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药泉集第一
 诗
   孝宗大王挽词(己亥)
   次韵赠崔生锡万(后改锡鼎○庚子)
   慎参判(天翊)(辛丑)
   清安酒席。闻七月歌有感。
   闻青石曲有感
   小江亭
   镇川头陀山紫石砚。小而甚佳。
   镇川客舍。次韵退陶诗。(并序)
   善山月波亭津头。怀李彝仲(敏叙),金永叔(万基)
   晋州访河义兴(弘度)
   密阳次彝仲寄示韵
   梁山次韵郑誧黄山歌
   庆州赠泰天上人(并小序)
   长鬐客舍。次壁上韵。
   安东次成使君(后卨)映湖楼韵
   金山直指寺僧性沆。以私聚谷设粥赈饥。聚文书以来。余召与语。赠以一律。
   闻崔生锡万新行三加礼。余适在远。不得与宾席。殊以为恨。占得一律以寄。
   送洪端川(锡龟)之郡任
   荡春台(癸卯)
   直庐愁寂。叠前韵怀僚友。
   大王大妃殿患候平复后。次白轩李相国(景奭)韵。
   送修上人归金刚。次轴中韵。(并序○甲辰)
   李评事季周(端夏)将发北塞之行。余与洪都尉(得箕),申寅伯(晸),李彝仲。出送于东郊。薄暮还入都门。城头皎月初上。因同上城楼。呼韵赋诗。纵饮极醉而归。彝仲追成一诗。以记其事。李景略(懏)恨不与会。次其韵以示余。聊获答之。
   看崔溥漂海录(乙巳)
   石蜜
   黄雀
   修真图
   当归新芽。送寄彝仲。(时归觐金城)
   送别李宁叔(观成)至白鹭洲
   送至妓潭
   见安平书刻本有感
   送族叔北青判官(梦星)
   呼韵散怀
   谒文庙
   妓潭
   次韵丁县令诗(南大川石壁刻一绝曰。万古经过地。山川几换名。从今多岁月。谁记此金城。嘉靖戊申秋。县令丁玉精。)
   刻诗岩下赋
   怪石
   鹤鸣生日
   金益亨言。渠少时受学于郑玄谷百昌。其时郑公寓居杨根江上。任疏庵叔英,李泽堂植俱斥于时。居止相近。从游甚乐。唱酬篇什。溢于几案云。余闻而感焉。使金生诵所记三公诗各一章。辄步其韵以识之。
   李皓卿(汉翼)自金刚还
   送皓卿
   金参判伯玉(始振)(丁未)
   族叔参判公(老星)
   回澜石
   路旁有老媪。抱儿曝阳。理头扪虱。感而赋之。
   眷言思休。寓郡望姓名字。离合成诗。
   彝仲出锦城。永叔寄诗。彝仲次其韵。要余属和。伊时永叔又出舒川。不胜伥伥。情见于辞。
   秋夜怀锦城
   赵掌令(涑)(戊申)
   洪领相(命夏)
   白岩寺。次圃隐韵。
   题海南人家
   次韵白轩李相国 赐几杖荣恩诗
   李斐仲(敏章)家。遇李景略口号。(己酉)
   将筑广陵之居。次李惠仲(敏迪)韵述怀。
   送洪灵光(锡箕)之郡任
   惠仲嗜酒不已。将成病。余屡以为戒。未尝不心折而辄复陶然。昨者洪都事宇熙一醉不起。余闻之瞿然。聊次陶靖节止酒诗韵以赠。若有味斯言。则必有戚戚于中者矣。
   赵承旨(胤锡)迁葬挽
   李判书(庆徽)
   将赴清州广津别墅。别宁叔吴弟。(道玄○庚戌)
   次李承旨季周韵
   城津观日出(癸丑)
   次李评事乐甫(萱)寄示之作。兼奉都事判官。
   玉连堡。次荷谷韵。
   乐民楼送李评事
   城津感郑东溟(斗卿)诗屏(并序)
   病卧北行营。次朴评事(泰尚)投示之韵。兼简镜城朴判官。(信圭○甲寅)
   知乐亭
   庆源龙堂
   庆兴抚夷堡
   会宁皇帝墓
   明川七宝山
   郑东溟杀鸡诗(东溟为北评事。夜赋诗。推敲未定。闻鸡鸣。命下人捉鸡。数之曰。吾诗未成。尔何敢先鸣。即斩之。)
   翻方曲
   显宗大王挽词
   子妇李祥祭夜。往彝仲宅。彝仲遭忧。为营葬往春川。独卧怆悢。永夜无寐。见壁间有小纸。出而视之。乃叔父南迁时。路中悼念惠仲。寄彝仲诗及彝仲和章。反覆悲吟。存亡离合之感。触境而发。心焉如割。聊次其韵。续成二首。以记此时此夜为情之难。送献叔父。而彝仲方号擗皇皇。不可寄以有韵之文。姑俟异日布焉。
   名广津新斋曰洗梦(乙卯)
   重到洗梦斋。次前韵。
   次韵答李燕岐景略
   宿李仲习(惯)双溪亭(丙辰)
   省叔父于白川谪所。归时相送于江西寺。叔父赠一律。敢次韵以呈。前秋亦相送于此。
   至船头。叔父又题绝句于扇。谨次韵呈上。
   广津别墅。次西溪朴兄季肯(世堂)韵。
   芦谷村舍溪边。次李锡余(三锡)韵。
   八月往京城。哭 先大王祥祭。至月往怀德。会同春堂(宋公浚吉)迁葬。感念今古。恫伤有作。
   记梦
   酬南尚书云卿(龙翼)见怀之作。次其韵。(丁巳)
   无量寺
   和光州李使君彝仲白岩感旧寄示之作
药泉集第二
 诗
   化城路(自龟山赴巨济配所。水使赵令 己未公师锡,李尚州三锡来送路左。)
   白江津(沈进士权自浮山寺。与二客乘小舟来别。)
   恩津店(三从弟重夏,启夏自尼山。戚兄金禹铉,戚弟崔奎瑞自连山。冒夜驰来同宿。)
   敬次叔父下示韵
   咏柚诗(二十首○并序)
   次金生德恒示诗韵(并序)
   余之南窜也。崔校理汝和(锡鼎)。意余行路由鸟岭。自荣川出迎咸昌。而余由八良岘以来。故不相值。到配后汝和寄咸昌二律。次韵以答。
   宿花房寺。赠文眼,应森二师。
   登望云山
   赠河生尚瑜(并序)
   赦归游龟山僧舍。次叔父下示韵。(庚申)
   洪海州(锡龟)
   酬大学士西河李彝仲传砚诗(癸亥)
   宗会诗(并序)
   凤凰山(并序)
   榛子店壁上。次季文兰韵。(并序)
   路中又次韵
   副使(李参判世华)到玉河馆。手自酿酒一瓮。裹以衣被。置卧炕。朝夕待熟。而过数十日犹未成。余问副使曾言解酿法。而此酒久不熟何也。副使曰。来时觅曲于义州。而品不佳不能发醅。非酿者之咎也。书状(李仆正宏)曰。非但曲品不佳。安板亦不好。安板不好者。笑拙熟手之俗谚也。余为成一律。奉助一噱。
   感题法性诗轴(并小序○乙丑)
   赵副提学(持谦)
   永安尉(洪公柱元)迁葬挽
   崔完陵汉卿(后亮)寿诗(并序)
   次李景略韵
   乞暇来琵琶潭。山僧自心者来。云其师性浩诗轴中。有余辛丑暮春所题。感念今昔。更次其韵。使之归示其师。(丙寅)
   鸭江舟中别湾尹
   丰润次谷文张赠诗韵
   滹沱河
   北京
   望海亭
   九日玉河馆。与吴书状(道一)对菊。
   次书状韵
   白岳山下听松堂旧址。士林追慕新构。
   次韵金领相(寿恒)助祭 太庙。扈还雨下颂祷之作。(丁卯)
   郑承旨(勔)
   朴判书(信圭)
   次云卿大学士丙寅秋宗会诗韵
   七夕后二日。成宗会于壶谷大学士宅。主翁先成一律要和。牵率奉次。(是日前掌令弼星,军资判官得箕,启夏,受万,狼川县监尚熏,前骊州牧使益熏,弘文校理致熏,圣基,圣俞,磐,鹤鸣,户曹佐郎正重,进士就明,世重来会。长兴居极瞻亦不期而至。)
   李判书彝仲挽(戊辰)
   谪庆兴过新安
   过咸兴赠父老
   涪溪分路。赠吕相国。(圣齐)(○并序)
   涪溪朱生艗次余赠吕相国韵赠余。聊复次答。
   赠朱生(并序)
   次庆兴李府使(华镇)韵。(地主李使君赠余以诗。且手写平日所为诗杂体三四十首示余。颇有不遇之叹。)
    大王大妃殿挽词(并序)
   赠五生(并小序)
   五生皆送到钟城。又作长律一首以谢之。
   咸兴更次前示父老韵示按使(己巳)
   待罪冰江。领枢李公(尚真)亦屏处露梁。有诗寄来。奉次以答。
   灵光郡事先祖墓下。春城相公曾置守冢奴。其中为僧者怀认。近刱旧日斋寺凤栖庵。壶谷大学士有记文。且赠诗。认又来访余。赠以一绝。
   景略来访。次其韵。
   四月二十日。承 恩谪江陵。李白川景略,崔安东锡鼎,朴甥泰辅赋诗送行。次诸人韵。
   路闻李相公季周葬
   权侄穰自旌善委访。归又寄书。聊答一绝。
   放还琶潭偶吟(庚午)
   五月将望。延安府伯崔汝和来访。有诗次答。
   潭上戏吟
   谢族弟隐几翁启夏来访
   文江城益渐始播木绵于吾东。有衣被之功。吾八世祖左相公按岭。以文祭其墓。昨年余谪江陵。江城后裔来乞诗。病未能塞其请。今又勤访琶潭。以一篇题赠。
   送怀认禅师往谒松山南尚书云卿閒居
   郑生复先当寒远访书赠
   李相国(尚真)
   李尚州(恢)(壬申)
   龙里新居成。次人赠诗韵。(癸酉)
   张淮阳(善冲)
   崔清风汉卿挽(并小序○甲戌)
   简寄吴副学(道一)
   崔四宰(宽)(乙亥)
   赠晦云庵僧敬琏
   次韵答尹承旨(世纪)
   次韵答金承旨(世翊)(○丙子)
   伏次 御赐诗韵(并小序)
   赠别朱生艗(丁丑)
   送崔文叔(奎瑞)使燕
   与西溪游孙家庄。题石上。
   感题外祖龟沙权公蓬壶宝唾卷(并序)
   至月廿八日晓记梦
   李大将(世选)(戊寅)
   中秋会西溪老兄于晦云洞溪边。临别蒙赠。谨此奉酬。
   送永柔吴使君(命峻)
   郑判官(寿万)
    春宫痘患平复。和崔学士(昌大)喜庆之作。(己卯)
   赠徐塾(并小序)
   次韵松月轩诗(并序)
   石林寺僧妙察来传西溪朴尚书之意。乞诗题轴。余方病卧琶潭。牵率口占。使之归达西溪。
   赵参判(亨期)大夫人挽(庚辰)
   李洪州(世龟)
   送赴燕使李判尹(光夏)
   送副使李参议(壄)
   送姜书状(履相)
   送崔评事(昌大)赴北
   记梦(壬午)
   赠碧虚上人(并小序)
   放还结城。叠前韵赠碧虚。(癸未)
   吴判书(道一)
   林处士(锡周)(甲申)
   亡室迁葬后有吟(乙酉)
   自结城归琶潭。赵生国荩送至牙山有诗。次韵留别。(丙戌)
   南判书壶谷夫人挽(丁亥)
   徐领相(文重)(己丑)
   金判官(辅臣)
   次韵题西溪赠外孙李后翁诗帖(庚寅)
   李大司谏(彦经)
   徐司评(植)
   李进士(万诚)
   宋监司(廷奎)
   赠视疾 御医(辛卯)
   病中梦作
   夜雨绝笔
药泉集第三
 疏劄
   请寝打围疏(孝宗戊戌六月三日正言时)
   请寝打围疏[再疏](六月七日)
   严旨引避后待罪疏(六月十二日)
   论李袗,李纬国事疏。(十月十五日)
   辞职仍陈所怀疏(十二月六日)
   辞副校理兼论内需司疏(己亥四月十日)
   因星变陈所怀疏(显宗辛丑正月二十一日。以吏曹正郎。差测候官时。)
   玉堂陈戒兼请递宪府劄(闰七月六日校理时。副校理吴始寿,李敏迪,修撰李翊,李敏叙联名。)
   玉堂请停乐劄(闰七月二十二日。副提学俞棨,校理任翰伯,修撰李翊,副修撰洪柱三联名。)
   玉堂陈戒劄(八月四日)
   论北学事。仍请历省病母疏。(壬寅正月二十七日。以庆尚道赈恤御史临行时。)
   因访问人才之命。陈所怀疏。
   因田税事待罪疏(三月在岭南时)
   玉堂请 陵幸毋疾驱劄(九月九日副应教时。修撰李有相联名。)
   玉堂因 严教辞职疏(十月四日。副校理金宇亨,副修撰李䎘联名。)
   玉堂论 君德劄(十月十三日。校理李敏叙,副校理金万基联名。)
药泉集第四
 疏劄
   玉堂论继后事进疑礼问解劄(癸卯四月一日)
   玉堂冬雷后陈戒劄(十一月一日。校理吕圣齐,吴斗寅联名。)
   玉堂请收金万均拿推劄(十一月十日)
   玉堂请递谏院劄(十一月二十四日)
   辞大司成疏(甲辰十月十二日)
   论败船罪人不当径刑疏(戊申二月二十八日刑曹参议时)
   辞职兼陈韩五相事疏(十一月右承旨时以子婚往罗州)
   清州陈弊疏(庚戌十二月牧使时)
   陈北边三事。仍进地图疏。(癸丑十二月咸镜道观察使时)
药泉集第五
 疏劄
   请蠲贷疏(甲寅十月 肃宗临御后。吏曹参判时。○不果上)
   请勿以戎事移咨疏(十一月十九日刑曹参判时)
   引嫌辞职兼陈所怀疏(乙卯正月六日行大司成时)
   辞左尹疏(戊午十二月在结城)
   辞左尹疏[再疏](己未正月到果川)
   辞职兼陈三事疏(二月九日)
   辞大提学疏(庚申五月一日工曹参判时)
   陈北路事情疏(壬戌八月十六日行大司谏时)
   辞兵曹判书疏(八月二十七日)
   辞兵曹判书疏[再疏](九月一日)
   辞 显庙行状撰进疏(九月九日)
   请更覈金焕等狱事劄(癸亥二月○不果上)
   请勿加上 太宗谥号劄(三月○不果上)
   辞大提学疏(四月十二日)
   辞在家拟望之 命疏(七月二十二日)
   陈三事辞职劄(二十七日)
   辞职兼请佐郎许墀仍任劄(八月十五日)
   辞职兼陈海防事宜劄(九月二十六日)
   请签军待年劄(十二月○因 上候违豫不果上)
   请减军民身役劄(因 国恤不果上)
药泉集第六
 疏劄
   辞右议政疏(甲子正月二十一日)
   辞右议政疏[五疏](二月二日)
   辞赏典劄(四月二十二日)
   辞仍带大提学兼陈民事劄(五月十七日)
   论军政画一劄(七月二日)
   因灾乞免仍陈戒劄(八月二日)
   论偿命禁葬事劄(八月十二日)
   论御将岭伯事劄(八月二十三日)
   辞职兼陈三狱事劄(乙丑四月十四日)
   辞赏典仍陈戒劄(七月二十日左议政时)
   因户判吏郎事陈戒劄(不果上)
   因使臣状启辞职劄(八月十二日)
   三十一度呈辞后乞免劄(十月二十三日)
   辞复拜左议政劄(十一月十日)
药泉集第七
 疏劄
   论狱囚久滞劄(丙寅二月一日)
   辞赏典兼请警责承旨劄(二月十六日)
   因罚金事乞免劄(十一月二十六日)
   九度呈辞 别谕后乞免劄(十二月十九日)
   五十度呈辞后乞免兼论采银事劄(丁卯三月十五日)
   乞免劄(三月十七日)
   乞免劄[再劄](三月十九日)
   陈忠义查正事乞免劄(三月二十二日)
   辞领议政劄(七月二十七日)
   辞领议政劄[再劄](七月二十九日)
   论金李两臣事请改未安之 教劄(八月十九日)
   请寝军兵施赏劄(八月二十九日)
   元朝陈戒劄(戊辰)
   因灾辞职兼请留判府事李尚真劄(三月二十二日)
   因郑浩避辞辞职劄(七月九日)
   论东平君杭事筵奏(七月十四日请对时)
   蒙放后在道辞西枢疏(己巳二月二日自庆兴到楼院)
药泉集第八
 疏劄
   辞特拜领议政疏(甲戌四月五日在结城)
   到城外辞职疏(四月十七日)
   陈情势辞职劄(四月二十八日)
   因金时杰疏待罪劄(四月二十九日)
   别谕后书启(五月四日)
   请收金时杰罢职递徐文重知义禁劄(五月六日)
   陈情病辞职劄(五月二十七日)
   陈张希载事筵奏(闰五月二日鞫厅请对时)
   因朴尚絅疏出城外待罪疏(闰五月十一日)
   因朴尚絅疏出城外待罪疏[再疏](闰五月十三日)
   书启
   因朴尚絅疏出城外待罪疏[三疏](闰五月十四日)
   请收疏儒远配谏臣特递劄(闰五月十五日)
   辞职兼请敦召右相劄(闰五月十八日)
   辞独按鞫狱仍辞职劄(六月十一日)
   因姜敏著疏归龙仁 别谕后诣本县乞免疏(六月二十一日)
   因姜敏著疏归龙仁 别谕后诣本县乞免疏[再疏](六月二十四日)
   到松坡乞免疏(七月一日)
   到松坡乞免疏[再疏](七月二日)
   陈狱事袖劄(七月四日引见时)
   进戊辰论革邑劄劄(九月十五日)
   戊辰拟上劄
   请更推韩重赫窜韩构劄(十月一日)
   因台启儒疏辞职再疏(十一月二十六日)
   因郑浩疏辞职疏(十二月二日)
   因郑浩疏辞职疏[再疏](十二月五日)
   待罪兼陈罪人议律。禁府堂上变通事劄。(十二月二十三日)
   请差除别荐人劄(十二月二十五日)
药泉集第九
 疏劄
   辞职劄(乙亥正月二十一日)
   辞职劄[再劄](正月二十四日)
   辞职疏(二月十一日)
   辞职疏[再疏]
   病未参坐待罪。仍荐西北人才劄。(不果上)
   因灾辞职因台避待罪劄(五月五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六月八日)
   因金镇圭疏。自城外向楼院乞免疏。(六月十三日)
   书启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再疏](六月十五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三疏](六月十八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四疏](六月二十二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五疏](六月二十四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六疏](六月二十六日)
   书启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七疏](六月二十九日)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八疏](七月一日)
   到城外辞西枢疏(七月三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十月四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再疏](十月八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三疏](十月十二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四疏](十月十六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五疏](十月十八日)
   书启
   陈二事疏(十月十九日)
   因姜敏著疏乞免疏(十一月二十九日)
药泉集第十
 疏劄
   论 庙乐劄(丙子正月十四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六月十七日向广州时)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再疏](六月十九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三疏](六月二十一日)
   别谕后书启(六月二十三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四疏](六月二十六日许递本职后)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五疏](六月二十九日归龙仁后)
   书启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六疏](七月二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十一疏](九月二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十三疏](九月二十四日)
   因李世耆等疏。出城待罪疏。[十四疏](十月五日归结城后)
   辞周急疏(十月十二日)
   上候未宁到平泽待罪疏(十一月十二日)
   到果川辞职疏(十一月二十日)
   辞兼带仍乞归疏(十二月二十一日)
   径归留辞兼辞赏典疏(因 引见不果上)
   引见勉留筵说
   辞内医都提调疏(丁丑正月五日)
   乞差使命劄(闰三月四日)
   辞内医提调。因玉堂言待罪劄。(闰三月十五日)
   应旨论荐劄(五月十日)
   进盛京地图兼陈北关事劄(五月十八日)
   陈训局炮手抄定事劄(八月二十五日)
药泉集第十一
 疏劄
   乞致仕疏(戊寅正月二十二日)
   应旨陈更张事宜劄(三月十一日)
   乞致仕疏(三月二十四日)
   乞致仕疏(六月五日)
   受由省墓。仍乞致仕。兼陈民事疏。(九月十日)
   辞禄俸输送疏(十月二日)
   因 中殿患候。到江郊待罪。兼辞制进文字疏。(十一月二十九日)
   江郊告归仍乞致仕疏(十一月三十日)
   辞赏典乞致仕疏(己卯正月九日)
   春宫患候平复后。辞禄俸赏典疏。(二月二日)
   径归留辞兼辞禄俸疏(三月十三日)
   乞致仕仍辞禄俸疏(三月十八日)
   待罪陈疏承 批后书启(四月十五日)
   辞职疏(五月二十九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六月二十五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再疏](六月三十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三疏](七月六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五疏](七月二十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六疏](七月二十六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八疏](闰七月十三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九疏](闰七月十九日)
   辞 遣承旨命偕来疏[十一疏](八月八日)
   辞月廪仍乞致仕疏(九月十三日)
   上候未宁。到城外待罪疏。(十月八日)
   辞内医提调仍乞致仕疏(十月二十六日)
   辞内局仍乞归疏(十一月八日)
   径归留辞疏(十一月十一日)
   乞致仕辞兼带疏(十二月二十三日)
   辞兼带诸任劄(庚辰九月二十二日)
   辞兼带仍陈所怀劄(十一月十二日)
   告归乞致仕疏(辛巳四月二十五日)
   江郊乞致仕疏(四月二十七日)
   辞禄俸疏(五月二十七日)
药泉集第十二
 疏
   辞月廪疏(乙酉二月十五日在结城)
   辞月廪疏[再疏](二月二十七日)
   辞月廪疏[三疏](三月七日)
   辞月廪荐人再疏(丙戌五月二十一日)
   辞月廪疏(七月一日)
   辞 遣史官命偕来疏(丁亥五月十九日在龙仁)
   辞遣史官命偕来疏[再疏](五月二十四日)
   辞遣史官命偕来疏[三疏](六月二日)
   辞遣史官命偕来疏[四疏](六月十四日)
   辞遣史官命偕来疏[五疏](六月二十三日)
   面谕后乞致仕疏(七月十三日)
   辞 赐与各种及第一科禄牌疏(七月二十七日)
   辞周急疏(八月三日)
   不参贺待罪疏(八月十六日)
   乞过江就暖疏(九月二十一日)
   乞过江就暖疏[再疏](十月二日)
   辞禄俸疏(十月二十五日)
   辞禄俸疏[再疏](十月二十八日)
   省墓后乞仍住旧居疏(戊子闰三月十一日)
   辞月廪疏(五月四日)
   上候平复后乞归疏(庚寅二月十八日)
   径归留辞疏(二月十九日)
   谢 遣医视疾疏(三月三十日)
   辞入参进宴疏(四月二十三日)
药泉集第十三
 启
   因处置事避嫌启(戊戌四月九日持平时)
   因宪长避辞避嫌启(十月十六日正言时)
   因 严教避嫌启(十月十九日)
   请 经筵时两司入侍启(己亥二月九日引见持平时)
   因同僚避辞避嫌启(二月十一日)
   因 严旨避嫌启(三月二十三日)
   请寝监司守令造家者使台谏摘发之命启(甲辰十月二十三日引见大司谏时)
   请改贡案启
   请禁免新罚礼启
   请战亡军荡涤徵布除名军案启
   请宫女只抄公贱启(十一月三日引见时)
   请荐章趁速举行启
   论金佐明启(十一月二十二日请对时)
   请革还上耗数加录启
   请平安道遣重臣设科启
   请釐正良民冒属启
   请停主第营造启(壬戌八月十四日行大司谏时)
   请敬差官依前差送停点马启
   请勿加送敬差官启(八月二十三日 引见时)
   因灾异会议书启(甲子七月十二日。因 引见启达 榻前。不为书入。)
 议
   仁嫔墓石物破毁人拟律议(甲子)
   拭 梓宫节次议
   沈彦光复官议
   国恤三年内举子服色议
   山陵展谒时并行亲祭及拜 陵礼节目服色议
   练后 山陵 魂殿。内侍以下服色及百官进见服色议。
   郑得春定罪议
   李时兴定罪议
   禫祭后祝辞称号议(丙寅)
   金厚男定罪议
   后宫选入议
   朴淳赐谥议(丁卯)
   咸安婢春玉复夫雠议
   星州罪人定罪议
   起复写 御容议(戊辰)
   影帧摹安时告 庙议
   张希载定罪议(甲戌五月二十日)
   复勋后教书改作议
   原从加录议
   睦来善定罪议
   德兴大院君庙 展谒议(乙亥)
   世子嫔展谒 永昭殿议(丙子)
   朴女定罪议(丁丑)
   世子嫔曾祖父母服制议
   祭天宗议
   林庆业伸冤议
   鲁陵慎氏追复议(戊寅)
   祧主谒 庙及册宝书尊号议
   庭试改为增广试议(己卯)
   己卯科罢榜议(庚辰)
   削榜后更设议
   科狱轻囚酌处议
   启圣庙议
   沈埈,崔守庆复科议。
   弘福北汉筑城议(庚寅)
药泉集第十四
 应制录
   显宗大王行状
   昌嫔墓志铭
   太祖大王加上谥册文
   端宗大王谥册文
   明圣王后哀册文
   庚申讨逆后颁教文
   仁祖 孝宗两庙预告不祧后颁教文
   太祖 太宗加上谥号后颁教文
   大殿痘患平复后颁教文
   教咸陵府院君兼工曹判书李澥致仕书
药泉集第十五
 墓志铭
   左参赞朴公墓志铭(乙卯)
   汉原府院君惠穆赵公墓志铭(丁巳)
   黄涧县监赵公墓志铭
   兵曹佐郎郑公墓志(癸亥)
   佥知中枢府事李公墓志铭(乙丑)
   大司宪金公墓志铭
   同春先生墓追志(己巳)
   汉城庶尹俞公墓志铭
   左议政郑公墓志铭(庚午)
   生员林公墓志铭
   礼曹参议洪公墓志铭(壬申)
   大司宪俞公墓志铭
   唐津县监宋公墓志铭
药泉集第十六
 墓志铭
   右议政申公墓志铭(壬午)
   刑曹判书李公墓志铭(癸未)
   右承旨赵公墓志铭(乙酉)
   礼曹参判金公墓志铭
   领议政忠贞吴公墓志铭(戊子)
   吏曹判书林公墓志铭(己丑)
   生员金君墓志铭
药泉集第十七
 神道碑铭
   统制使柳公神道碑铭(庚午)
   领议政文忠崔公神道碑铭
   夏兴君曹公神道碑铭(甲戌)
   全罗左水使李公神道碑铭(己卯)
   知中枢府事尹公神道碑铭
   朗善君孝敏公神道碑铭(壬午)
   领议政靖惠吕公神道碑铭
   吏曹判书洪公神道碑铭
药泉集第十八
 神道碑铭
   杞平君忠景俞公神道碑铭(癸未)
   大司宪李公神道碑铭
   工曹参判李公神道碑铭
   刑曹判书贞穆金公神道碑铭
   吏曹判书忠肃李公神道碑铭(甲申)
   左参赞孝翼李公神道碑铭(戊子)
   左赞成忠靖丁公神道碑铭(己丑)
   兵曹参判李公神道碑铭
   汉原府院君(赵公昌远)迁葬小铭(集碑字刻碑隅)
   再迁小铭(又集碑字)
药泉集第十九
 碑
   忠悯祠碑(癸未)
   全罗左水营李忠武公记事碑阴记
   露梁六臣墓碑(戊子)
   双树山城记事碑追记
   高下岛李忠武公记事碑(己丑)
 墓碣铭
   兵曹佐郎郑公墓碣铭(己酉)
   黄善士墓碣铭
   赠司饔参奉崔公墓碣铭(乙卯)
   骊州牧使权公墓碣阴记(丙辰)
   通德郎林公墓碣铭(丁巳)
   佥知中枢府事张君墓碣铭(乙丑)
   同知中枢府事郑公墓碣铭(丁卯)
   公州牧使金公墓碣铭(戊辰)
   掌令赵公墓碣铭(庚午)
   副护军望岳奉君墓碣铭(癸酉)
   佥知中枢府事朴公墓碣铭(甲戌)
   曹生墓碣铭
   利仁察访朴公墓碣铭(戊寅)
   咸镜北兵虞侯洪君墓碣铭
   户曹正郎尹公墓碣铭(己卯)
   佥知中枢府事李公墓碣铭(辛巳)
药泉集第二十
 墓碣铭
   司仆寺正金公墓碣铭(癸未)
   尚州牧使李公墓碣铭
   知议政府事靖平吕公墓碣铭
   益山郡守李公墓碣铭
   教官金公墓碣铭(甲申)
   掌令金君墓碣铭
   庆尚右兵使梁公墓碣铭(丙戌)
   庆尚左水使梁公墓碣铭
   陕川郡守李公墓碣铭
   户曹正郎金公墓碣铭
   昌城君墓碣铭
   司䆃寺正崔公墓碣铭(丁亥)
   监察李公墓碣铭(戊子)
   同知中枢府事李公墓碣铭
   兵曹佐郎李公墓碣铭
药泉集第二十一
 墓碣铭
   领议政柳公墓碣铭(己丑)
   校理柳君墓碣铭
   正言尹君墓碣铭
   礼宾寺正李公墓碣铭
   左尹崔公墓碣铭
   佥知中枢府事郑公墓碣铭(庚寅)
 墓表
   刑曹正郎宋公墓表(己酉)
   江华经历李公墓表(乙丑)
   持平金君墓表(己巳)
   都总都事申君墓表
   全南观察使赵公墓表(庚午)
   生员李公墓表
   铁原府使李公墓表
   通德郎姜公墓表(戊寅)
   生员申公墓表(己卯)
   浦渚赵文孝公墓表(丁亥)
   生员金公墓表
   赠贞夫人金氏墓表(戊子)
药泉集第二十二
 行状
   掌令赵公行状(壬戌)
   刑曹判书赵公行状(癸亥)
   锦洲君朴公请谥行状(丙寅)
   赠左赞成郑公请谥行状
   左参赞李公请谥行状
   左议政成公请谥行状
药泉集第二十三
 行状(附言行录)
   领议政洪公请谥行状(丁卯)
   吏曹判书金公请谥行状(戊辰)
   刑曹判书李公请谥行状(丁亥)
   韩兴君李公请谥行状
   赠吏曹判书高公请谥行状(戊子)
   西溪朴公言行录(甲申)
药泉集第二十四
 家乘
   族谱序
   世乘序
   十四代祖考高丽通宪大夫枢密院直副使府君墓追志
   十二代祖考高丽奉政大夫知灵光郡事赠门下侍中府君墓表
   十代祖考纯忠奋义同德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春秋馆书云观事。修文殿大提学 世子师。宜宁府院君 赠谥忠景公府君神道碑铭。
   十代祖妣卞韩国大夫人坡平尹氏墓表
   十代从祖开国功臣判尚书事义兴三军府都总制宜城君 赠谥刚武公墓表
   九代祖考兵曹议郎府君墓田记
   八代祖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子傅宜城君 赠谥忠简公府君神道碑铭。
   忠景忠简两先祖官教跋
   六代祖考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御侮将军忠佐卫副司果府君墓表。
   祭南将军(讳怡)墓文(墓在南阳北面十里许大田里亥龙壬坎入首丙向)
   五代祖考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表。
   五代祖考墨迹跋
   五代从祖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兼知训鍊院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墓志铭
   高祖考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府君墓表
   高祖考遗墨跋
   高仲祖通政大夫守全州府尹全州镇兵马节制使公遗事
   高叔祖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行通训大夫掌隶院司评公墓志铭
药泉集第二十五
 家乘
   曾祖考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知训鍊院事。行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府君墓表。
   曾祖考墓志
   曾祖妣 赠贞夫人星州玄氏墓表
   曾祖妣墓志铭
   曾伯祖判官公教旨帖跋
   族曾祖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行通政大夫三陟都护府使公墓表。
   族曾祖墓志铭
   祖考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行通训大夫平康县监淮阳镇管兵马节制都尉府君墓表。
   祖考墓志铭
   祖妣 赠贞敬夫人连山徐氏墓志铭
   折笋轩记
   先考通训大夫行金城县令淮阳镇管兵马节制都尉府君行状
   先考墓表
   先考墓追志
   先妣 赠贞敬夫人安东权氏墓志
药泉集第二十六
 家乘
   叔父正宪大夫礼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同知成均馆事公行状
   祭叔父文
   族叔佐郎公兄弟红白牌屏跋
   殇女墓志铭
   汉城庶尹南公墓碣铭
   敦宁判官南公墓碣铭
   麻田郡守南公墓碣铭
   法圣万户南君墓表
   潇洒堂记
   生员南公榜目记
   外五代祖 赠左承旨行 厚陵参奉朴公墓碣铭
   外高祖燕岐县监徐公试卷跋
   外曾祖 赠兵曹参判徐公墓碣铭
   石城县监徐公墓表
   赠户曹佐郎徐公墓碣铭
   外曾祖汉城府参军权公墓表
   外祖江陵大都护府使权公墓表
   玄龟篆沙亭记
   舅氏判校权公墓碣铭
   令人李氏墓志铭
   外舅持平郑公墓表
   外舅墓志铭
   外姑淑人李氏墓表
   外姑墓志铭
药泉集第二十七
 祭文
   祭金参判伯玉文(丁未)
   清州上党山城祈雨祭文(辛亥)
   祭外弟吴太素(道玄)墓文
   祭同春先生文(癸丑)
   鲁冈书院。八松(尹公煌),鲁西(尹公宣举)两先生奉安祭文。(乙卯)
   祭同春先生移窆殡筵文(丙辰)
   露梁六先生祠宇奉安祭文(壬戌)
   祭朴甥泰维文(丙寅)
   祭李彝仲文(戊辰)
   祭朴左相(世采)(乙亥)
   祭申相国(翼相)(丁丑)
   祭吴判书(道一)
   祭西溪朴兄文
   再祭西溪文
   祭李甥真遇文
   祭柳相国(尚运)(戊子)
 序
   赠灵岩(权迪),康津(李馥),海南(韩翊周)三太守诗序
   北关各厅节目序(癸丑)
   完山崔氏族谱序(乙卯)
   崔汉卿清州奉先契序(甲子)
   白沙北迁录序(丙寅)
   送姜进士亨叔(圣复)还洪阳序(己巳)
   金夫人枕角绣诗序(辛未)
   静虚堂集序(丙子)
   己卯议药厅契屏序
   饱胜录序(辛巳)
   醒翁集序(癸未)
   沧溪集序(戊子)
   琴湖遗稿序(庚寅)
 题跋
   谨题先君子所记吴学士遗事后
   朱子解周易参同契跋
   白沙献议手草跋(丙辰)
   白沙遗事帖跋
   竹西集跋(甲子)
   题林碧堂七首稿后(辛未)
   素隐湖山合集跋
   尹左相(趾善)家藏 春宫宝墨跋(丁丑)
   贞明公主笔迹跋(辛巳)
   题金衍之(宗衍)庆寿诗帖后(丙戌)
   题林清道(净)所藏西溪朴兄手写诗卷后(庚寅)
   孝宁大君遗墨帖跋
药泉集第二十八
 记
   温阳温泉北汤记
   咸兴十景图记(并序○甲寅)
   北关十景图记(并序)
   咸镜道地图记(随疏投进)
   望云亭记(乙丑)
   盛京舆地图记(随疏投进)
   龙岩亭记(戊寅)
   明皋书院重修记(己丑)
 杂著
   归田乐辞(庚戌)
   钓说
   儿子婚书(乙卯十月)
   康世爵传(戊辰)
   原楚灵王事
药泉集第二十九
 杂著
   春秋春王正月记疑
   家礼记疑
   参同契首章解
   东史辨證
   岭南杂录
   北巡杂录(壬子十月)
   甲子燕行杂录
   丙寅燕行杂录
   录许察访言
   录答备局堂上语
   馆学儒生讲读节目(己酉秋大司成时)
   录餐松叶方
   论白轩晦谷西溪(辛卯三月四日口呼)
药泉集第三十
 书
   上同春(甲辰六月三日)
   与西溪朴兄(乙亥三月二十四日)
   答西溪(三月十七日)
   答西溪(丙子九月八日)
   与西溪(十一月二十日)
   答西溪(丁丑闰三月二十五日)
   答西溪(八月一日)
   答西溪(戊寅八月二十六日)
   答西溪(九月二日)
   与西溪(己卯七月二十七日)
   答西溪(十月二十日)
   与西溪(庚辰十二月)
   与西溪(辛巳七月二十日)
   答西溪(十月十九日)
   与西溪(十一月十日)
   与西溪(癸未五月九日)
   与李彝仲(庚申四月)
   答李彝仲
   答李幼能(端相○癸卯)
   与(失名○甲辰)
   与(失名)
   与闵大受(鼎重○壬子二月四日)
   与闵大受(四月四日)
   答李季周(甲寅七月二十三日)
   与金重叔(万重)
药泉集第三十一
 书
   与赵吏判(复阳)(○庚戌)
   与赴燕副使尹参判(深)(○甲寅十一月二十日)
   与平安监司(申翼相),咸镜监司(李世华),平安兵使(金世翊),北兵使(李世选。○甲子正月五日)
   与宋相国(时烈)(○甲子五月二十四日)
   与宋相国(丁卯正月二十八日)
   与李相国(尚真)( 丁卯正月二十五日)
   答朴左相(世采)(○甲戌闰五月二十日)
   答朴左相(十二月)
   与尹右相(趾完)(○甲戌六月五日)
   与尹右相(七月四日)
   答尹右相(乙亥十一月十六日)
   与柳相国(尚运)(○乙亥)
   答柳相国(丙子十月五日)
   与柳相国(辛巳四月二十四日)
   与申判书(翼相)(○甲戌十二月二十日)
   答李判书(世华)(○乙亥四月十五日)
   答李判书(畬)(○丙子)
   与徐相国(文重)(○己卯十二月二十七日)
   答徐相国(庚辰二月十三日)
   答徐相国(八月一日)
   答徐相国(八月六日)
   答李户判(寅烨)(○己丑十二月)
   答徐左相(宗泰)(○庚寅十一月十八日)
   答李进士(世龟)(○丁巳十月二十五日)
   答李祭访(世龟)(○庚午十一月二十二日)
   答李察访(十二月九日)
   答李礼山(世龟○丙子七月十日)
   与罗掌令(良佐○己丑十一月二十四日)
   答金生(重禹)(○丁卯正月十五日)
   答金镇川(宗衍)(○丙戌六月一日)
   答李加平(涑)(○丁亥三月三日)
   答李加平(己丑五月一日)
药泉集第三十二
 书
   答崔汝和(戊午闰三月二十二日)
   与崔汝和(六月四日)
   答崔汝和(壬戌四月十二日)
   答崔汝和(四月十三日)
   答崔汝和(四月十七日)
   答崔汝和(五月十日)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丁卯三月二十九日)
   与崔汝和
   答崔汝和(己巳七月七日)
   答崔汝和(十二月二十八日)
   答崔汝和(辛未六月)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壬申)
   答崔汝和(癸酉十二月十二日)
   与崔汝和(甲戌)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
   与崔汝和
   与崔汝和
   与崔汝和(十二月二十五日)
   与崔汝和(乙亥二月十二日)
   答崔汝和
   与崔汝和(丙子)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六月二十九日)
药泉集第三十三
 书
   答崔汝和(丁丑)
   答崔汝和(戊寅)
   与崔汝和(五月二十四日)
   答崔汝和(己卯五月十日)
   答崔汝和(六月十五日)
   答崔汝和(辛巳)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
   答崔汝和(丙戌五月十一日)
   与崔汝和
   答崔汝和(丁亥七月二十日)
   与崔汝和(十月六日)
   与崔汝和
   答崔汝和(己丑正月十三日)
   与崔汝和(四月二十三日)
   与崔汝和(六月十日)
   答崔汝和(六月二十三日)
   答崔汝和(庚寅十月十五日)
   与崔汝和(辛卯三月十日)
   答崔文叔(戊寅十一月一日)
   答崔文叔(己卯十月五日)
   答崔文叔(丙戌八月十六日)
   答崔文叔(丁亥八月三日)
   答郑阳仲(复先)(○癸酉十一月十二日)
   答姜亨叔(丁巳八月十三日)
   答姜亨叔(十一月六日)
   答姜亨叔(癸未四月十日)
   答姜亨叔(己丑八月八日)
   答姜亨叔(庚寅九月七日)
   答姜亨叔(辛卯正月一日)
   与李汝元(万始)( 庚午九月四日)
   答李汝元(丙戌十一月十六日)
   答李汝元(辛卯正月十九日)
药泉集第三十四
 书
   上叔父(甲辰二月)
   上叔父(三月)
   上叔父(三月二十二日)
   上叔父(丙午六月十七日)
   上叔父(丁未二月)
   上叔父(闰四月十日)
   上叔父(己酉)
   上叔父
   上叔父(十一月三日)
   上叔父(庚戌闰二月十五日)
   上叔父(辛亥四月二十七日)
   上叔父(六月九日)
   上叔父(六月二十二日)
   上叔父(壬子正月一日)
   上叔父(三月四日)
   上叔父(癸丑十一月十三日)
   上叔父(十二月八日)
   上叔父(十二月二十七日)
   上叔父(乙卯三月二十八日)
   上叔父(九月一日)
   上叔父(己未三月二十七日)
   上叔父(五月二十三日)
   上叔父(七月十七日)
   上叔父(十月二日)
   上叔父(十一月十三日)
   上叔父(十二月十九日)
   上叔父(庚申五月)
   上叔父(辛酉四月二十六日)
   答从弟士容(受万)(○辛巳十月二十九日)
   答从弟(十一月一日)
   答从弟
   寄儿鹤鸣(辛亥十一月二十五日)
   寄儿(十二月十二日)
   寄儿(壬子十月二十二日)
   寄儿(癸丑十二月五日)
   寄儿(十二月八日)
   寄儿(甲寅正月十九日)
   寄儿(戊辰七月二十六日)
   寄儿(十一月八日)
   寄儿(十二月二十九日)
   寄儿(己巳)
   寄儿(五月七日)
   寄儿(五月十五日)
   寄儿(十一月二十五日)
   寄儿(甲戌六月十九日)
   寄儿(丙子五月)
   寄儿(戊寅十月三日)
   寄儿(十月十三日)
   寄儿(十月二十九日)
   寄儿(壬午正月十日)
   寄儿(六月六日)
   寄儿(六月二十日)
   寄儿(闰六月十七日)
   寄儿(乙酉四月十四日)
   寄儿(闰四月十日)
   寄儿(丁亥五月十三日)
   寄儿(九月)
   寄儿
   寄儿
   寄儿
   寄儿
   寄儿(十一月一日)
   寄儿(戊子四月二十日)
   寄儿
   寄儿
   寄儿
   寄儿(己丑正月七日)
   寄儿(正月二十五日)
   寄儿(二月一日)
   寄儿
   寄儿(三月七日)
   寄儿(庚寅二月)
   寄儿(闰七月五日)
   寄儿(八月三日)
   寄儿(十一月十五日)
   寄儿(十一月二十五日)
   寄儿(十一月二十九日)
   寄孙儿克宽(辛卯二月二十二日)
   答朴甥泰辅(丙寅七月二十四日)
   与朴甥(丁卯五月一日)
   答朴甥(十二月二十九日)
   与朴甥(戊辰五月)
   答李甥肇(丙戌四月十二日)
   答李甥(九月三日)
   答李甥(庚寅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