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疏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2H.gif)
伏以 圣候诸症。积久沈绵。进退无常。康复此迟。举国含生。日夜忧遑。乃者窃闻温泉 行幸。期日猝定。计今舆卫已发。羽旄在途。固知 圣上今日之举自量甚审。而 宗社百灵亦必左右扶佑。乃瘳之庆。庶可指日而见矣。然而屡年将摄之馀。遽有此行。道途劳挠。或不无万一添损之患。此所以中外臣民之忧煎。倍于前时也。臣虽老病滨死。委身床笫。而一息未泯。犹有知觉。则此时偃伏私次。有所不敢。拟进中路。探听起居。扶曳残躯。寸寸作行。仅到槐山。感伤甚重。寒热交作。顽痰塞胸。精神昏瞀。若将垂尽。僵仆旅舍。望绝前进。当此 銮舆远动。百僚奔走之日。犬马之诚。终未获伸。有臣如此。生不如死。伏乞 亟命有司。论臣罪罚。以肃朝纲焉。且窃惟念臣之所叨之职。何等位秩。而久辱草莱。一任虚旷。 朝家事体。宁容若是。理当竭诚控吁。冀幸垂察。而 静摄之中。不敢猥渎。泯默经年。罪戾益深。伏望 圣慈特赐矜谅。将臣职名。一并镌免。俾臣得以安意毕命。不胜幸甚。臣无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2L.gif)
到温阳金谷。乞并递赞善祭酒疏。(三月二十四日)
伏以臣狗马之疾。乍有一分差减之势。扶曳病躯。冒死登程。六日始到温阳地。 行宫密迩。五云在望。况伏闻 圣体试浴。诸症稍减。区区抃祝之悰。曷容名言。只以笃老残喘。撼顿行路。所患越添。未即入觐 宸严。臣罪万死。且臣窃有危恳。玆敢冒昧陈暴。盖臣以恒调凡品。百无一能。而虚名太过。至误 天听。三十年来。猥辱 恩礼。自量才具。不啻千不似万不近。以故不忍亵浼名章。抵死辞避。此所以得罪于分义者。至深且大。而廉隅亦重。实有所不敢顾者矣。虽然爱君之诚。根于秉彝。一瞻 天颜。是臣日夜之所愿欲。幸今 天地父母。体谅微臣之悃愊。许递职名。至令布衣入对。臣感激 洪造。不知死所。一登文石。何言可辞。第伏闻祭酒兼带依旧。赞善新 命又下。臣之不安之端。与前无异。无乃有司未克仰认 圣意。循例拟上。以致如此耶。伏乞 圣慈。明降指挥。悉许镌免。俾臣得以安心入觐焉。且念臣本世禄末裔。有非山林高蹈之流。而布衣入朝。有伤朝廷事体。如以军衔得随百执事之末班。获近 清光。则臣之至愿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3H.gif)
自 行宫陈情径归疏(三月二十六日)
伏以臣日昨登筵。获近 清光。幸远平生至愿。且所被 恩数。旷绝千古。以臣粪土贱品。何以得此于 圣明之世也。臣于是感激涕泣。虽陨首结草。未足以少塞隆天厚地之 恩矣。顾臣癃老垂死。虽未能陪护属车之后。而实欲迟留 辇下。祇送羽旄于路左。少伸区区犬马之诚矣。即者家人走急足来报臣之子病危重。臣有独子。年今六十。顷得寒疾。症情非常。而臣不能自顾私情。割慈前进矣。今玆所报症势十分可疑。热极昏绝。死生在即。谵谵梦里之语。犹以父子相诀为言。臣闻来情理焦迫。不能自定。臣虽愚迷。岂不知以贱息之病。干渎 宸严之为惶僭。而舐犊之私。亦有所不忍于心者。玆敢冒死哀吁于 仁覆之天。径寻归路。欲为一诀于未死之前。猥以私悃。烦溷于 静摄之中。臣罪至此。万殒难赎。然臣此行。虽非出于逃遁之计。情切势迫。迹涉逋慢。伏乞 圣明亟命有司。治臣孤恩擅归之罪。不胜幸甚。
辞右议政疏(五月)
伏以臣病伏垂死之中。忽闻 近侍远临。传宣 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3L.gif)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4H.gif)
辞右议政兼陈戒 东宫书(八月)
伏以草野贱臣。老病将死。猥蒙 圣上不世之殊遇。名位之隆。至于此极。虽粉骨糜身。何以报答万一。然七十致仕。经训炳然。虽已在朝。宜即悬车。今乃起自草莱。初入 脩门。安得免老凤蹲池之讥乎。况臣以八耋危喘。精神筋力。销敚无馀。百病缠身。四肢不收。奄奄床箦。饰巾待尽。即一未冷之尸。相府何等重地。而一任其虚旷乎。前后 恩渥。如海如山。而末由承 命。臣罪万死。伏乞 亟许镌免。改卜贤德。以畀国事。千万幸甚。臣闻 邸下仰承圣旨。临听国政。此诚 邸下之一初也。臣将朝夕入地。而神识尚存。安得无一言之献乎。臣闻尧舜禹相传。其所授受。不过精一执中而已。其言约而所包者广。虽博施济众。舍此何以。盖精者是大学所谓致知之功也。一者诚意之功也。执中者止于至善之效也。此实千古圣贤相传之旨诀也。以故我 仁庙之托付于 孝考也。亶在于斯。今 圣批中敬字学字。号名虽殊。其实一事。便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4L.gif)
辞左议政兼辨李世德诬先师书(十月)
伏以臣前后控吁。沥尽肝血。而伏承 批旨。每以为例让。 俞音终閟。恩数深隆。臣于是理穷势极。无所措躬。只自泯默块处。以俟诛罚之加。伏闻 新命又下。位跻中台。草莱之贱。巍显至此。此岂臣梦寐之所及哉。尽臣臲卼之状。 圣上业已下烛。向于 温宫赐对之日。特许解职。至命士服晋接。既蒙 体谅如此。而复縻以万万不敢当之爵。此何政理。以臣愚迷。窃未晓 圣意之所在也。诗云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今以 天地父母之至慈。使臣不得其所。至此何也。臣之宿病。自少沈痼。今过古人休致之限。已近十年。危喘懔懔。败症鳞生。如日下山。势不保须臾。宰相百责所萃。以何精神。以何才力。其能强策乎。臣于此任。有如僬侥之九鼎。立见摧拉。势所必至。臣之狼狈。姑不暇言。而其有害于国事。不其大乎。且臣区区私义。窃有所难安者。臣得见李世德供辞。其所以诬辱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5H.gif)
臣于疏成后。考见臣师癸丑五月书。其时相臣金寿兴新入政府。书问赞襄之谟。则臣师答云当以某事某事。献替于 上前。盖其时臣师在待罪中。不敢陈章。乃以所欲纳忠之意。嘱于时相。其元书曰今日从容启沃。使 圣心开悟者。其责不在于执事耶。别纸又曰。今日启迪开悟之责。专在于执事。恐不可以新当重负而有所嗫嚅也。观于此。可见赤心忧爱之忱。而世德全没此数语。有若无端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5L.gif)
因洪万遇疏待罪疏(十二月)
伏以臣衰病日甚。死期将迫。虚带职名。罪积逋慢。惕息私室。恭俟诛罚。忽闻洪万遇疏中罪状臣身。极其危迫。臣五情飞越。不知置身之所也。念臣所遭。罪名极大。有非人臣所忍闻者。虽甚猥越。安得不一鸣于 盖高之听哉。臣所居穷僻。最后始伏闻 圣上遽有筵中未安之教。而旋下 东宫听政之命。日月之更。不待踰时。 宗社之休。朝野同庆。则臣何敢以草莽疏贱之踪。追提既往之事。有所论列于 处分已定之后乎。且臣从前于 国家大小事。未尝敢有一言者。盖身未出而言出。有犯古人之戒故也。至于今日。何敢破戒。而况 殿下处分克正。卒无可言者乎。至于告 庙收议。臣之情迹。有异于前。乃以大臣收议为名。则臣之所叨千万不似。承 命无路。日夕惶恐。乞免之章。犹且以僭渎为惧。又安敢遽以大臣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6H.gif)
辞左议政兼陈继讲册子书(戊戌正月)
伏以臣于向日人言。骨惊神怔。忽忽无人世之念。虽幸 天日照烛。处分严明。而人臣负此罪名。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哉。自古唯口兴戎。而今臣守口如瓶。祸机先动。此何人也。一脚出门则狼狈必矣。 圣渥如天。而将为辜负之鬼。抚躬悲恨。涕泣而已。臣之所带。国之重任。一向虚旷。岁序已更。莫非臣罪。万殒何赎。事当续入文字。仰请收还。而情地如右。惶恐不敢。顾今贱疾。无一分差减之势。重以感寒甚重。毒泄兼作。元气澌缀。日就危笃。未死之前。如未解职。则将不得瞑目于泉下。玆敢不避猥渎。冒昧呼吁。伏乞 邸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6L.gif)
承受药物后陈谢兼陈继讲册子书(己亥五月)
伏以向日贱疾滨危。至彻 徽听。特遣太医。诊察症情。珍剂异味。前后络绎。俾臣得延残喘。以至于今。 至德鸿恩。天地莫量。虮虱之贱。何以得此于 贰极。感激涕泣。陨结是期。而奄奄床席。莫伸趋谢之诚。举首九顿。徒切兢惶而已。即者宫僚以臣名忝傅职。来问 书筵继讲之书。臣从前不敢以师傅自居。安得仰对 明问。第臣于昨年。以朱文抄选讲毕后。继讲圣学辑要事。及于辞疏。今无更申之说矣。盖辑要之书。出于先正臣李珥一生竭其精力。进于 宣庙朝。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7H.gif)
辞食物疏(十月)
伏以向来所被米豆之颁。初出 圣上惠养老臣之至意。臣诚感激万万。即当拜受之不暇。而只以月廪为名。便是常俸。身在草莽。何敢受大臣之常俸。是以每于本官之输致也。臣不敢领受矣。至于九度之后。旋伏念是物也。虽名月廪。其实优老之 典。每每还送。亦涉惶恐。且输来输去。邑弊亦不可不顾。故封留别藏。以待 朝家处分矣。今者本宫又以 上命来致许多米谷鱼物而曰。此是周恤穷饿之 惠泽。不可不受。 圣眷至此。臣岂敢复辞。只当百拜仰领。而第此国计板荡之日。臣以何功虚耗国谷至于此多。真所谓天地间一蠹也。伏乞 圣慈俯察臣危悃。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7L.gif)
肃宗大王国恤后。以病不得奔哭。待罪疏。(庚子六月)
伏以皇天降割。 大行大王遽叶群臣。虽深山穷谷。莫不奔走号哭。如丧考妣。况臣贱劣。猥蒙 恩遇垂四十年。老病不死。遭此崩天之恸。五情割裂。穹壤茫茫。伏惟 圣上新罹巨创。攀号罔极之中。践位行礼。哀慕怆陨。何以堪忍。在臣分义情礼。宜即趋造 辇下。少伸摧慕之诚。而第臣本以笃老积病之人。顷伏闻侍药设厅之报。惊惶震灼。不顾死生。仅仅担舁。行到忠州地。旧疾新恙。一时添谻。头眩气促。暑泄兼作。委顿旅次。作一僵尸。朝夕待尽。月已再改。病势如有一分之减。可以寸寸前进于近城之地。而顾今症情一向危缀。无路致身于跬步之间。尝药之日。既不得躬候。奉讳之后。又未即趋哭。分义亏矣。情礼缺矣。有臣如此。生不如死。北望 宸极。悲恨万万。玆敢自列。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8H.gif)
国恤练日。病未进参。待罪疏。(辛丑六月)
伏以光阴迅驶。练期倏过。窃伏想 圣孝如新。益切。号擗。何可堪居。无状贱臣。受 恩深厚。一息未泯。宜即奔赴于 阙下。而年已望九。病且危笃。奄奄若下山之日。万无致身屡百里之势。不得不忍死入官府。伸哀于 殿位之庭。十死一生。仅还故栖。而若将垂尽。作一未冷之尸。有臣如此。生不如死。孤 恩负德。万殒犹轻。伏乞 亟命有司。治臣罪戾。以肃朝纲。不胜幸甚。且臣伏闻朝廷 特下异恩。删去常例。赠臣父祖以上三代爵号。臣惊惶感泣。罔知所措。臣曾闻推恩之典。必待其人出而立朝。然后陈乞于吏曹。方可施行。而臣以千不近万不似之身。徒窃虚名。致位崇显。在臣有欺世欺 君之罪。在 朝家有亵辱名器之失。臣方辞避不得。置身无地。何敢生追荣之计哉。今此 大恩。非臣梦寐之所及也。盖臣之父祖。俱以人望。位不甚显。而高官峻秩。忽及于泉下。其在子孙之心。岂不感幸万万。而第此 恩渥。由于不肖之身。臣诚以荣为惧。深恐上累 新政。寝惊梦愕。若陨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8L.gif)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启
史官传宣别 谕后书启(辛巳七月)
臣疾病阽危。朝夕待尽。忽于千万梦寐之外。近侍降临。传宣 圣谕。礼遇之隆重。辞旨之恳恻。超出常例。臣惶惧陨越。觅死无路。呜呼。此何等绝异之 恩数。而今乃猥施于千不近万不似之人哉。莫非臣之无状。厚诬一世。上欺 君父。致误宠眷。一至于此。臣之罪戾。万殒犹轻。盖臣于十数年间。蒙被 圣恩。如海如山。臣虽顽愚。岂不知感激图报。而只以前后所叨职名。实非庸陋如臣所敢承当者。臣窃自惟念。与其辱名器而累 圣朝。宁伏违 命之诛。少安私心。故敢效虞人之义。粗守沟壑之志。不料 误恩辗转加隆。至于今日则又以待贤之礼招之。名实大乖。举措失宜。四方听闻。必益惊怪。是则 圣上之所以欲致愚臣者。适使臣愈不敢进也。虽然使臣筋力如可自振。虽不敢有陈力之望。一至 辇下。以谢 天眷。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9H.gif)
承思辨录辨破之 命后书启(癸未七月)
千万意虑之外。礼官以思辨录辨破事。承 命远至。臣诚惊骇悚蹙。罔知攸措。臣以草莽贱踪。其于 朝家事。本不宜参涉。况臣素无学识。加以老病昏耗。似此斯文重事。何敢有一分承当之望哉。向者校理臣李观命与臣弟臣尚游。承受此任。有所辨析。业已成书。臣弟尝誊送草本于臣。故臣略为看阅。则其所论辨。大抵明白详悉。更无可以大段添删者矣。彼二臣者。虽自引嫌不敢呈进。而其在 朝家事体。似不可舍已成之书。而更畀别人。其在贱臣之道。亦不可忘越俎之嫌。而架叠为说。 明命之下。不敢冒承。不胜惶恐。
叙命后史官传宣别 谕后书启(丙申七月)
臣向陈一疏。被谴甚重。自分未死之前。永为负罪之臣。千万梦寐之外。 特命牵复。继有除拜。 天书远降。近侍宣召。臣实惊惶震越。不知何以得此于 君父也。盖臣以至愚极陋。守分畎亩。本不欲参涉于世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79L.gif)
自温阳陈疏还家。 批旨传谕后书 启。(丁酉三月)
臣于日昨罢对后。猝闻贱息之病十分危剧。急于未死之前。一与相诀。冒昧陈章。不辞径出。星夜疾驰。仅到于家。未了数语。遽尔命尽矣。臣迫于舐犊之私。不顾分义。经情退归。罪犯甚大。谴罚是俟。不意玆者。史官来临。传宣 圣批。十行纶綍。辞意勤摰。至以先师之事 圣祖。期望于臣。此何异使僬侥扛九鼎哉。其见摧压颠踣必矣。臣本以驽劣。谬窃虚名。虽以 圣上则哲之明。犹不能察臣之中实空疏。每以万万不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0H.gif)
湖中向学之士荐进事传 谕后书启(四月)
臣病伏垂死中。不意近侍远临。下 询湖中向学表著之士。臣闻 命惊骇。罔知攸措。夫身在草野。荐人于朝。实涉出位。义有所不敢。而语注曰若君大夫问焉则对之可也。今此 下问。出于唐虞问在野之 盛心。则泯默不言。亦有所不敢者。诚不知其所处矣。盖近者湖中力学之士。蔚然并兴。其数甚多。而似闻道臣荐中已举其表表者。臣何必复烦 圣听哉。第前参奉臣李颐根。以讲明经学。夙负士望。而见漏于道臣之荐。无乃已登仕籍故耶。身在堂上者。方能辨堂下人。以臣愚迷之见。何能精拣。以副 下问哉。不胜惶悚之至。
辞左议政兼辞月廪之 命徽答宣谕后书达(十月)
臣病伏床席。万无承 命之望。不得不冒死陈章。冀蒙 谅察。而猥渎极矣。方切惶惧。不意银台近密之臣。远临蓬荜。传谕 徽旨。辞意隆重。自古人臣之得此异数者有几人哉。奉读以还。不觉感涕之沾襟。至于月廪。虽出 圣上惠养之意。然臣之愚意。以月廪为号。有似逐月颁料。是与禄俸。名殊而实同。身在草野。一未应 命。而虚耗国谷。真所谓天地间一蠹。抚躬惭腼。终不敢领受。尤不胜惶恐俟罪。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收议
中宫殿嫔宫展谒 宗庙当否议(丙子九月)
臣在野朝衔。日月已久。前后乞免。未蒙 恩许。既不得冒禁连章。则只自惶恐泯伏而已。前者礼官之再度临问。诚是万万意外。自惟草莽微贱。与闻 朝家礼议。非但于私分僭越。其在公朝事体。亦甚苟然。与其出位妄论。以招四方之讥议。无宁循分含默。以俟诛罚之加。故终不得以仰对矣。今者王人衔 命复临。传宣别 教。相守不去。臣于是益不胜惶窘闷蹙。罔知攸为。臣仍窃思唯 圣上之察迩好问至此。而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1H.gif)
鲁山 慎妃复位议(戊寅十月)
蝼蚁微臣。伏在草莽。 朝家大礼。猥承 询问。臣诚惶恐震骇。罔知攸措。臣窃伏念顷年六臣祠宇之表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1L.gif)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2H.gif)
启圣庙当否再议(庚辰十一月)
疏贱之臣。知识迷昧。疾病沈笃。且于 朝家典礼。每每参涉。亦极僭猥。故顷者 询问之下。不敢仰对矣。不意王人再临。以申前问。臣不胜惶恐之至。记昔大学多士。以启圣庙事陈章上请也。臣以初头斋任。实有所与闻矣。盖此事既据 皇朝令典。且有 先王成命。当时耆旧长德。皆无异言。而至于臣师,先正臣宋浚吉,宋时烈则或以为名正理得。事体完备。或以为增重儒学。不可不加意。臣习闻其绪论。故常谓早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2L.gif)
启圣庙位版所书及祝币笾豆乐佾等事议(辛巳正月)
草莱贱臣。与闻 朝家大事。已极僭猥。而即今疾病沈笃。精神昏错。莫重典礼。何敢妄论。然王人衔 命远临。不得不略陈荛言。恭俟 圣择。臣伏见文烈公臣赵宪东还封事。 中朝启圣庙位序。启圣公孔氏在北。颜无繇孔鲤在东。曾晰孟氏在西。又按孔子通记有曰。激公宜者娶仉氏女。生孟子。三岁而激公宜卒。据此则叔梁纥,孟孙氏俱有称号可徵。似当以此题于位版。而第未知激公宜三字。皆是名耶。抑激公是爵而宜是名耶。且伏念配位四圣。既不书名字。则于此四位。亦以某爵某氏书之。尤似得宜。至于祝币奠献笾豆。启圣公与兖国诸公。俱是公爵。不宜异同。若乐佾之数则后世公侯之称。皆是列卿之秩。似不当纯用古诸侯之礼也。盖得为而为之。礼也。不得为而不为。亦礼也。今此启圣庙与宣圣庙。有所隆杀。骤看则似若未安。而各正其礼。义当理得。圣人之灵。岂有所不安者乎。臣之愚见如是。伏惟 上裁。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3H.gif)
今此 下询礼制。系是大段通变之节。虽深于礼学之人。亦未免听莹。况如臣孤陋愚昧。无所知识者。何敢妄论于其间哉。唯是平日所闻于先师者则不敢有隐。盖先师文正公臣宋时烈。于前后 国恤之时。答士大夫家葬祭疑节之问。不止一二。其答李世龟之问曰。 国丧未葬前。私家祭祀。自有先贤正论。今不容更议。而唯是今日则以 内丧之故。论议多岐。然鄙意则 梓宫在殡。期制在身。臣民自不敢遽同于 国家。且以人情言之。初期再期之日。略设庶羞。以伸情礼。而于 国葬后。择日行二祥。用意宛转。公私无憾。何必于疑文难断之中。遽自处于其薄乎。盖古者丧期无数。虽加数月。何害于义。馈奠之又加数月。亦是伸情之一端也。其答崔奎瑞之问曰。 国丧未葬前。何可行祥祭乎。若曰略设则不成祥祭。记昔沙溪老先生小祥。适值 仁穆王后国恤。只于是日略设祭需。哭而行事。 国葬后择日行练事。此酌古商今。可以通行而无疑矣。其答闵镇长之问曰。虞盖为神灵飘散无依。故欲安于神主之祭也。故曰虞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3L.gif)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4H.gif)
文元公文庙从祀当否议(辛巳六月)
草莽贱臣。病笃滨死。神识昏茫。人事都绝。不意王人衔 命远临。乃以 朝家莫重典礼下询焉。臣惶骇震越。罔知所措。第臣窃伏念文元公臣金长生全体大用之学。实承文成公臣李珥之嫡传。而尤于家礼。用工极深。朱子之所未遑。勉斋之所未备者。悉皆发挥釐正。靡有馀憾。大有功于斯文。故臣师文正公臣宋时烈。曾于辛酉疏中。首发从祀之论。夫臣师所见足以知德。而污不至阿其所好。愚臣今日之义。唯当谨诵师说。仰备采择。岂容别有所论列哉。伏惟 上裁。
神宗皇帝立庙当否议(甲申二月)
日者左议政臣李畬。以 神宗皇帝庙宇事。因 上命书问。臣谨以愚贱之见。略有所对。伏想今已转彻 宸听矣。玆事实是天理民彝之所不可已者。 圣教之下。凡在含生之伦。莫不感泣耸动。唯当将顺之不暇。孰敢有异议哉。伏惟 上裁。
大报坛乐节议(十一月)
老病垂死之臣。神识昏耗。寻常事为。都不通知。况此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4L.gif)
妾孙为其祖母代服当否及泰英事议(癸巳五月)
臣于病伏垂死之中。忽蒙礼官以两款事承 命临问。其一即妾孙为其祖母代服三年当否也。先正臣宋时烈常以为以孙代服。以其承祖之统。妾子之子。既无所承之统。则当只服本服矣。人有以此礼问者。莫不以此答之。臣习闻其说。以为正当不可易。故知旧一家间遭此丧者。辄引宋时烈之说。使之不服三年矣。今重臣 筵奏。乃举臣名。以为在昔通行之法。以臣之故而变改。仍请博议。有此 询问之举。臣不胜惶恐。臣之妄意。不过固守师说。而今诸大臣献议。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5H.gif)
君丧服复古礼议(癸巳十一月)
千万意外。礼官承 命远来。所 询者国之大礼也。臣以草莽贱品。无所知识。加以疾病滨死。神思昏眊。今于大礼。宜不敢妄论。而 俯询刍荛。 圣意勤至。则亦不敢泯默无对。谨以平日所尝闻于先师者。略此猥陈。不胜惶恐。仪礼斩衰章。经曰君。子夏传曰君。至尊也。记曰方丧三年。疏曰方。比方也。谓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朱子君臣服议曰。斩衰三年。为父为君。其服则布冠布衫。加衰,辟领,负版,掩衽,布衬衫,布裙,麻腰绖首绖,麻带,管屦,竹杖。自天子以至庶人。不以贵贱而有增损也。盖子之于父。臣之于君。其丧之之礼。无有不同。此亘万世通行不易之制也。周公著之于前。朱子论之于后。皎如星日。自无可疑。而 国朝丧君之礼则既非丧服。又非公服。真所谓茅缠纸裹。不成模样者也。己亥 圣祖大丧时。臣师文正公臣宋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5L.gif)
端懿嫔丧 大殿 春宫视事时服色议(戊戌二月)
臣于顷日礼官之来。每以大臣收议为名。故草莽贱品。不敢以大臣自居。一未仰对。寻常惶恐。今此 下询。出于问在野之义。则臣虽坯伏田间。何敢终默。臣窃念此等小小节目。礼无明文。只在 圣上参酌定式。以为一王之制。 至尊服色。非临丧之时。自当如常。 东宫视朝之服。亦不可全用缟素。大抵哭临时用凶服。进见时用吉服。燕居著微凶之服。视事著微吉之服。似为得宜。伏惟 上裁。
姜嫔狱伸理议(四月)
臣先师文正公臣宋浚吉。每于此狱。极知至冤。若文正公臣宋时烈。必欲伸理。至于陈请。而特以 孝宗大王以事系 先朝。不敢容议为教。故严不敢更陈矣。臣自少稔闻师说。而今者 圣上以臣忝在大臣
寒水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0A/ITKC_MO_0420A_A150_086H.gif)
端懿嫔丧 大殿期大功当否议(十月)
臣以草莽之贱。病笃滨死。顷于大臣收议。不敢开喙。方此跼蹙俟罪。不意今者又有 再询之命。廊庙之外。遍及在野之臣。臣于是乎终始泯默。实有惶怖。玆敢略贡愚衷。臣窃观仪礼。天子诸侯绝旁期。唯正统有服。盖于子期于子妇大功。是正服也。若三世传重之子。服斩衰三年。是加服也。而于子妇无加服之文。故仪礼图以大功著焉者此也。后世因魏徵奏议。升为期年。至今仍袭。是私家之礼。故与王朝古礼有异耶。如臣蒙学。不敢臆断。唯在 圣上参酌古今而处之。
肃宗大王练祀时绞带练布当否议(辛丑五月)
臣于礼学甚疏。只以臆见思之。冠用练布则绞带用练。未为不可。腰绖用熟葛或熟麻。则绞带乃承绖之物。用练亦何所妨。文正公臣宋浚吉。臣之师也。其庚子献议。绞带既以练布为定论。既有师说则臣何敢背之而折入时论哉。区区之意如此。伏惟 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