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墓志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59H 页
仲弟通德郎(尚明)墓志
君名尚明字显道。安东人。丽太师讳幸之后。中世以文章勋业。承继轩裳。曾祖讳霔。獒树察访。祖讳圣源。善山府使。考讳格。司宪府执义。妣咸平李氏。九畹先生讳春元之孙敦宁都正 赠户曹判书讳楚老之女。君眉宇秀朗白晰。美风仪。性警发。尝讨论宋儒性理语。见解超诣。间有人所难及。喜读易。探索图书象数之源流。如启蒙变化之妙。期三百气朔之法。无不洒然通透。推而至于卜筮堪舆之术。亦皆涉猎而通其义。其才智之敏给可见也。甲寅以后。群小构祸。君与尹攇诸人。疏辨尤庵宋先生诬。携家入清风之黄江。穷居六七年。庚申世道大来。遂就公车。占文科发解。壬戌冬遘疾。以甲子二月十日。终于汉师旧第。年三十三。殁之日。以儿子托其兄。以家事诏其人。从容整暇。了无怛化之意。始葬黄江北瑞云洞。因术家言不利。岁己卯四月辛酉迁窆于堤川治西门岩洞负癸之原。新卜也。配龙仁李氏。其父世白。方为议政府左议政。即清阴金文正先生之弥甥也。有二男一女。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59L 页
男长曰燮。初娶掌令李世弼女。生一男初性。再娶县令赵景昌女。生一女幼。次曰莹。娶 赠注书鱼史商女。女为士人黄植妻。其兄尚夏致道。泣书掩幽。摧割何极。 崇祯后庚辰月日藏。
 燮之女为士人金汉房妻。又生一男德性。一女幼。男善性侧出也。初性娶县监宋淳锡女生二男。曰祚应瑞应。二女幼。葬后十四年而李氏殁。因地形祔其右。异穴而同坟。其弟大司成宜显别具志埋焉。(右追记)
孺人闵氏墓志铭(并序)
处士郑晚昌之配孺人闵氏。观察使 赠领议政讳光勋之女。府尹 赠领议政讳机之孙。府院君李公光庭之外孙。大司宪蓍重,左议政鼎重,文贞公维重之妹。我 仁显王后之姑也。孺人以 崇祯丙子正月八日生。年十五适晚昌。晚昌名普衍。其考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参判讳瀁。祖江陵大都护府使讳宗溟。曾祖 宣庙朝名臣文清公讳澈。孺人在家为父母所钟爱。及归。掌令公大喜曰佳妇也。至其言动中节则又喜曰法家子也。仍手赐小学书。俾资讲习。孺人敬谨小心。以承尊意。如闻命酒。手自煖进。虽夜深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0H 页
未尝委婢使。奉蒸尝待小姑御僮仆。皆有法度。家众相庆。莫不啧啧。处士早师尤斋宋先生。情义如父子。先生之在沃川也。挈家往居门下。孺人体其志。黾勉有无。俾专学业。处士喜施与。见人之寒。辄解衣衣之。孺人承顺其意不少悭也。善遇邻里。各适其宜。先生每称其妇德。已而处士入太白山中。作物外生涯。其艰苦不可堪。而孺人晏然不示穷愁之色。庚子处士有疾就医。殁于忠州。时子荐在襁褓。掌令公扶其榇葬于太白。又启其内子李氏,外翁参议洪公仁杰,弟宣教郎㵢之旧圹。先后迁窆。戊申掌令公又下世。孺人以为太白虽先意所存。丘墓渺远。后承零丁。日后香火。不可不念。而术者之言。又多雌黄。遂走人禀议于先生。改卜堤川治南月林里。盖掌令公曾以后事托先生故也。既葬掌令公。孺人自往太白。奉移李夫人及处士墓。明年再往。又移参议宣教。同葬于一山中。人或言儿长可待。孺人不听曰数十年人事。何可必也。参议公有贱出男。而遗命掌令公主其祀。掌令公丧毕。孺人又禀于先生。移其祠版于庶孙家。以旧基及私买土田与之。墓祭则犹自备行。宣教之配徐氏无子。常以处士为依。处士殁。掌令公谓徐氏曰孤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0L 页
儿难望成长。盍择于诸从孙以属后事。徐氏痛哭曰天道有知。此儿无事。万一不幸。侄妇必不生。吾当与之偕亡。后事非可论也。孺人事徐氏二十年。极其诚敬。事事必咨禀。财产不敢私。及丧。葬祭以礼。女李徵夏妻早夭。孺人哀恸过节。得寒热之症。十年在床第。戊寅春孺人谓侍者曰。夜梦李女以父命来报会合之有期。吾其不久乎。果以其六月廿九日终于京第。寿六十三。以日家拘忌。用权窆礼。越二年庚辰八月。与处士合葬于先垄下子坐之原。荐中司马。方为永春县监。其男泰河,观河,益河。女适李荩佐进士,李蓍德。馀幼。李徵夏官府使。男德孚,德载。女为洪泰猷,尹凤韶妻。孺人温柔端庄。聪颖绝人。掌令公治郡时有疑事难断者。必问于孺人。孺人辞不获。略陈所见。则掌令公服其明透曰。是妇不可及也。孺人甚爱独子。而教之有方。才解文字。使之就学于大宪公伯仲季。虽之远方。无所系恋。大宪公尤严。时或挞之流血而不以为念。每教之曰先舅平日。虽面斥人过失。亦未尝轻绝故旧。常谓党论终必亡国。最恶言议之偏系。尔宜遵守勿失。训女妇辈曰吾闵氏门风。最戒妒忌。尔曹志之。又曰多言则馀无足观。戏谑亦不可为也。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1H 页
永春未娶。有贵宗要与结亲。孺人曰贫富命也。莫如守分。诸兄诸侄。位居通显。而干请之言。一不出口。 仁显王后因国有庆礼。手札以邀。而辞以故不赴曰。夫家家法甚严。恐自我隳坏。病革治命曰辫发是胡俗。先舅所恶。敛我母以此也。议政公尝与文贞公语曰。使吾妹丈夫也。必非吾辈之比也。呜呼。余于古史见女士多矣。而未有若孺人懿行明识之俱备也。昔程太中称侯夫人曰。吾家良转运使。如使晚昌见其晚年。其有是言也必矣。余少也。访晚昌于山中。淹留屡日。见其活计淡泊。而山蔬涧毛。味皆殊绝。亦足以知内治矣。当时旧宾客唯余在世。宜乎永春君之以墓文见托。遂不辞而为之铭。铭曰。
缟衣綦巾与鹿车。尼载于经晦特书。兼玆达识古亦罕。谁阐其幽贲彤简。
贞敬夫人鱼氏墓志铭(并序)
献陵之北。光秀之麓。广平大君之墓在焉。子孙皆族位。此巽坐之原。贞敬夫人鱼氏之葬也。夫人原任领议政鹿川相公之配。其生也党族称其仁。瞻聆称其贤。其卒也识与不识。莫不哀之。殆记所谓未施哀而人哀之者耶。余与鹿川相公。有兄弟之义。莫逆之契。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1L 页
习知夫人之事行。其子显应以状请志。余虽老病将死。何忍辞也。谨按夫人系籍咸从。观察使讳震翼之女。判官 赠参判讳汉明之孙。教官 赠承旨讳梦麟之曾孙。 国朝名臣直提学变甲之后也。妣原州元氏。其考通德郎玭。其祖牧使士立。夫人生于 崇祯甲申八月十三日。禀性端淑和温。孝友出天。甫十岁。侍祖母权夫人。极其爱敬。有难处事。试问之诸儿。各陈所见。而权夫人辄称某言是。亟加奖叹曰。恨不得为男子也。同列时有怒气相加。则笑而不辨。待人接物。绝无违傲之色。见亲戚奴仆之饥寒者。必思济恤。至于辨义利论是非。无不中理。观察公爱重之。年十九归于鹿川公。言动有则。时继祖姑李夫人,继姑金夫人在堂。竭尽诚敬。未尝有毫分差忒。处妯娌和而有礼。人无间焉。尤谨于享先。庶事皆办。庶物皆具。虽疾病缠身。奠需必手备。不委婢使。每恨元夫人年踰九耋而病不能往侍。至于中夜啜泣。及丧哀毁过节。蔬食不辍。时夫人年亦七十。诸子泣请姜桂则若不闻也。以致胃病发作。委顿床席。而馈奠之需。一如平日之致养。及至病笃。犹谆谆口语。以祭用为念。自奉朴素。衣服饮食。斥去华美。相公位尊。而阃内萧然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2H 页
若寒士家。严于辞受。一芥无所取。从相公于雄州大藩。不许外人交关。衙庭肃如也。相公久在要路。请托旁午。而一不开口。以佐公清德。公之弟泰仁君早失所恃。夫人鞠育。抚爱甚笃。泰仁居常感戴如天只。推以至于宗族。无不各得其欢心。相公喜施与。家无长物。而夫人必先意承顺无难色。以故人不知其贫。卒之日。发其旧箧。无尺布之馀者。虽子女辈。平日实不尽知其如此也。处事正大。少无苟且。如左道巫觋之事。不设于家。至其病革。诸子请移避。夫人责曰命乃在天。岂可移避而得免乎。以丁酉二月二十六日。卒于正寝。属纩之时。神色泰然。无怛化之意。此岂妇人之所可能者哉。相公名濡。我 世宗大王之后也。考讳重辉。郡守 赠领议政。门高族大。为世冠冕。夫人举二男三女。男显应,显崇。女适尹寭。次夭。次奉事元命一。显应三男四女。女适申晚。馀幼。显崇一男存中。女适申晋。尹婿继子尚靖。元婿一男三女皆幼。呜呼。尊荣人之所慕。士或难免。货财人之所欲。妇女尤甚。而夫人贵而不骄。安于俭约。积而能散。犹恐不及。此岂衰世之所易见者。于是乎贤矣哉。若其事亲之至行。奉先之悫刱。自来家法而然也。然非相公正家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2L 页
效。安能事事合义。允为宗戚之观法哉。夫人实行可书者多。而亦何能尽书。今按状文。皆余之平日所惯知者。故谨撮槩略。俾纳于圹。铭曰。
猗欤贞敬女中士。六亲曰贤行尽美。谁哉宗正载彤史。我阐幽光昭千祀。
贞夫人宋氏墓志
余尝为亡友俞弼卿志其先大夫凤洲公之墓。弼卿既殁之三年。其母夫人以八十三岁终于家。弼卿之孤广基等。录夫人事行。属余继志曰。使先人在世则必复请铭。而今焉已矣。无所逮及。不肖等敢以先人之思。徼惠子一言。以不朽吾王母如吾王父也。余虽惧匪其人。前既不能辞。今何说可辞。谨按夫人姓宋氏。系出恩津。远祖双清堂愉。当 太宗朝退居怀德。近世西阜公讳龟寿。县令讳应光。监察讳廷祚。直长讳时煜。即其四世也。母韩氏清州大姓。 崇祯壬申五月七日生夫人。聪颖夙成。涉书史通大义。既长归于凤洲俞公讳榥。乃观察使 赠左赞成讳省曾之长胤也。凤洲公亦官观察使。追 赠吏曹判书。初聘晋州柳氏无子。取堂子命夔为后。后聘夫人生一子。即弼卿也。名命赉。四岁而孤。夫人辛勤鞠养。常以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3H 页
妇之子。非见焉。不与为友。为至训。口授小学通鉴诸书。稍长令就学于尤庵先生。先生于夫人为族父也。自幼慕义。诚心景仰。至是俾爱子得有依归。终身服事。人皆服其见识。尝从所后子历赴三邑。朝夕常供之外。不以毫毛自近。戊午所后子殁于庆山任所。挈归杨州车踰岭居之。是凤洲公墓下也。弼卿筑室聚徒。讲业其中。夫人殚心给馈。不问家有无。盖其方游深浅。综理密勿。以至米盐觞豆厨灶井臼。无不秩然可观。奉蘋蘩。礼敬俱至。涤器具馔。辄皆躬莅。切胾方均。烹饪馨嘉。举可为法式。急人之穷。如恐不及。亲党之有死丧冻馁者。莫不取资而仰依焉。性勤俭。大耋之年。纺绩不去手。喜谈历代兴亡。人物臧否。纚纚可听。虽博识男子。有不及也。己丑筵臣白其潜德。 上命有司赐米肉鱼酒。一时荣之。夫人深自瑟缩不安也。晚年穷约已甚。而泰然不以介意。常语子孙曰穷达有定。何用戚戚。人当为吾所当为而已。其安于义命多类此。夫人之殁在甲午十二月廿三日。葬与凤洲公合祔。命夔官正郎。生二男重基,衡基。女参奉林象台。命赉除监役不仕。生四男广基,厦基俱进士,度基,应基。女进士赵鼎彬。曾孙十馀人。奉夫人祀者重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3L 页
基子彦璧也。余与弼卿游。习闻夫人德美之行。今见状文。益知其所未知。呜呼其贤矣哉。自世教衰。闺门之化已逖。邺下之风相踵。若夫人者。殆古所谓女士者非耶。昔朱子述范文叔母。铭而断之曰玆其所以为吾文叔之母也欤。余于夫人。亦曰玆其所以为吾弼卿之母也欤。是为铭。
淑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余与洪正士中。自少有莫逆契。士中每对余道其内淑人之贤。不以为嫌。余时以谐谑相加。然士中正士。知其心不私也。岁乙未淑人先逝。士中悲甚。述其平生言行。以祭淑人之灵。将以书求其志文于余。居无何。士中又逝。其子重耇以士中遗意。走人来乞铭。余披读未了。涕溭溭下。何忍孤其意。谨按淑人生于 崇祯乙酉至月廿四日。庄重有法度。识见通透。论事是非。无不当理。凡系女职。不学而能。十四归于士中。奉舅姑以孝。事夫子以敬。待妯娌抚仆御以恩信。一家咸庆其得贤妇。淑人早丧怙恃。终身哀慕。友爱一弟甚。弟又早死。久益伤痛。语及必涕。鞠其子如子。祖母之丧。谓士中曰吾幼失父母。唯祖母是依。今其丧。吾不忍异于亲。吾欲别处以终丧。愿君卜妾居外。士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4H 页
中感其义而许之。奉蒸尝必亲执鼎匕。务极精洁。常曰子孙忧祭需之难办。祖考必不降歆。临祭虽无一钱。不以为言。尤恬于财利。淑人之家。尝推一屋使居。淑人曰吾祖母曾祖母临年无寿器。吾岂可有此。遂斥屋以备两世寿器。更营他屋以居。本家析著以归之。淑人为念其诸侄孤露家事凋零。辞不受。及士中从宦。淑人唯恐内政之或累官事。益自谨饬。士中督邮连原。时适上京。遭 国恤过成服。邮人追纳布物。淑人曰既经成服。追受非义。郤不受。事皆类此。前后随官八邑。未尝以一毫官物自近。士中之以冰蘖著闻。盖多淑人内助之力也。又勤于治家有条理。自庭除洒扫。以至墙坛之修树木之植。无不以时。未尝或使士中经意家务也。性又喜施与。见人之穷。不计家贫。而悉心救助。人莫不感戴。淑人之先。星州人。曾祖讳馨远执义。祖讳圣翼。考讳悦进士。妣李氏系出璿源。其考参判翊汉也。士中丰山望族。万选其讳也。子重耇。以某月日。合窆于杨州丰壤先兆下某向之原。世系具于先碣。呜呼。妇人之行。不出乎闺阃之内。子曰人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今淑人事尊章。尊章曰善事我。承夫子。夫子曰善承我。妇人之所难得者妯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4L 页
娌仆御之心。而亦皆曰是贤妇人。于是淑人之贤见矣。然说者每以文王后妃之贤。为本于文王之正身以率。则于是而亦可见士中之正率也。铭曰。
二尊称孝。诸族曰贤。夫子之诔。心服之言。德美迈古。衰世谁肩。闺门事閟。善不外宣。我发潜光。昭示千年。
贞夫人黄氏墓志铭(并序)
余与观察使李公伯瞻有同门之好。尝闻其内子之贤。一日伯瞻以状文授余曰。亡妻墓草再宿。而闺阃事隐。将湮没而无传。子其志之。以贲泉涂。余闻而悲之。不忍以不文辞。按状夫人长水黄氏。 国朝名臣长溪府院君讳廷彧其子独石公讳赫。于夫人六代五代也。曾祖讳裳 赠持平。祖讳尔徵定山县监。考讳晖三登县令。妣梧阴尹相公之玄孙。其考进士城也。夫人以 崇祯壬寅七月十一日生。端庄静一。颖悟迈伦。自五六岁已知女行。未尝下堂嬉游。外王母沈氏无嗣。来依慈氏。夙婴脚疾。不喜起动。夫人左右就养。须臾不离侧。如有训戒。婉娩听从。外王母奇爱之。及丧哀毁如成人。甲寅随家大人赴三登。日与诸兄论难古今是非。言语出人意表。诸兄每称女士。丙辰慈氏如京。只与仲姊在衙。姊丧出于不意。袭敛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5H 页
衾。独自裁缝。至于上服。悉中制度。人莫不叹服。八月慈氏病谻滨危。昼夜不解衣。八朔如一日。终至巨创。庚申又遭外艰。前后送终无憾。哀毁几灭性。壬戌归观察公。两家父母俱不在堂。家事旁落。活计茫然。夫人竭力费思。拮据凡百。卖郊田占得数间屋子。井臼之苦。畚锸之劳。必躬亲当之。夏月潦雨。屋漏床床。灶烟不起。而未尝见愁苦之色。居常勉戒夫子曰。文夫立志。不可不弘大。须专心学问。如家间细琐。切勿关心。或有过差。辄犯颜而谏。是以夫子感叹。如对尊宾。相与勤励。夜以继日。如是者十馀年。丙子夫子登上庠。乙酉魁谒圣科。由是历扬清显。屡典名邑。位跻方伯。夫人受二品诰。自世人观之。可谓尊荣。而夫人不以此少弛戒惧之心。见官食之稍厚则必曰吾于昔日。只持三斗粟而始谋生。愿夫子母忘旧事。见名位之渐加则亦曰。宦成名立。愿早休官。常欲买田于畿湖间。以为终老计。而因循未果。戊戌春遘疾。以三月二十六日卒于长兴坊第。得年五十七。初葬杨州杏村。己亥四月十九日。改窆于甲坐之原。去曾祖 赠执义公墓仅数十武地也。观察公名乔岳。伯瞻字也。龙仁大族。世系详载执义公墓碣。夫人生平无疾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5L 页
遽色。口不言人过失。治家有法度。尤致谨于祭祀。虽甚贫窭。馈奠丰洁。饼饵菹盐之品。樽斝鼎俎之属。必先期措办。一无所乏。每于墓奴之来。先问山所安否。私亲及外氏忌日。哀慕亦挚。虽一果一鱼。及期献贤。以寓不逮之悲。抚养小叔。殚心护视。以至授室。爱其三女。曲有恩意。嫁时皆装送无缺。私亲兄弟早殁。事伯姊季兄如父母。推以至于宗族。一于诚信。教一女必以义方。虽甚爱。有过则挞之。巫祝不敢近。贿遗不敢通。屡之官。衙庭肃然。夫子之以清操著闻者。实赖内助云。夫人无子。取族子世准为子。女适进士郑益河。世准一男一女。外孙男女各二俱幼。昔者程太中赞侯夫人曰。吾家良转运使。今夫人之行。何其异代而相似。况富贵而不变贫贱之心。士君子之所难能。而夫人能之。呜呼其贤矣哉。然古语曰不见其山。见其木。夫人之行如此则伯瞻之刑家。从可知矣。休哉休哉。铭曰。
贤哉孟光。贫且乐只。之子有大。不变塞只。谁载彤史。警末俗只。我发幽光。笔无怍只。
亡室李氏墓志
李氏。广平大君讳玙之后。祖讳迥掌令 赠赞成。考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6H 页
讳重辉郡守 赠领议政。妣安东金氏。同知 赠领议政讳光灿之女。清阴文正公讳尚宪之孙。李氏以 崇祯庚辰六月廿七日生。十六归于余。柔顺公平。御下以慈。平生言不妄出。辞受必谨。又不喜巫卜祈祷之事。余晚有庶出。抚视与己之孙曾等。辛卯五月初三日。以疾终于黄江别墅。寿七十二。七月廿七日葬于忠州北面大林山上聚午向原。地名束谷。男煜县监。有子养性,定性。二女适李思徽黄梓。庶子顺性。馀幼。夫安东权尚夏识。
亡妹朴氏妇墓志
吾先君有三男二女。女长恭人也。其性惠而哲。其行和而婉。其貌明莹无点瑕。女工精绝。十三制朝衣。䙅襋之妙。老手让能。父母奇爱之。十九归于潘南朴君泰迪。承政院左副承旨讳世城之子。同知中枢府事讳焕之孙。承政院都承旨宋公讳时吉之外孙。朴氏族大且显。世所甲乙。恭人入门。六亲莫不啧啧。既久而尊章喜益深曰。是真善事我也。恭人未行。吾先妣已见背。岁辛亥荐罹悯凶。吾先君与承旨公相继下世。翌年宋夫人又逝。恭人自念命途奇衅。如不欲生。癸丑寓居桂阳之农舍。乙卯转入清风。与余相依。丁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6L 页
巳又徙骊江。乙丑还京师。沈疾经年。以戊辰正月九日殁。得年仅四十二。临绝以迁先墓教诸儿。惓惓于夫子。他不及焉。越三年丁酉。葬龙仁治南陶谷向卯之原。吾权贯安东。曾王考讳霔獒树道察访。王考讳圣源善山府使。先君讳格。司宪府执义知制教。以清直显 孝 显朝。先妣淑人咸平李氏。敦宁都正 赠户曹判书讳楚老之女。巡察使九畹先生讳春元之孙也。恭人凡举四男二女。男弼鼎娶正郎李喜夏女生一男。次弼升,弼恒。女适士人李茝。馀幼。将葬朴君谓余曰居室之事。我详于子。我尝遘疠。恭人夙夜苦心。至不寝食。数月如一日。我性辨急。临事多纰缪。恭人每勖我以佩韦之义。俾我幸无大盭。我栖遑数十年。殆不能家。恭人克尽方舟游泳之方。使十口粗免饥寒。又不拘世俗琐节。不嘉修饰芬华。亲戚之丧。或称贷而赙之。老婢有功。收而衣食之。又营给其身后瘗葬之具。此等皆不可泯没也。余掩涕而记之。埋之冢傍。俾来后有徵焉。呜呼。昔朱夫子志刘氏妹之圹曰。哀哀吾弟。归藏其丘。懿此遗德。后人之休。吾于此亦云尔。其兄尚夏致道识。
从子妇孺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7H 页
从子燮出其妻孺人李氏之柩于黄骊旧山。以己卯阳月甲申。窆于堤川之门岩洞负坎之原。要余铭其圹。呜呼。昔程叔子哀其兄女贤而早夭曰。使其享年。足以名世砺俗。垂光简策。不幸短命。何痛如之。余于此妇之葬。哀痛亦然。何忍无一言。遂略记其世系事行而埋之曰。粤在 宣 仁之世。群彦笃棐。有如白沙李公恒福,清江李公济臣,月沙李公廷龟,象村申公钦,慕堂洪公履祥,南郭朴公东说。俱以德业文章名流后世。是于孺人为内外高祖也。白沙之孙时术吏曹参判。曾孙世弼司宪府掌令。乃其祖与父。外翁曰礼曹参判世模。南郭之孙也。孺人胚胎前光。以庚戌十月廿六日生。姿貌丰端而明洁。言语讷逊而爽朗。女工妇容。敏妙中节。其爷娘亟称曰。是儿之贤。诸子女莫及。十七行笄礼入吾门。亲党啧啧相贺曰贤妇也。常在姑侧。不适私室。克自抑畏。夙夜无愆。侍疾则色忧不解带。药物必亲尝。饮食必手备。有命则少退旋复。服勤不怠。人有所遗。虽少不敢私。持而献之。以听所命。每痛不洎其舅。蒸尝必致诚悫。忌日哀恸失声。又尝掩涕而慰其夫曰。此天之毒我也。尚幸北堂无恙。吾辈若得子姓蕃昌。以至女嫁男婚则差可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7L 页
慰慈怀耶。又尝谓其夫曰。妾长于闺房。卤莽无闻。以此为高门之妇。何以事长者。于是取小学内训等书。时时披览。又抄古今贞孝言行以取则焉。至于词章之文。俚俗之谚。一不挂其眼。然不欲以识文字自多。内而不出。人鲜有知之者。其夫欲废公车业。留心学问。则孺人喜甚曰此妾之日夜仰望者。果能终始孜孜有成就。妾亦与有荣焉。科名虽曰悦亲。直是目前光辉。古所云立扬显亲。岂独在彼。其夫或箕踞放惰则必以婉辞戒之。反复不置。居常相对敬谨。虽燕不曾欹侧。食进或自举案。起必俱起。送迎必拜。吉凶之问。宾客之奉。一视其夫之意而无少违。婚姻宴集。非有家长命。虽亲族不敢往。事无大小。必禀而行之。其夫不在。尤致谨焉。抚爱少姑忒甚。推而至于党族。俱得其欢心。然礼防甚严。独居则虽其私亲兄弟之来。必䦱门而与之言。使侍婢不去侧也。义利之分。必加审慎。无名之馈。一切不取曰吾何忍累吾夫子耶。又尝以此义戒饬后辈曰。彼之遗我。必有所以。受惠而不听其言。非信也。不听而受惠于人。非义也。戊辰 国哀时。见其亲属有权著乌巾者。正色责之曰虽幽独之中。何敢以无知而废节哉。君独不闻蘧伯玉过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8H 页
国门事乎。其人愧服。己巳 宫闱之变。有一章甫将上书以谏。其妻挽衣止之。孺人闻之曰是情重妇人也。乃欲使其夫恬于伦常大变耶。尝览秋胡妇采桑谢其夫事曰。贤则贤矣。已失其身矣。妇人受辱于行路。而不即自处可乎。素性幽閒静谧。仓卒无疾言遽色。甚欢无启齿剧笑。芬华之饰。未尝近体。衣裳唯取洁净而已。又不信巫卜妖说。不喜言人家得失。傍人有言及者。听之如不闻也。喜施与。人有求必副。或至箱箧皆空而不暇恤。莅御婢使。曲有恩意。有旧功者特加厚焉。以此阃内蔼然。小大无间然。乙亥五月感疾。以十二日殁于楮岛江舍。年仅二十六。病中语其夫曰。承宗奉老。责重且大。改娶必择于名家。不可放过。经理后事。从容不乱。讣传之日。远近族党老少上下。莫不嗟伤。旧居清风。村里妇孺。奔走悲泣。如丧其亲戚。农岩金公昌协夫党也。以书来曰阃懿之卓然。真可以垂范来后。使世有欧阳子则其所发挥称述。不止如圣俞之妻而已。人不以为过言。孺人贤而克哲。来吾家十年。事事无欠。求之六亲。罕有其伦。呜呼。天既生美质。而又从而夭椓何也。岂清粹者难久。物之理耶。惜哉。闺门事隐。世不知其实行之如此。岂不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68L 页
重可悲也。其舅尚明吾第也。其葬在孺人墓东第二麓。吾家世系载其表志。此不著。其姑今左议政李公世白之女也。其所举有二男。长初性。年今十二。少者夭于孺人殁后七月。铭曰。
吾阅世多。不见如阿娘。古人中求。于汉有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