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神道碑
神道碑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2H 页
笼岩金先生(澍)神道碑铭(并序)
高丽氏享国五百年。世家乔木之臣。不啻百千数。而洎其亡也。能守义自靖者仅数人。若是乎仁之难成也。乃若笼岩金先生所成就。最明白洒落。后之尚论者。辄与郑圃隐相甲乙焉。先生讳澍。事恭让王官至礼仪判书。 洪武壬申。如京师贺节。竣事回轸。临渡鸭绿。闻我 朝革命。东向恸哭。以书付仆夫。与其家人诀曰。忠臣不事二君。吾渡江。无所容吾身。吾知夫人有娠。若生男名以杨燧。生女则名命德。仍送朝衣靴以为信。戒异日夫人下世。用此合窆。勿用志碣。使后世不知有我。以今发书日。为我死日。即腊月廿二日也。书讫遂脱身独去而不返。或言先生还入 中朝。 太祖皇帝问居本国何官。立拜礼部尚书。辞谢不受。则 命赐尚书禄以终身。先生居荆楚。生女子子三人。子孙多登仕籍。 万历年间。 皇朝遣使册封日本。有幕官许惟诚者。随到我 国。自称先生弥甥云。先生善山人。上祖高丽侍中宣弓。其后有得忠者位至崇秩。其子曰郎将良印。寔先生之高祖也。曾
高丽氏享国五百年。世家乔木之臣。不啻百千数。而洎其亡也。能守义自靖者仅数人。若是乎仁之难成也。乃若笼岩金先生所成就。最明白洒落。后之尚论者。辄与郑圃隐相甲乙焉。先生讳澍。事恭让王官至礼仪判书。 洪武壬申。如京师贺节。竣事回轸。临渡鸭绿。闻我 朝革命。东向恸哭。以书付仆夫。与其家人诀曰。忠臣不事二君。吾渡江。无所容吾身。吾知夫人有娠。若生男名以杨燧。生女则名命德。仍送朝衣靴以为信。戒异日夫人下世。用此合窆。勿用志碣。使后世不知有我。以今发书日。为我死日。即腊月廿二日也。书讫遂脱身独去而不返。或言先生还入 中朝。 太祖皇帝问居本国何官。立拜礼部尚书。辞谢不受。则 命赐尚书禄以终身。先生居荆楚。生女子子三人。子孙多登仕籍。 万历年间。 皇朝遣使册封日本。有幕官许惟诚者。随到我 国。自称先生弥甥云。先生善山人。上祖高丽侍中宣弓。其后有得忠者位至崇秩。其子曰郎将良印。寔先生之高祖也。曾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2L 页
祖少尹慎缄。祖民部议郎右谊。考神虎卫郎将 赠判书元老。妣水州金氏。夫人开城尹柳思雨女。有一子即杨燧。后改燧为普。登文科官宣慰使。宣慰二男。曰履曰地。地文科县监。县监五子。善庆 赠赞成。之庆大司宪。惟庆县监。三庆生员。成庆献纳。后又有左议政应箕者。大宪之子也。应教振宗者。献纳之孙也。外裔亦多簪缨。而不尽录。呜呼。当丽运告讫。圣人作而万物睹。使先生一渡鸭水则富贵光荣。必不下于攀附诸人。而顾乃不屑乎此。绝迹远逝。去家乡弃妻子。如视弊屣。竟死异域而无怨悔焉。苟非素明乎义利而不失心德之全者。能若是乎。昔夫子论伯夷叔斋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若先生其庶几乎此者欤。夫以其树立之大。至于如此。虽与曰月争光可也。而其临江寄戒。乃欲并与其名姓而泯焉。使天下后世。无得以称焉。则其出于至诚恻怛。而无一毫有所为而为之者。益较然矣。然乡人建祠俎豆。悠久而不替。诸贤阐发幽光。炳朗乎简册。而若我尤庵先生则又极其尊尚称道。拟之于三仁。此虽非先生自晦之本意。而其所以慰百世忠臣烈士之心者。靡有馀憾矣。岂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者耶。先生衣履之藏。在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3H 页
府东诸宫村艮坐之原。故老相传乡祠经始之日。长虹起于其上。亘于植础处。逮架梁时亦如之。异哉。先生之先。本居走儿里。至先生移居新谷之笼岩下。以故世称笼岩先生。今府使金侯万增。竖碣遗墟。阁以覆之。先生耳孙持平德基坐言事。出守傍郡。倡起诸宗而谋曰。以吾祖德善事行。神道尚阙显刻。斯子孙之耻也。亟令宗人泰璧问铭于尚夏。尚夏不文。何足以揄扬大烈。传示永久。然自幼时。有高山景行之慕。今于斯役。义不敢辞。遂为之纂次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君臣大伦。天经地义。有如河岳。万古流峙。人而无此。乃禽乃兽。唯圣有忧。立典垂后。然为利诱。尽分者少。世一以降。畴克全好。于赫笼岩。挺生丽季。扬廷侃侃。晋掌邦礼。观风 帝京。四牡来复。日月几何。天地变易。众逐风云。我悲禾黍。呜呼曷归。致命无所。鸭水洋洋。矢不复渡。宁返 上国。以迩父母。飘然遐举。终古绝迹。全我天常。永扶人极。有卓其节。铭在人口。结为清芬。播于宇宙。睪如虚封。唯洛之涘。公灵往来。如水在地。翼翼来云。载树穹石。我书其面。以告千亿。
忠简游轩丁公(熿)神道碑铭(并序)
君臣大伦。天经地义。有如河岳。万古流峙。人而无此。乃禽乃兽。唯圣有忧。立典垂后。然为利诱。尽分者少。世一以降。畴克全好。于赫笼岩。挺生丽季。扬廷侃侃。晋掌邦礼。观风 帝京。四牡来复。日月几何。天地变易。众逐风云。我悲禾黍。呜呼曷归。致命无所。鸭水洋洋。矢不复渡。宁返 上国。以迩父母。飘然遐举。终古绝迹。全我天常。永扶人极。有卓其节。铭在人口。结为清芬。播于宇宙。睪如虚封。唯洛之涘。公灵往来。如水在地。翼翼来云。载树穹石。我书其面。以告千亿。
忠简游轩丁公(熿)神道碑铭(并序)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3L 页
乙巳之祸。舍人游轩丁公。与权忠定,李晦斋诸贤。同被窜逐。殁于绝岛。 宣庙初栗谷李先生上劄力请。雪冤复爵。今 上丙寅。因南乡章甫之请。宣额公俎豆之所。其后闵尚书镇厚白于 上。赠弘文馆副提学。李相国濡请加 赠宗伯。易名忠简。 国家之崇报。诸公之表章。至矣尽矣。公之玄孙载兴。以神道尚阙显刻。属笔于余。玆事体重。顾余陋劣。何敢当何敢当。然余于野史。阅公之传。未尝不伤痛激昂。则今于斯役。亦何可终辞也。谨按公讳熿字季晦。昌原人。远祖光纯。为新罗大相。七代祖衍邦。娶高丽门下侍中李凌干女。始居南原。曾祖讳旱雨。以孝行荐于朝。官丰储仓副丞。祖讳晖典牲署主簿。考讳世明四山监役。妣金氏司议寿亨之女。权翼平公揽之外孙。以 弘治壬申二月十三日生公。年十三而孤。从伯氏都事焕学。学日进。伯氏喜告于其考几筵。丙申八月。 中庙试诸生于庆会楼下。亲拔四人。公与其选。隶承文院副正字。升著作。己亥丁内艰。制终由博士校检历礼曹佐郎,成均馆典籍。入台阁为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间为兵刑曹正郎,校书馆校理兼春秋馆记注官。时 中庙升遐。明庙以大君遘疾。 仁庙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4H 页
承慈旨。以俗忌辍殡殿馈食。大臣迎合。公独争之于 上曰。圣学高明。岂不知谬戾之甚。而且顺 慈旨。臣决知其不可。 上为之改容。时 上无嗣。奸人煽动危言。以撼 东朝。人莫不惴惴。一日正郎李中悦谓公曰。兄亡弟及。古今通义。万岁之后。天命有归。而有人乐祸。做出倾危之言。此乱之兆也。公闻而大惊。遂绝其人。公之遘祸。实萌于此。 中庙陵号。引 献陵故事仍袭禧字。公曰 献陵事不可法。尊可统卑。而卑不可援尊。屡启力请得 允。既卒哭。 上之率礼益谨。日就澌顿。群臣劝进姜桂。庭立泣祷。 上犹坚拒。有欲令外戚入内敦勉。以冀万一者。公曰宗室耆旧二三大臣。何所不可。而反借外戚于正始之曰。岂不误哉。政府终不从。及 上不豫。公不胜危迫之忱。请入药院。亲检汤剂。有以例不可者。公曰昔许世子止不尝药。春秋书以弑君。况于今日。委之医官可乎。乙巳七月 仙驭宾天。 文定垂帘。欲以翌月葬。诸臣莫敢言。公以兵曹正郎。抗疏曰诸侯自有定制。今不可无故渴葬。不报。尹学士洁继疏曰。大行之臣。唯丁熿一人而已。从洁与中悦。皆不免于及。俄以议政府检详。升舍人兼编修官。未几 文定御忠顺堂。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4L 页
三大臣论死。一时贤公卿窜逐殆尽。公遂罢职还南原。丁未九月。郑彦悫以良才壁书上变。圭庵宋先生以下赐死。馀皆编配。公初谪昆阳。明年移巨济。人皆谓后 命朝夕将至。公处之晏然。唯以经史自娱。庚申六月七日卒。享年四十九。返榇故乡。十月葬于府北元堂山先兆下。后三十三年。与令人李氏合窆于稍后向辛之原。令人 恭靖大王四代孙兴城副守亿年女。从 赠贞夫人。生一男曰至。县监。屡典郡邑。清谨有声绩。有二子斗俊宣务郎。斗杰早亡。女适佥正权伯时。丁酉之乱。遇贼投水死。次适生员林承厚。斗俊男瑨。女姜恂。瑨男锡后。女金之白。锡后四男。载熙,载和,载兴,载升。载兴以孝行。屡登道臣荐剡。载熙男堥。载兴男垕。为载和后。次埰,壄。一女幼。馀不尽录。公天资正直简重。常以孝悌忠信为立身之本。尝作同堂异室之制。团聚族党而居之。事丘嫂如母。俸禄悉以归之。事闻 上特加嘉将。博观群书。最用力于麟经。立朝言论。动引其义。与圭庵为心交。论事必与之契合。每朝有大议。盈庭不决。待公一言而立断。朝野倚重。尹任尝除秋官长。公与同僚论之。公适在告。不待完准而停启。圭庵仕罢。即访公曰。今日停启。终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5H 页
未免为 上计也。公曰 主上一国臣民所共仰戴。何为出此言也。圭庵惭谢。乙巳尹元衡使尹春年乘夜潜来。诱以祸福。恳求一见。公终不应。其在岛中。又有人受元衡指。致其慇勤。要得一言以归报。公以死自誓曰。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处心之贞确如此。公虽在放逐中。系恋 王室。不忍恝视。遂草疏极论时事。南溟曹公往见力止。不果上。有文集二卷行于世。又尝辑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既而曰此枉费工夫。不若潜心圣贤之学。专用力于本原。盖公实工既深。洞见大义。故遭变故而不失其所操。虽古所谓银山铁壁。何以加此。传曰至死不变。强哉矫。若公者。真可谓君子人也。铭曰。
仁 明之际。邦运不淑。奸臣窃柄。正士鱼肉。曰唯圭庵。受祸最酷。有若丁公。暨圭同德。正色扬廷。秋天一鹗。士望日峨。朝右肃穆。唯时细人。幽阴是托。捏造凶慝。公即斥绝。然厥巨魁。尚欲缓颊。送款频烦。且诱且䝱(一作胁)。公愈秉正。不挠不夺。悫书之上。骇机河决。流移绝海。九死深确。火炎昆冈。不烬唯玉。皓天必复。幽蔀乃晰。 圣明褒崇。儒宗特笔。郁郁佳城。元堂之麓。刻铭桓楹。昭视千亿。
仁 明之际。邦运不淑。奸臣窃柄。正士鱼肉。曰唯圭庵。受祸最酷。有若丁公。暨圭同德。正色扬廷。秋天一鹗。士望日峨。朝右肃穆。唯时细人。幽阴是托。捏造凶慝。公即斥绝。然厥巨魁。尚欲缓颊。送款频烦。且诱且䝱(一作胁)。公愈秉正。不挠不夺。悫书之上。骇机河决。流移绝海。九死深确。火炎昆冈。不烬唯玉。皓天必复。幽蔀乃晰。 圣明褒崇。儒宗特笔。郁郁佳城。元堂之麓。刻铭桓楹。昭视千亿。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5L 页
参赞慎公(希复)神道碑铭(并序)
若稽 中庙盛际。有以静庵为师。听松,慕斋,思斋,龙门为友。蔚然为一代宏儒者曰梅川慎公也。公讳希复字养叔。以 弘治癸丑某月日生。少有旷度。见者期以远大。乙酉中司马。辛丑丁外艰。梦有神人指葬地。人以为孝感。庐墓尽制。服阕荐授大君师傅。是 明庙潜邸时也。逮 明庙庚戌。以户曹正郎兼内乘。出为锦山郡守。癸丑承 召诣阙。 上赐对甚款。时 上亲耕设庆科。公遂擢殿试。 上别赐掖庭紫衣巾者十双。前导游街。一世荣之。 上雅知公忠荩。至是欲大用。 下教曰慎某每政升迁。于是三转而至弘文馆直提学。 上解所御玉圈赐之。寻拜同副承旨。迁黄海道观察使。为治俭约宽平。政成升兵曹参判。 上又赐金贝品带。庚申除京畿监司。九月 上临瑞葱台。锡群臣宴。故事外官例不得参。 上命别设一座召之。亦异数也。未几移开城留守。秩满擢拜礼曹判书。迁右参赞。参耆社。公自以年至致仕。退居平山之别墅。 上手写梅川閒闾四大金字以宠之。丙寅七月廿五日。以疾考终于第。得年七十四。 上震悼。吊赙有加。九月某日。礼葬于府南天神山负离
若稽 中庙盛际。有以静庵为师。听松,慕斋,思斋,龙门为友。蔚然为一代宏儒者曰梅川慎公也。公讳希复字养叔。以 弘治癸丑某月日生。少有旷度。见者期以远大。乙酉中司马。辛丑丁外艰。梦有神人指葬地。人以为孝感。庐墓尽制。服阕荐授大君师傅。是 明庙潜邸时也。逮 明庙庚戌。以户曹正郎兼内乘。出为锦山郡守。癸丑承 召诣阙。 上赐对甚款。时 上亲耕设庆科。公遂擢殿试。 上别赐掖庭紫衣巾者十双。前导游街。一世荣之。 上雅知公忠荩。至是欲大用。 下教曰慎某每政升迁。于是三转而至弘文馆直提学。 上解所御玉圈赐之。寻拜同副承旨。迁黄海道观察使。为治俭约宽平。政成升兵曹参判。 上又赐金贝品带。庚申除京畿监司。九月 上临瑞葱台。锡群臣宴。故事外官例不得参。 上命别设一座召之。亦异数也。未几移开城留守。秩满擢拜礼曹判书。迁右参赞。参耆社。公自以年至致仕。退居平山之别墅。 上手写梅川閒闾四大金字以宠之。丙寅七月廿五日。以疾考终于第。得年七十四。 上震悼。吊赙有加。九月某日。礼葬于府南天神山负离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6H 页
之原。从先兆也。是役也。 上又使内奴三百。限一朔治山。隐卒之典备矣。公自少擩染于家庭。文行已成。及就有道。益励为己之学。所与游皆一时名贤。道义磨砻。声望隆显。当师傅之简也。 中庙命极选儒雅。时成公伣秉铨。以公首拟。听松副焉。成公归语子弟曰。此政可谓得人。汝曹识之否。取友宜求第一流。公拜 命以来。竭诚辅导。讲论经义。明白详悉。至于言动起居。亦必随事陈戒。 明庙倾心听纳。礼待笃至。后当国家大事。辄赐 召对。或以手札咨询。不啻屡数十幅。公亦感激知遇。殚心效忠。间以微讽。自附于纳约之义。松都时所被 御札。略曰流金苦热。常念起居。忽见华简。喜慰罔堪。留守以予欲为宽和。喜感亦深。予念速见新庆。以重国家而已。有何杂念乎。可笑。夏秋之交。愿须保重。敢答。君臣之契。此亦可见。 上尝以人才访公。公以屈于下僚者一人应 命。上即日召见。擢用不疑。至超显列。知鉴之明。 听信之笃。可谓旷绝古今矣。公第适与李梁对门。梁方张甚。欲引公外收士望。屡造公求欢。而公不纳。愿得园中一卉而亦不许。梁甚憾恨。 上之末年。注意登庸。问于筵中曰。慎某相望如何。梁曰某固有宿德雅望。而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6L 页
年已衰耗。似难担荷重务。 上遂寝之。虽以小人之忌克。亦不能诋公之德望也。谢事閒居。偏爱水石之胜。数架茅屋。扁以 御翰静观川流默契道机八字。自号曰观川子。为文赡畅浑成。绝无搯擢雕锼之态。笔法亦遒劲。听松每得公书牍。妆帖宝玩之。节孝之丧。贫无以敛葬。公与尚公震,洪公奉世。出力营庀。俾无遗憾。公尝戒子孙曰。凡我后承之居墓下者。无树瓦屋。无莳花果。其疏财急难。崇俭虑远之意多类此。慎氏籍居昌。上祖修。开封府人。随海舶东来。为高丽左仆射。其后曰安之。兵部尚书。曰翼。太子太保。入我 朝。大官相望。有讳以衷右赞成谥襄烈。寔公之高祖也。曾祖讳诠。文科观察使。祖讳承命。司马县令。 赠参判。考讳敦礼。县监 赠兵曹判书。妣晋州柳氏。参军彭寿女也。二代推 恩。以公贵也。公之配贞夫人昌宁成氏。参军守瑾之女。大司宪世纯之孙。生长法门。有淑行婉德。某年九月八日卒。祔公墓左。生三男二女。长有有文学。荫相礼。次存直长。次在佐郎。女长适府使宋嵂。次适士人韩汝虎。相礼四男。守乙翊卫。守武县令。守身判官。守甲察访。女安浚,李彦直,县令李应奎。直长无子。取守武为继。佐郎三男。秀豪,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7H 页
俊,秀雄。三女李文荃,李惟敬,李弼元。外孙判书宋言慎也。曾玄多至累百。不尽录。呜呼。我赵文正先生远绍考亭之遗绪。以启东方道学之传。真如有宋之濂溪。一时门下之士。彬彬辈出。公乃周旋其间。华闻夙著。而退然若无知无能。未尝以学术自居。不唯公之谦德然也。盖自烈祸之后。益有伤弓之戒也。以故世无有知其造诣者。而考其师友渊源则有不可诬也。晚际 圣祖。契合昭融。吁谟施措之间。必多有密赞 王猷者。而公无所劄记。今皆不传也。抑公之慎毖别有微意而然耶。群奸窃弄。笼络多门。而公独不摄不挠。屹然守正。斯已难矣。引年悬车。晚节尤奇。完名清福。世无与京。猗欤盛哉。公之下世。今百有馀年矣。中经兵燹。遗文及 御札数箱。散佚无馀。文献无徵。无以考信。然公之玄孙东都尹景尹所录及其从弟东尹所述行状。盖得于家庭所闻及故老传诵。虽曰疏略。亦足可据。今于碑文之托。既不得辞。则忘其孤陋。撮以为叙如右。铭曰。
于赫静翁。倡道东偏。望门争趋。杰士比肩。孰居其右。曰唯观川。爰自甘盘。得 君最专。九五利见。尊荣迈等。绣黻煌煌。邦礼是掌。由是感激。有谟必罄。 王庸
于赫静翁。倡道东偏。望门争趋。杰士比肩。孰居其右。曰唯观川。爰自甘盘。得 君最专。九五利见。尊荣迈等。绣黻煌煌。邦礼是掌。由是感激。有谟必罄。 王庸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7L 页
嘉乃。拟置台鼎。而违不通。愠彼奸佞。白发苍颜。婆娑水云。禾稼宜秋。芝朮长春。金榜昭回。对越 枫宸。皭然不滓。为世完人。睾如斯丘。千秋耿光。翼翼来孙。树石于场。我词纪实。昭示无央。
判书李公(景曾)神道碑铭(并序)
仁祖盛际。朝廷最多名公卿。眉江李公其一也。公以清裁雅量。声望蔼蔚。世固以公辅期之。及其板荡之日。宣力四方。临机应变。左右俱宜。石室金先生尝比之于宋之富郑公。不幸险涂难尽。 主眷不终。经济大手。未究厥施。至今士大夫尚论 先朝人物。未尝不啧啧慨恨于公也。谨按公讳景曾字汝省。德水人。远祖高丽中郎将敦守。自是代有大官。至乐安伯千善,政堂文学仁范。益大显。又历四世而有节度使讳菀。是公之曾祖也。祖讳元谨。县令。考讳通。郡守 赠领议政。议政公出为族父 赠参判讳麟祥之后。参判之考曰海丰君讳菡也。妣贞敬夫人文化柳氏。领议政腆之女。公以 万历乙未十一月廿九日降。色粹气和。聪明迈等。看书能十行俱下。学于石洲权公。权公亟称曰宰相器也。十九举进士。时月沙李相公掌试。得公试卷而曰。此作大有贵相。必非久困公车
判书李公(景曾)神道碑铭(并序)
仁祖盛际。朝廷最多名公卿。眉江李公其一也。公以清裁雅量。声望蔼蔚。世固以公辅期之。及其板荡之日。宣力四方。临机应变。左右俱宜。石室金先生尝比之于宋之富郑公。不幸险涂难尽。 主眷不终。经济大手。未究厥施。至今士大夫尚论 先朝人物。未尝不啧啧慨恨于公也。谨按公讳景曾字汝省。德水人。远祖高丽中郎将敦守。自是代有大官。至乐安伯千善,政堂文学仁范。益大显。又历四世而有节度使讳菀。是公之曾祖也。祖讳元谨。县令。考讳通。郡守 赠领议政。议政公出为族父 赠参判讳麟祥之后。参判之考曰海丰君讳菡也。妣贞敬夫人文化柳氏。领议政腆之女。公以 万历乙未十一月廿九日降。色粹气和。聪明迈等。看书能十行俱下。学于石洲权公。权公亟称曰宰相器也。十九举进士。时月沙李相公掌试。得公试卷而曰。此作大有贵相。必非久困公车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8H 页
者。会废母之论起。走归乡里。杜门谢世。 仁祖反正。以荐除斋郎不拜。甲子擢谒圣第一名。例拜典籍。移正言。礼,兵二曹郎。丙寅又拜正言。时值启运宫虞祭。府院君李贵请 上主祀。公痛辨其谬。递为典籍。又历正言,文学。为持平。丁卯建虏入寇。 上幸江都。朝廷忧军兴不给。差公督运御史。使移湖南粟。时申文贞公钦分朝在南。见公措画。大加叹赏。自是五六年间。 除命频繁。两司则持平,献纳,司谏也。春坊则司书至辅德也。玉堂则修撰至应教也。或三四拜。或十馀拜。而其在玉堂最多。间为司成宗簿正而常带三字衔。又兼都体察从事官。其在修撰也。参判崔鸣吉论追崇典礼。请别立祢庙。公与同僚。引经据义。上劄严斥。中朝人刘兴治自胡中归。杀陈继盛据椵岛。庙堂议兴师讨之。公劄论其不可。盖以为兴治此举。 天朝若已知之。许令管领岛众。则便是 天朝将官。径先问罪。后必有悔。人服其明见。校理时与馆僚劄陈八条。敬天恤民。纳谏用人。崇俭敦宗。进学刑内也。请广光海所居。且送旧宫人。以娱馀年。请嫁聚仁城子女。俾有配耦。此皆一时所讳言也。又曰 先朝王子有无家者。而 殿下先为大君营甲第。此不几于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8L 页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乎。末复以喜怒之过公私之辨。惓惓为戒。 上嘉纳。仍教曰。玉堂耻君不贤。忧国将亡。凡寡人阙失。生民利病。毕陈无隐。予用嘉叹。各赐厩马。以表予意。上章辞。 上引魏郑公赐金瓮事不许。公屡拟铨郎。未受 天点。荐拜检详升舍人。为养乞郡。拜清州牧使。清净守法。一境诵之。 仁烈王后升遐。以应教兼 山陵都监都厅。事竣升通政为佥知。丙子虏难。 车驾苍黄。卫士多道亡。公以兵房承旨。亲自号召。扈入南汉。常在左右。周旋尽力。至如上下扈驾人姓名。无不心识之。 上尝夜急召。问围城中人士凡几何。诸将标下兵守堞者又各几何。公一一历举。无所遗漏。又言某将标下几人杀贼。几人被杀。亦皆详悉。 上倾听焉。洎媾成。虏索 天朝所赐金宝。公请勿许曰。 祖宗三百年传来之宝。输与虏人。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耶。 上还都。进嘉善升都承旨。俄拜兵曹参判兼管备局有司。又兼军功厅堂上。查入城将士功罪。已而拜大司谏。时伪敕初颁。傧接难其人。 上意属公。遂遣之。虏使恐喝万端。溪壑难充。公一切峻拒。虽极煎迫。不少慑焉。其可许者。快从之。无难色。虏亦敬惮。不敢以无礼加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9H 页
戊寅岭南状报倭酋声言女真寇深。朝鲜势穷。我以邻睦之义。欲悉赋助击。于是朝野震荡。 上召诸宰曰。北事未定。南忧又如此。计将安出。仍顾谓公曰。以卿为岭南伯。宜相机应变。无俾生衅。及陛辞。 上问曰卿度南事何如。公对曰岛夷多狡。是不过誇诩计。不足深虑也。遂直至釜山。招馆倭责之曰。交邻之道。诚信而已。我无请援。而谓欲助兵。其意安在。其以是归语关伯。馆倭语穷而去。南警遂熄。翌年递拜同知敦宁。 上引见。询叩民瘼。公条列以陈。且荐笃孝士数人。寻为都承旨。又以远接使往来龙湾。虏使到弘济院。䝱我以难从曰。不如是。不入 王都。公招胡译语之曰。似此非礼。尔不当言于我。我不敢闻于 朝。虽重被兵祸。不可从也。凝然不挠。虏使遂入。 上特赐厩马以劳之。复拜都承旨。历兵曹参判大司谏汉城左尹。庚辰岁饥。以赈恤堂上。济活饥民无算。 特拜兵曹判书。且兼槐院惠局。明年由知枢拜礼曹判书兼总管 经筵春秋宾客。壬午宣川府使李烓。持本国机密。潜告于虏。龙胡率三将到凤城。急招大臣及备局宰臣。元公斗杓当行。 上曰非李某莫可。其代斗杓行。且谕公曰。国有大事。卿独贤劳。予甚念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39L 页
对曰 恩深义重。汤火所不辞。 上为之动容。遂倍日兼行至虏营。虏盛兵威。引诸宰于庭。以烓言诘之。列书所对。送于沈阳。仍拘四三月。已而虏以五千金为注。使在囚诸宰署于券。公掉臂却之。同坐宰臣虑挑祸。目摄之。公曰吾曹死 王事职耳。此路一开。国何以支。虏大怒咆喝。终不屈。无何遣归关西。至今传乱初三快事。金文正公赴沈时。折骂郑虏。不啻如仆隶。闵公圣徽杖杀郑虏所爱小译及公此事云。既复 命。拜吏曹判书。公上疏辞。 答曰卿之才器。允合此任。尽心量衡。勿使君子在野。公首以同春,尤庵二宋先生荐拟台宪。久之递拜礼判。又为远接使赴龙湾。俟还以病乞解。 上勉谕。遣内医看病。甲申两铨缺长官。台席又虚。公一日三拟而为吏判。 上谓大臣曰。李某德望宜任经纶。而若置相职。将不免沈行。闻其老母莫保朝夕。予不忍母子相离。已而乞暇省墓。 命给马。一日公登 筵席。副提学俞伯曾面斥公壬午在铨时。骤拟一荫职。谓之受赂。 上以问公。公略辨其诬。而不与之较。退而移疾。伯曾又劄论公为纵恣。仍斥两司”之不举劾。两司之避。皆曰李某此事。所未曾闻。又曰诚为不近。只论公偃然呈辞而请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0H 页
递。上曰呈辞何罪。勿递。俄以大臣言 命罢推。以观缄辞。洪茂绩为宪长。右伯曾又举公差除数人为言。请削黜削卜。而其所指者。皆诸名公所尉荐也。洪相国瑞凤疏陈其荐引事而引咎。 上答台启曰勿为已甚之论。且以左相劄观之。可知风闻之不实也。承旨申敏一疏言。茂绩径请加律。使不得缄答。是操切也。徐左相景雨对 上之问。亦白公冤状。后因茂绩引避。玉堂以失实论递。同朝如李相国景奭,尹尚书顺之,洪都尉柱元诸公。皆以为出于修郤。至著之文字。后公之胤嵇入翰苑。窥石室之藏。其所记载。一如三公之言。公议于是乎可见。彼一时之诬。奚啻窃脂之于谷也。乙酉 上以监役赵珉老不任事。特推公误举。及照勘。 命除赎决杖。谏官曰某重臣。名入金瓯。不可辱。 上怒命除杖远窜。宪府又争之。竟付处海州。踰月蒙 宥西叙。丙戌秋。以知枢掌试。时两所试题。俱触时讳。 上命削黜两所主试官。即公及泽堂李公植也。公屏迹江郊。绝口时事。丁亥大夫人下世。公执丧尽礼。病至笃。子弟请从姜桂而亦不许。以 崇祯戊子五月十七日终。 孝庙登极。筵臣请复官爵。 上惊曰尚在罪籍乎。亟 允之。公天资秀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0L 页
旷。器度深远。身不设暴慢之容。口不出鄙俚之谈。风流笃厚。和气盎然。人一见知其为长德伟人。平生体国。夷险不渝。竭其诚力。死生以之。尤长于听政。虽众务云委而游刃恢恢。至临大事断大疑则沛然若决江河。无甚经意。而终必凿凿中窾。真所谓蓍蔡之明见。盘错之利器也。性不喜交游。公退则常在大夫人侧。察其温清。视其饮啖。时作老莱之戏。以博欢笑。时大夫人年近百岁。兄弟并列华要。子孙蕃昌。簪组盈门。每遇佳辰令节。杯觞竞进。歌颂迭作。福庆之盛。世皆歆艳。家政一委之阃内。不问有无。周恤亲戚。先从孤穷者始。或率养而衣食之。待人以诚。无间亲疏。晚喜读戴记朱文等书。尝曰吾早年登科。奔忙职务。未暇从事于斯。到老只益忏悔。诗与笔。亦皆精绝。而为大者所掩不著。呜呼。以公之忠信明达。兼之以干局。置之于春秋之世。当不失为贤大夫。而位不满德。赍志泉下。惜也。士之不遇者已矣。若公荷 圣祖特达之知。而犹且如此。莫是时运所关欤。公尝曰范忠宣之遭贬怡然。吕参政之不问毁者。吾其庶几观于此。亦可以知公矣。夫人 宣祖大王之孙顺和君𤣰之女。知经史通大义。奉君子无违志。教诸子御家众。皆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1H 页
有法度。顺和祀绝。夫人上言于 孝庙。以海安君亿为后。尽归其田民。一无所取。此视薛侍中之所行。又有难焉。闻者叹服。公始葬广州。后与夫人合窆于龙仁德洞。其原向离。举三男。稚正郎,稹县令,嵇大司谏。二女适参议洪柱国,府院君闵维重。正郎男喜重,喜东。婿安相泰。县令男喜栽。婿金震圭进士。大谏男喜濡,喜聃判官,喜楠,喜涵佐郎,喜濂。婿赵泰一应教,赵斗彬县监。参议男万选牧使,万迪持平。婿李涑郡守,沈冲,金濡进士,赵正万府使,郑寿昆都事,沈凤辉监役。内外曾玄总若干。余晚生未及一瞻公颜色。然猥从先辈长者。窃听其风猷志节矣。后从大谏公游。又与牧使公有莫逆契。益闻其所不闻矣。今牧使公以诸从之意乞铭。谨摭其家乘。叙次如右。系之以铭曰。邦运中兴。俊彦汇征。翼翼眉翁。大振厥声。正色明庭。平步云衢。谔谔昌言。 宠锡天驹。围城效劳。益著忠节。释难排患。动中机括。北庭所守。贲育莫夺。 上用嘉乃。一埤遗我。缓急皆须。内外俱可。朝暮爰立。方勤注意。事乃大谬。谓车载鬼。直笔在史。公议已伸。皇天不憖。朝野悽呻。胡不大受。夺之斯疾。德岫峨峨。閟此英哲。我镌贞珉。百岁不沫。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1L 页
骊阳府院君文贞闵公(维重)神道碑铭(并序)
惟我 孝宗大王图恢大业。收揽英俊。有拔茅汇征之盛。时则有若学士闵公。以清名直节。为当世第一流。逮历事 三朝。德业茂著。位至大司马。朝暮将入相。我 仁显圣母正位坤极。公以国舅。局于故典。竟阻登庸。经济大手。缩而未展。朝野莫不嗟恨。公讳维重字持叔。其先起黄骊。自奉御称道。五六世大显于丽。入我 朝有曰审言。当 端宗时。国家危疑。以开城副留守。退遁不出。子冲源以遗逸擢执义。历二世而至左赞成齐仁。以文章鸣世。号立岩。乙巳祸作。独言安名世史笔不可改。奸党目以护逆。放谪而终。是生文川郡守 赠左参赞思容。于公为高祖也。曾祖讳汝健。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祖讳机。庆州府尹。考讳光勋。江原道观察使。两世俱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府院君光庭之女。有三丈夫子。长大司宪蓍重。次左议政鼎重。其季公也。府尹公与观察公。俱以质行醇德。见称于世。至公兄弟。蔚然为士林领袖。公以 崇祯庚午十月乙卯降。自幼颖秀异凡儿。丙子之难。合家伧荒两日。仅到富平。时 大驾将幸江都。观察公已奉 庙社主先入。从者咸
惟我 孝宗大王图恢大业。收揽英俊。有拔茅汇征之盛。时则有若学士闵公。以清名直节。为当世第一流。逮历事 三朝。德业茂著。位至大司马。朝暮将入相。我 仁显圣母正位坤极。公以国舅。局于故典。竟阻登庸。经济大手。缩而未展。朝野莫不嗟恨。公讳维重字持叔。其先起黄骊。自奉御称道。五六世大显于丽。入我 朝有曰审言。当 端宗时。国家危疑。以开城副留守。退遁不出。子冲源以遗逸擢执义。历二世而至左赞成齐仁。以文章鸣世。号立岩。乙巳祸作。独言安名世史笔不可改。奸党目以护逆。放谪而终。是生文川郡守 赠左参赞思容。于公为高祖也。曾祖讳汝健。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祖讳机。庆州府尹。考讳光勋。江原道观察使。两世俱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府院君光庭之女。有三丈夫子。长大司宪蓍重。次左议政鼎重。其季公也。府尹公与观察公。俱以质行醇德。见称于世。至公兄弟。蔚然为士林领袖。公以 崇祯庚午十月乙卯降。自幼颖秀异凡儿。丙子之难。合家伧荒两日。仅到富平。时 大驾将幸江都。观察公已奉 庙社主先入。从者咸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2H 页
曰此去江都至近。且天堑足恃。必可往。公曰吾闻人君所至。寇必随之。往之不便。时公甫七岁。李夫人大奇之曰。此天诱之也。遂往岭南。卒能全保。稍长自奋励为学。出游庠序。曹偶莫班。十九举进士。廿一阐大科。自槐院入翰苑为检阅。拣取新进唯其人。历待教,奉教兼说书。癸巳升典籍。迁监察,礼兵二曹佐郎。丁李夫人忧。服阕除正言,司书。上疏辞职。乞数年暇读书。 上嘉其志。除命久寝。丙申夏。乃拜兵郎,持平,司书。会灾沴稠荐。囊封累千言。极论阙失。并及 大内土木之非时。主第营费之太滥。又移正言。复申前言。仍以不得其言乞解。 上皆优批开谕。先是朝廷发千斛米。令市民待秋输钱。已而钱不行。徵还本色。公曰是罔民也。争之强。事下庙堂。奏覆模糊。则公又斥大臣曰。毕竟怨归于国而已不与焉。大臣如此。百僚何责。于是大臣皆引入。 上亦屡下严教。公不敢安辞递。后除兵郎,正言皆不就。丁酉拜持平时。有恶少拔剑相鬨。掌令吴公斗寅逮捕之急。一日公与吴公退朝。见执鞚者呕血倒地。谛问之则乃公子家奴在逮中者。逞憾于吴公而误中也。二公即坐府捕治竟死。 上入公子说怒甚。命并补北关。公通判镜城。镜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2L 页
地远。 王化不及。公至首以孝悌之道。为文以告之。择乡子弟可教者教之。贱人有夫死不嫁者廪之。有罪者教而不改而后刑之。无何一境大治。明年特授礼曹正郎。髫白拥车泣辞。树七碑以颂德。以兵郎带三字衔。已而入玉堂为副修撰。再上劄陈戒。 上优奖。寻自居下考。叙拜献纳不就。己亥以副校理移献纳再。又兼中学教授。时 上志在薪胆。励精为治。群贤造朝。一世改观。公益自激昂。思赞大猷。启劄无虚日。日或十馀事。大要以革民弊恢言路。立纪纲公选举。杜私径惩贪酷为急。 上悉嘉纳。参判金佐明葬其父故相国堉。僭用隧道。公 启请勘罪改葬之。僚席缩颈。或执体例。微事斥公。公既自列。又以 严教不赴召。上疏待罪。 答曰此举难免率尔。予言匪怒伊教。且存远虑。平心察之。然所言则公。不可递也。再疏申辞。 批曰久强不递。非礼待之道。今姑允从。然犹 命勿递兼带。盖 主圣臣直。前史所罕也。 上欲罢诸宫家各衙门折受山泽及诸干不法事。别择侍从之公明正直者。廉察诸道。封书廿馀条。悉出 睿指。公得岭南右道。竭心咨访。期酬 圣志。道闻 仙驭宾天。并夜奔还。致命于 恤宗。历吏曹正郎,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3H 页
理。遭外艰。制终还旧践。 上以疾久停讲筵。公与同僚三上劄陈戒。且曰故事玉堂之 批。未尝经宿。今八日而无指挥。莫是厌闻而然耶。 上答曰诚因疾病受情外说。愧惧无所容。公上章待罪。引李文成告 宣庙语曰。人君拒公论。多以病为解。是人君有疾之时。即国家危亡之秋也。益持正不挠。 上亦为之敬礼。壬寅历吏郎,直讲。移修撰。时义州府尹李公时术生衅虏境。祸机叵测。公密疏陈救解之策。仍及边事便宜。俄还吏郎。罢归骊江。又除吏郎,献纳皆不就。癸卯由副校理还吏曹。兼校书校理。公于铨地。屡除辄辞。至是始拜 命。一心秉公。臧否甚辨。尤谨于消长之几。升副应教兼西学教授。移司谏。时两司以诸宫家柴渔场折受之弊。久争不从。又 命诸宫所属并免力役。该曹执不可。责以无据。公争之甚力。又面对竭论。旁及他事。至累千言。指斥 衮阙。纠正官邪。无所讳忌。时昼漏已晚。而 上不示厌苦色。多所听纳。同朝亦严惮焉。拜执义。递为济用正。甲辰以副应教。承 命往江都。检视军实。归奏详明。悉合事宜。改执义兼汉学教授。先是北人颁伪敕。修撰金万均以其祖母死于难。义不忍迎接。上疏陈情。承旨徐必远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3L 页
谓与父母雠较轻。请勿许。万均终不趋班。至于廷尉问。尤斋宋先生上疏引礼经复雠尽五世之说。以为天下之防。不宜牿(一作梏)亡。必远先已出按北藩。驰章对辨。语多悖谬。台臣李奎龄,赵圣辅欲劾必远。僚议参差。 上特出两人于北邑。又以扬抑不称 旨。并罢铨官。公归自江都。慨然曰义理晦矣。遂论必远僻拗之罪。三司罢软之失。又请还两台补外。 上震怒立递之。寻除校理辞递。承 命廉察关西。归对条陈固圉兴学之方。 上辄可其奏。历司䆃正。除应教。乙巳由舍人还应教。擢授全罗监司。感奋思效。日夜孜孜。令严而化行。利兴而害祛。报政加任数月。递授佥枢。移判决事,大司谏,承旨兼承文副提调。丁未拜吏曹参议。又兼备局。时许积奉使辱国。乃反自功。谏官李公䎘倡两司论罪。 上大怒。一时窜七谏臣。公方赴离亭。有言禁人伺之者。坐客多惊散。而公独凝坐。及日而归。翌日临政。启以诸臣虽被罪。传旨未下。法不当出其代。 上严批特推。后数日以式假不参政。 上责以偃蹇。又命罢推。居月馀。特授承旨。移副提学,刑曹参议大司谏。皆辞递。寻拜承旨。与金公万基入侍。以久废 讲筵。合辞规戒。兵判金佐明进曰。斯两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4H 页
者。进退通塞。随其好恶。若令去其偏私。虽十日一讲。必有益于国也。公曰若如佐明之言。是权臣也。当退伏刑辟。既出连上章请罪。递归广州田舍。 除命五下皆不起。戊申为忠清监司。湖西近湖南。民已习闻公治化。令行禁止。不劳而政成。冬兼本道均田使。驱驰原隰。亲辨饶瘠。将以正经界均赋役。事未竣而遽有他迁。识者恨之。由大司成擢授平安监司。公雅尚儒化。于西土尤加意焉。课学子之业。正文庙之位。笾豆祭服。一从古制。别具冠婚服饰。圣贤书籍。遍布列郡。以资学习。表贞烈奖武勇。省姱嬉。祛其浮费。资贫民。嫁不失时。又以方便修缮城池及武备。增饰东征诸将之庙。刱建乙支文德之祠。凡诸馆宇之陊剥者。无不一变。而民不知劳。胡差之至。例多恐吓。公严束译鞮。又杖杀潜通者二人。一路振肃。虏亦不敢怒。辛亥秩满。 命仍任完赈事。未几升拜刑曹判书。大臣难其代。请择于六卿。 上曰若尔则闵某以新资仍之。盖用汉增秩故事。翌年夏递授知枢。比归库藏充溢而行李萧然。西民立石追思。又建祠俎豆之。授刑判,大司宪,右参赞兼宾客,总管禁府。迁判尹。还大宪。又兼 经筵,春秋。改刑判。数月之中。再长秋官。听断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4L 页
如神。囹图几空。癸丑拜户曹判书总戎使。时移奉 宁陵。明年 仁宣大妃升遐。公连管 山陵国葬两都监。以劳加正宪崇政阶。初 孝庙礼陟。 慈懿大妃之服以期年议定。许穆疏论当服三年。 命询大臣儒臣。二宋先生引礼疏四种说论辨。且考 国朝故事。亦皆服期。于是穆说遂不行。奸党因此媒祸。至目以贬君乱统。及 仁宣之丧。 慈懿服制众子妇大功。岭人都慎徵投疏。谓不当降杀。 上令大臣六卿三司杂议之。佥曰己亥服制。本用时王制。而大典众子妇大功条。无承重则服期之文。 上又命参考礼经。乃举四种说解释以对。 天怒大震。命改为期年。谪领相金公寿兴于中道。以忘先王附他论为罪。诸臣出城待命。左相郑公知和陈劄。请命供职。 上批曰处分已定。犹谓待命。非事君以实之义。公乃上疏曰。臣据礼经。妄论笺注之义。而臣又执笔。罪浮诸巨。乞伏邦宪。 上终不许。适北使至。 特差公远接使以送之。未复命。 上遽弃群臣。今 上以冲年嗣位。郭世楗赵瑊辈乘机投疏。构捏议礼诸臣。极其凶险。公移疾上六劄。遂解度支拜参赞。差赈恤堂上。 山陵毕。即出江上。台论果发。尤斋先生首被削黜。而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5H 页
又请追夺同春先生官爵。罢议礼诸臣职。 上不从。乙卯正月始停。公陈疏请谴。封纳总戎密符。 上开谕不许。而公先已发向畿郊。政院以闻。 命推考。时议政公亦受敦匠之 命。事竣先往杨州之平丘。至是偕行。转到忠州。仍取近卜居。匹马往来。杯酒讲说。欣然以为至乐。乡里子弟从学者颇多。公曾以都监劳加崇禄阶。在道上疏。乞解诸任收新资。 上只递总戎使。及尤斋北窜。而贼鑴辈诋公益力。公屡上疏状。 上固不许。一日于 筵中教曰。闵某方带筹司。不可久在外。其下谕促召。公上疏曰臣少游宋时烈之门。徒知其学问之纯正。践履之笃实。爱君之精忠。扶世之大义。而未见其贪权误国。髣髴于近日之言者。至于礼经奥义。臣虽未窥其一斑。妄尝谬守疏家四种之说。当宾厅会议之日。不敢自隐其见。终陷于不测之地。按臣之罪。岂下于时烈哉。时烈既以罪首投荒。臣理难独免。今之论者至比于安石,惠卿。蒙此大僇。何敢复立清朝乎。 上赐温批。继有特教。以公与议政公俱退在乡曲。无意上来。并令推考。而鑴请于 筵席。以赞颂罪首。讥斥朝廷。削黜公。时有礼禁。犯者当死。有妄人柳弼明谓将为尤斋讼冤。历谒公。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5L 页
公以禁令力止之。弼明走京师投疏。鑴请鞫问其所嗾。弼明慌乱。诬谓公见其疏。而公实不见也。适有为鑴言者。得不拿治。公犹特命郊外。狱竟始还。鑴又以议政公与公同罪。请削黜。冬 上特教曰。闵某等才局可属重任。并西叙。翌日群小交谒力争。 上不得已从之。丁巳正月。 命释门黜。群小又争之三朔竟还寝。六月两司合启。请以正邦礼明宗统之意。告于 太庙。盖国舅金公万基。同参宾厅议礼。欲托此除去。以动摇 中宫也。 上觉其情状。批斥严峻。又教曰闻议礼诸臣。待命金吾。其令罢归。于是蜂起之论少沮。公闻有台启。将诣近畿。道闻 恩旨乃还。戊午春因赦放释。继还职牒。后再有叙 命。辄为奸党所尼。己未夏火色益炽。与议政公俱被窜逐。公得兴海。既至足不出门外。终日看书。怡然有自得之趣。十月朔日大雷震。越二日亦如之。 上大惊动。命放同窜诸臣。倾朝合争。六阅月乃止。于是公与议政公始还忠州旧居。时庚申四月也。楠,坚谋不轨事觉。凶党就法。朝著清明。议政公入相。公授工曹判书知 经筵。寻移度支。又差宣惠堂上。屡疏辞免。 温旨不许。则曰罪废之馀。荐蒙 异恩。义不敢一向退处。遂入城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6H 页
拜 命。差承文提调,都总管,判义禁。会有追告楠,坚隐情者。狱再起。公承 命按覈。尽得逆状。而间有所平反者。时长星竟天。询访臣邻。公陈讲学招贤。节用爱民之道。又言赋重财竭。专由军额之过多。宜亟变通。 上嘉纳。十月 仁敬王后升遐。差国葬都监提调。公前后在度支。四经 山陵。而措置有方。民力大纾。经费亦不告乏。俄移兵曹判书。自万科之后。武弁如林。人多空老。怨归朝廷。及公秉铨。大恢公道。别刱试艺之法。随才调叙。才者以劝而不才者不敢怨。辛酉正月。以都监劳加辅国阶。三月 仁显王后膺德选。公例拜领敦宁府事。赐号骊阳府院君。 上因慈教问大臣曰。变乱才除。人心未定。国家所倚重仅若而人。今使兵判就閒。实有弃才之叹。依沈青川,韩西平故事。勿递兵判。大臣引故典执不可。且曰若仍带备局宣惠等任。与议贡赋军制。则犹胜于全弃。 上屡下教谕意。而大臣愈持前说。儒臣谏臣亦争之。 上以六礼不远。而公犹未拜新 命。命姑递公。既出谢。连上章乞解诸兼任。史官宣 旨。召命屡降。而皆不进。又入对申辞。 上不许而玉堂请递备局 经筵。公益不自安。控吁不已。寻以相臣言又兼赈厅。屡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6L 页
辞不出。则许递承文 经筵两任。俾专赈事。又 令牌招。公诣阙陈章而退。始府尹公以 赠正郎讳汝俊之支子。出后于库令公。公既为国舅。以三代封爵先已准式。请将所有 恩例。移用于本亲。遂加正郎公为左参赞。壬戌新设禁卫营。公为提举。再上劄三入前席。并辞备局愈益恳至。 上乃勉副。备局大同之设。本欲救贡物之弊。而奸滥滋多。国用日蹙。庚申更化之初。公建议裁定。尤斋上劄言闵某曾在地部。略变贡法经制。大得其力。不赋于民而了办 山陵大役。若非某诚心忠虑。谁能为此。此真程子所谓小变则小益。大变则大益也。至是李公端更请再加看详。通融增减。公以首席尸其事。市井游食之辈。群起造谤。而士大夫亦多驾其说而疵议者。公不少沮挠。事竟得行。然犹未能尽如公志。时刑曹吏受赇枉法。而事关惠局。公推治之。诸司之勒买市物。新有禁条。而政院首犯。公请问备。正言朴泰维上疏。诋公以恣行不顾。纵肆怙恩。公上疏请谴。辄 赐温谕。章四上始许递赈厅以安之。又力辞禁营,惠局。竟蒙许。癸亥冬 上患痘疹。公承命直宿禁中。既复常。与侍药诸臣同被 恩赉。甲子兼扈卫大将。为公增设也。又兼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7H 页
总管旋递。丙寅秋地震。校理李徵明上疏。以为自昔此变。多由于外戚用事。至请勉戒 坤圣。 上大骇。招问徵明所对。卒无实事。 特命罢削。公杜门踰月。始拜疏请罪。 慰谕备至。公素苦风痰。至丁卯夏感疾。 上命太医恒视。竟以六月廿九曰。考终于安国坊赐第之正寝。寿五十八。讣闻 上震悼。为之举哀。命进素膳。辍朝市。自公卿大夫。以至吏胥军校。莫不咨嗟相吊。尤斋在乡。为设位而哭之恸。门人加麻者廿馀人。送终百须。司徒供之。内府庀之。 诸殿各遣中使监护。限三年不收常禄。吊赙致祭有加。越三月丁酉。礼葬于骊州治东蟾乐里负戌之原。远近会者数百人。公凡三聘。海丰府夫人李氏。吏曹判书景曾之女。清淑有女士行。恩城府夫人宋氏。同春先生讳浚告之女。妇道甚备。宗门诵其贤。丰昌府夫人赵氏。进士贵中之女。李宋二夫人殁而各葬。至是并合封焉。后 上谒 宁陵。特遣近臣致祭于墓。公卒之三年。时事大变。 仁显王后逊于私第。公及三夫人封诰拜命焚之。议政公栫棘西塞而殁。后六年甲戌四月。 上大悔悟。 王妃殿下复正坤位。悉还公及三夫人爵号。 特遣承旨祭墓。又命亟举节惠之典。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7L 页
常议谥曰文贞。 御笔亲书冢上表面。甲申春特 赠领议政。兼带如例。公之终始哀荣。于是益备矣。宋夫人二男三女。男镇厚文科参赞。镇远文科重试留守。女为进士李晚昌,别检申锡华妻。而 仁显王后于次为第二也。赵夫人一男二女。男镇永。女为进士李长辉,士人洪禹肇妻。侧出二男二女。男镇昌,镇五。女李熳柳绚。参赞娶副提学李端相女。有一女赵奎彬。再娶县监李德老女。有二男一女。男翼洙,遇洙。女金光泽。留守娶左议政尹趾善女。有四男一女。男昌洙,亨洙。女李周镇。馀幼。镇永娶县令李明升女。有一男。长婿一男縡翰林。公气貌庄凝而神采映发。望之知其为正人君子也。少也袭训家庭。又尝薰陶于师友之间。故其制行益高。事王父母父母。极其愉婉。亲意甚安之。观察公病革。与二兄俱割指进血。前后居忧。情文无憾。尤斋称其执丧之善。世不多见。既贵犹与伯仲同居。至家众不能容然后分异。然日必相会。会必联床。大小事必咨禀而行之。伯氏之丧。哀动傍人。观者或疑于子。仲氏之疾。药饵必尝。扶护必亲。于伯姊亦如之。姑与妹孀居。顾抚尽情。甘苦视己。推以及于宗族。恤穷济贫。有范文正之风。平居动遵礼教。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8H 页
未尝有惰容俚言。每辨色而作。清坐终日。帘几从容。气像閒雅。教诸子甚有法度。晨昏罗拜。无敢嬉笑于前。尝戒以勤学饬行。立志不苟。冠婚必稽古经。手定仪式。丧制疑变。必反复讲质。务归得正。至于莅祀之时。极其洁斋。致其诚悫。皆足为搢绅家楷范。早登同春之门。舅甥为师弟。诚心服勤。尽力于后事。世以朱门之勉斋况之。又师尤斋。尊信甚笃。屈伸荣辱。与共终始。所与友皆当世髦俊。信义相契。不以死生易其志。尝有布衣交莫逆也。及殁视孤如子。而女将嫁。备资装遗之曰。纵不能取养于家。何可不任其抚恤之责哉。奖励后进。必欲其成就。见有一能。犹恐荐扬之不及。严于邪正之分。始与鑴相善。见其不是。立谢之。人或讶其太遽。后果验。清修之节。至老弥亮。致位隆显。身如寒士。及至戚联宫掖。服御无变。恬于得丧。视世之翕翕热者。若将浼焉。祸福之际。一听于天。虽困殢万端。处之愈亨。赤心徇国。义形于色。常以鞠躬尽瘁为期。故内外历践。多是剧地。而事集功起。风采立变。盖其本源之地。光明正大。疏畅通达。故发于其政者。沛然若决江河。无所往而不有成续也。公常曰吾聪明无过人者。唯临事不敢不尽诚。故自无遗失。此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8L 页
可见公之一生所存矣。盖公处台阁则有古遗直之风。登讲 筵则有真学士之称。出入内外。军民戴之如父母。正色朝端。士林仰之若帲幪。阨穷而不变平生之守。盛满而益著谦牧之光。与道消长。卒保完名。虽时危势碍。不能尽布其所抱负。而其风猷志节。亦足以表见于来后矣。公爱士不倦。虽以余之颛愚。亦尝猥蒙款接。凡有事在。与闻其一二。丁未岁有漂船泊耽罗。一行九十馀。皆华服华语。自言东南海上 皇统犹在。我即其人也。朝议将抻解北庭。公痛愤流涕。力争于 上前。退又极言于大臣曰。诸公虑有后患耶。傥再畀我南藩。当以死自当。国其无忧。大臣终不听。时公访余于城南。一一道其事。而慷慨悲咤。呜咽不成声矣。呜呼。自丙丁以来。士大夫狃于见闻。没于爵位。匪风下泉之义。知者鲜矣。而公独慨念京周。孤诚炳然。至欲捐其死生而唯义之是取。其志可谓烈矣。其有补于民彝世教也何如哉。以此铭公之墓。庶几不愧吾笔也。铭曰。
孝庙初服。得人为盛。曰唯闵公。嘉会是应。琼琚玉佩。早飏 王庭。谔谔昌言。巨室气屏。 上曰吁哉。乃言则正。展也邦直。厥由 主圣。庶几夙夜。翊赞神化。中
孝庙初服。得人为盛。曰唯闵公。嘉会是应。琼琚玉佩。早飏 王庭。谔谔昌言。巨室气屏。 上曰吁哉。乃言则正。展也邦直。厥由 主圣。庶几夙夜。翊赞神化。中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9H 页
途泣弓。万事解瓦。遭逢 圣嗣。一埤负荷。出莅藩屏。入告 毡厦。民怀父母。 主倚良佐。邦运中蹇。礼讼胎祸。哆侈成锦。众阳消剥。九死南荒。银山铁壁。旭日回光。绣黻重返。方将大用。为国之干。 坤仪正极。 王谓我舅。迹拘势阁。利泽未究。盖公 三朝。终始一节。百行是宜。世所涂辙。然且有大。尊周之烈。见义忘身。欲树民极。其志卓卓。可表千亿。我撮其槩。于以显刻。
观察使鱼公(震翼)神道碑铭(并序)
余尝从先辈长者游。窃观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谦斋鱼公。宽而有制。直而不激。才足以理剧而若无能。廉足以警俗而畏近名。历变履险而不易所守。殆古所称贤大夫者欤。公讳震翼字翼之。鱼氏自上祖化仁。肇籍于咸从。入我 朝。有曰变甲。魁文科。集贤殿直提学。弃官归养。屡徵不起。曰孝瞻。判中枢府事谥文孝。曰世恭。户曹判书牙城君谥襄肃。俱以文章勋业。世为名臣。高祖讳季瑄。左参赞牙善君。曾祖讳云海。平昌郡守 赠吏曹参判。有学行。与栗,牛诸先生相友善。祖讳梦麟。童蒙教官 赠左承旨。考讳汉明。世称名进士。官左水运判官 赠左参赞。丙子之乱。
观察使鱼公(震翼)神道碑铭(并序)
余尝从先辈长者游。窃观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谦斋鱼公。宽而有制。直而不激。才足以理剧而若无能。廉足以警俗而畏近名。历变履险而不易所守。殆古所称贤大夫者欤。公讳震翼字翼之。鱼氏自上祖化仁。肇籍于咸从。入我 朝。有曰变甲。魁文科。集贤殿直提学。弃官归养。屡徵不起。曰孝瞻。判中枢府事谥文孝。曰世恭。户曹判书牙城君谥襄肃。俱以文章勋业。世为名臣。高祖讳季瑄。左参赞牙善君。曾祖讳云海。平昌郡守 赠吏曹参判。有学行。与栗,牛诸先生相友善。祖讳梦麟。童蒙教官 赠左承旨。考讳汉明。世称名进士。官左水运判官 赠左参赞。丙子之乱。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49L 页
效忠江都。蒙 孝庙奖叹。妣安东权氏。参奉俶之女。凡举丈夫子四人。公居第二。以 天启乙丑十一月初六日生。幼而俊硕。长而伟然有器度。力学善属文。甫成童而艺业已进。得隽场屋。甚有名声。戊子丁外艰。服阕而中壬辰司马。戊戌荐授金吾郎。序升内资直长,户曹佐郎。壬寅策庭试文科。历兵曹佐郎正郎,咸镜都事,成均直讲。乙巳拜持平。时正言李堥以劾论倖相积。忤 旨被黜。公与同僚抗争。 上震怒命窜荒裔。公处之夷然。不见几微色。于是三司并争。领府事李公景奭,领相郑公太和,左相洪公命夏。亦再上劄救之。 上意稍解。只命削职。后又因大臣及谏官言。遂蒙叙。自是屡入宪府。请收还安置罪人尹善道移配之 命。论岭人柳世哲诋诬己亥服制之罪。间迁骑省移正言。未几为养求。出为咸平县监。时大夫人已在务安县伯氏任所。迭侍板舆。就养无方。人皆艳之。翌年以事罢归。叙为正言,司书。升司艺掌令。庚戌持内忧。制尽授掌令升宗簿正。一日以掌令诣台。既传启承 批。而大司成李公敏迪言事忤 旨。特命补外。即日发遣。时禁门将闭。公即启曰敏迪才上封章。谴罚随加。促令发行。有同驱逐。此何等举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50H 页
耶。又曰近来诸臣章奏。稍涉相臣。窜黜相寻。朝廷殆空。未知 殿下将欲置国事于何地。 上大怒。以一日再启。有违常规。 特命罢推。癸丑历司仆正,司书,文学。迁献纳。甲寅升司谏辅德。用庙堂荐擢授东莱府使。时倭人作梗。南忧方殷。而前府使权大载颇用任尚之政。公代苛以宽。威恩并行。边面晏如。为政二期之间。褒节义鍊军卒。省浮费恤民隐。惠声洋溢。民夷争颂。巡抚使权大载亦从舆诵。褒闻朝廷。终为不悦者所阁。俄失当路意。卒至拿罢。丁巳叙拜刑曹参议。当遇旱审理。陈被谪疏儒李世弼等宜从疏释。强争于 筵席。大忤时议。竟引他事罢官。后遇鑴贼于邻舍。被其牵挽。而不假色辞。即拂衣而起。其人大憾。复提莱府时事。再从吏对。卒至徒配。未久放还。先是参赞公筑别业于杨州马山之麓。手植双檀双柏。而公兄弟又四人。遂仿三槐堂故事。作亭其间而扁以四秀。与诸子弟。曰哦其中以自适。己未除骊州牧使。辛酉观察湖西。未赴而因人言辞递。尤庵宋先生劄陈鱼某当权奸矫诬之曰。有特立不挠之操。今以人言辞递。臣窃惜之。乞询大臣更申前 命。母使某仍为弃才。连上三劄言之。是年除光州牧使,户曹参议。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50L 页
皆不拜。历兵礼两曹参议。由同副承旨转左承旨。癸亥出按关东。时本道田制多疏漏。朝廷委以均田之政。公多所施设。一以平徭利民为务。事未完而以病剧乞解。甲子春递归。以是年八月二十五日。皋复于柏洞第。讣闻致赙吊如仪。始葬于高阳先茔侧。后二十七年庚寅。改窆于丰德望浦里负乾原。公长身好风仪。望之嶷然。性达直豪豁。不设畛域。始公之入台也。承贤母之训敇。益自激励。遇事敢言。不避权贵。虽屡被 严谴。而所操弥确。其在外也。临民宽简。律己清慎。恪勤奉法。唯职事是尽。是其言论风猷。见于立朝行事之际者如此。平居孝友敦睦。有寡姊年老而病。迎致奉养。以适其意。与诸弟分割衣食。嫁娶其子女。推以至于宗戚。亦必周恤贫穷。奖成才善。故莫不感德而为之归焉。教子侄甚严。御家众有法。门庭之内。等威秩然。此又居家行谊之见称于宗党者然也。公听明绝人。藻思逸发。为词赋下笔成章。又善于草隶。然雅志谦退。未尝以词翰自居。恬静自守。不喜驰逐。而一时名辈莫不倾向。如老峰西河畏斋诸公。尤与之亲密云。配贞夫人原州元氏。通仕郎讳玭之女也。天资端庄贞顺。事尊章孝敬。处妯娌抚诸侄。极其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51H 页
和洽。平生不妄言笑。喜愠不遽。年至大耋而聪明筋力不减少壮。临殁时精神了了。训诲酬酢如平日。遗书戒子孙。祭奠务从简约。与公同年生。以乙未七月十五日殁。寿九十一。是年九月。合窆于公墓之左。生一男二女。男史衡今同知敦宁府事。推 恩赠公参判。女长适领议政李濡。次适参判李宜显。早殁无后。敦宁三男。长有凤执义。以经学名重士林。次有龟文科留守。次有鹏狼川县监。女适教官金纯行。议政二男显应,显崇。二女适尹寭参军,元命一。有凤一男道凝。冠而夭。继子锡胤。二女长洪象汉。次幼。有龟六女。长金时教。次李普祥。次洪启九。第四册封 王世子嫔。馀幼。有鹏二男一女。长锡胤出继。馀幼。外曾孙男女又若干人。呜呼。以公才具局量。使处之吁谟之地。得展其所抱。则其所筹划。必大可观。而惜乎其用不尽器。平生施为。仅见于内外台使而止。何其不幸也。噫。世之抱长材而不偶者。固多如此。今于墓文之作。重有慨焉。铭曰。
于赫鱼宗。勃兴 昌朝。乃文乃勋。世服大僚。平昌行笃。运判名高。式至于公。允矣俊髦。袖简台坡。一鹗云霄。尺鳞屡撄。 圣主容直。出镇南边。蛮人怀德。曰车
于赫鱼宗。勃兴 昌朝。乃文乃勋。世服大僚。平昌行笃。运判名高。式至于公。允矣俊髦。袖简台坡。一鹗云霄。尺鳞屡撄。 圣主容直。出镇南边。蛮人怀德。曰车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51L 页
载鬼。匪罪而谪。劫火烧昆。不烬唯玉。际时汇征。望归湖岳。谁其尼之。大老疏斥。而违不通。亦曰殆哉。属蕝东田。复畀外台。若将有为。病未克济。盖公寡合。吞吐于世。其所伸屈。占时否泰。清名直节。世孰与京。惜不大用。为国干桢。德水之原。有郁佳城。我铭桓楹。昭示千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