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2H 页
三辞吏曹参判及兼带仍陈大本急务疏(庚午六月)
伏以臣猥以庸虚。叨承 睿眷。自去年以来。受恩稠叠。顾视辈流。无与为比。自量涯分。惶愧难胜。仍窃惟念草野狂妄之言。戆愚迫切。虽蒙虚受。不以为罪。而前后所陈。未见其略有施行者。窃惟臣学识疏昧。诚意浅薄。未有以切事情而当 上心。臣诚不自知求所以答扬 圣上殊特之遇者。而未知所出也。用是惭惧。常不自安。不意今者 殿下再遣史官。促召愈勤。臣尤不识 圣意之于愚臣若是其惓惓果何谓也。以为欲咨之以言。则言已陈而不可用。以为欲宠之以恩。则恩已厚而无以加矣。臣虽以疾病忧患之故。留落不前。其所以徘徊前却。恳叩辞避者。亦有所不得已也。然而 君父之命至再至三。而为臣子者终始违慢。则其于分义。实有所未安者。是敢力疾就途。寸寸前进。今者道中。又被误恩。以臣为侍讲院赞善。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既偕史官登程。不得更有留滞。扶曳病躯。来泊东郊。而其所深虑者。窃恐进见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2L 页
之后。所言终不可用。而又徒窃宠禄。则臣之去就。实有所难处者。是敢辄罄所怀。条列以献。伏惟 圣慈幸赐观省。以为言或可采而次第行之。则臣虽退填沟壑。亦无所憾。若其言果无取。则是臣学识之陋。实无所用。设使臣贪荣冒进。 殿下亦苟留臣无为也。盖臣窃惟今日事势。如人沈痼之疾。自心腹而达四支。无一毫一发不受其病者。若欲一二言之。不胜其烦委。固难遍以疏举。臣独取其大而急者。谨昧死以献。所谓大者。讲明心学以立大本也。所谓急者。辅翼 春宫而择其官属也。优礼大臣而重其责任也。明信赏罚而振举纲维也。淑人心术而变化风俗也。省费减税而爱养民力也。选择将帅而修明军政也。惟此一本六务者。实为出治之源。当务之急。惟 殿下留神财省焉。臣之必以讲明心学。为立天下之大本者何也。盖人主之心正而后。可以正朝廷。正百官而万民四方。莫不一于正。帝王为治之能事毕矣。此自然之理也。虽然。心不能自正。必须辨人心道心于方寸之间。精察而审择之。分善几恶几于隐微之中。决去而求得之。然后可以得此心之正而为酬酢万变之主。苟或不谨于此。凡思虑云为。一任形气之私。而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3H 页
不复裁之以天理。则只此一私字。触处作灾怪。外之言语动作。内之喜怒好恶。大而刑赏与夺。小而日用酬应。皆出偏党反侧之私。而失却公平广大之度。孟子所谓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者。正谓此也。岂不大可惧哉。是故古先哲王常兢兢业业。日慎一日。虽以舜禹之圣。授受之际。犹有危微精一之戒。至于成汤之捡身若不及。文王之望道而未之见。尤可见其学如不及之意。而其缉熙光明之实。终非后世人主之所可及者。是故其发为号令施于政事者。莫不正大公平。而少无偏私狭小之弊。荡荡乎平平乎。无以议为也。今我 主上殿下有聪明睿智之资。有乐善好义之心。既又居得致之地。操可为之势。若欲追踪古先哲王传其学而得其心。正朝廷而化万民。则亦无难之不易矣。帝王传心之法。圣贤为学之要。详具于典谟训诰及鲁论戴记孟程朱氏之书。以 殿下之明。于听政之暇。详味其言而体之于身。精以察之。敬以守之。又能数接儒臣。与之讲论思绎。使浃洽而悦乎心。于以助发聪明。益察夫天理人欲之辨而痛加克复之工。如服瞑眩之药。不敢少有自恕之心。则始虽极辛苦不快活。日新又新。常久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3L 页
不厌。驯致至于本立而源清。德修而道凝。则执中之权在我。归仁之效可期。而百度可贞。庶绩可熙。此所谓一正君而国定者也。其下六事。则请继此而遂陈之。其一所谓辅翼 春宫而择其官属之说。诚为今日至切至急之务。而不可少有舒缓参错者也。夫世子国家之本。其辅导之任。不可不慎且重。贾谊保傅传之说曰。天下之命。系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教得而左右正。太子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其论教谕之方。必以孝仁礼义为本。而至于容貌辞气衣服器用之间。莫不有法度品节。其选左右之法。有三公之尊三少之亲。保身体傅德义。导之教训。又取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使与太子朝夕居处出入。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未尝以邪佞儇薄阘冗庸妄之辈参错于其间。三代之君辅翼太子之具。既豫且备如此。所以有道之长而累数百年。享有天禄者也。至于后世。则帝王之所以教子者。多失其道。或以文词笔札为工。或以异端杂技并进。以惑蛊其心志。变移其德性。至于容貌辞气衣服器用。虽涉于儇浮极于奢侈而未尝有以裁之。僚属具员而无保傅之严。讲读备礼而无箴规之益。无以发其隆师亲友尊德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4H 页
乐义之心。而徒启其戏慢媟狎奇衰杂进之害。奈何以帝王之世。当传付之统。而其所以辅翼之者。疏略至此哉。兹者 元良睿性夙成。册礼当前。此诚慎简宫僚。专意辅导之秋。亟宜斥去如臣薄劣孤陋无行义者。妙选耆德。招延道术之士。俾司训导而箴阙失。又当时时使侍燕从容。以资其渐渍薰陶之益。及其聪明渐开。德性渐完。于以启迪古先圣王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要。倾倒罗列悉以告之。则以 元子聪睿之性。必将得乎帝王心学之传。而永作 宗社统业巩固之基。岂不为有鲜亿万斯年之休哉。其二所谓优礼大臣而重其责任之说。其亦古人所谓成王畏相。相亦惟终之意也。夫大臣者人主之股肱。国家之栋梁。任弼违补衮之责。负赞元经体之重。是故大臣举其职。则体统正而朝廷尊。大臣失其职。则纪纲坏而庶事隳。其责任顾不重且大欤。盖大臣以辅圣德而修朝政。公赏罚而振纲维。明是非而正风俗为职。不比百司庶僚守成法而督稽滞。察奸欺而决讼牒。屑屑留意于簿书期会之间也。是故人君论相。不求其适己而求其正己。不取其可爱而取其可畏。使之不以弥缝苟且为贤。而以献可替否为事。使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4L 页
不以捃摭苛细为能。而以经世宰物为心。上之所以责之者。如此其重。故下之所以自任者。亦不得不重如此。则君臣之间。各自兢惕。共成治道。而宰相得其职矣。苟为不然。徒以躬亲细务奉行文书为职业。其于君德之不修。朝政之不举。纪纲之颓弛。风俗之弊坏。恬不加之意。但以不分是非。不辨曲直。因循苟且为能事。以为如此不至甚害于事。可为调停平恕之道。而不知适足以害天下之公。使朝政日紊。国事日非。则宰相失其职矣。 殿下苟能察于斯二者。不求其可喜而求其可畏。不求其能适吾意而求其能辅吾德。不忧其自任之不重。而常恐吾所以任之者未重。交相责勉。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不但以虚礼相拘。则岂不为 宗社生灵莫大之幸哉。其三所谓明信赏罚而振举纲维之说。则臣夫有所受之矣。昔者朱子之告于宋孝宗曰。以陛下忧勤愿治之心。岂不欲刑政之平纲维之振哉。但以一念之间。未能去其私邪之蔽。是以朝廷之上。忠邪杂进。刑赏不分。使陛下好善之心不著。疾恶之意不深。其有作奸犯科。则陛下又未能深割私爱而付诸外廷。论以有司之法。是以纪纲不能无所挠败。而不欲深究切之。且如顷年。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5H 页
方伯连帅尝有以赃污不法闻者。鞫治未竟。而已有与郡之命。又如廷臣争议配享。邪正曲直。固有所在。而两无所问。监司挟私。以诬郡守。则不问曲直而两皆罢免。监司使酒。以凌郡守。亦不问曲直而两皆与祠。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则曲加保全。台谏怀其私恩。阴拱不言。而陛下亦不之问也。宜乎败坏纪纲而使中外有轻侮朝廷之心也。至哉言乎。其于刑政之偏颇。纲维之不振。可谓究极其源而无复馀蕴矣。臣不敢知。 殿下以今日之刑政为何如。以今日之纪纲为何如。两司合启经年阅岁。不得蒙 允。遂使观望之辈隐伏回互。趑趄前却。致正论消亡。朝纲不肃。监司守令。贼杀不辜。赃污不法。启下查覈。则舒缓迁就。掩覆藏匿。或解散其事。或稍从末减。使 殿下哀悯无辜之心不著。惩治残贼之典不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臣以朱子当日之论观之。窃恐 殿下一念之间。未能悉去私意之蔽。故不免拘孪牵制而流于姑息之仁。亦无怪乎纪纲之颓弛而刑政之偏颇也。可不汲汲遑遑。求有以反之哉。其四所谓淑人心术变化风俗之说。尤为为国之先务。从昔以来。识治之士。所以深忧永叹而必欲振励矫革之也。夫民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5L 页
有欲。各有己私。攻取之性。因物而动。好恶之情。缘境而生。纷纶丛杂。万端千绪。苟非在上之人总摄而整齐之。使之畏威而服义。迁善而远辜。则天下之人。将日入于苟偷恣睢之域。违禽兽不远矣。是故古先圣王之为天下国家也。必以淑人心正风俗为本。而犹恐其少有衰陋之风卑薄之俗也。然如欲人心之淑风俗之正。必须举措得宜。有以畏服人之心志。纪纲修举。有以纠检人之非违。使天下之人。皆知善之可慕而必为。不善之可羞而必去。则能各自矜奋。更相策励。以去恶而从善。不待赏罚褒贬之一一加于其身。而礼义之风。廉耻之俗。已丕变矣。若举措失当。无以服人心。纪纲不肃。无以纠群慝。用舍不公。使贤不肖混淆。赏罚不明。使是非颠倒。则虽有劝惩条法墙壁标榜。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亦何益于事哉。因仍苟且。渐渍成风。晦盲否塞。反复沈痼。至于灭天理而穷人欲。则靡然不知名节行捡之为何事。依阿淟涊。以奔竞交结为务。奊诟无耻。以饱满意欲为能。立乎朝廷者。唯知背公营私。以苟其目前。从事科场者。唯知钻研孔穴。以售其所欲。士大夫之寡廉鲜耻既如此。则亦何责乎民风之薄谣俗之偷乎。汉儒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6H 页
言曰。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公卿循礼敬让则民不争。尚义高节则民兴行。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治天下者。审所尚而已。善哉言乎。其可谓深知治体而得化民之本矣。呜呼。今日之人心。其可谓淑乎。今日之风俗。其可谓美乎。上之私相党比。不念公义之习。下之横目自营。不顾廉耻之风。日甚一日。苟非断自 圣志绝去私意之蔽。加意正心之工而大警饬之。使小大之臣。各自洗濯其心志。修举其职事。则亦何以淑蔽固之人心而变颓坏之风俗乎。传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可不念念在兹。思有以振励之邪。其五所谓省费减税爱养民力之说。实有国之急务而不可少缓者也。夫民隐之不可不恤。民力之不可不养。不待知者而知。不待明者而言也。然欲知其困穷之实而致其养之之方。必究其致弊之源。然后可议施置之术也。夫民力之困。常在于赋敛之重且急。而赋敛之重且急。必由于用度之不节。是故朱子论恤民。以省赋为要。先圣论爱人。以节用为本。盖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及于民。虽有恤民之意爱人之心。而民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6L 页
不被其泽矣。是以欲恤民必减税。欲减税必节用。此不易之理也。国家取民之法。就其结数。计其徵敛。实无过滥之弊。然民之所以重困者。诚以水旱连年。灾害并臻。田亩所出。常不给于事育。而国家经用。又不可阙。则不免驱催促迫以取登足。此民之所以常怀廪廪。继之以怨咨也。故当今救民之策。莫若省费而减税。然则省费之策。当从何先。臣闻古之论治者。常以养兵之多。为有不赀之费。今京师四大将之兵。实与汉之南北军。唐之十六卫同。其于中权之重。捍卫之备。亦无不足。比年以来。又设禁卫营以益之。既非务精不务多之意。且其馈饷。虽不由经费。亦岂不出于民乎。乃者论事之臣。献议请罢。以臣愚见。亦省费裕民之一事也。至于内自京师。外达郡邑。上自宫禁。下至胥徒。无名浮费。亦岂无可省者。若能总计度支诸司赋入之数。而大均节之。其经常支用之不可阙者外。中外冗费之可省者。悉从废罢。则岂不能少有所济。而又因年岁稍稔。推行经界打量之法。以防无田徵税有田漏税之弊。又设外方各营都护官铸钱之法。凡民税所纳绵布。皆以钱文准输。以杜升色精粗尺数长短点退之患。既又物土之宜而取其所产。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7H 页
禁山火田荏绵清蜡科外之徵。除蔘乡防纳倍输之弊。则亦可以少革痼弊而稍宽民力矣。此其事体至大而纲目丛细类。非一言之可尽。今亦未暇尽为 殿下言之。惟 圣明留意于此。心诚求之。推类以通。则岂不为救民济物之要哉。其六所谓选择将帅而修明军政之说。此诚国之大事而不可不慎且重者也。夫将者三军之司命。而国之存亡系焉。故易著师贞丈人吉。诗称方叔召虎之美。盖谓其能以众正而整师旅饬戎务也。陆贽之告其君曰。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将非其人。兵虽众不足恃。兵不足恃。与无兵同。可谓得其要矣。虽然。历代以来。常患将不得其人。不能修军政而得士心。覆师徒而偾国事者。前后相望者何也。朱子盖尝论其失而告时君矣。臣请得为 殿下陈之。其言曰。国家蹙处东南。恢复之勋未集。诚宜选将吏覈兵籍。实军储习民兵。而今将帅之选徒以趋走应对为能。苞苴结托为事。物望素轻。既不为军士所服。而到军之日。惟务裒敛刻剥。经营贾贩。上所以奉权贵。下所以快己私。皆于此乎取之。至于招收简阅。训习抚摩。凡军中紧急之务。皆不暇及。军士既已困于刻剥。苦于役使。平时既皆悍然有不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7L 页
服之心。一朝缓急。何由可恃。有是哉。其言之痛切也。 殿下以今日将帅之选。为有以异于是乎。以今日军政之弊。为有以异于是乎。因循玩愒。莫可收拾。脱有意外仓卒之患。未知将何以御之邪。臣每一念及。未尝不当夜抚枕。不能安寝也。今国家虽无朝夕之警南北之忧。上则乾文屡变。垂象差忒。下则人心波荡。饥馑频仍。以边圉言之。安知不有金始沙刘之变。以域内言之。安知不有啸聚窃发之虞。臣前在京师。曾以选择将帅训习武臣之意。切切为 殿下言之者。盖为此也。盖不先长育而求材之茂。势有所不及。今日大小人才之乏。实由于养之不素也。虽然。如今帅臣中。亦岂无忠勇沈毅。谙晓行陈。曾立劳效之人。谓宜审择差遣。管理军务。既又招收出身之材智俊异辞情忼慨者。置立学官。略仿程子学制中训诲武臣之规。授以武经通鉴及论语左传等书。使知尊君亲上之义兵谋师律之要。俟其识通古今才堪统领。然后材诸位而授之官。则其于训章法修军政。以待缓急之用。不为少补。古人有言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岂不信然。臣之所以惓惓于择帅而不及军政得失者。诚朱子所谓凡事有本。治兵当以择将为本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8H 页
意也。诚能及此閒暇。素养豫教。寓齐桓内政之法。念诗人阴雨之戒。俟天下有变。为 殿下所欲为。则夫谁与 殿下敌。此孟子所谓未闻以千里畏人而虽大国必畏之者也。臣本书生。妄论兵事。诚为可罪。然惓惓愚忠。不能自已。伏惟 殿下恕其狂妄而取其一得。则或岂不为折冲御侮之助邪。凡此六事。皆为邦之要道。当世之急务。而其本则在 殿下之一心。 殿下之心一正而少无私意之蔽。则能审取舍辨贤邪。而宫僚无儇浮冗阘之患矣。能重责任求正己。而大臣无依违苟徇之失矣。能公赏罚明是非。而纪纲无凌迟颓坏之忧矣。能本躬行作新民。而风俗无苟偷奊诟之弊矣。能节用度薄税敛。而民力不至凋瘵困穷矣。能选豪英付兵柄。而军政不至涣散无收拾矣。古人所谓表端则影直。源洁则流清者。岂不信而有徵哉。臣受恩感激。不胜区区愿忠之意。披沥肝肺。以效野人芹曝之献。且以自乞其衰残庸缪之身。傥蒙 圣明不以人废言。则岂但愚臣之幸。实为 宗社生灵之幸。
请勿受 御殿陈贺疏
臣伏睹礼曹所颁仪注。册礼翌日。文武百官行陈贺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8L 页
礼。臣窃以为 孝思殿几筵未彻。 殿下追慕方切。若册礼则为 宗社生民计。预建储位。以协舆望。吉服行礼。所以重其事也。揆以事体。诚为允当。至于 御殿受贺。殊非三年之内凡有称贺。皆改贺为慰之意。臣睹此仪注。心甚未安。第以疏远。不敢僭越。然窃惟念臣尝入侍经帷。仰见 圣心虚怀求善。惟恐不及。待遇之恩。复异寻常。感激之深。不能自已。况 圣候靡宁。才向差愈。方此毒热。连日亲临。亦恐有伤。欲望 圣慈速赐传旨。便令权免。以广先王孝理之道。以追圣人谨疾之戒。
六辞吏曹参判仍进大学讲义疏
伏以臣昨以疗治身病。修改父坟之故。沥恳封章。冀蒙矜从。非惟不赐开允。至烦 圣教反覆晓告。仰戴鸿私。感激涕零。仍窃伏念居诸易迈。 孝思殿祥期已迫。分义至切。不敢言去。缩伏旅次。徒窃廪禄。俯仰跼蹐。惶愧难胜。惟冀时时入侍。陈说古谊。少致区区愿忠之意。今以馀暑未祛。政院尚未有开筵视事之请。臣既不得效其款款之愚。滥厕铨席之末。未尝拔一幽滞扬一侧陋。而徒取窃位素餐之讥。此岂愚臣从初出身事主之本意哉。伏愿 圣慈俯谅微悃。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9H 页
递铨职。许就閒秩。使得效其尺寸。则臣不胜千万大幸。臣辄有愚恳。兹因乞递之章。敢有所献。臣窃惟 主上殿下圣智天锡。自在冲年。已知天下万事莫尚于学问。其制舟水图说也。以好学问。为用贤纳谏喜闻过贱宝贵贤之首。此诚旷世之绝识。帝王之盛节。苟能充此心以往。致二帝三王之治。可易易也。奈之何至于今十五六年之间。荏苒因循。未能缉熙于光明。了无克己自新用贤致治之效。可以仰酬 圣志而下慰人望。臣窃念 殿下亦尝中夜以思。必有慨然于怀者矣。臣以无所肖似。猥蒙睿奖。每承裨补不逮之教。未尝不兢惶陨越。不知所以为心也。即今旅馆新秋。当夜无寐。谨阅朱子所进宋宁宗大学讲义一篇。其言该悉的当。实为古今讲义之第一。而宁宗是凡主。不能纳用其说。至今贻后世无穷之恨。呜呼惜哉。臣谨就大全中拈出此篇。缮写成册。用袋重封。随章投进。实出野人食芹炙背之愚忠也。昔者程子语其门人曰。读论语者。将弟子问处。做自家发问。将圣人答处。作今日耳闻。则必有所益。臣愿 殿下幸以此意。作看此书法。勿为寻常寓目之资。必须字求其训。句逆其义。以得其格非陈善恳恻之至意。如盘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9L 页
铭。讲义末段所谓无以自新则天命去之。如人向老。如日将暮。不觉灭亡将至之语。尤三复致意而惕然知惧。则虽在幽独得肆之地。亦无异明师劝诵居前在后之为益焉。而将使天下后世。不恨朱子之说不行于当时。而喜其得行于 殿下之世也。臣窃观宋朝诸臣之议。以陆宣公奏议进讲经筵。则必能大有所益今 殿下诚能有味乎此篇。加之意而体之身。则其所得之深。所施之博。奚啻陆贽之所言而已哉。臣不胜蝼蚁惓惓之忱。敢此冒进愚诚。傥蒙 殿下早夜观省。悦而能绎。知而能体。则岂但愚臣之幸。实为 宗社生灵之幸。
史官书 启后又辞职疏
伏以臣以难安之势闷迫之情。留疏不待批而径出。退伏衡茅。悚息待罪。天度包容。不加谴责。乃反追遣史官。传宣温批。间有微臣不敢承当之 教。祗诵恩言。感惧交切。臣虽顽鄙。稍知君臣之义。岂不欲闻命趋造。以伸臣子之恭。第惟臣本以癃残衰悴之资。加之跋涉撼顿之苦。旧痾新患。辗转添加。废食僵卧。欲起还仆。断无复起为人之望。如使臣有一分自力之势。则岂敢偃蹇退坐。以重逋慢之罪乎。伏愿 圣慈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0H 页
谅此情悃。曲贷残生。将臣本兼诸职。一并镌免。俾公器不至久旷。微臣获安私分。千万幸甚。草莽贱臣。坐违 严召。罪合万死。逾增惶陨。
再辞大司宪兼陈所怀疏(辛未正月)
伏以臣昨以疾病侵凌。气血凋瘁。不获舆曳道涂。以尽臣子之恭。方窃屏伏以俟严谴。乃蒙 圣慈不以为罪而误加褒谕。至以幡然上来共济国事为教。实非愚臣始虑所及。感激惶陨。罔知所措。如使臣少有豪分精力。可以答鸿私而裨聪听。岂不欲因此际会。效其尺寸。以图报于万一乎。第念臣少多疾病。到老添剧。精神内瞀。迷罔昏错。荣卫外伤。虚浮脆弱。乍有感触。百疾交侵。加以比年以来。志虑日益粗浅。言语日益狂疏。古人所谓老将至而耄及之者。臣之谓也。以此精神伎俩。为凡官庶僚犹不敢当。况敢当裨衮阙整朝纲之任乎。反复思度。决无承当负荷之望。是敢复沥肝肺之血。重烦旒扆之听。伏惟 圣明天地父母。俯谅微悃。曲贷残生。将臣本职兼带。一并镌免。使狗马残喘。得尽天年。台阁重任。付畀其人。则公私皆幸。进退俱宜。臣不胜千万大愿。因窃伏念臣年迫桑榆。死日无几。思以一言仰烦四聪。以窃附古昔忠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0L 页
臣虽在畎亩。犹不忘君之义。惟 殿下不以人废言。而垂仁采纳焉。臣窃以为天下之生久矣。有得失焉。有治乱焉。如恶其失而求所以得。恶其乱而求所以治。惟在人主立志。强为善慎其所与而已。故传曰。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何谓善。不失忠信仁爱之心。能行推己及人之政是也。何谓不善。养成僻戾骄泰之习。恣其以位为乐之心是也。何谓与治同道。进贤退不肖。以正朝廷。赏功罚罪。以振纲维。去奢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是也。何谓与乱同事。不分是非。贤邪混殽。苟且姑息。赏罚不明。用度无节。常患不足。傲天蔑灾。拂人好恶是也。然则为人君者。可不监其失而反其所为。审所与而法其所以治乎。且天下之势。不进则退。国家膺图抚运多历年所。器久而蛊。病入膏肓。自顷以来。百隶怠官。纪纲颓夷。玩愒因循。沦胥以陷。如将倾之屋。丹青轮奂。虽若无变于外。而材木之心已朽。结构之势已缓。殆难以支持矣。若非断自 圣志激厉竖立而大振作之。明黜陟而慎赏罚。审好恶而能施舍。使举措得宜。人心悦服。则朱子所谓如人向老如日将暮。不觉灭亡之将至者。诚可寒心也。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1H 页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殿下若以文王为师。望道如未之见。缉熙于光明。视民如伤。用怀保于小民。赫然斯怒。修其政刑。以新 殿下之国。则必有维持巩固。俾弥亿万年罔有失坠之势。惟 殿下念哉戒哉。当今事势。如人羸瘵之极。无一毛一发不受其病者。今不暇一一疏陈。独取其最急且切者。为 殿下诵之。夫民为邦本而不可不恤。夫人而知之。岂容少缓于当宁忧叹之勤乎。但形势所拘。有不能推其如伤之仁。臣窃意 圣上于此。必有所戚戚焉也。臣前在洛下。已闻岭南饥馑之惨。及归田里。块伏穷村。而逐日所见。亦可流涕。况通都大邑人物繁夥之处乎。且木绵大无。实非寻常被灾之比。孑遗残民。既寒且饥。至食狗彘之食。衣牛马之衣。惨目伤心。难以形言。而以度支经用阙乏。不得蒙旷荡之泽。诚可哀痛也。乃者道臣李聃命以受人牛羊求牧与刍之意。累请移粟赈济。既又急于施置。有便宜从事之举。庙堂以不经禀议。再请问备。 殿下皆允其请。臣于此不能无慨然也。昔者汲黯之使河内也。以便宜发仓粟。以赈贫民。请伏矫制之罪。武帝贤而释之。韩韶之为嬴长也。流民万馀入县界。韶开仓赈之。主者争之。韶曰。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1L 页
活沟壑之民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程伯子之为上元主簿也。不禀漕司。发民筑堤曰。救民获罪。所不辞也。亦不闻二子以此获罪于当时也。臣窃惟聃命受一道军民之寄。惓惓以赈救颠连为己任。苟可以活百姓则为之。此在可褒不可罪也。而乃反重得问备之谴。殊非盛世事。臣窃惑焉。臣窃尝闻之。唐德宗时大水民饥。陆贽请遣使赈抚。上曰。闻所损殊少。即议优恤。恐生奸欺。贽奏曰。流俗之弊。多徇谄谀。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少其事。且今遣使巡抚。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苟不失人。何忧乏用乎。古之人臣。每以收拾人心为急务。而今之议者。反以经用阙乏为忧。殊不念百姓足君谁与不足之意。若此为是。则有若盍彻之论。果然迂阔。而必如王鉷,陈京,杨慎矜之徒然后方可谓忠于国矣。岂不可为长太息者乎。臣又闻朱子之告宋孝宗曰。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今者饥饿之民。虽得蒙被圣恩。幸免死亡。然无异于大病之新起。若有司加意抚绥。宽其财力。则一二年间。筋骸气血。庶几可复其旧。若遂以为既愈而不复致其调摄之功。遽欲责以累年逋欠。则是人者必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2H 页
无全理矣。至哉言乎。其可谓爰知小人之依而深得保民之道矣。臣窃见邸报。大臣以大同收米元不捧置。任意许贷。愿受人处许给之类。待秋督纳之意。榻前陈达。又蒙允可。臣窃以为当初守令不即收捧之弊。虽或可罪。当此饿莩颠连。欲填沟壑之际。遽发此请。恐非朱子当日之意也。伏愿 圣明特加澄省焉。臣又闻韩子之言曰。宅于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高柴楥施窞阱以待之。宅于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峻垣墙固扃鐍以防之。此野人鄙夫之所知也。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盖以为不足为而不为耳。胡知而不为之备哉。然则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可谓知守国之要矣。故诗人有言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岂不信然乎。臣昨岁前席。以西北守备破绽之故。敢陈攻瑕则坚者瑕。藩篱既决则不得独恃天险之意。兹者窃见邸状。北地守宰多以老败书生差遣。恐失韩子之戒诗人之义也。方今境外之事。不无可忧之端。乾文变于上。坤轴动于下。安知不测之祸。伏于冥冥而人莫之知邪。臣每当夜抚枕。不能安寝也。汉儒有言曰。边城不选守境武略之臣。恃吾所以待边寇而冀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此诚至论也。臣愿以此意明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2L 页
告筹司。择武臣之伉健有威望。通知兵民之务者。以易北地文吏之衰懒不称职者。使之壮边猷而固疆埸。其于保邦之道。不为少补臣以迂阔书生。妄论国计。罪合万死。惟 圣明裁之。
引嫌自劾疏
伏以臣屏伏遐陬。去京师且千里。朝廷凡有一事。必须经涉数旬而后得闻其槩。臣于本月二十七日。始接邸报。以臣前日投疏之故。有相臣引避之举。致烦 圣主慰勉之勤。臣不胜战灼震悸之至。臣生长草莽。不识朝廷事体徒恃古人糟粕。以为论事之规不能酌古今而适浅深。其狂疏缪戾颠倒昏错。固已自知。不入时样甚矣。乃者窃伏田间。目击同胞颠连之惨。使人酸辛怵惕。食不下咽。而本道监司以便宜蠲贷。不经禀裁。重被问备之谴。诸邑守宰以昨岁收米未即准捧。论以决杖之律。臣愚意以为当此万姓嗷嗷。祈恩望幸之秋。若复辄循常例。务存事体。责矫制之失。治破分之罪。则恐无以慰穷民庶几抚我之望。增俗吏畏罪催刻之扰。故仰惟在昔圣主达聪明目之规。且念从古相臣开府置榜之意。适因辞免之章。即以此旨反复推明。欲以广旒扆之听。答黄阁之望。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3H 页
惟其言辞拙直。不能委曲。指陈生疏。引喻乖错。以致天心不怡。台躔离次。蔑裨补之益。而有害事之失。窃自循省。臣罪当诛。以是思惟忧皇怵迫。不知所以为计。辄敢冒死。沥恳哀吁。伏望 殿下开白日之明。厉严霜之威。治臣妄言误事之罪。投之远裔。以为中外臣子之戒。臣死且不朽。倘或怜臣疏昧愚拙。病败颠妄之实。特赐罢免。削名仕籍。使臣得以杜门念咎。毕命沟壑。亦死且不朽。干渎天威。臣无任震惧陨越之至。
  贴黄
 
臣昨蒙不允之批。复上辞免之章。而伊时未得闻相臣引避之劄。 圣上勉谕之旨。只以狂疏不堪任使。疾病无路供职之意。汎然陈达矣。昨间始接邸报。不觉心骨俱寒。方始自列。而适闻道臣以迁葬事。远在江外。往还之间。恐致迁延。急于自劾。不免径自附递。又违因县道投进之例。臣罪至此尤大。不胜恐惧屏营之至。
三辞吏曹参判疏(闰七月)
臣猥以庸虚。叨承睿眷。分外官联超参亚卿。常怀恐惧。措躬无所自顷退处田野。庶几获安微分。何意恩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3L 页
泽益深。除命重沓。窃自惟度。实难堪任。恳避踰年。竟不蒙允。既又三遣史官。促召愈勤。自量愚贱何以获此。感激惶霣。不敢更有留滞。乃于前月十五日。起离本郡。行到安东。以前日所尝陈达之意。补完父坟。即为力疾登程。而途中猝遇风寒。不得舆疾趱程。寸寸前进。昨暮始泊南郊。即当诣阙祗谢。仰望清光。而长途撼顿之馀。旧痾转剧。数日之内。决难起动。矧兹天官小宰之职。决非如臣疏陋所敢承当。前后恳辞。实出情悃。殊非饰辞备礼之比。是敢复沥肝肺哀吁以闻。欲望 圣慈曲赐矜从。特为收还新命。且依三月所降指挥。兼带赞善职名。随例谢恩讫。时从劝讲之末。使之小效涓埃之报。千万大愿。臣病势如右。昨日引见命下。而未即效在外不俟驾之义。臣尤不任惶恐陨越之至。
进 君德时务六条疏(十二月)
伏以臣伏睹 主上殿下八月初十日所下备忘记。叹士习之不古。慨经行之不迪。必要先慎其德行。不愿徒尚乎文艺。将期渐磨成就。陶铸思皇之美。既又伏睹前月二十四日所下备忘记。悯风俗之败坏。伤伦纪之悖乱。深追大禹恻怛之诚。念及 祖宗仁厚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4H 页
之泽。思欲道德齐礼。驯致于变之化。臣伏读纶音。感激歆叹。有以见 殿下将欲修德立政。育养人才。追踪三代。挽回世道之盛心也。虽然。必先知德当如何而修。政当如何而立。人才当如何而育。讲究其义。领略通晓。又当实下其工。吃紧用力。如服瞑眩之药。不敢小有虚假。则庶几德可进政可立。才可育俗可化。从欲以治。丕应徯志矣。苟为不然。但修其辞。资人观听。徒事文具。不责实效。则汉元帝之崇奖儒术。而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卒致汉业之衰。宋理皇之尊尚道学。而权移奸佞。用贤不终。酿成宋室之祸者。良可寒心。以 殿下之明圣。则岂有是哉。虽然。区区蝼蚁之忱。犹不免有过虑之虞。辄忘狂僭。敢以平日素所愿忠之义。为 殿下一二陈之。若进德若立志若通变若择任若育才若惜时凡是六者。皆 殿下所当警动饬厉。不可少有怠忽者也。辄敢事为之说。昧死以献。谨陈其目如左。
其一曰进德。臣闻人主所以正风俗服人心。致于变之化者。在于为政以德。而德之所以进。不过屏去私意。复其本然之善而已。如欲去己私而复天理。亦在乎穷理致其精。居敬致其一。若虞书精一执中之说。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4L 页
实千古圣王相传心法之要。而后来圣贤千言万语。究其要归。皆不出此若孔子所谓克己复礼。颜子所谓博文约礼。若曾,思,孟程,朱氏所谓格致诚正。择善固执知言养气居敬穷理讲习体验者俱是一串来历。所谓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者也。以 殿下明睿之资好学之笃。诚能取论语大学中庸孟程朱氏书。极意研穷。着力持守。不得弗措。孜孜无倦。则德之进也。孰能御之虽然。人之气禀。各有所偏。惟此性偏难克处。便是私意根株所在。凡人莫不皆然。而人主一身所系甚大。拘挛牵制。为害尤甚。或以宫闱。或以戚畹。或以权奸。或以佞幸。或以狗马土木。或以声色货利。或以宴安姑息。各以所偏。触处作灾。若不痛加省察。极力矫揉。则已何由克。德何由进。昔者或有问于朱子曰。今日之告君者。皆言修德。不知教人。从何处修起。答曰。将一切私意尽屏去。方可。至哉言乎。故其告宋孝宗曰。愿陛下少留意于舜,禹,孔,颜之所授受者。自今以往。一念之萌。则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邪。为人欲邪。果天理也。则敬而扩之而不使其少有间断。果人欲也。则敬而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推而至于言语动作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5H 页
知其为善而行之。则行之惟恐其不力。知其为非而去之。则去之惟恐其不果。知其为贤而用之。则任之惟恐其不专。聚之惟恐其不众。知其为不肖而退之。则退之惟恐其不速。去之惟恐其不尽。如此则圣心洞然。中外融彻。无一毫私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惟陛下之所欲为。无不如志矣。自古人臣告君之辞。所以剖其几赞其决。清化源而裨圣德者。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也。欲望 殿下勿视以为前言往事。将做今日耳闻目见。惕然恐惧而加诸意。随时随处。省察持守。善求必得。恶务决去。以至于私日克而理日复。德日起而道日积。则将有表端影直。风行草偃之效。何患乎导之而不从。迪之而不同。动之而不和。绥之而不来乎。故大学传引康诰之文。先之以克明德。继之以作新民。惟 殿下监于兹。懋哉懋哉。
其二曰立志。臣闻志者心之所之。而公然主张要做事底。故此志既立。确然坚定。则心之所之。气必至焉。要做必做。不堕卑近。既非物欲所能移。威武所能屈。又非临深为高。得少为足之比也。若一遇利害。气便消缩。乍经患难。意便阑跚。摧沮陨穫。不能振作。则岂立志之谓乎。是故以学问言之。则刚健笃实。弗得弗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5L 页
措。以极反身之工者。所谓立志方可做也。以事业言之。则奋发有为。勿挫勿沮。以臻功化之成者。亦所谓有志事竟成也。程子有言曰。当世之务所尤先者。必以立志为本。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必可法。先王之治为必可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旨哉其言之也。惜乎当世之君。不能尊用其说。使事业功烈。如彼其卑也。岂不为千载无穷之恨哉。今以 殿下英武之资愿治之诚。苟能有味乎此言。笃信而不疑。洒濯其心而大警敕之。以奋其大有为之志。不为偷安姑息之习所狃。不为卑近苟且之说所夺。追踪前圣。则如成汤,武王反身克治之工。规恢先烈。则效周宣汉光摧陷廓清之业。然后方可谓志立事成。而天下后世尚论之士。将不恨程子之说不见用于当世也。岂不韪哉。惟 殿下留意焉。
其三曰通变。臣闻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此诚不易之论也。故先王之治。必因时循理。以应事变。未尝胶于一定之说。如春秋冬夏之变。交相反易以成岁功。夫以尧舜禹之相承。夏殷周之相继。犹有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6H 页
举措之或异。损益之不同。况积弊之馀。如人向老。如日将暮。而不为之稍加振励以通其变乎。易蛊之彖曰。蛊元亨。夫山下有风蛊。以卦德言之。上止而下巽。不肯有为。故有致蛊之象。以其时言之。蛊极当治而有先甲后甲之义。故能治蛊而致亨。此圣人垂训之旨也。昔晋悼公承国事蛊败之后。改纪其政而晋国复霸。朱子尝称其美。以为比如久雨积阴。忽遇天晴。光景自别。赫然为之一新。呜呼。此岂不为善治其蛊而能致其亨者乎。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若使文王徒守故常。不能推衰激极奋发有为。则亦何以新其命而笃其祜哉。国家膺图抚封多历年所。器久而蛊。合有变通。宋儒所谓仁皇之末。适当因革之时者。正与此意同也。当今弊法纰政。固难遍以疏举。就其甚者言之。官方殽杂而重三叠四。多少劳攘。田政舛讹而有田无税。无田有税。赋役偏颇而苦歇不均。轻重失宜。军制烦冗而措置乖方。号令不一。四民迁业而游手游食。三分居二。刑章解弛而罪犯纲常。率多逋诛。赃法不严而律应奸墨。竟从宽宥。分数不明而昏姻丧祭。上下无章。凡此数事。蛊弊已极。不可不变而通之。节次釐革也。程子之言曰。若欲救之须变。大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6L 页
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朱子有言曰。若欲有为。须痛更革之。若但宰相有志。亦不能办。必得刚健大有为之君自要做时。方可。呜呼。时当治蛊变革之会。又得英明刚健之君。臣之区区。安得不以补弊起废维新景命之道。有望于我 殿下哉。若蒙 殿下不以人废言。从容咨访。画为科条。称制临决。次第施行。则岂但一时之幸。实万世无疆之休也。惟 圣明留意焉。
其四曰择任。臣闻为官择人。又曰。未有官得其人而其事不理者也。可谓言约而理到矣。虽然。位有大小。材有短长。坐而论道。不亲细故。斟酌损益。包容调剂者。宰相之职也。作而行之。守其成法。决狱听讼。管理财赋者。有司百执事之任也。绳愆纠谬。弼违释回。謇謇谔谔。有犯无隐者。谏官之职也。甄别贤否。举直错枉。扬尺明明。随材授任者。铨衡之任也。劝课农桑。厚本抑末。爱养民力。纠正风俗者。守宰之职也。宣明教化。平均赋役。荐拔人材。去赃除暴者。按察之任也。是故官得其人。吏称其职。则民安而国治。如其不然。所任之人。或失其职。则当亟求其人以易之。盖其人可退。而其位不可苟也。是以先王考慎其相而审简群僚。录德而正位。量材而授官。故小大之臣。莫不随其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7H 页
智力所及。各治其业。以成所务。降及后世。秪循资格。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历代因循。已成痼弊。今虽不可猝变。然明儒丘浚因时制宜。随材授任。常调之中。有不常之调云者。庶几有得于调停消息之道。欲望 圣明念天位天职之不可轻授凡品。国事民隐之不可委诸匪人。凡小大之职。其难其慎。汰去疏昧昏谬不能举职如愚臣者。而极意搜求。悉心推访。置诸左右。列于庶位。使之各自饬厉。修举职事。则实协为官择人之道。而可免违才易务之失矣。惟 圣明留意焉。
其五曰育材。臣闻古者设学造士之本意。盖将使之讲夫德行道艺之实。以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伦。修身齐家平治天下之道。其事甚大而其教有序。士有定志而绝于外慕。惟惧德业之不修。不忧爵禄之未至。此其所以成人才而正风俗。济世务而致太平也。下至两汉选举之目。魏晋中正之法。虽若不及于古。然犹皆务实行而抑浮华。无奔趋流浪之意。则犹为近之。逮及隋唐。始专以文词取人。而尚德宾兴之举。不复行矣。自是以来。学校之设。不过为声名利禄之场。而至于今日。流弊已极。朝廷之所以待士。父兄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7L 页
之所以勉子弟者。秪是骈俪雕刻之巧。冒没躁进之径而已。如是而欲求人材之盛风俗之美。其可得乎。惟其如是。故或遇事变当前。举皆相视错愕。不知所出。况望其弥纶世道。经济时艰。为国家异日缓急之需乎。思之至此。良可寒心。今我 主上殿下盖尝有慨乎此。思惟往古。欲正士趋。十行丝纶。不啻勤恳。若由此以往。三代之治。庶几驯致矣。然不先教养而求材之美正。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夫安有是理乎。窃尝仰体 圣教而私自反复于心。以为如欲因时制宜。以渐复先王之旧而变今日之为。则科举之法。其来已久。今虽不可轻议。然若如程伯子熙宁之议。朱夫子贡举私议。则宜无有古今之异。而无不可行之理。臣愚谓宜且就其中斟酌损益。科举取人之外。别定额数。公卿近侍及监司守宰。各以时悉心推访。极意搜求。先得其博闻躬行有德业者。为之师表。使专教导。其次取笃志好学材行粹美者。津遣京师。岁各一人或二人。拨入近斋宽闲之宇。如前日圣教中所引经义斋治事斋之规。丰其廪饩。免其课试。俾相与讲明正学。讨论经史。要以择善修身明体适用为主。时时考问时务得失。以察其材识器能。其经行尤异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8H 页
者。特荐补官。或亲策发问。访以治道之要。第其高下而差充职事。次之州县学规。亦皆以廉耻礼让修身饬行为本。使知轻重内外之分。择其乡之有通明学术可以为人师者。以领其教。虽应举程文之作。要皆务实而措诸用。略如古人对策之规。诗赋空言。委靡浮切之习。一皆以渐罢之。而若其规模次第。则于程朱二子之书详矣。今若画为科条。可底于用。则庶几俗学之外。人知有为己之学。而渐磨成就。鼓舞振作。不数年间。儒风已丕变矣。夫然后人材可得而官使。风俗可得以归厚。而治化之隆。可坐而策矣。岂不休哉。臣于顷年疏中。已尝略陈此意矣。今又复以是为言。虽若已陈之刍狗。然窃念为治之要。莫先于正风俗得贤材。而欲得贤材。必须豫养而素教之也。兹因圣教之勤挚。更进芹曝之愚诚。惟 殿下留意焉。
其六曰惜时。臣闻天下之事。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机而日入于坏败。大禹之忧勤惜寸阴。文王之日昃不暇食。皆以此也。当今国家之势。可谓当急不可缓矣。而自顷以来。百隶怠官。政多纵弛。正犯孟子所谓泄泄沓沓之讥。此诚当宁旰食之秋。群臣尽瘁之日也。今以 殿下英毅果断之资。诚能念及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8L 页
于此。惕然而警。赫然而奋。日新又新。不厌不倦。巽与之言。悦而能绎。法语之言。从而能改。内修政事。振举纲维。外治边圉。折冲御悔。惟日孳孳。无怠无荒。不为因循玩愒恬嬉迁延之计。则将何求而不得。何威而不服。孟子所谓及此閒暇。修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者。实非虚语也。呜呼。从昔以来。人主有可为之资。国势有可乘之机。而每堕悠悠。不能自力。时驰岁去。渐底衰微。岂不可为痛哭流涕也哉。昔者朱子当宋孝宗时。极陈天下之大本当世之急务。其末有曰。自顷以来。岁月逾迈。如川之流。一往而不复返。不惟臣之苍颜白发已迫迟暮。而窃仰天颜。亦觉非昔时矣。陛下日新之德。未能有以使臣释然忘忧。而臣之鄙滞。不能别有忠言奇谋以裨圣听。臣安得不深有感而重有悲乎。臣每读至此。未尝不掩卷流涕属兹衰晚。蒙被殊恩。感激图报。其路无由。旅馆寒灯。迫此岁暮。终宵耿耿。当寝无眠。敢以炙背食芹之愚。为 殿下陈之。欲望 圣明念荛言圣择之义。幸留神财察焉。
谢 赐貂裘疏
伏以臣猥以懵陋。忝居劝讲之末。略无片长可取。而 圣恩隆洽。有踰寻常。轸旅食之艰。则继庖廪之赐。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9H 页
念寒薄之苦则降貂裘之贶。臣登受下拜。感激涕下。仰危俯慄。措躬无所。窃惟 圣明有缁衣之诚。微臣乏袜线之长。祗诵古人所谓衣人死人之语。铭心篆骨。鞠躬尽瘁。图报于万一也。因窃伏念人臣报主之义。当以修身守道匡救将顺为事。不当以贪恩怀惠阿意顺旨为忠也。虽然。彊怀易缺。弱念难强。虽古之名臣硕辅。鲜不为容悦之归。臣常有慨于宋臣王朝感一斗明珠之贶。而不能谏止天书妖诞之事也。夫以朝之德望。居大臣之位。徒怀宠数之厚。不念匡救之义。既不能献可替否。以畜其君之恶。又不能奉身而退。以开悟其主。此臣之所大惧也。伏愿 圣明监于古而戒于今。如使臣怀惠忘义。为容身保位之计。则亟赐退斥。于以风厉群下。臣死且不朽。臣蒙被旷世异数。即当上笺陈谢。而适值亲临大政之会。未得及时投进。今以寂寥数语。仰干 天听。尤不任惶惧战慄之至。
辞大司宪再疏(壬申正月)
伏以臣才释天官佐贰之任。旋被霜台长席之命。忧惶怵迫。沥恳哀吁。非惟不蒙矜从。所以推借奖谕之者。有非愚臣凡陋所能堪当祗奉纶音。深增惶霣。岂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9L 页
不欲因此际会。得效尺寸图报于万一。惟是昨岁叨冒。狂疏戆愚之状。以 殿下天日之明。不待臣喋喋言之而有以洞烛无遗矣。况今所叨之职。实是仍前纠劾弹驳之任。若使率职奉法。不顾旁人是非。则窃恐粗疏狂妄。重伤朝廷安靖和平之计。若但观势依违。发人微细阴私。则又恐下负夙心。上负 圣主眷知任使之意。用是徊徨。进退维谷。是敢忘其烦渎之扰。仰干鈇钺之威。欲望 圣慈曲加矜怜。早赐镌免。使臣得保馀生。毕命田间。则自今至死之年。无非天地父母陶铸生成之泽。臣不胜千万大愿。因窃伏念臣以无所肖似。殊恩异数。前后重沓。苟有所怀。不敢不殚竭心膂。以附事君无隐之义。兹因乞递之章。敢效芹曝之献。惟 圣明留神澄省焉。臣闻是是非非者。天下之正理。是者还他是。非者还他非。不可同是非混白黑。苟焉以求合也。从昔以来。天下事。只碍个失人情。常左右拘牵。倍费财处。而不足以慰天下之公论。驯致至于亡人之国。此诚大可惧者。故朱子尝有言曰。事理只有一个是非。今朝廷之上。不敢辨别是非。如宰相固不欲逆上意。上亦不欲忤宰相意。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如何做得事。凡事是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0H 页
则守而勿失。非则去而勿留。此直上直下之道。若其不分黑白。不辨是非。而猥曰同寅协恭。此大乱之道也。至哉言乎。向者 圣教所谓直气消沮。瞻顾成习者。亦与此意同也。大凡天下之患。莫甚于知其是而不能用。知其非而不能去。苟或失于照管。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则虽不免差谬于前。容或改图于后。若明知是非之判。而只碍个失人情。不敢忤逆。则岂非朱子所谓致大乱之道乎。夫台阁者。是非之所在。虽不可谓言言皆是。要不出事理之外。虽有过当之论徼讦之议。当宁之尊。秉白之臣。每加优容。不少摧折。则必将增直士之气。尽幽隐之情。何忧乎直气之消沮。瞻顾之成习乎。况台谏者。人主之耳目。不可束以体例抑以位分也。昔者唐代宗时。有言谏官言事。先白宰相然后奏闻。颜真卿上疏曰。谏官天子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又有责诸谏官以言事不咨大夫者。御史萧至忠曰。谏官人君耳目。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此实古今名言。岂非后世之所当法者乎。由此观之。非惟谏官论事。不必先白宰相。人君听言之道。亦不可每咨宰相而为之从违也。且人臣三谏而不听则去。古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0L 页
之制也。安有谏不行言不听而强聒不舍。至于阅月经年而不知止乎。为人上者。亦当审察其所言之当否。如其是则进而用之。如其不是则斥而去之可也。不宜不用其言而苟留其人也。伏愿 圣明幸垂察焉。草野微贱。干犯 天威。下情无任危惧战剽之至。
再辞大司宪兼陈所怀疏(癸酉正月)
伏以臣昨贡封章。辞免宪职。缩伏恭俟。冀蒙矜从。昨承下批不赐开允。促令登道。毋孤企望者。臣承命惊惶。措躬无所。须至敷陈。重烦旒听。臣少多疾病。未老先衰。癃残衰悴。特异于人。况今犬马之年。已迫古人休致之期矣。精神筋力。日就耗损。断无供职之望。加以昨岁秋冬以后。荐遭丧戚。摧伤哭泣之馀。疾势侵加。痛楚拘挛。愦瞀昏眩之證。日甚一日。门庭跬步之间。必须杖而后行。寻常酬酢之际。亦待傍人唤醒。尚何望出入周卫之中。裨补衮职之阙乎。是敢不避渎挠之罪。复陈崩迫之恳。欲望 圣慈垂闵下之仁。回委照之明。亟赐递免。使之毕命田里。则自今至死之年。无非 圣主陶铸生成之恩。臣不胜千万大愿。因窃伏念君臣之义。与生俱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况臣驽下。猥蒙拔擢。逾涯之宠。过分之荣。实近世以来。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1H 页
君臣之间所未有。臣虽退伏田里。揣分自幸。蝼蚁微忱。何敢一日而忘 殿下哉。属此岁改。孤忠耿耿。敢以野人献芹之愚。欲效犬马恋主之诚。伏愿 圣明少垂察焉。臣窃惟 殿下睿智之资。英毅之略。惠鲜之泽。爱士之诚。非后世人主之所可几及。而临政愿治。一十有九年于兹。自顷以来。荏苒因循。寝失寝亡。了无卓然可见之效。不惟臣之过虑。常切寤寐之叹。窃恐 殿下中夜以思。亦必慨然于心矣。臣诚愚昧。窃为 殿下反复思之。无乃 殿下格物致知之学。有所未至而或蔽于轻重是非之分。诚意正心之工。有所未尽而或失于好恶公私之判邪。夫学问之力未至。则必有和泥带水淘择不精之弊。自修之工未尽。则必有欲去未去苟焉自欺之患。是以非不悦庄士之谠言。而有时而不容。非不堲谗说之殄行。而未免于误听。寤寐豪英。而凡所选举。不过浮华纤巧之辈。欲择守宰。而凡所差遣。率多掊克害民之徒。欲修明军政。则内患骄惰。外病羸弊。欲乘势有为。则志不坚定。政多因循。凡若此类不一而足。是皆率由于人主一心明有所未尽。发有所未实故也。试以今日耳目之所睹记者言之。 殿下前日所下成均馆备忘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1L 页
记。宛然有三代上遗意。及其施诸举措之际。则未闻有登崇俊良招延德行之实。只以湖堂试取泮宫节制等事。为耸动振作之举。臣不敢知。王,杨,卢,骆之巧文丽藻。曷尝毫毛有益于人之国者乎。至于大臣筹司一月三接之规。亦出于畴咨访问之意。而诸臣入对。未闻有经国远谋保邦长策。只以迁进凡例事面常规。将做一大事。或以少技末艺不及古昔为忧。其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臣未知在廷之臣。有以上下相徇。直言蔑闻。廉耻道消。毁誉乱真为惧。而謦咳于冕旒之侧。如康澄之告后唐明宗者乎。伏愿 圣明加意于本末轻重之分。如好文学。则斥去浮华。专务实行。以兴菁莪棫朴之化。毋若汉世鸿都之选。如好武事。则克诘戎兵。张皇六师。以收摧陷廓清之功。勿效齐宣小勇之好。千万幸甚。臣以遐方疏逖之贱。孤陋寡闻。学无所得。而感激知遇之恩。前次所论勉学以立本。立志以成务之意。与此略同辞不别白。旨不分明。未有以清万化之源合当世之务。而 殿下不忍终弃。使之复叨近侍之列。臣诚惶恐。环顾其中。别无忠言奇谋可以当上心而裨聪听者。辄绎旧闻。复以此说进。僭妄狂率。罪合万死。惟 殿下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2H 页
留神财省而进退焉。臣既以清源正本之说。三复致意于前矣。至于当世之务。固不可遍举而疏陈者。独取私忧过计之最切于心者。敢昧死竭惓惓。臣伏睹朱子之与时宰书曰。天文变于上。坤轴动于下。正是君臣上下动色相戒饬躬正事之时。顾乃视之恬然。略无惊惧之意。上之不闻有求言之教。下之不闻有引咎之章。士大夫稍有气节者。尽在远外。不闻有一人为明主忠言以裨阙失。闻其语天变。则尽归之虏酋。此已为不忠之大。至于地震东南数路。又将谁使当之而不以为虑邪。呜呼。其可谓深切著明矣。今臣伏见数年以来。日蚀三始。地震雨雹。金精昼彩。水泉涌溢。白气经天。江流赤浊。冬雷夏雪。山崩川渴。种种差异之变。式月斯生。臣未知庙堂之上。有以消弭天变备御未然之策。为 殿下一二陈列者乎。昔宋徽宗时。有大水猝至之变。李纲以为必有夷狄兵戎之祸。上疏极言。欲消弭于未然。高宗时。有雷雹地震之异。陈俊卿以为有夷狄侵凌之象。上书言贤才未用备御未修之失。此皆古之忠臣。为国家长虑却顾者之所为也。独时君不寤。卒至乱亡倾覆委靡不振之域。岂不重可为戒者乎。臣窃迹前事。夫启丁卯崇祯
葛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2L 页
丙子之前咎徵之作。正符今日。将来事应之相契。宁保其必无也。况今境外之事。不无可虞之端。其可一向因循。媕婀度日。终不为绸缪牖户之策邪。昔者吴孙氏时。其臣陆抗上疏言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既处上流。受敌二境。而见兵羸敝。难以待变。乞特诏简阅。以补疆埸。受敌常处。使之并力备御。庶几无虞。其主不能用。卒使王浚直捣建康。宋孝恭时。招讨使汪立信移书时相贾似道曰。今日天下之势。诚君臣上下交修共济。以迓续天命之几。重惜分阴。以趋事赴功之日也。岂宜玩岁愒日。缓急倒施。方今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最要害处。辄参倍其兵。战守并用。互相应援。因选忠良有干勇者。立为统制以涖之。此率然之势也。贾似道怒斥不用。竟致伯颜长驱闽浙。前车之覆。后车之戒也。伏愿 圣明鉴巽止成蛊之戒。念乃今可为之几。总揽群策。及时措置。克壮边威。保完境土。毋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万幸甚。臣身伏衡茅。心切杞人之忧。披沥肝胆。冒进狂瞽之言。伏愿 圣明念狂言圣择之义。幸宽鈇锧。留神采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