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答李厦卿(惟樟○甲寅)
昨以咫尺违奉之故。往来于心。如食不下。即奉手翰还答。辞意恳到。披展数四。不胜陨涕。令胤才行之美。固尝得之舆论。承喻之及。岂敢间然。运气乖缪。福善理倒。固知造物者亦随俗抵巇也。既为私痛。重为斯文伤惜也。适有客扰。草草布谢。只俟后日面罄。
书
答李厦卿(惟樟○甲寅)
昨以咫尺违奉之故。往来于心。如食不下。即奉手翰还答。辞意恳到。披展数四。不胜陨涕。令胤才行之美。固尝得之舆论。承喻之及。岂敢间然。运气乖缪。福善理倒。固知造物者亦随俗抵巇也。既为私痛。重为斯文伤惜也。适有客扰。草草布谢。只俟后日面罄。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7H 页

玄逸叩首言。不承颜范。奄经五六寒暑。寻常起慕。不任遐想。即日秋冷。伏惟燕超增胜。玄逸家祸未殄。五月中。又遭第二儿子夭折之惨。即后二家兄为子者也。非但怜渠盛年至此。季父家事。先兄遗绪。益无所托。感念伤悼。不自胜堪。伏惟老兄与先兄分义深厚。必为之发一恸也。今有小恳。亡子生时。酷爱文字。且知尊慕老兄之文。其葬欲得一语掩诸幽。傥蒙怜而许之。亦足小慰土中之悲矣。其行实梗槩。有其弟草记。伏愿鉴裁而幸惠之也。玄逸衰年遭戚。摧颓转甚。邈矣未有承教之期。因风拜书。伏纸增怅。
答李厦卿(丙子)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7L 页

答李厦卿(庚辰)
玄逸漂沦南北。吃尽无限苦况。而犹未即死。幸以 天泽馀润。获遂狐首之愿。揆以私分。 德至渥也。向尝一至兜院,金溪。省先墓哭女殡而还。缘新归多事。未得诣门披写。方切愧恨。兹承辱先以书。存问周至。披缄三复。感叹无已。但辞意之间。推借过盛。此岂区区所敢安。秪缘赋性憃愚。不识世间荣辱之为何事。岂乐天知命。以理自胜而然。不敢当不敢当。丁君翊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8H 页

答李勉馀(馥○戊午)
玄逸未尝得承颜色。而幸以姻戚之义。乡往徒勤。但清浊异流。无缘咨觏。第切忡怅。不意今者辱先以书。曲赐眷存。副以椒封鱼薧匣草纹纸之惠。感领至意。还切愧悚。仍审瘴海春晚。政清事简。起处和适。岂胜忻慰。玄逸本以无似。误辱 收召。滥厕清班。碌碌未有奇节。方以忝窃尸素为愧。来喻反加推借之勤。区区尤不胜瞿然之至。已于三月晦前。因事递职。归伏衡茅。分甘穷寂。岂有馀念复及当世。云海迢迢。邈矣未有相接之期。临风布谢。伏纸增怅。
与李勉馀(甲子)
拜书问无恙外。有甚嗟劳语。前冬遇洪圣任从文川来。劳苦讫。叩令公消息。为言大岭之北。非人所居。而能以宽閒自处。且有玩而乐之之资。不以一毫荣辱累其灵台。极令人叹述。即闻移配瘴乡。伏惟恺悌神劳。无入而不自得也。玄逸八九年来被丧祸。忧病所汩没。发白齿落。癃然作一老翁。其亦终焉而已。何足道哉。每念一接风仪。款听奇论。豁此满襟尘土。而政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8L 页

答柳倅(己未○时 朝廷下州县使举明于易者以闻。邑倅将以先生兄弟应荐。故答书固辞而止。)
窃伏田间。不通记室之问。恰已数月。不自意伏蒙远贻教墨。曲赐存记。副以饷老鱼错。感领珍谢。无以容喻。仍审旱热。起居康迪。忻慰倍品。纸尾所喻。玄逸无任瞿然惊骇之至。玄逸本以无似。误尘荐目。从前忝窃。已极踰僭。岂可复烦侥冒。以重嗤诮。昨叨试用。动遭颠踬。此岂明于进退消长之道者之所为哉。非但贱迹大为旁观捧腹之资。实恐重贻明府误荐失举之累。切告矜谅。亟为停止。千万大幸。舍弟虽不在此。计与此意不甚相远。亦蒙识察。幸甚幸甚。
与权太学士(愈○壬申)
玄逸叩首拜覆礼部左侍郎兼大学士文丈座前。春序向深。伏惟台候起居若序亨福。玄逸无能忝窃。当去久矣。适蒙 恩递。归心如箭。侵晨戒行。竟违拜辞。私心怅缺。岂胜仰喻。就恐外大父遗集序文。前以权知县泰时之请。得蒙盛诺。己极铭感。而前冬拜见之日。又以先人碣铭拜禀矣。每拟更申前请。迫冗未果。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9H 页

答权判书(愈○乙亥)
乃者寓乡便小牍。计已关听矣。寻因家儿行。承手翰见讯。宛若对面语。岂胜感荷。信后改岁。南方春早。伏惟居处况味。不至荒凉疏冷。且渐得物情风土之宜。与乍到未定帖时有异矣。累弟棘里添齿。已作六十九岁人。自量馀日无几。未知此生得有复奉谈宴之期乎。念之怆然。先人碣铭。承已落笔。感祝无已。
答权判书
夏间接邸状。知蒙 恩量移。不胜赞贺。政远未能得通记室之问。兹承远惠手翰。就审已届湖寓。凡百乍定叠。感慰交切。累弟绝域孤囚。再罹寒暑。种种穷苦之状。如何可言。先墓铭文。扬阐幽潜。足为泉壤之荣。感极幽明。无以容喻。漂泊天涯。邈矣未有面谢之期。因便布谢。伏纸增怅。
答柳判书(命贤○辛未)
拜违踰年。怀仰方深。忽于递中。伏承去十二月二十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39L 页

答柳判书
伏蒙不鄙穷陋。屡惠长笺。所以见喻之意。丁宁恳到。奉读以还。感怍亡已。仍审馀暑。台候万福。至慰至慰。玄逸疾病衰悴。与日俱深。而新旧 恩除。节次重沓。沥恳哀吁。尚未蒙 允。忧惶闷缩。不知所以为计也。仍窃伏念 圣恩如天。况又忝为贰僚。岂不欲因此际会。蹑后尘而附下风。得效其万一乎。第惟犬马齿臷。疾势沈痼。实难强所不能。加以昨岁忝窃。贻讥召闹已不少。每念斯。耻汗下竟趾。岂敢复循其迹。以重尸素之罪乎。伏望相爱如閤下者。切勿更相擸掇留取閒汉。在山间使得全其林野之性。惟閤下正身以率群僚。举措得宜。使四方之心翕然聚于朝廷之上。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0H 页

答权仲章(瑍○己巳)
续奉教墨。忻审炎蒸。令候康胜。玄逸 异数重沓。一味惶恐而已。今上短疏。且待 批下。欲以明早为出肃计矣。若以鄙疏之故。两司有引嫌之举。似当有处变之道。未知如何而可也。若守法全恩。并行不悖。则在台端谅处之如何。鄙人何敢以私分之难便。有所容喙于其间哉。伏愿更加商度。勿使台体有所亏损也。朱夫子所谓无面目。是长久人情者。诚可服膺。幸更量处。
答权仲章(庚午)
一出脩门。便作千里之别。方以未得数接音问为恨。兹承远贻手札。教告谆悉。忙手开缄。三复愯然。仍审冬寒。服履支胜。益用纾写。玄逸以无所肖似。滥窃非据当退久矣。第以生逢昭代。不忍便诀之义。迟迟其行。遂成濡滞。人言之来。固所难免。兹敢不谋于朋友。为此疏野之态。执事之见责是也。情势所迫。亦不得不尔。执事者舒究而熟察之。将不暇责我而悲我矣。惟愿执事与在朝诸贤同心协力。弘济艰难。则玄逸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0L 页

与权皆玉(瑎○己未)
仄闻惕 威南来。人间万事。信无所不有。问无恙外。更何云喻。相望落落。无路展晤。临风布问。只增耿结。惟愿良食自爱。
与权皆玉(己巳)
延拜之 命。及于泽畔。为公为私。岂胜赞贺。伏惟道涂之馀。还侍有相。供职清暇。窃观邸报。忠言正论。耸动瞻聆。可以增吾党之气。玄虽不武。太平万岁。为左右诵之。玄逸意外 恩命遽及于沦落之中。揆以涯分。已极叨踰。况承 赐书褒谕之勤。祗诵 恩言。岂胜震惕。谨具封章。罄竭愚恳。而未蒙 开允。不免重烦祈扣。草茅微臣。累违 朝命。一味惶恐而已。
与权皆玉
冬序向深。寒事渐紧。不审孝履何似。日夕怀仰。但有驰情。玄逸久病之馀。连日诣 阙。劳惫添伤。方此拥衾度日。衰境人事。殊可怜叹。前蒙辱示。士范喻以献疑。缘贱疾弥留。且苦冗甚。未即副教。今因疾病呻吟之暇。聊据本书前十篇。拈出一二疑处。以为求教之地。非敢自以为是也。如有未契。幸乞裁喻。第十一篇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1H 页

别纸
第一篇。阴阳五行是也之下。去其浑沦。(止)冲漠者理也十九字。则语意明白无渗漏。未知如何。
第二篇。有是心也之下。去盖性之所统情之所发九个字。知觉之用下。改寂然不动。(止)酬酢乎万变者心也。作具众理而应万事。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此也如何。○是以外物之未来也。(止)所以慎独而制之于将然也。改作外物之未来也。思虑之未萌也。寅畏而保养之。以存本然之天理而无使昏昧偏倚者。所以戒惧而防之于未然也。一念之才动也。公私之始分也。审察而精辨之。以遏方萌之人欲而毋使潜滋暗长者。所以慎独而制之于将然也如何。盖本文似多剩语。且警觉提撕权度取舍等语。似有病故敢禀。
第三篇。均善而无恶。至静而不动十字。改作纯善而无恶。均赋而无偏如何。末端愚必明柔必刚。改作学之博行之笃如何。
第四篇。春风之。(止)茅遂塞十二字。改作雪未消而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1L 页

第六篇论仁处。亲亲仁民。(止)爱之根也。改作亲亲仁民。以至于爱物。莫非爱也。而仁则其理也如何。○合乎天理。(止)所以名之也。改作合乎天理。清者之所以求仁得仁也。得其本心。三仁之所以得仁之名也如何。自此至终篇。语意敷畅。有竦动人处。
第七篇天理之所宜而人心之所制。去两个所字。如何如何。篇末所论。似极精切。但语意颇伤巧如何。
第八篇论礼处。限制之限字。改作品字。条理字。改作度数字。凭据字。改作持循字如何。
第九篇末端。仁言居义言由以下数语。似有病。必易之以他语然后为无欠。未知如何。
第十篇论信处。四时非土不成之下。添入四德非信不实也七字如何。小信之信。改作谅字亦如何。
答李鸣瑞(凤徵○丁丑)
前冬。谨以小牍。仰谢远问之辱。眷惠手翰还答。意寄勤厚。岂胜感叹。就审閒居家食之况甚适。但承鸰原孔怀之喻有足悲者。极令人酸噎。累人白首孤囚。又添一齿。精神筋力。什减八九。今春偶感寒疾。中间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2H 页

答李鸣瑞(戊寅)
岁前。因李善述胤子见访。附致尺牍。未及关听。承腊月初六日所贻书。存问之外。申之以教戒。深荷君子爱人以德之至意。至于里面下工之难。隐微处。私邪蔑理之患。在高明未必然。而诚浅陋常自怛然竦惧者也。若因此警省。稍有毫分得力处。则莫非高明今日之赐也。光顺间亦岂无资质醇美之人。但启发成就之责。实有诸己而求于人者之事。玄也又焉能之。切勿广聚之喻。非但在我不敢求。童蒙亦不自求矣。
答李文若(沃)
在殊邻栫棘中。承两度枉问。意皆勤厚。何感如之。且审当日穷寒。侍奉起处休胜。益用纾写。信后春回。伏想益膺遐祉。累人棘里逢春。情事转切。俯仰今昨。殆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2L 页

慰李文若兄弟
玄逸顿首言。邦国不幸。先判府事大监奄捐馆舍。承讣惊怛。不能已已。(云云)玄逸自十数年来。蒙大爷爱与之意甚厚。及已到此。又承手翰眷存。所以奖勉抚慰之者。皆盛德之言。感激铭佩。不敢暂忘于心。岂意事之不可知者。遽至于此。南望长吁。不胜悲咽之至。
答柳以能(世鸣)
玄逸扣首再拜言。伏承手翰还答。仍审岁暮穷寒。孝履支胜。感与慰并。但承又有令婿夭折之惨。惊怛之馀。重为左右伤痛也。仍念哀体本自清羸。且愆度未复。虽恺悌神扶。断无他虞。切愿千万节抑。过意将护。以毋负圣人谨疾孝子卫身之戒。至祝至祝。玄逸草土馀生。又逢新岁。触事哽怆。无以为心也。询及数条。本非愚陋所敢承当。顾念分义不敢自外。聊诵所闻。别纸录呈。或可依此绵蕝耶。馀祝相时顺变。以副区区见慕之望。
别纸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3H 页

谨按朱子大全李孝述问答中。有云先兄未及有子而殁。孝述求从兄之子为后。方在襁褓。孝述自主祠版之题。尝以此问先生。先生答云。有摄主。又按丧大记云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是当以所立之子主丧。而孝述为之摄。未知襁褓之子。即可主祭为。复待其成人。批云摄主但主其事。名则宗子主之。不可易也。又按窦文卿问答中。凡题主。男子妇人无官称者宜何书。答曰。伊川主式已详言之。可考也。(伊川主式。粉涂其前。以书属称。其小注。属谓高曾祖考。称谓官或号行。如处士秀才几郎几翁。)又按寒冈文集中。或问人死而家有一子。年才一岁。神主左旁。以儿名书否。答曰。当题儿子名。又按金沙溪疑礼问解中。或问无官而非学生者。题主称学生。似未稳。答无官而死者。无他称号。不得已当书学生处士秀才。各随其宜可也。
与柳以能(甲子)
援琴匝岁。尚欠一拜。楚怆悲咽。无以为怀。乃者窃闻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3L 页

答柳以能(己巳)
昨夕奉手札。教告醇悉。极荷不遗之厚意。日已向曛。未即报谢。岂胜愧恨。即日霜寒。伏惟锁直清胜。贱疾自一两日来。稍有安意。而久病之馀。馀惫未复。尚此拥衾度日。苦事苦事。疏本。病中神思昏谬。遣辞之际。固知有失称停处。今承银台二令公及左右见喻之意。殊极详审稳当。亟欲弃敝蹻获珠玉。而业已呈疏政院。传播人听闻。至烦大臣贻书致意。势难更易他语。以承见教之意。恨未得预先奉告以取斤教也。今且就其中文字可疑处。一一依示改定。或可寡过否。劄本明白痛快。极令人叹服。但 批语不及下段意。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4H 页

答金至和(元燮)问目(甲戌)
小生庶叔父前娶生一女。后出其妻。更娶生五子矣。礼不服出母。正所谓不为伋也妻者。不为白也母者也。此则日者面禀。已得闻命矣。但后娶所生五子。当以出母不服其丧。则前娶所生之女。将于后母之丧。其所处当如何。伏乞更赐指教。
谨按宋仁宗景祐三年。集贤校理郭稹母边氏更适王氏而死。稹乃解官行服。诏太常,礼院,御史台同共详议。翰林学士冯元奏。谨按仪礼,礼记正义,开宝通礼。言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又五服年月敕。但言母出及嫁。为父后者虽不服。亦申心丧。注云皆为生己者。臣以为若专用礼经。是全无服施之。今世理有未安。若俯同诸子杖期。又于条制。更相违戾。乞自今后子为父后者。服齐衰之服。卒哭乃除。诸子非为父后者。为出母嫁母。降服齐衰杖期。亦解官申心丧。诏从之。(出仪礼经传丧服图式。)由此观之。若非为父后者。则虽诸子。犹服齐衰杖期。况女子子为其亲母生己者乎。今依此绵蕝。似或寡过。未知如何。至于继母服。则以伋妻白母之义服。似无疑矣。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4L 页

日前因金君行。承手翰见存。就审献岁发春。气体如宜。仰慰且感。累人棘里添齿。馀日无几。念及于此。意绪忽忽。然每思志士不忘在沟壑之语。未尝不慨然发叹也。尝见东坡与友人帖曰。吾侪虽老且穷。当以铁心石肠相待。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今日之所当勉者。其不在兹乎。尸居馀气犹复误有太阳之馀證。因谩及之。未知令意以为如何。询及读书录要语。分门汇纂。深得体要。其于省察己偏。克治己病。可谓深切无渗漏矣。序文亦好。但所谓抑天诱而鬼通之者。语似欠稳。朝闻以下意亦不圆。今若稍加删润曰或者天诱其衷。使之收功桑榆。少塞受中以生之责邪云尔。则未知如何。感辱问之勤。僭率至此。悚仄悚仄。至于就正求益之喻。非区区所敢安也。
答金至和问目(戊寅)
曾以庶从弟辈为出母服与否仰禀门下。则举仪礼经传为父后者齐衰三月之文赐教。而是则指所生亲母也。与此大不类。盖所生子之为父后者。犹为之齐衰三月。则非所生者似当有异。而不能更禀议定矣。今其母死矣。不知将何以为之。或言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5H 页

询及为出母有服无服之说。不记当日供答如何。今承示喻。不胜瞿然之至。盖无论亲母与嫡母。既是出母。则为父后者自当无服。以其得罪于父而见出也。朱子尝题不养出母议后曰。礼于为父后者。言出母之无服而不及嫁母。见嫁母之犹应有服也。以此观之。嫁母与出母。事体自别。不为父后者。则虽出母。似当有服。而其月数则无礼经可考。不敢臆说。更考仪礼丧服篇。以定其月数如何。但未知金君之前母显然得罪于其父而见出邪。若得罪而见出。则虽亲母。当用此例。无论嫡母与前母也。末段所询有礼状无礼状之疑。虽无所考。然若以礼聘之则为妻。不以礼则为妾。恐舍此杜撰不得也。
答金德休(声久○庚午)
前书未及关听。续此承问。仍审春阴。禁直清暇体履康胜。感与慰并。玄逸悲悴之馀。疾病随属。幸蒙 离明委照。获赐宽假。而辞免之章。尚未承 处分。一味惶恐而已。 陵志改撰之议。未得显据。只摸索为说。固知其不见采施。今承录寄邸报。惶愧难胜。但念既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5L 页

答金德休(庚辰)
自顷枉临。迨深感戢。即又远惠长笺。辞意郑重。三复愯然。感复何言。就审穷寒。令候如宜。尤用慰写。玄逸块蛰穷庐。仅保残喘。而属此岁暮。百忧丛中。感时抚事。殆无以为怀也。询及院享仪节。以愚昧之见。固尝有疑于桧渊位次。然才离谪籍。尚在削谴之中。其于士林大议论。何敢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以招人唇吻乎。兹未得发口腾笺以暴其愚。伏想有以谅之矣。前日屋下私谈。非敢有所左右于其间。而不意今者为人藉口之资。悔叹奈何。寄来册子。便忙未及翻阅。俟后还呈伏计。岁律将穷。伏祝履端纳祐。
答李君则(东标○癸丑)
玄逸扣首言。玄逸罪积不弟。感召凶祸。二家兄以未耋之年。奄至大故。摧痛酸苦。不自堪忍。仰承仁恩俯垂慰问。其为哀感。但切下怀。前日伏闻尊兄亦遭令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6H 页

答李伯雨(云徵○辛未)
别已经年。怀仰方深。便中辱书。具审春来。体气清适。感慰无量。玄逸归伏衡茅。衰病日甚。自知不堪复为当世之用。而窃感 圣主殊特之遇。适因乞退之章。僭有所论列。实出野人芹曝之诚。而言辞拙直。不能酌浅深之宜。致相臣引避。 圣批严峻。惶恐蹙伏。觅死无路。方上自劾之章。恭俟 处分之如何也。辱书所喻。极荷责勉之意。区区亦非无意于世者。但念山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6L 页

答李耳老(聃命○庚午)
承眷惠手翰。仍审冬寒。轩帷静谧。旬宣有相。感与慰并。玄逸上章陈恳。不得蒙 允。方谋再烦哀吁。未知 处分果何如也。草莽贱臣。不量涯分。屡干 天威。一味惶恐而已。饥馑之惨。日甚一日。若至明春则想无异庚辛。而 庙堂之意尚如此。岂非所谓痛哭流涕者邪。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去。事理当然。台监之 启。得此意矣。 上圣聪明仁恕。必不以台言为过。而其如 庙论不能相悉何。节节言之。为之吁叹。
与李耳老(庚午)
岁律将穷。栗寒方酷。不审台侍奉政履何似。不任区区悬仰之至。玄逸贱疾。遇寒增谻。方在杜门呻吟中。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7H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7L 页

答李耳老(辛未)
岁前因便附问起居。且致中诚悃愊。眷惠手翰还答。仍审君子履端多纳福祐。感慰之馀。益增忻悚。玄逸所上辞免之章。尚未承 批。一味惶恐而已。春已届矣。颠连载路。逐日所见。满目伤惨。而 庙堂犹以不经禀议。再请问备。亦无怪乎郑侠之以擅自发递。得罪当时也。节节吁叹。只自仰屋而已。惠贶鱼果。极荷厚谊。但念古之人。虽尊慕厚善之间。言不见信。则不敢受其赐。今者不佞以献愚之故。见非于下执事。若疑不佞鼓起士林而失畏法饬躬之义。玄逸虽谫劣。亦尝闻长者遗风矣。必不敢为此从臾诱胁之态。此实万万情外。而执事者既已见疑。玄逸何敢拜受盛馈。如曩时知照见遇之日乎。且旁邑士林。岂肯以玄逸之劝禁而为作止前却也哉。是则执事者殊不谅此间情实也。所惠物件。还为呈纳。事势固然。幸勿见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8H 页

答李耳老
续奉辱复书。就审春寒。台侍奉政履神相万福。仰慰且感。无以云喻。玄逸辞免之章。未得蒙 允。惶恐闷蹙。不知所以为心。不免又贡封章。兼陈所怀。未知 处分如何。而 庙堂之议又如何也。前所献疑。出于见慕之诚。实欲致执事于无过之地。及承来喻。似有不相悉者。故私窃介然。敢有所云云矣。今承辱复。辞意郑重。既又伏睹本府报状题辞。有但自内省。何用尤人之语。乃知大君子谦虚容受之量。果非小人之腹所能料也。子产不毁乡校之义。不得专美于前矣。叹服不已。但于子产所谓其所善者则行之。其所恶者则改之之道。少有所歉。未知执事以为如何。别纸所喻。谨悉示意。殊切朱夫子清江当日之虑。寝食不能安也。
答李耳老
自闻台监经营迁奉。合致一书问慰。居在僻隅。未得遂诚。辱书先及。感愧无量。就审大事克完。获伸情事。岂胜仰慰。玄逸病悴块伏。兼有难安之势。而 促召之命。节次重沓。不敢一向退伏。以重偃蹇之罪。将力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8L 页

与李元方(玄纪○癸酉)
献岁发春。伏惟令候起居神相万福。玄逸所有新 命。尚未控免。不免又贡封章。沥恳哀吁。兼附所怀。冒陈狂瞽之言。未知 天意竟如何。方缩伏以俟耳。窃闻学制维新。一路风动。不胜区区钦叹之至。盖自庠序教弛。儒先泽斩。世之为士者。但知巧文丽辞。诵说章句。以要声名利禄。无复有探索根源。敦励行检之志。承流宣化之臣。又不念朝廷设学教人之本意。徒以辞章制述。考定高下。为劝奖作成之具。俗固已薄。又从而驱之。以益其奔趋躁竞之习而败坏其心术。有识之寒心。固已久矣。今执事独慨然有挽回世道之志。下车之初。首先移文列邑。招选乡闾秀子弟。优其廪料。恢其功令。经行以迪之。德业以劝之。使之刮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9H 页

答吴永锡(始万○己巳)
即奉讯帖。具审日间令候清胜。感慰交切。玄逸病伏旅邸。乞递未得。因仍叨冒。深以尸素为惧耳。询及义原家事。此是大段变节。岂区区寡陋所能臆决。汰哉之诮。决不可犯。而下问之勤。亦不宜虚辱。偶记一二旁證。聊以备财择。幸勿以愚言为可据。更须广问于知礼者。或以咨禀于礼官而处之。毋使鄙拙重得罪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49L 页

别纸
义原君赫罢继之后。遭其本生母丧。才经小祥。而今有仍前继后之 命。当有改题主除私服之节。通典庾蔚之之言曰。五服皆定于始制之日。男子在周服之内。出为族人后。不可九月而除其服云。而今义原本为福昌后。因一时罢继。服其私亲。还为出继之后。仍服其服。未知如何。 致祭迫头。主人当有迎礼变服之节。幸望指教。
丧服小记。女子子适人而被黜者。未练而反则其服以期断。既练而反则遂之。言遂服其父母之服也。通典所谓五服皆定于始制之日。不可九月而除者。本乎此也。夫女子既出嫁为人妇。被黜而复返。实与为人后罢继而复还者无异。而礼意如此。以此旁照。未知如何。至于持重服而行吉祭之疑。无所考据。未知所以为答。然以事理推之。祥期已近。则脱服后行之固善。若祥期尚远。不可等待。则所重有在。暂释衰。行事后反服其服。似亦无害于义。未知此意如何。
与闵士会(昌道○辛巳)
意外祸变至此。人间万事。信无所不有。未审严程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0H 页

答权道一(重经○戊寅)
昨岁初秋。自北移南也。行过洛阳城下。罪戾之踪。不得出入参寻。南来。未尝不往来于心。河东倅行。获承令翰。就审适以服制。未果临况。惊怛之馀。逾深怅觖。即日新秋暑退凉生。远惟侍下服履支胜。累人漂沦南北吃尽无限苦况。犹未即死。尚延残喘。实非始虑所及。伏蒙相国大爷手翰还答。曲加抚存。三复感叹。累日不去手。仍念尊年精力如许清健。益切叹仰。皆玉令公云亡之恸。非但为尊家门户之不幸。其言论见识之高。文章风节之美。世岂有斯人。为公为私。节节吁叹。
答朴诚彦(明义)
月前因便裁谢。未及关听。辱书又至。就审春阴。令候如宜。且承新被银台之命。感慰之馀。赞贺无已。但闻令季修撰以言事被谴。台章继发。请投荒裔。殊可叹咄。然岭海之外。岂独死人哉。士所当为者。不止此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0L 页

答蔡文叟(献徵○庚辰)
夏初。来寓花山之琴韶村。此去庐下亦且百有馀里。以未得及时承候为恨。即因金溪便。奉六月半后书。意寄勤厚。感戢无已。仍审练期已过。伏想哀慕转切。切愿节哀顺变。慰此远诚。玄逸漂沦南北之馀。获遂狐首之愿。 圣恩如天。感戴难胜。而鸰原之恸。舐犊之哀。交切于中。楚怆哽咽。殆无以为怀也。外大父二家兄圹记燔造事。极荷留念之勤。而事势适然。竟不得就。莫非造物者戏事之致。今承示喻。还切未安。投寄志文草本。谨已领受耳。
别纸
祖先或不食牛肉。祭祀还用之。莫未安否。
楚屈到嗜芰。有疾召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建。到之子子木也。)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祭典有之曰。笾豆脯醢。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1H 页

禫当计闰乎。抑不计闰为是乎。
古者丧礼。二十五月而毕。所谓中月禫者。盖谓祥月之中也。至汉郑康成有间一月之说。朱子以礼宜从厚之故。家礼用郑说而有二十七月而禫之文。所谓自丧至此不计闰。二十七月者。只是蒙上文统言之也。况张子有禫祥计闰之说。禫月不计闰。似非礼意也。
禫祭用初丁乎。中丁乎。如当朔日则祝文宜如何书。
以郑说非仪礼本意之义推之。则间一月之外。又必待中丁行事。似为非礼之礼。未知如何。朔日行事而用月建。似无意义。周雅有朔日辛卯之文。今用此例。称某年某月朔日某甲云云。似有经据。未知如何。
出后子孙还祀本宗祧主否。
既出继则别为一宗。递迁之主。恐不当奉祀。
答吕子遇(圣举○戊寅)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1L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552H 页

答金天开(汝键○甲戌)
逖闻左右亦在遣中。未知到配在甚日。且苦没便。未有以相谂也。前月半后。得家儿家婿从岭南来。知辱与之同行。且承寄声相问。就审险路严程。行李有相。又知既到后屋宇宽閒。有以自处。感慰无量。但念白云在望。鹡鸰飞急不得不为之怆然耳。累人罪重当死。获蒙流宥。幸亦大矣。第以白首残年。作殊邻栫棘中人。疾病随属。乡信杳然。种种穷困之状。难以尽述。然天实为之。亦且奈何。聊以昔贤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著意加勉耳。远惟贤契充养有素。岂以一时困穷。累其灵台邪。相去亦几半千。无由数接声问。因风布谢。临纸增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