之所善也。乃首请反汗说者。谓此亦清城之所作用云。(即日辞朝之任。)蔚介于岭海。去京师千里。俗鄙夷。人不知学。公一以教导为政。作训士节目及乡约十二条。行于乡。仍为文弁之。反复诲谕。春秋行乡饮酒礼。申讲约条。月朔会冠童。试讲读制述。各有赏罚。以劝沮之。自是士皆风励向学。未几。乡解之捷居多。至有中司马者。人皆谓作成之效。
甲子十年。公四十岁。(在蔚珍刱涵碧亭太古轩。)邑素号仙窟。而独无燕息之所。近治有一爽垲区。公惜其芜没。遂刱小亭。又衙故无轩拓地而营之。(有上梁文及记。见集中。建东峰书院。)东峰即梅月堂一号也。其游憩之迹。尝及是邦。而邑俗荒陋。尚无揭虔之仪。公谋于乡之父老。刱院宇。为学子藏修之所。(有上梁文。见集中。著仙槎志。)邑旧无志。故实无所徵。公或询故老。或搜采遗闻。作邑志。且公性好佳山水。公馀辄携韵释。率尔命驾。冥搜绝境故老之所未识者。多昔晦而今显。并锡名以章之。如飞凤塔濯缨渊之类是已。(诗见集中)○又制仙槎别曲。以抒去国恋 君之思。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2L 页
至今播在关东乐府。
乙丑十一年。公四十一岁。(在蔚珍正月。哭伯氏咸昌公。)讳道宗。有祭文。(见集中六月。子遂郁生。)(七月。哭赵迂斋。)赵公持谦字光甫。与公不特有葭莩之谊。而以文章直道。契许至深。至是闻凶岭外。痛悼若丧同气。制为朋友服有祭文挽诗。(见集中)
丙寅十二年。公四十二岁。(自蔚珍还 朝)○公在县四年。政清教行。士民至诚悦服。及归朝。相与谋建生祠揭写真。以寓去后思。逮公之南迁鳌山也。一邑人士。驰书专价于重岭之外。候公起居。公之去蔚。殆廿稔。而旧民之输诚慕向。犹如此。(三月。充陈奏兼谢恩书状官。)(拜司仆寺正。)先是。领相金寿恒以召还公为请。 上答以当初处分。非终弃之意。是后即有是除(六月。辞朝赴燕。十一月复 命。)是役也。盖因有犯越事。而前使激彼怒使事多可忧。一行一意用贿求幸。公与上价南公九万。多所商确。一切塞赂窦。而毕竟蠲方物。又减前使罪名。而卒不费贿物矣。又于归路。从吏失一丝箱。内有。可讳文字。而南公忧其宣露。公曰胡见利其货耳。如文字。当泯迹之不暇何虑为。卒亦无他。○渡江日。悉取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3H 页
行费馀剩。分给员役及邮卒。且彼中例赠银帛。初不解裹。归时。悉付湾府。归装萧然。只有若干书厨而已。行迈之。暇不辍读书。在馆日。或至夜深伊吾。是行。有燕行诗录及日乘。(拜成均馆司成。)(兼中学教授。)(移拜应教。上疏辞职。不许。)内迁后。复入宿趼。始有辞本。而癸亥。筵奏构讦。不复辨理。专意丐免。
丁卯十三年。公四十三岁。(正月。拜应教。)○(二月。擢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入侍夜对。)公以参赞官。频侍讲筵。多阐明义理。以勉体验之实。 上辄倾听焉。(三月。升右副承旨。)○(封还 备忘。请寝罗良佐远窜。成至善赵得重削版之 命。下 严旨特罢。)时宋相大恚明斋尹公拯父子。腾章显诋。罗良佐以鲁西尹公宣举门人。疏辨师诬。下 备忘。辞旨极严有良佐等窜削之 命。公独启缴还。 上下严旨。特罢公职。有偃然独启。甘心于为尹拯左祖之教。两司请寝公罢职。并忤旨。(十一月。 命特叙。○(拜户曹参议。)○(十二月。移拜左副承旨。)○(入侍夜对。和进 御制诗。)讲罢。 命宣酝▦ 口旨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3L 页
御制七言绝句。 命诸臣和进酒行二巡。 上顾谓公曰。承旨以讲官曾入夜对。予知其善饮。命更饮数爵。公辞曰。臣近有疾不能饮。且诗曰。三爵不议。矧敢多又。今玆 天章。又有劝戒之语。若过饮失仪。则恐失 圣上诲饬之意矣。 上许三爵。命卒爵。公又曰。诗道本不以排比声律为贵。有可以和畅性情。贲饰治道者。伏见 圣制。上言上下同乐。下言勉戒臣邻。诚深得于诗道矣。当夜气清明之时。若因此而舍声律之末。求诸性情之本。则可以推广学问之功矣。 上称承旨言甚好。嘉纳之。(移拜吏曹参议。)(参 亲政。)政罢 宣酝。(有契屏。公撰序文。见集中。)
戊辰十四年。公四十四岁。(五月。因学儒疏辞递。)时学儒尹世绥投疏。托伸辨宋相。藏名横诋公。至有气势所至一世靡然之语。公危怕。即陈疏乞免。不许。连章力辞。获递。(六月。兼承文院副提调。)(拜刑曹参议。)公之积忤于世。非一日。而前年喉司缴启。又深触山林之怒。重以入铨后政注。务欲恢张公议。时议滋不悦。学疏敲撼。盖由于是。而至是。正言郑浩捃摭酒席间浮言。欲发启论公。诸台皆斥之。浩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4H 页
乃引避。诪张诋诬。其言绝无伦。大司谏由琓对浩引避。斥其传会妆撰。有曰吴某文学资望。同朝所共知。特持论不苟。见嫉于人。今同僚之必欲论劾。果出公心乎。某于酒席。与侪友有戏谑争诘。而不悦者敷衍。今之妆撰文字。腾诸台章。岂清朝之美习哉。至于末端。有若无状小人擅弄朝权者。臣诚骇然也。外托杯酒。实论平生。不信同僚亲听之言。只凭传闻之躗言云云。 上批以郑浩急于伐异。语不暇择。至以擅主欺蔽。勒成罪案。似此不正之论。予未满一哂也。谏院处置驳递浩启曰。指小成大。以无为有。至于广置爪牙。气势所压。满朝媕婀。实权奸巨慝之目。使某诚有近于是者。诛殛未过。而犹以削版为律。轻其律而重其罪。实从古壬人之手段。其媢嫉构陷。昭然难掩。宪府继论浩请罢职不叙曰。浩之构斥吴某。专出于伐异逞私。其倾轧不正之态。固 圣明所独。而假酒席微细之事。构人臣难贳之罪者。可见造意之巧且惨。盖浩托迹怀川。媢嫉公甚思欲一售。而其所索性逞毒者。亦不无所挟。谏院驳递浩启中。有吴某在公厅对浩讥其昆弟语。盖浩兄潾。贫迫流离东峡。公以守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4L 页
御从事。点兵关东。潾投谒公。为是松江之后。接之甚款。后公出守仙槎。潾涉岭海远来。公悯其穷饿。厚馈而周其贫。潾大感而归。公以为弟兄穷达。若是悬耶。尝薄浩之为人也。公之对浩言者。或微示讽切。而浩衔公益深。必欲阴中。尤见其褊浅狠毒矣。(八月。上疏辞递。)公因浩诬。始上辞本。以为 圣鉴洞照。公议昭晢。则无事于自辨。不复条对其诬捏。只主引咎。 上赐温批勉出。至再疏。只递本职。(十月。拜成均馆大司成。上疏辞职。不许。)(十一月。移拜吏曹参议。)(十二月。上疏辞递。)公不欲复处要地。而时 徽陵启菆礼迫。黾勉暂出。过 因山。即连章力辞。获递本职。
己巳十五年。公四十五岁。(正月。拜兵曹参知。)(移拜大司成。)(二月。子遂烨生。)(筵中。有谴削之 命。旋收还。)时时事大变是日公在泮宫。试士而归矣。有讹言传以公在泮坐。毁政纸掷地。南致熏入筵中。遽以涂听之言。达之 上听。有削版之 命。后数日。致熏知其误。即上疏首实其爽谬仍自劾。遂寝前 旨。(拜清风府使)(三月赴仆。)治民训士。一仿仙槎旧规。行之三年。士民兴励旁郡学子之闻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5H 页
风而请业者。亦相续。公皆捐俸而接之。随才而教之。作兴之化。及于邻境。时士类屏退。党人柄国。虽郡邑之除。非公所乐。而顾时势事机有不可悻悻者。乃屈意黾勉焉。知旧有相问质者。公答之曰。昔黄秋浦郑守梦。皆于癸亥前为太守赴任。况此时乎。今日事机。与寻常翻局有间。且闻筵中有一边人少有不满于其心。则辄欲不仕之 教。如我去就。尤宜慎重。公之雅意如此。(十月。哭聘君佐郎老仙郑公。)有祭文。(见集中)
庚午十六年。公四十六岁。(在清风撰先府君典签公墓表。)先是。公已撰墓志。至是。又撰墓表。治石而刻之。(刱明月亭。)亭旧在寒碧楼左。废而为墟。殆百年。公拓治南一区。刱小构。用旧号明月揭之。仍有记。(见集中著清风志。)清之山水。为四郡最。而深区奥壑。亦多掩翳而不彰。公辄于公馀。翛然独往。无源不穷。虽一水一石之微必述其奇。悉著于志。朱墨之暇。惟读书吟哢而已。诗有碧楼录四卷。后邑人竖石颂遗爱。(石面刻以三年治化万古不忘云。)
辛未十七年。公四十七岁。(自清风归结城乡墅七月。递归。寓结城合西村。)合西。即忠贞公遗业。而有薄田数顷在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5L 页
焉。公于都下。无居第且不乐京师。解绂后遂归。寓于此。临湖有一区。名打鸥亭者。即忠贞公所命名。尝欲构亭而未就者。公拟述遗意。营一小筑。为晚境栖息之所。而赀力不具。有意未果焉。
壬申十八年。公四十八岁。(正月。哭朴氏姊。)三月。观葬于坡山。有祭文。(见集中三月。拜星州牧使。)(四月。赴任。)为赴姊氏葬。入城。适有是除。遂勉赴。星素号岭峤雄府。时旷务又累月矣。上官日。牒诉至充栋。公口应手题。剖断若流。衙罢而日才晡。是日所判牒以万数。断讼成案者至十数。一境竦服。尤以造士为先。每月朔试士。厚赏而激劝。又于校院集诸生。俾居留肄业。官给粮而督课焉。星本文献邦。而自公下车。倍耸厉。是岁星儒之解额者。殆占半榜云。在官时。邑境已有竖石颂治者。公闻之即命踣碎。解归后。士民立去思碑。(四月。哭从子遂良。)字子顺。于公长一年。而叔侄若弟兄焉。才学夙诣。十五岁。与公同制万古赋。公尝期勉深。至擢第旋罢。仍又居丧。哀毁成疾。不克有成。公尤痛惜焉。有往复长书。(见集中九月。子遂采生。)
癸酉十九年公四十九岁。(在星州正月。哭尚氏姊。)往扶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6H 页
江观葬。有祭文。(见集中十二月。有拿 命旋寝。)以御供腊猪。致伤也。○岭俗素喜讼。公剖断甚明。他邑大讼营门。悉归之。得讼者例输布。数年至累千匹。悉令籍藏之。解归日。尽塞民徭之大者。又取其馀。赈穷民无告者。
甲戌二十年。公五十岁。(自星州内迁还京师四月。召拜吏曹参议。)时朝著更化。首承 恩召。而翻覆之际。不韪之言。或播中外。公闻而不乐。无意荣进。拟将取路湖庄矣。追闻 壸殿复位之庆。遂入都。陈疏乞免 赐温批不许。是时狐鼠之辈。阴相诪张。上累朝廷且大狱延蔓。不无多滥之忧。公与首相南公九万。上下商确。意多相契。卒之朝著清明。议谳平反焉。(五月。兼承文院副提调。)(兼备边司副提调。)(人文衡荐。)以衣绯之秩。被荐文衡。亦罕有也。(南公九万主荐拟工曹参判望。)有正三品备拟之 命。公以政官。请荐望于首相首相。将以公为首。公力辞不肯书。竟以副拟焉。(六月。擢拜嘉善大夫开城府留守兼管理使。)庙堂议荐也。(移拜陈奏兼奏请副使。)盖此使事。为 中壸复位。而庙堂属意于公。先已讲定。至是。请仍旧留守。移除公副使。(拜艺文馆提学。)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6L 页
(撰进复庚申保 社勋颁教文。)(撰进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复享文庙颁教文。并见集中兼济用监提调。)(七月。拜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己巳前。已拟是职而至是始拜。(拜司谏院大司谏。)(旋移副提学。)(上疏辞职。陈所怀。)首言 圣学以实心下功。无如循常备数为戒。又辨姜敏著疏语不韪。仍斥台阁之不恤公议。显右敏著者。盖敏著以乡儒投疏。以造朝之始。首达 壸位升黜之说。挤陷大臣而无人劈破故公疏及之。又论鞫狱事。有曰 坤位重光。彝伦复正。一国臣民。咸仰日月之更。不幸狐鼠之徒。无状之说。眩乱听闻。有识孰不愤痛。而至于舆儓妇孺。亦难家喻而户晓。幸我 殿下赫然夬断。明降 教旨。有严加惩治之举。 圣心洞然。如青天白日。无有毫发阴翳之干。其间太平万世之休。实基于此宜加功于圣而益圣之域。使 宫闱肃然如朝廷。以昭 殿下清明之治焉。又论李师命复官事。有曰师命所坐。非薄物细故。诬上陷人。罪名至重。若归之诬服而许雪则已。不然。卿月重秩。本兵华衔。不宜容易牵复。致公议之未允。又陈发政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7H 页
施仁慰民心巩邦本之图。仍请荡减辛未以前积年逋谷。 上答曰。缕缕进言。无非爱君忧国之诚。而辞意恳至。是非明快。可不体念焉。(兼承文院提调。)(主圈瀛选。)(八月。辞陛出疆。途中上疏辞职。陈所怀。)至坡州封章。首言 圣德以轻锐太过。持重不足。反复进戒。仍言好恶靡定。与夺太偏。方其进用。宠擢频数。及其退黜。如视草芥。即阼以来。用舍凡几变换。而朝廷有若传舍。名器殆同私物。其间虽不无是非枉直之别。而要之党论之无时可息。公议之终不大张。则职由于此。此固群臣不能一心奉公克祛偏系之致。而 殿下亦宜留心惕念。察病加药也。又请向时人稍加疏用。有曰其擅执权柄。恣行胸臆者。则固已声其罪而窜殛之。其馀官位不大显。罪名不彰著者。虽有不能自拔于颓波之失。亦宜略其小过。俱收并用以示 圣朝无偏无党之意也。仍及李万元,李凤徵宜疏释调叙之意。盖万元于己巳有树立。凤徵亦于向时陈疏。请轸恤贵主及 先后家。故公疏言之。又言故相臣李尚真。当己巳 坤殿退处之际。尺牍扶正。其言激烈。才蒙 赐环。遽尔身殁。虽蒙复官之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7L 页
恩。下教中有此人负犯甚重之教。快许改下。以示悔悟之意焉。时谏臣论启。请收还李师命复官。而有两台立异者。玉堂处置出两台。公疏又斥三司言议之乖常。以为师命即大家之后。名宰之子。族亲姻娅之在朝者亦多。故虑妨和协。苟且调停者有之。顾恋牵制。不忍斥言者有之。依违和附。不敢触忤者有之。虽其心不一。而要之使私意胜而公法屈则均焉。至于玉堂之请出两台。至以见许公议为言。显以师命之复官。为允合公议。是非之颠倒。至此而更无馀地矣。又论人才荐目。只举经学行谊之为偏枯。请添入吏事一条。 答曰。疏中所陈极其公平。深嘉卿款款之忠也。并依疏辞施行。此人负犯甚重之教。失言甚矣。悔恨曷喻。当即删去。(公疏 批。有并依施行之教。而政院以疏中只论处置无李师命复官还收之请禀启。事遂寝。后朴公泰尚疏论政院之失。请依前 批施行。 命收还复官。九月。拜同知中枢府事。)出疆后。许递本职。付西枢。亦例也。(十二月。竣使事复 命。)彼中所赠银帛厩马。比丙寅倍之。公初不视至。立命分俵一行员役邮卒。则换布絮衣之。是行徒役无一冻毙者。至今燕路邮卒传颂云。(拜副提学。)自公再论李师命事。重触时讳。怨憾深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8H 页
集。至是。持平金德基发启构诋。请罢公职。 上批以吴某为人忠朴。长于文翰。经幄之任。实合此人。顷者一疏。虽欠斟量。本心无他。而所谓务为树党别生怪论等语。尤可骇异也。德基承 严旨引避。盖德基启语中。初不敢显讼李师命事。及 圣批提论公疏。始以再疏。极论并斥异已为言。宪官以构捏陷人。引避诐遁。驳递德基。即停其启。(升嘉义阶。)以竣使事也。兼有田僮之锡。(递副提学。拜江原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初宪府处置德基也。大司宪李秀彦强避。会礼追疏。讥切德基。又以处置谓倒置。处置台官金演引避曰。吴某立朝数十年。处三司则有謇谔之风。典州郡则著廉白之操。文学才望。历数朝绅。恐未多得。亦 圣明之所深知也。弹文中所云。乃权奸病国之事。人臣有此何可罢职而止哉秀彦对演引避诬诋公肆口丑詈。到有谄媚奸凶之目。且以公于两贤黜享时见任清风事及燕行酒席戏责俞得一事。诟斥狼藉。宪府处置出演而递秀彦。其后吏判柳尚运于筵席。论秀彦斥公事。而为两排之论。 上教以德基之论启吴某也。拟律则罢职。而措语则重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8L 页
非出于公心。故予甚骇然。其后李秀彦之疏。初则非斥德基。而因金演避辞。一节加一节。措语多不称停矣。以守令拟监司者。岂可尽谓之谄媚乎。若以此为罪。非独某也。因此不安者必多。岂复有完人乎。德基年少虽如此。而秀彦非年少人。岂容如是。吴某素有文翰。置之三司。言议不苟。而为人疏脱。性且嗜酒。酒后虽有所失。此岂大事乎。转辗乖激。气象不佳。前头诚可虑矣。所达不无轻重。吴某本职。姑为递差。盖 圣意。以其意在调剂而勉从之也。于是铨曹遂两补。秀彦除湖南。公除关东焉。○时朴公泰尚。因秀彦避辞。亦引咎陈疏。言两贤臣黜享时。臣待罪北关。不能以一疏进谏。只得含默蹲坐。臣于江陵罢归后。又除西藩凡某之疵类臣身所不得免。清议方张。追核是非则罪实同科云云。(上疏辞职。不许。)公于德基秀彦疏启。不欲与之费辞辨理。引不疑偿金刘宽归牛为言。惟主引咎。以为使臣因此知戒。不近杯酌。则秀彦之言。未必非他山之石。臣实自反。未敢尤人。只举数事。陈事实曰。己巳春初。臣拜清风。到任未一旬。黜享之命即下。人臣事君之道国有过举。而身在言地。则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9H 页
牵裾碎首。亦所不避。而至于守宰之任。则朝家命令。虽有不惬于意。不敢不奉行者。亦事势之不获已。若连除郡邑。则臣之意。每以为虽在向时外补州郡。亦以为耻。必以不仕为高。则君臣分义。似不当尔。此臣所以再受州绂而不辞者。而亦何敢自信已见。为必是也。且臣与书状官俞得一。素亲切。杯酒间略有戏言相责。而元非大事。故臣与得一万里往还。情好无间。及至还朝。始闻淆讹之说。传播都下。臣固知浮薄之徒疑乱交构之计矣。不料秀彦终以此达之 天听也。且以职虽外藩。非僇辱者所可冒处。缕缕恳辞。 上以卿之本心之无他。予已知之为答。公以所遭不寻常。连章力免。而温批愈敦往。
乙亥二十一年。公五十一岁。(二月。出按关东节。九月还 朝。正月。 赐御制诗。) 御制诗。手书七言绝句一首。弁以小序曰。江原监司吴道一之才回万里之行。旋按关东之节。盖欲镇纷纷层生之论。不得已也。言念世道。良可慨叹。偶以一绝言志。去年塞北几瞻云。今日关东倍恋君。元来一片丹衷炳。末路哓哓岂足云。 特遣别监。命往宣于家。公祗受感泣。以为此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69L 页
异恩也。具笺例谢。亦所不敢。只言于别监。俾以往宣臣某家之意。诠启而已。人谓非勋非戚。秩视亚卿。而乃有 赐诗赠行之恩。非但国朝所无。抑前史所罕觏云。(辞朝受节。)公既承 赐诗之恩。以为上眷特隆。不可更事迟徊。数日内即辞 陛。 上赐引对。谕以卿才还万里之行。又复出外。国家待臣之道。不宜如是。而为镇末路。哓哓有是命矣。是日。 天语谆谆。眷谕迥出常伦焉。(时李秀彦教书中。有非予弃卿之语。 上特抹下其四字。 命词臣改撰以进。二月。上营。)是时。关东宿弊。如春川之新设防营。各邑之蜂桶徵蜜。公悉状闻请罢之。又进贡虎豹皮防纳。最为峡民之苦疾。公于亲识之私干者一却之。饬列邑俾直纳皮。如无所捕而代以价。则减旧而半之。仍条启而作挈令焉。其馀栉瘼补弊之政不一。而此其著也。且是岁大饥。凡赒救之策。区画百为。使后人有所措焉。后有东路绣衣。行入山谷间。有老民矻矻道公恩不已曰。吴公若在。我属岂至此。语间至堕泪云。且东营。岁再贡蔘封。馀例为方伯用者厥数不赀。而非眼前刀圭之费。则馀悉付诸公簿。又新迎日。例有新造驾轿。公于归日。仍御来时借轿而不取焉。二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0H 页
物至今留为公府之藏云。及公还朝。守宰有赆行。诗云。归舟只载蟾江月。鹤与琴书也太多。(三月。巡到蔚珍。宴父老于太古轩。)蔚即公之桐乡也。有留别父老诗。(入枫岳。)○(八月。 命递付京职。)伊时铨臣。复请召还。故有是 命(付军衔。)○兼弘文馆提学。)○(九月。拜礼曹参判。)还朝后。连章控免。(十月。拜副提学。)○(兼槐院提调。)○(上疏辞职不许。)公忧畏日深。辞本中只以知进迷复之戒。投閒省愆之意。缕缕自引。 上批以予知卿心。哓哓何嫌为教。眷遇深加。(十一月。兼筹司提调。仍察有司之任。)○(辞职兼陈所怀。)是岁大饥比辛亥殆有加。而亦前史所未有。公陈疏极言救民之策。疏凡累千言。首陈节费崇俭之道。仍请权减贡物物种。有曰若先自宫禁。大加警动。一遵节俭。真如卫文之大布大帛。唐宗之御衣三浣。而大小百司之裁节浮费。如在于戈板荡之中。流离播越之际。则贡物物种之权减。万无不可支过一年之理。苟或胶守例规。不此之为。则虽使周召布列。管葛驰骛。亦无如之何矣。又请许诸路铸钱。请饥民白给乾粮者外。别抄孱户。分给还上。而以侍从中一人。差赈恤郎。与京兆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0L 页
郎及各部官。亲执帐籍。各别精抄。请灾邑减籴。勿区别尤甚之次。并许三分纳一。请三南月课价移属各军门者。还给都民。从其愿许纳二千石米。以补赈资。又陈剿盗之策。请同党中捕告者。募以重赏倍于他人捕贼之例。末复惓惓于 圣学。以为昔崖山一隅。蹙蹙靡骋。宋室之亡。匪朝即夕。陆秀夫于舟中。犹讲大学。自常情观之。孰不以为迂也。诚以浸灌义理。克祛私欲。唤醒精神。竖立志气。为扶颠持危之根本者。舍此则无他法也。伏愿 殿下勿徒规规于事为政令之末。日 御经筵。引接儒臣。或于卧内引入。或以便服延见。不徒章句讲读之是事。实以探索服行为务。宦侍宫妾。不得恒昵于前。偷惰宴安。未尝或萌于中。清明在躬。对越于天。则 殿下爱民之心。由是而益切。活民之诚。由是而益笃。今日之国事。终亦有济矣。 上以缕缕进言。出于忠爱。予甚嘉尚。答之。(疏见集中十二月。拜司宪府大司宪。)○(兼同知春秋馆事。)先是。江华留守金构。以营建长宁殿。(肃宗影殿)受加资之典。持平李光佐论劾构。请寝资级。公时入对。连前启。删其蔓语。只取严截。(启见集中兼掌苑署提调。)○(移拜承政院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1H 页
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上疏辞职不许。)大司宪申琓。以金构事。立异斥公。以疑人太过。公引嫌陈疏。略曰。构身为宰臣。掖庭传命私径也。则构承奉之。荒年停役美举也。则构沮遏之。始既不耻曲径而私受也。终乃不畏公议而请完焉。人之疑构。构实自取。不然。论人平恕自好事。何必乐为峻文。以构衅于人乎。李光佐之任怨言事。臣实多其有不讳之风。而然于连启。尽删其蔓语者。盖出于只取严截之意也。乃反容护构而斥言者至此。不但为琓惜之。亦叹清朝公议之不严也。 上批以何必自信已见。如是务胜为 教。再疏获递。
丙子二十二年。公五十二岁。(正月。付军衔)○入侍宾厅次对。申言前疏中数事。请同党中捕贼者。赏格名数。明加榜示。谕以必施之意。又请设粥时别遣中使。频加审验。使民情感动。大臣亦陈公言之切实可采。 上并嘉纳。(拜副提学。)(上疏辞职。兼陈所怀)张希载。 春宫所生母弟也。甲戌就鞫。罪当诛。时首相南公九万。深虑事端辗转。遂屈法傅生议。三司争执阅年。至是。公上疏言。希载罪恶贯盈。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1L 页
国有三尺。当初大臣曷尝以为有一毫可恕。第昨年时事之变。处分严急。中外危疑。酌处之请。盖由于私忧过虑。靡所不有。虽其言委曲有怫于执法之议。其断断为国之孤诚。臣亦多之。但念即今 圣心洞然。宫府内外无毫发阴翳之干。举措光明。人情信服。日后辗转之端。非所可虑。而国法不可终屈。人心不可终怫。大臣不必固守前见。而 殿下亦宜回光返照。俯循公议也。又言罪人韩重赫。不必待输情行法。有曰重赫书尺三度。既已现露。不可容掩。则只此便是决案。台臣必欲待其自服。而经年争执终。使 殿下赫然之明命。未免为延拖迁就之归。臣实未晓也。始金春泽,韩重赫等。潜聚银诡言。谋复 中壸。时有重赫不待输情正法之 命。台阁争之。故公疏并论之。 答曰。予意已定。决难挠夺。韩重赫事。卿言可谓正当。○入侍备局。 引对言向时人。罪不至大。才有可用者。不宜一向废弃。又言姜世龟昨年应 旨疏。虽不无党比之失。若其责勉 君德。则忠爱有可尚。且闻其清俭有苦节。一向罪废。非所以恢荡平之道。 上并嘉纳。(二月。拜吏曹参判。)○(四月。有特罢之 命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2H 页
旋寝。)铨曹差 春宫嘉礼正副使。有未称 上意者。有是 命。旋反汗。(五月。兼同知成均馆事。)○(兼同知 经筵事。)○(寻单递本职。)以既罢旋仍不安过嘉礼。即引疾获递。(六月。拜礼曹参判。)○(移拜大司宪。)○(上疏辞职。兼陈所怀。)时有蛊于张氏先墓者。张家奴业同被告及鞫讯语颇乱。按狱大臣虑蔓延。请毋竟。三司请更鞫争之力。公乃陈疏曰。妖魅巫蛊。其情则诚凶惨而罔赦。其事则实暗昧而难覈。槩闻大臣之言。其意以为幽暗之事。词證未备。则亦难徒执疑似。遽成莫大之狱。而深长之思。不无寓于其间。夫岂以业同为无可疑而然哉。方今天祐 圣朝。国有元良率土含生。莫不延颈欢抃。人心虽曰难测。夫孰有阴怀谋害之计者乎。今此凶变。虽未知果出谁手。必奸人欲藉此而移祸于他人之计也。苟 殿下明烛于此。坚定 圣心。更无他岐之疑。则终为国家之福。而业同之不为明覈。虽欠洞快。不害为长虑善处之一道。 上批以所论明的。予甚嘉纳为教。(因泮儒疏寻单。辞递本职。)时泮儒以鞫狱径勘。疏斥大臣。诋诬并及于公。公谓鼎轴空虚。朝著波荡。此时与儒生较挈。恐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2L 页
损事体。遂不引避辨理。只寻单获免。(拜礼曹参判。)(因台疏。上疏辞职。不许。)时修撰李健命。又以鞫狱事。侵攻大臣而并诋公。掌令安世徵。踵而投疏诋诬。 上下严批曰。朝论岐贰。爻象不佳。意见差异。辄加诟辱。是岂和平之福哉。所谓深长之虑者。已。先萌于心中。而吴某之疏。适与相符。直陈所怀而已曷尝有媚悦大臣之意乎。儒臣唱之。台臣和之。气习之不美。一至于此。予为世道发一嘅也。公陈辞章。只言仁覆之天。日月于臣直陈所怀之 教。既已照烛愚衷。臣诚感结心腑。一读一涕。亦何敢更有呶呶。以重伤清朝之事体。 上批以意外构捏不足介怀为教。(八月。拜工曹参判。)(参会宾厅。上 王妃 世子嫔 庙见礼议。见集中十一月。拜大司成。)(因儒生作挐。上疏辞职。不许。)泮试设场日。有尹得莘者肆诋公。盖以两贤黜享时见任清风事。而实袭李秀彦前言也。公令施儒罚。从容试士而归。上疏言比来章甫之干与朝政。敲撼卿相。固为有识所寒心。而臣之以此控免。非不知伤损国体。目今士趋至此。决非如臣所可镇压。其后学儒赵尚迪者。踵得莘而发通文。诬诋公尤悖。国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3H 页
子堂上以三百年所未有陈启。请罪得莘尚迪。 上下严旨。命姑先停举。公又陈疏乞免。(因正言李坦疏。启出畿郊。上疏辞职。不许。)坦托请罪得莘尚迪。并诬公。其言一袭郑浩辈前言。而又以叱骂儒贤偃蹇 庙庭为目。请罢公职。坦旋一启即停。公遂出城寓衿川。以县道上辞章。 上批谕以安意上来。盖公与坦之父喜茂同朝相熟。而坦时新登第新榜。例极选榜色。而坦取金普泽。公素峻正。见人不是。未尝假借。尝言可惜李君状元及第。风采可观。而首初选人。乃在匪人之弟又坦之妹婿。有于公为外党卑幼者。公尝于酒席。语及其外祖不终于同春门下。其人勃然无卑幼礼。公乃切责而送之。因话间有同春二字。增饰而捏合之。且公素患脚疾自作门至 太庙外门。其间甚远筋力殆尽。时或颠仆。未免扶将。坦因此以偃蹇为言。盖坦启之发物议哗然坦乃一启而旋停焉。公之出城也。东冈赵公相愚。雪夜携酒就别。有诗曰。天寒大泽蛟龙蛰。雨雪霏霏政北风。可笑袖中骄蹇字。出城行色古今同。赵公即同春门下。而深知其无实。故慨惋之意。形于吟咏。而赵公亦以此重忤时议。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3L 页
(再疏获递本职。) 上批谕以今姑许递。安意从速上来。(拜户曹参判。)例兼内赡提调。(是岁。兼长与提调。)
丁丑二十三年。公五十三岁。(正月。上疏辞职。不许。)上赐温批。促使上来。(拜京畿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开城府留守,江华府留守。上疏辞职。不许。)时崔公锡鼎长铨。以公不安于朝。栖遑郊野。拟外除为閒养地。公以所遭不寻常。虽外藩。有难应 命。即上章力辞。 上答以顷于筵中。开示予意。盖前此 上临筵。深以论议溃裂为忧。有惕念革旧之 教。左相尹趾善曰。李坦若心非吴某。则当早论劾。而今因师生间事。并论极无据。尹得莘不可待以士子。当别论罪。而坦并论而并停。尤极非矣。仍陈坦听其年少妹夫之言而论启之状。领相柳尚运曰。李寅烨疏中。言坦欲掩偏著之失云者。实攻坦用意处。而终言有可奖之风。寅烨之疏。上下矛盾若此。是岂有可奖之风乎。至于侮辱儒贤。此事当明白处置。仍请 下询诸臣。吏判崔锡鼎曰。臣闻有此言。往见某言之。某初不知有是说。闻臣言而始知有此。大惊骇矣。诸臣或言可覈或言辨覈。有损国体。 上以坦听儿辈未详之言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4H 页
率尔论启。而一启即停。有同儿戏为 教。 圣批中开示予意之 教。以此也。○领相柳尚运又请得莘罪。当用乱场之律。引唐镇逐帅事为言。 上命定配。筵臣有异议者。更 命仍前停举。○公又连章控辞。辄降 温批。不许。(进到城外。上四疏。不许。)章三上不许。不得已诣城外。复申吁。 上又不许。至六疏始获递。(拜艺文馆提学。)时有俞选基者上变。及鞫讯。其诱人作妖自告要赏之情。不能掩。又有金廷说者。诱选基发告为事。成则要赏。败亦自脱之计。鞫厅不究而径勘。诸贼则论以逆而除收司。廷说则免罪而反加赏。于是物议哗然。公以为吾虽处散地。此系国家刑政。不言有咎。陈疏言名之以逆贼。施以逆律。而不用收孥之典者。前史之所未闻。大狱处断。何等重事。既不严讯覈情。又复玩法低昂。又极言廷说施赏之非。有曰自壬戌年间。金益勋主张诇察。金焕,全 戴等。换面上变之后。奸细之徒。接迹而起。甲戌之金寅。今日之此辈。皆焕等一串套子。虽朝家烛其情状使不得大售奸计以此辈之故十馀年来。枉死之人。亦非一二。其伤天和而损国脉。诚非细故。以 殿下不忍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4L 页
人之心。岂不恻然于斯乎。 上批以处分既定。则局外之人。何如是妄论为 教。时领相柳公尚运按此狱。而因公疏。陈章自引。公复以长书。相难于柳公。(三月。兼筹司提调。)仍察有司之任。(兼同知 经筵事。)连章控免。(拜吏曹参判。)(闰月。兼守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例兼槐院芸阁。○明谷崔公主荐望。有传砚唱和诗。(见集中因掌令俞命雄疏。上疏辞职。不许。)公新除文衡后。命雄有疏诋。盖袭从前诬公者绪馀。又捃摭琐细欲累公。(盖公自乡到城外。辞畿伯也。知旧多至。命营吏觅酒近村。命雄捃摭此事。至腾疏中。)
上严批斥之。命雄即引避见递。公即陈章。只主辞文衡。不复辨诘。 上批谕以知臣宜莫如君。俞命雄之疏。与予所知。大相反焉。非出公议。断可知矣。至于文衡。卿合此任。安意勿辞。崔公又疏辨曰。吴某才识迈伦。廉直寡合。惟其积忤于人。未免取败于己云云。公四疏力辞。 温批不许。(四月。上疏引病。仍请祈雨。)时久旱。公陈疏。请别遣重臣。至诚祷雨。又言痛自剋责。大奋乾刚。听言则公听而辨是非。用人则旁搜而审好恶。使国体尊而邪径无以伺其隙。王纲张而懦夫有以惩其习。 上批以言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5H 页
甚切至为教。(上疏辞职。兼陈所怀。) 社坛 亲祀后以脚疾未参候班。上章自引。仍请疏决时。窜谪年久。亲年过耄者。询问参酌。及门黜人。稍加宥释。(因掌乐正俞信一疏。有拿推之 命。纳供后。只 命罢职。)公素有脚疾。因灸疮。步履尤艰。适当 社坛 亲祀。以奠币酌酒官。强疾将事。奉福酒上陛。陛高气乏。暂置爵俟定。缘在旁承宣误触覆酒。致进爵稍迟。至勤 上问。信一乘机投疏。诬以沈醉失仪。慢天无 君。至有盘礴形势。指鹿为马之语。上于伊日。见公气乏面晕。疑或被酒而及信一疏入。 下严旨拿推。仍责两司不言。而至于信一他所构捏者。亦以掇拾不韪之言。措辞严斥。于是两司俱引避。以通朝知某素有脚疾为辞。或言目睹其不被酒。诸大臣亦以伊日相对。不见其被酒为言。公就理对淑问。首言将事时脚力痿软气息急促之实状。又曰二十一日。即亡母私忌。而适与祈雨相值。以公则虔诚格神之时。以私则终身茹痛之日。岂忍于伊日以杯酌近口。自陷于名教之罪哉。判付以虽不可必谓为酒所困。而莫重亲祷。有此不谨为教。 命罢职。(因乡儒疏。 下备忘戒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5L 页
酒。即日断杯酌。)时乡儒闵省三者。又掇信一之言。投疏诬公。又以欺瞒诋两司。至有私门日盛主威下夺之语。 上下备忘。以朝著不靖之端未必非此辈启之也如此之疏。予不欲观为教。遂 命还给其疏。 备忘中。且示戒酒之意。辞甫勤恳。有曰吴某嗜酒病成。沈痼而殆不悟焉。良可惜也。记昔戒酒之诗曰。圣君宠极龙头选。慈母恩深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病悔何追。(宋贾存道戒蔡齐诗)可谓善喻矣。若使吴某于君宠。未报成病悔何追之句。常加致意。则宁有每取狼狈乎。公奉读 纶音。感激泣下。遂敬书一通。揭壁上。朝夕瞻诵。即日屏去杯罍之具。不复进酒。知旧或有以酒见遗者。悉辞还之。因次 备忘中戒酒诗曰。膏肓曲蘖未全医。跪读 纶音血泪垂。肉骨 殊恩何以报。死前惟有旧愆追。○正言尹星骏上疏曰。信一于吴某从游之久。通朝所知。而中间相阻。有意捃摭。至于省三。臣惯见其人。不过无识乡人耳。受人豢养。随指搏噬。固不足深恶。而独怪夫如此无耻之辈。何处得来。怂恿激发。使为此不韪之举耶。臣窃为世道危之。(六月。有叙 命。)(拜吏曹参判。)(兼同知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6H 页
经筵事。)○(上疏辞职不许。)疏曰。 备忘之下。轸臣成病。惜臣终迷。温音炯戒。迥超寻常。惊定拭泪。奉读循省。只自咋指悔责。铭心佩服。不知其死所。苟使臣早断杯酌。素无酒谤。则人之为言。必不至此。臣实自取。未敢尤人。且省三乡生。固不足较诘。而信一则于臣不无故旧之好者。传曰爱人不亲反其仁。臣诚宜怵惕自反。索言相辨。臣实耻之。○时有一儒疏。历评朝绅。自尹明斋,朴西溪以下。赞扬才德。请加褒用。公名亦在中。公陈疏斥其不韪曰。臣职在进退人物之地。儒生何敢不顾嫌碍。肆为谀言。若是无忌。(八月。再典文衡。上疏辞免。不许。)○(拟吏曹判书望。)庙堂备拟也。(十月。因持平李晚成疏。上疏辞职。不许。)公主庭试试事。领相柳公尚运为命官。一试券。有文体不拘程式。而句格多可取者。诸议颇疵。而公主取之。及坼号。乃柳凤辉。而即命官子也。时李晚成陈疏。谓公专擅。 上批颇斥之。公陈章辨之曰。文衡为任。委畀自别。主张拣黜。其责然也。一二篇之以臣意见断定取舍。不是异事。若以谬选为言。人各有见。何敢自谓必是。而以此律以无严。绳以专擅。抗章请罪。未之前闻。仍及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6L 页
命官无情及柳凤辉非可嫌之意。 上批以专擅之斥。实是情外为教。寻单递本职。)李晚成疏后。三章控辞。辄承 温批。继寻单获递亚铨后。又再疏辞文任。皆不许。(上疏力辞文衡。获递。(是岁。兼司译掌乐提调。)
戊寅二十四年。公五十四岁(正月。拜礼曹参判。)(兼活人署提调)(二月。兼 世子右副宾客。遭台评。上疏辞职。不许。)正言权尚游发启。请递公宾客。至以笼络无耻诪张论议为目。 上下严批。以殊涉已甚。予实不取为教。尚游又引避。有贪权乐势。气势所压。心非而口不言等语。 上批曰。贪权乐势之目。大不衬于吴某。亦有何令人心非而口不言之气势乎。殊未晓也。大司谏赵相愚上疏。斥尚游曰。吴某文辞足以焕猷。清白足以砺世云云。赵公又当处置。置尚游落科。正言赵泰采踵尚游复疏。斥谏长。又以论议不公进退无据诋公。 上以终不得当斥之。公上辞本只主引咎。末复以生逢尧舜。不忍便诀。隐忍迟回。尚蹲荣涂。律以古人明哲之义。介石之训进退无据。臣实自知终罹祸机。陷此大僇。皆臣自取为言。 上批谕以卿之心事。惟予知之。末路哓哓。何足介怀。持平李坦又疏。诋公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7H 页
以文艺才谞清议廉简等语。外若称公。而又以文衡时被人疏攻而控免。不及兼职为言。且公辞本。举前后注拟言事数款。辨笼络诪张之语。故坦又言俞得一,尹世喜曾论金益勋,李师命。未闻以此齮龁。何独某反被报复云云。 上以哓哓支离斥之。盖坦蹑他人后。必欲复逞。而公自前冬遭人言。二章力辞本兼。递本职后。又累疏辞兼任。皆不蒙许。至七疏。专辞文衡必递后已。若尹俞云云。或身故已久。或趋向已变无齮龁之可言而坦揘撰眩惑如此。人多不直坦。公又陈章恳辞。 上优批勉出。正言李东馣上疏曰。吴某既断曲蘖。故求罪不得。或称清议。或称循私。或曰心粗。或曰细密。其言自相牴牾。哓哓二字。 圣教尽之。七章必递之文衡。臆之以将欲行公论。斥师命之牵复。目之以内售密计。盖某秉心不苟。积忤多仇。癸亥之斥补。甲戌之弹击。岂无其由云云。公连章乞免。至三吁而终不许。(寻单只递宾客。)(复寻单获递本职。)(五月。拜工曹参判。)(兼艺文馆提学。)(七月。上疏辞职。兼陈所怀。 下严批。递本兼诸任。)公益不安于朝。杜门请告。一切时议。无所与焉。时以西米一事。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7L 页
朝议纷然。台阁先击主事者。领左相(柳公尚运尹公此善)皆引入。右相崔公锡鼎。又因清使慢书事。台启构罪。至罢相。 上又以中批。擢吏判李世白为相。公以为凡此数事。实关国家大体。吾虽职非言责。有怀不可隐。遂上疏凡数千言。论和市事。有曰邻邦之懋迁有无。有国之所通行。中江开市。岛倭通货。未闻有清议非斥者。既曰交易。则货与粟何别。而只此年荒国空。为民命贸粟一款。独为夷狄禽兽之归乎。虽使有西山东海之风者当之。必不独执此而讥之也。此事果悖义伤道。如言者所言。则建请者虽李濡。而断行者实大臣也。不论大臣。而只论李濡。使大臣自得不安其职。岂台阁白直底道理乎。攻斥市事。以乞怜为言者。时润实倡之。朝廷以时润意实不韪罪之。今台臣亦请窜时润者。而启辞文字。专袭时润之疏。则时润之身虽斥。而时润之计稍行也。而直以名邑形迹之异。一为倾陷之邪说。一为紏正之公论。臣以为其心则未著。虽时润。不必加以罪谴。其言则不可。虽台论。亦不可不辨其过误论擢相事有曰国朝特卜虽有前事。或由于眷注之特隆。今日则时任相臣。虽曰不安。而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8H 页
不一敦勉。直下斜封。急于置相。不能优待大臣。审慎重举。 殿下于是乎不能无失。而此亦浮议害事之致也。论合启事。有曰礼币赠遗。本非擅为彼之所馈。亦礼无不答。则岂可以此。律以外交。崔锡鼎文学博识。受知 圣明。岂至昧于无外交之义乎。因一事之获谴。从而媒蘖至此。谓非捃摭。人谁信之。 上批绝严。逐段辨难。殆累百馀言。并许递本兼诸任。(是日。 特旨斥补襄阳都护府使。) 批下。旋有是 命。(台启请削黜。即允。)大谏尹世纪等发启。有忘君负国之语。即日出城。(八月。侨寓玄江亭榭。)时公既断杯酌。又閒居无外扰。以吟啸自娱。恋 君忧国之思。屡形于篇翰。有江湖莫怪疏杯酒。泪为 君恩尚不禁。尚为 君民忧在国。肯缘衣食念关家。长安咫尺寒多少。寸悃惟悬玉宇旁之句。(十月。 特旨宥门黜。)(十二月。命还职牒。)(寻有叙 命付军衔。)
己卯二十五年。公五十五岁。(正月。拜刑曹参判。)入城。陈辞疏。 温批不许。(三月。兼右副宾客。)○(兼归厚署提调。)○(兼 宗庙署提调。)○(四月。遭台启。上疏辞职。不许。献纳崔重泰又发启。请递宾客。全袭权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8L 页
尚游旧套。盖公以宿趼。当拟亚铨。而申平川琓方长铨。先拟公宾客。重泰之启踵发。人多以机关疑之。正言朴泰昌疏斥重泰。 上批曰。宾客驳递之论。一之已甚。而再发经年之后。胪列罪状。多不著题。似此论议。予亦不取先是。公已再疏力辞 胄筵。承 敦批。至是又申吁。承 优批。连上三章。竟不许。(兼槐院提调。)○(兼筹司提调。)○(五月。移拜礼曹参判。)连章控免。(递宾客。)公力免凡五上章。至是。本曹有事政院。以公难安在宾客启递。(上疏辞职。兼陈所怀。)时以 端宗复位。行庆科。有司已请以祔庙别试。公谓 复位与 即位同。不可援 祔庙例。上疏请遵 元宗追崇时例。设增广。 上纳之。议大臣行之。(上疏引疾。兼陈所怀。)时公带筹司。朝家方议合家死亡蠲徭之政而庙堂只许疠死。不许饥死。公谓名义事理无当。上疏曰。均是合家之死亡。均是侵徵于枯骨。则惨痛不忍之心。岂以病死饥死而有别乎。 批下庙堂禀处。(六月。兼五卫都总府副总官。)○(奉 命审 庄陵。)是月。复 命。(七月。奉 命董 显陵丁字阁重建之役。)工讫。受 赐马典。○又承 命撰进上梁文。(见集中八月。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9H 页
兼艺文馆提学。)○(十一月。二典文衡。)○(兼同知春秋馆事。)○拟兵曹判书望。)有从二品加望之 命。庙堂首拟公。
庚辰二十六年。公五十六岁。(正月。因台启罢职。旋置对蒙敒释)公于前冬。以副试官。考增广覆试。有一策券。文体不凡。公深加称奖。而参考官尹弘。离欲乱抹。公责止之。诸考官多言可取。而上试官闵镇长谓此文欲避陈腐。可取也。竟入选及坼号。及俞世基也世基尝以能文知名而亦公所奖爱者也。时榜出已过累月。而持平韩永徽忽发启。请罢公职。以为一试券文甚拙恶。诸试官多以为不可取。尹弘离欲批打。则某手掩其券。而势窘则诱弘离曰。君有欲取之文。亦取之。末以亲听于弘离及他试官为言。 上即允之。盖亲听之说。有以眩惑也。大臣有以不可暗昧为言。请拿覈。遂与弘离。俱置对。伊时同事诸考官闵镇长,严缉,赵大寿。俱以许其可取。陈疏首实。公于供辞。悉陈考选本末。又言酬酢间。谓弘离曰。科场考较。非一人私事。如有可取。君亦宜取。盖勉弘离以不以批打为事。求得可取之文也。此岂君亦循私之意云云。金吾议启曰。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79L 页
无心之言。见疑于有意之听。坦率之谈。反归于妆撰之资。乃以酬酢间一句语。抑勒驱纳于循私之科。恐伤国体。亦关后弊。 判付以观此议启。诚为得体为教。 命放释。○李尚书玄锡。以知金吾按查。见俞世基试券。出语人曰。某台风力损矣。观世基作。使我当考试。必置之状头矣。(有叙 命。)玉堂宋徵殷。以吴某以科场事见罢。而毕竟昭释之后。仍存其罚殊非国家事体陈达。乃有是 命。(复拜礼曹参判。上疏辞职。不许。)(二月。四典文衡上疏乞免。不许。)公自遭永徽之诬。尤欲力辞文任。再上辞本。不复辨对其诬捏。只言前后考试。妄尽已见或被专擅之斥或遭恣肆之劾今若惩羹噬脐。不敢尽其见于文字之间。则是文衡为虚位。若又雌黄臧否。复蹈覆辙。则臣身有不足言。而辱朝廷损事面。何如哉。 上批以卿之被诬。予已洞知。复畀文衡。实非偶然为教。(复兼同知春秋馆事。)(兼归厚署提调)(三月。兼同知 经筵事。)(上疏辞职。陈所怀。)初闵相公鼎重。闵骊阳维重书院 赐额。因乡儒疏。该曹覆奏行之。将宣额。公上疏。言闵鼎重夙负雅望。遐荒谪居。训诲蒙学。则乡儒揭祠。固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0H 页
无不可。至于 赐额重典。实涉太过。国舅则事体尤别。以马援之勋伐。不与云台之画。终为青史之美谈。儒宫俎豆之重。不啻盟府绘画之比。 上以最处答之。(奉 命审北 陵。)拜 陵后。聚一府儒衿。考试诗文。优加赏奖。太学士之入北关绝稀。而是行也。又有试士之举。士皆耸劝。传为北路盛事。赠判书公尝半剌本府。有遗爱。民至今颂之。咸人闻公至。相率来候。故老往往有垂泣者。公亦怆咽。馈以酒食慰谕之。观者无不感叹焉。(四月复 命。)有北征诗录。(入侍讲筵。)时 上方讲圣学辑要。公论仁字及挈矩章。薄税敛章。敷衍义理。援订古今。多所进戒。儒臣有因文义言内司事。而以不敢请罢为辞者。公曰。论思之臣。当直请革罢。而其言乃尔。非臣所闻。时北路诸司贡布。曾因荒年赈饥。许各邑直收贩谷。令赈厅充偿诸司。及是。赈厅责报各邑。各邑分徵民结。大贻北民之怨咨。公新自北还。痛陈其弊。言始之为民救饥者。终归与民争利请从长通变。以慰边土民心。 上下其议赈厅。又狼川守以宫家折田未打量而先收税。台臣论罪。公言狼邑小。宜尽革所折。且以妄收不当收之税。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0L 页
既罪守宰。则今反仍留不当留之谷。岂合事体。上难之。公又反复开陈。语颇切。 上默然。(五月。兼宗簿寺提调。)时重刋璿谱纪略。公管校雠。书成奉教撰进跋文。受 赐马典。(擢拜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时因大臣陈白。 命通拟亚卿。有是除。○赴衙凡二日。文牒委积者。无复留案。大讼积数十年未决者。一览即判。而成案殆累度负者。不敢怨。都下藉藉称神明。以为朱悦复出。盖悦即高丽名臣。而以善听断有声。故云。(六月。移拜兵曹判书。)例兼禁卫大将,军器,训鍊御营提调。○公在亚卿。已拟两铨长。是日。两望并出。时相忽去公东铨宿拟。公议骇之。○公名仁虽隆。而常以儒素自律。及膺将兵之寄。深怀不安累章力免。 上批愈敦。黾勉承命。公谓西铨之政。最难鉴别。惟以祛私为心则几矣。甄注升迁。一视资格。虽大臣有托。亦不恤也。除目之出。或有穷乡人罢久而绝扳援者。武士咸悦服。○习操日既出令。雨甚。左右请遣人罢军。公曰。不可与士卒期。宜身自罢之。乃冒雨命驾。即军中谕罢之。○军门例就主将门下。置裨厅而或刱或买公命勿营许。权僦闾舍。盖公意嫌其卒归私有。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1H 页
而且不欲张大也。又习操日。本营例具行厨费不赀。公命勿办。敕家人具待。公之简俭。皆类此。尤严于辞受。外方问遗。若有珍玩奇异。则一却之。所江致名鹰。釜山有琉璃壸觞之遗。答书责以不宜有此馈之意。并却之。(兼司仆寺提调。)本寺所属牧场产木花。私遗提举。已成例。时诸场所遗不赀。公悉却之。(八月。兼管御营务。)时本营将臣有故。 上命权领。(直内兵曹。 上命宣酝。)公自丁丑 特旨戒酒之后。四年断杯。至是有黄封之锡。感 恩卒三爵。即席上有诗志感曰。三年铭镂戒常存。纵对黄花不对樽。宫酝特宣西省月。此身醒醉总 君恩一时传诵。或言流入禁中。至彻 宸览云。○公晚年。尤喜为诗律。虽军国机务旁午。而日间不废吟哦。(九月。遭李晚成疏诬。上疏辞职。 温批不许。)自永徽启归虚。时辈构公之计不售。一日。闵镇厚以一纸飞书。传播阙中曰。此囚供也。而狱官掩不录。讽狱官自列其书。有曰顺亿言沈益昌文头纳于试官两员。用吏套为文。若一供辞者。而称吴硕夏供招。硕夏差备官也。顺亿泮隶。而俱以换封之。囚求生于死中者。狱官果上章自辨。于是以飞书为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1L 页
案而再覈之。硕夏与飞书合。而顺亿益昌。皆言两员说孟浪。又拿覈伊时郎属之参坐者。诸郎皆言伊日硕夏之言。果以非问目。有不录者。而两员说初不闻。 朝家拿镇厚。问飞书根柢。镇厚再拒之。至三问。乃以其妹婿之盗科系狱者。从狱中通示告之。盖此辈与死囚和应。添剩两员字于囚供之外。密地经营者。其意专在公。而诸囚及郎属。既不认实。且公之素昧于益昌。一世所知。故计乃沮而事遂寝。及金戬以俞世基字号。书报赵大寿事出。而时辈凭此为并陷计。至是。李晚成以修撰投疏曰。考官两员之说。既发端今世基事发。戬既通书大寿。大寿与某又于试院累日同处。其间情态。人所难测。 上批以疑人于不当疑之地斥之。公乃上疏自列。略曰。今番狱中飞书之始出也。一世人皆以为教诱顺亿。构陷臣身。国言喧藉。不料晚成忍袭此套。所谓累日同处。一院试官。孰不同处而至于寝处。则臣之与严缉同。人所共知。 上批以卿无所嫌为 教。晚成复疏语益巧人皆恶之。时时辈日张。而顾 上心眷公不衰。名位深隆。由是其阴伺谋挤公益甚。而晚成尤媢嫉公。屡以黯昧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2H 页
构公。今又乘时复逞。时议靡然。打成一片。然 圣意犹不挠。终不以非义疑公矣。公连疏乞解。而 上批愈温。(十月。被台参罢免。)大谏尹世纪等发罢职启。启语。盖袭晚成之馀。又以公于晚成疏后。径上辞本。目以肆然。又诬以赴衙泥醉。 上教以赵大寿既现出。吴某则未著。不当致疑。只以径先陈疏推考。至三启乃允。初昭成疏出。公以为此非一人所为。终必逞其计。而至于贻累 圣朝。与其默默受诬。宁先陈事实。毋误 聪听。即陈疏。特其教诱顺亿一句语。深触众怒。三至之言。竟得以售矣。公罢免之日。将吏莫不激惋。以吁天无门为恨而遐乡武士之闻公风而来者。亦多解体而归云。(十二月。胥 命金吾门外。(尹世纪发罢启时。并请拷讯金戬,顺亿。盖以吴锡夏诬招沈益昌文头传纳两试官之说。藉而为言。又凑合字号事。胁刑死囚。显示意指。乃使拖引俞世基。以及于公也。于是。同义禁李墩上疏曰。今此顺亿,金戬之刑究。其非欲使拈出吴某耶。两试官之说。始出飞书。而顺亿既曰不出渠口。参坐诸郎。皆谓不闻。则两字之出于中间。灼然可知。今乃拷掠死囚。必使指告。至于俞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2L 页
世基事。吴某就理时。既清脱。闵镇长之疏。可谓明白矣。戬之书通字号。自别事。而既有直指之人。则此何关于某。而曰顺亿牢讳。曰戬别有所隐。虽无某之名。使人明知其所指。彼囚者等死耳。岂肯残其体肤而不承其指意耶。欲望 圣明下烛。毋或使人横罹枉屈焉。金构素怨公深。判金吾按其狱。而顺亿果一准台言。诬招云金戬书札。给宪隶洪已男。传之赵大寿傔从李时夏。使并纳于公。囚招出。公不安在私第。即诣金吾。胥 命。时戬及赵傔。累刑不挠。傔招。至有吴公如青天白日之语。又言顺亿私语渠曰。如玉吴判书。吾何心欲陷。而为南间人驱胁。乃有此耳。盖换封盗科者。皆在南间故云。戬与时夏。于关系自己。及其官事。皆已吐款。而独于公。守死不改。人心有不可诬者。大抵顺亿间目。自是沈益昌文头。而其招反以俞世基字号为对则金吾只以问目外乱招。汲汲成案。当初问目。置不更讯。无所归宿。物议俱骇之。校理李坦上疏辨之。首举诸都事及顺亿初招。以明两员之说为诬。又论顺亿疑端。有曰顺亿自初不待刑讯。一一输情。而独于此事。前后变说。固可疑而况当初誊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3H 页
纸所谓传纳两员者。即沈益昌文头。而及因台启。更问顺亿。则其招诿以金戬小札。乃俞世基字号事也。益昌变为世基。岂非大可疑乎。以时夏已男两人。为传札之證。而两人俱称不知。其言之孟浪。从可知矣。如使戬辈。顾藉贵势。则通书大寿。尚皆承款。身陷大僇。更无所藉。一员两员。元无轻重。何独为吴某曲讳乎。其无隐情。固已了然。凭死囚变幼之说。执为左契。必欲成狱。恐乖审克。而非 圣朝之美事也云云。坦即尝所诋公者。而其言如此。公议尤可见矣。李相国畬判金吾。以益昌事。更讯顺亿。又招曰。科前一日。与益昌造公第。用情之言。渠在外窃听云。公于科时。带总管科。前数日已就禁直。自禁中承 命。直诣试院。以公方在春曹故。本曹公簿。有载堂上去来月日者。至是。死囚诬招。已败露矣。曹吏将公簿。以待金吾之索。而金吾恐其囚招之自绽。不肯请考。李相与公少同研。情契不泛。公胥 命之后。躬访慰问。至言俞君能文。吾素稔知。令公之不私。自有知者。何损于令公。而及代金构按查。一遵无违。似非其本情也。判义禁李濡奏验春曹公簿。公之自禁直赴锁院月日。昭如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3L 页
也。慨然有平反之意。而语先泄。为金镇圭所狙击。竟去金吾。人多李判禁独有公心。
辛巳二十七年。公五十七岁。(二月。谏院有拿问启。不允)正言李东彦。摘公疏中教诱顺亿一句语。请拿覈言根。 上谓拿问轻遽。累启终不允。掌令俞命弘疏请勿究而径勘。以为吴某名虽出。而诸囚供辞相左。事情疑乱。究覈未易。请以用情直勘罪。执义李震寿疏斥命弘曰。若于事发之始。以其书出狱中有异公案。而据理陈请。置之不问。间清朝气勉厌人瞻聆。而虑不及此。率尔成狱。乃诿以时月迟延。轻请裁处。今顺亿时夏。彼此牴牾。端绪已露。若数次面诘。则情伪莫逃。黑白自别。何必寝垂成之狱。为模糊之举哉。时金戬及傔从宪隶。皆累讯不改。辞理自直。顺亿诬招益破绽。计谋日败。成案无路故或摘公疏语请拿覈或虑公清脱。请径勘直欲弥缝构成。此非二人所自主张。皆时辈所揣摩。议者谓东彦之启。命弘之疏。虽召廷尉莫须有。无以加此云。(七月。哭长子妇韩氏。)○(八月。 仁显王后升遐。以白衣赴哭外班。)奉 讳即奔赴阙外。过成服后。还胥 命所。(十二月。谏院有远窜启。不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4H 页
允。自金吾门出城胥 命。)时国有大狱。闵宗道子彦良当死。希时旨为万一求生地。乱招及公名。谓渠当有张氏升壸疏议。吴某亦以为可。而权重经传之。逮重经问。重经言某非不知东西人。岂有发此言之理。与某不识其门。纵有之。何由闻而传之。时议得彦良招。如奇货。必欲文致拷重经至三。而终不改其辞。事遂寝。及是。正言俞彦明藉死囚招。发启请窜。 上不允。以只出彦良招无端绪。以此罪之过矣为教。时献纳尹行教,校理尹星骏上疏。并伸公枉窜启。终靳允至明年乃停。
壬午二十八年。公五十八岁。(五月。有宪府启。付处林川郡。)丙子业同狱后。台议以不意咎按狱大臣。公时在宪长。有疏明其为国长虑。至是。大臣。有行谴。执义崔重泰追公前疏请与大臣同勘蒙允。时以谏院有窜启。有司未奏配。至六月窜启停。始承行谴。是月抵配。僦于郡底桃花洞。(闰月。移谪长城府。)时议咎停启。谏官金宇杭而复发前启。至三乃允。是举也。自中亦多崖异。朴权。黄一夏。以不苟同引避焉。抵林才二旬。又有岭外之迁。公素患痰火。前行已受伤积。潦又冲犯酷暑。间关踰岭。荣卫日损。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4L 页
癸未二十九年。公五十九。岁(在长城谪所二月初四日己卯。卒于鹏舍。(○(三月。返榇于京师。)南士之来请业而至丧加麻者十数。及启韅。数郡章甫咸集。送丧出境者以百数。(五月十六日庚申。权窆于竹山九峰山先茔负艮原。)公之居外凡三邑。所至有遗爱。及丧。吏民无不致间。而蔚珍儒林。耑送二生。千里操诔。(蔚珍儒生。配享公于孤山书院。)院即金东峰时习任晚休有后妥配之所。乡之人士。撤公生祠。配享于斯移奉影子(东冈赵相公相愚撰配享祭文及春秋享祝文。文曰名高望重。士林攸仰。庙焉揭虔。千秋永享。)
丙戌三十二年。(八月。 命追复官爵。)初五日引见时。校理李师尚启曰。吴某立朝本末。 圣上任使之久。必已洞烛矣。其文章直道及清白之节。实有过人者。而以其事君无隐。遇事敢言。积忤时议。科狱之出。欲百计锻鍊。一年经营。未得端绪。沈益昌来见于试官望既出之后云者。某伊日入直总府故终归于白地构诬。试官一员。变为两字之状。亦已显著。故判府事李濡为判义禁。知其实。将欲议启。金镇圭据他事。故迎击沮败。此所以举世称枉者也。至于罪人彦良之乱招。如使某有一言参涉。则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5H 页
权重经累受刑讯。有何一分顾惜于某而终不直招乎。且真有紧出。则时议亦岂置而不问乎。某所遭。不啻晻昧。而遽施远窜。 圣明终始持难。而时议持之甚急。终至于身死荒裔。不得生入脩门。诚至冤矣。某生时际遇。迥出臣邻。 圣上至于 赐诗劝戒。实千古盛事。 圣明若念及于此。必有恻然于心者矣。领相崔锡鼎曰。科狱则自下构罪。而终不能成其罪案。当初中途付处。以业同事也。远窜则因彦良招辞。而某与向时人。臭味悬别。岂有言语酬酢乎。若有疑似。则权重经宁有一毫顾藉。而累讯之下。终始发明乎。身后职牒与夺。于死者固无损益。而爵命。朝家砺世之具。平日任使之臣。苟有一分冤状而抱恨泉坏。终莫之伸。则恐有歉于 圣世处分矣。李寅烨曰。当初窜配。皆悯其诬枉。到今尚靳死后之恩。追念倚任之眷。合有追复之典。其馀诸臣无异辞。惟赵泰采以不知狱事颠末为对。 上曰。吴道一。以两款事被罪。而彦良招辞。胡乱甚矣。台启发后。予亦知非干涉于重经辈疏议者。故终不允。从累月持难者为此也。虽使生存。必当牵复。特为复官可也。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5L 页
己丑三十五年(九月。遣礼官 赐祭。赐祭文。知制教崔昌大制进。)
己亥四十五年。(十月十二日辛亥。迁厝于公州龙伏洞负亥原。)是岁。夫人郑氏下世。新卜于此。于是并迁夫人赵氏藏。以内品字之制行。合窆焉。(以公尝经本道亚使。葬祭之事。皆官庀。)
己酉 圣上五年。(三月。追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以子遂采参奋武原从勋一等。有貤 赠之典。
 
赠贞敬夫人丰壤赵氏。吏曹判书松谷文简公讳复阳之女。左议政浦渚文孝公讳翼之孙。生以壬午正月初八日辛丑。归于公。卒以壬子十二月二十日。始葬于广州先茔之侧。后四十八年己亥。迁奉合窆于公州新阡。○公祭夫人文。略曰。坦中任真。有丈夫风。视世俗妇女儇巧呫嗫之态。则若将浼焉。性又笃于孝友。其事父母也。常怡愉婉顺。罔有违忤之色。父母虽爱之甚。未敢以已私干之。而及丧。体不胜衣。其处兄弟也。绝无物我形迹见于几微。而凡所有。必与之通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6H 页
共。未尝私其财。事我先妣。如事其父母。视我姊妹。如视其兄弟。敬而克致其诚。和而无愆乎礼。古称女而士行者。殆近之矣。○屡举子女不育。
 赠贞敬夫人延日郑氏。佐郎 赠吏曹参议讳淹之女。典翰讳彦浩六世孙。○夫人庄洁勤慈。备有妇则。在家孝友甚。至十九。归于公。公已释褐登朝。家世素清寠无产业。夫人治家有度。凡百皆手自经纪。无匮乏。○遂元幼时得墨笏。从邻家易画龙虎二幅而至。夫人痛责而挞之。或言小见事何怪也。曰。儿方识字。一有此。必移心玩物。非小戒也。○公赴燕也。使遂元,遂郁学于崔明谷兄弟二公受书归。夫人常课读于前。终日而夜。及明晨起。以谚读考诵。不成诵。辄挞以遣之。日以为度。○于文史。未曾诵习。而通达义理。每论古今治乱及国朝事迹。亹亹不倦。又聪明强记。口诵北征经乱离等篇及史略春秋纪授儿辈。○公既贵显。寒俭如布衣。而夫人尤体公雅意。器用服御。一切素朴。虽儿稚服饰。绝去近华者。或有玩好之属从外得而至者。辄询其所由。亟还而痛禁之。且门下无一驵胥之出入者。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6L 页
○致严于祭祀一节。每当前夫人忌辰。躬执灸饪。夜不设寝裀。坐而假寐达曙。祸变后尤至诚谨洁。至末年如一日。○公好施。凡赒穷恤丧。不问家中无有。夫人一意奉顺。至或盎箧罄而不告乏。如有裕也。○及终丧。侧室以觐母辞归。夫人涕而送之。仍使毋滞遄返。○遂元之收科也。亦不介于得失。尝语儿辈曰。汝兄当复就举否。对以已决不赴。曰。义理得之矣。科名奚荣。而乃复涉场屋一步耶。○有门下人赴北还者。以燕物数种纳之。内有匹缯。只留香糖而却之。其人惭恨。屡欲进而竟不许。辞受之严。多类此。○主以丙申九月初一日。卒以己亥二月初七日。四月。葬于公州新卜之原。其冬迁奉公旧藏。行合窆礼。○凡举二女四男。女皆殇。
  一男遂元。娶清州韩氏执义 赠参判泰东女生一男。再娶长泽高氏学生可翼女。生一女。男命观娶杨山赵氏学生凤彬女。女适崔守弘。(父正字昌会)
  二男遂郁。娶高灵朴氏徵士郡守镡女。生二女。男命溥(遂采第二子)娶龙仁李氏今府尹普赫女。
西坡集卷之二十九 第 587H 页
女长适洪羽汉。(父今郡守鼎辅)次适金光进。(父今判书东弼)
  三男遂烨。娶全州李氏 宗室全城君混女。生五男三女。男长命大。娶坡平尹氏及第(前参议)㝚女。次命久。次命有。女长适赵晚彬。(父领议政泰耇)馀皆幼。
  四男遂采。娶坡平尹氏大司宪行教女。生三男。长命洙。娶延安李氏前持平玄辅女。次命溥。次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