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书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48H 页
与陶山士林
风雪满天。玄威凛烈。不审佥尊起居如何。伏惟万重。斗寅痰喘比剧。旁症层生。龟缩寒斋。一味呻痛。亦衰境常事。怜叹奈何。就有一事。宜可往复者。不能遂已。老先生文集。多有残缺讹误处。识者病焉久矣。幸而有校雠之举。工几告讫。而缘贵乡论议不一。未免中止云。未知果然否。愚昧之见。不能无惑于心。请略陈之。惟高明垂听焉。当初先生文集之修正也。诸先辈极意编摩。费许多年纪。其精密深矣。可谓毫发无遗恨矣。虽愚。亦得于耳剽而知之矣。然而篇帙浩汗。有当年不能究之叹。虽手书目视。反复不已。犹患或差。况辗转传写之际。安知其无脱漏讹误处耶。亦安知其无偶未及照管处耶。今也显然知其有脱字误字。而乃谓已经先辈勘正。后生何敢容议云尔。则其于慎重之道得矣。抑恐失先辈本意也。何者。夫所谓校正云者。若或强生意见。乃于不当疑处起疑。便自率情奋笔。恣行点窜涂改。则诚妄也。诚犯不韪之诛也。不然而遍考诸本。兼按当初校正元本及先生草本。
风雪满天。玄威凛烈。不审佥尊起居如何。伏惟万重。斗寅痰喘比剧。旁症层生。龟缩寒斋。一味呻痛。亦衰境常事。怜叹奈何。就有一事。宜可往复者。不能遂已。老先生文集。多有残缺讹误处。识者病焉久矣。幸而有校雠之举。工几告讫。而缘贵乡论议不一。未免中止云。未知果然否。愚昧之见。不能无惑于心。请略陈之。惟高明垂听焉。当初先生文集之修正也。诸先辈极意编摩。费许多年纪。其精密深矣。可谓毫发无遗恨矣。虽愚。亦得于耳剽而知之矣。然而篇帙浩汗。有当年不能究之叹。虽手书目视。反复不已。犹患或差。况辗转传写之际。安知其无脱漏讹误处耶。亦安知其无偶未及照管处耶。今也显然知其有脱字误字。而乃谓已经先辈勘正。后生何敢容议云尔。则其于慎重之道得矣。抑恐失先辈本意也。何者。夫所谓校正云者。若或强生意见。乃于不当疑处起疑。便自率情奋笔。恣行点窜涂改。则诚妄也。诚犯不韪之诛也。不然而遍考诸本。兼按当初校正元本及先生草本。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48L 页
校同异验脱误。而得先生明白旧文。则正宜改正之不暇。何可谓已经先辈之手。而视而不之正耶。虽先辈复起。亦必不以为不可矣。今若以纸头书刻为不便。则于篇末。附考异如朱子大全例。以备参考。愚意恐无未安不可之事也。凡古今子集。曾经大匠编次而随后校正者何限。其所校正者。亦岂皆先生长者耶。非特子集经传亦然。何独于老先生集。能保其无一毫讹舛处耶。斗寅之愚。亦尝因诸益辱招。略窥其一二。如须字为次字。悲欢为悲叹。亦有一行半行落漏处。此岂非害文义之尤者。而不可以不速为改正者耶。因此推类。则如此处亦应不少。若因仍不改。承讹袭谬。则得不为后世只眼者所恨耶。斯文至重。义理至公。非一家私事。亦非一二人所可主张。各自虚心平气。广询博采。务归十分稳当可也。岂容物我相形。彼此相诘。有若角胜者然哉。昔胡文定公特改程集本文。张南轩以为曾经文定之手。更不可改。朱夫子以为本文自不害义理。不若从先生旧文。至其论文字之讹。则以为安知当时所传有未尽善者。而未得善本以正之欤。又曰。虽文定不能保其无一字之讹也。今别得善本。复加补缀。乃是文定所欲闻。此则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49H 页
盖言其讹误处。不可不改也。其说在与刘共父及张南轩书中。可考而知也。今先辈编摩虽异于文定之特改。而文字之讹误。亦先辈之所不能保其必无也。今此校正。元非专辄改易。而只正其文字之讹缺。则实欲一遵先生本文而已。亦岂非先辈之所欲闻耶。然犹以轻遽为惧。则于改正处。不曰某当作某。而但云疑作某一作某。于落字处云。某张某文某字下。落某某几个字云。则尤无妄率之嫌。如何如何。噫。先生文字。如日月经天。人皆可得而见之。岂合明知其有讹误处。而不思所以正之。使后之人见而疑之耶。斗寅蒙无见识。此等说话。极知僭猥。而匪久将始刊役。去取之际。所关非细。不敢自鄙外于高明。率尔陈闻。不识佥意。以为如何。
与丰山诸丈
节届蕤宾。天气向热。伏惟佥丈道体起居对时珍卫。不任区区慕用之私。此去仅宿舂之远。而无由一进承教。深以向往。不诚为罪。就有一事。宜可往复者。故不敢自鄙外于高明。率尔陈闻。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其详。谨具在别纸。伏望勿以僭妄为罪。而有以辱教之。幸甚。
与丰山诸丈
节届蕤宾。天气向热。伏惟佥丈道体起居对时珍卫。不任区区慕用之私。此去仅宿舂之远。而无由一进承教。深以向往。不诚为罪。就有一事。宜可往复者。故不敢自鄙外于高明。率尔陈闻。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其详。谨具在别纸。伏望勿以僭妄为罪。而有以辱教之。幸甚。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49L 页
别纸
太师庙位次先后之说。古所未闻。而始发于金相国。然不过以一纸书。相往复而已。不意今日。辗转相激。甚至于抗章请改。亦足以观世变也。此事如或的知其非。则两家子孙。所当极意详确。釐革归正可也。岂合纷纭争辨。有若痴儿计较其父祖年甲高下之为者哉。反覆思惟。终未见有十分可改之道。而以一时偏私之见。必欲变近千年已定之规者。于事甚不可。于理甚不当。弊门之所欲。区区伸辨者此也。非以必胜为务。而苟为是呶呶也。似闻诸丈贻书乡堂。使之谆谆诲谕。意欲使弊门纳之于无过之地。甚盛意也。弊门虽愚无知识。宁不知感。然区区鄙见。不能无所疑。有不可默然而终已者。何者。此事不知关朝家何事。而金氏之大张气势。陈疏叫阍者。显然有彼恶敢当我之意。其意已先不好。尊祖为先之道。岂容如是哉。诸丈如欲维匡调娱。使两家子孙。不至于大激乎。则直当援据义理。譬晓金门。庶无此等谬举。乃是爱人以德之义。而乃反专责弊门之非。使彼益增其气。以为籍口之资。不识诸丈之意。以为调剂两间耶。抑专为金门地耶。其所以解纷释难者。正所谓推波助
太师庙位次先后之说。古所未闻。而始发于金相国。然不过以一纸书。相往复而已。不意今日。辗转相激。甚至于抗章请改。亦足以观世变也。此事如或的知其非。则两家子孙。所当极意详确。釐革归正可也。岂合纷纭争辨。有若痴儿计较其父祖年甲高下之为者哉。反覆思惟。终未见有十分可改之道。而以一时偏私之见。必欲变近千年已定之规者。于事甚不可。于理甚不当。弊门之所欲。区区伸辨者此也。非以必胜为务。而苟为是呶呶也。似闻诸丈贻书乡堂。使之谆谆诲谕。意欲使弊门纳之于无过之地。甚盛意也。弊门虽愚无知识。宁不知感。然区区鄙见。不能无所疑。有不可默然而终已者。何者。此事不知关朝家何事。而金氏之大张气势。陈疏叫阍者。显然有彼恶敢当我之意。其意已先不好。尊祖为先之道。岂容如是哉。诸丈如欲维匡调娱。使两家子孙。不至于大激乎。则直当援据义理。譬晓金门。庶无此等谬举。乃是爱人以德之义。而乃反专责弊门之非。使彼益增其气。以为籍口之资。不识诸丈之意。以为调剂两间耶。抑专为金门地耶。其所以解纷释难者。正所谓推波助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0H 页
澜。恶得无小子之惑也。且其中干名犯分四字。尤所未晓。伏想诸丈必有意见。固非小人之腹所可测度。而揆以道理。大有未安。窃恐诸丈于此。却欠细思量。未免从外边摸捞也。请略陈其一二。惟高明谅之。夫三太师事迹放失。无从可考。金氏之所以云云者。其说虽多。而其大要有二。曰金太师为地主也。曰以东为上也。夫金太师为地主之说。见于丽史。固不为无据矣。然吾东方史记荒诞疏略。本不足取信。至于权,张两太师之名字。与庙版所书。大不同。其为地主之说。亦何可断然无疑也。况胜览记人物。谓权公守吉昌。其不同又如此。老先生所谓反覆筹之。以为为地主者金公云者。亦岂质言之辞耶。况权公守吉昌之说。不独见于胜览。杂出于牧隐,慕斋集。西厓先生作权太师墓表亦云。公守吉昌。夫牧隐。乃丽朝人。去太师之世颇近。其闻而知之者。比今人亦必较胜。慕斋之博雅。非末学所可及。亦岂无所见而云尔也。彼谓胜览。乃权揽所撰。不可信也。何其言之苟且而无伦理也。夫胜览。乃一时名公韵士所共撰。而翼平亦与焉耳。岂容以私意。搀入无据之说也。况其时。亦有位次先后之说耶。邑守与否。于先德有何加损。而必乃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0L 页
尔也。亦人情之所不到也。然此则不必多辨。以愚所见。虽使金太师为地主。而权太师为土民遗民。立祀之际。不必论城化于其间也。何者。丽祖之独加奖我始祖而赐之姓者。何也。老先生所谓遗民之不忘德。尤在于权公云者。亦何谓也。丽祖之赐之姓。独在于权公。遗民之不忘德。尤在于权公。而两公名位之序。又无高下之可别。则岂可以旧日区区城化之分而先后之耶。昔文潞公判河南。而妙觉画像富郑公。以土民居第一。当时亦尝有干名犯分之诮耶。彼既谓金太师为地主。爵献宜先于金公。而金太师位次本在权太师下。则求其说而不得。乃曰。古之时。以东为上。亦见其牵合傅会而穿凿益甚也。噫。以东为上。既非经礼。而以西为上。乃古今通行之规。设令于古或有以东为上之时。今必得某时行之。某时不行之文。准之以太师立庙之时而不悖。然后可取以为證。何可摘取古书中寂寥单语。以为以东为上之證也。就考朱子大全答郭子从问影堂序位。略曰。古者一世自为一庙。而有门有堂有寝。凡屋三重。而墙四周焉。自后汉以来。乃为同堂异室之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上。因历举韩文中家庙及国制大夫家庙制而證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1H 页
之。如答余正甫书。又曰。古者以右为尊。如周礼云。享右祭祀诗云。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汉人亦言无能出其右者。皆是以右为尊也。彼所谓朱子以后。始以西为上云者。不知何所据而云然耶。至于排作一列。而以中为上。则虽愚亦不能无疑。然此则有可据者。按朱子答王子合论祭礼书。大略以为若只祭三代。犹可以曾祖考妣居中。而祖东考西。然东位考妣之坐。已自难设。若祭四代。则一位居中。二位居东。一位居西。殊不齐整似不若。只以南向西上为正之为愈也。此以私家庙制言之。故其说如此。然其排作一列。而以中为尊之證。则亦岂非明白无疑者乎。且见韦玄成王者五庙图。亦以太祖居中。而左昭右穆。排作一列。参以公私庙制。俱不无可据。至于明朝近世诸儒之议。亦皆以中为尊。其说在西厓答问中。是必有考据处。今反以以中为正。为必无之礼。舍儒先的确可證之论。而旁引曲据。必欲證其以东为上之私见。是以其说皆艰难做得。至如金太师大匡太师之拜居先云者。尤不免为遁辞之归。古今天下。曷尝有以官职除拜先后。论其位次高下之理乎。今稽之于古。质之以礼。参之以儒先之论。其谓之以东为上可乎。不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1L 页
可乎。以中为正。有据乎。无据乎。吾不敢知可降者何理。而可先者何事。所干者何名。而所犯者何分也。夫三姓子孙之居于一邑者。凡几世矣。张氏绝无而仅有。金氏则不为不多。其间殚见洽闻之士。夫岂一二而止哉。其尊祖为先之诚。亦岂下于今人哉。何不闻有一人争其位次先后。如今日诸君子之为也。且非独于此也。吾乡上下数百年间。鸿儒硕士。亦不为不多。如知其非。亦必极言竭论而先定之矣。奚待今日之公论哉。至若任府司主祀事者。宜无论彼此。而独以权氏之子孙为之。此则诚谬规矣。然行之已久。亦难卒革。则老先生设为答问之辞。以明其不必改。此非难改之事。而犹所云若是。则矧尔强生私见而改定其位次乎。如使老先生复起。以金门今日之举。为可耶。不可耶。彼以为主祀事者权氏也。从前为方伯地主者。又皆权氏之苗裔也。彼必以私意上下之。恶此何言也。夫尊祖之心。人皆有之。而三太师便是同功一体之人。为子孙者所宜一例尊奉。爵献先后。有何大段轻重。而不知何等谬妄怪戾之人。私其祖而任意迁改。以自取轻肆妄作之诛哉。此必无之事也。设令有是事。则不但金氏之怀忿郁抑。亦公论之所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2H 页
不与也。岂不闻某时有某人创为无据之事之说乎。呜呼。今去太师之世。已至八百年之久。设或有可疑之事。实非见闻之所及。则诿之于不可知犹可也。谓之以必不然则惑也。与其轻为变易。而为无忌惮之归。毋宁遵而不失。不以私意见。有所低昂。庶不失乎尚德之义。而亦不害为尊祖之道。今生乎累百年之后。不知累百年已往之事之何如。而必欲改累百年流来之恒规者。诚不能识其何说也。说者或谓金氏之事。权门激成之也。此则固有之矣。然弊门昔者所为。只是应变而已。欲遵守旧规而已。亦有创生别样举措如金氏之为耶。亦有上达天听之举耶。大槩金氏之说。皆出于悬揣臆料。故支离苟且。无一明白可据之證。而只以一二疑似之说。张皇说道。使骤而听之者。不察其理之当否。而或疑其真有是事。良可慨然。伏惟诸丈俱以长老乡中之所属望不浅。论议之际。万一有一毫偏倚处。则后生晚辈。于何所就质也。伏愿诸丈勿以先入为主。虚心徐究。试以二者。设难于心曰。已事难详而疑信相半。金氏之所以疑之者何如。权氏之所以疑之者亦何如。金氏之所以必欲改之者何如。权氏之所以必欲不改者亦何如。孰为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2L 页
疑者少而信者多乎。孰为信者少而疑者多乎。两疑相乘。有难八字打开。则吾恐一朝。觉得圣人阙疑之训益有味。而未必不曰。因旧贯之说为得之也。如何如何。斗寅以微末小生。矇无见识。此等说话。殊涉僭猥。而恃诸丈宽容之德。不敢不尽情布之。非敢自以为是。聊作受教之地耳。伏乞特加恕察。兼赐回谕。以开迷惑之胸。千万幸甚。
又答丰山诸丈
今月初七日。伏奉前月二十七日下复书拜领。欣慰无任贱诚。信后伏惟。佥丈动止对序珍福。前日奉禀。极知僭妄。而心有所疑。不敢泯默于眷恤之下。故乃有所云云。方惧重得罪于下执事。大度包荒。遽辱还答。兼赐反覆镌诲。惶感交集。不知所谕。今而后。斗寅其不见绝于长者之门矣。但鄙书下语之际。其欠婉转则有之矣。斗寅是何人。其何敢肆然攻斥。乃如是耶。奉读未了。骇汗先流。不知所以措躬也。芜辞蔓语。只益为罪。不宜复有所一二。而浅见犹未尽释然。不得不略陈固陋。老先生记文中。果不无些子可据之端。盛教当矣。不如是。金氏亦何从而生出此许多节拍哉。然窃详老先生语意。执其两端。反覆筹度。尽有
又答丰山诸丈
今月初七日。伏奉前月二十七日下复书拜领。欣慰无任贱诚。信后伏惟。佥丈动止对序珍福。前日奉禀。极知僭妄。而心有所疑。不敢泯默于眷恤之下。故乃有所云云。方惧重得罪于下执事。大度包荒。遽辱还答。兼赐反覆镌诲。惶感交集。不知所谕。今而后。斗寅其不见绝于长者之门矣。但鄙书下语之际。其欠婉转则有之矣。斗寅是何人。其何敢肆然攻斥。乃如是耶。奉读未了。骇汗先流。不知所以措躬也。芜辞蔓语。只益为罪。不宜复有所一二。而浅见犹未尽释然。不得不略陈固陋。老先生记文中。果不无些子可据之端。盛教当矣。不如是。金氏亦何从而生出此许多节拍哉。然窃详老先生语意。执其两端。反覆筹度。尽有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3H 页
曲折。若以此转而为位次之證。卒然改累百年流行之规。更无疑难。则未知于慎重之道果何如。而抑恐失老先生本意也。况爵献失序之非。果有如今日所言。则老先生当先言之矣。老先生岂略于大。而反详于幺么。任事一节目而已哉。今已经老先生勘破。而强生意见。上下其位次。不啻若烛照而目见。略不顾藉。则虽或釐正而得其正。亦未免有轻易之失。况未必得其正耶。如曰爵献先后。在先生时不如是。而误之者乃近世也云尔。则尤非浅陋之所敢知也。设有一种人。创为此无据之事。金氏之目。其可尽掩之耶。乡中及远近瞻聆。其可尽涂塞之耶。千不近万不近。恐无以服人心也。窃见金氏疏草。推移寻索。卒乃归之于故判书权公盼。权公非金相国一世人耶。果知之。何不分明说道。而舍曰或云信斯言也云云乎。死者有知。其不含愤于土中耶。鄙书中引据数条。非敢直谓当初酌定之礼必如是也。其大意以为以中为正。不可谓元无是理也云尔。今蒙一二辨诲。甚愧浅见之乖谬。而益知僭易之罪无所逃也。但朱夫子所论曾祖居中。祖东考西之云。若果非一行列坐之位。则又何以东位妣坐。迫近曾祖考为不便云也。明儒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3L 页
以中为尊之说。两先生虽有未知是否之论。然以今證古。则亦安知太师庙设立之时。不有人执以中为尊之礼。如明儒所论乎。不可谓必有之事。亦不可谓必无之事也。且既谓以中为尊。为非礼而峻斥之。则不识以东为上。亦果得礼之正。而无可议者耶。若以为当时国俗贸贸。礼文未备而然也。则独于以中为尊一款。必谓之古无此礼而归之必不然者。抑何哉。由前则放礼而不论。由后则讲礼之太精。是何前后之论不相符。而彼此之證。各有异欤。盛谕谓王者昭穆之制。不可施之于一行列坐之位。伏想必有正知见。然失夫子有太祖居中。昭穆左右分坐。列作一排之论。此非一行列坐之位而何哉。至于玄成五庙图。与朱夫子所论似小异。此则容有可议者耳。盖鄙书所引。非敢以两太师拟之于配位。只以證列作一排。而以中为尊之不为无据而已。若不能活看。无乃为郢书燕说耶。大率两家所争。疑信相半。如不得十分可改之文。则断不可以卒然变革者。实区区浅见也。今若全不致疑于其间。而一笔句断曰。第一第二而赞美。当初酌定之得其宜。如盛教所云。则恐非阙疑之道。窃恐立言太快之病。不独在小子为然也。触冒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4H 页
至此。惶恐无地。匪久当有朝廷釐正之举。此等往复。皆是闲说话。固知无益而重其罪。而只是胶滞之见依然故在。复此缕缕。伏乞怜其愚而特垂恕察。
复从弟明彦(斗光)天章昆季
得复书。慰甚。第未知书后安否。此间祖母病患。渐向苏境。非天德而何。兴弟得良匹云。喜可知也。示意奉悉。虽吾亦岂不知君之实情之如是也。顾事理有不然者。蓄而不言。非所以待君等之道。故前书中。敢及之。岂深咎君等也。盖吾之所期于君者。乃古道。不徒然也。见古人有九世同居者。其间岂无一个不好人哉。譬如驱三军而向敌国。莫敢有异意者。无他。其势则然也。其立法之美。用意之厚。千载之下。犹令人敛衽而兴思也。噫。今之世。得复见此等事耶。此虽非众人所易言。然苟知家内第一好事。都不出此。则亦庶几乎反薄而归厚矣。吾虽无似。亦不无此个意思。所患者。行之不能耳。自玆以后。吾有过。君须勿惜尽言。君有失。我亦安肯默然而已乎。庶兄弟相规相励。敦睦姻尽友爱。毋忝吾祖先遗懿。则不知何乐可以加此。此吾素所蓄怀。故此复以云。非君。亦何以发此。
此丙辰正月所与书时。余避痘春阳。与明彦从
复从弟明彦(斗光)天章昆季
得复书。慰甚。第未知书后安否。此间祖母病患。渐向苏境。非天德而何。兴弟得良匹云。喜可知也。示意奉悉。虽吾亦岂不知君之实情之如是也。顾事理有不然者。蓄而不言。非所以待君等之道。故前书中。敢及之。岂深咎君等也。盖吾之所期于君者。乃古道。不徒然也。见古人有九世同居者。其间岂无一个不好人哉。譬如驱三军而向敌国。莫敢有异意者。无他。其势则然也。其立法之美。用意之厚。千载之下。犹令人敛衽而兴思也。噫。今之世。得复见此等事耶。此虽非众人所易言。然苟知家内第一好事。都不出此。则亦庶几乎反薄而归厚矣。吾虽无似。亦不无此个意思。所患者。行之不能耳。自玆以后。吾有过。君须勿惜尽言。君有失。我亦安肯默然而已乎。庶兄弟相规相励。敦睦姻尽友爱。毋忝吾祖先遗懿。则不知何乐可以加此。此吾素所蓄怀。故此复以云。非君。亦何以发此。
此丙辰正月所与书时。余避痘春阳。与明彦从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4L 页
兄邻居。故兼示也。书中云云语。今已五十年。全不记得。而戒勉之至意。丁宁犹可想见。凡我门中子姓。俱当佩服也。兴弟得良匹。即纬弟幼名时新娶故云。甲辰季夏小晦。斗经。识。
答天章
便中得书。审字履有相。极慰悬恋。第闻兼两邑任。当此时。酬应之烦。不比他时。为之奉虑。此间。病冗如昨。祭祀事。虽未目见厓集。而言者多云云。墓祀斋舍设行之说。载在退溪文集。此则无可疑矣。窃意设素云者。当举国含恤之日。盛备肉馔设行。似未安故云尔也。略设行之。有何妨乎。今以死于服中者言之。葬前虽象平时设素。而至于卒哭后。则设肉行祭。良以神道有异故也。今生人既饮酒食肉。而独于祭祀用素。似无意义。前此 国恤卒哭前。吾家祭事。皆用素馔。而既闻有前辈所论。参以鄙见。不用纯素。似无大害于义理。故已于初八日忌祀。略设肉馔过行。未知其如何也。但虽不上墓。聚会行事。果似未安。人若不知其设行斋舍。而作依常时上墓看。则引惹人疑怪亦不难。依茶礼。欲略行家庙。已为决定矣。幸照。
与李弟敬以
答天章
便中得书。审字履有相。极慰悬恋。第闻兼两邑任。当此时。酬应之烦。不比他时。为之奉虑。此间。病冗如昨。祭祀事。虽未目见厓集。而言者多云云。墓祀斋舍设行之说。载在退溪文集。此则无可疑矣。窃意设素云者。当举国含恤之日。盛备肉馔设行。似未安故云尔也。略设行之。有何妨乎。今以死于服中者言之。葬前虽象平时设素。而至于卒哭后。则设肉行祭。良以神道有异故也。今生人既饮酒食肉。而独于祭祀用素。似无意义。前此 国恤卒哭前。吾家祭事。皆用素馔。而既闻有前辈所论。参以鄙见。不用纯素。似无大害于义理。故已于初八日忌祀。略设肉馔过行。未知其如何也。但虽不上墓。聚会行事。果似未安。人若不知其设行斋舍。而作依常时上墓看。则引惹人疑怪亦不难。依茶礼。欲略行家庙。已为决定矣。幸照。
与李弟敬以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5H 页
舍弟还。知近况颇详。此又承书。欣泻无比。闻君近遭齿舌不少。心窃忧叹。比观宣乡气象。有同临阵对敌。于是时也。而君力不能匡救。则虽闭户亦可。岂合直前担当。鼓众议而从之乎。始闻君为调停之论颇勤。此意甚好。何不勉而卒之。而反为之推波助澜。从前解纷释难之意。果安在哉。哓哓者。反以情外不近之说加之。自非爱君深者。孰不眩惑于言者之言耶。世路崄巇。人言可畏。何不少思处世之道耶。非直处世之道如是。道理亦不过如此。愿勿以吾言为太低微而斥之也。吾于君。痛痒相关。不得不索言之。不知以为如何也。
答金进士经天
承审旅寓安胜。慰泻无已。谕及疏文误处。谨悉。但今日之论。必须不激不峻。直明文庙重。不可僭拟为第一义。不然则彼必作党论看。虽其中有异议者。亦将群起而合而为一。恐无益有害。且未详其人之事实而勒加贬抑之辞。恶能杜彼之口耶。鄙见本自如此。玆不敢承命窜改。幸以此意。传于士林。无已则用李丈文如何。起头楷范。垂于百代下。不可插入他语。意必以下语太重为病。然极言之。则当如此。恐不妨也。
答金进士经天
承审旅寓安胜。慰泻无已。谕及疏文误处。谨悉。但今日之论。必须不激不峻。直明文庙重。不可僭拟为第一义。不然则彼必作党论看。虽其中有异议者。亦将群起而合而为一。恐无益有害。且未详其人之事实而勒加贬抑之辞。恶能杜彼之口耶。鄙见本自如此。玆不敢承命窜改。幸以此意。传于士林。无已则用李丈文如何。起头楷范。垂于百代下。不可插入他语。意必以下语太重为病。然极言之。则当如此。恐不妨也。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5L 页
盖起头泛言从祀之重。照应皆在下。若只为滥拟者而发。则无一字无病矣。未知佥意以为如何。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原薄
君子由内而外。小人所厚者薄。今夫人自吾身而上至于高祖。过高祖则代远。自有服而下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矣。然代虽远而有祖先。然后有吾身矣。亲虽尽。而自祖先视之。则一气而分者也。是以。古之君子。尊祖而敬宗。笃恩而敦睦。其代也虽有远近之殊。而不以远而忘之。其属也虽有亲疏之别。而不以疏而忽之。自近而及远。由亲而逮疏。民德安得不归厚也。自夫世道下。朴散淳漓。计世代之远近。较族属之亲疏。渐而之薄。而反薄于所厚。往往代未远而诚意顿衰。不知报本之道。亲未尽而情义全疏。邈然如行路之人。民俗安得不日趋于薄也。虽然。若是者有原私之谓也。夫私者。公之反也。公则仁。私则不仁。私其身。私其家。私其妻子。私其兄弟。上则忘其祖先。问之则曰吾于某亲为几世也。远也。如是无伤也。下则忽其亲戚。问之则曰吾于某属为几行也。疏也。如是亦无害也。物我形于门墙之内。争斗起于功缌之族。上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原薄
君子由内而外。小人所厚者薄。今夫人自吾身而上至于高祖。过高祖则代远。自有服而下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矣。然代虽远而有祖先。然后有吾身矣。亲虽尽。而自祖先视之。则一气而分者也。是以。古之君子。尊祖而敬宗。笃恩而敦睦。其代也虽有远近之殊。而不以远而忘之。其属也虽有亲疏之别。而不以疏而忽之。自近而及远。由亲而逮疏。民德安得不归厚也。自夫世道下。朴散淳漓。计世代之远近。较族属之亲疏。渐而之薄。而反薄于所厚。往往代未远而诚意顿衰。不知报本之道。亲未尽而情义全疏。邈然如行路之人。民俗安得不日趋于薄也。虽然。若是者有原私之谓也。夫私者。公之反也。公则仁。私则不仁。私其身。私其家。私其妻子。私其兄弟。上则忘其祖先。问之则曰吾于某亲为几世也。远也。如是无伤也。下则忽其亲戚。问之则曰吾于某属为几行也。疏也。如是亦无害也。物我形于门墙之内。争斗起于功缌之族。上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6H 页
以薄于祖先。下以薄于亲戚。无所往而不薄已。自以为当然。人亦恬不知怪。甚矣。私之害也。在祖先亲戚犹然。而况于人乎。故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先稿附录后辩
大凡古今为人撰行状若墓道文字者。其脩正而送于本家也。必书某年号某月日某官职某乡贯某姓名于下方。此古今通行之规也。至于草稿。则或书年号日月官职乡贯姓名。或只书乡贯姓名。或书名而阙其姓。或并与姓与名阙之。或详或略。皆出一时之偶然。初非有意于其间也。后之人编摩其文集也。一从草稿脩正。其详略之不同。盖以此也。我先祖忠定公行状。乃退溪先生所撰始之。先生之脩送正本也。直书隆庆三年六月日。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李某谨状云。而先生文集。则只书某谨状。以其从草本脩正故也。当初刊行先祖遗稿也。偶失照管。行状从退溪集誊出。刊布远迩。在先生文集。则可如此。出他集而为附录。则其可阙其姓。而只书名。以传示四方后世耶。编书之体。大不如是。识者病焉久矣。而因仍不改。盖亦有年及其重刊也。岂可因旧谬而不改正耶。
先稿附录后辩
大凡古今为人撰行状若墓道文字者。其脩正而送于本家也。必书某年号某月日某官职某乡贯某姓名于下方。此古今通行之规也。至于草稿。则或书年号日月官职乡贯姓名。或只书乡贯姓名。或书名而阙其姓。或并与姓与名阙之。或详或略。皆出一时之偶然。初非有意于其间也。后之人编摩其文集也。一从草稿脩正。其详略之不同。盖以此也。我先祖忠定公行状。乃退溪先生所撰始之。先生之脩送正本也。直书隆庆三年六月日。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李某谨状云。而先生文集。则只书某谨状。以其从草本脩正故也。当初刊行先祖遗稿也。偶失照管。行状从退溪集誊出。刊布远迩。在先生文集。则可如此。出他集而为附录。则其可阙其姓。而只书名。以传示四方后世耶。编书之体。大不如是。识者病焉久矣。而因仍不改。盖亦有年及其重刊也。岂可因旧谬而不改正耶。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6L 页
但旧板空间。小不容多字。只加入真城李三字。视先生所送正本。亦省略甚矣。今闻陶院一斋任。因公会大言于众中曰。先生一字权衡。自有正本。增减不得。彼僭加真城李三字。是大不韪。不可不发文规正。因还本稿。此与儿童之见无异。而既发公会中。听者不察也。除一二人外。同然和之云。噫妄也。彼果以为一字之书不书。莫不有微意而不可易者耶。试以先生集言之于静庵行状。书真城李某。于黄锦溪行状。亦书真城李某。于聋岩行状。则具书官衔乡贯姓名。果如言者之言。则其尊敬静庵。大不如聋岩。而反与门人锦溪等耶。其他若序若记若跋。凡极尊严极敬谨处。或具书姓讳。或但书讳。或并略之。如此者。不可以一二计。亦可谓寓微意而抑剔之乎。不特此也。朱子状胡籍溪也。书门人官职姓名。至状李延平。则但书谨状。而并阙姓与名。于南岳处士吴翌状。亦没姓名而但书谨状。朱子少也。以韦斋遗命。师事胡籍溪。而至其传道之师。则实延平李先生。其尊崇敬谨宜如何。而独何致详于胡籍溪。而太略于李延平。反如吴处士翌状耶。是亦有意存耶。亦可谓略于正本如此耶。如使后人纂辑延平文集。而附其行状。则亦将依朱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7H 页
子大全。没其姓名耶。至于朝散即陈汝楫。虽号一时善人。而即后世无闻之人。朱子撰其状。而具书年月官职姓名。惟谨其尊陈汝楫。反加于李延平乎。吾恐为此说者。至是而语亦穷矣。如此类甚众。不可胜举。此非文集之详略不同。一从草稿修正之验耶。历选中国我东子集。莫不如此。稍有知识者。不待言而可知矣。况先祖于先生。以位则为先进。以年则为二十三年长。以族谊则为中表叔。以先生谦冲之德。虽平日寻常札翰。不应若是之省略。况为先祖。撰传后文字。而岂可只书名而不书姓。如一时草稿偶然从略之为哉。其不然明矣。况吾家所藏正本。如右所云耶。先祖下世后十八年。先生为青岩题咏。手写以送。而下方。书嘉靖乙丑真城李某八字。至今悬在楣间。题咏视行状。为等閒文字。而犹且如此。况行状耶。槩概从古述行之文。各随其人学问之浅深。德业之高下。而下语有轻重。遣辞有操纵。此则不容一字增减。至于末段书姓书名。则不以其人有位无位。与夫长与少而有间。即向所谓无古今通行之例也。彼不知此等详略。偶出一时之草稿。元非不可易之定本。而乃敢悬揣妄度。谓先生真有所轩轾于其间。此何异从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7L 页
隙而见日光。谓日之光止于此也。噫。先生微意。岂俗儒肤浅之见所可识哉。彼自以谓尊先生。而不知反为狎大人之归。可哀也已。
义狗说
野城有一农夫。与佣者居。其妻私于佣。谋杀夫。一日诡曰。闻某地有乐土可居。盍往焉。农夫信其说。撤家产以徙。有狗随之。农夫先。妻与佣后。至无人处。佣椎杀之。取其尸沈之渊。狗见其为。即回走之里中人家。以足掘地。仰首鸣号。若有告哀状。里人异之出。狗为之前导。人欲观狗所为。往而或止。狗前于人。哀鸣复如初。至沈尸处。狗辄投入于水。复出哀号。视之果有尸。里人即告于官。官跟捕其妻与佣。讯之果服。遂并诛之。嗟乎异哉。狗一无知走兽耳。其职伺盗也。其能搏兔也。蠢蠢而动。逐逐而行。非有虚灵知觉与人同也。是狗也遇难。而知告急于人。非智耶。卒能为主报仇。非义耶。既智且义。斯可谓之狗耶。今夫人圆首横目。具五常之性。为万物之灵。而朝隋暮唐。事仇雠而不知耻者。虽其名人也。而其行反此狗之不若也。哀哉。
石茸说
义狗说
野城有一农夫。与佣者居。其妻私于佣。谋杀夫。一日诡曰。闻某地有乐土可居。盍往焉。农夫信其说。撤家产以徙。有狗随之。农夫先。妻与佣后。至无人处。佣椎杀之。取其尸沈之渊。狗见其为。即回走之里中人家。以足掘地。仰首鸣号。若有告哀状。里人异之出。狗为之前导。人欲观狗所为。往而或止。狗前于人。哀鸣复如初。至沈尸处。狗辄投入于水。复出哀号。视之果有尸。里人即告于官。官跟捕其妻与佣。讯之果服。遂并诛之。嗟乎异哉。狗一无知走兽耳。其职伺盗也。其能搏兔也。蠢蠢而动。逐逐而行。非有虚灵知觉与人同也。是狗也遇难。而知告急于人。非智耶。卒能为主报仇。非义耶。既智且义。斯可谓之狗耶。今夫人圆首横目。具五常之性。为万物之灵。而朝隋暮唐。事仇雠而不知耻者。虽其名人也。而其行反此狗之不若也。哀哉。
石茸说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8H 页
石茸。菜之美者也。茸之生。必在深山穷峡悬崖绝壁无夤缘着足。摘之者。合细绳为绦。縻壁上垂之若鞦韆。间有横绦若梯。以身缘绦而下。转壁回旋。随宜摘取。附若蚁虱。捷若猿猱。非判命者。不能也。摘已。复攀绦而上。其危苦可知。万一绳磨而绝。足跌而失。则坠落万仞深壑。身骨糜碎。往往而死者。相踵也。然其市于人。取其直。纳之官。应其役。以故。虽死不惮焉。哀哉。余宰于永。永。峡邑。每赋于民。此物最优。用以侈盘餐。应人求。噫。是物也。虽若不甚贵。而孰知其取之之危且艰若是哉。因此推类。则凡赋役之毒于民。不直此也。故为之说以自鉴。又以警世之牧民者。
谕永春民人文
本县。僻介关岭。文风扫地。自古及今。蔑蔑无闻。为天荒废弃之土。夫岂地理之有异。实由培养之无素。太守窃慨焉。夫人物之生。虽有南北。而天得之性。本无异同。乃若其材。则可以有为。岂丰于彼而确于此哉。太守来莅玆土。今玆半年有馀矣。窃见本县诸君。往往风仪淳实。资性朴厚。禀质之美。诚或有不易得者。使充之以问学。济之以文艺。则退可以修行义。进可以取科第。亦岂后于恒人哉。顾狃于习俗。安于故常。
谕永春民人文
本县。僻介关岭。文风扫地。自古及今。蔑蔑无闻。为天荒废弃之土。夫岂地理之有异。实由培养之无素。太守窃慨焉。夫人物之生。虽有南北。而天得之性。本无异同。乃若其材。则可以有为。岂丰于彼而确于此哉。太守来莅玆土。今玆半年有馀矣。窃见本县诸君。往往风仪淳实。资性朴厚。禀质之美。诚或有不易得者。使充之以问学。济之以文艺。则退可以修行义。进可以取科第。亦岂后于恒人哉。顾狃于习俗。安于故常。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8L 页
以农业为职。以渔猎为事。未闻有一人狭书册。亲师友。从事于诗书之圃。翰墨之苑。夫如是则虽有出群之资。拔萃之才。亦何由而养其才成其学。而得免为褦襶之归哉。噫。千寻之木耸壑干云者。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今愿本县诸长老。发愤振励。母徒以治生为业。必以儒学为先务。父诏其子。兄教其弟。提撕训导。渐染成俗。异时蔚然为文教之乡。则岂不韪哉。抑德行。本也。文艺。末也。更愿各自惕虑。交相劝诫。敦孝悌之行。崇礼让之风。毋作非法之事。勿起非理之讼。一洗旧习。丕变风俗。少答 朝家作成之恩。则太守与有荣焉。岂不美哉。太守猥以庸虚。谬当县寄。兴学校。成礼俗。盖其责也。辄不自揆。敢以诚告。惟诸君勉之。
一。峡中无书册。难于借读。诸父老各为其子弟。毋惜货财。必先贸史略,通鉴,四书,三经,古文前后集切于初学者。古人云。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
一。各面。各立训长。以教授蒙学。朔望各持所业。就讲。录其粗,略,通,不。以报于官。
一。年晚失学者。已无可望。限二十岁以下。受学诵习。
一。峡中无书册。难于借读。诸父老各为其子弟。毋惜货财。必先贸史略,通鉴,四书,三经,古文前后集切于初学者。古人云。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
一。各面。各立训长。以教授蒙学。朔望各持所业。就讲。录其粗,略,通,不。以报于官。
一。年晚失学者。已无可望。限二十岁以下。受学诵习。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9H 页
一。职训导者。以时率其学徒。咸集官家。讲其所学。验其进否。以为赏罚之地。
一。远地往还有弊。且有妨工之患。或朔或望。惟待官家出令耳。
一。讲读之暇。训长或出论题。或古风题。使知制述之方。此其大略也。若学业渐进。当有次第举行之规。姑不录示。
白云子传
白云子者。永嘉人也。于吾为族祖而庶也。幼好读书饮酒。及年十八九。喜从里中少年游。日觳抵为儿戏。已而。复发愤励志。取诸子书。俯而读之。遂大肆力于文词。无何。已诗名动江以左矣。尤喜司马氏书。从疏庵任公叔英学。穷昼夜不辍读。始闻疏庵公将从京来。日颙望。适出。戒家人。至则疾报我。我且归。其家人伺其来。则走告之。乃犯星徒步而归。至家。天未晓矣。因坐而待朝。即负笈就受焉。其笃志类此。清阴金相公见其登鹤驾作一绝。大奇之。往往荐誉朝著间。名由此渐著。岁丙寅。姜,王二诏使来。金相国瑬为傧相。辟君与之俱。往返椵岛(时毛文龙握重兵。在椵岛。天使为阅兵马往焉。远接使从之云。)其唱酬诗什。必经君绳墨。然后取舍之。以故声闻
一。远地往还有弊。且有妨工之患。或朔或望。惟待官家出令耳。
一。讲读之暇。训长或出论题。或古风题。使知制述之方。此其大略也。若学业渐进。当有次第举行之规。姑不录示。
白云子传
白云子者。永嘉人也。于吾为族祖而庶也。幼好读书饮酒。及年十八九。喜从里中少年游。日觳抵为儿戏。已而。复发愤励志。取诸子书。俯而读之。遂大肆力于文词。无何。已诗名动江以左矣。尤喜司马氏书。从疏庵任公叔英学。穷昼夜不辍读。始闻疏庵公将从京来。日颙望。适出。戒家人。至则疾报我。我且归。其家人伺其来。则走告之。乃犯星徒步而归。至家。天未晓矣。因坐而待朝。即负笈就受焉。其笃志类此。清阴金相公见其登鹤驾作一绝。大奇之。往往荐誉朝著间。名由此渐著。岁丙寅。姜,王二诏使来。金相国瑬为傧相。辟君与之俱。往返椵岛(时毛文龙握重兵。在椵岛。天使为阅兵马往焉。远接使从之云。)其唱酬诗什。必经君绳墨。然后取舍之。以故声闻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59L 页
益大彰。公卿诸大夫士。无不知有白云子者矣。其游京师。尽与其文章俊士相结。其最深者。李泽堂植,郑玄谷百昌也。搢绅争邀致厚遇之。所之履舄交门外。白云不习举子业。时出游场屋。辄大醉倒卧不措思。及出。每曳白。人目笑之。白云亦夷然不屑也。庚午。中进士。因不复赴举。人有劝之者。则曰吾与得一科。以折节权贵。局束如辕下驹。宁布衣而荡然肆志焉。家甚贫。粗粝不给。只有图籍满架耳。及卒。其子皆不继父业。又无嗣早夭。白云之鬼其馁。而悲夫。白云为人倜傥不羁。其地位虽卑微。不肯为人屈。苟其可敬者。不以其人贫贱忽易。必下之。即不然。虽贵富。亦不欲加礼。稠人广众。斥言人过失。人以是多之。亦以此见恶于人。余虽不及见白云。读其诗。耳其遗事。未尝不想见其为人也。方其纵酒剧谈。歌号啸咏。旁若无人。盖有嵇,阮风焉。其诗清古雅健。高者。逼唐人。下者。出入宋明间。合三百馀首。白云。权姓。名尚远。字远游。白云。号也。
赞曰。白云子其志行。虽不合中正。抑可谓肮脏不俗矣。岂潜夫之流欤。惜吾东国俗薄隘。尚门阀而贱庶孽。使白云子。不遇而终也。悲夫。而负才艺。逃昏冥。若
赞曰。白云子其志行。虽不合中正。抑可谓肮脏不俗矣。岂潜夫之流欤。惜吾东国俗薄隘。尚门阀而贱庶孽。使白云子。不遇而终也。悲夫。而负才艺。逃昏冥。若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0H 页
白云子者。又何可胜道哉。然白云不困穷。恶能工于诗若是乎。
清风子传
清风子。西原人。名允穆。字穆如。药圃郑相公之第三子。而雪轩文克公䫨之后也。自幼豪隽。有奇气。言语游戏。不作婴儿状。嶷然巨人如也。十馀岁。业已读经书。通大义。及年十五六。能古文辞。颖脱不群。弱冠。道遇车五山天辂。车公以能诗名。知其有异才曰。能为我赋诗乎。遂口号数百韵。清风子应口对如响。出语益奇。逞气愈肆。车公乃大服。万历己丑。相公奉使燕京。清风子从之。时年十九。华人一见大奇之曰。若非东方大君子耶。相若气宇。不适偏邦。何不留此大国耶。久之能汉音。乃操短鞭。戴华冠。直入大市中坐。抵掌鼓颊。谈说风生。左右皆目之。莫知清风子之为东人也。清风子既纵睹京师山川城阙人物市肆之钜且富。其游益壮。而其气益疏荡。宜其廓然当于心。乃其意犹若不足。即乘骏步。疾驰渡大江而南。直走巴陵。上岳阳楼。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尽天下大观以归。其豪宕不羁如此。尝游寒冈,西厓两先生门。两先生亦倾许之。知其非常人也。清风子天资超逸。于性理
清风子传
清风子。西原人。名允穆。字穆如。药圃郑相公之第三子。而雪轩文克公䫨之后也。自幼豪隽。有奇气。言语游戏。不作婴儿状。嶷然巨人如也。十馀岁。业已读经书。通大义。及年十五六。能古文辞。颖脱不群。弱冠。道遇车五山天辂。车公以能诗名。知其有异才曰。能为我赋诗乎。遂口号数百韵。清风子应口对如响。出语益奇。逞气愈肆。车公乃大服。万历己丑。相公奉使燕京。清风子从之。时年十九。华人一见大奇之曰。若非东方大君子耶。相若气宇。不适偏邦。何不留此大国耶。久之能汉音。乃操短鞭。戴华冠。直入大市中坐。抵掌鼓颊。谈说风生。左右皆目之。莫知清风子之为东人也。清风子既纵睹京师山川城阙人物市肆之钜且富。其游益壮。而其气益疏荡。宜其廓然当于心。乃其意犹若不足。即乘骏步。疾驰渡大江而南。直走巴陵。上岳阳楼。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尽天下大观以归。其豪宕不羁如此。尝游寒冈,西厓两先生门。两先生亦倾许之。知其非常人也。清风子天资超逸。于性理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0L 页
渊源。微辞奥义。皆迎刃缕解。不用力而其功倍之。出入诸子百家。靡不淹贯。及至阴阳,卜筮,兵家,医方,占相之书。皆所旁通。性高洁若霜天雪月。无一毫世俗气。令人起尘外之思。一时贤豪钜公。皆折官位。愿与之交。名声振一时。平生不喜章句学。少时尝一赴场屋。操纸笔立书。不遵举子尺度。以故有司不取。其后绝不赴。于名利。淡如也。其视不义而富且贵。不啻若泥涂草芥然。或有劝之仕者。则不应曰。吾闻才者役人。不才者役于人。我既弱于才而蔑于行。如是而居人上以役人。不祥。且贫贱。吾所安也。与我富贵而以受人羁絷。我岂若从吾所乐。作一天放人耶。当是时。知清风子者。比肩立朝。举知清风子雅志如此。终莫能荐引。年五十九。以疾卒。实崇祯二年。嗟呼惜哉。清风子平居。以诗酒自娱。酒数杯。颓然就醉。兴到辄吟诗。落笔千百言。其诗汪洋浩溔。不一蹈袭前人语。望之沛然若千里秋涛。雅好山水游。闻有佳山胜水。即理芒鞋策短筇。不计远近而往。徘徊啸咏。极意冥搜而后已。尤喜赏雪。每雪后。乘一驴。驰入两白山中。恣看千岩霁色。翛然独返。盖有孟浩然之风矣。尝雪夜乘月。访李瀼西光胤于仙洞。兴尽而返。题诗壁上曰。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1H 页
雪月交辉夜。清风大醉来。飘然乘兴去。千载绝尘埃。或疑其神仙中人。清风子善草书。一挥尽百纸。飒飒如风两骤至。华人见之。称天下绝笔。其在燕。有一妪当肆市扇。清风子取其一。挥笔投之。妪恶其染墨。色怒。及卖。厥直什之。妪始来谢云。性疾恶。不肯包容。见人有小不善。若将浼焉。然导人以正。改则止。以故人亦不甚怨之。或居酒泉郡。多在龙洲县北。家后。结草屋数间。诲里中子弟。不倦。晚年。除召村督邮。为一赴。未几谢归。盖欲偿头流宿债。非其志也。
赞曰。世言清风子。果于忘世。又言清风子。濩落如魏王瓢。非然也。始壬辰兵起。大 驾播越而西。乃清风子冒艰危。自岭南西走数千里。追至义州。轻身赴 国家之难。素所蓄积也。是岂废君臣之义者伦耶。当其慷慨论天下事。率凿凿副名实。以彼其才。施诸当世。何事不可能。而乃不肯少贬其志。终身丘壑而甘心焉。有以也。岂太史公所谓倘亦有牛鼎之意者。非耶。清风子与我曾大父为石交。于外王父。为姊婿。清风之孙。与我为内兄弟。以故。知清风之事实稔。遂为传。
李士龙传
赞曰。世言清风子。果于忘世。又言清风子。濩落如魏王瓢。非然也。始壬辰兵起。大 驾播越而西。乃清风子冒艰危。自岭南西走数千里。追至义州。轻身赴 国家之难。素所蓄积也。是岂废君臣之义者伦耶。当其慷慨论天下事。率凿凿副名实。以彼其才。施诸当世。何事不可能。而乃不肯少贬其志。终身丘壑而甘心焉。有以也。岂太史公所谓倘亦有牛鼎之意者。非耶。清风子与我曾大父为石交。于外王父。为姊婿。清风之孙。与我为内兄弟。以故。知清风之事实稔。遂为传。
李士龙传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1L 页
余读京山志。至李士龙不屈死义事。未尝不泣数行下也。嗟乎。微士龙。天下后世。孰知我东有人哉。
李士龙者。星州人。其父廷建。良家子也。辛巳。清兵攻锦州。徵我国火炮。士龙亦在点行中。将行。与其父母诀曰。死吾已决矣。得正而死。孰与偷生乎。愿父母毋悲。及至。与明人战。囊其铅丸。每发。辄虚放。我军恐见觉。劝士龙匿其丸。士龙曰。若尔纵可以免死。何以暴此心于天下乎。终不匿。清人果觉之。縳致清主前。诘之。士龙奋曰。固也。大明。我父母国也。始壬辰之难。微大明。吾其鱼肉久矣。秋毫莫非皇帝德也。我岂忍发一炮杀一人。负大明罔极之恩乎。铅丸。皆在囊中。不敢隐也。因出示之。清主怒。命斩之。我军请贷其死。使自效。清主亦义而许之。士龙顾谓曰。若辈胡乃困我为。吾志已定。不如速死之为荣。若辈胡乃困我为。勿复言。竟不屈被斩。会 昭显世子质军中。清主大义之。为送其尸。 世子为之敛棺。饬沿路。舆运返葬。时有崔有渊者。牧星州。方朝辞。 上引见下 教曰。嗟乎。李士龙。烈士也。岂可无褒宠之典。而事有大不如意者。尔其往祭之。有渊至州。遣人以祭。及 显宗朝。因大臣启。官其子。赐其妻米十石。
李士龙者。星州人。其父廷建。良家子也。辛巳。清兵攻锦州。徵我国火炮。士龙亦在点行中。将行。与其父母诀曰。死吾已决矣。得正而死。孰与偷生乎。愿父母毋悲。及至。与明人战。囊其铅丸。每发。辄虚放。我军恐见觉。劝士龙匿其丸。士龙曰。若尔纵可以免死。何以暴此心于天下乎。终不匿。清人果觉之。縳致清主前。诘之。士龙奋曰。固也。大明。我父母国也。始壬辰之难。微大明。吾其鱼肉久矣。秋毫莫非皇帝德也。我岂忍发一炮杀一人。负大明罔极之恩乎。铅丸。皆在囊中。不敢隐也。因出示之。清主怒。命斩之。我军请贷其死。使自效。清主亦义而许之。士龙顾谓曰。若辈胡乃困我为。吾志已定。不如速死之为荣。若辈胡乃困我为。勿复言。竟不屈被斩。会 昭显世子质军中。清主大义之。为送其尸。 世子为之敛棺。饬沿路。舆运返葬。时有崔有渊者。牧星州。方朝辞。 上引见下 教曰。嗟乎。李士龙。烈士也。岂可无褒宠之典。而事有大不如意者。尔其往祭之。有渊至州。遣人以祭。及 显宗朝。因大臣启。官其子。赐其妻米十石。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2H 页
太史氏曰。嗟乎。夫士平居读书自雄。孰不曰我能临大难建大节。审熊鱼取舍也。猝遇事变。类未免怯怯改操。卒之一失其身。而万事瓦解者。不可一二计也。士龙。特闾巷一凡民耳。其所职农业也。所与游皆村氓也。非有学问之力闻见之益。而独能奋大义不顾。至杀身而无悔。岂不毅然烈丈夫哉。斯殆天畀之性然也。夫岂有所为而为之哉。余以所闻。若唐颜果卿,张巡,许远之伦烈矣。然彼既衣食于君。而所欲忠者国耳。彼固知一死外。更无馀地可容迹。其死固也。若士龙者。固下国之产。而行伍之列也。举一国。既皆臣服于清。纵不为大明死。孰谓之不可。而乃今若斯焉。以吾观之。殆千古一人也。况创卒决死易。从容就义难。士龙其未行。既慷慨以死自期。斯已奇矣。至其事觉将戮。略无怖色。义言出口。凛凛惊人。及我军请自效。而清主许其贷死。则若可以动其志矣。而益抗言不少屈。视鼎镬若饴糖焉。不已尤难矣哉。先圣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岂士龙之谓耶。
尹氏三节传
嗟乎。死生亦大矣。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圣人犹难之。况下哉。世教衰。义理斁塞。平居口圣贤。而临难行狗
尹氏三节传
嗟乎。死生亦大矣。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圣人犹难之。况下哉。世教衰。义理斁塞。平居口圣贤。而临难行狗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2L 页
彘者。不可胜道也。于此有人焉。威武不能怵之。利害不能诱之。挺然岳立。凛乎霜烈。至杀身而无悔者。斯其人。曷可与一时逮功名者伦哉。余睹尹氏三节。可异焉。
尹暹。字汝进。号果斋。其先南原人。在高丽者。名威。廉察使。至本朝有观察临。以清白显。临曾孙时英。牧使。时英生澄。澄生又新。又新为知事。是生暹。母柳氏。得异梦以生。生而天质卓异。稍长。好读书。登万历癸未科。历翰苑银台玉堂。一时名胜。咸推毂之。称第一流。其在秋部。剖决风生。狱讼无滞。在言职。棘棘不阿。论劾不少饶。移拜吏部郎。力辞得免。盖不欲处权要也。先是。 宗系受诬。久历 累圣。莫之昭雪。丁亥。 昭敬王极择使臣。以公充书状官。 上曰。 宗系。纵蒙朝廷许改正。实未载宝典。如尔等得此书。灼知其湔涤而归者。予死不恨矣。公拜受命。既至。公再诣礼部。陈请曰。所不得宝典而归者。宁埋骨燕山。因叩头血流被面。礼部即以闻。 天子义之。颁降先诸国。盖特命也。 上闻大喜。出郊迎敕。劳赐甚厚。壬辰。日本贼至。以李镒为巡边使。急往岭南御之。镒从事。乃公友人。有老母无兄弟。公闷之。当行。谓镒曰。此人义当免。
尹暹。字汝进。号果斋。其先南原人。在高丽者。名威。廉察使。至本朝有观察临。以清白显。临曾孙时英。牧使。时英生澄。澄生又新。又新为知事。是生暹。母柳氏。得异梦以生。生而天质卓异。稍长。好读书。登万历癸未科。历翰苑银台玉堂。一时名胜。咸推毂之。称第一流。其在秋部。剖决风生。狱讼无滞。在言职。棘棘不阿。论劾不少饶。移拜吏部郎。力辞得免。盖不欲处权要也。先是。 宗系受诬。久历 累圣。莫之昭雪。丁亥。 昭敬王极择使臣。以公充书状官。 上曰。 宗系。纵蒙朝廷许改正。实未载宝典。如尔等得此书。灼知其湔涤而归者。予死不恨矣。公拜受命。既至。公再诣礼部。陈请曰。所不得宝典而归者。宁埋骨燕山。因叩头血流被面。礼部即以闻。 天子义之。颁降先诸国。盖特命也。 上闻大喜。出郊迎敕。劳赐甚厚。壬辰。日本贼至。以李镒为巡边使。急往岭南御之。镒从事。乃公友人。有老母无兄弟。公闷之。当行。谓镒曰。此人义当免。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3H 页
镒以公代之。公弟逖泣谓之曰。兄柰何恤人之母。而不念我父母为。公曰。幸汝在。亲奉养备。苟免非义也。时父又新。使未还。公入辞母柳氏。母泣诀曰。汝舍我而就死地。何也。公慰解之曰。国有急。恩义不可两全。可柰何。遂往。镒至尚州。进军州北甑渊上。镒见贼盛。已恇怯。已而。贼挥兵蹙之。镒跳去。谓公曰。徒死何为。愿君从我。时校理朴篪。亦以从事在幕下。公凝坐不动曰。何面目见 上。男儿死于国。职也。遂与篪死之。时四月二十五日也。弟逖往甑渊。求其尸不得。 上哀之。命 赠职。旌其闾。廪恤其家。公性仁厚。美姿容。风采玉立。慷慨有国士之风。读古人书。讲吾儒性命之学。其在家。事父母孝。与兄弟友。厚宗族。恤邻党。其告君眷眷。以立圣志。懋圣学。亲贤远邪。反覆之。君子曰。暹之从容就义。杀身成仁。盖有本云。
棨。字信伯。暹之孙也。能文章登第。历扬清显。所至称职。前后章奏。剀切激昂。率凿凿中肯綮。识者韪之。崇祯丙子。守南阳。其年十二月。虏兵猝至。事急。 上幸南汉以避之。贼充斥畿甸。日放兵四劫。公募义士。将讨贼。猝遌贼。大骂不屈而死之。
集。字成伯。棨之弟也。登第。亦历扬华要。内子之难。以
棨。字信伯。暹之孙也。能文章登第。历扬清显。所至称职。前后章奏。剀切激昂。率凿凿中肯綮。识者韪之。崇祯丙子。守南阳。其年十二月。虏兵猝至。事急。 上幸南汉以避之。贼充斥畿甸。日放兵四劫。公募义士。将讨贼。猝遌贼。大骂不屈而死之。
集。字成伯。棨之弟也。登第。亦历扬华要。内子之难。以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3L 页
校理。扈 驾在围城中。慷慨以一死报国自许。先是。虏遣使请成。朝廷以大义绝之。既而。复议通好。崔鸣吉实主之。公适以事在外。及还。即上章斥之。其略曰。 天朝。我父母国也。奴贼。我父母雠也。为人臣子。其可忘父母雠。而约为兄弟耶。况壬辰之难。秋毫莫非 皇帝德也。其忍负之耶。乃者。奴贼逼镐。震辱 皇陵。惊心惨目。有不忍闻者。臣不敢知 上于此时。当作何如怀也。顾兵弱力屈。纵不能悉赋从征。亦何忍倡和议而从之乎。往 圣上赫然奋发。据义斥绝。诞告中外。转奏 天朝。环东土数千里。举欣欣然相告曰。吾其免被发左衽矣。奈何奖敕才降。邪议旋发。至忍以清国汗三字。举之于其口。嘻嘻亦太甚矣。鸣吉之言也。今内而朝廷。外至民庶。莫不扼腕愤痛。欲食其肉。 上深居九重。何得以知之。鸣吉方且攘臂担当。肆然无忌。至谓生灵涂炭。 宗社不血食。以震动 圣心。夫外挟强寇。以内劫其主。是大不忠也。曾谓堂堂数百年 宗社。竟由鸣吉一言而亡哉。臣不胜痛惋。是时。崇祯丙子十一月也。至是。虏大举入寇。
上幸南汉城中。被围数日。人怀危惧。无固守志。庙议欲发使。持牛酒送虏营。公即进言曰。安得亡国之言。
上幸南汉城中。被围数日。人怀危惧。无固守志。庙议欲发使。持牛酒送虏营。公即进言曰。安得亡国之言。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4H 页
此非人臣所忍闻者。臣窃痛哭。今纵万端乞怜。狡虏断无退师之理。适足以解三军之体。示我势之弱而已。今闻公清,江原两道勤王兵。齐到近地。亦足助我为声势。以其间大出兵一面。或数千或三四千。背城一战。则城外四面相距远。而贼兵分屯处处。其势必不得首尾相救。一面既溃。内外相通。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矣。虏欲进不得。欲退则恐议其后。进退狼狈。计必乞和。然后许之。则我势既壮。兵祸自缓。纵有乖。于堂堂正气。亦或一道也。计不出此。未尝一出兵决战。使愤惋欲战之士。顿之城堞之上。欲相率而乞哀于犬羊。臣实耻之。臣切痛之。臣愿斩煽和议者一人头以徇之。以壮士气。以绝邪议。闻者莫不泣数行下。及崔鸣吉撰国书。辞语绝谄屈。公入启曰。臣昨见答书。降也。非和也。但不称臣而已。鸣吉其忍此耶。虽擢鸣吉之发。以赎其罪。尚不足。万古天下。安有如此小人耶。未几。 行在势穷。以抗义臣洪翼汉,吴达济及公。谢敌人。既至沈阳。并奋骂不屈而死之。
太史氏曰。余读三节稿。未尝不废书而泣也。嗟乎玆三子者。虽旷世一有之亦已奇矣。矧萃一家而为祖孙兄弟。以趾其美耶。人有恒言曰。不系世类。今以尹
太史氏曰。余读三节稿。未尝不废书而泣也。嗟乎玆三子者。虽旷世一有之亦已奇矣。矧萃一家而为祖孙兄弟。以趾其美耶。人有恒言曰。不系世类。今以尹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64L 页
氏观之。其可谓之不系世类耶。非耶。若夫成伯则其所立。尤卓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