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x 页
汾厓遗稿卷十
 墓志
  
卷十 第 519H 页
亡室 赠贞夫人沈氏 墓志铭(并序)
亡室沈氏。系出青松。青城伯德符之后。领议政悦之孙。校理熙世之女也。母密阳朴氏。平康县监安鼎。即外王父也。生于天启丁卯。十五归余。乙未。寝疾不起。得年廑二十九。殁后十八年壬子。余擢湖臬。 恩赠贞夫人。举三男二女。男长徵华。有志行。娶执义李翔女。年二十夭。有遗腹子。亦未期而夭。次曰瑞华。升上舍。今为刑部郎。娶奉事权诲女。生二男一女。次曰启华。擢第。今为弘文修撰。娶府使李敏章女。生一男二女。女长许嫁夭。次归士人李硕亨。生一男一女。初葬于广州治东双桥里某坐之山。某年某月某日。移窆于忠州仰岩里 先君墓下某坐之原。将与余为同兆异室计也。君端洁巽顺。在室一遵女训。虽生长纨绮。而绝无骄贵之习。及入吾门。兢兢自持。事舅姑。备尽诚孝。平居侍坐。不命之退则不敢去。每当寿辰令节。必盛备时膳。手自制衣以进。父母嘉之。常称吾妇。古哲妇也。怜爱特甚。妯娌姊妹之间。有无相资。虽素所爱玩者。亦不惜焉。余自少好施与。每见贫窭者。辄
卷十 第 519L 页
脱衣与之。君以为此男子事。略无靳啬之意。性绝聪慧。年十二。议政公方长度支。计出纳赢缩之数。握算者或未易究。自衙还。试举而问君。君屈指再三。便对曰几许。后果契合。公甚奇之。校理公素称博雅。每燕居谈说古今事。君皆默识之。能辨其是非得失。虽不解文字。其见识犹读书人也。然冲谦隐默。兄弟之间。亦不誇诩。人亦不知其敏悟如是也。顾余追念伤惋。久而不忘者。余自弱冠。累入礼闱。君必终夜不寐。点检试具。思见余一日之荣。而偃蹇不第。十年穷悴。当君之疾革也。抱启儿在怀。泣谓余曰。此儿甚佳。期睹其成长。终不可得乎。余亦漱漱涕下。于今数十载之间。余忝登科第。官至上卿。启也亦少年发轫。名荐翰苑주-D001。使余独享荣贵。而君漠然无知。吾安得不悲。然而人生有涯。冥限亡穷。若使魂魄相随。知觉不昧。则其终团圆好合。以泄此怀也耶。吁。聊缀铭以识曰。
外纯内朗禀媄质。有子若孙死不灭。三纪相隔独我衋。九原同归庶可乐。
汾厓遗稿卷十
 碑铭
  
昌嫔神道碑铭(并序)
昌嫔安氏之卒。距今百有三十馀祀。而冢隧阙牲石。
卷十 第 520H 页
我 殿下深惧年代寝远而德美靡彰。乃命臣晸。铭之。臣职忝词掖。不敢以不文辞。谨稽安氏。系出安山。考讳坦大。参 中庙从勋。阶迪顺副尉。赠议政府右议政。妣黄氏赠贞敬夫人。以弘治己未七月乙酉生。嫔天资端懿。动合女则。丁卯。选入宫。年甫九岁也。贞显大妃特加眷爱。俾授书史。戊寅。命备 中庙后宫。庚辰。拜尚宫。己丑。升淑媛。时坤闱有事茧馆。嫔陪卫周旋。率礼无愆。宫中翕然称美。庚子。进淑容。甲辰。 中庙上宾。哀毁踰制。服既阕。循旧例。请退处仁寿宫。文定王后。特令留侍。恩礼备至。己酉。偶就私第。忽无疾而终。寔冬十月甲寅也。春秋五十有一。明庙震悼。辍朝赠赗周恤。特优常典。命中官庀其丧。三宫亦如之。翌年三月壬申。礼葬于杨州治西长兴里。后以宅兆不利。移窆于果川铜雀里坐坤之原。 宣祖大王践阼之十一年丁丑。追封昌嫔。特命享祀于大院君庙。哀荣极矣。嫔庄敬饬躬。妇德纯备。承 中庙。恩遇几三十年。持以巽嘿。终始靡懈。宫闱之间。俱得欢心。且有识鉴。或逆言人之休咎。事之成败。举皆悬合。教子女。必循义方。谆谆戒饬。能知死生之理。平生不事祈祷。尝预制衣衾。置一笥。识其外曰敛具。以备送终。
卷十 第 520L 页
其达识如此。臣窃观历代妃嫔之处荣贵者。莫不以谦恭挹逊。获其祐。放肆骄溢。败其度。即其理然也。嫔以幼龀被选。卒承光宠。备位六宫。其塞渊之德。翼翼之操。固已辉映于彤管矣。克迓天休。笃生圣孙。光启我本朝于千万年之业迹。其所以臻斯盛者。抑岂无所自而然哉。易曰。视履考祥。尽不诬矣。嫔举二男一女。长永阳君岠。次德兴大院君讳岧。女静慎翁主。永阳娶赠赞成安世亨女。无子。以兴宁君秀荃为后。大院君娶赠领议政判中枢府事郑世虎女。育三男一女。男 宣祖大王。序居第三。长河原君锃。次河陵君鏻。女适安滉。静慎下嫁清川尉韩景祐。生一男三女。男琎。女南宫湜,元虎俊,李仁好。内外子孙。绵绵昌茂。到今几至千馀。不能殚记。福履之盛。在古罕媲。猗欤休哉。臣谨继之以铭曰。
天钟淑灵挺异质。夙迈芳徽备四德。入御青规承宠光。含章履贞启厥祥。贤嗣诞 圣应横庚。赫赫中兴奠三灵。重熙累洽流景福。善庆之徵斯理晢。郁彼崇冈竖贞珉。镵兹铭诗诏后人。
白谷处能师碑铭(并序)
往在庚辰春。余以童子。拜伯父乐全公于白云庄。师方受书于伯父。时年才弱冠。疏眉目。善谈论。襟韵不
卷十 第 521H 页
凡。与堂兄春沼公。扬扢古今事。娓娓可听。余虽幼。心固已奇之。后五年。伯父捐馆舍。师亦云游四方。不相见殆三十年。庚戌夏。余衔命南下。遇师于广陵天柱寺。越二年。余按湖南臬。师自头流来见。留宿一宵。庬眉雪髭。俨然作老宿。而余亦两鬓苍然。已非少年人。握手歔欷。相与含涕。未几。余解归。与师别。又十年辛酉秋。其徒怀善来告。师示寂。且记师平生始卒。仍致清城金相国之言曰。师既受知于外王父乐全公。公亦契许不浅。铭其藏。不可属他人。余心诺而未及文焉。今年秋。怀善复以状来谒曰。吾师固公家门下僧。知吾师宜莫如公。况清城公已作千古。其所托。公忍负之耶。余闻而悲之。按其状。师俗姓全。法名处能。字慎守。白谷。其号也。母金梦梵僧遗二颗珠。令吞之。觉而有娠。以万历丁巳五月初三日生。法骨奇秀。在提孩。喜作佛事。或遇僧尼。辄轩渠欲从之。十二。投义贤师。祝发。十六。谒乐全公于云庄。朝夕左右。阅四寒暑不怠。公怜其诚。授以经,史,语,孟及韩,苏,李,杜等书。师遂日夜诵读。咀嚼英华。为诗清新古健。文亦疏宕可观。自是大有声于荐绅间。东溟郑公斗卿。尤叹异之。以为奇才。一日忽喟然叹曰。手自剪发。而徒游艺于
卷十 第 521L 页
翰墨间。岂不负初心乎。往参碧岩觉性师于头流之双溪。得闻真乘法旨。言下大悟。性师期以传法上足。遂与周游。栖息于伽倻,宝盖,雪峰诸山。几二十馀岁。 孝宗在潜邸时。答性师书曰。见高弟书。文甚奇字且疏劲可爱。其蒙被睿奖。又如此。己丑。 仁庙宾天。性师为设道场荐福。命师制疏。壬辰。入俗离大法住寺。重修丈六金身。丁酉。住锡于大芚山之安心寺。开堂讲法。学徒坌集。丙午。授南汉僧统。不赴。庚戌。再授。亦未久辞去。往来于峨嵋,圣住之间。庚申春。移住金山寺。作大法会五昼夜。六月二十日。示微恙。秋七月初一日。遂就化。世寿六十有四。禅腊四十有九。其夕白气十二道。横亘半空。众皆嗟异之。阇维得灵骨三片。分藏于母岳之金山,大芚之安心,鸡龙之神定。师以聪颖夙悟之资。早受名师之戒。居然作法门世适。虽通脱。自在不以绳墨为拘。时或酣畅高咏。遗弃四大。而灵慧洞透之性。自有操持。至殁而有超骨之异。其得于三藏秘奥。有非皮相者所可测。文集二卷。刊行于世。清城,东溟作序弁其卷。此亦足以不朽。师既化之身耶。噫。自余识师以来。幼而壮。壮而衰。俯仰朝暮之间。人事嬗变。感念畴昔。依然若一梦。而白云之
卷十 第 522H 页
庄。亦成丘墟。吾于铭师之葬。顾安得不悲哉。遂为之铭曰。遗外迹。托诗鸣。悦灵皎休默之名者耶。慕贤德。遗外迹。托诗鸣。说灵皎休默之名者耶。慕贤德。始有终。追惠勤秘演之风者耶。生禀奇。死著异。庶可镵石而无愧。
亡子徵华墓表
冢子徵华殁。已二十有一年矣。每伤其苗而不秀。欲略记平日行事。以表其墓。今余忽寝疾。委床箦已久。恐一朝溘然。无以遂其意。乃使其弟启华援笔。口道而书之。呜呼悲夫。余初娶青松沈氏。弘文馆校理熙世之女。举三男二女。徵华序居长。生质甚美。自孩提。■有嶷然之度。与群儿游。不妄嬉笑。岁丙戌。 先大夫出守湖南。时年始四岁。能离母从往。唱喏如成人。少长。 先大夫提而诲之。略涉经史。文义自进。尝为其舅作诔文。悲惋顿挫。大有作者气。 先大夫亟加称赏。庚子辛丑。余连遭巨创。遘疾几殆。不能亲自哭奠。渠皆代而行之。退则手执汤剂。服勤左右。昼夜不少懈。自是劳悴成疾。至壬寅二月二十五日。竟不起。距生年癸未。才二纪也。娶执义李翔女。遗腹有子。名曰天幸。妍好端正。克肖其父。亦未期而夭。呜呼痛哉。渠之
卷十 第 522L 页
生也。余年甫踰舞象。父母在堂。夫妇无恙。继而连产子女。人谓余福履未艾。而视渠辈如掌上珠也。七八年间。家祸荐叠。丧配耦。失怙恃。长女许嫁而夭。渠亦无子而札。使余备尽人间惨毒之戚。其冥然独不死者。何也。到今两儿俱立朝。有嗣续。他子女亦满前。足以娱我晚景。而追念往事。未尝不怛然疚怀也。初葬于广州治东双桥里某坐之原。为近母葬也。以某年月日。移窆于忠州仰岩里 先人墓下某坐之原。以某之子某为后继祀。庶可泄其无穷之痛耶。吁。
八代祖宗簿令府君墓表
当胜国鼎革之际。大夫士能知几。晦迹遐举。肥遁以保其名节。而兼享寿福。衍庆后嗣者。世罕其人。惟我 先祖宗簿令府君备有厥美。至今有识之士。以栗里陶徵士并称。而福履则过之云。公讳晏。故讳戬。平山人。鼻祖太师公崇谦。勋节盖海东。后裔繁茂。代袭冠冕。祖曰仲明。左代言。考曰諿。典理判书。母曰茂松庾氏。太师黔弼之裔。佐郎荪之女。以至正辛卯正月癸卯生公。甫十岁。荫补奉先库判官。历仕内侍院宗簿寺等职。皆以公直称。时世道日非。有八表同昏之叹。公慨然投簪。退居于平山旧里。训诲儿孙。怡然自适。
卷十 第 523H 页
公年始强仕也。以永乐丁酉。考终于丙舍。寿六十有七。初葬于开城县北。越三年庚子。夫人任氏卒。改卜兆于广庭里真佛山之麓。与之合窆。夫人父曰世正。赠赞成事。全罗长兴府人。娶护军元琦之女。以至正壬辰生夫人。年十七。归于公。贞纯柔嘉。妇德咸备。生四男一女。长鉴。县令。次槩。以左揆。相我 世宗大王致太平。卒享 庙庭。次晓。弱冠魁大科。二十五以正言。言宫禁事。退居幸州。累徵不起。年八十一卒。世称西湖散人。次虔。著作。无后。女适朴宗义。县令有二男。曰仁寿。监察。曰仁耇。县监。议政有三子。曰自准。监司。曰自绳。大司成。曰自衡。掌令。正言有三子。曰自熙。殿直。曰自行。经历。曰自继。主簿。继此而受姓者。今至千百人。不能殚记。就其各派中登科显贵与名行表著者。并录于左。■公之殁二百七十有馀祀。墓道尚阙显刻。后孙晔。按节海西。鸠材治石。使其兄晸。按谱缀文而记之。噫。以公之厚德贞操。馀韵未沫。尚今在人耳目。藐小子何敢赘一辞。顾年代渐远。子孙寖微。恐不能阐扬 先美。闇昧无徵。忘其僭猥。谨书世系官历事行如右。
议政公之子大司成。有子曰叔桢。文科掌令。曰叔根。 
卷十 第 523L 页
府尹。曾孙曰鋿。文科判书。谥文节。曰命仁。己卯名贤。隐德不仕。文节有子曰华国。生员。负望一世。孙曰𥖝。承旨。曰磼。文科府院君。曰砬。武科。判尹。曰硈。武科兵使。俱壬辰战殁。砬有子曰景禛。武科领议政。以靖社元勋。配享 仁祖庙庭。曰景裕。东平君。曰景禋。东城君。景禛有子曰埈。判书。曰垓。同知。埈孙曰琓。文科参判。垓子曰汝哲。武科判敦宁。今为训局大将。
正言公之子主簿有子曰世卿。有学行。负重名于己卯士林。被荐贤良科。不赴。官止社稷署令。有子曰瑛。妙年魁大科。官至议政府右参赞。谥夷简。夷简有孙曰钦。文章德业。冠冕一世。官至领议政。谥文贞。配享 仁祖庙庭。曰鉴。文科留守。文贞有子曰翊圣。为 宣庙驸马。封东阳尉。有文章书法。楷范一代。曰翊全。文科参判。留守有子曰翊亮。文科监司。东阳有子曰冕。副提学。曰最。翰林参判。有子曰晸。文科判书。曰晔。黄海■道观察使。最有子曰仪华。承文正字。晸有子曰启华。文科承旨。
舍弟晋夫墓表
当进书原文。自此行始。
卷十 第 524H 页
呜呼。此吾弟晋夫之墓也。君殁之几载。余与季弟晔。相与鸠材竖石。以记其迹。此能不朽君已朽之骨耶。呜呼悲夫。君讳暹。晋夫。其字也。我申。系出平山。鼻祖太师公崇谦。勋节冠海东。后嗣繁茂。世袭冠冕。祖考讳录。文章德业为一世宗臣。官至首揆。卒享 仁祖庙庭。谥文贞。考讳翊全。文科参判。学行纯德。一遵庭训。能庇我子孙。娶 国舅汉原府院君赵公昌远之女。生君于崇祯辛未。生有异质。稍长。狷介端洁。视人不是处。辄面折不饶。伯父东淮公甚奇之。称以千里驹。年甫十七八。便作纯然长者。言若不出口。身若不胜衣。见者异之。事先考妣至孝。未尝离侧。常有婴儿慕。有志于为己之学。悉取濂洛诸书。沈潜讲读。造诣颇深。而不以自见于人。人亦不知其笃志如是。然宗族朋友。皆称为善人。余早簉庠序。与一时名胜交游。每入场屋。辄屈曹偶。朝夕将发轫。君顾谦抑自持。肫肫若椎无文者。而人以君为非我之伦。盖不以凡士期之也。甲午。登司马。乙巳。拜顺陵参奉。俄罢。丙午。叙拜冰库别检。未几病卒。即戊申六月二十五日也。得年三十有八。初葬金浦先茔下。后以某年改窆于某地。娶县监柳诚吾女。生三男。长曰志华。娶大司谏俞櫶女。
卷十 第 524L 页
无后夭。次曰处华。娶县监宋光洵女。出后季父。次曰梦华。早夭。娶学生柳瑗女。无后。噫。天之报施。未可知也。人或名亏行缺。为世所讥。而能享大年寿。保有子孙。或至行懿德。人所敬服。而终至坎壈不振。后嗣零替者有之。此何理也。君以孝友仁厚之资。兼有学行。莫不期以远大。而卒不得一第。年未彊而夭死。亦无主祀者。天之报施果如何也。顾君生无违德。死有令名。人皆嗟悼而惜之。其夭且贱。奚足憾也。呜呼悲夫。
汾厓遗稿卷十
 杂著
  
先集跋
先君子早受家学。甫胜冠。已识文章路脉。每有述作。先王父先伯父辄加称赏。以为有作者气。暨释褐。勤励弥笃。悉取先秦古文汉唐诸家。下逮盛宋 皇明。靡不咀嚼。以臻于溉根食实。虽谦光铲彩。不以文词自居。而艺苑标望。自不得不归。其弸中彪外之实。盖可想已。所著述辞赋三篇,五七言古体合四十九篇,律绝合八百八篇,序,记,墓志,行状,哀诔,疏劄,启辞,杂著及应制之文合百馀篇。此外又有别录一卷。而韦布时作。举逸于丙丁兵燹。独对策七,辞赋九,论一篇存焉。呜呼。平生所述作。止于斯矣。自遘巨创。家祸荐
卷十 第 525H 页
叠。不肖孤廑延见息。而悲忧困穷。不遑整顿遗稿。逮夫登朝之后。役于卯酉。未能净写成帙。置之巾衍中久矣。今年夏来。按湖南臬。簿领之暇。手自编次。一依先王父文集例。作为七卷。虽寂寥倦应之作。亦皆裒辑以寓羹墙之慕。继此而得遇具眼。精加钞选。则庶可以绣梓贻后。此固不肖孤未死之责也。然 先君子孝友之行。谦退之操。人不间于父子之言。则此奚足以为 先君子重轻也哉。凡我后昆。求 先人之业于草草遗稿之中。则不足以知 先人之志。呜呼痛矣。
箕城赠人序주-D001
关外驰情。阻两地之消息。天涯会面。共一场之团栾。忘却他乡。乐哉今夕。惟君尘中落魄。物外栖身。宁戚悲歌。谁怜白石之曲。孟浩多病。已断青云之心。居然转蓬之行。忽作浮萍之会。回青眼于阮籍。留饮霜天。悲皓首于冯唐。共惜白日。于时穷阴已尽。一阳初生。卧刀斗于辕门。南楼月白。凝香烟于燕寝。北海樽倾。彩笔如椽。词华劘屈贾之垒。雄剑在匣。晶光射斗牛之墟。相将气岸之凭凌。不觉玉山之倾倒。联床此夜。纵喜自远方之来。分袂明朝。可堪无故人之叹。
卷十 第 525L 页
蚊虻说
花城。野县也。前临旷原。旁阻岩阜。杂卉丛林。环植而蓊菀焉。夏秋之交。蚊虻起而为群。大者如蝇。小者如蚁。联股接翅。噆人肌肤。遭其毒者。往往病疮疽。是以防之甚勤。向晡而掩帏。当夜而却烛。闵闵以居三数月乃已。邑宰患之。余闻而笑曰。夫物之与人均禀于天。人虽自贵而贱物。自天而观果孰贵而孰贱耶。今夫陆罗而川网供飞走于炰鼎者。人之常也。人既食于物则物独不可以食于人乎。且人之于物。物之于人。异类也。况蚊虻潜形閟迹不敢昼见。必乘夜之昏瞰人之睡而后有求焉。是犹为畏忌也。今有同类于人而受字抚之柄。白昼俨然推髓而吮膏。则其为毒不啻蚊虻噆肤之患而已。子于此。知赤子之所病乎。邑宰善之请以为戒。书此以贻之。
秋风悔心萌说
人未必皆感于物。而人有时感于物。物不能皆感乎人。而物有时感乎人。人触于物而物使之感与。物触乎人而人自感之与。物不能感人而人自感之。则凡为感也。宜若无待于物。而人情之有所感。必触于物而后发焉。将其当感者存于中。而潜藏不发。如草木
卷十 第 526H 页
之未芽而雨濡之芽焉。钟鼓之未响而枹击之响焉乎。芽生于草木。而非雨则不生。响发于钟鼓。而非枹则不发。人之触于物而形其感者。岂异于此哉。文中子有言曰。秋风。悔心之萌。可谓知武帝之所感矣。夫武帝承文景之业。挟雄豪之才。扫漠南夷瓯粤。而卉服侏离之俗。奔走而委命矣。封泰山禅梁父。而昭姓考瑞之仪。赫然而观美矣。属南山建神明。而穷苑囿台榭之乐。遵东海过碣石。而极巡游眺览之壮。招燕齐之士。求不死之乐。而安期羡门之属。庶几可遇。则当斯时也。帝固夸嫭自大。有雄视千古之志。而至于汾阴之游。宴饮中流而俯仰慷慨之思。遽发于欢愉得意之馀。盖秋之为气。四时之将终也。其意憀慄。其色惨淡。天地之间。凡卉木之惹然而茂。烨然而华者。飘风一起。而摧败零落。无复有长养生育之意。其为状也。如年既壮而趋老。治既盛而向衰。凛凛然可惧而可悲矣。帝于是。芒乎其若有失也。恍乎其若有恨也。虽不知何者为恨。而一念之感。油然于方寸而不自已焉。物我之间。其相触而相发。有如是夫。虽然。物固易感乎人。而不能感人之无感。人固易感于物。而未尝无感而感物。是以雍门生之操琴也。能悲孟尝
卷十 第 526L 页
于既感之后。而不能悲之于未感之前。苟使武帝。无可感之情。则其悲伤激昂自失自恨者。岂遽发于造次触物之间哉。盖武帝为人。才多而志高。方其快意当前。无所顾忌。而疏通明达。亦足以自省其愆。故平居燕闲。固有感悟于中。而特因其所触。乃发之于歌唫尔。由此观之。轮台之悔。盖未始不激于秋风。而秋风之感。亦未始不由于平日之所蓄也。然则感畜于平日。物皆足以发之。而独发于秋风者。岂不以天时人事有足以相感而自不得不然乎。昔汉文帝方春和时。见草木群生之乐。而议赈穷民。文帝之心。未尝不在于民。而乃于是兴发。亦以蔼然之念。有孚于春。而春有以感之也。今夫秋者。于性属义。而义者。宜之理也。风者。于卦为巽。而巽者。巽之道也。思其义而志乎逊。则反顾平生。夸然自大者。其有不欿然自失而益萌其悔之所未萌乎。此武帝之感。不待于秋风。而亦不能无待于秋风者与。吁。
赠闵硕辅说주-D001
世逢阳九。沧海扬尘。当时之事。尚忍言哉。岁丙子。余生才九岁。家大人始擢第。未及登籍。率家眷。入江都。丁丑正月。江都陷。家大人自府城。间关脱出。仅到三
卷十 第 527H 页
五里。虏兵数骑驰突大呼。见一贵家眷属罗绮照耀。围而掠之。家大人与先大人隐蔽林薮中。舍弟晋夫年才六岁。亦能随之。余独后至。几为虏骑所获。幸而得免。薄晚。家大人徒步入穴口山。时积雪漫山。行路无人。吾兄弟呱呱望哺。囊储已罄。终夜忍饥而坐。夜半。家大人呼老仆语之曰。在此终无生理。吾表兄闵察访家距此不远。汝须往告。仆急走旋返。传闵大人之言曰。吾百口已在舡上。今将解缆。君不可少差一刻。家大人牵吾兄弟。趣步以进。闵大人方舣舡而待。见之驩然曰。君若少迟。则吾舡当发矣。使夫人。具馔而馈。老幼咸饱。至今思之。感激欲涕。今硕辅以闵大人之胤子。爱余最甚。联衾共榻。有若同气。吾家子孙。待闵氏以戚属渐远。不如我在世之时。非吾志也。
青岚精舍上梁文
   余卧病南涧书室。金君延之。自华阴庄。眷归京洛。致书于余曰。白岳西支。有小洞。面势爽垲。可家可台。今方经营蜗室。遂名之曰青岚台。盖华阴屋后之山。曾取退溪咏清平青岚无迹遣浮荣之句。名之为青岚。今又取周子濂溪之义。而名新居。斯居也东对景福后苑。
卷十 第 527L 页
傍有听松堂遗址。西近白云洞。思庵有石径筇音宿鸟知之句。南则木觅如在几案。万家烟树。历历眼底(底一作前)。北则白岳小冈。为屋后主峰。松林葱郁。幽邃夐绝。愿得君抛梁之文。以贲斯居。余喜其閒旷之趣。使儿辈援笔。口呼而书之。率尔搆拙。必无当于具眼也。
岳麓右界。京洛胜区。傍接三清。恍闻笙鹤之响。前临九陌。犹隔车马之尘。白石青莎。步步可坐。清泉茂树。处处宜家。异矣城郭朝市之间。有此山林丘壑之趣。惟兹岚台之幽奥。最合隐者之盘旋。主人翁白璧藏辉。朱弦含韵。魏仲先之恬素。絓组忘情。向子平之恢奇。烟霞成癖。遐心夙超于物表。高躅厌托于人间。空谷幽兰。清芬未沫。小山丛桂。雅操常存。才营葛令之丹砂。遽结董生之白社。栽花夹岸。桃源之物色依然。采桑盈筐。鹿门之閒趣自足。逮兹桑榆之晼晚。念切棣萼之分离。乍别东皋。言归北洛。閒云出岫。自卷舒之无心。流水辞源。固净洁之有性。栖心于埃壒喧卑之外。选胜于杖屦逍遥之馀。即此诛茅。于焉得所。山岚岳翠。目寓而怡颜。涧响松声。耳得而澄虑。却将新居之胜槩。仍称故山之嘉名。濂溪之宅已移。旧号犹
卷十 第 528H 页
揭于庐阜。武夷之胜殊绝。幽赏讵间于寒泉。锁岩扉于山阿。嚣尘自屏。栖云物于洞里。风景不殊。对棋弹琴。处一室而自乐。吟风哢月。镇四时而长閒。境与神凝。地因人胜。联床听雨。昆弟有唱酬之驩。扶杖探春。冠童共风咏之趣。平生志业。自有石室遗风。晚岁优游。恰追枫溪故事。允矣羲皇上人。便作城市大隐。为述斯干之颂。以助匠石之功。
주-D002儿郎伟抛梁东。苑树苍苍接远空。傍有硕人龙卧处。秪今松籁洒清风。
주-D003儿郎伟抛梁西。白云深洞隔青溪。筇音半夜惊山鸟。石径参差高复低。
주-D004儿郎伟抛梁南。木觅嵯峨拥翠岚。帘箔捲来看气色。万家烟树望中参。
주-D005儿郎伟抛梁北。国镇雄蟠撑北极。秀色悠然自可飧。有时乘兴来攀陟。
주-D006儿郎伟抛梁上。风露凄清天宇爽。云间一点少微星。夜夜晶光来入望。
주-D007儿郎伟抛梁下。喜无俗客窥精舍。北阙于今休上书。东山自可供高卧。
주-D008伏愿上梁之后。泉石增辉。花竹无恙。相如之室四壁。不厌生计之萧条。乐天之屋三间。足詑闲居之潇洒。
显宗实录改修后。宣酝谢笺。(以白虹贯日之变。命寝宣酝。故不用。)주-D001
东观受命。蔑效裒辑之功。北阙宣恩。叨蒙醉饱之渥。抚躬增感。濡首知荣。伏念才学空疏。见识卤莽。辨诬
卷十 第 528L 页
归正。敢望范冲之公严。尊尧斥邪。有愧陈瓘之慷慨。值兹宝箓之修改。共抽金樻之秘藏。阙文遗章。粗有补缀。神功伟烈。曷称榆(一作揄)扬。不料编简之才完。遽荷恩数之荐降。忧岁省费。犹轸汗竹之微劳。分日设筵。实追洗草之故事。太官供具。绮馔随玉醴而偕颁。近侍衔纶。黄门与银台而迭至。寔由孝思之不匮。有此荣耀之非常。无缘报酬。只自兢惕。伏遇维新庶政。将多前功。慕切羹墙。既尽奉先之道。才收管(一作菅)蒯。不替待下之诚。遂令诸臣。叨此异渥。敢不歌咏圣德。蹈舞昌辰。笔惭摹天。纵未称于巍荡。诚深向日。期有补于涓埃。
策题주-D001
问。术家恒言。天地万物。皆囿于气数之中。至于国家兴丧。亦系于气数。信斯言也。将无容人力于其间欤。三代之历年永久。秦隋之数世促亡。果皆由于气数而然欤。祈天永命之训。著在圣经。人众胜天之说。出于史传。以此观之。则凡诸人事。固若无预于气数。而以前代著验者言之。光武复兴于四七之际。宋祚遂讫于五庚之始。其所徵应。若合左契。是何故欤。恭惟我 圣朝应千一之期。席重熙之业。有亿万斯年之休。而不幸近岁以来。国势岌嶪。爻象不佳。以言乎咎
卷十 第 529H 页
徵。则星文告警。地道失宁。而旱蝗风水之灾。式月斯生。以言乎人事。则朝议分携。民生殿屎。而南虞北虑。无一可恃。奄奄有朝夕就亡之势。此岂一时之适然而有不足深恤欤。抑亦有关于气数而终不可挽回欤。子诸生。其各陈所蕴。
주-D002 王若曰自古治天下国家者。莫不有一代之所尚。夏商周之忠质文所尚可知。而唐虞之际。未闻其所尚者何事。其可历指而详言欤。西汉之务为宽大。东京之崇奖节义。亦可谓所尚之得宜。而末流之弊。或至于国势委靡。或至于风习矫激。抑奚故欤。唐之所尚者。文华也。宋之所尚者。仁厚也。二代所尚得失较著。而考其治效无甚优劣。岂其所尚之得失。无关于治道而然欤。我国家 列圣相承。志尚三代。其规模树立之宏远。可以跨越百王。予自忝位以来。一心匪懈。惧坠遗绪。其所以早夜以思。勉勉不已者。唯在于兴学校以尚儒术。振风化以尚敦俗。励群工以尚寅协。省浮费以尚俭约。而夫何事不如意。治未食效。以言乎儒术。则未见宾兴之盛。以言乎风俗。则未革浇薄之习。欲其寅协而士论之岐异日甚。务得俭约而闾巷之侈风犹存。以至于天怒民怨。灾害叠臻。危亡之势。不一而足。静言思之。厥咎
卷十 第 529L 页
安在。子诸生抱学尚志。必有讲究于平日者。其各悉著于篇。予将亲览焉。
答客唁
东阳子堕车折胁。委诸床箦。闭门不出十有三日。客有来唁者曰。夷庚之涂。坦若平砥。轺车之安。鲜或颠踬。子之所以卒然致此者。何也。东阳子蹶然而起。愁然而对曰。倚伏之理。昭然易觏。吾固知有此灾久矣。易曰。负乘致寇。负而乘。位不当也。位不当则天必殃之。宜乎余之堕而伤也。夫天之畀于人也。各有其事。农耕于野。工作于肆。商贩于市。以食其力。而士则受畀最大。天人性命之源。靡有所不赜。皇王帝伯之略。靡有所不涉。穷则有嚣嚣亩亩之乐。达而任赞化弥纶之责。是以遇明主逢盛际。能布志业而佐太平。若是者。固宜其获佑于天。享荣于世也。如或不然。无其德而滥竽。蔑其才而续貂。侥恩觊宠。冒进不已。则未有不鬼忌而人嘲。其招殃速祸。奚待智者而知之哉。仆拔迹黉舍。登名礼闱。固非耕于野作于肆贩于市者。而识既闇于机务。学未辨乎亥承。棼棼泯泯。愦愦蒙蒙。椎乎其外也。昧乎其中也。是可以屏身而退。随分而安。混迹于村翁田夫之间。而戴縰垂缨。张盖乘
卷十 第 530H 页
轮。入而处金马玉堂之司。出而为方伯连帅之臣。今乃巍然上卿之列矣。其窃虚声而欺当世。莫吾若也。天之殃余祸余。固其宜也。吁。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日月且然。吾何用戚戚为也。然塞翁之子。折肱而其父以为喜。隋(隋一作随)氏之民。断手而世人称为福。吾之胁虽折。亦安知其非福耶。吾若赖天之灵。得以扶杖而行。则虽伛偻如郭橐驼。亦足矣。客恍然自失。以为子得蒙庄齐物之旨耶。胼然而起。
评七子주-D001
   余有九男子。其长茁而阏。其季方在襁褓。而其馀则长者。策名登朝。少者授书课读。最幼者。亦能步趋唱喏。余于病伏中。见其罗坐膝下。各以其禀质高下。有所题品。盖委顿滨死。而爱根犹存也。古人曰。知子莫如父。他日验之。或有符于斯言耶。
  云
纯而质。孝且友。文不肆。伊何咎。佩郡绂。享亦厚。乐于飞(乐于飞未详)。宜有后。(右云)
  明
桂有芬。兰有馨。朱弦鸣。白壁贞。人嫌才。鬼忌名。韬尔迹。保典刑。(右明)
  
卷十 第 530L 页

椟韫玉。不必沽。处于独。足自娱。探坟索。德不孤。绳先武。百行俱。(右尧)
  鼎
犊未牿。车难服。镜未拭。形难烛。变尔质。我所祝。欲其变。唯有学。(右鼎)
  [禹]
璞未制。琴未响。椎无文。廓有量。寸而短。尺而长。祥且顺。天宜相。(右禹)
  商
颀而长。硕而丰。默乎外。晢于中。擎而跪。厥容恭。一尔心。继家风。(右商)
  凤
崇且深。禀殊卓。生超母。欲远踔。厥有进。不可度。大吾门。庶无忒。(右凤)
示诸子文
吾家簪组相传。八百有馀祀矣。丽朝五百年间。代有闻人。逮我先祖奉先公。当衰季昏乱之际。见时事日非。退居平山别业。有终焉之志。能享寿考。及见仲子
卷十 第 531H 页
寅斋公,季子西湖公擢第于我朝之庆。厥后枝叶蕃茂。而以吾家直派言之。西湖公之子为典牲主簿。其嗣为社稷令。高祖夷简公弱冠魁科。官至参赞。有子三人。其长为郡守。其次即我曾祖。官止松都都事。其次为参奉。先王父。以间世卓异之资。妙岁登科。进蹑上揆。为世名臣。自此吾家始为巨室。伯父东淮公。以文章行谊。为诸名胜所推。而拘于国制。未展其才。吾先考。清淳和茂。济以家庭之学。而位不过贰卿。不肖以寡学无识。猥占科第。分外官联。骤躐一品。班次于丞相之下。自顾惭䩄。寤寐靡宁。且有八男子。其长选为诸曹郎。今拜市令。其次早年发轫。历玉堂入铨曹。不无时望。而舍弟晔。时任玉堂亚长。方与余同居。造朝之时。余乘轩首路。晔与启华次之。呼唱之声。接于里中。人或称其贵盛。而余则甚惧焉。西湖公虽以寅斋为兄。才拜正言。挂冠归隐。主簿公及社稷公。皆沈沦下僚。且无兄弟显要者。参赞公显剔当世。而诸子俱未达。先王父位极人臣。名高一世。而从祖父落拓不偶。终未大显。如余不肖者。滥叨谬恩。并与子及弟。而俱入要津。为人所指点。每一念之。非福伊灾。噫。余年迫六十。世念俱灰。闭门却扫。日饮无何几。何而不
卷十 第 531L 页
为泉下客。汝辈念此父志。谨饬自守。如石庆家法。不以官达为荣。唯思不亏其行检。教训子弟。无替我家声。则余虽埋骨荒原。无所知识。四时奠杯。或可以彷佛歆飨。勖哉勖哉。
先世遗事
先祖宗簿令府君。在胜国之末。虽名位不显。有首山采薇之志。见时事日非。退老平山别墅。入我朝。以永乐十六年考终。余于甲辰年间。往拜公墓。遍访诸宗。 先祖时扮社宛然。稻田一区。犹为宗人世传之物。自丽季至于甲辰。殆近三百年。当时权豪富贵之家。莫不失其旧业。至有古墓白杨之叹。而 先祖支裔至今遍满一国。贵显者。身致将相卿宰。虽或不振。亦能保其馀业。终老于桑梓之乡。此非善人不食之报欤。
주-D001 宗簿令府君衣冠之葬。初卜于他地。寅斋公兄弟。以墓兆不佳。请一葬师来。卜平山广坪里。即今山所也。当其来卜之时。葬师以为此山极贵。次季房支裔繁茂。当为历代名阀。但不利于长房。三年内当有殒命之患。厥后子孙。终亦不振。寅斋公谓吾 先祖正言公曰。果如葬师之言。当不利于伯兄。何忍用此。将舍而之他。伯氏县监公以为凡人葬地。必无全福
卷十 第 532H 页
之理。吾弟二人果获福利。吾虽如此。亦何恤也。遂决意用之。厥后寅斋公擢本朝 太宗朝大科。终拜左揆。子孙至今昌盛。将相不绝。我 先祖弱冠登第。拜右正言。言事忤旨。退老居乡。年八十。考终。历二世。曾祖夷简公。以都宪,度支。终官四宰。 先王父有文章德业。历冢宰文衡。卒位领相。从祖参判公及我先君堂叔承旨公以下诸子孙。继擢科甲。伯父东阳公虽拘于邦制。未能展布其才。而文章节行。为当世所服。彬彬为一代名家。而县监公果于葬后三年之内。竟至不淑。其子孙累代不振。今八代孙申德益者。为本府乡官。堪舆家吉凶之说。亦非虚妄。而以县监公忠厚之德。终未能蒙其福利。天道未可晓也。
先祖正言公。言事去国也。初配白川。不久赐环归。处幸州别业。即今监浦山所近处也。时仲氏寅斋公。当 世宗至治之日。以公辅名臣。身处庙堂。时议亦以公名德节行。不可逊荒终老。屡以显官徵召。终卧而不起。 祖考文贞公所撰墓表中。备述其事。论者以为公逢 世庙有为之日。一向栖遁不仕。虽恬静之趣可尚。而终知不合于时宜。斯言亦有见矣。岂我朝开创未久。虽圣人在上。当时士夫气习。犹有不满于
卷十 第 532L 页
公意者欤。
주-D002 正言公之谪白川也。丁氏之先。以郡中小吏。日侍公侧。公见其为人不凡。亲自授书。嘉奖不已。及公放还之日。其人涕泣绻恋不已。仍自随来。遂为弟子之职。公益嘉其志。以为尔虽卑贱。尔后必有兴者。自卜吉兆于幸州。俾为葬地。厥后其子孙隆盛。至今三百年。籫组不绝。其人厚美之资。可以想见。而吾 先祖爱人成就之德。宜作后裔攸法。
주-D003 正言公邃于堪舆家言。前后所占阳宅幽居。莫不奇验。国初定鼎之后。为寅斋公占一宅基于西部贞陵洞。以为此宅虽过累百年。终不易主。且自卜葬地于高阳南麓。即今 昌陵正冗也。卜得之初。谓子弟曰。此山甚佳。我死后必须窆葬。然恐为他日 国陵。若然则移窆于幸州醢浦之某向某兆。其山有九曲来朝之水。且对三角诸山。子孙寅未生者。当大贵。厥后寅斋之宅。至今子孙相传。有申松寿者。方住其家。而 昌陵国葬之后。移窆于幸州。 高祖夷简公及祖考文贞公。果以己未丙寅生。俱大贵。公之所言。若左契然。可异也。
주-D004 五代祖社稷令。少游于金大成湜之门。为静庵诸公所赏。荐为大君师傅。声望蔼蔚。时在朝诸贤。各荐贤良。为设别科取士。公亦在荐中。而以近名为
卷十 第 533H 页
嫌。不肯赴举。及其北门之祸。缙绅韦布莫不酷被其螫。公独超然得免。其恬淡之操。先见之智。可与郭林宗。争光于先后也。
夷简公文艺夙成。为一代所服。二十四。魁谒圣科。唱名未踰朔。选入玉堂。自是历扬华贯。位至正卿。而常闭门却扫。寂寥如寒士家。当时贤邪杂进。人皆有标榜。而公独超然得免。其恬静之操。盖有所自来也。静庵被祸之日。太学多士会哭于阙下。仍陈申辨之疏。公为写疏。笔翰如飞。多士皆艳叹。公之笔楷。盖端妙神速。有赵子昂遗法。吾家父兄之以笔名世。亦有源委也。
주-D005 公尝言不废于有道之时足矣。挑怨速祸。非吾志也。以吾之孤戆。无人推挽。独结主知。致位六卿。唯当自守吾拙。马敢效他人之有所事。以贻朝廷之羞乎。时士类多有朋比。竞附权势。互相推挤。不入乎此则入乎彼。公独以为齐固失矣。楚亦未为得也。竟无亲昵。超然不染于彼此。人皆以为难也。 公口不臧否人物。若无清浊。而语其所亲曰。某良士。某非良士。则言必有中。
주-D006余少时得见他人所誊东人。则四宰 先祖登科文。乃是四字铭。而题则未详。句数似过四十句。
주-D007 曾祖都事公。以名家子。早厕上庠。筮仕为郎
卷十 第 533L 页
署。终官松都佐贰。而饬身临官。有古君子风。其在松都也。有一巫妖惑氓俗。曾前莅此都者。亦皆崇奉。公深恶之。一日佯称病。使家人招其巫。问之。巫喜得间。以为此病为某神所祟。若不虔诚祈祷。终有大祸。公闻其言。即整衣出坐。数其欺诬状。终杖杀之。自是。巫风渐熄。民皆赖之。余于壬子年间。按湖南。巡到求礼。乃公桐乡也。至今犹有颂德之碑。邑民闻余到县。朱填字画。宛如新刻。见之。不觉于悒。
祖考文贞公。生有异质。夙悟绝伦。弱丧考妣。外祖判书宋公。提而鞠之。八岁。始受书。十岁。尽通经史。宋公家蓄开签万轴。辟一书巢。罗列左右。公常日入其间。遍阅今古诸书。旁及方技术数。莫不沈潜咀嚼。至忘寝食。自是。文章日就。未弱冠。已成大儒。盖其问学之志。勤笃如是。不但天禀出常而已。年舞象。委禽于清江李公之门。清江公性素亢。于人少许可。自公入赘之后。待之如尊宾。公一日请讲周易。才授乾卦。清江公瞿然自失曰。君乃吾师也。何敢当师席。遂辍皋化。公少育于外家。才艺夙成。群从之顽钝不良者。固深忌之。沙溪金文元公以公从亲。常常来访。群从益疑之。当宋大谏之窜黜。母夫人尚未葬。先祖受宋大谏
卷十 第 534H 页
之言。使参祀事。及宋大谏之出往西郊也。其流莫不来饯。见祖父不在。众皆以为申某何不来耶。其侄辈皆言申某。岂见吾叔父耶。自是东人一队。皆以先祖为薄行。二十一。捷文科。而初为成均学谕。及出六品。为良才察访。适当壬辰倭乱。时申砬为巡边使。砬性酷杀人如麻。先祖侪友。会于南郭朴公东说之舍。如黄秋浦诸人。莫不来会。坐中见邸报。则以为良才察访极择差出云。此是去邠前一日也。祖父笑言于坐中曰。所谓极择。未知何人。而恐不免于此中。俄而。落点先祖。先祖即赴任。调发军马。即进于申砬幕下。行到鸟岭。调赴之后。退宿于数里之外。其夕马头猝入房中。摇其两脚曰。申砬大将。不知鸟岭之上倭兵已进道。以驿官既已交付。则何可干预于军务。以致败亡之患乎。即今发行为可云。故先祖乘马。晨夜发行。未及三十里。申砬已为鱼肉矣。先祖每谓非此卒。则难免矣。
记闻주-D001
先君年踰二十。无嗣续。先妣怀妊于丁卯。 祖考文贞公大喜。日夜企待。 文贞公戊辰六月捐馆。丧出八日。余始生。伯父东淮公书四柱。粘在庐幕。崔相国
卷十 第 534L 页
鸣吉来见曰。壁后四柱。是数日前始生儿耶。抑古人之命耶。伯父曰。舍弟久无嗣息。 先君日夜企待。今始得男。故书其四柱于壁上。欲问其吉凶耳。崔曰。奇哉奇哉。先相国捐馆。继有此儿。必是继先相国者。 先君每言此事。余为箕伯时。崔相国之子崔君后亮。亦言此事。盖崔相国见余四柱之后。归言于其家也。余以不肖无状。何能有 先祖考一班。而忝承先荫。通籍金闺。固已颜厚矣。岁癸亥。滥拜冢宰。荐引文衡。即 先祖考拜冢宰文衡之年。崔相之言诚异矣。
余生于骆洞外家旁舍。 先妣未产一刻前。梦开食器。有一小龙盘踞其中。须臾飞上天。俄而解娩。常常言之。
少时狂诞多气。阅月不梳头洗面。人皆贱视之。一日。到赵判书三寸家。有一客在座。群从皆会。余与五六儿戏于庭中。其客熟视良久曰。彼披发不洗面者。何儿耶。极其大贵有福之人。其馀皆不足观。满座不信。其后从去诸儿皆夭。亦不显荣。到今思之。如合符节。可异也。其客即岭南蔡别坐得沂也。善医术。兼治相法云。
余十三岁。家君以事编配平丘驿。寓居于渼阴村舍。
卷十 第 535H 页
与 伯父青白堂相邻近。 先君一日。挐舟往青白堂。留五六日。余亦从之。 伯父与 先君在一室。余独在旁舍读书。俄闻警欬声。仰而视之。 伯父据户而立。见而莞然。负手而去。呼 先君字曰。汝子必贵矣。 先君曰。何以知之。 伯父曰。闻汝儿读书之声。如此而不贵乎。先君亦大喜。
余尝往拜 伯父。拱坐旁侧。 伯父隐几而卧。见余忽起曰。此儿必贵。群从问其故。 伯父曰。余十二仪宾。到今四十年。历观朝士。未有肩好如是者。必至大官也。赞叹不已。
余十四。赘沈相国南坡公家。公时年七十。眼暗不见物。见余初拜。谓诸姬曰。新郎面黑乎。面白乎。吾不见其面。而闻其声。必是贵人。其后余妻三寸沈公长世。问于南坡公曰。公有三孙婿。何人最佳。公默然曰。唯末婿可意。长世曰。长婿有文章。仲婿有才华。何独以末婿为言。公曰。吾见如是。君何知也。
年十六七时。往拜南坡公。备局椽抱文书以进。余适在旁。使余读之。余辞以不解吏文。公笑曰。除吏文。以所见第读之。余艰难告达。公笑曰。吾不欲困君。此他日君之文书也。其时文理未解。未能善达。平生常以
卷十 第 535L 页
为愧。余初拜备局时。婢子抱文书以进。始知公此他日君之文书之言。实有先见也。
赵乐静锡胤。即一代之佳士也。 先君最爱敬之。以为知己。年未满五十。位不满二品。人皆惜之。尝以直言。斥补钟城府使。其时余妻族具君(妻族具君可疑)时勉。以输城察访。往谒于公。时余之宗家罹祸。人皆谓我家。亦将不振。具公亦叹惜曰。象村之后俱亡。则天理难知。赵公曰。不然。申家之祸。诚可叹。申参判之长子有俊才。可承 先丞相之业。是可恃也。
外祖惠穆公。每对宾客。必招余置旁。誇誉无已。每以大杯自饮。而以其半遗余。抚背而言曰。汝虽是外孙。乃我长孙。宠爱有异他孙。时太医崔得龙在旁。余与他从弟群戏。崔医曰。申氏之儿。即大监魏舒。他儿吾不知也。厥后群从。多夭亦不显。崔医可谓有赏鉴。可异。
完平李相国。当南汉筑城之日。决意辞退。盖为一时去就计也。药房尹孝男性颇良善。受知于公。一日。孝男昂然仰达于李公曰。筑城小事也。大监何以此去就耶。公曰。满朝皆不信吾言。吾当尽言于汝。江都为一国保障。 大驾当北马未及驰突之时。奉 宗庙
卷十 第 536H 页
率百官。从容入接。则四方百姓。皆知 宗社之所在。军兵粮饷。无不来会。而八方豪杰。亦必日至于江边。与贼决死生。蕞尔北虏。既无舟楫。且无他技艺。此何足忧也。江都独存。则举朝亦必劝 上以入。而今南汉已成。他日缓急。必以路捷。劝 上以入。若入于此。则必不保数月。国不为国矣。吾安得不以去就争之乎。到今四十年之后。江都,南汉。俱成巨镇。而人多取南汉。而轻江都。诚可慨也。余上年七月。历观城堰。无一可恃。率所属军兵。兼给厚价。先筑土堰五百馀步。次设城楼。阅一旬。复筑女城。此虽步数不远。不足为缓急之用。而余则受 先王筑堰成城之教。为岛民藏身防贼之计。而大小争相讥笑。有若时无事变。而智虑虚疏。空费钱物云。此固不说者所言。盖举世欲弃江都。移保他城。甚者。欲更筑弘福山城。人之所见。不可测也。
岁庚寅。余谒堂叔父承旨公于寓舍。公眷余特甚。备说古今事。仍曰。余少时见畸翁郑子容。往拜伯父文贞公于仓洞第。伯父曰。汝今来何晚。余对以初见郑弘溟。不觉心醉。以致日晚。伯父笑曰。弘溟何如松江。余答曰。似胜。伯父蹶然起曰。小儿辈何妄言耶。壬癸
卷十 第 536L 页
间。吾从事松江体府。自西路浮海南下。一日。飓风接天。舟将阽没。舟中人惊倒。余与同僚。亦皆昏仆于藏室。俄而。松江使褊裨招吾辈曰。少年何惫耶。如此壮观。与我共之可也。吾等僶勉进去。松翁倚胡床。神气自若。言国家事慷慨涕泣。仍雅谑亹亹。以至日暮。吾辈亦不知风涛之荡漾。望公如神仙中人。弘溟虽佳。安能及乃翁耶。
丙戌岁。余随往家大人光州任所。畸翁郑公弘溟。居在昌平石底村。家大人使余持壶酒往谒。时畸老已谢病不仕。年且七帙。方曈(一作瞳)炯炯犹射人。见我欣然。谈次为余言吾先君与李达,梁大朴辈酣畅赋咏之际。先相公时以持平。来拜先君。先君匿诸诗人于座后。正冠带出迎。终日无倦色。余少时见之。至今犹服先相公之气象。
松江风仪秀发。望之如神仙中人。少时以玉堂。赴朝入阙门。诸司胥徒。不知谁某。皆罗伏路左。啧啧称曰。何处仙郎。入此红尘中耶。鹅溪李山海每道此事云。松江少时。与李鹅溪交谊甚密。晚来趣味渐乖。不与源源。自昌平入城屡日。亦不报知。鹅溪闻之。使其子庆全趁晓往拜。时杏花烂发。宿雾犹湿。松翁置一榻
卷十 第 537H 页
于其下。披衾醉卧。庆全见其气象。不觉爽然。归语其父曰。松翁虽僻狭。观其气象。必非尘中人。鹅溪笑曰。吾辈情好。虽不如初。此人何可得也。庆全以此。言于其甥李志贱云。吴楸滩允谦,申灵川应矩(槩疑矩)。少事牛溪先生。一日。往拜松江。松江整衣危坐。谈说道义。望之俨然。二公心以为此老。比吾先生似无间。俄而。呼婢子设馔徵杯。至微醺。已露诗人气习。及醉言语昏乱。不知客之在座。二公辞退。大笑曰。此老之不及吾先生。以此也。
柳西厓成龙。每跨马出入。辄合目而行。松江乘醉遇于道。戏谓西厓曰。有目不开。不见青天白日。西厓开目笑曰。君之醉眼。亦不必胜于吾目。
栗谷先生尝寝疾初起。松江乘醉往贺。自门外。张袖舞进曰。叔献病愈。为国家抃舞也。栗谷笑曰。季涵。何时方作长者。
具草塘宬。性狷介。素恶李鹅溪之为人。闻鹅溪以大臣。昏夜出入于金公谅(亮疑谅)之门。一日。以持平。率台吏往在公谅门外闾舍。日暮。鹅溪果以单骑。潜出公谅之家。公乘马路侧。使前导大喝。鹅溪惶急无计。开面扇谓公曰。何相厄也。公穷问其所从来。鹅溪失色而去。
卷十 第 537L 页
公之终身遭患害。以此也。
李白沙恒福。闻林白湖悌寝疾滨危。心怜之。驰往见之。白湖奄奄将尽。见白沙来。张目强语。白沙知其病笃。必无生理。而试谓君病中。或有所作耶。白湖曰。吾于日前。送北评事有一绝曰。元帅台前海接天。曾将书剑醉戎毡。阴山八月恒飞雪。时逐长风落舞筵。亡何。白湖长逝。公每称子顺异人也。惜其无命。
伯父东淮公。丁丑以后。退居广州松楸下。搆一楼于爽垲地。名曰白云。大有形胜。且搆小亭于崩崖绝壁之间。名之曰苍然。盖以茅茨。有若小幢然。伯父自云楼。蓝舆往返于其间。岁甲申秋。乘夕亡憀。驾小舟。溯流月溪。使笛童吹弄一调。俄而。大艑自上游流下。箫鼓满舡。伯父疑其豪客也。使之隐舟于芦苇间。大艑闻笛声。唤问笛声出于何舡。伯父答曰。渔父之舡。适带小童而来。芦管一声。何烦尊问耶。 孝庙促楫来迫。始知为伯父舡。居然大笑曰。公何讳我耶。伯父笑曰。吾不识公子。公子亦岂知我耶。因欣然大噱。握手共登于苍然亭上。夜已半矣。落月依依。霜露满衣。于是伯父略具山居酒馔。 孝庙大喜。倾倒数大觥。醉后。题七言律。忘其前后。其一联曰。忽逢云吉山中老。共
卷十 第 538H 页
把苍然亭上杯。伯父亦攀和其韵。并与 御制。而手书以进。厥后诗草见逸。不知去在何处。赵尚书师锡布衣时。适往广陵。于村家壁上。见此诗。撤来作帖以玩。而但以孝庙诗。不自亲书。伯父并为手书为恨耳。
주-D006余自少闻歌曲中江湖有约十年奔走之语。未尝不惕然自警曰。吾当未老先退。至今蹲坐。自以为愧。岁丁卯九月初。余在江都凝香堂。使褊裨李永世唱歌。到江湖有约十年奔走之语。余蹶然而起。瞿然而叹曰。此裨有警余之意乎。余以不才。素有江湖漫浪之意。而遭逢 圣世。致位卿相。无一毫裨补。往来梦想。尝不在于月浦沙鸥之间。李裨知我心事耶。吾今年六十。万事无心。欲与此人。棹孤舟。徜徉于三江之间。张纲得鱼。酌酒自娱。亦可得耶。丁卯九月初六日。汾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