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西坡集卷之十一
疏
疏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1H 页
因台启辞加资疏(甲戌)
伏以臣于顷日。猥蒙擢授分司之命。即拟露章控辞。冀蒙镌改。旋有移差奏请副使之命。出疆之役。义不敢辞。屏伏迟回。泯默以俟。台章果发。以臣升秩事例不当为言。则臣安敢诿以台论之已停而晏然而已乎。盖升擢之典。所以赏有劳褒有才也。无劳可赏。无才可褒。则在下有冒进之咎。在上有虚授之失。损国体而招物议。非细故也。况嘉善之秩。以阶品则宰列也。以恩典则命德也。其不轻而重。果何如也。而以如臣庸陋空疏。百无一长者滥竽而窃吹也哉。今此台论。无论朝家事例之如何。在臣则为确论也。若拘于出疆之迫近。默然承受。则是蔑公议而昧廉隅也。玆不得不冒死呼吁于天地父母之听。伏乞 圣慈察臣由中之恳。非出袭套之让。亟许还收新命资级。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一时台论。非有深意。卿其勿辞焉。
辞艺文馆提学疏
伏以无状愚臣。猥蒙恩造。历扬华要。涯分已踰。寻常
伏以臣于顷日。猥蒙擢授分司之命。即拟露章控辞。冀蒙镌改。旋有移差奏请副使之命。出疆之役。义不敢辞。屏伏迟回。泯默以俟。台章果发。以臣升秩事例不当为言。则臣安敢诿以台论之已停而晏然而已乎。盖升擢之典。所以赏有劳褒有才也。无劳可赏。无才可褒。则在下有冒进之咎。在上有虚授之失。损国体而招物议。非细故也。况嘉善之秩。以阶品则宰列也。以恩典则命德也。其不轻而重。果何如也。而以如臣庸陋空疏。百无一长者滥竽而窃吹也哉。今此台论。无论朝家事例之如何。在臣则为确论也。若拘于出疆之迫近。默然承受。则是蔑公议而昧廉隅也。玆不得不冒死呼吁于天地父母之听。伏乞 圣慈察臣由中之恳。非出袭套之让。亟许还收新命资级。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一时台论。非有深意。卿其勿辞焉。
辞艺文馆提学疏
伏以无状愚臣。猥蒙恩造。历扬华要。涯分已踰。寻常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1L 页
愧惧。若陨渊谷。不意玆者新命又降。以臣为艺文馆提学。臣闻命惊惶。五情爽惑。罔知所以措躬也。窃念上之授官。必度才而授之。下之受任。必量能而受之。然后上无虚授之讥。下绝冒进之刺矣。提学之职。自祖宗朝以来。必极一时文翰之选而其任之重。亚于文衡。苟非文学在众人之先。名论为一世之重者。莫宜居之。从前膺是任者。无非负一世词苑重名者。曷尝有如臣无似滥竽而窃吹者乎。臣年才胜冠。酷罹奇疾。积年沈顿。全废读书。不过剽窃陈言。侥倖决科而已。至于词章家型范。全不染指。虽侪友之知臣深而爱臣至者。未尝以觚墨间事相期待。此实通朝之所知也。臣虽欲苟贪荣宠。抗颜冒受。不亦轻朝廷而羞当世乎。历数在廷。以文翰著称者。不患无人。岂可使如臣者。苟然充差。至于损国体辱名器而莫之恤乎。此臣所以徊徨踧踖。决不敢承当者也。玆不得不冒死号吁于天地父母之听。伏乞 圣慈察臣由中之至恳。匪出袭套之例让。亟许递改。回授可堪之人。以重名器。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文学。实合此任。须勿过辞。从速察职。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文学。实合此任。须勿过辞。从速察职。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2H 页
辞弘文馆副提学疏(未彻)
伏以无状愚臣。遭遇明时。历扬荣途。涯分已极。梁鹈轩鹤。愧恧深深。德海恩山。报答蔑阶。一味惶蹙。若陨渊谷。不料玆者误恩荐加。除臣以玉署之长。臣闻命震駴。五情爽惑。罔知所以容措也。窃念朝家任官授职之道。必量其能而称其器。然后上无虚授之讥。下绝冒进之刺。苟或反是。官方紊倖门启。而驯至于偾事辱国之域矣。书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其意无宁不备其数。而不欲以匪人苟充也。虽以古昔人才之盛。尚且如此。则其难慎之道。为如何哉。而岂非后世之柯则乎。经幄之地。实有辅导君德。成就 圣学之责。国朝以来。最重是选。而其中长官之任。地望尤别焉。苟非才学在众人之先。名论为一世之重。莫宜居之。目今改纪之始。百度维新。四方延颈。想望至治。而出治之本。亶在经筵。则论思长席。尤不可人人而滥授也决矣。臣少多疾病。全废读书。只是剽猎陈言。倖窃科第而已。至于圣贤经传之文。则虽句读训说之间。亦且荒怠不专。不克犹人。况可望剖析微言。开阐奥义。以之备顾问而裨 圣学乎。曾忝讲官之末。不能极力控辞。冒没承受者。已乖古人量能度分之义。
伏以无状愚臣。遭遇明时。历扬荣途。涯分已极。梁鹈轩鹤。愧恧深深。德海恩山。报答蔑阶。一味惶蹙。若陨渊谷。不料玆者误恩荐加。除臣以玉署之长。臣闻命震駴。五情爽惑。罔知所以容措也。窃念朝家任官授职之道。必量其能而称其器。然后上无虚授之讥。下绝冒进之刺。苟或反是。官方紊倖门启。而驯至于偾事辱国之域矣。书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其意无宁不备其数。而不欲以匪人苟充也。虽以古昔人才之盛。尚且如此。则其难慎之道。为如何哉。而岂非后世之柯则乎。经幄之地。实有辅导君德。成就 圣学之责。国朝以来。最重是选。而其中长官之任。地望尤别焉。苟非才学在众人之先。名论为一世之重。莫宜居之。目今改纪之始。百度维新。四方延颈。想望至治。而出治之本。亶在经筵。则论思长席。尤不可人人而滥授也决矣。臣少多疾病。全废读书。只是剽猎陈言。倖窃科第而已。至于圣贤经传之文。则虽句读训说之间。亦且荒怠不专。不克犹人。况可望剖析微言。开阐奥义。以之备顾问而裨 圣学乎。曾忝讲官之末。不能极力控辞。冒没承受者。已乖古人量能度分之义。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2L 页
而其空疏灭裂之状。实 圣明之所俯烛。至今追思。犹觉背沾汗而面发骍。矧臣蒲柳之质。未老先衰。疾病缠缚。神精丧脱。旧日耳剽。亦且忘失殆尽。若使之裒然居讲筵之首。责之以讨论经训。开广 圣聪。则是何异于望蚊以负山。强驽以骋远也哉。臣虽欲苟贪荣宠。抗颜承受。其于辱名器而羞朝廷何哉。此臣所以徊徨踧踖。决不敢冒进者也。伏乞 圣慈俯察臣言之出于肝膈而亟许递改。回授通明经学之人。则不但微臣之幸。实国家之幸也。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无状愚臣。遭遇明时。从前历扬。已逾涯分。而乃于更化之初。起自下邑。首置铨地。数月之内。擢跻宰列。玉署长席。除命荐叠。梁鹈轩鹤。愧惧徒积。德海恩山。报答蔑阶。在臣分义。惟当竭蹶奔走。少裨尘露之不暇。而第念经幄之地。实有辅导君德。成就 圣学之责。而长官之任。地望尤别焉。不可人人而滥据也决矣。如臣少不知学。矇然面墙。曾忝讲官之末。不能极力控辞。冒没承受者。已乖古人量能度分之义。而其空疏灭裂之状。实 圣明之所俯烛。至今追思。犹觉背沾汗而面发骍。矧玆蒲柳之质。未老先衰。疾病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无状愚臣。遭遇明时。从前历扬。已逾涯分。而乃于更化之初。起自下邑。首置铨地。数月之内。擢跻宰列。玉署长席。除命荐叠。梁鹈轩鹤。愧惧徒积。德海恩山。报答蔑阶。在臣分义。惟当竭蹶奔走。少裨尘露之不暇。而第念经幄之地。实有辅导君德。成就 圣学之责。而长官之任。地望尤别焉。不可人人而滥据也决矣。如臣少不知学。矇然面墙。曾忝讲官之末。不能极力控辞。冒没承受者。已乖古人量能度分之义。而其空疏灭裂之状。实 圣明之所俯烛。至今追思。犹觉背沾汗而面发骍。矧玆蒲柳之质。未老先衰。疾病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3H 页
缠缚。精神丧脱。戆愚之性。涉世乖方。旧谤未弭。新愆丛积。虽欲苟贪荣宠。裒然居讲筵之首。其于辱朝廷而污名器何哉。此臣所以徊徨踧踖。决不敢冒进者也。伏乞 圣慈俯察臣言之出于肝膈而亟许递改。回授可堪之人。则不但微臣之幸。实国家之幸也。臣于乞免之章。宜不敢妄有所渎扰。而区区忧爱之忱。有不能自抑。冒陈狂瞽之说于黈纩之下。冀 圣明之有以察纳也。帝王出治之源。亶在于勉强学问。而学问之道。无他焉。只是读书而穷格。存心而省察。方寸之中。一疵不存。万理洞彻。而推而至于酬酢事为。无不泛应曲当而已。大学之格致诚正。中庸之明善诚身。皆此法也。伏见 殿下圣质英明。高出百王。而法筵频开。讲读不撤。懋学之工。可谓将多于前。而第未知果能加意于深探蕴奥。体验身心之功乎。若徒区区于句读训说之间而为应文备数之归。则书自书我自我。将何益之有。先儒有言曰。若只如此读。不能如此做。则只是不曾读。所谓不曾读者。非谓全不读过。盖谓不能深探其义。体验其实。则与不读无异也。矧玆改纪之初。百度俱新。励精求治。一日为急。根本之地。亶责经筵。必得经明行修之士。昵侍黈纩。以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3L 页
备顾问。然后庶有薰陶成就之效。目今儒相。以士林领袖。幡然造朝。留住京邸。宜趁此时。日开讲筵。讨论经传。实心下功。无如前日循常备数之为。而吏曹参判尹拯。亦宜益笃诚礼。期于必致。与今日儒相同升讲筵。裨补 圣学。则仰赞 殿下维新之化。岂浅鲜哉。日者。伏见尹拯回谕辞旨。有深悔前事之教。孰不钦仰 殿下改过不吝求贤如渴之盛意。而若只以虚辞慰谕。终无尽礼必致之举。则诗人所谓不承权舆者。不幸近之。此正 殿下加意勉励处也。为国之道。贵在群臣协心精白奉公。而况 殿下廓挥乾断。屏黜权倖。收召旧人。布列于朝。则尤宜绝祛褊心。痛革旧习。仰体 圣明和靖之意。下广朝著寅协之道。同心戮力。共济国事。苟有一毫人心者。谁敢不此之思。为怀私背公之图。而不幸一重乡曲无赖之辈。换面迭出。为动摇簪绅交乱国家之计。使为国尽瘁之元老。苍黄奔迸。不能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若非 圣明洞烛情状。至诚召还。则今日国事。殆无收拾之期矣。呜呼。可胜痛哉。日者。姜敏著疏语。以请讨希载为言。则此不但渠之言。实两司齐发之论。亦一国公共之言也。果使敏著之言止于此而已。则虽其心出于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4H 页
倾陷之计。执迹而论之。犹可诿之以名义之重也。此则有不然者。希载事外。别生一说。至曰大臣于造朝之始。首达 壸位升黜之说。瞻前顾后。用意缜密。令人莫测。噫嘻。此何言也。当初大臣登对时说话。臣时在远外。未能详闻。而槩以出于邸报者言之。痛斥喉司会议之启。而使义理大明于世。其不请重谴者以其心事无他也。只请问备者。以其下字爽实也。伊时事状。不过如斯。则所谓瞻前顾后者何事也。所谓用意莫测者何说也。其处心设计。必欲挤陷大臣于罔测之地。而为此群情所不到之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其时台官。或避或疏。虽能攻斥其非。只是大泛论说而已。不能提举此一款语。劈破其掩藏之心肝。使渠得以无辞。则固不足以明是非服人心。而至于前掌令洪璛。则身居台阁。不恤公议。显有右敏著之意。乍抑乍扬。左遮右护。遣辞立意。殆无伦脊。虽外畏公议。不敢显言。而其实则有若以敏著之疏。为谠言清议者然。虽使朝廷之上。一心并力。扶植公议。似此鬼蜮之辈。犹惧其不戢。况台阁之上。有一种如许论议乎。敏著。一乡生也。其言虽甚悖乱。固不足为轻重。而台阁言议。犹且右敏著如此。则世道之忧。庸有极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4L 页
乎。伊时三司之臣。无一人念及于此而明言善议。斥璛以不念国事崇长敏著者。若是而可望其严国体而镇浮议乎。若此不已。则臣恐前头踵敏著而作者。又不特一二指之屈。而在朝之臣。无一人安其职者。宗社安危之会。国家治乱之机。未必不系于此。伏愿殿下深留 圣意。执德益固。使老成体国之臣有所恃。使倾危不靖之徒。有所畏。而建大中之极。合同异之势。使朝著永享和平宁靖之福焉。李义徵之阴邪奸恶。国人齐愤。道路以目者久矣。鞫厅之减死议启。特以逆节一款。归于诬罔。则治狱之道。事例则尔。非以义徵他罪为可恕而然。此所以有两司按法之请。而第宪府启辞末端。有金寅所告。多涉疑似之语。疑似云者。疑信相半之谓也。今者金寅所告逆节。尽归虚套。故据法反坐方施严刑则多涉疑似之说。何其太模糊也。此虽遣辞间事。而诬人大逆。关系不轻。台阁文字。四方传观。不可不明白下语。使群情晓然听闻不眩也。 坤位重光。彝伦复正。实汉光,宋仁之所未行。而 殿下能行之。班行再肃。善类汇征。即庆历元祐之故事。而今日复见之。一国臣民。咸仰日月之更。度越千古。八域腾欢。跛躄亦抃。不幸狐鼠之徒无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5H 页
状之说。传播中外。眩乱听闻。有识之人。孰不愤痛。而至于舆儓下贱闾巷妇孺。亦难家喻而户解。若不明斥痛绳。则将无以彰 圣德之光明而绝后代之疑惑。此辈之罪。可谓上通于天。而幸我 殿下赫然夬断。明降教旨。有严加惩治之举。凡有血气。举欣欣然相告曰。 圣心洞然。如青天白日。无有毫发阴翳之干其间。太平万世之休。实基于此。而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福。岂有大于此者乎。按治之道。不当一一穷覈。以伤事体。诚如两大臣袖劄所陈。而其中书札现捉。事情彰露者。不宜有异同。前正字李彦纯抵李时棹之书尺。既已现捉于鞫厅。而书中辞语。传说狼藉。大臣之初不请拿。固出于比重赫辈。不无差等。而亦宜付之有司。量宜勘罪。 殿下亦宜加功于圣。而益圣之域。使宫闱之间。肃然如朝廷。以昭 殿下清明之治焉。李师命事。当初大臣之陈达。盖因该曹之禀启。而非以师命为无罪名。亦非直请复官也。特以向时用法太酷。人情矜恻为言。复官之命。特出 圣明纪功念旧之意。此固宽大广荡之典。而但念师命所坐。非薄物细故之比。其诬上陷人等事。罪名至重。法难容贷。若归之诬服而夬许伸雪则已。不然。有不可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5L 页
轻议者。臣之愚意。则还给其籍没之家财及别单之赏赐。以示轸恤其妻孥之意。亦已无歉于 圣朝推恩之道矣。至于卿月重秩。本兵垂衔。则不宜容易牵复。以致物情之未快。公议之未允。臣于伊日。亦以备局入侍。而职非言地。含意泯默而退矣。今当可言之会。不敢隐其所怀于 君父。亦在 圣明之加意而裁处也。国家不幸。六七年来。旱涝连仍。饥馑荐臻。加之以孽臣之贪饕。重之以污吏之剥割。哀我生灵。举将涂炭。幸今改纪之初。政化维新。八域民庶。欢忻鼓舞。有少须臾无死之望。而咸曰吾 君吾相。必能救活我也。拯济我也。延颈颙若。不翅若赤子之望哺于慈母。苟于此时。不克发政施仁。大慰斯民。则民心涣散而国将不国矣。岂不大可惧哉。日者田役身役之若干蠲减。固已少纾民困。而此特焦釜之漏水。九牛之一毛。曷足为大损上大益下。耸动一国之举乎。还上之积年逋欠。无论元会付常平仓,赈恤厅各营所付。因仍未捧。其丽甚多前年虽曰免凶。连年饥困之馀。万无新旧并捧之路。而伊时任事之臣。不能为国家深轸民隐。旧还上。亦以三分之二为限。监司守令。亦皆罪罚是畏。刻督是事。而无面之不托。决无趁岁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6H 页
前准数之势。故至于正月之末二月之初。分给之节。犹且督纳。穷阎蔀屋。鸡豚不宁。鹑衣菜色囚系满狱。所捧终不准数。此实臣受任南郡时所目见也。似此实状。 殿下深居九重。亦何能尽知乎。盖还上各谷元会及常平,赈恤。厥数甚少。监营兵统营所属。例居十之七八。此等谷物。多归各营私用之资。于国家经费。则少无干涉。为此无甚关紧之物。至于剥民肌肤。椎民骨髓而莫之恤。此岂为政以仁之道乎。臣意则无论元会各厅各营所付。限辛未以前。一并荡减。均布实惠。则其于慰悦民心。巩固邦本之道。未必无少补矣。今之议者。多以为还上。则富民及豪右官属等未纳者居多。蠲减之政。适足为此辈之幸。未必为惠于下户残氓。每以此为口实而沮格之。此言似矣。实则徒知其一。未知其二。而盖出于刑名刻核之绪馀。非王者爱民如子。宁亡已之财。而不忍伤民氏力之意也。今若区别其贫富。为或捧或减之地。则诚有虚实相蒙。实惠未敷之虑矣。限以年条。一并荡减则。残民之救死不赡者及流亡绝户侵徵邻族之类。并在蠲免之中矣。虽有豪右及富民侥倖蒙利者。容何伤于一视同仁之道乎。况今凶歉连岁。公私赤立。则所谓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6L 页
豪右及富民。特仅免饥饿而已。赀财饶足。真有富民之实者。果几人哉。从前监兵使之稍能留心国事者。虽常时。犹以营谷之过多为弊。而欲减其会付之元数。况今减无益之剩谷。为穷民之实惠。则其利害得失。岂待辨说而知乎。民心向背。系国安危。伏愿亟令庙堂划即禀处焉。臣受恩深重。无阶报答。而今当出疆之日。适忝言议之列。耿耿愚忠。倍切于中。凡有所怀。义难容默。玆敢妄效芹曝之献。仰裨日月之明。伏惟 圣明恕其狂愚而垂仁采纳焉。
答曰。省疏具悉。缕缕进言。无非爱君忧国之诚。而辞意恳至。是非明快。予甚嘉尚。可不体念焉。其中可以议处事。令该司禀处。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奉使出疆。到坡州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疏愚戆拙。最居人下。物情事势。全不通晓。动辄得咎。望绝供世。猥蒙 圣明独垂怜察。曲加剪拂。名途华贯。历扬殆遍。前后所叨。夫孰非不可堪之职。不敢当之任。而至于论思之首席。则地望尤别。责任尤重。决非如臣无似所可冒居也明矣。适缘出疆期迫。朝家多事。势难一向引入。不能竭力控辞。冒没承受。心怀愧恧。而到今辞陛之后。则尤无仍冒之理。从
答曰。省疏具悉。缕缕进言。无非爱君忧国之诚。而辞意恳至。是非明快。予甚嘉尚。可不体念焉。其中可以议处事。令该司禀处。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奉使出疆。到坡州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疏愚戆拙。最居人下。物情事势。全不通晓。动辄得咎。望绝供世。猥蒙 圣明独垂怜察。曲加剪拂。名途华贯。历扬殆遍。前后所叨。夫孰非不可堪之职。不敢当之任。而至于论思之首席。则地望尤别。责任尤重。决非如臣无似所可冒居也明矣。适缘出疆期迫。朝家多事。势难一向引入。不能竭力控辞。冒没承受。心怀愧恧。而到今辞陛之后。则尤无仍冒之理。从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7H 页
前膺使命者。身带紧任。则例许递改。况此经幄重地。不宜一日瘝旷。伏乞 圣慈亟许照例递改。不胜幸甚。且臣有区区忧爱之忱。敢冒万死。附陈于乞免之章。而冀 圣明之有以垂察也。伏见 殿下听明英果。出于天赋。政事文辨。前代无比。苟扩而充之。成就美质。则为尧舜为汤武。莫之能御。而第论病痛。则轻锐太过。持重不足。临事少含容之量。执德有不固之虑。凡于进退人物接待臣邻之际。好恶靡定。与夺太偏。方其进用之时。言无不听。计无不从。宠擢频数。恩赏过滥。及其退黜之后。无论有罪无罪。苟其侪流。则一并厌薄。如视草芥。 即阼以来。用舍之道。凡几变换。而一边进用。则一边全退。朝廷有若传舍。名器殆同私物。其间虽不无是非枉直之别。而要之党论之无时可熄。公议之终不大张。则职由于此。此固群臣不能一心奉公。克祛偏系之致。而 殿下亦宜留心惕念。察病加药处也。向时进用之人。率多怀私背公迷君病国之徒。苟其擅执权柄。恣行胸臆者。则固已声其罪。而夬施流放窜殛之典矣。其馀官位不大显。罪名不彰著者。虽有不能自拔于颓波之失。亦宜略其小过。俱收并用。以示 圣朝无偏无党荡荡平平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7L 页
之意也。日者。左相建白。作一诰命。布告中外。其为国家虑朋比之弊。恢公正之道。言非不好。意非不美。但念古语云。终朝对食。不如一饱空言无实。虽切何补。苟无践其言行其实之事。则今日之颁布诰命。终不免为一故纸而止耳。曾何益于恢公议感人心之道乎。李万元事。初因左相之建白。继有台阁之陈章。有特令放释之命。万元虽不无罪过。大处之树立既正。则宥过疏释。实合事宜。而李凤徵于向时。亦陈一疏。请轸恤贵主及 先后家。其时朝臣。率多劝 殿下以疏斥骨肉。戕杀臣邻。凤徵之言。独能如此。此政 殿下伊日之药石。苟非有忠 殿下之诚者。必不能乃尔。只此一著。有足多者。虽因筵臣之陈达。有门黜放释之命矣。亦宜恕其他过。即许收叙调用。以示褒嘉之意也。今春更化之初。其时三司诸臣。并坐参议于喉司覆奏。一并罢斥。伊时事状。臣在远外。其详则未之闻知。而盖事出仓卒。似无及闻同参之势。臆加罪名。亦非至当道理矣。古昔英明之主。或于进退颠倒之际。不无此等手段。至于事过之后。则不必终始固守。其坐他罪斥黜者外。直以此事谴罢者。亦似有变通之道。且韩重赫等鞫问时建白起狱者及请对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8H 页
之金吾堂上。则张大罗织之罪。固所难免。至于问事郎厅及金吾郎之一并被罪。实涉冤抑矣。问事郎厅。则例不参完议。与金吾郎少无异同。而金吾郎独蒙收叙。问事郎厅。尚在谴罢之中。亦非公平大同之道。亦宜与金吾郎一体收叙。此等事。并皆令该曹问议于大臣而禀处。则其于颁布诰命之道。未必无一分实效矣。故相臣李尚真忠谠朴直之风。到老不衰当己巳 坤殿退处之际。以尺牍扶正。其言激烈恳恻。字出衷赤。有足以抆一世忠臣直士之泪者。北塞风霜。扶病远谪。才蒙赐环。遽尔身殁。虽缘伊时筵臣之建白。旋蒙复官之恩。 下教中。有此人负犯甚重之教。其有损于 圣德大矣。到今更化之后。以此事被罪者。并蒙褒赏之典。则慰谕之举。理宜亟行。而系关恩典之事。虽不敢自下直请。伊时 下教中文字。伏愿夬许改下。以示悔悟之意焉。臣于未出疆时。得见荐举人才事目。则以经学通明行谊纯固二条为荐目。此盖虑其滥杂。务为精约之意。而但念今此荐才之举。本出选拣守宰之意。则本原经术。施诸吏事者。若非通儒邃学。实难其人。且人之禀受。有难兼备。有行谊者。未必尽有才谞。臣意则添入才堪吏事一条。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8L 页
作为三条。则似无偏枯之弊矣。议者。或以为添入吏事一款。则未必有吏才者。亦有倖参之虑。此则诚有不然者。荐主若十分公正。务祛私意。则此非可虑。不然而苟徇私嘱。则所谓有行谊有经学而登荐者。亦岂必真有行谊真通经学者乎。惟在荐主公正与否之如何耳。亦愿 下询庙堂。更令禀议裁处焉。日者。谏臣发洪致祥,李师命复官还收之论。而臣意则致祥所为。虽极无状。曾是 东朝置膝之人。屈法伸恩。慰安贵主之心。实是有光 圣德事也。固欲将顺其美。而然台谏执法之论。则亦不宜过加摧折。师命则虽有庚申别单纪功之事。比 王室至亲。则大异焉。既以诬及 君父。陷人恶逆。取服文案。不翅明白。则未伸雪前。决不可模糊为说。迁就为计。强抑执法之论。而台臣之立异纷纭。处置之立落乖常。臣窃讶之。盖师命。即大家之后。名宰之子。族亲姻娅之在朝者亦多。故虑妨和协而苟且调停者有之。顾恋牵制而不忍斥言者有之。依违和附而不敢触忤者有之。虽其心不一。而要之使私意胜而公法屈则均焉。至于玉堂之请出两台。则至以见许公议为言。显以师命之复官。为允合公议之事。是非之颠倒。至此而更无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9H 页
馀地矣。臣于此窃为今日世道发一嘅也。所谓已甚之说。则臣实有未晓者。向时之置之极刑。籍没家财。未免为过酷而已甚矣。即今还其籍没。给其赏赉。以为轸恤妻孥之地。而只以罪名至重。不许复官。则此固 圣明纪功念旧参商得中之道也。臣未知其已甚也。既死之人。复官与否。于臣身有何干涉。言发谤随。亦岂不知。而区区之意。只欲使 圣朝举措。粹然一出于公正而无贻后世之讥议。且三司言议之乖常。所关不细。故不得不为 殿下一陈之也。凡此数件。臣欲一觐 耿光。毕陈所怀。适值开筵未易。不得入对。一出春明。枫宸渐远。瞻望云天。愚忠耿结。敢于乞递之章。悉暴狂瞽之见。窃自附于事 君无隐之义。伏愿 圣明恕其愚而察其忠。不以人而废其言。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疏中所陈。极其公平。深嘉卿款款之忠也。并依疏辞施行。此人负犯甚重之教。失言甚矣。悔恨曷喻。当即删去。仍令该曹特为赐祭慰谕。以表予意。添入吏事一款及祈免事。令该司该曹禀处焉。
辞江原监司疏(乙亥)
伏以臣于日者。得见持平金德基劾臣之启。其所论
答曰。省疏具悉。疏中所陈。极其公平。深嘉卿款款之忠也。并依疏辞施行。此人负犯甚重之教。失言甚矣。悔恨曷喻。当即删去。仍令该曹特为赐祭慰谕。以表予意。添入吏事一款及祈免事。令该司该曹禀处焉。
辞江原监司疏(乙亥)
伏以臣于日者。得见持平金德基劾臣之启。其所论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19L 页
列。实从古权奸之目。而臣之孤危抹摋。立朝寡助。举世知之。则德基之言。诚有不满一笑者。继而得见其避辞。则提臣前日之疏。盛加诋斥。盖臣前疏所论一款。终恐有损国体。贻讥后世。故职在言地。不得不略陈区区之见。夫岂有一毫他意于其间乎。此则固已圣明之所洞烛。亦不足多辨。而又得见前大司宪李秀彦疏本。则斥臣以不择言语。辄肆詈辱。臣性本白直。不能调适人情。或于沈醉之中。不免为酒所使。面斥人过。此固臣之病痛。而从前不悦于臣者。捏造增衍。插入丑言。必欲以此为臣衅累者。其来盖久。已发于七八年前郑浩之避辞。则今又提起。不足为怪。而且使臣因此知戒。不近杯酌。则秀彦之言。未必非他山之石。臣实自反。未敢有尤人之意矣。继又得见其避辞。则忿懥之气。溢于辞表。丑辱之言。不遗馀力。臣未知秀彦缘何而怒臣若是其甚。持臣若是其急。臣诚愕眙惶惑。莫知其端倪也。不疑之偿金。刘宽之归牛。古人称之。前史美之。呶呶辨诘。有若贾竖之争言。亦臣之所耻也。然于其避辞中数件事。有不容不一暴于天地父母之听者。己巳春初。臣出拜清风府使。到任未满一旬。黜享之令即下。新到之官。实难遽然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0H 页
投绂。且念人臣事君之道。国有过举而身在言地。则牵裾碎首。亦所不避。而至于守宰之任。有司之臣。则朝家命令。虽有不惬于意。不敢不奉行者。亦出于事势之不获已。至于巧避之说。还任之言。未知秀彦何所闻而为此说也。且其所谓谄媚奸凶者。则未知指何事而言。而至若连除郡邑。则臣之意见。每以为虽在向时。外补州郡。亦以为耻。必以不仕为高。则君臣分义。似不当尔。且臣家本穷空。无所聊赖。此臣所以再受州绂而不辞者。而亦何敢自信已见。以为必是也。盖臣受性疏懒。不事交游。立朝数十年来。足迹罕及于卿相之门者。实侪友之所知。白首之年。岂有变其素性。谄媚于向日之人之理乎。若咎臣以昧于量已而冒处华要。责臣以拙于谋身而妄触时讳。则臣固无辞矣。目之以谄媚之鄙夫。则不待臣之分疏。而自有公议。臣不欲呶呶而污口也。且以副学行公之事。为一罪案。而臣于初拜副学之日。闻有铨郎之言。引入不出。旋拜谏长。亦有不安之意。至于三违召牌而不出矣。继又移拜副学。召牌至于再降。一向违慢。不但分义未安。其时出疆之日迫近。公私事势。有难一向引入。故不得不出而承命。而然臣之庸陋。本不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0L 页
合经幄之长。则冒没之讥。安得免乎。且其所谓与人衔命挟憾诟辱之说。盖指臣出疆时西郊饯席事也。臣与书状官俞得一。素尝亲切。杯酒之间略有戏言相责之事。而元非大事。故臣与得一。万里往还情好无间矣。及至还朝之后。始闻淆讹之说。传播都下。臣实讶之。而固知浮薄之徒疑乱交构之计矣。不料秀彦终以此达之 天听也。盖臣迂愚朴拙。本不合出入要津。而半生朝著。历扬华贯。不能竭力控辞。冒昧承受。此臣见利忘义。知进迷复之罪。而且性不能俯仰时势。顾望人情。徒守许国之愚。实乏周身之智。转喉触讳。积忤于世。猜谤之集。理固宜然。穷辱之事。势所必至。退伏城外。恭俟处分。递差之命。只及本职。藩臬新除。又下于梦寐之外。盛德洪恩。天地莫量。而况伏见顷日答宪臣之批。又伏闻筵中答重臣之教。察臣于群猜之中。怜臣于众弃之馀。日月照烛。奖谕丁宁。有非无状如臣所敢承当。臣非木石。宁不知感。涕血交流。陨结是期。而但念人心如面。世路日巇。未知前头又有何样危怕之说。而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则臣身之死生颠沛。有不足恤。窃恐负天地之恩造。辱 圣明之知遇。终无以自白其危衷。此臣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1H 页
所以抚躬危慄。继以悲悼也。且筵中重臣之论臣酒失。实臣顶门一针。而但直举心字。容易句断。益愧臣之平素言行不能见孚于同朝也。旬宣之职。虽是外除。实有严黜陟正风俗之责。岂如臣行身无状。为世僇辱者所可冒处者乎。清朝之公议极严。士夫之廉隅至重。伏乞 圣慈亟命镌递臣职名。仍命削臣仕籍。治臣罪戾。以清朝著。以快人心。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本心之无他。予已知之。宜勿过辞。速往钦哉。
辞江原监司疏[再疏]
伏以无状愚臣。罪衅狼藉。 圣度天大。纳污藏疾。谴何不加。除命又降。感激兢惶。罔知容措。而顾臣负犯甚重。诚难自同平人。冒死陈章。请伏重诛。及承 圣批。温谕丁宁。至以本心无他。予已知之为教。岂料如臣身名为僇。罪戾如山者受知 君父。蒙被异数。至于此极乎。奉读以来。神情惝恍。涕泪横迸。铭肝镂骨。不知死所也。在臣分义。固当感激恩私。竭蹶承命之不暇。而顾臣所遭丑辱。自有台章以来。未之前闻。揆以国体。无论内外。诚有不可复置于仕籍者。不得不更陈危恳。请被诛谴。而喉司退却。不得上彻。藩臬之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本心之无他。予已知之。宜勿过辞。速往钦哉。
辞江原监司疏[再疏]
伏以无状愚臣。罪衅狼藉。 圣度天大。纳污藏疾。谴何不加。除命又降。感激兢惶。罔知容措。而顾臣负犯甚重。诚难自同平人。冒死陈章。请伏重诛。及承 圣批。温谕丁宁。至以本心无他。予已知之为教。岂料如臣身名为僇。罪戾如山者受知 君父。蒙被异数。至于此极乎。奉读以来。神情惝恍。涕泪横迸。铭肝镂骨。不知死所也。在臣分义。固当感激恩私。竭蹶承命之不暇。而顾臣所遭丑辱。自有台章以来。未之前闻。揆以国体。无论内外。诚有不可复置于仕籍者。不得不更陈危恳。请被诛谴。而喉司退却。不得上彻。藩臬之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1L 页
任。职责虽重。朝家之意。既以外补为名。则一向渎扰。亦涉猥越。故屏伏徊徨。怵惕罔措。即伏见掌令金弘桢避辞。以请递李秀彦之乖当。台谏欲劾而中止。宰臣显言于众中。弘桢既以此见非。则秀彦之言。便为群议之所许。臣之难冒情势。更加一层矣。盖臣半生朝著。独身依影。而性质疏迂。言议戆妄。多仇寡助。自取颠沛。终古人臣之横罹谤议。摈斥于世者何限。而未有如臣今日之甚者。 殿下虽察臣无他。哀而怜之。亦何可曲加容护于群敲众怒之中。而强责以按廉澄清之任乎。敢冒万死。仰首呼吁于天地父母之听。伏乞 圣慈俯谅危恳。亟允公议。即命有司。镌削臣名于仕籍。仍令勘臣罪律。以快前后言者之心。以息朝著不靖之端。则不但微臣之幸。实世道之幸也。臣无任悯蹙祈恳之至。
辞召拜礼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疏
伏以臣。迂疏狂谬。累触时讳。受人诟诋。前后非一。而至于向日所遭。则其污蔑凌藉。自有台章以来。未之前闻。虽蒙 圣度天大。严诛不加。省愆退伏。甘为弃物。待罪藩臬。极知非分。只缘朝议。既在于外补。辞章累上。而未允。渎扰为嫌。分义是畏。包羞承受。惶蹙靡
辞召拜礼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疏
伏以臣。迂疏狂谬。累触时讳。受人诟诋。前后非一。而至于向日所遭。则其污蔑凌藉。自有台章以来。未之前闻。虽蒙 圣度天大。严诛不加。省愆退伏。甘为弃物。待罪藩臬。极知非分。只缘朝议。既在于外补。辞章累上。而未允。渎扰为嫌。分义是畏。包羞承受。惶蹙靡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2H 页
容。不料召还之命。遽下未瓜之前。玉署兼衔。春官亚卿。恩除荐叠。恍出梦寐。臣诚心神震越。涕泗横迸。罔知所以措躬也。在臣分义。唯当感激兢惶。竭蹶承命之不暇。而顾臣所遭。非寻常纠劾比也。人臣难贳之罪名。士夫无前之羞辱。咸萃于一身。自古横罹口语。摈斥于世者何限。而岂有如臣今日之甚者乎。苟使臣贪恋荣宠。冒昧承当。扬扬如平常无故之人。则微臣廉隅。有不足惜。人将谓臣斯何。而其辱朝廷而污名器。非细故也。念臣憃愚驽劣。百无一能。幸际明时。恩数旷世。常怀陨结。不知死所。而犬马恋主。天理即然。葵藿倾阳。物性莫夺。半岁东藩。一念枫宸。今当返节。来伏城外。顾臣身名僇辱。情迹臲卼。咫尺春明。不敢径入。瞻望徊徨。但有涕陨。且臣自在任所。重患痁疾。扶舁登途。辗转添苦。癃虚寒热。种种危恶。此则亦有所不暇言而不敢陈者矣。伏乞 圣慈俯谅臣危迫之恳。亟许镌递臣本职及兼带。俾臣力疾趋诣阙外。纳还所授符节。不胜幸甚。臣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辞副提学疏
伏以臣。罪戾如山。诟谤溢世。牵复内秩。已是望外。而辞章累彻。恩俞尚靳。感激兢惶。靡所容措。不料梦寐
辞副提学疏
伏以臣。罪戾如山。诟谤溢世。牵复内秩。已是望外。而辞章累彻。恩俞尚靳。感激兢惶。靡所容措。不料梦寐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2L 页
之外。除命又降。畀臣以玉署之长。臣诚心神震越。涕血交流。罔知置身之所也。臣以无似。受知 圣明。孽难逭而恩数益重。谤愈酷而眷待弥隆。生陨死结。报答蔑阶。当此 玉候康复 圣心忧劳之日。一瞻 清光。少效涓埃。岂无区区犬马之诚。而顾臣情势。非寻常细故比也。虽冗官庶司。尚难苟然蹲据。况此经幄长席。地分最重。苟非经术文雅为世所推者。莫宜当之。其非如臣负累之踪乍黜旋玷之窠也决矣。虽天地纳污。山薮藏疾。有此涤荡剪拂之误恩。而公议必不容许。政体岂宜乃尔也。矧臣之见忤于世。被诋于人。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孤危之迹而不能力避要地。持执滞之性而妄欲恢张公议。褊心谬见。动拂人情。瞽言狂说。发触时讳。以致众喣漂山。积毁销金。张弧载鬼。一唱十和。至于昨年台评之发而更无馀地。皆臣狂谬有以自取。惟当杜门结舌。少赎前愆。岂可忘羞忍诟。扬扬复入于已试偾败之地。而坐速官谤。重累身名乎。臣虽欲贪恋荣宠。冒昧承受。人将谓臣斯何。而其辱朝廷而污名器。非细故也。且念自古冒犯众怒。知进迷复。而毕竟横罹世网。噬脐无及者滔滔焉。苟使臣见利忘义。乾没不止。终不免复蹈覆辙。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3H 页
则臣身颠沛。有不足恤。而负天地恩造之大。伤 圣上则哲之明。此臣之所大惧也。今臣所以缩伏徊徨。不敢冒进荣次者。实不但为区区贱臣之廉隅而已。抚己悲惶。但有涕陨。伏乞 圣慈俯谅臣情之孔艰。且戚臣言之出于肝膈。亟许镌臣职名。俾臣得以投閒处散而敛迹省愆。少安私分。则实天地父母始终生成之德也。不胜大愿。臣无任悯蹙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予知卿心。哓哓何嫌。安意勿辞。从速察职。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滓秽微臣。谬玷清要。辞不获递。反下温批。谕以知心。隆眷旷世。涕血交流。陨结是期。一息未绝之前。奔走效力之外。更无他道。但念臣之情迹。终有所不敢冒出者。盖臣之前年狼狈。实是在本职之日也。今若徒知分义之可畏。恩数之可感。冥然腼然。复入此地。甘蹈覆辙。则人将曰是夫也推挤而不能去。颠沛而不知止。终为丧廉忘耻。贪恋名宦之人。臣将何辞以解之乎。臣本迂愚。才无寸长。谤盈一世。蚊虻力微。鹈鹤讥深。德海恩山。报答无阶。而惟是杜门自靖。保惜身名。庶可以不负殊知。免为辱人贱行之归。若又
答曰。省疏具悉。予知卿心。哓哓何嫌。安意勿辞。从速察职。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滓秽微臣。谬玷清要。辞不获递。反下温批。谕以知心。隆眷旷世。涕血交流。陨结是期。一息未绝之前。奔走效力之外。更无他道。但念臣之情迹。终有所不敢冒出者。盖臣之前年狼狈。实是在本职之日也。今若徒知分义之可畏。恩数之可感。冥然腼然。复入此地。甘蹈覆辙。则人将曰是夫也推挤而不能去。颠沛而不知止。终为丧廉忘耻。贪恋名宦之人。臣将何辞以解之乎。臣本迂愚。才无寸长。谤盈一世。蚊虻力微。鹈鹤讥深。德海恩山。报答无阶。而惟是杜门自靖。保惜身名。庶可以不负殊知。免为辱人贱行之归。若又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3L 页
包羞趋荣。并与其一端廉隅而丧失之。则不但公议至严。人皆不食臣馀。收拾晚暮。策砺鲁钝。为他日少效涓埃之地。亦无其路矣。玆于日昨召牌之下。亦不敢祗赴。违慢之诛。实无所逃。伏乞 圣慈亟许递臣本兼诸任。仍令勘臣罪状。以重名器。以肃朝纲。不胜幸甚。臣于乞免引罪之章。宜不敢妄有论列。而目见生民命脉。迫在呼吸。而国家安危。间不容发。区区愚浅之见。不容自隐。玆敢附陈于黈纩之下。而冀 圣明之有以垂察也。今年年事之大无。不惟国朝之所无。实是前史之罕闻。西成之日。已有饿死之人。卒岁之前。已多流亡之患。及至明春。则八域民命之鱼烂土崩。可立而待也。民之至此。国将何依。念及于此。心寒气塞。比来极无之年。每以辛亥为言。而第念辛亥。则春间牟麦全失。疠疫大炽。死亡之多。实坐于此。庚戌年事。则不至于今日之甚。庚戌冬间。则民皆晏然。比之今日气象。则天渊矣。凡活民之道。譬如医者之治病。随其病情之浅深。而药随而轻重焉。至于膏肓垂死之病。则必得神丹大药为之湔涤肠胃。养出真元。然后庶望其回生。岂一二剂温平可口之药所可疗也哉。辛亥赈政。非不至矣尽矣。而年事之凶荒。比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4H 页
今日大相悬绝。则其不可只以辛亥已行之例。救活今日之民生。厥理较然。不待明者而可知。必 君臣上下至诚警惕。哀怜恻怛。真如赤子之入井。切迫忧悯。真如恫瘝之在躬。有非常之举。布非常之惠。然后庶冀有一分实效。日者赵亨期之疏。辞不达意。致勤严教。而其曰不可只援辛亥之例者。实是的确之论也。大抵自古赈民之政。大发仓廪之外。更无他策。而今日善赈之难。只在米谷之不裕。经用之难继而已。裕财之道。莫过于节费。节费之道。亦在于崇俭。窃闻朝家已议裁省之政。诸各司贡物。亦既权减物种。而物种之未减者。则亦减其八分一价米。其于蠲减之道。不可谓不留意也。但闻减物种。则一依辛亥年例。减价米则不及辛亥八分减二之数云。若然则非但无以加于辛亥之例。反有所不及者。若是而可望其全活举国颠连之赤子乎。此盖以取怨于都民为虑。而此则有大不然者。都下贡物主人辈。积年殖利。家赀举饶。多是衣锦食稻之类。岂可以此辈一时之失利。不救翳桑将绝之民命乎。大抵诸各司贡物物种。其丽本夥。其中不紧于需用者。亦多有之。虽在平常之时。亦宜有釐正之道。先正臣李珥勤勤恳恳于章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4L 页
奏之中者。未尝不以改定贡案一事。为经世之第一先务。迄今因循。间或有若干增减之事。而尚未得大有以釐正。识治之士。莫不病之。况此生民胥刘国势危急之日。限一年权减之数。亦有所靳吝而不加。则迓续天命。转危为安。将何所望乎。臣之愚意。则存其物种而减其价米者。以辛亥八分减二之例为准。物种之权减。则取其案付而十分商量。其中全不关紧者。全减亦无不可。切于需用而不可全减者。三分减一。其中虽不可全减而不至甚紧者。或减其一半。则明春上纳大同。朝家既许减半。今年结数。比前大缩。赢馀之数。虽不至甚多。即今惠厅留在之米。尚有六万馀石。合以计之。则贡物价准给之外。所馀者必不至太零星矣。或补京中之赈资。明春之当上纳者。或留置各邑。以补赈资。而若虑日后经用之不裕。以白给为难。则以还上样分给。待丰徵纳。则本厅亦无所失。而其利民则甚大。岂不便好乎。议者多以为裁减之数。至于此多。则内里需用。诸司经费。无以成样。决不可行。或讥其疏。或斥其迂。而第目今民忧国势。到此地头。则其需用经费之节缩。夫岂只循寻常例套而可望其有济乎。若先自宫禁。大加警动。一遵节俭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5H 页
真如卫文之大布大帛。唐宗之御衣三浣。而大小百司之裁节浮费。如在干戈板荡之中。流离播越之际。则贡物物种之权减。虽依此数为之。万无不可支过一年之理。苟或胶守例规。不此之为。则虽使周,召布列于上。管,葛驰骛于下。亦无如之何矣。况今 殿下仁圣之质。卓冠今古。顷日内帑银货之许补赈资。宫家代受之不许充给。皆帝王之盛节。前史之所罕。人皆以尧舜望于 殿下。岂可以卫文,唐宗所行之事。谓 殿下不能而沮格之乎。似此论议。固是流俗之常套。而不自觉其为吾君不能之归。臣窃叹之。且念今之朝议。每以为贡物多是系关 御供。自下不可擅请多减。此则臣实有未晓者。人臣之爱敬 君父。贵在引以当道。岂在于区区末节之增减乎。昔大舜造漆器而谏者七人。武王时鲍鱼登俎而谏者九人。居万乘之尊。享天下之富。漆器之造。鲍鱼之登俎。夫岂有侈靡之虑。而尚有谏诤之举。终为千古之美谈。则其视后世不敢请减 上供者。何如也。非尧舜不陈。古之明训。伏惟 殿下加意焉。八道监兵营及各邑所储。虽倾囷倒廪。不足救活数千里疆域中喁喁望哺之民。今之急务。莫过于生财一著。而生财之道。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5L 页
其路无由。铸钱之举。虽曰有弊。然其仓卒办财之道。无过于此。诸道中两南及关西。则监兵营所储颇饶。若使按道之臣。竭诚料理。则不无容手之路。此则不必许其铸钱。而其馀他道则物力虽有优劣之异。要之不得丰饶则一也。此则自朝家。虽不必先颁命令。许令铸成。道臣有请铸者。则亦不必一切防禁。以塞生财之路也。盖铸钱之举。厥利甚博。若广置炉子而勤力铸成。则数月之间。可办累万。自各其道。分给各邑。使之料理赈资。则虽曰到处赤地。无谷可贸。岂不愈于赤手空拳。立视其死。而且钱数过多。则虽以钱直给于民间。犹可自贸富民之粟。其视勒封私债。劝令分给者。利害得失。相去远矣。而况无存本还偿之虑。非如朝家分给之钱布。则尤岂不甚便好乎。臣在关东任所。时以此启请。被庙堂防塞。而旋即递还。不得更请矣。得见江华留守金构启本。且闻吏曹参判李畬筵奏。则所陈辞说。俱合事宜。而金构所谓弊端。只在奸民之获利。少无害民病国之事者。尤甚明的。固宜许施。而他道之启请者。亦宜一体许施也。今年民事。八路同然。京乡一体。则固无缓急之别。而但念京城之人。非士族则皆是市民。士族虽甚贫之家。亦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6H 页
不无若干田士臧获。至于市民。则或受贡物之价。或行商贩之事。虽似此凶年。不过比前艰窘而已。必无填壑就死之理也。最可虑者。饥民食粥之类也。曾见食粥之类。多不免死。盖以许多粥物。不能精煮。以致如此。势所固然。若以白给出令。则不至填壑之类。亦必坌集。势难遍给。先以设粥成册后。通计半月。日日来食者。更为抄录。因以乾粮计口而白给。则似甚便宜。至于发卖则有不必为者。盖其力能办价买粟者。则必无饿死之理。遍救此类。则米谷必有不足之患。反有害于全活万分必死之民也。白给饥民之外。宜别抄孱户。以还上分给。而抄录之际。不无滥伪之虑。臣意则以侍从中有名望解事务者一人。差定赈恤郎厅。与京兆郎厅及各部官员。亲执户籍。必以年老鳏寡及十分孱户。各别精抄。则冒录之弊。似不至太甚矣。然则京中赈事。只是饥民之白给。与孱户之还上二件事而已。不但简易而易行。穷民必蒙实惠。虽以不许发卖。有家事稍优者之怨谤。此则亦何可曲循其情乎。今年还上之捧。朝家为虑民困。灾邑之尤甚。则许减三分之二。之次则减半。收捧惠鲜之意。非不至矣。目今民间举皆赤立。至于斥卖牛马釜鼎等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6L 页
物。竭蹶办备。犹不得以充数。守令则畏怵朝令。至有收系鞭扑之举。得闻乡人之言。则民间绝火之中。困于还上。奔走皇皇。罔知所措。斯诚理势之必然也。朝家之不许停捧。盖以所捧太小。则明春赈政。无以成样故也。但念创残饿羸之民。虽专事抚缓。尚患其难保。至于加之以榜笞。重之以拘囚。使之倾家破产而莫之恤。则设令准捧以补赈资。犹为得不补失。而未免割其肉充其腹之讥。况万无准捧之理。而徒为侵扰取怨之归乎。臣意则当初所区处之次邑折半之类。则以三分纳一降定。而分付各道。尤甚三分纳一之邑。则限开月望前。姑为收纳。而望后则勿论未准捧已准捧。并许停捧。趁即封仓。则未必不少补于抚摩安辑之道也。即今各邑守令。无不料理赈资。而不但邑乏储蓄。措手无地。其中凭公营私者有之。希望功赏者有之。或巧作名色而勒徵谷物。或肆行不法而侵扰民间。至于屠肆之办。比比有之。此不但犯国之大禁。当此凶岁。贸肉者绝少。则至发官差。勒令贸去者亦或有之。其所以救民者。反所以害民。事之寒心。莫此为甚。自朝家发关各道。严饬列邑。痛加禁断。随其现发。该邑守令。绳以重律。则庶无此弊矣。三南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7H 页
月课之价。从前许给都民。而所造铳剑。亦颇精缮。自移给各军门之后。防纳之辈。塞责措备。进上件看品者外。只充柄数。廑成貌样。此不过利归于防纳之徒。而军门则了无所益。军器则渐不如初矣。大抵三南月课之价。通计一年几至万馀石。若许还给都民。则渠辈皆愿万石之内。岁率除出二千。纳于赈厅。今年虽停月课。若许日后还给而永为定式。则亦愿即纳二千石米。以补明春赈资。以此呈诉于备局。而不许采施云。臣意则当此国空民流之日。苟可以少补于活民之道。则虽卖官鬻爵等至苟简之举。不惮为之。况此复设前规。事甚循便。而坐得二千石之米。以补赈资。有利于民生。无害于国体。似不必一向防塞也。我国自 祖宗以来。立法文明。名分甚严。而且宰相无私兵。绝无权臣酿祸之虑。所可忧者。政在流贼之炽盛。渐至难制。即今明火剧贼。处处窃发。剽掠家财。杀越人命。诸道状闻。陆续不绝。至以向日 陵寝窃盗之事。铁原贼放炮建旗于邑底近村等事见之。前头举兵杀长吏。盗弄潢池中之变。亦甚可虑。而赤眉黄巾葛荣黄巢之类。安保其必无也。思之至此。不寒而慄。臣之愚意。则今日盗贼一款。最关国家之存亡。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7L 页
剿治之道。不宜一刻少缓。朝家既已加设讨捕。广加讥察。此固不可已之举。而但恐终为文具而无止盗之实效也。今此备局新定节目中。使其同党捕告一款。最合事宜。但其设施方便。或不无未尽者。盖其捕告一名者免罪及三名以上论赏事。恐不足以诱引耸动。盖此辈之作贼。本非乐为。出于饥寒切身。不得不为此。而只许免罪。既非救饥之道。则终不足以感回其心。捕告同党。所谓论赏。不过通政例帖。亦非得财之道。则亦不足以敌其为赋之利而开其革面之心。此则理势较然。无可疑者。臣之愚意。则同党中捕告者。则论赏之道。倍重于他人捕贼之例。所告者。果是犷悍剧贼党类强盛者。而至于荡覆巢穴。无遗剿灭。则当初捕告之人。公私贱则即许赎良。赏之百金。良人则即除边将。以示褒嘉。以为耸动之地。而以此意颁布各邑。一体晓谕。则已作贼者。同党中捕告者不日而至矣。未作贼者。亦无聚会作党之势。不但捕得之道莫要于此。亦使之自就摆落之术也。议者必以为实职之赏。不可冒加于为贼之类。而此则有不然者。虽始参谋逆者。发告之后。则亦有封君除职之事。窃发之贼。其罪虽重。比之为逆则有间。而今此贼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8H 页
变。关国安危。苟可以剿捕解散。则权宜之道。未知其不可也。盖贼辈。初虽为饥寒所迫。而至于作党杀越掠人财货之后。则其所得利。诚为不赀。必须得赏之利。过于为贼之利。然后可以动得。决非寻常论赏所可革其心。而使之发告其党。亦宜询于庙堂而处之也。凡此赈饥捕贼等事。实今日之急务。其要则在于得人委任。而股肱心膂之托。专在于大臣。苟或匪人。则斥之可也。罪之可也。不然。必也信之深而任之专。孚诚素积于内。谗间无自而入。然后可以展其诚而效其力。古之明王硕辅。相亲如鱼水。相得如宫商。终能奋兴事功。弘济艰难者。遵斯道也。目今已递之元老。复入台鼎。逊荒之相臣。亦将幡然。我 殿下推心致诚。尊礼大臣之道。孰不钦颂赞叹也哉。诚愿 殿下执德益固。终始无替。而本之。则亦在 殿下之一心。 殿下一心之正。亦在乎强勉学问而已。昔崖山一隅。蹙蹙靡骋。宋室之亡。非朝即夕。陆秀夫乃于舟中犹讲大学自常情观之。孰不以为迂也。诚以浸灌义理。克祛私欲。唤醒精神。竖立志气。为扶颠持危之根本者。舍此则无他法故也。伏愿 殿下勿徒规规于事为之间。政令之末。日 御经筵。引接儒臣。虽日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8L 页
气寒凛。不得频 御正殿。而或于卧内引入。或以便服延见。不徒章句讲读之是事。实以探索服行而为务。宦寺宫妾之徒。不得恒昵于前。偷惰宴安之念。未尝或萌于中。清明在躬。对越于天。则 殿下爱民之心。由是而益切。 殿下活民之诚。由是而益笃。 殿下今日之国事。终亦有济矣。孟子曰。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易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盗贼饥馑。其忧不下于敌国外患。而危亡之形。固已凛然心寒矣。苟能因此惕念。痛祛玩愒之习。克奋有为之志。以之率砺臣工。以之总揽权纲。则今日国势之杌陧。生民之殿屎。未必非玉 殿下于成。而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亦今日其会也。今臣所陈救民诸条中数件事。非但臣意如此。日者赵亨期之疏。亦已言之。其方便条目。与臣所陈。略有异同。而其综错鍊达。不无可取。宜令庙堂一体参确。从长采施。无为该司之一故纸也。臣受性愚迂。涉世昧方。众怒群猜。锋镝丛身。幸赖 圣明终始曲护。尚全性命。而隆恩异数。夐出寻常。非臣糜身纷骨所可仰酬。常愿为国一死而未有路耳。目见民生将尽。宗国几危。若以情迹为嫌。渎冒为惧。不能进一言以效愚忠。则是负 殿下也。玆
西坡集卷之十一 第 229H 页
敢妄陈狂瞽之说。仰裨日月之明。伏惟 圣明恕其愚而察其忠。不以人而废其言也。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缕缕进言。出于忠爱之诚。予甚嘉赏。可不体念焉。可以议处事。令庙堂禀处。卿其宜遵前旨。安意勿辞。从速察职。
答曰。省疏具悉。缕缕进言。出于忠爱之诚。予甚嘉赏。可不体念焉。可以议处事。令庙堂禀处。卿其宜遵前旨。安意勿辞。从速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