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486-09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赤城志卷四十     宋 陈耆卿 撰
  辨误门
鱼鲁豕亥之讹自昔病之而况山川地理之大乎近之
为碑刻远之为载籍纷茸厖杂与麻苇俱甚至先后佩
剑彼此立戟有未易判者余既循其本自釐而正之矣
他未遑暇也兹卷本出陈维余爱其辩博可据因为裁
次附焉其间正误质殊有本有末有徙而属他郡者有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486-0946b.png
订而归吾土者览者详之亦足以知谈今之易而考古
之难也噫于是此书粗详且备矣
 列子载黄帝游于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
  北不知斯齐国(注斯离也/齐中也)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
  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张湛注云不必便有此国且
  引淮南子语以为正西曰弇州西北曰台州旧经
  因之遂谓台之得名其来自古不知以台名州实
  肇于唐之武德因天台山尔且在东隅亦非西北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486-0946c.png
  列子淮南皆一时寓言无庸援以为据
 陆长倩题广轩诗云为是会稽东郡国不教更号小
  蓬莱郡国志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东部
  侯国东部元理回浦后属会稽(四浦鄞地/会稽越地)元鼎五
  年尝立东部都尉冶光武复改回浦曰章安以冶
  立东候官通典云东部临海是也阳朔元年徙冶
  鄞或有寇害复徙冶句章临海虽东部侯地然则
  亦屡徙矣诸说皆云东部惟颜师古注汉地里云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486-0946d.png
  回浦南都都尉冶未知孰是
 汉书元封元年东越降帝以其反覆迁之江淮间虚
  其地为冶县颜师古注冶县曰本闽越地注回浦
  曰南部都尉是也宋志乃引司马彪曰章安故冶
  地则临海亦冶地乎然冶本属闽故高帝时以无
  诸都之无诸既都冶而摇都东瓯自是两处若置
  冶县岂于东瓯界中又治闽闽去临海一千二百
  里若尝置县在此则前汉表县大率方百里安得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486-0947a.png
  一县如此之远况冶县改为章安续又分章安南
  为永宁不应永宁介乎其中南北断为两境皆名
  冶县虽后汉至吴多指东越之地为东冶实称会
  稽故其治有东冶山亦非今临海也
 旧经序云光武时始改回浦为章安置临海县属会
  稽郡按吴少帝太平二年方分置临海何由光武
  前二百年而置之乎又云吴太平二年分章安立
  罗江按长乐志改章安为罗阳在建安二十三年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486-0947b.png
  而吴太平二年亦但分罗阳等县属临海郡时则
  有罗阳王表见于吴纪非罗江也又云晋太康四
  年以罗江属晋安郡按长乐志载晋太康三年始
  以侯官为晋安郡领县八罗江在焉至宋有晋安
  太守领县五罗江仍与则旧经谓晋太康间罗江
  属晋安虽得之若言立于吴太平中则当作罗阳
  岂得言罗江哉罗阳今温之瑞安(元隶/临海)故房元龄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吴置统县八无罗江县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486-0947c.png
 旧经云吴少帝太平二年分章安地置临海县又分
  章安地立始平永宁松阳安阳罗江合七县立临
  海郡按分章安置永宁在永建四年分二县地置
  松阳始平在兴平四年析永宁立罗阳在吴赤乌
  二年凡置五县皆不在少帝时今云太平二年方
  立合而为七此盖不考之过今会稽志但云太平
  二年分章安始平永宁临海罗阳松阳六县属临
  海郡谓之分则旧经以为立非也然则少帝时所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486-0947d.png
  领止六县耳晋地理志虽云又置临海郡统县八
  然改始平曰始丰罗阳曰安固分安固曰横阳析
  永宁曰宁海实在晋时岂得谓之吴置耶
 唐地理志云武德四年置宁海今以晋志考之临海
  郡所统县八宁海已居其中安得谓置于武德四
  年也按宁海置县自晋武平吴王浚以兵徇地请
  以鄞八百户临海之地二百户为之今白峤是也
  至隋开皇九年平陈废县入临海郡唐武德四年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486-0948a.png
  改郡名台州复置县今海游是其处七年复废至
  则天永昌元年复置迁于广度里则今县治是也
  故宁海创自西晋以迄隋唐凡两废三迁然后定
  夷考颠末殆是晋武帝创之唐高祖与则天乃起
  废者耳唐地理之说非也又宁海令高述作县学
  颂云滨海之西台阜之东有汉古县屡迁儒宫宁
  海为县既方创于晋武而高以为始于汉又大误
  矣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486-0948b.png
 黄岩古之永宁县今考其地曰乡曰江曰驿曰山(方/山)
  (旧曰永/宁山)皆名永宁又瑞岩寺住持碑并古碑后序
  资福院佛殿碑皆曰台之永宁县存本名也永宁
  置县始汉永建四年至吴以孙琳为永宁侯韩晏
  为永宁长盖此地也今永嘉本古永宁县分置故
  永嘉志云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之峤南永宁
  立永嘉郡孝武宁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宁置
  乐成县隋开皇九年平陈郡废改永宁为永嘉县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486-0948c.png
  隶括州大业初郡复置县仍属焉唐武德五年以
  永嘉县置东嘉州领永嘉永宁等县贞观元年州
  废省永宁隶括州然则永宁盖尝属温与处矣黄
  岩虽古永宁而古永宁地广今之永嘉乐成皆其
  地也自晋分临海峤南为永嘉地始属之峤南今
  之峤岭与乐清分界唐上元二年始分临海县置
  永宁县至武后天授元年更名黄岩然则古永宁
  甚广今之黄岩特上元间分临海而置耳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486-0948d.png
 天台山赋云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吕向注
  但云五界峻道名济此险阻经峻道而疾行也惟
  李善注此独云五界五县之界且授孔灵府会稽
  记曰此山旧名五县之馀地谓馀姚句章鄞剡始
  宁此说是也然登真隐诀谓大小台处五县中央
  五县谓馀姚句章临海天台剡县则与善所注微
  异今两存之
 旧志载张辽为荡寇将军陈简梅成叛太祖讨之简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486-0949a.png
  入山中有天柱山辽遂进军断简成首太祖谓功
  曰登山履险辽之功也增封假节按临海之延恩
  寺后天台之县西虽皆有天柱山而辽未尝进兵
  至此旧志果何据而云乎今会稽县宛委山一名
  天柱临安亦有天柱山不应便指为台之山也
 夏英公为倅日作延庆院记云临海济灵江而西越
  万步至括苍山与真隐山并间有垂流千仞漱石
  成渊蛟龙宅之按旧志真隐山在临海县西南十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486-0949b.png
  五里本名括苍山又名天鼻唐天宝中改名真隐
  则括苍即真隐英公析而为二非也
 孙绰天台山赋有云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
  盖言天台山据越地之灵而正基址尔非专以灵
  越为台山也江总修心赋曰喜南斗之分次肇东
  越之灵秘又晏元献石氏山斋诗云书仙十阕壮
  儒宫灵越山川宝势雄以是考之则会稽本名灵
  越非止台也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486-0949c.png
 会稽志载天姥山在新昌县东南五十里东接天台
  华顶峰故李白天姥歌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连赤城之句然郡国志载天姥山乃在临海
  郡山峤与括苍山相联或云在越或云在临海疑
  此山绵亘相延故二处皆有之然临海记但言此
  山在临海按旧经运羌山亦名天姥山在仙居县
  东连括苍且云石壁有刋字如科斗春月樵者闻
  笳箫之声与临海记同则天姥山又仙居之韦羌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486-0949d.png
  山也
 真诰曰越有桐柏之金庭今剡县金庭馆乃沈约造
  本观记云约定居桐柏岭建馆曰金庭则是剡之
  金庭亦号桐柏也今天台县洞宫以桐柏名始于
  唐景云二年司马承祯所置而宁海县之西南亦
  有桐柏山连天台山故神邕天台山记力辩云从
  极东至宁海界有桐柏山其状高峻道士司马承
  祯云瀑布山顶是桐柏山因置观不知山固在宁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486-0950a.png
  海也又太平寰宇记云在宁海西五十里今其地
  犹有桐柏里是剡县天台宁海皆有桐柏然道经
  云越有金庭桐柏与四明天台相连真诰又云桐
  柏山在剡临海二县之境一头在会稽东海际其
  一头入海中然则山之绵亘如此三邑接境宜皆
  指为桐柏也
 陶弘景真诰云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
  姥歌乃云天台四万五千文对此欲倒西南倾疑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486-0950b.png
  不同也又国清寺在县北十里长松夹道翠绿萦
  纡故贾岛送僧归国清寺诗石涧双流水山门九
  里松张祜游台山诗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至
  李白诗乃云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
  色百里行松声百字合作九字岂传之讹耶
 盖竹山为洞天福地今婺之东阳温之乐清台之临
  海黄岩天台皆有之东阳志云在县东南三十里
  泗渡涧之南岩有石室三间号为盖竹福地乐清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486-0950c.png
  志云盖竹山去县二三里后山绝顶有岩洞可环
  坐数十人俗名杨八洞七十二福地图云第二福
  地盖竹山在台州黄岩县玉清璇极洞天图云第
  十九盖竹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在台州黄岩县而
  天台志云旧传石梁侧有盖竹洞天何公持节澄
  按尝梦游其地后邑宰穷探得之洞深可三丈馀
  中有二峡观诸志所载不同详考是山实在临海
  县东三十里(地名/长石)故尘外记以为山在临海有洞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486-0950d.png
  周回八十里仙人陈仲等居之而舆地志亦云临
  海郡之章安县西北有盖竹山山有石室晋许迈
  住此以此观之不在他处明矣(唐守仲友记云山/经地志盖竹山皆)
  (寓台之黄岩今在郡城东南三十里/介临海黄岩间虽谓之在黄岩可也)
 玉京洞在赤城右胁盖十大洞天之第六周三百里
  (见登真隐诀及/名山福地记)然会稽志载越之诸暨亦有玉京
  洞吴处厚题云秉烛携筇却步前玉京迢递访神
  仙四时自有壶中景一罅都迷物外天洞在天台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486-0951a.png
  不应又在诸暨及考徐灵府小录云其下别有洞
  台方二百里南驰缙云北接四明东距溟渤西通
  剡川台越既接境而洞之广复如此疑相通也
 谢灵运有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诗五
  臣文选注但云临海郡名彊中地名其实彊中在
  剡县非郡境也彊强同音故剡中今称强口市盖
  近彊中也强口者去剡一十五里其溪水尤绀澈
  可爱世传王谢诸人尝以雪后泛舟至此徘徊不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486-0951b.png
  能去今会稽志巳载此诗矣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即其地也是诗巳载乐清诗集矣今复载之天台
  集可乎按灵运名山志云永宁安固二县中路东
  南即是赤石永宁虽今之黄岩在灵运时已分于
  永嘉而安固又今之瑞安也又按顾野王舆地志
  云乐成县西北有赤岩山赤水所出道书云其山
  正赤一名烧山又曰赤山正对临海县南与永嘉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486-0951c.png
  接石映水通赤有石室从楠溪东北入乐成今温
  之乐清也然则所谓赤石者殆不在天台矣
 郡倚山濒海易以捍守自晋唐间尝经孙恩袁晁裘
  甫刘杜之扰至本朝宣和复罹睦寇馀孽故五邑
  聚落往往以城砦营栅屯戍得名如临海之新城
  城门黄岩之汉城古城建城莆林城孙恩城宁海
  之堠城则以城名如天台之始丰寨寿昌松门关
  岭等寨则以寨名宁海之栅墟黄岩之栅岭栅浦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486-0951d.png
  临海之栅桥栅村则以栅名又如大郭营之在临
  海(其地至今有方将军庙相传旧/立营于此有上营下营之名)大营前之在宁
  海女营之在黄岩(营在柏都有潘大夫庙旧传晋/人尝攻贼于海岛遂血食其地)
  则以营名黄岩有戍浦村戍浦岭郡城东十里有
  屯头则以屯戍名也
 洋在县东南五里今名下洋乾道之火郡人营造
  乡民坎土入城市之下有鱼网败舟之属疑此地
  旧尝为江也宣和间居人有获坏碑者曰唐龙纪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486-0952a.png
  元年处士李罟葬于洋之滨则知得名久矣
 黄岩屏山之南有墺曰晋墺湖曰晋湖山曰晋源相
  传晋王之裔尝居此故名按山半有明觉寺寺有
  小碑曰晋王游适之地则又非其裔矣大抵昔人
  游行之地后人思之故因而得名不记其始耳如
  临海之招贤洞有晋潭殆亦此类又宁海梁王寺
  梁王墓旧传为梁王察而王亦未必至此黄岩有
  墺曰徐墺山曰徐山或云徐偃王之庙或援古建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486-0952b.png
  台州记云地主任氏女感(阙/)精而生男有文在其
  手曰徐因号东海(阙/)(阙/)长窃据自号徐王死葬
  此山其言不经殆未可尽凭也
 会稽志载司马悔桥在新昌县东南四十里(阙/) 唐
  司马承祯隐天台山被召至此而悔因以为名窃
  谓此桥当表而出之以为(阙/)
               为悔曰司马悔
  桥(阙/)          七签载司马悔山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486-0952c.png
  在台州天台山(阙/)     地李明仙人所治
  之处山在天台新昌(阙/)  故桥以山得名有过
  客题诗云道书司马悔福地在天台兹山秀盘古
  亿载青崔嵬如何越中志纪载殊未该浪云唐子
  微曾过兹桥来奉诏悔轻出欲勒俗驾回至今名
  字存脩梁架岩隈图谍已大戾土俗尤疏哉以悔
  为晦名大字标版牌流传愈讹舛云笈君试开读
  此诗可见其槩矣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486-0952d.png
 壁纪载曹弘达天祐十年到任继之以孙琰天祐十
  四年张从保天祐十七年钱镒天祐十九年今考
  之唐史天祐乃昭宗末年纪号至哀帝不改旧号
  终于天祐四年而止是年禅位于梁梁改元开平
  凡四年又改乾化凡二年固未尝有天祐至十九
  年者而壁纪所记如此详思之唐末钱镠据有吴
  越唐政既出于梁故钱氏但循唐之纪年不改旧
  号临海又其所隶故郡守更代亦止用唐正朔故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486-0953a.png
  书天祐至十九年也然通鉴所载则有可疑梁纪
  载开平初但云是时惟河东凤翔淮南称天祐西
  川称天复馀皆称梁正朔又云是年以镇海镇东
  节度使钱镠为吴越王则钱氏盖受其封拜用其
  正朔矣观壁记所述乃用天祐至十九年而不易
  其心不忘唐如此哉
 鲁洵作杜雄墓碑称雄字昌符京兆人徙台与刘文
  起事刘知明州因人之欲请主郡政廉使承制加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486-0953b.png
  御史大夫明年兼大司宪转左貂锡以竹使符详
  考其辞则是刘文自使之守郡后方本道畀之郡
  符耳又云光启三年加工部尚书是秋迁刑部尚
  书今圣嗣位(盖昭/宗也)嘉其威武谓执政曰寰宇方扰
  独海郡有武不用非以德行化乎因命以德化为
  军号文德元年加兵部龙纪初加右揆大顺初加
  左揆乾宁二年加司空乾宁四年冬十月卒今壁
  记载杜雄中和三年到任至乾宁四年方称骆团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486-0953c.png
  继之殆与洵所制碑合考之唐史纪年则雄在郡
  首尾凡十五载然洵乃雄吏其辞自称门吏德化
  军巡官鲁洵则志文未免失实且言语浅俚无足
  观又一事可疑其云中和三年太守刘公改刺四
  明雄主州事而唐书僖宗纪云光启二年十二月
  丙午台州刺史杜雄执刘汉宏降于董昌资治通
  鉴中和元年云临海贼杜雄陷台州光启元年台
  州刺史杜雄诱汉宏降执送董昌斩之唐书称执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486-0953d.png
  汉宏事在光启二年十二月而通鉴称元年年既
  不同而五代史九国志所载殆是汉宏因钱镠为
  董昌取越州故奔台州雄执之以送昌非汉宏降
  雄也通鉴少误
 检校尚书工部郎中前兼台州刺史李师望大中十
  四年三月十七日准诏领义成武宁兖海宣闰等
  道兵士一千七百人乘驲赴任讨除草贼至其年
  四月二十三日战于天台观前其日收复唐兴县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486-0954a.png
  自此六战斩首四千级招降九千人至九月方平
  宁咸通三年罢郡九月十一日北归因留题以上
  皆师望自纪见于桐柏观元稹碑阴观其所刻盖
  捕裘甫时也裘甫众至三万有刘暀刘从简辈颇
  勇焚掠城邑声振中原王武为浙东观察使请兵
  以行懿宗诏发忠武义成淮南等道兵授之浙东
  军连战不利故师望分统此兵方克奏捷然师望
  所刻作大中十四年而通鉴以为咸通元年盖懿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486-0954b.png
  宗即位于大中十三年八月改元必在次年远方
  自称为十四年虽咸通三年所题仍旧号而史家
  书法只以改元标于即位之始年故也后六年师
  望以凤翔少尹请分蜀建定边军遂为巂州刺史
 台州天庆观有唐开元真容应见碑盖开元二十九
  年立也后题朝散大夫使持节临海郡诸军事守
  临海郡太守贾长源及桐柏观碑天宝元年立则
  作朝请大夫使持节诸军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国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486-0954c.png
  贾长源此一人耳所载官称及郡号不同如此盖
  尝考之唐至天宝元年改台州为临海郡至乾元
  元年复为台州不应开元二十九年便称临海郡
  天宝元年却称台州又唐自武德元年改郡为州
  太守为刺史加号持节后为使持节诸军事至天
  宝元年复改刺史曰太守亦不应开元二十九年
  已称临海郡太守而天宝元年既改作太守复号
  刺史非二碑之误则史之误也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486-0954d.png
 旧经以千姓编云蒉云陶唐时居白鹤观遂冠之仙
  隐门非也按灵笈七签女仙传称徐仙姑徐之才
  之女咸通初谓剡县白鹤观道士蒉云陶曰我先
  君仕历周隋以方术闻剡县即今之嵊县(钱氏以/剡字两)
  (火一刀不/祥改为嵊)然则蒉云陶非在台之白鹤观旧经误
  矣
 曾守几作遗直堂诗力辩孔文仲为州推官非为司
  户文仲曾舅也故公序其事云或云孔公应制乃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486-0955a.png
  台州司户参军非推官也几谓公为舅知公所历
  无疑试问其说则曰实录会要云尔几曰是固书
  之少误州有公所撰修城记曰从事有天台诗集
  有浮碧轩榜有官文书皆曰推官可覆视也或曰
  安知不尝为司户乎曰公之墓志丞相苏公之文
  也一命试秘书省校书郎杭州馀杭尉再调南康
  军司理升台州军事推官对制策趣还本任未尝
  为司户也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486-0955b.png
 旧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上人为杨文公幼时诗邵氏闻见录又云舒州峰
  顶寺有李太白题云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
  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前二句既不同而其说复
  异今天台华顶峰有孟观诗云偶因华顶宿抬手
  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盖华顶一峰天
  台山之最高者故观诗有此语今峰傍有摘星岭
  因诗立名则前所指为太白文公语疑好事者改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486-0955c.png
  之尔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486-0955d.png
 
 
 
 
 
 
 
 赤城志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