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x 页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书]
  
寄儿镇厚([戊申三月晦])
近日眠食何如。沐后耳病有效否。气若不平。则间日沐浴宜当。千万善为调治。相离已久。恋念日甚。吾方到德山。再明欲祈雨于伽倻山矣。不宣。(戊申三月晦。)
[寄儿镇厚(戊申五月初六)]
近日眠食何如。不见已多日。何时不思恋也。汝宜日日受学。勤读毋怠为望。只此。(戊申五月初六。)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5H 页
[寄儿镇厚(戊申九月十日)]
今日汝行已到公山否。极念。朝得京书。则 世子患候加重。忧闷煎迫。何可言何可言。外舅主即者。发行上京。吾则姑舅天安。伫闻好音。而心事只切焦熬矣。汝须在营。日日受学于宋生员可也。只此。(戊申九月十日。)
[寄儿镇厚(戊申十一月十五)]
见书。知好在。极喜极喜。但见书徒。则多略少通。可知汝怠惰。后勿如是。勤读可也。只此。(戊申十一月十五。)
[寄儿镇厚(己酉三月初二日)]
随仲氏好归否。经年别毋。今始省见。其乐可知也。吾方到天安。姑无病伤。但送汝之后。客怀益恶。未知汝心亦然否。史略每每爱读。毋一日阙课为可。不宣。(己酉三月初二日。)
[寄儿镇厚(己酉九月二十五日)]
见书。甚慰。史略与大学。不同。多学多读。勿为一日闲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5L 页
游。至可至可。且书徒逐日开录。以为吾归后考见之地为当。只此。(己酉九月二十五日。)
[寄儿镇厚(己酉十一月二十一日)]
得书可喜。但汝每以草书书送。事父之道。不当如是。此后正书可也。
连得书。可喜。吾到湾。得陪仲氏甚以为欢。明将临江送行。此怀何以堪耐耶。书院之行。姑勿为之。待吾还后更议可也。不宣。(己酉十一月二十一日。)
[寄儿镇厚(庚戌正月七日)]
见书知好在。极喜。吾昨宿龙川。今向义州耳。赵教授既已来到。则须连日受学。无怠可也。(庚戌正月七日。)
[寄儿镇厚(庚戌正月初七日)]
今日。乃汝生朝也。适此远出。不得相见。深以为恨。须念劬劳之恩。勿怠读书。以副至望。只此。(庚戌正月初七日。)
[寄儿镇厚(庚戌正月二十一日)]
见书知无𧏮。可喜。所作古风。亦好。勿怠加勉。幸甚。历书不告长者。任意与人。事甚不当。后勿如是。吾明日当入去矣。只此。(庚戌正月二十一日。)
[寄儿镇厚(庚戌六月二十二日)]
军牢来。得见两书。知好在读书可喜。烧酒依到矣。吾堇支。北使再明。当为渡江云。苦状可言。汝之所作古风。择书二三篇送之。欲得金提学一见批送耳。不宣。(庚戌六月二十二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初四日)]
凤山所送书。见之为喜。今夕当宿平山耶。在道慎勿触风生疾为可。吾一味依保耳。只此。(庚戌九月初四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十二日)]
何日入京。眠食何如。拣事亦已经过耶。久不闻消息。极郁极虑。阜弘亦安好耶。汝隔年相逢。其欢可知也。不别书同见可也。吾一味堇支。只此不一。(庚戌九月十二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二十一日)]
尚在沙村兄主座侧耶。眠食何如。恋念可言。汝当何间下来。未来间。逐日读书。毋浪游也。只此。(庚戌九月二十一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二十三日)]
得见十九日书。知眠食之安。甚喜。且思昨岁沙村闲居之乐。恨不得奋飞也。此间。一味依旧耳。只此。(庚戌九月二十三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二十八日)]
日气猝寒。眠食何如。极念极念。闻汝往拜外舅氏行次云。气力比前日何如耶。汝之久留可闷。而亦难即还。来月旬前必有 处分趁旬间送马为计。此中姑安矣。只此。(庚戌九月二十八日。)
[寄儿镇厚(庚戌九月之晦)]
二十五日书见之。闻汝连日受学。以是宽我远思。可幸。此间。亦无事支过耳。不宣。(庚戌九月之晦。)
[寄儿镇厚(庚戌十月初四日)]
去二十七日书见之。为喜。闻汝不入再捒。极幸。人马今日发送。旬前可以入京。汝须先为入来。以待如何。恋汝日切。不可迟延也。只此不宣。(庚戌十月初四日。)
[寄儿镇厚(辛亥三月二十七日)]
夜内眠食何如。恋恋。吾昨宿江西。今向保山。而旱灾至此。两麦已无可望。早种之谷。亦不立苗。虽欲再耕。种子无路再得。切迫之状。尤不可言也。海州来婢之子。每时以三合给料矣。言于营库。自今减其一合为可。只此。(辛亥三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厚(辛亥四月初二日)]
李郎四诗。奇甚奇甚。(辛亥四月初二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6L 页
[寄儿镇厚(辛亥八月初五日)]
李郎发行之报拨。上必闻。计其到黄州之日。委送一官奴。持馔物往供。到中和日。委送旗鼓官往迎。兼送一官奴支供。而切勿致烦于官家之意。言于军官厅举行。若使官家知之。则当有其责。
昨书见之。吾昨闻扶馀族叔母之丧。悲痛可言。今日往江东。明日仍留。再明成服后。向成川为计。丧是族叔光烒氏内室也。诗赋题书送。即送东西斋。使之制述。而汝亦连往制此二诗为可。只此。(辛亥八月初五日。)
[寄儿镇厚(辛亥八月初十日)]
见书。知眠食之安。寅成勤读云。大幸大幸。此后连续劝(一作勤)读勿惰为可。宋童子来到云。良喜。须好遇之。同处读书也。吾今向孟山耳。不宣。(辛亥八月初十日。)
[寄儿镇厚(辛亥九月十四日)]
想自成川归。行馀无疾𧏮耶。恋恋切至。史略诗家。连读勿怠。空营时。勿接外人可也。如或乞客多至。汝何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7H 页
以处之耶。延奴勿令出门外一步地。不然必有作弊之事矣。不宣。(辛亥九月十四日。)
[寄儿镇厚(辛亥十月二十日朝)]
新伯被论。而沈阳问安使之行。罔夜下来。此间多事一倍。极闷极闷。(辛亥十月二十日朝。)
[寄儿镇厚(辛亥十二月二十日午时)]
十八日书见之为慰。吾夜间大痛痰塞。盖因食素触寒。而然晓来得汗忧洽。病得已。今方乘晷。发向龙川。言于通官辈为调治。任意作行矣。只此。(辛亥十二月二十日午时。)
[寄儿镇厚(十二月二十三日)]
见书为慰。吾病已差。方到纳清亭矣。义州迎慰使李参议令公。即吾亲友也。明或再明。当入平壤。汝兄弟即为往谒。仍陪游于练光亭,浮碧等处可也。且告于内盘馔。每饭备送如何。此令每以酒气疗饥。觅得好酒于本官以进。亦可。且汝所作诗二三篇。精誊请批为好。(十二月二十三日。)
[寄儿镇厚(壬子正月二十五日)]
得书为慰。吾气甚苏快。若沈痾去体然。似是久服补药之效也。只此。(壬子正月二十五日。)
[寄儿镇厚(壬子二月初四日)]
数日眠食何如。恋恋。吾方到宣川。姑无𧏮耳。十二日忌祭时。以单献行礼。而炙亦勿用三器都合一器用之可也。但都合则入设似难。先设一空器。以诸色炙入设如何。只此。(壬子二月初四日。)
[寄儿镇厚(壬子五月十二日夜)]
即者。金校还。备审一行无事到中和。可喜。此间亦支遣而惫痛中。益觉无聊。且闻辞状虽 下备局。出场无期云。极可闷也。闻执义云举陈疏。大斥许相云。前头风浪必多。极虑极虑。只此。(壬子五月十二日夜。)
[寄儿镇厚(壬子六月初七日)]
连得到怀后两书。备审行中大小均安。外舅主愆度。亦已向安。慰喜何可尽言。吾所患诸症。近已差歇耳。新方伯元令公。不意暴逝。惊惨何极。吾之交承向京。自此渐进。度日如年。其苦如何。专人致候于丈席。悤悤不宣。闻汝最嗜屏菜。故采乾八十叶付送。(壬子六月初七日。)
[寄儿镇厚(壬子六月二十三日)]
闻汝慈亲依前厌食。若此则气力必大败矣。上年连以蔘茶服之。参橘散或连用五贴。或连用十贴。终始不辍。因此得以扶持。今亦剂用如何。汝辈迷甚。凡事与宋侄相议为之。是望。(壬子六月二十三日。)
[寄儿镇厚(壬子七月十六日)]
七夕书见之。为慰。信后侍下眠食何如。极恋极恋。吾一味堇支。丧馀隔宵。痛陨罔极。汝辈读书。必不着实。虽不做科文。勤读则可矣。题咏先成者。誊出以送。幸进于外舅主前。以供调养中一粲如何。只此。(壬子七月十六日。)
[寄儿镇厚(癸丑三月三日)]
外舅主葬礼昨日已襄。悲痛益切。万事无及。圹中土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8H 页
色颇好矣。近日无病耶。善保为可。只此。(癸丑三月三日。)
[寄儿镇厚(癸丑三月初五日)]
近日眠食何如。久不闻消息。郁虑郁虑。吾再昨从反哭。已到怀川。明日过卒哭。回程向竹山。转往忠州。由水路上京为计。周侄省拜先墓之行。将在何间。往返之路。不可不荣拜于竹山新阡。此意言之。预示日期。则吾当图备奠沃之具矣。只此。(癸丑三月初五日。)
[寄儿镇厚(四月十日)]
昨书已见否。夜来眠食何如。极恋极虑。吾昨到江华。祗谒家庙。兄弟团会。幸何可言。今方驰向史阁。过数日当还矣。寅成连日劝(一作勤)读勿辍为望。只此。(四月十日。)
[寄儿镇厚(癸丑五月)]
 李翊华。即故李默之子。而其祖母。即乳我之人也。其忌日在今二十五日。如有去便。则乾鱼若干送之助祭。扇子二把。亦送为可。老婢礼生或女玉辈。必知京中往来之处矣。(癸丑五月)
[寄儿镇厚(五月十九日)]
昨朝出来时。灵林令又上疏。以为 奉审尺量时。以大为小以多为少。论斥吾及赵判书。极可骇讶。复 命后当陈章自列耳。其疏末 下。姑勿发说可也。只此。(五月十九日)
[寄儿镇厚(癸丑七月晦)]
数日来寝食如何。疥疮治之耶。砒帖成送。家内所患者。勿论上下。尽令薰之可也。尤斋昨临此。欲仍留甓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8L 页
寺。宋侄子华陪来矣。忙不宣。(癸丑七月晦。)
[寄儿镇厚(八月初三日)]
广庄栗实向熟。送儿奴摘来。作栗饭数日用于上食为可。此即平日所嗜也。(八月初三日。)
[寄儿镇厚(癸丑九月初二日)]
即闻小儿之讣。痛哭痛哭。心肠如割。无非吾积戾所致已矣。奈何。汝辈宜勿伤悲。善保也。儿丧送瘗于杨州先山之内。使之深坎坚筑。至可至可。馀不一。(癸丑九月初二日。)
[寄儿镇厚(癸丑九月初三日)]
昨日眠食何如。儿丧已出杨山耶。悲念不已。吾欲于初六日离此。初七八去。初九行练祭。练时祭物及凡事。预为备待为可。只此。(癸丑九月初三日。)
[寄儿镇厚(癸丑九月二十六日)]
两日来眠食何如。恋念不已。吾风江刺舡。行色甚艰。今朝始达杨根。夕到 新陵。未可必也。连日风作。家间禁火。湿藁壁为可。练时所脱上下丧服。尽为聚置待祥祭处之宜当。只此。(癸丑九月二十六日。)
[寄儿镇厚(癸丑九月三十日)]
连见书。可喜。今日启 陵之役已毕。奉出 梓宫。乾净无欠。悲陨中极以为幸耳。儿婢在内房患痘。则仍置之为可。但诸儿同处。似未妥。何以为之耶。须示之。只此。(九月三十日。)
[寄儿镇厚(癸丑十月初二日)]
痘婢在内。祭物措备之际。恐或不洁。新房已成。则祭物措备于其处可也。汝母平日。最厌婢雏之在内。况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9H 页
祭物混同乎。然新房未完。则姑为从便为之宜当。且前头诸儿虽患痘。祭物。如常备设可也。汝及汝姊。患痘在吾居忧之时。一边哭泣行祭。一边救疗。不以儿痘有所移避。汝亦闻之耶。 举动已停。别无拘忌。此后连续作书可也。(癸丑十月初二日。)
[寄儿镇厚(癸丑十月初七日晓)]
昨书即至。审诸况佳安。为慰。此间祗事 山陵。今将奉襄大礼。痛陨罔极。诸处所来简依到。但此后则勿送。留待可也。何暇作答乎。只此。(癸丑十月初七日晓。)
[寄儿镇厚(癸丑十月十二日巳时)]
见书。知两儿连日大痛。必是痘患。果痘也。则吾归日。当直为入去看护。不必避寓也。新房虽乾。痘家最忌涂褙。姑勿糊纸。为宜连续观症示之。只此。(癸丑十月十二日巳时。)
[寄儿镇厚(癸丑阳月十三日晓)]
布团领洗濯曝白。吾入京日。送于东关庙。以为复 命时所着如何。必熟白可着矣。(癸丑阳月十三日晓。)
[寄儿镇厚(癸丑十月十四日晓)]
风日甚恶。火患可虑。四面所遮芚石。并以水灌湿。为善。(十四日晓。)
[寄儿镇厚(癸丑十月十四日)]
即见昨书。知痘儿皆顺。可喜。凡事致慎善为救疗宜当。如无使唤。则总厅军来待者过十名。以此剂药。而此外勿用他役可也。(癸丑十月十四日。)
[寄儿镇厚(甲寅正月二十日)]
数日来诸况何如。极恋极恋。吾登道以后。足部伤处。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59L 页
还为浮痛。不得已今日作轿马以去。殊可闷也。寅成自今勤读。趁宋子文未行前卒业可也。观儿虽在心制。与服麻时有异。作书图。逐日读诵于子文。一如寅成。吾归后以书图示之。以验勤慢为宜。年长之后。自处以冠者。所读反不如儿童。而恬不知愧。岂非可愧之甚者乎。古赋誊书间。姑勿读之。(甲寅正月二十日。)
[寄儿镇厚(甲寅二月初一日)]
有便无书。此何道理耶。设令一日有二三便。汝岂可惮劳而不作书耶。甚可骇叹。(甲寅二月初一日。)
[寄儿镇厚(甲寅三月初九日朝)]
草堂失火。极可惊叹。上有泥土。任其外烧。则何伤之有。而所藏书册搜出。见烧至于此多耶。(甲寅三月初九日朝。)
[寄儿镇厚(甲寅四月二十七日)]
端午。广州竹山祭物。预为措备。而以汤三器。实果五器。从略设行。如家间朔望参礼可也。竹山。汝当往行。人马借得等事。须先料理示之。待汝所示。吾当指挥耳。
当归草十茎送去。即送于南大谏家如何。曾闻甚嗜云。故送之矣。(甲寅四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厚(甲寅四月晦)]
连日读书耶。七政绵竹。甚可爱。端阳之行。采得载来。种于井上及书堂后老松之下。似好矣。(甲寅四月晦。)
[寄儿镇厚(甲寅五月十三日)]
此去诸简。即为分传。无留一日。庶免不职之失可也。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0H 页
汝辈甚健忘不着实。恐有浮况之患耳。(甲寅五月十三日。)
[寄儿镇厚(甲寅五月二十四日)]
汝读礼记毕。可读他书。速卒业为可。每日疑制。勿辍尤宜。(甲寅五月二十四日。)
[寄儿镇厚(甲寅五月二十五日)]
凡扇与简。汝则勿为私与于人。以开难处之路。且此非子弟分内事。一如镇长之谨守可也。(甲寅五月二十五日。)
[寄儿镇厚(甲寅五月二十六日)]
廿七廿八及六月初四日。家内工役停止宜当。井下欲掘地作池。而无役夫未果。分付奴辈。待闲日凿拙可也。(甲寅五月二十六日。)
[寄儿镇厚(甲寅五月二十九日)]
尤爷昨日到此。仲氏今午当临。长侄陪仲氏以来。自此乘舟下去云。以此通于长侄妇家可也。(甲寅五月二十九日。)
[寄儿镇厚(甲寅六月初五日)]
昨过 国葬。今日 虞车返京。臣民痛陨。益复何极。吾向后当竣事上去耳。只此。(甲寅六月初五日。)
[寄儿镇厚(甲寅六月初五日)]
吾之白靴。伤雨不堪着。使承贤约工精造油靴。而近来靴子多用胡制。可痛。此则依顷日黄鹿靴制样可也。(甲寅六月初五日。)
[寄儿镇厚(甲寅六月初九日)]
巷口所植柳木。多有枯死者。今雨若不苏青。则其枯者拔去。而斫得杨枝。更植之可也。(甲寅六月初九日。)
[寄儿镇厚(甲寅八月初四日晓)]
道间所付数书皆达否。吾以北使渡江稍迟。再昨宿宣川。昨宿龙川。今方向义州耳。张臣汉来见。问及汝辈矣。只此。(甲寅八月初四日晓。)
[寄儿镇厚(甲寅八月二十四日晓)]
昨书见之耶。衰服来到后置之。昨夕看阅。则甚短。此所着衣减二寸。不得已自此得布。今方改造。使之追到坡州。及明日成服矣。今春成服亦然。改其齐衰缉边处。今又如此。可谓家内有人耶。极骇极骇。不但此也。近日所着上衣皆短。以致表里参差。甚觉不便。吾平生未尝关心于服着。到此不得不发说。亦一苦事也。只此。(甲寅八月二十四日晓。)
[寄儿镇厚(甲寅十月初二日)]
便来得书。知无事得达。可慰。此间伯氏行期已迫。怅缺忧虑。何可尽言。郭世楗者。又为投疏诬辱我世。愤痛何极。伯氏今方陈章耳。姑此不一。(甲寅十月初二日。)
答儿镇厚(甲寅)
山事距崔葬甚远。法非可争。且其伤破虚坟。尤为可骇。故必欲呈卞治罪而还用矣。更思之。彼之怪毒如此。官家虽处置。未必不为前日妄举。且卞决之后。我虽理直。人必以力取目之。如此不便处。不如弃之。吾家盛满。又为世所忌。法虽应用。何必与人相较乎。今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1H 页
已卞决。则勿出用舍之言。不然则以伤破既多。虽得难用。更禀家庭为辞。而还送绿生为可。与兵判丈相议。其言如此。正合吾意。故传人委报耳。只此。
山事。今后弃置勿复言可也。李判书润庆于同春堂,尤庵。皆为外先。观儿亦其外裔也。(甲寅十月十三日。)
[答儿镇厚(甲寅阳月十五日)]
所制甚无生活句法。然理胜可取耳。(甲寅阳月十五日。)
[答儿镇厚(甲寅十一月初一日)]
便中前后书。皆得见之矣。雨后寒事猝紧。不审近日眠食何如。恋念殊切。吾奔走惫败之中。头风复作。又有黄疸之气。欲为解职调治。而未蒙 恩递。势将于数日后出仕。不但添伤可虑。情势愈往不安。狼狈惶闷。何可言。京畿儒生。为尤庵卞诬。再昨陈疏。疏头水原进士李必益。 特命边远定配。配于庆兴。惊悚忧叹。前头事尤可虑也。旬后当送人马。其前勤业勿怠是望。前后所作皆善。稍加工夫。可望成就。但欠文采韵格。本品如此。奈何。冬衣专人送致。只此。(甲寅十一月初一日。)
[答儿镇厚(甲寅十一月初七日)]
山事。既弃之后。明言于邻里。使彼知之可也。彼若至今致疑。奔走做谤。亦非好事也。(甲寅十一月初七日。)
[答儿镇厚(乙卯)]
所示知之。汝岂可以守家留在耶。汝之迂阔可笑。明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1L 页
日则食后。即为出来读书可也。
近日自发论引避日以后。尽为誊入于私记册为可。汝姑勿作。又连读所受书。以待前头聚会后指挥为可。(乙卯。)
[答儿镇厚(乙卯正月十二日)]
夜况何如。恋恋。吾昨到杨山。今方发向骊州耳。得奉伯氏手札。岁前已出山海关。气力支安。喜幸何极。先来状 启草及彼中所闻所录。觅得送之可也。牛也未送骊之前使之善喂。虽为百里奚之事。未为害也。好笑。(乙卯正月十二日。)
[答儿镇厚(乙卯正月十七日)]
得书知安。慰怀多矣。闻尤爷竟不免北窜。惊叹何极。顾此负罪之踪。尤有所不安。辞章已 上。恭俟 谴罚之加而已。合启允从之后。何不专人即报。吾不得送人中路。慰问谪行。虽恨何及。汝之不度轻重甚矣。后勿如是可也。只此。(乙卯正月十七日。)
[答儿镇厚(乙卯正月二十一日)]
推考书吏文速送之为可。缄答照律。应至解职故也。推考 传旨之至今未下。尤极惶恐。须时时更送书吏。采问于政院以示也。尤爷去时。子弟某某陪去。而门生无从之者耶。华阳家属。尚在山中耶。抑归怀川耶。须详问示之。
人来得书。知近日安保。极慰。吾堇支。三昨仲氏会此。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2H 页
又得季文家所送酒。日夜对饮成醉。湛乐可知也。吾既解戎任。本职虽存。似无拘碍。欲更观势辞状耳。可兴兴原两处中。欲择而卜居。苦待冰泮木道之通矣。只此。(乙卯正月二十一日。)
[答儿镇厚(乙卯正月二十六日)]
昏期已迫。吾在外。不得亲行醮子礼。人事可叹。须详看仪注。谨行礼节。俾无差失可也。
黄教官疏本。从金上舍觅得送之为可。前日借来华冠。斯速还送于馆洞李生喜朝甫家如何。闻录生者。涉冰松波津。陷人水中。赖津夫拯活。所持煎板。亦得力云。极可惊怕。奴辈乡行。每戒之勿涉冰可也。(乙卯正月二十六日。)
[答儿镇厚(乙卯二月三日)]
便来得书知近日眠食之安。慰喜可知也。婿礼已成矣。古人云教儿初生。教妇初来。勖率嗣妣。宜敬于造端之地也。吾自堤西还老峰。明间欲复出沙谷。呈辞状矣。汝近日连读书否。本有懒病又添泮村往来之役。废学可虑。须随处勤苦只此。(乙卯二月三日)
[答儿镇厚(乙卯二月初七日)]
昨夕还到沙谷。得见两度书。知婚礼顺成。浑舍安好。极喜极喜。辞状今日已呈。再明应为 上闻。待 批下。即专人通之可也。忌祀已迫。汝连在家。勿出入新妇。未见舅之前。不可参祭。此意知之。科事大忌观光。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2L 页
决不当。终场工夫。亦不足。不必随人乐赴。待今夏着实做工。赴秋科未晚耳。只此。(乙卯二月初七日)
[答儿镇厚]
十五日望参时。告以将以明日奉往忠州之嘉兴寓所。敢告。仍为奉安于要舆。翌日。发行为可。
答儿镇厚(乙卯)
科事随众观光。甚涉苟且。今日所遭。有不可自安。宋侄必不敢生意。汝何独异。吾来时既已面言。而汝有此云云。可见立志之不固。可笑。
仁宣王后小祥。百官除服时。当着玉色团领云。乌纱帽,乌角带,玉色团领及白团领,白帽,布裹角带。并于内行持来。或因便先送也。
连以书入便矣。吾方在嘉兴。而此地家舍素不好。借得柳晅之侄家。少胜于村闾。而狭窄陋污。破落甚多。又无藩蔽。今方修补。五家人数不少。恐难容接。然自当耐过矣。只此。(乙卯二月初十日。)
[答儿镇厚(乙卯三月初五日)]
祭物所录纸。去时忘置。何其泛忽耶。因便付送。(乙卯三月初五日。)
[答儿镇厚(乙卯三月十一日)]
今日行祭后。已向竹山耶。累日行役。极用忧念。墓祀既不用节日。则随到即向为宜。十二日来到。则十三日设备。十四日早行似好。虽十三日。若可趁午前备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3H 页
设。则不必待十四日也。遄归是望。只此。(乙卯三月十一日。)
[答儿镇厚(五月二十日)]
吾午入老峙。陪仲氏仍向堤西矣。汝须连日勤做勿辍。且邻儿虽欲受学。切勿教授可也。
吾疏 批之下。固已虑其狼狈。伏见传教。辞旨极严。惶震悚慄。何可胜言。不敢晏然在此。明欲乘舟上去杨广之间。更为陈章。待罪为计。但未陈章之前。似必有台论。拟律之轻重。姑未可料也。今方出向老峙。夕当还寓。仲氏亦当于明日。同会发行矣。(五月二十日。)
[答儿镇厚(乙卯五月二十八日)]
无事陪仲氏得达石室耶。汝之今行。出于不得已。元非闲漫往来。待仲氏陈章出堨。即为回程。切勿久滞京中。消费日子也。不但汝读书正急。疾忧如此。尤难久离矣。新妇一时作行。极是便好。然彼家或有切迫事故。或行具未备。势难偕来。则亦不当强督狼狈。从容相议定期亦可。此则惟在汝参量而处之也。只此。(乙卯五月二十八日。)
[答儿镇厚(乙卯闰五月初十日)]
 妇家治行。似不大段。如可一时同来。虽加留一二日。莫如今行春归之为宜。得归已久。尚未见舅。事理已极未安。况彼此事势。亦不无不便者。从速来此。与诸儿同处。自是人家乐事也。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3L 页
吾家新妇礼。东湖如无可借之舍。则势将行之于冰湖。与妇家相议。定其处所回示之。且吾方在负罪之中。仪文尽减之。侍陪亦勿为之似好。如何何。大槩畏约之道。宜无所不至也。行礼前一日。吾当入往湖上矣。(乙卯闰五月初十日。)
[答儿镇厚(乙卯闰五月十一日)]
 新妇备仪乘轿。亦似有弊。若以独马轿出来。尤为更简。来知如何。幸禀于兄主前。且与妇家相议为之。
见书甚慰。吾明日夕时。当往冰湖以待耳。只此。(乙卯闰五月十一日。)
[答儿镇厚(乙卯闰五月十六日)]
昨日台章。不胜震怖。归事姑未定期。似在数日后耳。示意备悉。知旧间既有劝令自卞者。故试议其得失。而反覆思量。吾意终觉未稳矣。须见金元会及李生。细叩之可也。(乙卯闰五月十六日)
[答儿镇厚(乙卯闰五月二十一日)]
闻汝妇已行庙见之礼。果尔否。(乙卯闰五月二十一日)
[答儿镇厚(乙卯八月二十日)]
夜过无恙否。吾昨夕来宿沙村耳。科事已迫。与同接相约。前日入宿馆洞赴泮所。而出入时慎重。不至相损可也。汝妇之行从其愿。过忌祀。九月念间发去。似宜。只此。(乙卯八月二十日)
[答儿镇厚(乙卯八月二十五日)]
 今此观光。不但私心不安。人亦为言。广陵李令之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4H 页
意亦然。然此事累入思量。议于南令而定之。今难中变。但入试后。或值不便事端。则善为自处可也。如书题寓侵等事也。考官中亦或有可避者。此事禀于兄主前可也。
汝于场屋。必终夕沾湿。科举是小事。病伤最可虑。为之悬念。(八月二十五日。)
[答儿镇厚(乙卯九月初四日)]
汝连在寒泉取静。昼夜勤读。无一时放过。至望至望。古文所受者。一一熟读可也。(乙卯九月初四日。)
[答儿镇厚(乙卯九月初八日夕)]
侄病岂料其终至于斯。闻讣痛裂。不忍言不忍言。伏想伯氏心事与气力。悲闷切迫。吾今午诣老峰。欲陪仲氏。成服后。还出江寓为计。过数日当送奴。姑此不一。(乙卯九月初八日夕。)
[答儿镇厚(乙卯十一月二十三日)]
汝连日读书耶。疑晦处勿强读为宜。自今连处内书室。仍为致斋可也。(乙卯十一月二十三日。)
[答儿镇厚(乙卯十二月十五日)]
昨夕见汝书。知所患一样。可虑。然虽不快差。更无添加。是大善也。调病之道。只当从容为之。不宜汲汲望瘳。反致伤损。且病既如此。则亦不必临葬来参。自量病势。不以起动则发行。难动则仍留可也。(乙卯十二月十五日。)
[答儿镇厚(丙辰元月二日)]
唐津通贯看阅。间或诵吟。逐日次韵。以至百篇可也。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4L 页
即今已得几篇耶。过百后当读杜律矣。(丙辰元月二日。)
[答儿镇厚(丙辰四月初一日)]
甲孙暴逝。痛摧惨切。直欲无生。吾今日发舡上去。行到十里许。猝闻此讣。还向杨山。欲审伯氏患候。而还归迟速。未可料也。汝之眼病更如何。一念悬悬。此去书即传老峙。毋滞一刻。心愦不宣。(丙辰四月初一日。)
[答儿镇厚(丙辰)]
昨书见之。所作多违本题。真可谓刘笠。孰曰吟诗之难。此后依题精制可也。
所作两律。无大瑕病。颇有平鍊之味。可喜可喜。须连日制之。兼为开畅病怀也。 所作律。收拾作帙可也。所作三律。比前作顿不及。无乃连日吟哦。才思枯渴而然耶。可笑。
李同甫书及所作见之。今春吾往杨山时。李生所投律见失。在其处则觅送。无则记韵以示。 所作颇佳。和文谷韵。最完好矣。但斋名改以名斋为宜。
此去答李生书中。有次韵二绝。见后同汝书封传可也。
汝少时所作送之。即今不知其加进。可愧可畏。况汝弟又不及此。奈何。
杨子法言。吾欲一览。暂借以送。汝来此后。誊书为宜。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5H 页
唐律通彻熟看。连日搆思。待手段不涩。然后读杜律为宜。
汝行欲及令明率来矣。长侄赵生皆言。即今炎热倍甚于向间。且山寺朝暮之间。岚雾湿人。姑待处暑后来。此为可云。大病才差。元气未复。此时尤当致谨。须乃留慎摄也。且汝才服积聚门消散之药。即今食复可虑。朝夕所食。适可以止。腹虚则频食可也。吾近日过食。辄致伤故知此耳。昨送表制。稍胜于前作。不辍则可期有益也。池查更起。诸柄方在推捉中。州吏昨以此送报。不久必齐到。忧叹何极。主牧兄主出临云。须即进谒。若留数日。则每日一拜似宜。然拜于依幕。切勿冒入于公厅。(丙辰。)
[答儿镇厚(似是丁巳)]
得书为慰。木工欲造草堂三间。汝可收拾材木。指挥办得也。吾欲以此试汝之才耳。(似是丁巳。)
[答儿镇厚(戊午闰三月十七日)]
得书。知自京出郊。旅寄安适。甚慰远恋。此间大小依保。无可语者。汝行初未即回。今则妇㝃迫期。虽来不日复去。往来徒为劳攘。仍留过端阳而归为宜。但留彼之间。处静勤读论语毕了。又读庸学。计日则毕庸学。又当读诗传矣。果能用力做去。知所料否耶。汝弟方授诗传。汝每让与一步。可叹。凭递略付安信。(戊午闰三月十七日)
[答儿镇厚(五月初二日)]
汝之留彼既久。所读书甚草草。惰放可知。每以此为忧。汝若随处勤读。则虽离侧一年。吾无忧矣。幸宜自省。(五月初二日)
[答儿镇厚(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便至得书。知近日眠食之安。汝妇已于十三日。分娩得男。吾五十之年。始有孙矣。庆孰大焉。所祝产妇无病。新儿善护而已。(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5L 页
[答儿镇厚(戊午八月十六日)]
长侄势难进参于廿三日忌祭。汝当远儿将事。益加祗慎。毋失礼节。出主告辞。汝辈不可为之。姑阙恐宜。姑氏靷行。再昨临到。攀慕悲痛。益不自堪。葬地新卜于旧山陵。数百步之地。靷至然后棘人诸赵。始议定事。事迁就。且缘拘于择日甚远。闷虑可言。宋侄子华。亦随靷来会矣。(戊午八月十六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书]
  
[答儿镇厚(戊午腊月初七日)]
昨日大风。何以作行。恐致病伤。极用虑念。凡事十分周慎。无贻惟疾之忧。(戊午腊月初七日。)
[答儿镇厚(己未五月二十九日)]
计程。昨应入京。水国雾露。得无病伤耶。忧念不能已。汝在京时。姑姊往省外。切勿闲出入。观势下来。而留日专意读书为宜。只此。(己未五月二十九日。)
[答儿镇厚(己未六月二十六日)]
近日酷热。浑室何以支遣。汝亦行役之馀。得无所伤否耶。念之不能已。吾行己于廿四。得达配所。撼顿多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6H 页
日。气力澌败。而旧疾姑不发作。可幸。水土美恶。虽未及经验。近海之地。多风多雾。自与内地不同。又卑下薰蒸。顿无清爽气象。此外不可论也。金吾回路。当由忠州。略附此报安。不一。(己未六月二十六日。)
[答儿镇厚(己未七月初一日)]
金吾便所附书已达否。此地近海卑下。当暑若在洪炉。时时风起。则尘沙满目。神思恍然。秋冬尤甚云。此甚可怕。然对人不必言风土美恶也。长兴消息。近或得闻耶。只此。(己未七月初一日。)
[答儿镇厚(己未七月七日)]
得奴已达否。吾路惫少苏。姑无疾痛。终日阒寂。不与人接。看书。调病。俱觉安便。但腹部痰块。时时发作。是可苦也。(己未七月七日。)
[答儿镇厚(己未八月初四日)]
吾家寝堂。为儿小所污。十七日忌祀时。十分洗涤。为宜。此间所食。只鲽鱼。非此则无以下饭。故每于食后服雀舌茶。须请洪甥。优得以送。汝弟来此。初甚善食。近日脾胃不安。所食又减。每有恶心之气。恐或不习水土而然。可虑可虑。似闻此地南面有土喘。而邑内则无之。曾经邑宰者。无一得病云。其然乎。吾以所寓受风最甚。昨已移接于邑城之西。到处隘陋。可笑。(己未八月初四日。)
[答儿镇厚(己未九月晦)]
所制表比前少胜。而亦甚迂阔。他日来此。当面教矣。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6L 页
 问。禹贡嶓家导漾注。地望之义。未详。
地望者。其地镇望之山也。舆地州郡。必皆有录籍者矣。
计汝行。尚在道中。早暮霜寒。得无愆伤否。踰岭还家。应不出数日内。道里险夷迂捷。孰与鸟岭可示之也。吾保遣如昨。幸无他虞。只此。(己未九月晦。)
[答儿镇厚(己未阳月二十五日)]
鹤奴至。得书。知汝行好还。浑舍亦安。可喜。遥闻。 宽恩。特降负罪贱臣。岂胜惶感。台章之发。固应如此。如蒙 反汗。庶安私分。郡人有北上者。凭付安信。不宣。(己未阳月二十五日。)
[答儿镇厚(己未十一月十五日)]
远儿至。备审家中诸况匀佳。慰此远念。吾日寒以后。咳喇(一作嗽)甚数。唾痰尤多。而然不如去年冬矣。为候仲氏起居。初八专送鹤奴于长兴。想来初可返。殊郁。闻汝以干家。不能读书云。此后舍置百事。虽举家饥饿。勿复为念。唯专心读书。至宜。且以所读。每便录报。俾知勤惰也。馀不多及。(己未十一月十五日。)
[答儿镇厚(己未至月二十六日)]
赵生远访。甚慰孤寂。因得汝书。知浑室安保。尤可喜也。此间亦依遣无他。官粜已纳几许耶。家事虽有所拘牵。切勿役心于此等琐细。专以读书为急务。勿浪度时日。至望至望。忌祀此迫。怆念可言。祭具何以备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7H 页
设。不一。(己未至月二十六日。)
[答儿镇厚(庚申元月)]
李参议次山令公之丧。闻来惊恸。不但惜其不久于世。其家零替无可望。尤惨尤惨。
书传当于几间可毕。责以读书。则以懒弱自当。未知此病。何时可瘳。
岁新矣。浑室保安如昨。先陇祀事利成否。为之悬念。此亦依遣。胸膈间痰癖。经冬不作。似是多服药物之效。而左右手指。间间浮起如尰。作痛数日。而或消或不消。酷似得土疾者。未知其由矣。只此。(庚申元月。)
[答儿镇厚(庚申元月十九日)]
得书。知汝疾势少歇。可喜。但看作字艰涩。仅仅成样。未可谓已入差道。深虑。惟望益加善摄。从容责效。俾无添伤后发之患。至可至可。二月十二日忌祭时。汝虽病愈。气力必难将事。切勿妄动强参。或请汝从兄代行。或令汝妇设行。皆无不可矣。不一。(庚申元月十九日。)
[答儿镇厚(庚申元月二十四日)]
鹤奴来。得书。知汝所患入差。可幸。然病加少愈。真切语也。饮食居处之失宜。必致复发。复发则必重于初发。此病家人上下无不传痛。则亦不可不谓之染患。尤宜加慎也。忌祭时气力。未及完复。则汝勿参祭。只令汝妇将事可也。强参而生病。则与不祭同矣。不一。(庚申元月二十四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7L 页
[答儿镇厚(庚申二月十五日)]
吉祭时祝文。入庙二字。以丧礼备要见之。则似无未妥。盖班祔。与入庙不同矣。然若改以延隮。则为无病耶。更详之。
赵生书。每用道体二字。此非可施于人人也。见之者必骇。相对说此。从今去之。
大概祭物。力所不及处。固不当过为丰侈。而若有所办之需。则亦不当过为减省。闻正朝两处墓山。各送青鱼八尾云。六尾作汤。只以二尾作炙。其不足可知。此必汝不能照管之致也。
李参议次山之丧。吾既不得一哭。又不得遣人奠酹。心甚悲怛。玆以二端赙木附去。须令汝妻作书于李令夫人前。陈吾此意以助祭需。而前此虽不以书札相通。两家情意自别。书中善为措辞亦宜。盖其丧人幼稚。吾不得直送故也。此事因便。则必致浮沈。专送得良为可。
汝之来此。姑未预料。则须加善摄。且为课日读书。读若损气。则看书亦好。看一遍与读一遍。其功无大优劣也。(庚申二月十五日。)
[答儿镇厚(庚申二月二十七日)]
汝以不得来此。欲发狂疾云。少有不如意事。辄发狂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8H 页
疾。则其为人如何。甚妄甚妄。
鲁侄婚日已定。须预往老峙。议于宗侄妇。冠服诸具之可借者。前期周旋。俾无窘迫。至可。且婚书纸曾已裁作。送长兴。奉署以来耶。
吾自正月。咳嗽复发。至于失音。久不见瘳。不得已灸肝俞百壮。姑未见效。而近日则比前少减矣。此外无他症。寝食亦善。以此自料。痰嗽为平生之患也。鲁婚已迫。吾辈不得亲见。嘉事之成。俯仰怆感。无以为怀。彼家亦从礼亲迎耶。抑用俗礼否。婚日。汝将护去。彼虽礼馈。切勿饮酒。虽强之。亦宜力辞。但长者与之。酬酢。只接杯。言必逊顺可也。(庚申二月二十七日。)
 鲁婚过后。周病不至大段。又无紧切事故。则即宜下来。如或汝之病惫未复。难堪远役。则亦不当强行。以致添伤。商量为之可也。
[答儿镇厚(庚申秋)]
明母不可许以藁乘。须令骑马。儿则虽藁乘可也。(庚申秋。)
[答儿镇厚(辛酉)]
宗家望参不远。禄米十斗先送。其馀荐需。追送之可也。(辛酉。)
[答儿镇厚(十三日)]
权医知其在家后。汝往亲问为宜。何可为汝辈招医耶。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8L 页
祖,遣二奠。当依俗用盛馔。而但祖奠用汤五色。遣奠用汤三色。造果则皆用一器可也。
昨书备悉。点穴之下。虽有古冢疑似之形。切勿侵毁。以待他日更审。知其果非古冢。然后夷之可也。无缘临诀于窆日。痛摧不可极。(十三日)
[答儿镇厚(十五日)]
汝以病虚之人。吃素已久。恐生大病。葬讫已食肉耶。如未也则宜自今日始食。为此专及。(十五日)
[答儿镇厚(似是壬戌)]
试纸已买之否。切勿过好也。
今日。乃郑妹生辰也。须以馔物送之。
仪礼通解。已见之耶。腊酱等物名。皆领会耶。须加细考。(似是壬戌。)
[答儿镇厚(壬戌十一月)]
闻光城府院君以祭祀不在家。自泮回时。历拜可也。今日难可脱直耶。凡举行条件。出草后。必简通质正于进言之人。然后书 入。切勿直为书 入可也。
新妇于归。令日者择期。则以十二月十一十三十六为吉。吾意十三。与忌辰相近。十六似稳。未知本家亦无拘故耶。对宋佥正丈契以为新妇痘后。浮气尚带面部。岁前行役。似为不便云。其然否。然此非大段。则经年不相见。亦为未安。故欲行于冬末矣。更宜量报也。汝虽在远。家间别无紧故。不须速还。趁二十二三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9H 页
日间。归庭为宜。(壬戌十一月。)
[答儿镇厚(癸亥三月初吉晓)]
此间李文窆事。待明当举。而两势不止。穷家诸具。甚不备。恐无以卒衰。怆念忧叹而已。(癸亥三月初吉晓)
[答儿镇厚(癸亥七月廿九日)]
吾行昨到杨山。今晚当还湖行。定发于初一日。而未及治具。须预度料处也。 赠旨搜出。以黄纸誊书。题主时所用笔墨粉胶诸具。并于当日内措置。写字官熟于题主者为谁。亦宜访问以待。为此先报。须撤科工专意治行可也。(癸亥七月廿九日。)
[答儿镇厚(癸亥九月廿五日)]
祠堂。初一日可以移奉耶。地神祭。亦可于初二日行之耶。读祝使尹学周为之似宜。祭文起头数句改送。而文字不好。以此禀于兄主前。更加消详可也。 余以不才。久玷卿宰。世业素寒。无计营第。念玆卜筑。实非始愿。猥托肺胕。过蒙 圣春。(癸亥九月廿五日)
[答儿镇厚(初二日午)]
地神祭文。急迫。难可周旋。则退定于初五日。亦无不可。祭宜致诚文以格神。不容苟简也。若于数日前。见汝草本。马上可以修润。而今已无及。奈何。(初二日午)
[答儿镇厚(甲子国引时)]
盘馔之不当多设。曾已言之矣。既设白鱼汤,青鱼炙。又设熟鳆汤。不当不能吃。近侈为未安。须知之。
尤斋对饭。不进一匙。气力比前大惫。忧闷忧闷。好酒如有馀存。数杯入送于长者前。为宜。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69L 页
朴令病滞郊外。如吾家相爱之义。岂可无一问。第以形迹为拘。不欲为累于彼。须问于金君士直。如无可嫌。汝宜往问也。
为同甫欲图监造。未知如何。此友筮仕。始出于为亲。则因劳升迁。似无不可矣。
家间妇人。明日发引时。应行望哭之礼。有服者服其服为宜。此意言之。(甲子国引时。)
[答儿镇厚(四月十四日)]
迎月轩三字。考诸篆韵及篆书诸家。抄出付标为宜。急便至。知已启墓。不胜悲怆之至。外棺之上。姑无湿气。则诚幸诚幸。而第未知圹底果如何也。吾欲于十七日。 上劄请暇。二十日当到彼治引为计。发引欲以廿二廿三择定。盖诸具多未及周旋。中使亦以日迫为闷故也。姑不宣。(四月十四日。)
[答儿镇厚(十八日午)]
以吾平生所服二衣投去。须于小敛时用之。初终诸具及棺材。已为发送。其已得达耶。便人络绎。凡事续示为宜。(十八日午。)
[答儿镇厚(十八日申时)]
摧悼苍黄之中。不暇念及于汝辈。行中无一奴可以炊供者。今始委送鹤奴。使之任此事矣。汝辈宜自念索饭。俾无失时以生病也。汝娣起力可以支活耶。悲念无不至矣。不宣。(十八日申时。)
[答儿镇厚(十九日辰时)]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0H 页
见书。知袭敛已成。痛摧益切。今日大敛。当在何时。所送二衣。既不及于小敛。须于大敛时以完衣用之也。或才得用。则用于实棺。亦无不可矣。只此。(十九日辰时。)
[答儿镇厚(甲子八月十一日)]
朝入南汉。与李台相对痛哭。心肠如割。奈何奈何。(甲子八月十一日。)
[答儿镇厚(甲子阳月廿一日)]
吾十六。来抵维杨先陇。改莎已完今日安排床石。仍树表石。明日当还京里耳。(甲子阳月廿一日。)
[答儿镇厚(乙丑正月廿二日)]
栽松时勿为直插。而侧插其根。覆上坚踏。则虽五六月栽植。无一不生云。依此方为之似当。(乙丑正月廿二日)
[答儿镇厚(乙丑正月廿七日)]
杨州侄妇分㝃得男信乎。天理之不爽。而硕果之有验也。悲喜交切。惝恍难状。(乙丑正月廿七日。)
[答儿镇厚(乙丑三月十四日)]
远妇昨晓。解㝃得男。此实一家大庆也。鹅岘李妻。自再昨得胸膈窒塞之症。日辄复发。似是过毁所致。极闷极闷。远儿方在鹅岘矣。(乙丑三月十四日。)
[答儿镇厚(乙丑六月七日)]
所制渐胜送于洪甥。则得朴监司泰尚所评以投。盖厚作。多用文字。反不如远之精约矣。可知之也。(乙丑六月七日。)
[答儿镇厚(乙丑六月九日)]
老先生遗稿。今自延县至。方令子华转呈玉堂矣。(乙丑六月九日。)
[答儿镇厚(似是乙丑)]
顷日尤斋函丈以为宋子华情理甚为矜闷。若奉几筵。上来京中。兄弟皆聚。恐无未安于义理。兼可以保护远棘。医药似便。未知如何。吾对以当相议为之。但无止接家舍。又其粮道难继。以是为虑云矣。如见子华。以此商量为宜。(似是乙丑。)
[答儿镇厚(三月十二日。似是乙丑。)]
川役了完。可幸。未尽者。待吾出去。料处为计。(三月十二日。似是乙丑。)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0L 页
[答儿镇厚(乙丑八月十二日)]
所谓封事。指凡疏章。非独指应旨者也。无论应旨与凡封事。一切不言圣。乃是谦德也。明帝亦称先帝时疏章。勿言圣而亦禁颂美之言矣。
行后不得消息。而但闻川渠大涨。道路不通其何以得达。得达与否。固不足虑。最可虑者。冒危涉川。以犯古人之戒。日夕忧念耿耿。回时又值雨水。则须十分加慎。虽到处留止。艰苦万状。切勿妄登险道。汝若临危不入。如乐静叔主之为。则吾岂劳念哉。不宣。(乙丑八月十二日。)
[答儿镇厚(乙丑八月十二日)]
峡中多川溪。得雨暴涨。妄涉甚危。祭祀如难趁期。则待晴次次退日。庸何妨乎。(同日。)
[答儿镇厚(丙寅三月初一日)]
方到何所。行中得无疾患耶。小报及收议付送。今此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1H 页
 传教。实由于 内殿之累日陈情。虽有更加思量之 教。数日后似又有 处分矣。大槩 内殿所以处之者。 盛德事也。大臣之深虑过戒。事理固然。而大体既是。馀何足论乎。计于旬前入来。姑此不一。(丙寅三月初一日。)
[答儿镇厚(丙寅四月廿二日)]
吾连日洗浴疮处。渐有效矣。欲于廿四离此。自清风入堤。转出老峙。为乘舡上去计。留滞甚苦。且有弊。只浴十有三日。似不足矣。今番别试试场。设于何司。而汝等欲入何所耶。须与洪甥相议。择平好处录名。而入门时。倍加畏慎。切勿先入也。宋侄少愈。可幸。光林决去就。甚快。不宣。(丙寅四月廿二日。)
[答儿镇厚(丙寅九月十五日)]
 清安留此两书。今朝始归。士昂再昨来访。仍留叙讨。甚幸甚幸。
过黄骊后。更不得书。冒寒行役。别无疾患耶。计程则今明当抵清安。数日休息。可稣路惫。是幸。近闻畿湖大道上。杀越甚数。须勿早行。必以日明发程。必以未暮止宿为宜。军官崔添。以俞家看山。出高阳。卜马为贼所夺。马主被杀云。极惊极惊。不宣。(丙寅九月十五日。)
寄儿镇远(下三书。辛亥九月。)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1L 页
见书。知所患已差。极幸极幸。病差则又为读书可也。
见书。知病差读书。可喜。吾旬后当入去矣。只此。
见书。可喜。所作小诗。亦好矣。连日读书。勿怠可也。
[寄儿镇远(癸丑五月)]
连见书。知汝读书。且书辞通畅。极喜极喜。(癸丑五月。)
[寄儿镇远(甲寅四月)]
即见昨日书。知好在。可喜。吾亦堇支无他耳。只此。
 汝兄已到老峙。明间当来此矣。(甲寅四月。)
[寄儿镇远(乙卯正月)]
昨日。忽忽不能悉。可叹。数日来眠食何如。诸儿亦安耶。恋念切至。吾堇支。但昨今微感风寒。不得从仲氏向峡。欲留一二日。往省忠州所卜诸山而来为计。辞免文字。当于晦间上送耳。闻仲氏有新 命。狼狈尤可闷。伯氏行驭。其已无事入洛耶。不宣。(乙卯正月。)
 观儿今日入送忠州耳
[寄儿镇远(己未五月二十九日)]
舟行计于昨日入洛矣。水国雾露。得无病伤否。一念耿耿。此间依遣。吾辈远窜之论。果发耶。已发而未及蒙 允。或未及发。则汝宜仍留。观势下来。而留时切勿闲出入。专 读书。又加慎摄。无致生疾可也。鹤松回时。铸洞,冶洞,城西诸处书简受来之意。中饬尤宜。冶洞则有谚简推来之物云矣。只此 凡事。与洪甥相议为之。(己未五月二十九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2H 页
[寄儿镇远(己未六月初八日)]
台论或未及发。或已蒙而未即 允从。则其间日子似迟。图得归舡。率汝妇溯来。速行见舅之礼似宜。盖婚后半年。因路远。来得相见。今若编配远地。虽欲来见。其势无由。不可不念此也。此与平常见舅之礼。不同。决不可治行备仪。以此意商议示报。尤宜。
汝行留京。当过二十馀日。须专意读书。切勿浪出入。李次山令公。须一番往见。袖传此书。而 如或客至。则不见归送。人致辞亦宜也。药料如地黄之类。自此甚难得。可以觅来耶。
两奴续至。得书知安。为喜。新妇之行。其已发程耶。日热如此。可念。如不得发。则如不得久滞京中。须得人马下来也。只此。(己未六月初八日。)
[寄儿镇远(六月十三日)]
得书。知初九日乘舡溯来。计程则今明可以到此。而江水大涨。恶风连吹。时时暴雨。舟行极难。不审方抵何地。得无大段狼狈否。切勿以急疾为心。毋犯危滩冒狂涛。从便行止至宜。过骊时。亦须先送人。报知于此。以为图借人马之地。此间姑保。台章初八日以后。更无所闻矣。为虑汝行狼狈。专送一奴。候于中路。只此。(六月十三日。)
[寄儿镇远(己未九月二十四日)]
得书。知舟行已近。诸况佳安。甚慰。此间依保。洪甥昨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2L 页
至。京耗。更无新闻耳。到泊。须即专人急报。不宣。
行后不闻消息。其已无事得达峡寓。昨过 忌祀。又发京行耶。虑念不能已留滞京下。将过二十馀日。切勿浪出入。专意读书。及期还来。至可。汝娣闻病重。往浴温泉。想已还到。病势往返后加减。复如何。忧郁益切。汝兄今日还归。草草付信。(己未九月二十四日。)
[寄儿镇远(己未九月二十七日)]
永川以亲病。苍黄上去云极虑极虑。汝归家。永川奴婢处所。送牌子。以其太守上去不得传之耳。
入京有日。眠食何似。虑念不已。吾一味依遣。二陈汤已满五十贴。不无分寸之效矣。李女温阳之行。已还否。其病势增减。果何如。症情渐痼。诚非细忧也。汝兄二十四日遣归。计于来初得达峡寓矣。其行已付书。闻有郡人上京者。略及安信。汝娣及长侄洪甥处。皆阙书。可说与也。不一。(己未九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远(己未九月晦)]
昨于郡便附书。闻又有上京吏。聊此略及。吾保遣一样。但汝兄弟皆不在侧。孤寂觉甚矣。永川守。顷闻以其亲病。苍黄上去。更不得消息。可虑可虑。汝须一往问之。仍说吾不及作书。遣汝替问之意也。李汝必自温泉已还。其病近复如何。每命之焦切。不一。 洪判府以书问之。此去答简。须即传之。讨答付此便为宜。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3H 页
谢简。兼求药料故也。(己未九月晦。)
[答儿镇厚(己未阳月九日)]
入京后。眠啖何似。至今不见汝书。念不能已。吾一味粗遣。汝娣浴温后。病势复何如日夕忧菀。适邑人上去。凭此报信。不一(己未阳月九日。)
[寄儿镇远(庚申五月初四日)]
计汝自杨山。已入京下矣。行役之馀。眠食何似。念之不置。吾疾嗽依旧。失音少胜于前。惫瘁则加甚可苦。意外 新命又降。惶感罔措。闻讨逆已讫。欲自此陈章乞免。如未蒙 允。则进诣坼下。更上文字为计工隶先还。草草附信。 仲氏大拜。 宠荣之极。忧惧亦深(庚申五月初四日。)
[寄儿镇远(庚申五月初六日)]
入京后无恙否。毋事浪游。随处勤读至望也。吾失音。或减或加。大槩一样耳。以此不得赴谢 恩命。已因县道。转上辞免文字。计于旬后 上彻矣。须言于吴厚先待 批下。即为凭拨传之如何。洪甥兄弟处。忙未作书。相见说与也。不他及。(庚申五月初六日。)
[寄儿镇远(庚申五月九日)]
户隶至。得初六日书。知入京佳安。慰此远念。吾调息日多。气力少苏。而咳嗽失音。至今一样可苦。前职辞疏才 上。又有意外 新除。进退狼狈。何可言。然欲于承 召之后。由水路发行。进诣坼下。更为陈疏为计。只此。(庚申五月九日。)
[寄儿镇远(庚申五月二十五日)]
汝行今日当抵怀川。炎程跋履得无疾病否。深念深念。昨日疏决时。 尤斋先生有 特放之命。黄教官诸公。皆被 恩宥。喜幸何极。告一味惫薾。汝于何间转到中原。当于来初。专人送于乡家。以候汝行矣。忙甚不一。(庚申五月二十五日。)
[寄儿镇远(庚申五月二十九日)]
计汝行。来初当到乡家矣。累日行役之馀。眠食何似。深念深念。此间一味依遣耳。汝之到后。即奉内行上来。而归舡难可私得。故 主牧前裁书以去。须即传捉舡搬来也。汝兄今日骑舡。当于数日后入去。悤悤不一。(庚申五月二十九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月二十六日)]
医女贞玉。内局除下已久。当其在否。招送为计。唜男,贵上上来云。使之留待为可。
得书。知安可喜。此亦依昨。所制三篇。只是旧样。姑无加进处虽详点缀之方。甚无气力。连制数篇。时时读书似宜也。只此。(辛酉十月二十六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初九日)]
见书。为慰。此依昨耳。粮一斗。虾盐一缸。送去。盐一斗送之。须给太男。以偿其劳也。
夜来浑况佳安否。吾在京纷忙之馀。猝然作行。惫困难堪。方自南汉向利川耳。昨宋佥正欲托书于吾行。不得延时而先发矣。须送人索书。同封家信。入拨如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4H 页
何。吾未归前。汝切勿出入。日夜勤读可也。不宣。(辛酉十一月初九日)
[寄儿镇远(初九日)]
朝书已达否。吾夜间惫痛。朝起稍安。方到庆安。权,南两君。以看山未到。方待之耳。先文发时。吾不详见。今闻以骊州作路。探候吏来问。始觉其误。自此直向利川阴竹。而敦府吏之无状。可骇可笑。只此。(初九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十三日)]
汇语。湖南所刊者。未及到。尚未印出矣。
顷日 宗家所酿来之酒。分用于 杨山。留其馀。将备 堤忠两山所祭酒。此意详言于义婢矣。来此问之。则不为持来极可惊骇问于此婢。入一壸坚封。专授准奴以送为可。十六七杯。可以用之。虽过此数。亦好。尽送之可也。但外裹藁草。毋令冻伤至善。全鳆一贴。文鱼一尾。亦送之也。 白鱼未及荐新而来。心甚未安。须书通于主簿。别为贸得于冰湖或冬至或望日用之为可。吾家所有白鱼三器容入外。其馀送助宗家为可。
递便先至。家奴继到。得见二书。知皆安好。甚慰慰。吾再昨来抵老峙山下。而行役惫败。不可言厚儿。计于再明。来此方待之耳。所示诸事。知悉。 祭酒,文鱼,全鳆依到。不宣。(辛酉十一月十三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十五日)]
得至日书。知浑室匀安。可慰吾昨今路惫稍苏。始能吃饭。待厚儿来。即传入堤西耳。历书数件。因便送之为宜。诸简依到。(辛酉十一月十五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十六日)]
即见厚书。今久或明朝。当到此耳。 闻贱眷。近有左边手足虚痹之症。须即往见。仍问崔医用药如何。金匮当归散已服之耶。加人蔘服之似好。以此议之。如何。
即见十四日书。备审诸况匀安。可喜。吾累日休息。气力今已如常矣。厚儿昨宿周柳。今午当到。此明朝行礼墓所。即入堤西为计。诸简及历封依到。不宣。(辛酉十一月十六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十七日)]
昨书已达否。此行今日已告 恩庆于 先墓。方向堤川。所幸病不复作耳。须以此转彻于 兄主前。馀不及。(辛西十一月十七日)
[寄儿镇远(辛酉至月十七日)]
此去尤斋书封。即传于髭伯之弟秀实家。如何。寻传不难。俾无閪失。朝以书附拨矣。 同春函丈忌辰临近而吾适出外。不得备送 祭需。悚恨恨。贸得白鱼二百介。授贵益。及期专送而汝以此作书于文哉。为可使得先分付西湖。戒先及麻浦,应龙,林之茂等处。而给价贸得。则似不难矣。虽未满二百。亦宜送之也。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5H 页
贵益为此先遣。不宣。(辛酉至月十七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十九日)]
即见十六日书。知一家匀安。可喜。吾再昨入堤省墓。昨又往返公田。今方前向老谷。所幸惫困之中。姑无疾病矣。历封依到。此后勿送为宜。只此。(辛酉十一月十九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一月二十日)]
李生时泰前作答。并二历以送。须于山城便付送。乞传投如何。其地名忘之。汝可记忆耶。
吾行昨抵老谷。今朝展庆后。转向槐山为计。此后拨便相左。更勿付书。如有相报之事。须专平市使令致书可也。明律二册。先送矣(辛酉十一月二十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二月十八日)]
再昨书见之矣。两日来。眠食何如。读书缀文。闲静有益否。念之不已。此无𧏮(虫+恙)耳。欲知安否。专送儿奴。不一(辛酉十二月十八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二月二十三日)]
儿奴今夕或明早。负薪追送。贵益则留一日治调。再明。负薪追送为宜。
数日不闻消息。可郁。此间李女患寒多日。渐至危重。尚未和解。日夜苦剧。煎闷闷。吾昨日终夕往救。今又进去耳。更观今明症情。一向弥留。则当专人通之为计。然精神自昨稍胜可幸幸。不一。(辛酉十二月二十三日。)
[寄儿镇远(辛酉十二月二十四日)]
昨书见之耶。汝娣所患精神。渐似胜前。而元气渐似虚败。热势升降频数。极闷闷。然似不至于重。过今日。可知其如何也。此奴送去。预令采薪。明朝负送为可。(辛酉十二月二十四日。)
[寄儿镇远(壬戌三月二十五日)]
吾行昨宿坡州村舍。今午秣马长湍。闻 兄王行次明夕当临松都云。 行中手札付去。见此而通于贞洞,承露洞,冶洞等处为可。不一(壬戌三月二十五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5L 页
[寄儿镇远(壬戌三月二十七日)]
鹤奴已还。则明日持其马。使之来迎明儿于郊外。或高阳为可。
数日来。浑况何似。可念。吾昨到天磨山城迎拜 仲氏。今日陪来华藏寺留宿。计于初一日入京矣。明儿昨自金川直送。吾不得相见。想明夕得达。须令与慎同处。且令鹤婢看护。且其朝夕所食。另加点检可也。渠既离母而来。情怀必不安故也。吾行未归之前。海男辈姑令留待尤宜。只此。(壬戌三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远(壬戌五月二十四日)]
得书。知到彼后无恙。可喜。此亦依保。汝兄昨就鹤岘文食耳。古文真宝一卷见失。无乃取去汝所耶。粮二斗使儿奴负去。照受为宜。只此。(壬戌五月二十四日。)
[寄儿镇远(壬戌五月二十七日)]
数日来。安否。此间如昨。但旱灾此酷。忧闷极极。南华二册。果在于所藏之房。而古文真宝。终不得搜得。可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6H 页
讶讶。出去已久。能做几篇耶。示之。不一。(壬戌五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远(壬戌六月初六日)]
数日来。眠食何似。恋念不置。此间依保。读书缀文。皆不废工耶。勿怠为宜。粮二斗。儿奴负去矣。(壬戌六月初六日)
[寄儿镇远(壬戌六月十二日)]
得书。可喜。此亦无事耳。久在山堂。做工着实耶。不然则入来为宜。(壬戌六月十二日)
[寄儿镇远(甲子十一月初十日)]
初七日书见之矣。即此严寒。眠食何如。恋念不已。 上候向差之后。累日未快。自昨 烦势升降之症。更不发作。 寝睡安宁。连 进水浇蒸饭。其为欣废。何可尽言。家间亦无大段事耳。 尤斋痛患。深用忧虑。今已少安。极幸幸。 宗家时祀。将行于十六日。吾家似当以腊月设行矣。人马当于念间送之。趁其日上来为宜。玆专一隶。为报平信。不宣。(甲子十一月初十日。)
[寄儿镇远(甲子十一月十三日)]
汝兄来。知汝安好。可喜。 上候已底 平复之境。只进膳之节。姑未及如常耳。忧煎之馀。欣忻何极。汝难独留远处。故玆送奴马。须即回来。而龙津如或薄冰。虽留滞数日。切勿轻涉。晓草。不宣。(甲子十一月十三日。)
[寄儿镇远(乙丑三月八日)]
吾行昨夕来到平丘。 仲氏来临联枕过宵今方挂帆上去。明日可达鸟岘耳。金振垓家便回去时。裹送一两参于宋哀不。昨凭柳震益。传此意矣。长兴库下人一名。持朝报送之为可。只此。(乙丑三月八日。)
[寄儿镇远(乙丑三月十三日)]
两隶绩至。得见前后书。备审近日浑家安保。良以为慰。吾行昨自骊州回棹。夜宿保安驿。今夕当入京矣。此去谚札。即为传 上为可。尹女所患。深虑虑。(乙丑三月十三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6L 页
[寄儿镇远(乙丑四月初五日)]
无论所生男女。无事解㝃。大善大幸也。产后应用之药。问医速用为可。吾欲出去鞴马以待。闻此还止矣。汝则议于 宗妇。仍留似宜。商量为之。
昨见郑妹之病。颇有止歇之势矣。自昨夕。还为苦痛。彻夜一样。谷气不入口已三日。且时时手足寒冷。极闷闷。方请金医汝器送去。汝须疾往。详传症情。与之议药如何。郑侄必不善为论症。故及之。吾以尚方封进事。诣 阙矣。汝必早往。虚乏故白弼佼之往待于仓洞矣。 李医以桢。亦当送去。急则灸亶中等穴。如何。吾意似是伤寒耳。
夜间诸况。何似。可念。吾昨夕好到 山下。今方始役矣。有用处。秣马金家所送酒三壶。置在册房中。明朝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7H 页
别定都房子。负送如何。李地师嶰。必欲邀来。有所相议。此书专人传之为可。医女今日又为招致施针耶不宣。(乙丑四月初五日。)
[寄儿镇远(乙丑四月初五日)]
朝书见之否。奴生男者。立役不怠。而渠言忧服未成。方着絮衣。甚苦云。须言于长妇。造送如何。宋光村所送竹木。再明送鹤奴推来矣。不宣。(乙丑四月初五日。)
[寄儿镇远(乙丑四月初五日)]
得书。知汝所患患复剧。可虑。须见崔,李两医而议药可也。不宣。(乙丑四月初五日。)
[寄儿镇远(乙丑四月初七日)]
见书甚喜。但审汝妇乳患。将不免成脓。极虑虑吾姑无疾𧏮。 山所表石。昨夕毕建而犹有馀事。明若未及完了。则再明当早还矣。格浦人不可留滞。故其书送之。须令莫松依书受之。置于林之茂家也。莫奴若在广未还。则使尚泽往捧亦宜。且以汝言。作答可也。(乙丑四月初七日)
[寄儿镇远(乙丑八月十二日)]
昨暮奴还。闻无事乘舡而但江水大涨。渺无涯涘云。若然则溯水上去非但甚难。亦危道也。何不还来耶。今日水势不杀耶。须与舟人商议。且自量度。如难去。则姑为止留某处。待一二日。水减后发去。行祭于十七八日为宜。不必趁秋夕得达耶。汝若不临危。一如 乐静赵叔主之为。则吾岂费念哉。猝闻水涨。忧虑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7L 页
切至。急送人委及矣。且切勿宿于舟中。中湿可虑。夜间逢风。或不无摧倾之患矣。晓起不他及。(乙丑八月十二日。)
[寄儿镇远(乙丑九月初三日)]
数日安否如何。可念。此间依昨。汝兄从朴君往龙门。再明间当还。而未可必也。 宗家时祭。定于初六日。而周也以廉问。承 命远出。长也当及初五夕时入来云。无他前期治事之人。汝则明夕或再明朝前入来为宜。玆送奴马矣。不宣。(乙丑九月初三日。)
[寄儿镇远(乙丑复月二十四日)]
昨书得见否。 上候今夜 寝睡安宁。寒势之气。昨日亦不发作。似是 感冒和解而然也。伏切欣幸。第水剌姑未加胜。更观今日所 进。然后可知其如何矣。只此。(乙丑复月二十四日。)
[寄儿镇远(乙丑复月二十五日)]
即见昨日书。甚慰慰。 上候今夜寝睡安稳。自昨水剌所进。稍胜于前。欣庆曷极。汝于明日早还为可。但虑中路犯触不洁。须善避也。只此。(乙丑复月二十五日。)
[寄儿镇远(乙丑腊月初吉)]
昨夕见书。知好到山堂。可慰。此亦依遣。 上候一样安宁。而 水剌所进。尚未如常。今日不得已有 亲临馆所之举。窃恐 劳动添伤。忧虑曷极。只此。(乙丑腊月初吉。)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8H 页
[寄儿镇远(乙丑腊月初二日)]
见书甚慰。昨日自 上馆所举动。实出于万不获已。而 玉体劳撼之馀。别无 添伤。夜间 寝睡安宁。今日 水剌所进。加胜于前。欣庆曷极。查事 亲临之后。与彼勘定放枪者一罪。加籍没为奴。其馀随从并论一罪。监兵使罢职。三水郡守流三千里。平安监司降二级还任。以己出其代。累争得止。咸判,安牧,江界,熙川。并降三级仍叙。其所勘罪。甚为平顺矣。渠辈初欲以文字作为问目。侵及 上躬。诸大臣以为查问守令,监司而后。继又有此事。则事体极为未安。决不可从。累争之则不作文字。而只以言语传及敕意。盖云何不严申禁令。有此犯越之事也云云。自 上亦以不安等语报答。则彼请以文字书给。大臣又以事体未安争之。渠自以请书录之曰。以备边望云云而罢矣。查事必竟无难处之端。犹可幸也。忙其只此。(初二日。)
[寄儿镇远(乙丑腊月三日)]
昨书见否。 上候一样安宁。欣庆曷极。查事昨日所报。忙甚欠详。槩彼之不用文字。许以口达者。在于自上未相接之前。故相接之后。节节便顺。终无生梗杂处之事矣。彼于临罢时。致谢于 上曰。当初咨文中。不知地方与姓名。只令捕获。而虑或趁未捉得。以致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8L 页
留滞矣。犯越之类。尽为捕获以待。极为多幸云云而去矣。只此。(乙丑腊月三日。)
[寄儿镇远(乙丑十二月初四日)]
得书甚慰。 上候一样安宁。伏幸伏幸。从龙已许德山。去时携去入送为宜。不宣。(乙丑十二月初四日。)
[寄儿镇远(乙丑腊月八日)]
公洪兵营所留马。已到耶。
数日酷寒。一味无𧏮否。可念。时祀已迫。汝当明日入来。故委送一隶。且以挥项附去。只此。(乙丑腊月八日)
[寄儿镇远(乙丑腊月初九日)]
昨书见之否。更念江冰不坚。难可轻涉。松波渡近危。则由麻田渡舡路。此亦流澌。滩可行舡。则还向南汉。不宜蹈危入来。为此专走一隶以报矣。馀不宣。(初九日。)
[寄儿镇远(乙丑十二月二十二日)]
前后书皆见之。但汝乳上浮气虽减。又有流注之患。似非寻常置之者矣。二十七间入来。与诸医更议法。仍参家 庙。正朝 荐仪。或出杨山可也。吾所患已差。但所食不如常日耳。只此。(乙丑十二月二十二日。)
[寄儿镇远(乙丑十二月二十三日)]
昨今大风。得无所伤否。可念。侄女携儿无事得达耶。此间依遣耳。池卜星汉。累到吾家。先之以汝辈科运之好。继之以其所恳。盖闻其子名养源者。方为守御旗牌官。愿升教鍊官云云矣。其言甚多。而只及其槩可告之也。可笑可苦。只此。(乙丑十二月二十三日。)
[寄儿镇远(乙丑十二月二十四日)]
昨书见之矣。此间依遣。汝兄明将发向新岘耳。汝之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9H 页
灸事未毕。则待二十九入来为宜。然每日七壮太少。一日二七毕灸后。留一二日调息。二十九日入来。方为稳便。依此为之。 杨山则阳川当进去矣。不宣。(乙丑十二月二十四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书]
  
[寄儿镇远(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
连得书为慰。即日眠食。复如何。可念。此亦无事。汝兄今朝始向草岘矣。汝则再明入来为宜。只此。 奴马依汝言不送矣。(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
[寄儿镇远(丙寅正月十二日)]
续见两书。知近日粗遣。可幸。但闻有食滞之症。日久则必不轻。正得二味汤。似是对剂。故制送五贴。为先煎服为可。吾头痛,臂痛。连日发作。可苦。汝于十四日。入来为可。姑此不宣。(丙寅正月十二日)
[寄儿镇远(丙寅正月十三日)]
数日寒甚。不审眠食何如。可念。此间依保耳。二陈汤连服之有效否。姜枣觅得同煎耶。下辈忘未送之云。可虑。明日汝必入来。而但大风酷寒一如昨。今则仍留勿来。姑俟暖日入来宜当。为此专人以报。羊皮背子。亦送之矣。今番来时。书册衾具尽为持来。以为留调服药之地。为可。不宣。(丙寅正月十三日。)
[寄儿镇远(丙寅四月二十六日)]
拨上二十二二十四日两书。皆得见之。所报。亦知悉矣。吾行自清风入堤西。今日又出老峙。而浴后。即事驱驰。连触风。气力大惫。势将留此调理。再明乘舡作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79L 页
行为计。入京似在初三四间矣。德山消息。极虑极虑。忙甚不宣。(丙寅四月二十六日)
[寄儿镇远(丙寅四月二十七日)]
清安连得书。知其平安矣。汝妇处有二简封。而裹以他物。不得付拨。此意言之。吾惫甚。不能作答于汝妇矣。
昨书计已达矣。吾昨甚惫痛。夜过顿胜。仍欲留调。明日作行为计。此行甚迟。可于初四五间入京也。不宣。(丙寅四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远(廿四夕)]
初四日书。已见之矣。昨今来 留守令监尰患。加减如何。已入成脓之境耶。 饮食寝睡之节。亦如何耶。须详示之。汝则姑待 破尰后。观其症势。从容入来似宜耳。此间儿痘。皆好过无他忧。可幸。只此。
欲知留守令监症候。专送一价。而为虑酬答。不敢拜书。此 转告如何。
夜蒙酒馔之 赐。以馀器送去。可分吃也。(以下年月未详。)今夜 痛势止歇之后。 寝睡稍安。粟米人蔘饮。夜进三合。晓 进三合。日出 进五合。继进橘桅汤。皆顺下无呕气。 气候顿胜于昨日。以此 下教矣。腹中至今轮囷不平。午间欲柂 炼脐矣。
即闻尹室侄女所患。因食滞有加。 兄主已出 山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80H 页
陵。吾方诣 阙问安。 汝须来到薄石洞。且要尹婿看救为可。崔医有泰已送人请之。而其无故在家。未可知也。
河车丸。吾欲服之矣。忧挠中。方有乾呕之症。姑难吞下。故送去。汝宜连服也。前头更得河车服之为计。
今日食滞之症如何。看汝神貌。显有病色。明日 时祀如难将事。必不强参。商量示之。
明日与长侄偕往杨山。而雨势一向如此。亦难作行。虽作行。川溪涨溢。则决不可妄渡。虽不得 行祭。无为轻涉大川。至可至可。言于莫松。以米五斗 纳于别检。以助 杨山祭需。而汝亦作书于别检。示以吾意可也。
冬至所 上豆粥诸具。预令卢吏措备。前一日达夜整治。趁开门 入送为可。且每器白清三升似过。若盛二升则的当。而所盛之器似大。试以二量二升盛之。果为器大则改得他白器为可。汝须即与尚郁相议试量。令刘吏改得如何。此事十分详传于内。汝亦担当指挥至可。
晓起作书。未免误错。可难。粥密三升馀则过多。以三升为准。而器大盛少。则所见不好。试量其器过大则
文贞公遗稿卷之九 第 280L 页
改得为宜。不然则仍用可也。
清三升。生雉六首送去。雉则留用于二十八日 忌祭。而或作乾用之。亦可。
民鱼二尾。石鱼四束。送于小家可也。
骊州墓所祭物。当于二十六日发送。汝若往省。则明日食后。治任来到此处。经宿作行宜当。收拾行具。先到铸洞。则当自此委送人马矣。(廿四夕)
[寄儿镇远(十月二十七日)]
见书为慰。汝病虽差。慎勿出入。专心调理为宜。 尹参判行期。以书状新差之故。势将退定。未知卜在何间。须详探衣之。
庆左水营所送受 赐之马。崔令虽递。新帅。乃连姻相亲之人。须言于宋子徵。更托新帅留养。似宜。
夜来风雨。眠食何似。可念。再明当有 家庙告事之仪。故人马送去。汝于明日入来。过后出去为可。诸少姑今仍留以待尤宜。只此。(十月二十七日)
[寄儿镇远]
舡行已发耶。日气虽热。似有向霁意。可幸。礼奴适到。玆用追送。须为率去行中也。引陪九鼎者。还送可也。昨午礼发还归。使之追及于汝行矣。其已相遇耶。若仍为上去。则此隶之回。先报行信。而引陪九鼎。则到草岘还送亦宜。唯在商量为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