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x 页
药泉集第二十四
家乘
家乘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0H 页
族谱序
南氏得姓。始自新罗。传以为唐天宝十四载。玄宗幸蜀。从臣金公讳忠。以按廉使奉使日本。漂到新罗礼州。即今之宁海也。公曰中外一天下。莫非王土。愿居之。景德王奏天子。许其攸居之愿。以其中国汝南人。赐姓南。改名敏。封英毅公。卜居英阳。仍受籍云。后至丽朝。有兄弟三人。军器注簿同正讳洪甫。枢密院直副使讳君甫。固城君讳匡甫也。洪甫仍贯英阳。君甫移贯宜宁。匡甫移贯固城。谱始三分。君甫后孙讳在。佐我 太祖。为开国功臣。封宜宁府院君。领议政赠谥忠景。配享 太祖庙庭。宜宁之南始大。今之显者多其后也。有旧新二谱。而年代遥远。记载甚疏。故判书铣裒聚修正。而亦多未备。顷者故参判益熏访问诸宗。添加成帙。按节北关。登木广印。颁遗族人。使遐苗微裔。咸知得姓之所自来。泒流之所由分。其追远之诚。收族之谊。可谓勤且厚矣。今观谱中所记。自受籍至移贯。为五百馀年。而书牒者仅六代。其多遗失可知。天宝幸蜀时。从臣之奉使日。本漂到新罗。唐书
南氏得姓。始自新罗。传以为唐天宝十四载。玄宗幸蜀。从臣金公讳忠。以按廉使奉使日本。漂到新罗礼州。即今之宁海也。公曰中外一天下。莫非王土。愿居之。景德王奏天子。许其攸居之愿。以其中国汝南人。赐姓南。改名敏。封英毅公。卜居英阳。仍受籍云。后至丽朝。有兄弟三人。军器注簿同正讳洪甫。枢密院直副使讳君甫。固城君讳匡甫也。洪甫仍贯英阳。君甫移贯宜宁。匡甫移贯固城。谱始三分。君甫后孙讳在。佐我 太祖。为开国功臣。封宜宁府院君。领议政赠谥忠景。配享 太祖庙庭。宜宁之南始大。今之显者多其后也。有旧新二谱。而年代遥远。记载甚疏。故判书铣裒聚修正。而亦多未备。顷者故参判益熏访问诸宗。添加成帙。按节北关。登木广印。颁遗族人。使遐苗微裔。咸知得姓之所自来。泒流之所由分。其追远之诚。收族之谊。可谓勤且厚矣。今观谱中所记。自受籍至移贯。为五百馀年。而书牒者仅六代。其多遗失可知。天宝幸蜀时。从臣之奉使日。本漂到新罗。唐书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0L 页
东史俱无所纪。按廉之职。又非天宝时所尝置。此皆后人口语相传。随闻以录。无可考證者也。其及今唯当于密直以上。疑以传疑。密直以下。信以传信而已。闵马父引诗之言云称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不敢专也。今其疑其信。所自来久矣。安敢没也。盖闻成周之制。掌受姓有司商之官。奠系世有小史之职。姓氏族世。何与于邦国之治。而设职建官如是其重且复乎。余意天下者一国之推也。一国者一族之推也。一族者一人之推也。今自一人之身。有姓而著其籍。有族而立其宗。有谱而纪其世。使其统绪明于后。而流风犹存。亲爱及于远而遗教不泯。则是一人之化成于一族也。夫然则自族而国。自国而天下。其化之渐成。犹反手也。圣王之治。所以为重。夫岂徒然哉。惟其如是。故所贵乎修谱。而稽其本源。辨其系泒者。为其崇德象贤。无忝其所生也。英毅公以羁旅之臣。禔躬焘后。终成海东之盛族。忠景公当板荡之时。经纶草昧。遂为带砺之功宗。此实后孙所当袭其烈绳其武。罔坠于无穷者也。今若但为著世次纪官位。欲以较高卑定甲乙。则岂今日所以修谱之本意哉。益熏之仲致熏尹庆州。自海路运致刊板。及其解归。又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1H 页
移送宜宁密直府君墓下。其季至熏方牧晋州。将经纪藏板之室。以为久远之图云。时崇祯纪元周甲后丁丑八月。后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九万谨序。
世乘序
青阳南使君磐幼安。即余十代祖忠景公之十一代宗孙也。一日示余其手录家乘。自忠简公以上。余之所同祖也。自宜宁君以下。幼安之所分系也。始于我始祖。讫于其先大夫。采摭有据。纪载无遗。其述家风而陈世德。夫岂潘文陆赋浮华夸诩者比哉。余幼而寡闻。老益昏钝。凡于先代之遗文故事。实多昧昧。今见幼安之所辑。始得识其所不识。岂不幸甚。呜呼。幼安承百代不迁之祀。为诸族人祗事之宗。于是乎可无忝矣。余于此。仍窃有所感焉。性我先祖忠景公忠简公。当国初兴运极盛之际。仍祖孙为相。功纪旂常。事光简策。其磊磊轩天地。固无待于丽牲之显刻。然而以后孙追慕之意言之。其所以表幽阡。只数字片石而已。无乃过于俭而太不称乎。且我先祖之苗裔。承馀休而袭冠冕。奕世蝉联。至于今未已。乃于国典葬令所得为而不为者累百有馀年矣。凡我后孙。何
世乘序
青阳南使君磐幼安。即余十代祖忠景公之十一代宗孙也。一日示余其手录家乘。自忠简公以上。余之所同祖也。自宜宁君以下。幼安之所分系也。始于我始祖。讫于其先大夫。采摭有据。纪载无遗。其述家风而陈世德。夫岂潘文陆赋浮华夸诩者比哉。余幼而寡闻。老益昏钝。凡于先代之遗文故事。实多昧昧。今见幼安之所辑。始得识其所不识。岂不幸甚。呜呼。幼安承百代不迁之祀。为诸族人祗事之宗。于是乎可无忝矣。余于此。仍窃有所感焉。性我先祖忠景公忠简公。当国初兴运极盛之际。仍祖孙为相。功纪旂常。事光简策。其磊磊轩天地。固无待于丽牲之显刻。然而以后孙追慕之意言之。其所以表幽阡。只数字片石而已。无乃过于俭而太不称乎。且我先祖之苗裔。承馀休而袭冠冕。奕世蝉联。至于今未已。乃于国典葬令所得为而不为者累百有馀年矣。凡我后孙。何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1L 页
能无不恔于心乎。幼安笃于追远。既著此家乘。幸望又推其意。勖率我诸族人。咸竭其力之所及。使螭龟之制。得成于二先祖之茔域。以永示于无穷。则此实宗子事也。亦诸族人之望也。岁在戊寅二月五日。宗人九万再拜谨序。
十四代祖考高丽通宪大夫枢密院直副使府君墓追志
高丽通宪大夫枢密院直副使南公讳君甫。自英阳移贯宜宁县。衣冠之藏亦在县。而世远失记。徵梦而得之。改封树石如始葬焉。事具载崔简易岦所著墓表阴记。今过百年。刻画几不可辨。宗人至熏方牧晋州。改石刻表。阴记则燔磁为志。将以瘗幽云。盖闻以田奴给斋寺。且复役。俾守墓。我高祖承旨公实始之。而本道右兵使以兴。巡察使翧。统制使斗柄。宜宁县监斗长。军威县监得朋。松萝察访宗伯。固城县令梦赉。宜宁县监斗枢。漆谷府使聚星。东莱府使益熏。义城县令尚熏。新宁县监致熏。又先后出俸馀。增置僮田。巡察使铣且筑墙立门。以时开闭。今之改石则右道兵虞侯泽主其事。而尚熏又牧星州。致熏又尹庆州。合而成之。崇祯纪元周甲后丁丑八月日。十四代
十四代祖考高丽通宪大夫枢密院直副使府君墓追志
高丽通宪大夫枢密院直副使南公讳君甫。自英阳移贯宜宁县。衣冠之藏亦在县。而世远失记。徵梦而得之。改封树石如始葬焉。事具载崔简易岦所著墓表阴记。今过百年。刻画几不可辨。宗人至熏方牧晋州。改石刻表。阴记则燔磁为志。将以瘗幽云。盖闻以田奴给斋寺。且复役。俾守墓。我高祖承旨公实始之。而本道右兵使以兴。巡察使翧。统制使斗柄。宜宁县监斗长。军威县监得朋。松萝察访宗伯。固城县令梦赉。宜宁县监斗枢。漆谷府使聚星。东莱府使益熏。义城县令尚熏。新宁县监致熏。又先后出俸馀。增置僮田。巡察使铣且筑墙立门。以时开闭。今之改石则右道兵虞侯泽主其事。而尚熏又牧星州。致熏又尹庆州。合而成之。崇祯纪元周甲后丁丑八月日。十四代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2H 页
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九万谨志。
十二代祖考高丽奉政大夫知灵光郡事赠门下侍中府君墓表
公姓南氏。讳天老。祖高丽枢密院直副使君甫。始籍于宜宁。考丰储仓副使益胝公知灵光郡事。暇日出游于郡之属县森溪凤栖洞。得一丘乐之曰吾死则葬此。卒于官。家人殊不以前言为必信。将返于故山。灵舆到凤栖洞不前。遂葬焉。公有三子。乙蕃门下侍中敬烈公。乙珍参知门下府事。乙敬赞成事。敬烈二子曰议政府领议政忠景公在。三军都总制刚武公訚。俱佐我 太祖。为开国元勋。自玆以降。名德相承。衣冠之盛。至于今未艾。沿流溯源。实胚于公。公之劬躬焘后所以为训者可知。而年遥迹湮。传闻无徵。呜呼惜哉。嘉靖丁巳。七代孙致勤节度玆道。树表墓门。石今泐字欲灭。十一代孙潭阳府使弼星。十二代孙长兴府使聚星。十三代孙高敞县监彦昌。鸠工改石。十二代孙左议政九万谨书识之。以视于来许。时崇祯纪元后四十三年丙寅五月日也。
十二代祖考高丽奉政大夫知灵光郡事赠门下侍中府君墓表
公姓南氏。讳天老。祖高丽枢密院直副使君甫。始籍于宜宁。考丰储仓副使益胝公知灵光郡事。暇日出游于郡之属县森溪凤栖洞。得一丘乐之曰吾死则葬此。卒于官。家人殊不以前言为必信。将返于故山。灵舆到凤栖洞不前。遂葬焉。公有三子。乙蕃门下侍中敬烈公。乙珍参知门下府事。乙敬赞成事。敬烈二子曰议政府领议政忠景公在。三军都总制刚武公訚。俱佐我 太祖。为开国元勋。自玆以降。名德相承。衣冠之盛。至于今未艾。沿流溯源。实胚于公。公之劬躬焘后所以为训者可知。而年遥迹湮。传闻无徵。呜呼惜哉。嘉靖丁巳。七代孙致勤节度玆道。树表墓门。石今泐字欲灭。十一代孙潭阳府使弼星。十二代孙长兴府使聚星。十三代孙高敞县监彦昌。鸠工改石。十二代孙左议政九万谨书识之。以视于来许。时崇祯纪元后四十三年丙寅五月日也。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2L 页
十代祖考纯忠奋义同德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春秋馆书云观事。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师。宜宁府院君 赠谥忠景公府君神道碑铭。
维我南。自英毅公讳敏。赐籍英阳。簪绅相承。至高丽中叶。有枢密院直副使讳君甫。移贯宜宁。是生丰储仓副使讳益胝。是生灵光郡事讳天老。是生检校门下侍中敬烈公讳乙蕃。是为公四世。而妣鸡林崔氏。参议茳之女。公以忠定王三年辛卯岁生。初讳谦。岁辛亥李穑知贡举。公中同进士第五。历职无考。时当丽季极乱。 圣祖将兴。公志存经济。契合风云。及乎禅代之际。有辞功避赏之意。遁于遐外。 太祖既受命。思公甚。物色求得。赐名曰在。盖喜其尚在也。公自字以敬之。盖敬 君赐之意也。策开国勋一等。拜中枢院学士兼司宪府大司宪封宜城君。疏陈创业先务十一事。二年癸酉六月。差奏闻使将赴京。 上遣公弟将军贽赐衣酒。九月回自京师。启言 帝厚待。且命自今后三年一朝。及三年甲戌。 帝怒本国表辞倨傲。朝廷将遣使以辨。 太宗以靖安君自请行。举朝皆危之。公曰 靖安君有此行。吾辈枕枕死于此可乎。亦自请以副价行。行中诸人或有不尽敬于侍御。独公执礼甚恭。及如京事解。 帝优礼遣还。四
维我南。自英毅公讳敏。赐籍英阳。簪绅相承。至高丽中叶。有枢密院直副使讳君甫。移贯宜宁。是生丰储仓副使讳益胝。是生灵光郡事讳天老。是生检校门下侍中敬烈公讳乙蕃。是为公四世。而妣鸡林崔氏。参议茳之女。公以忠定王三年辛卯岁生。初讳谦。岁辛亥李穑知贡举。公中同进士第五。历职无考。时当丽季极乱。 圣祖将兴。公志存经济。契合风云。及乎禅代之际。有辞功避赏之意。遁于遐外。 太祖既受命。思公甚。物色求得。赐名曰在。盖喜其尚在也。公自字以敬之。盖敬 君赐之意也。策开国勋一等。拜中枢院学士兼司宪府大司宪封宜城君。疏陈创业先务十一事。二年癸酉六月。差奏闻使将赴京。 上遣公弟将军贽赐衣酒。九月回自京师。启言 帝厚待。且命自今后三年一朝。及三年甲戌。 帝怒本国表辞倨傲。朝廷将遣使以辨。 太宗以靖安君自请行。举朝皆危之。公曰 靖安君有此行。吾辈枕枕死于此可乎。亦自请以副价行。行中诸人或有不尽敬于侍御。独公执礼甚恭。及如京事解。 帝优礼遣还。四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3H 页
年乙亥二月。遭敬烈公忧。七月 上引见于便殿。劝以姜桂之滋。五年丙子十二月。以艺文馆春秋馆大学士。为都兵马使。从都统处置使金士衡征一岐,对马等岛。 上出南门外饯之。翌年正月还师。七年戊寅以政堂文学。奉命致祭松岳。闻芳硕乱作。弟訚为罪首。还谒于诸 王子。有欲并害公者。 太宗曰在素不与訚同心。其归我第。及事定。宥放于外。俄召还。庚辰正月。 定宗即位。公于阙庭大言曰。即今当立靖安君为储嗣。不可缓也。河崙因公言上言于 定宗曰天意人心可知。请早定位号。 定宗许之。 太宗定策之功。公实首发也。㣎 太宗即位。首置 世子书筵官。以赵浚及公与郑总学业可备劝讲。命各从官品拜师傅宾客等职。三年癸未。拜庆尚道都观察使。 上闻公因禁令断酒而勤于职事。虑其生病。十二月赐内酝于任所。仍命自今服药用酒。四年甲申五月。拜议政府赞成事。十月台谏刑曹以李居易之党劾公。 上下三省官于巡禁司鞫问。命公视事。公诣阙谢恩。且陈昔者效力危难之际。 上曰卿虽不言。予岂不知。卿其勿疑。八年戊子。持平崔自海论事忤旨。勒归其家。执义权遇等并待罪。公以大司宪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3L 页
言于 上曰。台谏人主之耳目。言虽不中。亦不加罪者。所以开言路广视听为万世计。 上即命自海等就职。十四年甲午。拜右议政宜宁府院君监春秋馆事。掌试取士。 上曰权蹈成概李贺李随皆朝士也。无中试者。可见掌试之公。 上以高丽史恭悯王以下。事多不实。命河崙及公改修。同年升拜左议政。十五年乙未解相职。以勋封兼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傅。十六年丙申拜领议政。已而免。 世宗元年己亥十二月十四日。以勋封卒于第。停朝市致赗赙庀葬具。太常议谥曰忠景。 上备法驾。率百官幸公第。赐祭吊孤。其祭文略曰惟卿。廊庙伟姿。山河秀气。有贯穿百家之学。有酬酢万变之才。翊戴 圣祖。开亿万年无疆之洪祚。当我 上王入觐天庭。陪从跋涉。捍御艰难。逮至践阼。裨益弘多。在予冲人。尤为药石。矧卿于寡人。有旧恩之好。卿之孙则有连姻之庆。谓将仪表百僚。弼亮四世。今其已矣。何以为心。 上王遣宰臣尹淮赍教赐祭。其文略曰惟卿。性资英豪。识见高迈。仗义决策。密定创业之宏规。应天顺人。协赞开国之伟绩。曩予朝觐之日。乃为副贰之官。不惮跋涉之勤劳。实同甘苦于蚤夜。逮当纂承之后。益申弼亮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4H 页
之功。何知一病之作。遽为九泉之游。兴言及玆。恸悼无已。初 太祖之定鼎汉阳也。亲卜仙寝于健元陵。以陵外佛岩山注洞之原赐公。使之陪葬于后日。且赐旁近土田臧获。使传之永世。为守冢户。先葬敬烈公。继葬公焉。公之旧宅。汉师南部明哲坊第二里城底。亦国初定都时。术者以 上命择基赐之者也。公别构一堂于宅之西南隅。揭号曰翠微。寔终南山之未及上处也。宅边有一岩。其状类龟。公以之自号曰龟亭。公豁达多大略。外似不检。内实明察。文章平正清丽。尚论者以经济之器。旷达奥雅之目归之。旁通算术。能究前人所未解者。世谓之南算。四年壬寅以上王之命。追配 太祖庙庭。遣使赐祭。配食如礼。 健元陵碑阴列功臣四十人。而公居第十四。其后亦列于 献陵碑阴。前配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侍中瓘之后。判三司事坡平君靖厚公虎之女。先公卒。葬于松都之天寿院后。后配淑安宅主南阳洪氏。观察使彝之女。葬地阙未闻。尹夫人育二男。长景文兵曹议郎。次景武。议郎有三男。长左议政智。次直提学简。次宜山君晖。尚 太宗女贞善公主。公以间世之才。妙年发轫。经纶草昧。晚岁持衡。保佑盈成。其谟猷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4L 页
筹画轩天地悬日月。计必有不胜偻指者。然今年代既远。家乘多佚。至若金匮石室之藏。又非外人所窥。玆用搜辑稗史断烂之馀。掇拾子孙口语之传。略成文字如右。呜呼。此何足以扬前光而垂后观也。虽然当时纪实之语。犹幸有 献英二庙致祭之文。公之伟度丰烈。此亦可得其梗概矣。昔汉之得天下定宗庙。陈平之功居多。而自伤其多阴谋曰。吾世即废。终不能复起。宋之诸功臣如曹翰者。及身死子孙有行乞。而曹彬独以厚德遗后。奕世通显。若公则诸孙及公时已贵盛。而下世今三百年。苗裔蕃衍。愈久而未艾。此又曹氏之所不及。噫。欲知水源。当观其流之近远。欲知木本。当观其叶之荣悴。今欲考公之德。可證者在此。纪事之详略。又何足问也。铭曰。
天命神武。拯济荒屯。缔构之功。必藉良臣。丽运欲讫。圣祖勃兴。奇才异人。如响斯应。维时协策。曰有忠景。勋则开国。位则议政。既赞其创。且佐其治。萧法曹守。兼而有之。历事 四朝。镌功 二陵。陪葬 寝园。配食 庙庭。显显令德。受禄于天。生荣死哀。其孰与肩。又有贤孙。黄阁继登。馀庆之远。及于云仍。俾尔炽昌。维公是庇。凡我同宗。宜念所自。眷慕流风。年已三百。
天命神武。拯济荒屯。缔构之功。必藉良臣。丽运欲讫。圣祖勃兴。奇才异人。如响斯应。维时协策。曰有忠景。勋则开国。位则议政。既赞其创。且佐其治。萧法曹守。兼而有之。历事 四朝。镌功 二陵。陪葬 寝园。配食 庙庭。显显令德。受禄于天。生荣死哀。其孰与肩。又有贤孙。黄阁继登。馀庆之远。及于云仍。俾尔炽昌。维公是庇。凡我同宗。宜念所自。眷慕流风。年已三百。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5H 页
墓道无树。裔人之责。玆缀遗闻。系之以诗。刻视永世。期以无期。
十代祖妣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墓表
有明朝鲜领议政宜宁府院君赠谥忠景龟亭南公讳在之元配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之墓。乃长湍府治北四十里而远。田斋宫里。即松都之东大门外十里而近。天寿院后洞负子之原也。成化间。曾孙称以松都判官树表石。字今刓。崇祯再戊辰岁。称之八代孙益熏以承旨出为府使。前设床后筑墙左新碣而刻之文曰。夫人十代祖瓘。侍中。高祖宝。铃平府院君。曾祖谙。少府尹。祖侅。大匡典书。考虎。判三司事靖厚公。妣知善州事李元厚女也。南氏故第盖在松都太平馆东云。未及移汉师。夫人下世。故窆于玆地。既而龟亭公陪葬于 健元陵外注洞之原。故不克祔焉。夫人育二男。长景文兵曹议郎。次景武。孙左议政智。直提学简。宜山君晖。曾孙宜宁君伦。参判仪。玄孙判书怡。正郎悌。大司谏慄。承旨忻。其显者也。后以名位著闻于世者。有宜城尉致元。宜川尉燮元。参判世雄,世准,世健。节度使孝元。秋江居士孝温。判尹孝义致勤。参判应云。参议应龙。承旨彦纯。府尹彦经。左议
十代祖妣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墓表
有明朝鲜领议政宜宁府院君赠谥忠景龟亭南公讳在之元配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之墓。乃长湍府治北四十里而远。田斋宫里。即松都之东大门外十里而近。天寿院后洞负子之原也。成化间。曾孙称以松都判官树表石。字今刓。崇祯再戊辰岁。称之八代孙益熏以承旨出为府使。前设床后筑墙左新碣而刻之文曰。夫人十代祖瓘。侍中。高祖宝。铃平府院君。曾祖谙。少府尹。祖侅。大匡典书。考虎。判三司事靖厚公。妣知善州事李元厚女也。南氏故第盖在松都太平馆东云。未及移汉师。夫人下世。故窆于玆地。既而龟亭公陪葬于 健元陵外注洞之原。故不克祔焉。夫人育二男。长景文兵曹议郎。次景武。孙左议政智。直提学简。宜山君晖。曾孙宜宁君伦。参判仪。玄孙判书怡。正郎悌。大司谏慄。承旨忻。其显者也。后以名位著闻于世者。有宜城尉致元。宜川尉燮元。参判世雄,世准,世健。节度使孝元。秋江居士孝温。判尹孝义致勤。参判应云。参议应龙。承旨彦纯。府尹彦经。左议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5L 页
政春城府院君以雄。参判以信。宜春君以兴。判书以恭,铣。参知斗瞻。参判斗柄,老星。判书二星。观察使翧。方以文籍连伦于朝者。有正言有星。掌令弼星。大提学龙翼。校理致熏。佐郎至熏,彦昌。龟亭公以开国元功。为不迁之庙。夫人配焉。十一代孙磐实主其祀。夫人之遗范馀训。远而无徵。无从而书焉。今录其世系子姓及馀庆之无穷。以明其源羡于前而流丰于后也。十代孙领议政九万谨记并书。
岁戊辰。府使益熏具石将刻。适递归未果。岁甲戌九代孙弼星。以前承旨出为府使。乙亥七月。始砻石镌字。竖之墓左。
十代从祖开国功臣判尚书事义兴三军府都总制宜城君 赠谥刚武公墓表
公姓南氏。讳訚。籍宜宁。高丽侍中乙蕃之子。生于恭悯王甲午岁。天性豪迈。不拘束好奇计。初补社稷坛直。时三陟倭寇炽。难其守。公自荐知郡事。以十馀骑击走之。始知名。召授右职。威化岛之役。赞我 太祖回军。录功赐土田。屡迁三司右尹,军簿典书,开城尹,密直副使。壬申开国策勋一等。封宜城君。判尚书事兼义兴三军府都总制。委遇之隆。无出右者。殁于戊
岁戊辰。府使益熏具石将刻。适递归未果。岁甲戌九代孙弼星。以前承旨出为府使。乙亥七月。始砻石镌字。竖之墓左。
十代从祖开国功臣判尚书事义兴三军府都总制宜城君 赠谥刚武公墓表
公姓南氏。讳訚。籍宜宁。高丽侍中乙蕃之子。生于恭悯王甲午岁。天性豪迈。不拘束好奇计。初补社稷坛直。时三陟倭寇炽。难其守。公自荐知郡事。以十馀骑击走之。始知名。召授右职。威化岛之役。赞我 太祖回军。录功赐土田。屡迁三司右尹,军簿典书,开城尹,密直副使。壬申开国策勋一等。封宜城君。判尚书事兼义兴三军府都总制。委遇之隆。无出右者。殁于戊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6H 页
寅芳蕃之难。葬干龙仁县处仁花洞负子之原。 世宗三年。 太宗时为太上王。召群臣下教曰南訚功大。 太祖在天之灵。岂不欲配食庙庭。后虽有罪。前功不可废。群臣敬承教如礼。先命祭告于家。谥曰刚武。锡以墓田。夫人工部典书江陵金宝孙之女。封嘉顺宅主。葬在公墓下数步。有四男一女。长景寿无后。次景佑判中枢院事。袭封宜宁君。次景福景祉。女适蛇山君李玘。公余十代祖领议政讳在之弟。谨撮家乘是为表。
九代祖考兵曹议郎府君墓田记
广州南汉城南门外十里许。有九万九代祖考兵曹议郎府君墓。祖妣淑宁宅主方氏祔焉。即寒移山三岘负辛之原。府君有子三人。左议政智,宜山君晖,直提学简也。其始营窀穸。想必有奴婢之典守护土田之奉香火者。而年代久远。屡经丧乱。至于今一无可识认。后裔虽多。散居四方。非但不能以时省扫。岁一祭之礼。不得行亦久矣。顷岁宗人有葬其亲于同兆者。每当时节之祭。不忍独废于先代。分奠酒果。临时取具。苟简不恪。甚非荐诚之道。恐不足以致先灵之顾歆。凡在诸孙。不胜悽怆之怀矣。近者先祖之八代
九代祖考兵曹议郎府君墓田记
广州南汉城南门外十里许。有九万九代祖考兵曹议郎府君墓。祖妣淑宁宅主方氏祔焉。即寒移山三岘负辛之原。府君有子三人。左议政智,宜山君晖,直提学简也。其始营窀穸。想必有奴婢之典守护土田之奉香火者。而年代久远。屡经丧乱。至于今一无可识认。后裔虽多。散居四方。非但不能以时省扫。岁一祭之礼。不得行亦久矣。顷岁宗人有葬其亲于同兆者。每当时节之祭。不忍独废于先代。分奠酒果。临时取具。苟简不恪。甚非荐诚之道。恐不足以致先灵之顾歆。凡在诸孙。不胜悽怆之怀矣。近者先祖之八代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6L 页
孙极星。九代孙禹锡。十代孙夏永。十一代孙埈。适皆居近先墓之下。合议协力。取近地自枯之柏。斫作二部棺材。从直买钱。子母取息。买得先墓下水田之可种九斗。旱田之可耕朝前者。使宗人之所置墓奴名芿金者。食其土而分其半。以供俗节四祭之需。诸宗人检察其备物。轮参其奠献。从今以后。庶可不替于久远矣。且念今之买田者无多。所具之品亦将薄少。不成祭仪。而比之向日或奠或不奠。或奠而如不奠者。犹以供有专壹。事有恒式为幸也。虽然原初定制而贻后者。岂但十倍于今日之为。而皆已茫然昧然。无可问矣。今虽因诸宗人追远之诚。创此新规。安能必保其又不至废坠也。是用备书立议之颠末。且书土田所在之地结负之数。作为三本。呈于官府。押印成贴。一藏官府。一藏宗孙永春县监磐家。一置先墓下诸宗人之处。俾后日得有所考而遵行焉。 今上之三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初一日。九代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致仕奉朝贺九万谨记。
八代祖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子傅宜城君 赠谥忠简公府君神道碑铭。
八代祖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子傅宜城君 赠谥忠简公府君神道碑铭。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7H 页
维我南自得姓来。远有代序。具载领议政宜宁府院君忠景公讳在之碑。忠景公有二男。长讳景文兵曹议郎。蚤卒不究用。赠领议政府事。配曰淑宁宅主温阳方氏。参议恂之女。有三男。公其长也。讳智。生年及表德无考。公聪明绝人。风仪端重。刚果有胆志。为一时所推服。胜冠仕为司宪府监察。时忠景公尚无恙。公之自公退。必问其所事。一日归白曰今日有下吏入藏。潜怀锦段而出。使之还入藏。如是者再三。吏方识其意。置锦段而出矣。忠景曰汝以童子备官。是以每有问。欲知其得失。自今吾可以无问。 世宗元年己亥。忠景公捐馆舍。 上亲临吊赐祭。公以嗣孙主丧。伏道左迎。祭时承命奠爵。驾旋伏道左哭。 上俯而过以礼之。七年乙巳。以军器寺副正出佐岭南幕为经历。时敬斋河文孝公演按道。闻公来忧之曰此年少阀阅子。必不事事。吾其奈何。公初入谒。文孝公乃抄难判公事卷宗付之曰剖判此来。及退使人察之。方与客轰饮于帐中。明日酒醒起。披卷宗一过。以爪甲画标而进曰某字误当改。某事错当辨。文孝公大惊服器重。自此咨询公务之外。时杂以善谑。许与款密。如故交执友。不以年位自高也。还拜司宪府持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7L 页
平。时都承旨赵瑞老有帷薄之诮。人无敢先发。公赴朝参。率所由二十馀人待赵入。令所由尽缚其丘史。即于朝房。鞫问正法。举朝肃然。升掌令。出长湍府使开城府留后。袭封宜城君。十七年乙卯。奉使 中朝。奏请书籍。二十一年己未。拜大司宪。迁户曹参判。出庆尚道观察黜陟使。秩满擢拜刑曹判书。移户曹判书。感遇明时。夙夜匪懈。 主眷朝望无出右者。二十八年丙寅。 昭宪后升遐。守陵官难其人。时公甫阕私丧。而伏阙下自请。大为时议所多。三十一年己巳。以判院事拜右议政。时文孝公方为左相。公出谢日。首造其宅。文孝公延入户。顾谓曰首领官老监司。蹉一足不可说也。盖喜其以旧时幕佐。同升公而武相接也。三十二年庚午。 世宗礼陟。 文宗即阼。二年壬申又弃臣民。公以左相。与领议政皇甫仁右议政金宗瑞。同受顾命。时 大丧相仍。中外危疑。而匡维镇伏。有大臣之道。 上下倚之。其年十月。以风瘖病甚解相职。移拜领中枢院事。未几捐馆舍。年则无考。葬于镇川县南杨泉山梨峙负壬之原。夫人全义李氏。副正文干之女。生卒年月亦无考。葬在公墓后二十馀武负辛之原。生五男三女。男长观察使伦。次副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8H 页
正称。次郡守俅。次别坐休。次参判仪。女长适临瀛大君璆。次适宜春君友直。次适赵武英。侧室一男仝。孙曾以下。奕世蝉联。至于今推为盛族。其在 端宗元年癸酉。有瑢之难。友直即瑢之子也。父子并以罪死。而公以姻家无及者。以病不省朝政也。然公卒后犹以友直故。阙赠典。历 三朝至 成宗二十年己酉。公之孙承旨忻上请于朝。命议大臣。赐谥忠简。公初从门庇。弱龄登朝。由卑至钜。声绩日茂。自结 明主。遂赞辨章。有始有终。为世名臣。身后哀荣。亦已备矣。然今二百有馀载。尚无神道之刻。岂不有慊于后孙之心耶。今者宗孙磐慨然于斯。与诸宗人议将斲石载辞。以为后观。以九万亦列为裔孙。俾序而铭之。九万于此。虽不敢当。亦何敢辞。然自公下世。公私既多故。年代且渐远。朝家文献足徵者鲜。家藏旧乘荡轶于兵燹。史籍秘文。又不可以私窥。今欲纪公之德。将何所据也。然失今不图则今之仅有闻者。又将愈至于沈没。是用为惧。谨稽宗人谱牒。官府掌故及世之所传琐录丛话。去疑取信。稍次其先后如右。然公于平日陈谟于庙堂。垂训于子孙。可以为国典。可以为家法者。则俱无得以书焉。其疏略亦甚矣。然公之流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8L 页
风遗范。可以想见其彷佛者。犹幸有先辈之绪言。盖闻公之观察岭南也。玩易斋姜硕德作诗送之曰。惟公长豸冠。抗疏明光宫。 至尊开天颜。骨鲠嘉精忠。豺狼敢纵横。鹰隼当秋空。古柏更亭亭。严霜带烈风。正谊与明道。悬河辩不穷。又杖岭南节。旌麾指祝融。撤此廊庙材。本欲起疲癃。行行树佳政。功业期盛隆。宣祖朝李文成公珥上疏曰。 世宗大王是东方圣主也。用人由己。惟贤惟才。南智出自门荫。而以黑头拜三公。金宗瑞显被物议。而以独见开六镇。位称其才则终身不改。一朝升擢则不限阶级。此真古昔圣帝明王任贤使能之一揆也。公之玄孙彦纪有文而求志不仕。其赞公之言曰公生而神异。不肯示人以能。读书七行俱下。过目不忘。不屑科业。未尝入场屋。而自少人皆以公辅期之。蒙遇 世宗。超擢不次。倚任甚重。 文宗大渐。受顾命辅 幼主。多所建白。适移疾家居而卒。其功烈德业。今虽未详。而名臣之多用舍之当。莫盛于 世文之际。当此时位百僚之上受六尺之托则其人可知也。念公遗事。其亡者既多。其存者益可贵。是以今于玆三引者。文虽繁而不杀。以致其长言之而不足之意云尔。铭曰。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9H 页
国有世臣。是谓故国。主少国疑。惟相之属。任斯重者。匪公其孰。继世作辅。若贤与陟。受遗拥幼。如朝及奭。二宗之明。不失其择。公之忠荩。亦不负职。皋公告病。难始有作。若厦将倾。高栋先仄。天方有兴。岂容人力。送往事居。公则无恧。公之子孙。象公之德。及于云仍。既蕃且硕。咸荷馀休。世有禄食。独念遗墟。牲系无石。行路犹嗟。矧我同族。是度是询。畴有不勖。齐心并事。克蒇显刻。其诗孔好。可诵可读。永怀风声。于焉如觌。
忠景忠简两先祖官教跋
右十代祖考忠景公官教一道。其文曰王旨。南在为纯忠奋义同德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宜宁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傅者。永乐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宝篆文曰朝鲜国王之印。八代祖考忠简公官教一道。其文曰教旨。南智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院事者。景泰三年十月初一日。宝篆文曰施命之宝云。惟我二先祖后孙方今袭冠绅居京师。无虑数十家。当时旧物一无传而守之者。独此二官教。乃得于五代祖佥知府君之庶弟致励之裔孙在德山者。此岂非礼失而求诸野者耶。今此二纸。其为后孙所贵重。则固不啻拱璧。其于考国家典章。备
忠景忠简两先祖官教跋
右十代祖考忠景公官教一道。其文曰王旨。南在为纯忠奋义同德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宜宁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傅者。永乐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宝篆文曰朝鲜国王之印。八代祖考忠简公官教一道。其文曰教旨。南智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院事者。景泰三年十月初一日。宝篆文曰施命之宝云。惟我二先祖后孙方今袭冠绅居京师。无虑数十家。当时旧物一无传而守之者。独此二官教。乃得于五代祖佥知府君之庶弟致励之裔孙在德山者。此岂非礼失而求诸野者耶。今此二纸。其为后孙所贵重。则固不啻拱璧。其于考国家典章。备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79L 页
掌故阙文。亦有赖焉。以言乎纸幅。长不过方尺。厚不过纨素。其视今相臣官教长几丈而厚如革者。其侈俭何如也。以言乎字画。全用行草而遒逸有法度。非悤悤时所可作。想当时写此者。要不出诸郎吏手。非必以笔名者犹且如。此一时人文之盛。其视今官曹记注苟简而陋俗。其工拙何如也。且忠景公勋号。此云纯忠奋义同德开国。而勋府之录则洪武二十五年壬申七月日。策益安大君芳毅等三十九员开国功臣。或纯忠佐命。或奋义佐命。一等十五员。中等十三人。宜宁府院君南某阶至左议政谥忠景公。配享太祖庙庭云。 太庙配享位版则 太祖室第三位。题以左议政宜宁府院君文景公南某云。宗家不迁之主则题以纯忠奋义佐命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春秋馆书云观事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师宜宁府院君忠景公云。墓表则刻以开国功臣议政府领议政忠景公南某之墓云。以勋号言之。此官教有同德二字。而勋府所录家庙题主。皆无同德。乃有佐命。其错一也。以职衔言之。此官教乃解相而移拜者。议政之为领为左无可證。题主墓表皆云领议政。而勋府 太庙撮要皆云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0H 页
左议政。其错二也。以谥号言之。题主墓表勋府撮要皆云忠景公。而惟 太庙书以文景公。其错三也。若公若私。今取考者有五。而互相牴牾乃如此。此诚后孙不能修明先德。表章践历。使昭在人耳目而然。然国家文献。亦可谓不备之甚矣。在今所徵信。犹幸有此官教。勋号则当以官教为据。职衔与谥号则当以墓表与题主为信。若勋府 太庙之谬误。似出于屡经兵燹。追后记忆之失实。安得一并论列。上请于朝。有所是正耶。且念朝鲜 国王之印。即大明 高皇帝颁赐我 太祖开国之初者。继及 累朝。凡于臣僚除拜。皆用此印。当其时专心事大。国无他宝可知。岂意数百载后。乃有天地翻覆之变。不能使我国与此印相终始。于悒何言。昔欧阳公得荒墟断石之拓本。犹以为宝重。称其有补于稽古。况此 祖宗盛时之遗文。楮墨之尚完。宝章之煌煌者耶。今之得此。诚是不期之幸。为后孙者岂不欲十袭而藏之。金缄而固之。以为千万岁保守计。然而有成则有毁。有得则有失。亦物之常理。夏后之关石和匀。周家之赤刀大训。亦未闻传之至今。况此大夫士家传之故纸。乌可必其长存于久远耶。深恐日后椟破珠亡。并其所载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0L 页
文字而佚焉。故谨此具录于跋语。且记其有感于古者。庶冀盘盂彝鼎。器虽不存。款识之辞。犹可见于简策之传也。崇祯纪元周甲后丁丑八月之吉。后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九万再拜敬跋。
六代祖考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御侮将军忠佐卫副司果府君墓表。
公姓南氏。讳悈。籍宜宁。领议政忠景公讳在之玄孙。兵曹议郎赠领议政讳景文之曾孙。左议政忠简公讳智之孙。杆城郡守赠户曹参判讳俅之子。妣赠贞夫人广陵安氏。 世子羽林卫将鬲之女也。公以门庇勋荫资至御侮将军。职以军衔行忠佐卫副司果。公既不永年。而家籍逸于兵燹。表德及降卒之岁俱无考。唯公之子佥知中枢府事致勖之行状曰。公隐德不仕。居家孝友纯笃。其为祭祀。极其诚敬。虽路人见其饥寒。必招至饮食之。状乃佥知之子别坐彦纪所撰也。配全义李氏。大司宪全城君襄简公恕长之女。生二男。长即佥知。季判尹致勤。以其贵赠公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佥知有四男。承旨彦纯府尹彦经司评彦缜。季即状佥知者也。佥知判尹及承旨并中武科状元。佥知历典州府。以廉白范世。判尹以武
六代祖考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御侮将军忠佐卫副司果府君墓表。
公姓南氏。讳悈。籍宜宁。领议政忠景公讳在之玄孙。兵曹议郎赠领议政讳景文之曾孙。左议政忠简公讳智之孙。杆城郡守赠户曹参判讳俅之子。妣赠贞夫人广陵安氏。 世子羽林卫将鬲之女也。公以门庇勋荫资至御侮将军。职以军衔行忠佐卫副司果。公既不永年。而家籍逸于兵燹。表德及降卒之岁俱无考。唯公之子佥知中枢府事致勖之行状曰。公隐德不仕。居家孝友纯笃。其为祭祀。极其诚敬。虽路人见其饥寒。必招至饮食之。状乃佥知之子别坐彦纪所撰也。配全义李氏。大司宪全城君襄简公恕长之女。生二男。长即佥知。季判尹致勤。以其贵赠公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佥知有四男。承旨彦纯府尹彦经司评彦缜。季即状佥知者也。佥知判尹及承旨并中武科状元。佥知历典州府。以廉白范世。判尹以武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1H 页
略战功。为世虎臣。承旨有清操雅望。兼以笔翰。府尹以学行历台阁。有盛名。别坐有高风峻节。屡除职不拜。并为一时衣冠之所艳称。观于此。可知公垂裕之训云。公之姑临瀛大君夫人蚤寡。依公卒。葬于积城北面高洞之原。公葬其下。而李夫人祔焉。墓旧有表。前刻公与夫人之爵姓。后刻两行书曰正德九年十月日葬。弘治十六年二月日葬。而无分别内外语。未知公与夫人之葬孰先孰后也。子姓渐远。省扫不能以时。石折为二。不可复树。今改石镌字而立之者。五代孙长湍府使弼星。前表后记而书之者。六代孙议政府领议政九万也。乙亥八月立。
祭南将军(讳怡)墓文(墓在南阳北面十里许大田里亥龙壬坎入首丙向)
维岁次庚寅十月壬戌朔初九日庚午。六代再从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致仕奉朝贺九万。既耄且病。不能致身于兴哀之地。谨使三从侄进士鹤增。奉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南将军之墓曰惟将军出自绮纨。天赋神勇。志烈金石。忠贯日月。遭遇圣明。弱龄登朝。既剿叛贼于北路。又揃逆胡于建州。策勋 本朝。受奖 皇明。壮略英声。振动华夷。不意见螫含沙。殒身匪罪。深冤至痛。实有吁天而无从者。
祭南将军(讳怡)墓文(墓在南阳北面十里许大田里亥龙壬坎入首丙向)
维岁次庚寅十月壬戌朔初九日庚午。六代再从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致仕奉朝贺九万。既耄且病。不能致身于兴哀之地。谨使三从侄进士鹤增。奉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南将军之墓曰惟将军出自绮纨。天赋神勇。志烈金石。忠贯日月。遭遇圣明。弱龄登朝。既剿叛贼于北路。又揃逆胡于建州。策勋 本朝。受奖 皇明。壮略英声。振动华夷。不意见螫含沙。殒身匪罪。深冤至痛。实有吁天而无从者。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1L 页
且念既罹惨祸。又乏后嗣。茔域芜没。香火不及者久矣。岂不尤足以起义夫之感而酿志士之泪哉。所幸威名不泯。灵气尚赫。野老村氓。谣俗相传。至于今不废。玆得一邑上下众口之共證。指点封土。画定遗墟。徵其必信无可疑者。庸敢呈于方伯。诉于本府。掘移偷葬之最逼近数三冢。今将加筑改莎。洒扫神庭。如始窆时焉。感念今昔。不胜悽怆。往事微茫。文籍无考。祸变之初。营此窀穸者。果是何人。年代遥远。典护无托。寒食之节。不洒麦饭者。又自何时。为今计。莫如镌数尺之碣。树之墓前。昭示后人。则可使无良无义之徒。不至更有所侵犯。吾宗诸人。如复有有志而有力者。实不能无望于后日也。伏惟尚飨。
五代祖考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表。
公讳致勖字勖之。籍宜宁。忠景公讳在之五代孙。忠简公讳智之曾孙。赠兵曹判书讳悈之子。妣全义李氏。大司宪恕长女也。生于弘治甲寅。登武科第一。拜司酝署主簿。转司宪府监察。定州判官。都总府都事。鱼川察访。铁山宝城郡守。缮工礼宾司赡佥正。长兴府使。训鍊院正。升咸镜北道虞侯。讨叛胡有功。迁庆
五代祖考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表。
公讳致勖字勖之。籍宜宁。忠景公讳在之五代孙。忠简公讳智之曾孙。赠兵曹判书讳悈之子。妣全义李氏。大司宪恕长女也。生于弘治甲寅。登武科第一。拜司酝署主簿。转司宪府监察。定州判官。都总府都事。鱼川察访。铁山宝城郡守。缮工礼宾司赡佥正。长兴府使。训鍊院正。升咸镜北道虞侯。讨叛胡有功。迁庆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2H 页
兴府使。安州牧使,满浦佥使。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永兴铁原府使。隆庆己巳卒。以子贵赠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配晋州柳氏。赠左参赞汉平之女。男长彦纯左承旨。次彦经府尹。次彦缜监察。次彦纪别坐。次彦缝显信校尉。女适 王孙师傅韩胤明。次适别坐高大畜。公宽和简默。忠信笃厚。居家无戏狎。立朝绝造请。出入官食馀四十年。家无馀赀。乘无肥马。虽以武进。好乐问学。蚤起饬冠带。读书竟日。以为常。训成家庭。男承旨公从武科推荐登清显。府尹公学成行笃。为世名儒。呜呼。此可以观义方矣。夫人静肃端重。以礼自将。有女士风。其诫诸子女之言曰。士大夫隳名获戾。非尽已作。多为妻妾所玷污。吾今为未亡人。知免矣。汝辈又不可不知此意也。呜呼。此可以概其馀矣。生后公五年。卒后公九年。合葬于杨州寿乐山西麓负甲之原。五代孙议政府领议政九万谨表。
五代祖考墨迹跋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九月十八日。长孙楫妻别给。右文。为新妇容貌端正。可堪俎刀之任。极为可嘉。积城婢顺春长兴奴公其知婢忆守。及高阳西面
五代祖考墨迹跋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九月十八日。长孙楫妻别给。右文。为新妇容貌端正。可堪俎刀之任。极为可嘉。积城婢顺春长兴奴公其知婢忆守。及高阳西面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2L 页
量字畓十五斗落。并趁长使用。自笔。祖前府使南(著押。)
五代祖考佥知府君下世后周甲之岁。余始以降。得逮事曾祖考祖考。而年幼迷騃。于府君遗事。未之或闻。家传文籍。已尽佚于壬辰兵火。无可考者。及余既长。得四代叔祖别坐公所述行状。思庵朴相国所撰志文。退陶李先生所作挽诗。少慰追远之怀。至于文字笔画。犹未之得睹。今者三从侄鹤寿自连山来都下。示余以府君手笔一帖。乃嘉靖甲子长孙判官公迎妇时别赐臧获之文也。自此到今。甲子已再周而馀八年矣。中间变乱多端。国家金匮石室之藏。亦皆焚烧飘荡。存者甚鲜。今此尺纸。独能无恙而为子孙之所宝守。其幸大矣。至若笔法之高下。宜有所不暇言。亦有所不敢论。然而奉玩遗泽。谛赏流风精神之运。尚有奕奕于楮墨之间者。终安得默默而已乎。是时府君年已近七旬。想不事笔研久矣。且秃毫粗纸。放心撒手。无意于作字之好否。而其起头数三行。雍容端正。秀丽遒劲。自中于矩度。其下逸气翩翩。亦可因画而见心。猗欤远哉。府君诸子多以笔法名世。长承旨公。即余高祖考。以草书成家数。今见此帖中行
五代祖考佥知府君下世后周甲之岁。余始以降。得逮事曾祖考祖考。而年幼迷騃。于府君遗事。未之或闻。家传文籍。已尽佚于壬辰兵火。无可考者。及余既长。得四代叔祖别坐公所述行状。思庵朴相国所撰志文。退陶李先生所作挽诗。少慰追远之怀。至于文字笔画。犹未之得睹。今者三从侄鹤寿自连山来都下。示余以府君手笔一帖。乃嘉靖甲子长孙判官公迎妇时别赐臧获之文也。自此到今。甲子已再周而馀八年矣。中间变乱多端。国家金匮石室之藏。亦皆焚烧飘荡。存者甚鲜。今此尺纸。独能无恙而为子孙之所宝守。其幸大矣。至若笔法之高下。宜有所不暇言。亦有所不敢论。然而奉玩遗泽。谛赏流风精神之运。尚有奕奕于楮墨之间者。终安得默默而已乎。是时府君年已近七旬。想不事笔研久矣。且秃毫粗纸。放心撒手。无意于作字之好否。而其起头数三行。雍容端正。秀丽遒劲。自中于矩度。其下逸气翩翩。亦可因画而见心。猗欤远哉。府君诸子多以笔法名世。长承旨公。即余高祖考。以草书成家数。今见此帖中行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3H 页
笔结体。极相彷佛。比之诗学。实若审言之有传于子美。次府尹公号东冈。又次别坐公号考槃。先是东国人专习松雪。学晋人自二公始。东冈学于退陶之门。先生亟许之。且称其笔法之进。考槃从学于金河西。居于同福。玉峰白光勋居止相近。闻其风而悦之。以成其书云。呜呼。水木之盛。必资于源本。箕裘之学。亦由于弓冶。玆岂特笔札之细而已哉。凡我后孙观于此帖。感发兴起。因其细而勉其大。必思所以无忝焉可乎。岁在辛未闰七月二十六日。五代孙九万病寓西江笼岩之上。伏枕谨书。
五代从祖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兼知训鍊院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墓志铭
故判尹南公。以武力战伐。屡显名于 明庙朝。能以舆尸之败。转为献馘之功。国威复伸。 王心载宁。而湖南海西之民。奠枕席安田里者。繄公是赖。到今百年之后。承家无人。表墟无述。象山之封。但为行人指点兴嗟之地。司饔院奉事洪君禹翊谓余曰。吾于公为弥甥。力虽不逮于神道之刻。意欲先规于幽堂之识。愿子之文之也。公即九万五代祖考佥知府君之季也。微君有言。其敢不蒇于玆事。谨按家乘。公讳致
五代从祖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兼知训鍊院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墓志铭
故判尹南公。以武力战伐。屡显名于 明庙朝。能以舆尸之败。转为献馘之功。国威复伸。 王心载宁。而湖南海西之民。奠枕席安田里者。繄公是赖。到今百年之后。承家无人。表墟无述。象山之封。但为行人指点兴嗟之地。司饔院奉事洪君禹翊谓余曰。吾于公为弥甥。力虽不逮于神道之刻。意欲先规于幽堂之识。愿子之文之也。公即九万五代祖考佥知府君之季也。微君有言。其敢不蒇于玆事。谨按家乘。公讳致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3L 页
勤字勤之。籍宜宁。曾祖左议政忠简公讳智。祖赠户曹参判行杆城郡守讳俅。考赠兵曹判书行副司果讳悈。两世之赠。以公贵也。妣全义李氏。大司宪恕长之女。公蚤失怙。从严先生用恭学。甚见器重。既长应武举。登嘉靖戊子式年状元。公之兄佥知府君。佥知之子承旨。皆武科状元。世称一家三状元。公之历官多轶不记。姑以其有徵者言之。内则同知中枢府事,汉城府判尹,知训鍊院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经筵特进官。外则龙冈县令,理山郡守,满浦佥使,会宁府使,罗州牧使,济州牧使。咸镜北道,忠清,庆尚,平安,全罗五道兵马节度使。而其节度全罗则再。全罗道左防御使及巡边使。兼京畿黄海平安三道讨捕使。而其先后之次则亦不能尽详。 明庙壬子。倭寇袭济州。牧使金忠烈不能御。特遣公代之。设方略剿捕。且获其二艘以献。有增秩之褒。及递还。金秀文代之。资公区画。却贼保城。上章归功于公云。乙卯倭又大举入寇湖南。杀兵使元绩,长兴府使韩蕴。虏灵岩郡守李德坚。连陷达梁,于兰浦,马岛,长兴府兵营,康津县加里浦。国内大震。以公为本道左防御使。兼程驰到。先尝贼于南平县破之。将士气倍。驱贼出境。数日贼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4H 页
又犯鹿岛城。围急。公自兴阳驰救。贼望旗而遁。以舟师追击大歼之。是役也。诸将多失律诛。公独以能。仍拜本道兵马节度使。扫灰烬立营府。修城堑缮器械。鍊士卒振纪律。人心始大定。虽妇孺皆羞遇贼逃避。以此丙辰夏秋。倭又连入寇。到辄殄灭。片帆不得返。戊午又有海氛声息。升拜本道巡边使。二幕佐三十偏裨。命公自择朝望。及其巡海防也。观察使受节制。兵马水军节度使。皆具櫜鞬郊迎先驱。其委寄之重如。此及还。特升资宪拜汉城府判尹。盖当倭寇之初发也。人不见兵五十馀年。猝当飘忽之剧贼。军民惊怯。在处逃溃。且倭奴新学铳丸于大明海贼。一丸穿人四五。贯甲二三。无得以当之者。庙堂诸公相顾无计。公唱为战船之策曰韩信背水。可用其意也。人或笑且危之。公不怒不沮。大造蒙冲飞楼三层。下载粮。中运橹。上发矢。而四围高楯。以防贼丸。火炮击于前。撞竿舂于后。云帆驰逐。疾如飞鸟。触碎犯焦。无不熸灭。其他蒺藜发火。交投贼船。动则洞足。焚溺莫救。皆公所创为而有赖于后者也。岛屿远近。海曲险夷。郡邑强弱。镇戍虚实。贼船止泊之处。往来之路。公皆身历心思。画为击救追邀之律。如指诸掌。试辄有效。鹿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4L 页
岛之捷。都元帅李浚庆驰启奖公曰。使贼知舟师之可用。水战之可畏。比之陆地之胜。尤有光焉。盖古人背水。其意本为置死地。公师其意而用于船。四面皆死地。故能驱散卒而辄胜。己未犷贼林巨正发于海西。始则明火杀人。终至白昼截路。打破官狱。剐碎刑吏。自京师至关西。一路吏民。无不密结。党与潜行。多伏京中。朝廷动静。互相探漏。宣传官承命往迹。射杀于九月山下。又发长渊丰川等四五邑官兵。命将往捕。阵于瑞兴。贼夜袭之。官兵溃走。贼益无所忌。数百里间道路几断。以公兼京畿黄海平安三道讨捕使。出镇载宁。先擒贼谋主。悉其虚实。盛集军马。围匝贼窟。号令严重。一贼不得逸。其党之困急来降者。随得随斩之。终能枭其魁而还。赏以奴婢百口田五十结。时贼发三年。一道荡残。朝廷不能制。流布浸淫。殆同张角之大小方。议者以为非公威略。贼魁之毕竟授首。未可必云。公之生年无所考。而长公佥知府君生于弘治甲寅。计公之生后长公二三岁与四五岁与。隆庆庚午七月卒于平安兵营任所。归葬于杨州群场里金洞坐甲之原。前夫人金氏生二男皆夭。后夫人许氏佥正衍之女。有一女适生员赵摰。侧室三男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5H 页
彦缙,彦绅,彦缵。二女归端川副正寿鹍,乌川君鍧。赵摰一男大司成存世。三女判官朴安孝,大司宪辛庆晋,典簿元士悦。赵存世二男进士状元硕亨,硕昌。三女奉事李士精,监役洪友直,李国忠。曾玄诸裔孙多不悉举。以显者言之。赵硕昌之孙女婿承旨洪受畴。洪友直之男左尹瑑。元士悦之男䎘孙相并统制使。曾孙德徽兵使。今洪君禹翊。即李士精之宅相也。昔我 明庙之在宥也。奕世升平。文恬武嬉。而岛夷内侮。草寇窃发。秉钺临阵者闻镝而股栗。执械乘城者。听鼓而雨堕。此自古有国中叶委靡之际。遇乱倾覆之恒患也。当此时。苟非公奋其威烈。登时扑灭。则祸变所极。安知其不终为 社稷之忧也。昔汉之西羌。宋之侬智高。其势皆不足为天下之安危。然赵营平,狄武襄之功。人到于今称之。以公所当者论之。又岂赵狄之比而已哉。且世之谈者。莫不多公之武功。或咎其诛杀之太过。至以公无后嗣为證。嗟乎。岂其然哉。夫好生而恶死者。凡物之恒情。而兵者死地也。白刃在前。为将者苟不能使其下不畏敌而畏将。则其谁肯冒白刃争死敌哉。不忍于若而人不用命之诛。终至于三军之糜烂。万民之鱼肉。则国之存亡。身之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5L 页
功罪无论已。只以爱惜人命言之。其轻重多寡何如哉。此威克厥爱。以生道杀人。所以垂诸经训者也。乃以此疑及于无后嗣。又何异韩退之之论史事也。铭曰。
朴锦溪东亮杂记。记公为全罗防御使时事曰。赵龙门昱以遗逸出六品。拜长城县监。以军用有缺。縳致之。涂蛎灰于面。将斩之。已而杖而黜之。李相国浚庆遗稿论公为全罗兵使时事曰。闻其政迹。深慰所望。凡事专尚柔道。道内之人皆喜曰若果如此。当初我辈恐怕之意皆虚。然其威名素著。恩信并行云。闻之不觉嘉喜。今以玆二说观之。军书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能柔能刚而制其宜。若如公者。其有得于斯与。
高祖考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府君墓表
公讳彦纯字诚甫。佥知赠参判讳致勖之长子。妣晋州柳氏。赠左参赞汉平女也。生于嘉靖癸未。蚤勤经训。穷日夜不厌。仍成食积。为其已疾也。学射。悬小环为的。发无虚矢。赴武举。登瑞葱台庭试第一。历宣传官,都总府都事,兔山县监,尚州海州判官,梁山端川郡守,庆源府使,加里浦佥使。擢拜承旨。序至左。兵曹
朴锦溪东亮杂记。记公为全罗防御使时事曰。赵龙门昱以遗逸出六品。拜长城县监。以军用有缺。縳致之。涂蛎灰于面。将斩之。已而杖而黜之。李相国浚庆遗稿论公为全罗兵使时事曰。闻其政迹。深慰所望。凡事专尚柔道。道内之人皆喜曰若果如此。当初我辈恐怕之意皆虚。然其威名素著。恩信并行云。闻之不觉嘉喜。今以玆二说观之。军书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能柔能刚而制其宜。若如公者。其有得于斯与。
高祖考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府君墓表
公讳彦纯字诚甫。佥知赠参判讳致勖之长子。妣晋州柳氏。赠左参赞汉平女也。生于嘉靖癸未。蚤勤经训。穷日夜不厌。仍成食积。为其已疾也。学射。悬小环为的。发无虚矢。赴武举。登瑞葱台庭试第一。历宣传官,都总府都事,兔山县监,尚州海州判官,梁山端川郡守,庆源府使,加里浦佥使。擢拜承旨。序至左。兵曹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6H 页
参议,咸镜南道节度使。万历戊寅丁外艰。过毁逾卒哭卒。公联世以武仕。而醇谨笃行。儒雅习文。一代推之。且书法清新劲健。超然自得于蹊径之外。其入政院。主乙巳伪勋请削议甚峻。勋籍人姻亲方长僚席。侧目不敢并坐。适有内下素屏院中。属公挥洒。落笔惊绝。时之书家无敢望焉。家居教诸子严。侍食不敢呼茶。扣器以喻之云。公下世时诸子未克立。又经兵火。历官序次。间有失记。垂后懿训。存者亦鲜。仅踰百年。流风寖微。呜呼惜哉。配竹山朴氏。参奉焕之女。谨修妇道。以克有后。男长楫判官。次枢。次柁副护军。女适判书许筬。生后公一岁。既卒合葬于杨州寿乐山参判府君墓左负子之原。玄孙议政府领议政九万谨表。
高祖考遗墨跋
右写朝日照红妆行草一幅。高祖考承旨府君遗墨也。府君虽以武进。以文雅称于世。而享年不永。且经壬辰兵火。书籍荡轶。今九万所传闻。诗章惟一绝一律。所藏弆笔迹。惟草书八幅。试笔书黄石公语一册。一日三从弟启夏自乡来示以此幅。乃其家旧藏也。噫。今去府君之世仅百馀年。翰墨之流传者绝罕。得
高祖考遗墨跋
右写朝日照红妆行草一幅。高祖考承旨府君遗墨也。府君虽以武进。以文雅称于世。而享年不永。且经壬辰兵火。书籍荡轶。今九万所传闻。诗章惟一绝一律。所藏弆笔迹。惟草书八幅。试笔书黄石公语一册。一日三从弟启夏自乡来示以此幅。乃其家旧藏也。噫。今去府君之世仅百馀年。翰墨之流传者绝罕。得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6L 页
睹之难。不啻若商彝周鼎之久远。虽此幅短小。中且坼裂。其为后孙之宝重。亦何异安国之得蝌蚪之简。智永之守茧纸之书哉。若其体法之高下。有非不肖九万所敢知而敢论。只以所闻于先辈者言之。九万曾拜沧江赵公涑云南承旨草书。乃吴兴之变法。清新豪健。安平后一人而已。苍石李公埈著商山志云判官南某武人。有名望。其拜承旨。政院有素屏。公率意挥洒。书法绝妙。人皆称其疏雅。九万在清州时。摹刻所藏草书八幅。送于同春堂宋先生。答书有曰先笔极令人刮目。今世似无如此气骨如此豪健。置之诸名家。不易上下。呜呼。府君遗墨。此幅之外。既难更见。而赏鉴如数三公者。亦岂易复遇也哉。岁舍辛未正月三日。玄孙九万拜手敬跋。
高仲祖通政大夫守全州府尹全州镇兵马节制使公遗事
公讳彦经字时甫。中岁卜筑于京城东门之外。自号东冈。公生于嘉靖戊子。自小聪明志气。拔出流辈。天性乐易温粹。和气袭人。少时游徐花潭之门。又师事退溪先生。往复书牍。奖许极重。作静斋记以贻之。且于讲学疑义。多因公质问有所改定。具在退溪集中。
高仲祖通政大夫守全州府尹全州镇兵马节制使公遗事
公讳彦经字时甫。中岁卜筑于京城东门之外。自号东冈。公生于嘉靖戊子。自小聪明志气。拔出流辈。天性乐易温粹。和气袭人。少时游徐花潭之门。又师事退溪先生。往复书牍。奖许极重。作静斋记以贻之。且于讲学疑义。多因公质问有所改定。具在退溪集中。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7H 页
尝往陶山问学。举经史辄诵其全文四五行不错字。先生叹服以为不可及。公病寓于忠州。先生伻问络绎。还必亲问其饮啖多少。便旋疏数。其相爱重如此。明庙朝。与韩脩等诸公。同被特荐。布衣召见便殿。所对称旨。除 献陵参奉。升六品。拜工曹佐郎。出补砥平县监。未几以病递归。自此行益修位益显。履官之所可记者。内则持平,执义,参议,承旨。外则清风郡守,杨州,坡州,广州,骊州牧使,全州府尹也。公与栗谷先生友善还往。亦与牛溪先生相厚。访于哀庐。托以犹子橃使受业焉。一日与郑松江澈。会于安参议自裕家。松江赋一绝曰君家有酒酸且咸。酸味还同郑季涵。于国于家俱不用。不如归去卧江南。公次曰人间师表安参议。天下风流郑季涵。别有飘飘无定客。不知名字但云南。及其年高德邵。门生坌集。庆安令瑶成茂朱浩,尹正字光远。皆著闻于世。公尝患血病。因涉俞扁之术。 宣庙违豫。药不奏效。朝野遑遑。公上疏陈受病之源调治之方。 上服公所定之药。良验复常。内医院仍启请同参议药。 宣庙己丑尹全州。时逆贼汝立事起。白惟咸等构公亦曾有延誉汝立之语。公免归于杨根灵川村。为终焉之计。语诸子妷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7L 页
曰余观时事。匪久必有兵祸。此是避兵之地。吾宗人皆宜以此为归。及壬辰倭寇作。血肉之惨。遍于八路。灵川密迩京城。抢掠独不及。宗族多得免。异哉。公所著文字及居家莅官所录者多矣。轶于丙子兵燹。无片言只字之遗。今记忆门中耆耇口语相传者如右而已。草略疏漏。不足得公之万一。实惧从今以往。又将愈远而愈昧。姑识之云。公没后九十五年戊辰春月。族玄孙九万谨记。
高叔祖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行通训大夫掌隶院司评公墓志铭
公姓南氏。讳彦缜字敬甫。领议政宜宁府院君忠景公讳在之六代孙。高祖左议政忠简公讳智。曾祖杆城郡守赠户曹参判讳俅。祖忠佐卫副司果赠兵曹判书讳悈。考佥知中枢府事赠兵曹参判讳致勖。妣晋州柳氏。赠议政府左参赞汉平之女。以嘉靖辛卯岁生公。家世笃于礼法。诸兄从游儒贤。公亦问学于李一斋恒。以勤身笃志。见许于师门。屡不利公车。晚就禄仕。选补宣传官。隆庆丁卯中生员进士两试。俄升六品。内除司宪府监察,掌隶院司评。外出咸悦县监。既解县绂。年已迟暮。无意于仕进。静守一室。虽贫
高叔祖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行通训大夫掌隶院司评公墓志铭
公姓南氏。讳彦缜字敬甫。领议政宜宁府院君忠景公讳在之六代孙。高祖左议政忠简公讳智。曾祖杆城郡守赠户曹参判讳俅。祖忠佐卫副司果赠兵曹判书讳悈。考佥知中枢府事赠兵曹参判讳致勖。妣晋州柳氏。赠议政府左参赞汉平之女。以嘉靖辛卯岁生公。家世笃于礼法。诸兄从游儒贤。公亦问学于李一斋恒。以勤身笃志。见许于师门。屡不利公车。晚就禄仕。选补宣传官。隆庆丁卯中生员进士两试。俄升六品。内除司宪府监察,掌隶院司评。外出咸悦县监。既解县绂。年已迟暮。无意于仕进。静守一室。虽贫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8H 页
窭屡空晏如也。万历壬辰春。倭报渐恶。而国内乂安日久。朝野犹不以为意。公独忧之。以德山县地僻左。可避兵冲。挈家行。是年夏寇果大至。兵连六七年。血肉之惨。殆遍八路。湖右一带。贼锋终不及。人服公先见。仍卜居于本县修德岘之南。山回水绕。土膏风淳。诛茅凿池。种树栽花。逍遥吟赏于其间。以佚乐焉。韩柳川浚谦有题赠八咏诗。年七十七卒。葬于泰安郡治之东金堀山负酉之原。后赠寺正。以曾孙五星推恩也。配 定宗大王几代孙西城君崇祖之女。先公十一年卒。葬在公墓之后。有一男曰橃。文科通政府使赠都承旨。有一男曰熀。进士奉事赠参判。有五男一女。男长佥知中枢斗星。次正言有星。次参判弼星。次正郎梦星。次即五星统制使。女适副正李世亨。曾玄以下多不悉纪。公蓄德虽厚。宦迹既微。享年虽高。屏閒且久。况今流风已远。传道者无几。而槩闻以谨持身。以谦接物。行无可议。言无可择。喜愠不形于色。得丧无关于怀。怡然终日。和气袭人。此实天禀之美。有过于人者。而世德服习之训。师资薰陶之益。亦岂少哉。以此受遐福。以此遗后祉。古所谓宽乐令终。子孙其昌者。其公之谓欤。铭曰。
药泉集第二十四 第 388L 页
丰赋啬施。位庳年尊。归赢于后。有子若孙。绵绵如瓜。远条如椒。善之可劝。于焉孔昭。眷言遗墟。金堀之冈。刻诗埋幽。以俟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