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x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杂著
学法总说(为李万挺作○壬申十月十四日)
凡物生于天地之间者。莫不有道。人有人之道。禽兽有禽兽之道。草木有草木之道。要之人道最贵。为其毕竟可以参天地而赞化育。则所谓禽兽草木。莫不咸若于其中故耳。
杂著
学法总说(为李万挺作○壬申十月十四日)
凡物生于天地之间者。莫不有道。人有人之道。禽兽有禽兽之道。草木有草木之道。要之人道最贵。为其毕竟可以参天地而赞化育。则所谓禽兽草木。莫不咸若于其中故耳。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3H 页

栗谷先生入山时事。其于谱状详矣。独所谓违亲变形之说如金录(涪溪记闻)岭疏。(柳稷疏)久而未息。为一边媢贤之大关捩。可骇亦可哀也。每欲深究实迹以明之。久未得其要。然变形一款。见于李天休封事张溪谷漫笔者。已极明白。亦无事乎卞释矣。惟违亲之说。迹嫌势碍。有难使人晓然者。适得郑畸庵日录(已入别集旧本)曹冕周记闻。郑则以为先生庶母悖甚。少不如意。每欲缢死。家人奔救而止。又与伯兄某失和。先生周旋两间。尽力规谏而终不得。遂泣告其事于赞成公。一日留封锁册匣而去。中有父兄及庶母前三书。末言终不底和则宁有死而不知也。曹则以为先生目见家道之乖。以致心事靡定。时外祖母李夫人在江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3L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4H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4L 页

书院考證补(五月二十七日)
自书院乡祠混为一道而后。上自朝廷下至士林。莫知其大小轻重之分。其为古今天下斯文之流弊大矣。愚每慨然于斯。窃尝考之。如沧洲书院从享之例。南康三贤祠五贤堂之规。昭然可据。然则道学之至者当从祀文庙。其次当设书院以享之。又其次当享于乡祠。所谓道学之至者。如今静,晦,退,栗,牛是已。所谓其次者。如花潭,听松,南冥诸贤是已。(虽从祀之人。若有藏修处。不妨立院。)所谓又其次者。即道学名论。未及于院享及忠孝直节之士皆是也。(死节之人。或称忠烈祠。)盖所谓名论未及忠孝之士。其所修业而扶伦者。虽若异致。而乡祠体轻。不妨同享。至若书院事理。亚于从祀。厥选孔艰。而世人识见不明。莫知其分之甚严。有名论未及而混称书院者。有初立乡祠而转升为书院者。始于不明道学。终于一任私意。其所不安于先贤尤大。将谓儒贤俎豆多士依归之地。而紊乱如是哉。其他科儒隶业之耻。院长遥领之习。闲民入属之患。不一而足。故曰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5H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题跋
题涬溟斋诗卷后(壬申三月二十日)
故判书海平尹公。即梧阴文靖公之孙。月汀文敬公从孙也。擩染家庭。词艺夙成。顾辄内自蕴蓄。不事交游往还。世鲜有知之者。少时象村申文贞公遇于黄州甥馆。为之酬唱。赏誉甚至。自此名声大振。释褐未几。值 仁祖反正。朝廷清明。髦俊咸集。公亦出入玉堂谏垣。随事裨益弘多。不幸虏难作。公酷罹家祸。与诸弟守制坡山别墅。仍卜筑栖迟于其间。啸咏自适。足迹不窥城市者十年。丙子虏再创。公自惟分义当执靮。乃扈 驾于南汉。 仁祖赐对嘉奖。公遂感激。目见艰虞颠沛。不敢辞退。间奉使日本燕山。克有专对称。俄由银台天曹。进位列卿。兼两馆大提学。持衡艺苑。然非其素好也。公为人温雅耿介。所守甚确。公退必闭门哦诗不辍。有若服功令者。才思道逸精致。殆与一时诸公狎盟齐驱。而又乃敛然若愚。未尝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5L 页

跋楸滩集(八月二十二日)
世采窃观近世学士大夫。讲习儒门。得志为公相者盖鲜。然求其能自树立。言行出处。终始不负于所学者又益鲜。若故相国楸滩忠贞公。真其人哉。公天资温粹近道。如精金美玉然。操履端确。蚤夜不少解。口无择言。身绝惰容。少事牛溪成先生。先生亟加敬重。称之曰温谦悫厚。持心平恕。又曰危邦可居。盖当时出入门下者亡虑累百人。顾于他人无此语。逮先生殁。公诔之曰。或承警诲。尚克知孝弟忠信之本。仁爱公平之道。王伯义利之卞。亦尝与闻而致意焉。则其得于师门者可知已。及乎登 朝。所至皆有异续。使日本朝 帝京。辄被夷夏交服。 仁祖反正。旋由家宰进宅百揆。时当鼎革。外忧内讧。成败立决。公乃不动声色。裁处得宜。虽值变故。众谤猬起。亦来尝求胜于朝议。其德量如此。然在 经筵。规箴切至。每劝 上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6H 页

跋日用诸训(十月二十二日)
余既蚤孤。又痛贫无以为祭。乃自丙申迁窆以来。始克仰遵文公家礼仪馔以行之。惟四时墓祭。国俗所重。不敢尽去。姑从栗谷要诀之制矣。厥后深思其义。终有不可与家庙相埒者。乃复改从洛闽诸先生寒食十月朔之规。仍抄祠堂时祭等节。釐为祭仪。庶几子孙世守而不替焉。既而惟念居家要义一路。其在小家。二书犹有未尽究论。则兹窃不揆。辄以疾病閒暇。草成小本。并与温公杂仪以冠其端。乃统名之曰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6L 页

跋栗谷手写退溪四七说(癸酉五月三日)
右卷乃栗谷为牛溪手写退溪四七说者也。间杂以秋峦一斋诸说。考其日月时。以校理在江陵。始于己巳六月朔朝。讫于廿八日。其书皆作楷字。无一点胡乱。如绳贯珠联然。尽可宝玩。盖海东之学。昉自圃隐文忠公。厥后冶隐,寒暄诸贤继起。大抵躬行约礼则有之。其于博文之功。犹有少逊焉者。因此下论义理发前人所未发则未之闻也。惟晦斋答忘机堂论无极太极。退溪答高峰论四端七情。栗谷答牛溪论四七理气诸书。殆庶几焉。然晦斋所讨。本非其人。又其议论。乃掇晦庵夫子旧套而成之耳。如退,栗两说。不惟其中颇有晦庵所未明言者。可见彼此往复。精详明透。务极其趣。卒则高峰合于退溪。牛溪从乎栗谷。无不烂熳而各得。其亦盛矣哉。第退,高四七之辨。中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7H 页

跋长山遗稿(六月七日)
外舅元公。世家于原州长山里。天性孤洁于世。一切玩好荣利。无所入于其心。惟日探赜坟典之为快。少则辄从诸师友。以圣门大业自期。孜孜讲磨。未尝有解。既而兼喜古文辞。由龙门,昌黎以下至于陈,谢诸家。抄删靡不染指。摛词造理。精深典雅。自有他人所不能及。况其中四七理气之说。要非可以文字论矣。盖公早岁专意于学问。晚复栖迟州符。已且绝口不言文事。以故世无知其蕴奥者。而独常被浦渚,溪谷诸公所赏爱。畸庵郑公得其文。谓公曰今之号称儒学者能善古文。吾于子始见之。其推毂又如此。余间从公扬搉。听其所论。必以理致轨度为主。于是恍然有悟。到今不敢忘也。公既殁。嗣子观察公录其遗文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7L 页

跋坡州乡约(十月十八日)
栗谷李先生自先祖康平公以来。卜筑栖息于坡州东境。会值原城边公协来牧是州。因 朝命修行乡约。先生遂序而志之。及其晚岁。定居于海州。学徒甚众。既而与乡士有志者。议修乡约及社仓法。以成礼教。风俗丕变。又别为一乡约束。益臻简明。州人敬以行之。今已百有馀年。靡有疵弊。虽官吏异论者。亦不敢挠改。此可见先生盛德立法。愈久而不坠也。近岁旁邑。多亦为之遵仿。独坡州一乡。久沐遗化。莫知所以举此行之者。虽其边公所立。亦皆磨灭而堇存。士习不竞。乡风渐紊。识者忧之。咸悦南宫铉重九适涖乡案。有司嘅然曰今此约法。名存实亡。盍从先生晚岁修定之书而行之乎。佥应曰诺。乃议诸大夫士之寓公者。皆无异辞。遂请余有所损益于其间。余曰否否。此经先生手。不宜代斲血指。惟尝窃究其辞旨。规过详而劝德略。制度意趣。似犹有未阐者。是盖当时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8H 页

再跋栗谷别集(甲戌四月十七日)
栗谷续外二集成。余继为别集之役。一与尤翁函丈往复成书矣。惟其随得追补者。坐以地远。未暇尽告。犹有所歉者。然会鲁城贻史院。书发函丈。乃议修改。俾余尽去集中之语系入山一节。又以太极问答为病。仍及所编辞语之不合者其有条件。余辞以适方病惛。未即下手。盖函丈之意。以为是有先生辞疏在。不用后出诸说也。无何时事大变。遽罹楚山之祸。余亦衰病将死。念此事不可但已。乃克与一二士友。更加商量。遂定去后出诸说。而其他辞语之相孚者。又已十六七矣。惟太极问答。特以当时未及详考。所斥者往往多图解本注。而又其书两边皆有明据。终不可以并去。最其一编规模。因商量去就之际。勒成语录门人记述拾遗杂录三例。部伍不紊。正河南遗书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8L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箴
甲戌元朝箴
若稽唐虞。所执者中。逮于孔颜。仁在厥躬。思孟有诚。洛闽有敬。曰道曰德。靡不是正。千圣教宗。百王治本。少而幸闻。老而犹蹇。岁始春回。天开日光。爰命墨卿。矢心俯昂。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祝文
载宁景贤书院移安告文(甲戌四月二十二日)
今奉太师徽国朱文公。栗谷李先生神版。敢请移安于新庙。谨告。
新庙祝文
维年月日。后学某职姓名。敢昭告于太师徽国朱文公。伏以旧庙妥祀。踰三十年。第因地势狭隘。屡被洪流之厄。有难永奠。兹就其南二里许。重建新祠。役既告竣。敬奉神版。移安正位。仍以栗谷李先生配享。伏惟明灵。俯赐鉴临。庶无他愆。谨告。
拜议政府左议政因岁事告家庙文(闰五月九日)
世采自己巳春。 朝廷变革。尽递诸职之后。病伏亩畎已六年矣。不料 圣上乃于今四月。 命复 坤殿之位。屏黜群阴。收召旧臣。世采亦得以初拜右赞成。仍进拜左议政。累加力辞。 批旨隆重。诚有不敢当者。第以世运愈阨。去就愈艰。忧时抚躬。罔知所措。兹因岁事。敢告厥由。伏惟尊灵。实赐鉴临。俾不至狼狈。千万甚幸。长子泰殷。亦幸复职内侍教官。无非馀庆所及。谨用附告。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9H 页

维年月朔日。孝子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子傅世采。敢昭告于显考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知制 教府君。显妣淑人平山申氏。奉六月八日 教旨。 赠显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显妣 赠贞敬夫人。世采罪戾不天。蚤丧怙恃。恭惟先君。涵揉世德。孝友文学。寔继前脩。局于短造。禄位未讫。藐兹不肖。罔克事嗣。屏蛰草野。多历年所。幸此遭逢。遗训是赖。间亦因事。并还职秩。尚阙封爵。恒惧废坠。世运复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69L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祭文
祭李生员廷硕文(壬申二月十二日)
呜呼。白头如新。倾盖如旧。稽古有言。寔今之繇。昔遭丧病。税驾白州。公首遣子。问我羁忧。癸亥维秋。有事西冈乃始访公。九峰之阳。迎我上座。勖我牖士。迨夫堂成。衿佩来俟。既开讲席。继以肄礼。幸无失坠。繄公是赖。率是以往。爱予愈笃。我卜先葬。情事未暴。公实周旋。心殚力瘁。铭感在怀。手足奚啻。晚更相信。有味其言。西山之经。寒泉之编。我勉公喜。如鼓应桴。稀年志学。在古绝无。往岁之春。我戒归辖。乃思班荆。适致蹉跌。其间几何。凶讣奄至。病未面诀。葬未躬涖。溪山无恙。人物已非。心焉若割。我将畴依。渍绵之奠。久未皇举。念公再期。倏迫初暑。替儿追荐。流泪盈臆。灵或有如。毋吐斯爵。呜呼哀哉尚飨。
祭家叔参奉文(四月二十七日)
呜呼痛哉。自我与公为叔侄者。今六十有馀岁矣。其侍王父时事。稚昧不能纪。至于经乱庚甲之际。先人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0H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0L 页

祭老峰闵相国文(八月十一日)
维岁次壬申八月戊寅朔。十四日辛卯。潘南朴世采。谨以酒果之奠。哭告于故老峰闵公之灵。呜呼。惟公天挺英毅。世服公正。学以制义。礼以饬行。蚤遇 孝祖。明良契合。继奉 嗣圣。吁谟允协。教存儒宫。功施边垠。尊道推贤。体国爱民。洎陟黄扉。益笃忠辅。炳然一念。金石无斁。云胡大谬。栫棘西陲。众望颙若。犹俟来归。美疢斯祟。凶讣竟赍。悲缠士林。痛深遗黎。世采外姓兄弟。同榜分义。显晦之殊。晚幸相比。江峡并迹。廊庙推毂。其始登朝。夫岂自遂。纵有酸咸。五味是济。昔公之往。我病莫趋。今我之迎。公在輀车。独立暮途。哀泪如倾。一觞来荐。庶鉴微诚。呜呼哀哉尚飨。
祭耻庵李公(之濂)文(九月四日)
呜呼哀哉。我生最后。谢彼声利之场。困而返本。慨又师友之靡遑。或处远而阻讲。或室迩而异趋。维时闻兄靖独居于广湖。针磁之契。东西相望。及渊献之春暮。乃蒙俨然而书枉。矧无何而倾盖。遂道合而莫逆。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1H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1L 页

祭李杨州汝瑞(元龟)文(癸 酉八月二十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2H 页

祭张淮阳(善冲)文(十月十三日)
呜呼惟灵。胚胎名家。涵揉德美。义以养气。忠以存心。隐约平生。守君子之所难守。窹叹卒岁。忧众人之所不忧。非直抱伟元之至怀。世殆无以名孝。盖亦符有道之弘量。畴克知乎尚贤。惟士友堇识其一二。而 公朝莫试其丝毫。岂天命之不谐。抑时运之至此。呜呼哀哉。世采少忝游好。晚托心期。往岁惠然。寔为永诀。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2L 页

祭成汝中(至善)文(甲戌正月十四日)
呜呼。举世溷浊。清士乃见。昔诵斯言。今见其人。爰洎先德。松翁父子。而逮师资。尹氏弟兄。姜桂之性。冰玉之质。乃克继述。委己儒门。学以明理。行以践实。惟孝与友。中外咸推。出典湖邑。百里太古。归守故山。箪瓢凛然。介而能温。柔而能立。视彼名利。一剑两段。探讨诗书。涵揉道义。庶几进德。以牖斯文。何期一夕。遂臻大故。士友惊怛。我痛益滋。玄江蒙幸。猥烦扣问。属在秋部。仍乐周旋。自是心契。踰二十载。及此同州。痛痒相关。去冬历访。奄成永诀。卜邻议亲。并归谬悠。贞洁之操。冲和之蕴。举目一世。谁复如之。我泪何制。我肠欲绝。适兹属疾。素车莫前。即远有日。替陈鸡絮。倘冀英灵。特垂鉴临。呜呼哀哉尚飨。
祭徵之(泰徵)侄文(正月二十四日)
昔我文正。运值丽夷。秉义蹈仁。为百世师。洎乎冶祖。克嗣遗风。忠以距邪。学以正躬。若退若活。继鸣昌辰。德崇门大。裕兹后人。我生最晚。俯仰思事。夫孰与助。唯君伯季。君时盛年。色温气敦。孝弟文学。率彼儒门。群贤动色。士友以倾。推及同气。善道是程。我心既契。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3H 页

祭崔士温(瑞吉)文(八月十一日)
呜呼哀哉。子生菰芦。而多先轨。惟祖及考。才与学联。最其孝德。遂表旌楔。子乃嗣起。继述是程。天赋既卓。志节迈世。徒步从我。踰二十春。食淡攻苦。惟学之力。昼诵夜讽。孰微不论。洎通大方。士友咸让。退修于家。亦赍我书。苟或有疑。未尝相舍。推其所得。次第行法。享先以礼。正家以义。宗戚乡党。罔不归贤。或值横逆。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二十 第 473L 页

祭梁君(禹畴)文( 九月晦日)
呜呼。士生千里。犹之比肩。逖闻高义。父子象贤。山川间之。欲从靡路。维岁仲春。枉以书疏。为言先故。贞石是托。我心则喜。奚啻亲觌。孰谓凶讣。旋自鸠里。天不祐善。乃至于是。执书以涕。夫谁与报。惟其猥属。宁不自效。谨具瓣香。寓此悲情。灵若不昧。庶鉴鄙诚。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