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坡集卷之十二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西坡集卷之十二
 疏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1H 页
辞承政院都承旨疏(乙亥)
伏以臣于日昨持平李彦著之引避也。不欲与新进台官。呶呶争较。有若务胜者然。而既递宪职。则以一人之事。重复覼缕。不无费辞伤德之嫌。故只论其大体。引嫌控免而已。今又得见大司宪申琓之避。则至以待人太薄。疑人太过等语。斥之不少饶。臣于此诚有不敢晏然。而亦不得不略辨其是非也。古者虞人至贱也。尚有非其招不往之道。工至卑也。亦有执艺事以谏之义。况构身为宰臣。掖庭传命。私径也则构承奉之。荒年停役。美举也则构沮遏之。无论营建之为某事。既是 殿下之所欲为。而始既不耻曲径而私受也。终乃不畏公议而请完焉。前后所为。一串相贯。则真所谓不识世间有羞耻事。而人之疑构。构实自取。此果或欠周详。如琓所言。而其欲以 长宁殿未及肇号。为申白其心事之證者。果成说话乎。若是而必论之不紧。然后方合于台阁论事之体云者。臣实未之晓也。不然。论人平恕。自是好事。何必乐为峻文深诋。以构衅于人乎。盖依违成习。直气不振。诚近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1L 页
日之痼弊也。李光佐之任怨言事。臣实多其有不讳之风。而然于连启之时。尽删其蔓语者。盖出于只取严截。不欲张皇之意也。乃反容护构。而偏斥言者至此。不但为琓惜之。亦叹清朝公议之不严也。因此一事。动辄引咎。极知猥渎。亦涉疲劳。而臣之所叨。亦是迩列。决难连被台斥。而晏然冒据。伏乞 圣慈亟命递臣职名。以谢人言。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论人之道。贵在平恕。必欲责备。则就其事而论是非。固无不可。而今乃遽疑其心迹。夫迹是未见。事是著者。执其迹而论之者。非朝廷之大体。而鲜有不至于辗转矶激者矣。今玆诸台之避。不过欲其称停。则何必自信已见。如是务胜乎。倚于一偏之论。予本不取也。卿其勿辞察职。
辞副提学兼陈所怀疏(丙子)
伏以臣本空疏。百无一能。前后历扬。俱非可堪。至于本职。则尤是万万不称。而 圣慈不谅。新命又降。臣诚惊惶震越。罔知容措。盖经幄之任。有裨补 君德成就  学之责。而长官则地望尤别焉。况今日气回暄。讲筵将开。尤宜极选经术文雅为世所重者。畀以是任。臣少而失学。矇然面墙。到今蒲柳早衰。精神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2H 页
丧亡。旧日耳剽。忘失殆尽。其何可裒然居讲官之首。勘研奥义。仰裨顾问也哉。虽无情迹之难安。尚难冒居。况臣昨年被人丑诋。实是在本职之时。前冬再授之后。终不敢出而承命者。固 圣明之所悉也。且臣自月初。重患寒疾。近得少差。连赴备局。又于再昨力疾登对罢出之后。添感甚重。旧患脚膝酸疼之證。乘时猝发。饮啖全废。委顿叫苦。朝参之列。既不得进参。召牌之下。又不得祇赴。臣之罪戾。益无所逃。伏乙 圣慈俯谅臣情势病状。亟命递改。以重名器。以安私分。不胜幸甚。臣有区区所懹。敢附陈于乞免之章。而冀 圣明之加意焉。今此张希载事。罪恶贯盈。情节彰露。国有三尺。理难容贷。当初大臣。曷尝以希载为有一毫可恕也哉。第于昨年时事之变。出于仓卒。处分之际。太涉严急。中外危疑。听闻惶惑。酌处之请。槩由于私忧过虑。靡所不有。虽其言委曲鞎辛。有怫于台阁执法之论。其断断为国之苦诚。则臣亦多之。但念即今 圣心洞然。宫府内外。无毫发阴翳之干。而举措光明。人情信服。苟 殿下执德如一。圣而益圣。则日后辗转之端。非所可虑。而三司之公议齐发。一国之舆情益激。国法不可终屈。人心不可终怫。大臣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2L 页
不必固守前见。而 殿下亦宜回光返照。俯循公议也。君臣犹父子也。苟有所蕴于中。则终不敢自隐于黈纩之听。伏愿 殿下恕其愚而察其忠焉。韩重赫之罪状。大臣之前后封事。备陈无馀。而业已 圣明之所洞悉也。乾断廓挥。 圣德益光。而台阁之臣。必欲究问输情者。虽出守法之意。但有徒知其一而未知其二者。盖必待输情而行法者。以隐情之未露。实状之未彰也。若其文迹昭然。事情大著。更无可问之端。更无可输之情。则何必待自服而后。方可行法也哉。不但前古事例俱有可證。以我国事言之。癸亥之初。大诛奸孽。而未尝有究问输情之举。以近规言之。李德屹,赵嗣基。皆不待取服而行法。则何独于重赫。固执乃尔也。重赫书尺。三度既已现露。辞说狼藉。不可容掩。则只此一款。便是结案。台臣必欲待其自服。而经年阅岁。争执不止。终使 殿下赫然之明命。未免为延拖迁就之归。臣实未晓也。臣职忝论思。义难容默。而迷谬之见。又复妄陈。伏愿 殿下垂察焉。
答曰。省疏具悉。予意已定。决难挠夺。韩重赫事。卿言可谓正当也。宜勿过辞。从速察职。
辞司宪府大司宪。兼陈所怀疏。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3H 页
伏以臣。病甚情蹙。理难供职。敢露短章。冀蒙镌免。反下从速察职之命。臣诚感激兢惶。竭蹶趋承之不暇。而顾臣病势。非一时感伤比也。源委深痼。挟暑增剧。饮啖全废。元气苶然。旬望之内。无望痊可。风宪长席。不宜容臣虚带为养病之坊也。不得不更陈危恳。冒渎 宸严。伏乞 圣慈亟许镌递。以便公私。不胜幸甚。且臣有区区所怀。附陈于章末。而冀有以垂察也。今此鞫狱之径先收杀。人多归咎于大臣。请鞫之论。至于三司齐发。此固出于舆情之愤郁。公议之激发。而然臣愚浅之见。则大臣之意。亦有不可专攻者。盖埋凶之举。实前古未有之变也。凡有血气。孰不欲究得正犯。快正王法。以泄神人之愤。而但念妖魅巫蛊之事。其情则诚凶惨而罔赦。其事则实黯昧而难覈。当初应先等之至于 亲临讯鞫。已未知为十分恰当。而况且事端。初不明白。终归无实。两人之命。径殒于数日之内。此辈虽曰舆儓下贱。若其果无实犯。则岂不为天下之极冤。而终有歉于圣王之至仁也。伊时大臣。压于雷威。终无一言。此则诚有不得辞其责者矣。至于业同之事。则臣既不参鞫厅。未详事情。而槩闻大臣之言。其意以为虽有言语间可疑之迹。幽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3L 页
暗之事。词證未备。则亦难徒执疑似之端。遽成莫大之狱。此其所执。亦不为全然无据。而深长之思。不无寓于其间。夫岂以业同为全无可疑而然哉。方今天祐 圣朝。国有 元良。率土含生之类。莫不延颈欢抃。人心虽曰难测。夫孰有阴怀谋害之计者乎。今此凶变。虽未知果出谁手。必奸人欲藉此而移祸于他人之计也。苟 殿下明烛于此。坚定 圣心。更无他岐之疑。则终为国家之福。而业同之不为明覈。虽欠洞快。不害为长虑善处之一道也。臣非敢以方张之论为过当也。适臣之谬见如此。故职忝言地。毕陈衷曲于天地父母之听。而自附于无隐之义。伏乞 圣明恕其愚妄而留神察纳焉。
答曰。省疏具悉。所论明的。予甚嘉纳。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礼曹参判疏
伏以臣于日者。妄陈一疏。盖职在言地。不害各陈所怀。故自附无隐之义而已。及见馆儒疏本。则捃摭丑辱。不翅狼藉。既忝台席。则理宜引避。而当此鼎轴空虚国体陵夷。百度涣散 圣心忧劳之日。与儒生辈费辞较辨。不但伤损事体。抑恐惹助纷闹。故泯默寻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4H 页
单。获递宪职。而梦寐之外。又有春曹新命。情迹臲卼。不敢供职。陈章。见阻。缩伏靡容。诋骂之言。换面迭起。无耻嗜利之说。既发于李健命藏名之斥。附势忘君之劾。又发于安世徵踵至之疏。前后语脉。一串相贯。而无非人臣之极罪。鄙夫之丑态。诚不胜骇心污口也。盖臣过蒙恩造。位跻宰枢。要路清班。靡不历扬。设令臣果有嗜利之心。袖手缄口。不怫时议。犹可以坐保目前荣禄。何必媚悦于白首孤立连年摈逐之一大臣。而受此无限丑辱。使其身自不得安于朝乎。如许愚迷嗜利之人。自古及今。未之闻也。似此不近之说。诚不满一哂。矧念仁覆之天。日月于臣直陈所怀之教。既已照烛愚衷。臣诚感结心腑。一读一涕。亦何敢更有呶呶。以重伤清朝之事体也哉。独臣之所愧者。半生朝著。独身依影。而从前妄言。触人忌怒。多仇寡助。几陷大戾者。实 圣明之所悉也。若不早避荣利。以远耻辱。则骇机之发。可立而待。而只缘隆恩未答。不忍便诀。黾勉迟回。以至于今。而又复妄发。得此无前丑恶之名。古人所谓臣何足言。有辱天眷者。政为臣今日道也。臣之贪恋迷复。不能早自引退之罪。至此而诚万殒难赎矣。玆敢冒死哀吁于天地父母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4L 页
之听。伏乞 圣慈俯谅臣崩迫之恳。将臣本职兼带。并许镌改。仍命有司。削臣仕籍。勘臣罪名。以谢人言。以快人心。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意外构捏。不足介怀。卿其安意勿辞。从速察职。
辞大司成疏
伏以臣。本月二十四日。试士于泮宫。而开坐设场之后。幼学尹得莘称名人。突然前进。公肆骂詈。盖臣曾为清风府使时。两贤臣黜享之令适下。身为守宰。不得不奉行朝令。今此得莘之诋辱臣身。盖指此而为言。此固出于前日诋臣者之绪馀。而第念臣虽无似。职是师儒。一儒生之面辱师席。肆为迫逐之计。实有国以来所未有之事。比来章甫之干与朝政。敲撼卿相。固为有识之所寒心。而这样举措。实所不料。臣之以此控免。非不知伤损国体。适中其计。而目今士趋至此。决非如臣疲劣所可镇压。伏乞 圣慈亟递臣职。回授可堪之人。以重贤关。以正儒风。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士习至此。良可寒心。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大司成疏[再疏]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5H 页
伏以臣于泮宫。猝遇非常之变。冒陈疏章。冀蒙镌免。不惟不赐允许。乃以士习寒心为教。臣固感激趋承之不暇。而第臣之无似。本不合教胄之任。况今士趋至此。决非如臣疲劣所可镇正。不得不更陈私恳。期于必递。章阻喉司。方深闷蹙。即又闻有一幼学赵尚迪称名人。踵得莘而起。必欲逐臣乃已。移文太学。诋辱臣身。罔有纪极。兼以泮儒之待臣以师席。声罪请罚。以致贤关殆空。臣诚不胜惊愕之至。其诋臣辞说。则虽极口丑骂。而不过誊出昨年宪臣攻臣之避辞。固已 圣明之所洞悉。今不欲呶呶多辨。以伤事体。而第念臣虽无所肖似。其职则一国师儒之任也。一士人之腾名文字。大肆诟辱。有若骂詈舆儓者然。此不但国朝所未有之变。实前古之所罕闻。此固如臣无状。忝长贤关之致。而如使今日国家少有纪纲。则何敢若是之无严乎。微臣受辱。有不足恤。而体统由臣而全丧。纪纲职臣而大坏。将至于国不为国。此无非臣之罪也。臣何敢一刻抗颜于职次。以之辱名器而羞当世之士乎。玆敢冒死。呼吁于静摄之中。臣罪至此。尤无所逃。伏乞 圣慈亟削臣职。移授可堪之人。以正士习。以尊国体。千万幸甚。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5L 页
答曰。省疏具悉。作挐儒生。令该曹查出处之。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因李坦论启。迸出畿郊辞职疏。(大司宪时)
伏以臣。积忤于世。多仇寡助。讥骂如山。锋镝丛身。受人构诋。前后非一。而至于日昨前正言李坦抗章论启而极矣。重诛宜加。而宽恩曲贷。丁宁教谕。有若慈父之护愚子。奉读以还。涕血交零。铭心镂骨。不知死所也。窃见坦之疏语。始若斥得莘。而其意则在臣。外似攻酒过。而其言则至深。至谓以臣之故。国不国人不人。而其所以丑骂臣凌蹴臣者。张皇胪列。更无馀地。要之皆非新语也。一发于郑浩之启。再发于李秀彦之避。而今又缀拾提起。重言复言耳。从前捃摭。固已 圣明所洞悉。今不必费辞多辨。且臣既不能早断杯酌。谨守令德令仪之古训。则亦宜有自反者。未敢全然尤人。而第其中丑辱儒贤。即士夫绝悖之行。偃蹇 庙庭。即人臣罔赦之罪。臣诚心骇魄褫。而不容不略有申辨。冀 圣明之垂察焉。盖臣受性愚迂。言议戆妄。徒守许国之愚。实乏周身之智。怨仇盈世。猜怒日积。白地浮谤。一唱十和。漂山铄金。指不胜屈。而至于儒贤之举名丑辱。则以此谤臣。不但臣之所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6H 页
未闻。抑亦通朝之所未闻。则未知坦从何得闻而至彻 天听乎。臣诚骇惑。莫知其端倪也。至于 太庙之事。则 大驾出宫之日。晨诣 阙下。伊时朝日稍寒。严时差晚。仍致饥乏。果饮数杯。而臣素有脚软之病。自在少壮之时。行步之不能犹人。实举朝之所知也。自作门至 太庙外门。其间颇远。筋力殆尽。时至颠仆。蹒跚竭蹶。未免扶将。则不知者之致疑。固无足怪。且臣在 阙下时。有饮数杯之事。则此亦臣之罪也。至于翌晓将事之日。则差后入庭。不独臣一人。而既以此并被台推。则宿酲未解。偃蹇 庙庭云者。其言之可怕。何若是其甚乎。此则伊时同班之所目见非可诬也。为人臣子。而苟于 庙庭之内。有偃蹇放肆之心。则论以王法。罪不容诛。坦虽急于构臣。其何忍以此等言语。容易加之于人乎。臣以孤根弱植。动被惎挠迫逐之举。殆无虚岁。只缘 圣恩天大。不忍便诀。黾勉迟回。以至于今。臣之顽钝。亦已甚矣。而又遭非常之丑诋。负此罔测之罪戾。未知前头又有何样危怕之说。而到此地头。 殿下虽欲屡赦之而不可得。臣身颠沛。有不足恤。而负天地之恩造。辱 圣明之知遇。此臣之所大惧也。身负重累。为世大僇。京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6L 页
辇之下。不敢一刻晏然。径出国门。退伏荒野。玆凭县道。冒呈辞章。瞻望云天。但有涕陨。伏乞 圣慈俯谅臣崩迫之恳。亟赐镌削臣本兼诸任。永许斥退。仍命攸司。勘臣罪名。以为人臣辜恩辱国者之戒。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过激之言。不必为嫌。卿其安意勿辞。从速上来察职。
因李坦论启。迸出畿郊辞职疏。[再疏]
伏以臣。身名僇辱。衅孽狼藉。屏伏荒野。恭俟重诛。惟是职名在身。顷刻难安。冒陈短章。仰干 天威。伏奉批旨。温谕丁宁。乃以安意上来为教。此实天地包荒。山薮藏疾。尚有矜怜之意于群猜众弃之中也。 圣恩至此。臣罪尤重。北望稽颡。感极而悲。终宵流涕。不能自已也。坦疏中多少捃摭。今不敢更为提起。有若争较者然。而其中举儒贤儒相姓名。对人叱骂云者。诚有骇惑不可晓者。比来末俗浮哓。讹言孔将。况世之憎臣者众。兴讹造讪。固无足怪。至于此说。则不但臣口之所不出。抑且浮谤中所未闻。不但臣之所未闻。亦他人之所未闻。实未知坦因何人得闻。而所谓对人者。亦未知其指何人也。臣实且惊且怪。莫测其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7H 页
由也。今此造言之事。虽未知果出谁某。而盖以必归之于世所尊称之人。然后方可以重臣衅戾。构臣罪案故也。人心之危怕。不亦甚乎。古人操履无瑕。志行无玷。而尚多横罹口语。以辱身名者。如不疑之偿金。刘宽之归牛。君子处谤之道然也。臣虽无似。亦尝粗闻斯义。呶呶自明。臣固耻之。但念从今以后。若以白地躗言。誊之章奏曰。某也为某说。某也诋某人。既无端绪之可寻。又无證参之可辨。则听之者孰能无惑。而终无以自解脱。以 殿下日月之明。亦难洞烛其诬枉之状。其为日后世道之弊何如哉。此臣所以终不容泯默无辨。而冀 圣明之垂察也。 殿下既擢臣于宰枢之列。置臣于要显之班。使臣果有罪过。则台臣之举法论启。重则直请窜殛。轻则就事规警。固无不可矣。至于惹起既往之骇机。插入无根之蜚语。凌轹蹴辱。若待厮隶。则无非臣之无状有以致之。名器之污辱。事面之坏损。实自臣身始。此又臣之罪也。将何颜面。复厕朝端。重贻清时搢绅之羞乎。更冒万死。披露肝膈。哀吁于天地父母之听。伏乞 圣明将臣本兼诸任。并许镌削。仍命刊去臣名于仕籍。而永许斥退。以清朝著。以快人心。不胜幸甚。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7L 页
答曰。省疏具悉。已谕予意。固辞至此。本职。今姑许递焉。卿其安意勿辞。从速上来。
辞户曹参判疏(丁丑)
伏以臣。罪衅深重。合被严诛。而误恩荐加。温谕丁宁。只递本职。而至有从速上来之教。臣诚感泣。罔知容措。梦寐之外。新除又降。畀臣以度支之亚。闻命惊惶。五情爽惑。继之以血泪交流也。在臣分义。固当竭蹶趋承之不暇。而第臣所遭丑辱。实非寻常纠劾之比也。自有台章以来。未之前闻。人臣负此罪名。而乃敢偃然于职次。则区区廉隅之丧失。有不足言。而其于王法何哉。物议何哉。且臣得见应教李寅烨疏本。则至以坦疏。谓模棱骨软之日。不无可奖之风。臣于此。尤不胜悚惧之至。念臣孤立于朝。独身依影。群忌众排。动速抨弹。构诋蹴辱。前后相续。当之者不克堪耐。听之者亦觉支离。则有何气势。令人畏惮。而寅烨之言。有若以为劾逐权奸。一挽颓风者然。臣之惑滋甚。职是玉堂。公议所在。则臣之罪。更加一节。未知继而攻臣者。又止于几许层杀也。臣于此际。欲冒昧承命。则廉义全丧。欲泯默恭俟。则瘝旷是惧。臣情臣势。孔艰且蹙。玆不得不又凭县道。冒死封章。呼吁于仁覆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8H 页
之天。伏乞 圣慈俯谅臣崩迫之恳。亟命将臣本职及兼带。并许镌削。使众怒稍解。而得以优游于田野。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不胜大愿焉。
答曰。省疏具悉。卿勿过辞。从速上来察职。
辞京畿监司再疏
伏以臣。情迹臲卼。理势穷蹙。冒死封章。冀蒙镌递。伏奉批旨。温谕丁宁。至以开示予意为教。臣是何人。得此于 君父。奉读以还。神情惝恍。血泪横迸。实不知死所也。盖疑似之易惑。明主亦然。三至之投杼。慈母不免。玆诚人情之所哀。今昔之所同。而幸我 殿下日月于臣。洞烛诬枉之状于群疑众惎之中。是 殿下之信臣。过于慈母之信子。而臣之遭逢。亦古人所未有也。惟当生陨死结。报答万一。亦何敢更有撕挨。重速逋慢之诛哉。第念人臣事君之道。只以廉义为重。不以趋走为恭。今臣所遭丑辱。自有弹章以来。未之前闻。无论内外。固不可纡缨拖绶。抗颜职次。而况此畿辅按臬。责重而任大。官荣而禄厚。苟使臣徒知君臣分义之严。不顾士夫身名之重。冥然腼然冒昧承受。则既有贪荣怀禄之嫌。且有偾事辱国之忧。此岂细故也哉。且念自古冒犯众怒。知进迷复。而毕竟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8L 页
触冒危机。横罹祸网者滔滔焉。矧臣立朝以来。屡触忌讳。怨仇盈世。积毁销骨。苟非 圣明之曲加庇覆。臣之一身。固已不免为桎梏之鬼矣。臣若含恩恋宠。不能早自色斯。则必将群憾合势。骇机立发。终陷重诛。复蹈覆辙。到此地头。则不但臣之自处有愧于古人之明哲。其有辱于天眷。为如何哉。此尤臣之所以抚躬危慄。继以伤悼。终不敢冒进者也。玆敢披露肝膈。冒死更吁。伏乞 圣慈亟削臣职。永许斥退。俾得保全微命。歌咏圣泽。则亦天地父母始终生成之恩。臣虽枯死草莽。万万无恨矣。臣无任瞻天望 阙血泣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勿固辞。从速察职。(六疏蒙递)
辞艺文馆提学。兼陈所怀疏。(军衔时)
伏以臣。身名僇辱。情迹臲卼。藩屏外除。亦难承受。才蒙恩递。感戢靡容。不料艺苑新命。又下于千万梦寐之外。臣诚闻命兢惶。五情爽惑。罔知置身之所也。提学为任。亚于文衡。历观前后膺是任者。率皆文学优异。负一时词垣重名者也。如臣空疏灭裂者。从前忝叨。已极猥越。况今积谤丛身。馀悸熏心。寻常职务。固不敢抗颜承受。矧此文囿重任。一时华选。岂滓秽微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9H 页
臣所可冒据者乎。伏乞 圣慈俯谅危恳。亟许镌递。以重名器。以安微分。不胜幸甚。且臣有区区所怀。敢此附陈于乞免之章。伏惟 圣明垂察焉。今此鞫狱事情。臣虽未知其详。槩闻委折。则诸贼诇察之事端。荣昌输情之辞缘。孟浪诞妄。尽归虚套。而其所援引亦多本无其人而刱为虚名者也。自有逆狱以来。岂有如此虚无之事乎。此其计不过诱人以恶逆。而先自发告。以图功赏之致也。其情虽如此。亦既造为凶言。著名其中。则亦可断以为逆。但渠辈自谓发告。而称以造为凶言。出于诇察贼情。渠自谋逆。则未及自服。理宜严加讯鞫。承情致法。而汲汲处断。已有乖于按狱之体。况其结案末端。断以谋逆。诛止其身。名之以逆贼。施之以逆律。而不用收孥之典者。不但国朝所无。亦前史之所未闻。大狱处断。何等重事。既不严讯覈情。又复玩法低昂。四方听闻。安能无惑也。至于金廷说论赏事。尤有所未晓者。廷说之事。与诸贼无甚异同。而廷说独得脱免者。只以选基等不道情状。先告于本兵之致。本兵之臣。则身居将任。既闻此言。处之之道。诚有不获已而然者。至于廷说事。则诚有甚凶巧。而极可疑者。廷说与诸贼。初非一串心肠。则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39L 页
谋逆不道。是何等事。而公然说道于廷说。使得知其凶计乎。设令初既同谋。渠自上变则可也。知其为逆贼。而犹且费辞诱说。使之回心效顺。使逆贼自上变书。天下岂有是理哉。此其终始同谋之状。不翅较著。而一边密告于本兵者。事成则欲同享上变之利。事败则诿之于选基辈而独自脱免也。其巧慝之状。明若观火。诸贼未死之前。不得面对严覈。快得其情而处之。已极歉然。况可目之以有功而施之以赏典乎。街巷窃议。有识忧叹。臣于此诚不胜慨然也。今之议者。或以为此辈若治之太过。则有妨于日后告密之路。此言似矣。而实有不然者。方今朝著清明。国无权奸。 君臣上下。一心图治。使纪纲修明。邦本巩固。则自可以措国势于磐石之安。何可一任其狐鼠之辈。阴图功赏。恣行奸计乎。自壬戌年间。金益勋主张诇察。而金焕,全翊戴等换面上变之后。奸细之徒。接迹而起。甲戌之金寅。今日之此辈。皆是焕等一串套子。虽朝家烛其情状。使不得大售其奸计。以此辈之故。十馀年来。枉死之人。亦非一二。其伤天和而损国脉。诚非细故。以 殿下不忍人之心。岂不恻然动念于斯乎。臣恐若不严惩此辈。则后弊无穷。而终至于国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0H 页
不为国矣。臣身在积谤之中。职非言议之地。则出位之戒。括囊之义。臣非不知。此事关系甚重。而朝家举措之失著如此。侧听累日。举朝含默。无一人为 殿下言之。故愚忠所激。又复妄发。伏愿 殿下更加三思而裁处。使国体得正。人心镇服焉。
答曰。省疏具悉。狱事颠末。罪之有无。予已洞知。处分既定。则局外之人。何如是妄论。而至于玩法低昂之说。尤可异也。卿其勿辞察职。
拜两馆大提学后。因俞命雄疏。辞本兼诸任疏。(吏曹参判时)
伏以臣。疏迂狂谬。积忤于人。望绝供世。分甘屏迹。前冬以后。一味惶蹙。凡有除拜。不敢承受。日者天官之命。尤非已试不效之臣所可复叨。而适缘僚员一空。召牌下临。推诿无地。逋慢是惧。一出祗谢。计非获已。而又于梦寐之外。遽有文衡新命。臣诚愕眙爽惑。神情震駴。闭户缩伏。恭俟公议。得见前掌令俞命雄疏本。其所以诋臣平生。胪臣罪恶者。张皇捃摭。无复馀地。而要之不过从前构臣者之馀套。陷臣者之绪言。每费分疏。臣亦劳矣。第其中新语。有甚微琐而极猥屑者。臣之自畿乡来到城外也。适与亲友对酌。使畿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0L 页
营下吏。觅酒壶于近村。下吏书纳价帖。臣以为未行公之官。不宜帖给。分付下人。索价于臣家。意谓自臣家已给其价矣。厥后闻之。臣家适无可给之价。以俟后觅给之意言送。而尚无来推之举云。仍致遗忘因循。更不照管。此固臣疏漏之过。而观其疏语。则有若多费官物。欲以此驱臣于贪饕之科。臣诚付之一笑而耻与之辨诘也。至于文衡之重。则臣之不合是任。岂待人言。而盖文风兴替。系国盛衰。其升降污隆之机。专在主文者之得人与否。在昔国朝盛时。人材林立。而鱼世谦,李荇。以大臣仍兼。久而不解。难其人而重其选之意。为如何哉。臣才本凡下。性又懒怠。重以年才胜冠。酷罹奇疾。积年沈顿。全废读书。只是剽窃陈言。侥倖决科而已。词章家型范。全不染指。侪友之间。未尝以觚墨间事相期许。凡于设科试取之际。事大文字之间。触处偾败。可立而待。何敢冒执词坛之牛耳。以之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哉。目今同时荐剡之中。才优于臣者有之。秩高于臣者有之。尤不可使如臣无似。血指汗颜。以贻巧匠旁观之笑也明矣。昔洪贵达之篇大提学也。时人以人间可笑事贵达。为文章讥之。至腾之谚谣。至今传说。贵达文才甚优。讥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1H 页
议尚如此。况臣空疏最居人下者乎。今命雄不深论臣才学卤莽。不可堪任之实状。而掇拾前后构诋者已陈之言。为尼臣之阶梯。惎臣之把柄。其为计诚拙。而其为言亦恕矣。念臣朝无亲党。独身依影。而动触忌讳。仇怨不赀。儒疏台奏。换面迭起。迫逐之诟辱之。殆无虚日。而反以臣为植根甚固。形势无敌。 殿下历观今古。果有植根甚固。形势无敌。而受侮于人。被噬于人。如臣之甚者乎。命雄虽急于挤臣。不宜以似此不近之说。上眩 天听。下诬国人也。此无非臣见利忘义。知进迷复。谤日益深。官日益荣之致。駴机之发。臣实自取。古人所谓臣何足言。有辱天眷者。政为今日道也。抚躬惭悚。继以伤悼。情隘势蹙。坐违严召。臣之罪戾。至此尤大。玆敢披露肝膈。冒死哀吁。伏乞圣慈亟命将臣本职及兼带文衡备局经筵等诸任。并许镌削。以快人心。仍治臣违牌之罪。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知臣宜莫如君。而俞命雄之疏中云云。其与予之所知。大相反焉。则非出于公议。断可知矣。何用引嫌若是乎。至于文衡。卿合此任。安意勿辞。从速察识。
拜两馆大提学后。因俞命雄疏。辞本兼诸任疏。[再疏]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1L 页
伏以臣。猥将微恳。仰渎 宸严。冀解重任。少安私分。伏承 圣批。不惟不赐允许。缕缕恩谕。夐出寻常。历观古今君臣之际。如此遭逢。实所罕闻。臣是何人。受知 君父。蒙被异数。至于此极乎。感极而悲。涕泪横迸。铭肝镂骨。不知死所也。第臣受性迂愚。行世昧方。动被诟辱。不能一日安于朝者。实 圣明之所悉也。况臣所叨职名。无非清班重地。决非滓秽微踪所可叨冒。而猜怒日积。众目睢盱。臣虽欲苟贪荣宠。抗颜蹲据。其于贻辱于名器。见摈于时议何哉。窃念主文之任。尤不可人人而冒授。臣自少病懒。不专于业。到今蒲柳早衰。精神消落。旧日耳剽。亦且忘失殆尽。若是而猥主一代之文柄。酬应辞命。考试章甫。能免偾事而辱国乎。凡国朝事大诰下文字。多用四六。臣于此文。工程本疏。时或黾勉依样。而陋拙百出。昔宋臣司马光。以不闲四六。力辞掌制。以光之文学。以不闲四六。不膺文苑之命。况臣空疏鲁莽。最居人下者乎。臣之不避烦渎。必欲解免者。实出于力微蚊山。惧深轩鹤。不但为受人齮龁而发也。伏乞 圣慈俯谅臣危迫之恳。非出饰例之让。亟命将臣本职及兼带文衡,备局,经筵等诸任。并许镌削。以快人心。以安私分。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2H 页
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已谕予意矣。卿勿过辞。从速察职。
拜两馆大提学后。因俞命雄疏。辞本兼诸任疏。[三疏]
伏以臣。忱情崩迫。理势穷蹙。再陈难冒之状。冀免不称之刺。温旨屡降。慰谕备至。 圣恩愈隆。臣罪愈大。感戴铭心。涕泗被面。罔知所以容措也。自念无状贱臣。荷此不世殊遇。糜身粉骨。殒首结草。不足以报答万一。惟当竭蹶尽瘁。以死为期。廉隅之损伤。物议之嗤点。俱有不暇恤而不暇计者。顾臣有贱悰私悃。不可不冒死一暴者。盖臣猥以庸才。遭遇明时。前后历扬。罔非华贯。不谅疏贱。妄欲少裨尘露。处言地则狂谬之论。动怫时议。掌铨选则戆妄之举。每忤物情。区区之心。虽出于尊朝廷公好恶。以报 圣恩。以扶世道。而材既驽下。性又轻脱。枢机不慎。情志未孚。愆累之积。臣亦自省。既不能谐和众志。致清朝之寅协。又不能避远荣利。效古人之明哲。则今日之惎臣斥臣者。亦岂必尽出于仇嫉臣身而然。未必非臣之自处之未尽有以招之也。苟使臣贪恩恋宠。迷不知反。不顾公议。冒当匪据。则忘廉丧义。有不足言。而偾事辱国。可立而待。且念自古冒犯众怒。冥行擿埴。而毕竟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2L 页
触冒危机。横罹祸网者滔滔焉。不克早自色斯。蹈此覆辙。而终为辱知遇负恩造之归。是臣之所大惧也。至于文衡。不敢承当。前后章奏。胪列无馀。今不容更赘。而以国朝近事言之。以柳成龙之才学。称以不闲藻绘而让焉。郑士龙之词华。自谓不习经术而辞之。况臣于经术词章。俱所昧昧。则今日朝廷。虽曰乏人。较臣而优者。指不胜屈。授臣以是任。强责以兴化作人。何以异于责聋以辨音。责瞽以察色也哉。传笑四方。贻讥一世。非细故也。若冥然腼然冒昧承受。则古人所谓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者。臣实当之矣。又违严召。罪积逋慢。玆敢不避渎扰。又事呼吁。伏乞 圣慈俯察臣由中之恳。非出饰例之让。亟命将臣本职及兼带文衡,备局,经筵等诸任。并许镌削。以重名器。仍治臣屡违召牌之罪。不胜幸甚。
辞职兼请祈雨疏
伏以臣。持身不谨。事 君无状。身名为僇。分甘废弃。职名在身。晷刻难安。而所带本职。则尤有所一刻难冒者。臣之忝居铨地。前后非一。而妄欲忘身任怨。少效涓埃。积忤巨室。动遭颠踬。自癸亥年间为郎僚时已然。此实 圣明之所悉。而迷不知反。每当匪据。冥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3H 页
行冒进。臣实知愧。况今人言至此。臣罪益彰。尤宜逊避要地。少赎前愆。而三章不许。恩出格外。至有知臣莫如君之教。实前古君臣间所罕闻也。未知如臣无状。何以得此于 君父。死结生殒。报答蔑阶。铭心镂骨。但有涕泪。区区廉隅。不暇自恤。况且严召荐降。不敢一向偃伏。不得不忘耻一出。少伸分义。而盘礴仍冒。义所不敢。旋复引入。计非获已。僚席一空。推诿无地。每当开政。辄烦召牌。进退维谷。惭惧靡容。加以人非鬼责。疾病又作。旧患脚气。挟感添剧。骨节酸痛。宛转叫苦。妄信医言。杂施针焫。疮痕溃烂。迄无寸效。行步须人。致駴观瞻。似此病状。尤无陈力之望。臣情臣势。孔艰而蹙。玆敢冒死哀吁。冀蒙矜许。伏乞 圣慈俯谅由中之恳。非出饰外之让。亟赐镌递臣本兼诸任。俾得杜门省愆。以延残喘。为终始曲全之地焉。臣于乞免之章。宜不敢有所赘陈。而民忧国势。实有万分切急者。国家不幸。比年大杀。八路同然。颠连溢目。饿殍相望。公私赤立。济活无策。一国之颙望。只在今年牟麦之登熟。而秋牟一种。处处萎缩。已无挂镰登场之望。春牟亦被旱乾所伤。太半枯损。而目今凄风宵吹。杲日昼赫。一日二日。雨意茫然。若稍迟数日。则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3L 页
更无一穗之可收穫。至于播种之愆期。犹是歇后忧也。国空民刘。迫在呼吸。到此地头。良,平无所施其智。管,葛无所用其才。颠覆之祸。可立而待。今之事势。政如贾谊所谓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火未及燃。犹谓之安也。念及于此。心寒气塞。伏想丙枕之忧恼。当何如哉。转移之机。一刻为急。此岂缓步低声之日乎。宜令该曹趁即涓日。别遣重臣近臣。至诚设祭。无循常套。以祈甘霔之降。以救焦釜之急。且急时行关八路。分付各邑。遍走群望。一体设行。以冀万一之灵应。恐是不可已之举也。 殿下亦宜若恫在己。克畏天谴。加意本源之地。亟加修省之工。 圣心有偏系。则祛之不吝。朝政有疵累。则改之毋惮。痛自剋责。大奋乾刚。日 御筵席。讲论经义。清明在躬。对越于天。听言则公听并观。而是非则必辨焉。用人则旁搜广取。而好恶则必审焉。使国体日尊。而邪径无以伺其隙。王纲日张。而懦夫有以惩其习。因以明降教旨。责勉朝廷。上自公卿。下至百执事。举皆惕厉振作。精白以承。忘身徇国。竭心奉公。无曰天灾民瘠不有痛于肌肤而少忽焉。克祛前日泄泄沓沓之气象。为应天以实之图。如朱子所谓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则殷汤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4H 页
六责之应。宋景三言之效。亦何必专美于古也。伏惟圣明留意焉。
答曰。省疏具悉。忧爱陈戒。言甚切至。予甚嘉尚。可不体念焉。祈雨事。令该曹禀处。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素有脚气疾。不耐久立。不能行步。自少壮时已然。实通朝所知也。况今蒲柳早衰。旧恙添剧。近又挟感。一倍尤苦。实无陈力供仕之望。而即今祷雨之举。实出忧悯黎元。若恫在躬之 圣心。而当此闾阎不净之日。 亲举玉趾。不少留难。则此时言病。决非臣子之所敢为。故不量筋力。忍死趋班。将事之际。几至颠仆。罢出之后。良久眩倒。幕次问安之列。亦不得趋参。臣之罪戾。万殒犹轻。伏乞 圣慈亟削臣本兼诸职。仍治臣罪。以肃朝纲。不胜幸甚。且臣有区区浅见。敢附于引罪之章。今此还宫时。驻 辇街路。洞开狱门。除强盗杀人外。一并疏释者。殆近百人。此实千古罕有之盛举。虽汉文之除刑。唐宗之纵囚。何以过焉。若推是心而充之。仁不可胜用。而国家可几而理。国内人心。孰不钦颂感叹。抑臣之浅虑。则士大夫金吾罪籍之中。或有罪名不轻。情状可恶。而窜谪年久。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4L 页
亲年过耄。情有可矜者。此类亦宜有询问参酌之道。至于向日儒臣疏中所谓疏涤至于窜配而不及于门黜者。亦不可谓全然无见。臣则固知朝家处分。不无意义。而第其中罪名。虽无轻重。有首从不无差别者。盖王者用罚之道。既贷其死。则虽御魅投荒。岁月既久。不无次第疏释之举。以门黜为名而一向不论。终其身名在丹书。则实欠和平旷荡之典。而臣意亦非以此人等为无罪。而欲不论情犯一并放释也。其中或有情罪差轻。人材可惜者。如此之类。若问议于大臣。而因今日匪常之举。稍加宥贳。以宁失不经之义处之。则未必不少补于涤荡瑕垢。偕之大和之盛德也。伏惟 圣明加意焉。
答曰。省疏具悉。明日疏决时。自有处分矣。卿其勿辞察职。
蒙叙 命后。辞复拜吏曹参判疏。
伏以臣。行身不谨。事 君无状。众镞丛集。积毁如沸。幸赖我 圣上每加曲庇。获免大何。乃者 亲祷之日。猥忝将事之列。愚昧迷谬。徒知规免之偃蹇。不量病劣之难强。冒昧强行。颠仆失仪。揆以邦宪。实合万殒。而 圣度天大。严诛不加。终示开释之意。薄施规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5H 页
警之罚。至于儒疏。 备忘之下。轸臣成病。惜臣终迷。温音炯戒。迥超寻常。丁宁谆复。不啻若慈父之晓愚子。臣非木石。宁不知感。惊定拭泪。奉读循省。虽擢臣之发。不足以赎臣之罪。只自咋指悔责。铭心佩服。不知其死所矣。曾未几何。恩叙遽降。新命又下。牵复以天官之旧秩。不知 圣明何取于有罪无状之一愚臣。而误恩之横加至此乎。不觉神精震荡。而继以涕血横流也。窃念言者之构臣。虽爽实于伊日之事。苟使臣早断杯酌。素无酒谤。则人之为言。必不至此。臣实自取。未敢尤人。而且其两疏中权奸形势等说。虽极危怕。加之于如臣孤立寡助。动速颠顿者。则其言之不满一哂。 圣明已烛之矣。举世皆晰之矣。且念省三乡生受人颐指之言。则固不足较诘。而信一则于臣不无故旧过从之好者。传曰。爱人不亲。反其仁。臣于此诚宜怵惕自反。至于索言相辨。惹纷争之端。伤笃厚之风。则臣实耻之。而第臣自处之道诚。有不可更齿于清朝。复进于要路者。盖臣受性迂愚。无他技能。过蒙洪造。屡膺匪据。而不欲浮沈顾望。谐世苟容。则平昔素自期者然。故不谅疏贱。妄欲少裨尘露。诚虽切于许国。而施措失于轻疏。志非忽于奉公。而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5L 页
言议病于狂率。动触猜怒。重招仇怨。既不能谐和众志。致朝著之寅协。又不能避远荣利。效古人之明哲。则论臣者虽过。臣亦有失理。宜杜门自省。以赎愆尤。岂敢扬扬抗颜。复入脩门。犯古人受爵不让之戒。而铨衡之地。实掌进退人物之柄。世以热官目之。而臣之受人齮龁。亦坐屡叨此地。臣若贪嗜荣宠。苟然承当。则臣实自愧。人谓斯何。虽欲强策驽钝。少效涓埃。尺既枉矣。寻可直乎。区区廉义之丧失。有不足言。而偾国事而速官谤。非细故也。且臣窃有私自忧怕于中者。历观今古。受惎于人。见嫉于人。如臣之甚。而冒进而不自已。冥行而不知止。能免于灭身湛宗之祸者。未之有也。臣虽顽愚无识。亦何忍冒犯众怒。复蹈斯辙。自底于陷坑阱罹文网。而负天地之恩造。辱 圣明之知遇乎。情迫势蹙。冒死哀吁。伏乞 圣慈俯谅由中之恳。非出饰外之让。亟许递臣职名。置臣閒散。得以收拾晚暮。少补前过。为感祝 圣德报答隆私之地。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不胜大愿焉。臣无任瞻天仰 圣血泣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既往之事。不必追咎。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6H 页
因台疏辞职疏
伏以臣。罪衅狼藉。情迹臲卼。决难复叨铨地。而含恩畏义。不敢一向撕挨。不得不一出祗谢。而适值大政迫头。姑此迟回。中心惶愧。若无所容。伏见掌令梁圣揆疏本。力陈近来铨曹用人不公之弊。臣于此职。亦既累次忝叨。则讥斥之来。固知难免。且其疏中。以李徵明,俞信一等拟望事为言。臣于此。尤不胜瞿然也。日者李徵明疏。其意有欠平恕。其言多出忿懥。臣固非之。而然其所执大体。则不可排攻防塞。故臣于前日之政。果拟国子之首。此则臣之意见然也。俞信一则伊日政席。郎官发言。欲复拟台望。盖信一。即构斥臣身之人。而近来停拟于清选。则还通可否。非被斥之人所可参涉。故初以姑待长席之出为答矣。更思之。信一之斥臣。已极非常。而铨郎之言。便是公议。则还通之由臣迟滞。亦非臣心之所敢安。故终许备拟。当初发言。虽出于郎官。毕竟停当许拟者。即臣也。今者宪臣疏斥。严紧若此。臣以此以彼。何敢晏然而已乎。伏乞 圣慈亟许递免臣职。以谢人言。不胜幸甚。
因儒疏辞职疏
伏以臣之情迹。决难久冒匪据。而适值长席有故。黾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6L 页
勉行公。中心惶愧。一味危慄。昨于政厅。猝得似癨非癨之證。达夜呻痛。精神眩瞀。肢体痿苶。以此病势。实无陈力之望。且臣得见尹伉疏本。则攻斥铨地。不遗馀力。至以树党济私为言。臣之冒居铨地。前后非一。而今玆复叨之后。供职已浃月矣。独政亦累次矣。臣于此诚不胜悚惧之至。且其疏中。历举卿宰名字。盛加赞扬。有若拔擢荐引者然。其不识事体。已极猥越无状。而臣名亦在其中。尤可骇然。臣虽无似。职是进退人物之地。渠以儒生。何敢不顾嫌碍。肆为谀语。若是其无忌乎。近来章甫之干预朝论。雌黄搢绅。敢售其倾轧探试之计者。固为莫大之弊。而至于此疏。则其诞滥无脊之状。尤极寒心。亦不满一笑。然其侵斥铨曹。既非等閒。则何可诿以不足数而晏然而已乎。伏乞 圣慈亟许递臣职名。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不正之言。何足挂齿。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再拜大提学疏
伏以臣。于千万梦寐之外。又有文衡新命。臣诚且惊且駴。神情爽惑。罔知所以容措也。盖文风之兴替。人才之盛衰。辞命之得失。皆系于主文者之得人与否。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7H 页
则其任之重且难而有关于国家。为如何哉。臣之春间忝叨。固出舆望之外。而不称之状。自知甚明。虽缘伊时屡辞未递。迫于严召。冒昧承受。至今追思。愧汗浃背。一之已误。其可再乎。臣之灭裂于学。陋拙于文。揣分量才。决不可滥竽窃吹之状。已于前任乞免之章。罄陈无馀。今不必更容一二谈也。抑臣尤有所不安者。今此圈点之日。猥膺荐望之命。非不知不敢承当。而既无推诿之地。不得不承牌进诣。忘耻奉行。而意虑之外。大臣以臣曾前忝叨之故。添书臣名。至置荐首。臣诚错愕。略陈事体未安之意。大臣以为前例有据。终至陈启。使莫重之任。复归无似之臣。臣犹自愧。物议谓何。初为荐进他人。而乃反自代其任。揆以事理。诚甚无谓。虽有已行之前事。此皆文章声价炳烺一时。标名词苑。众望所属者。而且缘其时代斲之。难于得人也。今则异于是。臣之空疏驽劣。最居人下。而荐剡中人。固有才优于臣。秩高于臣者。岂可强引不当引之例。而使如臣者。苟然复忝。血指汗颜以贻巧匠旁观之嗤乎。臣身狼狈。有不足言。朝家事体。不宜乃尔。而取讥当世。传笑四方。非细故也。玆敢不避僭猥。冒死陈恳。伏乞 圣慈思用人器使之义。念为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7L 页
官择材之道。俯从至愿。亟许递免。回授可堪之人。使名器得免污辱。重任不至瘝旷。则非臣之幸。实国家之幸也。臣无任悯蹙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勿过辞。安意行公。
辞再拜大提学疏[再疏]
伏以臣。以文衡重任决难叨冒之状。敢投章牍。罄陈肝膈。诚未上格。辞不蒙允。至以安意行公为教。臣诚感激之馀。一倍兢惶。若陨渊谷。罔知容措也。历观国朝膺是选者。皆世所称文章大家华国老手。近年以来。虽或少逊前人。亦皆负一时词垣重名者。曷尝有如臣鲁才蒙学。百无比数。而一典再典。苟然充差。如今日之为者乎。况臣自少病懒。不专于业。作者型范。全不加工。则固亡论。至于科场程式。骈俪对策等文。皆未著实致力。实同朝所知也。即今科事不远。而主文之人。实掌试取之柄。朝家之得人失人。全在于考课之能否。若使臣之矇眼。苟然鉴别。则安能不迷五色。拣黜得宜。保无哗然之谤乎。臣身之贻笑。固不足言。其伤损国体。遗失人才。诚非细虑也。此尤目前切急之虑。至于国家名器之不重。仍授事体之苟简。亦姑有不暇言者矣。藉令当世都无可堪是任者。如臣
西坡集卷之十二 第 248H 页
者。固不容再叨。况今词翰之场。储养之才。较臣而优者自不乏人乎。且念是任也。素称文林之极选。宦途之至荣。臣积忤于世。猜谤刺骨。虽小心谦挹。十分敛逊。犹惧其不免于陷坑阱而罹毁辱。岂可荐当匪分之荣。冒犯妨贤之讥乎。此实臣由中至恳。非有一毫饰外。其在 圣明体下之道。亦不可不念也。且臣伏见谏臣之疏本。以奏请使臣等注拟事为言。臣于此益不胜瞿然也。盖其所坐。虽极重大。原其事势情实。则诚有可恕。当初 圣明之示谴。台阁之请罪。只为事体之所关。而到今宽宥。不但 圣意可见。朝廷佥议。亦皆同然。既已被罪收叙之后。循例备拟于旧践。似无不可。故臣于前日政。果以金弘桢拟谏职矣。今者谏长之言。即一公论。臣何敢自谓无失。晏然而已乎。伏乞 圣慈亟命镌递臣本兼诸任。仍治臣罪。以谢人言。以安私分。不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