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486-07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赤城志卷二十二    宋 陈耆卿 撰
  山水门四
   山
    仙居
括苍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里
  群山中最号巉绝有八向焉一向凝真宫其七则
  临海黄岩仙居永嘉乐清缙云东阳七县界皆山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486-0770b.png
  脊绵接今县西苍岭亦其所通也按寰宇记云括
  苍山在州西四十里今临海真隐山本号括苍而
  天台之东亦有苍山盖一山而绵亘三邑云
韦羌山在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按临海记云此众
  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刋字如科斗晋义熙中周
  廷尉为郡造飞梯以蜡模之然莫识其义俗传夏
  帝践历故刻此石其后守阮录携吏民往观云雨
  晦冥累日不见而旋旧有绿筠庵(按旧志载运羌/山亦名天姥或)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486-0770c.png
  (又曰纬乡俗语讹也然高僧传载昙兰憩赤城事/则曰韦乡山在乐安县陶弘景玉匮则曰括苍西)
  (南一百馀里有伟美山登真隐诀则又曰伟羌山/多神异之事然则韦乡一山而六者之名不同未)
  (详孰是千陈襄题云去年曾览伟𦍑图云有仙人/古篆书 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 盘)
  (盘英气四纡馀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与/吕如何不见起耕渔 天鞫精灵久贮储中间豪)
  (杰出无虚乡民世世家居此争使儿孙不读书山/峭壁回环几百区其间岩石可耕锄如何得片)
  (如此白首相将老母居西古意巑岏与世疏一官/羁绊可归欤此山未及 山好下有仙人结草庐)
  (将四友之贤世莫如白头终作一乡居此山不惜/ 钱买叹惜无因共结庐 郭三益题绿筠庵诗)
  (云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古木插空青寒筠)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486-0770d.png
  (抱岩绿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云影冷萧条静/对含烟玉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宵眠护禅虎)
  (画引衔花鹿庵中三昧语药我贪/嗔毒何当晚双凫藜杖追高躅)
福应山在县东二里阴阳家谓其居邑龙首得地之胜
  居人建浮图其上自是取青紫不乏焉上有尽美
  亭其下枕溪岩壑俱秀(张景脩记云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尽焉福应山)
  (之美者也而一亭尽焉尽美亭者非尽一山之谓/尽一邑之谓也朝奉大夫庞公倅台之二年季按)
  (属邑辙环七百馀里可谓劳矣然至于仙居福应/则徘徊四览啸咏终日欣然忘其归信乎美哉一)
  (日谓景脩曰昔朱超石云登北邙远眺则众美都/尽予于此山见之矣山距城二里峥嵘独秀浮图)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486-0771a.png
  (居其上而亭居浮图之南予名之曰尽美矣子为/予记之景脩曰唯唯虽然公之意岂有穷耶不遗)
  (一景一物兼收而并采犹东西之不可相无也邑/之括苍章甫紫箨韦𦍑皆峰峦险绝岩洞环怪而)
  (溪流森然烟云晦冥鸥鹭出没平波渔唱断陇樵/归有骚人尽史不能工也夫岂易名哉邑令刘君)
  (袭明雅为公知图序以告于是又知福应山者皇/祐间令枢密直学士陈公述古名之也陈公贤先)
  (生劝学文垂于世踰四十年公实作是亭公贤宰/相子人门冠代不骄富贵而意乃在乎山水之间)
  (愚将见其美不专于竹石花木风晴雨雪之际而/在乎学者之材也噫美于是尽矣又题云南亭不)
  (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种竹宁无隐者)
  (招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我杨崇题/云清风送月上栏干云雨溪流破王寒 有三峰)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486-0771b.png
  (高兴在漫堂聊作画屏看寻醉后愁生任数奇僧/窗借梦入新诗觉来著意 桃李除了春风总不)
  (知/)
安洲山在县东南五里旧名管山又名九旬上有潭按
  旧志唐武德中僧灌顶讲经于此时渔者甚众顶
  劝止之忽一夕风雨旦视之则为洲矣故更今名
  (又按罗题刑适灌顶行业记云师卜居安洲以波/澜四绝人迹不通乃誓曰若使此地坦夷来此讲)
  (经未泱旬白沙涌出地平如砥乃讲金光法华/二经以答嘉贶此与旧志语微异今两存之)
放光塔山(一名䌽/仞山)在县北二里峰峦绮错秀迤可爱上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486-0771c.png
  有浮图盖周显德六年僧德韶所创与福应山兴
  道院塔列为三二溪駃其下阴阳家曰浮牌形云
  (孟大武诗云䌽仞气浮三塔耸浮牌声/振两溪寒人以为能状一邑之嘉致)
紫箨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竹山与天台接唐天宝中
  明皇梦一人紫服而朝自称竹山神来呈瑞凤翌
  日果有凤翔焉遂改今名今其侧有瑞峰又上有
  栖凤亭(王戬诗云竹山绝顶古招提景异相将竺/国齐灵鹫雄吞台岳小瑞峰高压斗牛低)
  (云深石怪宜僧隐水静林幽乐鸟啼记得当年封/紫箨只因丹凤此中栖钱竿诗云云锁藤萝石路)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486-0771d.png
  (深旃檀林里有丛林万山重叠雨添翠一水湾环/风漾金午饭欲陪龙象住夜眠要听凤凰吟更求)
  (竹鏬安禅处老/却平生名利心)
峡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下即纯熙观按吕宝琛记云
  众峰拱揖列岫迂回辽展画屏高褰翠幄溪涧隐
  映致侔川峡故名峡山观此秀槩可想也(馀见纯/熙观)
张阜山(旧经作/张父)在县西二十五里自州而西至常风望
  之山岿然东瞰县治谯楼南环以溪北则有㠗及
  柘溪源等处其泉谷深秀旧传逸民张阜居焉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486-0772a.png
水帘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与永嘉接其中崖壁横峙有
  瀑自颠泻宛若帘垂四时不竭(昔人留题有今古/长垂地晨昏不上)
  (钩之/句)岩下有石室殊广可容三十人
万竹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
  极险隘岭上见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薛
  左丞昂诗所谓万竹源中数百家重重流水绕桑
  麻是也(薛又/有记)
浮石山在县南三里南峰山南下有巨石屹溪中视之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486-0772b.png
  若浮动故名
渔潭山在县东南七里下瞰溪潭居人尝渔于此故名
孟溪山在县北一十里与彭溪等山接东北界天台西
  北连婺女其中丘谷深窈且多茂林樵采者日往
  焉
青尖山在县北一十里雄据邑后若拥障然其中一峰
  极峻而尖又以远而长青故名
石龛山在县东一十五里上有石室深三丈广踰一丈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486-0772c.png
  俗传神灵栖焉
石珑崆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上多巨石玲珑可爱似
  仙都诸山云
灵山在县西二十里净梵院上按旧志以禽鸟不栖故
  名
项羽山在玉几山东三十五里相传项羽少时驻马于
  此有石马迹尚存
彭溪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与孟溪及天台界接其间林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486-0772d.png
  木可十顷五榖杂货略具民乐居之
冯师山在县西二百一十里与括苍岭接旧传冯氏女
  学道于此故名
枕溪山在县东南九里以其濒大溪故名
白岩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以其有白岩故名
三井山在县北三十里以有三龙湫故名
桐林山在县南五十里居人以造楮为业焉
枕海山在县西六十五里以其趾插海故名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486-0773a.png
赤城山在县西七十里以其山土石皆赤色故名
曹官山在县西八十里一名曹潭
石叠山在县南三十里
玉几山在县西五十里
南峰在县南三里俗以一峰南立故名其巅四面轩舒
  山水环拥为邑人游览之最有题咏甚盛(令刘光/诗云百)
  (尺擎空窣堵波群峰柰此独高何鼓钟鸣处是非/外天地望中苍翠多閒看墅云披玉柱醉眠秋浪)
  (捲银河问师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风许我么)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486-0773b.png
云峰在县西二十五里以云出小洞故名
瑞峰在县北三十里
麻姑岩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仙姑巨石谽谺矫如
  人立昔麻姑访王方平蔡经尝隐于此故以名岩
  其上有洞旁两石相峙高深各踰丈俗呼风门有
  麻姑像存焉(叶发诗云怪石倚空碧传有神仙迹/元放古来游孝先应曾历山前无断)
  (碑往事杳难觅麻姑/去不来青鸟无消息)
太翁岩在县东四十里玉几山东太翁者不知何许人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486-0773c.png
  相传国初居此山高无水卓锡得甘泉遇旱不枯
  宣和中多避寇于此
景星岩在县西五十里万仞壁立高处见井邑如错绮
  绣僧行机尝縳茅以居今为尼庵上有鹿颈岩以
  其形似之而名长数丈坦旷可步左右崖壁更峻
  绝云
漴水岩在县西南十五里水自层崖飞泻薄如水帘状
阳公岩在县西北三里北有洞高广如屋三楹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486-0773d.png
珠头岩在县南七里
赤城岩在县西六十里
护民岩在县南六十里
苍岭在县西北九十里高五千丈周回八十里与缙云
  界接重岗复径随势高下其险峭峻绝为东浙之
  最行者病焉(唐刘昭禹诗云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
  (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元发改非难)
东岭在县东一里与临海界接上有旋憩亭令赵幼闻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486-0774a.png
  以山坳多晚风故为此以障之
马踪岭在县北一十里与永康东阳界接多草径崎岖
  云
界岭在县东三十里以与临海界接故名
十丈岭一名小峡岭在县南五里
(阙/)岭在县(阙/)北五里
江家岭在县南七里
界岭在县南一十里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486-0774b.png
北㠗岭在县西北一十里
关岭在县南二十里
石姥岭在县东二十五里
括苍洞在县东南三十里括苍山之间按尘外记括苍
  成德隐元之天盖第十洞天列仙所居在台之乐
  安即仙居旧邑也又宝藏名山记云括苍洞周回
  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来勒尝得道上升至
  东汉为太极法师莅职洞天总司水旱罪福之籍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486-0774c.png
  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台
  宿诏建洞宫榜曰成德隐元旧传此洞与处之玉
  虚宫通自括苍岭而言东则属台西则属处是谓
  天门地户故不特处名括苍而台之括苍门与此
  邑之括苍驿亦皆是得名焉宝历中道士叶藏质
  重修之国朝天禧二年投金龙白壁赐额凝真宫
  崇宁二年令苏敖奏闻封灵应真人光宗在储宫
  书琼章宝藏四字镇之金上龙潜亦赐奎画及金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486-0774d.png
  铸星官像由是洞宫增重矣洞口有石云其山曰
  福星山道士马自善所手培云(云笈七签云羊愔/以夹江尉罢归隐)
  (括苍山一日与道士饮忽仆而寤云有一人自称/灵英邀入洞中须臾石间迸出一物指曰此青灵)
  (芝也食之仙愔所食甚美自是惟饮水觉身轻骨/鸣时兄忻任乐安令每往省之朝去暮还后入委)
  (羽山人莫之见令刘光诗云古洞藏真不记年翠/崖苍壁故依然怪来一夜清无梦身在仙家第十)
  (天/)
    宁海
盖苍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名茶山濒大海绝顶睇诸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486-0775a.png
  岛溆纷若棋布以其地产茶故名上有水帘侧有
  观音岩旧传大士自海上至隐于此其中一鏬透
  顶每日光注射见玉瓶青钵焉东又有岩刻真逸
  二字按真逸乃陶弘景道号昔往来宁海从张少
  霞游今焦山风涛间有瘗鹤铭自题华阳真逸又
  顾况尝寓临海亦以此自号未详孰是山上有火
  焰岩赤色闪烁欲动有仙人棋局及石船在其上
  焉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486-0775b.png
桐柏山在县西四十里连天台山按神邕山图云桐柏
  在天台极东宁海界上父老又传梁王山即古桐
  柏昔未建寺时葛元尝居之初元鍊丹宁和山中
  为鬼物窃去遂徙此后隐天台故宁海天台皆有
  桐柏焉今梁王山下尚有桐柏里旁复有仙人里
  且多葛姓盖元之苗裔云
天门山在县北六十里按汉地理志会稽鄞县东南有
  天门水入于海陶弘景真诰亦云天门山在鄞县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486-0775c.png
  之南宁海之北山半亚海今栅墟铁场正其处盖
  从嵊剡金庭发足缭绕三百里至此谓之天门者
  言其高也
王爱山在县西六十里与天台分界唐咸通中剡寇裘
  甫㨿宁海杀其令陈仲翁懿宗遣王式发兵收之
  战于海口(县北五/十里)上疁(县西北/七十里)海游三处甫遂从
  此山遁去今父老犹能言之(通鉴作黄/罕岭误矣)
硖石门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两峰夹起矗立千仞俗传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486-0775d.png
  神人欲以剡为海夜驱阴兵舁巨石累于山趾如
  堰埭之状功未竟比晓而止今有巨人迹丈馀崖
  上石刻怪奇不可读
梁王山在县西二十五里旧传梁太清末侯景作乱陈
  霸先兵起有一王子避地于此史失其名后人但
  称梁王因以名山或以为梁宣帝察也(详见梁/宣帝庙)
大中山在县北一十里其冈四断昔有僧卓庵其上掘
  古冢得砖焉上刻大中二字遂以名山大中唐宣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486-0776a.png
  宗年号也或以为山当县之正中云
三十六雷山在县西三十里自松坛至西溪新田沿栈
  道而上峰峦累累如贯珠凡三十有六折葛元鍊
  丹处也面北通马墺三坑
龙须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其冈四断怪石屹立产铜铁
  及苓把䓁灵药有龙湫三四世传鬼神出没其间
  云
灵凤山在县南七十里宋元嘉中有梅长者休官隐于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486-0776b.png
  此诵莲华经忽有凤裴回庭下如谛听之状岁馀
  方去长者死遂以名山
白岩山在县东一百里其左一峰笔立山围绕如屏旁
  有赤白岩辅其下形肖石鼓又梅林及永乐山乡
  亦有白岩山与此为三
卧龙山在县东南一里一名应家山以其冈势蜿蜒如
  龙偃卧更今名旧有鹤林庵
白峤山在县东五里下有岭焉晋武帝初置县于此今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486-0776c.png
  或于沙碛中得断甓云
石台山在县东六里数石屹立遥望如台故名有昔人
  登高题名经野烧漫不可读
塔山在县西南三十里状𩔖马鞍以其上两塔对峙故
  名旧有一庵今并塔亡之矣
雁苍山在县北三十里西南连桐柏上有石如雁齿且
  色苍故名上有石窗
凤凰台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石台盘其上有石方阔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486-0776d.png
  十丈有巨人迹焉
柯仙山在县西四十里旧传僧昙猷弃槎入天台驻锡
  于此故名其地产牡丹特盛
赤搯山在县北五十里东跨鄞江西连雁苍山北抵奉
  化
狮子山在县南九十里绝顶有巨人迹长一尺五寸入
  石一寸世传为仙迹云
屈毋山在县南九十里即龙毋山旧传屈氏母子徙居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486-0777a.png
  此其母死且葬焉
仙岩山在县南一百里以绝顶二石如仙人偶坐故名
  有石洞地多奇草灵药云
龙姥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视众山最高世传有龙
  姥隐迹于此故名
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以三峰如门鼎立故
  名
蛇盘山在县东海中四围有水相顾盘屈如两蛇故名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486-0777b.png
  盖台明二州分岐于此
石鼻山在县东南一十里以其中有石如鼻故名
南田山在县东海中上有平畴可三十顷
石佛山在县东海中以其状若佛故名
杜鹃山在县东一十里
赤柱山在县北三十里
横塘山在县南五十里
黄珠山在县东二百里海中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486-0777c.png
蒲田山在县东二百里海
青珠山在县东海中
帽尖峰在县北二十里以山形如帽故名旱岁或有微
  云覆之翌日必雨上有龙湫
天女峰在县北四十里望之凝然如新髽女状故俗名
  丫髻上有小庵凡无子者祷焉往往多得女海中
  人云每历台境望馀山皆伏唯天台华顶与此峰
  卓然屹立云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486-0777d.png
鹿头峰在县西一百里与天台接旧传人有登其巅者
  西望林壑中一所隐隐七八家冬有花如桃李访
  其处则无之
石笋峰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联临海仙岩洞
瀛岩在县东二十五里崖㟧险绝下蘸海中上有小亭
  石壁刻瀛岩二字令高袭明所书(梁间有一诗云/温台万丘壑走)
  (遍成重胝佳山落床头咫尺反不知我闻野老说/山乃神所移蓬莱本三峰一峰今失之上干云霓)
  (秀下压鳌背欹夜半见海日紫晕开咸池魑魅著/老木狌鼠向人啼危亭无遗栋绝壁无旧题夫子)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486-0778a.png
  (勇过我竦身敢独跻我病不能从梦寐常追随秋/风海上来霜清鲈正肥行寻越溪畔息此尘外机)
东郭岩在县南一百里秀石岝𡾆汇为一壑阴风袭体
  夏无暑气石间生卷柏菖蒲水栀东西濒海多姜
  术
屿湖岩在县南一百里巑岏玲珑参空秀起外环以水
  如盆中所贮菖蒲石然
寿星岩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名老人以山如老人
  状故名山旁皆卢姓俗传冢墓对此岩者其子孙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486-0778b.png
  必寿故更今名
斗鸡岩在县北三十里以两峦对峙如斗鸡状故名
囥佛岩在县北四十里高崖中有石窟深丈馀无径俗
  传日西照时望其中若佛然故名
帐设岩在县北四十里以其绵延数里如幕帟故名
千丈岩在县东南二里
香岩在县西北五十里
摘星岭在县南二十五里旧名新岭宣和中廉访使刘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486-0778c.png
  长卿自北至以其山高峻更今名(卢骏元题云自/知牛斗耳不柰)
  (晚猿何客鬓愁中老秋山别后多扁舟桃叶渡夜/雨竹枝歌赖有皋卢碗时堪战睡魔 左纬诗云)
  (巳知星可摘须信路皆通日影穿云薄天形入水/空遥看梁苑雪独揖楚台风指点中华地山河万)
  (国/雄)
枫槎岭在县南一十五里旧传僧昙猷自海至弃槎于
  此故名
桐岩岭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路由狼坑县渚海游
  靖康后军书警急遂取道于此民至今便之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486-0778d.png
石姥岩岭在县南九十里一名宁和以上有石姥神故
  名
大龙岭在县西南一百里回旋折曲凡三十五盘
武岭在县西北三里
寺岭在县西五里
白沙岭在县西一十里
牌岭在县东北二十里
古鹫岭在县西二十里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486-0779a.png
梅枝岭在县东南二十里
相见岭在县西南二十里
卢西岭在县西北二十里
筋竹岭在县南二十五里
许家岭在县北三十里
西溪岭在县北三十里
紫溪岭在县西南四十里
柴溪岭在县西北四十里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486-0779b.png
西仓岭在县东北五十里
桑州岭在县西五十里
沥洋岭在县东北五十里
吴洋岭在县北六十里
黄公岭在县西六十里
栅墟岭在县北六十里
海游岭在县北六十里
东仓岭在县东北六十里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486-0779c.png
眺头岭在县南六十里
石广岭在县北七十里
杉岭在县北八十里
紫溪洞在县西北四十里地幽阻仅线路唐宝应元年
  袁晁㨿浙东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击斩之晁弟瑛
  徔五百骑遁入洞中光弼驻兵洞口绝其粮道其
  徒竟饿死今岩石中多得刀剑鼎铛云
佹桥在县南一百里两石峙立所谓石门门间六尺不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486-0779d.png
  通车马以小木桥跨道徔石门入自木桥下行转
  上木桥始接石桥所谓佹桥长几三寻背如剑脊
  下有湍泉桥旁有石门门间八尺自此下岭西一
  石峰撑空特立名石柱峰石上点白如梅花片又
  名梅花岩东石洞深二丈横广倍之两旁壁立仰
  若承尘中有泉穿洞而出前后两石门皆蝙蝠栖
  宿南冷泉窦洼仅置杯味甚甘随酌随满循东石
  门旁行一峰削成数仞顶上一棋局方广丈馀夜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486-0780a.png
  分或有云气辄闻棋声西石门即圣潭潭石明净
  如拭尽日续蔓深不可穷潭有蛇能乘风飞行近
  岁有樵者入山闻霹雳声就视则潭旁巨石直裂
  如劈中有青泥流出掬之成石好事者取之掌痕
  犹在石崖高绝蛎房层生今去海十里不知何时
  物也
浮门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土多陈姓盖六朝时霸先之
  后隋灭陈尽室避乱于此历唐五代以赀雄其家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486-0780b.png
  砖甓皆湖州物人取以为砥濒海产乳柑(绍兴十/五年渔)
  (人于海上获一琴视其腹题云臣雷某造县以献/于朝高宗见之泪下乃建炎时渡海所失物也)
丹丘在县南九十里葛元鍊丹处孙绰赋所谓仍羽人
  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是也
阆风台在县北五十里天门山西麓拔起数千仞旁有
  香岩石井钓台洎竹冈
马迹石在县西七十里灵公山中以其如马足纷蹂之
  状故名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486-0780c.png
石屏风在县西四十里苍崖壁立足浸潭濑中岩腹有
  栈道陟降者谓若入蜀云
石棺在县北四十里两山夹峙如门中有一石如棺状
  故名
石镜在县北八十里西张山上
风穴在县西四十里海游岭下旧传僧昙猷暑行至此
  以铁锡拄杖卓石取风故名今其迹尚存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486-0780d.png
 
 
 
 
 
 
 
 赤城志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