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迂斋集卷之三
迂斋集卷之三 第 x 页
迂斋集卷之三
 疏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4H 页
辞待教疏
伏以臣伏奉本月十六日有旨。以臣为艺文馆待教。令臣斯速乘驲上来者。臣戆妄无状。罪戾丛积。蛰伏田间。泣追前愆。自分永为弃物。无望复有湔雪。不意圣度天大。恩叙荐下。收召之命。降及蓬门。此岂小臣千万梦寐之所到者哉。惊惶感激。措身无地。殒首结草。未足仰报。惟当奔走就列。不容俟驾。而顾臣疾患情私。无一毫可强之望。有万分难进之势。玆敢蒙冒万死。仰首哀鸣。伏惟 圣上少垂省察焉。臣以穷毒馀喘。痼疾缠身。年前增剧。死而再苏。自是以后。危苦日甚。火热时作。精神闷塞。昏昏似狂。奄奄若绝。三年穷村。一身靡依。将护既乖。医治无计。缕命仅延。与死为邻。复起陈力。其路无由。且念臣于顷岁。滥蒙洪造。待罪迩列。日侍清光。目见妖孽叠见。国势艰危。徒抱爱君之诚。冒犯出位之诛。惟欲知无不言。既未知攸裁。况复辞有未娴。又不达其意。重触时忌。自罹世网。肠虽靡他。发犹难续。无补青虹之消。即致白简之腾。纷然朝议之齐激。独蒙 圣慈之宽贳。非惟矜愚而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4L 页
不之罪。又复匿瑕而恐其伤。偏覆于众镝之中。曲全于群哜之间。终使负累之臣。得免不测之祸。虽慈母之庇赤子。无以踰此。至今苟保视息。任其趋走于路傍。莫非天地生成之德。臣每衔恩抚躬。中夜流涕。然于其时罪名之重。无以容于覆载。僇辱之极。有难论以人理。念及于此。心魂尽散。毛骨俱竦。其何敢以岁月稍久。冒没隐忍。以其滓秽之身。复尘簪笔之地。重贻清班之玷污。厚招时论之指点乎。而况玆前所陈。虽甚迫切。乃只臣一身委废之状。微踪臲卼之势而已。而抑臣心之所不安。尤有大焉者。噫。臣之昏蒙狂瞽。轻率谬妄。不识忌讳。致速大戾。虽被万殒。即所甘心。而故儒臣宋浚吉。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台官追夺之启。再发于既停一年之馀。 先朝哀赠之爵。竟削于云亡四载之后。究厥所由。臣实为阶。恶臣者以此嗤臣。知臣者以此咎臣。众口之喧哓。四方之噂沓。今犹未已。卒莫自解。古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臣亦含灵之一物。不无一端羞恶之心。缘臣一言无脊。至使长逝之人。负恨泉途。饮泣黄壤。臣于此久已齰舌自讼。中心如熏。举颜有赪。今若以罪为荣。以幸为利。翱翔禁闼。纡体青组。则其于幽明之间。惭汗忸怩。当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5H 页
复如何。而人将不食臣馀。此臣之义所不敢出也。且使臣都丧羞愧。苟贪宠禄。则 殿下亦何所用臣乎。臣本以世臣。遭逢 圣明。尝侍鹤禁。继登螭头。前后渥恩。至深且厚。一出金华。四阅星霜。臣虽冥顽。亦非木石。岂不愿重近香案。更瞻 天颜。少伸犬马之恋。而孽自已作。公议可畏。谴及逝者。私分难容。进退俱罪。惟有跼蹐。臣之情事。其亦戚矣。窃闻诸臣以师友之义。引罪自列者。非但其身为的。亦且馀波有累。臣深恐提起前事。又惹宿闹。更添其一大何。而然臣危悃。亦异他人。即是 圣君之所宜怜。廷臣之所当恕。若徒怀畏惧。泯默而已。则区区衷情。无以自白。终归于怨怼之目。重陷于违慢之诛。玆故嗫嚅弥日。不得不大声疾呼于 天地父母之听。语涉僭越。罪无所逃。伏乞 圣明哀臣癃疾。察臣至恳。亟命削臣职名。俾得终身思愆。毕命于沟壑。不胜幸甚。
玉堂论服制疏
伏以臣等。昨于 大王大妃殿服制下询本馆之时。与同僚相议草启矣。退而寻究礼意。窃有所疑。玆敢冒昧仰陈焉。今此服制。礼无可据。大臣收议与本馆草记。既已备陈。而第念礼者本缘人情。 大行王妃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5L 页
媲体至尊。为 大王大妃承重嫡曾孙妇。母临一国。已及七年。则今日服制。虽循姑在则否之文。不为小功之服。而至于全然无服。似非情礼所安。古者同爨之亲。同宫之丧。犹为补服缌麻。君于臣丧。亦为锡衰。则其于嫡曾孙承重妇之丧。参酌情理而为之制服。似不悖于礼意。伏望更询诸大臣而裁处焉。臣等无任惶恐之至。
 窃考古礼。曾孙妇则无论嫡众妇。为曾祖父母服缌麻。而曾祖父母于曾孙妇。无论嫡众。皆无服矣。至宋朱子。始言为嫡曾孙妇当服小功。而姑在则否。盖推演礼意而言之也。且考仪礼经传丧服缌服条。有曰为夫之诸祖父母报。其注曰。或人解礼云曾祖父母。此或人未知何时人。而盖亦东汉以前讲礼之人也。其言既曰报。则曾祖父母为曾孙妇。两相为服云也明矣。郑玄以古礼无服。攻破其说。而彼或人亦岂不知于礼无服。其意实以为宜有相报之理云耳。至宋勉斋黄氏。则以此入录于丧服小注曰。曾孙妇报缌。以备一说看。愚昧之意窃以为郑玄之时。曾孙妇无论嫡众而俱无服。故以或人之说为非是。而至于朱子。始制嫡曾孙妇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6H 页
服小功。则礼之古今损益。从可见矣。今我 大王大妃服制。虽不得为小功。而参酌情礼而为之服。不无前言旁引可据。非如创出昔人全所不言之礼。而国家典礼。与士庶礼亦有不同。故有此疏陈矣。
辞副应教疏
伏以臣庸愚蹇劣。无足比数。滥蒙洪造。累叨清班。至于玉署东壁。尤非梦寐所及。适值替直无人。召牌至再。不得不冒昧出谢。而愧惧之心。与日增深。虽或云铨部之郎。升拜玆职。为近世流例。而顾臣空疏肤浅。万无久玷经幄之理。且臣于顷日都目。随参政席。当银溪察访之窠。首先发言李玄锡,洪万遂等可为拟望云尔。则堂上及同僚有言此两人之罚。不但止此。臣曰。两人心迹。殊甚不美。不可寂然容而置之。而目今两司一空。不宜等待其差出。论罪铨曹。无他用罚之规。论以政体。姑先降补邮官。以示罪之之意。不可已。两司出后。自应举正其罪。堂上遂从臣言而备拟矣。即伏见持平李宏上疏。则以不俟公议。汲汲备拟。循例施罚等语。大加侵攻。有若铨曹为两人。有所私护曲为之地者然。吁亦异矣。两人之乘时闯发。立论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6L 页
无据。即臣深所痛疾。故力主补外之论。乃所以先示好恶。而柱后议当。不相为碍。则非欲故轻其罚而发。此乃同席之所共酬酢而详知者也。臣虽疲驽。不欲与人多辨。而既被情外之峻斥。又何敢晏然而已。伏乞 圣明亟命镌削臣职。以安愚分。以谢物议。不胜幸甚。
辞司谏再疏
伏以蝼蚁微臣。百不犹人。倖忝登第。分甘抱关。滥蒙圣慈。拂拭泥滓。前后叨窃。俱极清要。常思糜粉。少答洪私。顷者都监之役。乃是臣职之所自尽者。而至有格外升资之恩。幸以大臣之陈达。旋蒙收还。庶可得以自安。而太仆薇垣之命。继下于数日之内。兢惶惭恧。不知措躬之所。臣于正月大政。升拜副应教也。臣实辞而不获。同席俱在。何敢为一毫虚辞。上欺 圣明。而顾以庸陋。猥厕铨曹未满一年。遽升四品。斯非臣梦寐之所曾到者。公议之以为太骤。固其所也。臣性本慵疏。身且癃病。曼容之意望自小。安仁之游宦甚拙。通籍已十馀年。立朝仅数三考。至于世路升沈。无所关念。半生踪迹。槩可见矣。乃于今者。躐取华秩。未免为躁竞之人。与马安之善巧宦。邓绾之为好爵。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7H 页
无甚异同。此臣所以深切愧耻。未尝不流汗沾衣者也。士大夫苟有急于名利之际。未能忘情于得失之间。则虽有才美。其馀无足观也。今臣既被此名。其敢以非所营求而晏然自安乎。曾闻大臣亦以臣骤升为非。略及引嫌之意于辞疏中矣。见阻喉司。未得上彻。而大臣又以此陈达于筵席。实出于抑侥倖重名器之意。而铨曹犹以臣拟于三品之阶。 圣上亦不斥退。滓秽之一微臣。抑恐为累于清朝之体。非细事也。谬升班序。如不得改。则决无苟安之理。谏省言议之地。尤不可一日虚带。情势悯迫。不得不仰吁于宸严之下。伏乞 圣上俯察危恳。亟命镌削臣职名。以为人臣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者之戒。不胜幸甚。且臣伏见以骊阳府院君臣闵维重仍兼兵曹判书。大臣谏官。相继争执。而天听邈然。尚不允许。当时艰惜人才之意。已尽于 圣批。守旧宪虑后弊之言。又悉于奏启。此则臣不必更有所陈。而窃念维重平生自处不苟。必不于今日变其素志。冒当不宜当之任。而国朝旧章。不可猝更。本兵重任。不可久缺。恐不若亟允台章。无旷天职之为宜也。臣既有区区所怀。不任耿耿于中。并此略及于乞削之章。臣罪至此而尤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7L 页
大。伏惟 圣明留神垂察焉。
辞应教疏
伏以蝼蚁微臣。滥蒙洪造。历扬清途。躐升阶级。常切愧惧。若陨渊谷。再沥肝血。冒陈危恳。 圣明不谅。不加斥退。惶陨弥增。无所容措。且臣曾于前秋。以兼春秋入侍之夕。以吴始寿及译舌事。猥陈出位之言。顷又以此引避于疏决之日。昨伏见大臣之劄。辞意严截。臣不胜瞿然之至。臣所陈言辞。虽甚妄率。实出于有怀必达之忱。少无为罪人伸救之意。天威不违咫尺。今不须缕缕自辨。而既被大臣之非斥。其何敢抗颜冒据于迩列乎。伏乞 圣明亟递臣职。仍治臣妄言之罪。以快公议。不胜幸甚。
辞应教及湖堂新命疏
伏以臣前月初九日。在高城任所。祗受谕旨。以臣为弘文馆应教。令臣斯速乘驲上来。而本郡赈救之馀。官事多有未了。簿书修正。亦自未易。且闻面代才有定规。以此即未登程矣。自发行以后。暑病甚重。又遭潦雨。寸寸前进。今始来到城外。逋慢之罪。无以逃免。仍窃伏念臣空疏谫劣。百不及人。徒以世荫。过蒙洪造。猥忝清班。遍历华贯。惟其赋性愚妄。见识昏错。触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8H 页
事颠踬。前后非一。追省愆尤。无望湔雪。待罪外邑。常惧不能报效涓埃。不意 圣慈天覆。涤瑕弃垢。召还岭海之外。复置经幄之中。此岂小臣千万梦寐之所到者乎。衔恩感涕。五情爽惑。刻骨镂肥(一作肌)。未足为喻。惟当奔走驱策之不暇。而顾念论事之地。是乃何等责任。如臣庸陋。曾前忝窃。已极愧悚。岂宜负累之馀。又此再叨。上而辱朝廷之名器。下以招物议之指点哉。况此湖堂赐暇。自古为文翰极选。苟非才学俱备。华闻夙著者。莫宜居之。臣自少多病失学。未能通一卷之书。中经丧祸。神思消尽。非但文字撰述。抛弃已久。至于书牍酬应。亦未条畅。世之知臣者。未尝以词章相许。岂意玆选。乃及于臣身。自闻此命。益复惊愧。不觉流汗之沾背。虽欲贪荣苟进。揣量才分。万无承当之望。不敢晏然入谢。不得不蒙冒万死。仰渎于父母之听。伏乞 圣明俯察危恳。亟命镌臣本职。且削湖堂抄选。仍治臣逋慢之罪。不胜幸甚。
辞加资疏
伏以臣于数日前。自高城任所。来到城外。伏闻因江原监司状启。该曹覆启谓臣善赈。至有加资之命。臣骇然震惧。直欲循墙而走。顾以从外承召上来。不得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8L 页
不入谢前叨职名。而俯仰惭恧。罔知措躬之所。窃伏念臣禀性迂疏。百不及人。凡于世事。无一通晓。则举世之所共知也。上年秋。忝分忧之任。出守高城。适当无前之凶荒。非无救活之念。而新到之初。无以拮据。及至今春。只以朝家移转帖价等谷及监营所给之谷。计口分给。而谷物不足。流散居多。恭俟谴责。日夕悚慄。今玆赏加。不知何以及于臣身也。夫赈活饥民。不可以空言为也。亦不可以徒手为也。必须有所备谷物。乃可救得将死之命。臣虽有月俸所馀。其数极为零星。俱在监司状本中。其于赈政之无善状。据此即可见矣。臣详知岭东西守令所备之谷。少不下二三百石。多者至于五六百石。无不至诚拯济。而如臣少无报效者。乃独以善赈蒙赏。不惟臣之惶愧无所容。使关东之人闻之。亦岂不惊怪于朝家赏典之乖舛乎。高城去监营甚远。故监司只凭风传之言。不复详究实状。泛然下语。以至于此。世间宁有如许孟浪之事乎。设令臣果有毫末微劳。卖饥氓口吻中食物。以媒宠禄。臣不忍为也。况有难免之罪。无可纪之劳。而窃取一资。计班崇卑。义所万万不敢出也。臣之区区廉耻。虽不足恤。其在朝家综名覈实之道。岂可横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9H 页
加恩典。张末世虚伪之风。贻 圣上滥赏之讥乎。古人有避赏而就死者。后世不以为过。今臣上而欺君。下以欺人。虚蒙误恩。晏然堪承。则其将何以举颜视人。复齿于班行之间乎。臣虽至庸极陋。无足比数。而至于贪荣冒进。平生最所深耻。今玆之赏。虽有死不敢当也。自闻此命。五内爽惑。不能自定。或言微末之臣。虽有情私万分闷切。不宜妄有烦渎。而窃惟君臣犹父子也。子有切已危迫之情而不以告于父。则将何以解郁结而伸至愿乎。玆敢蒙冒万死。大声疾呼于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俯烛臣沥血之恳。特加矜怜。更命该曹取考监营状启。臣措备谷物。最少于他邑。所授臣加资。亟令改正。仍治臣猥越祈免之罪。不胜幸甚。且臣新从岭东来。目见民间最所切急之事。有不容一刻少缓者。敢复略陈于疏末。岭东之田。异于他道。沙石过半。以此种麦。本自甚少。虽在常年。至于麦秋之后。民之啼饥倍甚。今夏则自初发穗。随即摘取。为粥延命。未及成实而麦已尽矣。万无还上备纳之路。而各邑不得不徵捧。哀彼殿屎之民。骚扰莫甚。秋成之后。则民间各自转贸于旁近。可备种子。而即今一向催督。则仅仅生存之民。其将流散而僵死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39L 页
于道路者必多矣。岂不大可寒心哉。伏愿 圣上亟命道臣。察岭东各邑中被灾尤甚而种麦绝少者及其之次邑。或令全数退捧。或令减半。以为保存之地。则岭东之民。终始蒙 圣上至泽。不绝其喉。益复感泣无穷矣。臣既目见其状而来。不忍不陈于 圣听。而僭猥之罪。至此而益无所逃。更乞 圣明申命有司。治臣出位进言之罪。臣无任战慄陨越之至。
辞加资。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千万梦寐之外。滥被升资之恩。悉暴微恳。仰渎宸听。伏承 圣批。未蒙省察。臣于此一倍惶惧。不知何以措躬。臣伏见当日判付。以特为加资。以劝后人为教。夫赏得其当。恩有所劝。若无劳而受赏。有功而不赏。则岂为劝奖之道哉。岭东西守令。优备谷物。善为赈活者多矣。未有分寸之赏。而如臣少无报效者。乃独窃取资级。即今不均之叹。莫此为甚。其何以有所激励于方来也。在臣私义。万无承当之理。而侧听累日。未闻改正之论。臣之情势。万分危迫。不得不复此吁呼。烦渎至此。万殒有馀。伏乞 圣上俯察血忱。更令该曹取考监营状本中各邑所备赈谷多少。所授臣加资。亟命镌改。俾无赏典乖舛之讥。且臣窃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0H 页
有区区所怀。玆敢略陈于疏中。日昨北使来传冕服节目。乃是前古所未有者。瞻聆所及。莫不痛惋。入至大内。使传拜礼胪唱之声。则即与亲受相去几何。今之议者或以为 圣躬既已屈辱。此乃末节。不足与争也。或以为 魂殿致祭之时。亦用权道而受之。则此不必争也。噫。内外之制有异。吉凶之仪且殊。以此为言。其亦不思之甚矣。臣窃闻己卯年北使亦发亲受之说。其时首相臣崔鸣吉出往争之。初则不得而来。 仁庙盛怒责之。鸣吉乃与故判书臣李景曾更往力争。事乃得已。今亦若如己卯之据理力争。则彼虽凶狡。必不终始迫胁。创为无前之举。而 殿下不为盛怒。大臣亦不更往。草草议定。以贻国家之羞辱。臣窃不胜慨然流涕也。己卯年丧乱之初。时事之危急。为如何哉。而犹能拒而不从。今乃不然。既未能以事理反覆谕止。至或有从而为辞。恬不为怪。噫。此由于国势之日益削弱而然欤。既往之事。虽不可及追。而臣之所大惧者。 圣心亦不能刚大。未免牵制于一时姑息之议。无复奋厉振作之意。国事无可为也。况北使归去。必以此盛张誇诩于其国矣。彼见我之无论前例有无约条在否。而一一曲从。不敢违拒。日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0L 页
后凌侮之辱。难从之请。其将叠出层加。无有纪极。不待明者而可知也。言念及此。心寒胆慄。日昨折木之风。亦岂非上天之示大警乎。伏愿 圣上其自今惕然惊心。凛然改图。以克绍 孝庙之遗志为志。而责励廷臣。无徒为媕婀私便。修举朝纲。巩固边圉。庶几为他日自强之谋也。如臣微末。宜不敢辄论朝廷大事。而耿耿寸忱。有不能自抑。不避僭妄之诛。一为 圣明陈之。冀幸少垂察焉。且臣于前冬在高城任所。伏见朝家事目。诸般身役与军兵上番。并令蠲减。其所以哀恤民穷。以为拯济之地者。靡不至矣。颠连殿屎之民。咸祝德泽。至有垂泣者矣。及至今夏。见监营移文。则自兵曹上年骑步布。使之尽数上纳。民情缺望。当复何如。此固出于经费不足。不得已之致。而岭东大饥之馀。民力竭尽。今秋虽或少稔。积年逋负之外。许多田税,大同及进上夫马之役。一时办出。且以当年番次上京。而又徵上年已减之布。则其何以支堪而不至流散乎。然而此则只以民间切急之势言之。而其在朝家事体。宁可失信于遐方小民哉。并计岭东七邑所减番布。不下数十同。此于用度。虽似有关。然其视诸失信于数千军卒。其得失轻重。较然明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1H 页
矣。即今本兵与赈厅虽云匮乏。亦岂无推移补充之地乎。此则仍前减除。以示德意。实合事宜。臣于来时。目击其愁叹之色。不任矜恻。敢此并陈。僭猥之罪。愈益难逭。伏愿 殿下俯询有司之臣。更以上年番布荡减不捧之意。分付岭东。以终惠我穷民。不胜幸甚。
辞大司成。兼槐院副提调疏。
伏以臣以百无一能之身。叨此万不近似之任。循省涯分。若陨渊谷。悉暴微恳。仰尘 圣听。俞音尚閟。危衷交战。臣于前日每一移除。徒切君实恳辞之志。顾乏王述固让之操。及至 严召累降。乃敢僶勉冒进。窃伏想 圣明以为今玆之辞。亦出于饰让。犹未烛其万无承当之路也。夫以蓬累之困缝掖之贱。倖占科第。至登师席。是乃人臣之至荣。举世之艳称。若使一分可堪。何以再三逊避。而如臣庸姿陋质。本非席珍。懵学謏闻。不啻面墙。其于表率作成。固非可论。而至于寻常劝课。亦无以当。其何敢只耽宠光。都忘已量。上而伤则哲之明。下而招匪据之诮乎。此臣所以惭惶闷蹙。不敢一刻自安者也。况此槐院副提调。乃是一时文苑极选。亦非臣平生梦寐所到。误恩荐降。惊悚倍切。不得不冒死更吁。伏乞 圣明亟命镌臣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1L 页
新授本职及承文院副提调之任。以便公私。不胜幸甚。
辞承旨疏
伏以臣空疏谫劣。百不及人。滥蒙洪造。叨玷近密。咫尺 威颜。朝夕昵侍。虽使磨顶至踵。无以酬报万一。惟以随事尽言。为一毫称塞之图。前后筵席。妄陈狂瞽之说。只恃 圣明有所下烛其区区微衷矣。近日宪府有御将请罢之启。而 圣旨斥以无据。大臣劄子。又以怪骇为教。臣尝陈儿房密启之非。请施推考之罚。则严批虽下于宪臣。臣于此安得无惊惧震惕之心乎。虽不敢即为引罪退出。僶勉随行。以至于今。而反顾循省。惶汗沾衣。且臣积伤馀喘。百疾婴身。而夙夜趋走首尾四朔。辗转增伤。颠仆殆迫。近又寒邪乘虚。火热上升。咳喘急促。头目昏眩。药饵无效。食饮全废。因僚员不齐。不得径出禁直。冒没濡滞。强起酬应。而不能守厅。委卧温室者。已多日矣。臣以孤孑一病身。添此重患。死生之忧。实切于心。自量情势病势。俱无仍因忝据之望。伏乞 圣明俯谅危恳。亟命镌削职名。退归乡里。惩其妄言之罪。延其滨死之命。不胜幸甚。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2H 页
辞大司成疏
伏以臣空疏蹇劣。百无寸长。猥通朝籍。馀十数年。前后历职。无补尘露。滥蒙恩私。累忝华显。常切愧惧。若陨渊谷。况此所叨国子之长。尤非臣平生梦寐所到。屡辞不获。僶勉就列。而不能为多士之矜式。姑不暇论。至于寻常劝课之方。亦未犹人。徒贻章甫之嗤笑。难免物议之指点。其何可仍因冒据。以致天工之旷废哉。且臣自少多病。以致失学。词章末技。亦未用力。自窃科第之后。便弃铅椠。到今摧颓之年。专抛笔砚。顷年。主文之臣。不知臣卤莽。厕诸三字之选。或承演纶之命。握管腐毫。血指汗颜。日昨知制教臣吴道一。以制进领议政金寿恒不允批答。草草塞责。全无勤恳之意。特命先罢后推。以惩后人。而再度呈辞批答。艺文馆以词头分排于臣。臣于此惊惶悚惕。不敢承当。再三逊辞。而视草之臣。不许改定。仓卒搆成。仅能及时进呈。纵殚黔驴之技。终归葫芦之画。文字疏略。辞旨陈陋。无以写出 圣意之万一。臣席藁私室。恭俟恩谴。幸蒙 圣慈宽恕。不加威命。而臣一倍惭惧。不知措躬之所。伏见道一所制之文。句数之敷陈。无减于臣。遣辞之紧切。有加于臣。而既以不能反覆丁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2L 页
宁。致勤严教。至被罪罚。则况臣既承警责惩励之命。而才分浅短。窘态百出。终不能对扬明旨。臣罪比道一则尤万万难逭矣。臣何敢以倖免。晏然仍冒于词臣之列乎。伏乞 圣明俯察危恳。亟命递削臣本职及所兼知制教之任。仍治臣代言草率之罪。不胜幸甚。
辞大司成。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禀赋至弱。受伤偏酷。屡经危疾。转成膏肓。十馀年间。死域强半。人皆怜其尪羸。臣实分为沈没。顷年。猥蒙异恩。起废收召。不得不以遁魄残骸。复齿朝列。僶勉内外。盖已三载。惟其病根缠髓。亦患将摄甚疏。殆无不病之日。常怀颠仆之忧。自今月初。重患外感。辗转添剧。昼夜叫苦。表症少解。内伤益深。火热升降。精神昏眩。食饮全废。肌肉消脱。苶然澌顿。全无生意。旬月之内。无望起动。目今视学日期已迫。顾念国子之任。非如常日閒漫。不宜一刻虚带。伏乞 圣慈亟命镌臣职名。以幸公私。且臣窃有区区忧虑。不敢以职在冗散而不自尽于 圣明之前。夫自前秋风变以来。非常之灾。难以殚记。昨日阴虹之变。又何象也。呜呼。我 殿下忧勤之意。不弛于夙夜。哀痛之音。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3H 页
有以动天地。拯济之恩。已遍于孤寡。赦宥之泽。且洽乎囹圄。域内大小苍生。无不欢忻耸抃。上下感应之理。捷于影响。则是宜阴沴之气。消散无馀。诸福之祥。亦宜鼎来。而螮蝀不正之气。乃敢上干于众阳之宗。三条交互。尤极惊惨。以人事而揆天道。其亦难谌之甚矣。然臣闻祥多者兴。异众者亡。天之警告。若是其反覆切至。则是必有奇祸潜机隐伏于人所未睹之地。岂不至可畏哉。臣窃见 殿下一念典学。励精图治。尊礼旧臣。旁招贤士。其所以振举颓纲。激励人心。为修内攘外倾否回泰之谟者。固已至矣。虽然。子曰。君子中道而行。半道而废。书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盖善作而善成。善始而善终。其亦难矣。是以自古人君。求治而未免终怠。用贤而不承权舆。卒同归于危乱之辙者多矣。此皆由于虽有有为之志。而不能以至诚为之本也。伏愿 殿下必加意于诚实之道焉。且臣日昨伏见备忘记。朴泰维,俞得一等斥补边邑。辞旨极其严厉。有非人臣所忍闻。旋因大臣三司之陈达。不靳反汗。还仍旧职。传教中过激处。亦许删改以下。转圜之美。孰不钦仰。而第念为逆玺地则至矣等教。初虽出于一时愤懥之发。而若其未尝以诚信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3L 页
待下。则有不可掩于文字之间矣。不幸他日人之攻此数臣者。以护逆玺为言。则臣未知 殿下其果终未能无投杼之惑耶。此正臣所深忧隐虑而不自已者也。 殿下尝念台体之重。颇赐优容。二三台官。慷慨忧时。奋发论事。忘一身之陷患。竭寸心之所蕴。气象风采。诚有可观。庶几变前日消耎之习。而一朝摧折。又此索然。无复为 殿下尽言者。臣窃惜之。伏愿殿下更加培植。恢弘忠谠之气焉。且臣窃念狱者万民之命。不可有所低昂而疏密之也。近来治狱。缓处或至太缓。急处或至太急。臣实未晓也。今此全翊戴诬告柳命坚之事有三件。而其一件则翊戴所做出也。二件则金焕所指嗾。而翊戴初无上变之意。金焕万端诱胁之状。尽露于面质之时。夫为人教诱而诬告及教诱人诬告。论其罪状。其间几何。而不复究问。只施徒配之薄罚。臣未知此何法意也。若以为焕有告变之功。虽有罪不可问。则甚不然也。朝廷之酬报其功。既已过矣。鞫问之后。更令槐棘之臣谳议酌处。容或可也。何可以其微勋。并与他罪而不问乎。翊戴,重夏之搆虚诬人。惊动朝廷。厥罪惟均。而焕之迫胁翊戴。幻出孟浪情迹一套。翊戴伏法之后。群情方且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4H 页
为快。而重夏及焕。犹未正罪。狱体之乖当。人心之失望。有不可言。而翊戴之独死。岂不为冤乎。伏愿 圣明亟从台章。以肃刑政。臣病里神思昏塞。所怀挂一漏万。所言又无次序。惟 圣上恕其愚而察其诚。不胜幸甚。
辞大司成疏
伏以臣自忝长师儒以来。万无承当之望。不但以疏章祈免而已。缕缕陈达于 紸纩之下。前后至再。每以别选可堪之人责以作士之效为辞。 圣鉴未烛。俞音久閟。不得不僶勉供仕而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臣万万不似。决不可因仍蹲居。玆敢冒死更渎。伏惟 圣明垂省焉。窃念太学。乃多士培养之地。国家风化之源。而训迪导扬之责。专在于长官。设任之重。为何如哉。臣本至庸极陋。加以自少多病。不能用力于讲诵。寻常句读。亦未通解。所学之卤莽莫甚。所叨之官任至此。臣每进诣学宫。与诸生相对。未尝不俯仰流汗。顷闻 榻前有极择大司成久任责成之议。正与臣前日所陈于前席者相符。臣方以将得解职为幸。继以得见祭酒臣朴世采疏本。历数前修久任作成之效。而终乃以玆事有若冀望于微臣者然。臣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4L 页
于此不任惊愧之至。臣实孤陋。未及与世采相从讲论。故不知臣之空疏。至于如此。意或万一有得于家庭绪馀而然也。世采疏中所言金沫,尹倬。臣虽闻为我东之胡安定。而未详其模范。至于郑晔。世代未远。馀徽可徵。臣犹及前辈长老而闻之。学术德行。真可为一世师表。故用能激励章甫。丕变风习。仰赞我 圣祖作人之休。斯岂后生末学之所可髣髴企望者哉。其疏又以为委任责成于臣。如 累朝之为。则必能以此为己任。真有以变士习而育人才。不止为今日课试考定之是事云。此甚不然。凡人天分有限。地望各异。于其所不能处。不可强也明矣。虽在庶官末务。无不皆然。况此教导之职。必须存诸中而后发于外。发于外而后及于人。有以标准而振作之。渐摩而成就之。若无平日涵养之功进修之实。而猝然担当。栀中蜡外。自欺而欺人。则谁有信服而从之者乎。虽欲奋励勉强。以伪成真。比如痿躄者望千里之程。万无得至之理也。暂时叨冒。已积不肖之讥。任之虽久。责之虽切。而愈见其愦愦。何补于菁莪之化乎。 殿下如欲重贤士之关。谨庠序之教。修明文猷。振礼义之风。育养英才。为国家之用。抡选经明行修。学问中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5H 页
得力之人。畀以斯任。使与儒贤之臣。周旋共事。则庶几其对扬休命。称塞 明旨。岂宜使如臣薄劣最出人下者承乏苟充。以致天职之旷废也哉。臣既许身圣朝。蒙被渥恩。苟其才力之所逮。夷险燥湿。虽死不辞。而至于是职。揆分揣已。决无一刻堪承之势。伏乞圣明俯谅微恳出于血忱。非有一毫虚饰。亟 命递臣职名。回授其人。不胜幸甚。
辞副提学兼大司成疏
伏以臣伏蒙 圣恩。再昨政。移授玉堂之长。非臣梦寐所及。臣诚惊惶。若陨渊谷。俄又伏闻前所忝国子之职。 特命仍以兼带下批。以为久任责成之地。臣震骇深深。精爽飞越。不知 圣明何所取于无足比数之一微物。而异渥之荐降。乃至于此也。经幄之官。职在论思。实为清班之最。臣曾前滥叨殆近一年。丝毫无补。愆累徒积。至今追省。惶汗沾背。至于长官。位望自别。苟非学识淹博。言议的确。为一时所推者。其何敢取次倖冒。以招匪据之诮乎。臣本禀质慵惰。少而失学。虽尝为亲应举。粗习场屋之文。鲁下最甚。辛勤决科。不幸十数年来。丧祸惨毒。累经死疾。神思消尽。寻常文字。抛弃已久。而至于经籍。童总耳剽。不复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5L 页
开卷。今发已中白矣。以此卤莽空疏。乃敢备顾问之数。处群僚之首。则其为 圣朝之羞。当如何哉。况师儒之任。元非一分近似。顷日儒臣所陈极择久任之说。诚为当今至论。臣之不学无能。万无可堪之势。区区微悃。悉暴于前疏。而 圣鉴不谅。不惟不赐退斥。温谕丁宁。有踰常数。臣不敢复有烦渎。僶勉供仕。今此仍带之 命。出于千万意念之外。责勉之隆。名论之重。非如前日循例实职之比。臣尤不胜惭畏。不知措躬之所也。方今朝著之间。著名行而负才望者。不为乏人。乃使一世极选之职。咸萃于懵学謏闻之臣身。臣之福过生灾。负乘致寇。有不暇言。而诚恐伤 圣上之明。贻四方之讥。其何敢昧然就列。有若可以承当者哉。臣祖父臣左议政翼,臣父臣吏曹判书复阳。俱以馆职兼任教胄。至于臣不肖。三世于玆。荣光炫耀。实是前古罕有。私情感极。涕泪自零。如使臣有一经之学。不坠前徽。少可以继父祖世传之绪。报 圣上非常之宠。则岂非臣之至幸至愿。而顾臣自少暴弃放倒。及今衰疾。无以振励其昏愦。必致辱 睿简而忝前烈。臣于此抚躬悲悼。继之以震惕。终不敢昧分冒进。毕陈情实。上溷 天听。伏乞 圣明俯察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6H 页
臣微恳出于血忱。非有一毫虚饰。将臣新授本兼两任。亟 命镌改。不胜幸甚。
辞职兼陈所怀疏
伏以臣一添奇疾。无望苏完。再罄肝血。冀蒙恩递。 圣慈不谅。俞音未降。至有调理之命。不待左右之请。不知 圣明何所取于多病无状之一微物。而眷遇之私。乃至于此也。臣诚感泣。不知措躬之所。顾臣顷日失血之症。虽出于一时坠惊之馀。而积伤所蓄。乘虚俱发。种种危恶。涔涔委顿。复起为人。未可为期。自力供职。其势无由。如使臣疾不至于此。则其何以自阻宠荣。辜负渥恩。徒积瘝旷之罪。重速渎扰之诛哉。臣伏见奉朝贺臣宋时烈疏本。则有云朴世采疏中有收还休致之语。不得仍留近畿。决意还归故土。继而见世采之疏。以为其疏意在于召还。而臣疏中请依世采所陈收回休致云者。失其本旨。臣于此不胜瞿然之至。臣目今天灾孔惨。时艰日甚。徒知扶颠之道莫急于用贤。而久与世采不得相见。未会其意。妄有所陈。还将任贤之请。反为逐贤之归。此无非臣识虑不长。见事不明之致。尤何敢晏然苟冒乎。且臣昨伏见副应教朴泰逊疏 批。以褒扬臣身偏护私党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6L 页
为教。臣精神震骇。心骨俱寒。臣本天地之一孤形耳。内无血属。外鲜从游。所仰恃者。惟 圣明在上。驱策病骸。僶勉朝列。思效涓埃之补。不遑恤其颠踬。诚以金益勋之处事阴閟。营第贪侈。为国人之所共愤。故不敢不一为 殿下陈之。顷日疏决时。 殿下俯询以益勋有何罪。咫尺 天颜。清问及此。臣不忍为含糊之态。又以益勋之潜投戎器。尤为舆情之所骇惑。门黜未久。不可遽释陈达。臣有何一毫私恶于益勋而然哉。只望朝廷清明。国体尊严矣。泰逊既以褒扬偏护。 严旨特递。则臣之罪戾。自合万殒。何但止于泰逊而已哉。臣又伏见右议政臣金锡胄劄批。有宪府之启。尤为深刻。今玆弥月恒阳。亦未必不由于乖气致异等教。臣奉读近日 备忘记辞旨。责躬以诚。砺下以公者。丁宁恳恻。皆可以动天地而泣鬼神。惟此一语。似若有异于前日纶音。臣未知 圣心信是疑之乎。抑出于一时激恼乎。若果有疑于是。则臣之前后论益勋之事。既非一二。乖气致异之罪。其何以独逭。即今上天震怒。早魃肆虐。万姓之命。迫在朝夕。将至于国不为国。若论致此者之罪。则虽使擢发。无以赎其万一。此尤臣之魄遁魂浮。无地自容者也。伏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7H 页
乞 圣明亟命削臣本兼职名。仍治臣罪。以为人臣党私者之戒。
辞职疏
伏以臣伏见左议政臣闵鼎重劄子。有与人言金益勋之事。非止一二。而所谓戎器之出自军门与否。则曾所不知。故未尝以此为言于酬答之间。岂或听之者。有所不审而然耶等语。臣于顷日疏决时论益勋事。而仍举左相言而陈之矣。今左相劄辞如此。臣不得不略陈其委折。臣本多病。其于从游造请。素所甚罕。而盖朝士常时。则不得辄及大臣之门。至于岁时及庆吊一候。即旧例也。岁初以后。臣连有病故。至三月初旬间。始见左相于私第。则寒暄之后。因及鞫狱时事益勋等事始末。与台章文字得失及论议太过。宜有调剂之道。首尾说话颇多。臣不能尽举。而盖以为近日闾巷所传火药等物给与之说。喧腾藉藉。而逆玺家所投戎物中火箭。则非市上所有之物。殊未可晓云。又言台谏泛以阴秘和应等说论启。殊无实状。而有若别样藏蓄者存焉。以致听闻骇惑。此甚失当。无宁以其所出给军门之物为言可矣云。其时臣亦闻闾巷有军门戎物出给之言。既已盈耳。而左相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7L 页
前后语势如此。故臣便认以为其所谓军门之物。即指上项戎物。不复问其为某物而言曰。如许事大臣诚宜陈达于 榻前云云而退归。即以此言及于一二士友。心常以为逆玺凶谋。既已狼藉于其所手书都目。而至于戎器之乘虚潜投。则虽诿以出于诇探。殊甚暗黮不正。世运无常泰。时势有相反。后日如有奸人当事。希冀功赏。用此手段。则虽无辜之人。无以得免。实为无穷之祸阶。其在朝廷事理。不可不一番明辨。以塞祸源。及至前席。自 上下问益勋胡罪。臣仓卒以此仰对。臣非欲提出此事。加重益勋之律。诚以 圣明犹未烛益勋之有罪。不胜慨然。举此一款众所公共不是处以达。仍并以闻于大臣者而陈之。冀 圣明之省察也。今此左相陈劄之后。得闻左相之言。则火药火箭出给之说。虽以闾巷喧传。有所问答。至于出自军门。则未能明知虚实。不为言及。而若其御厅银货之出给韩秀万。则狱事既了之后。详闻其事。与臣对话时。似果有此言。而本自閒漫说道于话头间。故初不能明白记忆云。盖左相所谓军门之物。专指银货而言。而在于火药火箭等语之后。故臣之所听。则即以为指戎物而言。断然无疑。不为更问。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8H 页
此诚臣疏漏之处也。左相所处。非如在远外之臣。臣之所奏。又不是独对之地。臣若藉其所不言之言。陈达于筵席公卿侍从在前之时。则左相即当闻而辨之。此则臣之不为做言欺诬之状。不须强辨而自破。且右相之继臣陈达者。与臣所言不爽。而他大臣同为入侍。而亦不以臣所陈者为不然。则臣言之大意明白。即 圣上之所下烛。而但与左相谈话之间。未免有听言不审之失。臣于此不胜悚惕。伏乞 圣上亟命削臣本兼职名。仍治臣率尔之罪。千万幸甚。
辞职疏[再疏]
伏以臣姿本愚陋。性又疏迂。惟思事君无隐。未免听言不审。冒陈情实。冀蒙严谴。伏承 圣批。以臣有所自明。为未稳当。而犹且姑从宽贳。不赐罪罚。惊悚感激。靡所自容。臣平生无才能。犹知畏慎。虽于敌以下。不敢妄传言语。故自少未尝与人呶呶。到今颠毛已种种。而因一率尔开喙。误闻之失。已见于大臣之劄。辨明之罪。又著于 圣君之教。俯仰惭惧。无地措躬。将何颜面。复厕迩列。辱清朝而羞当世也哉。臣之情私。决不可一刻仍冒于论思之地。伏乞 圣上亟命镌削臣职。仍令有司勘臣前后罪名。不胜幸甚。且臣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8L 页
闻古人有去国而犹进言于其君者。臣虽无状。亦何敢以一时情势之闷蹙。便自外于天覆之慈。不尽区区之怀哉。即伏见工曹参判臣朴世采,户曹参议臣李翔等处传谕之旨十行纶音。所以勉留之者至矣。然念国家用儒之道。不在于礼貌。而在于察纳其言。儒者立朝之义。亦不在于荣宠。而在于得行其意。若言不得意不合。则虽日加之以盛礼。终归于虚文以絷之。彼儒者其肯苟然其去就。而虽使留在。亦何益于国事哉。臣窃闻顷日前席儒臣有所论奏。而 殿下无一事开纳。退进封事。亦未有可否之教。迨近乎訑訑拒人之色。有乖于于焉逍遥之意。今玆备忘记辞旨。非不恳切。而亦不及此。是 殿下虽有缁衣之好。而无以止纳履之行也。其所陈论之关系大体者。固合从容商确密勿筹画。而台章所发二三事。乃是一国公共之论。本不宜牢拒。至于近日台官严批谴斥。则诚为 圣朝过举。年少台官。与大臣争辨。辞语之间。虽有过激。亦其风采可尚。不宜摧折太过。大臣亦请复其原秩。则可见恢弘之量。而亦可见公议之所在也。儒臣以此为言。寔出于忧爱之至。而终不概于 圣心。只此微事。犹且如此。则其何望于做得大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9H 页
事乎。此 殿下虽欲留之。而儒臣不敢留也。 殿下大警动于天灾。慨然有兴衰起弊之志。一介元老,二三儒臣。感 圣上徵召之勤恳。相继聚会于朝。元气自壮。庶有回泰之期。有识相庆。咸以为复见 孝庙之世矣。夫何末俗偷薄。讹言孔将。至于朝绅中。亦有不体 圣上勉留大老之至意。贻书劝去。有若论循例致仕臣出处之义者然。致令大老变其留辅之初心。而二三台臣之避。又欠于委曲周详。流传之言。亦多过实。终至于中路改辙。士林之缺叹。朝野之不幸。已不可言。而今此两臣。又不得安于朝廷。当此国势岌嶪之日。图保之策。惟在于用贤共济。而涣散如此。终不可收拾。扶颠之望。无处可属。 殿下之国事。自此去矣。臣窃不胜仰屋长吁。 殿下若申谕两臣。无徒以虚礼强留。必使回其遁思。则大老亦有幡然复起之望。保合善类。弘济艰虞。惟在于 殿下一转移之间。伏惟 圣明垂察焉。臣曾以至诚任贤共做国事之意。仰陈于 冕旒之下。非止二三。而今又妄发。敢及于俟罪之章。僭率之诛。尤有难逭。臣无任云云。
因议谥事辞职
伏以臣疾病沈淹。愆尤汗漫。累疏呼吁。未蒙俞音。长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49L 页
单控辞。见阻喉司。危苦之症。已到十分。闷蹙之势。日加一层。职名尚在。晷刻靡安。更冒万死。略陈危恳。渎扰之诛。有不敢避。臣之决难冒居之端。非止一二。而前应教朴泰逊以偏护私党。重被谴罚。私党之罪。比之护党。殆有甚焉。而臣独幸免至今。此臣之日夜悚惕。无所措躬者也。夫人臣私自为党。是何等弊习。虽以川蜀君子之分朋。犹不若范淳夫无党之为善。则明王谊辟之所当深恶而痛绝之者。孰有大于此者乎。臣既负此名。合被重典。纵 圣上曲加宽贳。不置大何。其何敢晏然仍冒迩列。以重其罪戾哉。且臣伏见政府之启。故左议政郑澈,赠右参赞宋时荣谥号望。或以次第失当。或以备拟不衬。并请还送太常改定。又以故参判李慎仪不待谥状。径先议谥。有违法例为辞。臣于此益不胜愧惧之至。臣顷以进讲册子议定事。承命往见奉朝贺臣宋时烈于寓舍。领议政臣金寿兴亦会坐。语及郑澈谥号事于臣。以臣职当议谥故也。臣素闻见孤陋。未能详知先辈事迹。仍问谥义何字为合宜。时烈言栗谷尝以忠清刚介许之。刚字似当。栗谷即先正臣李珥别号也。臣归见其谥状。且考谥法。则刚与介意则近。而介字尤似合于澈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50H 页
之心事。故议谥之日。与同僚相确。初以文介首拟矣。其时大臣诸宰会宾厅。皆以介字为不好。盖介字在谥法为美。而近来罕有。故骤见而致惑固也。臣不敢偏主己见。改以刚字。即从大老当初之言也。宋时荣则江都殉节之义士。而见其谥状。则乃是名贤宋麟寿,成悌元之从曾孙。其父邦祚。亦有清名直节。而时荣惟以充世其家为志云。故以忠修,端悯,贞义为三望。谥法云临乱不忘国曰忠。勤其世业曰修。好礼执义曰端。在国遭艰曰悯。清白守节曰贞。见义能终曰义。此等字据其状辞。窃以为不大违于其实迹本末矣。大臣以为多不衬合。臣实骇惑而未晓也。至于李慎仪。则当昏朝废母论起。与金德諴,郑弘翼等诸臣。一辞收议。大节凛然。曾在 先朝。有赠谥之命。而慎仪子孙陵替流落遐方。不得为谥状。筵臣取见其收议于禁府。而陈达其事状。其时相臣金寿兴曰。无谥状而议谥。固不可为例。而此则分明有官文书矣。 先王下教曰。收议乃是官文书。虽无谥状。只据立节一款赠谥可也。其后十馀年间。议谥非一。而尚未举行。盖由其子孙衰微之致。而诚有欠于尚忠褒节之典。故臣与同僚议定。实是遵 先朝之成命。不料为
迂斋集卷之三 第 450L 页
大臣之深斥也。礼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易名之典。自古事体至重。而以臣蒙闇。忝叨玉堂之长。猥当十数忠贤议谥之举。做错之事。不一而足。其在公议。亦宜先行斥罢。伏乞 圣明亟命削臣本兼职名。仍治前后之罪。不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