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x 页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传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6H 页
郭将军传
郭将军再祐者。岭南玄风人也。字季绥。父越。当 明宗朝。擢巍科著声。官终观察使。再祐亦能文。累捷乡解庭试明经。然非其好也。为人沈勇多大虑。兼通武事。平居恂恂然若无能者。时人未之识也。独越奇之。再祐尝从越朝帝京师。有相者见曰。子当立奇功。显名天下。邻有富人女貌美。其父甚爱曰。嫁吾女。必为宰相妾。再祐闻而求曰。若必欲为宰相妾者。与我。其父奇其言遂与之。顷之越卒。再祐居丧笃礼。乡人称其孝。再祐因弃举子业。结茅为亭于岐江之上。时从钓徒以自娱。至 宣祖壬辰。年已四十馀。时倭酋平秀吉大举兵入寇。号三百万。先陷东莱。岭以南皆震。左右巡察节度。皆恇怯庸奴。争弃镇鸟兽窜。俄而贼连陷十馀郡。遂躏八路。升平二百年。民不见干戈。无一人为国家忼慨奋死志。东向而发一矢者。再祐在宜宁田间。独愤然倡曰。方阃重职也。唯务为偷生之计。不念国之存亡。在野者可以死矣。遂散家财。募乡中壮士。括妻妾玑缟之饰。尽与壮士妻子。不旬且数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6L 页
百。再祐谕励以义。故众皆愿从死。先是再祐从父赴京师也。天子赉以红锦。再祐藏之以待用。及是裁戎服以著。具鬉笠饰白金。左右綷羽。自号红衣将军。历日祀越庙告以举。椎田牛大飨士。取草溪之兵。发新反之粟。将扼岭右路。是时贼将安国司声言取湖南。日引兵西。前锋已到鼎津。鼎津距再祐军亡数十里。津有淖不可行。贼先使导者。择高燥设木旗之。将以朝日渡。再祐诇知之。夜半。率麾下壮士。驰至其所。拔其木。易置之淖中。因伏以俟。贼果至。至则陷淖中。莫能脱。伏遂发几覆之。未几。贼兵大至。再祐度兵少。非计难卒破。不破无以保鼎津。再祐乃择骁壮者十数,以从。自衣红衣乘白马。从者皆如再祐服。骑亦如之。鼓噪出。直薄贼垒。左右驰以诱之。贼貌其为将。空垒而追行十馀里入山峪。失再祐所在。贼方惊疑。忽见前崖有十数壮士。又皆红衣白马。鼓而噪。贼又大惊追之。俄顷又失之。但闻鼓角殷山。旗帜蓖阿左右。贼愈益惊。咸以为神。且眩不识众寡。不敢追。再祐伏强弩徼之于弇中。从树木丛密射之辄殪。追覆之江岸。水为不流。其设机应敌少击众。多此类。再祐所骑白马。初不知自何至。倏疾如飞。虽炮矢齐发。莫能中。贼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7H 页
尤以为神。再祐或于马上自击鼓徐行。或吹笛鸣笳以迷贼。贼卒莫能逼。贼后至者畏再祐。皆不战而退。亦卒莫敢右鼎津一步。咸趋左路。威声大振。事闻朝廷。首擢为幽谷察访。时巡察使金睟协二湖兵勤王。至龙仁。见贼六人溃。睟亦还。再祐愤曰。往者节度先失军当斩。睟不斩。又简一方精甲以自卫。不疾趋援君父。今乃不见贼而先跳。贼非在倭矣。遂移檄状睟八罪。闻于朝请斩之。睟亦上奏。奏再祐叛。朝议大骇。招谕使金诚一驻居昌。见檄文。亦愕眙失席。招幕下士问曰。再祐何如者。公等有与再祐知者乎。前学谕朴思齐曰。吾少与再祐同铅椠。再祐忠孝人也。其居丧以哀称。其平居读史。至时危世乱忠臣义士之迹。必忼慨愤叹。至哽塞不能言。不知涕之纵横下也。每言其家世受国恩至渥厚。若国有危乱。当以一死报。终不敢顾妻子。惜不赀之躯以负国。今日之事。虽未能知。其素蓄积。只知为国而不知为身计也。因言睟积失一路心。且无以慰忠义望者。诚一蹶然而起曰。嗟乎烈哉。然未知朝廷何以处。倘有误。吾当以百口保。乃上闻。具道再祐本指所以为忠义奋发状。又移书再祐,睟。两止之。朝疑始释。寻擢再祐为刑曹正郎。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7L 页
褫睟巡察。再祐益感励雪涕。誓将士直趋晋阳。与上洛君金时敏连击贼破之。威声益振。当是时。诸路义兵四起。赵宪起于公山。高敬命起于潭阳。金千镒起于锦城。金沔起于居昌。俱以功埒再祐。然卒皆败死。业弗竟。独再祐提单师抗勍敌。大小数十馀战。未尝一败。光山人金德龄。亦以雄勇冠军。贻书再祐。期以协志恢国。贼甚畏如再祐。称再祐天降红衣将军。称德龄石底将军。石底者。德龄所起兵处也。当是时。二将军名最盛。再祐抚士卒如家人。虽最下者。皆得尽其情。号令严明。用法虽亲不贷。麾下士遇贼窘。虽万众围。必驰入出之。卒无所伤。以故能得人死力。亦竟不败云。甲午。贼兵尽撤。再祐已连擢为星州牧使兼助防将。乙未。徙晋州。治岳坚石门。未几去。丁酉。倭复大举入寇。特起再祐为防御使。使守火旺。再祐闻命。即勒四郡兵驰入。贼游骑已薄城下。将士咸惴惴无人色。再祐曰。毋惧。贼亦知兵。岂轻犯我哉。贼竟不果犯。引而西。再祐弟再祉有一仆犯阑斩之。族孽尹生者有违令。亦即斩。一军震肃。时贼愤壬辰之败。大肆屠僇。所过无不残破。湖岭之间千里萧然。天将杨元守南原先陷。元仅以身跳。列郡皆望风而溃。再祐独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8H 页
不动。体察使李元翼虑再祐城孤难守。令解兵。再祐报曰。齐城七十。即墨犹完。唐师百万。安市能抗。列郡虽溃。此独不可保耶。未几。其母在城死。再祐弃军去。既葬。避地转入蔚珍。地既僻人希。食颇艰。再祐以为方次苫土。不宜与人干贷。手织贩蔽阳笠。资奇羡以食。时与田父野老处。未尝态色为矜。人亦不知为故将军。上连命起衰中。不应。服已。超为庆尚左节度使。再祐至。则请大缮岛山。阏不行。再祐谓不得职可去。乃弃去。台官洪汝谆劾以慢。遂就逮谪灵岩。寻放还。时方勘宣武勋。自权悏郑期远以下。或以输饷请援微劳录。独再祐前后破贼。未尝上一首虏以徼赏。且乏姻娅援。竟不录。再祐素多病。不喜仕宦。虽入为汉城左尹,同知中枢,判决事。出为全庆左右节度,三道统制,咸镜观察诸使。或暂就或不就。所实历不满数考。初金德龄与再祐俱为世名将。德龄骁力绝伦。尝手撠猛虎。虎弭尾不敢动。能跃马出入房闼如平地。后株连李梦鹤狱。竟死不脱。国人莫不伤其冤。再祐亦自以名高心不安。乃喟然而叹曰。吾本宜宁一田父。素无闻达之志。不幸值壬辰之乱。偶立尺寸功以报国家。今寇贼已平。境内已安。吾身已荣。吾可以止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8L 页
矣。遂入琵瑟山。飧松辟谷。学道引。上屡徵不起。及光海嗣位。时北虏初起鸷甚。睥睨辽广间。耽耽有东噬志。且天子日徵我兵。朝廷方以无将忧。海平府院君尹根寿言于上曰。再祐才略无双。且得士卒心。当今名将。再祐一人而已。今乃学辟谷道引以自逃。殆有所托者。虽然主上苟以诚召之。宜无不起。于是光海遣使特起之。再祐遂称病笃不任事。不起寻卒。卒之夕。天大雷雨。有紫气冲霄。竟日不灭。再祐以光海丙辰卒。越二岁戊午。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率精兵三万西赴援。与虏遇不战降。至是人愈思再祐。外史氏曰。世称将军得仙道。能不食不饥。不饮不渴。岂其然哉。往者将军同道人朴守弘。与余祖父同为代言。为祖父言将军事。守弘尝往谒将军。将军与语。因举酒数杯。俄而取器。倾耳而泻。酒皆从耳孔出。将军之仙不仙。纵不可解。将军岂不亦异人哉。且不有所托。亦安能离世自全。殆与张子房千载同风矣。余尝读将军遗文。至救永昌大君疏。其书辞笃剀。忠义铿然。然则将军岂真欲离世者哉。子房虽辟谷。后强起。画迎四皓计。以救太子。虽事或成或不成。亦可谓同其道矣。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9H 页
沈生伯衡传
昔者楚屈原被谗见放。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出而词人之赋兴矣。其后世文辞之士。操觚捉管之伦。盖莫不以原为宗。而然其于原之瑰琦伟丽之体。迭宕蝉蜕之旨。与夫哀怨感愤悽怆激昂之音。则自原弟子宋玉,景差以下。已莫有能及之者。间独有超轶之才牢骚之徒。因其托怀之高旷而浮游疏濯。或得其致。由其遭时之危衅而悱惋郁结。或得其情。虽不可以与论于全体大成。而斯亦足以观夫性情之所发而得其人焉。若其造托湘流而投吊有文。野鸟入室而问鹏有赋。柳州之去国投荒而惩咎闵生之篇成。邢子之感时托兴。而秋风三叠之辞著。则玆数子者。固皆卓然精粹。为世所称。寝寝乎庶几哀郢怀沙九歌之遗音者矣。然余又尝窃怪夫贾生贤也。而流离而夭死。宗元才也。而摈斥而不遂。而居实以仙仙逸群之姿。尤为短折无寿。是岂高才美质。固造物之所忌恶。而凄音怨调。自与忧虞而相并也耶。何其奇蹇厄穷之至于此也。顷者吾友沈生伯衡。有绝异之资。且善赋辞。盖亦居实之辈流也。而竟短命死矣。噫嘻惜矣。余悲生之早世。而恐其后遂无传也。遂为沈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59L 页
生伯衡传。
沈生者名机。伯衡字也。青松人。其始祖德符。相我 太祖。封开国功臣青城伯。其后冠冕钟鼎。累世不绝。至讳悦。复大显。 仁祖朝。领议政。悦子熙世。明经高第。官弘文校理。有三子。其仲则伯衡也。伯衡生七岁而校理卒。其母朴夫人。勤劬以育。稍长。能自知诵说。十(四而)就姊夫春沼申公受书诗。申公讳最。素号工古文。文学冠一时。时罢官居闲。喜教授。伯衡既至其门。遂与林川赵显期,清风金锡胄,平山申仪华诸人相切劘为文辞甚驩。久之益力日有进。诸人者年故皆长于伯衡。而伯衡为最少。然至于文。诸人者皆莫敢长伯衡。伯衡亦不自以为少于诸人也。伯衡最能诗。诗甚清澹有趣。而于赋辞盖未尝业。虽业亦未暇专而工。然伯衡之为之也。往往发于天机而尤得其神解。东江申公翊全一见而叹曰。浏浏沨沨。其屈宋之遗韵乎。伯衡天资既高。性又粹洁。其自执恬介。有幽栖炼养之志。然质清弱善病。常苦肺火。咯咯出血者数年。愈益羸。其家又多怪。有蛇出于寝舍之庭。筮者皆言将不利主人。伯衡既自以沈瘵。恐遂不兴。复怪其蛇之为灾也。乃仿贾生问鹏鸟。为赋以自譬。名之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0H 页
曰诘菑。其辞曰。欸吾生之多殃兮。早孤居而伶仃。承重责于眇躬兮。思接休而扬名。集琼瑰以为佩兮。揽文章以颐情。粤往岁以离疢兮。恒忳忳以不宁。惧溘然于一朝兮。违宿志而径逝。天苟有意于福善兮。应脩姱之不废。余既恃此而不虞兮。饰初服以自娱。维季秋之戊辰兮。闻鸟雀之惊嘑。有长蛇之蠕蠕兮。止余室之南庭。方商律之肃杀兮。宜蛰屈而深藏。似有意于隐显兮。讵无验于灾祥。闻故老之来言兮。将不利乎家人。心郁邑以不怡兮。欲解惑而无因。诚不知其何故兮。吾将问占于大巫。升冥漠以亟进兮。叩洪钟以陈辞。要端蓍而抽策兮。愿一辨于高明。曰一气之恢炱兮。人得之而为生。爰彊弱之不齐兮。故脩短之殊境。顾玆物之作孽兮。亦何关于天定。苟精魄之悠久兮。虽遌妖而何伤。若天赋之已索兮。谅无灾而必殇。惟兆应之芒昧兮。羌难可以预度。或远符于累世兮。或逞变于顷刻。有懋善而销灭兮。乃转凶而致吉。而达人之不惑兮。任予夺于造物。福不可以求获兮。祸不可以幸脱。彼众庶之蚩蚩兮。昧至机而妄发。纷丧身于食色兮。举汨没而莫悟。慢神祗而渎祈兮。谓性命之可保。天有时而崩塌兮。地有时而倾圮。矧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0L 页
人物之藐藐兮。又何怨于生死。孔不祷而称命兮。盖先觉乎斯理。乐天道而安素兮。子又何疑于彼蛇。闻玆说之濩落兮。若体祛乎沈痾。愿尽性而复初兮。庶不动于淫邪。重曰天地荡荡兮。万物攘攘。古今迭代兮。贤愚异尚。浮休一辙兮。忧乐千状。汉氏得国兮。起自亭长。邓通豪贵兮。奈有饿相。大运回环兮。非人力之所可勉强。屈原遭谗兮。贾谊离谤。莫余知而何戚兮。独热中而快快。仰颜氏之耿介兮。美仲连之倜傥。吾将从二子游兮。守正直而独往。磨长剑之陆离兮。要以试乎犀象。扫浊世之浇漓兮。与君子而为党。苟余志之不售兮。指云林而税鞅。超氛埃以远举兮。与轩羲以下上。知我者信我兮。不知我者加我以邪枉。永终始而不贰兮。聊娱戏而放旷。伯衡内行尤至。事母朴夫人。以孝而能无违。及伯衡病且革。朴夫人忧之。欲召巫行事。伯衡固止以为不可。夫人益忧。不知所出。先是夫人去校理丧。已十七年矣。犹饫蔬藿如苴斩时。伯衡因遂泣而请曰。如母之一尝滋膏者。请奉母言。夫人亦遂泣而为从其言也。伯衡竟以己亥冬不起。年止二十一。复无子。
  余于沈生。既以文记其墓。然犹惧其徒记于墓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1H 页
而无以大表见于世。乃复为传焉。夫沈生之文词多矣。余为传。只取诘菑一篇者。为其辞纯意正。其不惑于死生之际者如此。则其它文可知也。沈生之行。人之称者众矣。余为传。只取泣告其母一事者。为其病且死。其诚孝之笃犹如此。则其它平生之谊。亦可知也。昔者邢居实以二十七死。沈生则以二十一死。其年之短于居实又六岁。而其文之所就已如此。则其才与居实或过焉而无不及。而余之必欲使沈生传者。亦可知也。世苟有爱其才而惜之者。观于余之此文及其记于墓者。则沈生之质文始终。亦可以尽知之也。呜呼悲夫。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说
  
稼谷说
龙门之支。跨江而驰。至于恒杨郡治之阳。山回若纽。穹然而阜。下有一壑。窈然而谷。江水涟漪。又缭绕之。始窥呀而冥。既入豁而明。厥土沃丰。泉且甘而滃。有良田若干顷。而水而耨者。又若于顷。余友沈君伯衡再尝卜筑于玆境。谷旧名曰嘉。沈君易之以稼。因地之所可也。沈君复取以为号。徵其说于余。余且讯曰。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1L 页
农与士殊技也。诗书与耒锸异业也。昔者阙里之徒。有以是请学者。孔子细之。忧百亩之不易。孟子以为小人之事。今吾子绩学为文。方且有志于大道之原。奚遽以稼为哉。其学孔孟。而其求也。乃孔孟之所弃。余窃耻之。沈君曰。子固得其一矣。然犹未识夫所谓二也。夫士者何为乎。将以穷理而致庸也。将以明道而祛蒙也。此所以异于农。而又以异于商与工也。其不能是而言士者。特貌而已。其心已非士矣。与其士其貌而农其心。曷若农其貌而士其心乎。且吾闻古人之言。一草一木。皆莫不明其理。今夫谷之生虽物乎。顾不愈于草与木乎。是又士之所宜明其理者也。故吾之为稼也。尝首之以稻。稻者道也。又蹈也。吾以是明士之莫先乎蹈道也。士之蹈道。必务乎仁精而义熟。故吾种之以粳与菽。粳者精也。菽者熟也。仁既精义既熟。始可以出而任天下之事。故吾种之以荏。荏者任也。以天下为己任。始可以共天职。故吾种之以稷。稷者职也。君子在职。可以行道。然必须上下相交。天地不相交。不能泰。君臣不相交。不能治。故吾种之以茭。茭者交也。既相交矣。不忠信重禄。亦不足以责其功。故吾种之以菉。菉者禄也。食人之食。方物出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2H 页
谋。始可以致其效。故吾种之以牟。牟者谋也。好谋而成。必须临事而惧。故吾种之以者惧也。谋而能惧。治可成矣。然可惧莫大于民。不可以不恤。故吾种之以秫。秫者恤也。能恤其民。国可以寿其脉。故吾种之以麦。麦者脉也。国寿其脉。而治化从而遍矣。故吾种之以藊。藊者遍也。化已遍矣。致天下之治。宜享天下之大福。故吾种之以粱。梁者享也。既致其治。既享其福。不可以不去。故吾种之以秬。秬者去也。秬或谓之黍。黍亦逝也。功成身去。乃合乎君子进退之则。故吾种之以答。答者合也。吾于始种也。见土之于谷。濈濈然无不生。吾以是知人之性。亦无不善。吾见其既生也。苟为勤。虽微必盛。吾以是知人虽至愚弱。不可以自弃也。苟为惰。虽茂必悴。吾以是知人不可以恃其才而慢其学也。春而播夏而锄。秋而穫冬而食。至春而复然。吾以是默识天机之化化生生。未之或息也。吾之所以稼若斯而已。士果尚于农耶。农果污于士耶。又何必絜絜焉以为辨哉。余闻其说。瞠尔者久之曰。曩言吾过矣。吾过矣。子之学。几乎成矣。孰谓子为稼哉。古有稼于有莘之野者。其在畎亩也。常以尧舜之道为乐。及其进也。尧舜其君民。终又不以宠利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2L 页
居而归也。夫夫人之稼也其诸异乎。迟与行之稼也。子岂有慕乎是者耶。士也慕贤。贤也慕圣。彼何人余何人。有为者亦若是已矣。子且慕其道而乐之而已。又安知千驷之马不之系于龙门之谷哉。
闲轩说
夫披襟而纳冷籁。褰帷而挹清辉。以跌荡于觞咏。此因乎胜者也。升乎高以撷秀。临乎深以网肥。此待乎境者也。亦或有离人群遗世俗。长往而不返。深入而不出。此绝乎物者也。虽其迹或浅或深。而志有精有粗。然必有一于是而后。始可以语夫闲也。吾同年韩山李君善裕。家于长安中会贤里。里素号多贵人园第。而渐北而益近市。人不堪其劳且扰也。而善裕独自以为闲。遂以闲名其轩。余尝怪而诘之。夫京师者。八方之所凑集。而百物之所充藏。辚辚而流水奔。蹀蹀而游龙骧。缤纷杂袭。日夜未央。使行者攘攘。而居者芒芒。则此朝夕之所以搅子。子其闲。南邻侈栋楹。北里闹歌钟。眩于前。非澹泊之色。触于后。非谐雅之声。则此耳目之所以訹子。子其闲。至若出焉勤请酬。入焉烦论诲。徇乎俗。不能去俗之模。应乎物。不能违物之态者。此亦人情之所恒有。而高人之所以为不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3H 页
堪。而皆不足以病子之闲与。众无而子独有。人难而子独易。抑子且有何术。奚所操而然与。曰否否。吾则闲吾闲而已。又奚以术为。且凡子之所言者。固若以败吾闲也。而实有以成吾闲。固若以坏吾闲也。而实有以固吾闲。夫见其人物之殷车马之都。则吾于是乎每悄然而思曰。朝而盈者夕必虚。热而附者冷而疏。其孰如吾之清净而守。寂寞而居乎。夫见其堂宇之华调曲之妙。则吾于是乎每喟然而欷曰。高明者鬼之瞰。哆哇者民之滥。其孰如吾之圭荜而优游。丘索而研探乎。夫见其人机之日巧世涂之多岐。则吾于是乎每蹙然而叹曰。尚口之世伪日滋。务貌之俗情益离。其孰如吾之嘿嘿而存其真。混混而全其痴乎。吾于是乎息争竞绝规为。而志虑之日静。祛耀蔽黜浮讹。而视听之日省。惩佞讦慎趋蹈。而言动之日定。凡吾之所以闲。若是焉而已。善裕之言盖如此。噫。以风月而闲者。犹物之殉。殉乎物则疲。待江山而闲者。犹外之牵。牵乎外则縻。深入长往之士。又不能不愧于中道。则若吾善裕者。其不苟为营营于物。逐逐于外。逸乐而自得。无往而不闲。此岂不卓然尤伟者哉。余且感其言之有得乎孟氏不淫移之训。而颇与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3L 页
河南夫子动亦定静亦定之微旨相契也。故乐为之说以赠。
郑生孝先字说
家督道渊既赘于东平郑公之室。郑公使道渊来请曰。仆亦有子。名孝先。既冠而娶。然尚未有字。愿公命以字。且进而诲之。余曰。美哉。公之所以名其子也。夫孝为百行之源。万善之本。尧舜之道。亦孝悌而已。即人之德。又何以有加于孝者乎。书曰奉先思孝。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释是诗者以为长我孝心之所思者。其维则祖考之所行。由是论之。孝者固人之至德。而思又为孝之要道。郑生其亦必顾名而思其所当思者矣。且吾闻之。郑生之先自大司马公以下。至先两相国为七世。而司马之子是为文翼。文翼尝相靖陵。当神武之变。有扶护众正之功。卒见忤宵壬。至佹死不少变。 本朝三百年来。称名相者。盖唯公及黄许数三公而已。公有孙继相。其孙之子又相。其孙之子之孙二人兄弟又俱相。是皆有德业勋劳。以焜耀于前后。则郑生之所追怀远慕。思欲以绳遗武绍厥声者。为何如哉。字郑生曰永思。盖亦取书之奉先诗之维则之义也。然余闻之。思令名羞辱之及于父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4H 页
母。不果于不善而果于善。是又戴礼之明训也。是思也盖足为为孝之一事也。请以是重勉郑生可乎。郑公闻之曰。斯足以训吾子矣。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跋
  
璿源系谱记略跋
惟我 圣上嗣位之五年夏。宗室朗原君臣侃上疏。并所撰璿源系谱二册以进。 上览而嘉之。以其书繁简有则。详略适宜。而有尊统收族之美。命提调宗簿寺事礼曹判书臣始寿。授其寺正臣万封等。诣璿源阁。得与宝牒相考订。而继 命锓梓。以颁宗人。以臣方任太史也。俾预雠校之役。而仍复 命臣跋其卷后。以纪其事。臣承 命稽首退。取而阅之。盖其书自我 穆祖以上。谨书其爵系而已。而以下又谨书其传统历年妃匹诞育而已。自我 恭僖王以下。又谨书其宗嫡支庶之受爵者四世而已。而至于我 昭敬王。凡为 王内外子孙者靡不书。虽外裔之曾玄亦书。女适人者亦书。凡为我 圣上九族异姓之亲者。举皆收录于其中。而名之曰璿谱纪略。臣于是拜手稽首而言曰。呜呼盛哉。惟我 国家积德累仁。厖鸿敦大。根深流远。犹柯条之布濩。源泉之烽涌。弥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4L 页
久而弥盛。故其自我 穆祖 翼祖溯而上焉者。此亦犹周家公刘,庆节,高圉,亚圉之亲也。诗曰。绵绵瓜瓞。自土沮漆。其非此之谓耶。其自我 太祖 太宗沿而下焉者。亦犹周家毛,聃,毕,原之昭。邘,晋,应,韩之穆。邢,茅,胙祭,之胤也。诗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其非此之谓耶。于休我 圣上既受祉上帝。承宁 列祖。以缵有周文武之业。且以钦明之功。莫先于以亲。平章之化。允本乎既睦。推恩布惇。方且施及于疏逖之属。而是谱又适进于今日。则其所以上助虞朝明德之用。下为周士显世之劝者。固已至矣。且其为书远简而近则备。始略而终则详。实有便于考据。而凡为我 祖宗子孙臣庶者。皆将家藏而人阅。不待窥石室之藏发玉版之秘。又皆可以识麟趾螽斯之为盛。辨璿枝潢派之所自。呜呼岂不美哉。
四雅子遗稿跋
瑞明临殁。嘱余请以已所著若于篇附见于先生遗集之末。余固心诺之矣。今者乐全,春沼两世遗稿。次第就刊。而阆苑珠树之林。稚柯弱枝。犹称上宝。则又何忍任其委掷埋没而不收以贮之耶。第其诗文之在乱稿者。句字多有未定。首尾亦颇不全。故不得录。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5H 页
只录其辞赋暨祭内文为四首。噫。虽少亦足珍也已。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题后
  
题方正学文抄后
天地间。有至神之气。或禀于人。或禀于物。物之大者。无若日月星辰山岳河海。然其丽也气致之。其昭也气使之。或崒乎以气而不倾。或浩乎以气而不泄。至于之风之雷之云之雨。亦莫不得是气而嘘焉鼓焉润焉湿焉。盖大得之为大物。小得之为小物。其为用亦随而大小。苟非至神。孰能与乎此哉。且是气之钟于人。有纯有不纯。纯者圣也贤也。不纯者反之。莫圣乎周公孔子。而周公孔子专其纯者也。莫贤乎颜与孟而颜与孟养其纯者也。故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弗信矣乎。然是气也塞上下弥四海。不为时代异。不为今古变。而圣贤于世既不能常生。是气于人亦不能常得。其后汉有诸葛亮以是气讨篡贼。唐有韩愈以是气绌异端。宋有文天祥亦以是气不屈于夷狄。而盖犹有未纯焉。岂造物者有所啬而人得之者鲜耶。抑得之匪难而纯之之为难耶。何其纯者之未见也。后文山百有馀年。而有方希直者出。盖得是气之几纯者也。其言必称周孔。其学必以古圣贤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5L 页
自期。及辅建文兴礼乐。治庶几三代。不幸靖难作。而希直与九族同日死。以明大义于天下后世。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且其为文。必本乎大道。浩瀚如江海。巀崿如山岳。欻乎其雷烁而雨漂也。舒乎其云霏而风㫬也。噫。非得乎是气。乌能以至此。岂非是气之粹然者为其学。烨然者为其文。亘然者为其节乎。非得乎是气。乌能以至此。或有问者曰。希直于古为何人比。余应之曰。其才似孔明。其忠似履善。其文似退之。其学过之。
题徐昌谷文集后。示申瑞明。
东坡云。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颊。目与颧颊似。馀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又云。凡人意思。或在眉目。或在鼻口。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画者悟此理。则人人可以为顾,陆。余每诵至此。未尝不三复而叹其妙。以为东坡文章之顾,陆。其为此言。非特为传神之妙诀。殆所以为作文者发其解耳。夫为文章。亦必得其意思所在而后。可以运其妙。是以古之善为文章者。当其摹画事情。必皆洞窍擢髓。虽忻戚嘻怒人人殊。而其所以形容而指切者。无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6H 页
不极于其工。虽历数千百载。犹若与其人握手嬉戏。相上下其论。虽名区异境奇胜不一。而烟云之竞态。风月之互媚。涛澜之荡汹漪涟。岳岫之秀峭眇绵。一入于骚人墨士之所啽哢。使人览之。恍如其身之凌天台蹑雁宕。杳然神游乎潇湘洞庭之间。若此者何哉。盖各得其意思而运其妙而已。固非若皮相影度之可以依拟成者。则庄生斲轮之旨。得之于手。应于心而口不能言者。殆此类也。余观近世文之弊极矣。间有二三君子颇大鸣于世。而其所为文。往往专求之句字幅尺之间而不得其解。即譬之画者。特于目之横鼻之竖毛发之毵然。虽有一二之似。至其精神所注。若怒若笑。若悲而慨。若喜而快。凡可为淋漓而顿挫者。卒皆蔑焉。未之及也。噫嘻。文章之道。其可以易言乎哉。吾辈中志于文者亦多矣。唯申君瑞明能不以拾掇为工。庶几有古作者风。近好徐昌谷祯卿之文。累从余求之。岂非以其文之遒逸动荡有所契于心而然耶。瑞明且工于画。颇有顾,陆之趣。其于坡翁之说。不无助发。亦必知文与画之非二道也。故于昌谷集之去。聊以斯言质之。
题李于鳞送张伯寿序后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6L 页
王元美称于鳞之文。一云历下极深。一云匠心而材古。一云如商彝周鼎。海外瑰宝。身非三代人物与波斯胡。可重不可识。一云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语不出汉以前。世之君子。乃欲浅摘而痛訾之。是訾古人耳。世之知于鳞。固无如元美。而其耸美而艳赞之者。亦固无如元美也。余尝于李公择所得所谓沧溟集而读之。其钩棘不可晓者。几十之六七。而其可晓者。觉奇雅峻博。信乎其深且古矣。盖其为文。虽缘语而饰意者多。因情而铸辞者少。而一切取左国庄马。公谷檀考。韩非,吕览,淮南,班椽诸书。句割而字脔之。此其所以欲深而必极其深。欲古而必极其古者也耶。此文于于鳞诸作。虽未知其为最善。而被甄于陆弘祚文选。其为人所称可知。中有每饭未尝忘两名臣事之句。斯乃截取太史公冯唐传语。而然余于此亦不能无所讶焉。夫文帝之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者。盖以始闻其语于尚食监高祛。故此后之所以每饭而思。因其时而想其语。实善摹人情者之言也。不然。以文帝求将之诚。而亦何待饭而后。意始在于钜鹿也。使文帝或因尚衣者而闻。或因掌书者而闻。吾固知其必移其每饭之思。而在于每衣而每见书也。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7H 页
今于鳞之闻两名臣事。固非闻于尚食监者。而亦非饭而闻也。虽饮而思可也。坐而思可也。行而思可也。常而思可也。偶而思可也。又奚必若大巫唱小巫从。而每饭之云为乎。斯岂非好截取古人之语。欲如古人而不自觉其谬也耶。语云空穴来风。若是而欲禁人之摘而訾难矣。且商之彝周之鼎古矣。海外之产。若明月蠙珠珊瑚玻瓈木难火齐之属宝矣。然若铢屑而寸碎焉。此补而彼缀。上联而下属。以亡失其全体。则夫孰以为古且宝哉。不知者徒见其苍然之色的然之光。以为古而宝。而若使遇三代之人波斯之胡而瞩之。则吾知其必径去而不之顾矣。其幸而不遇是者。又乌知其不为于鳞幸者也耶。
书梧亭遗稿卷首(癸亥夏)
曩余官司马。方校艺西郊。有一人儒服褴褛。持状而诉。自言为古文官朴公兰之裔孙。本邑误签为闲役。将补负羽之缺。愿有以免焉。余遂进其人。急先问朴公是在 明 宣之间。以能诗闻者否。是即号梧亭者不。曰然。然则有诗集否。曰然。然是不在于我。在我宗人某许矣。余为从其言免其役。仍令取其遗集而来阅之。格律温雅。且饶于藻彩。深有中晚唐馀韵。在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7L 页
我朝。亦可与李安分,苏阳谷诸人相上下。惜乎。屡经兵乱。寻又遭患。故子姓零替。其收拾零金疏羽。只此二编而已。且余曾闻春梦乱于秦二世。羁愁强似鲁三家。即公之美联。而今考集中。亦未免遗失。噫。世无杨用修。青冢黑山之咏。虽甚伟丽。其谁将续而传之耶。是可恨也。朴生琎。即公之宗孙。而藏公遗编者也。今夏访我于山亭。请还其集。遂书此于卷端而归之。
书清阴金先生答东淮申先生手书后
小子昔在童丱之日。尝于伯舅副学公家。得一古简视之。盖清阴金先生为答我外王父东淮先生书也。其时稚昧。虽不识书中意旨如何。而然尚能记得评诗数语。过十数年之后。更从诸从求见其书。则已于己亥江阁之火。并与传家书箧而为烬。赫蹄虽小。即一斯文之宝。而患难流徙。又未免为六丁所将取。则毁璧之恨。宁有既耶。顷于印出乐全全集之馀。复取丁丑归田后所著诗律。别为一录。付之印局。方欲问序于词林诸钜公而未果。一日偶从首辅文谷公语及玆录。则公谓昔于庚辰春间。进翁尝以归田诗古律各体。寄示于先祖寓居丰山之日。先祖为之嗟赏弥日。于答书中。多致慕悦之意。其书今在先祖遗集
息庵先生遗稿卷之九 第 268H 页
中矣。余闻之惊喜。亟取先生遗集而考之。则其书果即小子昔岁之所尝见者。虽先生手墨之炯炯于毫楮之间者。今不可更得。而时当变乱。冠屦易置。二先生之一时屏居。砺节守志。江云岭树。隔以千里。而两相抒情于书尺之中者。独可按而睹也。况其所评断诗格。正如蜀肆之辨石。欧冶之论剑。自有悬之千金而不可易者。则小子诚不敢更求他文。仍写此书。以弁之此录之首。噫。九原如可作。其亦必犁然有当于我王父平日之志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