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泉集第三十 第 x 页
药泉集第三十
书
书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2H.gif)
今日拜辞时请对。尽陈承 严批不安在职之意。仍陈近日无限波浪无限不好事。自 上虽不快赐允许。尽皆康色以受。且陈先生疏 批久不下之意。 上教以为予岂未安其疏而不答乎。只缘疾病偶未及答。自前如此久未批下者多。何独于今疏之久未答有他哉。至于丙丁之事。在今日尤不可忘等语。 上动颜色。颇有感慨意。以为予虽幼年寡德。于此事何敢忘也云云。虽未见即赐处分。庶几之改。深有惓惓之望耳。
与西溪朴兄(乙亥三月二十四日)
顷因水曹人付呈候书。未知下照否。弟病尚苦。而呈告时未得请。日夕忧惶耳。近日朝议必欲进用尼山尹令。而不悦诸人之意则以为若有此事。当群起而斥之。力有未及则又将相率而退去云。当此板荡之日又。因此事。戈戟日交。朝廷不日将溃。未知将如之何。群议且以为从前升擢之望。不可不先此令云。而浅意则自古用人之规。虽尧之于舜。高宗之于傅说。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2L.gif)
答西溪(三月十七日)
即承覆札。仰审閒中启处益福。欣慰欣慰。所示多少。佩服无已。虽然弟之独力。必不能抵当众议。早晚必以此纷挐。忧叹如何。此间进退。凡人虽一饭之德。尚思报效。况受 国恩至此。岂无必欲致身之意耶。但人臣虽以自尽其心为道。亦必以得上为定计。而弟则于此有不能自信者。且忘廉贪禄之诮。实可惧。若有万不得已必出之事。则人或恕我。而如不然。晏然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3H.gif)
答西溪(丙子九月八日)
顷者手札。慰满慰满。弟病沈淹。死生未分者久矣。不即作答书。阙然至今。歉叹如何。弟久欲还结城。而病不能起发矣。近稍得一分之歇。方为搬运家少计。此后恐不得更承謦欬。怅然如何。因儿息闻有鹭洲卖山者云。而弟之筋力已尽。只俟朝暮溘然。此岂经营卜居之时哉。元规药石之言。恨其迟闻也。口占一绝。书诸纸末。幸一莞尔也。
结发相逢有老妻。布裙粗丑亦治栖。东邻处子虽云美。吾鬓其如白雪齐。
与西溪(十一月二十日)
一落海濒之后。病状尤苦。加以夭戚无一分生意。阙然此久。怅叹如何。不审此际。閒中体履如何。弟自琶潭决去时。岂有复向京路之意。而今因 上候未宁。有特召之命。不得已到平泽陈疏。不得请。且闻违豫弥留。有招聚医官受灸之举。又不得已进果川。方更疏乞罪。此间闷状。如何可言。今计 上候若自今渐平。则可以自此还归。若加重则事势不可不入参问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3L.gif)
弟之从前所遭。有不足言。顷日春坊长官东铨亚堂之疏。未知入览否。世路如此。可怕可怕。
答西溪(丁丑闰三月二十五日)
昨承下札。凭审近日起居神相。多慰如何。此间病状。日渐危缀。儿息使于来初上来矣。承为春事驱起。不得安卧。此身虽未归田。一闻其语。犹觉爽然。虽欲为此劳。何可得也。药料依示觅上。苇鱼一冬音呈上。此物时有所得。而专人为难。如有柴便。时时命过此处为望。伏枕不宣。
答西溪(八月一日)
即此得奉下札。就审愆度久犹未已。仰虑何极。弟亦长在奄奄中。此乃暮年侵寻之致。有何足怪。亦安有更苏之日耶。秋旱此甚。春夏所遗之青。亦将尽矣。柰何柰何。虽然今承四十朵葡萄之惠。犹可想山野兴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4H.gif)
答西溪(戊寅八月二十六日)
溪上之拜。虽颇从容。临分终觉悤悤。归来怅结。如何可言。即者令孙委来。仍承手札。仰审日间体候神相。披慰如得更拜颜范也。弟行初拟明日发程矣。意外训将削职。替受其印符。且有姑勿出代之 命。早晚待新将之出。移送印符然后始可拔身。未知当在何日矣。临老违离。从古所嗟。为之柰何。然犹胜于幽明之隔。幸可时承声息。用此为慰耳。多少书不可悉。
答西溪(九月二日)
即承下札。仰审秋深。閒履万相。多慰多慰。弟以几死之喘。意外带此将符。尚此濡滞。还乡结得土宇之时。渐次差池。闷极。下送地图及示教多少。滇南土官诗升庵注释并依览。而以贱意揆之。犹似隔靴搔痒。槩禹贡诸州所表地界山川。皆是近地入于五服疆理之中者也。何独于黑水舍近境之山川。乃以遥遥万里外星宿海青海之外。穿过天竺诸国入海者。为雍,梁之界表耶。此在事理。千万不近。明者见之则可以一披瞭然其不然。如何如何。禹贡集注及先儒诸说。不及于此。每以陕西成都与吐蕃接界之地。觅出榆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4L.gif)
土官诗以为北来黑水通巴蜀云。而今见陕西地图则黑水出于甘肃之间。绕出青海之西。入于西域。以此见之。亦可见所谓通巴蜀者妄也。此诗何足凭信乎。
与西溪(己卯七月二十七日)
顷者曹画师及乞诗僧还也。曾奉上覆札矣。未知入照否。即因京中儿息书。审知兄主右手有不仁之症。不胜惊虑。当此霖暑蒸湿之际。血气不调。时有此症。亦何至久不复常耶。弟左臂偏虚。每患牵痛无力。以右手废。与左手废较之。则亦有差等之可言耶。虫臂与鼠肝。一听于造化。亦将如之何哉。弟意外有 召命。承旨留守已浃两朔。忧惶不知所言。以此所遭之闷迫言之。虽欲左右手之并废。免此非分境界。亦不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5H.gif)
答西溪(十月二十日)
夏秋间曾一承闻。而弟病数朔沈绵。不得更奉书矣。入城数日后。得拜问札。慰感如何。弟四肢麻痹。已是四五年痼疾。兼以眩晕肩背之痛。伏枕不起者累日。猝闻 上候未宁。忍死作行。连参晓夕问安。委苶欲绝。奈何柰何。 上候今已平复。数日后则似停问安。更陈血恳。期于得递内局之任。然后复路为计。但未知天从人欲与否耳。适当入京。风波益汹涌。浩无津涯。惊愕如何。弟之陈恳。虽不得请。终难久留。势将又作春间之径归。此非但于吾身为闷。其在事体。亦甚未安。而无他别样长策。未知高明之见。或有可以指示者耶。久欲作复问。安时难于自家进诣。得阙门外斗屋。出入调治。手指战掉。不能把笔。阙然至此。极用歉叹。今者间日问安。故始得还家倩书。伏惟恕照。
与西溪(庚辰十二月)
自春暮入城以来。一半则役役于药房。一半则沈绵于床席。不但会面之难。亦不得以时修书仰候。瞻结何喻。不审此际。调体如何。驰慕不已。弟病状虽甚。若还旧巢。庶可安意待尽而 内殿症候一向绵缀。不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5L.gif)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6H.gif)
与西溪(辛巳七月二十日)
入京两岁。竟无一会期。百事都不能自振。一番书候。亦阙焉至今。只有瞻言叹咄而已。出城之日。即拟还归旧巢。亦又牵掣。留滞江干。经夏及秋。未定归日。此间狼狈。如何可言。顷者地主历言。欲请兄主相会。而弟则不敢为奉邀弊寓之计。以为兄主若取近山城。来临广津三田之间。弟亦当扁舟进去云矣。今闻兄主意欲临顾此地云。其幸可言。若然此当通诸地主。而兄主亦送言府伯。俾送骑乘。定期日以示之如何。平原十日之饮。虽不可望。达书贤府主。俾得江楼之会。岂不幸甚。若失此会。则他生则未卜。而此生则永休矣。宁不怆然。多少不能悉意。只自翘企而已。
答西溪(十月十九日)
四五日前。自琶潭来到江郊。伏俟 严命。伏闻愆度阅月。不胜惊虑。方欲走伻仰候。而有未遑者矣。不意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6L.gif)
与西溪(十一月十日)
顷者令郎令孙相继来讯。且传府问之语。慰荷何极。不审即今调体若何。悬慕无已。弟伏蒙 圣恩。罪止罢职。不胜感泣。而台章尚未已。未知洞庭叶终落于何处也。即今台臣所请。在于削黜。虽知前头更有加等。而江上旅次。私计诚有切甚者。欲于数日内还归琶巢。以待朝命。未知道理无害否。幸望回示若何。既失前夏之一会。今此上来。又无奉拜之便。前路日促。不胜瞻望怆悢之至。欲仰候起居而去。谨此奉书。不宣。
与西溪(癸未五月九日)
欲奉书候。寻常不能已。而耄病日深。不能自振久矣。以致阙然。只用瞻结。近者因风得闻将有远地之配。不胜惊愕。方欲送人于配所矣。俄又闻因有解之者。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7H.gif)
与李彝仲(庚申四月)
午奉依依。明日肃谢。无进退耶。许柳事。高见似无敢容议。而尹也则其罪虽死无惜。以即今事体言之。庭鞫时请拿鞫问则宜当。而鞫厅枕趄不能为。今当狱事已完后。更以他言请杀。未知如何。且人主不可使手滑。古人明戒。逆狱诛斩之后。鄙意则实不欲开杀人之路矣。近来弹驳流窜。亦已多矣。今后则大者尤甚外。更勿及于鲲鲕之微极可。且尹之为罪。交结逆人。与挺,昌同。复设体府。与元祯同。语犯 慈圣。与宇远同。贪婪纵恣则渠辈无不皆然。诸人皆不至极罪。而渠独至死。亦未知如何。
答李彝仲
下送瓦砚。肌理形模。比前益精。而此有蓝石一片。与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7L.gif)
答李幼能(端相○癸卯)
今之议 宗庙之礼者有三。一曰合为都宫。各为寝庙。 太祖昭穆。序以其位。远迹二代之制。一正千古之谬也。二曰一依朱子所定。以 穆祖为太庙第一室。而自 翼祖以下藏于太庙之西夹室也。三曰永宁殿则只奉 四祖迁主。而 恭靖以下迁主则移奉于太庙西夹室也。凡此三段。其难易得失。固皆有说。而本非如九万者所敢容议。且顷日 上下之所疑难。并不及此。至于尊兄之陈疏建请者。亦不在此。是以九万不敢混沦说去。以烦明者之观览。只以永宁殿 恭靖以下并奉正殿与下藏夹室之说。论之如左。
若以并奉正殿。为与宗庙之制无别。而有二宗庙之嫌乎云尔。则考之周礼。先公之祧主藏于后稷之庙。先王之祧主。穆藏于文王之室。昭藏于武王之室。而太庙之外。更无别庙。我朝则不然。既立 太庙。又建永宁。夫既不免于二宗庙之嫌矣。今不能合 太庙与永宁为之一庙。而乃以永宁之有夹室。以为别嫌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8H.gif)
以此一段论之。白轩相公所谓二宗庙之嫌。及兄疏中所谓岂但有二庙之嫌云者。似不然矣。
若以并奉正殿。为不识 祖宗本意之如何。而妄有纷更乎云尔。则我朝礼乐之作。始于 世宗而成于成宗。今之所当遵守者。舍是则无他求矣。是以国家礼制。皆以五礼仪为主。五礼仪乃 成宗朝所成之书也。考见五礼仪永宁殿图本。正殿夹室皆如今制。其下文曰永宁殿奉安迁主云。而既无 四祖别庙之说。又无他主藏于夹室之语。然则永宁殿初非四祖之别庙。乃是迁主之所奉安也。 恭靖以下独何可下藏于夹室哉。且 成宗时迁主。只有四祖而已。若使 恭靖若 文宗已当祧迁之位。则未知其果不奉安于正殿也。以此言之。今欲并奉正殿者。实是追 成宗之制。而据礼典之说也。岂曰纷更云乎。五礼仪图。写之于左。而并记其下之文。以备明者之察焉。
五礼仪永宁殿图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8L.gif)
삽화 새창열기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一体奉安于正殿。决非 祖宗之意云者。似不然矣。
若以并奉正殿。为考古无證。而无以释人之疑乎尔。则永宁殿之为奉安迁主。自是五礼仪之明文。不必旁据他说。然以自汉以下宗庙之礼言之。若汉若唐。皆无别奉迁主之庙。固无可论。宋之四祖殿。当僖祖既祧之后。别立一庙。以奉四祖。而迄宋之世。只奉四祖而已。更无继入之迁主。其并奉与下藏。亦无可指以为例者。唯皇明庙制。正与我朝相似。皇明之 德懿熙仁。乃 太祖时追尊之四祖也。及其后代。以次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9H.gif)
大明会典北京太庙全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参以古今之制。皆无所据。又兄送同春文书中自汉唐宋明。又无太祖以下祧主与太祖以上祧主。并享正殿之例云者。似不然矣。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09L.gif)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百馀年间以 列圣追慕崇奉之至意及许多据经守礼之儒臣。必已集议博考。改建并享之不暇云者。汎言之可也。细思之则必不然矣。
若以初建永宁殿。为只为 四祖之别庙如宋之四祖殿乎尔。则迁主之别奉一庙。古无其制。始见于宋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0H.gif)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当初永宁之建。为奉四祖之主。故只为正殿四间之制。又曰此是 四祖之别庙。非并享 群祧主之庙云者。似不然矣。
若以 恭靖以下藏于夹室。为稍有古礼子孙祧主上藏始祖夹室之意乎云尔。则礼之所谓子孙祧主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0L.gif)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 恭靖以下祧主上藏于永宁殿之夹室。犹有古之子孙祧主藏于始祖夹室之意云。且以周之不窋藏于始祖后稷之夹室为据者。似不然矣。
若以初置夹室。为无他意义。而只为奉安迁主之地乎尔。则顷日奉审永宁殿时。见其夹室之制。前后俱无退楹。只是一行单间。而于其一间之内。既置龛室。又置龙床。又设卓床。故前无馀地。人不得回旋。至于酌献尊所则在于短檐之外。是以当献享之际。风雨或至则飘洒之患。及于龛室云。以此言之。初置夹室。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1H.gif)
以此一段论之。兄疏中所谓岂以奉安之无所。而姑为权安于仪物所藏之室乎云者。似不然矣。
今将并奉正殿与下藏夹室二说。论之如此。此则姑以今日朝家所欲去取者而言之也。若循其本则虽使并奉正殿。犹是无于礼之礼。其不合于古先王之制。与夹室一也。其可其否。本不必细较。而既承俯问。不敢不悉献其愚。惟兄之明。必有以谅之也。
与(失名○甲辰)
昨入阙中。知兄在馆中。而不得离政厅。只有瞻注。昨日答批。 天意似邈然。以小人之腹虑之。恐在下者亦不能时然后言。未知何如。弟极知其如许而不能力言。以回兄意。是可叹也。似闻兄以载迩事。论议极峻。至欲劄论。未知然否。盖此事之不可成。夫人皆有是虑。若使此论初发于弟与兄诸人。则人人必将峻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1L.gif)
与(失名)
似闻今番温泉之幸。 三殿并发。极是可忧。且闻取路水原后野。自果川一日到振威。自振威一日到行宫云。此虽单骑疾驰之行。犹不可若是其驶。况吉行日三十里者乎。况 三殿侍卫驺从厨传几许。而如是奔驰乎。军伍徒隶气尽颠倒之患。姑不必说。而亦岂所以安 三殿者乎。在路迟了一两日。有何损伤。有何难处。而乃必为如此奔忙猝遽之事。且水原后野乃泥泞之地二十馀里。设令其时有雨水。则用民力如许然后可成坦途耶。虽欲省弊。而实增弊。虽云取捷路。而实过站。兄辈似不可不知此意也。
与闵大受(鼎重○壬子二月四日)
弟正月之望。始自北还。而本道饥荒。无策可救。日夜喁望。惟在于岭东关西之移转。而赈厅关文恐不足为万一之助。自今以后。惟当任其死生而已。柰何柰何。即夕又见赈厅行关。则漏籍流来。并不许馈。来见此地。流来饥民。因六镇饥荒。已不胜其多。而户籍疏漏。甚于他处。且使饥民设或入于户下率丁。其于流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2H.gif)
与闵大受(四月四日)
北地之人。有难责以内地之事。论以王制。亦当以荒服处之。而今以桥下私言。推问證左。以正侵斥儒贤之罪。未知不涉纷挐否。且观前日被困之辈。今乘北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2L.gif)
答李季周(甲寅七月二十三日)
镜城儒生事。依见小录。而本道校生辈。冒滥莫甚。故去年新立事目。多数澄汰。而馀存者使之轮番于乡校。而四时应讲于教养官。故儒生辈极以此为苦。百计图免。凡以校生为名者。当以本校为主。何可以守直书堂之故。得免轮番于本校乎。书堂之设。本为儒生辈閒居肄业之地。则在儒生辈。诚为大幸。而反因此欲绝迹于乡校。诚是弊习。弟见如此。玆不得依副。未知如何。
与金重叔(万重)
仆于北行时。卧一旅馆。房中四壁。围以屏风。朝日始出。明光自窗隙透入。射于屏风之上。屏风内犹暗。而自屏风上至屋椽皆明。恰似日光从地四旁。上透于天。为星月之光。而仍以此细推其理。左右平生所惑日大于地之说。全无道理。盖日大于地则天将长为日光所烁。星月安能吐辉。唯其不为直当其光。而受
药泉集第三十 第 5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96A/ITKC_MO_0396A_A132_513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