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碑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6H 页
愚伏郑先生碑阴记
近世名臣其德学行谊之最著者。曰愚伏先生郑文肃公。公立朝四十年。历扬中外。致位卿宰。论思经幄而君心沃。正笏台端而衮阙补。按节分符而民不胜怀。固当铭彝鼎而垂策书。公 赠官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秩从一品。谥文肃公。又当准格立碑。表于神道。 孝庙甲午。咨议公请龙洲赵公絅铭公之德。石既具。力绵不克立。今公之曾孙锡侨与其外弟赵远朋合谋并力。将建石琢辞。使玄逸书其事颠末。且记孙曾未传于碑者。余惟自公捐馆。距今年壬申。甲子已一周矣。更数世莫克兴起。卒归于两君。呜呼。其亦有数也耶。乃敢假其阴以记。锡侨则咨议公之长子。今为英阳县监。其弟锡玄早卒无后。其姊妹四人。适参奉李元祉,参奉李允谐,士人黄钟大,士人申康济。庶弟一人曰锡闰。县监有二男五女。女长适士人黄钟粹。次适士人黄沇。馀幼。道徵有六男。曰锡瑸,锡瑜,锡璋,锡球,锡璘,锡琦。赵远朋则奉事公之第二子。今知清道县事。内外孙曾玄男女凡若干人。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6L 页
 上之十八年玄黓涒滩九月丙辰。具位李玄逸记。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知制 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权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权氏远有代序。其本姓金。实新罗王者之后。罗末有讳幸者。以吉昌郡。佐丽太祖有功。赐姓权。秩三重大匡。位太师。是于公为始祖。历高丽入 本朝。代有伟人著于国史。列于世谱。曾祖讳时准。 永庆殿参奉。祖讳运。尚衣院别坐。考讳世春。司圃署别坐。 赠承政院左承旨。母金氏处士讳湛之女。以万历三年乙亥六月十二日。生公于丹溪里第。公讳涛。字静甫。幼聪明有才性。自始知学。不烦提谕。便自开益。虽文义肯綮处。无所滞碍。观察使素闻其名。尝至其家。与之论汉书。惊曰子我之师也。自是文辞大进。一时侪流。皆自以为不可及。壬辰春。公年十八。知将有兵乱。白其大人豫先避地。居数月。日本兵作。人皆惊服。明年癸巳。承旨公遘疠不起。既殡。亲旧劝令出避。公不听。寝苫枕块。晨夕哀临。终不为疠毒所染。人咸异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7H 页
时岭南沦为贼薮。势渐炽蔓。公乃以先公丧。祔葬先茔之侧。奉母夫人。转客湖西。湖西人见公事母至孝。持丧甚谨。莫不爱敬。遗之以米肉。以助祭奠奉养之需。丁酉冬。贼又从湖南路放兵劫掠。南土震扰。公奉母还寓于星州之石田村。乱已。始还丹城旧社。年三十六。举进士。越三年癸丑。始释褐。见光海政乱。不复有仕进意。甲寅。丁内艰。庐墓以终制。丙辰。例付成均馆学谕。不赴。时郑仁弘当国用事。一方士夫趋附者众。公独亢然不顾。目之以伽倻老贼。时称公为颓波中砥柱。天启三年癸亥三月。 仁祖改玉。六月。拜承政院注书。行至高灵。以病还。九月。又除注书。始拜 命。冬迁艺文馆检阅。甲子春。李适反。公扈从公山。参原从功。例升成均馆典籍。六月。历司宪府监察。为兵曹员外郎。秋。升正郎。寻拜司谏院正言。乙丑二月。由弘文馆副修撰。转副校理。俄迁司谏院献纳。论递大司宪南以恭。四月。以献纳监临试院。纠察严明。场屋肃然。丙寅秋。谒告还乡。十二月。拜弘文馆修撰。丁卯二月。狄人来侵。 大驾幸江都。以公为岭南西道督运御史。未几虏撤还。公竣事还朝。拜司宪府掌令。八月。转执义。戊辰正月。有逆狱。公参鞫厅事。又录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7L 页
从勋。二月。为司谏院司谏。论乐安郡守林庆业苞苴行赂事。辞连体相金瑬。金至引过待罪。 上怒将加公以削黜之谴。大臣台谏有言动听。事得已。遂令补外。五月。拜兴阳县监。县滨海俗颇陋。公既下车。行养老礼。以暇日招聚邑中子弟。课试其业。亲为讲画。俗为稍变。为政以公廉矜恕。阖境爱戴。九月。以司谏徵。民老幼男女来集车下。涕泣不忍别。既去。立石颂其德。己巳春。拜司宪府执义。寻递付乐正。呈告还乡。庚午二月。以侍讲院辅德 召还。三月。为体府从事。四月。辽东衙门将刘兴治杀副总陈某。自领其众。廷臣议遣李曙,郑忠信声罪致讨。公谓 天朝控御之地。擅兴师阑入。恐非事宜。朝廷是其议。不果遣。七月。上疏论民弊。言甚剀切不报。即呈递还乡。辛未七月。以宗正召还。三迁为执义。论 元宗大王谥号改正事。有盛德鸿功无迹可寻之语。 上怒甚。将系治之。赖大臣台谏救解甚力。只责海南县。邑有石川,眉庵两贤遗迹。公劝谕邑人立祠俎豆之。仍择修士课试以时。因此成名者众。至今邑人称公以为师。癸酉秋。 赐环而归。春秋已近六旬。益无意当世。就松楸下。辟斋舍。以接引后进为事。劝饬指诲。孜孜不倦。数年间。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8H 页
丹城一境。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丙子冬。清人大举来侵。虏骑直薄都城。 上出居南汉城。公闻变。星驰至鸟岭下。岭路已塞。不得前进。从观察使沈演所。参赞规画。及岭南两路兵败于利川。观察使恇怯不知所为。公劝令收拾创残。送助声势。闻南汉解围。乃止。丁丑正月。公自闻庆奔问至京师。拜弘文馆应教。寻以赈救 御史。承 命南下。既复命。即除辅德。将赴沈阳。以年老递。八月。由议政府舍人。累迁至执义。论金尚宪当国家危乱之际。遗弃君父。放閒自便。见识偏滞。处事颠错之罪。公直道正言。举弹无所避。朝著之间侧目者众。十二月。升折冲阶。己卯正月。拜同副承旨。例迁为左承旨。冬。谒告还乡。庚辰四月。闻 世子自沈阳东还。遂力疾还朝。为兵曹参知。再迁为户曹参议。六月。拜大司谏。时朝议方拟公副学吏议之荐。竟为不悦者所沮。公论惜之。公以年将休致。退归田里。甲申八月某日。考终于家。享年七十。以再参原从勋。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以是年冬十二月某日。葬县东水清洞乙向之原先夫人墓侧。 显宗大王十二年壬子十月某日。丹城士林合享于道川书院。即江城君文公益渐尸祝之所也。公娶晋州柳氏。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8L 页
赠兵曹参判讳沃之女。有丈夫子二人。长曰克重进士。次曰克敩。馀男三人。曰克纯,克允,克绅。女三人。金基俊,李之发,李璞其婿也。克重有三男二女。男长曰斗望亦进士。次斗章,斗阳。女长适士人朴承禧。次适主簿郑彬。克敩有四男。曰斗元,斗瞻,斗兴,斗老。女一人适士人曹夏全。斗望有子三人。长硕亨。次德亨。其季曰继亨。曾为上舍生。疏隽有风槩。南州人士多称之。斗阳有子三人。斗元,斗瞻,斗兴各有子二人。公曾孙男凡十二人。玄孙男五人。公为人忠孝诚实。清直刚介。其在家。养生丧死。有过人行。其在朝。正色危言。为人所惮。为分符字牧。则学道爱人之效著。劝课乡塾。则速肖时术之化成。待宗族。睦而善诱。教戒子孙。能勤而有立。筮仕三十年。宦情如寄。有所不乐。辄引退不少顾恋。居官清约。不以毫毛自近。家居恬憺。关节未尝及于人。接遇乡人子弟。必加以礼貌。平居燕处。必正衣冠。端坐以终日。盖其出处大致。已卓然有出于人者。而其细行疏节谨密又如此。寒冈,旅轩两先生所谓学博而践履笃。沙翁,泽老所谓其文章尤娴于疏章。龙洲赵公所谓通介而好善者。固可以传无已。亦可谓知言能纪实矣。玄逸之愚。晚生东海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9H 页
滨。常恨未及公无恙时。诣门供洒扫之役。属此衰晚。获罪于朝。投北迁南。前年春。幸以 天泽馀润。得蒙 恩宥。因留滞晋阳西方丈山下。一日公之曾孙继亨抱公家藏行实记一通。辱以顾余。再拜以请曰。曾王父德行风节。固不可泯没无传。既又 赠官资宪大夫。正第二品准格。又当立碑刻辞颂美。以表于神道。而家世不幸。大父父相继沦谢。至于今。墓碑不刻无文。盖犹有待也。子无庸辞。玄逸谢非其人。又以罪戾馀踪。不得供此役辞。上舍君既往复来。要责不置。玄逸终不得辞。遂据其家牒。序而铭之曰。
士常患不得位。有蕴未达。既得而有。病气与节。有伟权公。古之遗直。家庭孝顺。立朝謇谔。移孝为忠。弗媚而悦。惟仁与义。其理则一。维执不回。有犯无隐。不吐不茹。遇事则尽。 当宁动容。贵彊气夺。阴伺显挤。敲撼挫遏。不容何病。自靖无愧。循厥始终。克慎以守。水清之原。宰如其封。我铭其石。为示无穷。
赠参判申公墓碑铭(并序)
公讳漌。字景澄。平山人。其上祖崇谦。佐丽太祖有功。桐薮之役。丽太祖为甄萱所蹙。几不得免。用汉纪信诳楚计。脱主之危。追赠太师。谥壮节。自是代有伟人。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39L 页
斑斑见丽史。入 本朝。有讳璲。官至参议。有子曰孝昌。户曹典书。是生敌忾功臣 赠左议政讳自修。后四世。有讳寿遐。于公为曾祖。以荫补邮丞。不就卒。 赠通训大夫军资监正。祖讳诫。 赠通政大夫工曹参议。考讳祐德。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三世推 恩。皆以公弟统制使浏贵故。参判公早游旅轩张先生之门。晚节放閒丘园。静默自将。众推以为谨厚长者。娶星山李氏。山花先生坚干之后。同知廷立之女。以万历壬寅十二月某日。生公于仁同府若木里第。自少岐嶷异凡儿。稍长学书。略通大义。既而叹曰。此不足发名成业。于是受参判公命。投笔业弓马。以崇祯丙子。登武科。未及唱榜。是冬。虏骑逼京城。 仁祖大王出居南汉城。或有劝公以亲老仕未达。且归宁亲者。公慨然曰。吾既策名委质。不可以亲故。忘君父之急。遂扈从在围中。丁丑二月。虏解围去。始归省亲大岭之南。四月。以秉节校尉。调宣传官。八月。转龙骧卫副司果。庚辰春。拜都总都事。俄出知松禾县事。未几因事递归。甲申冬。升御侮将军。乙酉十月。为文化县令。所至皆有治绩。戊子秋。拜海南县监。政为诸邑最。既去。邑民立碑颂其德。乙未冬。为岭南东道兵马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0H 页
虞侯。秩满归。己亥秋。由训鍊佥正。除理山郡守。以亲老辞。庚子秋。为珍岛郡守。未及期而递。癸卯七月。丁参判公忧。凡治丧葬祭。务从仪法。丙午秋。除漆谷府使。台谏论所授官与其家近。遂递。旋拜居昌县监。以迎侍太夫人为荣。凡可以悦亲者。靡不尽其心。丁未冬罢归。己酉七月。丁内艰。以明年庚戌五月某日。疾卒于庐室。春秋六十九。用其年十月某日。葬于所居若木里三里许甲向之原。公前娶李氏。处士某之女。先公四十一年卒。葬府南石积里午向之原。继室以宋氏。佥正泼之女。性谨顺得妇道甚。卒以戊申十二月某日。葬与公同原异封。癸丑。以子命全贵。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妻俱封贞夫人。长子命休宣教郎。前夫人之子。继室有四男三女。男长即命全。登武科。官至嘉善大夫京畿道水军节度使。兼三道统御使。卒。 赠兵曹参判。次命伯。武科旌义县监。次命任。武科长兴府使。次命仁。武科宣传官。女长适朴思文。次适洪命世。次适金世标。侧室女二。长适李亨禄。次为郡守郑沇小室。宣教有三子。长益显。武科为兵马虞侯。次益慎。次益颀。武科参判。有四男一女。男长益恬。武科。方为岭南西道兵马节度使。次益恒,益惇,益愰。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0L 页
方治儒业。女适士人权薛。馀男二人女二人。男长益憺。季幼。女长嫁徐文演。季在室。县监有三子。曰益明,益成,益亨。女二人皆嫁为士人妻。全亨基,黄道正其婿也。府使有一女适李之勉。无子。以兄子益亨后。馀男二皆幼。宣传官有二男二女。男长益焕。季幼。女长适成缵徵。季未行。侧室有一女适河沆。虞侯生子辄死。方议立后以继世。曾孙男女凡二十八人。公为人惇厚诚信。不饰边幅。孝友之性。得之于天。其事亲也。左右承将。老而不懈。唯恐不及事为愆。于兄弟恩爱笃至。尝曰。兄弟是父母之遗体也。若以妻子故。失兄弟欢。是溺私爱而忘天属也。凡有所得。必先颁群弟而后及妻孥。公有弟凡三人。四室之男女长幼甚多。闺閤内外。人无间言。其接族姻乡党。情义恳款。恩信周至。虽有横逆。直受之而不报。其守官。清慎举职。俸禄自给外。毫毛不敢有所近。性本俭素。秩届三品。衣不华采。历官四五。家无遗赀。呜呼。公发身弓马。未尝习于诗书礼乐之教。而独以其得于天分之多。不践迹。暗合于道。公可谓至性醇行。古之遗爱矣。惟其位不称德。不得展骥足而飞尽翰。为可慨已。岂天将厚其积。归成后人耶。公子命全暨孙益恬。仍父子为阃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1H 页
帅。相继秉旄钺。其间亦有习儒学词章。将嗣德增光。以彰家声。起而大者。固于是乎在。距公捐馆。今二十有九年。一日公之孙益愰不远数百里。辱以顾余。遂以其所撰公行实记一通。见属曰。先大父德行业治。固不可泯没无传。既又 赠官嘉善大夫。秩登二品准格。宜建石琢辞。以觉于后。而未有所属笔。至今墓道阙显刻。似若有待而然。子无庸辞。玄逸虽未及与公相接。尝因士友间。闻公家行之懿。及玄逸之以罪投北也。今节度公为官古肃慎氏之界。哀其穷。顾念周急之者甚厚。此意又不可忘。则应曰诺。取视其状不诬。因掇其大者而铭之。铭曰。
于惟申公。有古之风。家庭孝友。慈惠温恭。族姻乡闾。诚信恳款。守官为治。宽平廉谨。手握牛刀。维鸡是割。谁之不如。而不弓钺。遽抱其有。而止于此。尚启后人。以趾其美。
统制使申公墓碑铭(井序)
公讳浏。字景淑。平山人。自其始祖壮节公讳崇谦。立忠义大节。显高丽世。其后子孙世为大官。曾祖讳寿遐。 赠通训大夫军资监正。祖讳诫。 赠通政大夫工曹参议。考讳祐德。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妣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1L 页
州李氏。同知廷立之女。 赠贞夫人。三代推 恩。皆以公贵故。参判公为人宽厚诚悫。众推为德人长者。世居仁同府若木里。公参判公之第四子。生而聪颖异凡儿。彊记绝人。为文有气力。鹤沙金公尝知府事。见其文词壮丽。容貌魁伟。深器重之。早从乡解。屡见屈。乃叹曰。丈夫事业不在是。遂投笔业弓马。登乙酉武科。戊子。调宣传官。己丑。擢授备边郎。举职勤敏。诸宰叹奇之。岁馀以病免。寻由内乘。出知康津县事。以公廉平恕。得吏民心。既解官。由都总都事。升经历。俄迁训鍊副正。兼内乘。 上尝召至禁苑。宣酝宠异之。时 孝宗大王即位之六年也。丙申。升折冲。出为惠山佥使。未几。改岭北兵马虞侯。戊戌夏。曰可部落扰北海上。清人屡战皆败。请兵于我。 上虑贼势鸱张。为我北边忧。 命公往讨之。公承 命即行。与贼相遌于黑龙江。促诸船并进。公执弓矢立船头。亲自督战。士卒皆用命。炮丸弩矢一时交发。势如雨下。贼不能支。或隐伏舟中。或窜身逃匿。公下令以火箭烧其船。其在舟中者。皆烧死。中丸走死者。相枕藉。贼十馀人。从草莽中出。号哭乞命。公皆舍之。于是奏凯还师。 上嘉之。特升嘉善。己亥。拜宣川府使。以亲老换金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2H 页
海府使。为政严恕。治为南郡最。在金海三年。升授岭南东道水军节度使。简阅怀附。功绪卓殊。考满解归。癸卯秋。丁参判公忧。服既阕。以大夫人年考已高。无意仕进。丁未。 上幸温阳。公以西衔从 驾。拜湖南左水阃。适有故而递。己酉。为岭南东道兵马节度使。以内艰未得拜 命。卒丧。拜长湍府使。到任未久。适囚逸当罢。吏民惜其去。极力追捕。事得已。壬子。复申岭南左阃之 命。在镇二年。营治勤剧。百废俱兴。甲寅。由副总管。出牧黄州。兼持海西节。约己裕民。调度有方。累经客使。州民晏然。冬。升拜三道统制使。既至。则喟曰。所授官。实为三南控御。国家安危所系。今余适承乏叨此寄。其可以不尽心乎。遂极力经纪。蓄聚财谷。整饬戎务。仓庾皆满。边威益张。民贫不能偿债者。悉取其券烧之。军民胥悦。以为立此军以来所未有。及去。立碑以颂德。后由副总管迁西枢。兼贼曹大将。坐事削职还乡里。以庚申正月某日。疾终于家。享年六十二。以是年某月某日。葬于杜满山乾坐巽向之原。后十年己巳。始 命复官致祭。公前夫人文化柳氏。学生羽立之女。生二女。长适士人李蓍。次适士人金相铉。继室以南阳洪氏。宣教郎有海之女。有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2L 页
男二女。男长命老定州牧使。次命耇进士。次命耆方业儒。女皆嫁为士人妻。崔斗极,李迨其婿也。侧室女一人适郑弘镒。牧使有二男三女。男长益昌。馀皆幼。公宽大有器局。居家孝友。人无间言。及策名委质。国耳忘身。其在州县。清慎宽惠。为民去害兴利。至于吏事操决。亦皆鍊达精熟。虽当烦剧。无所凝滞。其在帅阃。克壮厥猷。为国干城。如有怠慢不奉法者。惩之不少贷。人或言其太严。公愀然曰。方今军政解弛。一无所恃。奈何因循玩愒。恬嬉度日。不复齐之以法乎。余有所不得已也。其不一军州之体。知所弛张乃如此。公才兼文武。克成有家。立功边陲。声闻远迩。其所树立。隐然有古名将风。斯其可铭也已。铭曰。
申为大姓。始自壮节。从丽入鲜。世为显阀。由曾及考。德优不仕。惟公所立。乃自已致。两有文武。出入屏毗。佩符分忧。去害兴利。总戎南纪。干城千里。奏凯祁连。厥绩愈伟。 王用嘉之。增秩推 恩。绵绵千祀。嗣德惟新。杜满之原。丽牲有石。我其铭之。来裔是笃。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3H 页
有明朝鲜国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世子左副宾客。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谥文贞公东冈金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东冈先生金文贞公卒九十有馀年。先生之五世孙南粹以先生既 赠官太宰。秩正二品。今 上朝又以筵臣言。有节惠之典。将稽式立碑。显诵公德。于以传之无穷。乃以寒冈所撰状及旅轩状后序若年谱等书。来徵铭于玄逸。窃惟我 昭敬王时。鸿儒硕辅比肩立。贲饰皇猷。以遂中兴之烈。以克至于今日休。然求其能终始正学。进退以礼。道德风节。卓然为百世师。如吾文贞公者。指不可以屡屈。每读其书想其风。未尝不津津致执鞭之慕。今若属辞比事。以相兹役。岂不与有荣焉。顾以晚生末学。识肤语绵。其于状盛德传无已。又何力之可任。敢辞。金君之请。愈往愈恳。反复不置。观其意不得请不已。乃敢即状按谱。摭其大者而序次之如左。先生讳宇颙。字肃夫。义城人。系出新罗敬顺王。高丽时有讳龙庇。为太子詹事。其后有讳宗师。始居星州。生讳季孙。于先生间四世。曾祖讳从革。 赠通礼院左通礼。祖讳致精。 赠承政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3L 页
院左承旨。皇考讳希参。通政大夫三陟府使。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尝从真乐堂金公就成。闻性理之要。擢文科跻清显。世号为七峰先生。娶清州郭氏。有子四人。皆有声。先生其季也。幼端秀异凡儿。比受句读。便晓文义。稍长缀文。思致不凡。十九。补上舍生。华闻弥彰。嘉靖庚申。丁七峰忧。服阕。受室以昌原金氏。即南冥曹先生外孙女也。先生仍受业其门。已知有君子为己之学。既而见退陶李先生于京师。质疑请问。大有开益。登隆庆二年第。选承文院权知副正字。明年夏。丁内艰。既卒丧。以弘文馆正字 召。不就。万历元年癸酉。再 召。辞不许。乃就职。因入侍 经筵。极陈人主进学居敬之要。 上嘉纳焉。冬。升副修撰。以骤跻辞。又请改滥加。四疏始许。尝于 筵中。有大臣乞免事先生进言曰。大臣须当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心。不可只顾一身利害。逡巡避事也。又曰。今日之务。莫先广求人才。然若专务因循。虽有贤者。亦无如之何矣。立志须是高远。为治务要恰当。事有合变通处。不惮更张。乃可为也。 上曰然。因问尔受业曹植。且尔工夫笃实其为子陈为学节度。先生辞谢。因对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先儒以持敬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4H 页
为求放心之要。诚能严恭寅畏。不敢暇逸。则此心常存而学可进矣。又曰。匹夫静居山林。一心之微。似易制伏斯须放过。已觉间断。况人主崇高富贵。事物摇夺处极多。若非密切操持。常存敬畏。窃恐流放难收拾也。又尝以安于纵欲外用其心为至戒而曰。进德修业。当及时为之。岂可悠悠度日。只从事于诗文末流之学耶。时 上以天旱求言。先生与同僚联名上劄以为治道莫先定志。莫急任贤。而本之讲学明理累数千言。 上深嘉纳焉。先生每进讲。或论事敷陈义理亲切的当。而尤谨于敬肆义欲之分。亹亹乎其言之有味也。 上尝面谕曰。尔每言学。予甚嘉之。其为予作箴。开陈为学之要。先生退而献六箴。曰定志,曰讲学,曰敬身,曰克己,曰亲君子,曰远小人。 上览之嘉叹。仍下其箴玉署。 上之所以向先生者如此。而一时推以为讲官第一。尝与领府事卢公守慎同侍讲。卢公言于 上曰。心者万化之主也。一心澄明然后理可穷事可做。澄心乃本原事也。先生即进曰。心不能自澄。必日用之间。念念省察。克己存理。然后自然澄清矣。 上尝患动处多易致扰乱。卢公又进言以为清心最要。先生曰。清心固要。然须审几慎独。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4L 页
使天理常存。心乃清也。若要屏绝事物而使心清静。则流于异学也。二年冬。例升修撰。俄迁成均馆典籍。明年夏。复拜修撰。辞不允。 命召入对。 上曰。久不相见。故召入矣。先生拜谢。因对曰天下事不为则已。为之必得其人乃可。且一二大臣者。人主所与共天职也。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之责。必须当世第一人。始可了得一世事。故曰官不必备。惟其人。四年春。拜副校理。迁吏曹佐郎。转议政府检详。升舍人。寻复为修撰。上劄论安嫔祀。以为为人后者为之子。兴宁君固宜奉安嫔祀。今以河源君为亲孙而使之祀。非所以重宗法明统绪也。既又入侍 经筵。极陈兢业敬畏之意。而以朝廷之上不见百僚敬让尽心国事为忧。前后 启告。比之初年。益剀切矣。未几辞还。六年春。被 召登道。引疾不就。夏。又以修撰 召。明年春。始还朝。时 上方讲春秋。先生临文 启曰。贼臣李芑显有无君之心。贬薄 孝陵。不特无将而已。当断以乱贼之律。前日谏官初请禁锢。旋即停 启。臣以为籍产收孥。亦不为过。况禁锢乎。又 启曰。王者父天子民。子之于父母。父母之于子。可不惧其怒而隐其痛耶。认得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则天灾自不得不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5H 页
惧。民隐自不得不恤。所谓满腔子。皆恻隐之心。针劄亦痛。刀割亦痛。其势自不得不尔。人君可不明天人一体之理欤。又尝极论民生困穷天灾流行。以及守令边将荣身肥己。无意爱民之实。以为本源澄澈。纪纲修举。则人知畏法而以爱民为事矣。夏。升副应教。因讲 启曰。帝王之学。自精一执中格致诚正上做出来。故表里辉光。终始如一。伯者都无此根本。只以智力把持。安得不至于怠废乎。寻被选湖堂。再辞蒙 允。冬。上劄论禫后陈贺之非。八年。差宣慰使。延接日本使玄苏。既复 命。复拜应教。时日使入京。旧例用女乐。先生上劄略曰。孔子为政于鲁。齐人归女乐。明日遂行。我国用女乐于法殿。又非 祖宗常法。而况严临正殿。引接远人。尤不可不慎。宜远法前圣。近遵 先典。使臣僚耸观。远夷观化。冬。迁舍人。十年。转应教升直提学。时朝议有请以 神德王后祔庙者。先生以诸侯不再娶。继室不得入庙之义。据礼陈疏。议竟不行。已又以 贞陵仪制僚议不同。引嫌乞递。明年夏。升成均馆大司成。草学制数条。以修明学教兴化育才为本而不果行。迁司谏院大司谏。时 上方向李文成珥。珥所为颇不厌众心。三司交章忤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5L 页
上意。于是大司谏宋应溉,都承旨朴谨元,典翰许篈皆窜极边。先生为论救甚力。以为黜此与彼。不宜偏重。因劾党人怀奸乐祸。倾陷士类。推本而极言之。 上皆不听。辞职还乡。十二年夏。以副提学 召。时北虏搆衅。亢旱为灾。在朝诸臣。分党相攻。不复以国事民隐为忧。先生于丐章。力陈其弊。冬。受观察湖南之 命。以崇学教尚节义为先务。明年春。还授副提学。入侍讲讫。 启曰。御书存心养性四字。令臣等制箴以进。甚盛意也。但存养本非二事。养性之道在存心。存心之要。不过曰敬而已。持敬之方。朱子敬斋箴备矣。未几弃官归。又以副提学 召。辞递。旋授吏曹参判。不就乞改升资。不 允。十四年夏。转刑曹参判。寻出知安东府事。以约己奉公爱民兴学。为为政之本。十七年冬。郑汝立以逆诛。有飞语相牵及。于是先生配岭北之会宁府。怡然就道。略无几微见言面。道遇赵重峰宪。宪谓曰。肃夫到此。能无悔乎。先生正色曰。当俟后日公论。既到谪所。筑小斋。名曰寓庵。又曰省愆堂。揭退陶先生所手书思无邪毋不敬等十二字于座右。日读书其中。撰续纲目等书。时朝论益激。人心耸惧。一日府使急告曰。金吾郎且至。宜诣官府待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6H 页
命。先生不色变。处之从容。有顷金吾郎果至。逮半刺而去。先生亦无喜色。二十年四月。日本发难。 大驾西狩。先生祇奉赦书。直向龙湾。道梗不得进。十一月。始达 行朝。授副护军。条御敌机务七事以进。 上深加奖叹曰。破敌恢复之策。尽在其中。改兵曹参判。接伴赞画使袁黄于西京。既归。扈 驾还都。迁汉城左尹。陪鹤驾住公州。而移大司成。转大司宪。二十二年夏。还朝辞。不 允。会湖南按使李廷馣请遣使贼中。约和退师。先生争之以为不可。又以中兴政务多阙。劄陈七条。曰改过不吝。曰克己保民。曰频御经筵。曰委任大臣。曰延揽人才。曰选将鍊兵。曰择监司守令。 上嘉纳焉。时 庙议将遣陈奏使。有縻之以款之语。先生又以大义争之。因言党人造吉三峰之说。诬起大狱。构杀贤士。虽祖珽百升之谣。南衮走肖之谶。亦无以过此。及论郑晔营救奸臣。请罢职蒙 允。盖先生疾恶如雠。随事尽言。不以一时祸福。有所避就者如此。继陈时务八条。以选任大臣。保养 东宫。伸冤枉。正王法。广收人才。保合遗民。修明军政七者为急务。而以立志为之本。盖自兵兴以来。前后献言。无虑数十百篇。率皆格君至论。军国机要。措之可底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6L 页
于用。而 上亦谅其忠诚。辄加奖纳。明年春。复拜副提学。以鹤峰金文忠公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请追恤其家。以为人臣忠义之劝。自是数年之间。由大司宪为副提学者再。为大司谏,大司成,吏礼曹参判者一。尝请亟遣大臣。告急 天朝。下教亲征。鼓作忠臣义士之气。又上中兴要务八事。亦皆切中当世之务云。二十六年春。接伴麻都督贵于安东而还。乞补北路守宰。招收简阅。以待缓急之用。不报。冬。除汉城左尹。时西厓柳文忠公为一时憸小所构捏。事且不测。举朝齰舌无敢言者。先生为抗章讼冤。以回 天听。明年春。病免归仁川。既而往来侨寓于清忠二州间。累 召不起。三十年七月。闻有逆狱。亟起奔问。未至。被校正厅堂上及同知经筵之 命。诣阙谢 恩。乞递不许。又由副提学。迁大司成。三十一年。上章乞骸。 上报曰。卿不是悬车之年。诚宜尽职。岂可言退。寻递付大护军。移疾还清州以十一月某甲。疾终于寓舍。寿六十四。讣闻。 上震悼。 赠官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遣礼官吊祭如仪。明年二月某甲。归葬于州西巴谷蔓里午向之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7H 页
从先兆也。夫人金氏。后先生八年没。葬同穴。无子。以兄子孝可后。江阴县监。有一男三女。男曰顼持平。女适夏山成楚璧。次适西河卢亨弼。次适士人卢思永。持平有三子。庭硕进士。庭奕,庭翊参奉。进士有一子。曰世臣。庭奕有二子。曰世赟,世贤。参奉有四子。曰世选,世逸,世运,世迪。世臣有一子。即南粹,方业儒。先生尝就朱子纲目。仿温公稽古录例。有所编次。书未及成。独其诗文杂著疏劄讲义凡若干卷藏于家。会宁人为立祠祀之。星之桧渊书院。与寒冈郑先生并享云。盖先生与郑先生生并一乡。志同道合。相许为知己。今观其状及祭先生文。可知已。于乎。一意正脉。言皆当理。学之正也。恬静寡欲。心不渍物。身之修也。陈善纳诲。沃于 宸衷。格君之业也。弼违释回。震于周行。谏臣之职也。陈时务订邦礼。尽忠而不沽也。斥和议扶善类。直义而有容也。若其夷险一致。进退不苟。又其平生日可见者也。有一于此。固宜称述。不没其名。矧兹兼而有之。真可谓奋百代而超千祀矣。所以论撰其德美。明著之后世者。其可已乎。亦岂易而为之哉。铭曰。
士或志学。而鲜闻道。焦神极能。卑滞高悟。诞罔乖离。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7L 页
当用而迂。世见其然。遂以訾儒。于惟先生。夙艳正脉。沿流溯源。真知实得。既停既积。郁为华英。趾美绍休。羽仪王庭。玉雪精神。风霜标致。廿年清禁。忠诚恳挚。从容细旃。 王拜其昌。纠逖官邪。几皂其囊。恩顾日洽。君子所恃。彼訾翕者。乘时快意。拱手投荒。三载关山。追陪 日驭。千里龙湾。素发星鲜。丹心愈厉。随遇尽言。动中机会。前后献替。凡几千言。指斥巨奸。昭洗至冤。辞严义正。岂媚而谒。众正神旺。群壬气夺。苍生系望。邦国安危。进退何常。乐行忧违。眷彼湖西。爰得我所。卷怀栖息。岁月迟暮。竟以寿终。是谓顺宁。循始迄终。惟道是程。世罕知德。畴测其诣。刻铭墓隧。以觉来裔。
嘉善大夫礼曹参判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权公神道碑铭(并序)
公讳柱。字支卿。安东人。上祖讳幸。为高丽王氏大匡功臣亚父太师。其后世率相继。有达官闻人。曾祖讳某登文科。官止江陵判官 赠司仆正。祖讳某。成均司艺。卒。 赠吏曹参议。考讳某。咸从县令。卒。 赠吏曹参判。妣德山宋氏。察访元昌之女。公幼聪明颖悟。强记绝人。才十岁。博通经史。十三。作句语辄惊人。自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8H 页
是词章字画。日益精妙。成化甲午。年十八。入太学补上舍生。戊戌。丁内艰。既卒丧。游泮宫。与南秋江孝温,金用石鍊叔,申从濩次韶诸公。仿朱文公故事。作乡约。或月朝讲小学。其选皆一时知名之士。又与崔溥渊渊相得甚欢。尝著同泮录序。以寓善交际敦信义。同心同道。其利断金之义。京师人至相传诵。是冬释褐。弘治庚戌。拜司宪府持平。未几。遭县令公忧。服阕。拜弘文馆副应教。时日兵之在疆域者。与边氓争小利。出不逊语。 庙堂请遣使持节往谕岛将。 上曰。必择廷臣之有识虑知大体者遣之。公于是实膺其选。虚白堂洪公,迂拙斋朴公,知足堂赵公皆有送行语。既竣事还复 命。时 成宗大王之末年也。丁巳。为承政院都承旨。寻进阶嘉善。出按湖西节。壬戌。以西枢差充朝 天副使。还拜岭南按廉使。为政常持大体。有风谣称颂之美。燕山甲子。搢绅之祸又作。公于是责配平海郡。明年六月十三日。后命至。公作诗以自伤。极道其忠贞许国。横罹奇祸之意。终无怵迫惊遽状。其临命从容乃如此。死时年四十九。以某月某日。葬丰山县井山西麓某向之原。及 中庙靖国雪冤。加褒赠至议政府右参赞。夫人李氏。知中枢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8L 页
贞肃公讳则之女。生四男一女。男长礩奉事。次曰磌。仕至弘文修撰,天官员外郎。性刚直。不畏强御。尝斥南衮,沈贞之奸。竟坐是落职削科名。后又为宋祀连所诬告。死安贞悯瑭之祸。闻者莫不哀之。次曰硕。曰硡参奉。女适县监朴永锡。诸房子孙。或绝或继。惟参奉公之后颇昌大。其玄孙抟登文科。官至郡守。其弟挺之子愃。亦擢文科。为定平府使。郡守有三子。曰憕,曰恢,曰恊。憕有一子。曰矩。昆孙兄弟凡若干人。公天姿粹美。行义修洁。既以直节清名。为侪辈所推重。又能工文章善草隶。才高当世。行不愧古人。而遭时不祥。蹈不测之祸。天之报施善人。果何如哉。呜呼。比干剖心。先圣称其仁。屈原沈湘。晦庵称其忠。今公虽不幸蒙难以死。退陶文纯公尝作诗题墓道。称其文章节行之懿以显扬之。太史公所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者。讵不信然。公之昆孙矩尝从玄逸游。一日以其叔父之命。抱其先人所撰次遗事记来。请所以表其墓者曰。自我先祖遭罹惨祸。遗文往牒。堙灭无徵。固无所考验其事终始而铺张称述之。然自蒙雪冤加赠之泽。法宜建石琢辞。以觉于后。而家世不幸。大父父相继沦谢。至今墓道未克表。大惧此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9H 页
事遂已。获戾幽明。惟执事幸哀而赐之铭。玄逸既累辞不获。于是掇拾诸家所辑录。且道其平日所感于心者。书于石以记。系之以铭。铭曰。
士常病不得位。无以展布其才能。又常病身不修。名没世而无称。惟先生发轫之初载兮。亦庶几志得而名扬。吁嗟晚节之凶屯兮。谅遭时之不祥。仁而遇祸灾兮。履正道而蒙难。自古莫不然兮。于先生而又何叹。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墓表
  
鹤岩处士郑达仲墓表
吾从父兄子榕。受室于益阳曹氏。周旋益之士友间馀二十年。榕也笃信好古。不妄毁誉于人间。独为余道乌川郑达仲之为人孝友忠信。且曰。之人也晚切求道之念。甚欲一见叔父而相与讲所疑也。余应之曰。达仲父之先大夫于我先人。有相知之分。余于达仲父。又有姻戚之私。固尝愿见而不可得也。顷岁一再邂逅于班荆道涂之次。虽卒卒无须臾之顷。得叩其所学。目其貌耳其言。亦足知其为诚信君子人也。今达仲父之所以见期者如此。若得早晚相从。求教而见教则幸莫大焉。后数年。达仲父以立祠乡贤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49L 页
意。贻书求反复于我。既又书来。要与相会于青凫益阳寺院间。为旬日之款。余忻然答书。将携一二学子。欲往从之。适有丧子之戚。悲悴无憀。不果其约。而达仲父遽启手足。余之所以悼叹伤惜。久而不释者。岂但为交相慕悦之私情而已耶。呜呼。吾岭中仁贤之泽斩。已久矣。比年以来。有志之士。亦多沦谢。其志仁喻义。求进于道。如吾达仲者。指不再屈。而今又至此。岂不为吾党之不幸也哉。达仲名时衍。高丽翰林学士荥阳公袭明之后。曾祖世雅。黄山察访。卒。 赠兵曹参判。祖安藩。龙骧卫副司果。父好仁。晋州牧使。达仲幼。孝慈勤谨。得蔬果美味。不进父母。不先入口。始受句读。则专诵习。孜孜穷日夜。牧使公累典大郡。达仲一随往。常自谨饬。未尝有子弟之过。牧使公绝世于南原。达仲自加损一衣饭。至哀临不怠。皆有过人之行。凡丧具务从俭约。不为浮文观美之资。曰恐浼我先人清德也。既卒丧。奉大夫人于家。甘旨之供。将顺之道。无所不用其至。有疾病。炰燔汤煮。皆自其手。不假之人。及卒。治丧葬祭。率礼不愆。凡丧需祭具。皆自担当。不责之弟侄。且曰。丧祭宁戚而俭。无一毫不用情为人意。达仲有一兄一弟。友爱笃至。兄居牧使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0H 页
公忧。得疾羸悴。达仲涕泣譬晓。躬执滋味进养之。所饵之药。多四方远贾难得之物。达仲极力营办。未尝阙乏。其没。葬埋祭祀。致诚慎勤剧。孤侄年幼学未成。教诲勤恳。俾有立。先人臧获土田。自取老羸荒瘠。其壮仆腴亩。悉推与弟侄。遇宗族处乡党接宾友。皆出悃愊。赒穷恤贫。必尽其力。尝慨然有善俗之志。仿吕氏乡约。随宜增损而行之。同井一里之人。翕然信从。其卒也。虽闾巷愚夫妇。莫不相吊曰。此爷亡矣。吾其奈何。平居。日晨兴整衣冠。端坐以终日。非甚病。不为变。早岁以亲命业举子文未尝以得失关念。尝曰。科举之害。至陷溺人心术。国家取此辈人。将安所用之。晚爱鹤岩泉石之胜。遂筑室以居之。因以自号。日诵读心经朱子书。有意古人治心穷理之学。将取友四方。以资其讲习。此其晚岁之所惓惓焉者。而不幸病不起矣。病革时。命弟侄制深衣一具曰。以此袭我。临绝。从容湛然。无怛化意。侍者以二儿子近前。请所欲言。达仲开目省视曰。愿汝辈读书。强为善而已。言讫而终。卒之日。实丁卯十月二十八日癸酉。享年五十有六矣。达仲前娶曹氏。后娶徐氏。有男二人女五人。男硕武,硕蕃。皆后夫人子。尚幼。女长适郭廷贤。次适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0L 页
金彦燮。次适金厚。皆曹出。女二人亦徐出。明年二月乙丑。其兄子国子上庠硕胄。以丧葬于益阳郡西坡牧使公墓左。且状次其门阀世系行事之实。为书。使其子万阳不远数百里来。请铭。余发书愀然曰。不佞幸识紫芝眉宇。且辱书疏往来。欣慕爱悦之深。常抱哀亡惜死之痛。今乃幸得属辞比事以供兹役。义固不敢终辞。乃书其事。使之表于墓上。又系之曰。周礼三德之次。以孝德知恶逆终焉。朱子释之曰。得于己者笃实深固。故真知彼之恶逆而自不忍为。赵无愧,徐仲车之徒是已。余以为达仲资质之美。亦庶几焉。而达仲晚节。又能从事治心穷理之学。以究夫行著习察之归。若使天假之年。卒有所闻。则其所就乌可量乎。今不幸至于此矣。岂不可哀也哉。屠维大荒落正月丙申。载宁李玄逸述。
兴海郡守李公墓表
公讳宜活。字浩然。其先骊州人。上祖讳世贞。为高丽乡贡进士。其后率相继有闻人。曾祖讳蕃。成均生员。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祖讳彦迪。官至左赞成。谥文元公。世所谓晦斋先生也。无子。以从父弟经历讳通之子为后。即公之先考也。讳应仁。以荫仕至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1H 页
通判。妣玉山张氏。 赠兵曹判书封延福君讳末孙之玄孙。洗马讳应机之女。公以万历庚戌。入太学补上舍生。以荐拜 陵署郎。俄升司宪府监察。出为高灵县监。后又任开宁,龙潭两邑事。戊午。登文科。由成均典籍。拜咸镜道都事。既谢 恩。历辞卿宰。至一权贵家。阍者不即通刺。公怒命徒从捽打之。遂不见其主而归。闻者以为难。公当光海时。虽历仕中外。常处卑官薄禄。不求通显。尝筑室于良佐洞居第之西。扁曰雪川精舍。因以自号。及癸亥 反正。公始乞外。出知兴海郡事。以通判公墓寄在郡境故。所至为政。公廉严恕。吏畏而民怀。以天启丁卯。疾卒于郡廨。十月二十日也。春秋五十五。以是年某月某日。反葬于庆州府北神光县磨造里巳向之原。公之配曰凝川朴氏。大庵先生讳惺之女。有丈夫子二人女子子二人。男长曰皖。 献陵参奉。以孝友称于乡里。次曰馦早夭。女长适县监郭卫国。次适检阅郑杺。参奉无子。以从兄子垷后。童蒙教官。教官有三男四女。男长德纯。次德新。季德均。未娶而夭。女适士人孙得贞,李厦相,琴凤操,进士郭廷宾。德纯有五男。长曰敏中。次曰义中早夭。次曰徽中。次曰敬中。季曰徵中。德新无子。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1L 页
徽中为后。公早承家庭诗礼之训。既又受室于朴氏之门。有观感薰陶之益。大庵公深器重之。大庵公无嗣续之托。公亟请立其族子为后。人皆义公之为。夫人朴氏幼有至性。又常不离典训之内。年才八岁。遭王母夫人之丧。哭泣哀毁如成人。及笄归于公。事舅通判公。肃恭诚至。终始不懈。通判公每称其能尽妇道。及卒。夫人执丧尽礼。及丁大庵公忧。持丧节度。皆从仪法。其见公。必具衰绖。俯伏不起。及期服阕。公欲挈归。夫人泫然曰。女子于亲丧。既练而归。礼则然矣。顾念先人无血属奉奠者。若几筵未撤而归。情所不忍。愿夫子卜小室。代执巾栉。以待我三年丧毕也。公感其言。畜媵侍。权摄家事。及夫人归。待之甚厚。常假与颜色。无纤毫嫌介意。及公没。夫人血泣终三年。凡遇忌祭若时节祭享。虽年考既高。必躬亲蠲洁以莅之。至婢仆之贱。亦令齐宿以将事。子孙或有过失。严加警责。不少假借。诸孙男女虽在髫龄。不令坐同席而食共卓。闺门之内。截然有法度。闻寒冈,旅轩两先生之没。辄涕泣行素曰。是先人道义之交。吾虽妇人。安得恬然不变常度乎。尝作书遗其子 陵署公。盖奉先以诚及毋忘外家祀享之意也。以岁辛丑二月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2H 页
七日。考终于内寝。享年九十四。以某月某日。从葬公宅兆之前。呜呼。公既克绍文元遗绪。传德袭训。不坠其家声。夫人固先受教于贤父。及其来嫔大家。益自祇饬。礼容肃穆。治家严正。壶彝闺范。无让于古之淑哲。此皆可书而传也。公之捐馆。今七十有馀年。一日公之玄孙敏中以其家传行实记一通来。请余表其墓。玄逸既世通家。有义不得辞者。辄敢论次其世德家范事终始如右。使之伐石以表于墓道焉。
 上之二十九年昭阳协洽二月戊申。载宁李玄逸述。
成均生员云岩金公墓表
公姓金氏。义城人。上祖讳龙庇。显高丽王氏时。为太子詹事。高祖讳汉启。仕 本朝。官至通训大夫副知承文院事。曾祖讳万谨。成均进士。 赠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祖讳礼范。秉节校尉。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考讳琎。成均生员。累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妣骊兴闵氏 赠贞夫人。左议政文度公讳霁之六世孙。处士讳世卿之女。生五男子。曰克一成均司成。曰守一自如察访。曰诚一即鹤峰文忠公。曰复一昌原府使。公于伦次居第三。讳明一。字彦纯。自幼孝友祥顺。颖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2L 页
勤敏。家庭日用云为。无一或挂于过差。读书学文。功力兼人。为文词日就月将。声誉蔼郁。尝以判书公命。读书绍修书院。锦溪黄公俊良一见知其为远器。及其还也。作古风诗一篇以赠之。时退陶老先生方讲道陶山。公与弟文忠公执经请教于门下。老先生手书箴铭以畀之。所以期许之者不浅。于是兄弟交相讲磨。质疑请益斋居攻苦。至忘寝食。嘉靖甲子。与弟文忠公及昌原公俱登璧水之选。一时以为荣。公素多疾病。欲辍举从所好。以亲故不得自专。将入泮宫。作诗若书。上老先生。先生为之和诗答书。惓惓有策励奖进之意。其在泮宫也。言辞举止。从容和粹。一遵师门轨则。己巳。与仲兄若季弟俱捷乡解。赴试京师。不幸遇疾而归。察访公亦不入试场。与之同还。至龙仁之金亮驿。奄至不禄。察访公护柩南下。以是年十月某日。葬于亚尼山艮向之原。享年三十七。公之配曰英阳南氏。性严有法度。事舅姑奉君子。孝谨备至。执公之丧。哭泣哀毁。有过人之行。抚育孤幼。慈爱虽笃。而所以教戒之者。方严整肃奉祭祀以诚。御婢仆有法。乡里莫不称叹。有丈夫子一人曰瀹。女子子一人适奉事权旭。瀹有三男二女。男长曰是檠。次是枰,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3H 页
是矩。女长适生员权尚达。季适士人裴益谦。是檠生二男一女。男长曰黯。季曰。女适士人金裕后。是枰有一男一女。男曰默。女适士人金如翼。是矩无子。以再从弟瓢隐公是榅之子邦赞为后。黯有三男。长曰学逵。次学尧。甚秀而文。早卒。季曰学培。仪曹员外郎。有二男二女。男长曰学远早卒。次学重。默有一男曰学增。亦早卒。邦赞有二子。曰恒重,履重。学逵有二子。长曰世铎。有志行。不幸早卒。有二子。长曰景濂。内外曾玄来昆孙男女凡若干人。公资禀粹美。早知内外轻重之分。性又酷好佳山水。判书公尝就落渊之南水石幽绝处。结一庵堂。号曰仙游亭以畀公。公得之以为终老之计。又于所居秋月里上流。有层岩斗起。俗号为云褰岩。公筑台其上。仍自号曰云岩。暇日辄往来游尝。悠然有自得之趣。至于世利纷华。泊然无所动其心。又能劝饬后进。谆谆善诱。间有成就之者。始文忠公尝欲为公碣墓。石既具。未及琢建。适会壬辰兵乱。鹤老寻又下世。因循未果。距公下世今百三十有馀年。一日公之四世孙恒重,五世孙世铉等。以员外君所撰公行实记一通来。请余所以表其墓者曰。先祖志行之懿。固不可泯没无传。文忠公建石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253L 页
刻表阐扬幽潜之意。亦不宜孤负。而家世多故。迄兹迁就。吾侪藐孤孙大惧不孝。获罪幽明。惟执事既世通家。且犹及见闻之世。必能道吾祖志业行谊。敢拜以请。玄逸作而言曰。诸君之见责是也。玄逸于今日之请。固有所不敢辞者。其如衰退荒忽。文字短浅。不能究阐幽微。信示久远何。诸君重以大义要责。于是不得终辞。仍窃惟念玄逸之王母夫人于公为内外兄妹。固尝闻诸父兄丈老之言。公天资近道。既又早亲有道。得闻圣贤相传旨诀。服膺而谨守之。若使天假之年。以竭其力。则其所就其可量欤。呜呼。兹可以观其志而审其德矣。则应曰诺。遂据家传行实记。参以旧闻。辄论次其世系来历志行梗槩。使之书于墓石上。后之君子庶有考焉。
 上之二十九年昭阳协洽八月壬寅。载宁李玄逸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