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行状
行状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2H 页
皇考执义府君行状
先府君讳格字正叔。系出安东。始祖讳幸。本新罗金姓也。甄萱之难。守古昌郡。愤宗国败亡。佐丽祖为复雠计。丽祖以炳几达权。赐姓权。升郡为安东府。以畀胙土封大相。位至三韩壁上三重大匡太师。十六世有讳赈。判宗簿寺事致仕。追封都佥议。佥议生讳兴。典工判书。判书生讳参。入我 朝司谏院右司谏。 赠议政府左参赞修文殿大提学。提学生讳克和。魁司马。刑曹参判宝文阁提学。 赠领议政。议政生讳瑊。行议政府右参赞。策翊戴佐理两勋。封花川君谥襄平公。襄平生讳曼衡。司宪府监察。监察生讳铉。佥知中枢府事。寔于先君为高祖也。曾祖讳大成。活人署别提。祖讳霔。中进士。獒树道察访。有隐德淳行。尝于牛溪成先生之受诬于仁弘也。不畏凶焰。抗章力辨。士论韪之。考讳圣源。善山府使。少游太学。执耳斋议。乙亥两贤从祀之论。实主张之。为士林所推服。尤斋宋先生铭其碣。事实具载焉。妣淑人晋州姜氏。同知敦宁府事兼副总管讳善馀之女。府院君讳启庸
先府君讳格字正叔。系出安东。始祖讳幸。本新罗金姓也。甄萱之难。守古昌郡。愤宗国败亡。佐丽祖为复雠计。丽祖以炳几达权。赐姓权。升郡为安东府。以畀胙土封大相。位至三韩壁上三重大匡太师。十六世有讳赈。判宗簿寺事致仕。追封都佥议。佥议生讳兴。典工判书。判书生讳参。入我 朝司谏院右司谏。 赠议政府左参赞修文殿大提学。提学生讳克和。魁司马。刑曹参判宝文阁提学。 赠领议政。议政生讳瑊。行议政府右参赞。策翊戴佐理两勋。封花川君谥襄平公。襄平生讳曼衡。司宪府监察。监察生讳铉。佥知中枢府事。寔于先君为高祖也。曾祖讳大成。活人署别提。祖讳霔。中进士。獒树道察访。有隐德淳行。尝于牛溪成先生之受诬于仁弘也。不畏凶焰。抗章力辨。士论韪之。考讳圣源。善山府使。少游太学。执耳斋议。乙亥两贤从祀之论。实主张之。为士林所推服。尤斋宋先生铭其碣。事实具载焉。妣淑人晋州姜氏。同知敦宁府事兼副总管讳善馀之女。府院君讳启庸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2L 页
之后也。以 泰昌庚申十月初四日丁未生先君。先君生而颖秀。色粹气清。自在髫龄。峻俨如成人。甫七八岁。已解属文。往往有惊人语。先辈奇之。及长绩学种文。长于词赋。每就艺苑。辄居前列。庚寅司马。辛卯擢庭试第二名。选隶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兼春秋馆记事官,实录郎厅。壬辰升正字。会当简选新进。当路宰执为其族人。图圈甚力。至以利害怵诱之。先君以其人负重累执不许。当路衔焉。坐是颇抺摋。癸巳历著作升博士。冬由侍讲院说书迁承政院注书。无何迁说书。甲午升成均馆典籍,礼兵二曹佐郎。移司谏院正言。时谏者金弘郁被栲死。金吾郎以拿来滞时。又将就讯。 天怒震撞。人皆惴慄。虽素号刚直者。亦嗫嚅莫敢言。先君拜 命即发停鞫之论。诸僚不从。遂引避见递。寻拜礼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忠清道都事兼春秋馆记注官。丙申为御营,备局二郎厅。转侍讲院司书。秋除湖南掌试官。未及行。复拜持平。时 孝庙为奉 慈圣营作万寿殿。会西南灾沴极惨。先君以为此举虽出于诚孝。士木非其时。请辍役以应天。公议多之。由兵曹佐郎复拜持平。上疏切谏 大内营缮,安兴筑城之弊。极言内外干事之臣剥民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3H 页
役。以为衒能要宠之计。上亦不采用。大司宪闵公应亨于 筵席启曰。权某有诤臣风节。不可暂离台阁。 上颔之。俄以司书复拜持平。丁酉有覈蠲海西逋欠之举。庙堂请择遣都事以畀之。铨司以先君应 命。时公望蔚然而有是除。名为遴拣而实外之也。既赴海幕。悉涤虚簿。以刮宿瘼。西民赖之。事竣省觐于京城。大夫人素抱沈痾。至是症复谻。奄奄在床席。先君尝药侍侧。不忍舍去。监司以久不还任 启罢。台谏论以厌避。 上命复除外官以惩之。戊戌乃拜高山道察访。先君不以几微见于色辞。怡然赴之。高山当北关孔道。乘传者多越法滥责。邮卒不堪命。先君执三尺不挠。虽监司至。必据例给乘。监司之子尝闻病急赴。请得下骑亦不许。监司甚敬重。待之益厚。以此一路苏息。马政大举。己亥今 上嗣服。名拜正言。先君以被弹属耳。陈章固辞不得请。庚子拜兵曹佐郎,司宪府持平。俱以相避辞递。由成均馆直讲复拜正言。时南原府使金益勋因私憾推捉士族妇人。僇辱备至。且私逆孽之妾。尽占其财。名行扫地。世所唾鄙。而以其族大。人莫敢谁何。先君直举其罪。请削仕版。众口哗然。并力伸解。同参僚长亦以失实自咎。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3L 页
而先君执前说愈确。由是侧目者滋欲齮龁之。其后再入玉堂之选忤下。都堂又议中书之荐。亦被沮戏。人或劝以少刓方以自全。先君曰非敢故为硁硁也。只欲尽职责耳。终毅然不少挠。人服其所守。岭南岁大饥。齐民举草食。而朝家经费不赡。督赋如旧。先君请移江都峙粟。以补国用。姑缓租税。少纾其急。 上采纳之。初 孝庙升遐。 大王大妃服制未定。儒贤据仪礼贾疏体而不正之说。初拟不杖期。凶人尹善道外托论礼。阴欲害正。上书荧惑。祸且不测。诐邪之言日益昌炽。先君与同志诸公。请正邦刑。以定国是。右尹权諰疏救善道。先君又驳罢之。諰退遁郊甸。 上命遣承旨慰论以入。承旨朴世城以为大臣之外。曾无此例。草写禀 启。日晚未及上。 上以世城慢君逆命。 特命拿鞫。先君苦争之。 上震怒。夜半下 严批。摧折极峻。先君辨之益力。言甚截直。 上初不从。居无何果寝 命。递拜兵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参修 大行王实录。冬拜持平。充冬至使书状官赴燕都。谨鞮辈素闻风棱。无不悚息帖伏。一行肃然。行过西关。监司金公汝钰厚赆银蔘。先君曰路需已赢。受此无义。却之甚固。监司强请至三。则先君即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4H 页
散与在座者。无所自有。金公亟称其廉白云。其在燕也。可汗死。我国使臣当入参哭班。而先君病独留馆。彼大疑诘之。胡译通官辈立门咆哮。恐劫万端。一行皆惊怖遑遑。先君辞以疾笃。竟不应。至其成服之日。彼以胡制丧服遗之。俾我一行服而入参。使臣仓卒无以处变。其势将从其言。先君强起谓使臣曰。不可。未有 本朝之命而遽服此制。将何以归解于 本国乎。吾辈方持 先王大丧。白帽团领。随在行橐。吾辈当服此而已。诸公盍以死争之。使臣乃悟。遂以方便周旋于其所谓礼部者。毕竟果无事。于是一行相谓曰微君。吾其左衽矣。啧啧叹服。辛丑春复 命。拜兵曹正郎迁正言。时判中枢赵絅称以应 旨。为善道讼冤。至有善道左袒 孝庙之语。其用意回险。先君首发削黜之论。寻以事辞递。复拜持平则赵絅请黜之 启。上下相持者已阅月矣。时议转辗。以初拟轻律为非。先君遂陈己见于自列之章。玉堂以此 启递。秋为训局郎。出拜江陵大都护府使。其莅邑也。仁喣恂寡。威束奸强。而自约如寒士。岭东岁歉。江陵被灾尤酷。而监司不以实启。凡催科索租。与稍稔等。民不堪其苦。先君下车。即历陈蔀屋愁叹之实。仍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4L 页
列拯救之策。封章上请。监司恐 朝廷知其讳灾状。从中壅不 闻。先君乃节缩冗费。推赢补亏。以省民徭。公私多赖。府境有空旷地数十里。流氓火耨以生。内司以中旨将设主家庄。贵戚移书谕其意。俾蕝量以入。先君曰夺民利以媚 上。吾所不忍。邈然如不闻也。壬寅丁外忧。丧出善山任所。奉輤归葬于故山。克尽其诚礼焉。乙巳正月服阕。拜司宪府掌令。时许积新入相。舆论未厌。前掌令李堥抗疏讥斥。 上命削黜李堥。先君与诸僚力请还收。 上震怒。夜三鼓 下备忘。拜与李堥窜逐荒裔。即日督发。政院三司苦争不纳。领相郑公太和,左相洪公命夏,李相国景奭俱再上劄分疏。 天怒稍霁。减以削职。已而因灾异收叙。拜掌令。辞不就。三月丁内艰。丁未制终。由成均馆直讲移司谏院正言。上疏论阙失。其目有三。一曰人君语默动静。若天之雨旸寒暑。万物咸睹。人皆仰止。近闻新下令甲。 筵中说话一切秘之。至使三司亦不预闻。是闭耳目而责聪明也。二曰宦侍之设。只备洒扫宫庭。今玆 永宁殿修改之役。既畀之于大臣。而又令中官检其勤慢。是不信宰相而信奴隶也。三曰 殿下尊贤而不能用。恶奸而不能去。含沙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5H 页
射影之徒。乘时相机。敢进嫁祸之言。而犹且诿以应 旨。终不加罪。大圣人堲谗之道。恐不当如是。盖为当时即事而发也。尤惓惓于勤学问正本源。应天保民之术。论者称其剀切。 上亦嘉奖之。时杀人者李温因审理蒙宥。先君曰所谓审理者。审其冤而理之也。温之罪既不能自掩。安有涉冤之端乎。遂据法争之。 上不允。妖人黄壖李硕馥辈受奸党嗾。接武投章。权诬一时士流。辞极憯深。先君请钩覈指嗾人。以正其罪。其党患之。诿以过中 启递之。六月有唐船漂泊济州。一行百馀人皆服华服语华语。亦有通文章晓事理者。其言曰 永历皇帝方保有江南。克绍 崇祯之统。守臣上其事。 朝家将执送于北。先君拊膺涕下曰是可忍耶。谁为画此计者。国事至此。吾虽不在言地。岂忍含默。使吾 君负不义名也。遂奋笔草疏。痛陈君臣大义。有雠视 上国之人。投之饿虎之口。甘心得罪于天下后世等语。书上不报。盖 上意深欲纳其言。而大臣执政内怀恇惧。力主执送之议。事果不行。忠志之士。至今骨寒心痛。而益服先君之义烈。诵之不衰。秋历司谏院献纳,司䆃寺正。复拜司宪府掌令。 引对论时弊三条。其一宫家劫掠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5L 页
渔商。恣行垄断也。其二各司侵捉江船。船人失业也。其三训局使军兵坐市专利。市民怨咨也。并请禁抑。 上皆采纳。承旨闵熙行检素歉。与其弟点张乐欢饮于其从妹殡傍。是日即 国忌也。点以此先被台弹。而熙佯若无与。晏然翱翔。先君劾其蔑礼丧廉。冬复自献纳移侍讲院弼善。上疏略曰 王世子圣质天成。诚国家之福也。作▦时习之功。一日斯急。而近因祁寒。久停 冑筵。盖出 圣上唯疾之忧。而秋冬羽籥。亦合节宣之道。养正之方。不容少缓也。且寮属具员。而无保傅之严。讲读备礼而无箴规之切。宜致岩穴之贤。以资薰陶之益。而顷者赞善宋浚吉之再辞其职也。连 下递差二字。殊无侧席如渴之意。臣窃慨然。 上深嘉纳之。戊申拜献纳,司谏者各二。掌令者一。执义者五。一为济用正。再为司仆宗簿二正。而内乘太仆之常带。编修官宗簿之例兼也。其在薇垣也。应 旨上劄。有曰宗戚留连 禁中。宫闱不严。宫奴肆行威暴。小民多怨。徒事文具。未尽应天之实。恶闻忠言。疏斥敢谏之臣。终以诚正二字。为建极表率之本。 上称善。是岁先君在台阁最久。入以告 毡厦。出以进章奏。前后所论列。总累十馀件。故进善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6H 页
赵公涑有冰玉清操。请加 褒赠。以振颓俗。左尹权坽斁败伦常。请削仕版。以砺世教。李正英为亚铨。驳以望轻。柳俊昌入银台。劾以酗病。别旗徵布。湖西之痼弊也。请罢之。坊民榷蔘。地部之苛政也。请革之。大司马请加选武科。大将敢辞职 榻前。并论之。其馀纠正官邪。开达民隐者。亦不可一二数。己酉由侍讲院辅德复拜司宪府执义。时尤斋宋先生际遇隆洽。方有所设施。朝野拭目。而刑曹判书徐必远固守谬见。妄自诋斥。先君以为妨贤病国。请削黜。 上不从。三月 上行幸温泉。忽有炮声起于 驾后。盖大将柳赫然使牙卒中雁也。先君进曰军中戏剧。自有常律。请亟正邦宪。 上不听。初 上以特旨擢闵熙为京兆尹。熙权门狎客也。骤升卿位。时论不惬。台谏屡请改正。 上犹不许。大臣因其辞疏。白 上递之。都承旨张善澄进曰。初出 睿简。本职虽递。资级当仍存。物情皆以善澄为失言。先君遂劾善澄。仍请还收熙新资。 上大怒。即 命罢职。至以行私不正。巧猾奸谲等语斥之。政院再三覆逆。两司交章力争。 上皆峻批拒之。玉堂诸臣及白轩李相公俱上劄论辨。 上亦不从。时同春宋先生留侍 春宫驿。马上谏。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6L 页
其略曰臣始赴朝。窃听舆论。以台阁风采。许金澄,权某。以恬退学识。许李尚真,李端相。臣诚嘉叹。以为此国家之宝也。曾未几而澄与端相俱蒙 宠擢。远迩歆耸。咸以为此奖直褒恬之举。谓某亦必长弟登进。而今忽以人臣不忍闻。情外万不然之 教。加之。人心沮丧。直气摧苶。譬如草木方生。蕃茂可望。而严霜忽下。枯落无馀。噫。此岂国家之福。而曾未料 圣明之有此过举也。伏愿快示悔谢之意。 上虽优答。而犹不准所请。疏再上。语益勤恳。 上乃许之。后又登对。极言 上教中奸猾巧谲等语之未安。 上即命政院删去之。自是两司缺亚长。天曹辄以先君首拟。而 上终悭恩点。人咸曰 圣朝不能容直士。五月拜掌乐院正。十月以按武御史。阅兵于水原府。庚戌除侍讲院弼善兼春秋馆编修官知制教。辛亥 王世子将纳嫔。礼过后弼善例有升资之典。时相素惎先君。有撼挠之言。先君遂力辞得免。移拜太仆正。四月末不幸遘疾。越五月初四日甲寅。考终于城南第正寝。享年五十二。计闻 赐赙如例。因堪舆家涓吉之忌。权窆于先茔侧。用壬子十一月二十六日丁酉。移葬察访公墓右坐酉向卯之原。即清风府治黄江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7H 页
北冈也。先君天分甚高。仪度端庄简。而坦率不为表襮。温而淡泊。不喜芬华。平生未尝饰貌软语。亦未尝大其声气。虽造次无遽色。虽甚欢无剧笑。燕居沈默穆如也。与人处。去畦畛油油如也。性仁孝。养生竭其爱敬。送终尽其戚易。奉先殚其诚礼。事季父笃谨。季父殁。自殡敛至完襄。皆亲庀而罔不慎。季母孀居。俸入必析分以资之。于舅氏亦然。及丧以寿器杉材赙之。每念外氏衰替。于屡代墓道。俱无系牲之具。遂求文伐石。竭力经纪。尤笃于姻睦。内外谱牒。旁搜广鸠。以尽尊祖收族之谊。无论疏戚远近。顾恤存抚。咸致其恩义。宗族之穷无依者。归之如家。处朋友情义两至。于贫交尤款款焉。不以升沈穷达易其志。一如布衣时。人以为难。历官内外。家益旁落。弊衣或见故絮而不以为意。囷廒枵如无甔石之资。而闻人有急。必济之。慎于辞受。不以其道。虽小不取。然近名之清。绝俗之介。亦不为也。恬于得丧。无逐逐荣进意。视世之翕翕热者。若将浼焉。以此与世寡合。门无贵势车辙。每公退辄净扫一室。只以书史自娱。有时莳花灌圃。啸咏其间。客有会心者至。则必命酒呼棋。其乐衎衎。晚嗜先儒切要之善。于近思录,心经,圣学辑要诸编。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7L 页
用工最深。博考诸家吐释训义。录诸纸颠以玩索。手写周易,鲁论,庸,学。以便观览。于行路旅店。亦不废。扁所居堂曰六有。盖取张子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之意也。常谓子弟曰吾为博士业所误。虚抛半生。今吾已老矣。虽悔莫及。汝曹勉旃。尝爱韩魏公临大节处危疑。苟利国家。知无不为等语及其咏雪诗老枝擎重玉龙寒之句。书诸座隅。朝夕讽诵。以自饬砺。爱君忧国。得于天性。耿耿孤忠。可质神明。至于事是非人淑慝。剖之不苟。守之甚确。秉直持正。不顾众咻。立朝二十年。在台阁者首尾馀十年。知无不言。言无不谠。常以激扬縄纠为己任。不以祸福荣辱动其中。以是虽见重于公议。亦以是大见忤于当世。修隙之徒。肆然搪遮。而且无推毂者。可以引重。故官止是而已。亦命也耶。以其补衮之忠。泽物之志。终不得大展布其底蕴。而年又不满周甲。善不能受福。仁不能享寿。何天之畀之者斯丰。而报之者斯啬也。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先妣淑人李氏。咸平望族。敦宁都正讳楚老之第二女。王考讳春元。官嘉善监司。以文章清节。显于 宣 仁间。世称九畹先生。妣密阳卞氏。宗亲府典签讳悌元之女也。先妣资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8H 页
淑哲。识虑明透。晓义理尽缜密。谙事情尽练达。亲党信服。咸称曰女士也。恪事舅姑。顺承君子。滫瀡必亲。不经手不敢进。家素贫乏。而不以勤苦形于外。僶勉有无。恒置甘毳。以待不时之需。至于宾饷。尤致谨焉。咄嗟之办。辄有异味。室如悬磬。而人不知窭色。聪悟绝人。于文字不学自知。涉猎古今书籍。略通大义。每以三纲行实训子女。俗谚俚琐之书不挂眼。不喜巫卜浮屠之说。屏去浮华奢汰之习。闺门之内肃如也。先君或有所失。必从容规谏。居家莅官。裨益弘多。先妣下世后。家政日塌然。先君每悼念曰家贫思贤妻。信非虚语也。尝欲手撰志铭。以识懿行而未果焉。先妣生于 天启壬戌十一月初三日。年十有五。归我先府君。先先府君八年而卒。得年四十二。与先府君葬在同茔。先妣所举凡十馀数。而夭阏者过半。终育三男二女。男长尚夏进士。次尚明,尚游向学。女长适士人朴泰迪。次未笄。尚夏娶县监李重辉女。生一男曰煜。尚明娶县监李世白女。尚游娶牧使元万春女。俱有一男。朴泰迪有一男一女并幼。去年春。先君见时事渐不如所期。忽忽有不乐仕宦意。欲决归松楸。以保晚节。而顾所带是 春宫赞导之职。大礼在前。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8L 页
不敢轻退。命不肖孤先往治菟裘。指以端阳节祀为相会期。五月三日夕。家奚传先君手书。乃感疾之第四日所裁也。笔画文辞一如平日。念侍药无人。一日二夜奔三百馀里。及至则先君已弃不肖孤矣。不肖孤不孝无状。生不得竭力致养。恭为子职。病不得手执药饵左右扶将。殁不得永诀于终天之际。而顽钝无知。又不即自灭。忍至今日。此何人哉。此何人哉。苍天苍天。曷有其极。今则窀穸已掩矣。窃恐先府君之德之行之在人耳目者。日远日忘。不能早托不朽之传。则是重罪人之不孝也。其罪又益无所逃。故谨摭书世系事实如右。庶几得大君子一言之惠。以传来裔。少伸罔极之痛。而荒迷摧陨。序次无伦。唯幸垂省而财酌焉。不肖孤尚夏无任泣血哀恳之至。
佥正 赠参判姜公(秀昆)行状
公讳秀昆字汝镇。姜姓。其先晋阳人。昔隋炀帝东伐高句丽时。有高句丽都元帅以式。大破隋兵。名震三国。此晋姜之始也。然世远谱不著代。至高丽有国子博士启庸。佐金方庆征日本凯还。策功封晋山府院君。由是益昌大。历五世而圭组蝉联。入我 朝。曰淮伯。都巡问使。曰淮仲。都总制。昆仲俱为国初名宰。淮
佥正 赠参判姜公(秀昆)行状
公讳秀昆字汝镇。姜姓。其先晋阳人。昔隋炀帝东伐高句丽时。有高句丽都元帅以式。大破隋兵。名震三国。此晋姜之始也。然世远谱不著代。至高丽有国子博士启庸。佐金方庆征日本凯还。策功封晋山府院君。由是益昌大。历五世而圭组蝉联。入我 朝。曰淮伯。都巡问使。曰淮仲。都总制。昆仲俱为国初名宰。淮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9H 页
仲之曾孙曰永善君渍。录靖国勋 赠兵曹判书。判书生世琛。军器佥正。佥正生礩。中司马 赠司宪府执义。执义生应运。 赠吏曹参议。寔公之 考也。初宗室文川正寿甲。有女子子几人。其一适潘城朴应顺。诞我 懿仁王后。封府夫人。其一归于吏议公。以 嘉靖乙卯七月十一日生公。公生七岁而丧阿氏。又七岁而孤。家素贫。祖母洪年深。府夫人怜之。取而鞠之如子。公亦母事之。自幼及壮而有室。未尝去府夫人第。然公朝夕往省祖母甚勤。虽寒暑风雨。未或废焉。一日府夫人馈公胾殽。公受而怀之曰有老人在。独食不忍也。府夫人感其孝。日给甘旨。以成其志。甫成童。就教官裴某学。执弟子职唯勤。三年如一日。教官善病。公与同门柳参赞涧。左右服勤。日夜不懈。乐饵必尝。扶持必亲。教官即世。每遇忌日。辄丧食齐居。至老不衰。壬午筮仕。补昭袼署参奉。屡转为汉城参军。壬辰之难。扈 上西行。在途贼报日急。 两宫分跸。禁旅苍黄。后妃家将不相及。 上命公领护。大小皆属之。盖 上雅于椒亲。特信公故也。寻迁工曹佐郎。明年癸巳。自 行朝拜高敞县监。时当乱离饥荒。人相杀食。公至则竭力经纪。以济穷饿。远近闻风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39L 页
坌集。而仰哺者如归市。故旧亲戚之自北来者。日且数十百。公叹曰吾固知国有法。彼皆穷来归我。独安忍持梁刺齿肥哉。遂缩衣贬食。折甘分少。所全活不可胜数。居数岁饷船覆。公坐罢。民曰贤太守去矣。吾其奈何。讼于按使。乞以千斛赎之而不得。则遂争持牛酒。涕泣送之。后又历践祥原安山槐山三郡。而入为敦宁佥正。光海时十年不迁。岁庚申属疾。以五月十六日终。寿六十六。九月葬于广州龟川里坐寅之原。从先兆也。是日也。故素咸集。如丧其亲戚。亲戚之流落远方者。千里重▦而至。皆行哭失声。虞车之返。出国门而吊者五百馀人。斯所谓未施哀而哀者耶。何令人感慕至此哉。朝廷记公扈 圣劳。初 赠承旨。后以子贵推 恩加崇秩跻亚卿。公资禀温醇而志虑贞介。容仪肃整而步履安详。平生不妄谐笑。仓卒无疾言遽色。穆然沈默。静正自持。亲朋不敢狎。妇孺不敢亵。每辨色而作。清坐终日。帘几从容。气像閒雅。虽身在城市而翛然若处士幽人者。名缀簪绅而泊然若癯儒寒生者。孝友之性得于天。而笃实之行成于己。奉光竭其诚而一遵文公家礼。事诸父极其敬而于舅氏亦然。乱后季父落魄湖堧。从母沦寓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0H 页
山。公痛念之。在家在官。必拨冗而往拜之。奉觞而寿。合族而欢。如是者无虚岁。宗子家食。粢盛不丰。则公必替行而罔不慎。其于伯氏。恳眷尤至。劈分赀产。厚让而薄取曰。长子任重。烝尝得无缺乎。无何伯氏亡。送终之具。皆出于公。堂弟秀岱早孤无依。养之于家。视若同气。推而至于疏属。爱博而情遍。各得其欢心。其周穷之仁。急难之义。皆可书而不可尽书。半生作吏。田不增亩。家人生业日益旁落。待禄而饱。佣室而安。公处之晏如。一点墨不费于乞字。秋毫非义则不受。死之日。箧无兼衣。敛形悉用宾襚。清操苦节。有如此者。待人接物。和气盎然。然方严之性。至老不刓。见一不善。相对不与之言。其人愧耻。若挞于市。小心谨慎。不言朝廷得失。党论是非。常有危行言逊之戒。然世道日艰。则忧国一念。炳然如丹。故閒居屏处。每发浩叹。训子弟以义方。胤子同知公发轫文途。而不乐荣进。迹潜郎署馀十年所。当路有连袂人啖以好爵。要与己同。同知公怒而绝之。盖其人方握祸福权。众皆危之。公则闻而喜甚。识者曰人乐有贤父兄信矣。门户中替。晚景宜以子孙科名为念。而如有学未至而幸占者。则公蹙然曰非分之得不祥也。命辍庆席。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0L 页
其务实而斥华。率皆类此。公配完山李氏。戊午党人评事穆之曾孙。兵曹正郎 赠承旨铿之长女也。先公十八年而逝。从 赠视公爵。其葬与公同穴。凡举二男二女。男长讳善馀。即同知公也。自参议升嘉善。官至同知敦宁府事兼都总府副总管。次善庆。木川县监。女长适府使崔圭。次适副护军赵成后。公又有傍室女一人为杨湜妻。同知公初娶砺山宋氏。监察础女。生一男一女。男曰元禄。童蒙教官。女适善山府使权公讳圣源。吾祖也。后娶完山李氏。佐郎惇女。生二男。曰元禛奉直郎。曰元祉学生。县监娶某郡李某女。生一男曰元禧汉城判官。崔圭生二男。曰硕量参奉。曰毅量监察。四女县监李翰衢生员金栻学生安鋐进士柳重殷。赵成后生四男。演湸灏浣。杨湜二子万纪万龄。内外曾玄男女总一百二十馀人。而吾先子最显。谨格。登文科。官至司宪府执义知制教。呜呼。今距公殁六十年矣。长德俱亡。家乘不详。眇余孱孙。其何途之从而获知先德之万一哉。虽然窃听于故家相传。往往有吃吃能言公者。至今闻其风。有足以潜消鄙吝。激昂颓惰。则于是乎亦可以想见其髣髴矣。温温气味。恺悌之端人欤。抑抑威仪。瑟僩之庄士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1H 页
欤。抑其守节清苦。又将优于高士传者非耶。孝友为政。宗门式之。仁廉莅宫。吏民歌之。昔太史公序儒林循吏。各著其美。而公乃具备于一身。此何以称焉。且吾闻之。公自少穷经。至白首教授诸生。每诵而传之。诸生皆抑首敬恭听。又闻公与风玉轩赵公守伦。定为莫逆交。昕夕相从。对案讲论。风玉之学。实自牛溪而来。其师生执友之间。筮告丽泽之旨。必有所可观者。而今皆不传。惜也。然其不传者已矣。其幸传而仅存者。又将日远而日泯。不有以称述之。后生晚出。于何所考信焉。且惟纳铭幽堂。具著声烈。以诏来世。盖自近古以来。未之有改也。夫如是则以公之德之行。如之何其终于湮灭而已也。尚夏谨访于家。得古实若干条。参伍旧闻。摭次如右。用敢委重于立言之君子。庶几垂听而择焉。岁戊午仲春。外裔花山权尚夏谨状。
大司宪松斋罗公(世缵)行状
松斋先生罗公讳世缵字丕承。罗氏贯锦城。上祖讳聪礼。三韩壁上三重大匡。锦城府院君。其后十一世。圭组蝉联。至讳文奎。官西海道按廉使。赐紫金鱼袋。文章行谊。冠冕一世。是公六代祖也。曾祖讳继。 赠
大司宪松斋罗公(世缵)行状
松斋先生罗公讳世缵字丕承。罗氏贯锦城。上祖讳聪礼。三韩壁上三重大匡。锦城府院君。其后十一世。圭组蝉联。至讳文奎。官西海道按廉使。赐紫金鱼袋。文章行谊。冠冕一世。是公六代祖也。曾祖讳继。 赠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1L 页
司仆寺正。祖讳殷制。以学行除长城县监。归装不满三马。世称三马大夫。 朝廷录其清白。后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彬。成均生员 赠吏曹参判。早谢公车业。训诲后进。屡抗疏叫閤。名著于世。妣 赠贞夫人海平尹氏。某官某之女。公以 弘治戊午五月二十一日。生于罗州居平面南山村。颖悟出人。器量恢洪。家贫好读书。常燃松达晓。淹贯经史。词藻蔚然。 嘉靖乙酉中司马。戊子阐大科。调罗,黄两州训导。甲午由成均馆学谕荐入艺文馆为检阅。丙申魁重试。仍升奉教。时金安老当国用事。恣凶日甚。人皆慑怯囚舌。莫敢谁何。公于重试对策。痛斥其无君之心。至有指鹿之奸等语。安老大恚。诬以谋陷朝廷。下狱拷掠。脚破骨碎。公拾取碎骨。盛之佩囊曰。父母遗体。不可弃也。遂裂衣血书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无稷契之臣。为国丹忱。白日照临。疏奉特 赐宽宥。栫棘于固城。围中食乏。朝夕屡空。而公恬不为意。日诵圣贤之书。尝作歌辞。北望吟涕。 上潜遣中人侦察死生。则中人归报曰手中不释近思诸书。座隅大书忠信二字。 上大感悟。戊戌安老败死。 上以奉教召公。引 对便殿。宣赐内酝。以示悔谢之意。是岁又捷擢英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2H 页
试壮元。自是数年之间。历礼兵曹正佐郎,弘文馆修撰,校理,应教,典翰。艺文馆应教。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司谏院献纳。侍讲院文学,弼善,辅德。议政府检详,舍人。成均馆司艺。司饔,司仆,宗簿,尚衣诸寺院正。间与退溪,河西二先生及林锦湖亨秀,郑林塘惟吉诸公。读书湖堂。盖极一时之选也。甲辰特升吏曹参议。移承政院同副承旨。例升于左。转成均大司成。乙巳历判决事。超嘉善阶拜大司谏。时 中 仁两圣继陟。 明庙幼冲。奸臣尹元衡等鼓煽危言。媒蘖善类。祸机不测。公入侍帘前。颇有救解之言。又疏辨白仁杰,柳希春,丁熿等之冤状。奸党恶之。遂递谏职。丙午升大司宪。又申前言。未几见罢。叙为汉城右尹。李芑等以公曾入忠顺堂。欲录勋籍。公固避不从。则芑等恶其异己。摈不容朝。丁未拜左尹。夏充圣节使如 京。还拜忠清道观察使。戊申复入为右尹。时朝议以 仁庙为未踰年之君。不欲入于文昭殿。公上疏极陈其不可。坐黜为全州府尹。治民之馀。务兴文教。一境洽然。既而邪说更肆。国事日非。则公忧愤成疾。竟以辛亥六月十四日易箦。讣闻 上震悼。祭赙如仪。以其年月日。葬于居平松林卯坐之原。其后百五十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2L 页
馀年。南中人士就所居之乡。建祠俎豆焉。夫人箕城田氏祔葬于右。是县监大生之女也。举三男五女。男长惕县监。次恊 赠工曹参议。次悦学生。女适士人金景德,金千秋,府使柳梦井,察访李黄钟,知事柳濂。孙德允,德敏,士人鲁尚文,祭访李洪钟妻。长房出也。 赠工曹参判德全。仲房出也。县监德元,德种,德符,德基,进士德立,士人柳守敬,郡守金忠秀妻。季房出也。柳梦井四子泂,浒,瀁,沔。二婿梁宗遇,李缙。李黄钟婿朴之忠。柳濂男敬仲,慎仲。婿县监李泰男,罗德俊。内外曾玄不尽录。公孝性出天。年甫十二。已知事亲之道。躬自渔猎。以供甘旨。及丧庐墓。情文备至。睦于宗族。信及乡邻。是非之辨甚晢。而接人则和气蔼然。一瞻颜色者。如饮醇酎。其文章甚高。自成一家。而不为空言。皆自经传中流出。其戒从子一篇。大槩以陈烈先生静坐求心之工。晦翁夫子应举读书之法为训。而缕缕数百言。要不出圣门馀矩。观乎此。亦可知其一生用力之实矣。是故其立朝事君。一以忠信为主。遇事敢言。无所回避。正直之风。益著于鹰鹯之逐。刚大之气。不挫于桁杨之酷。能保晚节。为世名臣。非平日素养之深且大。能若是乎。唯于凤城之事。不能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3H 页
无后人之雌黄。然是亦春秋责贤者备之义耶。盖尝闻 中宗常语 文定王后曰。此人可以当国大事。惓惓不已。是故乙巳之祸。 文定追念 先王遗意。不忍以重罪加之云。当日 君臣之契。此亦可见也。其为政清简仁恕。所至辄有去后思。其巡抚海西则至摹其像而祀之。卒之日。完府一境髫白。无不涕泣号慕。如弱子之丧慈母。傥所谓未施信而民信。未施哀而民哀者耶。公所著诗文。亡失殆尽。只有若干首藏于家。而其病柏赋一篇。脍炙一时。人称有屈宋遗韵。岁壬午。公之六代孙重纲。远来访余而言曰。吾先祖行业之盛。不宜湮没于世。而状德之文。迄玆未就。此实后承之罪也。愿得子一言。以视来裔。呜呼。世代已远。文献无徵。顾余孤陋之识。何足以尚论前修。以图不朽哉。既屡辞而不获。则窃以一时诸贤之所尝称道者揆之。知止堂宋公钦。以君子人与之。河西先生以休休德行推之。柳眉庵希春则曰临危坚似石。苏阳谷世让则曰触忌不讳。名节煌煌。其曰义重命轻承对日。名高谤集敢言辰者。参赞蔡公世英之句也。斯皆可据以为说。而若其世系履历。尚有家乘可稽。谨就而檃栝序次如右。以俟知德者考信焉。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3L 页
按灵光郡善行录。罗德全妻薛氏。其夫病。穿掌贯索。露立祷天。既死断发不梳。蒙白而终其身。其子进士逢绪。父病断指饮血。事闻朝廷。俱旌褒焉。公之家法。久而不坠也如此。并记。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黄公(胤后)行状
本贯齐安。
高祖讳贤孙。
曾祖讳世章。 赠通礼院左通礼。
祖讳大临。 赠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妣 赠淑夫人李氏。 赠左赞成文虎女。掌令谦之孙。
考讳应圣。利川府使。 赠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
妣 赠贞夫人长渊卢氏。 赠右尹濡之女。
公讳胤后字希迪。号月渚。齐安之黄。本出昌原。至丽有曰乙耇。以功封齐安伯。仍籍焉。累传而有户曹典善䄄。䄄生缮工监正惟善。惟善生郭山郡事锡龄。锡龄生镇西卫四领司直处裳。处裳生定略将军美仲。是公之五代祖也。公以 万历丁亥七月四日生。自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黄公(胤后)行状
本贯齐安。
高祖讳贤孙。
曾祖讳世章。 赠通礼院左通礼。
祖讳大临。 赠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妣 赠淑夫人李氏。 赠左赞成文虎女。掌令谦之孙。
考讳应圣。利川府使。 赠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
妣 赠贞夫人长渊卢氏。 赠右尹濡之女。
公讳胤后字希迪。号月渚。齐安之黄。本出昌原。至丽有曰乙耇。以功封齐安伯。仍籍焉。累传而有户曹典善䄄。䄄生缮工监正惟善。惟善生郭山郡事锡龄。锡龄生镇西卫四领司直处裳。处裳生定略将军美仲。是公之五代祖也。公以 万历丁亥七月四日生。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4H 页
幼庄重聪颖。慎而寡言。不设惰容。尝与邻儿游戏林亭下。群儿争赴瓜园。公独安坐不动。家仆见而奇之。以器盛进。然后始尝之。人知其为远器。生甫三岁。失所恃。赞成公从孙李公元琏无子。收而养之。抚爱教育。无异己出。公亦事之如所生。时处士崔德云以洛人寓居唐岳。聚徒讲学。李公以公属之。公笃志力行。以懋远业。而不屑意于雕篆之学。参判公时居箕城。箕城素繁华。人多以声乐自娱。公每以省觐往来其间。而持心坚确。漠然若不见闻。虽于马上。书册不离手。故未弱冠而已负士望。至 万历癸丑。捷进士一等生员三等。时年二十七。才名动一时。甲寅丁参判公忧。庐墓泣血。非疾病不脱衰绖。服阕屡参乡解。乙丑夏荐拜 顺陵参奉。其秋擢文科别试第四名。才释褐而所养母尹氏殁。心丧三年。丁卯之乱。关西势成瓦解。公忧愤慷慨。处置家属。使避海滨。尽括家僮数十及邻丁应募者若干人。驰赴本府。府使丁好恕服其义闷其丧。谓公曰君在心制。何可同我去就。公不从。适闻寇至平山。讲和而退。遂还家草疏。斥主和者。为县道所阻不果上。戊辰制尽始从仕。以资穷直授成均典籍。旋移礼曹佐郎。己巳除黄海都事。庚午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4L 页
入为工户两曹正郎。壬申除茂长县监不赴。以户曹郎兼春秋馆记注官。移拜礼曹。寻还户曹。夏出守顺川郡。治尚清勤。三月政成。邑人立石颂之。癸酉召拜侍讲院文学。自是屡入宪府,春坊。为掌令,弼善兼春秋馆编修官。参修光海实录。间为内赡寺正通礼院相礼。时公久居春坊。多所补益。一日 内殿召至帘外。赐以青纱团领。 教曰闻尔教予子。大有辅导之功。故特以此赏之。公即服而拜 赐。朝右荣之。乙亥除甲山府使。即递为成均司艺。丙子再佐海西幕。寻为龟城府使兼副元帅从事官。是年冬强寇猝至。列镇高枕。公即领手下兵。赴于上将辕门。以为勤 王计。元帅不许曰。公书生。不闲军旅。当还本府。坚守城垒可也。公不得已退保铁瓮城。鍊兵巡城。日在兵间。时望行在。泣下沾襟。左右莫不动色。乱定招谕散亡。抚摩流民。恪勤奉职。苏残祛弊。多有梳栉。且不使一衙眷相随。故其时监司闵圣徽上计(一作状)。有居官三载。冷若山僧等语。戊寅特升义州府尹。仍通政。旋即仍任。庚辰除江界府使。未赴而再授湾尹兼清北防御使。府以边上重镇。素称殷富。而新经兵燹。莫可收拾。讲和之初。酬应尤繁。公周旋其间。处置中窾。惟其先公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5H 页
后私。关节不到。故不悦者多。未久以病求罢。其归行橐萧然。邑人或有以玳瑁器进者。公即载录于重记。辛巳出典顺天府。其为政一如龟义时。秩满入为五卫将。三邑之民皆追思立碑。甲申除原州牧使即递。乙酉拜工曹参议。夏出为长渊府使。八月以乡试考官。为势族之落榜者所构毁。公与诸试官皆被迁谪。翌年蒙放。戊子除承政院同副承旨。以病未及拜 命而终。寔四月二十五日也。用某月日。葬于平壤治北慈化山花原洞向坤之原。配贞夫人李氏。宗室锦平君义寿之女。极有阃范。平生不以一毫累及公。后公十六年而卒。祔于公墓。凡举五男二女。男长曰戴尧司马。有至行。居父母丧。庐墓啜粥。次曰戴舜生员。次曰戴禹,戴极,戴一。二女适李馨发,朴硕亨。戴尧三男四女。男诲良,祐良,致良。女李逸,李有仁,李寿一,赵智章。戴舜四男二女。男起良,振良,俊良,傅良。女李志渊,权处平。戴禹一女卢世庆。戴极一男四女。男喜良,女南硕辅,沈松晚,沈翰伯,权尚贤。戴一无后。李馨发三男三女。男斗英,斗俊,斗雄。女李厚根,兵使边是泰,朴弘奎。朴硕亨四男。弘梁,弘柱,弘干,弘材。诲良一男顺承。以行谊用荐。今为 明陵参奉。二女李柱元,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5L 页
世望。祐良二男顺昌,顺裕。一女姜翼汉。致良二女沈湛,全尔楷。起良无子。取傅良子顺鼎为后。振良一男顺长。俊良无后。傅良二男。长即出俊者。次顺恒。公端雅朗润。望之若神。少专意于为己之学。如经传性理等书。无不循环熟复。而尤致力于论语一部。必求圣贤遗旨。以为实用。故其律身中乎礼。处事适于理。而以忠孝廉俭为一身之符。人以关西夫子称之。才华之美。乃其馀事也。其居家也。必早起盥栉。冠带必饬。门庭之内。肃如朝廷。好学之诚。至老益笃。閒居无事。静对图书。沈潜咀嚼。不知其他。御家众有恩而遇亲旧以诚。恂恂怡怡。恩义周至。而于辞受之际。唯义是视。至于朝廷得失。乡人短长。一不向人评说。而尤严于在色之戒。其未第时。有一方伯欲试其意。尝密敕诸妓曰若能夺黄生志者赏之。有一妓当行酒。乍执其手。公正色不视。即截其汗衫而弃之。人服其正。其立朝也。不择燥湿。唯职事是尽。爱君忧国之诚。不以进退有间。或见于词章。或发于梦想。屡典雄府。而一亩不增。居处服饰。略如寒士。济人利物之意。出于至诚。故所莅之处。民皆爱慕。其在顺天时。尝梦拜 宣庙。宣庙命进而 赐酝曰。卿居官廉谨。处心良善。故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6H 页
特见之。公觉而感泣。仍记其事。以为子孙观。公之遗爱。最深于龟城。民以丽朝名臣朴犀并称。一阁双碑。以寓没世之思。岁乙酉。石面流汗如泉。 筵臣达于 上。立朴公庙 宣额。而公之名偶不与焉。西关士民莫不慨然。公诗词雅淡。尝以文学接待华使。其酬唱诗什。载于皇华集中。平生所著述甚多。而雅志谦退。不以文翰自居。故其所为文。率多散逸不收。所存者只斥和疏及诗律百馀首。祭文上梁文笺文十馀篇。场屋试草而已。呜呼。公以遐乡学究。起身于草莽之中。能以词翰学识名世。早蒙 圣祖之甄拔。出入侍从。身跻貂玉之列。历扬内外。为时彦人。如公者可谓拔萃之英杰矣。以尚夏之寂寥数语。顾何能轻重公耶。谨摭家乘而略加诠次如右。以俟后之立言者。
洞虚斋成公(献徵)行状
本贯昌宁县。
高祖讳漤。 赠嘉善大夫工曹参判。行通训大夫工曹佐郎。号听竹。师事栗谷先生。光海时移居尚州。子孙仍居焉。
曾祖讳汝柏。以孝廉屡登荐剡。
祖讳震升。进士丁丑后杜门不出。
洞虚斋成公(献徵)行状
本贯昌宁县。
高祖讳漤。 赠嘉善大夫工曹参判。行通训大夫工曹佐郎。号听竹。师事栗谷先生。光海时移居尚州。子孙仍居焉。
曾祖讳汝柏。以孝廉屡登荐剡。
祖讳震升。进士丁丑后杜门不出。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6L 页
考讳虎英。倜傥自奇。出入尤庵先生之门。
妣德水李氏。通德郎东野之女。玉山公瑀之玄孙。
君讳献徵字文式。始祖高丽太子中允仁辅。自是簪组蝉联。有曰士达。集贤殿太学士谥文孝。与崔莹讨耽罗有功。封昌山府院君。有曰世平。入我 朝观察使。 赠左赞成。是于君为五代祖也。君以 崇祯后甲午二月十六日。生于尚州兴岩里。其夜进士公梦见大舜。异之。以孝舜为小字。及长以进士公命。为伯父讳虎祥后。以丰壤赵氏为妣。赵氏处士兴远之女。苍石李公埈之外孙也。君神气颖秀。人以仙骨称之。数岁便知读书。过目成诵。五六岁能解联句。八九岁吐辞惊人。十二岁作水石亭记。脍炙人口。载舆地新编。其他吟咏。人皆传诵。十四岁丁所生妣李氏忧。执丧尽礼。十五六。泛滥诸家。无书不见。若老佛之学。阴阳之数。无不搜抉。尝推演八阵图。撰奇门遁甲法。多以己意作图补之。屡试屡验。从学诸弟请学其术。则君曰造化之妙。不可漏泄也。寻悔之曰圣贤事业。自可乐。何必役志于吾道之外耶。遂焚其书。专心圣学。尝曰学者。于穷理居敬力行三者。废其一非学也。人日赋诗自警曰。我参三才一。俱存礼智仁。纷纭随世
妣德水李氏。通德郎东野之女。玉山公瑀之玄孙。
君讳献徵字文式。始祖高丽太子中允仁辅。自是簪组蝉联。有曰士达。集贤殿太学士谥文孝。与崔莹讨耽罗有功。封昌山府院君。有曰世平。入我 朝观察使。 赠左赞成。是于君为五代祖也。君以 崇祯后甲午二月十六日。生于尚州兴岩里。其夜进士公梦见大舜。异之。以孝舜为小字。及长以进士公命。为伯父讳虎祥后。以丰壤赵氏为妣。赵氏处士兴远之女。苍石李公埈之外孙也。君神气颖秀。人以仙骨称之。数岁便知读书。过目成诵。五六岁能解联句。八九岁吐辞惊人。十二岁作水石亭记。脍炙人口。载舆地新编。其他吟咏。人皆传诵。十四岁丁所生妣李氏忧。执丧尽礼。十五六。泛滥诸家。无书不见。若老佛之学。阴阳之数。无不搜抉。尝推演八阵图。撰奇门遁甲法。多以己意作图补之。屡试屡验。从学诸弟请学其术。则君曰造化之妙。不可漏泄也。寻悔之曰圣贤事业。自可乐。何必役志于吾道之外耶。遂焚其书。专心圣学。尝曰学者。于穷理居敬力行三者。废其一非学也。人日赋诗自警曰。我参三才一。俱存礼智仁。纷纭随世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7H 页
利。迷醉失天真。掩目思前事。警心发愧颦。舜余知在学。宜勉日唯新。父兄奇爱之。十五以前。嫌其声名之太早禁赴举。以后笃志于向里之学。不事公车业。遂构书斋于家后。扁以洞虚。尝静坐讲道。不言世间是非。或有言色目论议。笑而不应。题诗示之曰一嘻复一笑。世事还无常。不如都相忘。花前把玉觞。又有盛言功利者。亦不应。作诗示学徒曰。纷纷举世争昏惑。此理由来识者稀。役利何须心自苦。乐天犹可道相依。鹏抟碧海因风去。凤叫丹山览德飞。万事从知有时命。信非人力所能违。有客积功于期三百者曰。花潭精思十五日方解释。君盍致思焉。君即思之半日尽通曰。花潭天分极高。十五日之说必不然也。仍与客讨论。客叹服不已。后以疑处数节。因尤庵门下人质于先生。先生曰此大贤之资。至有愿一见之教。而君多病未果就拜。适逢宋公基厚。讲讨数日。宋公大惊曰见识高明。言论正大。诚三代上人物。时君年十八。或劝次栗谷天道策。泚笔立草。不拘科臼。极论天地造化之妙。多发前贤所未发。见者皆以为达理之文。受学门人中第三弟晚徵达卿,三从弟远徵厚伯。最被教育。或从傍问圣学极处。则曰学问躐等。终必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7L 页
无成。当循序以进。勿生妄意。又曰四勿是圣学紧要处。而视听言不出于动中。尤宜详察于动时。此非高远事。只是日用事物省察克治之道也。孔门唯颜子得闻。故后人疑其难行。然不学圣人。更学何事。必以圣人为标准。然后可以成就耳。又曰太虚之体。真有不可无曰理。理之自然变化曰气。气中之理曰性。性之灵谓之心。心之感而动谓之情。情有善有恶而圣愚分焉。非圣自圣愚自愚。此心操舍之几。圣亦愚愚亦圣。可不戒哉。可不惧哉。每于燕閒中。讽诵光风霁月庭草交翠之句。谓诸弟曰洒落气像。一般意味。体认于胸中。则庶几廓然而见大公之域矣。壬子祖妣金氏殁。君服承重丧。常侍几筵。绖带不暂脱。逮在心制。鸡鸣而起。盥栉省谒于王父。退则奠拜于奉主。所制尽。亦未尝一日废。乙卯尤庵先生将远窜。有人致书曰默观世事。生者亦宜守拙岩穴而已。君答曰如我辈。不识不知。凿井耕田。歌 圣德足矣。又何怨尤。况时有否泰。道有消长。此乃理之常也。君子安于理而已。伤叹奈何。喜乐奈何。君气禀清弱。自少多病。丙辰春往三山甥馆。遘疫几危。四月还家。仍成奇疾。移寓于洛西村。疾病。厚伯请祷山川。君曰汝曾不读论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8H 页
语乎。某之祷久矣。何用祷为。翌日开窗视之曰今日天朗气清。真良辰也。仍告于所生严亲曰。今日子将不起。请使人报于王父前。且通一家。使我及时告诀。麾出家人曰。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礼也。遂跪坐吟一绝。仍朗诵乾卦。不错一字。傍人问其故。答曰此乃平生所好。而且试精神。诵讫声与命俱绝。是丙辰十一月十四日也。得年仅二十三。时达卿割指进血。君曰我欲全归。汝何忍此。是夕大石如屋者。陨自露岳。声震远迩。讣闻士流之识与不识。无不痛惜。尤庵先生以书慰所生亲曰。长胤之丧。实关运气。岂独一家之私而已。明年五月十七日。葬于州西霞谷村后壬坐之原。配商山朴氏。县监缵先之女。无子。取从兄久徵之子沇为嗣。沇有五男三女。男长必柱。女适金琬宋载极卞至泰。君温良恺悌。莹然无一点尘累。动静语默。自然中道。望之知其为君子人也。初年或知远外事。历历如眼前所见。人惊问之则曰心之虚灵。如明镜。物来而照。奚是异事。圣人至诚之道。盖有前知之理。康节临命。能知外事。亦可验也。其省己也。以闲邪存诚精一执中。为服行之符。其读书也。以默识心融。精思实得为务。尤致意于羲经。尝曰伊川不穷数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8L 页
学。故传说多有未尽处。每以本义为主。仰观俯察。瞭然有见于天地之实理。其教人也。虽幼贱必开心见诚。反复诱掖。使之自得于心。居家则上奉下御。俱尽其诚。虽僮仆之桀黠者。皆革心改行。接人则露尽心肝。无有表襮。人皆敬服。不敢简慢。若其闺门之内。相敬如宾。终始如一。此其实行然也。君常整衣冠合眼静坐。不知所思何意。其中必有所乐自不能已者。而未尝轻以语人。亦不欲著书立言。抑传所谓恶其文之著者耶。呜呼。玉树丹翎。要非人世间物。君之资禀庶几似之。天之所以生君者。夫岂偶然而然哉。妙龄正路。已近高明。天假之年。其进不可量。而不幸短命。未遂厥志之万一。使间世之才。不得为 圣王之瑞。此何理也。君之所存。世无知者。而独厚伯与达卿谨守师教。传其心法耳。余与二君有莫逆之契。稔闻君事实。日月多矣。恨未及一雅于平日。以涤鄙吝。今达卿之子尔鸿。以其家乘所载者来示。请述行状。遂略加檃栝而为文。以备惇史之采录。
澹岩处士郑君(龟河)行状
本贯迎日县。
高祖讳宗溟。通政大夫江陵府使。
澹岩处士郑君(龟河)行状
本贯迎日县。
高祖讳宗溟。通政大夫江陵府使。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9H 页
曾祖讳溭。成均生员 赠吏曹参议。
祖讳庆演。司宪府监察 赠吏曹参判。
考讳泌。尚衣院别提。
妣昌原黄氏。
君讳龟河字圣则。远祖均之。高丽平章事。世袭簪缨。至我 宣庙朝。有讳澈。左议政文清公。世称松江大爷。是江陵公之考也。君以 崇祯后甲辰九月十四日生。器宇超凡。参判公甚爱之。自四五岁。已知事亲之道。十五遭王母闵氏丧。殡窆诸具。颇自检干。诸父兄恃以为重事。小大悉委之。叔父丈岩公庐墓守制。君以童稚往侍。受大学论语等书。淹通大义。自是专心向学。尤庵先生见而奇之。既长从洁净柳承旨谭厚学。饬躬循礼。柳公每称有法家风。己巳祸作。益无当世意。遂废举子业。同游之士如成师傅晚徵,韩斯文元震。亟称其实行。与之交契莫逆。一日成君过宿君澹岩村居。谓丈岩公曰。吾窃瞷其居家处乡之方。皆有条理。邻里薰德。稍有向善之化。殆非今世之所易见。癸未丁外艰。衰麻不脱于身。菜羹罕入其口。毁甚几殆。幸而获全。人皆称孝焉。君尝筑数间茅庐。揭大规模严心法六字于壁上。以自观省。杂植松菊梅
祖讳庆演。司宪府监察 赠吏曹参判。
考讳泌。尚衣院别提。
妣昌原黄氏。
君讳龟河字圣则。远祖均之。高丽平章事。世袭簪缨。至我 宣庙朝。有讳澈。左议政文清公。世称松江大爷。是江陵公之考也。君以 崇祯后甲辰九月十四日生。器宇超凡。参判公甚爱之。自四五岁。已知事亲之道。十五遭王母闵氏丧。殡窆诸具。颇自检干。诸父兄恃以为重事。小大悉委之。叔父丈岩公庐墓守制。君以童稚往侍。受大学论语等书。淹通大义。自是专心向学。尤庵先生见而奇之。既长从洁净柳承旨谭厚学。饬躬循礼。柳公每称有法家风。己巳祸作。益无当世意。遂废举子业。同游之士如成师傅晚徵,韩斯文元震。亟称其实行。与之交契莫逆。一日成君过宿君澹岩村居。谓丈岩公曰。吾窃瞷其居家处乡之方。皆有条理。邻里薰德。稍有向善之化。殆非今世之所易见。癸未丁外艰。衰麻不脱于身。菜羹罕入其口。毁甚几殆。幸而获全。人皆称孝焉。君尝筑数间茅庐。揭大规模严心法六字于壁上。以自观省。杂植松菊梅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49L 页
竹于庭。读书之暇。啸咏其间。虽蔬粝不继而晏如也。君雅好丹阳山水。每至辄怡然忘返。晚欲卜居于奥区。以为避世之计。不幸遘疾。以癸巳八月三日。终于楼岩旧居。临殁精神了然。少无怛化意。告诀于慈堂曰。人生五十非夭。请勿过伤。又顾谓诸子弟曰余于今日。少无戚戚之意。但老亲在堂。未得终养。此余所以死不瞑目也。遂屏绝妇人。恬然而逝。讣闻远近相识咸嗟惜曰。善人殁矣。以十月二十八日。葬于忠州迦叶山负辛之原。君娶文化柳氏。其父生员畦。洁净之从子也。生四男。长檃。后君四日夭。次柔,棨,槃。檃一男一女。柔二男一女并幼。君性坦直。对人不设畦畛。而处事缜密。未尝有罅隙。闻人之善。寤寐思见。见人之恶。若将浼然。竭诚奉老。子职无愆。既孤日必晨谒于祠堂。如见先公所嗜之物则辄泫然出涕。终身不近口。行谊播闻。州牧荐剡。朝廷亦有引重者。而君不屑也。若将终老于林下焉。尝戒其子弟曰。余观世人重科名。徒以声律为事。此则不愿汝曹效之也。唯笃学力行。无忝家风可也。呜呼。以君之资之美。自幼绩学。又能擩染于法家。天假其年。其所成就。何可量也。不幸早世。未沾一命。岂非数也。虽然孔子曰唯孝。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0H 页
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庸何歉乎哉。余病深蛰。君独逐海上之臭。与之交密。真如退之张彻之让抗惭丁也。君遽舍我而先逝。踽踽人间。怀绪悲辛。今柔持丈岩所撰表记。来谒行状。遂以平日所尝闻见者。略叙为文。以备立言者之采择云。
进士禹公(圣瑞)行状
公姓禹讳圣瑞字玄徵。系出丹阳。远祖讳玄。丽代乡贡进士。后十世有讳玄宝。侍中赠谥文靖公。侍中生讳洪寿。入我 朝刑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判书生讳承范。吏曹参判。参判生讳继孙。林川郡事。始居于公州儒城。四世而至讳纲。俱中生进。寔公之曾祖也。祖讳弘量。考讳瀍。宣务郎。尚衣院主簿。妣顺兴安氏悌吉之女。常读小学三纲行实以自律。有女士之称焉。以 崇祯壬申九月十三日亥时。生公于儒城南谷之里第。生而明粹。天赋特丰。其在髫龀。不待教训而自知爱敬父母之道。六岁随群童入果园。所拾之果未尝随众共啖。必怀归以进父母。父母曰汝何不食而怀归耶。对曰念父母不敢入口。又于一日家间作田螺羹以进。公独却而不食曰。吾闻是物杀母而生。故不忍近口。闻者异之曰天生孝子。八岁入学。拈
进士禹公(圣瑞)行状
公姓禹讳圣瑞字玄徵。系出丹阳。远祖讳玄。丽代乡贡进士。后十世有讳玄宝。侍中赠谥文靖公。侍中生讳洪寿。入我 朝刑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判书生讳承范。吏曹参判。参判生讳继孙。林川郡事。始居于公州儒城。四世而至讳纲。俱中生进。寔公之曾祖也。祖讳弘量。考讳瀍。宣务郎。尚衣院主簿。妣顺兴安氏悌吉之女。常读小学三纲行实以自律。有女士之称焉。以 崇祯壬申九月十三日亥时。生公于儒城南谷之里第。生而明粹。天赋特丰。其在髫龀。不待教训而自知爱敬父母之道。六岁随群童入果园。所拾之果未尝随众共啖。必怀归以进父母。父母曰汝何不食而怀归耶。对曰念父母不敢入口。又于一日家间作田螺羹以进。公独却而不食曰。吾闻是物杀母而生。故不忍近口。闻者异之曰天生孝子。八岁入学。拈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0L 页
出童蒙先习中人不知五常则违禽兽不远之句。特揭之壁。又书其下曰为人子者读此句。可不惧哉。其字画不习而亦端楷有法。尝因下堂而伤其足。惕然惊惧。不能自安。执笞请罪于父母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今不谨。宜受不孝之罪。盖已学孝经。故有此言。然其不泛读而体之于身可知。此岂八岁儿所能言者哉。非但父母奇之。而族党皆称为孝儿。读小学孝经。既授以他书。则公曰为人之道。尽载于此。何必他求。请加熟复。又以六德六行及馀力学问等语。书座右警省。凡所读书。择其要语。必思体之于身。而至于古人之嘉言善行。尤铭心佩服。见者莫不啧啧称叹。以为十岁前德行已备矣。十一岁。母夫人产病危谻。将属纩。公叩胸叫天。乞以身代。移时得苏。渐臻差复。至诚之感天孔神矣。稍长益励志为学。博观群书。若大学之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论语之奚其为政。是亦为政之训。必朝夕讽诵。如有会心之乐。其所玩绎而心悦者。皆务本之语也。未冠以亲命兼习举业。词气夙达。警绝清新。十六岁中乡解一等。辛丑与伯氏俱登司马。时双亲无恙。一时荣之。远近致贺者。皆以孝友感天之语。吟咏而嗟叹焉。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1H 页
尝赴试。亲意虑其清弱。命率写手。公曰罪犯欺君。士子观光。所以立身事君。欺君之习。子何敢为。又临科。亲有微恙而劝赴之。公曰父有疾而子趋荣。是遗亲而先利耳。竟不行。早师尤,春两先生门下。同门士友无不推重。尝与五六人讲易。至泰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句。尤庵先生曰学易者。须先审于君子小人之别。进退消长之几。然后于易可庶几焉。其各述所见以进。诸公辨论知几识微之难易。各有著说。公之言曰君子而有不仁者。小人而有恭俭者。知君子小人固难也。可以进而不进者。无匪躬之节。可以退而不退者。无高尚之志。知消长进退亦皆难也。俱以所论禀于先生。先生曰诸公之论。皆不为无见。而若禹君所论。是能体认经义。深究旨要者矣。后以亲年渐高。不得远游师门。定省之暇。取经传及周,程,张,朱之书。反覆参究。其有疑义。就质不已焉。余于师门。尝与公同处一舍。一日夜忽然惊起。有治任将归之意。余怪而问之。公曰梦兆不吉。或虑亲候未宁。方欲徒步而归。俄而家僮以马至。果报以亲癠。即入拜辞师席。先生曰近日讲论之乐。曾所未有。何其遽归。未及奉对余具告厥由。先生叹曰若人精诚贯金石。孝友通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1L 页
神明者也。自是常在亲侧。未尝少离。奉养诸节。躬视朝夕。衣之燠寒。馈之温清。极其便适。凡有甘旨。不计其直。故鬻雉鱼者争至得售焉。事必禀命。不敢自专。唯务温承。少无违咈。或值几谏。必愉婉其色。芬芳其意。期于悦而后已。丙午春。主簿公疾革。公尝粪而验其症。割指而进其血。延其奄奄之喘而得至数朔矣。及至大故。敛袭诸具。躬自看检。必臻其极。少无馀憾。庐墓三年。啜粥终丧。终丧之后。虽有病。必逐日上墓。不废哭泣。不惰不懈。终始无间。仍以露形成疾。竟至难医。闻者莫不恻然。其祭祀也则必沐浴蠲洁。极其诚敬。不以祁寒溽暑或废。凡百祭需。未尝委诸婢仆。亲自看饬。端坐达宵。哀慕如新。著存致悫之意。少无所忽。常言丧与其易也宁戚。祭与其备也宁诚。盖主礼之本意。而至于日用节文。亦必稽于古。而不肯苟循于俗。其事伯氏则致养侍疾。一如事亲。昼以联床。夜以共衾。未尝相离。妹家俱贫。必通其有无。共其饥寒。怃育诸甥。无间己出。或携子母与归。务尽湛乐。一堂之间。和气蔼然。其教子侄则必先小学。谆谆警饬。又以遗书戒之曰。人有百行。孝悌为本。罪列三千。不孝为大。嗟我来裔。克勉克敬。无忝所生。至于宗族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2H 页
党。诚信以待之。温柔以接之。救灾恤患。曲尽恩义。人无亲疏。各得欢心。或至义利之辨。凛然斩截。不少放过。见人过失。提诱开譬。款尽诚恳。亦多感悟而自化。或为不善者。辄自瞿然曰无或某人知之耶。素性恬静。势利芬华。泊如无意。视世之奔趋荣道。若将浼焉。尝与伯氏冬夜共卧。有一官人冒风雪行呼唱。淩晨而过。公曰布被土床。无事足矣。彼人良自苦。深恶惑世诬民之徒。僧尼巫觋。不使接迹于门。常曰死生祸福。听天所命。何可动心。及疾病。语伯氏曰有生必死。死何为戚。只以母氏悼伤。伯氏茕孑为念。而一语不及于家事。辞气不乱。从容就逝。即己酉四月五日。乃终丧翌年也。及其葬也。士友咸集。俱以哀辞诔其行谊。且居泮宫才经一朔。而声誉甚盛。为侪辈所推重。初期之前。无不诔文而来吊。至行之感人。此亦可见矣。初葬儒城长生洞。后移葬于王巨岩辛坐之原。配密阳朴氏参奉承后之女。生于壬申十二月十六日。卒于辛酉八月二日。有妇德。事君子无违。祔葬于墓左。育一男夏圭。夏圭二男四女。男长彰绩。次时绩。三女婿黄橧,李夏炳,李龙东。季未行。彰绩一女。时绩一女并幼。黄橧二男。长仁燮次仁炯。夏炳一女。龙东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2L 页
男拜幼。盖公以清明之资。加问学之工。培养已固。早自得师。闻见日博。至于孝友出于天性。自孩提至临终。至诚如一。真所谓不失赤子之心者也。为仁之本既立。而制行之方愈修。士友敬服。顽悍严畏。内积忠信。外自孚感也如是矣。独惜乎。天啬其寿。竟不得有为斯世。存顺没宁。在公何憾。而后人遗恨盖无穷矣。公之孙彰绩已后逮事。家乘亦无传。大惧至行之泯没。遍谒诸长老访逮。各以所睹闻录示。仍编家状。俾余撰次。噫。余与公同游师门。并登上庠。所期不汎。故玆摭家谱所载及平日所见闻者。而尤庵先生孝友通神明之教。同春先生相期不在少之句。尤可不朽于百世矣。姑以一语。谨识其梗槩如此。
县监崔君(弘甸)行录
有俗衣冠而古心貌。泥涂行而神仙风者。崔寿会其人也。余少也。遇于泮宫。心甚奇之。相与亲厚。白首如一。今其墓木已拱矣。每忆高风。悲不自胜。其胤子华岳泣请行录。余何忍辞。谨按公讳弘甸。寿会字也。高丽侍中耽津君思全之后也。祖讳梦得。父讳南振。母某氏。以 崇祯丙子十二月廿二日。生于宝城朝阳上坪里。生之日。祖母金氏梦一绛衣人腾空而来。百
县监崔君(弘甸)行录
有俗衣冠而古心貌。泥涂行而神仙风者。崔寿会其人也。余少也。遇于泮宫。心甚奇之。相与亲厚。白首如一。今其墓木已拱矣。每忆高风。悲不自胜。其胤子华岳泣请行录。余何忍辞。谨按公讳弘甸。寿会字也。高丽侍中耽津君思全之后也。祖讳梦得。父讳南振。母某氏。以 崇祯丙子十二月廿二日。生于宝城朝阳上坪里。生之日。祖母金氏梦一绛衣人腾空而来。百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3H 页
拜而贺曰生此忠孝儿。必贵且寿。晬日杂设戏具。皆不顾。独执经操笔。为读书写字状。傍观惊异之。三四岁能读古诗。六七岁尽通史略。十四五就学于同郡朴上舍春章。上舍大器之。教以经书。颇得心学之工。复游同福丁上舍好敏之门。惯诵庄马词赋之属。遂以文鸣于京乡。旁通天文地理。爱看周易参同契。而于天文易象尤精。晚好心经近思录。朝夕置案。以为归宿之地。四十四登明经科。历职郎署。及己巳祸作。慨然流涕曰。岂可以斗禄累身哉。弃官而归。杜门先墓下。甲戌更化。为成欢察访。迁阴竹县监。见忤当路。未赴而递。旋复文兼。壬午六月廿九日。客殁于京邸。李相国畬与知旧诸人。营办棺敛诸具无遗憾。又作挽诔以哀之。葬于兴阳治西中山之坎坐原。享年六十七。有二男。长台岳。次即请文者。不远千里。从余于东峡。学业甚勤。长房三男二女。次房四男。呜呼。公以慈良恬静之资。有嗜学好善之实。浮沈末路。皭然不滓。而节食炼气。翛然而化。其视世之龌龊奔趋。醉生梦死者。何如也。又其天性孝友。连丧二人。庐于墓侧。哀毁尽情。读书见父母字。不觉潸然涕下。其遭同气之丧。年已衰老。露处山下。殚诚营窆。襟袖上常有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3L 页
泪之痕。其训诲子弟则必以义方。尝曰孔夫子当六国僭王之时。作春秋以明大一统之义。朱夫子当北虏惊逆之日。述纲目以明攘夷尊华之义。今日是何等时耶。尤庵老先生堂堂之志。如秋霜烈日。而彼欲诋斥之者。抑独何心。今之士大夫必以此存心可矣。噫。今世此言。不可复得闻矣。唯公事行之可书者。岂止于此。而老病昏瞀。撮其大略如此。后之观者。亦可以髣髴其人耶。
亡子府使(煜)行录
亡子名煜。以 崇祯戊戌八月七日生。自幼聪颖异凡儿。读书未数遍。辄成诵。才艺迈伦。同队推服。辛酉选进士。甲戌参别试解额。不偶。见时事日乖。无当世念。自乙亥废公车业。丙子冬 除英陵参奉。数月以病递。戊寅拜翊卫司洗马。由侍直副率。庚辰迁司仆主簿。辛巳移工曹佐郎。癸未为镇川县监不赴。甲申以左水运判官。转报恩县监。瓜递。道臣上治绩。有升叙 命。邑民追思。三处树碑。辛卯丁内艰。癸巳冬拜尚衣别提。甲午历敦宁判官。升丹阳郡守。丙申余为时人所困殢。渠不安于在官。七辞得递。十月除善山都护府使。以病免。丁酉三月感寒疾。时余承 召诣
亡子府使(煜)行录
亡子名煜。以 崇祯戊戌八月七日生。自幼聪颖异凡儿。读书未数遍。辄成诵。才艺迈伦。同队推服。辛酉选进士。甲戌参别试解额。不偶。见时事日乖。无当世念。自乙亥废公车业。丙子冬 除英陵参奉。数月以病递。戊寅拜翊卫司洗马。由侍直副率。庚辰迁司仆主簿。辛巳移工曹佐郎。癸未为镇川县监不赴。甲申以左水运判官。转报恩县监。瓜递。道臣上治绩。有升叙 命。邑民追思。三处树碑。辛卯丁内艰。癸巳冬拜尚衣别提。甲午历敦宁判官。升丹阳郡守。丙申余为时人所困殢。渠不安于在官。七辞得递。十月除善山都护府使。以病免。丁酉三月感寒疾。时余承 召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4H 页
温阳 行宫。急送书要一诀。留疏疾返。是廿八日午后也。疾已难医。而精神尚了了。问 筵对说话颇详。仍托付后事。半日娓娓。以其夜半属纩。悠然无怛化色。闻是日朝作草堂铭四句。前一日使人梳头剪爪。贻书于内舅鹿川公。不错一字。见者啧啧咸服其定力。以六月八日葬于忠州开天洞束谷丁向之原。迁淑人庆州金氏墓合祔。遗意也。渠为人。精明端雅。正直公平。不甚刻苦。于经学见解透悟。无学问之名而有学问之实者。正其人也。童丱谒同春先生。先生大加奖诩。常曰洛下诸儿中第一也。弱冠出入华阳门下。大老许以远到。以幼晦字之。由是感激知遇。至诚尊亲。井邑治丧。多所致力。其后修校朱子大全劄疑也。竭其心目之劳。至于文集之役。把作己任。搜访远近。釐整诖误。遂成百有馀卷。写作数帙。规模井井。大体无欠。人以此役之成归于我。而其实无非渠积年孜孜之功也。爱亲有至诚。事我五十年。未尝使我皱眉。余有过失。随事力谏。真可谓父子间知己也。中年以后。替管家事。虽甚贫窭。而黾勉有无。能济百口之饥。俾我忘忧。亦干蛊之子也。母氏宿抱块病。至辛酉感寒添剧。八年在危境。渠昼夜扶护。解带之日绝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4L 页
遍究医方。躬执药饵。竟得神效。后辛未遘疠时亦然。洎辛卯巨创。自殡敛葬祭大小。悉躬莅而罔不慎。旧患痰火。乘时复谻。辗转沈痼。几危幸全。居家恩义笃至。推而至于亲戚。俱得欢心。待人以诚信。乡党爱戴。在官政尚抚字。雨露常胜于雪霜。至于清白一节。可质神明。与其季父判书。一时并称冰檗。志尚淡泊。名利芬华。若将浼焉。朝夕食不重肉。蔬菜数器而已。及其官食亦然。历典数邑。田不增一亩。屋不增一架。平生无长物。几案笔砚。亦薄素而晏然。馀可知也。诗文有气力。所述作明畅简当。其笔势亦遒紧雅丽。人争传玩。而未尝以此自多。于医技地术。无甚著工而往往有妙按者。于天文算数。亦颇涉猎。雅爱仙岩水石。欲结茅终老而力不能办。居常耿耿也。我权氏贯安东。高丽太师幸之后。世出大官。为东方甲乙族。入我 朝。宝文提学克和。左参赞瑊最显。高祖讳霔。察访 赠吏曹参议。曾祖讳圣源。府使 赠吏曹参判。两世有大名于士林。祖讳格。执义 赠吏曹判书。以清名直节。为世名臣。二代墓碣。皆尤庵宋文正公文也。母李氏。系出璿源。其考郡守 赠领议政重辉也。金淑人副提学庆馀之孙。县监震粹之女。幼以淑哲称。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55H 页
人以为女士。十九归于渠。同春堂所命也。生二男。养性业文。定性参奉。二女适李思徽,黄梓。庶子顺性,五性。一女幼。养性四女。定性一男五女。女长李东馥次吴瑗。馀与顺性一子俱幼。呜呼。渠自少声望蔚然。一第是分内事。而早停举业。低徊荫仕。此正从吾好之意。不足嗟恨。然禀气精刚。宜享遐寿。而缘余负乘。以致天道忌盈。使渠无辜而奄忽。此余之至痛。虽欲百身而赎。何可得也。哀哉哀哉。渠临诀谓余曰。大人撰人家文字。或不免过实。来头叙述状文。只以数行记实。愿勿张大。言犹在耳。何忍忘之。聊缀槩略。以备惇史之采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