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疏
疏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3H 页
又辞大司宪兼应 旨进言疏(癸酉三月)
伏以臣昨以久违召命。于义未安。力疾登途。行到安东府瓮泉驿。疾势侵加。僵伏呻吟之中。伏承史官传宣下谕。益增惶陨而疾病如许。不得前进。沥恳封章。冀蒙矜从。兹承史官所宣 圣旨及臣辞疏下批皆不许俞允者。承命悸恐。措躬无所。仍窃伏念臣狂疏痴钝。叨窃踰涯。不酌浅深。妄意论列。虽 圣度包荒。不加谴斥。傍人嗤点。固已久矣。昨岁蒙恩递职。退伏田里。方窃自幸。不谓 圣慈未忍捐弃。复加收录。召命频繁。区区臣子之心。岂不愿乘此幸会。再见 君父。庶几毕其前日未尽之馀忠。实以积衰既久。百疾交攻。形疲神爽。视昏听塞。决然不堪霜台耳目之寄。兼驱驰撼顿之馀。头疼咳喘拘挛烦促之證。一并作苦。有时昏仆。殆不省事。若非拥衾私室随意自便。断无生全之望。是敢不避渎扰。更烦祈扣。欲望 圣慈特加矜悯。收还柏府之命。以幸公私。千万大愿。因窃伏念臣以庸虚疵贱。试用罔效。投置閒散。乃分之宜。不意 殿下又欲召而见之。臣于此不识 圣意果
伏以臣昨以久违召命。于义未安。力疾登途。行到安东府瓮泉驿。疾势侵加。僵伏呻吟之中。伏承史官传宣下谕。益增惶陨而疾病如许。不得前进。沥恳封章。冀蒙矜从。兹承史官所宣 圣旨及臣辞疏下批皆不许俞允者。承命悸恐。措躬无所。仍窃伏念臣狂疏痴钝。叨窃踰涯。不酌浅深。妄意论列。虽 圣度包荒。不加谴斥。傍人嗤点。固已久矣。昨岁蒙恩递职。退伏田里。方窃自幸。不谓 圣慈未忍捐弃。复加收录。召命频繁。区区臣子之心。岂不愿乘此幸会。再见 君父。庶几毕其前日未尽之馀忠。实以积衰既久。百疾交攻。形疲神爽。视昏听塞。决然不堪霜台耳目之寄。兼驱驰撼顿之馀。头疼咳喘拘挛烦促之證。一并作苦。有时昏仆。殆不省事。若非拥衾私室随意自便。断无生全之望。是敢不避渎扰。更烦祈扣。欲望 圣慈特加矜悯。收还柏府之命。以幸公私。千万大愿。因窃伏念臣以庸虚疵贱。试用罔效。投置閒散。乃分之宜。不意 殿下又欲召而见之。臣于此不识 圣意果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3L 页
何谓也。兹沥肝肺之血。以为芹曝之献。虽使得至 殿下之前。所言不过如此。若使其言少槩于 圣心。则臣之志愿毕矣。虽退填沟壑。亦无所憾。若其所言。狂妄无取。则政使冒进。亦无所用之。不若因其恳请。俾遂其不能而知止之义也。臣伏睹前月二十七日 殿下所下议政府求言教旨。凡所以畏天恤民罪己责躬之意。无所不至。凡厥小大之臣。孰不欲奔走率职。以承我 圣主显休命哉。独臣之区区。犹不免有私忧过计之虞。敢因辞免之章。冒进狂瞽之言。惟 殿下少加财省。臣窃迹前事。宋孝宗时。以太白昼见求言。其臣张阐上疏言比年以来。灾异数见。雨淫水溢。太阳薄蚀。今又星纬复尔。当思应天以实不以文。乃者言官数易。出令不谨。君子未进。小人未退。给札条弊而无所更革。臧否守令而无所升黜。文具如此。致变固宜。臣于此窃有感焉。自我 圣上临御以来。凡上之所宣谕。下之所建白。举皆嘉言至论。而终归文具。一无施行。亦无怪乎灾异之沓至也。臣请昧万死。为 殿下一二陈之。 殿下有意优礼大臣。每以论道燮理调和寅协为谕。而未尝有赞元经体献可替否之效。但以纠劾细故督察奸欺为忠。有意敦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4H 页
尚儒术。尝以讲劘正学择善修身为教。而未尝有招延才隽登崇德行之实。只以偶俪声律葩藻雕缋为能。有意乐闻规谏。尝以直气消沮瞻顾成习为忧。而言官论事稍涉忌讳。则辄加摧折未安之教。有意勤恤民隐。尝以哀我赤子填连沟壑为念。而仁言虽播。总为浮文。终无涣恩实惠之加。有意轸念刑狱。尝持哀敬钦恤之戒。而无辜横罹。有罪幸免。或有杀人不死。死者抱冤之痛。有意追孝 祖宗。每切春秋霜露之感。而徒勤常礼。只守疏节。未有继志述事增光前烈之规。若使张阐之言。信而有徵。则今日变异之作。安知其不由于此。毋乃仁爱之天。将欲警动我 殿下。以发其感奋振作之机邪。臣窃观从昔以来。人臣因灾异告君者。莫不以修德为言。然未知德将如何而修。亦曰将私意一切屏去而已。私意根株。又必有偏重难克处。诚能痛加省察。务自克治。则内外无间。言行一致。德之进也。不日可冀。而邪阴乖戾之气。必将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褰开矣。臣伏睹朱子之告其君曰。臣远稽前史。近考圣朝。以灾异求言。具有故事。若以至诚行之而实采用其说。以革前日之弊。则于应天之实。所补不细。臣之诵此言久矣。于癸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4L 页
应旨。固尝举此为说。今又不惮烦复而更申前意。伏乞 圣明留神财省焉。
再辞右参赞疏(六月)
伏以臣猥蒙超擢。进秩加官。涯分已踰。不堪承当。披肝沥胆。哀吁以闻。诚未格天。不赐矜从。须至敷陈。再干旒扆。伏念臣之愚陋。虽未敢自谓儒者。蒙 殿下待之以儒。臣居常自砥砺。以为虽不能陈力就列。弘济艰难。惟当明进退之义。以报不报之恩者。臣之素志也。今无故骤进。实非微分所安。如使臣贪恋恩荣。冒进而不耻。岂不为违负夙心。羞当世而辱朝廷者邪。昔在 明宗大王时。先正臣李滉自水部侍郎。升拜大司空。以为曾无尺寸报效。而遽尔超升。实前所未有之事。上章力辞必递而后已。以滉之宿德老成。望实俱崇。为朝野之所想望。犹且撝谦至此。况臣庸虚疵贱。又无积劳之可纪者乎。度之私分。揆诸古道。决无可受之义。是敢更沥肝肺。重烦祈扣。欲望 圣慈恢仁覆之度。垂闵下之泽。亟命收还前日指挥。以幸公私。以安微分。千万幸甚。
辞吏曹判书疏(七月)
伏以臣以庸才下品。百无一能。而厚误明时。过蒙拔
再辞右参赞疏(六月)
伏以臣猥蒙超擢。进秩加官。涯分已踰。不堪承当。披肝沥胆。哀吁以闻。诚未格天。不赐矜从。须至敷陈。再干旒扆。伏念臣之愚陋。虽未敢自谓儒者。蒙 殿下待之以儒。臣居常自砥砺。以为虽不能陈力就列。弘济艰难。惟当明进退之义。以报不报之恩者。臣之素志也。今无故骤进。实非微分所安。如使臣贪恋恩荣。冒进而不耻。岂不为违负夙心。羞当世而辱朝廷者邪。昔在 明宗大王时。先正臣李滉自水部侍郎。升拜大司空。以为曾无尺寸报效。而遽尔超升。实前所未有之事。上章力辞必递而后已。以滉之宿德老成。望实俱崇。为朝野之所想望。犹且撝谦至此。况臣庸虚疵贱。又无积劳之可纪者乎。度之私分。揆诸古道。决无可受之义。是敢更沥肝肺。重烦祈扣。欲望 圣慈恢仁覆之度。垂闵下之泽。亟命收还前日指挥。以幸公私。以安微分。千万幸甚。
辞吏曹判书疏(七月)
伏以臣以庸才下品。百无一能。而厚误明时。过蒙拔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5H 页
擢。非常之宠。过分之荣。前后沓至。寻常愧惧。若陨渊谷。乃者天官新命。忽下于千万梦寐之外。惊惶踧踖。益不知置身之所也。仍窃伏念今之东铨。即古冢宰之职也。之其所黜陟能否。进退贤邪。而国家之理乱。世道之污隆系焉。其为任不既重且大乎。自非藻鉴明而取舍审。典故习而体例熟。公道足以服人心。雅望足以镇浮议。莫宜居之。苟或反此而忘己量之所称。冒匪据之膴仕。则必不能权轻重别是非适当于注拟之际。而旷官偾事之患生。贪荣冒耻之訾兴。其下亏身名。上误国事者。当如何哉。今臣生于寒素之家。长于畎亩之间。虽尝读古人书。略涉糟粕。其于当世人物之贤愚。国朝典章之得失。直一聋耳瞽耳。其深者固不暇言。试以浅者言之。清显差等。凡僚之所易知也。而臣则不能。品级高下。吏胥之所易知也。而臣则不能。臣之不足以当此任。于此可以决矣。臣闻圣人之用人也。未尝不器使群工而庶绩凝焉。为治之道。当如是也。而今 殿下则不然。以此重任。畀之于万万无似之臣。如是而望治。不已左乎。臣之所言。实出肝膈。非循例伪让之比也。伏愿 圣明更加谅察。亟解臣新授职名。以安愚分。以幸国事。不胜幸甚。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5L 页
再辞吏曹判书疏
伏以臣昨以天官冢宰之职。非如臣庸虚疏昧。所敢承当之意。沥恳哀吁。冀蒙矜从。微诚未格。聪听莫回。忧遑怵迫。措躬无所。是敢披露肝肺。重烦祈扣。实出臣中诚恳款。非饰辞备礼。以为观听之资也。伏愿 圣慈勿视以为循例祈免之章。而特加矜悯焉。臣本岭外疏贱之踪也。半世樗散。耕稼为业。与世罕接。初无闻达之意。幸际昌辰。猥蒙拔擢。年过五十。始随宦牒。节次推排。历扬清显。从前忝窃。已踰涯分。常以盈满自戒。尸素为惧。而至于佐贰之任。专靠长僚。或可随例供职。犹且内怀窃位之耻。外招伴食之讥。况兹太宰之职。有总摄专断之权。第其能否而进退之。察其勤慢而黜陟之。此岂草莽疏野之人所克堪当者乎。欲循资格则专昧朝章。欲事甄拔则素无鉴识。虽在盛壮之年。尚且不堪。况臣犬马之年。已迫迟暮。精神气力。日就衰损。闻人姓名。旋复遗忘。见人颜面。全不记忆。以此精力。其何以注拟多官。总领人物乎。反复思惟。决难冒处。加以臣禀气虚薄。素多疾病。一自炎程跋涉之后。常有伤暑厌食之證。而初间犹自僶俛随行。自本月旬间。重患暑感。头疼烦热。神昏气促
伏以臣昨以天官冢宰之职。非如臣庸虚疏昧。所敢承当之意。沥恳哀吁。冀蒙矜从。微诚未格。聪听莫回。忧遑怵迫。措躬无所。是敢披露肝肺。重烦祈扣。实出臣中诚恳款。非饰辞备礼。以为观听之资也。伏愿 圣慈勿视以为循例祈免之章。而特加矜悯焉。臣本岭外疏贱之踪也。半世樗散。耕稼为业。与世罕接。初无闻达之意。幸际昌辰。猥蒙拔擢。年过五十。始随宦牒。节次推排。历扬清显。从前忝窃。已踰涯分。常以盈满自戒。尸素为惧。而至于佐贰之任。专靠长僚。或可随例供职。犹且内怀窃位之耻。外招伴食之讥。况兹太宰之职。有总摄专断之权。第其能否而进退之。察其勤慢而黜陟之。此岂草莽疏野之人所克堪当者乎。欲循资格则专昧朝章。欲事甄拔则素无鉴识。虽在盛壮之年。尚且不堪。况臣犬马之年。已迫迟暮。精神气力。日就衰损。闻人姓名。旋复遗忘。见人颜面。全不记忆。以此精力。其何以注拟多官。总领人物乎。反复思惟。决难冒处。加以臣禀气虚薄。素多疾病。一自炎程跋涉之后。常有伤暑厌食之證。而初间犹自僶俛随行。自本月旬间。重患暑感。头疼烦热。神昏气促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6H 页
之證。一并作苦。绝食僵卧。痛楚度日。只此旬月之内。断无复起为人之望。兹敢不避烦渎之嫌。更申崩迫之恳。欲望 圣慈特加矜谅。亟赐开允。使铨衡重地不至久旷。微臣私分。获免罪戾。千万大愿。
乞递吏曹判书。因请收还遣医之 命。兼陈所怀疏。(八月)
伏以臣一疾沈绵。经涉旬月。颓卧旅舍。痊愈无期。病里一念。秪恐未报涓埃。溘先朝露。不料兹者 圣恩如天。遣医诊视。连下药物。内厨珍馔。间或宣赐。臣是何人。敢膺异数如此哉。感极涕零。不知所云。仍窃伏念臣狗马之疾。根蒂已固。源委已深。却食不进。今已月馀。真元日就销铄。气力渐至萎薾。不能酬酢言语。不能运动起居。帖身床席。奄奄若尽。设令赖天之灵。将理得宜。药饵奏功。数月之内。决无复起为人之望。而见今东铨凡干公务。必待长席而为之者。则以臣疾病之故。不免一并停滞。铨衡重地。既非养痾之坊。臣心扰闵。病中添病。至于遣医之命。实是优异之典。施诸元老大僚。犹罕见闻。矧惟蝼蚁疏贱。曷敢承当。初缘病甚。虽未控辞。仍安谬恩。实深惶陨。伏乞 圣明察臣之恳。谅臣之情。亟先许递臣本职。仍收遣医
乞递吏曹判书。因请收还遣医之 命。兼陈所怀疏。(八月)
伏以臣一疾沈绵。经涉旬月。颓卧旅舍。痊愈无期。病里一念。秪恐未报涓埃。溘先朝露。不料兹者 圣恩如天。遣医诊视。连下药物。内厨珍馔。间或宣赐。臣是何人。敢膺异数如此哉。感极涕零。不知所云。仍窃伏念臣狗马之疾。根蒂已固。源委已深。却食不进。今已月馀。真元日就销铄。气力渐至萎薾。不能酬酢言语。不能运动起居。帖身床席。奄奄若尽。设令赖天之灵。将理得宜。药饵奏功。数月之内。决无复起为人之望。而见今东铨凡干公务。必待长席而为之者。则以臣疾病之故。不免一并停滞。铨衡重地。既非养痾之坊。臣心扰闵。病中添病。至于遣医之命。实是优异之典。施诸元老大僚。犹罕见闻。矧惟蝼蚁疏贱。曷敢承当。初缘病甚。虽未控辞。仍安谬恩。实深惶陨。伏乞 圣明察臣之恳。谅臣之情。亟先许递臣本职。仍收遣医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6L 页
之命。俾臣得以安意治疾。获保馀年。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不胜千万大愿。且臣窃有区区所怀。敢此附陈疏末。伏惟 圣明之财察焉。臣于病伏中。伏闻前大司谏臣姜世龟以请停 陵行之故。一言忤旨。便被严谴。臣诚惊惑累日不能已也。如使世龟所言不是。在 圣上优容谏臣之道。犹当从容开示。以通上下之情。而况世龟所爱者 圣躬也。所忧者民事也。原其本情。有何可恶。而 殿下遽下情外之教。厌薄之摧折之。不少假借。 王言一播。物情骇惑。臣窃为 殿下惜之。夫 园陵展谒。固为情礼之所不能已。然连日驱驰。 玉体勤劳。则或岂无不瑕有伤之虞。祈寒暑雨。尚惟怨咨。则亦岂无小民嗟怨之弊哉。然而期日不远。施设略备。世龟不预戒于初。而欲急正于后。诚有过时者。然犯雷霆之威。而言 君上之所厌闻者。非忠不能。以 殿下之虚受盛德。终未免怫然不悦。则自今以后。凡在 殿下之廷者。惟将软熟脂韦。以图免后咎馀责而已。其谁肯随事尽言。以效有犯无隐之节乎。昔唐德宗谓陆贽曰。谏官论事。例自矜衒。贽对曰。众多之议。足见人情。必有可行。亦有可畏。不宜一槩轻侮。且上骋辩。必剿说而折人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7H 页
言。上厉威。必不能降情以接物。如是则顾望者自便。而切磨之辞不尽矣。故谏者多。表我之能好。谏者直。示我之能贤。谏者狂诬。明我之能恕。古之人臣。随事匡救。欲纳君于无过之地者。有如是夫。臣窃惟 殿下尝以粗暴二字。痛自刻责。昭揭宸章。明诏臣邻。日月之更。人谁不仰。而惟其工夫未纯。病根尚在。曾未几何。旧习依然。白圭有玷。驷马不及。其为 圣德之累。当如何哉。伏愿 圣明痛加省察。克尽己私。完养本原。净尽查滓。无复有过中之举。如今日之为。且亟令收回谏臣特递之命。以开广言路。重新 圣德。千万幸甚。臣虽职非言责。而每承出入经幄。裨补不逮之教。臣常感激。图报无阶。即今旅馆秋宵。病伏无眠。不胜犬马忧爱之忱。敢将瞽说。冒渎宸严。神昏气短。言不尽意。
焚黄乞假疏(十月)
伏以臣以布衣诸生。猥蒙拔擢。从前恩数已极叨踰。况今分外官联。超参八座之列。追荣累赠。恩及三世。 圣泽所加。幽显咸赖。秪奉教书。感悌难胜。臣窃以为昭天之庆。不可踰年。漏泉之泽。不可留时。伏乞 圣慈推孝理之道。广体下之仁。趁此天气未甚凝冱。
焚黄乞假疏(十月)
伏以臣以布衣诸生。猥蒙拔擢。从前恩数已极叨踰。况今分外官联。超参八座之列。追荣累赠。恩及三世。 圣泽所加。幽显咸赖。秪奉教书。感悌难胜。臣窃以为昭天之庆。不可踰年。漏泉之泽。不可留时。伏乞 圣慈推孝理之道。广体下之仁。趁此天气未甚凝冱。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7L 页
许臣受由归家。即举焚黄之典。俾化者早膺显号光宠。千万大愿。
过大政后辞吏曹判书疏(甲戌正月)
伏以臣自经大政。寻单乞递。不是循例。实出情悃。而三度加由之命。出于意外。臣诚惶蹙。措躬无所。不免复沥肝肺之血。仰干旒扆之听。臣玄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以臣猥以庸虚。分外叨冒。沥恳祈哀。非止一再。而微诚未格。聪听莫回。一向撕挨。似欠臣子之恭。黾勉供职。思效涓埃。而半世山野。局生手拙。寻常注拟。固多疵类。矧兹大政。除目甚夥。凡所甄拔。或骇人听。凡所迁进。有乖资序。以负我 圣主委任责成之意。窃自省循。惶愧难胜。伎俩如此。而犹且仍冒。岂不重为傍人嗤笑之资。于以辱朝廷而羞当世邪。此臣之所大惧也。加以臣受气甚薄。少多疾病。及此迟暮。衰悴特甚。自经前冬大病之后。精神筋力。十损八九。乍有感触。百疾随缠。顾念恩眷。不敢告病。觱栗祈寒。有政必进。或至侵晨犯夜。已致伤损久矣。属兹大政连日。晓进暮罢。旧痾新恙。乘时并作。才离政席。恶寒头痛。喘急昏眩。曳还旅邸。杜门拥衾。厌食惫卧。苦苦度日。以此精神筋力。断无复起从仕之望。伏惟
过大政后辞吏曹判书疏(甲戌正月)
伏以臣自经大政。寻单乞递。不是循例。实出情悃。而三度加由之命。出于意外。臣诚惶蹙。措躬无所。不免复沥肝肺之血。仰干旒扆之听。臣玄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以臣猥以庸虚。分外叨冒。沥恳祈哀。非止一再。而微诚未格。聪听莫回。一向撕挨。似欠臣子之恭。黾勉供职。思效涓埃。而半世山野。局生手拙。寻常注拟。固多疵类。矧兹大政。除目甚夥。凡所甄拔。或骇人听。凡所迁进。有乖资序。以负我 圣主委任责成之意。窃自省循。惶愧难胜。伎俩如此。而犹且仍冒。岂不重为傍人嗤笑之资。于以辱朝廷而羞当世邪。此臣之所大惧也。加以臣受气甚薄。少多疾病。及此迟暮。衰悴特甚。自经前冬大病之后。精神筋力。十损八九。乍有感触。百疾随缠。顾念恩眷。不敢告病。觱栗祈寒。有政必进。或至侵晨犯夜。已致伤损久矣。属兹大政连日。晓进暮罢。旧痾新恙。乘时并作。才离政席。恶寒头痛。喘急昏眩。曳还旅邸。杜门拥衾。厌食惫卧。苦苦度日。以此精神筋力。断无复起从仕之望。伏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8H 页
圣明天地父母。欲望回白日之明。垂闵下之仁。量臣形势之难安。疾病之难强。将臣本职兼带。一并许递。上之使 圣朝重官方而开贤路。下之俾微臣寻生路而尽天年。千万大愿。
再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昨具封章。祈免天官长席之任。奉 圣旨。不许辞免。令安心勿辞。从速行公者。臣闻命震骇。若陨渊谷。臣以疏逖贱臣。触事疏昧。负犯常多。过蒙恩恕。以近事言之。同厅做错。独逭问备之罚。违牌不进。特下勿推之命。顾臣谫劣。何以获此。惶恐陨越。措躬无所。因窃伏念臣之妄庸。不合世用。揆分度才。自知甚审。杜门空山。甘忍穷寂。遭逢昭代。擢自草莱。节次推排。超升铨席。求退不得。过不自量。壹心营职。图报涓埃。而戆愚迫切。狂疏缪戾。凡所论建。阔于事情。欲正俗育材。挽回世道。则泥古不通。窒碍难行。有违庙堂弥纶补赞之微意。欲薄敛裕下。少纾民力。则徒知容贷。全昧妨奸。有违庙堂任怨奉公之至意。欲为官择人。杜绝请托。则举尔所知。全用己意。不能曲循人事上规例。欲察众所恶。去短取长。则竟得失性人注官。不能仰体 圣主初入仕谨择之命。平生报国之心。
再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昨具封章。祈免天官长席之任。奉 圣旨。不许辞免。令安心勿辞。从速行公者。臣闻命震骇。若陨渊谷。臣以疏逖贱臣。触事疏昧。负犯常多。过蒙恩恕。以近事言之。同厅做错。独逭问备之罚。违牌不进。特下勿推之命。顾臣谫劣。何以获此。惶恐陨越。措躬无所。因窃伏念臣之妄庸。不合世用。揆分度才。自知甚审。杜门空山。甘忍穷寂。遭逢昭代。擢自草莱。节次推排。超升铨席。求退不得。过不自量。壹心营职。图报涓埃。而戆愚迫切。狂疏缪戾。凡所论建。阔于事情。欲正俗育材。挽回世道。则泥古不通。窒碍难行。有违庙堂弥纶补赞之微意。欲薄敛裕下。少纾民力。则徒知容贷。全昧妨奸。有违庙堂任怨奉公之至意。欲为官择人。杜绝请托。则举尔所知。全用己意。不能曲循人事上规例。欲察众所恶。去短取长。则竟得失性人注官。不能仰体 圣主初入仕谨择之命。平生报国之心。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8L 页
反成虚妄之归。此实由臣质性昏愚。伎俩疏拙之致。窃自循省。惶汗遍体。岂敢因仍叨冒。不思奉身而退。以重迷国误朝之罪乎。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孔子所引责求由而警来世者也。今臣不能之迹著矣。臣虽至愚。粗识去就之分。立乎人之本朝。不能有为而徒窃禄位。则可耻之甚也。知其为耻而冒没廉隅。盘礴不去。则是憸人鄙夫之所为。得罪先圣大矣。 殿下有臣如此。亦将安用。此臣之所以沥恳哀吁。必冀从欲者也。加以臣疾病沈澌。不堪从仕之意。已陈于前疏。不敢更烦旒扆之听。伏愿 圣慈亟回离明。俯谅微悃。哀怜矜闷。早赐开允。则自今至死之年。无非天地父母陶铸生成之泽。臣无任恐惧屏营激切恳祷之至。
三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再贡封章。沥恳祈免。僵伏旅次。恭俟处分。奉 圣旨。又不许开允者。愚衷已竭。聪听未回。须至敷陈。重干旒扆。盖念臣自经大政。感触添伤。杜门调治。有加无减。以至新岁朝参 宗庙展谒之日。末由趋走班行。陪侍仪仗。揆以臣子之谊。讵敢自安。忧悸反侧。无地自容。况臣疾病日就困笃。屏伏私室。久旷职
三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再贡封章。沥恳祈免。僵伏旅次。恭俟处分。奉 圣旨。又不许开允者。愚衷已竭。聪听未回。须至敷陈。重干旒扆。盖念臣自经大政。感触添伤。杜门调治。有加无减。以至新岁朝参 宗庙展谒之日。末由趋走班行。陪侍仪仗。揆以臣子之谊。讵敢自安。忧悸反侧。无地自容。况臣疾病日就困笃。屏伏私室。久旷职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9H 页
务。岂敢因循迁就。以重偃蹇自便之罪哉。此臣之所以痛心疾首。如欲无生。不避斧钺。重烦哀吁者也。伏愿 圣慈特垂睿鉴。曲赐矜许。庶使妄庸获安愚分。千万大愿。因窃伏念臣以迂愚衰贱。百事无以逾人。仰荷 圣明召从远外。置之八座之列。处以经幄之末。臣赋性狂简。信古太笃。以为若但诵说章句。解释文义。碌碌随群。以应故事而已。则殊非 圣主招延自近之意。过不自料。竭精毕思。窃欲因此际会。得效涓埃。不思意见阔疏。言语颠妄。不适时宜。动辄乖谬。宜其贻讥当世。见嗤公论也。反复思惟。分甘退伏。是敢冒犯天威。毕其区区之说。伏愿 圣明特加矜从。使臣归伏田亩。以终馀年。不胜幸甚。
四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三度封章。乞免所带铨长之职。蝼蚁微诚。不足仰动 天听。怵迫徊徨。措躬无所。敢冒万死。屡犯 天威。欲望 圣慈少垂察焉。伏念臣禀气甚薄。蒲柳易衰。年未五十。发白齿落。矧今犬马之齿。已迫七旬。非但精神内耗。筋力外凋。两目昏瞖。便不分人颜色。两耳聋聩。或至错应人言语。自知不堪从宦之日久矣。惟是猥荷恩眷。黾勉造朝。感疾旅邸。沈澌累朔。
四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三度封章。乞免所带铨长之职。蝼蚁微诚。不足仰动 天听。怵迫徊徨。措躬无所。敢冒万死。屡犯 天威。欲望 圣慈少垂察焉。伏念臣禀气甚薄。蒲柳易衰。年未五十。发白齿落。矧今犬马之齿。已迫七旬。非但精神内耗。筋力外凋。两目昏瞖。便不分人颜色。两耳聋聩。或至错应人言语。自知不堪从宦之日久矣。惟是猥荷恩眷。黾勉造朝。感疾旅邸。沈澌累朔。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59L 页
幸赖天泽馀润。得免填委沟壑。而自是以来。癃残衰悴。日甚一日。反复思惟。万无自力之路。盖臣本意。实为病不任事。恳乞退休。而其间数次。乃因他事。忘其前语。此其所以屡渎 圣聪而不能少回 天意者也。于今始觉前日之谬。不敢更有他说。辄冒万死。复此哀吁。伏惟 圣明洞鉴微诚。早赐开允。臣不胜千万大愿。
五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年迫桑榆。衰悴日甚。自经大政。撼顿添伤。虚汗常流。耳目昏聩。僵伏旅邸。废食呻吟。猝遇春寒凄恻。旅寓荒凉。头疼喘急之證。有加无减。窃自惟度。万无出仕之路。节次封章。沥恳哀吁。见阻喉司。未得彻闻。惶恐缩伏。罔知所为。不意今者召牌临门。严畏分义。趋诣阙下。而精神眩瞀。筋骨酸痛。作势强起。旋复废踣。咫尺天门。无路进肃。敢搆短疏。复申前恳。伏乞 圣慈俯谅微悃。曲加矜怜。特加开允。以幸公私。千万大愿。神昏气短。言不尽意。
六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昨于病伏中。遽承召牌。即以不俟屦之义。扶曳病躯。来至阙下而乍触风寒。疾势添剧。头疼目眩。
五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年迫桑榆。衰悴日甚。自经大政。撼顿添伤。虚汗常流。耳目昏聩。僵伏旅邸。废食呻吟。猝遇春寒凄恻。旅寓荒凉。头疼喘急之證。有加无减。窃自惟度。万无出仕之路。节次封章。沥恳哀吁。见阻喉司。未得彻闻。惶恐缩伏。罔知所为。不意今者召牌临门。严畏分义。趋诣阙下。而精神眩瞀。筋骨酸痛。作势强起。旋复废踣。咫尺天门。无路进肃。敢搆短疏。复申前恳。伏乞 圣慈俯谅微悃。曲加矜怜。特加开允。以幸公私。千万大愿。神昏气短。言不尽意。
六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昨于病伏中。遽承召牌。即以不俟屦之义。扶曳病躯。来至阙下而乍触风寒。疾势添剧。头疼目眩。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0H 页
几至昏仆。咫尺天门。末由趋进。略搆短疏。陈情哀吁。竟阻喉司。未得彻闻。不免又犯违牌之罪。 天度包容。不加谴责。又下勿推之命。非常恩数。每出格外。臣是何人。荷眷至此。秪诵恩言。感激涕下。岂不欲勉策疲钝。少答鸿私。惟是残骸易病。宿疾难治。暂有撼顿。辄至危惙。今日起居之班。又未得进参。揆以分义。无地自容。此臣之所以屡渎天威。不避斧钺。连章恳乞。冀蒙矜许者也。欲望 圣慈特加哀怜。曲贷残生。使之退伏田里。以尽馀龄。不胜千万大愿。
七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久婴沈痾。腠理虚薄。乍触风寒。百疾交作。即今头目昏眩之證。牙颊刺痛之患。一并作苦。拥衾僵伏。严召之下。又未即赴。顾念分义。罪合万死。惶恐闷缩。措躬无所。敢搆短疏。哀吁以闻。伏乞 圣慈特加矜谅。俯察微悃。亟递臣职。兼治臣罪。俾安微分。以警群下。千万幸甚。
焚黄乞假再疏(二月)
伏以臣昨以焚黄受由事。陈情哀吁。俯伏旅次。恭俟指挥。伏睹承政院所奉 圣旨。念臣长途撼顿。劳悴致伤。数行丝纶。辞旨恳恻。有若家人父子轸恤悯劳
七辞吏曹判书疏(正月)
伏以臣久婴沈痾。腠理虚薄。乍触风寒。百疾交作。即今头目昏眩之證。牙颊刺痛之患。一并作苦。拥衾僵伏。严召之下。又未即赴。顾念分义。罪合万死。惶恐闷缩。措躬无所。敢搆短疏。哀吁以闻。伏乞 圣慈特加矜谅。俯察微悃。亟递臣职。兼治臣罪。俾安微分。以警群下。千万幸甚。
焚黄乞假再疏(二月)
伏以臣昨以焚黄受由事。陈情哀吁。俯伏旅次。恭俟指挥。伏睹承政院所奉 圣旨。念臣长途撼顿。劳悴致伤。数行丝纶。辞旨恳恻。有若家人父子轸恤悯劳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0L 页
之勤。疏逖贱臣。何以获此于 殿下之前哉。奉读以还。涕下交颐。第念臣以布衣诸生。猥荷天休。推恩之典。逮及三世。感极幽明。庆溢门阑。亟欲焚黄改题。昭揭显号。使鸿恩至泽。早及于泉壤之中。而缘臣疾病沈澌。迁就至今。益增不洎之悲。此臣之日夜疚怀者也。矧惟臣兄参奉臣尚逸曾已身死。兄嫂柳今年八十有五。气息奄奄。朝夕难保。若一朝溘然。则吉事庆礼。其何以举行于三年之内。此臣之所大惧也。加以臣年龄迟暮。数年之后。便作七十岁人。如使先狗马填沟壑。则此真古人所谓无可奈何者也。私情原委。缕缕控陈。极知猥越。而中心闷迫。不得不仰暴于天地父母之前。欲望 圣慈俯谅微悃。曲赐矜从。俾微臣获伸人子至情。千万大愿。屡渎 天威。臣无任恐惧屏营俯伏俟罪之至。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劄
请勿除道以迎北使劄(壬申正月请对)
伏闻乃者自彼国移咨我国。将以明春。差遣大臣,官员五六人。阅视长白山以南地方形势。以为纂修一统志之地。朝议方除道于鸭绿东边。历长白之阳。直抵豆满江。以达其行李云。而臣非但以连章乞递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劄
请勿除道以迎北使劄(壬申正月请对)
伏闻乃者自彼国移咨我国。将以明春。差遣大臣,官员五六人。阅视长白山以南地方形势。以为纂修一统志之地。朝议方除道于鸭绿东边。历长白之阳。直抵豆满江。以达其行李云。而臣非但以连章乞递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1H 页
故。缩伏旅邸。与人罕接。且不得与闻筹司末议。矇然不知近日朝议。数日前。始得略闻其槩。虽未详知其间委折。然若果如所闻。则臣愚意窃以为过矣。彼若欲知山河形势。纂修一统志而已。则不过分付我国。委官审视。作为图画。使之奏闻。甚易且便矣。何至纷纷然出遣大臣使者五六人。周行外国封疆。经涉险阻。若是其多事乎。窃计彼必西有深患。故为此兔营三窟之计。而诡言以欺我也。今若为彼积威之所劫。不敢出一气相违越。一惟其令之从。除道路以导之。丰饩廪以馈之。则非但彼之凶恣益无忌惮。于我治道之际。接应之时。凿山刊木之劳。馈饷烦费之难。必将罔有纪极。西北两路民力竭矣。怨咨极矣。向后虽欲收拾人心。尺寸支撑。其可得乎。且彼既开道路。一番经涉之后。托以每年周行看阅其经由道路。险阻要害处。调立城障。置卒防戍。渐生侵削之计。则亦将何辞以答。何计以拒乎。昔宋理皇时。蒙人请置榷场于樊城外。以通互市。吕文德为其所欺。请于朝而许之。蒙人托以护货。筑土墙于鹿门山外。又筑堡于白鹤城。以遏南北之援。时时出兵。抄掠襄樊城外。兵威益炽。遂不可复遏。北人固多凶计。其笼络人如此。中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1L 页
国之人。每堕其计中。今兹利害。正与此同。朝廷之上。未闻以是为言者。此臣之所未解也。夫地有所必争。城有所必守。不可不谨其始而虑其终也。汉元帝时。单于稽服请罢边备。朝议皆以为然。郎中侯应独以为不可曰。北边外有阴山东西千里。草木茂盛。孝武世。斥夺此地。设屯戍以守之。匈奴自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罢之不可。即遣使谕止之。可谓得保邦御夷之道矣。今自鸭绿南岸。经长白之阳。抵豆满之阴。其形势之险固。天所以限南北也。今若伐其树通其道。使无隐蔽之所。夷其险撤其备。使无藩篱之限。则其于保邦之道何如。备边之策何如。此又臣之所未解也。臣窃伏闻朱子之言曰。本朝不得都关中者。以失横山之险故也。夫横山乃山之极高处。在前代为中国之地。至本朝。横山以北。尽为西夏所有。山河之固。与吾共之。反据高以临我。是以不可都也。以今日形势论之。长白山雄峙北边。横亘数百里。为我国冈脊。岩险峻极。岑蔚丛茂之势。实与汉时阴山。宋之横山无异。而今乃刊凿以通道。乡导以引敌。使国之所恃以为屏蔽者。尽入他人包括中。其于利害何如。其于事理何如。此又臣之所未解也。臣窃见宋钦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2H 页
宗时。金人入寇汴都。要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以讲和。国子祭酒杨时上疏谏曰。河朔朝廷之重地。三镇又河朔要藩。今一朝弃之。京城无藩篱之固。戎马疾驰不数日而至。此非经远之谋。朝廷不能用。卒致靖康之祸。此前事之鉴也。今彼人之周览北土山河形势者。若不但为纂修一统志之计。则必将骎骎然有节次要索之患。然则清川以西吉州以北。将非国家之有。杨时所谓戎马疾驰。不数日可至者。诚可寒心。此又臣之所未解也。今之议者。或谓今兹之举。不可遽然违拂。姑从其请。以顺其意。俟其有难从之势然后拒之未晚。此亦似是而实不然也。夫不谋之于始塞之于微。使彼盘据既固。我之困竭已极然后乃始收拾补苴。以遏其临高转石之势。其不格明矣。今若逊辞陈恳。以实情相告曰。小邦连岁大侵。八路民生。困弊极矣。实难千里裹粮以供凿山治道之役。且鸭绿以东长白以南。草木荟蔚。崖谷险侧。若使堑堙刊凿。开通道路。以为使价经行之地。则有非数年之力所能就。况今小邦民力困极如此。万无调发远役之路。大国遍覆区宇。兼爱内外之民。小邦之困厄。亦大国之所隐也。惟愿大国量此形势。且停大臣官员远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2L 页
外临辱之勤。只令小邦该事之臣。挟一二画工及熟谙北土形势之人。详度地形。绘画作图。封裹以进。如周礼职方氏及遂人各具所掌土地险易人民多寡之数。以诏于王者之为。则可免大国使价跋涉险阻之苦。小邦民夫赢粮远役之弊。而长白土门山河形势。已瞭然于殿陛之下矣。且自丙子以后。有大小两国各守地界。不相侵越之约。故小邦恪守东藩。钦仰大国之以信义相孚者。于今五十馀年。今者若使小邦图画北地山川形势。以供纂修一统志之役。则岂敢一毫差舛。以负大国以信义相接之意哉云尔。则彼虽不快于意。亦不至遽加怪责。徐观其所答如何。别作调度。以应其变。而及此閒暇。先为自强之策。以修阴雨之备。使我有以待之。则虽不得已而至于用兵。亦岂遽出其下哉。且在我有不可胜之势。凡操纵伸缩。由我不由彼。则与夫失形便先自弊。涣散无收拾者。岂可同日语哉。此实国家安危所系。存亡所关。不可不熟虑而审处之也。臣闻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又曰刍荛之言。圣人择焉。伏愿 圣明念稽众察迩之义。以恢经远之略。又下筹司议。使之商度以闻。如使臣言略有可采。则庶几小效愚臣报国之愿矣。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3H 页
以为狂妄粗卤。无足可取。则臣当伏妄言之罪。惟 圣明裁择取舍焉。
论修身正家劄(二○癸酉五月 经筵)
臣闻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是以人主之家齐则天下无不治。人主之家不齐则未有能治其国者也。是故三代之上。圣贤之君。能修其政者。莫不本于齐家。昔朱子敷陈此义。告于其君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而夫妇之别严者。家之齐也。妻齐体于上。妾接承于下。而嫡庶之分正者。家之齐也。内言不出。外言不入。苞苴不达。请谒不行者。家之齐也。然闺门之内。恩常掩义。率多溺于情爱而不能自克。苟非正心修身。动由礼义。使之有以服吾之德而畏吾之威。则亦何以正其宫梱。杜其请托。检其姻戚而防祸乱之萌哉。先正臣李滉之告 宣祖大王曰。谗间之祸。恒人有所不免。而帝王之家。此患尤多。其故何哉。昵侍左右。便嬖给事者。无非宦寺与妇人。此辈之性。例多阴邪狡狯。挟奸怀诈。喜乱乐祸。分势角立。争多较少。情状万端。一或倾耳。则必至陷溺。伏愿 殿下鉴大易家人之义。严于自治而谨于正家。两贤之言。前后一贯。至为痛切。岂非后世人主
论修身正家劄(二○癸酉五月 经筵)
臣闻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是以人主之家齐则天下无不治。人主之家不齐则未有能治其国者也。是故三代之上。圣贤之君。能修其政者。莫不本于齐家。昔朱子敷陈此义。告于其君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而夫妇之别严者。家之齐也。妻齐体于上。妾接承于下。而嫡庶之分正者。家之齐也。内言不出。外言不入。苞苴不达。请谒不行者。家之齐也。然闺门之内。恩常掩义。率多溺于情爱而不能自克。苟非正心修身。动由礼义。使之有以服吾之德而畏吾之威。则亦何以正其宫梱。杜其请托。检其姻戚而防祸乱之萌哉。先正臣李滉之告 宣祖大王曰。谗间之祸。恒人有所不免。而帝王之家。此患尤多。其故何哉。昵侍左右。便嬖给事者。无非宦寺与妇人。此辈之性。例多阴邪狡狯。挟奸怀诈。喜乱乐祸。分势角立。争多较少。情状万端。一或倾耳。则必至陷溺。伏愿 殿下鉴大易家人之义。严于自治而谨于正家。两贤之言。前后一贯。至为痛切。岂非后世人主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3L 页
之所当龟鉴也哉。臣窃惟 殿下阅天下事变既久。鉴前世得失甚明。则岂有是哉。然臣之过虑。不胜区区忠爱之诚。谨以古之贤臣。得事仁圣之君。而犹以毋若丹朱傲。毋若殷王受之酗于酒德哉之义。敢陈先事之戒。伏愿 圣明留神财省焉。
臣闻君臣之义。与生俱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然君臣以义合者也。必须上下之间。情义交孚。可否相济。短长相补。然后可以共成正大光明之治。苟为不然。君臣之间。两相疑阻。欲一启口。则恐触忌讳。欲一做事。则虑有后咎。咨且踯躅。闷默徊徨。驯致上下相徇。直言蔑闻。若此不已。则几何不胥沦陷而竟至亡人之国乎。陆贽之告唐德宗曰。先皇之末。君臣搆嫌。始以颇僻失平。继以疑阻成否。是可为戒。不可为法。其言诚为痛切。是诚后世人主之所当惕念处也。臣始至都下。伏见 圣明日新轩御制诗。其末句有云。际遇要孚一个诚。仰惟 圣明已尝留意于此而另加工程。然傅说之言曰。非言之艰。惟行之艰。荀卿之言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伏愿 圣明鉴于兹。念哉戒哉。
论进德正俗育才劄(六月 召对时)
臣闻君臣之义。与生俱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然君臣以义合者也。必须上下之间。情义交孚。可否相济。短长相补。然后可以共成正大光明之治。苟为不然。君臣之间。两相疑阻。欲一启口。则恐触忌讳。欲一做事。则虑有后咎。咨且踯躅。闷默徊徨。驯致上下相徇。直言蔑闻。若此不已。则几何不胥沦陷而竟至亡人之国乎。陆贽之告唐德宗曰。先皇之末。君臣搆嫌。始以颇僻失平。继以疑阻成否。是可为戒。不可为法。其言诚为痛切。是诚后世人主之所当惕念处也。臣始至都下。伏见 圣明日新轩御制诗。其末句有云。际遇要孚一个诚。仰惟 圣明已尝留意于此而另加工程。然傅说之言曰。非言之艰。惟行之艰。荀卿之言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伏愿 圣明鉴于兹。念哉戒哉。
论进德正俗育才劄(六月 召对时)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4H 页
臣闻王者至尊无上。德配天地。兼利万物。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乘车则有銮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有师氏以美诏之。有保氏以谏其恶。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其侍御仆从。罔非正人。以朝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至于衣服器用。饮食酒浆。货贿出入。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冢宰之官。使其左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虽以一人之尊。深居九重之邃。而凛然常若立乎宗庙之中朝廷之上。是以恭己南面。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赏无不庆。刑无不威。盖其所以维持之方。辅养之具。如此其至。然原其本根所在。则亦曰穷理以明之。居敬以守之而已。若夫穷理之要。则即凡天下之物。因其所知。推类以穷之。以求至乎其极。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经史之中。或索之议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造化之变。政事施措之宜。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使其表里精粗无所不尽。则吾之聪明睿知。可以及古之圣王矣。若夫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4L 页
持敬之方。则随其地头。各致其工。正衣冠尊瞻视。以饬其外。存戒惧整思虑。以直其内。动容貌而远暴慢。出辞气而远鄙倍。视思明而听思聪。言思忠而事思敬。动静无违。表里交正。驯致至于貌之恭足以作肃。言之从足以作乂。视之明足以作哲。听之聪足以作谋。思之睿足以作圣。则吾之敬守协一。可以及古之圣王矣。凡此数语者。非臣愚妄杜撰凑合之所为。实出经传所载圣贤谟训。而为开物成务修身为政之本。臣每抱遗经。常窃慨叹。适蒙引对。敢以为献。伏愿 圣明深赐省览。仔细点检。密切提撕。以为日用常行思虑云为之间。甚事顺理而裕。甚事从欲而危。何者敬胜而吉。何者怠胜而凶。何者公而原于性命之正。何者私而生于形气之偏。善求必得。恶务决去。蚤夜孜孜。自彊不息。则如服瞑眩之药。陟峻险之涂。始虽极辛苦不快活。终必心安体舒。沛然有馀裕矣。苟能此道。念终始典于学。用缉熙于光明。维新景命。永保鸿基。卓然为有鲜之令主后世之标准。则岂但臣民一时之幸。实 宗社万世无疆之休。惟 圣明留神财幸。
若论治道。则当以正风俗得贤才为先。而欲正风俗。
若论治道。则当以正风俗得贤才为先。而欲正风俗。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5H 页
惟在乎使人皆知善之可慕不善之可羞。必为而务去之也。虽然。民生有欲。攻取有性。触物缘境。各欲行其私。必须上之人有以总摄而整齐之。教之以孝弟。导之以廉让。既又辨贤否而定上下。核功罪而公赏罚。然后可以振纪纲而厉风俗。以致源洁流清。风行草偃之效矣。若教化不明。人心陷溺。公道不行。纪纲颓弛。则天下之俗。靡然日趋于衰陋卑薄之归。贪饕躁竞之习。惟其私意所在。则经营计较。恣意肆行。抵冒而无忌惮。必得而忘廉隅。不复知纲常伦纪之为重。名节行检之为贵矣。世道至此。诚可畏也。试以今日之事言之。民俗渐薄。人伦风化之狱日滋。士风渐偷。贪躁竞进之习日甚。加以奢侈成风。不知限节。昏姻丧祭。上下无章。以至服用之豪奢第宅之宏侈。皆足以蔑德而败度。伤财而害民。今若恣其所为。不加禁防。则将无所不至。然导民。不自其源而治其委。不提其要而事其末。则用力多而见功少。其本则固在乎人主正心诚意。以清其源。慎乃俭德。躬行以率之。大学传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其要则又在乎教戒其未然也。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故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5L 页
犯靡法妄行之狱者。则饬制量之度。以止其奢靡。有犯不孝之狱者。则饬祭祀之礼。以教其仁爱。有犯杀上之狱者。则饬朝聘之礼。以明其尊卑。有犯斗变之狱者。则饬乡饮酒之礼。以崇其敬让。有犯淫乱之狱者。则饬昏聘之礼。以明夫妇之义。古之所以化民者如此。大哉言乎。臣窃惟比年以来。庠序教弛。弊病百出。固宜以渐正之。而至于乡闾族党读法敷教。彰善瘅恶之政。不可不略仿古意。参酌施行。臣窃以为朱子所增损吕氏乡约之书。稽古参今。条目详备。举而措之。宜无迂远难行之弊。请下大臣筹司议。京中则令五部颁诸各洞尊位。一依科条。次第施行。外方则令各道各官遵依 圣旨。择定约正直月。而亦令郡功曹同共照管。著实举行。使为善者有所劝。为恶者有所惩。则其于化民成俗之道。不为少补。伏惟 圣明加意焉。
至于欲得贤才而任使之。则必须养之有素而取之有方也。若其所以教养之方。则又必先德行而后文艺。古昔盛时。所以能成人材而济世务者。盖由是物也。今世学校不修。教养无法。设利诱之涂。以益其奔趋躁竞之习。其亦无怪乎风俗之日偷人材之日衰。
至于欲得贤才而任使之。则必须养之有素而取之有方也。若其所以教养之方。则又必先德行而后文艺。古昔盛时。所以能成人材而济世务者。盖由是物也。今世学校不修。教养无法。设利诱之涂。以益其奔趋躁竞之习。其亦无怪乎风俗之日偷人材之日衰。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6H 页
而治道之不古也。仰惟 圣上盖尝有慨乎是。顷于太学舍菜之日。至勤亲札以谕之。蔼然有敦本善俗挽回世教之意。凡囿于菁莪化育之中者。孰不感叹兴起。伫见思皇之美乎。臣之区区。亦尝仰因 圣教而窃有所反复于冕旒之下。蒙不以为罪而加奖纳矣。臣诚感激。庶几思竭其驽劣。与赞 圣化之万一。而独惜夫荏苒因循。终不免安常习故之归。岂不为重可慨然者乎。臣窃以为科举取人之法。今难卒革。三代学校之法。未易轻议。然汉魏间乡举里选之法。无甚难行。至如程伯子学校之议。其节目之详。规模之密。合古宜今。初无有不可行者。朱子所谓如欲乘时改制。以渐复先王之旧而善今日之俗。则必如明道熙宁之议。然后可以正大本而革流弊者。诚至论也。臣今且就其议论中略有所参酌而为之献焉。请先令诸路州牧郡县极意延访。且听乡里长老从实推荐。而得其有博闻躬行。晓达体要。堪为人师表者。以为其学之师。次择其资禀俊秀。材识通明者。大邑则无过十人。小邑则止一二人。惟务精择。不务其多。限年自二十至四十五岁。各入其乡学。优其廪给。宽其程督。俾相与讲明正学。讨论经义。其教以孝弟忠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6L 页
信为先。其学以择善修身为要。其业自四书五经。以及心经近思录朱子书节要等书。皆要循序致精。不贵汎滥博杂。其有父母骨肉之养者。亦许其优游往来。本官每岁四孟月朔。与其学之师。以乡饮酒之礼。会乡老与学子。考其勤慢。试其能否。其有经明行修。才能可任者。以岁十月。以次升之于巡营监司。又择其经行才器可充其选者。以岁终从实论荐于朝。谓之选士。如有学荒行亏者。辄斥罢之而罪其吏与师。朝之公卿大臣及近侍儒臣。取监司所论荐。同共延接。或以经义。发为问目。或以论策。访问时务。第其高下而任之官。量其才分而授之职。其有不任选者。监司亦难免误荐之罪。凡处州县之学者。皆满三岁然后始得升之监营。其升之于朝者。不在是限。惟其人之能否而进退。其在太学者。虽不得不治举业。然学官以时相接。讲论经义。策问时务。而论荐其能者。亦略如选士之法。如是数年。庶几风俗丕变。得士寖广。而其于治道。不为少补矣。乃者庆尚监司臣李玄纪按道之初。有志此事。移文列邑。以为选士教养之规。其意不为不美。以其未有朝家指挥。监司又非久任之官。被选儒生辈。视以姑息。诿以虚文。无信向从化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7H 页
之意。今若自朝廷颁降教条。申明法意。令诸路监司著为成式。著实举行。至如岭南。则使之因其所定规摹而稍加增损。次第施行。则庶几有耸动振作之效矣。古人所谓拔十得五。才不可胜用。求才而失。尚愈于不求者。诚为至论。惟 圣明加意焉。
论君德劄(九月 经筵)
臣窃惟 主上殿下圣智天锡。睿性夙成。自嗣服之初。已有志兴治化。追踪古先哲王。以好学尊贤贱宝贵德。为治国之要。而尤惓惓致意于纳忠谏喜闻过之义。至引伊尹告太甲之语。欲于逆于心者求诸道。逊于志者求诸非道。此实帝王之盛节。治国之要道。当此之时。凡厥小大之臣。莫不钦仰叹服。皆欲迟一死以见至治之化。夫何比年以来。 圣志稍怠。渐不如前。以近日事言之。 园陵行幸之前。既斥谏长。以及启跸之后。又斥都宪。数旬之内。过举重仍。臣之区区窃自惑焉。夫台谏者。人主之耳目。朝廷之纲纪。设使所言。过重而失当。逆心而拂志。犹当优容而虚受。宽恕而慰谕。岂宜震之以威怒。加之以声色。摧折之挫抑之。若是之甚乎。殊非大圣人宽裕有容。虚心听纳之道。而举措之间。不免有急迫躁挠之病。独运自
论君德劄(九月 经筵)
臣窃惟 主上殿下圣智天锡。睿性夙成。自嗣服之初。已有志兴治化。追踪古先哲王。以好学尊贤贱宝贵德。为治国之要。而尤惓惓致意于纳忠谏喜闻过之义。至引伊尹告太甲之语。欲于逆于心者求诸道。逊于志者求诸非道。此实帝王之盛节。治国之要道。当此之时。凡厥小大之臣。莫不钦仰叹服。皆欲迟一死以见至治之化。夫何比年以来。 圣志稍怠。渐不如前。以近日事言之。 园陵行幸之前。既斥谏长。以及启跸之后。又斥都宪。数旬之内。过举重仍。臣之区区窃自惑焉。夫台谏者。人主之耳目。朝廷之纲纪。设使所言。过重而失当。逆心而拂志。犹当优容而虚受。宽恕而慰谕。岂宜震之以威怒。加之以声色。摧折之挫抑之。若是之甚乎。殊非大圣人宽裕有容。虚心听纳之道。而举措之间。不免有急迫躁挠之病。独运自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7L 页
用之失。此臣之所大惧也。昔者孔子答定公一言丧邦之问曰。予无乐乎为君。惟其言而莫予违也。孟子曰。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此皆圣贤至戒也。岂不大可惧哉。今 殿下以二谏臣言事失当。逆心拂志之故。辄加訑訑之声色。而示以莫违之意。则自此在廷之臣。必将以言为戒。钳口齰舌。虽有可言之事。莫有为之发口论执者。其于 圣德何如。其于国事何如。以 殿下聪明睿智。其于事过之后。穆然深思于芜閒濩蠖之中。必将惕然而惧。愀然而悔矣。虽然。临事辄发。旧病依然。盖由致知之见。犹有所未明。持养之工。犹有所未熟。私意根株。未尽拔去。胸中查滓。未尽消化故也。伏愿 殿下益留意于存养省察之工。密切体认。勤加克治。念大易频复之戒。追成汤不吝之义。千万幸甚。臣又窃以为 殿下每答群臣陈戒章疏。必以嘉尚体念为教。而终无见诸行事之实。此孔子所谓从而不改。悦而不绎。吾亦末如之何者也。朱子所谓言虽嘉纳。而略无变改。以柔道不战。而屈天下忠义之兵者也。大凡天下之事。不进则退。若一向因循。徒成文具。则实病未祛。实效未著。因仍迁就之间。其为国患日甚。可不惧哉。可不戒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8H 页
臣又窃以为王者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乘车则有銮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其侍御仆从。罔非正人。以朝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盖其所以维持防范之者。如此其至。故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举措云为。允合人心。岂若后世人主恣意于流连之乐。耽玩于驳杂之戏。于以亏损威仪。败坏德性者之为哉。宫省事禁。 殿下燕处起居之节。臣固不得以知。然持养之工深。则必无仓卒急遽之失。伏愿 圣明以古昔圣王之道为法。以后世昏主之事为戒。臣于六月二十日宣政殿引对时。写进小劄。略陈古昔圣王居处出入之节。圣贤相传穷理居敬之说。反复论列。聊备乙夜之览。未知 殿下已尝留意而省念否。此非愚臣臆说。实出经传谟训。伏愿 圣明更取臣前劄及今日所陈。留之几案。详赐览观。则其于省身克己之工。不无少助。伏愿留神财省焉。臣以草莽疏逖之贱。猥蒙殊特之遇。使之出入经席。裨补阙漏。臣诚感激。思效涓埃。惟是学术空疏。诚意浅薄。无以感悟 天听。匡救阙失。徒能随众碌碌。时时陈说一二细微。以应文备数而已。病伏寒斋。终夜不寐。窃自循省。忧虑万端。今因入侍。敢复索言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8L 页
竭论。伏愿 圣明恕其罪而悯其忠。俯赐开纳。则非独微臣之幸。实 宗社臣民之幸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献议
先陵志文改撰议(庚午正月)
臣生长遐陬。孤陋寡闻。其于稽古礼文之事。尤所瞢昧。兹承下询之意。周章愕眙。不知所以为对。重孤礼官远临之勤。聊诵所闻。以备财择。而终无端的显据。无任恐惧踧踖之至。臣谨按宋哲徽之际。邪党方起。用事于国。史诬谤宣仁。无所不至。异时高宗以孟太后言。命史官范冲。重修国史。删正其谬。而无改撰志文之事。又按周濂溪事迹有失实处。朱子就潘志(潘清逸所撰志文)蒲碣。(蒲宗孟所撰碣文)删削去就。合为事状。而不以志碣不改为嫌。但于国史本传中以有衍字。必欲奏请镌改。至如魏掞之之葬。朱子实铭其圹。而以有所顾避。不得直书其事。其后孝宗皇帝嘉掞之直谅。特赠其官。其友黄仲本买石以表其墓。且请朱子记其事。并刻于石。朱子因系之曰。幸得追补志铭之阙。慰元履(掞之字)于地下云。朱子与掞之家厚。改撰志文。易旧以新。无所不可。而毕竟如此而已者。岂不以墓隧穿掘。改置移易。诚有所未安故邪。士礼尚然。况邦家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献议
先陵志文改撰议(庚午正月)
臣生长遐陬。孤陋寡闻。其于稽古礼文之事。尤所瞢昧。兹承下询之意。周章愕眙。不知所以为对。重孤礼官远临之勤。聊诵所闻。以备财择。而终无端的显据。无任恐惧踧踖之至。臣谨按宋哲徽之际。邪党方起。用事于国。史诬谤宣仁。无所不至。异时高宗以孟太后言。命史官范冲。重修国史。删正其谬。而无改撰志文之事。又按周濂溪事迹有失实处。朱子就潘志(潘清逸所撰志文)蒲碣。(蒲宗孟所撰碣文)删削去就。合为事状。而不以志碣不改为嫌。但于国史本传中以有衍字。必欲奏请镌改。至如魏掞之之葬。朱子实铭其圹。而以有所顾避。不得直书其事。其后孝宗皇帝嘉掞之直谅。特赠其官。其友黄仲本买石以表其墓。且请朱子记其事。并刻于石。朱子因系之曰。幸得追补志铭之阙。慰元履(掞之字)于地下云。朱子与掞之家厚。改撰志文。易旧以新。无所不可。而毕竟如此而已者。岂不以墓隧穿掘。改置移易。诚有所未安故邪。士礼尚然。况邦家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9H 页
事体自别。尤不可不慎且重也。窃尝闻之。邃古之时。其先祖有德善功烈。勒名钟鼎。藏之宗庙。降及南朝。始有志铭埋之墓中。隋文帝有言曰。若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以碑为。先儒以为此是实语。由此观之。实录行状诚为万世不朽之传固无待于志铭也。若从初言之。流来规例。固不可废。若以如今所值者言之。固当改撰行状。据事直书。永为惇史。既又略叙其故。刻之陵石。如朱子所书魏掞之墓表故事。则亦足昭示永世。至于穿破神皋攒宫之旁。必欲改旧而易新。或置旧而用新。揆以事理。俱为未安。借曰士夫家事。不可拟之邦家典礼云尔。则亦古者天子诸侯丧礼亡。不免以士丧礼仿而行之之意也。
六臣复官致祭赐额议(辛未九月)
乃者 主上殿下辇过六臣墓。嘉其忠义。以复官致祭赐额祠宇之意。下大臣诸宰议。既又询及远外疏贱之臣。臣玄逸懵不晓事。且长途跋涉之馀。神精耗愦。茫然不知所以为对。然窃感 圣主询荛之至意。聊诵所闻。以备财择。臣窃惟 世祖大王迫于天命人心。为此不得已之举。而彼六臣者。乃心所事。抗节致忠。至死不变其心。则伯夷非武王之心也。其事则
六臣复官致祭赐额议(辛未九月)
乃者 主上殿下辇过六臣墓。嘉其忠义。以复官致祭赐额祠宇之意。下大臣诸宰议。既又询及远外疏贱之臣。臣玄逸懵不晓事。且长途跋涉之馀。神精耗愦。茫然不知所以为对。然窃感 圣主询荛之至意。聊诵所闻。以备财择。臣窃惟 世祖大王迫于天命人心。为此不得已之举。而彼六臣者。乃心所事。抗节致忠。至死不变其心。则伯夷非武王之心也。其事则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69L 页
与周之韩通。明之景清。丽之郑梦周。同一规模也。传曰。武王克商。义士犹或非之。夫以伯夷之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孔子是周人。犹以谏伐而饿。为求仁而得仁。何尝以称述伯夷之故。为有所嫌碍于武王哉。韩通效死于周室。而宋太祖追赠优厚。景清,郑梦周尽节于所事。而大明 宣宗。本朝 太宗或命复官。或加褒赠。皆所以崇奖节义。为后世人臣忠义之劝也。今我 圣上欲为褒奖六臣。则 宣宗皇帝复景清官。 太宗大王褒赠郑梦周之义也。岂不为旷世之盛举乎。况我 世祖大王以六臣为后世忠臣之教。实与宋太祖优厚韩通之意同。而且示微意于后世子孙。今兹之举。实继志述事之大者。又岂有一毫嫌碍于其间哉。夫王者公天下为是非。六臣事设或有所嫌碍。犹不可以废天下公议。况以伯夷,武王之事及 宣皇,太宗待景清,郑梦周之义观之。则亦何所嫌难而至拟之以讳亲讳国之义乎。今若有所避就而必欲为之隐讳焉。则窃恐其或反有累于 光庙应天顺人之举。而非所以阐扬 先朝宽弘博大之度也。世降俗末。伦纪败坏。人将不复知忠孝节义之为何事。今 圣上之为此举。实出于深识远览。非常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70H 页
情凡虑之所可及。臣愚以为继自宸衷。早赐施行。其于扶树风声。助成治化之道。不为少补。臣玄逸诚惶诚恐。谨昧死仰达。
宗庙玉册追补议(甲戌二月)
臣窃详 宗庙奉审后。大臣之议礼曹之启。则以为自 太祖大王第一室。至 中宗大王第六室谥册。则见失于壬辰之变。自 宣祖大王第七室。至 元宗大王第八室谥册。则破碎于丙子之乱。自壬辰至丙子。自丙子至于今。多历年所。其间非无守经据礼之臣。而未尝有改造追补之请。岂皆未遑而然邪。窃恐 宗庙事重。以阙疑阙殆之道处之故也。春秋只书夏五。不系月字。史册旧文一字之缺。犹不敢率意补填。以存传信传疑之法。况莫重谥册中。当时年岁之甲乙。奉使之谁某。若不能详知。其可臆度而为之乎。且在今数百载之后。既非上谥作册之时。又非 列圣在世之日。而辄上 列圣御讳。纷纷改作。亦非后世臣子之所敢安也。春秋宋戴公时。大夫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大师。归以祀先王。孔子编诗时。亡其七篇。而无改作追补之文。盖慎重阙疑之道也。若以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则必须考出当代实录
宗庙玉册追补议(甲戌二月)
臣窃详 宗庙奉审后。大臣之议礼曹之启。则以为自 太祖大王第一室。至 中宗大王第六室谥册。则见失于壬辰之变。自 宣祖大王第七室。至 元宗大王第八室谥册。则破碎于丙子之乱。自壬辰至丙子。自丙子至于今。多历年所。其间非无守经据礼之臣。而未尝有改造追补之请。岂皆未遑而然邪。窃恐 宗庙事重。以阙疑阙殆之道处之故也。春秋只书夏五。不系月字。史册旧文一字之缺。犹不敢率意补填。以存传信传疑之法。况莫重谥册中。当时年岁之甲乙。奉使之谁某。若不能详知。其可臆度而为之乎。且在今数百载之后。既非上谥作册之时。又非 列圣在世之日。而辄上 列圣御讳。纷纷改作。亦非后世臣子之所敢安也。春秋宋戴公时。大夫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大师。归以祀先王。孔子编诗时。亡其七篇。而无改作追补之文。盖慎重阙疑之道也。若以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则必须考出当代实录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70L 页
及仪轨。俾无一字一句涉于疑似。既又申命玉堂诸臣。博考杜氏通典文献通考等书。详知前代故事。以为證左。然后商酌处之。允合事宜。似不可率尔苟简。以起来世之惑。
答礼曹弘文馆劄记(庚午五月)
玄逸昨准弘文馆,礼曹,成均馆所奉 圣旨。以大司成李凤徵别单献议中圣殿祭享时乐章未备一款。因备边司回启。令儒臣博考典章事命下。又自本馆请遣礼官广询博访。以为详尽无欠之地者。玄逸以穷乡晚出。浅弊孤陋。其于寻常事务。都不通晓。况于考礼正乐之事。其何敢容喙于其间哉。承命悸恐。茫然不知所以为对。然既烦礼官远来之勤。不敢不略陈所闻。以备朝廷采择禀财焉。窃详大司成所陈及玉堂启辞。则通纪,会典中。皆有迎送神奠币三献彻笾豆用乐之节。而独五礼仪。只有奠币初献彻笾豆所用三章。而就其中或缺三句四句。实为简陋疏略之甚。窃按通纪,家语及朱子释奠仪。皆有迎送神奠币三献彻笾豆用乐之节。而家语比通纪尤详。朱子释奠仪。其用乐作止之节。亦较然明甚。不知五礼仪纂集时。缘何有此脱误也。窃惟当时受教典领之臣。
答礼曹弘文馆劄记(庚午五月)
玄逸昨准弘文馆,礼曹,成均馆所奉 圣旨。以大司成李凤徵别单献议中圣殿祭享时乐章未备一款。因备边司回启。令儒臣博考典章事命下。又自本馆请遣礼官广询博访。以为详尽无欠之地者。玄逸以穷乡晚出。浅弊孤陋。其于寻常事务。都不通晓。况于考礼正乐之事。其何敢容喙于其间哉。承命悸恐。茫然不知所以为对。然既烦礼官远来之勤。不敢不略陈所闻。以备朝廷采择禀财焉。窃详大司成所陈及玉堂启辞。则通纪,会典中。皆有迎送神奠币三献彻笾豆用乐之节。而独五礼仪。只有奠币初献彻笾豆所用三章。而就其中或缺三句四句。实为简陋疏略之甚。窃按通纪,家语及朱子释奠仪。皆有迎送神奠币三献彻笾豆用乐之节。而家语比通纪尤详。朱子释奠仪。其用乐作止之节。亦较然明甚。不知五礼仪纂集时。缘何有此脱误也。窃惟当时受教典领之臣。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71H 页
或不能详稽古典。做错至此。而所存三章脱句之失。尤有所不可晓者。是则决非当日议礼之臣节略就简。必是后来伶人辈因循怠忽。漏失之致。不可不汲汲填补也。若别单所引仪礼释奠条贾疏所云。无迎尸以下之事。迎送神乐章。或依此删去云云。则恐未然。仪礼疏意。与今所论本不相值。设或有些意思。通纪,会典,家语等书及朱子释奠仪。皆有迎神以下七章之曲。则恐不可援此以为删节之疑也。别单中又曰。 宗庙社稷之乐。皆用七章。而独于圣庙有阙。此或出于奠与币有异故然邪云尔。则亦恐未然。仪礼经传。引文王世子之文曰。始立学者。既兴衅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郑注曰。释菜礼轻也。释奠则舞。舞则授器。既以释奠为重而具乐器。则曷尝杀节而减省乐章邪。由此论之。则圣庙乐章之缺。实为欠典。似不可因仍苟且。终不釐正也。借曰五礼仪。是 时王制。不可取次轻议云尔。则其亦有说。政和五礼仪。乃徽宗时所定。岂不是时王之制。而朱子尝曰。今学中仪。乃礼院所班。多参差不可用。又曰。政和中编此书时。多非其人所以差误如此。及守漳州时。以政和五礼祭祀仪式颇有未详备处。再申礼部检状逐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71L 页
节论破。乞赐改正行下。仍窃伏念国朝仪注。出于当日议礼之臣任意去就。固多疏略未备之处。其在于今当职之员。极意研究。以求其是正。实出补弊起废之盛意。太常国子监诸员。诚以此意详细敷奏。取旨施行。则既无议礼考文之嫌。可正历世因陋之弊。岂不韪哉。
又准别单中献议。从享位名字爵号。有此差误。不可不證正云云。窃惟本馆事体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准。而不可参用撮要无稽之说。如㵚阳侯之㵚。按玉篇及韵书。皆以㵚为水名。而其音以扶甫切。则从水称阳。似或有据。考事之以涂易㵚。未知其何所据也。至如黑墨之疑。亦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据。以墨易黑。亦未知其何所据而云然也。卿乡之疑。既称某侯。则必是地名。而乡字为近。若考地志。则当知其实。更加考检如何。絜洁未定之疑。未有所据。然按玉篇。絜字亦训清。则絜与洁可通用。而洁不可与絜通用。从絜字莫无害否。然絜与洁既通用。则书洁书絜。恐无大段错误也。江都广川称相称伯之疑。若举江都则当称相。若举广川则当称伯。江都称伯。似失意义。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正。高密伯书名书字之疑。上自
又准别单中献议。从享位名字爵号。有此差误。不可不證正云云。窃惟本馆事体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准。而不可参用撮要无稽之说。如㵚阳侯之㵚。按玉篇及韵书。皆以㵚为水名。而其音以扶甫切。则从水称阳。似或有据。考事之以涂易㵚。未知其何所据也。至如黑墨之疑。亦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据。以墨易黑。亦未知其何所据而云然也。卿乡之疑。既称某侯。则必是地名。而乡字为近。若考地志。则当知其实。更加考检如何。絜洁未定之疑。未有所据。然按玉篇。絜字亦训清。则絜与洁可通用。而洁不可与絜通用。从絜字莫无害否。然絜与洁既通用。则书洁书絜。恐无大段错误也。江都广川称相称伯之疑。若举江都则当称相。若举广川则当称伯。江都称伯。似失意义。当以通纪及陈设图为正。高密伯书名书字之疑。上自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72H 页
十哲。下至汉唐诸儒。皆直书其名。则于高密伯不可独书表德。亦当以通纪,陈设图为正。未知如何。凡此所论。皆就乐节讹谬爵号异同处。考校审覆。故以玄逸肤浅之见。敢此略献其愚。若使 圣朝功成治定。陶铸思皇之美。则必将招集诸儒。讨论商确。稽经订史。审音协律。究制作之源。致神人之和。如玄逸之愚。固将退伏田间。歌咏太平。区区所望。不止于随阙随填。补苴罅漏而已。并乞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