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x 页
药泉集第二十八
记
记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1H 页
温阳温泉北汤记
岁庚子秋。慈亲以头风苦眩。就浴于温阳郡之温汤。余实陪来。时八月廿二日乙巳也。既来翌日。周览昔时殿宇遗址。颓垣缺砌。略无完者。想 先王之遗风。慨盛世之已远。踌躇竟日。殆不能为怀。殿前有冷井。井旁有小碑。西河君任元浚记其前后。而字画刓缺。仅可寻其文义。其辞云以内需财币购工刻之。而其短数尺。比诸士庶墓表不能半之。呜呼。此乃我 祖宗崇俭守约。不欲以侈大示诸后人之义欤。居民云汤泉之源。本在殿址之下。其热烂人肌。不可以浴。故以铜筒引泉脉。右而为南汤。左而为北汤。所谓南汤。在殿址右少前。而上有馆宇以覆之。即 世祖大王所尝临御。而今众人所就浴也。所谓北汤。在殿陛左戺下。一区而两井。与南汤同制。攻石精美且过之。即东阳都尉所谓 三大妃临幸之所。而荒秽特甚者也。今去东阳来此时又二十春秋。瓦砾塞满于井中。草根缠缚于甃旁。芜没沮洳。几不可辨。且其外汤则为治皮匠所溷。秽恶之气不忍闻。余讯诸居民。或云
岁庚子秋。慈亲以头风苦眩。就浴于温阳郡之温汤。余实陪来。时八月廿二日乙巳也。既来翌日。周览昔时殿宇遗址。颓垣缺砌。略无完者。想 先王之遗风。慨盛世之已远。踌躇竟日。殆不能为怀。殿前有冷井。井旁有小碑。西河君任元浚记其前后。而字画刓缺。仅可寻其文义。其辞云以内需财币购工刻之。而其短数尺。比诸士庶墓表不能半之。呜呼。此乃我 祖宗崇俭守约。不欲以侈大示诸后人之义欤。居民云汤泉之源。本在殿址之下。其热烂人肌。不可以浴。故以铜筒引泉脉。右而为南汤。左而为北汤。所谓南汤。在殿址右少前。而上有馆宇以覆之。即 世祖大王所尝临御。而今众人所就浴也。所谓北汤。在殿陛左戺下。一区而两井。与南汤同制。攻石精美且过之。即东阳都尉所谓 三大妃临幸之所。而荒秽特甚者也。今去东阳来此时又二十春秋。瓦砾塞满于井中。草根缠缚于甃旁。芜没沮洳。几不可辨。且其外汤则为治皮匠所溷。秽恶之气不忍闻。余讯诸居民。或云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1L 页
汤上昔有画阁。万历庚申岁始颓毁。又云中年有病恶疮者来浴。是后遂废不浴。居民卤莽。言不足徵。而东阳所记有云病疮者恣意溷浴。抑亦得此说否。余意天既生水火。使民并用。而又使壬夫丁女交效其灵。鸿洞轇轕。酿出神泉。于以除万民之疾。于是焉 圣王有作钦天之赐。既身受其祜。又敷锡于下民。乐与人共之。如周文王之囿。使之咸跻于寿域之中。夫岂若隋唐华清。祇用为淫乐之资而已。 先王作事。又将以利于后也。今其遗泽之及人者。将与天壤无穷。独恨其一修而一废。不得普施其功用。此其可惜。奚特越俗之不好古。而使圣路长堙也。且念礼曰男女不同浴室。盖欲厚其别也。今此汤泉。当春秋二分之际。远近士女其至如云。其势不得不迭浴于一井。揆以礼意。有不当然者。今若开此废汤。使男浴于南。女浴于北。则我 先王先妃之盛德洪恩。汪濊而并流。既可以祛吾民之痛痒。又可以成吾民之礼俗。岂不休美矣哉。或以 先妃所临。即为禁地为难。余以为 先王所御。亦既许人浴。 先妃所临。独许妇人浴。而又何伤乎。昔宋之宣仁高太后有言。苟利于民。吾无爱乎发肤。此即我 先妃之所尝为训者也。虽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2H 页
玉栏看花。天路远隔。窃想 圣母塞渊之意。岂不欲以一沐馀波。酌万世生灵哉。于是余乃聚徒隶具畚锸。疏其塞涤其秽浚其沟决其流。三日而治毕。至若既开而复塞。既修而复废。斯乃守土者之责。吾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咸兴十景图记(并序○甲寅)
咸兴。乃 圣祖兴王之地。二宫 六陵。郁郁葱葱。灵气之所钟。其馀派分麓。无不秀异。而伟丽择其最胜者。得十景焉。若本宫之深严。毬亭之轩豁。是圣祖所尝胥宇而顾瞻者。固不敢容喙。其他山海一曲之胜。亦各誇奇而擅美。虽遍行国中。求其彷佛者。亦不可易得。噫。丰沛屠贩。皆可侯王。南阳故人。无非将相。山川之聚会而炳蔚。亦何异于此哉。
本宫
宫在府南十五里云田社。 太祖潜龙时旧宅。而为上王北巡时亦御焉。因置良属二百户。遣重臣守之。中遣礼曹郎。 成庙置分内司。 宣祖罢良属置内奴五百户。壬辰之乱。旧宫尽燬。庚戌观察使韩公浚谦重建。而自乱后减内奴二百户。分差内司别坐一人。奉守如法云。宫有正殿。奉 四王及 太祖神位。
咸兴十景图记(并序○甲寅)
咸兴。乃 圣祖兴王之地。二宫 六陵。郁郁葱葱。灵气之所钟。其馀派分麓。无不秀异。而伟丽择其最胜者。得十景焉。若本宫之深严。毬亭之轩豁。是圣祖所尝胥宇而顾瞻者。固不敢容喙。其他山海一曲之胜。亦各誇奇而擅美。虽遍行国中。求其彷佛者。亦不可易得。噫。丰沛屠贩。皆可侯王。南阳故人。无非将相。山川之聚会而炳蔚。亦何异于此哉。
本宫
宫在府南十五里云田社。 太祖潜龙时旧宅。而为上王北巡时亦御焉。因置良属二百户。遣重臣守之。中遣礼曹郎。 成庙置分内司。 宣祖罢良属置内奴五百户。壬辰之乱。旧宫尽燬。庚戌观察使韩公浚谦重建。而自乱后减内奴二百户。分差内司别坐一人。奉守如法云。宫有正殿。奉 四王及 太祖神位。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2L 页
殿前有丰沛楼。楼前有莲池。殿后六松。乃 太祖手植。松轩之号以此也。壬辰之燹亦无恙。而岁久枯朽。其中二株苍髯犹郁郁如昔。殿内藏 圣祖冠服弓箭櫜鞬等物。当兵乱之时。不为西京武库之剑。亦可异也。
祭星坛
坛在府南四十里都连浦。尹瓘北征时。镇溟都部署甄应图以船兵二千六百出道鳞浦。我 太祖讨纳哈出时。右军由都连浦。皆此地也。濒海沙水之间。筑土立栅为牧场。连延四十馀里。 太祖潜龙时。曾设坛祭太白星。而所御八骏中游麟清,玄豹皆产于此。旁有御井驰道。至今犹可识认。自国初每岁端午。中贵人下来。以 御衣鞍马致祭于坛上。今则中贵人不来。而祭犹不废云。其地平沙海棠。红白相映。极目无际。而龙媒千百。腾骧磊落于茂草长川之中。自远望之。不啻如骊山之云锦。真胜观也。
击毬亭
自本宫南行十馀里。城川江入海。三泽之水。又汇为石潭。而山脚陡入高褰。其顶削成平地。传言 太祖微时击毬处云。且有筑城遗址。古置安阳外堡万户。
祭星坛
坛在府南四十里都连浦。尹瓘北征时。镇溟都部署甄应图以船兵二千六百出道鳞浦。我 太祖讨纳哈出时。右军由都连浦。皆此地也。濒海沙水之间。筑土立栅为牧场。连延四十馀里。 太祖潜龙时。曾设坛祭太白星。而所御八骏中游麟清,玄豹皆产于此。旁有御井驰道。至今犹可识认。自国初每岁端午。中贵人下来。以 御衣鞍马致祭于坛上。今则中贵人不来。而祭犹不废云。其地平沙海棠。红白相映。极目无际。而龙媒千百。腾骧磊落于茂草长川之中。自远望之。不啻如骊山之云锦。真胜观也。
击毬亭
自本宫南行十馀里。城川江入海。三泽之水。又汇为石潭。而山脚陡入高褰。其顶削成平地。传言 太祖微时击毬处云。且有筑城遗址。古置安阳外堡万户。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3H 页
以防守倭寇云。而未知其置废在于何时也。今其上设烽燧而无亭舍。 圣祖登览戏游之地。乃为荒墟废草。使人踯躅徘徊。无以寓慕而表敬。余于甲寅夏。始作四楹之亭。盖咸兴之野。平衍阔远。既无与比。而玆亭乃左临大野。右瞰沧溟。轩豁宏大。甲于天下。其岛屿出没之奇。川泽萦回之胜。则固不可殚论而尽记云。自亭转而北。有五贤书院。山弯而水环。又一奥区也。
广浦
高丽文宗九年。始筑宣德镇。称德州防御使。今其地为宣德社。距府五十里。而中有广浦。浦广十里。长可三十馀里。浦心有龙岩。乃祈雨祭神之所。自龙岩仰瞻南岸。有社仓及咏归亭。亭是古五贤书院客堂。今则院移而亭存矣。浦下断阜曰犬头山。逶迤浦口。掩遮海门。腥气涛声不及于亭。登亭而北望。碧波浩淼。与天一色。渔钓之船。鸣榔而往来者相续。沙水之际。芦苇弥望。鸥雁栖宿。千百为群。啄抱解羽。汎汎随波。浦之北岸。村居接连。烟树微茫。若近若远。浦外大野无际。而野外诸山四围。皆奋迅而没云。其平远悠扬之胜。比之登山临海。又有自别者矣。自亭缘浦南转。
广浦
高丽文宗九年。始筑宣德镇。称德州防御使。今其地为宣德社。距府五十里。而中有广浦。浦广十里。长可三十馀里。浦心有龙岩。乃祈雨祭神之所。自龙岩仰瞻南岸。有社仓及咏归亭。亭是古五贤书院客堂。今则院移而亭存矣。浦下断阜曰犬头山。逶迤浦口。掩遮海门。腥气涛声不及于亭。登亭而北望。碧波浩淼。与天一色。渔钓之船。鸣榔而往来者相续。沙水之际。芦苇弥望。鸥雁栖宿。千百为群。啄抱解羽。汎汎随波。浦之北岸。村居接连。烟树微茫。若近若远。浦外大野无际。而野外诸山四围。皆奋迅而没云。其平远悠扬之胜。比之登山临海。又有自别者矣。自亭缘浦南转。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3L 页
有海月轩遗址。故佐郎文德教别业。轩下圆湖。湖外平沙。沙外是海。景物之胜。与亭相甲乙。文公有贤行。没而祭社。号东湖云。
知乐亭
府治之山曰盘龙。因山筑城。其最高顶。有九天阁,北山楼。自城顶西迤而临江。有乐民楼。东迤而成谷有文庙。其中冈蜿蜒而下。为观察使正衙。衙后数十举武。平阜宽敞。可坐千人。而正当城之中央。城雉三百十七。环列于眼中。余于癸丑夏。构亭于玆地。落成之日。试登而观焉。背后苍翠。玲珑点滴于帘箔之间。而前有七宝亭。独立荷沼。若举案而来献。东南西三面大野无畔。其圆如镜。其平如掌。而城川江,湖连川。左右抱郭。交流而入海。 定和,纯义诸陵。实有龙飞凤舞之势。而 庆兴殿本宫。郁郁皆入瞻望。击毬亭缥渺云边。正作前对。都连浦白沙如水。而宣德,道安诸山参差于云海之外。鲸波合沓。与天相接。而三岛及兄弟岩离立若星。近而一城之内。远而数百里外。高高下下。以形胜称者。靡不坐此而领略。时平则可以纵目而怡情。有事则可以指顾而号召。无远出登陟之劳。有密迩弦诵之乐。虽谓之众美咸具亦可矣。
知乐亭
府治之山曰盘龙。因山筑城。其最高顶。有九天阁,北山楼。自城顶西迤而临江。有乐民楼。东迤而成谷有文庙。其中冈蜿蜒而下。为观察使正衙。衙后数十举武。平阜宽敞。可坐千人。而正当城之中央。城雉三百十七。环列于眼中。余于癸丑夏。构亭于玆地。落成之日。试登而观焉。背后苍翠。玲珑点滴于帘箔之间。而前有七宝亭。独立荷沼。若举案而来献。东南西三面大野无畔。其圆如镜。其平如掌。而城川江,湖连川。左右抱郭。交流而入海。 定和,纯义诸陵。实有龙飞凤舞之势。而 庆兴殿本宫。郁郁皆入瞻望。击毬亭缥渺云边。正作前对。都连浦白沙如水。而宣德,道安诸山参差于云海之外。鲸波合沓。与天相接。而三岛及兄弟岩离立若星。近而一城之内。远而数百里外。高高下下。以形胜称者。靡不坐此而领略。时平则可以纵目而怡情。有事则可以指顾而号召。无远出登陟之劳。有密迩弦诵之乐。虽谓之众美咸具亦可矣。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4H 页
乐民楼
古有乐民亭在府城西隅。燬于壬辰。万历丁未。观察使张公晚改筑府城。起楼于旧亭之基。而上为燕游之所。下设守御之备。仍扁曰乐民楼云。楼前有江曰城川。白沙平铺。两岸如雪。而江流广可五里。沦涟漾漪。自成锦縠之纹。有桥曰万岁。横跨大江。平直如砥。车马往来。隐隐日夜不已。江之东西。广野杳茫数百里。白岳,千佛。插天于上游。而点点螺鬟。环拥献媚。于下流宣德,广浦。又演迤而入望。南临远海。浩渺无穷。而花,竹,草诸岛出没于天水之际。楼下缘江。闾阎鳞缉十馀里。烟柳朦胧。歌管沸咽。凡海岳之崇深。江湖之清丽。郊野之广衍。既揽而集于玆楼。而人物之殷盛。又兼而有之。名楼之义。有以也夫。
一遇岩
自府前城川江。沿流而上一百里。高迁社麒麟山下。苍岩一点。独立于川边。其下有龙隐之窟。深黑无底。上有青松数十株。缠根罅隙。屈曲而交错。布荫玲珑。川流到岩下。喷薄成渊。泓渟黛绿。俯视愯然。水际龙卧之石。尚有爪尾蹻躩之迹。杨蓬莱士彦为通判时题一遇岩三字于壁面。字大如席。又于水中二石。题
古有乐民亭在府城西隅。燬于壬辰。万历丁未。观察使张公晚改筑府城。起楼于旧亭之基。而上为燕游之所。下设守御之备。仍扁曰乐民楼云。楼前有江曰城川。白沙平铺。两岸如雪。而江流广可五里。沦涟漾漪。自成锦縠之纹。有桥曰万岁。横跨大江。平直如砥。车马往来。隐隐日夜不已。江之东西。广野杳茫数百里。白岳,千佛。插天于上游。而点点螺鬟。环拥献媚。于下流宣德,广浦。又演迤而入望。南临远海。浩渺无穷。而花,竹,草诸岛出没于天水之际。楼下缘江。闾阎鳞缉十馀里。烟柳朦胧。歌管沸咽。凡海岳之崇深。江湖之清丽。郊野之广衍。既揽而集于玆楼。而人物之殷盛。又兼而有之。名楼之义。有以也夫。
一遇岩
自府前城川江。沿流而上一百里。高迁社麒麟山下。苍岩一点。独立于川边。其下有龙隐之窟。深黑无底。上有青松数十株。缠根罅隙。屈曲而交错。布荫玲珑。川流到岩下。喷薄成渊。泓渟黛绿。俯视愯然。水际龙卧之石。尚有爪尾蹻躩之迹。杨蓬莱士彦为通判时题一遇岩三字于壁面。字大如席。又于水中二石。题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4L 页
龙堆虎台四大字而系之以赞。龙堆之赞曰不雨亦矫。不云亦翩。又何必在田。虎台之赞曰不隐亦晦。不雾亦斑。又何必在山。又题一绝句。玉楼入紫微。天悭千万年。花隐见之奇。醉墨留其颠。嘉靖乙卯天中日。竹轩花隐同游云。皆大书深刻。而间有缺画。如生斫蛟鼍。诚罕觏之奇境也。
龟景台
府东四十里海濒。有一块岩石。特立赑屃十馀丈。上可坐四五十人。四面浸蚀于波涛。或削而为峰。或穿而为窟。累累如蜂窠水涡。奇怪万状。不可形言。台下水际。广石平铺。斑斑为龟背之纹。石脉之黄白青赤。交错界道。画成井区。前后相连。大小若一。其绘䌽之分明。虽摹之以笔。殆无以过也。噫。孰主张是。孰施设是。而乃逞巧效奇。成得一拳石如是之劳耶。是不可穷也。台后则鸣沙海棠。左右群峰。拱揖挺拔。迥出云外。前临大海。蜃嘘鲸戏。日夕无常。日月之出。皆在眼底云。
白岳瀑布
自府西北七十里。有千佛山开心寺。自寺沿溪越巘。拳跼而上十馀里。有白岳庵。林谷深邃。峰峦秀异。庵
龟景台
府东四十里海濒。有一块岩石。特立赑屃十馀丈。上可坐四五十人。四面浸蚀于波涛。或削而为峰。或穿而为窟。累累如蜂窠水涡。奇怪万状。不可形言。台下水际。广石平铺。斑斑为龟背之纹。石脉之黄白青赤。交错界道。画成井区。前后相连。大小若一。其绘䌽之分明。虽摹之以笔。殆无以过也。噫。孰主张是。孰施设是。而乃逞巧效奇。成得一拳石如是之劳耶。是不可穷也。台后则鸣沙海棠。左右群峰。拱揖挺拔。迥出云外。前临大海。蜃嘘鲸戏。日夕无常。日月之出。皆在眼底云。
白岳瀑布
自府西北七十里。有千佛山开心寺。自寺沿溪越巘。拳跼而上十馀里。有白岳庵。林谷深邃。峰峦秀异。庵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5H 页
后飞泉绕庵前台。下百馀步。注于石槽。槽深不测。槽下石壁削立几四五百丈。而泉流溢出喷薄而下。声如疾雷之破山。状若银汉之垂天。瀑之对壁。攀缘鸟道。聚石为台。以为观瀑之所。仰瞻俯眺。恰当半腹。跳珠沸沫。飞洒衣袖。愯惧眩瞀。不可久留。且其庵居寂静萧散。自有出尘之想。而东南山海罗列于眼前矣。
金水窟
府西五十里。有白云山寺。自寺十里。有佛地庵。自庵数十里。有兜率台。台上有兰若。自台又缘石壁行数百步。奇峰耸立。峰底有小招提极爽垲。招提之右四五步。有泉在石窟底。径围丈馀而深不过数尺。水面浮出黄花薄如金箔。光澈水底。因风转动。积为泡沫。终古一色。窟之以金水名者此也。且其占地最高。前左右诸山虽崭绝崔崒。而皆在眼底。故前山之外。平野远海。皆可历历指点焉。
北关十景图记(并序)
余于咸兴。既得十景。而道内诸邑山海楼台之胜。又得十处。此外庆兴之白岳。吉州之万佛。永兴之沸流。安边之广石。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地。故不得并列于摹写云。噫。合道内二十馀邑胜地之可观
金水窟
府西五十里。有白云山寺。自寺十里。有佛地庵。自庵数十里。有兜率台。台上有兰若。自台又缘石壁行数百步。奇峰耸立。峰底有小招提极爽垲。招提之右四五步。有泉在石窟底。径围丈馀而深不过数尺。水面浮出黄花薄如金箔。光澈水底。因风转动。积为泡沫。终古一色。窟之以金水名者此也。且其占地最高。前左右诸山虽崭绝崔崒。而皆在眼底。故前山之外。平野远海。皆可历历指点焉。
北关十景图记(并序)
余于咸兴。既得十景。而道内诸邑山海楼台之胜。又得十处。此外庆兴之白岳。吉州之万佛。永兴之沸流。安边之广石。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地。故不得并列于摹写云。噫。合道内二十馀邑胜地之可观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5L 页
者。其数仅与咸兴一邑比。岂气之清淑。有聚而有散欤。抑人之观览。近详而远略欤。是未可知也。关外山川。素称粗厉。而然于其间。亦有此壮心目寄远想者。但以地荒僻而人罕到。无张大之者耳。山海景物之致。有目者皆可见。而犹湮没如此。况韬光铲彩枯死于穷乡者。又可望其驰名于当世。而流声于后代哉。可慨也已。
鹤浦
自安边府东行六十里。遵海濒旁石崖到浦边。浦之东北。鸣沙数十里。因风成纹。或细或大。烂如素锦。浦东沙峰斗起。望之如雪堆。有时风起则飞沙如流。而峰之高不减不增。是可异也。浦之周围二十里。而水面团圆如镜。沙峰之西有小青峰临水。上有松桧。下缠藤萝。号称元帅台。盖昔为岛而今为陆云。浦心又有一点孤岛。名曰栗岛。亭亭独立。蘸影波中。未知扬子之金山。西湖之孤出。较此何如耳。四面浅山。若断若连。苍翠玲珑。如彩屏环拥。浦之入海处仅容一船。而波涛蹙沙。填塞浦口。海船之出入于浦中者。或通或碍云。
国岛
鹤浦
自安边府东行六十里。遵海濒旁石崖到浦边。浦之东北。鸣沙数十里。因风成纹。或细或大。烂如素锦。浦东沙峰斗起。望之如雪堆。有时风起则飞沙如流。而峰之高不减不增。是可异也。浦之周围二十里。而水面团圆如镜。沙峰之西有小青峰临水。上有松桧。下缠藤萝。号称元帅台。盖昔为岛而今为陆云。浦心又有一点孤岛。名曰栗岛。亭亭独立。蘸影波中。未知扬子之金山。西湖之孤出。较此何如耳。四面浅山。若断若连。苍翠玲珑。如彩屏环拥。浦之入海处仅容一船。而波涛蹙沙。填塞浦口。海船之出入于浦中者。或通或碍云。
国岛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6H 页
自鹤浦沙峰之东。乘船入海十里许到岛。岛之体势。三面高而一面低。低处可以泊船。而水际白沙如练。稍上海棠铺生如织。又稍上翠竹丛密。蔓茜尽被一岛。移舟绕岛而东。石崖渐高。或数十丈或百馀丈。而崖石皆条分束立。四面方直。有如绳而斲者。稍南有小窟。波涛喷薄。深黑不可测。撑舟而入仅一匹长。窄不能容舟。仰视窟上。丹砂隐石。露于罅隙。以船竿上刺之。点点落于船中。自窟又转而南。石势尤高。巉岩崔崒。仰之悸慄。盖岛之四隅束立之石。或折或落。虽有长短之不齐。皆削成四面。大小若一。而窟中之石亦复如之。乃知一岛尽是方石束成者。吁可怪哉。浦与岛固天下之绝景。岂山势自北来。向金刚渐近。其磅礴清淑之气。先漏于玆地。而至若镜浦丛石。皆支流馀裔之所成者非耶。
道安寺
自定平府东行六十里。渡金津江至海边。有山逶迤。插入于海中几十里许。孤峰陡起。削立千仞。而寺在其中间。左右挟裨海。前临无极天水冥冥之外。右绕之为安边,鹤浦,国岛。左绕之为吉州磨天,城津。其间岛屿岩峦。出没溟波。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翔如飞
道安寺
自定平府东行六十里。渡金津江至海边。有山逶迤。插入于海中几十里许。孤峰陡起。削立千仞。而寺在其中间。左右挟裨海。前临无极天水冥冥之外。右绕之为安边,鹤浦,国岛。左绕之为吉州磨天,城津。其间岛屿岩峦。出没溟波。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翔如飞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6L 页
鸟。或削如剑戟。无不森列于眼底。寺后稍上五六丈。有观日坛。日月出于其前。自坛稍西有小庵。穿石作窟。因成佛龛。自龛前北望咸兴之野。杳霭苍苍。山岳如垤而江湖若带矣。
挂弓亭
自甲山府北行百里至惠山镇。重墉屹立于高阜内。城北隅有挂弓亭。亭槛压女墙俯鸭江。江之北岸数十步有石塔。高标没云。谚称古有男兄女弟。男则筑城于南岸。女则建塔于北岸云。自塔逦迤而上。乃是白头山脚。去山顶仅百里云。登亭西望。江流弯回而野势平圆。颇有萧爽之致。噫。此地乃白山之根。绿江之源。天下之穷处也。从前女真靺鞨互为窟穴。寇攘抄窃。有若鸟兽之相攫。未知何时佛教传来于此处。而人功事力。乃能建塔之高壮若此耶。此不过一千年内事。而茫昧不可徵如此。安得逴寒门历玄冥。从颛顼而问之哉。
释王寺
寺在安边府西四十里雪峰山下。我 太祖潜龙时。梦入破屋中。负三椽而出。往问于山下土窟中僧。僧答曰身负三椽。乃王字也。 太祖感此。建寺于土窟
挂弓亭
自甲山府北行百里至惠山镇。重墉屹立于高阜内。城北隅有挂弓亭。亭槛压女墙俯鸭江。江之北岸数十步有石塔。高标没云。谚称古有男兄女弟。男则筑城于南岸。女则建塔于北岸云。自塔逦迤而上。乃是白头山脚。去山顶仅百里云。登亭西望。江流弯回而野势平圆。颇有萧爽之致。噫。此地乃白山之根。绿江之源。天下之穷处也。从前女真靺鞨互为窟穴。寇攘抄窃。有若鸟兽之相攫。未知何时佛教传来于此处。而人功事力。乃能建塔之高壮若此耶。此不过一千年内事。而茫昧不可徵如此。安得逴寒门历玄冥。从颛顼而问之哉。
释王寺
寺在安边府西四十里雪峰山下。我 太祖潜龙时。梦入破屋中。负三椽而出。往问于山下土窟中僧。僧答曰身负三椽。乃王字也。 太祖感此。建寺于土窟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7H 页
之基。号释王。其僧即无学云。自南山驿寻寺。洞口入红箭门。初渡水阁曰断俗门。再渡曰登岸阁。三渡曰不二门。三阁之间几十里。两岸皆奇岩峭壁。枫叶松林。到寺则佛殿之宏丽。寮舍之繁夥。甲于一道。邃宇回廊。迷不知所之。寺之西边有一阁。置木像八百罗汉。乃 太祖以元帅北征时。使郎将金南连往吉州广积寺。船载以来。刻板以记其事。列书僚属郑梦周等名。板藏在寺尚宛然。前临溪上。有龙飞,兴庆二楼甚轩敞。
城津镇
磨天岭在端川,吉州之间。南北道自此分焉。岭之一支东驰。斗入海中为城津镇。古有土城。万历丙午。观察使李时发闻于朝廷设镇。乙卯观察使崔瓘筑石城。其地三面皆海。独后一面连陆而高峰峙焉。城有内外。内城之东最高处。为观日月出之峰。而其下为佥使之居。西有孤峰斗起为将坛。外城之西阜有朝日轩。乃客馆也。西门之西有斩鲸台。东门之东有望海亭。朝日之上。压峰顶有丽谯曰镇北楼。自东门之侧引川入城。蓄水为池。而海涛所冲之地则势不可筑城。皆插木为栅矣。盖其地形势。前临大海。与天无
城津镇
磨天岭在端川,吉州之间。南北道自此分焉。岭之一支东驰。斗入海中为城津镇。古有土城。万历丙午。观察使李时发闻于朝廷设镇。乙卯观察使崔瓘筑石城。其地三面皆海。独后一面连陆而高峰峙焉。城有内外。内城之东最高处。为观日月出之峰。而其下为佥使之居。西有孤峰斗起为将坛。外城之西阜有朝日轩。乃客馆也。西门之西有斩鲸台。东门之东有望海亭。朝日之上。压峰顶有丽谯曰镇北楼。自东门之侧引川入城。蓄水为池。而海涛所冲之地则势不可筑城。皆插木为栅矣。盖其地形势。前临大海。与天无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7L 页
极。而兀然特立于鲸海喷薄之中。缥缈若在六鳌之颠。而浩浩乎如乘舟纵缆。与波上下。关防之要害。游赏之奇胜可谓兼得之矣。
七宝山
自明川府缘山脊东南行五十里有门岩。自岩东望。大山接天。围绕四面。中有石山。色如丹霞。群峰挺拔奇秀。千态万状。无所不有。其最奇者。有寺岩,册岩,舟岩,千佛峰,万寺峰,虎像台等名。或如禽兽之飞走。或若人物之杂沓。虽云气之散聚。蜃嘘之变幻。殆不足以喻其奇也。自门岩行十里。有金藏寺。自寺又行二十里有开心寺。寺后有台。坐此则可以领略一山之面目。自寺稍东有望海台。自台踰石峰有金刚窟。自窟行十里有兜率庵。庵在寺岩之下。地势最高绝。俗传古有七山并峙。故山名七宝。而中古以后。六山沈海。今此存者只其一山云。今山之最高处。蚌螺之甲往往委积成堆。以此观之此。山之亦曾沈海可知也。未知何年六山复出于陆。而海水又驾此山之上欤。山之可异者。又有萝葍满山。皆无种而生。居僧以此为粮云。
彰烈祠
七宝山
自明川府缘山脊东南行五十里有门岩。自岩东望。大山接天。围绕四面。中有石山。色如丹霞。群峰挺拔奇秀。千态万状。无所不有。其最奇者。有寺岩,册岩,舟岩,千佛峰,万寺峰,虎像台等名。或如禽兽之飞走。或若人物之杂沓。虽云气之散聚。蜃嘘之变幻。殆不足以喻其奇也。自门岩行十里。有金藏寺。自寺又行二十里有开心寺。寺后有台。坐此则可以领略一山之面目。自寺稍东有望海台。自台踰石峰有金刚窟。自窟行十里有兜率庵。庵在寺岩之下。地势最高绝。俗传古有七山并峙。故山名七宝。而中古以后。六山沈海。今此存者只其一山云。今山之最高处。蚌螺之甲往往委积成堆。以此观之此。山之亦曾沈海可知也。未知何年六山复出于陆。而海水又驾此山之上欤。山之可异者。又有萝葍满山。皆无种而生。居僧以此为粮云。
彰烈祠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8H 页
镜城府南一百里有御乱里。或称渔郎里。里有八景台。台南十里许有茂溪湖。乃壬辰倭乱时。义士李鹏寿邀郑评事文孚起兵处也。 今上乙巳。评事李端夏倡议立祠于湖上。享郑公而以同盟人鹏寿等配焉。又作烛龙书堂于其侧。以为儒生居业之所。祠在西峰下高阜。而前有小山。横抹如新月之吐。半浸湖水。苍翠蔚然。四面诸山削立如彩屏之围。而其中平圆成湖。纵广九里。芰荷菱芡。绿净如拭。蕴藉清丽。殆不可名言。北地山川。大抵粗壮轩豁之观则固可易得。而山弯水环未有如此地之幽静者。岂天亦欲彰郑公之忠烈。特设别区于荒裔之域。以妥其灵也耶。
龙堂
庆源府东四十里江边。有东林山城。 太宗大王元年。使都巡察使姜思德筑之。俗传 穆祖初居于此。自此移于斡东云。城内有大井。其深莫测。井上有古基。础砌犹存。今城之东畔有祠宇三间。自朝廷岁送香币。祭豆满江神。而土人称以龙堂云。上龙堂北望则江之南训戎安原等镇堡。庆源府城郭及甑山七岩山罗列眼前。江之北训春江也。春山县城等诸地。弥望不知边际。而豆满江中裂大野。横分夷夏。日月
龙堂
庆源府东四十里江边。有东林山城。 太宗大王元年。使都巡察使姜思德筑之。俗传 穆祖初居于此。自此移于斡东云。城内有大井。其深莫测。井上有古基。础砌犹存。今城之东畔有祠宇三间。自朝廷岁送香币。祭豆满江神。而土人称以龙堂云。上龙堂北望则江之南训戎安原等镇堡。庆源府城郭及甑山七岩山罗列眼前。江之北训春江也。春山县城等诸地。弥望不知边际。而豆满江中裂大野。横分夷夏。日月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8L 页
胚胎之地。固有奇壮若是者矣。
抚夷堡
自庆兴府沿豆满江上流行三十里至抚夷堡。城压江之南岸。北望胡地。大野无际。东指海堧。奇峰峭耸。乃斡东地。而 穆祖所尝居云。自堡稍下。北岸有大山。逆流弯回。乃 穆祖王妃古陵。陵之左山腰稍低。铸铁为龙埋之。以补地脉云。而今皆为殊域。不可往寻。旷野之中有八池相连。谚传池有五色莲花并发。而无可徵信。堡后有烽台最高。试登而望焉。地尽之外。又有瑟海。青黑之色。与天相接矣。噫。 国初威德。虽回豆江使西流。宜无所不可。唯此 圣祖之旧宅遗陵。皆在隔江一步地。而弃而与之腥膻之居。不为之疆理者。抑何故欤。金宗瑞诸人。有难辞其责矣。
咸镜道地图记(随疏投进)
臣闻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周知其利害。然则地之利害。舍是图则有不可周知者矣。惟我国家建邦启土。分为八路。顾此关北最远而僻。且其地势。白头南迤。长白北折。与胡地接界者几二千里。其间复岭重关。扶舆磅礴。木梯石栈。撑拒钩连。凡其流峙之往复回辏。疆域之长短赢缩。有难周观
抚夷堡
自庆兴府沿豆满江上流行三十里至抚夷堡。城压江之南岸。北望胡地。大野无际。东指海堧。奇峰峭耸。乃斡东地。而 穆祖所尝居云。自堡稍下。北岸有大山。逆流弯回。乃 穆祖王妃古陵。陵之左山腰稍低。铸铁为龙埋之。以补地脉云。而今皆为殊域。不可往寻。旷野之中有八池相连。谚传池有五色莲花并发。而无可徵信。堡后有烽台最高。试登而望焉。地尽之外。又有瑟海。青黑之色。与天相接矣。噫。 国初威德。虽回豆江使西流。宜无所不可。唯此 圣祖之旧宅遗陵。皆在隔江一步地。而弃而与之腥膻之居。不为之疆理者。抑何故欤。金宗瑞诸人。有难辞其责矣。
咸镜道地图记(随疏投进)
臣闻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周知其利害。然则地之利害。舍是图则有不可周知者矣。惟我国家建邦启土。分为八路。顾此关北最远而僻。且其地势。白头南迤。长白北折。与胡地接界者几二千里。其间复岭重关。扶舆磅礴。木梯石栈。撑拒钩连。凡其流峙之往复回辏。疆域之长短赢缩。有难周观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9H 页
而遍知。故载诸方舆者。实多谬误而莫或是正。谈者病之。臣以无似。受 命于玆地。于今三年。边隅障塞。出入殆遍。山海险易。道里迂直。领略其什七八。更访于习行役详地理者。参订互辨。作为图本。而依仿 中朝舆地之制。先画井区。每一区当十里。以此计程。列置山川与郡邑。至于镇堡烽燧关岭邮传。莫不寸量尺度。各从里数。分其近远。定其阔狭。经纬得位。纡曲随形。步不劳亥。记不烦鼓。而一见瞭然。如指诸掌。虽足目之所未及。难保一二之无差。然广轮之总数。关防之大势。则庶几得其要领矣。周知利害。不无少补。而职方之掌。恐不可无也。抑臣于此。又有说焉。富宁之北三水之西。宜守弃地。以固封疆。吉州之西甲山之东。宜开新路。以便往来。念此数事。关系非细。一披此图。形势可见。既非开边而生衅。又非好大而喜功。收我土地。树我藩篱。通我隔塞。接我声援。岂为过计哉。臣别具利害文字。随图以进。金城方略。必待图上。陇右山川。亦须聚米。此臣今日区区之意也。癸丑十二月日。嘉善大夫咸镜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咸兴府尹臣南九万谨记。
望云亭记(乙丑)
望云亭记(乙丑)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69L 页
朴甥泰维士安。左官为高山道察访。作亭于驿馆之上。暇日登临。不胜其思亲之情。扁其亭曰望云。实取狄梁公语也。仍求记文于余。余复之曰自古离亲而思慕。览物而兴感者何限。独狄梁公之语。传于世至今。噫。望云之云。本非殊观之景物。且无可咏之声律。而凡孝子之思亲者。无不以望云为口实。此其故何哉。岂不以梁公之移孝而为忠者。为天下后世之所厌服。是以虽其一时偶发之言。亦足为人之艳称而然耶。然则若使梁公其所以为忠者。不如彼之盛。则设或有区区之孝。亦不足多而况其一言之微哉。夫如是则梁公之意。不在于望云而在于思亲。梁公之孝。不但在思亲而实在效忠于国家。后之欲学梁公者。不于其效忠而只知其思亲之为孝。不可也。不于其孝亲而只取其望云之一言。尤不可也。以此言之。涕泣而思恋。不足以为孝。登陟而瞻望。不足以为孝。随见而寄怀。不足以为孝。形言而纪文。不足以为孝。唯当奉不贰之训。思靡盐之义。使其毕竟成就无愧于梁公然后。方可谓孝矣。尚何论斯亭之有无哉。虽然人子之离亲而于役者。当其奔走车马之间。逢迎宾旅之际。不遑启处。怀归而未归。闵定省之久旷。叹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0H 页
饔飧之无人。山川隔矣。道路远矣。迟回眷顾。心壹郁而如结。于斯时也。登斯亭则斯望云矣。斯望云则斯思亲矣。斯思亲则斯思亲之所以教我者矣。槩言其为教。勤而敏也。廉而谨也。敬上而恤下也。奉公而忘私也。日夕孳孳。思无违于此教。则其所以效忠者。未始不由于思亲。其所以思亲者。未始不在于斯亭之望云。夫然则亭之作。亦何可已也。呜呼。朴甥其能使斯亭不废。亦如梁公之语传于世则几矣。
盛京舆地图记(随疏投进)
盛京志首卷。有舆地全图。西自山海关。东极于海。北抵朔漠之界。南与西北。二道相接。其疆域之赢缩。道路之迂捷。在我亦有不可不知者。第其本图窄小而未备。微细而难看。故演而大之。画井而定近远。计区而填名号。五千馀里之间。凡其山川之源委。州县之分合。站路之纡直。边门之疏密。举可一披而瞭然。敢将一本。仰尘 睿览。又送其副于备局。以备他日或有考焉。时疆圉赤奋若四月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臣南九万谨记。
龙岩亭记(戊寅)
有徐生塾者。生长于京都繁富之地。而神恬而心静。
盛京舆地图记(随疏投进)
盛京志首卷。有舆地全图。西自山海关。东极于海。北抵朔漠之界。南与西北。二道相接。其疆域之赢缩。道路之迂捷。在我亦有不可不知者。第其本图窄小而未备。微细而难看。故演而大之。画井而定近远。计区而填名号。五千馀里之间。凡其山川之源委。州县之分合。站路之纡直。边门之疏密。举可一披而瞭然。敢将一本。仰尘 睿览。又送其副于备局。以备他日或有考焉。时疆圉赤奋若四月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臣南九万谨记。
龙岩亭记(戊寅)
有徐生塾者。生长于京都繁富之地。而神恬而心静。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0L 页
不问废著有无之为何物。不知博奕敖放之为何事。唯闭户读书而已。少日曾问字于余。间以病废。且习黄岐之术。稍解其趣。而为相识有力人所挽。从事于裤褶韬钤间者十馀岁。得折冲资而年且衰矣。慨然叹曰吾学书而未成。学医而未达。服劳于军门而亦未得建功而立事。到今齿发凋落。志气低垂。不可以效用于当世矣。无宁自屏于宽閒寂莫之濒。优游徜徉。以终吾身。卜地于加平之朝宗县蜚廉山下。有巨岩峙于大川之边。双角特起。蜿蜒若饮水之龙。名之曰龙岩。作一间亭于其上。以为游目骋怀之所焉。吾既不文不武。一穷老人耳。不足使此地得人而称胜。此地亦穷峡之一荒处耳。无清丽绝特之奇观。不足以供骚人逸士之游赏。诚不足以形诸吟咏。发诸文辞。以垂于后者。虽然人无高下。能不枉其志者为君子。地无美恶。能不为人所争夺者谓静散。然则吾固以得此地为幸。此地亦未必以得吾为不幸。请公为吾之龙岩亭记可乎。余曰唯唯。余闻尔言。不能无戚戚者矣。昔余之掌本兵。尔亦为偏裨。其时尔与为同辈号才敏能任事。出尔右者多矣。数十年之间。夷考其人之所为。或慕蝇头微利。走死地如骛。受捶楚而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1H 页
蒙桎梏者有之。或觊非分之福。效毋望之人。终被没身之戮者亦有之。唯尔独超然物外。付生事于一岩之上。虽长年穷饿。亦甘心而无悔。比之向日号才敏能任事者。其得失何如哉。余闻龙之为物。本以潜藏为德。或蛰于深湫。或蟠于污泥。且或变而为梭。入人之爪甲者。凡以晦其迹而全其身也。今尔之处此亭也。若湫也若泥也若梭也若爪甲也。则不亦善乎。至若亭之所登眺。山川拱揖之势。烟云变化之态。余所未见。无可言者。纵言之。亦何足为尔之轻重也。徐生曰谨闻命矣。遂书以为龙岩亭记。
明皋书院重修记(己丑)
明皋书院在广州鸥浦。即浦渚赵先生之所享祀。玆实先生之松楸也桑梓也。于先生杖屦息游之处。作后人尸祝藏修之地。惟我先生之如在与夫后人之瞻依。固将千百世如新矣。盖闻刱建院宇。在 显庙元年庚子。奉荐俎豆在二年辛丑。 赐以额号在十年己酉。以当初事力之未裕也。结构或有疏略。以其后岁月之浸久也。栋宇或有挠圮。院之诸生任弼周宋经周等。纠率同志。经营累年。乃得以修改。倾者正危者安陊者完䵝者明。寝庙孔安。庭除载肃。又以其
明皋书院重修记(己丑)
明皋书院在广州鸥浦。即浦渚赵先生之所享祀。玆实先生之松楸也桑梓也。于先生杖屦息游之处。作后人尸祝藏修之地。惟我先生之如在与夫后人之瞻依。固将千百世如新矣。盖闻刱建院宇。在 显庙元年庚子。奉荐俎豆在二年辛丑。 赐以额号在十年己酉。以当初事力之未裕也。结构或有疏略。以其后岁月之浸久也。栋宇或有挠圮。院之诸生任弼周宋经周等。纠率同志。经营累年。乃得以修改。倾者正危者安陊者完䵝者明。寝庙孔安。庭除载肃。又以其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1L 页
馀材作。别堂于典祀丽之左。以为诸生燕息之所。至若庖廥之颓废者。亦皆次第葺之。工既讫。诸生合议。名讲堂曰忠孝。而集朱夫子遗笔揭之。名东斋曰四勿。名西斋曰三省。名外门曰入德。名典祀厅曰毖祀之厨。名别堂曰养正之斋。皆所以寓意进学。必欲其顾名思义也。于是焉读生又合议曰。院之设盖久。而尚未有记事。以视于后。宜速图之。乃具事始末。请文于余。余作而曰今诸生之意甚盛。将以何言答之哉。我先生道德之高。忠孝之笃。国史之纪载。朝家之褒录。后贤之称述备矣。今何敢复加以僭说。至若海岳环拥。溪山拱揖。天作而地藏之。以为揭虔妥灵之所。与庐阜之白鹿并称者。非但余不得历谒而登览。无可以为言。设令想像而详言之。亦何足为斯院之重也。又若诸生慕贤而建祠。刱前修后。经纪董事之勤。诚有足尚者。然亦必非诸生今日所请以为记。若乃自古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则诚有可言者矣。礼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今京都之太学。郡邑之乡校。皆所谓学。所以公之于邦国。领之于官府者也。若书院则乃是党庠术序之类。而比之家塾。稍公而加重者也。虽其大小有等。广狭有差。其于古之建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2H 页
国。以教学为先者。同一意也。然则塾庠序学。如是其备置者。凡以教士为急。至于先圣先师之释奠释菜者。亦是始教之一事。非建学之原本也。然则为士而入学校庠序之中者。只知其始教皮弁示敬之道。而不知其孙业蛾子时术之义。则亦何益于为己之学。亦非所以报国家设教之意也。且学校之所祀。乃是孔孟以下群圣贤。书院之所享。乃是近代乡邦之名贤。不无轻重之殊。而今之为士者。乃有缓于学校而急于书院人。或以此相訾謷。余意则有不然者。孟子言君子之泽。斩于五世。其论见知与闻知。亦以居之近远为言。是以孔孟之训天下无不诵读。而邹鲁独称多士。阳城居晋鄙。薰德而善良几千人。此岂非世不远而居之近故耶。阳城且然。而况不但为阳城者乎。以此今世之士。乃于乡邦之贤。薰陶私淑。感发兴起。其所得之效。或多衬切于身心者。故其为之尊奉于祠院也。不藉公家之力。各以其士林通共鸠聚者成之。人之褊心浅见者。反以此为讥。若以国家教七之方言之。亦恐当奖而不当禁也。虽然孟子论友士。自一乡推之至于一国天下。犹以为不足。又必至于尚友古人。今之为士者。若能尊师乡邦之名贤。知行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2L 页
日进于高明。则又将必以古圣贤为期。此乃自东山而登泰山。由江河而达于海之说也。岂非诸生所当勉者乎。是为记。
药泉集第二十八
杂著
归田乐辞(庚戌)
余有乡老友曰金生尚亨。举进士十数年。登名南宫亦屡矣。终不成一第。殆将老矣。余少离乡土。今始奉板舆归田庐。与生相会。畴昔笔砚之游。宛宛如昨。而倏焉已过二十有五载矣。慨日月之逾迈。念人事之变迁。晤言抒怀。不觉景之晏而宵之分也。金生谓余曰凡仕于朝者。归于乡。将自佚。非自劬。劬在于有事而忧。佚在于无事而娱。以吾观于今世。其所趣者或殊矣。愿君不事一事。浩然自适。以享居乡之乐。不亦愉乎。余起而谢曰善夫。生之教余也。生之意。余知之矣。余虽惛。敢不敬从而自持。因推其说而为之辞曰。余还乡而身佚兮。今将执何事而自乐。既不善夫琴酒兮。又不学夫射奕。昔韩子之送愿兮。序盘谷之乐事。考其语有不然兮。岂古今之或异。欲钓川而食鲜兮。惧他人之不独。欲采山而茹美兮。虑他人之不斸。余坐乎茂树之凉兮。人将无所息焉。余濯乎清泉之
药泉集第二十八
杂著
归田乐辞(庚戌)
余有乡老友曰金生尚亨。举进士十数年。登名南宫亦屡矣。终不成一第。殆将老矣。余少离乡土。今始奉板舆归田庐。与生相会。畴昔笔砚之游。宛宛如昨。而倏焉已过二十有五载矣。慨日月之逾迈。念人事之变迁。晤言抒怀。不觉景之晏而宵之分也。金生谓余曰凡仕于朝者。归于乡。将自佚。非自劬。劬在于有事而忧。佚在于无事而娱。以吾观于今世。其所趣者或殊矣。愿君不事一事。浩然自适。以享居乡之乐。不亦愉乎。余起而谢曰善夫。生之教余也。生之意。余知之矣。余虽惛。敢不敬从而自持。因推其说而为之辞曰。余还乡而身佚兮。今将执何事而自乐。既不善夫琴酒兮。又不学夫射奕。昔韩子之送愿兮。序盘谷之乐事。考其语有不然兮。岂古今之或异。欲钓川而食鲜兮。惧他人之不独。欲采山而茹美兮。虑他人之不斸。余坐乎茂树之凉兮。人将无所息焉。余濯乎清泉之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3H 页
洁兮。人将无所掬焉。若有得于此兮。讵无失于彼也。不有亏而能成兮。固必无之理也。伊玆事之不可事兮。余将反乎无为。先庐足以庇身兮。薄田足以救饥。入奉慈颜兮。出会亲戚。坐对坟素兮。行观稼穑。逍遥于淡泊之圃兮。婆娑乎术艺之囿。虽愧夫畏垒之大穰兮。亦庶乎徐稚之食力。盍推席与舍者兮。苟相争其犹未至。壹无撄于余心兮。聊优游以卒岁。辞讫谓生曰。若此则可以得居乡之乐。而无倍于生之教乎。不耶。生曰然。此正吾为故人规祝之意也夫。
钓说
岁庚戌余归田洁城。家后有池。纵广数十武。而深浅六七尺以下。余长夏无事。辄往见噞喁之𫙺𫙺。一日邻人斫竹一竿。敲针为钓以赠余。使垂纶于涟漪间。余在京师久。未尝知钓钩长短阔狭弯曲之度如何。以邻人之赠为善也。垂之竟日。不得一鳞焉。明日有一客来见钩曰。是宜不得鱼也。钩之末太曲而向内。鱼吞之虽易。吐之亦不难。必使其末少偃而向外乃可。余使客敲而向外。又垂之竟日。不得一鳞焉。明日又一客来见钩曰。是宜不得鱼也。钩之末既向外而曲之圈且太阔。不可以入鱼之口矣。余使客敲而窄
钓说
岁庚戌余归田洁城。家后有池。纵广数十武。而深浅六七尺以下。余长夏无事。辄往见噞喁之𫙺𫙺。一日邻人斫竹一竿。敲针为钓以赠余。使垂纶于涟漪间。余在京师久。未尝知钓钩长短阔狭弯曲之度如何。以邻人之赠为善也。垂之竟日。不得一鳞焉。明日有一客来见钩曰。是宜不得鱼也。钩之末太曲而向内。鱼吞之虽易。吐之亦不难。必使其末少偃而向外乃可。余使客敲而向外。又垂之竟日。不得一鳞焉。明日又一客来见钩曰。是宜不得鱼也。钩之末既向外而曲之圈且太阔。不可以入鱼之口矣。余使客敲而窄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3L 页
其圈。又垂之竟日。才得一鳞焉。明日又二客来。余示以钩。且语之故。其一客曰是宜得鱼少也。钩之抑而曲之也。必短其曲尖。使仅可以擘粒。此则曲尖太长。鱼吞之不没。必且吐矣。余使客敲而短其尖。垂之良久。吞钩者屡矣。然引纶而抽之。或脱而落焉。旁一客曰彼客之言。于钩也得矣。于抽也遗矣。夫纶之有系䕸也。所以定浮沈而知吞吐。凡动而未沈也。吞或未尽。而遽抽之则为未及。沈而少纵也。吞且复吐。而徐抽之则为已过。是以必于其欲沈未沈之间而抽之可也。且其抽之也。抗其手而直上之。则鱼之口方开。而钩之末未有所支。鱼顺钩而张龈。如霜叶之脱条。是以必侧其手势。若汎彗然而抽之。然则鱼方吞钩于喉中。而钩乃转尖于呷里。左激右触。必有所㨛擸而爬牵焉。此所以必得无失也。余又用其法。垂之移晷。得三四鳞焉。客曰法则尽于是矣。妙犹未也。取余竿而自垂之。纶余纶也钩余钩也饵余饵也。坐之处又余处也。所易者特持竿之手耳。鱼乃迎钩而上。骈首而争先。其抽而取之也。若探之于筐而数之于盘。无留手焉。余曰妙盖至此乎。此又可以教余乎。客曰可教者法也。妙岂可教也。若可教也。又非所谓妙也。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4H 页
无已则有一说。子守吾之法。朝而垂之。暮而垂之。专精积意。日累月久而习习而成。手且适其适。心且解其解。夫如是则或可以得之。与。其未得之与。或可以达其微而尽其极与。悟其一而昧其二三与。其或一未有所知而反有以自惑与。其或恍然自觉而不自知其所以觉者与。此则在子吾何与焉。吾所以告子者止于此矣。余于是投竿而叹曰善夫。客之言也。推此道也。奚特用于钓而已哉。古人云小可以喻大。岂若此类者非耶。客既去。识其说以自省焉。
儿子婚书(乙卯十月)
愿为有室。既定万福之原。迎以承宗。将合二姓之好。玆致尺币。敬修函书。伏惟尊亲家执事。相国贤孙。名州良牧。教成蘋藻。德阀闻季女之齐。戒申衿鞶。寒门许冢妇之贶。幸托后事之重。敢展先人之仪。忝亲男鹤鸣。训惭纯深。学昧诗礼。嘉姻是结。正趁鸣雁之朝。祚胤斯蕃。伫期梦态之卜。
康世爵传(戊辰)
康世爵者。中国荆州府人。曾祖祐以金州参将。战死蒙古。祖霖从杨镐东征死平山。父国泰官青州通判。万历丁巳坐事谪辽阳。世爵随焉。时年十六。戊午四
儿子婚书(乙卯十月)
愿为有室。既定万福之原。迎以承宗。将合二姓之好。玆致尺币。敬修函书。伏惟尊亲家执事。相国贤孙。名州良牧。教成蘋藻。德阀闻季女之齐。戒申衿鞶。寒门许冢妇之贶。幸托后事之重。敢展先人之仪。忝亲男鹤鸣。训惭纯深。学昧诗礼。嘉姻是结。正趁鸣雁之朝。祚胤斯蕃。伫期梦态之卜。
康世爵传(戊辰)
康世爵者。中国荆州府人。曾祖祐以金州参将。战死蒙古。祖霖从杨镐东征死平山。父国泰官青州通判。万历丁巳坐事谪辽阳。世爵随焉。时年十六。戊午四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4L 页
月。清人陷抚顺。禽游击李永芳。七月陷清河。守将邹姓者死之。己未三月。经略杨镐自辽阳命将分军。四路出征。总兵杜松由开原。总兵王尚乾由抚顺。总兵李汝柏由清河。都督刘綎由牛毛岭。国泰在刘綎军。故世爵亦随焉。国泰叱令还。世爵不忍去。伏于帐外。国泰徐知之。招入帐抚背曰此何地而汝尚随我也。军过牛毛岭。敌兵从狭中突出。矢如雨下。大军前后不相救。败绩。都督自烧死。国泰亦中箭死。世爵潜身涧谷。日曛后收父尸。以石记处。时东兵在后。都副二元帅陈山上。左右营将陈山下。世爵投入元帅陈。翌朝见清人先击左营。如烈风振落。一瞥之顷。无孑遗者。移击右营。败入于山上军。山上军望之。皆战慄无人色。二元帅相诘良久。有若一欲战一欲降者。俄送一使于敌陈。须臾还报。即令诸军尽弃兵器下山降。清人以兵围数匝。搜出明军之相混者。反缚驱出尽斩之。世爵亦被缚坐大石下。适主者忘而去。目东兵示以缚乞解。皆睨不敢动。自以背磨石棱。缚绳绝。脱衣换著东兵战死者衣。撺立东兵中得免。走还辽阳。是役也。开原,抚顺二路亦没。独清河路得经略传令。不战而还。 天子闻三路丧师震怒。拿杨镐及李汝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5H 页
柏。以熊廷弼代镐镇辽阳。时世爵以未收父骸。不忍还乡。经略招谓之曰日者汝季父国胤书来。请我资汝衣粮。收汝父骸。汝方年少壮勇。可起复从军。复汝父雠。世爵不敢辞。是年六月清人陷开原。七月陷铁岭。又拿熊经略。以广宁布政使薛公代之。辛酉三月。清人围沈阳。时十二总兵同守城。议曰城小军多不能容。乃出马军陈于城外。清人因其出城急击之。随其尾以入。门不及闭。城遂陷。城中男女老弱。无处逃生。皆从城上自坠。或死或伤。委积城下。其高半城。世爵方在城中。亦跃马下城。坠积尸上。且踬且跑。得奔归辽阳。清人乘胜。又进围辽阳城。人有自敌陈逃还者言敌可破状。城中人不悟其为敌间。使守西城。与城中不逞者合谋内应。垂绒索引敌登城。辽阳城周十五里。东南北三面警守方严。而西城一面敌已盈堞矣。经略薛公自焚死。监军御史张勋为清人生得。逼降终日不屈。文吏十二人。与勋同死。武将皆降焉。世爵当城陷时。跋马奔驰。适陷深井中失马。乘夜步出城外。壕水方涨。城中士女逃出者又皆溺死。而世爵善游得涉。天将明。藏身于野中乱尸间。待昏暮走入山。昼伏夜行。到凤凰城。时敌兵充斥。人不保朝夕。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5L 页
主人家有处女无可托。请世爵为婿。世爵以父死未葬辞焉。与广宁人刘光汉。收聚辽阳散卒三百人。同守凤城。未几光汉战死。世爵亦创重被禽。幸不死。自念南还路已绝。不如归东国。犹得免薙发左衽。脱身走无人境。以刀割所著羊裘。煮以吞之。鸟兽窜十三日。始越鸭绿江到满浦镇。是天启五年乙丑八月也。自满浦周行关西诸邑糊口。又念逃生他国。不可久处于清国差人往来之地。岁丙寅入咸兴。渐转北。丙子到庆源。丙戌移钟城。辛丑始定居于会宁之西都昆地。年八十馀。以寿终。世爵以驿婢为妻生二子。道臣以上国衣冠之裔。沦贱籍为可伤。上闻朝廷。许赎从良。世爵居北土几五十年。人多称之。盖略解占相推命。而未尝鬻技。拳勇绝人。未尝斗竞。能力农畜谷。以其馀周贫济饥。未尝有吝情。所居乃清人开市地。货物遍民间。而世爵自以戴天为痛。未尝一毫近诸身畜诸家。家居江水之濒。苫盖悉以藁。未尝以草曰人或以越江疑我。何以自解也。北来官吏闻其名。多招延之。能知其贤否高下。不可意者。虽请未尝往也。闻边吏之犯禁者。未尝不扬言曰。中国则用法甚严。何东国独无烹吏之规乎。人多惮畏之。其子患痘将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6H 页
死。其妻邀巫女设神床陈酒饼以祷之。世爵自酌酒跪献曰。果有神。愿见形。虽无形。愿闻声。俯伏侦伺久之曰。吾熟视而不见其形。静听而不闻其声。所谓神果何在也。因散其酒饼。撤神床烧神位。其妻惊号泣乞止之。怒叱不许。子痘亦苏。北地氓俗。素畏痘神信巫言。见此亦或有开悟者。世爵将死。叙其祖系宗族及丧乱流离之首尾以遗其子。且曰吾父死而未收其骨。国灭而未复其雠。自惜缕命。苟延晷刻。托身他邦。耦于隶徒。生为辱人。死为羞鬼。汝曹贬我以薄葬。俾得表君父之痛。赎平生之罪。是汝曹之孝也。且遗戒诸子。使不析产不异宅。诸子同居如教云。
赞曰。余于辛亥岁。按节北路。巡到会宁。时世爵尚无恙。来谒。与之言。仅能识字。而言清人度辽事。历历如昨。且论东征诸将长短曰。杨镐宽厚得士心而昧于料敌。以清人为易与而败。刘綎杜松勇而无谋。深入险地。不设斥候。猝遇敌而没。熊廷弼清白守法。有威望而喜杀不已。士卒多怨。亦以此不能成功。虽然胜败天也。岂专在人乎。余见中国人来东者。类多浮诞好利。求丐人不厌。世爵独能不虚誇不妄取。无二言无疑行。信孚于乡里。教行于诸子。此皆可书者也。
赞曰。余于辛亥岁。按节北路。巡到会宁。时世爵尚无恙。来谒。与之言。仅能识字。而言清人度辽事。历历如昨。且论东征诸将长短曰。杨镐宽厚得士心而昧于料敌。以清人为易与而败。刘綎杜松勇而无谋。深入险地。不设斥候。猝遇敌而没。熊廷弼清白守法。有威望而喜杀不已。士卒多怨。亦以此不能成功。虽然胜败天也。岂专在人乎。余见中国人来东者。类多浮诞好利。求丐人不厌。世爵独能不虚誇不妄取。无二言无疑行。信孚于乡里。教行于诸子。此皆可书者也。
药泉集第二十八 第 476L 页
原楚灵王事
楚灵王闻楚人之杀其子。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亦如我者乎。从者曰小人尤甚。小人无子则知填于沟壑矣。此乃灵王知自已之子之为爱。而不知他人之爱其子亦然。原其受病。出于贵己而贱物也。贵己贱物之病。终必至于自害其身。以精者言之。老氏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佛氏畏死之甚。至于舍身。以粗者言之。唐懿宗之失同昌主。诛医官数百人。使乐工歌叹百年曲。终至于亡国。夫贵己贱物。乃是私也。救私之弊。莫如廓然大公。人我一视。当其处己。思所以处于物者曾何如。当其处物。思所以处于己者将如何。反覆相检。不至偏重。则伯恭之性气。未必不一时平于躬厚薄责之言矣。
楚灵王闻楚人之杀其子。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亦如我者乎。从者曰小人尤甚。小人无子则知填于沟壑矣。此乃灵王知自已之子之为爱。而不知他人之爱其子亦然。原其受病。出于贵己而贱物也。贵己贱物之病。终必至于自害其身。以精者言之。老氏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佛氏畏死之甚。至于舍身。以粗者言之。唐懿宗之失同昌主。诛医官数百人。使乐工歌叹百年曲。终至于亡国。夫贵己贱物。乃是私也。救私之弊。莫如廓然大公。人我一视。当其处己。思所以处于物者曾何如。当其处物。思所以处于己者将如何。反覆相检。不至偏重。则伯恭之性气。未必不一时平于躬厚薄责之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