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x 页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书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1H 页
上同春堂宋先生(浚吉○癸巳)
行到清州。谨具一书。留付归便。窃想已蒙垂览矣。久旱得雨。气候清快。伏惟此时道体起居神相万福。夙夜瞻慕。不任下诚。甥路中幸无疾病。十一日。归侍亲庭。大小匀安。私喜曷喻。窃念维重。少虽受训于家庭。不能佩服而勉励。长则役志于科举。徒知掇拾乎文字。聪悟之性。日益昏蔽。利欲之诱。日益侵攘。二十年来。伥伥迷道。回顾平生。所业何事。居常惭恧。若无所容。而循常习故。自不能振发其怠惰之质。幸造先生之门。获侍几案之侧。日觌德仪。时承温诲。忽然有感发兴起之端。顿忘庸陋之品。乃敢请业于下执事。斯岂非景仰之诚素所蓄积于中。而不倦之教又能成人之美者欤。甥之私计。初欲留侍座下一二朔。受小学朱书等书。归拜亲闱。谨供定省。以其暇日。尽诵所受。过数月。又进门下而受业如初。自是往来京乡。惟意所欲。诗书讲习。以时自勉。适因大家东行。急于趋省。犹未克上承盛意。下遂贱诚。近日所受。只小学数十业。而亦不暇续诵。归来怅怅。心若有失。辞退时。窃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1L 页
欲仰请书绅之语。以为服膺之地。而宾客满座。行且忙迫。不敢率尔仰陈所怀。不敏之失。无以自恕。倘蒙不鄙夷之。或赐警诲。则所处虽远。奚异于进退周旋于抠衣之列哉。适值纷扰。言不尽裁。自馀谨俟后便。伏乞为道保重。以慰区区向溯之怀。
上同春堂宋先生
陈疏得 批后。欲自 阙下直归。以为更疏之计。而明日。是槐院褒贬云。近职非如凡官同罪。不可独蒙恩除。欲居中考以自安。未知如何。敢此仰禀。
上同春堂
既递还授。不如初无是事。伏想苦恼不安矣。然 圣意殊好。舆望难孤。一番陈疏后似不必力辞。未知如何。
上同春堂
昨日。伏见疏 批。实出 盛意。此后将不得更辞否。伏望勉就职事。以副上下之望。
上同春堂(丧祭问目)
若以丧事及不得已而出入。则途中哀至而哭。未知如何。或以非奔丧而道哭。近于野哭。为非。或云若在旅次。则可哭。何以处之。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2H 页
路中或旅次。遇所知则哭而受吊。如在家欤。
入亲族家。相吊如在家之礼欤。若在亲族家。有来吊者。亦如在家受吊之礼欤。
礼有庶子不以杖即位之文。所谓位者。何。即吊与奠哭之位欤。嫡子主丧。故庶子不敢杖而即位。则只可杖于庐次欤。父主母丧。则嫡子又不敢以杖。即其吊与奠哭之位欤。朝夕上食时。亦不敢杖欤。父或不在丧次。则嫡子于吊与奠哭。以杖而就位乎。嫡子又出。则庶子亦以杖而就位乎。父与嫡子虽出。嫡子与庶子。如父与嫡子之在其位也。而其不敢杖。无异于初欤。嫡子虽出。嫡妇在焉。则庶子犹不敢杖乎。抑男女异位。无所嫌而可杖乎。其所谓不以杖即位者。庶子立于吊与奠哭之位。举杖而哭者欤。抑去其杖欤。若有与庶子相知者来吊庶子。或嫡子有疾而庶子独受吊。则庶子可以杖乎。
看山及省墓时。过先陇而无展拜之礼。未知如何。其不敢以衰服为礼欤。或云上先陇。不可无敬。去杖而哭。哭而后拜可矣。或云以出入时。所著方笠生布直领衣。展拜而不哭为可。两说如何。
卒哭前。若遇节日。则于朝奠。兼设节果时羞欤。击蒙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2L 页
要诀云。既殡之后。妇人依前位于堂上南上。男子位于阶下。其位当北上。若以丧事及不得已而出入。则出告归拜之礼。亦行于其位欤。抑诣灵座前。行礼欤。立阶下北面。当前而行礼欤。
丧礼备要虞祭主人以下入哭条注云。皆入哭于灵座前。其位皆北面。丈夫处东西。妇人处西东上上。然则虞祭时。男女之位。皆在堂上欤。虞后朝夕上食时位次。亦如虞祭之仪乎。
发引时。男女之位。一依殡后之仪而无变欤。
世人于亲丧发引前。诸子诸女。各具盛馔。朝夕奠外别设一奠。如族党朋知致祭之仪。以寓永诀之情。此非礼书所。载而时俗。循以为常。盖父母在堂也。初度之辰。上酒为寿。远行之时。奉饯以送。此固人子事亲。以饮食忠养之一节也。至于既殁之后。永迁有期。则终天永诀之痛。有所不忍。而欲以酒奠。少伸至情者。亦其情理然也。但嫡子既奉馈奠。则又不可别有奠。庶子不敢自祭。则似不得各自设奠。未知如何。如诸女则夫婿主之。似不妨也。
女子及诸孙之服期者。礼当除之于练日。而但行练于十一月。则彼服期之人。无变礼否。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3H 页
童子之服月数。与成人无减否。
练服一节。备要有二说。其一。只练冠与中衣。衰裳则改而不练。为无违于古礼。其一。从家礼并练衰裳。亦不为无据。未知何所遵焉。顷日禀及此礼于尤庵丈席。以从家礼换练为答。弟念古礼无所考则已。既有明文。仿古亦宜。伏乞斟教。丧礼服制袂下注云。袂用布二幅。其下又云。各缝连于衣身之左右。然则左右各用一幅耶。抑左右各以二幅为袂耶。
祥后黑网中与白笠。甚不衬合。盖白笠视黪冠纯素。黑网视缟冠反吉。吉凶相杂。称用不安。问解以白布网巾为骇俗。而有白黑鬃杂造之教。而此制之骇俗。反甚于布巾。故昔年母丧祥服。以白布作网巾用之。仍禀于座下。则答以无妨。人之见者。亦不以为骇。今拟依此为之。未知果如何。伏望下教。
下教谨悉。祥服纯素。实非古制。从俗用网巾。无甚不可。而但前丧既用布巾。到今有异。似有轻重之嫌。且有有其举不敢废之义。未知此于义理。无妨害耶。更乞下教。
六代祖祠位递迁。奉安于清州族祖家。甥之展谒时。欲以酒果荐献。昨已面禀承教矣。更思之。今行已为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3L 页
设祭于墓所又于家庙行祀。则似近于渎未知如何伏望更思裁教。
此行归省先墓。当在端午后。当别具酒果设荐。然则当有祝文耶。祝文恐不敢如何。且若值端午。依礼参拜。似不当自主。亦如何。伏望下教。
上尤庵宋先生(时烈○乙巳)
维重再拜。维重忝第于 孝庙元年。猥蒙 洪造。久厕侍从。岁己亥四月。受 密命廉察于岭南。 陛辞之第二十四日。行至镇海县。忽承 天崩之音。痛哭奔还。弓剑已远。五内如割。何逮何反。唯是所受 御书一封藏之十袭。不敢坠失。时时敬玩。未尝不摧心而抆血矣。感岁月之逾迈。惧 手泽之或缺。玆为久图。裁成四幅。一帖凡三十有七字。呜呼。我 先王既圣而学不厌。尊贤而礼益勤。驾唐轶虞。拟回至治。攘夷尊周。将伸大义。精神所运。可感天地。而盛业未就。遽弃臣民。此岂但吾东邦运之不禄。抑天下后世之所共于邑而长痛者也。蝼蚁微臣。至今不死。受 恩如天。追报无阶。此身糜粉之前。庶将抱此 遗墨。用替羹墙。且使子孙永为传家之宝。追惟往昔。创陨罔极。此帖不可无记识。敢以是请于 先生。幸题一言。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4H 页
慰此区区悲慕之诚。伏惟鉴察。
上尤庵
维重再溷崇听。夷狄之乱中国久矣。衣冠文物之盛。不可得以复见。每于书册器用之间。见有华制。则未尝不至于流涕。偶阅家间旧箧。得崇祯三年庚午大统历。乃 皇明之所颁降者。而维重之生实在是年。心窃为幸。爱不释手。真若更睹汉官之仪。而益不胜山河举目之悲焉。仍念以维重不肖。自悬弧至今日。得保父母遗体。粗识君臣大义者。莫非 皇明化育之恩也。遭时不幸。天地翻覆。既不能蹈东海之水。以守鲁连之志。又不能赞纠合之谟。以效夷吾之迹。回首辽燕。腥氛塞天。中宵抚剑。慷慨不平。况庚午颁历。于今三十有六年。而维重之齿亦随而齐。流光荏苒。志气蹉跎。抚身自顾。宁不悼惋。噫。世变多端。无物得全。而唯此历书独免灾毁。王正大统。灿然备明于其中。当彝纲沦剥之馀。使见之者。感愤兴奋。有以耻左衽之辱。而激思汉之心。则其于世教之补。夫岂偶然。物之显晦。莫不有待。以是而推之。火井之既熄复炎。亦可以预卜。未知天定果如何也。维于是历。实有所戚戚于心者。谨此仰彻清览。冀得一言之题。以为观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4L 页
省自勉之地。惟先生幸教之。
上尤庵
御笔欲待题跋后妆䌙。姑以散帖呈纳。兼上空纸十二张。历书亦添空纸五张于末端。盖两跋必欲得先生手笔。此意甚切。伏乞忘劳挥染。以副至望。北儒建乐静书院。欲知黄山规模云。伏望为图堂宇之制。以示之。如何。
上尤庵
历跋。蒙此特副。受赐甚盛。何感如之。再三奉读。不敢有所规议。乞速题还 御笔之跋。亦一时并付此便大望也。星卒事。儿时目见其为人。犹未能详记其曲折。伏知先生已发潜立传。极欲一见。望以所叙文字垂示如何。市南院议。诚如下教。周见似好。况北儒观感于居谪之日。慕德而有此请。不可不副其愿而导之也。况北方岂可无赵文烈书院乎。此则大欠阙。即以来纸褫送咸营。若其规画。必有所处矣。
上尤庵
乔山再卜。竟归于弘济洞。大慰中外臣民之望。无非宗社默祐之也。迁奉之礼。月日有期。想于启 陵之前。复见未舄之归 朝。唯日夕悬望而已。昨禀 象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5H 页
设仪物于 筵席。 圣上引 宁考谒 光陵时所教为 教。而又以密迩 先陵。有所踰制为未安。此实 圣德事。不胜感叹。
答尤庵
礼官回。伏奉手复书。伏审近日道体神相万福。瞻慰区区无任下诚。维重奔走供剧。惫败难堪。而唯以尽力于 山陵大举。为追报万一之地。不敢自恤其颠仆狼狈耳。张疏再昨 筵中伏见。 圣鉴孔烛。卞柝明快。感欢庆幸。何可胜喻。志事。 上教以忠州石不坚。欲用江都石。当就旧文中。添入 迁安一款。而维重启请别为燔造一件。以为万世永久图。 上许之矣。不备。
上尤庵
秋两频降。日候不佳。伏不审此时。道体若何。瞻仰益用区区。维重叨此重任。值此凶岁。 缅礼当前。 国计荡然。兼以劳惫之极。筋力难逮。触事忧叹。殆难状喻。今者 迁陵物目。悉遵己亥。实入之数。分定于外方。少无过滥处。而犹有烦夥之说。令人瞿然。若其吏胥辈逐物受情。必不无是事。非不致察严防。而亦难觉发。是可闷也。伏闻趋 朝之行。从近发程。未知几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5L 页
间当到 京辇之下。 志石之役。最为紧急。窃恐日期少迟。大事狼狈。敢此仰禀。承诲不远。谨此不备。
上尤庵
辞章才已 赐批。旨意恳至。今闻又入文字伏计。骊江留滞之计。弥坚矣。 圣候自伤悼以来。累日愆和。仰惟此时。 侧席伫望之诚倍深。 缅礼骎骎迫期。若进次郊外近京地。更为乞免。得请以后赴 命。恐似无憾于大事。未知如何。念后当诣 新陵。可得承教于旅馆。姑书候不备。
上尤庵
顷才专人致候计。已达而未及回也。前日十二日辱下书。得之京递。伏承愆候少安。不胜欣慰之地。初夏犹带寒气。岭外必甚。比日。不审道体调摄复如何。瞻虑转甚。维重受无限诋辱。被无限罪罚。固当任之而已。此不足道。而每闻京耗忧虞万端。畎亩江湖之远。窃不堪焦前。况诸公在洛下者。尤何以为心。此来虽闲静。积惫之馀。百疾交侵。日事艾炷。不能亲近书册。以赎从前惰弃之罪。玆奉诲辞。曷胜惭悚然。闲养之久。似胜于从宦悠泛时矣。适有书于北伯。凭此敢付起居之问。不备。
答尤庵
续奉前后手书。伏审数日来道体起居万福。瞻慰无任。大君子进退。虽非愚浅之见所敢妄议。而引年乞归。终未见允合于义理。造 朝之时。都俞密勿。 契过隆盛。及其出画。近侍联翩。 恩谕恳切。又有特遣重臣之 命。不识执事于此。亦将何以为辞也。区区之意。窃愿勉承 圣教。以副中外颙望。遭有为之时。无可去之义。而今日决退遽至于此。实不胜忧慨之至。抑不能无庶几于行止久速之间矣。怀院祭文事。谨悉下教。昨已耑人报怀矣。不备。
答尤庵
顷以候札入便。久未承下。复瞻郁何极。秋事已阑。伏唯道体起居对时增福。窃闻 近侍三临。 恩召甚勤。道路加额。谓先生朝夕赴阙。区区之诚。尤切企仰。累日未得真消息。或者调摄之节未及平复而然耶。益不胜忧虑之至。文哉丧后。未闻葬事之定期。凡百悲系。不备。
上尤庵
累日不闻起居。江上寄次。道体调摄复如何。不胜区区瞻慕之至。曾以高丽元赞成墓道表阴文字。仰请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6L 页
于丈席。获蒙俯许矣。今者元生湙持幽志誊本。进诣门下。以申前请。以维重为之先容。要得一书。俾达诚愿。伏望赐坐与语。详问其事。实特副元氏后裔不朽之图。则幽明无憾。感幸何极。唯以累渎崇听。惶悚增深。不备。
上尤庵
自执御转而南归。区区留骊之愿。已不可得而深虑。冒热劳撼。重损气力。日夕驰悬。倍切下诚。昨因判官允。伏闻今已安税怀川。道体调摄康福。欣慰不容言喻。维重愚不晓事。且昧自处之义。诮谤既多。竟致言官论斥。所被罪名。实非寻常过愆。惊怖惭恧。俯仰靡容。反躬自省。唯当尽解职任。杜门敛迹。以谢公议而已。同春先生幽志。方图燔造。累阅熟看。则其中似不无更商量处。不揆僭妄。敢附已见。又得兵判南台所示数段。并签录原本上端。以备财择。伏乞再加寻绎。倘为点改。则亟赐回教。千万幸甚。方患暑疾。倩裁伸候。尤增罪悚。不备。
上尤庵
岁律回新。伏惟神扶道体茂纳洪休。瞻望欣贺。曷胜区区。 恩召屡降。 圣意难孤。造 朝之期。惟日望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7H 页
之。 窃闻 近侍驰启。已有勉承之意。其慰 上下之勤颙者大矣。甚幸幸。不识从者当以何日登程。春寒猝紧。伏祝加护起居。以副慕念之私。谨此奉书伸候。不备。
上尤庵
从驭远出。久旷起居。日夕驰慕。米尝不跂而东望。便中伏奉十七日下书。仰审劳撼之馀。道体安福。鸽原团会。重慰经年孔怀之情。区区之诚。倍切欣傃。右揆玄石两疏誊呈。今日诸宰会议。以正义光德四字。上号于 太祖庙。仍为请设都监云矣。不备。
 
恩谕屡降。似难久滞。不识回辔当在何间。或云此行转向枫岳。其然否。不胜瞻郁悬仰之至。
上尤庵
昨于便中。付入候状。其已登览否。伏问近日道体起居若何。瞻慕益切。维重眩病日深。职事未解。公私狼狈。不可尽喻。关东士人崔海雄。雅识也。闻其祖先从游于栗牛之门。为世所知名。方欲经营墓道之役。愿得一言之惠。躬诣门下。斯文契谊。固不浅鲜。而犹不敢唐突。要以一书先容。谨此布闻。伏唯进退。不备。
上尤庵(乙丑)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7L 页
宋邮去时。修上候书。闻其行病滞中道。想登彻必迟也。伏不审近日暑炎。道体调摄若何。瞻望慕仰不任下诚。同春先生文集。曾令儿子投纳座下。请加勘定。则以曾经 睿览。有难容议为教云。故不敢更有所陈矣。今闻左台建白于 榻前。已有釐正之 命。玆誊筵说一通。并将文集几册。谨令德山知县。专使送上。伏望详加考阅校勘以还如可。此外亦有数册。当续付便中。以俟裁教矣。馀姑不备。
 使臣先来昨还。槩闻右相以罚金事。呈文争卞。则礼部议入。以至内阁诸官。交章论罪。使行赍去方物。尽退不受。不给廪馈。不赐上马宴。留待四十馀日。极其困辱。初令拿送本国。旋寝拿送。而只令本国勘定使臣之罪。其咨文中。辞绝悖愕。侵辱狼藉云。闻来愤痛。心胆欲裂。
上尤庵
三阳回泰。伏唯神相道体。盖膺纯嘏。区区瞻颂。倍切下诚。岁前辱复。谨已拜承。至今感幸。维重控病添齿。粗保旧日伎俩。唯是逖违丈席。久阻。謷欬。无以自振其颓惰之习。可胜愧悚。华制幞头。家有旧本。敢不召匠仿造。以副盛教。闻姜吏进诣门下。凭此起居。不备。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8H 页
上尤庵
出继子之次子。还继所生祖。既载于通典。今世士夫家。亦多有之。但其父出继。则其子不可以期服服其所生祖。然则当服从祖之小功耶。曾以此事。奉禀于丈席。则以从本服降一等为教。于心不能无所疑。若从本服而降一等。则当为大功。凡从本服降一等者。指出继人而言也。出继子既从本服降一等。则其子之于所生祖。便是从孙也。从祖之服即小功。而今又还从本服。降为大功。则是终不以从祖服之也。未知于礼如何。出继者与出继者之子与孙。为其本生亲服丧者。似有所不同。而未尝有先儒定论。抑何欤。 今世出继者之子。还继所生祖者。以其主丧之故。服尽之后。仍为申心丧终三年。此亦合于礼意耶。
出继人之次子。继其所生祖者。既从本服。只降一等。如出继人之为。则其馀诸孙。亦将不服小功。而同服大功耶。
题主时粉面。书以显从祖考。旁题书以从孙某。为宜耶。
与洪领相(命夏○丁未)
昨奉台教。欲以某事。亟入文字。精诚所感。何事不成。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8L 页
切望早为之图。俾不后时。幸甚。兼及 广询诸大臣之意。恐为是当也。且区区之愚。力愿台监为此一出者。非一时苟可之计。凡进退之节。唯随时合义之为贵。不可以一槩论也。今玆 朝家处置。决不是小事。若台监忘小嫌顾大义。出以担当。善为方便。则举措得当。进退合义。将使吾 君。永有辞于天下后世矣。不但台监一身之事而已。如或蹉了此时。误了此事。而前头北使之来迫于 严命。牵于事势。未免强出。则不但吾心有所未尽。人必有窃议之者。回思今日可出之义。其得失果如何也。万代瞻仰在此一举。更望台监反覆商度。以义自断。言出衷曲。不避烦猥。皇仄惶仄。
与俞市南(棨)
新录一向迁延。前头事故。又不可知诸僚之意。皆以为定行于十五日。实为便顺云盖东壁虽陈疏乞免。批报未不。若 启请牌召。则似当出仕同参。李校理入来之期杳然难待。自前同僚虽有在外者。不能等待。 启禀圈点。已有疏规。令监如以为可。则明日以此二款。为先 启达。而 再明一会。恐无妨害于事体。未知如何。伏乞商量回教。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9H 页
答俞市南(棨)
贱疾久未瘳。致阙起居于门墙。方深悚仄。伏奉眷札辱问。备极勤重。感戢之至。不知所喻。下示谨悉。李典籍久处冗地。公议无不惜之。而虽有前日定议。实是新通。不但郎官不在则有难举拟。尝闻铨相不参之政。虽僚议完定。不得新通拟望云。此是流来体例。似不可容易为之。且曾见沈相为吏判时。一名士新通完定之后。判书不参之政。新拟受 点。沈相致责物议。亦以为创开。其时铨官。有此不安。新通之人。亦不得出仕。似是古例然也。未知如何。既在屏引之中。宜不得参涉于职事。而询问之意。出于常例之外。不敢默然。亦涉僭越。无任悚恐之地。
与宋珍山时默
耑价赐复。眷札超常。感悚之至。不容言喻。仍伏承体气少愆而旋安。瞻慰尤深。维重所患犹未昭苏。而行役当前。预恐颠仆于道路耳。蒙谕有出临远西意。不胜惊瞿失措。维重受 旨于忠州便。当自此赴 召。若其往省祖坟。乃是法外私行。岂应公家之所可如哉。延候接待。俱非所当施者。伏乞亟寝此举。俾无烦扰于公私如何。专伻起居。初出于远行怅缺之怀。而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89L 页
反致枉驾远村。贻弊官家。则尤岂私心私分之所当者哉。更愿恕谅。不备。
与宋珍山时默
尤斋已赴 行朝。中外人望。果不落莫。吾 王无疾之喜。诸贤汇征之吉。适会斯际。此 宗社之福也。 回銮姑无进退于十二日矣。
上同春先生
昨朝。禠奉月朔手赐书。仰承多少教意。欣慰之至。不啻亲侍丈席。信后多日。伏不审道体起居复如何。瞻悬慕念。曷有其涯。甥廿二。始就任。身上姑无疾虞。唯是离隔庭闱。消息邈然。此间情事。何可尽喻。邑久缺倅。事多疏旷。虽无经纪。无一下手处。民顽俗陋。不识伦常。顾此浅劣。何能御治。北使杂役禁参开市等事。日日侵攘民间。令人意思不安。亦无馀闲怡养精神。沧海近绕城外。长白雪色凛然在望。岚瘴雾霏。朝夕沈晦。夏令已半冬衣未解甚矣。天气之有偏也酒醪之戒。敢不遵教只为胜湿御风。不得不一再接口。而偶然成醉。方用镌责耳。备要书此地有十馀件。似是旧刊矣。千万便遽。不备(丁酉四月晦。)
答同春堂(丁酉)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0H 页
褫中。伏奉前月十六十八日手赐书。备审向间起居之安。欣慰之至。不任下诚。信后多日。体气复何如。瞻慕益用耿耿。甥赴官以后。身健无疾。盖以饮食居处少无难堪。而又无奔走之劳。静僻合性故耳。只是民风极陋。重以饥寒。不识伦常。有同鸟兽。可以教导。不可以刑威。若求此责。非甥所堪。悚惧奈何。训戒之教。敢不遵承。前后在此地者。无不败于酒色。甥亦岂无其忧。顾此拙性。于色甚澹泊。到此点检。累年独处。亦似无难。酒则嗜好一念。尚未断去。然常节慎故。顷日一再接杯。不至乱醉。昨因旱灾。 传教已令撤罢官酒矣。此地连雨已得播种。而寒气来解。害谷可虑。不备。
答同春堂
四月十四日手赐书。昨间传奉。伏承教示。所以勉责于不肖者甚至。感佩德意。秪思自励。但到此以后。官事丝棼。急于经纪。实无馀闲可及书籍。疲苦不可喻。而然不敢以客游千里。有所郁郁于中心矣。静翁没后。钟人老少奔哭于去思碑。至今堕泪相传。善人之化可敬可感。不备。
上同春堂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0L 页
向以旱蝗为忧。才得甘雨。仅足以稣枯。而然晚矣。无救于旱谷矣。南方农事如何。岁又饥则 国忧愈深。或者天公不使至于千里赤土也。吏役不闲。读书不易。每思沙斋受业。飞庵静栖。此事不偶然。而今莫之能焉。亦奈何。
上同春堂(戊戌)
问解印事。谨悉下教。家礼。甥之在任时。工未讫功。属见校儒所示。三月已完了。近必印送数本矣。仰念新蒙 特擢。恩礼逾隆。辞疏 赐批。旨意恳至。想不得终孤 盛眷。而天时政热。亦难登途。公私之间。忧念交切。尹既被斥而去。虽使在京。岂能眩幻。遂其计哉。
上同春堂
小报一度付上。 大舜圣德。复见今日。耳目之所听睹。孰不感悦哉。敢问奉 旨以来。更何为计。不任区区之虑。
上同春堂
前日所达凡事。必责该掌郎厅。勿令执吏擅权事。禁军入番日。自兵曹点考。勿令内侍点阅于差备门事。凡大书必盛樻中。内外坐起时。则随处负去。如各官规例。勿令胥吏任置长房。以致偷拔閪失事。各处使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1H 页
唤军。以各司奴婢贡雇立。而上番军士只备列卫事。此数款。留念商量广议。幸甚。如周兴两人。不可必置有嫌之地。一循公议除职。似无所妨矣。况周则两先生隶铨时。若不劈开初头境界。则必为后藉口之地。不可不深思也。尤庵终不少留。慨叹奈何。去留之不得不同。果如下示。但今日请归太急迫。或可少待明日间耶。前劄无 批。窃想 圣意俯谅入告出顺之微义。不欲烦有报答耶。既诮留中。恐不可以不报为碍也。未知如何。时事至此。忧叹何极。从者今抵何处。日候不齐。劳役之中。体气得无所伤否。耿耿忧慕。曷可为极。昨日权疏。又出。假引善道之言。归之于已。以此发端。初若引咎自当者然。而其实攻斥两函丈。意计深险。伸理善道。褒扬善道。反覆不已。必欲感动 天听而后已。其所谓言其过恶。腹诽而不敢言。以实其下移之谮云者。隐然搆捏。与善道语意一般。又其所谓敢言之士。扬其敢言之长。无辜而杀士云。而欲与善道同去就者。为善道讼卞极矣。此人言行乖戾。固已知之。而然岂料悖妄邪怪。至于此极改面换头。恣行胸臆。略无忌惮。于善道何别焉。然善道凶疏。固也无足怪。此则曾是意虑之所不到。始知世变无所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1L 页
不有也。公议所在。似必有举措。朝论携贰。已判于此。自此有无限不好景象。亦有无限不好事。痛慨忧叹。尚寐无讹。闻俞内翰承 谕旨下往。此间多少事。想有以悉闻。且甚忙迫。不能一一。
 姜,安,睦三人之牌不进。亦足以助移惑之一端。似此爻象。将至于何等地。
上同春堂
臣民忍过昨日。号创何极。伏想县庭行练。然阻诸臣 陪哭之列。攀弓之痛。益何以堪忍。人事之变。又是怆感处。痛陨之至。更何为喻。仍不审休安乍久。体气起居。即复何如。瞻慕郁纡。实不任下情。时耗有不欲备告者。只是 圣明在上。洞察邪正是非之际。使奸少辈。终不得售其计。镇定之效。已见于 不大声色之中。虽怪议日生。似不足为 朝廷之忧者。而但其兆象已如此。前头之忧。曷可胜言。不备。
上同春堂(壬寅)
便信顿绝。不闻起居。今二十馀日矣。区区下情。岂胜恋慕。秋雨成灾。气甚阴凉。此时体气若何。远祝万福。甥去晦。携家载舟。往向骊州。行至杨根。闻守御使发怒于下乡。 启请论罪。欲为充军于山城。回船流下。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2H 页
搬置妻孥于广州村庄。身独入京待罪。兵曹尚未回 启。出场似迟。狼狈闷苦。不可尽喻。求去不得。反遭此患。世间倚伏有难知者。省拜门下之计。转成谬悠。尤可叹也。不备。(壬寅八月九日。)
[上同春堂]
今日兵判出仕。甥事数日内。似有处分耳。守御后悔无聊。再书于甥。屡伻而问之。对人每曰偶然乘恕。作此举。颇主夺告之论云。可笑。此事出场。姑不敢知。而重则充军。轻则夺告。盖兵判之意甚缓云矣。(壬寅八月廿一日。)
上同春堂
甥锁直日久。小小疾病无已时。欲寻广陵旧居。而解职既不易。亦有所不敢快决者矣。忠武祠额。礼郎尚未下去。盖缘漫置不举近当督之文翼公轩号。领台家亦不能记知云。意此爷平生。不用号耳。(癸卯七月廿五日。)
[上同春堂(癸卯至月六日)]
伏不审近日猝寒。道体起居若何。瞻慕不任下诚。甥仅保如昨。久忝言职。无所补效。自劾之举。诚非得已。而恐未免归过于 上。愧惧痛恨。寤寐不安。不备。(癸卯至月六日。)
上同春堂(甲辰)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2L 页
甥一味惶缩。堇保躯壳。只有忧时一念耿耿于中。即又北伯陈疏。反恐其纵恣悖怪至此而无馀矣。因此酿出无限害祸。实关时运。谓之奈何。甥初欲请 对面 启。诸友多以为面 启。反不如文字。故不果请 对。到今思之。面 启似胜矣。近日两相皆有疾。两司无见员。玉堂每阙直。吏曹缺郎官。不成 朝家模羕(一作样)。似此气象。前所未见。闷叹之至。莫知回挽之策。奈何奈何。
 疏 批至今不下。再昨锡尔承旨于 受针之时。 启禀 批答稽迟之事。则自 上不答。(天心似有不豫然云。)更不敢陈达而退云。其为惶恐如何如何。北伯之答简。以甥妄度。彼于甥之论劾。大生憾恨。不待停 启。径自陈疏。有此侵攻于承 谴之馀。此书传之。亦不过为买辱之资耳。且闻峻议。以函丈疏语。开导有馀。而义理未足为言云。此时此书。决不可传之。故姑为留此。伏乞商量更教如何。美令岂不知徐之悖谬。与之相论。与甥意见无大相异。而但其爱惜一念。犹在肚里。其言每苟且依违。而注拟之间。多有差谬。以此诮议日生。此则虽欲自解。不可得也。但其云云之说。颇有过情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3H 页
者。心窃慨然于世道也。吕郎相争。实有苗脉。而吕之引入。专由于尹衡圣事也。甥每对美令。戒责不已。虽以甥言为是。然系着未祛。了无快从之实。极可闷叹。幼能妄引语类说。又发 朝家若定限制。则当止于祖孙。而不当及于兄弟之说。甚为又公所力斥云。美能两公。事极狼狈。虑极虑极。函丈疏中末端语。大为不悦者。所执攻之区区深忧。亦在于此耳。
上同春堂
顷日徐令谓甥曰。来过恩津宋氏先坟疑似之处。则数三古冢皆破毁。问之村人。则以为宋氏为索志石。穿开冢旁云。见之甚为不安。宜速筑土如旧。俾无雨水所伤。须告于门下云云矣。
答同春堂(乙巳)
家奴归。伏奉手赐书。甚慰瞻慕之诚。即玆岁新。伏惟体气起居神相增福。区区祈祝。益切驰悬。窃闻山居冷落。不免屡空。得粜非时。何以为计。厨味不继。亦可想矣。不任私虑。甥承 批之后。即出供仕。虽有所不安。犹以李,赵两谏之内叙。踪迹稍宽耳。璿衡付上。此甚草略。不足以置诸座右矣。宋公以颖去时。谓甥到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3L 页
官后。当精造一件。尽其制度。送于门下云云。若于青岩之行。借便贻书。则可以速成。如何如何。不备。
上同春堂
昨日两书。皆已彻听否。伏想秖赴 行朝。已蒙 引对。仰瞻 玉色。比昔时何如。无缘得闻消息。悬郁悬郁。职名将欲何为。甥意累疏恳辞。得递而后。进退有裕。不然则恐有大狼狈矣。 驾还之时。至稷山陈疏落后。未知如何。预为命示。幸甚。尤斋门下。亦屡陈不可不进之意。昨答始为回头。其果趋 召否。千万不备。
伏不审夜来。旅次起居何如。 上候两日停浴。斋摄想益万福。区区祈祝之至。旱馀得雨。适当是日。无非 先朝馀泽。 圣上默感之致。悲幸交切。无以为心。不备。(乙巳五月四日。)
答同春堂
昨朝手复。即者拜承。伏审旅次起居之安。慰此瞻慕。伏想今日。 御浴还始。 玉候复何如。得效之后。浴数过多。恐或有损 元气。区区忧虑。无所不至也。
引对所奏。正是药石。奋发振作之外。更有何策。近日 朝家令外方。抄出还上逋欠中。当身已故。或逃亡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4H 页
指徵无处者。成册上送。此固好意。而终必不得为实惠。盖逋欠中身故逃亡者。绝无仅有。而贫寒丐乞。不得纳者。皆是矣。限以死逃。不亦狭窄之甚乎。甥欲以此 启闻变通。而姑未果。若勿为限节。使外方据其最难捧者成册。则外方亦当精别抄出。恐似得宜矣。未知如何。不备。
即伏奉昨日所赐札。恭审 行宫喜音。不任庆抃之至。且闻诸丈次第赴 召。精神聚会。气象顿新。窃为 朝廷深贺。而且恨 行幸之不早也。进退之义。想已有讲定。而妄意过湖界。则落后未安。自稷山陈疏而退。为得宜否。区区此言。觉出于私。还增悚仄。不备。
因邸报。伏闻 玉候恒豫。 讲筵频开。 宗社之庆。莫此为大。不胜区区喜祝之至也。(乙巳六月十日。)
答同春堂
伏奉七日十三日两度手札之赐。仰审陈情未遂。未免濡滞。喜虑交深。未知其毕竟如何。 筵说奉阅。伏知 圣学超诣。实亿万无疆之休也。有 君如此。何事不做。只恨 朝无辅佐之具耳。奈何奈何。朱书欲改写入梓。望勿勤求。不备。
渡江陈疏。事欠稳妥。如不得已。则累日连章而后。为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4L 页
之似有渐次耳。完尹去就。何居云耶。席事当于促赴之状及之。而令该曹处置。恐非事体。如何如何。更教幸甚。(乙巳九月廿五日。)
答同春堂(丙午)
昨夕下书。朝已拜承。开慰万万。第伏审劳伤之馀。诸症有加。区区之忧。曷可胜喻。 回銮时去就。何以为计。若如上年入京。岂不大慰 上下之望。而愚意以落后为得当。未知如何。深加商量。幸甚。既入之后。退归极难。故敢此猥禀。不备。
上同春堂(丁未)
郑昌宁之丧。久益悲惜。奈何。金李事。甥虽非目见。俱是侪友间事。始终实状。足以详知。故妄有云云。曾不欲烦之笔札。早晚当面陈详之。
答同春堂
别纸示谕及疏草。谨已承见。延平之未与祀列。实是千古欠典。此论虽晚。顾安可无也。然论其授受渊源。则杨,罗二先生。亦不可不并举。而疏中只论延平者。想或以遍举为重大而然耶。乞赐教示。疏 批至今未下。未知 朝家处分将如何也。
答同春堂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5H 页
官便。伏奉下书。用慰瞻悬之诚。甥狼狈之极。昨幸解职。再明间欲出圻庄。观势入峡。计姑如是。未知果尔否也。崔友世庆。猝为慎台所劾。将成大狱。此必由于偏听尹说而发。而暗昧难明之事。勒加于侪友相信之人而不少惜。极可惊愕。曾是不料者。奈何。无乃崔海州馀祸至今未艾而然耶。惨叹惨叹。济事。领台出后。亦无别议云。痛骨痛骨灾荒此极。 国家存亡。所系切迫之忧。何可形喻。闻崇贤书院碑役已讫。伏望图印一本。因便下惠。幸甚。不备。
大驾昨日未时。入次温泉。 陪卫无事。伏幸伏幸。再昨下书。极慰极慰。愚意疏 批下后。力疾进诣。一瞻 天颜。义不可已。职名中道控免。亦可为之。如何如何。不备。
甥昨自水营。移到结城。而元山出入。未免犯夜。触寒不轻。方此停行。卧痛极闷。然欲强疾往行。报祀于伽倻。归营调息矣。(戊申十月三日。)
上同春堂(戊申)
伏闻 圣上连日关筵。此志不懈。则 国家幸甚。门下进退。虽与尤爷少异。仍留辅导。恐为得宜。如何如何。
[上同春堂(己酉五月十四日)]
昨翼侄行。付上候书。其得彻必在此便之后矣。甥不知痛处。而日事呻吟。盖受病原于当寒行役。心神损于剧务。脾胃败于官厨。渐积至此。惫苶特甚。近日见者。谓两任难并。宜辞本职。故将欲以此陈章。不幸有形迹之嫌。苦况于此更一倍矣。泰安设仓。出于大臣之建白。而极知其有害无益。不得已状请寝止。设施之初。见格于甥。其亦不幸矣。悚叹无已。不备。(己酉五月十四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5L 页
[上同春堂(己酉三月廿七日)]
因家兄所示。伏见劄本。辞切意至。洞陈无馀。庶几上格 圣心。追改过举。默祷默祷。公倅令公得痘疾。五日而不起。痛惨亦忍言。甥亲执袭与小敛。备棺具。指授凡事。昨日来到清州。清之量事。始怨而今乃大悦。均平可知。只若干豪右不厌其欲。奈何。(己酉三月廿七日。)
[上同春堂(己酉四月六日)]
闻轩相劄攻在野不奔问之人。其意可知。极骇极骇。(己酉四月六日。)
[上同春堂(己酉十二月十三日)]
前后便中所寄书。一一拜受。甥初入始还营。身无疾病。眷集皆安。是则幸矣。而惟是辽野远行。寤寐不能忘耳。平壤志已得推来。欲待春暖始刊矣。东莱碑篆。谨当如教。第未知行札大小。伏乞下示。不备。(己酉十二月十三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6H 页
[上同春堂(庚戌二月廿八日)]
赵正传致十四日下书。伏承比来和照。道体起居之安。慰此下诚。喘证猝难去根。连进药物。常加调治。恐宜也。先墓文字。固以屡次申渎。为悚惧。伏蒙俯轸。切迫情理。及时撰成。以惠不朽。幽明感激。不可以言语尽喻。当与家兄往复后。更以纸札烦请。临写以卒侈堂隧。以垂耀后人。是区区之计也。甥为送暴客。方到龙川。策应之中。幸无疾病。而生丁乱世。不审出处二十年。历职内外。无一事裨补。毕竟忍耻驱驰于西尘之间。中夜思之。愤摡(一作慨)不歇。家仲道次相逢。悤悤作别。令人怀恶。千万在途。不备。(庚戌二月廿八日。)
糯米。依教作饼作末。和蜜作丸。试吃之。其味甚佳。胜于油果。敢以小许先上。
上同春堂(庚戌)
论语三月不违仁章注。过此几非在我者之几字。是庶几之几耶。伏望开教。
数日未奉下书。岂胜县伫。旱炎此酷。旅寄多日。体气何如。瞻慕伏切。甥祷于山川。两意邈然。晓行檀君祀。方诣崇仁殿。欲以明日将事。而微诚难格。集闷何极。入褫甚急。不备。(庚戌四月七日)
[上同春堂(庚戌四月廿六日)]
伏奉廿一日手札之赐。伏审承 命入京辞 陛而退。计于廿四行驾遂南矣。炎程劳动。体中不瑕有伤。区区忧虑。下诚切至。固本丸,生脉煎已成。玆敢专人送上。琼膏馀者三升许。欲令荆妻服之。为是珍药。不肯入口。此亦观势呈上伏计。不备。(庚戌四月廿六日。)
 素练二八幅送上。伏望随意挥洒。俾为传家之宝。如何。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6L 页
上同春堂
平壤士人有父殁而祖存者。去年遭其母丧。殆及期矣。未知祖在而母丧者。亦如父在母丧之制耶。丧礼备要服制条。只有更详之语。人家遭如此丧者。似非一二。而曾未之见。故不敢答人之问。伏望从速回教。如何。
上同春堂
元会令公。又被本道搆捏。今而后益验世道之日危。而孤直之难容。咄叹崇何。
[上同春堂(庚戌七月十六日)]
昨荣奴行。拜一书以附。其得彻必迟也。甥仅保如昨。而北价之还不远。一倍愤苦。归思甚催。不可自抑。行将采莼于义临之水矣。先亲墓道文字。不于门下。其将谁请。经营累载。尚未就役。常有如不及之心。倘蒙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7H 页
俯轸情事之切至。从速图副。则幽明之幸。可胜云喻。更乞终始曲济。针山碑已刊方印。后便送上伏计。会事未闻处分。家仲引罪之章。亦久无 批。忧郁何极。不备。(庚戌七月十六日。)
 年来久在外职。不与于家祭。今又丧馀隔宵。悲陨罔极。
[上同春堂(辛亥四月六日)]
便回。伏奉下书。伏审迩间体气康安。欣慰无任。旧里疠染。今则何如。区区第切远虑。甥及瓜未代。苦况日倍。而两麦枯之际。雨泽颇洽。饥饿之民。庶有扶接之望。唯是为幸。盖本路自去冬。设赈粜济。亦且遍及。姑无饥死。唯江界等邑绝远。取粟于五六日之程。民力难支。严冬。伤于冻馁。死者甚多。惨恻不可尽喻。每闻京城湖岭积尸之说。犹知此地之稍胜矣。箕子墓井两笔。传者归之石笔。非此恐不能。其果然乎。李郎科诗四篇付呈。送南令批还似好。观成所作。亦上。不备。(辛亥四月六日。)
[上同春堂(辛亥四月十一日)]
前日下教周易口诀。才得印出一件。并原本送上。伏望燕申之暇。更为翻阅。拈出误处录示。俾得以改正。何如。(辛亥四月十一日。)
[上同春堂(辛亥十月十一日)]
近久无便。伏不审初寒。道体起居若何。瞻慕郁纡。无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7L 页
任下诚。甥巡尽清北江边。初八始还箕营。而道得京报。 升擢新命。出于千万意外。惊惶陨越。罔知所措。无论才分之不敢当。一家盛满。乃至于此。凛乎若临深履薄。益不胜忧惧之切至也。新伯已出。交印似在来初。归京后。当作省墓之行。转进门下。瞻奉颜色。是区区之计也。不备。(辛亥十月十一日。)
[上同春堂(壬子七月六日)]
四载西尘。备尝艰辛。归思自不觉日催。而近者事事日新。洛下光景。可忧可怕。此身归京。亲寂情话之外。有何一毫意况乎。闲退之计。非不切至。而亦恐不能办得。只多耿耿长叹而已。(壬子七月六日。)
[上同春堂(壬子闰七月廿六日)]
晨暮供剧。无片时暇隙。有何补益于 国事。而犹自苦如此。自愧自笑。至于 胄筵羽翼之任。尤不近似。而辞未蒙递。冒昧承 命。只俟颠沛而已。(壬子闰七月廿六日)
[上同春堂(壬子十一月廿五日)]
向伏闻感冒添重。日夜忧闷。昨伏承十九日下书。伏审烦热之候。久未差减。此实感冒例证。而见诸侄书。热势少减。失音少开云。似是暗中和解之致。任中丞又来言。神观不变平昔。一时感冒添剧。与元症有异。少无可忧云。区区慰幸之至。信后已至五六日。诸症及进食之节。复何如。郁虑何极。甥又叨宪职。因 启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8H 页
覆出仕。而时忧日甚。称塞无路。闷不知所为。观儿冠时。季周有约而被罪。锡台为宾。字以静能。此则熟讲者。而字义其果如何耶。观儿颇长。见之不至短小。远胜于翼侄冠时云矣。不备。(壬子十一月廿五日。)
答宋希张
外方佛寺设 位处。诸道方伯移文。入来甚久。而问于下吏。则判书在京时。以此事难处。姑令留待云。未知毕竟处置得正与否。而俗间事多如是。可笑可笑。(戊戌)
寄宋子华
不料寒门贱族。忽有不敢当之 命。惶惧震骇。罔知所措。 三拣已卜吉于四月初二日云矣。内外亲党。必欲会见者。情理固宜。而但虑其未及周旋耳。(辛酉)
与李仲羽(䎘○辛亥)
朝以书入褫。必先此得达矣。前来素缣。得曹龙眠所画。作障子呈上。幸望照纳。画中老仙。颇逼真。见之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意。可尚也。不宣。
与李仲羽(壬子)
令兄辞 陛。只隔一旬。千里相望。无由拚别。不胜怅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8L 页
黯。玆将若干薄味。专人送呈。幸令女息。烹鱼炙雉。酌以秋露。饮此远饷之情。如何。岭南饥最甚事最烦。到任之后。虽欲把一杯。恐不可得也。
与李仲羽(己未)
窃见所遭之事。有所未尽于自处之道。盖使之依例迎候支馈。而称病不见。无损于我。此为得宜。若不送下人。又不供馈致。彼生怒来捉吏房。则任其捉去受杖。而因此辞状。兼及侵切之语。未为不可。凡郡邑接待京官。岂可随其人贤不肖而取舍之耶。既在其任。猝难解去。则只合不见其人而已。今此所执。恐无裁量。未知如何。凡事不得面论。极恨极恨。
答李仲羽([己未七月七日])
承 谴临发。作书告别。勤恳之意。令人感叹。窃计程限。昨今已达。明原。行役撼顿之馀。体中得无愆伤否。悬虑切至。弟罪大投荒。惶陨何极。已于前月二十四日。到配。仅保喘息。而家仲分岐相别之后。邈焉不闻消息。日夕瞻望。徒切陟岗之恋。同窜诸贤。均抱琼雷之叹。而如兄家雁行。三处分离。想得情境。尤有不可堪者。亦无奈何。仲氏中丞丈。昨以书寄问。虽隔面讨。稍可慰怀。镜城士人。皆弟旧相识。如有见访者。须厚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9H 页
遇之。万万。不宣。(己未七月七日)
[答李仲羽(甲子七月二十日)]
自承胤郎凶讣。惊疑痛陨。如痴如梦。莫知其何以致此。近甚病瘁。又不得驰往凭哭。肝肠为之摧裂。儿子还。闻已殓毕殡成。万事已矣。更何言哉。伏惟台深慈至恸。尤何以自堪。痛矣痛矣。当俟心神少定。委造丧筵。奉对一恸。以抒此怀。千万秪恳。宽抑自护。副此相爱。临纸哽咽。惟有涕泪。不宣。(甲子七月二十日。)
[答李仲羽]
伏唯即日。台起居万福。尊仲氏侍郎丈。留疏径归。曾是不意令人愕然。莫知所以。史官既奉 圣旨。追及于中途。想不得仍作长往之行。其将何以为计。幸望随闻示及也。馀不宣。
[答李仲羽]
伏承辱札。开慰十分。近日台兄进退之狼狈。弟所旁观而窃闷者。但左揆。虽是旧时从游。 朝廷事体自别。弟何敢容喙于此等事耶。虽承勤教。恐难妄有干涉。且闻朴疏云云。其所以饷兄者多矣。得此题目。兄之自处绰有馀裕。惟当引此为嫌。逐日呈单。待其疏 批下。又为陈章。必解而后已。未知如何。病草欠敬。悚仄悚仄。伏惟。
与李仲羽
沈阳殉义人姜孝元之孙次硕。曾在 先朝。特命免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299L 页
贱。甚盛举也。渠常以为诸各司无非接待彼人。义不可托迹于吏胥。忍为不忍为者。以此无所系属。尤爷深嘉其志操。欲令弟周旋许属于军门。俾遂其所执。而亦自不易。至今未果矣。适闻禁卫吏有阙。可蒙特为差下否。
与李士夏([辛亥二月望日])
松都所寄书承悉。规戒之言。至蒙容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幸甚幸甚。不宣。(辛亥二月望日。)
[与李士夏(辛亥四月六日)]
所示四诗尽佳。未见有可议之疵。适有怀便。转上于丈席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所望也。(辛亥四月六日。)
[与李士夏(辛亥五月廿三日)]
日热如此。左右科工。何可刻苦乎。只望勿辍看读。然此亦馀事。时候乖常。倍加慎爱。体健无恙。是区区者所切祝也。(辛亥五月廿三日。)
[与李士夏(辛亥六月廿六日)]
科试已退。不须做文字定省之暇。专意读书宜矣。以为如何。(辛亥六月廿六日)
[与李士夏(壬子六月廿二日)]
近久阻音。不审极热。侍下雅履何如。悬恋益切。此间职名虽解。交承未易。剧地蹲坐。度日如年。闷叹奈何。昨得怀信。则同春函丈欲见左右。委送人马云。其已进去耶。如未也则长者恳切之意。宜不敢违负。禀于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0H 页
尊庭。得暇进拜。恐合于情礼也。幸须量之。近事转辗至此。尊仲父丈最被 严旨。前头虽或不至于加罪。悠悠之忧。曷有极哉。咄咄长叹。入褫寄问。悤悤不宣。(壬子六月廿二日。)
[与李士夏(戊午七月十一日)]
维重孤露鲜生。靡所恃依。唯幸季姑年高无恙。忽奉哀音。痛陨罔极。自负罪屏伏。久旷省侍。岂料更未承颜。遂成终天之诀。恨结幽明。心肝摧割。特荷慰问。哀感良深。缅唯馀暑。雅履安福。服人丧病悲惫。无复生意。家仲辞章自别。私义固然。群肆丑辱。不极不止。又闻章甫窜谪。相继于道。忧叹可言。姑家葬时。当留京路向金川。可得面会。姑不宣。(戊午七月十一日。)
寄侄子镇周[己未十二月]
禫后先世忌祀。自当备三献之礼。虽末经吉祭。不可仍用服中之仪。未知朴掌令所答。如何。(己未十二月。)
[寄侄子镇周(庚申二月十五日)]
闻汝喜饮酒。有时过醉云。以汝惫瘁气息。固宜断酒。况吾家不幸。宗事未举。吾兄弟又在罪累中。念及于此。尤岂可自同平日。此后可戒之也。(庚申二月十五日。)
[寄侄子镇周(庚申五月廿四日夜)]
今日审理。尤斋特蒙 恩放。士林之庆。如何可言。黄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0L 页
周卿,甲启澄,金益廉,崔慎,李橝等。皆有 宥命矣。 筵中有教。以今二十七日。别遣承旨。试制于泮宫。选取二三人。以慰向来不赴试累百儒生。此又盛举也。汝行不远。可以追及。故专人疾报。(庚申五月廿四日夜。)
[寄侄子镇周(壬戌三月十七日)]
即伏见仲氏手札。则一行已于十四日。回到凤栅。十五日。当次湾上。欣幸何极。计程则廿六七间。应到松都。吾欲于廿三发向松都。汝可相会于长湍耶。(壬戌三月十七日。)
[寄侄子镇周(壬戌六月十八日)]
上年。蒙 赐白马。其病尚存。人无愿买者。家间留养。刍草甚难。不得已专人牵送。可令厩隶善喂。待以不死也。村人如有欲骑者。任其买唤。似无不可。而但邑境则不便。邻邑则可许也。(壬戌六月十八日。)
[寄侄子镇周(壬戌七月一日)]
甥女韩室之丧。痛哭何言。娣氏平生依倚。惟有此女。老境遭此惨戚。钟情之恸。曷有穷已。悲切悲切。便中荐得书。知浑况俱安。慰念多矣。厚儿婚期。以八月初三日进定。今月晦前。当搬送县衙。须率往金化。行礼为好。吾则日热。难可作行。故托于汝矣。不宣。(壬戌七月一日。)
[寄侄子镇周(壬戌七月廿六日)]
厚儿今日发送。到县留憩。初一日。率去金化。纳币先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1H 页
行于初二日为可。(壬戌七月廿六日。)
[寄侄子镇周(壬戌八月十一日)]
便回得书。备审。厚儿婚事。从古礼克成。新妇亦佳。欣幸。何可尽言。(壬戌八月十一日。)
[寄侄子镇周]
休纸之无用者裂破。入袋坚封以送。须与僧辈。改造还纸。而若不给价。或致怨谤。使之分半至望。居官之道。虽微小事。不可不详慎也。如涉不便。则休纸还送。亦宜也。
寄侄镇周
时祭既已定日。宗孙有疾。虽不能将事。至于废祭。实为未安。汝宜代行。今日速行告礼如何。亦以此意。禀议于二清洞矣。
 宗孙承洙有疾。孙镇周将以今月十九日。代荐岁事于祖考。敢告。
[寄侄镇周(癸亥七月廿二日)]
得书甚慰。此亦依昨。儿病别无加减。未知所主者为某症而然。不可妄试针药。只宜置之以观其如何。设令此疾不良。步履庸何伤乎。只望其福寿具全。为善矣。姑勿过虑。吾今日上劄乞暇。欲于晦间。发向扶馀。省拜先庙。仍行焚黄改题之仪耳。不宣。(癸亥七月廿二日。)
[寄侄镇周(癸亥八月十七日)]
宗家时祀。以十八日 国忌之故。退行▦十九日矣。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1L 页
▦▦(癸亥八月十七日。)
[寄侄镇周(癸亥腊月廿七日)]
先墓节祀。 国恤卒哭前。不敢设行。送来祭物。言于宗家。可留者留之矣。(癸亥腊月廿七日。)
[寄侄镇周(甲子九月廿八日)]
放榜定于来十一日。须前期数日。入京。可无窘迫之患。重记则上京完毕。少无所妨耳。(甲子九月廿八日。)
[寄侄镇周(乙丑十二月廿三日)]
拿启既已 允下。无反汗之教。则是本事得实。而只一款误错也。以此请递连 启之台官。未免太过。依近例请出似宜矣。
疏草虽似模糊。然无病处矣。明日更呈不入。然后即呈辞单为宜。因此数日颓卧。岂不为好耶。示意备悉。何可连日违召乎。可以起动。则出肃极宜。昔疾今愈。孟子犹然矣。 新命既不敢承当。而重以远役之馀。疾病难强。则以便服诣 阙下。陈疏出来。恐宜也。未知如何。
杨山神道碑笼台石。今方与石工料理。伐出于水落山近处。欲趁正月晦运入。已得诺于主牧矣。(乙丑十二月廿三日。)
[寄侄镇周]
西路适值客行。军器点阅。不必并举于此时。毕廉问后。即还。以此陈列于书 启中为宜。且回时势难留住直路修正文书。或留僻处。修正似好。不然则行中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2H 页
夜次。修正草本。到高阳后。仍入西山儿辈读书之所。留一二日。修润缮写。亦宜。写手当自此出送。粮资。令高阳。从略输送而除官供。则公私具便矣。思量为之。亦须前期相报也。曾为此任。回时修草。而来到高阳。招汝兄使之看检正书。事甚便易。故及之。
书 启事。问于政院,吏兵曹。则以为或亲自缮写。或使人代书。无一定之式云。吾意书 启亲写。别单则代书恐宜矣。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书
  
上同春先生([乙丑九月廿一日])
久不闻起居。郁纠难堪。秋尽寒生。伏问此时。体中万福否。益用瞻慕之至。甥尸职无补。长锁直庐。愧闷交切。近间耗息。皆载朝报。此不复烦陈。而李台搆虚执无。必欲实其己说。观其两度避辞。则惨憺不忍见。受诬者不亦冤甚乎。不幸不幸。姑俟究竟之如何。而恐无以尽破四方之疑惑。深惜。年前 朝家处置之失当。转辗至此耳不备。(乙丑九月廿一日。)
上同春堂(癸卯)
延平从祀事。大臣之议。欲考周木奏后 皇朝施行与否而为之。而 皇朝史书。无可考之文。礼曹未及覆 启云。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2L 页
上同春堂(甲辰)
甥之奉使寸数月。其间风浪层叠。溯源而言之。甥实首罪。其为悚然不安。有倍于前。然以此而引入。亦似无义。且看闹扰少止。只拟以夏间所遭 威旨。陈疏自暴。如不得递。则仍欲出仕。未知此计不免苟且否。复 命之日。请 对入侍。悉陈西路弊瘼及关防可忧之端。力请变通。而大臣防塞。只许其小者数事。前头行公。则欲更陈请矣。司䆃正谢 恩后。即为投刺于提调清风府院家。则延入叙话。说尽前事曰。吾家既有所失。惟当服罪自责之不暇。而但改葬一款。极为切迫。虽所执为是。何其不谅人情至此之甚耶。答以愚见以改葬为是。故以此为 启矣。又云。尊兄至今不变所见。无可奈何。但吾与尊兄。世分既厚。平日情意亦亲。自有此事。虽不无憾恨。然此非私事。故不敢有一毫憎疾仇视之心。今日相见。尤幸尤幸。甥仍问所憾者。宜在于我。而又为转及于宋二相者。何故耶。答云。曹疏有胁持藉重等语。故不无憾意。顷往湖中。不得匿怨往见。以此辞说颇多。到今思之。殊以为悔。甥答以其时简通所论。守令有 閤门外与吏判相议之语。而曹公以此一款。牵合于隧事。作为空中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3H 页
说话。其后以其简通。投示曹公。则曹答书以愧恧为言矣。答云。常不能无疑。此事今始得闻曲折矣。以吾所失之事。若有纤芥雠疾之心。致伤国事。岂有是理。吾尝欲往见尊兄受责而不可得。今日之见。岂不为幸。仍指天曰。吾心如此。天必鉴之。自此庶无疑阻云云。其间说话甚多。适对客。不能备悉矣。
[上同春堂(戊申十二月十七日)]
伏奉十四日手赐札。恭审日侍 经席。体中康福。此公私大幸也。不胜瞻祝甥病与事滞。宜去久矣。量田泥之。甚挠人意。只悔今春妄出承 命。自怡无限狈狈也。翼侄留此课读。岁后津送京寓为计。书中每承 圣学将就。 储质陶益。北望庆抃。顿忘忧时之念。只愿强留加勉。不备。(戊申十二月十七日。)
[上同春堂]
 洪宜宁孝行。甥尝欲请褒于 筵席。而猥不敢焉。今函丈得发潜懿。听闻甚幸。其孙益庆来此。颂祝无穷矣。其旌门欲自此刻成送揭。敢此具纸送上。伏望暇日挥染。亟副区区之望。如何。
上同春堂(己酉)
昨才拜书。计未及彻矣。回郑裨闻愚伏先生墓道阙表。其后嗣渐益衰替。若不自 朝家营立如泉谷之为。则恐难矣。未知缙绅中有以此事上达者耶。偶思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3L 页
至此。仰备商量。不备。
上同春堂([己酉六月十二日])
赵丈之戒。又此俯申。敢不佩服勿失。第本非嗜酷。只是不用私托。用法不挠而已。此则难可变其素执。况年来锐气消尽。临事多苟循处。恐不至以此为戒也。(己酉六月十二日)
书中诲谕。敢不佩服。但常所自怪者。于人素有诚爱。少不薄忽。而人多厌苦。从而叱责之。实未知其故。而然自反无大段所失。无乃平生不能向人虚辞致殷勤。事有不当于心。辄直斥之以此而致人之不悦耶。极讶极讶。伏乞更加提责。俾知其病源之所在。如何如何。且湖西之人。至今怨甥不已耶。是非之真。去后始著。敢此仰禀。窃唯函丈生朝临迫。其欲奉觞上寿。情岂穷已。远滞西塞。不能奋飞。瞻望悬仰。耿耿何极。玆以一部神枕。敢献乔松之年。伏乞俯领。
上同春堂([庚戌三月十日])
元会事。又有怪疏为魔。可骇。此令若被罪。则直气无以扶植。人皆视此为戒。大非 国家之福。况为亲设宴。论以赃律者。古今之所未闻。损国体伤孝理。不是小事。台章文字。难掩搆捏之迹。世道惊心。未知将何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4H 页
出场。极叹极叹。此时惟幸从者入京。庶无 朝家大段误举耳。
伏承初七日手赐书。伏审入觐 天颜。承对从容。且于劳动之馀。体候安福。区区下诚。不胜欣幸之至。但想旅次凡百。龃龉不便。以是为虑矣。会令事虽未知毕竟出场如何。而一言伸枉。大有补于 国体。窃为之喜甚。不备。(庚戌三月十日。)
[上同春堂(庚戌六月二十五日)]
女婚。去春因卜说之毁。有所持难矣。其后询之诸卜。皆以为吉。且议于家妇。则以为无论卜说如何。士夫家既已言定。决不可更容他议。此言甚是。故更无他意。以今年成礼之意。为报于彼家矣。近始择日。则以九月二十九日为吉云。故欲以是日行礼。敢此仰达。新亭佳趣。想像驰神。疏入久无 批报。忧郁曷极。(庚戌六月二十五日。)
[上同春堂(庚戌九月十三日未时)]
西来本意。窃欲绸缪桑土。激励风俗。为危急可效之地矣。此地染污已久。阴附者已多。事无大小。无不相通。今春虏来。别为严防。至于潜入者立杀之。以此虏使憾恨而去。今番每引前事而侵喝不止。然亦无大段难处事矣。 国纲不严至此。慨叹奈何。闻 朝廷诸议。以初头过为严束为非。又为造作虚言。以通官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4L 页
之言。不得乘轿为辞而侵诋云。极可骇愤。
即伏见京书。始知有意外罔测之变。惊骇震凛。心骨俱寒。 圣明在上。无微不烛。必蒙 洞察昭释。使不得逞其凶惨之计。而人妖物怪。至于如此。痛心痛心。伏惟函丈自处之义。不可不进诣圻郊而待 命。必已发程向京下矣。急遽劳动。必致大伤气力。伏虑切至。为此专人送候于中道。千万不暇及。(庚戌九月十三日未时。)
[上同春堂(庚戌十月二十八日)]
女婚初以九月二十九日择吉。而以甥大功服未葬之故。方欲退行于腊月矣。前月。李令仲羽之庶弟不淑。李令及其胤皆。基服也。按礼身及主婚者。宜不敢行礼于服未除之前。而两家定日。曾未数月。各遭意外服制。前头人事。又不可知。且李儿年已十七矣。更迟一岁甚为不便。故甥与李令之意。皆欲于葬后行礼。未知如何。既曰期丧。则虽无轻重之别。此与祖父母期服有间。故迫于事势。敢生此计。其果大段未安耶。伏乞裁量下教。闻李令庶弟之葬。在于今月云。如可葬后成婚。则欲择吉于腊正之间矣。
婚议诚如下教。极知未安。而今将更以书问于李令。彼欲必行无退。则欲从之矣。家仲前事是惩。不肯可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5H 页
否。奈何。(庚戌十月二十八日。)
[上同春堂(辛亥六月十六日)]
婚事。李令之意必欲行之。以为人之听闻。必不为异云云。今方更为书使之熟量矣。参以情礼。固知不至于大段未安。而甥之所而持难者。恐致人訾议于门下耳。即奉尤爷书引朱子以泉漳经界不行。力辞湖南运使。请祀而归。勉以决去之义。将欲更疏乞解。而得递未易。极虑极虑。
周易口诀。釐正如教。更印一本。并旧本送上。未知此后。更无可改处耶。(辛亥六月十六日。)
[上同春堂]
祖父墓表文字。每每烦溷。心窃悚恐而今闻岭伯兄已治石以待云。伏乞特为留意。从速属草。以副幽明至切之望。如何。甥家兄弟。虽名位过分。每缘职事倥偬。不能专力于此等事。有可办之力。而蹉过岁月者久矣。静夜念之。怵惕不安。伯兄想先此申请。而惧失此时几会。敢此仰达。以俟裁教。
黑缣小幅十二。并泥金送上。乞于江阁闲燕。书赐古人训语。俾为家宝如何。泥金用法。以阿胶或鹿胶。淡煮勿浊。取泥金和之。暂磨调匀。濡笔写之。写时泥金似涩。则以水添之。使淡为好矣。三分。一时尽和。则乾后更调不便。每日写时调和用之。恐宜矣。且泥金写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5L 页
后待乾。以鹿角。磨拭其字画之上。则顿然生色。真如纯金矣。平壤志。四搜不得。闻板本为兵祸所毁。旧印亦无藏处。顷岁黄庶尹炜为平壤时。偶得完帙。载去南原云。伏望作书于湖南伯。推得送此。以为再刊之地。何如。
答宋文哉([乙巳四月二十三日])
贤季笔法。伤于杂体。可惜可惜。此后须勿忘吾言。而精写笔阵图可也。(乙巳四月二十三日。)
[答宋文哉(辛酉十一月十七日)]
厚儿行至。又得情札。细审近日侍奉之安。慰幸倍深。此行欲于回时。匹马驰入▦阳。一拜丈席而去。但恐筋力不逮耳。不宣。(辛酉十一月十七日。)
[答宋文哉(壬戌六月二日)]
即拜昨朝所惠书。凭审近日愆度尚弥留。忧虑何可言。辞状初呈。吏曹以除 朝辞。为辞而不许。事理然矣。须粘呈于监营。以俟听否如何。但闻诸议不信左右之病势如此。颇以厌薄残邑为疑。世道良可叹也。调摄多日。如可一分起动。则强赴任所。从容进退。恐为得之。然迫于事势。不量筋力而发行。以致狼狈。则非计之宜。惟在熟思处之。不宣。(壬戌六月二日。)
与宋文哉四难([庚申午月十一日])
即惟侍奉湛乐增福。文哉,子华联鏕远访。荷幸则深。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6H 页
第恨悤扰。未暇展讨。且以强疾行役。或致添伤为虑耳。数日前。伏闻同春先生。有追复官爵之 命。天心开悟。 恩及泉壤。感激怆涕。无以为怀。第伏见 圣教。以随参议礼为辞。若有所区别者然。此甚怵惕不安者也。未知改题当在何间。幸须因便示及。生才上水曹辞章。又蒙度支 新除。催此驲召。不敢退伏田里。屡烦控乞。明将进诣畿下。更为陈情计。如未获请。其势必至于入谢。狼狈可知也。窃诵古人死生荣辱之说。此义炳然。终难冒没。未知何以处之也。家仲新登台司。任大责重。忧惧交切。已于初八日拜 命云矣。李执义云举已得 赐环。独于岐棘。尚无 恩泽。毕竟 圣意果将何如。忧郁忧郁。万万悤扰。不宣。(庚申午月十一日。)
与宋文载子华稚举([庚申五月二十日])
远唯侍奉万福。老先生官爵追复。已见 天心开悟之端。又于今十八日。有 赐祭之命。感激怆涕。不容形言。自抱山颓之痛。阅历无限变故。岂意此日快雪诬冤。有此 恩典也。斯文有赖。可以永扶 邦运。庆幸庆幸。如仆者。衰迟多病。精力已耗。无以奉塞职责。仰裨 维新之化。愧惧愧惧。子惩数日后当返。先走
文贞公遗稿卷之十 第 306L 页
一力委报。万万。不宣。(庚申五月二十日。)
与宋稚举([丙寅九月三日])
病懒转甚。虽有乡便。久阙相问。歉恨多矣。即此霜寒不审雅履何似。驰想益切。生抱病呻吟。无一日稣快。可闷。儿子意外忝第。喜忧交至。明间渠以省拜先陇作行。当自忠原。转向怀川。文集修正。每以不得面禀尤斋丈席。为恨。此行可得裁定。深幸深幸。不宣。(丙寅九月三日。)
[与宋稚举(丙寅复月十一日)]
先生遗稿。已得勘定于板桥丈席。今当缮写。还付芸阁。而但儿子归后。连以槐院回刺堂后假任。役役无暇。尚不得相对翻阅。是可闷也。不宣。(丙寅复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