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x 页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神道碑铭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7H 页
判中枢府事宋公神道碑铭
我 中宗朝湖南之森溪县。有贤大夫宋公讳钦。字钦之。事母孝。居官清。位登崇班。年踰大耋而终。今距公卒之岁 嘉靖丁未。适一百三十有七载矣。公之七世孙命贤。以其亲命。来示公事迹一通。图所以表其墓者。拯谨受而阅之。遂为之窃叹曰。公之名德之盛如此。而尚无数尺之碣。岂后裔之贫。即公清白之所遗耶。谨按。公之先。新平人。高祖玄德。判司宰监事。曾祖龟。 赠兵曹参判。祖处殷。幽谷察访 赠礼曹判书。考可元。文昭殿参奉 赠右赞成。妣河东郑氏。生员弼周之女。公以 天顺三年己卯三月十三日生。 成化庚子。登司马。 弘治壬子。释褐入槐院。值燕山昏朝。退处丘园。以训诲后进。讲论经籍。自娱。壬戌。丁外忧。服阕。除南原教授。 中庙改玉。以弘文馆正字召还。历著作,博士,修撰,司谏院正言献纳,兵曹正郎,全罗都事,司宪府持平。为母夫人年高。乞外。连补宝城沃川郡守,顺天府使,砺山郡守。又入为司宪府掌令,诸寺正,议政府舍人。 嘉靖甲申。升通政。拜全州府尹。移光州,罗州牧使。戊子入为承政院承旨。己丑。又出潭阳府使。在邑奉母之外。妻孥仆妾。仅免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7L 页
饥寒。递归之日。家无甔石。所至辄以廉谨。有表里之赐。前后七承 玉音。所以褒宠之者甚备。壬辰。 中庙令政府。选启廷臣清节素著至老不变者。以参赞赵元纪及公应 命。命升元纪崇政。公嘉善。移长兴府使。 特下谕奖之。甲午。拜全罗监司。时母夫人寿九十九岁。公上疏陈情乞归侍养。 下谕曰。方面任重。不可轻递。而为养恳辞。特允所请。公时年亦七十七矣。归家孝奉。▦离母侧。寒暑不脱冠带。膳饮必尝而后进。母夫人百有一岁而终。守丧尽制。不以老懈。虔执祀事。不替朔望。至于祖先忌辰必参。国人称之。戊戌。拜汉城府左尹。特升资宪。历拜吏兵曹判书。累上章以老乞退。 上允之。而令本道优给食物。辛丑。特拜议政府右参赞。公感激 宸眷。诣阙肃谢。旋即乞骸。 上赐酒于庆会楼南门。又令本道给米豆四十斛。公奉笺以谢。肩舆出都。三公以下倾城饯于江头。故事。政府堂上。非得 旨。不得出城。是日三公令舍人。诣政院启禀。 上许之。亦 异数也。赞成金安国,参赞权橃,刑判柳仁淑,舍人宋麟寿,金鲁,检详罗淑诸公皆会。其馀。皆一时胜流也。有公自述纪行一录。癸卯。又特升崇政。拜判中枢府事兼知经筵。时宋圭庵麟寿按节本道。就公别业。构一亭。名之曰耆英会。十邑牧守。设宴以贺之。丁未十一月十五日。考终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8H 页
于里第。寿八十有九。明年戊申正月。礼葬于所居县船舫山坤向之原。 上遣礼曹正郎李瑛致祭。其文略曰。惟卿性本温醇。行笃简洁。处己无枉。裕以学术。所履职举。美闻弘多。罄悃补阙。仪肃鹓列。爱日心长。屡乞南符。乐在养志。皓发斑衣。竟遁荒野。颐神保闲。公之平生。盖身于此云。初安贞悯瑭判铨时。请赵文正,金冲庵诸人不次擢用。而以公及潘硕枰。并荐。己卯祸后。自号知止堂。其意可见也。居乡敦尚礼让。砥砺名行。出门下为名流者甚多。梁学圃彭孙。其一也。尝搆亭临溪。扁曰观水。自为诗并序。以寓意。属而和者。如苏退休世让,金慕斋安国,林石川亿龄,李休叟文楗及圭庵。公联为钜编。炳烺可玩。公尝曰。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士夫家所甚羞也。故子女皆择寒士之有行者而嫁娶之。此尤人所难也。夫人河阴奉氏。监察寅之女。生于辛巳二月廿一日。卒于己亥十一月十六日。亦葬于船舫山丁向之原。有四男一女。男长益忱。 赠兵曹参议。次益憬。乐安县令。次益恂。参奉。季益惺。女适生员郑宗濩。憬与惺无后。恂有二女。今累世而蕃衍者。皆长房之下也。多不尽载。铭曰。
莱子婴儿之啼。伯起暮夜之知。 疏傅东门之退。潞公洛社之会。 旷世美事。公实兼备。 自致者人。全畀者天。 于以见国家之亨嘉。奚止公一身之英华。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8L 页
 吁嗟百祀。风韵莫嗣。 我铭其丘。用阐厥幽。
知敦宁府事李公神道碑铭(戊辰)
今 上十一年乙丑。知敦宁府事李公卒。越五年己巳。公之适孙敏好。以其先考顾言。请铭于坡平尹拯。拯荒衰病蛰。不敢当重事。顾无所于辞。遂按状为叙。而谨为之铭。公讳晰。字白而。高祖怀。我 康靖大王别子也。封益阳君。谥顺平。曾祖伦。长川正。早卒。用子贵。 赠君。祖寿麟。阳城君。考应顺。初封坡兴守。当光海废 母。杜门不参庭请。 仁祖丁丑。用扈驾劳。升都正。后以寿封君。妣木川尚氏领议政成安公震之曾孙。判官蓍孙之女也。以 万历癸卯三月十六日生公。才艺夙茂。十许岁。有次南山诗。人传诵之。弱冠声名已盛。沧浪成公文浚,东岳李公安讷。皆赏重焉。崇祯癸酉春。升国庠。明年甲戌。擢大科。选入槐院。丁丑。由注书。升典籍。移礼兵二曹佐郎。戊寅。左授殷山县监。时新经大乱。公私荡然。公节省抚摩。遗民以稣。庚辰。弃归。民立石颂清白。久而不衰。叙复礼兵正郎。辛巳。始拜司谏院正言。论武臣黄瀷凶悖无行。秋。承命试士于湖南。冬。以书状赴沈中。癸未夏。拜司宪府持平。秋。以灾伤敬差官往岭南。甲申。出平安都事。递归。以备局郎。兼实录春秋。乙酉。再为正言。升 世子侍讲院弼善兼春秋馆编修官。移司宪府掌令。丙戌。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9H 页
由通礼院相礼。拜司谏院献纳。夏。连除掌令。秋。为别试考官。己丑。由成均馆直讲。复拜掌令。五月。 仁祖升遐。 孝宗即位。公与执义金弘郁。首论自点罪恶。台论继发。遂窜之。公议称快。冬。由成均馆司艺。复拜掌令。又论铨长沈詻循私之罪。冬。承 命暗行湖右。还拜宗簿寺正。庚寅。以掌令论奇震兴削版。公尝见震兴应榜之日。改造 赐花。饰以锦绣。语人曰。震兴他日。必有不轨之心。后党于自点。伏诛。人称公先见。移侍讲院辅德。深得导养之方。秋。又承 命试士湖南。归拜司宪府执义。论武臣金汝水贪赃。又论宫家山泽立案之弊。 上于筵中。有耳目不聪明之 教。公引避。极言时政得失。以及衮职之阙。仍言曰。君譬则元首也。臣譬则耳目也。耳目之聪明。亦系于元首。今不能养其耳目。而欲耳目之聪明。是何异于塞耳而求聪。闭目而责明哉。 上嘉纳。仍传曰。执义李某。极言予之过失无隐。予甚嘉尚。今赐虎皮一领。以表其直。公上疏辞谢。 上答曰。尔之谠直。既悦予心。嘉奖之典。其可已乎。时吏判韩兴一。有不议同僚径拟清望者。副学闵应亨上疏。救俞公棨。而 上批极严。又有本宫下人。驱伤禁吏。公于避辞并论之甚切。辛卯。差实录兼春秋。旋拜侍讲院辅德。夜直讲院。昼仕史局。夏移司谏院司谏。秋。拜弘文馆副校理。公辞谢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59L 页
不获。尝于夜对。自 上劝酒。公不觉沈醉。及出。 特命小宦扶出。夜半。又下解酲酒一瓶。时以为异数。寻移执义。辞递。冬。拜司仆寺正。壬辰。移辅德。又移宗簿寺正。癸巳。连拜修撰,校理兼弼善,副应教,司谏。冬。丁内艰。丙申正月。服阕。又连拜修撰,辅德,司谏。寻擢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右。公六朔供剧。少无怠慢。或劝之辞递。公曰。猥蒙 宠擢。丝毫无报。唯当竭力奔走。以效万一耳。十月。拜工曹参议。以冬至副使赴燕。及还。所得彼国例货。悉散诸军官辈。行李萧然。丁酉。自佥知中枢。拜兵曹参知。旋入银台。为左承旨。六月。辞递。外补骊州牧使。有妖巫出入府中。恣为淫祀。公杖杀之。其弊遂绝。戊戌夏。罢归。归时只赍七斗米。为路粮。邑人至今称之。公之弟掌令。曾以眚罪下吏。竟死狱中。公以为曾既不服而死。而朝廷无削爵之 命。遂以其官题铭。为台官所纠。至被不叙之罚。自此不能复立朝矣。五月。 孝宗升遐。公追感知遇。竟日泣涕。丧食至卒哭。明年庚子。卜居于狼川之锄隐洞。自号锄隐。为终老计。间与山人游太白,金刚等山。逍遥自适。越八年丙午。洪公命夏,朴公长远于 榻前白公无罪。遂下叙 命。丁未。除洪州牧使。蒙 恩于久废之馀。黾勉赴官。非其乐也。半岁罢归。戊申。除襄阳府使。未满岁而归。甲寅。拜敦宁都正。移佥知中枢。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0H 页
乙卯。又出寓于安山先垄之下。时当 显宗国恤。每月朔望。入城陪祭。虽祈寒盛暑。未尝废焉。丁巳。拜工曹参议。有修谻者被参递职。戊午。筵臣有请加 恩于南汉扈从臣僚之存者。 特进阶嘉善。己未。除同知中枢。庚申。拜户曹参判。十月。以星变延访二品以上。公应 旨上疏。论伸冤枉恤民隐之道。 上优批嘉纳。未几辞递还安山。壬戌。大臣白公年至八耋。 特命超资资宪。寻拜知敦宁府事。入耆老所。癸亥冬。明圣王后宾天。公诣阙参哭班。及发引。祗送于东门外。不以老病杀礼。甲子冬。以 庄烈大妃周甲。推 恩 仁祖朝侍从之臣。进公正宪阶。赐米菽。公陈疏谢 恩。明年则乙丑也。以正月十日。考终于正寝。寿八十有三。讣闻。辍朝市二日。吊赙如仪。比葬。又遣礼官致祭。以三月干支。葬于安山先茔下卯向之原。公居家孝友。幼遭王父丧。持服如成人。观者称之。弱冠丁内忧。丧祭一遵礼制。及丁外忧也。年已踰五十矣。结庐于墓下。朝夕哀哭。虽大雪雷雨。不废。器皿少有膻荤之气。辄为并却水浆。一家悚惧。不敢以姜桂滋其味。禫后犹且尽其月。而后复常膳。人以为难。痛仲弟死于非命。送终之具。靡不躬亲。其子相一。居丧得重病。邀医针药。躬自救护。殆过己出。相一沈绵九朔。竟为完人。其遭季弟丧也。即卒前一年也。连日在丧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0L 页
侧。看检丧需。行素受吊。自同少时。子弟劝谏终不听。及其引日。亲自奠斝。视庶弟妹。恤念尤至。如外家臧获析给无所难。又取诸弟之女。养于家。备装嫁遣。一家咸服公之德。交友之间。信义尤著。其同志者数人。终始相与。有古人之风义焉。公天性刚直。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平生行己。不能屈意于人。立朝数十年。未尝倚人声势。此其所以一废不复。坎轲没身者也。噫。谠直无隐。 明主之所褒。廉洁自树。同朝之所知。所坐又非己事。而不免见锢于 圣世。此在公不得不归之于命。而其于世道。岂非可慨者也。然公未尝戚戚于言面。其寓莲城也。搆茅舍数间。扁以尧民。莳花种菊。把酒引兴。京第亦在南山之麓。取靖节诗语。扁以悠然。世之荣辱得丧。无足以婴其情。而享有清福。克得其寿。蒙被优老之 恩。官跻列卿。此虽不足为公道。而舆议之称屈者。则或可以少慰矣。公初娶星州李氏。承旨稙之女。再娶宜宁南氏。佥知斗明之女。俱封贞夫人。李氏。葬于安山。与公墓相去五十馀步。生二男曰牛星。五岁而夭。曰相夔。其质刚而行笃类公。自公见废后。不复治公车业。年过五十。不成一名。而不胜公丧以殁。知其贤者。为之伤惜焉。娶我伯父县监尹公勋举女。有一男一女。男即敏好。女适士人尹世元。敏好娶主簿南相星女。生男女。皆幼。相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1H 页
夔少入吾门。受学于先君子。与拯游好。长益相信。其临逝见托者以此。顾拯非立言者。不足以发挥公德业之懿。幽明之间。是可愧也已。铭曰。
矫矫惟公。生禀纯阳。 体之为仁。用则为刚。 仁主于爱。惟孝与友。 刚善为直。有立其守。 我观于公。此其大者。 而迹平生。好者盖寡。 早年隽翔。云路方亨。 随分平进。曷尝趋营。 圣祖初元。群彦盈朝。 简自 渊衷。特殊宠褒。 皋比出府。莲烛归院。 一时美谈。旷世盛观。 世道多巇。无妄生灾。 十载山中。荣辱俱灰。 晚归松楸。卒岁优游。 安之若命。何有怨尤。 独享遐龄。屡膺 天恩。 宁康休逸。平地神仙。 虽畸于人。乃得于天。 世间伸屈。奚足复论。 嗟公本末。德音不疚。 铭玆丽牲。尚示永久。
左参赞 赠领议政锦川府院君朴公神道碑铭
崇祯十三年庚辰正月二日。左参赞朴公卒于位。以子勋。 赠纯忠补祚功臣,议政府领议政,锦川府院君。其年二月。葬于金浦马山里坐辛之原。后谥贞宪。太学士赵公复阳述行状。领议政南公九万撰墓志。公孙判中枢世堂。以神道显刻尚阙。属铭坡平尹拯。辞不敢。不获。谨按。朴氏本出新罗。籍罗州之潘南。高丽末。有讳尚衷右文馆直提学。与圃,牧诸公。同时著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1L 页
名。抗论李仁任通北元杀王人之罪。坐谪道卒。世称潘南先生。我 朝。追谥文正。子訔。事我 太宗。策佐命勋。左议政。谥平度。是公之七代祖。曾祖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祖讳绍。号冶川。当 中宗朝。为金安老所中。以司谏终。后 赠官。谥文康。考讳应川。可宰监正。持身有规范。屡为字牧。著声绩。妣顺天金氏。司饔参奉希吕之女。公讳东善。字子粹。以 嘉靖壬戌六月二十一日生。自幼凝重简质。不喜游嬉。己丑。进士。庚寅。文科。选槐院。癸巳。拜检阅。移说书。光海以世子抚军全州。公从。升司书。甲午。拜正言。斥时辈以崔永庆死。诬郑公澈。递移奉常寺主簿。乙未。以兵曹佐郎。出补蓝浦县监。丙申。鸿山贼李梦鹤劫数县。缚其守宰。转逼洪州。公邀水使崔湖同讨。湖初不肯。公责以义。乃从。遂发傍县兵。同赴洪州。与牧使洪可臣。合兵乘城。贼至城下。不能入遂溃。其党斩梦鹤以降。朝廷论功。有不悦者主事。独绌公。公默然终不自言。人益以为难。丁酉。倭寇再逞。公又邀水使遮截县东玉马峰。不从。贼入县。公始率吏民。乘舟以避之。人多舟不能容。公弃所乘马以济人。邑人传说之不衰。秋。自免归。历典籍,直讲,礼曹佐郎正郎,兵曹正郎,通礼院相礼通礼,宗簿司仆寺正。间出为京畿都事,遂安郡守,仁川富平南阳府使。所至。治民奉公。一以诚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2H 页
实约己。御下务为简静。光海即位。以春坊从劳。升通政。癸丑。以冬至副使。朝 京师。甲寅。出安东府使。秩满归。时废 母后之议已发。尔瞻等胁百官庭请。公杜门不出堂。吏有悯公得罪。欲为之地者。窃就堂簿书进。公即露状自言吏妄也。某实不进。闻者吐舌。凶徒论以远窜。事几不测。适邂逅得已。自是绝迹京辇。屏居几外。癸亥。 仁祖即位。首拜大司谏。诛讨奸凶。黜去污秽。恢公道革弊政。所以裨补 新化者。多出台阁。甲子。李适反。 上出幸公州。公以兵曹参议从。贼平还京。以劳。升嘉善拜大司宪。乙丑。拜吏曹参判。及定靖 社勋。以子功推 恩。升资宪。丙寅。为都宪。时有科。考官子弟多参。公论罢其榜。丁卯之乱。 上幸江都。公以大宪从。论平壤,黄州溃城之罪。卒正军律。历刑曹判书,左右参赞,知敦宁中枢府事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复移都宪。庚午。有 章陵追崇祔 庙之礼。公与同僚。请减尊号字数。 上盛怒命窜执义权涛。公亦削夺官爵。寻以大臣言。止罢职。未几。还叙。壬申。遭子丧。悲疚。求出。为开城留守。明年。递归。是后累拜参赞,大宪。丙子之乱。 上将幸江都。公与家人诀。将随 驾。 上命老病诸臣。先往。公遂先行入江都。而 大驾因寇兵猝迫。回驾入南汉山城。及江都陷败。公从王孙于乔桐。仍下湖西。乱定还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2L 页
京。以参赞在朝。至庚辰。春秋七十九矣。公病笃。神气不爽。却药不进。屡吟屏间绝句曰。服药求长生。孰若孤竹子。一食西山薇。万古犹不死。语家人曰。吾今以父母遗体。全而归之。无所恨。出正寝。悠然而逝。呜呼。此公之终始也。公天资和厚。而严重。循蹈有常。朴实无伪。平居不以外物经心。居室萧然。无所芬华。庄肃终日。好善爱人。出于悃愊。虽顽鄙者。皆知悦而敬之。以为厚德长者。自少登朝。恬退无竞。恂恂言若不出口。及至临大节遇大事。秉义守正。凛然有不可夺者。人始服其勇。以为不可及。累长台席。持论宽平。而当事不为茹吐。如丙寅丁卯之启事。在巨室亲旧所难处者。时论益以此重之。其家法自冶川公。以德学名世。仲父府院君应顺为 国舅。而叔父大司宪应男号南逸。为士林所宗。至公兄弟。群从数十人。皆以诗礼立扬。敦尚俭素。修饬礼法。论者谓 国朝外戚家门阑显盛而名行益砺者。无如朴氏云。公之伯兄司谏东贤。号活塘。性鲠直。居家立朝。动守绳墨。公事之如父师。终身以为范则。且以训子孙。公年十九。丁父忧。丧祭一遵家礼。诸兄皆早世。独奉母金夫人。备尽荣养。姊早寡。与之同爨诸孤侄从孙。皆抚养训诲。不遗贱幼。一家之内。常怡怡如也。金夫人寿九十二而终。哀毁尽制。后官至宰列。禄俸及所得滋味。与姊共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3H 页
之。侄孙诸家皆贫窭。朝晡之资。婚丧之需。无不仰给于公。家无所馀。远方疏族。虽卑贱之人。亦皆优恤款遇。莫不感悦。居家不威而严。几案必整。饬僮仆无违。令家人在侧。虽童幼。不得以恶言詈人。李相弘胄尝语人而叹曰。今世。持家法。能如古所称杨播,柳玭者。子粹其人也。夫人完山李氏。我 成宗别子益阳君怀之曾孙。龙川君寿闲之孙。清城君杰之女也。性严有法度。夙兴治事。至老不懈。家业清寒。而能经纪措置。祭祀宾客之需。皆有蓄储。以奉承君子之志者如一日。生于丙寅五月九日。卒于庚寅三月八日。寿八十五。以其年九月。祔葬于公之墓。公有一男一女。男曰炡。吏曹参判。即靖 社功臣。封锦洲君。清名直节。耸一时。先公卒。女适察访郑思武。锦洲娶观察使尹公安国之女。生四男一女。男长曰世圭。有文而早殁。次曰世坚。承旨。次曰世垕。有隽才。亦短命。季即世堂。女适郡守李永辉。察访生一女。适士人朴颎。世圭二女。李之万,赵昌耘。世坚二子。泰尚。吏曹判书,大提学泰素。兵曹佐郎。为世圭后。世堂三子。泰维。正言。泰辅。应教。为后于世垕。己巳。以谏死。后 赠吏曹判书。旌其门。季曰泰翰。二女。李濂,金弘锡。李永辉三男。涬济,澈济。方为广州府尹。拯后生也。未及识公之面。而吾先祖八松公。丁卯在谏院。实与公周旋于仓卒之际。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3L 页
服公之当事持正不挠。窃闻先祖常称道之。后从公诸孙游。习闻公盛德流风。无异亲炙。谨述状志诸文。而谨为之铭。铭曰。
于惟潘南。有德有名。 世济厥美。为国之桢。 维贞宪公。克笃家声。 质文彬彬。蚤岁蜚英。 遇难效绩。丁昏抗节。 祸非所怵。功岂可伐。 中兴际遇。贤路始亨。 寿享大耋。官尊列卿。 恂恂行义。侃侃风范。 本末俱立。始终无玷。 没世既远。馀教益振。 承家死国。令闻无陨。 有乐斯丘。君子攸宁。 维式有碑。用昭山扃。
吏曹判书朴公神道碑铭
公讳泰尚。字士行。姓朴氏。其先罗州潘南县人。高丽末。有讳尚衷。右文馆直提学。有文德忠节。世称潘南先生。后谥文正。曾祖讳东善。议政府左参赞 赠领议政。谥贞宪。祖讳炡。策靖社勋。吏曹参判锦洲君 赠吏曹判书。谥忠肃。考讳世坚。承政院右承旨 赠吏曹判书。妣贞夫人海州崔氏。判官渷之女。大司宪有源之孙。公以 崇祯九年丙子十二月五日生。幼多病。十岁始读书。解悟超诣。不烦师而学日进。甲午。中进士。甲辰。丁内忧。居丧尽礼。为乡党所称。己酉。补童蒙教官。不仕。辛亥。擢庭试壮元。拆名。主试诸公相贺得人。例授典籍。二日而拜兵曹佐郎。未唱榜而有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4H 页
是除。世所罕也。公嫌其骤。不就。壬子夏。复由典籍,兵郎。迁正言。秋。考试湖西。开场日。有急呼。火起火药库者。满庭惊沸。同坐亦欲起视。公止之曰。此欲惹事乱场耳。已而诸生拥进。请开门避火。公笑曰。若火发焰焇。人已入熛焰中矣。可及避乎。诸生相顾。自觉其妄。徐得兴讹者。罪之。还拜持平。掖庭人有行祷祀者。公执治如法。府中肃然。癸丑春。复由兵郎。为正言。尝于前席论事。语多截直。 显庙怒甚。公犹争之强。领相郑太和曰。近来台臣。一承未安之 教。辄引避。未能固争。今日朴某诚得谏臣体。宜优容之。 上意乃解。郑相退谓人曰。 天威震叠。而辞不少挠。朴正言。真可畏人也。递为兵曹佐郎。迁持平。因灾异。与同僚上劄。以七事陈戒。秋。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升校理。出为北评事。边邑宿弊。为兵民害者。为报方伯。而釐改之。甲寅秋。入拜吏曹佐郎。升正郎。乙卯春。为湖南暗行御史。还为修撰。夏。复拜。上疏论得失。触时讳免。秋。升司艺。除尚州牧使。不赴。丙辰夏。又以暗行御史。廉察关北。秋。拜洪州牧使。为治平易。近民务通下情。旧例沿海州县。遇税船之覆败于界内者。漉出其米。散之民户。令及秋还偿。为官者率漫。不以时举。米入水累日。败腐不可食。民不胜冤苦。公到州之明年。益山税船败于州界。公得报。即疾驰百馀里。到海岸。日已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4L 页
暮。乘月举帆涉海。又二十馀里。至船处。命水手。分舻负索。曳出沈舟。舟起而米斛悉完。移载就岸晒乾。米不甚伤。属岁饥民争取去。唯恐后。因此济活亦甚众。丁巳秋。以亲老解绂归。戊午。叙拜军资监正。己未。移宗簿寺正。转司艺,礼宾,司仆寺正。冬。擢重试。升通政。拜同副承旨。转至左承旨。庚申春。 上改纪时政。李元祯以吏判首被罪。而 备忘记。有太阿倒持之语。院僚欲请删改。公许连名。 上欲拿鞫台臣之尝搆金相寿恒者。公进曰。彼固难逭其罪。然当时 圣教严峻。彼特逢迎 上旨。以济其私耳。今无更问之端。而拿鞫台臣。终关后弊。仍言人君。亦不当以一时喜怒取快目前。 上嘉纳焉。既退而为一偏之论者。以为元祯覆逆之启不当参。金相搆诬之类不可贷。谤訾不已。夏。拜吏曹参议。时郑相载嵩为铨长。一日问曰。吾辈当更化之初。未谙物情。注拟之间。多不惬当路之意。将奈何。公曰。但当平心秉公。人谓不能。则退而已。其馀机关。自有知者知之。何必强所不能。求合于人也。郑公喜曰。吾意亦如此。由是勋戚家。皆不平于公。秋。递为刑曹参议。转兵曹参知参议。冬。 仁敬王妃薨。春曹缺佐贰。金领相寿恒以公权春曹事。时上御昌庆宫。 殡殿在庆德宫。 上未经痘疮。而丧出于痘。故 两宫不得相通。礼多变节。公随宜裁处。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5H 页
情文无阙。事以办治。人无异议。金相深加敬服曰。素知朴令优于文雅。不料其才识之至此。既而拜真。寻移大司谏。病递还礼曹。辛酉春。复拜吏曹参议。公不乐居铨地。五疏辞。再不进召牌。 上终不许。黾勉就职。务抑躁竞而清仕路。公之初入铨曹。用事者欲引戚里先公而未得售。至是。议又推戚里子。先拟铨郎。公抑之。其人时在言地。遂以庚申政院事劾公。以为瞻顾媕婀。 上察其妄不允。又于公辞职之章。优 批以安之。公力辞乃递。盖当庚申之初。如使瞻顾者当之。正是乘机投合之会。而公之所陈。直陈事理。辨明是非。上规 君德。明白和平。无所偏倚于党论倾夺之间。非公之雅正有识量。未易办此。而挟私诬诋至此。公议莫不骇之。公独曰。当时 天怒严重。入侍诸臣。举皆惶怖。 前席记注。未免遗失。传闻爽实。有此驳议。无足怪也。夷然不以介意。夏。再为户曹参议。冬。出仁川府使。以亲癠不果赴。壬戌。历礼曹参议,判决事,大司成兼承文院副提调。冬。拜大司谏。病递。癸亥春。丁外忧。乙丑。服阕。拜刑曹参议。转兵曹。 上以国子长官表率多士。欲重其选。 特命大臣择拟。大臣以公应 命。于是。复拜大司成。夏。拜平安观察使。辞陛之日。 上引见。谓曰。卿久在近侍。知卿秉心公平。其勉旃。盖公三年之中。十入银台。据理守法。敷奏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5L 页
精切。出入 讲筵。裨益弘多。 上知其贤。故 特教如此。关西当燕路。例发金。贷贾人取赢。以支公用。吏日抱案牍。所筹算。不出利贿消息之间。公常颦蹙曰。安见士大夫为此牙侩主耶。冬。北使来诘边氓之越境者。朝廷召公听勘。而无符信。公叹曰。藩臣以尺纸招麾。脱有变故。岂不虑败误耶。即出次境上。以不敢轻离官次之意驰闻。朝廷始发遣宣传官。持符召之。既合符。仍欲收公所佩者。公举手曰。宁有 旨追逮(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韩国文集丛刊 154辑에 수록된 《明谷集》 卷33 〈吏曹判书晚休朴公谥状〉에 의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我乎。不然。我自以藩臣赴 召。此符何可得耶。持符者踧踖而退。其临事详审类此。及离营之日。士女奔走拥车曰。失吾父母。至有登城望尘而泣者。公涖任仅五月。而惠爱之洽于人心者如此。北使还。即拜吏曹参判。未几辞递。丙寅丁卯二年。历大司成兼备边司有司堂上,同知经筵,吏曹户曹参判,大司宪,都承旨兼艺文提学,同知成均,工礼兵三曹参判。有惮公居内者。出为咸镜观察使。北路比岁凶荒。民多流离失业。公至减税蠲赋。兴利除害。所以恤惠困穷者甚备。戊辰秋。岁又失稔。公知民将大困。预戒州郡。节用积粟。又计列邑仓储及民户之数。算口储粮。以至麦熟。其不足者。请移岭南近海。关西近山郡邑仓粟。得三万馀石。均哺以时。人忘岁凶。己巳夏。秩满。入授同知中枢。迁刑曹参判。秋。转户曹。冬。充吊慰使赴燕。行李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6H 页
萧然。象胥辈私相谓曰。宰相之心。我辈皆知之。不曾见如公清约者。庚午春。复命。再为礼曹参判。公自己巳还朝。不乐从仕。每有除拜。辄以疾免。秋。出为江陵府使。前是为府者。率多养闲不事事。滞讼或至累十年。公剖决无怠。案牍为空。境内多豪势庄屯。为民所苦。公悉剸治之。奸暴敛迹。羸弱得所。一境大治。暇日种梅移竹。啸咏其间。悠然若忘世者。三年而归。邑人立石颂之。既归不复入城。筑室先墓下。与季父西溪公。朝夕杖屦。相从。为终老计。癸酉。拜黄海观察使。不赴。甲戌夏。 上又尽斥用事者。收召旧人。特拜公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时旧人多在外。朝著殆空。 上问公之来日三四。公不得已入城拜命。未几。升拜刑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成均馆事,弘文提学, 世子右宾客。寻荐授弘艺两馆大提学。撰进 中宫复位玉册文。初 中宫之复位也。相臣在外。春曹无长官。而命下仓卒。礼仪多草草。兵判徐公文重。欲请俟大臣及宗伯入朝。讲定仪节。以重大礼。邀公议之。而自政院已先启此意矣。及是有欲搆挤首相南公九万及徐公者。嗾儒生朴尚絅投疏。与台官郑浩相继论斥两相。欲阏 成命。仍并中公。语极危憯。公出城上章待罪。 上优批开释。仍拜礼曹判书。以册礼期迫。敦谕促还。公黾勉视事。秋。拜右参赞兼同知 经筵春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6L 页
秋馆事。冬。转左参赞,礼曹判书兼知义禁。乙亥春。 王世子有入学礼。公以大提学。当古者博士之任。 世子又有冠礼。公以宗伯为赞冠。又定进尊名。周旋盛礼。允惬舆望。为搢绅所观仰。夏。历大司宪。还左参赞。时在罪籍者甚多。大臣请会议朝堂。有所疏释。而台臣不肯。皆引避。议不得成。李师命,李翔复官副学。吴道一言师命不可贳。修撰闵震炯言翔不当伸。俱为台议所击。公因求言上疏言。大臣,台臣。论议涣散。请早赐裁处。务令情志交孚。可否相济。调和镇定。以服人心。师命,翔之事。初无明白辨覈之端。而径先复官。安得无是非之议乎。 殿下于此等处。曾无明白之教。赏罚何等大柄。而不自总揽。唯事因循。尚何望振肃颓纲。使人知所劝励也哉。 上优批答之。缕缕十行。有不自总揽。实中予病之教。还收二人复官之命。秋。移礼曹判书。用侍药劳。升正宪。历工曹判书。又还礼曹。丙子春。拜吏曹判书。抡选注拟。一以公正。干嘱不行。是岁大饥。流民之聚京城者。无虑数万。朝议就东西城外。设赈场分处之。择宰臣以管之。而公主城东。日至其所。亲检分哺。哀矜恻怛。发于至诚。饥民见公至。咸拥前上手曰。公之隐恤如此。虽死无恨。公自癸亥草土。已得疾。及后奉使远役。又致伤损。至是劳悴益甚。形神甚惫。家人忧悯。劝以少思调养。公叹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7H 页
曰。吾病之殆。宁不自知。但国家不幸。屡遭变故。今日廷臣唯思退保。吾今年位至此。尽瘁死职。犹是吾分耳。俄添微感。转增困惙。屡疏乞解铨职。 上不许。公虽在病中。犹疏论赈政。凡谆谆如梦中语者。皆忧国闷时之事。 上遣掖庭人问疾。 赐御厨珍馔。大臣入对。以铨曹务旷。请姑解公职。 上曰。向遣人视疾云。朝夕难支。今颇过累日。得无有差道耶。大臣言其已危。 上为之悯然。其眷惜之重至此。递移刑曹判书。而又递付副护军。竟以五月七日。考终于建德坊第正寝。春秋六十一。讣闻。辍朝二日。吊祭赙。皆如仪。别饬有司。庀丧葬。特从优厚曰。以表予震悼轸恤之意。 王世子。亦遣宫官来吊。择赐棺一具。上自搢绅。下至舆儓。莫不惋叹。以是年七月六日。窆于杨州水落山负卯之原。从先兆也。公为人端粹恬静。天资近道。容仪雅饬。语无粗俗。孝友之行。尤笃至。承旨公晚婴风疾。委身床席者十年。公供仕之外。未尝离侧。扶护应对。终始如一日。疾若少进。则一夜之间。颜色辄为之焦黑。与弟佐郎公泰素士受。相为知己。湛乐怡怡。及其殁。恸曰。去吾半体。吾何以生。抚其孤如己出。对之辄含泪。舅家遘疠。丧威荐并。亲旧无敢顾问。公自医药至敛殡。尽心救护。独与僮仆数人。月馀而襄五丧。人莫不难其事而服其义。雅性峻洁。尤谨于进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7L 页
取。尝曰。人之恶德。莫甚于躁。千罪万过。皆从此出。见人有趋竞之习。不翅若浼。是以交游甚简。公退却扫静坐。唯以书史自娱。有以枯淡讥之者。或曰。枯淡亦自难得。家素甚贫。未释褐时。居乡村。至于躬亲鄙事。人所不堪。而处之晏如。贵至卿宰。不变焉。及卒。瓶无馀粟。箧无遗衣。敛葬之须。待赙襚而后办。吊者莫不嗟服。公自立朝。清要华膴。无不历践。虽舆望归注。而辄逡巡退让。得丧宠辱。未尝婴怀。数十年来。党议益甚。倾轧成风。公推分守正。无所屈挠。每当论事之际。必规切君德。以格非为先。一时清议。倚以为重。公器度方整。言笑有节。而中心乐易。不设畦町。好诱掖后生。每以古人言行。谆谆指诲。为诗文。理畅辞洁。不尚浮夸。尤长于鉴识。一时新学。争以所业就质。得其题评。各自惊服。掌试取文。专求赡达典雅。黜华靡骫骳者。近世言善于考官。而公正无私者。唯公为最。公虽以科第显。而自少精研经训。深有造诣。沧江赵公涑。公之妇翁也。于人少许可。独爱重公。闻公至。必更饬衣冠而见之曰。此大儒。不可以年少忽之。金相锡胄。尝有所扣质。语人曰。今人数知礼之士。必称林下。然以吾所见。博于学而深于礼者。无踰于朴某也。公常曰。人无诚。万事不可做。因以存诚。为斋号。又号晚休子。贞夫人丰壤赵氏。有二男三女。男长弼纯。参奉。次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8H 页
弼健。女长适府使申瓁。次侍直李寿涵。次士人李秉哲。弼纯二男三女。男长师任。馀幼。弼健二男。并幼。申瓁有二男四女。男曰锡夏,翊夏。婿曰赵海寿,李献章,李真淳。李寿涵一女。适尹志温。李秉哲二男一女。幼。公与我家连姻。公之弱冠时。吾先子一见而深赏之。目之以豪杰之士。拯亦自少从游公父子兄弟间。细大靡不悉。心所亲与而悦慕者。到老无间。士受既早世。公又继逝。云亡之痛。每切于中。弼纯兄弟状公事行。来求墓铭。知拯之不娴于文。而以此相托者。以拯为知公也。情义不容辞。谨最其状而铭之。铭曰。
乔木世家。玙璠令质。 孝友实行。清修姱节。 文学登朝。雅正自守。 历试内外。一官不苟。 世路多岐。互有平陂。 从容任真。不比不随。 位至冢宰。身如寒士。 表里若一。始终无贰。 我钦公德。亶在一诚。 于以自号。可验平生。 有崇若堂。衣冠所閟。 以玆铭公。庶几无愧。
宗室珍原君神道碑铭
宗室珍原君讳世完。字子固。 成宗大王四代孙也。曾祖讳憘。杨原君。祖讳寿璿。咸宁君。考讳侹。灵川君。灵川以安南君讳寿鍊之子。为后于咸宁。安南。即杨原之母兄景明君讳忱之子也。妣尚州金氏。左议政贵荣之女。公以 万历癸卯八月十九日生。自幼器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8L 页
宇卓荦绝。无绮纨之习。刚毅慷慨。有古人之风。初授珍原副守。与伯仲两公。奉母夫人尽孝。居常不离于侧。光海朝。贼臣倡废 母之议。公时年少。能毅然守正。几不免祸。 仁祖大王即位。特命升品。乙亥。 仁烈王后升遐。公以享官。直 魂殿。丙子。虏兵猝至。公承 命奉 魂殿。先入江都。而 大驾驻跸于南汉山城。公日夜望 行在。洒泣不已。 孝宗大王时为大君。与公同处一室。时问筹策。及甲串告急。 孝宗与公驰往津头。见虏骑已渡。复还城中。为守备计。而贼已薄城。事无可为者矣。贼胁和。令我送使于南汉。孝宗以命公。时伯氏祥原公。从仙源金相国。同死于南门而公承命即渡江。艰关抵三田渡。以 大君信札。传达 行在。公既离江都。而母夫人及祥原夫人曹氏。俱自决以死之。公闻讣。奔还奉丧。归葬于先山。守制于水原别业。躬自耕种。以奉朝夕馈奠。服阕。用乙亥 魂殿劳。升正义。还京。庚辰。 孝庙自沈中还。告于 仁庙曰。珍原君一家节死。臣所目见。旌表之典。不可阙也。盖乱后。人多自言。公避其纷纭。不以事闻故也。 仁庙即命礼官。并旌闾。公自经乱。无复有意于世事。常衣粗布骑款段。托于曲蘖。优游度岁。每北使入京。辄杜门深居。彼所经历之路。踰月不肯往来。虽子弟。亦不使涉其地。铨曹尝以公充赴燕副使。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9H 页
公三疏力辞不行。朝家不能强。己丑。 仁庙升遐。公又以 魂殿享官。升中义。乙未七月一日。以疾卒于明礼洞第。寿五十三。讣闻。 孝庙震悼。赐吊祭。以其年九月三日。葬于高阳德隐村亥坐之原。公受知于孝庙。视公如骨肉。在潜邸时。每与同杯勺。或泛舟于东湖。或选胜于西郊。眷顾甚密。公平生脱略简易。不以家事经心。喜施与。无所吝惜。虽家舍田土。人或有欲取之者。从而与之。一不争辨于官。舆马服色。虽弊落。而略不以关念。 孝庙尝以金玉杯六七个。置于前曰。可择其好者。取一焉。公避席谢曰。使我有酒。则于钵于碗。何酌不可。金玉之玩。性所不好也。竟辞不取。 孝庙以是尤重之。 孝庙在沈中时。以手札寄讯曰。缅惟曩日之欢娱。疑若梦寐天上之乐也。又曰。国事与私情。日就艰险。夫复奈何。其惓惓于公者如是。及 孝庙入春宫。或劝以别问安。公曰。自有朔望问安之礼。又何敢私候耶。终不听。祥原公既殁。二子尚幼。公取而养之。提携保抱。以至婚娶成家。无异己出焉。公凡三娶。朴氏韩氏权氏。皆封县夫人。朴氏。学生晙女也。未周年而卒。葬杨州先垄下。韩氏。西平府院君浚谦女也。生于 万历壬子。自儿时。柔顺端悫。动合闺则。西平公钟爱之。及归于公。妇道甚备。性又勤俭。手不释纺绩。宗党莫不称之。在江都。虏未及城。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69L 页
欲自裁。公止之曰。舟楫有路。可观势也。夫人度其▦不免。恐不得从容。潜出厨后自缢。家人急救之不及。即正月二十二日也。葬于德隐。与公同原异茔。权氏。学生亨禄女也。公有一男三女。男曰昙。韩氏出也。女皆权氏出也。长适通德郎元泰夏。次适郑兴周。季适南世贞。皆士人。昙娶学生严泰耇女。生二男。曰一硕,重硕。元有一男。曰弘道。郑有二男。曰道一,道就。南有二男。曰凤朝,凤辉。一硕娶通德郎尹鈜女。生三男。曰映远,苾远,明远。庶出五男。曰振远,汉远,济远,贞远,八远。重硕娶武科尹济雄女。生二男。曰弘远。久远。呜呼。拯之先人。实经江都之难。初入城中。与公寓舍连门而停。仍与之相识。时先祖八松公扈 驾南汉。及江都败。先人欲脱身往赴八松公所。公适奉使而出谓曰。君可与我偕也。先人遂微服。为公从者以行。仓卒同患难。亦岂非气义之相感也。及公之丧。先人为哭于其家。先人于乱后。屏居不仕。辞职之疏。提其时从公之事。以苟免引咎焉。公殁后四十七年。公之孙重硕。与其兄子映远。见访于穷谷。为叙旧谊慰孤露。相与哽咽久之。仍以公之墓道文字。相托。义不敢以老病辞。谨拜受其状。最而铭之。铭曰。
事亲尽孝。兄子犹子。仁之实也。 蚤自植立。不怵淫祸。义之质也。 受眷 圣明。不求私谒。守己之节也。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0H 页
 杜门北使。力辞燕役。秉志之烈也。 至于不宝金玉。身如布褐。又其趣操之卓绝者也。 迹公平生。罔非可法。 书之于石。用垂来叶。
议政府右议政李公神道碑铭
上之十有五年己巳五月。国家不幸。 中宫废处私第。前判书吴斗寅,前应教朴泰辅等谏死。中外震恐。无敢言者。领中枢府事李公。时年七十有六。方引年致事。乃上劄极言。 命极边围篱安置。秋。宥还。明年庚午。卒于扶馀琴冈之寓舍。越四年甲戌。 上悔悟。复 中宫位。赠斗寅等爵。特遣承旨致祭于公墓。盖废后复位。前史所未有也。日月之更。增光 圣德。德音涣发。 恩及泉壤。举国莫不悲喜。太学士吴公道一状公行甚备。公之孙宇春。以拯受知于公不浅。来托神道之铭。辞不敢。不获。谨按。李氏之先。全义人有讳棹。佐丽祖。策统合三韩功。位太师。是为鼻祖。自此为簪缨族。致卿相者亦多。逮我 朝。尤昌大。高祖讳承孝。弘文修撰。曾祖讳廷鸾。亦文科。官府尹。壬辰倭变。有却贼功。 赠冢宰。祖讳遵吉。早世。 赠贰相。考讳荣先。有志操。社稷参奉 赠领议政。三世之赠。以公贵也。妣 赠贞敬夫人骊兴闵氏。参判 赠左赞成汝任之女。公讳尚真。字天得。号晚庵。以 万历甲寅五月二十九日。生于全州城南里第。幼凝重异凡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0L 页
儿。甫十岁。德器屹如。聪睿绝人。从外王考受业。博涉书史。闵公奇之。常曰。大李门者。必此儿也。及成童为文辞。识者称以文章之才。丙子。中大小科解额。未及覆试。值虏变。奉老避寇于峡中。乱定。不复赴举。专心经术。声望蔚然。已出流辈。乙酉。议政公有疾。适有别科。命公赴。公为亲强就。李相国景奭见公文。叹曰。此经纶才也。遂擢丙科。分隶成均。调军资监参奉。升广兴奉事。丁亥。始拜检阅。升待教,奉教。庚寅。升典籍。移监察骑省。拜正言。即 孝宗大王元年也。承旨申冕因辞职疏。语多忿懥。公论罢之。 上斥以深文。出补义兴县。壬辰春。 特除司书。盖冕败而 上思公也。时 显庙为世子。将入学。公疏论尹顺之不合博士职。寻拜持平。上应旨疏。略曰。 殿下英锐太露。执德不弘。群情不交于上。实惠未究于下。轻视群下而颇好自用。深恶朋党而不察贤耶。前代败亡。可鉴戒也。不乐仕宦。古人美之。赵锡胤岂可以欲退为罪哉。俞棨之儒雅博学。永为清朝弃物。殊可惜也。左相金堉素负重望。而近以大同一事。不叶于儒臣。爻象不佳。噫。欲行大同者。公心也。有所持难者。亦公心也。国家事。非一家事。则岂可有私喜怒于其间哉。前议政赵翼,前判书金集。经学德望。冠冕儒林。殚诚尽礼。岂无可致之道。仍言宫禁不严。内司近习之夤缘弄奸。宫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1H 页
庄广占宫奴恣横之弊。末复以年凶。请停签丁。罢陈税。 上优批答之。左相因公疏辞免。 上特罢公职。左相劄请还收。 上允之曰。以成卿美。公因辞递。冬。拜兵曹佐郎。移京畿都事。癸巳。递拜司书。移直讲。甲午。复拜正言。又陈时事曰。 殿下修省轸恤之举。终无一事之成效。非时不急之务。违天心而拂民情者。不一而足。则召灾兴怨。何时而已乎。阙内侍婢。抄以公隶。金石之典。 殿下忍以使令之故。侵及良民。而坏 祖宗法耶。纵奴虐民。恶在其为民父母乎。此足为亡国之一徵。而大臣三司衔默越视。噫。 殿下既厌闻逆耳之言。则无怪乎群下之以言为戒也。臣恐从今以后。聪明交蔽。鹿马易形。亦无敢言者矣。兵判元斗杓备酒馔张妓乐于领相家。以媚悦大臣。大臣安而受之。可见朝纲之颓也。帝王虑患。靡不用极。而御座咫尺。命卒用剑。剑铓森罗。呼声交聒。瞻视不尊。已不足言。而百济黄昌古事可鉴。 乘舆疾驱。忧在衔橛。 拜陵之行。 御手催鞭。驻马观射。万目惊怪。至于狭袖短衣。新制弓剑。又何事也。都忘在莒。不思自强。而并与其衣服器械而慕效之。不啻若伊川之野祭。言念及此。不觉痛哭。其馀如懋圣学。崇节俭。求人材。选藩阃。恤边民。亡虑万馀言。皆切中时讳。 上答以言甚切直。领相郑公太和。以公言辞职。 批曰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1L 页
其言狂妄。或比予于二世。或以忘莒慕制困之。而付之一笑者。为言路也。公引避曰。自古只闻以臣谏于君。未闻以君困于臣也。且所论两臣事。只欲尊朝廷体统。 上答曰。尔之言皆好。转司书,持平。时洪宇远论赵逆事。有宠姬殛死。爱子流窜之说。 上震怒。筵臣以不即请罪。斥三司。公引避以为宇远疏语。虽有妄发。盖其所陈。人所难言。不宜遽加之罪。宪长李时楷疏。请宇远罪。斥公及赵晋锡,徐挺然等。倡浮论。主伸救。公又引避。而时楷以倾陷被劾。公因此。求外补星州牧。翌日。 上教曰。李某之罪。与赵晋锡同。而前日进言。予所嘉奖。不可罪直臣。只递见任。盖赵先被削黜也。公欲还乡敛迹。俄 命廉问两湖。在途。除掌乐正。乙未春。竣事复命。即 引见曰。闻得病今何如。仍问沿路见闻。所施行者甚多。以亲癠呈告归。旋除执义。未及至。超拜承旨。上疏辞。 批曰。尔之忠直。实合擢用。秋。又以亲癠辞。 特赐药物。使带职下乡。递为刑曹参议。移兵曹。又拜承旨。疏陈求人材之道。而归之于立圣志恢圣量。 批曰。日者筵席。尔发此端而未毕。予欲更问而未果。今玆陈言。出于忧爱之忠赤。予用嘉悦。又以亲癠三请由。始许归。 赐药物。除庆尚监司。未赴。丁忧。服阕。连除承旨。公以偏亲已老。不欲离侧从宦。申章陈情。 命将母上来。公赴谢。请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2H 页
得一邑。便养。 上于筵中。谕以必欲置之近密。不可出外郡。 天语甚温。大臣以为孝理之下。宜念其私情。 上始允之。授长城府使。居五月。因宋公时烈请。召拜承旨。以亲患径归完山。己亥夏。以礼曹参议。还朝。 上尝论朝臣中可与共大事者。而特举公名。未几擢拜右尹。公陈疏辞。 批曰。不但卿才允合擢用。爱君之诚亦素嘉尚。盖公甲午一疏。直言不讳。严旨摧压。而终不挠屈。 上深知公忠确过人。银台之擢褒以忠直。而前后缱绻之教。优异诸臣。移大司谏。五月。 孝庙升遐。公居处饮食。方丧尽诚。且以为臣子之所可自尽者。在 山陵。躬审畿内诸山。四疏献议。显庙以出于至诚答之。兼承文提调。拜吏曹参判。过大葬。以有劳。蒙 赐马。庚子。丁母夫人忧。方疾革。斫指进血。在草土。得脚痿證。遂为终身之疾。去丧。连除吏曹参判,大司谏,大司成。冬。拜庆尚监司。时大同法未行岭南。政务尤烦剧。公至剖决无滞。讼狱渐息。岁饥而民免流殍。时闲而军政克修。拔人材。黜贪吏。戢顽胥。威行惠孚。政成弊祛。一道翕然颂之。岛夷有徵债于我人者。怒傍人之救解。刺杀之。公先启枭我人负债者。移文岛主。使取杀人者悬首于境上。倭人慑伏。不敢复犯禁。岛主惮公威严。年例礼外。别致赠献。公却之。甲辰夏。拜吏曹参判。疏陈修省饬励。断滞狱。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2L 页
蠲民役。诘戎政等事。乙巳夏。请暇下乡。连拜右尹,谏长。屡疏言策励振作之道。而申请革民瘼。釐军政。检户籍之事。秋。论温 幸后。赏典太滥。有护戚畹。累 圣德之语。公议多之。冬。因雷变。疏请奋乾刚。戒游衍。严宫禁。务实效。为应天弭灾。兴衰持危之本。玉堂李敏叙。以公前疏论赏典。为强生区别。非斥公。公引避。玉堂处置递公。而既以同春秋为考史。奉 命往赤裳城矣。明年丙午正月。竣事。拜大司宪。还乃以前日见斥于玉堂。上疏乞罢。 上以卿无所失答之。而玉堂又斥罢之。时朝论岐贰。公于是益有退志。除右尹。再疏乞浴。大臣以户籍事。急启递之。公即往延丰温井。还到忠州之可兴。僦人田屋。以调养焉。居期年。转归完乡。到处贫窭。人不堪忧。而公优闲自娱。凡五岁之内。降召不已。为监司者二。亚天官者再。贰水部者三。长两司者十馀。并辞不赴。而辞疏辄陈所怀。言必切至。辛亥。岁大饥。备局荐授水原府使。公辞不得曰。为赈民。黾勉赴郡。古人所不免。遂赴任。时道殣相望。公竭诚抚绥。捐俸救济。业农者计日给粮。民得以全活。至今不忘。竖石颂德。复除庆尚监司。以病辞。壬子。连拜谏长,右尹,礼曹参判,宪长。请暇省扫南归。未几。升拜兵曹判书。连章力辞。终不许。十月。移判吏曹。连疏辞。癸丑。兼同知成均。夏。有迁 宁陵议。 命公卿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3H 页
三司奉审。公以脚疾不能行。乞免职。 上令参判代行。正言郑维岳劾公称疾。捃摭丑诋。盖公常贱恶其为人。欲塞清望。维岳知之先发。申公翼相。在玉堂。疏斥其倾陷状。物情快之。公出郊三疏待罪。递为左参赞。留骊江陈情。乞退不许。移大司宪。又移吏曹判书。升崇政兼判义禁。有三省狱。 别谕特召。温旨慰谕。公黾勉出仕。恢公道。疏滞郁绝请托。又奏变通。参下迁升。俾无积滞。议者便之。甲寅。 仁宣王后升遐。六月。过 国葬。以疾辞。 上遣医赐药。劄三上。递付知中枢。又拜左参赞。时改定 大王大妃服制。会议大臣。被谪礼官拿囚。公以为礼家聚讼。本非可怒。雷霆遽震。气象愁惨。愿平心舒究。亟收成命。八月。 显庙升遐。今 上嗣服。复拜兵判兼金吾。时党人当路。承先王罪大臣之后。仍藉礼论。首劾宋相时烈。朝著波荡。公疏言 先王勘定典礼。罪止首相。则到今岂可追论。且时烈之受知于 孝庙如何。而敢有一毫贬损之意乎。一自此论之发。旧臣之斥逐殆尽。若此不已。危亡必至。趁今悔悟。犹可及救。臣受国厚恩。若当此时畏罪含默。则其何以报 先朝而忠 殿下哉。上不答。乙卯正月。因虹变。上劄言。修身明学。严宫禁辨贤耶。从谏纳言。固国安民之道。又上劄论救被罪诸臣。司谏金宾投疏诋公。公遂屡劄递职。留疏以行。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3L 页
都承旨金锡胄启。 别谕召。辞不赴。侨居于牙山。连除知中枢,工曹判书。皆辞。 上以旧臣多不仕者。特推之。公进江外待命。拜判尹。旋因推缄勘律夺告身。冬。移寓扶馀。盖爱白马江山也。戊午。特叙除判中枢。上疏辞。庚申。朝廷更化。除判义禁。夏。闻有逆狱。即赴命。未至。递为左参赞兼缮工提调。连疏辞不许。五月。又兼金吾。 命入对。以脚疾辞。 命扶掖上殿。是后出入辄以为例。异数也。公屡以病。力请退休。 温谕不许。兼平市提调。时市民多有难堪之弊。公陈启变革。民大悦。七月。拜吏判。屡辞不许。十月。进拜右议政。四疏力辞。 批旨愈益勤。有金益勋,李师命等追录保社功之 命。公与首相金寿恒议不合。上劄曰。既勘勋。又经会盟。不可续续追录。况此人等初不入于勘定。则其劳绩之有间可知。岂可苟行 祖宗朝所不行之事哉。 上不纳。盖追录之议。金相锡胄所主张也。于是。首相独主勘定。而公不与焉。六月。引疾乞免。 上屡遣近侍敦谕。八月。起视事。献文成,文简两贤臣文庙从享议。九月。受暇省先山。还朝。陈岁荒民瘠。请蠲役节用。壬戌正月。上劄箴戒。 上嘉纳。又引疾递。付判中枢。癸亥。参耆老所。上疏请依礼致事。遣承旨敦谕。六劄不许。时应教朴泰逊等论金益勋,金焕等诬狱之罪。而相继被谴。公劄陈不可以勋戚大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4H 页
臣故罪言者。副提学赵持谦,司谏吴道一,校理韩泰东等于追勘勋籍及诬狱。持议甚峻。金锡胄请斥远之。于是持谦等皆又得罪。公又陈劄曰。今者谏臣斥黜之举。实关国家存亡之机。念此被谴诸臣。率皆年少之人。不避忌讳。务持风裁。不幸益勋一事。转成风文。浮言噂沓。勒加情外之谤。噫。世道日下。直气不振。今反使刚果敢言之流。一皆斥退。将置国事于何地耶。仍斥喉司巽软。不能覆奏。言虽不行。而一时之持▦议者。倚以为重。秋。以先山加土。受暇将行。入侍讲筵。甲请休致。 上方讲心经。公奏曰。心经一书。首以精一而敬为之主。匹夫尚然。况帝王乎。又曰。塑像如人。犹不可忽。则人君之于臣僚民庶。皆不可忽也。 上曰。此言甚着实。仍顾左右而称善。临罢。谕以趁未寒还朝。命太医持药随之。九月。留任实先茔下。营竖墓碣。十月。闻 上患痘疾。即日驰还。止阙门外。昼夜不离。 上候才平复。而 明圣王后遽升遐。过成服。始归第。甲子春。上劄勉 上节哀。兼言时政。又连章请老。十一月。因 庄烈大妃回甲之庆。特命抄启 仁祖朝侍从在世者。赐米。公在其中。不胜怆感。拜笺谢。乙丑。又劄请致事。公自癸亥休致之请。累岁申乞。出于至恳。而未遂。每诵宋人封章凡几上。时事每一叹之句。九月。入侍讲筵。又乞休。仍言遇灾修省之道。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4L 页
且曰。洪宇远之误引家人卦者。原其本情。或不无可恕。闵熙福善在之说。无他證左。窜谪已久。宜有酌处。玉堂金万吉与馆僚。以肆然称冤斥公。公陈疏待罪。优批慰谕。应教李颐命继万吉。至曰。 明圣王后三年甫毕。乃有此言。公陈疏自劾。即日出住铜雀村舍。颐命为执义。与正言韩圣佑。合启谓公伸救恶逆。请罢职。连启数日。 上终不允。丁卯正月。遣史官。别谕召。不赴。将南归。又遣近侍。 敦谕勉留。以公辞禄俸。命赐月廪。秋。有 长陵迁卜之议。命公与诸大臣同诣奉审曰。欲待卿一言而决。仍教曰。判府事奉审时。许令扶掖。公不敢辞。复命。 引见仍深叹向来去国之事。恳教挽留。公留疏还衿阳寓所。时迁 陵之议尚未决。上将亲诣奉审。又谕公先进 陵下候 车驾。 上到幕次。夜遣近侍。谕以肩舆入来。从容引对。议既寝。公仍恳请辞归。 上面留至勤。且令落后徐还。公不得已还到京城。 上命仓官。输送两年禄俸。公以在乡。既食月廪。且不从仕。实无追受之义。固辞不受。屡劄乞省墓。筵臣有言。公之此行。为永退计者。大臣仍请勉留。 上特遣承旨。谕以停行。公陈劄申乞。不许。戊辰二月。又请归扫。 上曾有姑待春和之批。故允许而曰。给马遣医。意匪偶然。往伸至情。急速回还。无孤企望。旋因大臣儒臣陈白请留。又以 别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5H 页
谕挽行。有替遣子弟之命。公欲于前席面请。入侍讲筵。 上方讲周易。讲毕。公奏蹇解二卦。阴多阳少。非治泰之象。每言斥远小人之义。自 上当体念此义。仍申乞省墓于未死之前。且陈前日李颐命所达。实臣死有馀罪。臣尝以是隐痛。故诸臣疑臣不还。而南乡远隔日边。臣何敢不还。 上恳留曰。颐命之说。予已洞烛。卿无以此为念。公又言臣今退去。后难更进。臣素有区区所怀。请并仰陈。此即论拯事也。盖拯尝师事宋相时烈。而情义不终。时论斥以背师。故公特明其不然。又言洪受畴被罪之冤。既退又陈劄。申论拯事。判府事闵鼎重上劄斥公右拯。 批曰。岂可以一人之言。有所挠夺。公又上劄引罪。言鼎重劄批。与臣所亲承于前席者。有异。凡诸处分。其事为是。则固当坚守不挠。如其不然。改之为贵。恐不宜因仍苟且也。 批旨颇严。谏长李奎龄疏言。 批旨未安。 上即命删改。公又劄待罪。 批曰。遣辞颇欠称停。以致元老不安。渐悔曷喻。领相南公九万劄言。李某忠朴无他。将欲留疏退归。请下 温旨。以挽老臣之行。 上特降别谕。承宣日再至。公不敢遽退。出次西湖。七月。 上特罢吏判朴世采。窜领相南九万,右相吕圣齐。盖朴公赴召。有论罪宗杭事。忤 旨。两相欲解释匡救。而重触 上怒故也。公连三劄。请收成命。八月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5L 页
大妃升遐。公为过 因山。仍留京邸。己巳正月。又请致事。 传曰。卿以耆旧大臣。夙负重望。历数朝中。忠厚戆朴。处心公平。如卿者几许。以是不容于嚣嚣之世态。累遭颠踬。而予则实谅卿断断无他。升领中枢。三月。朝著翻换。罢两贤臣文庙从享。公上劄言。当初升祀。臣亦献议。 圣上特循多士之建请。快行 累朝之阙典。到今八年之后。遽 命还黜。举措颠倒。 上下严旨。即出寓江外。四月。 坤位将倾。公谓子弟曰。国有大事。他不可顾。宜与百僚力争回天。即趣驾至城外。是夜。 上亲鞫吴斗寅等。仍 下教。此后如此疏章。绳以逆律。而庭请亦已停矣。公既未参庭请。亦不得陈章。退还江寓。忠愤郁激。不能自抑。五月二日。闻有 中殿出宫之 命。乃上劄。略曰。负累贱臣。老而不死。忽闻 圣朝非常之过举。实是臣民罔极之至痛。即伏见昨日 备忘。终有废黜之命。决非盛世之所忍为。亦岂臣子之所忍见者哉。宋仁宗明示爪痕。而其后儒臣之论。犹称白璧之瑕。孔道辅语吕夷简曰。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黜母乎。人情天理。自当若是。而自有此举以来。稍有不概于 圣心。则无论大小臣僚。辄以 严威重法加之。富弼所谓一举而两失者。不幸近之。臣以 四朝旧物。偏蒙旷世异数。曾荷 孝庙直臣之奖。又被 圣上戆朴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6H 页
之褒。而遭此罔极之事。未即匡救于前。遂使 圣上举措。毕竟至此。俯仰天地。直欲无生。劄入。 天怒大震。遂有栫棘之 命。公承 传旨。无几微色。即日就途。亲戚宾客及临岐送行者。以累千数。莫不拭涕。初定钟城。宰相白改北青。寻量移铁原。时夫人丧。出于京里。八月。因疏决蒙宥。以夫人丧南下。窆于定山地。仍复寓扶馀。公以国事至此。常衋伤长吁。寝以成疾。往省先山。归哭长子。悲疚疾转剧易篑。即庚午六月二十二日也。临绝谆谆。皆伤时忧国之语。讣闻。 命特复官爵。给丧葬之需。十二月。葬于林川乐寿洞。而迁夫人丧合葬焉。大臣有称公清操于筵中。请礼葬者。 上始许之。翌年七月。始遣礼官致祭。甲戌。 中宫复位。副提学吴道一上疏言。李某以尺牍扶正。其言激烈恳恻。有足以抆一世忠臣直士之泪者。 慰谕之举。理宜亟行。而前 下教中。负犯等文字。亦宜改下。 上批示惭悔之意。 命删去前旨。而有致祭之举。乙亥。朝廷选清白吏。公与焉。湖南章甫立祠院于全州。戊子。 命配享北青李相国恒福祠。盖亦从府人请也。太常议谥。赐以忠贞。公为人忠直确实。仁厚弘毅。器局宏伟。气貌峻整。胸襟坦易。而嶷然有树立。行己处事。方严而缜密。宽大而谨敬。平生耻为边幅。未尝诡随于人。与人言。绝畦畛。露悃愊。至于论事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6L 页
是非。辨人邪正。则截然不可挠犯。见有卑谄瞻顾之态者。甚鄙恶之。诚孝过人。事亲爱敬备至。左右无违。遇亲癠。年衰位高之后。犹亲煮药。遭丧啜粥期年。祭祀虽非官居之时。必备需送之宗家。时或在远未参。则思慕涕泣。终日不已。外远代祠庙。必往拜墓。皆伐石树表。旁亲之无后者。亦如之。同气八人。友爱尤笃。事伯姊如事母。以季妹为亲所钟爱。系恋眷顾。一如亲在时。一弟夫妻早殁。子女幼弱。教育婚娶。卒使成立。推以至于远近族戚。亲睦曲备。其不能婚嫁葬丧者。待公以成。笃于朋友故旧。虽其人已死。必存恤其家。虽无服之亲及幼少。闻其死必食素。处乡党邻里。忠信谦恭。孤穷寒贱者。待之愈厚。耻言人短。喜人有善。虽僮仆吏胥。未尝以恶言加之。教子弟御家众。䜣䜣肃穆。极有方律。人多引以为式。其为政。威惠并行。务存大体。而条理简明。久而无弊。必以振纪纲惇风化。得人才辟言路为先务。而亦不为诡激特绝之习。律己严正。人不敢干以私。外方馈遗。或稍过。必除还之。自少不以家人生业婴心。既贵而甔石屡空。终无一区家舍。人以莱公之无地起楼拟之。性尚检素。喜淡泊。衣衾服饰。只取蔽体。破窗弊席。人不堪处而晏如也。噫。公历事 四朝。为国家荩臣。爱君忧国。不以进退而少间。秉心持己。不以内外而或贰。平居恂恂。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7H 页
若无所用其心。而及其临大事决大议。则有壁立千仞。▦牛难回之操。居庙堂则隐然有乔岳之势。中外倚之以为重。处江湖则悠然有山野之象。乡里不知其达官。一时有识之士。莫不归心焉。永安中途之痛。既为千载之于悒。而世道乖离。终不能安其身于朝廷之上。不得尽展其志。卒至栖遑郊野。摈斥遐荒以殁。然其言行功迹。本末无玷。直节清德。在人耳目。实可为后来师法。人称近世辅相。鲜有居公之先者。吁其盛矣哉。公于书史。初不熟讲。而聪明瞻达。触处通畅。外家诸艺。亦皆周览。而知其说词翰小技。虽非屑为。而章奏诗文。皆明切高古。盖其得于天赋者然也。贞敬夫人延安金氏。县令迪之女。和淑敏慎。妇德甚备。事舅姑。处兄弟。奉祭祀。皆尽其道。人称女中君子。在家勤于女红。而安于贫窭。在官戒婢仆。不得交关外人。公之冰檗之操。亦内助为多。巫觋祈禳之术。戒禁截然。不令入于门庭。育子孙。亦必以孝悌方直俭素为本。如分俸馈遗之时。必先妯娌。而后私亲。其明义理而不蔽于私如此。今 上嘉礼时。以命妇入阙内。行燃烛礼。 明圣大妃亟加敬重云。生于乙卯。卒于己巳六月。寿七十五。二男二女。男长筵会。主簿。次延普。进士。郡守。女长适持平李斗岳。次适参判李世载。主簿二男一女。男长宇春。郡守。次宇夏。参奉。女适
明斋先生遗稿卷之四十一 第 377L 页
尹东洙。教官。郡守无子。以宇夏为后。持平一男二女。男世德。正言。女婿曰俞命岳。都事。申采华。县监。参判亦无子。有继后子宜龙。宇春男曰晋圣,观圣,蒙圣。女长适吴彦胄。馀二女。幼。宇夏一女。幼。尹东洙男光蕴,光谦。一女幼。其馀不能尽记。呜呼。公与我先人交谊不泛。拯自少屏蛰。登门甚晚。而公以先人之故。辱为之▦倒。末年告休之日。乃独以不肖微物。惓惓于 榻前。拯以叔向,祈奚之义。虽不敢致私谢。而中心之感。尚不敢忘。今于墓道之文。托名为幸。而唯老病衰耗。不能发挥德业传示久远是惧。然公自久远。亦何待于发挥也。铭曰。
孝庙抚运。奋发圣志。 内修外攘。欲伸大义。 寤寐豪英。图与共事。 公时藐然。簪笔入侍。 既入台端。谠议始吐。 惟忠惟直。结知 明主。 外试雷霆。内实眷注。 亟加拔擢。拟托心膂。 际遇甫隆。 弓剑忽遗。 追报如丹。世路多巇。 盘桓于外。岁月其遒。 进无所乐。退岂忘忧。 晚被登庸。位跻形孤。 君实无党。善类是扶。 一心王室。老而靡渝。 冰檗平生。乃公之馀。 国有变故。大节益彰。 凛然卓立。暮景之光。 嗟公本末。 圣祖知臣。 神归箕尾。名溢简编。 有乐斯丘。衣冠是藏。 维式有碑。用昭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