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泉集第十四
药泉集第十四 第 x 页
药泉集第十四
 应制录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7H 页
显宗大王行状
王姓李氏讳 字   孝宗大王之子。 母仁宣王后张氏。右议政文忠公维之女。 孝宗以大君质沈馆。以辛巳二月己酉生 王。有异质。自二三岁。言动有度。甲申 孝庙将由沈入燕。遣 王东还。谒 仁祖。应对如成人。问尧舜桀纣。时 王方读曾先之史略。历举其文以證。其所以为圣暴。 仁祖得其对奇爱之。有贡进豹皮者。品下将却之。时 王在旁曰。一豹之捕。伤人必多。 仁祖嘉其意。命勿却。 孝庙之未返国。 王每见日初出。辄祝曰愿令 父母遄返。令我得见。每遇新味。非彼地产。辄送献然后始尝。侍 父母服御器用。虽微物必致祗敬。不敢迁移。其不在侧。亦必思量 父母之意。其所尝不欲者。不敢行。尝出寓闾阎。邻有高声者。侍者呵禁。 王止之曰人在其家。安得无声。宜使之安。不可使苦也。尝出閤门外。见守卒黧黑。闵其冻饿。命赐之衣。又日赐馀饭。终其践更。 仁祖既命 孝宗为嗣。以己丑二月亲临仁政殿。册 王为世孙。姿表岐嶷。仪度閒雅。百僚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7L 页
相贺。设讲书院。置讲官课学。是岁五月。 仁祖大王薨。 孝宗大王嗣位。 王进升储贰。辅导益备。 睿德日就。 孝宗欲王知稼穑艰难。使农夫入耕后苑。王曰牛之有功于人。人之勤苦而得食。乃如是夫。辍食以赐耕者。 王记性绝类。凡有一见闻。辄不忘。尝读孟子。 孝宗命诵。尽七篇无一字错。 孝宗大惊喜。 王自幼及长。非读书。未尝离 父母之侧。有不安节。日夜扶侍。虽命退休不敢退。辛卯行嘉礼。 王妃金氏领敦宁府事清风府院君佑明女也。壬辰行入学礼。奠谒 先圣。仍就博士请业。礼容庄重。讲音洪亮。环庭而观听者。莫不咨嗟欣悦。己亥五月乙丑。孝宗礼陟。 王恤宅宗。毁擗哭踊。有出于礼者。越五日己巳。 王嗣位于仁政门。颜色之戚。群下不忍仰视。领中枢府事李景奭撰进 孝宗行状。 王下札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欲致尧舜之治。当尽尧舜之道。 先王以此为修身致化之本。且痛慨世事。礼罗俊贤。托置心腹。交修道义。期挽斯世于三代。伸大义于天下者。实 先王之志。平日树立之宏规大范。而今此状中不甚举论。不可不明白写出。传诸来世。札出。见者无不服 王阐扬之思继述之志焉。时盛热。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8H 页
庐次偪隘。近臣请限秋凉移御他所。 王曰此何时。可择居。择居而处。身虽安而心不安矣。十月丙辰。葬孝宗大王于宁陵。朔望祭奠。非甚病不许摄。省谒 陵寝。哀动左右。皆掩涕失声。是岁遂行优老恤孤。褒忠孝励节义。奖清白录战亡之典。禁锢滥刑官吏。悉蠲儿弱之隶军籍收布者。以水灾免湖南京畿湖西灾税减收米。省北关贡赋。其流丐于关西者。以管饷米谷。计口周给之。下内帑木绵千匹。发常平厅白金累千两。诸道监兵营木绵累万匹。以充蠲减不给之用。此乃 王初即位发政施仁之端也。元年庚子。以岁饥减端川贡银。岭东西大同米。诸道田税。奴婢贡布。北民之流出者。遣御史抚恤安集之。申严户口之法。使民悉登版无敢漏者。下馀丁布于江原道。分给遇灾之民。给中外老人米布䌷絮。罢诸宫家愿堂。关北岭东西饥民之流入城中者。命常平厅周给米盐。七月以大旱行雩祭。国制秋后无祈雨。至是特行之。禁各衙门贸贩生息。谒 宁陵。敕侍卫将士母得践伤道旁禾谷。下教遍谕八方。使之安集流民。减御供精米香酝米。命诸道各荐人才。海西人有上变者。 王一问知其诬。诛其人。放其逮者七十馀人。赐粮归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8L 页
之。家财之见攘于吏卒者。悉推还之。冬月当覆死囚。大臣以都中痘疫方炽。有妨引接外臣请停。 王下札曰。呜呼。天性人皆有之。而不复其初。以至为恶。不即处断。又从而严囚之。罪虽当诛。其情则戚矣。言念及此。不觉惨然。今岁以此不行。明年又以此不行。则彼罪人皆为囹圄之魂而后已。玆非为国之道也。不许。二年辛丑。撤都中两尼院。初 王恶僧尼乱教。欲并沙汰。大臣玉堂议以为难猝行。乃先命撤去慈寿,仁寿两院。使年少者各有归。黜老者于城外。以院材修学宫及武馆。禁中外淫祀。以旱甚将亲行祈雨祭。筵臣以 圣候未宁为言。 王曰予何爱一身。不顾万姓之命哉。移江都,南汉米贩三南。七月 王格于太庙。行 孝庙祔礼。停陈贺颁教饮福宴。前时时选都中良家子为侍女。至是特罢。定为式。命三南京畿海西粜籴一切免之。仍减春收米。出太仆隈马谷千馀石。以赈饥民。三年壬寅春。遣赈恤御史于两南。令以便宜从事。赐岭南行谊人等米谷有差。命西北监司采访人才以闻。行京畿量田。定湖南大同法。四年癸卯。以旱灾下教责躬。命大小臣僚同寅协恭。以答天谴。定诸宫家免税田结数有差。柴场量留一处。毋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9H 页
使广占。鱼场网场。唯存 宣庙朝赐给。而只限其身。五年甲辰。荡涤戊戌后内需司奴婢身贡之追徵已死者。以星变命大小群工具陈得失。放内司狱囚。停尚方织锦。六年乙巳四月。幸温阳温泉。先是 王有眼病。久不愈。医者曰当浴温泉。 王浴月馀。体稣快。遂命道内。礼耆老举孝悌祠忠贤减田租设科举。既还。又推优老之典于沿路。厥后比屡幸皆如之。十月有风雷之变。 王命在野儒臣具实封以闻。民结之暗录于宫家免税者。一切禁之。七年丙午。以岁凶下教罪己。移岭南谷于岭东西。海西谷于北关。以赈饥民。以木花之贵。减炮保价布及各司奴婢身贡有差。除咸镜道九邑田税及牛黄豹皮之贡。八年丁未。以旱灾下教责己。半减各司奴婢身贡。特减楮货价。国典奴婢身贡之外。又有楮货。厥后楮货废而计价徵布。至是特减。著为令。七月亲祀于 社稷祈雨。再审狱囚。广求直言。悉蠲京畿田税大同。各司经费。悉令半减。减户曹盐税。蠲两西收米。荡涤北路逋欠粜籴。命畿内上番骑兵及各镇水军。减朔立番纳布者。减半荡涤各道奴婢未收身贡。九年戊申。以星变下教责己。戒群臣恪虔奉职。甄拔人才。疏决庶狱。发江都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59L 页
米一万石。南汉米五千石。赈畿内饥民。礼曹以星变既消。请复常膳。 王曰每闻饥馑颠连。心常恻怛。食不下咽。其何心复常膳。姑待秋成可也。十年己酉。以岭南饥荒。命查各司奴婢。乙巳后指徵无处者蠲其贡。覈诸宫家折受处有主民田及未折受时民人起耕者。尽还给之。有大臣言岁时进排松叶。涉于祈厌不经请罢。 王纳其言。凡桃杖桃枝人胜䌽画悉命罢之。禁同姓异贯者婚娶。在前国俗。姓字虽同而乡贯若别。则例通婚嫁。至是禁之。十月初祔 神德王后康氏于 太庙。上徽号复 陵寝如仪。后当 太祖开国。正位中壸有年。而 太祖升遐。群臣失议。阙并祔之礼。人神久郁。廷论虽间发。 列圣犹未遑。至是始举旷典。封 陵设祭之日。骤雨满于 贞陵一洞。民以为洗冤之雨。以雷雹之灾。疏决中外狱囚。减大同收米。十一年庚戌。以年凶量减 各殿香酝米。运江都米三万石。发卖于京中。以户曹盐铁布。划给全罗道充赈民之资。停御营军上番。留其保米于诸道以赈之。以济州饥荒。运湖南谷及统营米租赈之。本州奴婢身贡尽减之。命户曹赈恤厅给冻馁人米谷襦衣有差。减各道布贡。十二年辛亥春大饥。 王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0H 页
下教曰当此大侵。不可督民收税。并留三南原襄,黄海,京畿田税于本道。以赈饥民。都中分设三赈厅。使宰臣领其事。诸道量邑居村落之远近。棋置赈所。作糜粥以馈饥肿。给乾粮以济农作。命贩厅减价粜谷。以平其踊。是夏又大无麦。饿莩载道。命中外竭府库以继赈。病者为之医药。死者为之掩葬。收养遗弃儿者命子之。以此京外之民。皆仰哺于官府。虽颠连困急。至于濒死。未尝有相聚而御人者。死者无所憾恨。生者得复田庐。是秋诸路大熟。有不芸而穫者。命设坛于东西郊。祭国中之饥疫死者。停各道进上。而只存 两慈殿所献。遣御史于济州。慰谕三邑人民。输绵布四千匹麦种二千石米二千石以给之。悉蠲土宜常贡。减诸道方物自明年至癸丑。十三年壬子。命宰臣及六曹参议荐人才。疏释中外死罪以下。丙午前粜籴逋欠悉除之。各衙门征税之课。悉命荡涤。十四年癸丑。下哀痛务农之教于八道。以旱灾理冤狱。避殿减膳禁酒。以端午帖制进。 王曰旱灾此酷。如此虚文。勿为之可也。命除辛亥以上军兵奴婢逃故者。壬子未上纳及癸丑应纳之布。以 宁陵石物生隙。虑有雨水渗漏之虞。九月启旧陵见和。十月癸卯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0L 页
奉迁于骊州弘济洞。命除廞卫所过五邑大同收米。减畿邑春收米有差。荡涤京畿,黄海,全罗,原襄等四道庚戌田税之未收者。十五年甲寅二月。 仁宣王大妃薨。六月丁酉。祔葬于 宁陵。始 孝庙之丧。大臣与诸儒臣等。议 慈懿大妃所宜服。定为期制。其后许穆上疏。引仪礼疏说宜用次长三年之服。 王命更询于大臣。儒臣宋时烈,宋浚吉等对曰。固知有此疏说。而于其疏说。亦有次子期之义。不可执一而废一。与其轻用可疑之疏说。无宁近从明制国典犹为寡过。大臣亦执前见。以国典为对。遂仍期服不改。尹善道倡言时烈等贬降 孝宗。和其说者相继而起。 王曰己亥之讲定服制。实从时 王敕令。故宋时烈诸人当初收议。亦从大臣之论。及庚子后诸疏专责时烈之后。时烈诸人始引古礼争辨。为一讼场。而此则元非朝家之所采用也。盖时烈等虽有次众之议。而朝家既未尝用其说。许穆虽有三年之论。而朝家亦未尝采其言。只为十馀年间彼此聚讼之空谈而已。然其欲倾陷时烈等者。每托于论礼。故 王洞烛其情状而发此教。且以言在东意在西斥之矣。及是 母妃之丧。礼官昧前丧遵用国典之本意。不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1H 页
先禀旨。遽以大功定为 慈懿大妃服制。秋七月。 王命公卿三司会于宾厅。问 慈懿大妃之于 仁宣王妃之丧。当从何服。公卿以下失对不称旨。 王以为己亥之丧。从国典为子期而已。国典期。虽无长众之别。 慈懿大妃之于 先王。自当从长子期。今玆之丧。亦宜从长妇期。特命改功为期。以不先禀。罪礼官。以所对非所问。适首相。 王自春在疚。过毁积瘁。八月七日。召宰臣将欲引入议事。忽感疾未果。以是月十八日己酉。大弃群臣千昌德宫之斋庐。春秋止三十有四。自都中士庶以至穷谷愚氓。莫不奔走悲号。思慕至德。呜呼痛哉。群臣议 王功德。上谥曰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庙号曰 显宗。以是年十二月十三日壬寅。葬于崇陵。 王圣质自天。懿德幼成。其在问安视膳之日。已有姬文之行。及其践位行礼。其达孝之大者。固已布在臣民之耳目。至若内事 两大妃。诚礼无间。婉愉怡悦。和气常蔼然。 大王大妃遭完山府夫人丧。过哀疾剧。 王露坐庭中。招医问药。药物必手持而入进之。闻者感动。 王大妃始御通明殿。与 王御所稍间阔。 王为构集祥殿移奉之。以便日夕之侍。 大妃有宿疾。 王夙夜殚诚。慰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1L 页
安其心。 大妃常曰 王每在旁。病若去体。尝奉 大妃幸温泉有效。 王既加惠于道内。遍赐老人爵。还宫又施恩宗戚朝臣年老及有父母者。以及于中外士民。判书朴长远孝于母而先殁。特命廪其母终身。其锡类之德如此。臣民感化。皆兴于孝。 王有五姊妹。极其亲爱。均其恩遇。遇异味必分。闻有病惊忧不已。问遗交道。有丧亡哀恸不自胜。 昭显世子之女适黄昌副尉边光辅。闻其死。为之惨然曰。 先朝恩眷。无下于诸驸马。追念及此。当作何如怀耶。特令厚加庀恤。以终 先王亲待之义。惇睦宗族。曲有恩意。量其亲疏。眷顾无替于贵戚。待之虽隆。亦未尝以私挠公。诸宫家仆隶一有犯科。必付有司。痛绳以法。儒臣宋时烈,宋浚吉等自在 孝庙时。契合甚盛。 孝庙使二臣侍 王于春宫。纳诲献规。讽诵开劝。 王倾心听受。日有进益。而若其专且久则浚吉有焉。王既即阼。所以礼遇二臣者益隆。国有事必问焉。一时藏修之士如尹宣举诸人。亦被旁招。并以异礼待之。己亥冬时烈以谤言乞退。 王留之不得。有予宁往见之教。浚吉亦继退。王思想二臣。宣召不置。或遣史官或遣承旨。一札十行。辞旨勤恳。或于岁时存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2H 页
问。或于饥岁周急。在野亦伻赐珍膳。入都必继给米肉。时烈尝因论礼被人所斥。 王以诋谗上下之间。放逐其人。时烈终膺大拜。浚吉卒。下教曰 先朝恩礼。夐出千古。至于寡躬。训诲之切。不啻若甘盘。到今追思。感伤不能自已。命赠领议政。 王留神问学。讲究理义。尝令讲官书入先儒人心道心说。以备省玩。参赞宋浚吉进太极阴阳图子。因劄陈阳复之义。 王嘉纳焉。非有疾病。必御经筵。又喜讲前史。其于君德修否。政治得失。民生休戚。亹亹讨论。以为鉴戒。见解高明。常出讲官意表。讲书至慎乃在位。 王曰人君在位之道。莫大于慎之一字。惟几惟康。盖言其用功吃紧处。几者念虑之初。康者愉逸之际。尤当致慎也。论唐建成曰 大明太宗朝。仁宗为太子。汉王高煦为人不良。而以恩爱待之。终 仁宗之世。不敢有异心。使建成待太宗如此。安有喋血之变乎。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讲官曰此则近于权谋也。 王曰何伤乎。是乃悦而使人之道也。论真宗以天书告太庙曰。自欺犹不可。其可欺祖宗在天之灵乎。真宗初政。亦足可观。而为憸小所误。不能善其终。甚可戒也。又尝论及本朝成三问事。 王曰成三问等比之古人。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2L 页
皇明方孝孺诸人者流也。盖三问事。累朝以来。虽或有陈启于前席者。褒尚之教。今始发焉。 王临筵讲说。类此者甚多。而不能殚记。停讲之日。又令儒臣考阅史传。书进古事。以寓讽晓之意。数招近臣夜对。讲劘经史。询及民事。开怀见意。表里无间。有若家人父子。常有眼患。而对烛看书。臣僚有言其添伤。 王曰冬夜甚长。予且无寐。不得不看书耳。后眼患甚。令玉堂写进四书五经大其字样。以便览阅。虽在疢疾之中。其单心典学如此。倚任大臣。尊其体统。有言则翕受敷施。有病则遣医遗药。既殁则不收禄三年。德厚而年老者则特赐几杖。以优礼而尊敬之。待群臣宽厚。常曰为君之道。以猜疑临下。下必有不安之心。唯当推诚待之耳。务开言路。臣僚虽有讦直矫激者。必开纳而优容。或褒赐之。或奖励之。虽草野微贱之言。亦必采用。或官之或赏之。岁饥大臣请减百官禄俸。王曰先朝岁饥。群臣曾请减禄。 先王不许。只命裁减御供。今虽匮乏。不可减百官之禄。御供中未减者尚多。更抄以启可也。群臣之殁也。有贤劳行谊。或以廉谨著称者。则例赠之外。别赐棺材役丁。并济其妻子饥寒。方伯守宰之辞朝。非有疾。辄引见。问之以治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3H 页
理之道。申之以抚字之方。收用人才。不遗遐僻。以西北两道地逴远。人士断望仕宦。并遣重臣设科。取文武士。以济州邈在海中。不沾 王化。再遣近臣取士。远人咸鼓舞焉。忠臣贤士功烈德义之卓殊者。母论久近。或建祠赠爵。或树碑表墓。或官其裔。或复其户。褒崇之典。殆无阙遗。孝子贞妇。辄加旌表。虽遐方氓隶。亦令采闻而遍及焉。丽代园寝久废。遣礼官修其颓毁。且著令三岁一审。 中宗大王废妃慎氏神主托在其私亲外裔。贫甚废祀。 王闻之。恻然归神主于慎氏本宗。为置冢户。官给祭需。敬天勤民。出于至诚。每当祈雨。虽非亲祭。必宿斋于宫中。终夜露坐默祷。到祭罢时分。始乃自安。若遇灾荒。引接臣僚。讲究赈救之策。损上之政。靡所不举。尝因玉堂陈劄。答曰予以凉德。获戾于神明。水旱风霜之灾。无岁无之。使我赤子。罹此罔极之灾。言念及此。中夜惊起。痛悼苍穹之不降祸于予躬。而使苍生替受其祸。宁不如遄死。少答民生之困瘁也。尝谓侍臣曰每念民饥。宁欲无生。苟有一分可以活民者。有何可惜之物乎。群臣或言赈济饥民。宜给乾粮。不必设粥。 王曰若论久远安民之道。给乾粮固可。然彼流丐之民。亦何可立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3L 页
视不救也。既罢赈。必送御史。廉问守宰之能否而黜陟之。至于辛亥。八路皆饥。仍之以大疫。王殚诚极虑。日夜焦劳。其所以奏艰食粒烝民者。既无不用其极。而又宣谕国内。积年逋欠。悉行荡减。开释囚系。收叙废弃。乡闾妇孺谚翻其书。传诵感涕。咸忘其死。以此天灾之流行。不足以病国。而反足以固国。民物之丧亡。不足以为怨。而反足以为德。其转危为安。实与中兴再造者比。而论其难易。抑且有不在彼而在此者矣。其将幸温泉。命治道仅容驾马。毋或太广。损害民田。既幸。问禾稼伤否。近铺帐处。有些损害。即命优给其直。我国素无户口之赋。只以军兵纳布为经用。民久病之。 王知弊源有在。将欲大变通立定制。以图永远。而事未及就焉。各司奴婢贡布偏重。久为痼弊。 王特令减捧。内奴之贡。并令均减。因此度支及内司财用顿匮而 王不恤焉。别设赈恤厅。择宰臣之有才识者管其事。赈贷之馀。常存储蓄。以助民役。先朝行两湖大同。以均赋便民。而湖南山郡未及行。王就其功绪。益加区画而遍行之。 王家法甚严。宫梱肃如。外内言不出入。谏臣尝言戚属宫禁事有失实。王曰予苟无一毫私意。人言必不至此。有则改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4H 页
之。无则加勉。言虽失实。有何所嫌乎。尝以长番内官请暇下乡。横于过路。谴罢内官。以不上闻。推考监司。王性笃实。不喜近名。在宫中行事而善甚。不欲使人闻知。禁不得宣言。故外人多无闻焉。尤好俭约。非表衣不服锦绮。尝有疾。引接臣僚于大内。所铺茵席。弊甚不改。臣僚退而感叹焉。 王戒存不虞。修饬军政。引接将臣。论说忘倦。或临苑囿而阅武。或因行幸而观兵。行阵之法。兵甲之制。靡所不讲。兵曹判书金佐明投进 中朝纪效新书及鍊兵实纪等诸书。 王即令颁布而习行之。设精抄军。令本兵兼行大将事。盖欲团刺精勇。储峙粮械。以为缓急之备。又欲特送御史。巡审海防。整理舟师而未及焉。其所以崇武略诘戎兵者。盖不惟严宿卫固边封而已。亦将默观天下之变。而乘机运策。克绍 先志焉尔。台臣尝谏冗兵不罢。 王曰非予好兵而然也。若或深思则可知予意。非置国家危亡之域。而徒以兵为事者也。又尝与侍臣论事大交邻事。有不晓 上意而为言者。 王叹曰交邻事大。势有不同尔。予虽年少否德。 祖宗百世之耻。何可忘也。北鄙牧守多武官贪纵。复设兵马评事。必以天曹郎及玉堂官差送以弹压之。于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4L 页
刑狱尤加详慎。每遇水旱风雷之灾。辄审理冤狱。亲阅罪籍。悉覈其轻重过故。疏决无遗焉。于罪囚一阅文案。久而不忘。后当谳议。刑官所遗忘者。 王辄记之。群臣惊服。又念久囚寒冻。命给口粮襦衣。 王有宿恙而勤于听政。疾少间则辄令承旨持公事入侍卧内。 王常痛早孤。及 母妃升遐。又以不得久养为至恨。摧毁殒绝。殆不自将。 大妃尝移御庆德宫。至是返虞于昌庆宫。 王亦还旧御。触目追感。如有所求。终日不语言。盖不能顷刻而忘哀也。旁侧侍御。莫不感泣。 魂殿馈奠之奉。必亲监进奉。讳前一日。不得亲视。犹问精否如何。翌朝又连问不已。疾甚闻窗外风声曰。此害谷之风。吾何以又闻此声也。其孝亲忧民之笃。临不兴犹如此。襦匣衣衿。皆自内备。不令度支徵尺寸于市民。盖宫中体 王平日恤民之至意也。 王妃金氏诞一男三女。男即我 嗣王殿下。女长明善公主。次明惠公主。季明安公主。 嗣王前妃金氏。领敦宁府事光城府院君万基之女。 继妃闵氏。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维重之女。明善,明惠皆未家而夭。明安降海昌尉吴泰周。 王以聪明睿智之资。有宽裕温恭之德。渊深而笃实。博厚而敦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5H 页
大。承 先王精一之传。受师传切磋之益。尊为人主而行高曾闵。富有一国而节比布素。严宫禁而杜绝私枉。正朝廷而务归和平。固守宪章而有弊则必革。礼待臣邻而有罪则必惩。虽疾病在躬。曾无时月平宁。而未尝一日暇逸。虽万几沓至。而所以应之者。从容缜密。反复谛审。事无大小。无或放过。除拜之际。无一官私恩。刑狱之下。无一人枉死。内无声色之娱。外无游佃之乐。燕居冠带必敕。疾虽病。不冠不见臣僚。在大渐尚然。忧勤惕厉。足以上格乎穹苍。恻怛哀痛。足以下结乎烝黎。兢兢业业。若临渊谷者。盖十五年如一日。此实举国臣民心惟口诵。可以质之于神明者也。虽运值屯艰。天啬寿祺。其仁心仁闻之入于人者。已足以基国家亿万斯年之休矣。臣窃观前代懿辟。若殷之三宗。德可谓盛矣。汉宋之文仁。政可谓善矣。然其所以赞之者。不过曰严恭寅畏而已。不敢荒宁而已。不敢侮鳏寡而已。恭俭而已。除刑赐租而已。德泽在人而已。社稷长远。终必赖之而已。于戏。我 显考之百世而不可忘者。其在斯欤。其在斯欤。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事臣南九万制进。
昌嫔墓志铭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5L 页
昌嫔墓道镵石之役将讫。管事臣全坪君漷启曰显刻既成。而幽堂无志。则亦非所以为无穷虑。宜令词臣作为铭诗。及玆有事。窾而瘗之。尤足以彰 圣上追远之盛意。敢昧死以闻。惟时臣九万以职在秉笔。爰承叙述之命。恐惧不敢辞。谨稽嫔姓安氏。系安山。考坦大录 中庙朝靖国原从勋。阶迪顺副尉。赠议政府右议政。妣黄氏赠贞敬夫人。嫔以弘治己未七月乙酉生。岁丁卯选入内庭。戊寅备职后官。庚辰拜尚宫。己丑升淑媛。庚子进淑容。甲辰 中庙上宾。制毕请循故事。出居仁寿寺。 文定王后特命留侍禁中。己酉冬十月甲寅。适出私第。无疾而终。 明庙震悼辍朝。赗赠特优。命中官庀丧事。 三宫恤典。亦倍常数。明年三月壬申。葬于杨州治西长兴里。后以宅兆不安。移窆于果川县洞雀里负坤之原。 宣祖大王入承大统之十一年丁丑。追封昌嫔。命享祀于大院君庙。 孝宗大王之九年戊戌。用儒臣宋浚吉议。定为不迁之主。 今上之五年己未。置守墓五户。今又树碑载文。以视悠久。崇终之礼。于是乎无以加焉。呜呼休哉。窃尝求其所以致此之由。其幼在室也。婉嫕天成。动无违则。其选入宫也。柔嘉之度。出于辈流。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6H 页
特被 贞显大妃眷爱。授之书史。其相事茧馆也。陪侍 内殿。献功辨物。咸式古礼。诸侍御莫不仪之。其承事 至尊也。抑畏巽默。不敢毫发有恃恩宠意。遇同列得欢心。教子女有义方。知祸福之有命也。未尝一及于巫祝祷祀之事。知死生之必至而宜顺也。尝制衣若衾。叠而藏之。识其外曰袭具敛具。不以预凶事为忌恶。槩其始终雅操达识。有如此者。此虽 先王正家之化。 先后体下之惠有以成之。而若嫔德性之美。亦实有不可掩者。其笃生 圣孙。庆延家邦。不亦宜乎。假乐之诗。以令德之受禄。归之于子孙之宜君宜王。斯可徵矣。嫔有二男一女。男长岠永阳君。次德兴大院君讳岧。女静慎翁主。永阳无嗣。以兴宁君秀荃为后。大院君三男一女。男 宣祖大王。序居第三长。锃河原君。次鏻河陵君。女适安滉。静慎下嫁清川尉韩景祐。生一男三女。男琎。女南宫湜,元虎俊,李仁好。本支内外。今将千有馀人。璿谱具存。玆不悉录。铭曰。
有羡其源。寔生硕媛。躬备四德。以选入御。仪于 君所。祉哉光奕。温恭淑慎。眷加位进。芳问益敦。逢天开佑。克有嗣后。遂诞 圣孙。纂统承基。国以重熙。式至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6L 页
今休。受玆遐福。俾尔戬谷。宁曰无由。嫄御帝喾。以育后稷。以新周邦。聿观今昔。匹美齐德。厥报攸同。生享高明。没而后昌。宜赞遗尘。既刻牲系。又识幽竁。质诸后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臣南九万奉 教撰进。
太祖大王加上谥册文
维岁次癸亥六月壬申朔十二日癸未。孝曾孙嗣王臣御讳谨再拜稽首上言。窃以肇造丕基。式享配天之。严祀。加隆显号。庸荐画日之宝章。秪申忱悰。曷既论赞。恭惟 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姿挺。上圣运抚。千龄扫丽。季之荒屯。无竞维烈。膺皇天之眷顾。遹观厥成。既树立之甚宏。而启佑之罔缺。肆当时节惠之典。极后人归美之诚。第念鸭江之义旗。允符麟经之圣笔。拯东土之民物。免为披发之戎。拱北极之朝廷。永作执玉之国。风声著闻于天下。礼教兴行于域中。然大业未揭于尊名。故群情咸愿其追谥。居贞而当位。惇叙彝伦。制事而合宜。戡定祸难。照临八表。真同日月之华。涵育群生。实并天地之大。惟此四字之崇奉。庶合百世之阐扬。在后有增。近稽皇明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7H 页
之盛事。以多为贵。上慰 列圣之孝思。爰卜良辰。载陈缛礼。谨遣臣议政府领议政金寿恒。奉玉册加上尊谥曰。正义光德。仰冀 冲鉴。俯赐明歆。诞受徽称。重复重而何斁。默赞洪祚。新又新而无疆。呜呼哀哉。
端宗大王谥册文
维岁次戊寅十二月辛丑朔二十五日乙丑。嗣王臣(御讳)谨再拜稽首上言。窃以推位让国。至德无称。献谥尊名。阙典乃举。玆将显册。敢荐微忱。恭惟 恭懿温文大王。仁声令姿。世孙元嗣。自在弱岁。荷 英陵负背之慈。连遭大丧。承 文庙颒面之训。无柰国步之多难。以致历数之有归。移居上宫。礼愈极于尊养。固辞徽号。意弥存于撝谦。且慕周泰伯之荆。仍作帝重华巡野。看花天远。嗟景命之不延。葬衣山深。慨缛仪之未备。今殆过二百年所。尚有感千万人心。肆庸集议于群工。遂定升祔于 列祖。虎贲严卫。如迎翼室之宅宗。龙旂戒行。若奉冕服之归亳。虽传序已及于祧位。然节惠可阙于彝章。精而粹慈而仁。靡有争竞。履乎正由乎义。罔不服从。至若名庙而赞扬。尤见守礼而恭逊。心轻万乘。诚难拟议其高风。德重千秋。允合表揭其盛美。爰卜吉日。式陈明禋。谨遣臣议政府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7L 页
领议政柳尚运。奉玉册上 尊谥曰。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庙号曰端宗。仰冀 睿灵。俯垂冲鉴。肇称殷礼。庶是飨而是宜。申锡洪休。期俾昌而俾炽。呜呼哀哉。
明圣王后哀册文
维岁次癸亥十二月五日壬寅。 显烈贞献文德明圣王后薨于昌庆宫储承殿之西别堂。越明年四月三日戊戌。迁座于祖。五日庚子。祔葬于 崇陵。礼也。玄堂启扉。素卫移扇。龙纚晓綍。凤戒晨輤。长御雨泣而卷褕。工祝雷哭而彻奠。哀子 主上殿下。攀号忉怛。瞻望涟洏。寄永慕于寒泉。结长悲于春晖。命彤管而撰德。载玉牒而扬徽。其词曰书始虞嫔。诗首关睢。圣王有作。内治是资。于赫 圣母。视古有光。堕玉表灵。启繇告祥。载毓相门。作配贰极。礼法有素。贞顺合则。 三殿胥悦。六宫咸庆。离明继照。 壸位嗣正。婉嫕端庄。温恭淑慎。箴规唐鉴。被服汉练。岁在摄提。痛缠 天崩。主少国疑。祸难将兴。密赞君道。潜扶国祚。太任隆姬。宣仁佑赵。光享备物。尊膺显号。猗欤 圣孝。至矣 慈教。云胡一夕。害气震薄。彩晦轩宫。精沦桂魄。飙轮倏其上升。星算促其长终。谅仁寿之无徵。果神理之难穷。呜呼哀哉。客岁冬孟。丕子遘疾。斋沐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8H 页
祈天。厉虐如脱。喜气溢于宫闱。欢声匝于区域。指明春而差日。将献爵于长乐。何吉凶之互错。乐未远而哀近。辍谣歌而号咷。停管弦而箫挽。呜呼哀哉。一札遗教。丁宁后事。念切民隐。忧深国计。内具紟冒。外省馈食。无扰有司。不伤经费。以宁俭而作范。虽预凶而合礼。嗟仁声兮入人深。咏德音兮终百世。呜呼哀哉。灵辰既届。廞仪将发。 一人孺慕。千官洒血。背紫闼而徐转。出青门而眷顾。珠丘矗于寿原。银海深于隧路。白日黯以悽惨。朱明飒以萧瑟。去复去兮乘云车。悲莫悲兮遗仙玦。呜呼哀哉。瞻彼维杨。 圣人所藏。合祔从周。卜云其臧。及帝舜于苍梧。随颛顼于大荒。并荐献于一寝。兼象设于同冈。知幽明之无间。岂精爽之有隔。想玉栏之看花。俨平生之和乐。呜呼哀哉。流年若箭。大运如马。一气屈伸。万类代谢。同归尽于百年。较修短其几何。唯 圣善之未沬。与博厚而无涯。纵灵质之永潜。尚芳尘之可赞。托哀辞于琬琰。期永久于烂矸。呜呼哀哉。
庚申讨逆后颁教文
王若曰圣人之法。必先于乱贼之诛。王者之刑。莫严于叛逆之罪。玆当斯得之日。庸降诞告之音。予以眇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8L 页
躬。夙膺洪业。念本支之鲜少。务敦近宗。闵国家之艰虞。图任旧相。岂意明有所不烛。虑有所不周。刘安窃文艺之名。误加宠爱。林甫怀狡猾之数。谬委事权。遂成祸乱之阶。几致 宗社之覆。寔予之咎。虽悔何追。逆贼楠,桢。俱以王室之至亲。偏蒙 累朝之优渥。独非时而出入。如遇家人。期永保其始终。不问小过。其柰族盛而多僭。且因宠极而启邪。仍怀不夺不餍之心。此岂一朝一夕之故。厚招武士不逞之类。结射伴而作爪牙。广交卿宰无义之徒。布亲党而为羽翼。游猎遍于近郊远野之外。会集频于深夜密室之中。国人固疑其阴秘之踪。急书果上其凶逆之状。楠则缔柄臣之贱孽。藉其权威。媒恶种之老奸。通其谋议。文成约誓。鸡血沥杯觞之间。家置王章。玉带兼日月之顶。幸寡人之有疾。意将何为。谓天命之在身。事且不测。兴言及此。痛心如何。桢则当其污秽乎后宫。已有乱逆之先兆。姑宥以远。曾屈法而伸恩。旋召而还。宁悔罪而悛恶。党与并满于中外。犯上之贼谋初萌。推戴互及于弟兄。自中之争形已著。乐祸无已。岂不惨哉。钟戾惟均。是何理也。至于逆坚之稔恶。实倚父积之弄权。气势足以操纵朝廷。富厚足以豢养奸宄。贪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9H 页
淫黩货。奚翅世蕃之挟嵩。骄恣骋妖。殆甚敬声之凭贺。自知王诛之必及于己。因交宗戚而力为之谋。先布腹心。大福欲徼于后日。私定指目。凶言已播于群听。激动卿绅。托寇戎而复体府。募合骁弁。啖金帛而作家兵。藏伊峡团刺之私屯。敢擅指挥于老将。设胡服劫成之阴计。预拟惊惑乎愚民。收重臣一二人。欲胁迫而威众。选力士数十辈。将卫护而入宫。观其首尾布置之形。殆成肘腋猝急之变。幸赖神人之协赞。遂得凶孽之咸禽。楠即爰书。先自承而吐款。桢有众證。虽欲讳而难逃。尚特推于馀恩。命就磬于屏处。凡诸妖乱之腰领。悉依邦国之宪章。已将逆贼楠桢坚台瑞万松景毅等。处置正法。乱生于骨肉之密亲。祸发于股肱之巨室。既厥情之毕得。于予心而增嗟。然而事关 宗祊。自腾舆情之喜。庆均遐迩。宁稽涣号之宣。自本月初六日昧爽以前。杂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资。资穷者代加。于戏。国既免危而复安。人得转祸而为福。阳和布气。思与物而维新。霈泽流恩。庶自今而更始。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仁祖 孝宗两庙预告不祧后颁教文
王若曰武烈文谟。既百世而难忘。 祖功宗德。宜两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69L 页
室之不迁。尊称允协于彝章。盛事聿告于 清庙。肆扬涣号。用答舆情。惟我 仁祖之中兴。实同开国之刱业。拨之乱而反之正。伦纪复明。应乎天而顺乎人。宗祊再造。拯民涂炭。脱死亡而获安。维国苞磐。经变故而弥固。粤若 孝庙之继体。载致景命之新邦。值时运之方屯。思恢王道。揭天常之大义。用淑人心。虽中途而弃群臣。志业未就。然下武之开后嗣。风声克彰。居然年代之推迁。爰及眇末之承缵。耳目不远。幸文祖之可详。烝尝是将。惧汤孙之或替。永念历代观德之典。实有世室不祧之规。殷人之立三宗。本在世数之外。汉家之尊二帝。不待亲尽之时。予乃博访于廷僚。咸请蚤定其宗祀。亲贤乐利。知前圣后圣之同休。物采声容。与文室武室而齐盛。扬徽赞美。固难得以名言。致崇加隆。祗自尽其严敬。鸿名豫建。俟后人而何疑。骏德益光。想前烈而如在。玆于本年三月初四日。以 仁祖大王 孝宗大王预定尊为世室事。遣大臣告于 宗庙 永宁殿。既閟宫之荐爵。仍大庭之宣纶。备一代之情文。邦礼罔缺。耸四方之瞻听。国势自尊。自本月初四日昧爽以前。杂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资。资穷者代加。于戏。推奉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70H 页
先之馀恩。冀徼福于上下。施涤瑕之殊典。庶均欢于臣民。与物维新。自今伊始。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太祖 太宗加上谥号后颁教文
王若曰。诒孙翼子。永荷裕后之图。尊 祖敬宗。聿举加谥之典。才成缛礼。诞敷纶音。惟我 太祖 太宗之圣神。实有丕显丕承之谟烈。创业垂统。定万世之巩基。继体重光。成一代之极治。既贤贤亲亲而不忘。诚巍巍荡荡而难名。然念节惠之称。有异贵多之礼。义莫重于尊攘而未揭威化之骏功。制当别于存亡而仍袭太上之鸿号。以致 两朝之懿谥。反违八字之通规。在后人崇报之方。岂无少歉。推 列圣谦孝之意。亦恐不安。肆扬显册之追隆。庸补旧制之未备。父作子述。既开国而承家。行出名成。更表功而纪德。增徽章于中叶。皇明之故事可徵。献明禋于二王。成周之盛仪斯仿。摹天画日。讵能尽其形容。叠美加尊。秪自致其思慕。玆于本年六月十二日。加上 太祖大王尊谥曰正义光德。加上 太宗大王尊谥曰睿哲成烈。已讫事于两室。用播告于八方。礼严 宗祊。幸情文之无缺。事光简牒。想风烈而如存。斯诚希觏之洪休。可无旁流之解泽。自本月十二日昧爽以前。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70L 页
杂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资。资穷者代加。于戏。赦过宥罪。庶几徼福于 先王。推恩广仁。俾得均欢于群品。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大殿痘患平复后颁教文
王若曰。气流成疾。属有违豫之忧。神扶降禧。聿见遄复之喜。斯举旷典。诞飏德音。言念眇眇之寡躬。夙承丕丕之洪业。 宗社神人之所托。岂容自轻。阴阳寒暑之有愆。每存深戒。适缘痘疹之炽发。以致禁籞之蔓延。天时使然。非实沈之为祟。旬日犹苦。虑涊汗之或难。有责于天。虽勤 列圣之保佑。不寐竟夕。且切两宫之焦煎。尚赖药饵之奏功。夬得厉虐之祛体。无烦穆卜。旋膺罔害之休。不问神君。即告良巳之庆。非敢自乐于南面。实幸奉欢于 东朝。玆因治病之馀。益觉若恫之义。丙枕新稳。可忘闾巷之呻吟。玉食复甘。还思沟壑之损瘠。谁无父母。哀札瘥之相仍。亦知痛痒。闵桎梏之久滞。称贺实愧于素志。饰喜且迫于群情。献牲醴之明禋。慰安 庙社。降丝纶之涣号。导达臣民。爰推一视之恩。以表同欣之意。自本月十七日昧爽以前。杂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资。资穷者代加。于戏。由身以及。期疾苦之咸除。与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71H 页
物维新。庶瑕垢之皆涤。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咸陵府院君兼工曹判书李澥致仕书
王若曰。无遗寿耇者。任官之道。不劳职事者。优老之规。顾二途轻重之有殊。柰一心进退之已决。玆颁休命。用奖高风。惟卿资父为忠。从师问学。自从弱冠之岁。已称英豪。虽在布衣之时。不忘经济。属天地否塞之际。成风云会遇之功。铁券丹书。身参带砺之誓。款段下泽。心存丘壑之居。杨元琰之解官。岂因避祸。卫免馀之辞邑。盖为逃荣。只缘感 圣祖之明知。亦尝受重寄而陈力。然不欲佚乐富贵。以累平生。乃所愿保全身名。用答殊遇。无心禄位。绩效自优于他人。有戒脂膏。节操益著于暮境。逮予嗣服。乃请引年。老而思休。虽知素心之难夺。人惟求旧。实惜黄发之无愆。封章凡九上而愈勤。朝家至十年而不许。尚念大耋。处以閒曹。然且久隔朝班。视如已脱之屣。而又不受常禄。藏有无名之钱。察其悯然。诚难强尔。玆询左右。许全始终。贰膳常珍。戒有司而致廪。一坐再至。遵故事而奉朝。秩比三公。既无复加之爵。寿近八帙。更过古稀之年。仍免王事之烦。备极人臣之宠。在 祖宗承平之日。亦云罕闻。矧壬癸多事以来。尤所未睹。孔
药泉集第十四 第 171L 页
戣致政。朝臣共叹其贤。疏广乞身。路人咸荣其去。卿固无慊。予实靡依。自 仁祖应千一期。于今日馀四十载。嗟年代之渐远。感勋庸之多亡。故殿皆倾。灵光独岿。众星俱没。太白犹晖。玆当谢事丐闲而归。益切图旧念功之意。于戏。石君归老。尚闻岁时之造朝。董相在家。亦有廷尉之就问。勿以午桥之乐。而废辰告之猷。故玆教示。想宜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