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x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史论
史论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7H.gif)
孟子论好利之弊。以为必至于篡夺。集注推而释之曰。徇人欲则利固未得。而害已随之。余读魏晋史。未尝不为之废书叹息于斯言也。当汉之衰。曹操劫迁天子。盗窃神器。至于自比西伯。而教子篡逆。是则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而未及数主。成济之刃遽剚于高贵之腹。国随以毙。当魏之衰。司马昭父子兄弟迭秉国柄擅废立以逞威。剪外藩平强敌以树功。从容禅受。不下衽席而天下已谧如也。又未及数主。青衣之辱。乃钟于怀悯。遂至五胡凭陵。海内大乱。本以求为至尊。而或不保其身。奄有九州而便至于灭绝。其视夏殷周以仁义肇基。而子孙数百千年不废血食者。其得失祸福。果何如耶。此晦翁所以发挥孟子之意。为尤深切著明者也。夫君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犹且不为。而况关于君臣父子之大伦。天理民彝之所不能已者。乃敢忍而行之。以至堇免于一身。大僇于后世。焯焯如是。诚不啻操右券而贵矣。呜呼。此正可以为为人臣子好利不止者之鉴。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7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序
送从祖兄汝道归荣湖南序(甲午三月二十三日)
当世论大家世业。盖未尝不以上第称者。然余观其祖先。虽以文辞显。俱能植心砥行。底于有成。其后世得之已多幸。至背于先矩者踵相接。余甚闷然。以谓由是而论。将亡不遗本而取末。其又奚足以称哉。余从祖兄汝道氏冠今年 庭试。溯其王父南郭公以及高王父冶川公。五世得壮元者凡三人云。然则当世所谓世业。岂不在是耶。即世俗之情。必沾沾自喜。乃汝道氏逡巡谓世采。不佞以幸袭先祖之事。所恨不佞非其人。又曰子其有以规不佞。余窃异之。以为舍当世之论而为汝道氏谋。是非我二祖德亡可举者。仍伏惟念冶川公以金玉之资。其得于心精。见于行正。是以登讲而有辅导之力。任谏争而有激厉之风。其德盖以是益著。而南郭公以梁栋之具。其秉心洁行已确。是以恬穆之行。信于缙绅。劲特之操。又徵于所树。其德可谓益光矣。繇此言之。其轻若彼。其重若此。抑当世所论亡不遗本而取末何哉。夫汝道氏能择乎是。思修其德。则是二祖实风之矣。或谓是其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8H.gif)
送赵通川赴郡序(十月五日)
今年秋九月。汉阳赵公。由水部郎中出知岭东之通川郡。濒行。谓不佞曰。吾将远离。子不可无一言。不佞敬诺而退惟之。通之为邑。介在山海。若设其瑰诡幽眇之观。是从外境而文之也。邑故土硗民少。号为无事。若陈其狱讼煦濡之规。夫以公之仁贤。前已屡莅岩邑。是将谓优于难短于易。固非所以仰勉也。记不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8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9H.gif)
杨江杂咏序(辛酉五月晦)
以世采得备弥甥于清江先生也。盖于故 赠领议政石江李公为表从亲。而公先已下世矣。是故少尝独谒于公之弟砂谷公。时当 仁祖季岁。而公之子同枢,西华二公方跻金貂之班。砂谷公之子止庵公昆弟亦出入迩列。人无不艳称之。既而窃闻诸长老言。辄曰呜呼。此石江公不食之报也。公素以公辅器称。使其至今存者。于人必有所济矣。既而又读外王父文贞公所为诔公之辞。不过寂寥数语。而称引甚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89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0H.gif)
寄赠李汝常序
程子有言。今之学者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非儒者之学不可。盖其所谓文章之学者。即指屈宋迁固李杜之流。训诂之学者。即指汉之专门及唐宋注疏之家。儒者之学者。即指洙泗以来圣贤之遗法。是则文章训诂。为学者之病久矣。然犹无以科举名学者。世道愈敝。为意甫之徒。舍本趋末。惟甲乙是崇是利。以故习文章者一归于糊名声病。习训诂者一归于背诵帖括。遂举天下而变为科举之学。愚故常曰今之学者二。一曰科举之学。二曰儒者之学。殆有所繇然也。 国家袭高丽之故。以疑义诗赋试生员进士。以明经试及第而且以表策参之。当 祖宗时。固多因此而得士。及自近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0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1H.gif)
孤竹诗集后叙(癸亥八月六日)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每惜其风流才力。不得用于当世。使人往往感叹想见其人也。及读程朱二夫子书。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为能形容浩气。又谓其胸次极高。非他人可及。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况其生于偏季。能以才气词章。被诸贤所推。仍且上而遇知 明主。远而名闻中华。如孤竹崔公者。其盛美曷可少哉。公讳庆昌字嘉运。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天资豪爽俊迈。风采耸然。见者恍若神仙中人。少与玉峰白光勋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未弱冠。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唱酬于武夷洞。世号八文章稧。既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1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2H.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2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记
韩山知足堂记(甲辰二月十二日)
人固有当知其足者。亦有当知其不足者。若乃己之所有已富而不知止。所学未至而不求进。则是皆志士之所病。俗人之所趋也。呜呼。此道之不明于世久矣。有能足其所当足。而不足其所不当足者。其果不可得而见耶。自余屏居沧浪之陬。乃与永嘉权礼卿氏相得驩甚。一日谓余曰。吾于崇祯壬午。始卜居于韩山。韩即古马邑郡。而郡之江山。由稼,牧诸公称为湖西最。其山自猉獜逶迤南走几数里许。呀然成谷者为吾居。而江则实白马下流。襟带于居前者也。故于其间。辟书堂三楹。扁之以知足。子盍为吾记之。余心诺而曰。所谓知足者何居。礼卿曰自吾筑室以居今廿有馀年矣。吾以不才。早岁取高第。官应列宿。是禁贵足也。老母年已至。兄弟具存。男女长成。是人伦足也。薄田数顷。幸而有秋。则杂收杮栗。是生涯足也。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3H.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3L.gif)
杨州晦谷斋舍记(辛未三月四日)
杨州水落山。实国都之东岳。其绝而复峙。蜿延十数里者。 太祖大王健元陵之所在也。环 陵左右。多为后来卿大夫葬地。指不可屈。其直山之西麓与三角山相对。名曰晦谷者。即宜宁南氏佥枢公讳致勖,承旨公讳彦纯之葬也。始公之五世祖忠景公讳在佐 太祖开大业。勋烈卓然。遂 赐葬于花蝶洞。盖仿古者君臣陪葬之义。既而忠景公之考敬烈公讳乙蕃先卒。遂葬其所。公卒而继窆焉。自是公之后孙贤且贵者。往往窀穸于四旁山麓。以循从先垄之礼。则佥枢公父子之葬距花蝶洞堇十里而近。亦其一也。尝闻思庵朴公淳志佥枢公曰。忠厚清直。历事 四朝。终始一节。天资孝友。诚心好学。有古钜人长者风。忍斋洪公暹志其夫人。至称承旨公则谓恭谨英敏。儒雅能文。服夫人丧过毁灭性。闻者悲之。又曰纯,经,缜,纪皆有至性。争养夫人于家。盖承旨公既继先躅以武魁进。时望益隆。有弟三人。曰彦经号东冈。曰彦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4H.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4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题跋
题晦翁答黄子耕
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但加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间。久自温煖。即渐见功效矣。
十年前尝用此法于病中。稍觉有得力处。久而不能记其语。今偶阅节要而复得之。书以揭诸座隅。盖旧学几尽废。而新恙愈益进。为之怅然者久之。然尚冀因此得力。以卒能从事于桑榆之景也。庚子秋七月下浣。
跋神诀(甲辰三月二十一日)
圣人之学。循理而遏欲。持志而帅气。如斯而已。其于节宣保养之道。固无所屑屑。说者谓乡党一篇。或有兼养其气体。而疾本吾夫子所自慎。则斯亦不可阙者也。家有一书。号曰神诀。自吾幼时先君子尝置诸左右。及稍长而审视。其篆即先君子外王父牛川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5H.gif)
题绿水亭诗集后(丙辰八月二十二日)
士大夫仕宦于当世。既而思退居山野。此人之至情。贤智者之盛节也。然而成者恒鲜。不成者恒多。余旧读欧阳公思颍诗。未尝不为之兴叹。盖公自蔡州致仕。年已六十有馀。又未数岁而没。其于所谓优游琴酒上下林壑者。终有所不皇矣。洎得全城李侯心甫所为绿水亭诗集。是亦颍上之一后辙。益令人嘅然不能已也。或谓公与侯始终成否。似不相侔者。余曰不然。侯之思退。固先公一纪。而当 孝祖有为之秋。求才如渴。侯之被时所需。论思鞅掌。盖不啻公所遇嘉祐治平之际。侯纵欲谋谢簪笏而返山林。乌可得乎。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5L.gif)
跋藏六堂集
余弱冠善病。屏居汉城南洞。虽其平生亲懿。亦多未暇还往者。惟于故观察藏六堂赵公不然。及至晚岁。情谊笃厚。相期愈远。则公遽捐馆矣。每念之。未尝不潸然酿涕。乃者公子泰东授余遗集。勉以题识。且谓谋属剞劂氏。行诸一家旧故。呜呼。余何辞可拒也。盖公天资甚伟。识度渊毅。自昭敏公游事牛溪先生。克以孝友敦睦启后。公益嗣守弗怠。所立卓然。既已砥行力学。留心经济。比释褐登朝。人辄以师垣诵之。历扬清要。值 宁陵奋兴图治之会。乃与山野诸儒。昵侍 帷幄。与闻当时修攘绪论。为士林标望。几亡得以先公步武者。逮于 显考当宁。公深惟末流辗转。或底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6H.gif)
李氏联珠集后题(辛酉正月)
比余归守东冈。疾病沈痼。不复与闻于风雅之论久矣。乃今幸得所谓李氏联珠集者读之。不觉讽诵再三。继以感涕也。盖延李之文章。蝉联震耀。由海邦而进乎中国。斯无论已。姑以见于卷中者论之。自青湖公以下皆各掉鞅艺苑。蜚声儒林。无非所以追光先烈者。而独冰轩,东郭,琴谷卒以厄因短阏。使其词致名行不克大显于世。是尤不可以无言矣。盖琴谷公没时年堇二十四。余及与之讨怀。风神峻拔。绰有钜人长者之度。论者辄归以鼎辅器。间语及丙丁时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6L.gif)
书重刋庆寿集后(十二月二十二日)
世采少时获闻全义孝靖公庆寿集事。至今兴慕之不暇。顾以屏蛰流离。不克一窥其全文也。比者再从表兄李正郎行迪氏以书投示曰。是集也实 圣代之盛典。敝宗之伟迹也。独今世逖人微。几无别本以传于后。乃始大惧。谋所以锓寿。而顾未得便。适值郑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7H.gif)
书尹氏诸丈笔迹卷(壬戌八月二十四日)
世采颛蒙。尝获私于尹氏三先生矣。窃谓童土有高古温雅底气象。石湖有质悫和厚底气象。美村有庄重谨密底气象。今以龙西公所论三家笔法观之。一何与平日人品背驰之甚耶。岂以其德美充养之盛。殆无所不备。虽见于翰墨游戏之间者。所谓文质刚柔之两端。亦能自相为用而然耶。是必有能辨之者。昔朱夫子题吕东莱画像曰。惟尝见之者。于此而复见之焉。则不但遗编之可续而已。愚于此亦云。呜呼悲夫。
闲居录后题(九月二日)
余尝观东方山水。未有若永平之佳绝可乐者。而故人俞侍郎秋潭翁居焉。既而翁略述闲居自乐之意为一编以寄余。俾有所识。盖其居在所谓龙虎洞中。距 王都百有馀里而远。山自关岭界。西驰为华岳为青溪为悬灯。北别为金柱而洞直其南。水源自岳洞西流数十里。至鹰岩上。故处士李峒隐栖迹在焉。其小水自龙虎东流相会。又北折流数十里。为白鹭洲为牛头亭为苍玉屏。屏之西故相国朴思庵拜鹃窝在焉。余自弱冠。谋营先人丘垄于其地。仍得自乐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8H.gif)
书沈渔村辛卯事后(十月二十日)
余尝读退溪先生所述晦斋先生行状。记大宪沈公彦光兄弟引入壬人安老事甚详。苟使后人观之。孰不以谓显为安老地也。然而其意本在于欲解己卯祸锢及无劾罢晦斋之实。如安璐党籍补 国史许洽劄子者。班班可考也。至于厚帽冒一段。益见公之悔过自责。临死生而不忘。嗟乎。其亦悲矣哉。昔朱夫子尝述张魏公行状。逮后考光尧实录。事多矛盾。夫魏公之状。一依南轩所记。则岂不亦精审无讹也。然其流弊尚有如此者。况乃或得于久远传闻者耶。余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8L.gif)
跋沧洲遗稿(癸亥闰六月七日)
本朝宗英以诗道鸣者。如醒狂子鸣阳副正之伦。往往词致幽远。咏叹而不足。亦可见 国家风化之盛矣。中世以来。屡经士祸。此路遂废几百有馀岁。今始得见于沧洲遗稿。使人不觉喟然而作也。公之大人龟川公在光海时。抗疏请黜权奸。流窜南徼。 仁祖中兴。父子乃克北归。享有光宠。益以文行自厉。其于诗道。用力甚专。格古趣逸。情境相协。清而不荡。雅而不俚。高者不失唐人馀矩。而下者犹非今世饤饾之习。况其遭乱悼时抑郁悲凉之意。又深有得于诗人忠厚之风。未知与醒狂诸公所立。孰为轩轾。斯可敬也夫。世采少尝染指。疾病无聊。今离而去之久矣。不敢肆为词家雌黄。谨因公子侍郎公之请。略题其卷尾如右。
题崔西村沂手迹后
西村崔公丙辰之狱。以不从群奸诱訹。卒之祸及泉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9H.gif)
题翠微堂遗址事迹后(乙丑二月一日)
史称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众欲兵之。太公曰义人也。扶而去之。盖当是时。微太公则二子其殆矣。余少时得冶隐吉先生集一编。间记龟亭南公赠先生诗数首。其执礼恭慕义深。所以致诚悦者甚勤。时公方佐 圣主策高勋。出按专道。名位燀焃。而顾不自多。乃独崇奖逋播之士不啻若师表。想其伟度盛节。非他人所及。于是喟然叹曰。岂亦有闻于太公之风者欤。后数十年。公后孙磐示余以此卷。玩阅久之。又见公虽身都将相。而其平生趣好。未尝不在于山林烟霞之中矣。推此益知其所存。殊与随世取功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499L.gif)
跋知止堂集(丙寅十一月二十六日)
新平宋君命贤自湖南来访。讲习之暇。手致一册曰。此先祖知止堂遗迹也。年代已远。子侄零替。至今堇存家录而阙行状。无以昭示后人。惟执事矜而图之。余以衰病久废笔研辞。已乃修戚容而进曰。斯固闻命矣。如以数语殿卷尾。亦命贤区区之望也。余尝观文公大全集。间虽辞人述行之文。而必略叙其意以贻之。正类宋君之言者。可为世法。遂不敢更辞。盖知止公之仕。适当 中 明二圣之朝。以孝爱事亲。以廉白事 君。又以大耋引退。优游川岩之间。克终其天年。笃行清节。卓然名世。次第具见于 二朝褒谕之书诔祭之辞。与夫一时诸贤所赞咏。则遗风馀馥。炳烺简策。蔑以复加。其将何待于述行之文。而始可昭示后人耶。且闻宋君欲徼惠于馆阁巨公。为追谥之举。所谓大行受大名者。其又舍公而奚先哉。抑惟宋君委已儒家。思所以光大先烈。不特状谥诸事者。庶几乎存心饬躬。卒有成立。以称知止公之后。余日拱而俟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0H.gif)
西都马生枸以先谱一册相示。请题其后。余废笔研久矣。为其勤恳不已。乃书以归之。盖马氏之得姓。初因丽祖之不惩旧忿。则固不及于汉祖之不屠鲁城矣。具载张,李诸公序述中。然马氏之先。尝受封安定。可谓尊显也。今其苗裔居西都者厥数不鲜。间有以学行闻世。而亦只略得 朝廷收录耳。馀多泯伏村阎。不甚有意于闻达。岂所谓无忝其祖者欤。尝闻革除之际。西都遗民不肯从徙新都。 国家命停举百年以抑之。自后虽由甲乙以进者。犹未跻显仕。盖其始出于咸与维新之意。自与丽祖一时肆忿者不同。而至今识者多以不克终被一视之仁。为 国家恨也。然马氏之族所遭不一。而首尾无异志。以攻文行。率是而往。其必有朝暮羽仪于 王朝者。则斯可谓仰裨于 国家惟新之化大矣。于是乎遂书。
题孝子李用济(桡)哀辞后(辛未十月十四日)
呜呼。此乃故友赵学士复亨之辞。而李处士仁甫之所属为题后者也。今年辛未十月十四日夜。偶阅家中故纸。其辞出焉。盖孝子为仁甫某亲。而所谓仲裕。即亦仁甫之从兄某也。复亨则不识其人。徒闻其孝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0L.gif)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祝文
告外五代祖妣许氏墓文(代宗侄泰斗作)
年月云云。粤惟先亡。未遂同穴。外派愈远。遗茔莫徵。逮兹承事。蚤夜怵惕。始稽里名。终信表镌。乃获瞻扫。怆幸则极。端阳节届。雨露咸濡。谨以清酌庶羞。祗荐岁事尚飨。
迁葬金川时告先府君墓文
维岁次丙辰四月十七日庚戌。孝子世采。敢昭告于显考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知制 教府君。昔罹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1H.gif)
告先妣墓文
维岁次丙辰四月二十日癸丑。孝子世采敢昭告于显妣淑人平山申氏。丙申之秋。改葬兹山。始虑水齧。终俟卜吉。经营廿载。堇定海西。道里虽远。论议颇叶。岁积时艰。舍此靡由。敬告启期。庶几不震。
改定祭礼告先墓文(代宗侄作)
泰斗祗奉宗祀。今既十年。诚礼浅薄。屡缺常事。及诸仪品。久益舛讹。自惟不肖。凛然省惕。比克议定。一遵礼制。有废有举。匪无所稽。顾此昏怠。第恐罔终。修事之始。敢控微悃。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祭文
祭申洗马(升)文(代知申兄作○乙巳二月二十四日)
昔我亡幸。早失天只。乃提而归。寔于外氏。岂惟王父。舅视犹子。及兄相驩。盖生同岁。继兹以往。情融意契。诵读联床。游嬉交袂。荒凉象陬。寂寞昭汭。左扶右挈。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1L.gif)
祭姨兄赵观察(龟锡)文
惟兄性通而厚。质雅而毅。梓楩之材。鼎鼐之器。惟兹峻望。发轫内翰。策名于时。椄武群彦。銮坡献替。选部赏裁。佐笔史院。投匦乌台。出入左右。靡试不可。北纡州符。简屏湖左。饥氓告苏。归装垂橐。行期展达。遽缠危恶。临死从容。无愧前昔。念我于兄。寔赖先后。兄急我困。我识兄守。每思迩年。一二相遌。脱略崖域。吐露情素。首岁东坰。暮春南宅。更承谆诲。尚冀勿药。凶讣突来。病肠几绝。迨违绋翣。盖苦蹩躠。今来布奠。愧涕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2H.gif)
祭韩秀才(世万)文(十二月十七日)
呜呼。自余屏居湖上。惟君昆弟。首从我游。质问往返。于兹四易寒暑矣。间或迁次忧病。君顾未尝一日而舍余。爰洎前夏。对床讲读。义虽师友。情实骨肉。顷年伯氏之逝。余与严庭相握而恸。君在其间。泣涕涟如。胡知今日。君又弃我而去。使余二人悲痛填胸也耶。呜呼。世降已久。俗尚浮靡。天赋醇良。君有其质。小心谨慎。亹亹学习。蚤夜靡怠。君有其业。迨其加布于首。必服古礼。君有其志。侍亲之疾。色忧心沮。迎医尝药。服勤以死。君有其行。自余得君。盖未见一事之或悖。一言之或妄者。如是而死。在君无愧。其于天命。脩短有数。亦将何哉。病阻执手。窆未临穴。繄余之痛。踰岁弥笃。哀侑一觞。君其来格尚飨。
祭从伯父佥枢公(濠)文(戊申六月初七日)
惟灵在昔兄弟。生世最前。在今诸父。享世最延。八十年前。百禄是全。八十年后。众祸遽缠。羹墙世邈。独逮曾先。尚将遗范。以开我人。天赋重厚。意气豁然。尚持家风。以垂后传。耄耋臻福。典则象贤。今皆已矣。痛结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2L.gif)
祭朴秀才(亨阳)文(己酉九月五日)
世学久废。人鲜为己。困而知反。是曰能士。嗟子本末。亦非偶尔。昔我邂逅。幸于先子。临死相托。惟子之以。及其终丧。挟册戾只。肫肫其衷。嶷嶷其止。既厚而通。是宜大受。乃竭浅知。拟以先后。然兹创闻。岂无掣肘。义利交战。寒曝互负。几跌而奋。如往而否。非我善喻。子终有守。决志之勇。向道之实。经历惩创。非复曩日。文公所编。节文纤悉。沂圣所作。义理微密。却立徐观。深思力索。最后反复。操戈入室。我喜其志。我偿其识。谓当与子。共遵此式。以究先托。以冀将食。自昨西归。人事遂忒。闻子奄忽。使我怀恻。迨今周岁。乃克窀穸。扶病长恸。素车莫饬。遣人替奠。我怀焉极。灵若有知。庶几来即。呜呼哀哉。
祭赵通川文(壬子八月二十二日)
呜呼。公亡倏已三岁。有怀莫剖。有言莫泄。适兹湖行。路出西第。沥血为辞。公其俯会。忆在阉茂。天不我殛。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3H.gif)
祭元观察仲举文(癸丑三月二十六日)
昔在鼎革。我家几覆。惟先丞相。未际而烛。迨其倾盖。寔弟及昆。爰洎后嗣。申以婚因。念兄于我。情叶义挚。文墨从游。是为馀事。我病且废。知旧交愕。兄能默识。未尝见色。我有含恤。亲爱莫觉。兄能洞会。后或将物。非直知我。盖由孝推。及兹西迁。相视赍咨。其间无几。兄佩关钥。我谓兄才。有器有略。尽足殚忠。以世前美。艰虞之际。尚有所恃。俄然凶讣。至自浦邑。人孰不死。孰如兄急。翩翩鹤发。弃之如遗。我肠几绝。我泪无晞。呜呼哀哉。我少不天。亦既终鲜。实托兄家。每相牵连。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外集卷第十二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04A/ITKC_MO_0404A_A141_503L.gif)
祭赵生荣期墓文(乙丑九月十七日)
念君两世。遽归泉壤。孰不婴患。莫如君枉。己未之事。挽近所罕。囊头三木。君天安吁。岭雪泷冰。君地安诉。左右扶将。待君而节。迨夫赐环。二竖又谻。罹以巨创。君精暗铄。服阕未几。遂乃奄忽。神理既错。人伦斯怛。余时承讣。叩膺长恸。病故所拘。汔未哭冢。惟君为人。盖亦不偶。性气通醇。济以勤厚。丧祸之萃。能自立家。上承下抚。孝顺克和。推其所有。而何不需。每想稚岁。来彼露湖。由兹相从。情义靡隳。今焉赍痛。倏迫大期。衰惫莫前。谨替迷儿。灵若有知。庶歆一危。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