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简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7H 页
与崔翼之(昌翼)
李秀才来。得奉手札。凭审清和。调摄胜相。慰沃慰沃。询及读览之宜。此岂有所究能知其方耶。槩以人之恒言为士者。不可不治经史。读经看史。若知意趣。庶不为空空之归耳。其他亦非经闻者。假使力有馀矣。何说不可涉人之所患者。正在治得一卷书。力犹难优耳。坦然书。如欲留玩此间。姑未有切看处。留置无不可矣。(己未四月十三日)
阻问之久。驰恋方深。承此委札。凭审旱炎。做况珍佳。慰极慰极。服人病臂呻痛。为生亦厌。奈何。新作。览得如对。为喜尤多。但未见有新得处。用是介介。幸望务敦实地。毋只以学就时样为意。更为邯郸人所笑。如何如何。
李秀才来传手札。兼审所苦源委不浅。区区惊虑。实非等闲。示覆之意。细悉。何至更劳病怀如此耶。已与李君相对。笑说之耳。闻贤虽在调摄中。不废观书。大有增进。私心之喜。有不可量。人固有因看书过于探索。以致生疾者矣。然此其失。已在于不病之前。孟子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7L 页
所谓揠苗者是也。若平心玩味。先明乎所己知。其于颐养精神调和血气之道。未为无补。安知造物不以此病为玉成之本哉。惟愿善自护爱护爱。
委伻至。获承惠书。凭审至寒。斋居清胜。欣慰不尽。老拙一病沈绵。且过六旬。尚不离枕席。四五日来。虽似少胜。其于完复则杳然矣。得免为鬼。亦岂非分外之幸也。李注书瘴海之行。初非意虑所及。时命适然。亦复奈何。但得中无所怍。馀外自可付之悠悠耳。然其家眷在城中。不免饥冻。岂不可念。
与李天保(命世)
岁暮悄悄。驰仰一倍。即惟雪腊。侍彩万珍。病陋仅存而已。沈生之不淑。怜痛何言。有俊才。即鬼神之所偏疾。此理何也。伤哉。元朝省扫之日。倘先期命驾。作一两日叙。殊幸。(癸酉十二月廿一日)
前枉迨感。又此获承专书。凭审穷腊盛寒。侍彩万珍。欣慰增倍。老拙近虽得过目前。馀惫犹在。苦可言耶。勤戒之意。敢不铭膺。但生习本不耐闭户养疾。猝难鞭其不及。恐徒贻相识之忧耳。
不相候问久矣。虽缘此昏惫不振。岂又溯向之或不勤也。岁籥笔新。想惟侍彩将摄。益抚康和之庆。弥切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8H 页
耸慰。病陋少苏之后。尚尔委缀。一身不离枕席间。念此为生。不亦苦矣。数日前。邦彦送示子昂书画一卷子。甚不称人意。明其为赝作也。向日李堤传说左右凡上。亦有赵书。甚欲得见。而闻其致之难。因想转借为尤不易。故不敢仰溷矣。今得此卷。又不知左右所得见者。与此卷优劣如何。果孰真孰赝。思欲对辨。而杳不可致。怅恨奈何。其书是谁家所有。而为谁人借出耶。聊乞示破也。(丁丑正月三日)
今日之行。亦不料其至于此也。吁叹而已。心无所愧。又何病焉。炎荒之地。未必能杀人。惟当勉励不已。安知天不以是为增益成就之机耶。幸无自沮也。老拙无计拚送。病又困缀如此。恐于此生。不获再接清范。但有怅惘。奈何奈何。馀祈保重保重。(辛巳十月十一月)
病中一念悬悬。未尝不在行尘之间。随行人回。获承寄惠书。凭审严程颠沛。到配无事。亦非小喜。所示光景。正似暮投临海孤城外。草屋萧萧竹作门。古今迁谪人情境。又岂异也。老拙望八之年。沈绵六旬。身不离枕褥。粥饮全废。意谓理数已到穷尽地。只当饰巾以待而已。近又稍稍有生意。能知食味。似欲耐今冬。也非喜处。天殆欲令多阅世间无限事变耳。咄咄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8L 页
何。辄有二绝寄呈。老人生死。朝暮本不保。留作日后面目。幸甚。(十一月廿日)
便人来。获奉惠札。凭审寒凝。谪中启处千万珍护。岂胜欣感。岂胜欣感。安命功夫。自应如是。而水土不惯。实有难于调宜者。奉虑多矣。然非甚恶之乡。或因稍稍得习。可回天和否耶。老拙所苦。视初虽似少减。枕席尚未离。食啖尚不甘。朝晡消度。甚是不易。第自悼叹也。(十二月十三日)
世堂白。千万不意。贤閤淑人。奄忽捐世。承讣惊愕。不能己巳。缅惟伉俪义重。悲悼沈痛。何可堪胜。流迁困阨中。乃有弄璋之喜。天意实似无偏爱憎。岂谓祸随喜至。曾不旋踵如是之酷也。造命者之不均其施而降戾之独偏。果亦何意乎。诚有不可测知者。不能不为左右悯然也。然所贵乎贤者。至此等人所不堪之处。能动心忍性。以理遣之。庄生于此亦有言矣。贤者必尝读而知之。叹服其能达理而善于自宽解也。区区所深祈所切望者。不外于此。若悯死而反不免乎伤生。则褊阨之甚。非通人君子之所为。乞深勉之深勉之。妇人之失所天者。众稚满前。无可顾养。则能念此不轻其身而拚一死。况丈夫所期之重。不止于此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9H 页
者乎。熟加思量。不胜幸甚。服人膝下甫经此惨事。为左右虑者尤非泛泛比耳。千万神昏手颤。不能尽其一二。惟冀谅察。(壬千正月廿三日)
与从侄尹熙亮
念中得书。知旱馀少润。侍况珍佳。慰怀多矣。矧能忍饥攻苦。不以衰晚自沮。可见奋发之意犹壮。为喜如何。来稿评还。不患不老熟。常患欠却亲切痛快之意。下语或有未稳帖处。恐此非由力不及而然也。似以为如此。亦无所妨云尔。则为病不小。望力改此病。必令明白。必令亲切。无苟可之意。如何。(丁丑五月廿日)
与再从侄泰远
自京传到。披接来札。因审雪寒。斋居清胜。欣慰千万。但以时疠。忧患不细。至有两爱之延染。想得焦恼之切。不能暂忘也。此亦自初秋迄今。一村大小。传痛几遍。曾亦奔迸四处。近不复为避去计。盖亦无可投处故也。今夜盗来偷出耕牛而去。贫家倚仗为生活者。唯此一牛。遽失之。不翅去左右手。丞相何之亡。恐不若是。仰天而已。奈何奈何。(戊寅阳至日)
与黄弼明(夏弼)
百日相处。未厌其久。一日作别。便有馀怅。来人忽至。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09L 页
承此手牍。因审归侍万珍。欣濯难尽。病拙依昨。豚儿初不慎默。重触机锋。亦缘教戒之未至。惟有自反而已。悠悠者又何足为意耶。(癸亥闰六月十三日)
与郑惠仲(万迪)
千里驰人。情问遄至。既此欣感。又极悚仄。况审调况有不得宜。远地忧虑。岂可尽云。岁时肇新。想惟福祥日增。灾厉消散。启处之间。动得冲适。遥贺万万。病拙向患寒疾。近得差痊。而身衰年加。好趣无多。维息羸损日甚。又不免载疾北还。用此煎恼不少。奈何奈何。山斋冬课。五六人而止。然亦太半是新到。想先尝其味者。知其少益而怠。后来者。不知故也。(乙丑正月二日)
别后一向阻信。驰恋虽切。亦无凭寄得一纸。常积恨怅。郑生之来。获承手札。凭审夏秋来调况颇胜。欣释之怀。又岂可尽言。服人不即溘然。坐见亡息掩土。时月渐多。而情绪日孤日恶。无以自聊。奴仆又从而逃散。酸楚倍前。造物之见困如此。亦复奈何。送示诸作及李生诗皆甚嘉。欣喜之极。若出于意望之表。续又得见闵上舍书说近日所作。篇篇皆好。抃跃之私。益不自胜。倘捷秋场相逢。亦当在不远。此又岂小幸也。惟愿益自勉力。勿生惰心。以孤远望。亦勿生躁意。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0H 页
添宿恙。期必持久而迄于有成。如何如何。闻南土凶歉。甚于昨年。贡虑万万。(丙寅八月十六日)
与李邦彦(正臣)
阻问溯仰。料外获承委惠札。凭审穷冱。斋居清胜。慰感千万。老物衰气不振。疾病日寻。薾然顿伏。苦何可尽。前书及别纸。谨已备详之矣。今之廷论。若能于枉直之辨。不失乎公。则世道亦不应至是。受屈者。惟当三缄泯默。不然则增益之语。无所不有。偿金归牛。岂但在尊府自处为然而已。虽左右。亦宜念及于此。若其碌碌争口语。恐非止谤。以勿辨之美事。幸细加意。如何如何。(乙亥十二月十七日)
送纸索书。正如瓮盎之见喜于人乎。抑聊以作异日面目乎。则面目之丑恶如此。必复梦之而成魇。奈何奈何。姑留以待神气稍定。
六十八岁老病人。负枕悄然。眼见年光已尽。思人之怀尤剧。忽披委翰。不觉惊倒。况审雪寒。侍况万胜。慰何可言。拙陋近虽稍苏。亦未见日胜之状。委缀送日。奈何。示及书画一帖。谨受。初来大耸。以为可洗此眼目之僻滞。及开卷。甚不称所期。反为之怃然。子昂笔迹。其高下之品。果若止此。亦无足道。况与前所得画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0L 页
簇之名为赵笔者。优劣相去。不翅天壤之悬。明知其为赝作而非真耳。抑颇与文徵明书意。致用笔之相类。或其临本耶。不可知也。姑留欲以示李甥眼明者。必辨之矣。(丙子除日)
执热昏昏。思濯清风。适此惠书两纸。洒然而醒睡。因审斋居珍毖。欣泻千万。陋拙病馀神气。又当苦潦。翳翳若尽。可以想知也。来纸之不能涂抹。又所不问。虽雅意欲速。可望其得副乎。须俟稍振而为之。乞少垂恕也。(戊寅六月九日)
与李甥景周(濂)
归期过久。苦待之际。获披手牍。乃知转作海峤之游。虽承安况。大增怅惘。此意固快。然少年志立。须要勤笃。男子事业。本不可但已。岁月易失。白首穷庐之恨。古人已道。所可惕然。一番壮游。亦自脱洒。岂云不可。而从前浪费光阴已多。今又有此行。诚恐循习不能自改耳。(丙寅九月十八日)
别后三获书矣。审得跋涉之馀。启处珍佳。欣慰又可量耶。此仅存。而辅也舁疾作行。必不免颠仆于中路。焦煎之极。寝食难舍。奈何奈何。昨日适从田间归。马惊坠伤。僵卧叫痛。转侧不得。虽幸免折拉。恐遂作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1H 页
废。种种会运。无非灾恶之聚。亦听之天耳。金秀才竟迎往。柏马得失。不可不念。幸切勿自误更误人也。苟立定吾志。摆落世间细故微事。则何事不可成。若今日有故。明日有事。虽十年常如一日尔。亦何事可为也。卧草不一。可默会也。(丁卯五月十三日)
经书温习。固是根本计。可喜。然亦不可只守此而已。如韩文者。须次第学习。可以运用知作文路径。急宜图之。来书中前头恐不能如愿云者。有未明晓。谓难尽如书中所云否。(七月晦日)
柏谷集中草。今已毕阅。而惫慵相仍。不能如前书所言之速。必有难待之苦。叹愧叹愧。更详之。则其中七绝二首。五律一首。恐不合入选。故并于题头打点。盖使此集行世。则文章之好。当掩前辈。此非有他故。只为绝无支离牵强之病。而深得古人之风。不可与近代诸公同论。然则岂宜更惜数篇之删减。使和壁隋珠。尚带一点之瑕。令见之者议其得失也。轻重取舍。不难知矣。幸更商量也。误字及字样之从俗习或谬或不雅者。一皆釐正。书于本行之头。卷末亦略论此意。可取览留意。复加考准。无令疏漏可也。正本。尤宜致详。勿如他人之为也。一卷书考误处。亦何难哉。集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1L 页
序。粗有所述。今此附上。不知可用否。如以为犹可用之。则不必大书以从俗规。只细书。与本集字大小一样。令写正本之手。兼书之为妙。见近日刊行先集者。率多不能照检误字。令读者叹嘅。其为子孙者。独不愧于不能尽其敬谨之道乎。切戒之切戒之。固知此草非印出之本样。而写正本。必将以此本为准。则故不惮釐正之耳。且字样太细。正本亦当依此样乎。稍大之似好。未知如何。(八月七日)
来教柏谷诗文各体去取事。则愚暗之见。固难遽断。然七言古诗中锡杖檀枕赵相国挽三篇。五言古诗催饭一篇。皆佳俪。文中草堂序。邀两上人序。谢赠梅序三篇。行文中金刚录。竹林书院奉安文。猧说读数记四篇。恐不可不收。盖此等诸作。虽有微疵小瑕。要皆非草草。自有他人所不及处。岂可以篇数之不多而舍而不取。以为后来识者之恨也。不当收而收之者。与当收而不收者。其失同耳。此等诸作。世之见者。必有以多质而少华为嫌。然少华何病。(八月十五日)
日气若得稍凉。今晦开初。可以北上乎。何必待深秋乃动。此中虽寂寞。亦是书生本分事。恐不当只习丰腴中过活也。金秀才。其本家尚不送暑服。犹着春冬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2H 页
絮衣。所见可闷。而此间亦无力办一凉衫。以易汗垢碧藓者。奈何奈何。(戊辰七月一日)
前所云者。非谓有所耽娱而厌恶也。人情自不免于其安处而安。苦处而苦。虽贤人。罕有超然于此。故孔子唯自谓以饭疏饮水。曲肱而寝。乐在其中。唯许颜子以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事固未可易以言也。不然则圣人何以称说之至此耶。贤者虽自信脱洒。不染于俗情之所便。恐未宜遽谓丰腴寂寞视之如一。以相勉戒者。为不谅心事。至有所云云也。试自反省。能保一毫不涉于此者。老夫亦何惮于自服其谬误之失耶。勉之勉之。(七月十九日)
相阻此久。悲恋不已。所苦。今已尽平否。尤用悬念也。服人来此后。情绪益孤。痛裂难堪。渠殁而经纪其葬。若此无措。不知此身且死。谁当掩土者。感念生死。痛切痛切。山事既定。则发引不可不速。为寄殡逆旅。一日之滞。不安于心中。而或以太迫为言。实不晓其意之谓何。奈何奈何。即今运丧一节。略无难及之端。惟未得船只以达豆浦。避得伐岘之险耳。若果终不得船。则直由陆路。过岘以来。亦无不可为者。况发引到此之后。凡事方可营为。两处分张。不得措手。尤可闷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2L 页
塞。十九葬期。亦非甚远。暂时迁就。妨事多矣。发引时。亦无切当看检之人。此间迎丧。亦须有左右之者。而独身孑然。亦极可闷。须量彼此缓急。或往彼或来此。随意为之如何。(己巳)
入城后启况何似。场屋诸具。能已入手。无未办者否。但诸具非难。一事最难。此则都在心上着实工夫。勿忙勿惰。一时奋发。须振回溪之气。以收渑池之功。此间期望。岂复浅浅。朝送熟鸡松炬。而不适住所。想能得受耶。春川朴秀才。再昨入城。使之往访矣。果与相见否。此公甚孤无助。幸与李堤。提携顾见。俾不至失伴踽踽。至望至望。
祸之偏酷。至于今日而极。悼痛悲陨。不知所言。亡嫂之来此。本以为相依相赖于大祸之馀。而暗愚之甚。触理未明。不能早戒于潜伏之祸。又竟有此。宁欲溘然以谢幽明而不可得也。闻尚在僧舍。未知启处佳否。前书见慰。且劝避之意良恳。虽荷至意。但未殓而出。情理之所不敢。然仲氏之于宋察访丧。尚不忍去。况吾之事。尤异于彼乎。徒为利害之说者。非爱人以德之意。明者又岂可循此习乎。吾生来见人遭此等事。不敢为此等语。若自己心中。以此为当然。是无行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3H 页
之人而已。若己所不为而于人则云然。是不诚之甚者。此等俗习。切不可效也。李命世诸人。其言似不诚。岂真出相爱之意耶。(辛未三月廿八日)
甲云事此处十斗水田。虽日委治。儿奴婢辈犹在。助力同治之数。则渠之用功几何。而乃以十四五斗地。都付之渠乎。又闻一马亦与此汉。为甲云地则厚矣。而既名为家。安可无一马以自禁其手足而不得有所措为乎。为人过厚。为己过薄。未知将为墨道乎。度德量力。古人有言。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未闻自不能立而徒求立人。以此为仁者也。试问今所以厚渠者。其意岂不以求欲助我以生而未获其助之利先于自敝。果当何如也。此等事。须与伯令商量。无忽忽自用。幸甚。稍待风和气胜。一枉是望。
闻以疾忧。近欲留看。区区奉虑。不知出城迟速。果在何间。岁不我与。来日又不可驻。白首穷庐之戒。甚可畏也。而常见悠悠之意多。而如不及恐失之之意少。独不可一日奋发。思有所树立否。一身事业。有大于文字科举之末者。则薄而少之。固亦无害。今无所恃负。而漫云此何足言也。此乃天下之妄人庸愚之徒以口舌自欺耳。(甲戌八月六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3L 页
碑本印来者。足当面对。甚喜甚喜。字样正佳。但不能无欹偏之病。画头芒角多出。此皆由平日不习字工夫全少。所致思戒此失。俾有所成就。亦是书生家本分中一事。不可借古人好着有害之语。为妆遮懒病之口实也。(乙亥正月晦日)
伯台所询。事体莫重。固不敢于妄议。况都下群议。想亦已有归一之说矣。抑 鲁山于 世庙初。本禅授则又岂异于 恭靖 太宗之际乎。乃事变中起。卒以不终。则恐非 世祖之初意也。自古禅授之主。虽不能尽记。而如汉献之生封山阳。而殁则追谥。隋周之恭帝。唐之昭宣。高丽之恭让。亦皆是也。况 鲁山殆类 恭靖。而直以所遭不幸耳。到今追举 列圣未遑之典。诚未知其不当也。或者谓追复 鲁山。于 世祖为逼。不可行也。此则似未然。今若追复 鲁山。则禅受之事。始大彰明。而 世祖得位之正。人皆可知。否则 鲁山本无失德。如燕山,光海之比。后世其谓何哉。愚故以为欲为 世祖。明其得位之正。莫如追复一节也。况此大义所系。一二小节。或有下必尽拘者乎。至若慎妃事。愚意亦与伯台所示无异。 中庙所未举。后之 子孙。何得以间之也。此纸。幸勿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4H 页
直送伯台处。贤可书中报及鄙意亦恳。勿传人眼。幸甚幸甚。(十月廿二日)
春风马蹄。正想得意。但无亦脚疲乎。以贺以虑也。明日出城。若无阻滞。弼纯辈数人。约来煎花。幸拜圣之后。即直出东城。趁早来会如何。专仰专仰。(三月廿七日)
二客热首待榜。皆得高中。殊非小喜。而贤独见屈。怅然又不可言也。作文之病。常在不痛快无锋芒。宜戒之也。沈生之不利。又可叹。亦恐坐于能深而不能明。然岂下于金生而反让之。此为可惜耳。贤侄得中。大慰人意。须劝其趁速。出来于此。与金甥同做为妙。(壬午十一月十二日)
昨虽不得手字。槩审启处之佳。又闻南相蒙释。为喜不少。但不知南相当归何乡耳。李注书又能得沾 恩否。此有一事奉恳。老眼昏花。甚艰灯下看字。而每以细字相困。大是不堪。请从今浓墨作字。字又稍大。令便于照灯揩眼。则受赐非等闲。常欲说及此意。而临书辄忘为恨耳。(十一月廿五日)
昨复良慰。寒气倍严。夜况何若。此亦姑存也。梁上舍来访方留宿。而念其千里远来。又作落讲生而归。心绪错失。当如何矣。当如何矣。令人咄咄不已。昨书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4L 页
丹之说。实为治本之论。苟能自勉。他日炉鼎既成。岂止不作地行耶。拍洪挹浮。功在是矣。如空言而无紧下精勤之力。则不得为舌舐淮南刘家之犬。宁不自羞也。(十二月十五日)
与金甥胤甫(弘锡)
伻来获札。凭审冰寒。气力支胜。慰极慰极。欧文二册。依受。东坡文集二十册裹送。纳之为妙。哀上奉萱闱。下有贤弟妹。所托而为重者。都在一身上。乃穷馁至此。孝子之心。宁不自伤乎。古人昼耕夜读。犹能奋起畎亩。立扬显亲。况今业专而力暇逸。苟不于此自勉。虽谓之天下之弃人。可也。深愿刻厉勿少自假。如何如何。凡观书。其所得。皆在自家志向所存。初不系于古人文字议论之阔狭高下。哀若痛刮旧习。宁不中时。规无欲卑下。则读览之际。当不无收效处。如是后见识增长。所求于时者得之也亦非难。否则虽日读万言。恐无益耳。(戊寅十一月七日)
昨暖今寒。未委气力何似。询及礼疑。近因他挠。未暇检书。旋亦忘却。恨负恨负。备要所记间传及杜说。乃论重丧未除而遭轻丧者。恐不可以哀之今日事例之于轻丧也。嫡孙之遭祖母丧。服虽齐衰。视斩似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5H 页
同。而其事则重。较诸父丧未除而遭母丧者。亦不可同。盖父之重。可以压母。不可以压祖母。则轻包重特之礼。难以胶守而倒施。未知如何。愚意则二丧皆重。各随所在而易其服。杖亦如之。此其大节。若其间小小之节。有不能尽得。乍彼乍此者。亦恐无大害。但此皆推度而言。非素讲之论。须访求习于礼说之人而细询之如何。看山之行。想为雪阻。奉虑奉虑。卒哭以前。虽轻丧。当不离服庐。至卒哭后。方就重丧之次。而但哀前丧则既练。凡常居之服。恐当并从后丧未练之制耳。
曾王文抄搜送。观览益富。必大开进。喜不可言。切须倍自勉旃。倘若此而无所得。是谓虽多亦奚。以为圣人所叹。吾亦末如之何者。不几近之乎。(己卯六月十三日)
阻问久矣。但多思恋。此奴至。得披手翰。凭审炎热。侍彩万珍。儿少亦皆无恙。欣慰不可胜也。老拙姑得支存。吃啖比前稍胜。此是大幸耳。索居无与讲讨。固为进业之一段苦处。而若能奋发自力。必期有成。笃实沈潜之功。或当反胜。幸勉之勉之也。(壬午六月九日)
昨日能及雨前入城。免于沾衣否。驰念耿耿。终夕不已也。冷榻做况何似。今日则晴好。明日场屋。可以无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5L 页
虑。须拟摩拳一战。以副深望也。临制。亦无大拘畏。力若可及为。宜发舒条畅。勿效碌碌人所为。如何。
昨日为探场屋消息。委送一奴。其人迷甚。所探两处。不得一字。夜深方还。苦待中痛叹达宵。意外获札。凭审好过初场。所作亦甚佳。一二字小疵。不足为病。考官若有眼。不虑不得耳。李沈所作。复何如。不之有闻。郁甚郁甚。今日风色颇紧。又何以耐过。此场若又得意。则必挂一日。深企深企。过场后能即出来乎。暖屋甚便于调养寒冻之人。极企极企。(至月三日)
人来获承手书。凭审侍况珍胜。又闻得男。喜幸喜幸。老人病状。近亦尤甚。家中诸人。亦不能记知呼名。以是昏昧度日。无可言者。近来世间纷闹诟辱甚多。前头或不无焚书迁谪之事。困亦甚矣。复何言也。将来或有来访之事。可得欣晤。而此亦不易。怅惘而已。(癸未四月六日)
与金国安(宇集)
示及看史事。汉书虽好。亦有缓急。通知古今。甚是切紧工夫。史略。固为初头领要之捷法。致力得熟。将来看他史。径路开利。不忧有眩迷之患。今既有意。幸勿信口泛过如何。读史之法。须记某人为何代士。人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6H 页
贤耶。事之得失。无不讲之于心。馀力辨土地之南北远近。此为最要耳。(戊辰九月廿四日)
村家役役。终夏入秋。一未得伻候。寻常恨怅。此承惠札。凭审凉节。气力支护。区区慰释。因知禫祀又近。想惟摧慕罔极。何以堪胜。仰溯弥切。示及心丧冠笠之制。素不习礼。固难容说。第以耳目所及。则或着草笠。或着黑布笠。各从其人一时之意。未必皆有所讲而然也。想以此二者。其俭之轻重无异。故用之者亦无差别。记得昔年儿辈所着。是皂笠耳。贤仲既同为心制。则所着又岂宜有异同耶。(壬申八月十日)
入城日。虽蒙访之数。皆以客扰不获稳款为恨。至今忽此未意。披奉手牍。兼拜承令监问书。欣泻珍重。又可胜耶。墓道文字之托。本非所敢当者。而责期之急又如此。则虽老于文词而加之以捷疾之才。犹惧难为。况荒涩拙钝老昏已甚者。其可以略不辞而辄遽为措手计。致误大事乎。顾以委畀之勤。有非寻常。终又不敢推拒来命。以重自外之罪。一惭一恐。交争于中也。来状虽不及致详。想其中必不无以俟面商者。幸早临枉。无失讲讨之便。如何。若三数日中了得。则必不易耳。海营问遗过腆。不胜感恧。意此以修润笔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6L 页
故事。尝见古书。有金帛车马之赠。今俗无此久矣。则亦非有他故。其文不足以称厚馈焉尔。纸墨馀物。敢不拜赐。至苧帛等。决不敢奉留。望预为之便宜。如何如何。(甲戌六月廿四日)
再昨蒙枉。负痛呻吟。未抒蕴结。迨有馀怅。此承委翰。凭审两日启处珍茂。欣慰千万。陋拙自昨虽有差意。而头痛身惫。不能有为。终夕昏昏。有负求逑了当之意。愧甚愧甚。今日也未能快。犹可强力操笔。过数日后伻人更探。如何。诸孙之备载。固当如教。但碑碣之文。其体如史。以严重简整为贵。况子孙之随代续生者。固不可一一追记于一片之石。则宁存简严之体。只先记近两世。虽百代。可不失其传承之绪。后孙又各皆有碑志。秩然可明。何必为此繁絮而不中节也。幸更商量。(六月廿八日)
寄示诸法书。皆是青箱之宝。曾所未经睹者。心胸眼目。一时开豁。似觉衰疾之欲苏。谢不容口也。褚,米两帖。皆绝佳。石峰,听松。并奇逸。尽是难得。其中金字佛经二本。虽未敢断其品格高下。要非拙书银字。则恐最劣于他书耳。见索叙跋文字。虽示意甚勤。必求速就。顾颓昏之极。何以能猝办此。又非有朝夕之忙。且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7H 页
容一两月游意为之。亦未迟耳。又欲其铺张文之拙者。愈多愈恶。亦恐思之未熟尔。然所谓当初取得艰苦辛勤之状。不能记忆前日之道及也。幸详示颠末如何。此或可为语言之一助矣。(乙亥正月十九日)
与李君弼兄弟(翼明蓍明道明)
惫缀昏愦。万事尽废。阙然一候。春已踰半矣。想惟此际。侍彩增庆。驰慰千万。长公所苦。近复何似。幸已康健复常未乎。区区溯念。岂尝寝寐忘也。拙陋入此年以来。疾痾缠绵。日惟呻吟。衰老气息。若不可保。随运而尽。固理数之常。亦无足怪。亦无足恨。若沈生之峻茂精坚之才性。乃挫折夭阏。而不令须臾在世容其有所成立也。造物者亦何意哉。痛惜而已。往来此间者。皆言长公之病属于火。尤为可忧。此病在心。乐物未易取效。非别有治病工夫。难以时日得平也。窃欲献一良方。不知能不以为迂诞而一试之否乎。内以忘我。外以忘物。内外两忘。疾当自瘳。忘物者。不以触忤为患。忘我者。不以如意为快。宽然绰然。坦然夷然。无迫隘也。无躁暴也。如是而试之。持两三旬工。则虽服华扁之剂。必不足以胜于此尔。不知如何。(甲戌二月)
比日雪寒。佥侍彩万珍。区区驰仰。老拙一向惫顿。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7L 页
能自振。理固应然。奈何奈何。阻隔已久。恋怀山积。恨无缘得一晤之便耳。况闻课工甚勤。尤知未有馀暇可作闲行也。愚意颇谓佥贤此事于一时风习。犹有未能卓然而不染者。恐非有志之士所宜然也。终年不读一字。聚首接膝。唯以抽配为事。不觉其颠之纷如也。可胜叹乎。拙诗三章。用备芹献。想当发一笑也。如遇一二相识。亦望传示。(丁丑十二月)
年月。只当书二十七年辛巳六月日。似可。神板。诸书院多不书赠职云。李堤言道峰则书赠职云。今亦用此例。书之为可。其当书之意。固异他贤。而况有道峰已行之规耶。但所书称号。当书东峰先生乎。若梅月堂。则三字称谓似不便。或称清隐或称清寒与东峰。何者为胜耶。须佥贤相议为之可矣。泰翰云。神板书填奉安之事。尝见坡州,露梁。皆于正日天明之后为之。雨潦如此。依此例为之。亦似好矣。(辛巳六月)
与洪圣能(禹行)
积阻结想。承此手翰。凭审旱炎。攻课启况清胜。为慰为慰。老拙衰惫呻吟。无可言耳。示及新作。评砭以还。所恨者。意在仿效时样。不复反察辞理之如何。如此为之。病败层出。日就凋耗。恐非长进之道。凡作诗文。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8H 页
宁为质胜。勿使至文敝。文之敝也。流而不返。殆无药可救耳。(壬申五月十一日)
阻间久矣。思仰非不勤矣。况又向来遭重戚之惨切。岂忘一书之慰。而缘此忧患不开。昏愦送日。至今阙然于凭问。徒常耿愧。料外披接惠翰。因审新元。侍奉履将庆慰。欣豁有不能尽。衰陋饥病相缠。重以儿少疾恼。逢春趣味。一倍酸辛。无可泰诉。承三冬所得。不翅足用于文史。虽此惫残。亦增奋起。深贺深贺。所询致功深造之事。快开径路。莫如邹书。欲以此为献。然窃窥素来病根。多在目骤口驰。但欲猎取外面之英华。以资使用。曾无沈潜寻索之工。文翰一事。虽是小技。其灭裂至。此又岂无灭裂之报耶。唯愿不论何书。试费三数月推究之力。少得滋味。将有欲罢不能之效矣。(癸酉正月十三日)
风寒渐紧。即辰。启履佳胜。悠悠驰溯。拙陋今年衰疾益剧。手臂麻掉。甚艰笔札。向承手翰。至今阙于奉覆。所寄课藁之僭评者。亦为人传递完归。悚愧何已。诸作固佳。但似工夫未熟。此亦素昧此等文字。其所评砭。必不合也。科事。让与他人。为之怅然。而时亦有利不利。不应以此自沮。第闻李翼明诸贤。奋发于此。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8L 页
习作四六。不知左右亦同之否。此虽时俗所共自为者。而恐非勉力于根本。将以有为者所宜然也。苟植其本。何有于末。但事其末而本之则无。虽得之。殆无以自立。文翰一节。纵非为士者大事业。立心如此。则其大于此者。又可论乎。唯乞细量。与诸友相勉砺也。
与沈诚甫(馀庆)
世堂白。天道无知。仲氏秀才竟不起疾。痛哭痛哭。夫复何言。去岁秋冬以后。不一会面。永为隔世之别。岂料人事之至此。痛矣痛矣。世间之卤莽衰昏无用之物。尚此耐生。鬼神何为留着此等。而偏害峻茂特异之才。必要取去。其亦酷而悖哉。想惟平日鹡鸰埙篪之情。有非常匹。何以堪其手足之痛摧陨断割之极耶。不即面慰。尤增悲咽。殡殓诸事。何以经纪。将来窆襄。归卜于何所。惟愿勉抑至怀。以慰慈念。(癸酉十一月)
李上舍昆弟来访。见说哀近耽柳州文。审然否。此文固奇。而第用意太深。不如韩之浑厚无迹。哀素有过于深索之病。恐未免相助为病而不得其益。幸取长去短。勿为所误。如何如何。(丁丑七月)
示意备悉。勇改不吝如此。深服深服。柳州。固以奇见爱于人。而其病处亦在此。朱子尝见人读柳文。谓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9H 页
读好文而读不好文。其意不偶也。(八月)
曩昨人还。披奉手覆。备审病候轻重。兼得于笔墨间。不但所示而已。当时愕然悯然不能为怀者。踰日累夕。犹以家间。亦自不安帖。田事方殷。奴指不给。虽间有往来。忙极未暇更候。迄至于今。常多叹怅。忽于未意。获承惠书。不待展读。只看缄面。已识气力神运云用。非复乡时。惊喜倾倒。一时有难尽者。况审完复有期。但早晚淹速之分耳。何必更以此为意也。一阳之微。卒能胜群阴之盛。则见邪沴不能患正也。惟望善自保摄。以慰区区瞻傃。陋拙仅存喘喘。无可说者。(己卯五月)
闻疾恙之非细已久。而迄不能相候。老昏人事至此。岂止田务之汨汨而然也。叹极叹极。闻传说。病源多在心虑之损伤。果有是乎。此病。加亦自家。减亦自家。贤者讵不能自胜而致此损败耶。下血之症。亦已得除否。如或续用药治者。勿惮相示。材料之缺。可以随力觅助耳。(辛巳四月)
与李元基(构)
伴睡无聊。忽披手牍。就审寒凝启处珍佳。欣慰即多。病陋生意支离。近又孤阒。只李喜聃来留。想亦耐得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19L 页
几时。缘此寂寞。素无可乐。顾诸贤自见所欲者不在意故懒耳。苟其心切。岂系他故。李濂亦一去不还。不知何故耳。(丙寅十月十四日)
小奚持手牍而至。因审初寒。侍彩增庆。欣慰十分。况已始书经。所得又且半。深仰不懈之功。服人病惫。当此深冱。屋虽煖燠。亦不禁憭慄。奈何。询及读书疑义。略为条次。不知当意否。吴氏说仲虺。似不详上下文势。此篇。自第一简至三简。皆上言夏罪。下言汤德。一简自为一义。不独第三简与上文不属。虽第二简。亦然也。更究读之。可知耳。汤诰若有恒性之若。蔡传固训之为顺。然愚意以为若。乃若是之义。如孟子以若所为之若。言天降此中正之则于下民若是。其皆有秉彝之德。必能使此民。各安其道而无失其所降之衷。然后乃尽乎其为君之责也。下文言桀作威敷虐万方。则不能绥民而失君道矣。太甲顾諟之顾。以常目在之为义者。本出朱子。而大意诚然。明命。非必有形体而后乃可为。此忠信笃敬。岂亦有形体。而孔子谓立则见其参于前乎。但曰顾云者。与常目在之言小不同。盖言意常在是。屡顾而不能去于怀也。先王之于天命之昭明者。念念而不能暂忘者如此也。自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0H 页
周有终言德。全其终始。则有以自周于其身而无败也。注说本不快耳。盘庚播告之修。修谓脩举而行之也。不知乃所讼。言我不知汝所争竞者果为何事。盖指上聒聒不已者耳。永敬大恤。谓去旧都即新邑。固事之不易而为忧恤之大者。能知此不易。能敬此大恤。庶乎有济而无败矣。来示惠恤之义。则恐未然。盖于敬字之义有妨故耳。凡读书者。能如此究索。则诚为大善。其间虽有所疑之不能得。其所当疑。讲论思索。自有长进处。若恐人知其短而掩蔽之。以不知为知。以所疑为无疑者。不足与言也。此中留者。方亦数人。独学虽善。不如与人论说。望勿以小小冗故自縻絷。裹书速临。共此呻吟纸上之味。如何如何。(癸酉九月)
向承问。适往庵中。会泡来人径归。归后始见书。深用咄叹。即惟雪后馀寒。侍彩万珍。病陋仅仅耐存。数日苦外感。虽已占差。尚未全快。可闷。所读书经。今已垂毕否。迪字训义。常以不能了然为叹者。书经中。此字最多。前后亦有不一其义。而字书。此字有两训。曰道曰蹈而已。故蔡传只用此两义。随文为解。然观书经所称。似于道蹈外。又别有义。但无可考断耳。此人催书。亦不能一一。须面剖始可得尽。恨无缩地法也。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0L 页
知何间可蒙垂枉。(十一月十四日)
与李君平(坦)
见抵儿书。槩审有色忧。区区奉虑。实非浅也。陋拙一疾沈绵。已近五旬。顿无回苏之望。恐此便为残生结局。奈何。惠及药物。良贺勤至之意。不容尽谢。第有一事。辄复仰烦。 国丧挽词制述。亦在数中。催促频数。不能自办。曾借人手。得七律二首。而一首似多疵。不合充用。幸乞为制一篇以惠如何。不知通例之如何。亦有只用七律一首者乎。若有他例。则亦不须更劳神用。详加访知以示。幸甚。(辛巳十一月)
与金厦卿(柱臣)
委使续至。获承惠翰。凭审比日雅履珍胜。慰仰慰仰。病陋只如昨状。无足云者。前所仰复承。雅意亦不以为不尔。深幸深幸。神情一行。终系补填。未免有痕。去之诚得。若铭首两句。实浅意有在。古人言称人之贤。必本其父兄。厚之至也。如三百篇中。亦多有此意。窃谓此两句。有所据依。恐不当删。其文势之孤。亦有不可不顾者。想来意以为句语无典重老成气韵。然亦不必如此看尔。用门字易家字。崔令之言。实好。敢不敬从。望依此改之。天字。固不以重复为病。文字亦有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1H 页
重复下字以助力者耳。千万神昏。不成次第。唯冀默察。详加拣择。(癸酉十一月十七日)
示及别纸。谨逐节奉复。于此足见大事必尽之意。而或恐致详太过。反有所失。故亦不敢自亏其诚。以负见属。非吝改护前。以重其戾。幸垂察而深恕之如何。不工文字。破劈补插。瘢痕狼藉。必重致人笑。不审雅意犹不恤此而必强为之耶。(甲戌正月廿五日)
垂示南华付签。谨仰复。可以俯悉矣。小引添说。来意虽美。哓哓强辨。只增不知者口语耳。尚何益矣。盖人之能略晓庄氏得失所在者。自不须辨。惟是千里外。闻风声而乱噪。诚无如之何。此岂一二谈说所能喻。證引先儒以自解。即无以取信。但为所笑而已。(丙子三月八日)
向溯正勤。获承惠翰。凭审穷腊凝寒。政履清毖。欣慰靡量。老拙自初冬重患寒疾。经浃三月。今虽少胜。尚不能任便出户。其间小小呻吟。亦非一二。理已穷矣。谓复奈何。来喻为官苦味。令人怅然。但驰坑跨谷。古人有叹。既落此中。只得任分。岂可高飞远走以求免耶。遇事尽责。亦十年读书之力。幸益加勉焉。(庚辰十二月廿七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1L 页
与李仁老(德寿)
前承惠书及上阳注等。因审春寒服履珍护。感慰感慰。参同。虽无以识其方术运用者如何。其大意。亦略可见。晦翁大简抱一子。条序颇整。殊不可少。若上阳则虽未及尽阅。而其初头未免于胡乱说去处多矣。此两注。时代并在。朱子后恨不得彭注参看。其为说果如何也。
前承慰札。迄未仰复。耿叹靡已。世堂私门不幸。丧戚荐酷。哀酸陨割。不自堪胜。一姊一侄。相依暮境。今皆已矣。孑然于世。顿无生意。只此情抱。何能尽诉。科围见屈。曾非所期。龙骥踠足。固不得免。亦何足深叹。所望者。更自奋砺。勉进大业。增益有地。一时得失。区区事耳。衰病日剧。重以悲哀。觉前路甚促。恨无便会得接警欬。有周旋之乐。如曩时者。驰神倾注而已。
因贤季来访。获承手牍。凭审寒冱。做履珍迪。慰感不浅。贤季可爱如此。况于作吾婿。老怀欢欣。岂容一二言也。念及存殁。涕泪欲下。尤不能为抱耳。先碑文字。前书见责深。为之一笑。事有相碍。不能尽从先后。势之所然。若一以先后为断。亦恐尊宅之事不得在前而或后于他人。此宜见恕也。目今先碑。亦已到脱藁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2H 页
之域。但须待面商。方可断手。过场后。幸乘闲容一日之从容。乃得如意耳。空纸谨领。手颤至此。字不得成样。徒点污白素。尚何用也。
与郑君敬(尔诲)
前枉殊觉未洽。此承委札。因审毒炎。启处清胜。披慰再三。此塌然如傍洪炉。烦歊难当。奈何奈何。不及清制。虽不及尽意评砭。而所恨者。专在务欲尖新。而不能免破碎短拙之病。望切戒此病。宁狂且愚。勿为新巧。宁如小儿之作。勿效胡舞之颠。如何。此亦不无独处孤陋之致然也。幸速来会。以资朋友之益。幸甚。(戊寅七月二日)
与元致远(弘道)
李生还。得审兆宅已卜。襄奉有期。罔极之怀何以堪忍。第闻所卜之地。非如空闲之处。逼近禹姓人冢墓。其子孙众多。居在邻境。曾有人葬其右麓。起讼见败。终至掘移。今之哀家所卜。则在其左麓而步数至近。禹氏之必争无疑。哀家之必败。明有前事之可證云。送终大事。孝子之所当尽心。则哀于此岂不深思详度而为之耶。何乃作此倾危难成易败之事耶。今世士大夫风习大坏。徒信地师祸福虚妄之说。临丧葬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2L 页
亲。背义弃礼。争为偷窃攘夺之事。不知其污辱先亲。身陷不孝。莫此为大。实可骇也。又可痛也。哀岂忍更效此俗而不以为戒乎。原虽旧乡。去京三四日程。哀既单孑一身。上奉慈闱。下无嗣续。情理之可伤可恻无如哀比。目今之计。非决意留居于墓下以终身。则只当卜兆于近京之处。以便拜扫。且无违离膝下贻念累日之患可也。岂合轻信他人怂恿之言。不思慎终之道。为此不当之事耶。幸乞更加思量。速改初计。无贻后悔。不胜至愿也。如非万万不可。岂敢于大事已定之后。轻发此语。以溷哀听。更添一段悲挠也。此可以默量之矣。今此卜山于丧出之乡。想或缘运丧之艰。然原州之去江。不过为半日程。水路行丧。不至如陆行之难。既定大事。此等亦是小节耳。
与朱升卿(辉朝)
频得书问。欣审春寒。旅况珍重。慰不可胜。豚息本来虚弱。抱病之人。又落绝塞穷海。水土所伤。倍于强健者。忧焦岂容尽也。幸赖贤者为客中伴。所恃大矣。(乙丑三月一日)
与金宽甫(弘基)
别后消息无凭。怅然可胜。想惟归侍启处万胜。遥慰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3H 页
遥慰。拙陋仅仅存过。无可言者。秋围不远。工课能当。副此区区否。新方伯处。面恳以资送之意。已有诺矣。不知可以速决一行。无所阻拘耶。仆乘须自办乃可。而当此剧农。恐难得也。深虑深虑。(己卯六月十四日)
与李子长(庆濩)
别后阻问。既念行色之艰。兼极恋想之怀。此因来便。获披手书。因审夏秋来。侍馀做况珍佳。欣慰万万。服人仅此支适。亦是怪事耳。所送诸作。并极佳。若此不已。则可期日益将就。喜岂可胜。唯愿益自勉力。毋负远诚也。相望杳然。孤怀难聊。徒增悒悒。(丙寅八月十六日)
与李达卿(德孚)
孙息墓表。承尊府命。强拙写送。要令人知渠大父。书此亦无大妨。何论字之善恶也。阴记。亦略述以送。病不能早为。临忙悤卒。亦不能满意矣。阴记小字。何人当书之。曾闻欲集柳书为之。岂不甚好。而但集字之法。必多聚一人之书。大小又不大段相远。然后方可得成。阙字多则无如之何矣。多宝塔字数甚多。虽非大字。犹不至细小。集此为之。则当绝胜于时俗人拙书。否则或集亡息书。似亦无妨。今欲集字而必求字大如玄秘者。则恐不易也。或不欲集字而将得善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23L 页
书之。则李濂既书亡息墓表。今亦使书此墓表。则当胜于他人。未知如何。(己卯二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