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x 页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行状
行状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79H 页
先考司宪府掌令府君行状
本贯全罗道罗州牧潘南县。
曾祖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妣洪氏封贞敬夫人。
祖讳应福。司宪府大司宪 赠领议政潘川府院君。妣林氏封贞敬夫人。
考讳东亮。议政府右参赞锦溪君。妣闵氏封贞敬夫人。
公讳漪。字仲涟。一字仲文。后以仲文行。即外舅玄轩公所命云。家在汉城南山下。见其巍然负特立之势。若有异于他山者。自号中峰。少时取易卦意又号损益堂。朴氏始出新罗。世传国祖赫居世生于萝井之大卵。罗人谓瓠为朴。故以其卵形类瓠。遂姓朴氏。洎罗亡而丽祖议迁其宗。得罗之潘南县者。实公先也。有讳尚衷。判典校寺事。事恭悯王。与郑圃隐诸公名相埒。及后乙卯之变。累上书言 大明天下之共主。而先王之所事不可背。遂以此被罪而殁。生讳訔。入我 朝位至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自是簪组相联。议
本贯全罗道罗州牧潘南县。
曾祖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妣洪氏封贞敬夫人。
祖讳应福。司宪府大司宪 赠领议政潘川府院君。妣林氏封贞敬夫人。
考讳东亮。议政府右参赞锦溪君。妣闵氏封贞敬夫人。
公讳漪。字仲涟。一字仲文。后以仲文行。即外舅玄轩公所命云。家在汉城南山下。见其巍然负特立之势。若有异于他山者。自号中峰。少时取易卦意又号损益堂。朴氏始出新罗。世传国祖赫居世生于萝井之大卵。罗人谓瓠为朴。故以其卵形类瓠。遂姓朴氏。洎罗亡而丽祖议迁其宗。得罗之潘南县者。实公先也。有讳尚衷。判典校寺事。事恭悯王。与郑圃隐诸公名相埒。及后乙卯之变。累上书言 大明天下之共主。而先王之所事不可背。遂以此被罪而殁。生讳訔。入我 朝位至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自是簪组相联。议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79L 页
政公少好学。有名于己卯士林。当 仁宗在东宫时。与李文元公彦迪迭侍以性理之书。及论壬人金安老奸不可复用。反中其螫以卒。自是式遵式承。潘川公仁厚笃实。世以长德归之。参赞公英才伟器。际遇 宣庙。临难尽忠。蔚然为中兴名臣。公以万历二十八年十一月癸亥。生于汉城之居第。少从参赞公谪寓两湖。天启乙丑丁内艰。数岁而为崇祯建元。中 登极别试及第第二名。分隶成均馆权知学谕。明年己巳升典籍。寻 命赐暇湖堂。庚午迁兵曹佐郎。旋荐入弘文馆。 仁祖有严旨不得拜。辛未为养拜兴阳县监。癸酉兼知制 教。未几罢还都。时参赞公亦蒙 恩便住西湖。甲戌拜成均馆直讲。复迁兵曹正郎。乙亥丁外艰。服阕复除直讲。寻出为杆城县监。己卯罢寓高城。庚辰因事至都。拜直讲。复捲家归洪川。辛巳始拜弘文馆校理。居有间。承 名入都。一岁中校理者二修撰者二副修撰者四。自是所除。或拜或不拜。壬午修撰校理者各一。癸未升为司宪府掌令。复拜副校理。甲申副校理者至再。以九月二十六日辛亥疾终于城南之寓舍。寿四十有五。遂用越四朔某甲。权厝于参赞公墓下。公之行止履历。具在年谱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0H 页
中。此不复细著。而惟次其实迹。呜呼。公天资垲梯。表里如一。其秉心恬静。而遇事俊爽过于众。且容貌端洁。言笑不妄。人望之。可庄不可易。以此或疑其自矜持。而知者不以为恨焉。家世素主敦厚真率。而公尤济以贞确雅重。盖其孝友得于天性。事参赞公闵夫人。服勤左右。能不违其志。盖公在侧。参赞公未尝不油然而喜也。及闵夫人疾笃。公刺指出其血以饮之。夫人绝而复苏曰。惟汝诚孝。有此数日之命。既没。哀戚甚悼。貌枲以终三年。后执参赞公丧。一如其初。公前在高兴。患瘴疠殊苦。至是疾复谻。几危而堇瘳。与兄锦阳公,叔弟观海公。友爱深摰。相为知己。晚岁自岭外来托锦阳公第。昕夕合席怡怡如也。及侍疾。累月不少懈。竟祟末疾。呜呼痛哉。公少被鞠于外王父承旨公。是以遇其讳日。必怆焉追慕。丁丑以后。常与庶母庶弟羁旅。所以省养慰释之靡不曲尽。逮于久滞岭海。又哭长子。迹其遭罹。殆非人所堪。而亦能顺理自持。族子有远离家庙而居者。即贻书切责。教家人女子。每举古今行事善恶。以为劝戒谆谆。各极其趣。至于追远睦姻。务尽诚意。无甚修饬。而人自难及。是则内行之笃于家者。惟不善生产。解符之日。家无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0L 页
馀赢。故宅在城南。已坏而不能葺。居恒食资屡绝。殁而丧无以举。只仰诸公赙襚。李公明汉哭公诗曰。卖靴向市酬者谁。真实录也。公艺业夙成。然而当光海时。以为自废 母之论起。冠章甫者义不可以冒行。且家祸漫漫。参赞公尚丽流放之典。遂及观海公以奉亲读书为事。足不窥场屋者几十年。东俗素重科名。尤为其父母所愿幸。故闵夫人亦不能无望于此。而知其志竟许之。公既落拓江海间。忧时发愤。不屑荣禄。 仁祖即位。始为亲求仕。犹然以古所谓吏隐者自期。尝曰吾官至刺史足矣。居无何。 国家有南汉之厄。尤不欲汲汲于当世。及自水城归。卜居江原道之洪川县。有终身之计。而与一二峡士相约。谋一岩壑。往来其间。后以锦阳公故郁结思虑。将复到汉中。而会 朝议议公文学不可久屈下僚。申授玉堂。公以前事不敢直辞。黾勉趋 召。至则非其所好。遂上章自免。自是数岁。以且疾病留滞。或值 召牌。其复出而拜 命者亦屡矣。然要以伸 君臣之大义。已皆引疾力辞。盖无一日而安于位。至其势有拘挛。不得已而更为乞外。迟回之意。主爵者误以升拜宪官。公益耻之不出。然其进退之际。所以秉志者凛乎可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1H 页
识也。是则事君之不苟于义者。而至如乱后所著古今诗。触境感物。已多可为歔欷慷慨。其屏居东岭。意气愈厉。间有所咏。往往于春秋尊王定霸之义。于易穷变消长之道。惓惓不忘。其欲望其 君行昭宣之事。而匡辅之者。溢于言意之表。初非有为而然也。其忠愤积于内。故时复发见于文辞如是云已。作咏史诗二篇。乃取鲁连之不帝秦。郭泰之明哲以自广。盖公当明夷之世。义不能与俗沈浮。则亟欲乞身解官。以自远于殄瘁之邦。而终遂海上之愿。其志益可见矣。然公平生未尝以此明言于人。而世亦谓公于是时多病。自敛退而已。是岂所以知公者哉。泽堂李公植雅以文章识操服公。为太学士。方有事沈阳。深厌新进依样之习。必欲文出公手。请之强。遂喟然而叹曰。是公非知我者耶。我不能为此役决矣。终不应。尝与日者韩世良语。问辽路何时可通。对曰不过数岁。逮后甲申。辽路虽通。而天下遂不幸。公常以为痛。每岁元朝必命蓍。先卜 国家安危农事丰歉。而后始及其身动静。见人即询民间利病水旱盗贼。或从容言古今天下国家所以治乱存亡。而语罢亦何尝不叹息于当时也。及殁后数公者以诗哭之。有元祐完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1L 页
人之句。盖以乱后不乐仕宦者。若譬诸宋朝党人。则公可与元城诸公侔。故其所称述如是云。公甫弱冠。有志于为己之学。遍览先儒成籍。其为学于节文讲说。未甚数数。而唯务使身心之内。有操而少放。二十六岁著责躬文。系其后曰。自念大朴一散。日就污卑。冥行妄走。动辄得咎。自家难已来。唯以酒谑为娱。无复知礼法为何事。口过心愆。不足以毛举。人非鬼责。宁得以倖免。时一念之。只益摧心。犹不知廓然改图。尚何人哉。公之自警云尔。及居闵夫人忧。以读礼之暇。揭朱子敬斋箴于座。治心诵书。交致其功。参赞公深嘉之。每曰某之所行得于学力者居多。晚虽被疾不能售其素志。复取程氏遗书朱子语类等书。稍加温绎。间授不肖世采石潭李先生所著击蒙要诀而曰。吾教此不敢视他书。惟汝读此。亦不可以视他书。其信受而深体之。世采敬受教。他日开卷独坐。窃有味乎其书。公适见之。执世采手仍曰。汝自今以往。若能不失吾教如此。至于有成则称吾儿矣。其好学之心。到此益著。老释二氏。亦在旁通。为文章。以尚书论语为根本。浸淫于先秦两汉太史昌黎诸家所作。赡鬯俊发。如有源之水。一泻千里。诗少学盛唐颇清新。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2H 页
晚规少陵。下逮 皇明北地信阳诸公。而要以天得为宗。韵格和婉。境致冲澹。其视曩时。如出两手。非特文辞然也。选俪众体。无所不究。玄轩公见其作。称有作者气。溪谷张公亦推为巨擘。公素不习博士家业。而间未数月。再冠诸生。复登上第。此在近世所罕闻。且 廷对之降置第二甲者。自有其迹。今可略也。故事道山之选官。非甚清显不敢预。 上命大学士更加极择焉。张公谓公文才足任。力破其议。公竟以典籍得之。既而张公于廷试文臣。仍擢公制为首以报。戊辰之诎。会其日公河鱼疾作。不能执笔。日昃始为洪观察命耇手写其文而修润之者。一时传为艺苑盛事。或问李东岳后辈孰为能诗者。答曰以余所闻。即仲文其人。不肖世采尝上书谒清阴金文正公。公以世采是参赞公之孙。乃进而教之。复语人曰盖其先校理君以文章大有名于当世。恨余未及见其所著也。遗集五卷藏于家。是则文学之闻于时者。而其他如书法范围。晋人行草。翩翩各自当家。逮 命诸臣制日本日光山诗。崔完城鸣吉,李尚书明汉并藉公笔以进。鹤谷洪相病革。欲得当世善草书者书吕洞宾一绝以看。及属公。为之粘壁称快。深晓医药禄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2L 页
命诸术。间试之绝相符合。将卒之数月。自知其疾必不能久。且谓卜者。今年吾其不利乎。已而果然。公精于吏职在兵部。李公弘冑,金公时让相属为大司马。甚才公。又见所白事多可施行。凡部中有缓急。必畀之区画。同僚莫敢望焉。时 仁祖欲有所询。 命赐轮对。盖公始获上殿见于 君父。而对扬之际。进止有度。陈论所掌疵弊甚悉。遂称旨。仍厚赉以奖。一时莫不荣之。人有失其名。阴事齮龁公而语颇泄。后本部郎缺。其人在选中。公以为亡害力荐之。其人知公无意于怨恩。深自悔叹。出守高兴。湖俗素龌龊多逋负。而兴尤边海。易为奸利。治郡者病之。比公至。精心为政。凡系猾吏所舞文。无不绳以法。下户羸弱所控。为之抚摩甚备。踰年政成。其民遂以乐生兴业。每县有大繇役。争趋其事。不敢有少挠。县境四面。广狭不侔。民困于输税。旧有海松林两仓。以便籴粜。而倾圮不可藏。公即易而新之。一邑有所赖。复留意军政。明束伍缮器械。及罢民即立石颂德。谭治行者。亦以为近日最。丙子虏兵薄都。公与锦阳公共随 庙社入江华。顷之城陷。转泊乔桐。曾 昭显长子驻驾于此。而分朝士大夫多散亡。事不可为。公遂力赞从祖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3H 页
叔父参赞公。议定行止。颇得其宜。在水城多病。为治责大指。吏民相安。境内晏然。绣衣以异绩闻。 仁祖命赐表里一袭。有刘舜民者丁丑兵起时被杀。贼不得。或曰水城人也。舜民子既葬父尸。惮其地踔远。无复报父之仇者。居岁馀。县民有以践更至汉城者。舜民子执之。以谓此狱具县。必自致其仇不暇。而事关刑部。刑部不能详狱曲折。将论其民死。公报观察使驰 闻于 朝。刑部又请从重推考公。公上簿痛与之辨。民获不死。及去县。李参判楘为方伯。巡郡县以东至水城。吏民咸一口颂公前在县善于为治状。李公以此亦称之。李忠贞公显英素重公。为冢宰欲引置诸郎共事。知其不可屈。因谓 国家新去乱。人物眇然。非吾子莫能称是职。然士各有志。惟吾子所欲。公笑曰。吾无斯世意已久。况处以热官。尤非所儗。抑有一于此焉。吾少从诸公游。无敌以下交。今同列皆少年。甚者不识其面目何状。吾安能蹩躄于其间哉。适有惎之者。事遂寝。初参赞公窜未释而公登第。修却者首斥。补成均。继有玉堂之踦。故公宦不著。及参赞公殁。得伸其冤状。而公议于是大定。辛巳以来 眷遇颇隆。会 仁祖久辍 经筵。公亦不欲与闻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3L 页
朝议。然尝感激思所以为报者。后因月课和杜甫秋兴诗八首以进。盖用少陵辞意。间传以今事。语益跌宕悲惋。实有俯仰千古之感。且其篇末直寓以古人讽谏之义。而尤于仁义用贤之道。致其勤勤恳恳焉。繇此言之。公之所望于 人主者。亦可谓深远矣。所谓赏一愚人时。有投妄疏。大蒙睿奖者。皆以 上不克分别臧否为忧。故公及之。甚恶近来朋党之弊。每曰论人则彼固多善士。即是非随事而异。曷为而先以形迹相争若白黑哉。赵尚书絅,蔡参判裕后俱服公为人。深加推重。蔡公又曰。今世无偏党之心者。吾于朴公见之。从祖兄锦洲公暨参判公皆负重望。替主时议。而公未尝有所言。参判公至或临事质疑。公始为之剖析平允。参判公每以为慊于意。卒用其议。人亦不得闻。然而当官处事。明白直截。无所挠惑。尤不可干以私。以是时抵困斥。公殊不屑也。是则其政与论之可以称者。而且严于辞受。避兵过君山。有尹生者见其寒色。解锦衾以赠。公却之。既而曰我纵不受。是者非有过人之义而能若此乎。及寓灵岩。高兴民以公遗惠。共鸠米布。奔走以周之。公亦谢不受。其接人无论贵贱亲疏。不设畛域。不加边幅。一以心腑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4H 页
相示。虽久出入迩列。绝不与时人往来论议。门前可设雀罗。而其所过从只若干故人而已。且闻后辈有文行可称者。必为之先后。赏誉甚力。不啻于己有之。平居静坐终日。随事接应。一任其天性。而端详雅饬。若有成法。左右书史。手一编。又善饮酒而不至乱。襟怀淡然。谈论萧洒。常有物外沈冥之趣。其于世之壹切利害功名声色玩好。无所经营于心可知也。颇喜山水。所至名胜如清平,月出,边山。皆尝游览。及遁高城之鉴湖。洞壑奇秀清旷。号为岭东最。公素善病。不能数出。出则必访海山诸胜。或泛舟湖上。舒咏而归。居然与野老争席。然繇是而考其所自。则公仲父南郭公教子弟有法。不许广交游。公尤服膺。白沙李文忠公即承旨公妇弟。而以及玄轩文贞公俱与参赞公为莫逆友。且同里巷居。公日周旋二公间。辄得其所言行事。以为矩矱。后事玄轩公于寿春。玄轩公甚重之。于是与公对榻论说。自性命以下至摛辞之妙。每夜分始罢。公启发之益亦多赖比。所善惟郑公弘溟,李公时白,张公维,金公堉,申公翊圣数辈。皆锦阳公雁行。而仍乐与公游。其所推毂。殆若坡公,子由之际。公则逡巡不敢当也。郑参判百昌负才任酒。遇人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4L 页
多无礼。公以事尝至其家。郑公迎送设杯勺唯谨曰。世不知我。我酒中所侵暴。率生平所相轻之者。今日与公饮。不觉洒然起敬。此可以知我。终酒数行。无敢失。其滞湖南。湖有林氏处士公埈,咸平公垍者二公。故豪士。皆得公驩然。为之磨砻浸灌。久而无厌也。二公殁。公操诗哭极哀。晚遌赵都事溭于岭外。特相倾倒。及与申代言翊亮,赵参判锡胤,朴学士宗阜。亦颇契许。申公之言曰。世无可吾心者。其唯吾仲文乎。朴公意仿此而益加忻慕焉。元尚书斗杓每称公表里莹彻。对之无一点尘埃间气。虽世之稍号知公者。其道之莫不如此。呜呼。公内行既备而深于文学。事君无苟而达于政事。盖得于父师讲闻为不浅鲜。而亦其天资实有所由然也。娶平山申氏。领议政钦之女。最钟爱。及嫁在牙山。其所思恋。屡形于诗章焉。有妇德。事君子甚谨。务以顺适其意。治家御众。俱可为法。封淑人。葬与公同兆。生二男一女。继娶江陵崔氏。佥知嵘之女。男长世来。有才行,侍公疾。能自尽其道。年十四夭。次世采举戊子进士。女适进士李恒世。采娶牧使元斗枢之女。生三男。泰殷,泰舆,泰正并幼。重惟不肖未及成童而孤。其于公美行。十不能一二举。顾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5H 页
惧其愈远而愈亡所徵也。谨以遗藁洎家间旧故所睹记。窃取其意而论次如右。独不敢秋毫有所溢。以增不肖之罪。若蒙当世之立言君子怜而察焉。许以幽堂之铭则幸甚。崇祯乙未正月某日。孤子世采泣血谨状。
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退庵朴公行状
公姓朴氏讳应男。字柔仲。自号退庵。又号南逸。其先罗州潘南县人。七世祖讳尚衷。高丽判典校寺事。有师道直节。具载史牒。生子訔。入 本朝为左议政。锦川府院君 赠谥平度公。曾祖讳林宗。尚州牧使 赠吏曹判书。祖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考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少以学行名。登己卯荐剡而径魁恒试。及在谏院。抗言金安老奸邪不可复用。遂为其党所挤。遁于岭南之陕川以卒。娶南阳洪氏寺正士俯之女。公以嘉靖丁亥十二月二十四日生。幼不喜狎弄。俨然若成人。人已知其为远器。甫八岁而孤。服阕随大夫人至都下寺正公馆。柳斯文祖讱使教公兄弟。日有课程。稍长游于成东州悌元,李履素仲虎之门。遂自力于学。不专以科举为务。圭庵宋公麟寿适到东洲第。见公叹曰司谏可谓有子矣。
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退庵朴公行状
公姓朴氏讳应男。字柔仲。自号退庵。又号南逸。其先罗州潘南县人。七世祖讳尚衷。高丽判典校寺事。有师道直节。具载史牒。生子訔。入 本朝为左议政。锦川府院君 赠谥平度公。曾祖讳林宗。尚州牧使 赠吏曹判书。祖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考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少以学行名。登己卯荐剡而径魁恒试。及在谏院。抗言金安老奸邪不可复用。遂为其党所挤。遁于岭南之陕川以卒。娶南阳洪氏寺正士俯之女。公以嘉靖丁亥十二月二十四日生。幼不喜狎弄。俨然若成人。人已知其为远器。甫八岁而孤。服阕随大夫人至都下寺正公馆。柳斯文祖讱使教公兄弟。日有课程。稍长游于成东州悌元,李履素仲虎之门。遂自力于学。不专以科举为务。圭庵宋公麟寿适到东洲第。见公叹曰司谏可谓有子矣。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5L 页
弱冠学益成。游泮宫屡魁其试。声闻蔼蔚。尤以次退之南山诗,吊伍子胥文称于时。壬子中司马。明年癸丑擢文科第几名。权知承文院正字。寻选入翰苑为检阅。历待教奉教。随事直书。有古良史风。乙卯序迁成均馆典籍。拜司谏院正言。未几复选玉堂为副修撰兼知制 教。移兵曹佐郎。自是屡除正言修撰。戊午以荐拜吏曹佐郎。仍赐长暇读书湖堂。寻升正郎。庚申拜议政府检详升舍人。自是出入中书颇久。辛酉历司仆内资诸寺正。转拜直提学。时群小耽耽善类。顾亡以发。会应教朴公淳议林百龄谥宜 赠以恭昭。尹元衡谓百龄故元勋而谥无忠字。意可知。 文定王后震怒。命朴公诏狱。其祸将波及士林。公为之周旋得宜事遂已。壬戌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累升至右。未几移刑曹参议。复入银台为承旨。 特拜大司谏。劾李梁专擅之罪。初梁夤缘戚里。市宠贪权无不至。清议鄙之。及秉铨衡。气勃势张。乃引李戡为大司宪。尹百源为司谏。遂诬一时士类。谓假托为善。实讪国政。将以次第剪去。而尤忌公。先致殷勤意。冀一过门。门长者亦皆言大夫人年高。宜少为屈。公终不往。梁蓄憾弥深。首书名怨籍。公闻之。怡然不为变。至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6H 页
是与大司宪奇大恒悉陈其罪。请远窜。并论支党有差。 明庙即允许。士林为之增气。寻自银台移户曹参议。乙丑历工曹兵曹参议。是岁屡拜大司谏。上疏极论时政得失。切中其病。 上嘉纳。复奖谕之。未几拜吏曹参议。移副提学。丁卯复拜左承旨。夏 明庙猝有疾。迨大渐之夕。而领议政李公浚庆尚未及入 阙。公手为书。以宋朝文彦博直宿禁中故事责之。李公大惊即至。是夜受 顾命。当是时 诏使检讨许国,给事中魏时亮已压境。 宣庙以旁支入承大统。国势抗捏。机务轇轕。人不知所措。而公方在政院。既分掌礼科。复兼察知申之任。遇事处变。上争下规。曲尽情礼。及陪 上迎诏使于郊外。两使耸叹不已曰。 国王以如彼妙年。动必中礼。得此贤君。岂非东方之福。是盖 宣庙礼敬天至。足以动华人。乃其临时禀启揖让进退。无少违者。大抵公之力也。升都承旨。复长谏院。 大行王发引。礼官议以为 因山日尚远。宜令从官旋还都。及期以出。又议虞祭亚终献。其间稍久。宜自 上设幕次少休。公启曰惟 大行王在位二十年。仁深德厚。举国臣庶。孰不被其 恩泽。而一朝弓剑遽遗。群臣攀号悲痛莫及。况当今日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6L 页
欲使 梓宫独留于乔山风露之地。其为臣子者乃敢偃然还处于厦屋。是岂可忍为。而亦岂有是理哉。请勿令从官还都。虞祭时幕次。盖虑 玉体劳动而设也。然窃伏念奠献之间。仪节无多。祭享重事。不宜苟简。况当 嗣服之初。宜从礼制。以服民心。请勿 许出休。答曰所 启甚当。礼官议非是。其允之。时论莫不叹赏。至或有读之掩涕者。还长银台。 宣庙初御 经筵。进讲蔡氏书传。公遂进曰 筵臣请讲是书。实非偶然计。第圣学工程。自有次第。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摹。次及论孟。以究其蕴奥。要以统会归趣于中庸。则尺度权衡无不各有定理。然后进讲经典。兼读大学衍义为当。仍陈修己治人之要。本末明备。复陈 列圣好学成就之效曰。今内药房。即古之集贤殿也。臣闻 文庙与诸学士讨论日昃。或乘月步至直庐相难。至夜深不倦。以此诸臣朝退不敢解带。其勤学好贤千载所罕。伏愿 殿下深体此意。日与儒臣讨论。以进 圣学。后 上改讲大学。其次第一视公所进言。寻 特拜大司宪。公即上疏辞。 批以卿天性正直。允合宪长。戊辰转工曹参判。退溪李先生方有 名命。以升赞成力辞。公 启言臣观滉意特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7H 页
以辞小受大为未安。若姑 许其辞。而更 下书谕上至诚。则滉岂有不至。至而勿烦他职。只于 经筵频赐召对。专以讲论治道。辅成 君德之责归之可也。 上从之。未久退溪始赴 召。是岁屡拜大司宪。时德兴大院君夫人练日迫。 上欲遣官致祭。礼官以 国恤凡享祀宜废。执不可。大司谏白公仁杰独 启请之。至以 陵庙行礼为据。且有越视秦瘠之语。冀其感动 上听。公广考礼经 启曰。臣谨按礼为人后者不得顾私亲。 殿下入纂大统。其不得遣祭甚明。且 陵庙所行。是 先王不可废之祀。而至引此为言。不亦谬乎。仁杰忠直人。保无他心。窃恐希 恩固宠之徒未必不以此为藉口。异日之忧有不可胜言者。 上竟从仁杰。递拜副总管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与修 明宗实录。初边上捕得一船。朝议疑其为贼遂杀之。或曰是汉人也。亦不能明。至是复获同来者。始审其实状。禁府 启以为此人悉知前事。若还之上国。必生他虞。不如并除以绝口。公才入府闻之。愕然责同僚。翌日入对 筵中。极陈其不可。有曰初以为水贼而杀之犹可。今乃明知其汉人而复欲杀之。 殿下平日至诚事大之意安在。虽使 明天子知之。边上设镇御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7L 页
寇。有国之常事。其人犯禁出入海中。为边将所捕。初以为水贼而杀之。今乃明知其汉人故还送云尔。则言顺事直。虽天子岂不以为然。夫以 上国为不知而杀之。尤未安。审若此。亦何以禁群臣之欺 殿下。而所谓至诚事大之意扫地尽矣。请 命更议移咨以还之。大臣持之。竟不得行。未几自大司宪递授同知中枢府事。己巳移汉城府右尹。复长宪府。 明宗禫毕。始祔文昭殿。先是元衡秉国。谓 仁宗为未踰年之君。别祀延恩殿。至是舆议悲愤。欲与 明宗并祔。首相李浚庆以为文昭七位已满。 仁宗不必祔。于是三司交章请罪。其锋甚锐。公摇手止之曰。原吉厚德重望。 国家赖以安。不可因一失而遽肆大攻。我则断不可为。必欲论此。先去我可也。众论益激。会李公亦自伏其非。议遂以寝。寻长谏院。是岁冬。 懿仁王后正位坤宫。公祗惧益深。每以恭敬逊顺为勉。手书孝经。以谚文解其义投进。以附劝戒之意。庚午久在宪府。欲少祛宿弊。以厉人心。如四馆侵虐新来监察朱衣为戏。其它各司痼习。皆随事论 启革罢。国俗市上男女杂坐。公尤以为耻。及是亦设法使分左右。以达于行旅。及公去职。卒不行。辛未为礼曹参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8H 页
判。以奉安 实录往星州。行李务简约。遂道陕川。拜司谏公墓。转入伽倻山。与一二山人杖藜探胜而还。时金闿者于 经席诬士类。以诋毁大臣。意在叵测。 上颇惊怒。有一名士来撼公吾辈朝莫就死地。令公安能独晏然而已。公戒之曰死生有命。莫如顺受。况今日 朝廷清明。必无可忧之端。公乃妄动若是。亦何足生为。其人大惭恨。未几闿遂见黜。移拜副提学递兼同知 经筵。会弘文馆陈劄夜漏下始上。 上下教责之。公因入对进曰。儒臣告君。其辞不得无慎重。且方冬日短。势自至此。愿 殿下勿以此拒其言。复长玉堂。公每 奉使及省亲还 朝。必举所经民生疾苦。人心淑慝。罗列 上前。而皆出于诚恳。一日 启言近岁以来。赋役太重。民不堪其命。在昔百家之村。今几尽流散。荒田败屋。处处同然。臣不知流民竟归何所而乃至如是。岂不凛然以寒心哉。虽受禄之家。出尺布斗粟尚且为忧。况吾民终岁力田。尽归诸赋役。而遂至瓶无馀粟。机无馀布。不能仰事俯育。甚则转以之四方。若非汲汲变通。少纾其力。将不出十年。国必空虚而民不可保也。伏愿 殿下以济斯民为急。深 留圣意。岭南有上舍生河沆。以同乡妇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8L 页
女失行。首率州人焚其庐而黜之。及按验久无实状。公在宪府时。以为此事本晻昧。至士人私自擅治。其渐不可长。文移本道将囚治。而一时荐绅名流率多右沆者。复入对 筵中。遂及之。咸曰此儒生狂狷气不可罪。公极论其罪状。仍 启曰臣迹此辈所为。实乃无赖之行。非复儒者举止。何则士族失行非薄故。诚欲正其罪。乡告于州。州闻于 朝廷。尽得其情而处之未晚。今乃不然。私自结党焚黜。无所禀畏。是果儒者之事乎。且圣门所谓狂狷。岂为此辈而发也。不治必有后患。 上亦骇允之。壬申复拜大司宪。李相浚庆临终上劄。以破朋党为说。繇此上下疑阻。公即启论其未安之意。并写朱子与留正书以上。复因 召对进曰。自右人主恶闻朋党之言。故小人欲祸士林者。必以此为嗃矢。盖近来一二年少之人。欲为 圣朝恢公论格 君心。以展布其所学。顾大臣专务安靖。以此展转相激。至于今日。遂使 人主孤立于上。自生惑乱而亦莫知恤。惟 殿下察焉。 上曰私相朋比。故乃孤立无助耳。对曰君子以同志为党。其引进善类。将欲共图国事。期臻至理。是以圣主不患其为党。而惟患其党之不多。不惟患其党之不多。必引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9H 页
其贤臣以自为之党。然则何忧乎孤立。仍陈小人情状。且引时事反覆不已。又曰吕大防初以杨畏为善。进用于朝。未久畏首叛大防。尽倾善类。此亦不可不知。 宣庙为之虚心倾听。稍稍释其疑。及退日已报午矣。会 诏使韩世能出来。 命移都承旨。诸公勉之曰公往在丁卯。与 诏使周旋无违礼。今日 上意其亦在此乎。公不敢辞。至九月二十四日在院中暴得疾。舁还于家以卒。年四十六。乃以是年某月某日。葬于广州治西义谷里之原。娶坡平尹氏别提和之女。封贞夫人。有男三人女二人。男长东焘郡守,次东炰蚤卒,次东点县监。女长适李岩府使,次适李挺干。郡守娶监察李好敏之女。生二男。垣佐郎,垓护军。三女适都正姜炜,李剔,府使柳汝恪。侧室男垶。县监娶判官郑大霖之女无子。侧室男增。内外诸孙总若干人。公天性劲直。持心峻洁。风神凝远。不露圭角。而志虑精深。是非自著。质悫而不迂。庄重而不滞。其处于家庭。孝友恪顺而怡怡若戏。及立乎 本朝。忠诚慷慨。正色不挠。而嶷然有泰山之重。语其器则朱弦而大羹也。语其气则烈日而秋霜也。盖其得于天赋者已如此之盛。而复能从师力学。卒有所成就。初司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89L 页
谏公从游松堂朴先生。方用力于为己之学。不幸未究厥志。公自少闻其说。及事履素李先生。诱掖不多。已闯其门户。于是公益服膺。所以诵玩经义。持养本原者。交致其功。日有开益。当时李先生笃学力行。尤以善训迪名。学者游其门亡虑数百人。至论其终身向善任重致远。则咸推公以为首焉。平居晨起入书斋。危坐寡言。未尝有惰容。观书终日。或到鸡鸣不止。案上喜置易启蒙,通鉴纲目,朱子大全,语类等书。循环玩味。天文算数。亦多精通。至于自治严正。警省切至。芬华声色。一无所近。如遇疾风迅雷。虽寝必起。具衣带以坐。性不喜交游。所善思庵朴公淳,南峰郑公芝衍,存斋奇公大升。相磨以道义。终始不贰。闻一善言及过失。必移书以致勉戒。比诸公至。必闭户讲论孜孜。信宿乃罢。一日于朱子书得格言。走告南峰。读书有得。不可独见。欲与故人共之。尝曰吾与柳眉岩语。博闻强识则有之。义理深处。终未见释然之论。惟明彦终日言。少无碍滞。而至其精微。亦多相发。往李退溪入都时。虽屡往来质疑。拘于公务。未克尽吾意。当一得休沐。南归极论于陶山之下。竟未果也。存斋亦曰吾友中唯柔仲读书多有所得。非流辈之可及。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0H 页
又称唯柔仲可堪相业。教诸子一以礼义。耳提面谕。谆谆不知其倦。每朔三旬。必聚于一室。通读小学近思录。要以及西山衍义晦庵书节要。因辨问其义理。以究精微。或使各言其志。以发归趣。旁及经史。古人出处言行。靡不精熟。授书之际。虽值赴 朝。必亲为正句读。如务为词章。泛看杂书。必加峻责。其言曰君子处心行事。当如青天白日。使人皆得以仰之可也。又举古语曰学者涵养本原。一意穷格。则气味滋长。蹊径不差。而义理自明矣。又因读论语。贻书戒之曰嘉言善行。尽在此书。汝等若勉勉习熟。潜心体认。则圣贤事业。从此可寻。至于富贵在天。非吾所切望也。居家事大夫人甚谨。伯兄牧使公行己有法。公待之如严父。至宗子家。必于大门外下车。视子侄恩义无间。外甥尝遘疠几危。公迎医手调药以救之。竟获苏。御婢仆亦主恩恤。以及驺徒。素淡于生产。关节不通。馈遗亡所受。然其周伯姊丘嫂则必使赡足。预藏月俸之半。以待大夫人它日用。手抄司马氏居家杂仪。参以已意。釐为十七条。名曰家范。将禀于伯兄。先行一家。仍推之于宗子家。每谓庐墓吾东方盛制。自郑圃隐以后从文公家礼反哭。若归家奉奠。饮食起居。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0L 页
一遵古制则已。世有名为从礼。而手执朝论。车马填门。妻儿混处。托疾饮酒者踵相接。君子思欲救其弊。莫如遵旧俗为愈也。平生忠节自持。 明庙尝疾笃。祷于山川。属公制祝辞以进。公闻 命不觉涕泗交颐。夜整衣冠。独出园中。北面拱手立良久。如是者屡日。及 大行。欲素食终丧。未几疾作。以贻大夫人忧。虽不敢自遂。犹处外廊至三年。尤以振颓纲淑人心。厉忘身徇国之志。审君子小人之分为己任。 国家自乙巳斩伐以来。群邪满朝。贤士屏息。利欲滔天。义理晦塞。道路以目。四方莫不嗷嗷。于斯时也。国势之危堇若缀旒。公与思庵,存斋及金公继辉,李公后白诸人。同德戮力。有以正 君心培士气。维持其间。庶不至败。而 明宗末年上意大悟。始乃屏除奸凶。转移风习。遂使公论行于 朝廷。而惠泽及于下。以至 宣庙之初。儒风勃兴。善政大行。繇此 天眷益隆。士论争推。一纪之中三长玉堂。六拜谏议。十为都宪。登对之日。必斋心宿戒。及其进讲。出入诸书。明白典则。论事慷慨直截。不避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尝于 筵中。上问吏部近日承传者不除职何由。部尚书对以由不持置簿。公进言曰是咫尺欺 殿下。奚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1H 页
必指鹿而后为然。臣前待罪吏部。颇识故事。此皆先期输纸筒中。入政厅以待其取视。何谓不持。其人战栗不能起。后以宝剑侍 上。诸大夫终日迭休。公独鹄立不少动。以是值朝会。众或喧哗无礼。及公在坐。垂绅正笏。不加声色。而班列肃然。同辈皆惮之若芒刺背。见人虽获时名。心知其不正则曰他日必行某事。虽众所不与。如有可取则曰是长不可弃。俱为之抑扬甚力。诸公初不信。后皆一一符契。人益服其远识。每以不能勇退为忧。手书韦世康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等语以自警。伯兄守隋城时。公屡乞暇省大夫人。路由广州仁德院。见其上流有义谷里。辄乐之。以山川纵不甚美。亦有幽胜之趣。且徵其名。君子可以居之。欲少经营其中。未及也。尝语从子某曰仰观天象。兼察人事。大乱不久当作。吾已老。庶不及见。恐汝辈终不得免。对曰方今 圣明在上。宁有此。公曰此不可恃。近日人心渐恶。国纲渐解。隐忧已多。况朝著渐有不平之端。而历求其至诚徇国之人。亦未有指的。此尤可惧。吾虽欲退居田里。若当斯世。有媒孽兆眹。必赴 阙力论。冀先塞其源。而或复不幸则当以一死相随。从子问时事若至此。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1L 页
大人安能独为。公答曰古人有只手擎天卫日者。有一言而能逆折奸谋止百万师者。是在吾诚之如何而已。大抵爱身则惜死。惜死则为国事不得尽其心。吾既不顾此。惟当鞠躬尽瘁。以答 君恩。若其此身先死则天也奈何。公殁未数岁。前辈后进之间。士论携贰。至于壬辰之乱。 宗社播越。卒如公所忧。郑松江澈叹曰朴公若在。必能有为于时。而云亡之恸。于是益深矣。世采窃概公之平生。则修饬足以范俗。训诲足以启人。闺门之内。行义弥著。朋友之际。切磋更笃。无愧父师之责。而要之公之孤忠直气。尤足以备谏争而补衮职。其辨定疑礼。指斥官邪。一出心腑。无所顾藉。庶几扶植世道。表正朝纲。有以不负其君臣之义。其可谓笃信好学。临大节而不可夺者非耶。因此复有所慨然。窃闻公有言君子不能疾恶。是绝为善之路。故见人有小不义。必颜斥若浼。谈谑无检束。必移坐不与语。不以交游亲爱之私贷之。盖其大意固有所主。而亦天性然也。以此当世之仇视者比肩。谤议四至。而公则未尝少屑。惟思庵朴公撰高王父墓碑。称公含忠履洁。特立不挠。国家倚以为柱石。不幸早卒。栗谷李先生著石潭日录。称公戆直敢言。人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2H 页
多怨者。第以好善。士类推许。又遗书松江曰柔仲之逝。于士林可惜。彼相庆者果何人斯。于是乎公之实迹较然无疑。是即君子所完。众人所毁。白璧之玷虽缘多口。华衮之褒实出定论。其视彼之媕婀苟且怀利以事君者。率皆湮灭不齿。而公之心事久益明著。日月长新。以至于善士有所劝。浊俗有所警。岂不伟欤。公既没历八十馀年。而言行无所著。曩世采谒护军公而请焉。至今年冬。始以先公所草见寄。散漫几不可读。兹以从祖叔父南阳公之命。谨就其书。据实正误。删繁反约而撰定如右。以俟后之君子。其庶有考于此云尔。乙未十二月。曾侄孙世采谨状。
伯父锦阳君朴公行状
呜呼。我伯父之捐馆舍今二十年。而门子经历公且殁矣。乃以神道无表。幽隧无志。遗文事行。日就闇䀜远忘。兹不可以不撮其迹。庶几仰吁当世立言君子能任不朽之责者。以为丽牲之计也。状曰
公讳㳽字仲渊。号汾西。盖其别业旧在分津。故寓以次山浯溪之意。因自号焉。晚岁又号䏁翁。朴氏本籍罗州之潘南。而其显自判典校寺事讳尚衷始。至子讳訔。入我 朝佐 太宗。位左议政。勋封锦川府院
伯父锦阳君朴公行状
呜呼。我伯父之捐馆舍今二十年。而门子经历公且殁矣。乃以神道无表。幽隧无志。遗文事行。日就闇䀜远忘。兹不可以不撮其迹。庶几仰吁当世立言君子能任不朽之责者。以为丽牲之计也。状曰
公讳㳽字仲渊。号汾西。盖其别业旧在分津。故寓以次山浯溪之意。因自号焉。晚岁又号䏁翁。朴氏本籍罗州之潘南。而其显自判典校寺事讳尚衷始。至子讳訔。入我 朝佐 太宗。位左议政。勋封锦川府院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2L 页
君。繇此门益大。议政公精粹好学。名德早著。不幸为群小所挤。遁岭南以卒。潘川公寡言笃行。善始善终。历事 明 宣两朝。号为长德君子。参赞公宏厚英达。才气出人。倭寇之难。以诸郎扈 驾龙湾。与闻机密。忠义奋发。遇事沛然。自庙堂诸公无不倚重。而 宣庙尤视若手足。比还都 擢拜银台。年堇二十五矣。后累出入中外。声绩益茂。逮光海癸丑。因受 先王遗教辞连。下狱编配。 仁祖反正。而又以前置对失辞。安置康津。竟不究其用。痛哉。夫人骊兴闵氏。端庄明睿。媲德无违。以万历二十年壬辰九月六日壬戌。生公于加平郡之望日山。时避兵本邑故也。公幼则敏透。数岁受书。便自迎刃而解。已能作句语。往往惊人。丁酉倭警复急。随闵夫人出驻延安府。会 天将有军是府者。爱公夙慧。日相邀至军。使即席赋诗。公应声以对。有杯中画花酒亦香之句。 天将益奇之。大赉润笔资。久之读十九史略秦纪。乃手为书。上白沙先生。题其外封曰李丞相宅。先生寔为闵夫人季舅。而得书甚喜笑曰异哉此儿。吾姊氏有宅相矣。未几还京城。遂请业于白沙洎玄轩申文贞公。二公迭加称赏不容口。间从他师学昌黎南山诗。偶不暇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3H 页
程读。翌朝又堇一过目而背诵不错。其强记类此。十一岁赴升补试入格。翌年被选仪宾。尚贞安翁主。授顺义大夫锦阳尉。初 懿仁王后为 宣庙元妃。壸德甚备。唯不宜子。 宣庙从容谓之曰愿结昏姻以续旧欢。 懿仁后对以有从弟某。当难执靮最勤。今其女已长可嫁也。既而 懿仁后上陟。公姊亦早殁。 宣庙不欲已宿诺。遂有此选云。 宣庙素爱才。诸驸马多词翰夙成。而公尤出伦。尝以 御制命和。月率四五遭。至其称 旨则内书法酝。锡予便蕃。或掇 御厩马以奖之。会用功臣冢子进资义阶。丁未复以 上即位四十年。推 恩进通宪阶。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无何 宣庙宾天。而时事益变。后数岁徐羊甲狱起。参赞公累罹祸流迁。公辄从之。匹马单仆。跋涉数百里。祁寒暑雨。定省不废。遇之者不识其为贵人。及光海议废 母后。奸臣令百官造庭。设鼎镬以胥异论者。公义形于色。遂约同志东阳,晋安二公不参。且不献议。群小怒甚。嗾言路合启。并李尚书廷龟,金同知瑬等数人目以十奸。请远窜。光海不从。时参赞公在谪。而公于此无所挠。人以为难焉。癸亥 仁祖既靖内难。 褒录守正诸臣。进奉宪阶。当参赞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3L 页
公癸丑置对讯辞。谓诸臣与 国舅水火相救。参赞公故与延兴间隔。自有迹。不免略据其实为对。而公本以此力白参赞公。厥后凶党拗其说以入颁教中。转成大祸根本。谤议遂行。及靖 社之议。有谓众意属他王子者。公闻之。间与亲友之主其事者。议所置当否。因以旧闻为据。其人疑之。语随泄。盖是时 神人已有主。特公不能及知。故终至于此。俄而又有蜚语。作恶言诬公叵测。或曰贼臣自点素憾公。乘机煽俑。与一二武将雷同。欲加骈戮。至是事果无验。众疑始释。而顾其谗已 闻。未有以弭之。会宪府追咎对辞。请参赞公远窜。所与公议事者更为公计。谓必深致此论。可以纾公祸。至竟栫棘之乃已。公遂得脱于罪。然公自以前后二事。重为参赞公不幸。痛不欲生。屏弃人事。务极责罚以终身。其志可见也。寻以参功臣会监祭进崇德阶。复带总管。甲子李适举兵叛。公时在参赞公谪所。星夜赴难。迎 驾公州弓院。翌年丁内艰。丁卯闻虏警。公念世受 国厚恩。不敢以心制为解。驰到湖西境。遇 分朝南下。已闻 上有起复之 命。请赴 大朝。 世子不许。特赐驲骑以自从。和议成。始赴 行在。自是数岁。参赞公累蒙 恩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4H 页
徙。放归田里。至乙亥卒于西湖。公俟 上谒章陵。上章伸辨其冤。 命复官爵。久之金寇急。 上议幸江都。公方守制。意欲先往以待 驾至。路闻 移跸南汉山城。遂恸哭从 庙社入江都。及城陷。转泊诸岛。事定奔 问。还京城。服阕用参赞公扈 圣功。袭封锦阳君。翌年奉使赴沈阳。时才屈于虏。衔 命者辄见折辱。公处事明剀。不可夺。故卒能竣事归。而彼亦礼之有加。后 特除惠民署提调。公禀本清羸。数遭丧乱。阨困抑郁。益无意于斯世。或值平生亲故。必命酒沈酣以为欢。久而成疾示惫。甲申夏得中风之症。阅岁愈剧。遂以崇祯十八年乙酉正月十五日。易箦于所居太平洞之第。寿堇五十有四。痛哉。讣 闻上震悼 命礼官致吊祭赐葬。 恩恤视异数。以其年四月某日。窆于安山郡参赞公墓次酉向之原。公为人清明颖悟。表里爽彻。遇之若玉树冰壸(一作壶)然。家庭孝友。一本天性。而接物行事。操履介洁。唯视理藏否。无所苟合于世。其事亲无违。居忧啜粥。哀墨尽礼。及罹奇祸。平生以为至痛。不敢以恒人自处。晚托曲孽沈冥。至谓生可厌而死可乐者。皆繇于此焉。兄弟相为知己。埙篪莫逆。叔弟秀才公实有巨人器量。以不胜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4L 页
丧殁。公痛惜之。属后丧。仲弟校理公遘疾几殆。公复躬为勉进姜桂。言意悲恳。观者感动。校理公卒赖以瘳。庚辰欲退居洪川。公持之甚。至于流涕。后自洪归则竟与合堂怡怡如也。长妹李尚书夫人明粹有至性。公尤笃爱。夫人素善病。阽危者数矣。所以忧伤省视。实有人所难能者。意见撰次志文中。待庶母及弟妇赵氏。恩义并至。为买屋同居。早岁出入 禁中。芬华溢目。能处之超然。久始营弟城南。田园藏获。率不问其有无。服御饮食。无异寒素。垢衣弊冠。与客清坐晏如也。至于朝夕之资。往往见匮。其远利清约之节。论者以为一时贵游最。公既守正昏朝。 中兴之初。屡经变故。仓卒颠沛。益以忠义自靖。顾自癸丑言语诖误。无复近属恩礼。而公之跼蹐畏慎愈甚。及 追崇议发。一日中贵人至公第。质问是非。而名欲采闻舆情。即 内旨也。公固不示厉色。亦不敢以一毫善辞进。中贵人遂闷默归。斯足观公素履矣。逮乱后 仁祖颇知公前事无它。且久不能自安。为拜惠局。以示 圣意。其文章奇奥赡博。匠心师古。涵蓄充溢。肆然自放。以勒成一家言。少即刻意。出入上下先秦两汉唐宋诸子。其于庄杜。用力最深。粤自月汀,玄轩数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5H 页
公倡为古文词。后来操觚士接踪。举多左袒 皇明一二大家。盖出同文之义也。公辄酷好沧溟,弇州,太函。有味乎其言之。目习心会。步骤范围。以极其趣。至时出而为之。殆欲与之角壮并驱。其亦可谓旷世神交矣。间与溪谷张文忠公扬搉。张公必以流出胸中。肆然成章为主。公乃加规曰是道则然。奈今世多茅靡之习而少鼓振之气何。其意实在修古云。观书十行俱到。下笔顷刻数百千言。引物连类。曲尽事情。尤长于用大。记序铭述。或具腹藁。根基闳厚。光芒绚烂。至不可穷。诗律益造雅健。其出之若神。尝奉使道箕京。酒酣试吟数十首。其叙次故实。俯仰兴感之旨。使人几乎流涕。及过辽阳有一绝曰。亭亭白石塔。无语立斜晖。为报辽东鹤。于今城郭非。其辞意深远。不专词藻如此。性强记该贯掌故。毋论古今九流百家名物事迹。靡所不涉。如指诸掌。其商确之际。辨释疑惑。證据切实。议论明白。亦多发明。以至微辞僻语人患难晓者。肯綮立解。造次成读。是则繇溪谷公推为不可及。尝取昌黎语。以生死文字自命。盖实录也。会丁丑文衡缺。往返辞命。责望尤重。张公谓崔完城相宜请于 朝。以某及东阳二公为之。完城以破格为难遂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5L 页
止。公事白沙诚心悦服。必随事禀承。为其准则。白沙以公精敏。邃于文学。甚爱重之。凡所动静小大。皆使与闻。及殁遗集行实。大抵出公手。权石州韠。与公邂逅。赏其标致。后介人求见甚切。会以事未谐。亡何诗祸作。公殊自痛恨。所与游如乌川,德水诸公。号称国士交。于张公所为推毂。非特文章然尔。卒以志业行谊相砥砺。至老白首无少变。公作五子诗。略见其意。已而并和之。独张公被外舅仙源金相戒以迹涉标榜。故阙焉。它如延阳李公,白江李公。尽一时名德而诸公交相倾倒爱慕。不啻布衣之驩。公亦曰孟子所谓不失赤子心者。唯敦诗庶几乎。人以为知言。平生清疏自适。唯于亲戚饥穷。旧故急难之义。一事救恤。虽脱骖分宅无吝色。或当把酒吟咏。风流映发。意无傍人也。至其自持谦逊和易。至忘其身之居禁脔。而与士最贱者钧礼。其见他人好以贵势觚墨誇诩自矜骄者。未尝不深耻之也。书法盖出吴兴家法。然苍郁纵横。自辟堂奥。又善篆额。一时金石多归焉。尝自撰墓志。未及更定。所著文集五册。手编二册。藏于家。翁主即 宣祖第五女。母曰仁嫔金氏。生先公二岁。性温惠庄肃。颇识大义。及釐降于公。事舅姑以礼。与兄弟姊妹亲爱靡间。奉祭祀必诚必敬。至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6H 页
老而弥笃。勤俭纤悉。治家条理不紊。晨兴盥栉。自执女红。终日不懈。此皆近世贵主所罕。而主能之。 仁 孝两朝。恩礼优异。晚从子养于沃川郡。未几还第。后公十八年卒。及葬 赠赙吊祭如例。墓与公同室。男一人世桥。即经历公也。孙男女十馀人。男长泰斗,次泰万,次泰成,次泰华,次泰韩,次泰吉,次泰发。女长适进士金万增,次适生员赵持恒。馀幼。内外曾孙俱若干人。世采逮公时年才踰舞勺矣。稚昧无甚识知。又艰于修辞。宜不敢有所称述以重累公。而顾惧其后嗣浸远。使公之懿终至泯绝无闻。故不揆僭妄。略记其事状梗槩以畀之如此云。时崇祯甲辰三月己丑。从子世采谨状。
司谏院司谏 赠弘文馆副提学朴公行状(甲辰九月二十九日)
本贯全罗道罗州潘南县。
曾祖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妣尹氏赠贞敬夫人。
祖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妣洪氏封贞敬夫人。
考讳应川。司宰监正 赠左赞成。妣金氏
司谏院司谏 赠弘文馆副提学朴公行状(甲辰九月二十九日)
本贯全罗道罗州潘南县。
曾祖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妣尹氏赠贞敬夫人。
祖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领议政。妣洪氏封贞敬夫人。
考讳应川。司宰监正 赠左赞成。妣金氏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6L 页
封贞敬夫人。
公讳东贤。字学起。号活塘。惟朴氏其称盖久。自八世祖讳尚衷。仕丽末。好学有大节。与郑圃隐,李长沙诸公齐名。无敢轩轾者。后上书论事北元之非。杖流道卒。有子讳訔。入我 朝官左议政。策勋锦川府院君 赠谥平度公。诸子孙并显。自此门阑益盛。正郎公天性直方。尝与濯缨金驲孙善。及遘祸。守狱门救视不少怵。司谏公学问正直。大为己卯诸贤所推重。慕斋金公论当世人物。至谓彦胄精密。孝直发越。孝直者静庵先生字也。后被壬人金安老所螫。不幸联二世早殁。正公雅有伟度。严毅不可犯。又能临事善断。人辄以公辅器归之。弱冠已继志奉亲。训诸弟有法。卒皆为名臣。贤士大夫始以荐拜 王子师傅。及屡典诸邑。吏畏民怀。洽然称神明。而至为水,原,杨,广大府。沛然常有馀裕。在泰仁。其治与申潜相埒。民比之召父杜母。在凤山剧盗林巨正欲为乱。惮公不敢发。比去而盗遂猖。在大丘直柳渊之冤。免役忠臣朴彭年之后。论者至今韪焉。当乙卯倭警。李相浚庆以都元帅南下。语幕僚曰吾兄尝谓吾吾有少友朴某大将才也。盖公与正宪公为忘年交。而其见重如此。公以
公讳东贤。字学起。号活塘。惟朴氏其称盖久。自八世祖讳尚衷。仕丽末。好学有大节。与郑圃隐,李长沙诸公齐名。无敢轩轾者。后上书论事北元之非。杖流道卒。有子讳訔。入我 朝官左议政。策勋锦川府院君 赠谥平度公。诸子孙并显。自此门阑益盛。正郎公天性直方。尝与濯缨金驲孙善。及遘祸。守狱门救视不少怵。司谏公学问正直。大为己卯诸贤所推重。慕斋金公论当世人物。至谓彦胄精密。孝直发越。孝直者静庵先生字也。后被壬人金安老所螫。不幸联二世早殁。正公雅有伟度。严毅不可犯。又能临事善断。人辄以公辅器归之。弱冠已继志奉亲。训诸弟有法。卒皆为名臣。贤士大夫始以荐拜 王子师傅。及屡典诸邑。吏畏民怀。洽然称神明。而至为水,原,杨,广大府。沛然常有馀裕。在泰仁。其治与申潜相埒。民比之召父杜母。在凤山剧盗林巨正欲为乱。惮公不敢发。比去而盗遂猖。在大丘直柳渊之冤。免役忠臣朴彭年之后。论者至今韪焉。当乙卯倭警。李相浚庆以都元帅南下。语幕僚曰吾兄尝谓吾吾有少友朴某大将才也。盖公与正宪公为忘年交。而其见重如此。公以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7H 页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十一月十三日生。禀资峻洁。节行正直。少则有志于为己之学。沈潜涵养。讲劘孜孜。所造诣甚高。其于日用事为之间。无大矫媃。而表里如一。自有矩矱。虽间治博士家言。非其所好也。辛巳丁外艰。甲申 朝廷以学行除昭格署参奉。或乃劝驾曰此儒先一蠹先生所尝试者。况古人亦多为亲屈乎。公第笑而不就。其意可见。未几遂应禁府都事之 命。升宗簿直长。宗班素号多骄奢无礼。洎公莅职。亡论崇卑。一以法度绳之。诸公子悉加敛谨。俄出为石城县监。律己清苦。御下简易。衙罢必闭户读性理书。恒处外斋。以便听理。官事久而益举。出名上远甚。戊子擢大科。拜司谏院正言知制 教。转弘文馆修撰。论思献替。得讲官体。明年移吏曹佐郎。辛卯复入玉堂。属信使回自日本。持秀吉书。有同犯上国语辞绝悖。 上临朝命群臣议奏闻当否。大司宪尹斗寿首曰宜急奏。以尽事大之诚。左相柳成龙执不可。以为此特恐动耳。假令具闻而无实。必贻后悔。其馀和之者争论纷然。 上以问公。对曰人臣既闻犯上之言。其在大义。岂可晏然而已。苟不急奏。其祸有不可胜道者。至于辞意曲折。所系非细。划令大臣广议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7L 页
取旨。 上从之。议遂决。壬辰之变。 天朝果疑我引贼为乱。而卒以此获伸。因出大兵来援者。公与尹公之力也。时升平狃安。百度俱废。会 上赐对便殿。语及旧制。复进曰人君能保治安者。不过广开言路。乐闻其失而亟自改。此诽谤之木谏诤之旌所由设也。我 国家自 祖宗已来。所以纳谏甚至。若言 经筵则一日设朝昼夕讲。是接贤士大夫之时多。而亲宦官宫妾之日少。又虑其不足遍及于朝臣。则有常参朝参轮对名对等事。使六曹诸各司衙门。亦得毕陈所怀。或遇天灾。必 下教求言。以尽其趣。而虽有狂简不中之说。不敢因此沮格者。诚不可以坏 祖宗之法塞纳谏之路也。今者 经筵已罕。徒为文具。至于常参轮对。废已二十年。所当汲汲脩明。以无坠 列圣美意。然自 上苟不以至诚行之。亦岂能有所补于治道哉。盖伤时药石之言也。复拜吏曹正郎。先是己丑逆狱起于搢绅。彼此士类。咸怀疑惧。欲藉公以为重。引置天官。未几以事自免。至是时论一变。虞疑之端有倍前日。而公乃侃侃自持。务存风采。不少假借。大为群小所恶。遂以微故击去之。明年四月倭寇至。 宣祖议西幸。㕣遽诣 上前。极陈效死之义。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8H 页
言泪随下。见者感动。已扈 驾到平壤。时大夫人年七十四。避兵圻内。会闻贼锋入其境。即拜疏行寻所之。疏食茇舍。久始得遇于峡中。癸巳还 朝。拜校理,献纳,司宪府持平。上疏略曰。国家治乱。系于论相。自平世犹然。矧今中兴。事同草昧。不可坐守前辙。如欲改纪立政。以迓维新之命。则臣愚窃谓宰相之任。非学问精深。士林所推仰者不可。意指牛溪先生云。俄升掌令,应教,司谏,侍讲院辅德。公屡经变故。而其气节弥厉。纠劾官邪。扶植人常。虽怨媢者比肩。无所畏避。盖 上之驻博川。光海以世子分朝。命宫官赵挺致起居。及其还而 上授以一封书。挺乃径寻家眷。久之但使人递上而已。光海与大臣拆视之。即永诀书也。辞甚悲惨不忍闻。上下莫不失声号泣。而经年未有举论者。公辄正其罪。请置重律。自此 行朝纲纪肃然改观。在玉堂。同僚有累岁不归省者。公从容为言其故。彼虽涕泣称谢。然且迁就。公羞与联席。欲弹而病未果焉。它率类此。乃以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四月十七日病不起。寿才五十有二。用是岁某月葬于杨州先茔西向之原。娵清州韩氏。佥正昌绪之女。生一男一女。男焞。娵校理金瞻之女。无子早夭。女适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8L 页
生员闵大脩。后以弟参奉东民季子炳为嗣。盖公治命也。炳后官至牧使。娵承旨尹𪰙之女。生四男一女。男长世基经历,次世址参奉,次世周,次世封生员。女适宣传官韩智远。曾孙男女并若干。公殁十年。以曾有扈 圣原从功 赠直提学。及癸亥 中兴。又以牧使公参靖 社原从功加 赠今官。公居家孝友。人无间言。逮遭外艰。丧祭一从文公家礼。哭泣衰绖。无所不用其诚。葬后返哭京第。而兄弟四人轮往守墓。朔望则归奠几筵。以终三年。事太夫人敬养备至。平居每日晨起。展谒家庙。出入必告。参拜唯谨。壬癸干戈之日。诸弟继逝。惨痛哀疚。久且愈深。乡闾为之感泣。立朝忠谠。志节凛然。人不敢犯。盖亦得之家庭者居多焉。繇正言至司谏。修撰至应教。五年之间。所争论是非。 上及乘舆。下乃与宰相角立。然义理明白。确乎有不可拔者。及当正邪消长之际。必兢兢致谨。而刚肠嫉恶。遇事直截。尤无所顾。比卒被斥者。往往相与报贺。玄轩申公以诗哭之曰。凄凉赤墀上。无复批龙鳞。亦可谓知公矣。至于见义勇往。见利若浼。实有古人所难及者。既厉志圣学。因交当世名儒善士。如金沙溪诸公。从游讲论颇勤。至见以道义相许。若其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9H 页
责善辅益信义之笃。鲜有伦比。周恤饥穷。务尽其力。或有攻己之短。必自反于心。其或然者改之无吝色。虽非实状。亦以得闻为幸。繇此人皆乐告以善。尝谒栗谷牛溪两先生时。辄反复请问不已。然其雅性不喜交游议论。深以近名为耻。故世徒目以清介自守之士。而实不知其蕴奥之深也。始世采王父梧窗公记公立朝事迹。而及公弟参赞公又叙其内行。具有本末矣。乃经历公谓余今将乞铭于尤庵宋公。子其釐二录为状。以相斯役。世采荐辞不获命。谨掇其大略。以窃论次世系履历行实如此。庶备立言者有所财幸。
弘文馆副提学静斋李公行状
本贯黄海道延安府。
曾祖讳𡹘。故任三登县令 赠领议政。妣金氏 赠贞敬夫人。
祖讳廷龟。故任议政府左议政 赠谥文忠公。妣权氏贞敬夫人。
考讳明汉。故任吏曹判书。妣朴氏 赠贞夫人。
公讳端相。字幼能。号静观斋。其先盖出陇西。自唐中
弘文馆副提学静斋李公行状
本贯黄海道延安府。
曾祖讳𡹘。故任三登县令 赠领议政。妣金氏 赠贞敬夫人。
祖讳廷龟。故任议政府左议政 赠谥文忠公。妣权氏贞敬夫人。
考讳明汉。故任吏曹判书。妣朴氏 赠贞夫人。
公讳端相。字幼能。号静观斋。其先盖出陇西。自唐中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99L 页
郎将茂。留仕新罗。遂赐籍于延安云。入我 朝有讳石亨。三场壮元。策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谥曰文康。历三世而至文忠公。以文章德业。遭遇 宣庙。快雪邦诬。名闻中华。李氏之族益大以彰。判书公继典文衡。为时名臣。朴夫人有高识至性。旁通经史。乃以崇祯元年戊辰五月乙酉。生公于南阳府舍。少已警敏。数岁就传。其所问难。辄出人意表。尝冬侍寝。闻门外报更者。恻然曰吾衾犹不堪寒。况于彼卒而不令安寝乎。判书公大喜。九岁丙子金虏猝至。公随判书公入江都。翌年正月江都败。遂为虏所获。会永安尉洪公柱元扈 驾。送虏帅于西郊。公从军中默识之。遂疾呼以兄曰我在此。洪公泣白 上。仍请虏帅以归。人益奇之。俄丁朴夫人忧。能自尽礼。十四岁举发解。乙酉复丁判书公忧。戊子中进士第一名。己丑登庭试丙科。公聪明强记。文艺夙成。自未弱冠。前辈巨公已多为之嘉赏。以及一时词林诸彦。亡不瞠然退舍者。至是果大阐。分隶承文院。拜承政院注书。移侍讲院说书。荐入艺文馆检阅。升奉教。壬辰上疏请罢慕馆试武。时 慈圣欲浴椒于仁庆宫曲城。其地正临武场。观听多惑。公首论之。 上累下严旨。升成均馆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0H 页
典籍兼实录厅郎厅。历侍讲院司书,京畿都事。始拜弘文馆修撰。翌年三月。与同僚上劄论讲学用人政令之无实。 上嘉纳。时 孝宗稍疏儒贤。有不承权舆之叹。故公劄于此丁宁剀切。盖三致意焉。而 上亦深自悔悟。未几山林之士骎骎复用矣。升副校理兼知制 教。历司谏院献纳,兵曹正郎。甲午兼南学教授,成均馆直讲,吏曹佐郎。至乙未夏移校理。时领府事李景奭疏讼金弘郁事。 上怒甚。公因入 侍极论待大臣不敬之失。 上愈怒。玉声渐厉。左右莫不缩颈。大司宪洪命夏从旁数目公。盖恐其有忤也。公为不见者。复申前说。仍及弘郁冤状。辞意恳恻。 上为少霁威。仍欷歔太息曰。此事系 先朝。有不可容易者。洪公出谓人曰。今日非幼能。祸必不测矣。 赐暇湖堂。丙申复拜弘文馆副校理。应 旨上疏略曰。臣窃闻国家兴丧。系于言路开塞。古人至以赏谏杀谏为喻。其旨岂不明哉。顷年金弘都妄触邦宪以死。然原其本情。实出于因灾求言。有怀必达之意。而 殿下遽以逆律治之。栲杀数日之内。伏想 殿下其能忍此欤。况其子婿族属。抑有何罪。而并罹禁锢之律。臣恐 大圣人施刑用法。不当如是其严酷也。上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0L 页
年蔡裕后等事。虽亦自取。其职则乃两司之长。嫚骂叱退。有同奴隶。至于洪宇远疏。 圣上既以为应 旨进言。不加贬罪。而遂乃因此废锢。其在 圣朝待台臣开言路之道。亦恐不容如是也。及至今日。乃有俞㯙严刑之 命。夫岂料 圣明过举渐加一节。以至刑讯谏官。启我 朝三百年所无之弊耶。大抵前后以言获罪者。无岁不有。而恶死贪生。人之大情也。然自是以后 殿下之过。虽有大于此者。孰肯舍生趋死。碎首抗言于殿陛之间也。臣闻乌鸢之卵不破而凤凰至。诽谤之罪不诛而忠言闻。是故听言之道。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置之。若以一言之触忤。便加诛窜。是将城门闭而后言路始开也。诚愿 殿下先除禁锢之令。次收废弃投窜之 命。以救前失。移司谏院献纳。时灾异荐见。而 命营 大妃新宫。持平郭齐华因避辞仍请停役。公处置以为当出。 上命特递之。公即引避。辞甚切直曰。 园陵展谒。虽出奉先之诚。郊野骋骛。殊非敬天之道。而况还御高阜。露坐观兵。无补讲武。徒益有违于修省。 上峻斥不纳。盖 上方锐意治兵。而每当谒 陵礼罢。遽令驰射。识者多忧其非举。故公亦及焉。寻 命牌招不进。复历吏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1H 页
曹正郎兼侍讲院文学。升议政府舍人。移弘文馆应教。丁酉七月。复移司谏院司谏。公前已屡被摧折。其气愈劲。会 上有疾而清差至。接伴使金素既不能预善谕指。又不驰报。以致 驾出仓卒。大失朝仪。麟坪大君夫人夺入故相臣金瑬家。致令其祠版寄寓于他所。青平尉沈益显辄纵宫奴。作乱于勋臣第。亦不知惩治。公并论之。上从之。后因益显对簿自明。 命特推勘公。政院固争。复 命寝之。累拜应教兼侍讲院辅德。旋由司宪府执义。还应教。公自数岁以来。不离 讲筵。敷对明白。旨意勤恳。一时诸公皆以为不可及。至是 上复登儒贤。日三晋接。公遂与之协心启沃。一以成就 君德为己任。盖非退食之暇。未尝不在于 上前。则诚所谓千载之会。而抑公仕优之志。殆亦源于是矣。会赞善宋浚吉言务安人郑介清背师党邪。卒以累死。而湖南多士猥设书院以俎豆之。请加禁毁。有尹善道者上疏盛救介清。语多诪张。公疏卞其非甚力。 上纳之。善道怒申疏攻沙溪金文元先生。转及于公。欲以尝试 主意。赖 上明圣痛斥之。终不得逞其计。复移执义。时麟坪大君新卒。 上已再临其丧。及靷又将亲祭。公与同僚陈其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1L 页
不可。 严批不允。公以为五礼仪 王子之丧。但著成服后一吊。至于亲祭。元不举论。而且无明文于仪礼。其在圣明。恐只宜遵 先王已行之迹。论执不已。 上震怒命罢职。俄叙拜应教。湖南告饥。 上命公以绣衣往廉之。比至则发列邑仓谷。分赈饥民。亲诣狱门。尽释轻囚。然后闻于朝。会 朝廷将运统营谷二万石于京仓。公启请先给本道。且令加数。所全活者甚众。翌年正月复 命。 上即赐对于熙政堂。公历陈饥民实状。仍饮泣不能语。 上亦下泪曰。民事至此。为之奈何。对曰田税常贡既已蠲减。如就甚灾七邑。并除军兵奴婢贡布。似宽一分之力。 上曰赤子待哺。何忍恝视。其悉如 启。是役也。公忧劳往返几数千里。身且告病。而湖民怀其惠立石以颂之。五月 孝宗升遐。累拜舍人宗簿寺正。公既得羸疾。又见时事渐变。自度不能与世浮沈。遂杜门却扫。绝意进取。而慨然有志于为己之学。日取圣贤经籍及濂洛诸书。探讨蒐辑以为乐。其视利达富贵蔑如也。居二岁求外拜清风府使。为政慈信刚明。吏畏而民安之。暇日辄引邑中诸生。劝学勉厉课读。士风稍振。壬寅以应教 名。道辞。清民亦立石以颂。癸卯四月。 朝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2H 页
廷议修 永宁殿。殊失礼意。公以为一毁旧庙。追悔莫及。乃上疏略曰。伏闻 朝廷将为 永宁殿十室之制。以夹室群祧之主。一体奉安。果若此者。臣愚窃恐其大有违于 祖宗稍存古礼之意。而亦恐 列圣之威灵益不自安也。盖子孙祧主。藏于始祖之夹室者。乃古之制。此朱子所谓只有子孙祧主上藏于祖考夹室之法。而无祖考祧主下藏于子孙来室之文者也。至于 我朝。为建 永宁殿。及以 恭靖以下祧主并藏其夹室者。虽未能尽合于古制。犹有以子孙祧主上藏始祖夹室之义。则张子所谓诸侯无祧庙。亦藏于始祖之庙云者。即指此也。苟不如此则自 恭靖群祧藏于夹室今已百有馀年矣。夫以 列圣追慕崇奉之至。与其许多据经守礼之臣。既已广考集议。改建并享之不暇。岂必待今夹室窄狭而后始加议修也哉。臣愚决知其不然也。今日 朝廷若遂定为此制。参以古今之礼。皆无所据。徒为卑薄苟且之归而已。臣之浅陋。只望于 永宁夹室窄狭处稍加恢拓。以便其奉安。此虽亦未能追复古制。而上可以不违 祖宗之遗意。下足以得免后世之讥议也。盖观周之不窋以下祧主并藏于始祖后稷之西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2L 页
夹室。则其制之大。从而可知矣。凡此皆非臣之臆见。程朱已来诸说具在。 殿下若取而览之。亦可知臣言不诬也。会 上有退年修改之 命。议遂寝。甲辰拜司谏。盖公久藏清府。解由于家。铨曹以例不得除官。至是右议政洪命夏白 上勿拘常法。故有是拜。升弘文馆典翰。仍屡趣 召。诣 阙疏辞不许。适以大臣陈达获 允。俄复出为仁川府使。以兴学变俗为务。而尤留意仁爱之道。他如沿海关防。皆欲有所措置。居数月因方伯姻嫌递。仁民遮道流涕愿留。以执义还 朝。上疏累千馀言。劝 上以立志勤学。保养 圣穷。收召儒臣。开广言路。要以善继 先王之大志。 优批且赐马装。公申辞赏典 不许。先是正言闵维重论参判金佐明葬父违制之失。佐明即 国舅佐明之兄也。遂疑其论出于宋公时烈。浸成间隙。公规之不听。及后承旨徐必远论修撰金万均不宜引其祖母之雠不出见北使。与宋公异议。屡以悖语加之。公亦尝有所论正。至是以为宋公自己亥以后重遭谗谤。固不敢入 朝。如此两端。尤 上所未深烛。恐成异日睽孤之忧。乃于疏辞及之。二公疏辨骤诋至不可闻。公则确然终无所悔也。乙巳以不制馆课罢。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3H 页
八月洪公命夏,宋公浚吉,赵公复阳同辞荐公。以 先朝讲官。近复守静读书。学识罕比。若使出入 经筵。裨益必大。 上命特叙。公闻之意不安。即出寓广陵。拜应教。寻上疏辞。始卜居杨州之东冈。公归自清风。已有退志。至是喜其密迩先陇。遂有终焉之计。相从质问者颇众。公日与之讲论。左右图书。俯读仰思。殆忘寝食。至其家贫屡空。或以山蔬佐脱粟。常处之晏然。翌年冬复拜执义。时 朝廷必欲起公。责勉甚敦。公遂上疏曰。臣非山林遐遁之士也。本以世禄。出入迩列。而涓埃未报。遽婴奇疾。躬逢 昭代。自为弃物。将与草木同腐。夫岂臣之所欲哉。然臣伏闻 殿下近者连御 经筵。日讲心学。法天存诚。克尽修省之道。苟能终始不怠。无少间断。则将见上帝。收还威怒。群黎毕蒙休庆。臣虽终死丘壑。与有荣矣。 优旨不许。累拜侍讲院辅德及应教皆辞。至戊申九月。宋公浚吉复申前意请名。礼曹判书赵复阳继进曰。朝臣经学。无如李某者。臣待罪副学时。举以自代者实为此也。闻其久处田野。忍饥吃苦。而研精讲究。见识益进。当此开 筵之日。宜先收用。 命拜校理升应教。时公已寝疾。累辞。翌年己酉判府事宋时烈白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3L 页
上。今欲厉精图治。不可使某久滞乡曲。众议以为尤合于师儒之长。请 命擢用。遂拜承政院承旨。仍趣 召。公益惶惧累疏辞。始 允。复乞收还新资 不许。移兵曹参知。因事递。例授护军。三月 三殿将幸温泉。公以为前屡被 召不赴。今当车驾远出。不可无瞻送之礼。乃力疾自载。至京谢 恩。且请比岁违 命之罪。进拜弘文馆副提学。驾次铜津。宋公浚吉又请 命别侍 世子书筵。上从之。及车驾还都。上疏历辞 不许。最后诸大臣陈公病状。请姑许递。仍加优礼。乃 允。会得痢疾弥留。 上命赐药物。及谻公自知其不可为。遂草遗疏曰。臣于春间。窃欲一谢 恩命。扶舁入城。遂致疾势添剧。伏蒙 圣慈特赐内剂。其欲生成之意。天地难酬。顾臣命迫运穷。竟未得更瞻 龙颜。臣虽入地目不瞑矣。今此 贞陵祔庙。实是千古之盛举。于此而可见 圣学迥出百王。伏愿 圣明招延贤德。益究大业。以光前烈。宋臣张栻之言曰信任防一己之私。好恶公天下之理。斯言尽之。懋哉懋哉。臣官卑人贱。极知僭越。 君父赐药之恩。死不可无谢。且以尝备讲官。谨裁短疏。北望稽首以进。时公方寓闾舍。以为非君子考终之所。仍促侍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4H 页
者舁还城东旧第。家人昆弟恐其夤缘阽危。交谏亦不听。又曰吾死葬山必用先茔。竟以九月十九日亥时易箦于正寝。享年四十有二。士林闻者莫不哀之。 上命赐葬需。用是年十一月某甲。葬于加平朝宗县文忠公墓东北酉坐之原。公娵全义李氏。右议政行远之女。生二男五女。男曰喜朝,次曰贺朝。女长适李涬,次金昌协进士。馀未行。公天资颖悟。器度端方。和而有制。介而不滞。接其辞气。听其言论。辄知其为恬养嗜学君子也。性且孝友。少侍母夫人疾。思吃生梨而不得。公终身不忍御。事伯兄判书公有礼。恭而能箴。判书公喜而受之。及其疾革。尝粪甜苦。又泣祷于先祠。以冀其或愈。与从昆弟群居湛乐。情意蔼然。事庶母曲尽恩义。其值横逆则必多方调护。得其欢心而后已。教诸子婉喻正导。要使不迷于趋向。待宗党一以诚悃。庆吊问恤。各称其情。与朋友交。必以道义勉励。如或见其心术不正者。至于贻书相绝。不以亲故少贷。居家素简生产。严于女色。人有闷公窭甚。使纳纸取价。公谢曰吾尝敬任疏庵所处。以为高世之义。今虽贫安敢为此哉。及奉 命湖南。旅宿有一官妓乘暗以进。公命麾之。俾不得近。其事君尽礼。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4L 页
孝宗之丧。久处于外室。哀痛弥切。郊居以后瞻望 宁陵。辄为之疚怀。与人语及 山陵事。仍出伊川与富公书读之。泫然流涕。见者感动。屡奉 朝旨。必下堂祗拜。如有疾病则加服拖绅而受之。其将命者虽极卑贱。待以宾礼。至闻 大驾远幸。亦设席中庭。整服跪坐良久。以寓其诚焉。当官任职。一切裁以义理。其在中外论列规画。大槩可见。而尤以格 君心扶士林为主。盖甲辰一疏既加吁扣于将退之时。自此 圣志无间于儒贤矣。后闻 朝政少失。异论横起。每深以为忧。洪公命夏,赵公复阳素重公。凡事必咨。以及卞斥岭儒乞留漂人之议。先后因书相访。公辄乐为之开陈激劝。庶几不背于义。其终始眷眷于 宗国如此。然其出处之际。详审谨严。虽 徵擢沓至。 上下交责。率不敢轻动。晚岁入都。固为少伸分义之计。而迨其辗转维絷。疾病留滞。则一念又未尝不在故山也。少喜诗酒。壮且历歇荣涂。惟其气质明透。乃能释然觉悟。知有此学自得于遗经。遂以委己。而及与同春宋公,尤斋宋公为之师友讲论尊慕。其所观感者多矣。为学务欲先博而后约。其于经传旨义与夫天人性命之理。必思研究贯彻。以为穷理之方。而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5H 页
若其准的归趣。要在于主静居敬之地。虽以清羸多疾。且不欲为崖异斩绝之行。故平居接物。若无甚异于人。而徐考其动静言行之间。所以培养情性。裁处事为。乃能卓然自树。其有不出于正者盖寡。以至临命之日。表遗忠谨终事申治命。从容缜密。具有次第。其欲得正乃已之意。凛凛可识。则斯岂非学之力也。始 永宁之议。朝论多岐。久而不决。逮后 命询儒贤。卒以公疏为正。尝与尤斋先生论大学物格之义。其说精微详悉。出入古今。间有前人所未究者。尤斋殊以为相契。亟称其是。益可见所造之不浅矣。于书酷好心经。每自讽诵警省。多得其力。且尝留意于礼学。随事考订。曲畅旁通。人或来质。辄复参互时宜。使可通行。尤喜读易。以及邵子经世书。凡系肯綮难解者。无不䌷绎剖柝。多所自悟。其于阴阳消长之几。治乱往复之会。未尝不三复感叹。常曰甲申 天王之祸。正当后天再逢八八之数。如以太玄法推之。抑亦有所谓中天之运者存乎其间否耶。及过金文正故居。有千秋大义无人识。石室山前痛哭回之句。尤斋闻而和之。盖才经漂人事故也。辞义悲婉激烈。人多传诵。与学者语。必从头理会。或设譬喻。竭其两端。使
南奚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八十 第 105L 页
听者晓然。以此虽捍格难入者。能有所启发。其在疾病。如值发难讲问。辄加酬答。洒然称快。为文章操笔立书。绝无点窜脩古之意。人或规之。终不改度。虽如诗律非出于自然会心者。亦不肯为曰。吾不欲作閒言语也。雅饶清致。及于东冈数里许得小洞曰灵芝。爱其林壑幽邃。引水为池。构一书斋于池上。扁以静观。暇日杖屦逍遥于其间。盖将以为藏书讲学之所。潜修笃行。以终其身。而公遽中道没矣。呜呼痛哉。所著大学集览,四礼备要,圣贤通纪等书。皆欲更定而未及。有文集若干卷。世采于公为内弟。弱龄同升 国庠。顾以中年显晦异途。其于立朝 献替。固有不能详者。晚颇相从。知其志趣绪论则深矣。乃者喜朝以年谱一本来示。仍使撮录其事状。以为将来谒铭之资。采诚文辞芜拙。适且哀故愦瞀之馀。无以克副其意。第义不获终辞。兹谨缀其一二。以俟夫知德者之择焉。岁壬子八月下浣。内弟潘南朴世采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