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x 页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2H 页
行状[宋相琦]
府君讳奎濂。字道源。号霁月堂。高祖考安岳郡守赠左承旨讳世勋。曾祖考护军号松潭讳楠寿。祖考成均馆学谕赠吏曹参判讳希远。考赠吏曹判书讳国铨。妣赠贞夫人顺兴安氏。两代之赠。以府君贵。而松潭府君则本阶已高。赠秩不及焉。我宋籍恩津。始祖丽朝判院事讳大原。自后十馀代。子姓繁衍冠冕相袭。世以为名族。承旨府君以上世系。已见于先碣。此不复著。始判书府君有至行潜德。隐而不耀。委祉于后。府君以 皇明崇祯庚午正月十五日子时。生于怀德庄舍。在孩提时。羸弱多病。先祖妣安夫人忧之。偶有浙人善相者见之曰。是将大贵。无虑也。甫七岁丙子。虏报至。时先曾祖妣金夫人年高病深。难于远避。府君以为忧。终日倚柱。却食不语。家人咸异之。明年春。在三嘉寓舍。闻兵解乱定。一日望见家奴之有自乡来者。走出门。首问双清堂免燹乎否。而又急先奔告于长老曰。双清堂得全云矣。堂即世守宗祀之所也。先王考与祖妣大奇之。拊背曰儿真有心矣。踰龀就学。聪悟绝人。不烦程督。自能迎刃而解。受尚书
府君讳奎濂。字道源。号霁月堂。高祖考安岳郡守赠左承旨讳世勋。曾祖考护军号松潭讳楠寿。祖考成均馆学谕赠吏曹参判讳希远。考赠吏曹判书讳国铨。妣赠贞夫人顺兴安氏。两代之赠。以府君贵。而松潭府君则本阶已高。赠秩不及焉。我宋籍恩津。始祖丽朝判院事讳大原。自后十馀代。子姓繁衍冠冕相袭。世以为名族。承旨府君以上世系。已见于先碣。此不复著。始判书府君有至行潜德。隐而不耀。委祉于后。府君以 皇明崇祯庚午正月十五日子时。生于怀德庄舍。在孩提时。羸弱多病。先祖妣安夫人忧之。偶有浙人善相者见之曰。是将大贵。无虑也。甫七岁丙子。虏报至。时先曾祖妣金夫人年高病深。难于远避。府君以为忧。终日倚柱。却食不语。家人咸异之。明年春。在三嘉寓舍。闻兵解乱定。一日望见家奴之有自乡来者。走出门。首问双清堂免燹乎否。而又急先奔告于长老曰。双清堂得全云矣。堂即世守宗祀之所也。先王考与祖妣大奇之。拊背曰儿真有心矣。踰龀就学。聪悟绝人。不烦程督。自能迎刃而解。受尚书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2L 页
于同春先生。期三百注。素称难晓。而一经指授。通彻无碍。至璇玑玉衡传文。尤聱牙轇轕。不可以文理论。先生欲试其才。刻期命诵。府君读七八遍已洞然。首尾五十行。无一字错误。先生大加惊叹曰。虽金黄冈,张溪谷。殆不及此。盖二公以聪名于世故也。受唐音于申公翊隆。甲申。府君年十五。闻 皇都沦没。赋诗曰。六合归胡羯。天心未可知。中兴谁有主。恢复奈无期。感慨悲愤之意。溢于辞表。自儿时志概已如此。又次唐人诗律。才调清逸。绰有盛唐风韵。申公亦极称之。自是文词日就。操笔立书。十九。中司马。始游泮中。华闻益彰。己丑。丁判书府君忧。哀毁几不全。癸巳。捷别试解额一等。所制策。人多传诵。时府君方在泮任。斥罚岭儒之冒罚参解者。反为奸党所螫。被其停举。不得赴殿试。士论莫不骇之。明年甲午。有特解之命。又当大比之科。府君于经书淹贯烂熟。举辄成诵。及入讲席。容止秀雅。句读铿锵。诸考官耸睹环听。啧啧称赏。遂登上第。殿试擢乙科第四人。即分隶承文院权知正字。翌年四月。荐入史局。居下番最久。朝夕昵侍。记注详敏。屡被 孝庙嘉奖。 上尝引见李公敬舆。仍命宣酝。并及入侍诸臣。李公辞以无酒户不能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3H 页
饮。府君累酌辄尽。犹不失仪。 孝庙喜曰。饮如长鲸吸百川。此之谓也。出入筵席之际。丰彩映带。傍人左右咸目属之。李公一相赠诗。有曰延英讲罢下丹墀。簪笔争瞻玉雪姿。盖纪实也。明年丙申。上番翰林洪汝河以史荐事投疏侵诋。府君亦疏斥其谬妄。因此坐罢。俄叙复检阅。历待教,奉教。九月。例升典籍。铨部有亲嫌。丁酉夏。始拜持平。以史草未及毕修。引避见褫。差实录兼春秋。拜正言即褫。时先曾祖妣,祖妣俱临年。急于便养。七月。出补茂长县监。明年秋弃归。因铨嫌。久在散地。壬寅。再为兵曹正郎。故事骑省丙午之不经佐郎。直拜正郎。乃极望云。又移持平褫。府君妙年发轫。早负时望。如金公益熙,俞公棨,洪公命夏皆心重之。顾府君恬静自守。不为进取计。至是年夏。始被选玉堂。公议咸惜其晚。本馆则准点。而都堂录时。文谷金公以亲嫌不圈。人犹以欠一点为嫌也。有居要地素险诐者。乃反执此为言。并举他数人。至于疏诋。举世莫不为骇。府君则固夷然。而然自是益思敛退。冬除龙潭县令。癸卯春赴任。盖欲因此却步。为退归之渐也。甲辰春。拜副修撰。遂奉先祖妣归怀德。累疏得褫。自是以后。除命无岁不下。乙巳。副修撰。丙午。修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3L 页
撰,正言,副修撰。丁未。副校理,副修撰。戊申。正言,校理,修撰。时 显庙行幸温泉。道内侍从臣父母年七十之人。命给食物。先祖妣亦受其赐。府君因辞疏陈谢。拜海运判官。亦不赴。己酉。持平,文学,献纳。又持平,校理,吏曹佐郎。庚戌。副校理,献纳,吏曹佐郎。被选知制教。又移献纳。时当大侵。上疏极陈民事之遑急。请蠲役停籴。急设赈政。又曰。人主一心。万化之本。苟不先加本根之工。以清出治之源。则其何能胜私克己。以尽不忍人之政乎。从古以来。圣帝明王之孜孜图治。名臣硕儒之眷眷陈戒者。莫不以此为第一件事。臣亦以为今日 殿下之急务无过于此。近伏闻 殿下频开法筵。引接臣僚。讲究民事。远外承闻。不胜欣耸。诚愿益砺 圣志。无间终始。益亲儒臣。不废讲论。要使 圣学日进于高明。仁心导达于远迩。以为修己安民祈大永命之本焉。 显庙嘉纳。壬子。献纳,副校理。又移献纳。府君以连违召命。虽因亲病。才褫旋授。殆无虚月。或疏或状。不胜频繁。心常忧闷。至是又上疏略曰。臣母痼疾在身。今已三十年矣。剧歇无常。臣若赴谢未归。如或更剧于其间而未及来救。则必将永抱无涯之痛。重负不孝之罪。臣虽搯肠擢心。顾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4H 页
何以泄其痛。碎首灭身。亦何以容其罪也。呜呼。臣之情事有如此者。不亦悲哉。臣闻令甲有亲年七十勿叙三百里之文。想其立法本意。宁有内外之间。今臣母年踰于七十而多矣。所居道里加于三百而远矣。孝理之下。特遵法意。许其归养。岂非 圣朝之美事乎。老母在世馀年无几。而臣之犬马之齿才踰强仕。赖天之灵。得以不死。则奔走效力。岂无其日。臣势穷理极。不知所出。玆罄血恳。垂涕而陈之。疏入即褫。自后累月。除旨颇间。虽或拟望而不下点。盖 显庙悯念情理之难强。姑寝其收召。府君感激 上恩。心亦安之。文谷金公抵书于府君曰。疏辞恳迫悲切。有足格 天意云。癸丑献纳。七月。升司艺。旋移应教。朝廷知终无造朝意。欲畀近邑。八月。除舒川郡守。时适有 宁陵迁奉之举。府君欲谢恩命。兼为赴哭之计。行到中路。闻有除朝辞之令。径赴任所。有诗曰 圣主当年宠。孤臣此日情。苍梧悲往事。白首痛馀生。北望千行泪。南来五马行。乔山乖一哭。何处展哀诚。可谓一字一涕矣。始到郡。闷其士风僻陋。课制讲诵。月有常规。奖能纠否。至诚诲谕。一境兴起。习俗不变。舒之士子。始稍彬彬可观。其他治理著闻远迩。绣衣褒闻。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4L 页
有表里之赐。甲寅八月。 显庙宾天。 肃宗大王冲年嗣位。群小假托礼论。酿成士祸。时事大变。至乙卯春。尤庵先生栫棘海上。同春先生追褫官爵。府君痛伤愤惋。直欲一决 天门。暴其诬冤。虽以此获罪。亦所不辞。顾在外官。未有以发。适于此际。有司谏之命。即奉先祖妣归乡。乃草疏极言两先生之冤。群小构诬之状。一家人及子弟。皆以挑祸为虑。而府君亦不之顾。有一侄子以此告于先祖妣。祖妣方寝疾。闻之大惊。扶出外舍。垂涕而言曰。吾今老病如此。与汝相依为命。汝若陈疏。必不免得罪远逐。其如吾何。是将无汝则亦无吾矣。师生义重。吾亦知之。而汝之情势。异于他人。虽不一言陈暴。终若自废不出。则亦可伸其所守之义矣。吾是朝暮人。在世几何。吾死后则任汝所为。而今则决不可为也。府君亦泣而权辞以对曰。无是事矣。然敢不如教。召侄子责之曰。尔何妄言。惊动老亲之心至此也。即削其稿。只引亲病辞褫。自是数年之间。时议无所检举。府君亦优游奉老。而然其蕴结之心则未尝忘也。至丁巳夏。忽有执义除命。时火色尤急。奸党煽动告 庙之论。大祸将起。府君不忍终默。上疏略曰。宋时烈,宋浚吉。即臣之师也。近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5H 页
闻议者必欲置之极律。方以告 庙之论。发于台阁之上。臣若挺身此际。上下其论。是时烈之死。出于臣手古今天下。宁有以门生而戕其师者哉。今之论者曰。虽行告 庙之典。时烈则不必至死。此乃欺蔽之言。必无之理也。自古及今。安有列罪告 庙而能保性命者乎。惟我本朝仁厚立国。 祖宗二百年来。未尝枉杀朝臣。此实 殿下家法也。今 殿下可不思所以曲全之道。以不失 祖宗仁厚之德乎。疏入不省。旋见褫。盖其不得深论。亦以亲故也。府君一自初疏还寝之后。绝口不言伊时事。故人无有知之者。及是疏出。金公锡胄则以为无害于言逊之义。而人或以太婉为言。府君默而不自辨。但谓古人之有父母遭事变者。所处之义。各自不同。要难以一槩说也。尤庵先生方在谪中。时于往复书牍。亦有规警之语。且曰。今日之事。窜逐则诚为切迫。而削黜以下。固当甘受。此可谓知府君心事。而欲其处义轻重之得其当也。然其窜其黜。在彼而不在我。家庭之间事势情理。实有绝悲而难忍者。此府君当日之苦心也。夫岂以一身之故。有所疑虑反顾也哉。冬。又拜司谏。府君慨然语曰。时辈以我为不能言。而连处我以台阁。其辱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5L 页
我甚矣。今不可不言以明吾心。遂上疏曰。臣于宋时烈,宋浚吉。自在髫龀。学于其门。尊仰笃信。至老靡替。自两臣被罪之后。凡其平日门生知旧无不坐其连累。以至于今。机关日深。辞说极惨。至谓之乱逆大憝。苟其一言涉于两臣。则辄皆目为党与。排攻摈斥。无复馀地。臣于向前。畏怵严威。虽不敢排云叫阖以讼其冤。而乃其哀伤痛迫之情。则实有倍于他人者。绳以今日之律。则臣当首先被斥者也。臣尝见宋史。伊川程颐正色立朝。论议褒贬。无所顾避遂为群憾之所仇疾。搆捏诋辱。无所不至。其门人范祖禹奏讼其冤。略曰。颐之经术行谊。天下共知。而言者至谓之太佞大耶。贪黩请求。奔走交结。此皆诬罔。非其实也。臣久欲为颐一言。怀之累年。犹豫未果。使颐久受诬谤。每思之。不无愧也。及颐贬逐涪州之后。其门人尹彦明被召命。辞而不赴曰。学程氏者彦明也。请并就斥。今臣所遭。正与二人者相类。然祖禹虽不能即言于当时。终乃讼冤于后日。而今臣则怀痛四年。尚不一言。已为祖禹之罪人。今若贪荣恋宠。冒没趋走。则又岂不为彦明之罪人耶。如臣无似。固不敢伦拟于古人。而自少蒙被两臣之教导。粗知廉义之可尚。诚不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6H 页
忍以古人之所不处者自处也。噫。两臣之冤。天地鬼神实所监临。而臣既不能披肝沥血。辨暴其诬。又不能纳约自牖。开悟天心。心事相违。义分俱亏。有臣如此。将焉用哉。群小见之大恚。承旨权瑎等先为讦启曰。伏见宋某之疏。赞扬罪魁。至比之程颐。而自比于范祖禹等诸人。乃曰两臣之冤。天地鬼神实所监临。肆然以时烈,浚吉为真所谓贤人君子而枉被罪罚者然。何其言之放恣无忌。至于此极。噫。时烈,浚吉等贬降君父。坏乱宗统之罪。实覆载之所难容。至今假息。亦出于 圣朝仁厚之德。为其徒者。反以此等无伦之说。憾怼不已。且为荧惑之言。隐然有尝试之计云。而捧入其疏。则 上命还给。仍命褫职。其日大司谏李夏镇,献纳权瑍,正言郑焕启曰。自夫罪魁迸黜之后。凡其党与举怀怨怼致死之心。相驱相效。惟恐或后。今者宋某之疏。尤极痛惋。观其旨意。专欲营护时烈,浚吉。肆然乘机。前后闯上无伦之疏。而至引范祖禹伸解程颐之说以自况。营救罪魁之心。虽切于中。而侮辱先贤之罪。何可逃耶。又其疏曰。两臣之冤。天地鬼神实所监临。是何言也。两臣之罪。在于坏乱宗统。则实是天地之所不容。鬼神之所阴诛。而宋某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6L 页
之言。有若无辜而被罪。至冤极痛者然。假托师生。诬罔 天听。阴扶坏礼之论。欲为眩乱之计。请削夺官爵。门外黜送。 上只命罢职不叙。连五启。始允削黜。群小意犹未慊。夏镇等又请加律远窜启曰。今此大礼。 先王之所尝亲自釐正。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凡有血气。孰不痛宋时烈等之坏乱而幸国是之大定也。乃者宋某之疏造意遣辞。专欲伸救时烈,浚吉等。而不觉其自陷于诬世罔上之科。噫。时烈等之所以获罪者何事。而某之所谓冤诬者何事也。既曰冤诬。则是以时烈等所误之礼。为不易之论。而 先王釐正之举。反不合礼也。此其意将欲置 先王于何地耶。此而不加重辟。终至于臣不臣而国不国。削黜之罚。不足惩罪云云。礼论时为邦禁。群小以此为陷阱。苟有一言稍犯时讳。辄以叛逆之名加之。府君之疏。虽不言礼。其所指陈。正中渠辈之奸状。故乃以前后疏合而言之。所谓前疏。即指执义时所上。而又以礼论之说插入构诬。语意凶惨。权瑍又于筵席。称以所怀。先言人君当以纳谏为务。以动 上意。仍曰。某于礼论大有干犯。宋时烈之徒前后被罪者多。而不敢以时烈为无罪矣。某敢以天日在上等语。肆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7H 页
然投疏。远窜之请。断不可不从。而 殿下每曰毋庸坚执。臣窃慨然也。天日在上。则疏中所无之言也。力请不已。有若胁勒者然。 上曰。予非欲坏礼论也。既已削黜。不必远窜。故不允耳。瑍计不得售。而姜硕耇,赵祉锡,权迪,金德远,朴绅等迭出连启。必欲准请。阅三朔不止。而 上牢执不听。至十二月。不得已停启。盖府君疏语。理顺辞正。明白剀切。 上已烛其无他。彼辈诪张情状。亦莫遁于渊鉴。虽从削黜之启。而本无深罪之意也。抑府君前后陈情之疏。辞意恳恻。屡彻 宸聪。此亦有以孚感。特加慈覆而然欤。呜呼。非 先大王盛德至明至仁。何以及此哉。始窜启之发也。府君戒家人勿告于祖妣。束装待命。及是祖妣亦未之知也。后数月。偶因言端始知之。大加惊喜曰。
天恩可谓罔极。自今吾其无忧矣。府君亦以罪为荣。无复馀恨。而公私恩义。得以两全。于是前日之有疑于府君语默者。举皆涣然自释。士林亦莫不翕然推重焉。明年戊午冬。先祖妣见背。府君衰年钜创。且当隆寒。人皆忧之。赖天之幸。仅得扶接。凡于丧葬仪节。竭情尽制。无所憾焉。庚申改纪。首下叙命。至辛酉三月。服始阕。四月。除司成。金公锡胄白 上请奖府君
天恩可谓罔极。自今吾其无忧矣。府君亦以罪为荣。无复馀恨。而公私恩义。得以两全。于是前日之有疑于府君语默者。举皆涣然自释。士林亦莫不翕然推重焉。明年戊午冬。先祖妣见背。府君衰年钜创。且当隆寒。人皆忧之。赖天之幸。仅得扶接。凡于丧葬仪节。竭情尽制。无所憾焉。庚申改纪。首下叙命。至辛酉三月。服始阕。四月。除司成。金公锡胄白 上请奖府君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7L 页
恬退节。 上纳之。五月。特命超授工曹参议。府君惶感上疏力辞。优批促召。差 昌陵丁字阁改建厅堂上。以久不赴见褫。旋除户议,大司谏。时同春先生复爵赐祭。尤庵先生释还敦召。朝著廓清。士类汇征。府君于是始起膺命。盖自癸卯退去。十九年于此矣。朝廷闻府君来。想望益重。至虚铨席以待。壬戌正月。自礼议移拜吏曹参议。是年七月。褫拜礼议,右副承旨。九月。又拜大谏。上疏论时弊四条。缕缕数千言。其论赋役之偏重略曰。累岁失稔。饥馑荐臻。民间生理之穷。已到十分地头。其以田亩所收。支过岁前者。十不能四五。大同十斗米。犹以为重。而今则更添二斗矣。一半作木之木。初为五升三十五尺。而今则殆至于七升四十馀尺矣。年前在外大臣目见民弊。请降升尺者。真是正当之论。切至之言。至经 睿裁。更禀 慈旨。而才已行会。旋即废阁者。抑何故也。设或贡人辈嫌不如前。不为愿受。量宜添给。亦无不可。而今为若干此辈之不愿。不念亿万齐民之巨弊。违当初设立之定式。寝 两圣恻怛之至意者。果何如也。其论邻族之侵徵略曰。我国良役。实百年流来之痼弊。而国家经费。专靠于此。如欲全然荡减。则经费不可阙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8H 页
也。王者之政。尚哀茕独。而仍徵于白骨黄口。又非王政之所可忍也。势穷理极。无以为计。户布之议。既不得行。则近日本兵之请定儿弱之代者。又出于万不得已。虽然今年农事之惨。近古所无。当此之时。搜括民丁。绎骚闾里。岂不重失民心。益斲邦本乎。夫天下之事。穷则变。变则通。自是当然之理也。臣窃料内而有银布诸司。外而各营各邑邮驿镇浦。皆有应用之私需。今若姑徐代定之举。计其儿弱逃亡所减之数。分定于中外各衙门。虽内帑所有。亦宜捐出。以为躬先之地。则民无被侵之患。国有支用之益。残民闻之。亦必感其德意。鼓舞欢悦矣。其论凡百浮费之无节略曰。第宅过侈。功力钜万。赐赉多门。糜费倍蓰。公主宴需题给之物价折百馀金矣。 翼陵祥后施赏之布数过千馀疋矣。其他种种冗费可已而不已者。又不可数计而周知也。言其国计。则有同丧乱兵革之馀。而观其举措。则无异豫大丰亨之日。此无他。职由于 殿下本源之地。天理有未尽纯。私意有未尽净。戒慎之心。不能胜宴安之毒。节损之念。不能克因循之累而然也。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奢侈之风。放浪之习。日以益甚。夫不去浮费。则无以节缩经用。不节经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8L 页
用。则无以蠲减民役。不蠲民役。则无以保安民生。不保民生。则终至于国不为国。推究其源。亶在于 殿下之不能抑奢从俭。初发于毫忽之微。而卒至于滔天之大。诚愿继自今痛自刻励。克祛己私。凡系滥赏虚费。一切断除。仍饬群僚。俾革前习焉。其论吏胥诛求之无厌略曰。世道卑污。国纲解弛。胥辈操纵之弊。实为生民莫大之害。贡赋上纳之际。惟赂物之有无多少。以为进退前却。远邑残吏孤寄旅邸。不胜其苦。贷给月利之息。以为速归之计。归去之后。以其所贷之息。倍徵于民间。捐其一半。以偿债主。其馀则以为自己囊橐。残氓膏血。尽入此辈之手。应贡赋役。尚不能充纳。而有此无限科外之剥割。若何以支堪乎。谓宜严立科条。痛加禁断。又令两司主管风闻。其中尤甚者。特用重律。以为警惕畏戢之地焉。 上优批。而木品仍存。儿弱代定则不许变通。议者多惜之。褫拜吏议。又上疏曰。今日民生不知有朝家德意久矣。怨咨愁苦之状。实有不忍言者。更化以后。拭目延颈。思见惠鲜之政。而一年二年。因循度日。讫未有一政一令可以慰民望者。而当此凶歉特甚之岁。又举前日所无之事。侵扰闾里。括出民丁。使民心益失。民气益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9H 页
残。此臣之所大闷所甚难者也。时以签丁大为民弊。故申及之。仍请蠲减之政保恤之策。 上答以予当留意。癸亥。历参知,礼议,右副承旨。六月。拜副提学。以文谷金公领春秋。亲嫌辞褫。又自吏议褫拜户议。八月。还吏议。乞暇省墓疏。言年事大歉。请减田赋。以保残民。九月。还朝辞褫。甲子正月。拜大司谏。时朝议日睽。李公选前在台职。立异于金焕鞫问之启。且引 仁祖朝文晦事而为證。谏院以此论劾李公。乖乱日甚。府君言李选前日之避。不过自守己见。不欲苟同而已。虽其辞气之间。有些凌厉。而乃其所执则为国防虑之意也。所引则 圣祖已行之事也。其所为说。亦自有据。而到今经久之后。必为之追论者。臣未知其可也。夫观人当以其心。赏罚当以其事。今选之立议造辞。专在处置文晦之故事。如欲罪选。则所当先辨本事之是非。以折其證援之悖谬。而今乃不然。只得模糊其说。而直断其心之所存谓之有私而罪之者。是果得于用罚之道乎。此臣之所未解而不敢强同者也。引避见褫。由刑曹参议。转右副承旨。二月。大司成。三月承旨。四月。户议,大司成。五月吏议。七月。大司成,礼议。八月。复还吏议。时当 明圣王后国恤。疏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59L 页
论太学儒生素巾之非礼。略曰。圣庙事体之严重。自别于他所。今使守圣庙之青衿。变为纯素。日夕游处于圣庙至近之斋室。无或未安耶。夫选人之皂巾青带。朱子之说。不啻分晓。生徒之学校黑巾。五礼仪所载。似亦有据。则 宣庙朝只改朝官服色。而不论儒生者。无乃当日诸贤实有折衷之深意耶。内而太学。外而邑校。此皆先圣妥灵之所。则礼文之拈出黑巾。先哲之仍存不改。岂无所自而然哉。虽然因此而至于四学与大小场屋。皆用黑巾。则果是无稽之甚者。此则应在釐正之科。而如圣庙所在。则勿论京外。恐不可视同他所一例施行也。但试场之设。若在太学。则白黑之间。俱有所碍。从科场则黑非所可。从圣庙则白非所宜。臣之愚意。国恤三年内。凡大小科举。设于他所。虽如馆课杂制。亦设于四学。而使馆官入守圣庙。如是裁处。无乃得于尊圣之道耶。 上令该曹指一禀定。十月。以试官违牌坐罢。十一月。叙拜兵曹参议,右副承旨。乙丑正月。大臣请极择师儒之长。府君曾已屡经。至是复拜。上疏辞。且曰。臣于去秋。敢以圣庙儒生巾服变通之意。附达于辞职之章。 圣批乃令该曹指一禀定。而至今经年。汔无举论之事。假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0H 页
曰多事未遑。其间日子。不啻累朔。岂无回启之暇。假曰事已后时。亦当陈闻曲折。以俟 睿裁。何可一向昧没而止哉。时仪曹久不覆奏。故疏中并及之。 上答曰。启下章奏。不即覆启。果涉稽缓。该曹堂上推考。尔其勿辞。从速出仕。务尽职责。再上疏辞。 上又谕以尔勿过辞。不得已出谢。二月。乞暇归乡。三月。移拜大司谏。先是尹拯欲发明其先父江都事。抵书于人。乃引李文成为比。至谓栗谷真有入山之失。士论哗然。以极为诬逼先正。四学儒生等通文八路。论斥其罪。翰林金洪福等右袒拯。及罚学儒。文谷金公入对极论。是非不明。洪福等皆罢职。而儒罚则无还解之命。府君上疏略曰。当初学儒所为。若使老成持重务欲镇定者见之。固可谓妄率。而此等过激之举。自是狂戆儒生之常事。况其事出于为先贤。其意在于杜后患。则何可逆探言外之心而遽加已甚之罚哉。又况士论自士论。朝议自朝议。虽以蔡振后,柳㮨之丑辱先正。而曾无自四馆施罚之事。以此言之。今日四馆之坐罢。诚非过典也。夫既以四馆为误罚儒生而罪之。则其儒罚之尚今仍存。揆诸道理。得无乖舛耶。臣请以臣所经历者證之。昔在癸巳年间。臣忝为泮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0L 页
任。岭儒一人以诬辱文成公李珥之罪。方被付黄极罚。而乃敢偃然赴举参解。又将入于殿试。臣与同任相议。遵循古例。通文四馆。则四馆发简。以冒赴之罪为目而停举其儒。其儒之所亲四馆若干人。敢生报复之计。乃以阴嘱陷人等语。停举臣等。臣于伊时。亦参解额。而由此终不得赴殿试。其时国子之长。目见其事。后移喉司。入侍陈达。则 孝宗大王极以为骇。命罢四馆之职。并解臣等之罚。诚以事在一串。罪彼释此。不可不并行故也。执此而言之。今日处分。得无有异于 圣祖时事耶。今玆事情。前后相同。臣之在馆职目见。亦类于前人。而顾臣入侍无路。玆敢替达于章奏。 上答曰。疏辞诚然。被罚学儒。一体解停。仍命上来察职。时年少辈居要津者。方贰于尤庵。护尹拯甚力。及洪福等被罪。群起伸救。怒学儒不已。及见府君疏恚甚。承旨金世鼎独启请寝解罚之命。掌令洪受畴承望时辈之风旨。翌日筵中。张皇论启。 上不听。又请褫府君职。至曰所见颠倒。意思不佳。 上曰。所见各异。有怀必达。未为不可。至于驳褫。予所未料也。执义李墩又继之屡启。终不允。台阁之上。苟有崖异于其论。斥其不韪。则又从以排击。必欲务胜。朝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1H 页
著益致不靖。时府君方在乡。俄移吏议。上疏曰。臣一言才发。众怒随集。蹴踏吞吐。无所不有。贻辱朝廷。致蔑身名。倘非 圣明曲造之恩。臣何得保有今日也。臣尝闻诸长老。台阁相弹事体甚重。除非大段过失众所同非。则未尝轻易下手。今臣之方叨言地。略陈所怀者。诚不觉其为大段过失。且人之意见。各自不同。己未必尽是。人未必尽非。而汲汲然排击抑绝。曾莫之少难者。实是臣见轻之致。岂独时势之使然哉。况以臣之故。收司之律。转辗波及。而臣独仍带职名。又此美迁者。尤岂不万万乖舛乎。 上答曰。浮薄之论。何足介怀。勿辞。从速上来。府君无起意。屡辞得褫。八月。拜江襄监司。时李公䎘判铨曹。知府君不乐于朝。盖欲为优閒计也。适遭伯氏延安公丧。未经葬事。不忍远赴。再疏病褫。连有户礼谏省除命。不得已十一月还朝。疏陈岁荒民饥之状。请蠲帖价及营谷旧逋。以纾民困。 上令庙堂禀处。时刑官以放释启下罪囚。命罢其职。盖由于下吏之图免已罪。瞒告政院。府君疏言一时臣僚之被谴。元非大段。而此则为吏所诬。官员受罪。求之政刑。所关非细。 上命只推勿罢。而刑官即见恶于时辈之人。故台官纷纭论斥。府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1L 页
君亦引避辨晢。掌令李国芳处置请褫。 上特命出仕。府君不就职疏褫。丙寅正月。拜右副承旨。旋以病褫。府君见时事日非。朝象不佳。力求外除安边府使。二月赴任。邑有海山之胜。公馀与邑中士子辈游历觞咏。悠然有吏隐之趣。不烦绳约。一境大治。至今邑人能言之。居数月。朝廷不欲其久于外邑。移拜忠清监司。适值水灾之惨。区画施设。一从便宜。赈粟蠲赋。民免捐瘠。黜陟以公。听断以明。风化所及。一路肃然。明年秋。瓜褫拜佥知大司谏。又移吏议。盖府君虽以持正论。屡遭敲撼。而然其人望所属。终不得以掩之。十月。吏判李公敏叙以亚卿乏人之意白于筵中。 上心已简在于府君。遂命擢授汉城府右尹。府君立朝最久。同时侪流。无不公卿。晚进后生。亦在前列。而独府君淹屈于下大夫。至是公议洽然。府君上疏辞。 上谕以今玆升擢。意非偶然。兼副总管。十一月。移兵曹参判。十二月。 上亲行都目政于熙政堂。府君入参。戊辰二月。以特进官。入侍经筵。时 上方讲周易。凡特进官鲜有以文义论列者。而府君解释陈达。无少碍滞。盖于经学。素所专习故也。三月。兼同知义禁府事。移都承旨。一日政。铨曹差除司宰监提调。盖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2H 页
都承旨虽兼吏批政房。此等除拜。本无所拘。而府君犹以为不安。即上疏曰。承旨之分房两铨。同参政席。其意有在。臣方忝为该房。则虽于其日。病不得进参。揆以事理。何可视同他人。举论于铨注间。臣亦何敢以偶不参坐为诿。冒没承当乎。虽未蒙许。时议以为近世之所未见也。俄褫银台。五月。拜大司宪。时李公选积忤于时。重被台劾。其所构罪。专出排摈。府君不欲苟同。引避斥之曰。今此李选事。其妆撰苟且之状。大臣及台阁诸臣皆已备论。臣不欲更为叠床之说。而盖其论始发于嫌怨之地。继成于偏比之间。则人之致疑于修隙而伐异。固其所也。人心之不厌。有识之忧叹。亦无足怪。如是而强称公论。一向争执。果是台体之当然乎。于是执义沈枰,掌令南弼星,持平金洪福亦引避侵斥。司谏李善溥,献纳南致熏,正言朴泰淳等处置。以府君意在偏护力诋言者为目而褫之。盖于是时。少辈方得志。不论事之是非。唯以私意为之扶抑者类如此。兼承文院提调。又拜兵曹参判。兼同义禁。八月。复长银台。 庄烈大妃升遐。府君夙夜劳伤。病谻辞褫。九月兵参。十月工参。十一月。又除骑省知申。十二月。褫移礼曹参判。己巳正月。陪往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2L 页
太祖影帧于全州。未及还朝。二月初二日之祸作矣。复命后。即辞本兼职任。 上只褫本职。时奸凶辈当国。首杀尤庵,文谷。尽芟士类。而顾于府君无一事可捃摭。遂不之及。时府君宿病重发于力疾祗役之馀。昏昏不省者数月。至四月。 仁显王后出就私第。府君闻之。蹶然惊起曰。吾心肠如焚。今虽死于道路。不忍留在。即日担舁出城。在道几殆者数。归家月馀。病少间。上疏乞褫槐院司宰两提调。 上即许之。自是杜门屏居。罕与人接。惟以书史自遣。而上痛国事。下悼师门。忽忽无在世念。其发于吟咏者亦多。居六年甲戌。 壸位复正。时事更新。府君首拜副提学。又兼槐院典设司提调。时朝著草刱。属望尤隆。 上心亦颇虚伫。再上章辞免。批以经幄重地。长官不宜久旷。从速上来。及其许褫。犹以调理上来为谕。七月同知。十一月大司谏。十二月大司宪。乙亥五月大宪。丙子五月同知。丁丑二月大宪。五月礼参。戊寅十二月同知。己卯。府君年七十。筵臣白于 上。旧臣宜加优待。且不肖方忝铨任。依侍从臣父恩例。特超资宪阶。正月。褫都宪。拜知中枢府事。仍入耆社。上疏辞请收还资级。优批不许。四月。拜左参赞。疏批。有俟间就途。毋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3H 页
孤予意之教。六月。拜礼曹判书。时有 庄陵修改之役。大臣白礼曹堂上当进去。而以府君在乡为言。 上曰。老病之人。筋力必有所不逮。今姑改差。七月,十二月。连除大宪。庚辰二月。大宪兼同知经筵。七月,八月,十一月。三为大宪。辛巳七月大宪。壬午五月,十二月。再为大宪。癸未十二月知事。乙酉十月大宪。丙戌三月知事。九月。以未赴进宴。上疏请谴。温批慰谕至。己丑。府君年满八十。因大臣陈达。正月。又超授崇政阶。除知敦宁府事。府君上疏辞。 上答曰。超资之命。意非偶然。安心勿辞。盖十五六年之间。除旨络续。收召不置。疏状辞免。必至三四而后。始许褫改。前后恩批。亦甚优隆。 上意盖在于必欲致之。而府君之志。终莫之夺焉。府君虽善病。自少至老。摄养有方。大耋之年。神气犹不衰。是岁六月。偶感微疾。以初五日未时。考终于正寝。呜呼痛哉。讣闻。 上即下教曰。旧臣凋零。予用悼惜。仍命优给丧需。遣礼官致祭。崇终之典。视例有加。始先妣辛巳弃世。葬于蓝浦地。及是将合奉。启旧墓则圹内不安。改卜公州地三美川艮坐之原。以明年庚寅十一月初六日。克完永窆之礼。远近会葬者。殆近千人。有二男一女。长即不肖相琦。次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3L 页
相维。前任县监。女适前郡守李益命。相琦一男必焕。前佐郎。五女。适副率李夏坤。其次李天纪,尹得恒。早夭。洗马徐命彬,生员闵通洙。必焕有二男。载福,载禧幼。一女适崔凤兴。李夏坤男锡杓。女适宋淳明。馀幼。尹得恒一女适金相圣。徐命彬二女。闵通洙。一男一女皆幼。相维二男。必泰,必徵。三女。适李天辅,李思重,沈锈。必泰三男一女。必徵二女。李天辅一男。李思重二女。皆幼。李益命二男。重之进士。早夭。显之前任司评。出继。一女适任行元。府君端方正直。凝重和雅。自在幼少。俨若成人。性笃孝悌。内行纯备。先祖妣中年以后。疾病沈绵。调护奉养。靡不用极。虽家居穷约。甘旨无阙。间值證候添谻。则坐卧起居之际。亲自扶将。忧遑焦迫。终日达曙。寝食俱废。以至药饵酏饘。手剂口尝。不使人代。柔色和声。恳劝奉进。祖妣虽于却食困殆中。亦为之强啜。及其复常。始与人言笑。然洞洞属属一念不懈者。数十年如一日。宗党有会。亲友相邀。经宿之处。则皆谢不赴。未尝暂离亲侧。先祖妣常以先考安公后嗣将绝。墓道无表为深痛。病亟。犹谆谆不已。府君泣受教。刻文竖碣于先祖妣葬前。以成遗志。兄弟之间。友爱孔至。仲氏监役公遘疠而没。只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4H 页
有一孤。府君自初终至引窆。竭力经纪。遍求葬地。不避寒暑。奔走累月。伤悴备至。不以为病。人皆感叹。及伯氏丧亦然。而时则府君年已向耆。哭泣悲伤。哀动傍人。人尤难之。仲嫂氏邻居相依。年踰入耋。护视问候。如事老亲。得一味辄分。诚意曲尽。终始如一。抚爱诸侄。无异己子。凡有疾病忧患。救视忧恤之方。委曲周至。以至吉凶婚丧。亦多恃赖以办。虽文房笔墨之用。与不肖等均施而无少差别。诸侄辈视之如父。然而言行之间。苟有过失。则戒诲纠责。不少饶假。诸子弟常怀严惮。不敢放心。推以至于宗族乡党。莫不感悦畏服。怨恶之声。终身不及。其以小科新恩荣归也。路逢远邑老儒落榜者徒步下乡。足茧不能行。府君心怜之。即与之并骑。行路人举以为怪。而府君少无难色。至一日程。其人始辞去。攒谢不容口曰。上舍前程。当为万里矣。其急人之困。在弱冠时已然。尝于行路。见有父子颠连者。即解橐中米酱等物。呼路傍锄妇与之曰。此人几至死境。吾欲救之。而途中无器皿可炊。尔须以此所遗作粥。俾活此两人。盖饥者则已不能言。而锄妇曰。积善如此。吾亦感动。敢不如教。仍又曰。必获其报。登谒圣壮元。此盖颂祝之俚谈。而不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4L 页
知府君之已决科也。穷族金姓人。自关东挈妻子。转辗流离。来寓乡中。孑孑无依。邻里亲戚。亦莫有相顾者。而府君极意赒恤。俾不失所。率置其子于家。授学成冠。娶妇资生。他若此类者多。不必尽举也。府君于内外官职。所历无多。然当官任事。必为之尽心。一毫无所苟。苟有一事歉于心。则终夕不能安。莅邑按臬。公正严肃。济以仁恕。弛张得宜。威惠并行。吏不能容其奸。人不敢干以私。大要以律己爱民为先。尤致意于学政文教。所至皆有成效。盖其为治。不专在于文法吏事也。一生行己。动遵绳墨。未或放忽。处事应物。亦莫不周详曲尽。或遇事理窒碍。疑难未决处。则必求所以通变之道。理会思索。穷极到底。终得适可而后已。以至过用心力。而不自以为劳。故事无大小。鲜有差失。其于看书亦然。经传之外。古今人閒漫文字。专心着眼。句栉字爬。本末旨趣。弗得不措。四子三经。少时虽以此业举。不事口耳。已究蕴奥。及至晚年。有来问业者。耳顺心得。如诵己言。句节文义。无不了然。虽蒙学后生。随其浅深。竭其两端。剖柝(一作析)无遗。必令通晓而后已。得其启发者甚多。雅性谦退。不以师道自居。怜邑章甫。屡以院长来请。而固拒不许。然若有叩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5H 页
质疑义讲论学规者。则必开示教导。乐告无倦。崇贤院宇。即松潭先祖所倡修。而春尤两先生常设皋比之处也。府君遵承遗范。讲明成训。修其废坠。振其怠惰。如有不率者。亦加警饬。以此出入门下者。无不敬服尊信。每事必禀而行之。乐善好义。出于诚心。见人有一长行一善。则称扬奖诩。无间疏贱。语及古今人忠孝节义。咨嗟叹美。惟恐不及。襟怀坦荡。与物无竞。每曰。古人百忍字固善矣。而犹有蕴畜底意。不如忘字之都无事也。然与人争论事之可否。必尽己见。反复相难。虽尊贵之前。不肯含糊依违。平生不为危言覈论。而亦不以色假人以言徇物。苟见有媕婀便佞之态。殆不欲正视。尤恶诡异矫饰之行。乐易平恕。若无崖岸。而至于贤邪是非之大体。辨晢甚严。一刀断下。无少挠夺。在朝尤侃侃自持。间长台省。凡偏比乖激之论。辄斥而不从。虽被众咻群憾。而未尝屈意苟同。其见于疏启者可知也。以此善类倚以为重。而一队人则滋不悦。然终莫之少恤也。庚申以后。士类已有携贰之渐。而屡居铨地。一心公平。务欲调和彼此。不至败溃。郎官之主张时论。喜忮强辩者。心甚忌之。而亦不能有所疵摘。公退却扫。门无杂宾。简出入绝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5L 页
造请。虽侪友之间。苟居要地。则足迹未尝一及。辞受取与之节。必量其可否而处之。守宰馈遗。如涉无名。则辄谢还之。不肖登科时。有族亲居阃者。输送绵布数十疋。以助庆需。府君却之曰。非欲要名。如是而后吾心可安。盖廉约谨慎。素所操持者然也。其在地部。亚僚奉使赴燕。例自曹中供办饯别。长官使遵旧行之。而时当国恤三年之内。府君言其未安。长官初难而后从。此虽小节。亦可见其一端也。至如纷华侈溢之习。性本不喜。且为至戒。不肖忝守州藩。亦不敢以声色宴乐以娱左石。如世俗之为者。亦承雅志素教而然也。家庭书牍之间。每以守法饬躬之道。随事训戒。此则人未必尽知之也。家居累年。益自淡泊。生理寒薄。时未免空乏。而处之晏如。衣服饮食。皆尚俭约器用什物。一任薄陋。凡诸华美玩好之具。一切不留之心。不近于身。居室萧然。无异寒士。见者不知其为达官贵人之家也。惟笃于奉先。营置墓田。以赡先祖考祀事。累代岁祭仪式。亦皆讲定。器数馔品。务从丰腆。而家中私享。则斟酌节损。著为遗训。俾子孙遵行焉。端居静坐。气貌庄重。人自敬惮。无敢亵狎。而及其谈话相接。蔼然和乐。各随其人。酬酢不倦。纚纚滚滚。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6H 页
言若贯珠。古今事变时事得失。及山水田园之趣。文章学术之归。无不明核洞快。切中肯綮。听者耳醒心豁。若发蒙蔽。以至阴阳五行之阖辟变化。理气四七之体用先后。皆有以默识明辨。提挈纲要。有时讲论。亹亹乎其言之也。且于消息盈虚之理。吉凶盛衰之端。大而察之于天地。小而推之于人事。独见于人所不见。而信其有必然者。持之身而戒之人。验诸往而知诸来。盖有得于安乐观物之意而深有契焉。至论人之臧否。事之成败。见识明透。权度精审。豫言其后当如此。亦多有验。自少师事春尤两先生。师友渊源。固有所自。而由其天禀高明。学问大体。自能见得通透。迨至晚年。清心寡欲。恬淡虚静。省察操守之工。亦未尝或废于其间。充养有道。德容和粹。见于外者。自然有笃实光辉之美。尝有诗曰。黄卷中间对圣人。丹田咫尺护明神。根基且自先培壅。发用要须辨妄真。安歇小成非是学。贯通全体始为仁。从容待到工夫熟。天地群形次第新。语意精约图融。虽置伊洛集中。殆不可辨。苟非所造之深。能若是乎。其所以警发后学者。亦大矣。于我东诸贤。最推栗谷曰。穷格之工。经济之才。合以为一。真所谓明体适用之学也。又言金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6L 页
沙溪讲礼精深。大有功于后人。从祀圣庑。可无愧矣。又以厌故常乐新奇。为末学之大病。常曰。程朱之后。义理大明。我朝儒先。亦多发挥。虽其所见有浅深。立言有精粗。后学但当遵守讲习而已。岂可别生意见。反成汩乱之归耶。盖尊尚正学。信道不惑。固其素守。而亦有所为而发也。每当春秋暇日景物澄穆之时。或与冠童。风咏岩泉。或与亲朋。评论琴棋。兴致閒旷。风神散逸。浩然有上下同流身世两忘之意焉。静夜月明。境与意会。则朗诵古今人诗文。以自舒畅。声韵琅彻。若出金石。盖捐去世累。玩心高明。其真乐之趣。自得之味。实有人未及知。而已所独知者矣。然若闻君德之或阙时政之或失。则辄愀然不怡曰。时事如此。国将奈何。每于閒中。语及 孝庙时某事某事而曰。圣主圣主。今安得复见。为之怆欷者久之。此其所感于中者深矣。岂与夫果于忘世。不以休戚为念者比哉。其于诗文。得之天才。常自以早汩举业。中抱痼疾。未能肆力为恨。谦挹敛藏。不居以作者。而简牍疏章。理胜辞达。明白切实。无一点浮华之气。诗亦精工。晚更平淡。有致尤庵先生尝曰。某之文无疵病。又见为人代述文。至有叹服之语。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7H 页
呜呼。府君孝友可以刑家。仁爱可以济物。精诣之识。足以洞天人。敏达之才。足以综事物。存心必本于正大。制行必主于忠信。廉介而不至于隘。谅直而不流于易。毫釐必察。造次必谨。言动有法。质文兼备。其见于章奏言议之间者。无非出于卫道尊贤爱君忧国之诚。则古所称成德君子。舍府君其谁哉。然而又有大焉者。爵禄宠利。人所共趋。举世滔滔。迷不知返。以至决性命以饕之者皆是也。山林独往之士。初不出世路者则已。其能脱屣于簪组之中。甘心于寂寞之滨。辞荣就閒。没齿无悔。世果几人哉。上下千百载。仅有疏广,受,钱若水而止耳。矧当衰叔之世。岂不尤难乎哉。惟府君透得于名利关头。灼见于趣舍大方。玉署天曹。不足以浼吾之心。高车驷马。不足以荣吾之身。以难进易退四字。为安身立命之第一义。故通籍六十年。立朝仅十馀年。然其在朝除拜。亦必逡巡逊避。累辞不获而后始就命。盖迹虽暂进而心未尝不退也。先祖妣在堂之日。处乡不起者已累年。府君年才疆仕。朝议惜之。赵公复阳抵书同春先生曰。宋员外岂是久于林下之人。是时府君方带铨郎故也。李公䎘历访府君曰。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一时先辈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7L 页
侪友属望之重。有可见矣。而终养之前。守志不变。庚申后。一出数年迟徊者。以私情既无可诿。恩命亦难终孤也。其于君亲恩义之间。量之深而处之当矣。然时势多艰。归意已决。己巳一退以后。遂不复有意于斯世矣。常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孔颜事。虽不可易言。而士君子要当存此念于胸中。盖其存养之工既密。故去就之分益明。此岂俗人之所可窥其彷佛哉。逮夫世变无穷。士祸滔天。同时诸公。鲜得脱免。世道国事。无复可为。而惟府君独先见几高举遐引。超然于荣辱得丧之涂。不获世之滋垢。不受人之诟病。年高德邵。岿然为一代之达尊。明哲之义。勇退之节。自然显白于世。彼疏,钱二人。顾不得专美于前矣。于是乎世之人。望之若千仞之翔凤。九霄之冥鸿。而称之曰。某公不可及也。上自朝绅。下至舆儓。虽素不相悦者。一辞推服。莫敢异口。此可见其所守之确而所立之大也。夫以府君之地望蕴抱。进而在位。则上可以雍容廊庙。赞治经邦。次可以仪表朝廷。有恃有畏。而终不回其介石之志。一当斯世之责。此亦人所共慨者也。虽然府君于内外轻重之分。固已素定于心。视富贵如浮云。以丘壑为素履。优游自在。宽乐令终。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8H 页
其肯以此而易彼哉。况出处进退。人之大节。一或有失。则虽名位事业隆炫一时。而不免后人之指讥者多矣。今府君卓识高风。人自难及。完名全节。世罕其此。上以光 圣考优待之恩。下以警末俗贪鄙之习。百世之下。亦必有追馀韵而击节。仰末照而倾心。忾然永叹。想慕而兴起者。则其扶世教砺士趋。有补于礼义廉耻之风者。亦岂浅鲜也哉。易曰。知微知彰。万夫之望。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府君可以无愧于是矣。世有笃论君子与太史氏皆将表而出之。以传于今与后无疑也。不肖何敢私焉。藐玆孤露。迷暗浅陋。状德之文。不敢容易措手。久而未就。夙夜悲惧。今始裒集遗事。撰次如右。亦不敢一言过饰。以伤府君之谦德。重增不孝之罪。而笔短神惛。未能形容其万一。呜呼痛哉。不肖孤相琦泣血敬书。
神道碑铭(并序)[承旨朴弼周撰]
吾夫子尝言爵禄可辞矣。其谓之可辞者。非以为易也。特视夫中庸之不可能者。为可能也云尔。是则爵禄之难辞也。从古而然矣。以见于史者言之。如疏广,受之即日乞骸。钱若水之急流勇退。历汉唐宋千百载间。仅为若而人而止。噫。一何其寥阔也。于近世而
神道碑铭(并序)[承旨朴弼周撰]
吾夫子尝言爵禄可辞矣。其谓之可辞者。非以为易也。特视夫中庸之不可能者。为可能也云尔。是则爵禄之难辞也。从古而然矣。以见于史者言之。如疏广,受之即日乞骸。钱若水之急流勇退。历汉唐宋千百载间。仅为若而人而止。噫。一何其寥阔也。于近世而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8L 页
求其人。则惟霁月堂文僖宋公是已。孰谓古今人不相及也哉。谨按公讳奎濂。字道源。恩津人。霁月堂其号也。上祖高丽判院事大源。有讳愉。当我 太宗朝。退居怀德。号双清堂。堂至今尚存。自后名德相承。至讳楠寿护军。是为公曾祖。即圭庵先生麟寿之族弟也。祖讳希远。学谕。考讳国铨。妣顺兴安氏。用公贵。两世皆有 赠典。公生于 崇祯三年庚午。幼多病。有浙人相之曰。是必大贵。七岁。随父母。自怀德避虏乱于三嘉。乱定。遇有乡奴至者。首先问双清堂全否。人皆异之。稍长。透悟迈伦。读难书能易。尝受期三百璿机玉衡注于同春先生。而言下即晓。数过且辄成诵。同春亟称赏。甲申。闻 皇都沦没。赋诗寓其悲愤。语极激烈。戊子。进士。己丑。丁外忧。癸巳。中别试解一等。所制策文。人多传诵。会有故不得赴会闱。公业明经而不专口诵。深究蕴奥。举明年大比科。由承文院。荐为检阅。屡蒙 孝庙殊奖。每出入延席。丰采袭人。李公一相赠诗曰。延英讲罢下丹墀。簪笔争瞻玉雪姿。盖纪实也。升典籍。历正言,持平。为养出补茂长县监。居一年弃归。壬寅。再为兵曹正郎。一为持平。选玉堂。文谷金公寿恒以亲嫌不圈于都堂录。公议惜其欠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9H 页
一点。而有不靖者。反以此为言。公夷然不为意。益思敛退。癸卯。除龙潭县令以去。甲辰。以副修撰召。遂奉母夫人归怀德。屡为三司与天曹郎。间授海运判官而皆不赴。己酉献纳时。疏陈民事之急。请蠲役设赈。且曰。人主一心。为万化本。苟不加本根工夫。先清出治之源。则其何能胜私克己。以尽不忍人之政乎。从古圣帝明主之孜孜图治。名臣硕辅之眷眷陈戒者。皆以此为第一件事。臣亦以为今日急务。无过于此显庙嘉纳。癸丑。以献纳乞终养。除旨自是颇间。盖疏语悲恳。得格天听也。升应教。旋除舒川郡守。为赴哭宁陵迁奉。承 命到中路。又有命除朝辞。有乔山乖一哭何处展哀诚之句。舒之人士。僻陋少文。公至则尽诚训迪。习俗为之丕变。治理流闻。有表里之锡。甲寅。为司谏。 肃宗冲年嗣服。群小假托己亥礼讼。栫棘尤庵。而同春则追夺。公于二先生为同宗。且门弟子也。愤惋伤痛。草疏将暴其冤。而为母夫人所觉。涕泣固止之。不果上。丁巳。授执义而亦不得深论。俄又复授。乃引范淳夫,尹和靖讼伊川事。以自▦而反覆极陈二先生冤诬。语多危怖。凶党启请远窜。累月方停。母夫人后始知之。大惊喜曰。 君恩罔极。吾无忧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69L 页
矣。翌年。母夫人即世。服阕。属朝著更新。连有除命。金公锡胄请奖公恬退。授工曹参议。上疏力辞。旋以大司谏承召。时辛酉。距癸卯退去。已十九年而始造朝。屡经诸曹佐贰,承旨,国子而天曹最屡。壬戌。为大司谏。陈民弊四条。其论邻族侵徵。则请计儿弱逃亡所减之数。分定于中外各衙门。且捐出内帑。自躬为始。则民无被侵而国有支用。其论浮费。则曰。不去浮费。则无以节经用。不节经用。则无以蠲民役。不蠲民役。则无以保民生。不保民生。则终至于国不为国。其源亶在于 殿下之不能抑奢从俭。初发于毫忽之微。卒至于滔天之大。愿自今痛自刻励。克去己私。凡系滥赏虚费。一切断除。又以签丁。大为民弊。申及于后疏。仍请别羕(一作样)讲究。蠲减保恤之策。 上皆优批。癸亥。授副提学。引亲嫌递。甲子。 明圣大妣国恤。公疏言太学儒生素巾守圣庙之为未安。乙丑。大臣请极择师儒长复授公。乞暇下乡。疏辞大司谏。并及学儒不解罚之过。盖尹拯有诬逼李文成之言。为儒生辈所声罪。而翰林金洪福以四馆反施儒罚。文谷金公白罢洪福职。而儒罚则犹不解故也。时朝论方携贰。少流一队。护拯甚力。掌令洪受畴等。相继请递公而不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0H 页
能得。俄授吏议,江襄监司。而皆不赴。顷之。以大司谏还朝。疏陈岁荒民饥。请有所蠲贷。以纾民困。见朝象不佳。力求外。丙寅。出为安边府使。清净为治。公馀与邑士游历海山。觞咏甚适。安人至今颂公遗爱。数月。移拜忠清监司。属水灾甚惨。赈粟蠲赋。民无捐瘠。公黜陟明听断。一路肃然。瓜递。又历谏长吏议。公立朝最久。后进多在前列。至是始升擢汉城右尹。更兵曹参判。转都承旨。以知申例兼政房。力辞司宰提举之除。时以为美谈。始李公选以台官立异于金焕鞫问之启。为谏院所论。公尝言其出于为国防虑。不可深罪。及是李公复被台劾。公以大司宪引避不参。俄以礼曹参判。陪 太祖影帧往全州。复命于凶党窃柄之后。时己巳二月初也。群小复起大祸。 仁显王后退处私第。尤庵先生与文谷后先受后命。公痛国事之罔极。万疾作未愈。而促驾担舁。出城在道。屡濒危殆。自后家居二十年。虽际甲戌以来恩礼优异而终不起。屡历宪长与谏长,副学,左参赞,礼曹判书。其升资宪入耆社则在己卯。升崇政则在己丑。以是岁六月初五日。终于正寝。 上教以旧臣凋零。予用悼惜。吊祭庀丧。视例有加。葬于公州三美川艮坐之原。会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0L 页
葬者近千人。怀德,茂长士子。皆立祠俎豆之。公生质甚美。又游于二先生之门。早见学问大体。晚年尤充养。尝有诗曰。黄卷中间对圣人。丹田咫尺护明神。根基且自先培壅。发用要须辨妄真。安歇小成非是学。贯通全体始为仁。从容待到工夫熟。天地群形次第新。其言有味。非实有工力。不能及此。盖居閒之久。阅理日熟。自夫二五变化之微。四七体用之分。以至学术是非文章高下。靡不穷探而识其旨归。深有契于康节怕处其盛之意。其论事成败得失。后多有验。于我东诸贤。最推栗谷以为明体适用之学。又言金沙溪讲礼有功。可从祀圣庑。雅性谦退。不居师道。而有来问业者。则必随人浅深。扣竭两端。启发甚多。每春秋暇日。或风咏岩泉。或评论琴棋。悠然有出尘之趣。静夜月明。境与意会。则又朗诵古今人诗文。声出金石。见人有善。虽小必扬。语及忠孝节义。辄咨嗟叹美之不足。襟怀坦豁。无所留滞。常曰百忍善矣。而意犹蕴蓄。不如忘字之都无事也。事亲色养。居前后艰。哀毁几不全。母夫人临殁。深以其先墓阙表为痛。公体遗志。亟先营竖于葬前。死丧孔怀。哀动傍人。爱诸侄如己子。人不见其有异。推及宗戚乡党。迷者受其教。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1H 页
穷者得其养。虽在道途。遇有饥饿颠连者。则辄捐橐中资。方便救疗而后去。其仁心恻怛类此。爱君忧国。出于至诚。每及 孝庙时事而曰。圣主圣主。今安得复见。为之怆欷。严于贤邪大分。而不为乖激已甚之论。屡居铨地。一意调和。使彼此不至败坏。章劄论事。多在民瘼。其所指陈。明白恳到。皆从经学中出来。尤庵尝叹服公文以为无疵。有遗稿几卷藏在家。最公进涂早辟。名论素峻。甚为先辈俞市南棨,金沧洲益熙诸名公所取重。尝以天曹郎不承召。松谷赵公复阳抵书同春。有曰宋员外岂久于林下之人。士大夫相语。至以安石苍生见拟。即其属望之隆。而公所抱负可见矣。乃公则舍庙廊平步之可致。就丘园素履之无咎。自在通籍之初。即已逡巡却步。间亦随世为隐见。而其志则未尝不在初服。前既办得十九年坚坐。后又一退而不复进。虽党祸滔天。士林芟夷。而独公超然自在。是非不敢到。此其高风清节。虽谓之与疏,钱二子同归其可也。虽然自昔恬退之士。类以閒旷萧散优游卒岁为高致。少能致意于根本之学。而公乃酣饫其中。乐且无忧。夷考其诗文盖自有不可掩者。是则又疏,钱二子之所未有也。以此见之。公岂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1L 页
不尤贤乎哉。夫人安东金氏。封赠视公秩。同中枢光灿之女。即文谷公妹也。幼被祖清阴文正公教训。晓文字。略通大义。奉姑孝。事君子敬慎。持家御众。众美皆具。而惟其达不喜穷不戚。尤为妇人所难能者。先八年卒。后祔公。男相琦典文衡吏曹判书。清名雅望。克追先美。相维府使。女适牧使李益命。孙男必焕牧使。女婿副率李夏坤,生员李天纪,学生尹得恒,副提学徐命彬,府尹闵通洙。为判书出。必泰,必徵与监司李天辅,参奉李思重,持平沈锈妻。为府使出。曾孙长派载福,载禧。必泰子载经,载纶。必徵子载纬。馀不录。弼周晚生屏蛰。未及登公之门。而窃怀慕仰则久矣。乃者必焕氏以公神道之文见属。辞不获。谨就太宰公所为家状。而檃栝论著之如右。而系之以铭。铭曰。
维湖有怀。山盘水纡。钟其间气。笃生巨儒。其最著者。圭庵尤春。假有高下。要皆仁人。他姓犹难。况也同族。后先相望。公又继作。远追其绪。近宗其学。函丈多年。承事无斁。扬于 王庭。瑞若凤威。乃动朝嗟。乃眷 主知。入有嘉谟。出有美政。政以安民。谟以格王。公亦有言。用行舍藏。虽孔颜事。我宜作程。乃处其间。惟义为剂。进非苟禄。退非忘世。如宋伪学。礼祸堪噫。触彼
维湖有怀。山盘水纡。钟其间气。笃生巨儒。其最著者。圭庵尤春。假有高下。要皆仁人。他姓犹难。况也同族。后先相望。公又继作。远追其绪。近宗其学。函丈多年。承事无斁。扬于 王庭。瑞若凤威。乃动朝嗟。乃眷 主知。入有嘉谟。出有美政。政以安民。谟以格王。公亦有言。用行舍藏。虽孔颜事。我宜作程。乃处其间。惟义为剂。进非苟禄。退非忘世。如宋伪学。礼祸堪噫。触彼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2H 页
群壬。讼我二师。间有隐显。更屡平陂。参倚心目。唯一退字。急流之勇。在于龙蛇。视钱若水。孰为少多。矧公好学。乐以忘老。非只嘉遁。实惟深造。观古恬退。谁则如此。斯以有斯。鲁有君子。我诗孔扬。篆于墓门。有永千秋。仰公清芬。
致祭文[知制 教李乔岳制进]
惟灵挺生名家。涵濡世德。禀资和粹。制行纯笃。早得依归。力攻坟典。发轫妙岁。簪笔翰苑。际遇 圣祖。亟被宠褒。晋涂大辟。平步云霄。骞清翥要。扬历殆遍。卿惟退避。不屑荣显。陈章乞养。低徊郡符。逮膺谏职。力卞师诬。譬如孤凤。独唳朝阳。众怒如火。蜮弩交张。予独知卿。谮搆遂沮。改纪之初。首命甄叙。嘉卿素履。不渝丘壑。擢长薇垣。参贰铨席。旋寘经幄。启沃是资。屡掌国子。教胄得宜。洎纳湖节。爰超卿列。提纲宪司。出纳喉舌。予恨其晚。卿愈谦冲。复寻初服。避远机罿。优游晚节。脱略世累。一卧林泉。馀数十祀。望崇朝右。德邵齿尊。阅历 三朝。岿然独存。推恩晋秩。授以宗伯。除旨频繁。批谕随续。予意弥笃。卿志难夺。班陟三孤。礼优大耋。朝仪虽隔。宠眷愈隆。寤寐伊人。我思憧憧。邦家不幸。耆宿凋丧。子庸悼惜。肆加悯章。缅卿清规。
致祭文[知制 教李乔岳制进]
惟灵挺生名家。涵濡世德。禀资和粹。制行纯笃。早得依归。力攻坟典。发轫妙岁。簪笔翰苑。际遇 圣祖。亟被宠褒。晋涂大辟。平步云霄。骞清翥要。扬历殆遍。卿惟退避。不屑荣显。陈章乞养。低徊郡符。逮膺谏职。力卞师诬。譬如孤凤。独唳朝阳。众怒如火。蜮弩交张。予独知卿。谮搆遂沮。改纪之初。首命甄叙。嘉卿素履。不渝丘壑。擢长薇垣。参贰铨席。旋寘经幄。启沃是资。屡掌国子。教胄得宜。洎纳湖节。爰超卿列。提纲宪司。出纳喉舌。予恨其晚。卿愈谦冲。复寻初服。避远机罿。优游晚节。脱略世累。一卧林泉。馀数十祀。望崇朝右。德邵齿尊。阅历 三朝。岿然独存。推恩晋秩。授以宗伯。除旨频繁。批谕随续。予意弥笃。卿志难夺。班陟三孤。礼优大耋。朝仪虽隔。宠眷愈隆。寤寐伊人。我思憧憧。邦家不幸。耆宿凋丧。子庸悼惜。肆加悯章。缅卿清规。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2L 页
为世所推。在朝侃侃。绝无诡随。身虽退处。岂忘宗国。闻有阙政。忧必形色。荣名势利。唾若泥尘。出处行藏。何愧古人。明哲之义。卿实有得。完名峻节。世谁为匹。湖山嶙峋。湖水潾潾。已矣风范。邈焉难亲。玆遣礼官。替奠菲具。灵其不昧。歆此侑语。
渼湖书院啜享祭文[大提学金揉制]
天赋清纯。暗契道妙。崭然头角。越自弱少。蚤从先觉。益闻精窅。尺寸师范。期于克肖。中弸外彪。如刀发鞘。馀力文藻。穷涯极徼。岂若世人。劳精窃剽。遂辟晋道。大被简调。扬历华膴。衔樽鞅掉。归养志急。趋荣意眇。惓焉来归。脱然尘绕。滫瀡馀暇。旧业益劭。寄兴丘园。暮朝吟啸。契心书籍。頫仰钩钓。行与知进。德随年邵。中经沧桑。一节愈皎。谗慝滔天。亦未敢诮。清标高揭。不滓而皭。让名不居。韬光自耀。宠位深隆。德望增曜。绿绨频颁。辄辞 恩召。一代倾歆。多士仰照。抠衣负笈。咸来师表。发蒙开蔀。功岂曰小。木稼告灾。天不憖吊。哲人其萎。士类哀叫。眷玆渼湖。郊壑窈窕。杖屦攸轴。遗风不藐。章甫同声。爰作院庙。俎豆千秋。拟自今肇。相率吁天。获允 明诏。涓吉妥灵。敬荐泂醥。庶垂歆假。永配河峤。
挽词[郑浩]
寿到遐龄位正卿。履盈持满惕如惊。德尊耆社朝中望。盟主文衡膝下荣。当日急流能勇退。遭时多难独完名。半生林壑怡真趣。三尺峨洋有古声。迹习门墙屡承奖。歌传木稼倍伤情。公私无恨如泉泪。为向西风满臆横。(乌川后人郑浩)
挽词[任弘望]
春风座上始逢公。秋日仙楼夙夜同。雅量平生无畛域。完名叔世有初终。八旬视德难为寿。一品论人恨未崇。所慰家声犹不殄。斯文责在大宗工。
(行副护军任弘望)
挽词[黄钦]
完名终古如公少。福履于今更孰伦。膝下荣光太学士。朝端矜式老成人。超然蛮触纷争地。好作丘园自在身。耆席忝僚馀白首。不堪临挽泪沾巾。
(右参赞黄钦)
挽词[闵镇厚]
清标长德冠簪缨。间养林泉福履萦。望峻儒宗门下士。名高耆社会中英。身全素节无今世。儿主文盟大厥声。讣彻 九重宸悼切。恩深终始极哀荣。
灵光每仰岿然存。床下时承戒诲温。惓惓恋 君忧世意。谆谆感古怆今言。班连槐棘身如蜕。国赖蓍龟望益尊。一老天胡终不憖。追惟先谊秪声吞。
(上护军闵镇厚)
挽词[闵镇远]
先业双清勉肯堂。平生齿爵德兼彰。 三朝白发灵光岿。晚节黄花老圃香。洛社画图传胜事。词坛旗鼓属贤郎。应知素绋湖堧路。处处遗民泣憩棠。
先君同榜又同庚。况是同门受业生。一代升沈关世运。百年胶漆见交情。沧桑屡阅悲人事。风树馀哀仰老成。床下拜颜今不再。永怀畴昔泪沾缨。
(右尹闵镇远)
渼湖书院啜享祭文[大提学金揉制]
天赋清纯。暗契道妙。崭然头角。越自弱少。蚤从先觉。益闻精窅。尺寸师范。期于克肖。中弸外彪。如刀发鞘。馀力文藻。穷涯极徼。岂若世人。劳精窃剽。遂辟晋道。大被简调。扬历华膴。衔樽鞅掉。归养志急。趋荣意眇。惓焉来归。脱然尘绕。滫瀡馀暇。旧业益劭。寄兴丘园。暮朝吟啸。契心书籍。頫仰钩钓。行与知进。德随年邵。中经沧桑。一节愈皎。谗慝滔天。亦未敢诮。清标高揭。不滓而皭。让名不居。韬光自耀。宠位深隆。德望增曜。绿绨频颁。辄辞 恩召。一代倾歆。多士仰照。抠衣负笈。咸来师表。发蒙开蔀。功岂曰小。木稼告灾。天不憖吊。哲人其萎。士类哀叫。眷玆渼湖。郊壑窈窕。杖屦攸轴。遗风不藐。章甫同声。爰作院庙。俎豆千秋。拟自今肇。相率吁天。获允 明诏。涓吉妥灵。敬荐泂醥。庶垂歆假。永配河峤。
挽词[郑浩]
寿到遐龄位正卿。履盈持满惕如惊。德尊耆社朝中望。盟主文衡膝下荣。当日急流能勇退。遭时多难独完名。半生林壑怡真趣。三尺峨洋有古声。迹习门墙屡承奖。歌传木稼倍伤情。公私无恨如泉泪。为向西风满臆横。(乌川后人郑浩)
挽词[任弘望]
春风座上始逢公。秋日仙楼夙夜同。雅量平生无畛域。完名叔世有初终。八旬视德难为寿。一品论人恨未崇。所慰家声犹不殄。斯文责在大宗工。
(行副护军任弘望)
挽词[黄钦]
完名终古如公少。福履于今更孰伦。膝下荣光太学士。朝端矜式老成人。超然蛮触纷争地。好作丘园自在身。耆席忝僚馀白首。不堪临挽泪沾巾。
(右参赞黄钦)
挽词[闵镇厚]
清标长德冠簪缨。间养林泉福履萦。望峻儒宗门下士。名高耆社会中英。身全素节无今世。儿主文盟大厥声。讣彻 九重宸悼切。恩深终始极哀荣。
灵光每仰岿然存。床下时承戒诲温。惓惓恋 君忧世意。谆谆感古怆今言。班连槐棘身如蜕。国赖蓍龟望益尊。一老天胡终不憖。追惟先谊秪声吞。
(上护军闵镇厚)
挽词[闵镇远]
先业双清勉肯堂。平生齿爵德兼彰。 三朝白发灵光岿。晚节黄花老圃香。洛社画图传胜事。词坛旗鼓属贤郎。应知素绋湖堧路。处处遗民泣憩棠。
先君同榜又同庚。况是同门受业生。一代升沈关世运。百年胶漆见交情。沧桑屡阅悲人事。风树馀哀仰老成。床下拜颜今不再。永怀畴昔泪沾缨。
(右尹闵镇远)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3L 页
挽词[李宜显]
宿德奫深素履贞。故应天锡有遗赢。遐期稳享三朋寿。崇秩新超一品卿。洛社清樽宜晚景。莱庭䌽舞是文衡。翛然此去元无憾。况奉 哀纶字字荣。
二老华宗早袭方。危途阅尽志弥彰。繁花玄观从他艳。晚菊秋畦独保香。仙府忽看乘莽眇。鲁邦无复仰灵光。通家小子追先故。千里缄辞涕泪长。
(伊川府使李宜显)
挽词[洪受瀗]
如公名德世仪刑。大耋康宁福禄并。泰畤麟游曾表瑞。洛波龙卧早辞荣。皓须耆社身承 渥。赤帜骚坛子主盟。林下十年犹望起。皇天不憖奈苍生。
(行司直洪受瀗)
挽词[崔锡鼎]
滔滔一世利名趋。蛮触纷然竞䁔姝。暮境优閒夫子
宿德奫深素履贞。故应天锡有遗赢。遐期稳享三朋寿。崇秩新超一品卿。洛社清樽宜晚景。莱庭䌽舞是文衡。翛然此去元无憾。况奉 哀纶字字荣。
二老华宗早袭方。危途阅尽志弥彰。繁花玄观从他艳。晚菊秋畦独保香。仙府忽看乘莽眇。鲁邦无复仰灵光。通家小子追先故。千里缄辞涕泪长。
(伊川府使李宜显)
挽词[洪受瀗]
如公名德世仪刑。大耋康宁福禄并。泰畤麟游曾表瑞。洛波龙卧早辞荣。皓须耆社身承 渥。赤帜骚坛子主盟。林下十年犹望起。皇天不憖奈苍生。
(行司直洪受瀗)
挽词[崔锡鼎]
滔滔一世利名趋。蛮触纷然竞䁔姝。暮境优閒夫子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4H 页
是。急流难进近来无。湖山满目云俱往。花竹成林鹤正孤。俛仰高风那复见。家声犹在九苞雏。
(判中枢崔锡鼎)
挽词[李晚成]
耆社官仍八座临。词坛执耳又奇男。典刑尚喜瞻黄发。谦慎何曾改素心。勇退久称林下一。达尊兼有世间三。秋风丹旐蓝田道。两世甘棠处处阴。
(岑城李晚成)
挽词[李畬]
即知元祐有完人。故里婆娑勇退身。积庆趋庭太学士。清名耕野旧从臣。三孤峻秩尊荣备。八帙高龄 宠锡申。无奈老成追不得。漳滨回首独悲辛。
(德水李畬)
挽词[申銋]
勇退名高福履并。八旬增秩更尊荣。明时 宠渥逢三圣。终老佳缘续九京。望实定踰登鼎轴。宁馨何况秉文衡。人间艳颂应无比。秪是偏伤善类情。
(前留守申銋)
挽词[俞得一]
閒居眼底阅沧桑。秋后寒花独抱香。此地宜称汉通德。何人不仰鲁灵光。耆英入画崇班擢。才子垂金彩舞长。痛惜旧臣零落尽。 九重哀诏泣周行。
(昌原俞得一)
挽词[韩圣佑]
清名晚节两难全。在汉齐疏宋媲钱。光显何曾渝志
(判中枢崔锡鼎)
挽词[李晚成]
耆社官仍八座临。词坛执耳又奇男。典刑尚喜瞻黄发。谦慎何曾改素心。勇退久称林下一。达尊兼有世间三。秋风丹旐蓝田道。两世甘棠处处阴。
(岑城李晚成)
挽词[李畬]
即知元祐有完人。故里婆娑勇退身。积庆趋庭太学士。清名耕野旧从臣。三孤峻秩尊荣备。八帙高龄 宠锡申。无奈老成追不得。漳滨回首独悲辛。
(德水李畬)
挽词[申銋]
勇退名高福履并。八旬增秩更尊荣。明时 宠渥逢三圣。终老佳缘续九京。望实定踰登鼎轴。宁馨何况秉文衡。人间艳颂应无比。秪是偏伤善类情。
(前留守申銋)
挽词[俞得一]
閒居眼底阅沧桑。秋后寒花独抱香。此地宜称汉通德。何人不仰鲁灵光。耆英入画崇班擢。才子垂金彩舞长。痛惜旧臣零落尽。 九重哀诏泣周行。
(昌原俞得一)
挽词[韩圣佑]
清名晚节两难全。在汉齐疏宋媲钱。光显何曾渝志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4L 页
操。归来惟得友林泉。群贤同户仁为里。伯子荣门孝是毡。邦国今朝成殄瘁。人间白首独潸然。
(兵曹参判韩圣佑)
挽词[李思永]
维我先生门下人。毕竟成就惟公是。 先朝学士如云委。怡静谁能与公比。常看世纷公先退。且值时平公不起。荣涂峻秩总非心。日夕惟忆安田里。韩公老圃晚菊香。疏氏乡园同父子。耆社优游老尚书。鲤庭常趋太学士。人间寿禄更何厚。爽气忽上秋空里。士友皆伤失典刑。 圣旨深嗟轸葬祀。文章德业皆不朽。岂若公名长不死。怊怅双清堂上月。长照蓝田山下水。(户曹参判李思永)
挽词[姜鋧]
清名雅望动簪绅。雨露 恩光进退均。父子霜台都御史。生涯田野一閒人。崇班正待耆英会。卿月俄随寿曜沦。蹑武龙喉如昨日。几回追曩暗伤神。
几回追曩暗伤神。乡谊交情最觉亲。衔 命曾过桑梓地。承颜重对画图春。襟怀款款言犹记。杖屦依依迹已陈。怊怅旧臣零落尽。 纶音恳恻泣朝绅。
(大提学姜鋧)
挽词[赵正万]
邹鲁生居坟典探。十年师事两河南。承家志操追名祖。华国文章挺大男。九帙享来完福五。一身兼有达
(兵曹参判韩圣佑)
挽词[李思永]
维我先生门下人。毕竟成就惟公是。 先朝学士如云委。怡静谁能与公比。常看世纷公先退。且值时平公不起。荣涂峻秩总非心。日夕惟忆安田里。韩公老圃晚菊香。疏氏乡园同父子。耆社优游老尚书。鲤庭常趋太学士。人间寿禄更何厚。爽气忽上秋空里。士友皆伤失典刑。 圣旨深嗟轸葬祀。文章德业皆不朽。岂若公名长不死。怊怅双清堂上月。长照蓝田山下水。(户曹参判李思永)
挽词[姜鋧]
清名雅望动簪绅。雨露 恩光进退均。父子霜台都御史。生涯田野一閒人。崇班正待耆英会。卿月俄随寿曜沦。蹑武龙喉如昨日。几回追曩暗伤神。
几回追曩暗伤神。乡谊交情最觉亲。衔 命曾过桑梓地。承颜重对画图春。襟怀款款言犹记。杖屦依依迹已陈。怊怅旧臣零落尽。 纶音恳恻泣朝绅。
(大提学姜鋧)
挽词[赵正万]
邹鲁生居坟典探。十年师事两河南。承家志操追名祖。华国文章挺大男。九帙享来完福五。一身兼有达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5H 页
尊三。寿星今与德星晦。恸为公私俱不堪。
崇班巍秩视毫尘。归卧田园问几春。自是急流能勇退。居然元祐一完人。温公有学知行止。邵子吟诗道性真。可但高名垂史笔。 圣君哀恸切丝纶。
(户曹正郎赵正万)
挽词[权尚夏]
河南门下姓名香。弱岁蜚英侍 御床。雅望 三朝卿月焕。优閒廿载老星光。方期海屋添筹远。忽讶仙楼作记忙。赫赫家声传令嗣。士林收泪慰悲伤。
(安东权尚夏)
挽词[申镡]
河南门下早抠衣。平步云霄振羽仪。轩冕傥来看外物。园林閒卧乐清时。文昌宿望灵光在。洛社高名走卒知。世路渐艰耆旧尽。不堪乔木日凄其。
名利场中膏火煎。战争蛮触亦纷然。人谁脱落能全操。公独优閒且乐天。雅节终看为世范。浮荣何用上台躔。谩将平日登龙愿。千里缄辞泪洒笺。
(副司果申镡)
挽词[李乔岳]
忆曾溪社挹光尘。和气温然满座春。大帙崇班优 宠渥。高风霁月见精神。慇勤佳诲才经日。奄忽清规已隔晨。晚节林泉公独最。完名今世复何人。
(咸平县监李乔岳)
挽词[赵泰采]
明时勇退古犹难。林下清名独保完。恋结 九阍常有梦。身閒三径若无官。 圣恩优老跻崇秩。耆画传神耸后观。存没世间何所憾。更看儿上主文坛。
(左参赞赵泰采)
挽词[徐宗泰]
迹似云霞远。光同鸾凤仪。接人浑德气。饬己见冲规。耆社风流盛。台司步武迟。寒门忝王谢。再拜远缄辞。
(左议政徐宗泰)
挽词[赵相愚]
曾从函丈闻题品。讲席推公第一人。勇退本非忘 圣世。卷怀惟欲保馀春。儿横金带兼双璧。位逼槐班况八旬。元祐谁能全晚节。清堂无复挹芳尘。
(判敦宁赵相愚)
挽词[李健命]
先朝名德几人存。尚看丘园有达尊。轩冕心灰春梦过。沧桑眼阅水澜翻。年高大耋超尘臼。位逼台司荷圣恩。更喜生男为国器。成书不独托龙门。
(吏曹参判李健命)
挽词[金万埰]
耆社风流廊庙姿。蜚英当日赞明时。清名退谷诸贤并。雅望春斋两老推。色举争称高世节。文盟允属克家儿。人间不尽公私恸。一读 纶音涕更洟。
(光山金万埰)
挽词[金万增]
眼眯东华几丈尘。钟鸣总是夜行人。世间轩冕遐情
崇班巍秩视毫尘。归卧田园问几春。自是急流能勇退。居然元祐一完人。温公有学知行止。邵子吟诗道性真。可但高名垂史笔。 圣君哀恸切丝纶。
(户曹正郎赵正万)
挽词[权尚夏]
河南门下姓名香。弱岁蜚英侍 御床。雅望 三朝卿月焕。优閒廿载老星光。方期海屋添筹远。忽讶仙楼作记忙。赫赫家声传令嗣。士林收泪慰悲伤。
(安东权尚夏)
挽词[申镡]
河南门下早抠衣。平步云霄振羽仪。轩冕傥来看外物。园林閒卧乐清时。文昌宿望灵光在。洛社高名走卒知。世路渐艰耆旧尽。不堪乔木日凄其。
名利场中膏火煎。战争蛮触亦纷然。人谁脱落能全操。公独优閒且乐天。雅节终看为世范。浮荣何用上台躔。谩将平日登龙愿。千里缄辞泪洒笺。
(副司果申镡)
挽词[李乔岳]
忆曾溪社挹光尘。和气温然满座春。大帙崇班优 宠渥。高风霁月见精神。慇勤佳诲才经日。奄忽清规已隔晨。晚节林泉公独最。完名今世复何人。
(咸平县监李乔岳)
挽词[赵泰采]
明时勇退古犹难。林下清名独保完。恋结 九阍常有梦。身閒三径若无官。 圣恩优老跻崇秩。耆画传神耸后观。存没世间何所憾。更看儿上主文坛。
(左参赞赵泰采)
挽词[徐宗泰]
迹似云霞远。光同鸾凤仪。接人浑德气。饬己见冲规。耆社风流盛。台司步武迟。寒门忝王谢。再拜远缄辞。
(左议政徐宗泰)
挽词[赵相愚]
曾从函丈闻题品。讲席推公第一人。勇退本非忘 圣世。卷怀惟欲保馀春。儿横金带兼双璧。位逼槐班况八旬。元祐谁能全晚节。清堂无复挹芳尘。
(判敦宁赵相愚)
挽词[李健命]
先朝名德几人存。尚看丘园有达尊。轩冕心灰春梦过。沧桑眼阅水澜翻。年高大耋超尘臼。位逼台司荷圣恩。更喜生男为国器。成书不独托龙门。
(吏曹参判李健命)
挽词[金万埰]
耆社风流廊庙姿。蜚英当日赞明时。清名退谷诸贤并。雅望春斋两老推。色举争称高世节。文盟允属克家儿。人间不尽公私恸。一读 纶音涕更洟。
(光山金万埰)
挽词[金万增]
眼眯东华几丈尘。钟鸣总是夜行人。世间轩冕遐情
霁月堂先生集附录 第 476H 页
早。湖上田园素业贫。漫道 明廷卿月峻。惊闻紫极寿星沦。儿郎继起家声大。都宪文衡耸搢绅。
桑梓地连莽苍间。过从几遍罄幽欢。岂惟厚德忘高位。自是清标保岁寒。一代耆贤谁复在。 三朝名节最能完。寝门未泄存亡恸。洒向秋天涕不乾。
(光山金万增)
挽词[李寅烨]
名门潜德说双清。公又谦中宠若惊。晚暮优閒仍洛社。风流笃厚即西京。耽开书卷消长日。好占江山惬素情。争睹九苞丹穴羽。早将牛耳主齐盟。
床下曾陪杖屦亲。菀然眉宇见精神。襟怀莹若堂前月。谈笑熏为座上春。不待三郎坚一壑。早知元祐有完人。百年宁顺应无憾。留得芳名简册新。
(刑曹判书李寅烨)
挽词[李颐命]
蜀公终不起元祐。千载行藏可等伦。世事云烟从百变。閒居日月似长春。人间大帙嗟歌缶。身后斯文有麒麟。遥想琴棋湖上宅。寒花寂寞映秋旻。
(判中枢李颐命)
挽词[宋基泰]
交情至老又宗谊。福履常称古亦稀。霁月光连卿月焕。寿星躔耀德星辉。经纶有责难忘世。爵禄匪心易息机。后死人间馀日少。更逢泉路傥无违。
(宗侄宋基泰)
挽词[权尚游]
华宗蔚有两先生。兰室薰陶学业宏。禀气文星仍德宿。崇班台斗又耆英。携家早遂田园计。教子曾专馆阁盟。洛建盛衰关世运。士林馀泪更沾缨。
(前参议权尚游)
挽词[金镇圭]
翻覆纷千变。身名独两完。天云阅苍白。车毂笑朱丹。进退随时可。优游与道安。鸡山同偃蹇。不厌廿年看。圃菊宁羞淡。庭兰剩种馨。仁宜到鲐背。贵岂在犀鞓。昃日嗟爻象。秋天想典刑。回思床下拜。掩涕诔泉扃。
(世侍生金镇圭)
桑梓地连莽苍间。过从几遍罄幽欢。岂惟厚德忘高位。自是清标保岁寒。一代耆贤谁复在。 三朝名节最能完。寝门未泄存亡恸。洒向秋天涕不乾。
(光山金万增)
挽词[李寅烨]
名门潜德说双清。公又谦中宠若惊。晚暮优閒仍洛社。风流笃厚即西京。耽开书卷消长日。好占江山惬素情。争睹九苞丹穴羽。早将牛耳主齐盟。
床下曾陪杖屦亲。菀然眉宇见精神。襟怀莹若堂前月。谈笑熏为座上春。不待三郎坚一壑。早知元祐有完人。百年宁顺应无憾。留得芳名简册新。
(刑曹判书李寅烨)
挽词[李颐命]
蜀公终不起元祐。千载行藏可等伦。世事云烟从百变。閒居日月似长春。人间大帙嗟歌缶。身后斯文有麒麟。遥想琴棋湖上宅。寒花寂寞映秋旻。
(判中枢李颐命)
挽词[宋基泰]
交情至老又宗谊。福履常称古亦稀。霁月光连卿月焕。寿星躔耀德星辉。经纶有责难忘世。爵禄匪心易息机。后死人间馀日少。更逢泉路傥无违。
(宗侄宋基泰)
挽词[权尚游]
华宗蔚有两先生。兰室薰陶学业宏。禀气文星仍德宿。崇班台斗又耆英。携家早遂田园计。教子曾专馆阁盟。洛建盛衰关世运。士林馀泪更沾缨。
(前参议权尚游)
挽词[金镇圭]
翻覆纷千变。身名独两完。天云阅苍白。车毂笑朱丹。进退随时可。优游与道安。鸡山同偃蹇。不厌廿年看。圃菊宁羞淡。庭兰剩种馨。仁宜到鲐背。贵岂在犀鞓。昃日嗟爻象。秋天想典刑。回思床下拜。掩涕诔泉扃。
(世侍生金镇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