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x 页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书]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58H 页
与静观斋书
顷者辱赐枉临。迨极感幸。即惟郊居清寂。体中冲贞。倍切悬仰。 才经葬事。牢锁此中。情事尤不堪。即今史官不备。事多苟简。切欲就拜相议。明日。兄若无事在家。当趁早驰进。示及如何。敢此伻禀。谨拜状上。承拜惠书。仰审起居。良慰良慰。再昨为见湖哀。仍有慰人处。未得造拜。可叹。尹疏因史氏。略闻措语。而尚未见全本。本兄已得之。则投示如何。盖闻其疏失性无伦之语。反不足怒也。怀便更有去者否。舍仲近有羞症。欲于初四间退行耳。晦日。果能入来否。不备。
[与静观斋书]
兄来几日。尚阙趋叙。盖缘锁直颇仍。实无暇馀而然也。朝承问字。甚荷厚眷。第闻旋旆在近。令人怅然。弟之脱直。若在其前。则庶有会面之便耳。判书大监病患。近始向安。忧虑之馀。喜幸可喻。千万待展。姑不备。即问。兄起居何如。瞻溯切至。弟入京之日。便即锁直。脱出无期。苦闷多端。其欲就叙多少者。情岂少弛。而事势如此。尚未果焉。浩叹奈何。工判大监事。出场尚远。公私忧慨。何可言。每从希张得见兄札。而忘扰未暇。奉书致问。所欲陈者。亦非笔札可悉。只堪郁郁。沂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58L 页
台所遭。转辗良贝。今日李行迪。至于击铮。纷闹层生。宁息无日。可痛可骇。千万俟面。不宣。
[与静观斋书]
昨奉兄复。如接仪范。慰喜不可极。即欲修敬。而闻冢宰入直总府。有所面议。悤悤阙谢。悚叹。为见冢宰。说及狱事。不可不洞破伸卞。以为镇静消融之意。则其意亦与弟见洽同。约以后日承对。同发陈达云云。弟言虽轻。得此重助。则事体甚好。而况彼以该职陈达。则所言非他宰之比。又必有继粲之者。良幸良幸。当更为就议消详耳。但其日裁省事烦。虑欠从容矣。南原堂叔事。 判府内并字。似是指参听之人。而亦不敢的知。当于入对面禀后。直举两元所言。以不可更究。为 启云云耳。此书览后。即丙之。切不可出诸口。此时浮言胥行。忧虑多端。弟言幸毋泛听也。弟之入来日。初欲历拜。觉似烦嫌。未果焉。书札。亦不欲频繁。有意存焉耳。千万不宣。
[与静观斋书]
昨夕因希张闻。兄以内閤病患。今日发行。此时分离。心事尤复如何。瞻望忧叹。岂可尽俞。事势不顺。再失几会。其间且敬以文字陈列。又欲面陈而必俟禁坐一番后。庶无拘碍。诸议多如此。且堂叔事未结末。此似有不便。次且至今。今则意外做此官。无复奈何。而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59H 页
近与诸公。亦尝数三面论。而犹以右说为拘云云耳。禁坐七八日前。连有拘忌。必不得为之。都目后。 移御迫近。故两铨皆不得呈辞云。其间。或可开坐矣。弟每欲趋进元寓。一耇稳奉。叙此多少。而堂叔之供。某人以为得兄之请。至于变辞云云。堂叔与兄。曾无一面之分。而人之为言。乃至于此。自闻此言。痛愤慨叹。益觉世路之险。笔札相问。亦不欲相烦。阙然此久。尤可恨也。闻归期在念间。千万慎重行李。不备。
[与静观斋书]
即惟兄候福。瞻溯区区。判书大监果蒙 天日洞烛。快雪前谩。欣幸之心。岂但为私。昨以政事。终夕在阙。今有家间祀事。不得出拜致喜。歉叹何极。似闻兄明将还任。未知然否。启行早晚。如何。公退之暇。如可造别。切拟趋进寓次。叙此多少耳。不宣。
 受弟一病支离。又遭意外之事。闻兄将还。不得造拜致喜 叙别。瞻怅何极。所祝还官万安。病未能别修。尤恨尤恨。
[与静观斋书]
承拜惠札。甚慰阻怀。第久泄不止。连锁禁直。疲薾苦恼。不可尽喻。长官之人侍。仓卒承 问。先发金钢事。 上意须轻易之。且有厌闻之色。其间说话。何可尽悉。想左令公早晚相对。必细传之矣。怀书当传去。不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59L 页
宣。
[与静观斋书]
辱札殊慰。昨奉未尽之怀。仍承体中清迪。甚副瞻溯。弟 免黜与否。一味惶蹙。莫知置身之所也。欲观数日。更无 威谴之加。则可以作郊外之行。沿道历入。从容叙怀。岂非所愿。况勤教及此。谨当图副。悤悤不宣。
[与静观斋书(甲辰七月二十九日)]
手翰荐辱。备承起居之安欣慰不容喻。弟肿处尚未完合。而又得咽喉之痛。积日呻吟。苦无苏意。怀便才至。知函丈气力姑支。而然伤败则可想矣。必虑实不浅鲜。见托慰状。当即传致。昨者安城院儒来言。工匠供馈之际。不可无馔具。而无他求助之处。老兄与水原令监。皆是本院有司。相议顾济云云。幸须从速同旋。如何如何。馀忙不宣。(甲辰七月二十九日。)
 徐令数日前入来云矣。   承问感荷。陈疏出于不得已。而终不得入。曲折言之长也。齿痛方剧。不得别状耳。
[与静观斋书]
兄之所遭良贝。岂特弟等数千里行役而已。入京即拟就叙。而连有祀事。且缘一家诸般疾患。至今阙然。瞻怅政切。意外兄札先辱。仰感厚意。俯愧不敏。弟等初归。未觉疾痛。日久渐至惫顿。方此相对。呻吟闷苦。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0H 页
何可言。咸营消息。才见望间书。稍慰此怀。千万俟病间就展。姑不备。
答李幼能([乙巳十月初五日])
南来殆将一年。平日交游。无非梦想。而书疏相问。旷不以时。诚非不足。乃多事不自暇尔。向奉兄札。汔玆稽谢。意外手问荐辱。慰幸则深。而益愧不敏。经幄之召。顾解舆郁。第想静趣未免少扰。为之仰虑。辞章处分。果如何也。同春函丈在 朝日久。虽切为公之喜。亦不无私忧。宥凡书意。欲使函丈勉回归志。而兄之自处则乃不然。胡不以望于人者。行于己耶。同进而同退。恐似绰然有裕。未知自量何居。 元子进讲。庆音远播。东方万亿之休。未尝不北望申祝也。林生留书径往。不得相接。只俟到锦延见耳。弟日事纷忙。无一事可塞职责。秋来事业。无非催理民赋。殊可搔首。况又冒寒远巡。身疲气恼。恐不堪道路之苦。私闷奈何。千万在途。悤悤不能备悉。伏惟。(乙巳十月初五日。)
[答李幼能(乙巳十月初六日)]
昨褫拜一书。登彻恐迟也。得接邸状。则兄已得解职名。想自此閒趣益超然。然不得不为 朝廷惜之也。弟驱驰多日。疲病已甚。怕寒怯道。殊无意味。岭南试题。有何羕(一作样)怪说。幸望因便记示。世道至此无可为矣。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0L 页
可慨可慨。梳贴纸束。分付完营。为先致助婚具。在途悤悤。千万不宣。(乙巳十月初六日。)
[答李幼能(乙巳十一月二十九日)]
前月辱复。得于在途时。稍慰旅游之怀。继而两札远至。备审冱寒。履道养精。神祐万福。驰幸倍切。弟周巡海滨。今始归完。疲于道路。重以触寒。疾病乘之。闭户呻痛。闷甚闷甚。同春函丈归后。愆度不轻。才得向安而犹未快复。一番赴 朝。但增不悦之愠。无益于 国家。慨叹奈何。徐令觉非之说。果然否。然则岂不可幸。而未知觉非浅深之如何也。婚需所助甚鲜。方用愧仄。反蒙领谢。始得大手段之称。好笑好笑。惫卧逢便。强草不备。惟祝醮礼顺成。伏惟。
(乙巳十一月二十九日。)
[答李幼能(丙午七月二十五日)]
巷处远隔城市。新归未暇咨候。意外专使辱问。敬承秋炎。静养起居康迪。感慰之至。积怀顿豁。弟交符愆期。再昨始得入来。长道触热。免于疾病幸也。查事自变故以来。未尝闻有如许逼辱慢悖之举。愤痛之极。直欲无生。未知前头事。果又如何也。家仲之久外。 庙议必非偶然。而抱病之人。劳务日埤。虑至伤损。兄弟分离忽已三载。又过今冬。不得相见。则此岂情理之可堪者耶。奈何奈何。来路历拜两函丈。则体中匀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1H 页
安。深幸深幸。千万对容。不备。(丙午七月二十五日。)
与李幼能([丁未正月三日])
 家伯自坡站入城。留一日。今朝还任耳。弟休调路惫。乘隙就叙为计。
岭事处置。岂不明快。而卞斥之际。益致憾毒。他日恐有大不快者。为之深虑。前书所示文字。少失本意云者。甚是甚是。湘西儒疏最恰好。令人敬服。想兄已见之否。
岁律回新。伯大监初期候过。仰惟感时追思。摧痛倍增。体中得无所伤否。区区慈虑。 准拟趋承清诲。因吴批罢政太晚。计不能谐。昨又入直。末由抽身。虽递已至三岁。愿见之怀耿耿不释。而此身苦被缠缚。既不得一造閒居。从者个城。又不得就展人事。绝可叹也。项者惠札。谨已承拜。言行录。家有所予一件。弟则夙夜彶彶。未暇披阅。如欲一览。奉借何难。闻今日东出乡庐。惟愿静养多福。不宣。(丁未正月三日。)
[与李幼能]
 北事已了。一倍愤痛。此曾末闻之事。直欲无生。
积阻乍展。馀怀耿耿。此奉手翰。稍慰稍慰。弟唐城之行。拟发于明日。今闻 大驾回銮在近。虽往似当即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1L 页
还。不然则欲少留耳。琼膏试用。不吐则见效可期。甚幸甚幸。当依教送呈。而成医明早到此。服法详问。仰报计也。馀俟更就稳叙。不宣。
[与李幼能(丁未七月十六日)]
仄闻从者见临城东。而夙夜汩汩。无计就拜。怅恨何极。旱热此酷。不审静养起居何如。或传明将还出郊居云。然耶。弟意外被斥。不是轻罪。而事势所迫。未免泯默供职。其为悚闷惭恧。尤复如何。济事 朝家亦难处。不别讲求善策。只有痛心陨涕而已。奈何。欲过 社稷 陪从后。即拟辞免。俟兄更入京第。从容趋叙计耳。咸营书呈上。纷甚不宣。
(丁未七月十六日。)
[与李幼能]
比以李全州元就理。逐日往问于金吾。端阳已迫。又发私楸之行。步走卒卒。未暇趋叙。恨怅之怀。方切耿耿。意外兄札辱及。感慰倍常。第承兄病患忧恼中。又遭切戚。可胜惊叹。弟来旬间当还。想那时兄未及还寻乡庐。可得奉拜于东郭耳。南阳兄为唁李兄。昨间入来。今欲还出。行色甚忙。未能就叩云矣。旱哭此极。此非寻常变异。秪切忧遑奈何。不宣。
[与李幼能(丁未八月初二日)]
音徽久阻。瞻溯益切。耑人辱札。敬审近日。静养体履安福。慰此慕用。弟累疏而后。昨始得递。而所患寒疾。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2H 页
汔未苏复。殊可间也。 国家不幸遭此大无。忧虞不一其端。将若之何。罕与人接。未闻 朝家施措之如何耳。领台出仕后。亦未之往拜。而漂人事。更不提起云矣。家伯顷尝入城。旋即还任。仲兄今政始得新代。归期杳然。郁叹可言。来简当讨便善传为计。海尹偃然作终老乡里之人。此后护救之徒。更何为说。兵判引入。未知果缘弟辈事。而形迹则然矣。馀俟早晚面展。不宣。(丁未八月初二日)
[与李幼能(戊申二月三日)]
前月十九廿七两度寄翰。昨夕自京褫至。敬承比日和煦。静养体履冲泰。区区瞻慰。岂胜驰诚。第意外叨此藩任。不但屏退踪迹。不敢冒当。兼以精神筋力。顿然减损。实难堪剧。以此再上辞章。力请解免。而未蒙 恩允。良贝惶闷。何可形喻。今欲更入文字。终若不得递。则只合承 命祗赴而已。如何如何。洪相之丧。实有殄瘁之痛。奚但哭吾私。此后士类益无依恃。奈何奈何。家仲方滞忠州。固病不得归 朝。当以惠书转投也。一棹约会。恐不可遂。此身如未免入京。则未行之前。准拟疋马委访。而亦何可必也。边督邮不得相见。可叹。适宋友向斋所。凭此候修。不备。
(戊申二月三日)
[与李幼能(戊申六月七日)]
久雨毒热。甚恼人气。远问此时。静养起居。伸佑增朴否。区区瞻溯。不任悬诚。弟不量而受重任。强疾而事驱驰。荒政甫讫。惫败特甚。呻吟度日。苦无意况。斯文诸丈。皆在此地。数进门下。得奉警咳。则蒙凭之质。或有所益。而烦务所縻。不能自拔。大失始愿。秪用恨叹。尤斋相爷无起意。同春函丈衰病渐甚。不如昨年气力。实切忧闷。汩没赈事。久在道路。关于拜问。恒愧不敏。玆因京褫。略略付候。不宣。
(戊申六月七日。)
[与李幼能(丁未十月晦日)]
所居虽远。身閒无事。犹可以疋马相从。而疾病连仍。不敢为此计。家之仆使。又不得耑奉起居之问。每怅然兴怀。自不胜离索之叹也。寒事正严。仰惟此时。老兄静养体履万福。弟一味呻吟。无他意绪。只是蛰伏燠室。偃息自便。因此得力。或有所启发于古人书。实区区之愿。而此有未易言者。奈何。家仲绝寒好还。私幸可喻。未洷承诲。所祝当寒保啬。以副慕用。不宣。褫付京中。可免浮沈否耶。(丁未十月晦日。)
与李幼能([戊申十一月十二日])
多事愦愦。久阙书候。然一念恋仰。未尝弛也。意外兄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3H 页
札远枉。伏承岁暮深寒。静养体履冲福。瞻慰不容喻。斯文两函丈。久滞辇下。频侍讲筵。以致 圣心开发。学问日进。每看邸报。不胜耸喜。闻老兄方被 召命。未知进退何居。得与两丈。周旋前席。裨补 君德。是区区之望。而亦非兄之所可辞者。如何如何。弟一岁纷忙。只添疾痛。公私可愧。见到松楸。因褫拜候。不宣。(戊申十一月十二日。)
[与李幼能(戊申十二月十一日)]
积雪增寒。不审此时。调养体履何如。区区悬虑。益切远诚。弟惫病日甚。将不可支吾。而解免不易。悚闷奈何。调中材料。玆以若干种呈上。此非手段之细。其如无资何。好笑好笑。经书辨疑。当从后印还。千万吟病仅裁。不宣。(戊申十二月十一日。)
[与李幼能(己酉六月二日)]
安东之事。弟意以为不必陈章。闻兄已八丈字。盖想其不得已也。诚是苦事。两门冬各一斤。依教呈上。此后亦秋得之。当更图副矣。此外乡料。亦须示及。 喉司新擢于令匪荣。仰覵 天意所注。不偶然也。窃为 朝廷深贺。不识进退果如何也。馀寒未戢。近日静养增福否。瞻溯益切。弟两务并委。百病交侵。末无支堪之势。伏蒙 圣恩得辞本任。私幸可喻。但所患渐加。新到惫且多事。阙于拜问。只一念悬仰而已。意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3L 页
外令札远辱。伏承比日毒热。令调摄安福。极慰此怀。同春函丈。毕竟归意难遏。浩然行色。岂不快适于私计。而自今 两筵无人。薰陶之责。其谁任之。令兄雅志。固已窥度。而累辞不获。至有格外 传教。不识进退将欲何为。一番谢 恩。一番侍 讲从容辞退。未知如何。弟到比。幸免疾病。职责虽重。如欲循常苟度。则甚无事。有意作为。则节节极难处。此地形势。大槩如斯。而最苦者。日间经记多在货财上。左右掌事者。无非市井牟利人。其所禀闷。皆平生所未晓者。不得已而强为之酬应。此岂吾人所乐。加以左衽已久。人心大变。伦常各分。坏乱难救。忧叹不可极。千万入褫。不宣。(己酉六月二日)
[与李幼能(己酉八月晦)]
儿子以弟连年外任。不得教以文字。然气质有可取者。同春函丈。每对弟以为此儿大胜于君。弟以贬抑太过自卞。长者每笑之。今得兄示。则以不减其父为教。切不胜捧腹也。近见南令云路书。亦以胜其父为言。凡人之情爱其子。甚于其身。区区之愿。岂但在于胜其父而已。婚事。渠年方幼。岂有云云处。顷在湖西李司书载仲。谓其伯锦山公有女。欲议亲云。而闻其年岁。不相敌。不敢许矣。今令兄有意及此。吾两家情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4H 页
义实所乐闻而愿托者。婚事预定。古人所戒。而然数年之后。彼此若无他意。则自当相议为之。幸望俯谅如何。儿子时时招见教诲之。亦好矣。
人蔘参两。黄毛十条。墨十笏呈上。墨品甚劣。不合文房妙选。可叹。
顷奉令兄病理所惠书。久在道间。酬应亦烦。阙然修敬。悚恨曷胜。伏问近日调候何如。宜药已久。其已得效渐安耶。忧虑增深。弟为人所侵斥。方在陈章乞免中。因此得递。则何幸而不然。良贝甚矣。以是为闷耳。三桠。今年失采新备。似难不可过用旧储。故姑待新产之如何。闻令兄所服不继。玆有所送而品劣数少。可叹可叹。忙扰不备。(己酉八月晦)
与李同甫书([己酉十月初三日])
维重顿首再拜言。士林不幸。先副学令监之奄违色养。承讣痛哭。不知所喻。伏唯云云。至礼判。维重受任在外。无由趋哭于灵筵。感念平昔。益增悲恨而已。谨奉疏伏惟。(己酉十月初三日)
[与李同甫书(己酉十二月二十六日)]
维重顿首再拜言。日月不留。衰事倏忽。仰惟举号靡逮。孝思何极。岁行已穷。不审此时。哀气力何似。区区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4L 页
忧恋。益切远诚。曾蒙挽幅之托。自惟庸愚。平日获私于先大夫阁下。契义不比彝常。适此远出。既不得躬执绋事。则其欲写出伤痛之怀。寓诸文字之末者。情岂穷已。而自少不习韵语。且值家兄燕行。随至湾上。公私酬应甚烦。尤不能强所▣能。辜负盛意。悚恨无任。元福亦不敢奉还。以俟他日面纳。尝于亲故之丧。挽幅之投。多不得奉塞。此亦不敏之罪也。 猝闻北使之来。今方发向边头。苦闷何可言。因便修差。伏惟哀察。不备。(己酉十二月二十六日。)
[与李同甫书(庚戌十二月十四日)]
省式。岁暮寒凝。远问此时哀气力何如。区区忧恋。不任远怀。日月流迈。练制倏过。仰惟哀号痛毒。孝思何极。昔疾今已快复耶。多事愦愦。久阙相问。深恨不敏。适玆固便修候。不备。(庚戌十二月十四日。)
[与李同甫书(辛亥正月一日)]
 伏承哀方裒集先令监遗文。益不胜悲怆。简牍之在此者。似不过二三幅。当授箧藏。凭拨送上。京家所藏者颇多。而似难搜出。待 递归。方可承教矣。敢此仰复。
维重顿首言。便来承拜哀札。就审哀大病之馀。气力支迪。曕慰区区。日月流迈。忽焉新岁。仰惟衷号痛毒。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5H 页
孝思何极。  此来无所塞戢。遭此无前饥荒。将无以救济民命。日夕焦忧。兼以湖西经累之事。甚有不安于私义。三上辞章。 已下备局。而尚未闻 处分之如何。尤增惶闷。每想哀家素寒。又大浸馈奠之节。或不能备礼。故思欲奉助艰乏。而远莫之致。敢及此意于金尚书台席。贵使委至。良幸良幸。略将祭用物件。具录以臣。望须照纳。千万不宣。(辛亥正月一日。)
[与李同甫书(辛亥五月十三日)]
维重顿首言。即于褫中。承拜初七日哀札。仰审茶毒之中。曾忧不轻。迁次东湖。艰苦倍甚。区区仰虑。何可尽喻。  愦愦久冒。当此荒政。焦忧度日。意绪索然。 期已过。得代不远。聊以此自慰耳。所示药料。谨此呈上。但恨略少。不足以副此渴急之求耳。不宣。(辛亥五月十三日。)
[与李同甫书(辛亥九月初二日)]
维重顿首言。便来承拜哀札。仰审哀气力支持。慰此远怀。日月流迈。再期倏迫。仰惟哀号糜还。孝思罔极。益切悲添。 及瓜未代。又此仍蹲。公私良贝。何可尽言。祭需谨此呈上。幸望照纳。方发江边之巡。临行悤悤。不宣。(辛亥九月初二日。)
[与李同甫书(壬子正月十九日)]
便来。丞拜去冬惠札。感慰感慰。远惟履玆新春。侍奉雅候万福。驰溯益切。疾病愤愤。重以丧威之惨。悲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5L 页
摧呻吟。无以自堪。奈何。所示事。即为奉施。而今闻贵奴言。逃奴婢不得捉去。收贡亦草草云。可叹可叹。便归修辞。不宣。(壬子正月十九日。)
[与李同甫书(壬子五月二十二日)]
褫中承拜辱札。仰审近日色忧弥留。久未复常。区区仰虑。生四载剧地。积惫成疾。春夏以来。呻吟度日。今虽解戢。尚有日间酬应。不得专意安摄。殊可闷也。所求药物。此亦垂乏。然安可不相济于切迫之地。略有所呈。幸照纳也。病倩。不宣。(壬子五月二十二日。)
[与李同甫书(壬子九月初六日)]
顷奉言末。至今荷幸。祗缘带疾供剧。久稽就谢。深恨不敏。即玆意外承拜辱札。感慰区区。亲事猥蒙不鄙。俯以许之。敢不承教。儿息生年月时。依俗例。谨此书呈。幸须加之卜筮。更示之如何。两日纷忙倍甚。修敬太迟。不胜悚仄。恕谅为望。不宣。(壬子九月初六日。)
[与李同甫书(壬子九月十五日)]
辱札谨承。体中久违安和。仰虑区区。 每欲一就稳叙。而剧地纷忙 玆未果。不敏可愧。亲事蒙此俯许。实是鄙家之幸。但所示明年四五月。犹为太远。况十月以后乎。尝以近世早婚为戒。即今怀川病患。弥留危重。一家情理。实为切迫。固欲趁岁前冠娶。以见于长者而以其年未及十五。有所不敢。拟待岁改。行礼于正二月之内。诚出于不得已也。鄙家昨岁醮女。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6H 页
日家以非吉年吉朔为言。而不拘俗忌。断然行之。愚意以为先看人事之便否。不必尽用日家之说也。幸望更加商量回教。何如。二月果为窘迫。则三月似可矣。不宣。(壬子九月十五日。)
[与李同甫书(壬子九月二十七日)]
昨奉委翰。适事纷阙复。歉悚歉悚。即日起居增福。溯用益切。亲事。曲谅形势。从近涓吉。盛意殊可感。第以期迫礼屡为辞。私心还切不安。然前头。又或欲退日。则此间必将大良贝。抑执事何以幸教耶。怀川病患。一向弥留。少无差效云。忧闷何极。不宣。(壬子九月二十七日。)
[与李同甫书]
便回。承拜两度惠札。感慰交至。前书以明年四月为迟。欲行正月月矣。今则以正二月为迟。欲行于岁前。鄙家事势之切迫。犹可见谅。而今此示教。似有所未悉者。可叹。即欲就议。而兼带未及肃谢。不敢出入。明日若入直于总府。脱出似迟。虽欲面奉。恐未易得。幸望更加商量。明间回教如何。对客。不宜。
[与李同甫书(壬子十一月)]
即惟侍下气履佳胜。顷于鄙覆。备陈亲事速成之意。久无回教。殊甚郁郁。昨邀日者问之。则以为明春三朔。果有拘忌。若以四月为远。则今年腊月可以捐吉云。儿年虽未及十五。亦非雅弱。怀川病患。一向弥留。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6L 页
近又添加。切量一家情理。决难等侍明年四月以后。幸望谅此事势。试为择日于腊日。如何。至于婚时诸具。以尊家清素。固不当从俗求备。而日期迫在数目之内。则只合扫除凡百。成礼而已。苟或拘碍于此等细节。尤非所望于左右者也。谨此烦申。以俟量教。不宣。(壬子十一月。)
[与李同甫书(壬子十一月)]
夙夜奔忙。久阙候问。方切怅恨。辱札仰审。昨夕虚枉。悚甚悚甚。怀川病患。近因感冒。已到十分危境。忧闷何极。家间妻子。方在遑遑煎迫之中。何暇念及于亲事乎。方欲以此仰报。而适在公扰甚。亦未遑焉。相面可以详议。明朝倘可惠临否。心挠不宣。(壬子十一月。)
 大槩病患若无向差之报。则忧遑中。决不可成礼矣。
[与李同甫书(癸丑十二月二十七日)]
承拜委翰。慰荷区区。第审体中少愆。近日酷寒。易致添伤。幸望益加保摄。金银花觅呈。怀川病患。昨得十九日书。热势少降。失音少开。而进食渐减。气力渐败云。极闷极闷。更待后便。仰报为计。不备。
丧威之馀。愦愦供剧。未遑人事。既不得就叙。再承辱札。亦阙修敬。方切悚恨。又此委问。良感勤厚。第伏承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7H 页
大夫人愆候不轻。不胜敬虑。所示药炭。既令输送。此后亦当加呈耳。不宣。(癸丑十二月二十七日。)
[与李同甫书(甲寅十一月十三日)]
顷承辱札。适有 山陵之行。未即修谢。至今悚恨。不审即日。雅履调摄何如。仰溯益切。昏事固不当迁就。况世故人事。有未可知者乎。正月节犹至二月初旬。如得吉日于二月旬前。则甚善。待颁历。即为择示。何如。西伯令公。前今方作书。待其答来。仰报为计。生所患。添伤于 山陵之行。方此委顿。呻痛可闷。倩草。不宣(甲寅十一月十三日)
[与李同甫书(甲寅十二月十六日)]
寒事卒严。不审近日。调候何似。仰虑区区。 因山之礼已过。痛陨罔极。生昨闻台论已发。退出西湖。恭俟罪罚。相望益远。无缘拜叙。徒切怅叹。顷者与日官商议。则二月初二日。合于选吉云。考方则果然矣。以此日进定婚礼。未知何如。前头人事。有不可迁就者。只合从简成礼而已。幸望商量回教也。不宣。(甲寅十二月十六日。)
[与李同甫书(甲寅除日)]
江外辱临。慰存甚勤。又此专人致状。诚荷眷谊。深切感戢。第承体中少愆。为之敬虑。仆待谴罢。即当出向田里。而台章久未蒙 允。良贝惶悚。罔知前头自处之计矣。然敢不临期告别。新春侍奉增福。不宣。(甲寅除日。)
[与李同甫书(乙卯正月)]
辱札承。调摄佳安。仰慰仰慰。婚日。昨招池卜问之。谓二月廿二为吉。又问洪卜亦然。既得吉日。不必拘于月朔之有忌。况年运大吉者耶。今早。已遣池卜于尊宅。更询之。幸甚。洪卜亦当趁今明起送矣。但廿二。与 同恤初期相近。未知如何。似不至拘碍。不安矣。大槩曾闻临急行婚之家。多不拘月日。而一生福禄。不系乎此。即今人事世故之难知。岂容平常底事例。四月最远难待。如不得他吉日。则二月之廿二似宜。馀俟早晚面尽。不宣。(乙卯正月。)
[与李同甫书(乙卯正月十六日)]
江上辱访。荷眷甚勤。恨不得稳叙也。春寒过于冬令。此时侍奉静屦何似。怀仰区区。生自遭良贝。置身无所。不得不冒法出来。恭俟 谴责。惶悚罔措。亲事。仆虽在乡。可以趁日成礼。幸勿为虑。凭便奉候。不宣。(乙卯正月十六日)
[与李同甫书]
亲事愆期。久而后成。终副昔日言定之意。至为优幸。中间。两家祸故。追惟怆咽。想尊亦同此怀也。适值仆待 谴于外。醮迎之礼。既多关略。见舅之节。亦将稽时。此又人事之不如意者。虽叹奈何。便未获奉惠书。就审比日阳煦。侍奉静履佳福。慰仰区仰区。儿子性质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8H 页
不敏。教训不早。今幸从游兰室。得闻警咳。庶几开发愚蒙。知有所向。所恃随事善道之而已也。仆缩伏田里。惶凛度日。苟得罢免。少塞罪戾。而此又不可必。尤不胜闷蹙。便忙不宣。
 成婚之后。新妇稽时不得见。不但情理缺然。人事亦有所不便。陆路搬送有难。则待解冰。由水路作行似宜。未知将何以为计耶。幸商量示之也。
[与李同甫书(乙卯三月十八日)]
儿子还。拜承手翰。备审近日春暖。侍奉学履安福。恋仰之馀。慰怀大矣。所喻前答。讫今未得承领。必不浼洪乔。深叹深叹。仆员犯既大。不能见舍于物议。传闻之说。方生不止跼蹐惟俟 谴罚。岭海之行。似是朝暮间事也。新妇于归。计非不亟。而勤教至此。少待秋间。亦似未晚。敢不奉承。馀忙不宣。(乙卯三月十八日。)
[与李同甫书(乙卯四月廿一日)]
便中获承损札。良荷勤厚。迁次至再。可想旅琐之苦。又伏审色忧方深。区区仰虑。何可言。生为治头风。连事艾炷。仍致添伤。呻吟度日。可闵。儿子欲趁节祀入京。奴马不备。恐难谐计。可叹。西报不胜隐忧。今复有所闻耶。德源病患少减。良幸。顷日 筵说。此无所闻。更须示及。病倩不宣。(乙卯四月廿一日。)
 自有南李丑诋之疏。此身卼臲。日以益甚。况北谪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8L 页
未归之前。尤何敢自同平人。前头 国祥时。虽不得不趋哭于 阙外。以此决难入参班列。白 阙下。便当直归乡居矣。设令留滞一二日。既不敢入参哭班。入谢曾受 资级。则退在京家。仍行新妇礼。事理极未安。以此言之。勿论早晚。新妇礼应行于乡家。秋后日气凉寒。船行不便。况世故人事。有难知者。成婚已至半年。尚不得见舅。情礼已不胜缺然。脱或边忧果的。则将何以为计耶。此事不可不深思。若于来旬望。津送行礼。留一二月。乘船还去。被此事势。俱似安稳。未知如何。俗礼新见时。酒膳等物。一并除去。勿率首毋。只于旅寓中。行四拜而已。简而合礼。少无未尽。幸望思量回教。如何。此纸付丙。尤望尤望。
[与李同甫书(乙卯五月廿六日)]
便中。承荷惠札。就审侍下体况。对时珍胜。区区慕用。曷任慰泻。 员罗日久。 宽恩天覆。今此 谴罚。犹是轻典。省愆惶震。置身无所。新妇冒热远来。曾所为虑。前头团聚。未易为期。适儿子数日后入京。护其姊行以来。若因此偕送。事势便宜。幸望亟副。馀不宣。(乙卯五月廿六日。)
[与李同甫书]
辱札慰荷。第承入城未久。又至迁次。是虑是虑。生苍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9H 页
皇驰到。馀悸未定。惟是感戴 圣恩。不如所以为报。新妇礼东湖西冰。俱无不可处所。随便为之。而十三日。亦似便宜。须臾商量。使儿息回报如何。家仲势难往会耳。示事不胜惊心。谓之奈何。十三虽已定日。前头事敢。只当更规处之矣。心扰不宣。
[与李同甫书(乙卯六月初二日)]
行日。辱以书存。深感勤厚之意。悤悤就道。未及修敬。兼谢远枉。不敏可愧。而后歊矣倍甚。不审近日。侍奉气履何似。瞻注区区。此行仅得远寓。而疾忧甚不轻。极令人煼煎。尤老南迁。所路岭东。无由拜诀于中途。慨恨何极。想同此怀也。凭使不宣。(乙卯六月初二日。)
[与李同甫书(乙卯七月二日)]
秋炎愈酷。远问此时。侍奉雅履何如。瞻溯区区。仆积伤着湿。归后疾作。无一日苏安。以此承问有日。久阙修谢。悚恨悚恨。南边消息。漠然无闻。岂胜忧郁。凭便奉俟。不宣(乙卯七月二日。)
[与李同甫书(乙卯十月十一日)]
  私门不幸。又哭侄子长殇。舍伯衰年。惨戚荐叠至此。此岂人理所可堪忍。悲痛摧切。无以为怀。承荷辱书俯慰。尤增哽塞。寒事渐紧。不审近日。侍奉履用何如。瞻向区区。子妇之行。水路冒寒。仅得来到。所幸不至大段病伤。第此乡居僻陋。凡百艰楚。生长京华。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69L 页
猝然吃苦。或有所不堪。以是为虑耳。芝兰结茅。今已讫工。而趁岁前果能趋寓耶。此间力不能搆得数间屋子。为之仰羡。而又念冻冱不远。左右居乡之计。或未易就也。侄葬已迫。悉挠不宣。(乙卯十月十一日。)
[与李同甫书(乙卯十一月廿六日)]
便中。承拜损札。就审严寒。新寓侍奉。体况康福。披慰区区。此间为营亡妻移葬。近颇劳攘。再明。又将发向广州旧垄。冰程运柩。易致良贝。以是为虑。新妇归从旅寓。遽当中馈。每以贻劳为念。而无病安好。其幸可言。京毛绝不得闻。而追削之论。拟待已久。虽甚痛伤。亦复奈何。惟是悠悠之忧。莫知所届。便忙不宣。(乙卯十一月廿六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三月三日)]
怀人一念。逢春益新。情翰远辱。承审暖节。侍奉体况安福。欣慰倍常。仆才过竹山迁厝。昨始还寓。数月之内。重以劳攘。惫败呻吟。殆无以堪。可叹。所幸儿子疾患。不复发作于号损之中。得宽焦忧之念矣。令妹归宁。情理虽切。中馈之托。祭祀之奉。惟在贤妇量度。家间形势。实难奉承勤教。幸谅之也。伏枕倩草。千万不宣。(丙辰三月三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三月廿六日)]
春序将尽。仰惟此时。侍奉雅履增福。区区向溯。生昨闻伯氏得病危急。仓皇作行。来到平丘先垄之下。始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0H 页
审症势少歇。幸宽煎迫之心。而完复尚远。忧虑曷极。归事。姑未定其迟速矣。顷日惠覆。在乡时谨已拜见。慰荷深深。惫顿呻吟。无计就叙。姑此伻候。不宣。(丙辰三月廿六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三月廿九日)]
昨荷枉访。未及伻谢。又此专书辱问。深用感戢。生欲以再明发去。行色甚忙。恐难就别。怅如之何。如蒙更临。可得展尽。馀怀不宣。(丙辰三月廿九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孟夏初吉)]
昨承临款。重以杯酒之歏。眷意不敢忘。况又早辱书存。加惠琼琚之章。讽咏之馀。感佩增深。第所以规勉者。诚非陋劣所敢堪承。愧悚愧悚。示事。归后当更商量也。少晚欲历拜。登再可展。馀怀不宣。(丙辰孟夏初吉)
[与李同甫书(丙辰四月既望)]
近日向热。不审侍下雅履何如。别来怅恋。一味耿耿。病劣及归乡寓。儿子疝患复发危苦。乍歇乍紧。今至十馀日。尚未见瘳。忧闷可言。凭递奉候。馀姑不宣。(丙辰四月既望。)
[与李同甫书]
耑札感荷。就审侍奉万福。尤慰仰溯。此行不得不淹延至今。过数日当还。而前头事。未知将如何。日夕悚凛。教意备悉。反覆思量。终觉未稳。故止之矣。馀姑不宣。
[与李同甫书(丙辰五月初八日)]
不审近日。侍奉雅履何似。向溯区区。曾以书入便。其已彻照否。此间。儿病疝痛止歇之后。更不发作。腹际凝结之气消散者强半。而馀毒尚大。食饮厌进。忧闷可言。然观其气力症情。比向日大胜。自当渐次差安。而成肿之患。决非可虑矣。幸望休念。前头调治。如不得去根。则就医京下。亦似未晚矣。适凭京便。草草付信。不宣。(丙辰五月初八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0L 页
[与李同甫书(丙辰六月初一日)]
递奉前月廿一日惠札。慰幸可言。炎雨苦未开霁。不审此间。侍奉雅履何如。区区瞻向。病劣一味堇遣。儿子寝食起动。今至平常。只腹际积聚未尽消散。药与灸皆不可已者。而暑热艾焫。极难堪。苦口之剂亦恐败胃。近姑并停。但令随便调息。以扶元气。待秋凉。更议宜治为计。畿下就宜。似胜于乡居。而京宜亦无可托重病者。且家间事势。亦难接着于非京非乡无所依赖之地。故既无成肿之虑。姑不复生意于此。而然前头一番上京。寻宜问药。亦何可不为也。适在山斋。悤悤入便。千万不宣。(丙辰六月初一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六月廿六日)]
荐奉枉札。备审比间潦炎侍欢之暇。学履清胜。感慰倍切。病劣避暑山堂。粗遣时日。儿子所患。服补中益气汤。元气渐复。腹下积聚。用缸灸。已得去根。极幸极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1H 页
幸。但未知前头。更不作孽否也。新妇归宁。固非难事。而家间细故。无牵掣者否。秋后当观势为之耳。闻便忙草。千万不及。(丙辰六月廿六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九月十五日)]
东沂之日。荷远将再次。良感眷厚。追思停棹醉别。未尝不为之回望怅然也。霜寒渐。谨问侍奉静履何似。 水路阻风。七阅日始归。撼顿惫败。不可言。重以季儿患痁。经月不瘳。忧恼亦甚。奈何。适回入京便。草草付候。不宣。(丙辰九月十五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十二月四日)]
归自怀川。承见十月所惠书。稽复至今。可胜惭恨。即此穷阴积雪。侍奉静履万福。仰溯区区。
当寒劳动。惫败生疾。掩户山斋。日事呻吟。良苦良苦。同春先生襄奉已过。益不堪追慕之痛。令妹归宁。元非难事。须待来秋。更量而示之。儿子行役之馀。旧病不作。实为优幸。凭便修谢。悤悤不宣。(丙辰十二月四日。)
[与李同甫书(丁巳五月十八日)]
曾伏闻大夫人愆候旷日。顾以疚摧疾病。未遑奉问汤药之节。心切悚。 递承月初所惠书。仍审色忧复常。侍履增福。曷胜欣溯。   亡儿窆空事倏焉已过。追攀莫及。痛割何极。儿子昨自怀川归言。尤参夫人襄礼。以行于旬前。渠未及赴会。必目忧畏所迫。自不免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1L 页
进期。闻甚痛㤋。千万悤悤不宣。(丁巳五月十八日。)
 贱疾虽得差歇。犹未去根。时时发作。苦闷可言。近耗闻辄惊心。将至何样境界。忧叹何极。
[与李同甫书(丁巳七月七日)]
续奉两度惠翰。无便稽复。愧恨愧恨。暑热入秋转酷。不审比内侍下体况何似。倾溯区区。庙论始发。祸将不测。幸赖 天鉴孔昭。乾刚有执。俾负罪诸臣。尚缓一死。宽大之恩。感戴罔极。然此事积岁经营。用计深矣。必不以不售故止。未知终果如何也。 初拟席藁于畿下。限于朝命发行。还止缩伏田里。惶陨靡容。令妹归宁。屡勤委喻。敢不奉承。儿子将以晦初间。因事入京。欲令护去耳。蓬山消息。久不得闻。殊菀殊菀。家仲顷患毒痢。几七八日危剧。才得向歇。而元气极败。苏复尚远。忧煎曷极。千万入递。不宣。(丁巳七月七日。)
 因儿子。得见鸠林相公寄赠一绝及左右奉和者。吟诵之馀。不胜俯仰感慨之怀。谨此步韵录呈。平生不解诗律。只宜一产清览。勿烦诸他眼。
[与李同甫书(丁巳八月六日)]
褫奉前月廿六日手翰。感兴慰并。缅。惟乍复。侍奉靖养增福。服人屏伏惶懔。以病为伴。他何可言。自 庙论发后。圣上屡下坚定不从之教。彼所以经营加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2H 页
祸之计。或可以寝止。而每因儒疏而激之。挑发骇几。此后 天意。亦有不敢仰恃者。奈何。承有事于姻家。其已了当。还出东郊否。未泽奉唔。只愿以时加啬。谢状上。(丁巳八月六日)
 令妹归宁。不必逐岁一行。而每承 勤恳之示。有难违孤。且以女息在京。宿疾沈绵。将欲遗儿护来。故拟于此行。津送今妹矣。适阿侄  为行先山节祀。即日上去。因此发行。事甚便顺。而不但家间奴仆。尽出未还。无以成行。家仲以去岁再行。适当此时。伤于潦湿。以致病发。元非不得已切迫之行。而重有所伤。宿疾复发。则贻忧彼此甚非细。力止之故。不敢曲副其愿。欲待明春日暖而搬送。想左右必缺然于此矣。还用未安。
[与李同甫书(丁巳九月二十日)]
便中。获奉前月十九日手札。披慰则深。而褫到之际。日已多矣。即此秋暮。恭惟慈闱旧癠。神扶复常。雅履静养加福。区区向溯。岂胜远怀。服人枕病穷山。仅存喘息。虽闻 庙论已寝。一念惶陨。何敢少弛。况中外胥动。纷云未已。木知继此而更有何事也。令妹秋后。虽有呻吟。不至大段。燠室经冬。差可少病。来春归宁。恐似未晚矣。万万入褫。不宣。(丁巳九月二十日。)
[与李同甫书(丁巳十二月二十日)]
维重家祸荐臻。兄丧未周一期。寡嫂因毁继逝。并丧之惨。世所罕有。何积戾而至此极。惊陨痛摧。尚复何言。特承慰问。哀感良深。缅惟即日穷阴。侍奉体履万福。 旧患头风。入冬转剧。而孤侄伤毁已甚。气息危䮕。日夕扶携。悲忧交切。墓期卜于来正十三。而冻冱未解。事役难就。尤用闷瞀。日者远访穷谷。淹留叙讨。索居之久。受赐多矣。丧威此酷。心神如失。未遑奉一书。以谢厚款。深愧不敏。尚有以俯恕否。儿子为行先垄岁事。仍欲转过门墙。凭此奉候。万万不宣。(丁巳十二月二十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二月十三日)]
日者儿回。辱以书存。良荷勤厚。春日向暖。缅惟侍下体履增福。区区倾傃。 嫂葬兄练。次第已过。人事变迁。岁月流迈。悲痛摧切。追慕何及。孤侄伤毁已极。气力危薾。至今支全。实是大幸。前头之忧。有不可尽言。凭便奉候。万万不宣。(戊午二月十三日。)
 子妇有脤。已至六七朔。悬望之中。欣幸何极。欲及产期。愿得归宁。而但以累日船行。或致伤损。为虑耳。
[与李同甫书]
褫奉前月初八日惠札。抚慰勤挚。摧感可胜。即此春和。伏惟堂闱愆候。神佑复常。侍药之馀。体履安福。区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3H 页
区瞻向。顷以书入便。计已转彻于座右否。服人比因恒风多寒。头痛复发。掩户山间。日事呻吟。殊无新春好趋。令妹归宁。初欲以闰月念后发行。承此俯喻。敢不仰副。虽不能预卜日期。欲令儿子过寒食墓祀。觅船护去。盖家间事势。有难周旋于其前故也。深衣远莫丞投。若待此行已后冠礼矣。奈何。砂糖昨便略有所呈耳。千万悤悤不宣。
[与李同甫书(戊午三月廿三日)]
前上复札。计已登彻矣。春霖甚于夏潦。不审近日。侍下体履何如。曾承色忧向安。今已快复常节否。区区瞻傃。仆閒中所得疾患居多。良可叹也。儿子搬其妇行而去。水涨船驶。不日可至。好免雾露淹留之苦。幸也。忙甚不宣。(戊午三月廿二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闰三月晦日)]
前书未复。又奉惠问。何眷意勤厚至此。感戢感戢。缅惟即日向热。色忧底安。体中清胜。区区悬注。病劣一味粗保。近家仲得疾甚剧。虽已入差。完复似迟。闷虑切至。儿子初拟遄还。趋产期复遣。更念往来促迫。致有劳惫。令渠仍留门馆。倘蒙朝夕规警。有以开发指导。俾得专心于讲习。受赐多矣。敢以是烦托。千万不宣。(戊午闰三月晦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四月二十二日)]
自奉初七日惠翰。更不得便信。比来旱炎。侍奉静屦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3L 页
何似。色忧今已快安耶。区区悬念。仆风头之痛。发作甚数。当暑犹闭户。苦状可知也。家仲病馀。元气未复。尚今恭然。忧闷忧闷。儿子久处门馆。必烦左右之开发指导。前书所托。出于至情。非皮膜语。胡乃过谦若是。令人愧悚。咬菜根。固书生本分。若令悦承理。犹刍豢于口。则所赐甚大矣。其以为如何也。倩草不宜。(戊午四月二十二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五月初二日)]
灾旱极矣。不审比来毒热。侍奉体况何似。恭惟色忧已获平复。区区倾仰。仆恒苦风头之疾。未见苏快境界。家仲病馀苶然。方在床席。殊无意绪可言。儿子久留门馆。倘使所读富而所得多。实左右之惠也。深以是为望。令妹产期已过。未闻分脕之报。极郁极郁。儿归迟速。惟当视此为之。渠必以久滞为闷。而既留经还。殊非初意。故使之观势去留矣。忙草不宣。(戊午五月初二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五月十四日)]
便来并奉前后二书。具审近日。侍奉静履安福。欣慰区区。病劣粗系如昨。令妹产期虽过。延年分脕。世多有之。若安健无病。何虑之有。旱馀得雨。殊未优足。田家以种秧为艰。圻土亦然否。兔园为农。古人已言之。何难之如。儿子淹留至此。必多观善之益。每承引喻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4H 页
遇谦。甚非所望。幸须加意。不宣(戊午五月十四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前书已彻否。即此酷暑。侍奉雅屦万福。令妹分脕无灾。又协桑蓬之愿。一家耸喜。相聚为贺。五十之年。始有孙男。人情能不然乎。曾托以劝勉。迷息讲读之事。玆以小儿看护仰溷。复将以为如何。好笑。凭便伸候。不宣。(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七月十九日)]
维重白。日者儿还。承拜惠翰。存讯之外。眷喻又甚勤挚。感慰感慰。不审即日秋炎。侍奉体履何似。切闻尊从伯父判书台丈。遽捐馆舍。仰惟亲爱敦厚。悲恸何堪。顾以契谊之深。不胜悼怛之至。维重孤露鲜生。靡所依恃。惟幸季姑赵乐静夫人年高恙。忽承哀音。痛陨曷极。身负罪戾。迹阻 京国。违旷省侍五载于玆。老人思恋之情。屡形于书札。每念至此。心绪不宁。未及承颜。人事遽变。永隔幽明。已矣莫逮。衔哀抱恨。尤复难抑。赵氏丘垄在金川。欲赵靷期。趋哭丧次。仍诣葬所。毕事而归。此行若取路维杨。更奉清眄。区区阻怀。伫可一展。凭便裁谢。千万不宣。(戊午七月十九日。)
 家仲辞章自列。实是私义之不可已者。丑辱之加。初非所恤。削夺而止。犹为太轻。可怪可怪。李蔡两疏。适与同时挑激祸浪。摇撼 天听。不但接武投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4L 页
北。又使蒙宥章甫。竟寝成命。慨叹奈何。拙句汗壁是惧。曾于简末录呈。俯喻甚勤。敢不易纸净写。以承盛意。前冬留别之作。只拟箱箧间室玩。不敢为丑妇效嚬计。过加勉责。愧悚愧悚。姑俟追报。幸谅之。 峡中凶歉。视圻甸无甚异。前头计茫然。莫措屯谷之换。所示虽善。此无债物。经营莫就。奈何。
[与李同甫书(己未正月十一日)]
专使至。承荷书存。恭审新元。侍奉万福。体中佳胜。区区向溯。恨不得面贺也。服人素有痰疾。曾不至作孽。自去冬凝结膈间。痛掣腹胁。槎于皮肤。以致冒败。食减者月馀。日多灸中脘。近幸入差。而元气极惫。未易完复。恼苦奈何。儿子滞行。已知其岭路阻雪。日夕忧念万端。华冠已于前便付送。未及投纳。致烦委萦。可叹。第以奉接信音。为幸耳。千万不宣。(己未正月十一日。)
[与李同甫书(己未八月十三日)]
在乡日。再奉惠问。诚感劝慰之意。未及拜复。严命已下。仓皇踰岭。回望渺然。乃于褫中。又辱手翰。欣慰之至。恍若更接言采。何赐之厚也。维重负罪待 谴之日。久矣。 岭海之行。于分固宜。一味惶陨。更无可言。块处旅舍。终日阒然。养病看书之外。了无一事关心。益觉閒静之有味也。家仲临岐一别。转隔千里。地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5H 页
甚荒僻。往还无便。非专人相问。则消息无由凭闻。日夕悬念。徒切陟冈之恋。亦复奈何。天气渐凉。只愿侍奉湛乐。神相增福。凭风布谢万万。不宣。(己未八月十三日。)
 泰仁曾以节扇投问。此去谢简。幸烦传致。此地水土未及经验。美恶姑不可知。但僻陋近海。岚雾长浮。日气沈阴。有时风从北起。万窍怒号。掀动天地。中之则必伤。可怕且苦者此也。儿子在乡家。保遣如昨。但雄孙胎毒甚盛云。可虑可虑。闻圻甸失稔最甚。前头何以为计。仰虑仰虑。合启不止而 圣批一向不从。所恃者天定。终能胜人默祷而已。俞承旨乡居。亦传谢状如何。
[与李同甫书(己未九月二十四日)]
才谢前问。又奉枉札。音庄接续。不觉山河之关隔。感书何可言。即此霜寒。缅唯色忧故常。静屦增福。区区倾溯。累人抱病殊方。随分粗遣。厚儿间关来会。深慰久阔之怀。迫于秋籴。仅留十馀日而归。为之一叹。子妇归宁。何可靳许。但闻孙儿胎毒甚盛。久未得差。且看寒事不远。恐难周旋往返。倘于来春。水道乘便。则其视行人马之难备。事势似易。未知如何。忙甚不宣。(己未九月二十四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5L 页
[与李同甫书(庚申三月二十日)]
便中辱问。喜得新岁安音。但书发已久。春事将尽。不审比日。侍奉静履何如。一念驰系。不能已也。累人冬间。始患痰嗽。入春转加。至今日夜交剧。略无减势。或言水土所祟。亦当任之而已。顷得家仲二月书。寝食姑无恙。稍慰陟冈之怀。乡家子侄辈患厉获苏。固为大幸。而奔播未集。尚有可忧。且闻最孙脐疮。尚未完合。而自岁前。乳乏与饭。小儿吃饭。多至过饱生病。殊念念。厚儿病馀气力。可以作行。想于晦前到此矣。来使告归。适手生痰核。倩草不究所怀。惟冀恕。(庚申三月二十日。)
 
书既成。家便适至。获承去晦所惠札。凭审比来。静履安福。甚慰倾溯之怀。闻退忧相公移入峡中。自此声息益漠然。怅如之何。即见洪甥所示。安岳令公暴逝于黄州行馆。惊愕恸怛。何可言。年来。知旧凋零殆尽。此何运气。益无生世之乐。奈何奈何。已具先书。不复备究。
[与李同甫书(庚申六月廿八日)]
向闻愆度猝剧。剧地纷忙。虽不得专问。每从退忧记府。探得轻重之报及奉惠札。姑审伸佑恺悌。美痰获安。积虑之馀。欣幸可胜。即此炎潦。静养增福。仆皆惫未复。强应职事。无所裨补。秪益良具。奈何。昨得乡信。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6H 页
儿妇辈皆佳。殊喜。积久之怀。非面难究。快苏之后。倘入城里。则预拟就叙。近日服何药。材料之难得者。示及为望。万万不宣。(庚申六月廿八日。)
 生黎。苑暑乏储。不得更呈。以致稽复。可叹。郑医之不相见。盖由情理之有所不安。而然于渠有何爱憎。训药之任。初无斥去之事。内宜之选。岂有防塞之意乎。渠之此言。虽出于畏怯。其进其退。吾何与焉。付之公议而已。
[与李同甫书(庚申七月初二日)]
才以谢札转上。其已彻照耶。昨奉季氏所传乎问。备审调摄日久。体中苏安。慰幸。如何可言。第恨供剧无暇。不得与季氏相见。少摅此怀耳。药料依示觅副。此后如有所要者。敢不图济。病劣愦愦。随逐筋力。已觉难堪。况可望一毫珍塞。以裨清明之化耶。愧惧愧惧。儿归辈闻姑安。但雄孙脐疮复发。欲令观执上来矣。空石当复送。须遣人马取去也。方在 阙下。悤扰不宣。(庚申七月初二日。)
[与李同甫书(庚申七月初六日)]
荐奉手翰。泾审比日。将理如宜。体中加健。欣慰何量。病劣一味愦愦。尚免颠仆。幸也。或言尤参亟丈。已于前月念间。移次华阳。而顷者专伻致候。阻水未还。绝不闻山间消息。怅郁难胜。子华方留京里。姑待其兄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6L 页
之来矣。来人告归。忙甚不宣。(庚申七月初六日。)
[与李同甫书(庚申十月廿五日)]
曾荷惠存。久阙裁复。又此手翰辱及。感怍俱深。先副学閤下褒赠之典。实副士林之悬望。自闻 恩命。悲喜倍切。而供剧奔忙。不能奉一书。先伸私悃。不敏甚矣。承知入城少留敢不乘暇就叙。不宣(庚申十月廿五日。)
[与李同甫书(庚申十一月二十二日)]
国哀摧陨罔极。更何言哉。近日寒威甚酷。不审静履何如。向溯益深。  私家不幸。丧惨连仍。暮年情钟。惟有膝上所抱。尝爱其气骨出凡。不见十日。遽以讣告。惊愕悲悼。心肠为之伤摧。抱病供剧。常恐筋力难逮。自遭巨戚。又当敦匠之任。夙夕奔忙。尤难支堪。挠閟奈何。汩没忧患。久旷相问。玆用专人略致区区。不宣。(庚申十一月二十二日。)
[与李同甫书(辛酉五月廿九日)]
东郊稠会。暂接言采。未获叙讨。怅恨耿耿。委札。稍慰此怀。即惟侍奉之馀。学履清胜。生数日患暑。才得少安。而饮啖犹未如常。可闷。俟早晚入城。面展多少。不宣(辛酉五月廿九日。)
[与李同甫书(辛酉十月十四日)]
耑问荷眷。从审数日紧寒。侍馀静屦康迪。慰此倾傃。儿子所望。不过泰榜。岂料其高占壮头。私幸虽深过分。可惧。至于存没悲欢。人事之大变。言念及此。尤何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7H 页
以为心。承此俯喻。倍切摧怆。馀俟早脆入城就叙。不宣。(辛酉十月十四日。)
[与李同甫书(壬戌)]
日事奔忙。罕有公退之暇。朝因伻问。姑审左右入城。惊喜之深。亟欲就叙。而苦未得抽身。恨叹奈何。再书荷感。承有数日淹留之意。当俟源隙图。是幸。写手明日定送如教。不宣(壬戌)
[与李同甫书(壬戌)]
委札承审宋哀病情加剧。不胜敬虑。昨闻少有差势。何遽抵此境界。所示生鳆。家无所储。不得副急。极叹极叹。不宣。(壬戌)
[与李同甫书(壬戌)]
承审宋哀病势向歇。深幸深幸。参料只呈四戋。近以宋牙山女病危急。连用蔘汤。故所储已尽。可叹。(壬戌)
[与李同甫书(癸亥)]
委札。伏承大夫人愆候不轻。惊虑区区。示药蔘。适得五戋许呈上。此甚些少。恐不足于一番茶煎。极叹极叹。忙甚不宜(癸亥)
[与李同甫书(丙寅元月既望)]
新阳纳庆。远唯侍颜政履神相万福。区区欣溯。生抱病经冬。一味呻吟。逢春。亦无佳绪。可叹。每欲奉书相问。而牵冗未果。今闻有便。略此伸候。不宣。(丙寅元月既望。)
 闻兴学设教。劝勉多士。其果渐次奋起。有作成之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7L 页
(一作效)耶。愿知之耳。新历二件。无便可寄。今姑奉呈。甚恨其太晚矣。
[与李同甫书(丁卯正月二十九日)]
别后。思欲奉书致候。病未能焉。便至承拜惠札。恭审新春。侍奉万福。政体康胜。区区披浣。不容言喻。即今民饥。远迩同然。其何以济活一境之赤子。远招焦心费神。为之悬虑。仆宿患近才少歇。而积惫未苏。一味苶然。殊可闷叹。投贶妙制蜡烛。山梁珍味。谨领。尤增感佩。孙儿无恙否。念之不置。统惟照察。(丁卯正月二十九日。)
[与李同甫书(丙辰四月廿五日)]
便中。承荷委覆。凭审近日。侍奉启居安福。慰比倾溯。此间。儿息病痛。望间止歇。而腹际凝聚之气。渐至硬大牵引。初似成肿之候。连用药物。虽无显效。微有消减之渐。但食饮其厌。元气惫败。以是忧虑切至。明间当更有便。观症仰报为计。不宣。(丙辰四月廿五日。)
 赵丈答简依到耳。病儿今日朝食稍胜。是可幸也。就医近圻之计。此亦思之熟矣。即今劳动行役。不但添伤可虑。此间。亦有计药之宜。更欲观其症势。如或渐至弥留。则当决意上去矣。然既无脓忧。调治日久。庶可差安耳。病儿自昨日小歇。所食稍胜。腹部凝坚处。渐为消散。气力亦胜。坐卧颇安。自此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8H 页
可望苏安耳。(廿六日)
上伯氏
弟之过海南。为往宗人家。设会而罢。其时因宗人。闻灵岩闵继善家。尚奉先世神主云。到灵岩。又接宗人。其言如前。仍就继善氏家。继善六十老人也。问之则以为丹阳郡守讳俊源神主。世代已远。而尚今奉安。曾于甲子年间。振衣爷牧锦城时。以同宗甚睦爱。故每一月辄三四谒。一日披族谱谓曰。谱虽阙略。而讳浚源。有三子。长精。次讳粹。次敉。讳粹后于执义讳冲源。吾与尔世派。相分不远。又其祭物来谒祠堂。行祭而去。故其时始得知之云云。弟即为展谒于祠堂。盖设为旁亲。瞻拜固宜。而况其所传甚明白。不胜怆感怵惕之怀也。家间虽无记察。族谱又不载录。而其所云如是。欲于明春。赍祭物。更谒于祠堂。未知如何。幸望通议于一家。以示之也。闵继善夏间。作书送议埋安之礼。而不及此款。今者问其前不言及之由。则以为初因振衣爷知之。认为尊家所尝知。故不果云。仍问留守先祖神主。或传奉安于南湖宗人家。埋安不远云。然耶。答云。此乃以郡守先祖神主。误传而然也。又言讳浚源。墓在于通津位谷。故吾祖在时。常行墓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8L 页
祀云。其祖即舍人德凤也。位谷墓所。亦须速往寻见。考见墓表如何。若有表石。则可以知之。表石有无。继善氏不得知矣。
[上伯氏(似是庚戌)]
仲氏别纸送上。盖一日之内。两处将事。诚意欠专。供设欠精。宜有以变通也。家礼。正朝前一日行祭。则明有可据而无退之语。虽似重难。然于墓祭曰。三月上旬择日云云。则虽不用俗节正日。退行于翌日。亦择吉之义也。恐无所妨。未知如何。伏望量教。但事系重大。兄主回便书议于怀川丈席尤稳。更望裁处。(似是庚戌。)
[上伯氏(己酉八月初吉)]
先山祭物记呈览。其处备送品目。亦乞誊示。盖此无鱼产果实。以价送之。心甚不安。欲知彼此所送之物。而预为料理矣。(己酉八月初吉。)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书]
  
[上伯氏(己酉九月十六日)]
伏蒙重阳在竹岭所赐书。仰惟连枝之会。埙篪之乐。不胜瞻悬耿耿之怀。古人所谓少一人者。真先获语也。即今旌节已遂营次。驱驰之馀。起居何如。伏虑伏虑。弟今日又发江边之巡。回期似在来望间耳。不备。(己酉九月十六日。)
[上伯氏(己酉九月廿九日)]
畴昔之夜梦。侍座下。从容谈笑。觉来西南悬绝。怅然怀恶。即伏承十八日下书。伏审家庙奉到万安。閤内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9H 页
匀福。不胜欣幸之至。弟由熙川。四日。陟重岭。登栈道。今方指向江界府。所幸。身无疾病矣。幼能之丧。痛惜不已。读其遗疏。尤令人不能禁涕也。崔佑之遭故。亦切悲念。不备。(己酉九月廿九日。)
[上伯氏(己酉十月初一日)]
冬令已申。伏问此时。起居何如。瞻慕无任。弟昨别江界。明向满浦。岁荒民困。触事难处。忧閟何可尽喻。平山斗城先山石物。以今月十三日。改竖。兼修茔封。敢此仰告。此间。无书法儒生及下吏。无所取则。殊可闷也。陜川办司谏碑书。伏望印出数本下送。如何。此非閒漫之请。更乞铭施。不备。(己酉十月初一日。)
[上伯氏(己酉十月九日)]
冬候始行。伏问近日体气何如。瞻慕无任。明日祀事过后。必将发巡。驱驰之劳。何以堪之。弟历江界,渭原,理山。方到碧潼。到处试才。弓马之类颇多。若过二三年。庶可成习矣。立岩先祖题咏文集中。见逸者拾得若干篇。从当录上。附于集末似好矣。不备。(己酉十月九日。)
[上伯氏(己酉十一月初一日)]
仲氏廿七临此方留住。团会之乐。何可尽喻。但于湾上拜别之际。将何以为怀耶。酒戒非敢忘忽。而居然作二日醉。自今▦复断杯矣。(己酉十一月初一日。)
[上伯氏(己酉十一月廿一日)]
碑篆。弟虽不才。或未免为人所称。则敢不勉尽于为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79L 页
先之地。而但仲氏以为得他人笔。似胜于家人子弟之所书。未知如何。惟在商量更教。(己酉十一月廿一日。)
[上伯氏(己酉十二月二日)]
篆字试为排行以送如何。曾承同春函丈之教。以为子孙中善书善篆者。宜自书先世碑碣云。弟虽拙笔当强勉书之矣。(己酉十二月二日。)
[上伯氏(似是庚戌二月)]
一善虽侵喝。终不得发大段之言。所给比丙午。为三分之一。虽不得充塞其欲。亦无他说。此则深制渠腹心。使之畏戢之效也。
[上伯氏(似是庚戌二月)]
今日侵喝少止。近平壤故也。然渠之亲族来见。则辄戒以勿来。恐发觉为方伯所按法云。其憾嫉可知也。(以上似是庚戌二月。)
[上伯氏(庚戌闰二月十四日)]
伏承今月初二七八。凡三度手札之赐。备审原隰之暇。体候万福。不胜欣慰。仲氏长道言旋。无大伤损。一家之幸也。周又产男。私庆尤大矣。墓表大字。弟之所执以为公字。不可去。而公与讳字。皆大书则后人必误看以两字讳也。非以讳字之小书。为尊称之道也。古墓表面。皆无公字。此旧俗然也。无访于礼。则去之何害。唯望更思而处之。不备。(庚戌闰二月十四日。)
[上伯氏(庚戌三月廿四日)]
元会事。因同春丈陈达。益激众猜。长者亦以此决归。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0H 页
世道极可慨叹。奈何。(庚戌三月廿四日。)
[上伯氏(庚戌五月四日)]
顷得小雨。农民晚乃播谷。及其苗也。旱灾又惨。今至二十馀日。烦无可望。行年四十。未见如今年之旱。实系 国运。忧虞不可形言。(庚戌五月四日。)
[上伯氏(庚戌五月五日)]
立岩先祖文集。今欲分藏于道内列邑。斯速多印以送如何。凡四十三邑矣。卷末。省年称。无他虑耳。(庚戌五月五日。)
[上伯氏(似是庚戌五月)]
立岩先祖祠位。今将奉归于镇川黄涧宅矣。须作书问于淮阳棘人处。知其发引日字。定送族党中一人。奉到京中。暂时权安于宗家。而通报于此。则自此当送官人。奉归镇川矣。人事至此。悲怆难堪。(似是庚戌五月。)
[上伯氏(庚戌八月二日)]
前书中所询去就。弟无别见。盖吾兄弟职秩皆高。内联入座。外则并节西南。固已有过溢之忧。近看搢绅间。景象异前。会令则虽枉坐不足言。馀波无所不及。至使仲氏良贝。世道益可怕。古之知几君子。必不待于今日。此实内省自反处。况藩任。必见信于 朝廷。然后可以奉宣 德泽。称塞职责。而踪迹孤危。内无相济。则何事可为。此来抑制染污之习。杜绝私利之门。以致胥动交侵。虏若作梗。则 朝论必责以过为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0L 页
节损。兼以不悦之人。做出无据之言。李之翼上去。虚唱畏虏舍车之说。以诬人听。可笑亦可痛也。且见一善辈厌惮特甚。前头又有此接应。则何以堪苦。弟则欲于还营后。整顿凡百。观势陈病为计。兄主所谓有未报之 恩。无可去之义者。诚是诚是。兄主自处。与弟有异。不必相同。勿生归意。专心职事如何。古人以寒温为喻者。良以此也。(庚戌八月二日。)
[上伯氏(庚戌九月廿三日)]
每公事有暇。思得昔年同被之乐。官荣不及家食。深叹各为外物所牵也。奈何。(庚戌九月廿三日。)
[上伯氏(庚戌十月十六日)]
相去绝远。每送人未还之间。恐致病伤。不安于心。粮资。不可不顾济矣。(庚戌十月十六日。)
[上伯氏(似是庚戌十一月)]
弟家女婚。蜡(一作腊)与正月皆是吉朔。而仲羽令公。九月。遭其庶弟之丧。十月已葬。以服制言之。虽是期丧。不无轻重之别。过葬行婚。似无未安。而前日。仲氏与美台受谤。至今未已。此则虽与美台草土时悬殊。然恐有礼家之论责。姑不敢自断。而仲羽令公之意。必欲行之矣。盖羽公之子。年今十七。已壮大。弟家亦以同春函文年深。必欲速见内外诸孙之婚。情势俱甚切迫。而次且不敢决。未知兄主意见如何。伏望量之也。(似是庚戌十一月。)
[上伯氏(似是庚戌十二月)]
弟家女婚。已定于今十六矣。盖李令虽有期服。服之差轻者。于礼虽曰未安。不至大段。又 国制。只禁葬前。且士夫家皆行之。鼓吻之人。似亦无得以做谤矣。但长者必有责备之教耳。庶母之丧。归葬先山傍近处。大体为宜。而但庶母之母恳乞。仍葬其山矣。非谪家世祭及虽贱不可以馂为祭者。兄主所教甚是矣。(似是庚戌十二月。)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1H 页
[上伯氏(辛亥元朝)]
关外。又见新春。益不堪陟冈之恋。去十五日下书拜承。婚礼无事经过。极幸。婚郎将久留耶。弟日课子婿读书作文。甚有意趣。但职名若不得递。则成婚女息。似不可仍率。事甚难处。未知兄主将欲何以为计耶。不备。(辛亥元朝。)
[上伯氏(辛亥五月十九日)]
华制栏衫二件。幞头二件。带一件。因便上送于界首主人处。使之转纳于营下。襕衫挟板坚裹。幞头带。入匣封去矣。(辛亥五月十九日。)
[上伯氏(辛亥七月廿一日)]
辍赈已久。思归日催。意外仍任。良贝极矣。切欲陈章乞解。而厌外求内。不无形迹之嫌。姑此次且不敢耳。(辛亥七月廿一日。)
[上伯氏(辛亥八月六日)]
此地学宫。每年聚会章甫三十员。专力读制。故观儿与诸生共做科诗矣。其三作。使渠写出呈上。俯览如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1L 页
何。(辛亥八月六日。)
[上伯氏(辛亥十二月十一日)]
前书已达否。远想闻讣之后。至痛难抑。瞻望悲痛。五情如割。兄主气力大惫。见者皆以为忧。弟等切迫之虑。何可尽喻。死者已矣。因此过哀。或致症情加重。则无以上慰先父母之心。伏乞节抑宽遣。倍加调摄。如何。日夜焦煎。敢此申告。不备。(辛亥十二月十一日。)
[上伯氏(壬子三月十九日)]
今月三十日忌祭。祭物备上。伏望依录照纳。昨今连见书状官丧次。故祭物不敢亲封。单子亦不敢着署耳。不备。(壬子三月十九日。)
[上伯氏(壬子四月廿八日)]
近日方修重记。凡乞客乞简之来者。切勿送之。亦勿付书通阍如何。阍禁已设矣。(壬子四月廿八日。)
[上伯氏(壬子至月)]
逐日奔忙。久未上书。不敏悚甚。夜来起居若何。儿病入差之后。更无添伤耶。忧虑耿耿。季周令公。以制进永安慰致祭文。有触犯之语。 圣教极严。至有拿鞫之 命。惊震何极。观儿婚礼。今月十五日为吉。而但冠军后。始见于祠堂。其日望参。似为过时。此甚未安。一日之内。再设酒果之奠。亦似烦渎。冠见时则不用沵果耶。前期三日。有告庙之礼。儿患未得快复。则伏想兄主必难入京。以是为虑。伏望商量回教如何。不备。(壬子至月。)
[上伯氏(壬子十二月三日)]
昨今知其无可奈何。而处之如平泰。情境稍安。幸勿贻念也。(壬子十二月三日。)
[上伯氏(癸丑正月十七日)]
道闻兄主承 擢地部。一家荣感。不可尽喻。而盛满至此。忧惧亦切。凛凛不敢安。(癸丑正月十七日。)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2H 页
上仲氏[壬戌]
引罪之事。宜疏不宜劄。而朝以措语略少。用劄矣。闻金相陈疏请 谴公。其在事体。用劄未安耶。以参戒留院。犹可改呈。幸望量教。
昨夕。湾状入来。伏闻证旆已于初十日自沈回程。十五日间当抵湾上。喜音先至。曷胜欣跂。异域夙露。行役良艰。伏不审憾顷之馀。体气若何。瞻虑益切。到湾必催发还。须算程期。当携诸侄。进候松都。迎拜道左。昊区区之计也。(壬戌。)
[上仲氏(庚戌七月三日)]
即于京褫。伏承十七日下书。伏审近日体中违安。不胜瞻虑之至。但想居处安静。养摄适便。是可幸也。弟谏职辞疏之后。又上病状。今明间。必蒙 恩褫。褫则即欲疋马驰往墓下矣。伯氏再昨大政。廷拜吏郎。私计节节良贝。可叹奈何。骊州卜居之计。反复思之。最为便当。未知兄主将欲佳托。何所居乡。又不得同居一生。有何所乐耶。或堤或骊。敢不一奉指挥。唯俟面
文贞公遗稿卷之三 第 82L 页
禀而定计耳。不备。
别纸示喻自处之义。甚合道理。但承 批之后。仍在松楸。似未稳安。进诣阴竹骊州之间。再上乞罪文字。未知如何。今日事虽奉身而退。终难安卧于一壑。将奈何也。伯氏去就上自量亦好。不宜旁止。如何如何。弟欲于数日后。以病陈状矣。(庚戌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