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x 页
退忧堂集卷之五
疏劄
疏劄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蒙叙被召陈情疏(庚申)
伏以臣本以薄劣庸陋。猥蒙 先大王特达之知。自侍经幄。逮跻卿列。则哲之明。谓或可备任使。眷遇之隆。实出常伦。承乏三事。亦自 睿简。二年之间。独任鼎轴。臣虽不才。既被不世之殊遇。妄以为奉命承教。庶尽鞠躬尽瘁之义。而识浅才短。蔑效涓埃。适当议礼之日。僭以蒙昧之见。上干 天威。自速负恩之诛。圣度宽大。薄施末减之科。而 天崩之痛。遽出于待命之际。前席之 玉音在耳。鼎湖之攀髯无所。臣于此时。徊徨岐路。瞻 天罔极之情。尚忍言哉。尚忍言哉。 离明继照。举国拭目。而罪累之臣。旋蒙宽宥。偃息田庐。涵泳 圣涯。更报国恩。此生已矣。结草之愿。唯卜他生。数年以来。三降叙命。虽格于公议之严峻。仰惟 圣上不遗簪履之盛德。如海益深。屏伏之中。徒切祝 圣之忱。不意玆者。恩叙特下。近侍之臣。传宣谕旨于百里之外。臣惊惶感激。涕泪无从。臣窃伏念君臣犹父子。而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人臣之一时受谴者何限。事过之后。再被收录者亦何限。而顾臣
伏以臣本以薄劣庸陋。猥蒙 先大王特达之知。自侍经幄。逮跻卿列。则哲之明。谓或可备任使。眷遇之隆。实出常伦。承乏三事。亦自 睿简。二年之间。独任鼎轴。臣虽不才。既被不世之殊遇。妄以为奉命承教。庶尽鞠躬尽瘁之义。而识浅才短。蔑效涓埃。适当议礼之日。僭以蒙昧之见。上干 天威。自速负恩之诛。圣度宽大。薄施末减之科。而 天崩之痛。遽出于待命之际。前席之 玉音在耳。鼎湖之攀髯无所。臣于此时。徊徨岐路。瞻 天罔极之情。尚忍言哉。尚忍言哉。 离明继照。举国拭目。而罪累之臣。旋蒙宽宥。偃息田庐。涵泳 圣涯。更报国恩。此生已矣。结草之愿。唯卜他生。数年以来。三降叙命。虽格于公议之严峻。仰惟 圣上不遗簪履之盛德。如海益深。屏伏之中。徒切祝 圣之忱。不意玆者。恩叙特下。近侍之臣。传宣谕旨于百里之外。臣惊惶感激。涕泪无从。臣窃伏念君臣犹父子。而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人臣之一时受谴者何限。事过之后。再被收录者亦何限。而顾臣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所遭。抑异于此。臣若及 先大王在宥之日。得蒙涤荡之典。更近 日月之光。则臣虽万万驽劣。唯当以糜粉为期。其何敢以区区私义自解哉。臣情事未白。弓剑莫追。衔哀抱痛。如穷人无所归者。七年于此。今玆新命。出于梦寐之外。臣拊心泣血。诚不知置身之所。臣受恩深厚。涯分已溢。永保桑榆。以毕馀生。是臣至愿。尚何望重入脩门。抗颜于大臣之列乎。伏闻国家方有古所罕有之变。臣子分义。固当奔赴之不暇。而臣之负犯与情事。如上所陈。有不敢冒进于象魏之下。敢冒万死。略暴危迫之恳。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特赐矜谅。还收成命。以安微分。不胜幸甚。
陈所怀劄
伏以臣伏蒙恩暇。庶伸私情。宠命所加。荣生丘墓。幽明感祝。固已极矣。第臣累年田野。重入脩门。再近 耿光。少暴愚衷。微臣志愿。更无馀憾。今将暂违象魏。不胜犬马之诚。略贡区区之怀。惟 圣明之财察焉。伏睹 殿下聪明英睿。卓绝古今。锐意图治。明习政事。方且赫然奋发。大明黜陟。举国拭目。思见德化之成。此正治乱安危一大机会也。 君臣上下。唯当一倍警惕。以为固本祈命之图。岂可又为因循架漏。不
陈所怀劄
伏以臣伏蒙恩暇。庶伸私情。宠命所加。荣生丘墓。幽明感祝。固已极矣。第臣累年田野。重入脩门。再近 耿光。少暴愚衷。微臣志愿。更无馀憾。今将暂违象魏。不胜犬马之诚。略贡区区之怀。惟 圣明之财察焉。伏睹 殿下聪明英睿。卓绝古今。锐意图治。明习政事。方且赫然奋发。大明黜陟。举国拭目。思见德化之成。此正治乱安危一大机会也。 君臣上下。唯当一倍警惕。以为固本祈命之图。岂可又为因循架漏。不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思转移之道哉。今之国事。可言者何限。而最是朝廷风习。生民困瘁。实为可忧。臣以为于此二者。尤不可不察病而加药焉。夫军政也身役也。积年之逋欠也。科外之徵敛也。莫非目前水火之急。而然庙堂诸臣今方讲究。必将次第罢行。臣不敢更陈叠床之论矣。朱熹之言曰天下国家之先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此实切至之言。臣窃为 圣明诵焉。至于朝廷风习。其所以清化源革流弊者。若不大段用功。则其何以做得维新之治也。向来朝廷之上。无复士大夫之风。人不知名节之可贵。真所谓惟其私意之所在。则千涂万辙。经营计较。必得而后已。甚者以金珠为脯醢。以契券为诗文者。不幸近之。若不痛洗弊习。则恐无以出治道而示四方。臣愿国家自今以后。绝不言利与私二字。则尚或庶几公家殖货渔利之害除。然后可致私门拔葵断机之化矣。更化数月之间。利源不可谓尽杜。公道不可谓尽行。以私害公之弊。不可谓尽祛。为人择官之政。不可谓尽革。举措之间。犹未知其皆得其当。进退之际。犹未知其不失其平。似此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气象。其何能上弭 圣上侧席之忧。下副万民延颈之望乎。台阁者。即人主耳目。补拾绳纠之责。专在于此。其职任之重。实与宰相相上下矣。臣伏见 圣上即阼以来。在廷之臣所陈说于 上者。不过一时浮誇颂美之谀辞。欺凌刻迫蔽惑之深文。宁有以规谏之言仁义之说。陈列于前。尧舜我 圣上者哉。今宜一变此风。无或复踵前辙。处台阁者。无徒以弹劾搏击为职。责精白一心。秉公持平。陈忠格非。必以举 明主于三代为心。而 圣上亦宜优容宽假。恢弘士气。俾令天地交泰。四门洞达。是非吁咈之际。无有疑阻之嫌。则平明之理。可指日而待矣。然而必先择台阁之臣。然后方可责耳目之任。此则亦在乎 殿下之明鉴耳。朱熹之言曰使吾腹心耳目之寄。常在于贤士大夫。而不在于群小。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出于私门。惟 圣明之留意焉。爵赏者。人主之大柄。即所谓砺世磨钝之具也。自古人主。操此柄而善用者几希。或轻用于不当用之地。反开侥倖之门。以累治道者多矣。可不慎哉。臣伏见近年爵赏一涂。抑或有轻用之柄。不但不为磨砺之具。徒长其奔竞患得之习。以致廉耻道丧。纪纲不振。臣愿 圣上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其难其慎。必立公平正大之体。无有私邪之干。则人将各自矜奋。更相劝勉。庶见丕变之效矣。虽然若论朝廷之本。则亦在于 殿下之一心。而君心不能自正。只在于讲学以明理而已。朱熹之言曰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故天下之理。多所未察。未尝即理以应事。故天下之事。多所未明。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此所以人主之学。必以明理为先者也。惟我 圣上。富于春秋。圣学方达。正是逊志时敏。不可一日暇豫之时也。稼穑之功。经岁乃成。然可为之时。缓之一日则失一岁之事。学问之功。亦犹是矣。味圣贤之言。以求义理之当。察古今之变。以验得失之几。而必反之身以践其实者。自是为学之至训。伏愿 圣上勿以此言为老儒之常谈。深留 圣意无忽则国家幸甚。恭惟我孝宗大王以大有为之资。受 仁祖道心之训。崇儒重道之诚。终始不衰。及至末年。工夫专在于心经一部。臣于伊时忝侍经幄。得备侍讲之末。有以见缉熙之功。都俞之盛。实非后世帝王之所及。是以十年临御。盛德鸿烈。垂示无极。而心法之传。及乎 先王。继述志事。一以 孝庙之心为心。竟以艰大之业。付畀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我 殿下。 殿下今日。岂不惕然于斯而思有以缵承丕责乎。呜呼。自古人君。非无愿治之心。而莫克有志于此。故不过随世以就功名耳。此志不立。何事可做。为学则徒为口耳之资。言治则未免苟焉而已。有始而未必克终。为善而不能自尽。此岂臣民之所望于 圣上者哉。伏愿 殿下先立大志。益加奋砺。学必期于舜文。治必期于三代。以基我东方无疆之休焉。诸葛亮之言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代以下宫府一体之义。惟此人知之。后世人君。不能以大公至正之道自处。而梱内之政。不复关涉于外廷。由其如是。故公私恩义。自不得各循其理。坏了其正家治国之本者皆是矣。臣愿 圣上先正天下之大根本者。而宫禁之间。肃穆谨严。无一事不出于正。则其观感之化。必能风动而神速矣。朱熹之言曰邪正之验。著于外者。莫先于家人而次及于左右。然后有以达于朝廷而及于天下焉。惟 圣明之加意焉。臣愚忠惓惓。敢以草草数语。仰尘 宸聪。臣无任惭惶激切之至。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劄中缕缕戒诲。无非治国之至言要论。深用嘉尚。而益可见卿之忧爱之丹忱。老而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劄中缕缕戒诲。无非治国之至言要论。深用嘉尚。而益可见卿之忧爱之丹忱。老而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弥笃也。予虽不敏。可不留心而体念焉。
陈所怀劄
伏以臣恭惟我 圣上。扫除阴翳。日月回光。万姓延颈。思见德化之成。而今者星文示异。天戒昭昭。 圣心警惧。惕然有意于讲阙政召和气。引接臣僚。面询弭灾之策。此实人臣竭意尽忠。转祸为福。不可失之几也。如臣庸陋。亦随诸大臣之后。昵侍 耿光。亲奉玉音。而识虑短浅。不足以对扬明命。只以草草数句语。仰塞清问。退出之后。愧惧深增。继而伏见宣下求言之教。其丁宁恳迫克谨天戒之盛意。溢于十行之内。推是心以往。三舍之退。将必不远矣。臣窃不胜区区感激之忱。敢以前席所对 君臣上下交相勉励之意。申复焉。呜呼。惟我盛朝。中世以来。累经祸变。法制坏乱。纪纲弛废。邦本日瘁。国势日削。至于今日。积弊之极。将无以自振。必至于澌尽而莫之救。岂不诚凛然而寒心哉。况且六七年来。群阴闭塞。百度皆病。圣明虽欲厉精于上。终无独运之理。此实中外臣民之日夜痛心者也。尚幸 圣心奋发。将大有为。政令注措。焕然更新。岂非吾东方不易得之嘉会。而意外妖孽。动于乾象。无亦上天仁爱。玉成我 圣上而然
陈所怀劄
伏以臣恭惟我 圣上。扫除阴翳。日月回光。万姓延颈。思见德化之成。而今者星文示异。天戒昭昭。 圣心警惧。惕然有意于讲阙政召和气。引接臣僚。面询弭灾之策。此实人臣竭意尽忠。转祸为福。不可失之几也。如臣庸陋。亦随诸大臣之后。昵侍 耿光。亲奉玉音。而识虑短浅。不足以对扬明命。只以草草数句语。仰塞清问。退出之后。愧惧深增。继而伏见宣下求言之教。其丁宁恳迫克谨天戒之盛意。溢于十行之内。推是心以往。三舍之退。将必不远矣。臣窃不胜区区感激之忱。敢以前席所对 君臣上下交相勉励之意。申复焉。呜呼。惟我盛朝。中世以来。累经祸变。法制坏乱。纪纲弛废。邦本日瘁。国势日削。至于今日。积弊之极。将无以自振。必至于澌尽而莫之救。岂不诚凛然而寒心哉。况且六七年来。群阴闭塞。百度皆病。圣明虽欲厉精于上。终无独运之理。此实中外臣民之日夜痛心者也。尚幸 圣心奋发。将大有为。政令注措。焕然更新。岂非吾东方不易得之嘉会。而意外妖孽。动于乾象。无亦上天仁爱。玉成我 圣上而然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欤。臣诚愚昧。不敢以一事之弊一政之失。有所指陈。以为救灾之策也。朱子之言。以为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大凡为天下国家者。若不于根本上加功。而区区架漏于事为之末。则其何望天心之克享而治效之不苟也。目今百弊俱兴。无复有着手处。而天之警惧。又复如此。修省之道。固不可专责于君上。若其根本之所在。不外于 殿下之一心。舍此则亦无他道理矣。今夫百隶怠官则惟 殿下中昃不遑罔敢荒宁。今夫奢侈成风则惟 殿下益昭俭德。大布是化。今夫国用虚竭则惟 殿下节省冗费。惟正之供。今夫贪墨肆行则惟 殿下焚珠抵璧。不贪为宝。今夫言路不开则惟 殿下明目达聪。四门洞开。今夫用舍不公则惟 殿下无偏无党。建极于上。今夫邪正混淆则惟 殿下黜陟幽明。举措得宜。今夫狱讼繁乱则惟 殿下惟德惟明。致其忠哀。今夫私意横流则惟 殿下奉三无私。一循天理。今夫纪纲颓废则惟 殿下正大公平。先立本源。凡玆数者之外。亦可以类推之矣。伏愿 殿下先其在己者。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而策厉群工。振起偷惰。 上下同志。终始无怠。于以对越上帝。于以怀保小民。于以修举废政。于以丕变弊习。不待刑赏之劝惩。而其观感之间。必有风动神速之效矣。朱子尝以为不世之大功易立。而至微之本心难保。中原之戎虏易逐。而一己之私意难除。此诚切至之论。果能先其所难。则其易者可不言而自办矣。臣以无似。受恩 三朝。报答无阶。适当更化之初。复厕大臣之列。日夜所望。惟在于 圣躬无阙失。朝廷无缺政。庶臻和平之福。以为祈命之图。而今于遇灾求助之日。不能发一谋建一策。以答 圣上侧席之勤。臣无任惭惶激切之至。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前以弭灾之策。面陈于榻前。又陈一劄。缕缕诫诲之言。无非至论要道。深用感叹。如有所得。而益可见卿之忧爱之丹忱也。予虽不敏。可不置诸左右。留心省察焉。
赴燕时陈所怀劄
伏以臣民无禄。遭此意外之祸变。伏惟 圣上惨切之痛。必不自抑矣。臣受命出疆。不得一瞻 天颜。而行出国门。回望象魏。但切悲慕。窃不胜区区犬马之情。玆敢略贡微忱。惟 圣明之留意焉。人于赋生之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前以弭灾之策。面陈于榻前。又陈一劄。缕缕诫诲之言。无非至论要道。深用感叹。如有所得。而益可见卿之忧爱之丹忱也。予虽不敏。可不置诸左右。留心省察焉。
赴燕时陈所怀劄
伏以臣民无禄。遭此意外之祸变。伏惟 圣上惨切之痛。必不自抑矣。臣受命出疆。不得一瞻 天颜。而行出国门。回望象魏。但切悲慕。窃不胜区区犬马之情。玆敢略贡微忱。惟 圣明之留意焉。人于赋生之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初。七情已具。虽圣贤不能无情。只是凡人任情。常失于僻。圣贤制情。不失其中。今我 殿下。春秋鼎盛。学问方达。其于夜昼之理。哀乐之节。必能究观而素定。以为拂乱增益之资。至于任情而致伤。非所虑矣。然在臣子忧爱之心。则靡所不至。 殿下当国家艰危之日。受 祖宗付托之重。上奉 慈圣。下临兆民。则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亶在于 殿下之一身。其不可自私而自轻也明矣。伏愿 圣上体古人忘情之训。念先圣慎疾之戒。触境观理。先治心源。俾令志虑安定。神气和平。毋贻 慈圣之忧。克副中外之望。则岂非 宗社之福也。仍窃伏念国家不幸。比岁凶歉。生民之困已极。而圻甸尤为甚矣。况近年以来。各衙门储蓄罄竭。更无着手处。而国葬之役。出于不意。臣未知将何以料理。克完大事也。臣愚以为凡人之于丧礼。自附棺以上。莫不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送终之礼。固无所不用其极。此则有不敢轻议矣。至如备物观美之具。敦匠役民之际。亦不无节省昭俭之道。是在 圣上参酌情文。随事损益。与任事诸臣讲论而裁处之。臣今远离。并暴愚悃。冀 圣明之财幸焉。臣无任瞻 天仰 圣涕泣驰情之至。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在道陈所怀疏
伏以臣于登程之后。得见彗星又出西方。其尾半天。形色甚凶。使人惊怖。虽未知有何祸机。而乾象孔昭。其应不僭。臣诚忧惧。绕壁而不能寐者屡日。伏想 圣上兢畏之心。亦不能安于丙枕矣。臣于当初榻前下询之时。既不能仰塞盛意之万一。况于今日。宁有消灾之策。可复于 圣明者乎。然而古人以諴小民。为祈天永命之本。臣请以此为 殿下献焉。目今民生之困。实有倒悬之急。田野愁叹之声。足以召灾而致异。若不于此加意。则将何以救得土崩之势也。国家不幸。又有意外 山陵之事。此正一国臣民所当自尽处。而公私赤立。更无馀地。任事诸臣。虽或别样料理。循例分定之物。亦有不可已者。一自更化以来。中外民情。莫不拭目延颈。冀蒙拯济之泽。而惠政未究。猝值大役。臣于是诚不知朝家将何以善后也。姑以臣所经一路耳目所及者言之。海西一道。间于关西圻甸之间。军额之猥多。徭役之最繁。实惟朝廷之所已知者。接待北人之际。竭生民之膏血。以充尾闾之泄者。与关西无异。而各项上供之役。又多他道之所无者。至于近日诸都监责办之物。名色甚夥。本道
伏以臣于登程之后。得见彗星又出西方。其尾半天。形色甚凶。使人惊怖。虽未知有何祸机。而乾象孔昭。其应不僭。臣诚忧惧。绕壁而不能寐者屡日。伏想 圣上兢畏之心。亦不能安于丙枕矣。臣于当初榻前下询之时。既不能仰塞盛意之万一。况于今日。宁有消灾之策。可复于 圣明者乎。然而古人以諴小民。为祈天永命之本。臣请以此为 殿下献焉。目今民生之困。实有倒悬之急。田野愁叹之声。足以召灾而致异。若不于此加意。则将何以救得土崩之势也。国家不幸。又有意外 山陵之事。此正一国臣民所当自尽处。而公私赤立。更无馀地。任事诸臣。虽或别样料理。循例分定之物。亦有不可已者。一自更化以来。中外民情。莫不拭目延颈。冀蒙拯济之泽。而惠政未究。猝值大役。臣于是诚不知朝家将何以善后也。姑以臣所经一路耳目所及者言之。海西一道。间于关西圻甸之间。军额之猥多。徭役之最繁。实惟朝廷之所已知者。接待北人之际。竭生民之膏血。以充尾闾之泄者。与关西无异。而各项上供之役。又多他道之所无者。至于近日诸都监责办之物。名色甚夥。本道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一年之内。三接北客。官吏士民。喘息未定。而沿海一带。荒歉特甚。似闻正军岁抄之举。今方奉行。闲丁之难得。既是今日之痼弊。搜得推捉之际。不胜其烦扰。官吏苟免罪何。他不暇恤。民间怨咨。岂但祁寒暑雨而已。此固国家大政。有难挠改。而当此之时。亦不可无变通之道。臣以为海西一道。姑依关西例停止。似合便宜。臣今远离。遽遭罔极之祸变。适于行路。又见妖星之示警。愚忠惓惓。怀不能已。敢以草草数语。猥暴微悃。伏愿 圣明毋以悲忧自沮。益加警惧。无少间断。而先施恤民之政。以为祈命之图焉。臣无任惶陨激切之至。
冬至陈所怀劄(辛酉)
伏以伏睹 殿下赫然奋发。将大有为。政令注措。庶几允协于天人。而春夏以来。天灾地异。可惊可愕之变怪。式月斯生。况今闭藏之日。雷电俱作。阴雾四塞。寒燠失节。气候乖常。惟 殿下惕然警惧。涣发德音。求助臣邻。十行纶綍。有足感动。而今已阅月。中外之臣。无一人仰塞明旨。臣未知 圣上求助之意。不过出于文具。而有歉于诚实。故群下亦视为文具。而不以诚实奉承欤。臣于是诚不胜慨然也。如臣衰劣。备
冬至陈所怀劄(辛酉)
伏以伏睹 殿下赫然奋发。将大有为。政令注措。庶几允协于天人。而春夏以来。天灾地异。可惊可愕之变怪。式月斯生。况今闭藏之日。雷电俱作。阴雾四塞。寒燠失节。气候乖常。惟 殿下惕然警惧。涣发德音。求助臣邻。十行纶綍。有足感动。而今已阅月。中外之臣。无一人仰塞明旨。臣未知 圣上求助之意。不过出于文具。而有歉于诚实。故群下亦视为文具。而不以诚实奉承欤。臣于是诚不胜慨然也。如臣衰劣。备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员枢庭。猥荷 累朝恩遇。忝居大臣之末。其忧国愿忠之心。固出于秉彝之天。而识虑短浅。不能以一言进。此实臣之罪也。今日即冬至也。汉仪以为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臣请以斯义。略贡微忱。以附古人献袜之诚焉。人君代天理物。尤谨于阴阳消长之际。克验于四时感应之妙。以存不息之功焉。分至登台之望。春秋所以特书者。良以此也。天地阴阳之理。往过来续。终始循环。气序相生。无有间断。是以冬至子半之阳。萌于剥尽之后。七日而复。终为萌物之始。所谓闯然之生意。于此可以见矣。呜呼。目今时势。正是一阳初动之时也。数年之间。群阴闭塞。阳气潜消。天地生生之理不绝者无几。赖 圣上雷厉风飞。鼓煽潜阳。日月丽霄。万品昭明。而消长之几。间不容发。惟我 圣上体天行道。克念掩身之义。以养微阳。则复亨之效。其不远矣。上下否隔。其志不通。则益翕斯辟。以致交泰之休焉。民生困极。曰惟怨咨。则有恻其隐。毋忽恤孤寡之政焉。天心失豫。咎徵示警。则日乾夕惕。必至履景福之祥焉。 圣德或有遗失。则齐居处静。勿替安形性之功焉。 圣学或有未至。则于穆无疆。期见四海之准焉。此外施措之间。亦须法天行事。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顺时行令。必致意于扶抑之道。无有邪气干其间。则君道之长。亶在是矣。臣文辞短拙。虽不能发明古训。以尽箴戒之义。其惓惓之愚衷则有不自已。惟 圣明之留神焉。
正朝陈所怀劄(壬戌)
伏以恭惟 主上殿下。以聪明有为之资。当国家艰危之际。锐意图治。至诚无怠。而八年之间。群阴掩蔽。国势扤隉。水旱饥馑。生民困极。至于今日。无复有着手处矣。今者严凝解尽。岁事又新。此正 殿下惕然奋发。自新新民之一大机会也。臣请以新之一字。为圣上诵焉。 圣德夙茂。彰信兆民。仁心仁闻。洽于四方。而放勋之德。允恭克让。文王之圣。不显亦临。缉熙单心。纯亦不已。是乃日新。 圣学时敏。已臻高明。日亲儒臣。讨论典谟。而居敬穷理。心得躬行。克己之功。上达天德。体乾之健。罔或间断。是乃日新。天维显思。不易惟王。出往游衍。日监在玆。陟降对越。无有戏豫。是乃日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民罔常怀。怀于有仁。曰惟怨咨。哀此茕独。永肩一心。中昃不遑。是乃日新。与我共理。惟德惟贤。加膝坠渊。永以为戒。推诚尽礼。不贰不疑。是乃日新。惟舜舍己。禹拜昌言。自用则小。
正朝陈所怀劄(壬戌)
伏以恭惟 主上殿下。以聪明有为之资。当国家艰危之际。锐意图治。至诚无怠。而八年之间。群阴掩蔽。国势扤隉。水旱饥馑。生民困极。至于今日。无复有着手处矣。今者严凝解尽。岁事又新。此正 殿下惕然奋发。自新新民之一大机会也。臣请以新之一字。为圣上诵焉。 圣德夙茂。彰信兆民。仁心仁闻。洽于四方。而放勋之德。允恭克让。文王之圣。不显亦临。缉熙单心。纯亦不已。是乃日新。 圣学时敏。已臻高明。日亲儒臣。讨论典谟。而居敬穷理。心得躬行。克己之功。上达天德。体乾之健。罔或间断。是乃日新。天维显思。不易惟王。出往游衍。日监在玆。陟降对越。无有戏豫。是乃日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民罔常怀。怀于有仁。曰惟怨咨。哀此茕独。永肩一心。中昃不遑。是乃日新。与我共理。惟德惟贤。加膝坠渊。永以为戒。推诚尽礼。不贰不疑。是乃日新。惟舜舍己。禹拜昌言。自用则小。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兼听则聪。说而不绎。圣训孔昭。四门洞辟。刍荛必择。是乃日新。今日耽乐。非民攸训。政如农功。思始成终。勤怠之判。兴丧是系。夙夜孳孳。所其无逸。是乃日新。有孚颙若。下观而化。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昭德塞违。必以身先。建其有极。昭临于下。是乃日新。治国之本。寔惟正家。威如之吉。是谓反身。相观古昔。明鉴不忒。夫子制义。圣人尽伦。是乃日新。赫赫虞廷。黜幽陟明。无纵诡随。诗义斯在。曰仁曰明。亦云其武。不恶而严。必诚其意。是乃日新。处置得宜。人心自服。正我朝廷。立我纪纲。发号施令。信孚于民。端本清源。庶政咸熙。是乃日新。此外圣功之日进。大业之日隆。惟 圣上自得之而已。有非臣所敢与也。臣以庸陋。受恩深厚。玆当履端之节。不胜惓惓之衷。敢以是进焉。伏愿 圣上体天顺时。日新又新。庶底邦命之重新焉。臣无任激切祈祝之至。
陈所怀劄
伏以自古有天下国家者。创业垂统为可继。而犹不能永久无弊。故董仲舒有改弦之说。朱子论王安石新法。亦以为那时也是合变时节。此固理势之必然矣。我国家立国三百年。累经变乱。 祖宗法制。无一
陈所怀劄
伏以自古有天下国家者。创业垂统为可继。而犹不能永久无弊。故董仲舒有改弦之说。朱子论王安石新法。亦以为那时也是合变时节。此固理势之必然矣。我国家立国三百年。累经变乱。 祖宗法制。无一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事不弊。而即今积弊之中。良民倒悬之急。实有朝夕莫保之势。数十年来。言时弊者。莫不以此为第一义。而若其救弊之策则皆未得其道。间有一二论说者。不过为破东补西。苟过目前之归而已。此户布之议。出于不得已之计也。诚未知此法之果能十分恰好无弊。而自有此议以后。先辈长者留意于时务者。多以为此法之外。无他善策。只是人情每惮于改作。横议必起于事始。终不得一试矣。曾于 孝庙末年。任用儒贤。将大有为。而故参判俞棨首建口布之议。庙堂之论。未免矛盾。旋遭 天崩之恸。事竟不行。甲寅夏间。又有此议。可否之间。浮言喧藉。势若滔天。臣于伊时。忝居相职。目见事势之决难转动。入告于 先王。即寝其议。今又三发。而致此纷纷矣。臣窃念今之体统纪纲人心世道。比之于 孝庙末年。有大不侔者。设有十分恰好十分无弊之良法。更张之际。难保其洽然于群情。况此法之便不便。有未能灼见者乎。今之言者。皆以民心之扰为忧。而臣之所忧。不但在于民心之扰而已。呜呼。今日国事。真所谓危急存亡之秋。而乃于其间。挑出事端。挠攘未定。似此气象。尚可下手于变通之新法乎。知其必不得行。而一向撕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挨。则无益于事。徒伤国体。伏愿 圣上更询诸大臣。亟寝户布之议。以靖朝廷。以镇人心。不胜幸甚。臣以无似。待罪枢府。固不敢干与于朝政。而既备员大臣之列则其何可含默不言。以负我 圣上哉。惟 圣明之财察焉。
陈所怀劄
伏以臣窃惟今日国家形势。如人之有痼疾。心腹四肢。精神气脉。无不受病。虽有俞,扁。且将技穷而却走。况庸医常药。其可望奏效于目前乎。以此形势。诚不可因循架漏。坐待澌尽。固当变而通之。以救一半。而更张之政。辄拂物情。法令未出。论议纷然。终归于一场闲是非而已。尚何补于国家之利病也。臣伏念朱子告其君之辞曰。且独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深为陛下言之。其所谓大本者。即人主之一心。此实万化之原。舍此则无以立大中而行王道。故朱子所以惓惓于章奏之间者。必以此为先。而其劝戒于宰执辅弼之臣者。亦可谓切至矣。我 殿下圣学时敏。日臻高明。其于朱子本原之说。盖已融会而贯通。不待臣更有所陈列矣。今日国家转移之机。惟 圣上一心。今日国家危亡之忧。亦惟 圣上一心。所谓
陈所怀劄
伏以臣窃惟今日国家形势。如人之有痼疾。心腹四肢。精神气脉。无不受病。虽有俞,扁。且将技穷而却走。况庸医常药。其可望奏效于目前乎。以此形势。诚不可因循架漏。坐待澌尽。固当变而通之。以救一半。而更张之政。辄拂物情。法令未出。论议纷然。终归于一场闲是非而已。尚何补于国家之利病也。臣伏念朱子告其君之辞曰。且独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深为陛下言之。其所谓大本者。即人主之一心。此实万化之原。舍此则无以立大中而行王道。故朱子所以惓惓于章奏之间者。必以此为先。而其劝戒于宰执辅弼之臣者。亦可谓切至矣。我 殿下圣学时敏。日臻高明。其于朱子本原之说。盖已融会而贯通。不待臣更有所陈列矣。今日国家转移之机。惟 圣上一心。今日国家危亡之忧。亦惟 圣上一心。所谓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兢兢业业。持守此心。精一克复者。果如朱子之论。则虽以天下之大。而无一人不归吾之仁者。其于小小救时之政。尚何足道哉。至于今日之急务。则军民倒悬之急。最是拯救之不可少缓者。而如臣浅识。诚莫知善后之良图也。姑以臣区区之怀。略陈于 冕旒之下。以冀垂听焉。今之军制。非复 祖宗之旧。名色既多。良民日缩。儿弱逃故之弊。皆原于此。而逐年阙额填补之外。又有式年虚位充定之法。州府郡县。各有定额。官吏畏罪。必备其数。签丁之际。实有不忍言者。壬辰以后将近百年。则虚位未定之数。虽未知其几许。而今玆见存额内逃故之代。犹难尽充。则何可又添虚位之数。渐至难处乎。虚位一款。自今停罢。专力于逃故之代。岂不为救弊之一端乎。今之议者。多以变改军制为言。而他军则臣未暇轻议。如训局军兵。设立之初。加赋于民。以为三手之粮。厥后额数增加。比诸当初。不啻倍蓰。故三手之粮。不足于一年支放。侵用税米者。每至数三朔。此所以有害于大农之经费者也。 先朝虽命减其一部。而所减之军。分配杂色。则徒有减数之名。终无减数之实矣。臣以为军兵之额。渐次除减。必与粮饷之数相当。则军政经用。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两无所妨矣。训局别队之创设。本欲量减元军。立此名目。依仿御营之制。以为更番之卒。而其时任事之臣。妄用私智。不善施设。大背于本意者多矣。今之议者。皆以革罢为言。而臣以为已成之军。散弃可惜。今宜精择其丁壮。别为一军。随宜善处。以其馀数及保人收徵米布。补助国计则庶乎得矣。良民之投属各衙门歇役。以为闲游之计者皆是。此则庙堂将必釐正查汰。而如忠义之类。国家虽重带砺之盟。开国以来。功臣后裔。其丽不亿。而一得忠义之名。安坐终身。无有所与。已极无谓。其中符同奸吏。冒籍入属之辈。日以益甚。乡里之间。多骇听闻。今若严加钩覈则可得累百良丁。举而行之。必不难矣。各衙门屯田之为弊于外方者。不一其端。今之议者皆以革罢为宜。而臣以为其中亦有不可罢者。故中间变通之时。只罢新设及广占之处。而到今广占之弊。犹未尽祛。新设之屯。仍存者有之。此则不但朝令之不信于民。其在事体。恐不当如是矣。丙辰武科。实是无名之举。过万武士。皆怀媒进之意。四方远外之人。来会京城。留连岁月。伺候蹊经。困苦狼狈。愁怨盈路。似此气象。可谓寒心。日者本兵之长。陈禀榻前。有些处置。而臣以为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只此变通。恐不能尽厌众武士之心。如各军门将官之差除。若非将臣所知。则或出于请托之类。其他未有攀缘之势者。虽有才力之可用者。未免抱屈而虚老。至于庸碌龌龊之徒。侥倖万一。昼夜奔波于将臣之门。如痴如狂。臣以为各军门将官。亦依内三厅例。别为试才。以其入格者。循次差除。则可绝侥倖之心。又无留连愁苦之忧矣。为国之道。必得人才而后方可致治。而今日乏人之难。无处不然。破东补西。有若贫家之活计。如是而能为国者。未之有也。所谓人才。非可猝办。必尽培养之方。然后庶有拔十得五之效矣。论人之术。固当以器识为本。而人之才品。各有长短。或以经学。或以文词。或以吏术。世无不可用之才。唯在培养而器使而已。臣以为经学之士。诚未易得。如治文词者则拣择储养。以备文苑之选。自有故事。而长于吏术者。亦宜不次升擢。先试牧守。以至方伯。武臣之乏才。尤有甚焉。阃帅将领之任。无可倚赖者。此则循例不次。将领之外。年少有才者。别为甄拔。奖进成就。则其于缓急之用。或得其力矣。生民休戚。系于守令。朝廷虽日讲恤民之政。而守令非其人则泽不下究。民不知惠。慎简之命。每下于铨曹。而按簿差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遣。终难望邑邑而得人。可胜叹哉。然而按道之任。黜陟是司。而近来此法不严。殿最之为虚文久矣。新旧迎送。虽云有弊。如蠹公害民之人。则不当一日在官。以益其害。今宜申命按臣。大明黜陟。期致共理之休焉。八路民生。不知朝家勤恤之至意。祁寒暑雨之怨咨。便失乐生之心。而六七年来。南方士民之风习。闾里之愁叹。实有不胜其忧者。北路凡事。尤无收拾之望。臣以为前头特遣重臣与备局宰臣于三南及西北边。宣布德音。采取民情。以为变通镇安之地。则或不无固结之效。此事自有往牒之可据者矣。惟我 圣上崇儒礼贤之意。卓越古今。而领府事宋时烈以三朝大老。最被礼遇。前后谕旨。出于至诚。中外听闻。孰不钦仰。第念幡然造朝。尚未有期。臣以为既已尊信其人。则不可只施虚礼。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就其家而问之。如汉董仲舒故事。则岂不有益于国家乎。尹拯,朴世采等藏修有年。操履方洁。安贫守道。罕有其比。而屡下召命。坚守素志。儒者出处。自有其义。惟在 君上更加诚意而已。唯是待贤之道。不必以官职为拘。山野之人。既有微尚。则縻以好爵。反有碍于难进之节。此亦 圣明之留意处也。呜呼。自今天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心未豫。民困已极。百弊俱兴。无复有着手处。而所恃者 圣上以聪明有为之资。锐意图理。夙夜靡懈。在廷之臣。唯当竭其心思。聚会精神。以补我 圣上维新之治。而一日二日。转动不得。国势委靡。如水就下。臣窃痛之。顷于登对之日。咫尺 威颜。只以户布利害。承问仰对而退。愚衷耿耿。自不能已。敢进瞽说。以备财择。臣无任惭惶激切之至。
陈所怀劄
伏以臣窃伏念礼乐刑赏。自是为国之具。而刑者实为御世辅治之大柄。虽圣人。必不得已而用之。故唐虞建官。士师之任。乃命皋陶。其责任之专。钦恤之德。概可见矣。我国家设官分职。依仿古制。各有所司。而至于刑罚之用。明有定制。 王府理曹法司之外。不得擅用讯刑。盖以刑者。人命所系。非人人所得以轻用也。 祖宗立法本意。顾不重欤。臣伏闻户曹以徵逋之难。禀定于榻前。创出无前之法。直用讯刑。以警稽缓。臣不胜骇惑焉。既已设官分职之后。侵官固非是。而用刑轻重。尤为截然。官府之笞鞭。学校之楚挞。军门之棍罚。皆有所不敢踰越者。今玆徵布之政。何等细琐。而侵夺士师之权。轻坏 祖宗之制。冀得一
陈所怀劄
伏以臣窃伏念礼乐刑赏。自是为国之具。而刑者实为御世辅治之大柄。虽圣人。必不得已而用之。故唐虞建官。士师之任。乃命皋陶。其责任之专。钦恤之德。概可见矣。我国家设官分职。依仿古制。各有所司。而至于刑罚之用。明有定制。 王府理曹法司之外。不得擅用讯刑。盖以刑者。人命所系。非人人所得以轻用也。 祖宗立法本意。顾不重欤。臣伏闻户曹以徵逋之难。禀定于榻前。创出无前之法。直用讯刑。以警稽缓。臣不胜骇惑焉。既已设官分职之后。侵官固非是。而用刑轻重。尤为截然。官府之笞鞭。学校之楚挞。军门之棍罚。皆有所不敢踰越者。今玆徵布之政。何等细琐。而侵夺士师之权。轻坏 祖宗之制。冀得一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时救弊之效。此岂是治世之气象。臣恐末流之害。将至于民无所措手足。宁不寒心哉。户曹必以徵逋为虑。则自有理官。监禁栲讯。无所不可。何必张设刑械于度支之庭。然后方以为快乎。京兆所职。亦是决讼。徵债之地。犹不得用刑。则其他可知矣。若此不已则他衙门如此之类。必将效尤而继起。国家刑政。决不宜如是紊乱。将焉用士师为哉。臣既有闻。深恐大损国体。又发出位之言。惟 圣明之财幸焉。
陈所怀劄
伏以为国之务。莫急于用人。而用人之方。亦非一道。或以德贤。或以才能。唯在器使之而已。至于培养奖劝之道。实寓于其中。此尤不可忽者也。臣窃观近来士大夫。风节扫地。廉耻道丧。奔竞躁进之习。日以益甚。于斯时也。如有恬退守分。不屑于进取者。则朝家激砺之政。在所加意。姑以臣所见言之。前承旨俞玚以 三朝侍从之臣。年未及耆。退居田舍。殆过十年。中间虽或出谢一二除命。旋即归田。若将终身。只此一节。人所难及。前司谏李后定。臣固未知其为人之如何。而自顷年以来。一意守静。前后清显之除。终始辞避。家贫奉母。菽水不继。而犹且坚守素志。此必有
陈所怀劄
伏以为国之务。莫急于用人。而用人之方。亦非一道。或以德贤。或以才能。唯在器使之而已。至于培养奖劝之道。实寓于其中。此尤不可忽者也。臣窃观近来士大夫。风节扫地。廉耻道丧。奔竞躁进之习。日以益甚。于斯时也。如有恬退守分。不屑于进取者。则朝家激砺之政。在所加意。姑以臣所见言之。前承旨俞玚以 三朝侍从之臣。年未及耆。退居田舍。殆过十年。中间虽或出谢一二除命。旋即归田。若将终身。只此一节。人所难及。前司谏李后定。臣固未知其为人之如何。而自顷年以来。一意守静。前后清显之除。终始辞避。家贫奉母。菽水不继。而犹且坚守素志。此必有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过人者矣。前正韩垽素有声誉。屡登荐目。而向者一番人用事之日。敛退丘园。竟不一出。其议论气槩。有非龌龊者所可拟。臣以为如此等人。不可不别为褒进。以砺末俗也。岭南一道。即吾东之邹鲁。而逮至今日。人心陷溺。士习乖谬。六七年间。悖理丑正之论。诚有不忍言者。当此之时。独有数三士人。乃能自立。已见不挠于横流波荡之中。则其人之志尚。有足多者。其在彰善之道。亦宜访问奖拔。以正士趋矣。洪惟我列圣崇儒重道之意。卓越千古。而及今 圣上所以钦承而体行者。可谓有光于前烈矣。第念大贤之后。例多陵替。其能保家承祀者绝少。可胜叹哉。臣窃见中朝于孔氏衍圣公之外。如颜,孟之后。亦有世袭之职。我朝儒贤之啜食文庙者。则与他先贤。事体自别。其裔孙之不能自振者。并皆收录。不绝其祀。庶合崇报之典矣。我国家开创以后。攀附风云。身参带砺之盟者何限。今以近代耳目所及言之。最是光国扈 圣靖社三功。其扶树伦纪。翊赞中兴者。宜有十世之宥。其于后世。虽不能并施兴继之惠。如元功若而人则不可无优异之恩矣。臣伏闻扈 圣元勋西川府院君郑昆寿。当壬辰西狩之日。赴诉 天庭。无愧包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胥之节。光国元勋海平府院君尹根寿。体 宣庙吁天之诚。亲奉宝典。快雪 宗系之诬。此正万世不可忘之功。而今者二臣奉祀之孙。未沾升斗之禄。臣实慨然。倘 圣上亟命收用。不替懋功之典。此外元勋之后。一体施行。则宁不韪哉。领府事宋时烈退处乡里。年迫八旬。只有一子。不得远离从宦于京中。若命特除傍近一县。以便朝夕之养。则岂非 圣上尊贤养老之盛德。而铨曹拘于取才之法。不得备拟。此则自有故实之可据者。贺知章之归老。唐宗犹以其子除近县。以便奉养。于知章亦然。则何况于国家之大老乎。臣以庸陋。其于国事朝政。所不当干与。而既忝大臣之列。尚抱惓惓之微衷。苟有所怀。辄敢自暴于冕旒之下。臣不胜惶愧之至。伏愿 圣明俯谅愚忠。有所财择焉。
应旨进言劄
伏以臣即伏见邸报。 殿下遇灾而惧。特降丝纶。求助臣邻。其罪已策励之意。诚可以感格天人。臣受恩三朝。备位大臣。苟有所怀。何敢不尽于 冕旒之下乎。臣窃伏惟念今日国家形势。真所谓百孔千疮。莫可救药。危亡之形。不待明者而后知之。呜呼。 圣明
应旨进言劄
伏以臣即伏见邸报。 殿下遇灾而惧。特降丝纶。求助臣邻。其罪已策励之意。诚可以感格天人。臣受恩三朝。备位大臣。苟有所怀。何敢不尽于 冕旒之下乎。臣窃伏惟念今日国家形势。真所谓百孔千疮。莫可救药。危亡之形。不待明者而后知之。呜呼。 圣明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在上。至诚图治。善类汇征。不失其职。而不但曾无分寸之效。气象注措。无以厌服人心。委靡溃乱。将必至于胥溺而后已。臣实愚昧。莫知其所以也。最是中外生民之困苦怨咨。日以益深。庙堂之上。逐日筹画者。无非恤民之政。而犹且如此者。抑何故也。夫为国之道。自有大体。虽行善政。岂必人人而受其惠。虽有苛政。岂必人人而被其害。只为一政令之得失。人心之忧乐。向背判焉。岂不大可惧哉。是以人君必先正本原之地。以为出治之本。此虽老儒之常谈。自古及今。未有舍此而论治者也。一自更化以来。四方拭目。思见德化之成。而一日二日。因循隳弛。无复转移之望。民情到此。大失所图。而怨咨随之。臣未知国家将何以善其后也。臣识虑浅短。固未能有所论列。以为万一之助。而妄以为今日致弊之根柢。专出于私之一字。若不打破此一字。则虽日讲恤民之政。必不能救得一半矣。今之进言者。无不以克祛己私。上责于 圣躬。人臣引君之道。固当然矣。而凡人交际。亦必曰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则况君臣之间乎。今之朝臣。宜体此义。各自勉励。公耳忘私。上不负 君。下不负心。则国事尚或庶几。如其不然则臣恐蹈覆车之辙而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必无及焉。可谓太息流涕者也。以言乎铨选。用舍不以公则亲疏异势。贤否易置。论秀宾贤之法大坏而仕路淆矣。以言乎台阁。言议不以公则是非疑乱。猜嫌日起。纠逖补拾之效无闻而朝著乖矣。以言乎刑政。断谳不以公则曲直颠倒而屈伸由于好恶。终未免为玩法矣。以言乎黜陟。考绩不以公则幽明易位而去取任其爱憎。终未免为循情矣。以言乎赏罚。轻重失其公则僭滥之甚。倖门大开而劝惩之道废矣。以言乎纪纲。举措失其公则坏乱之极。百度俱病而兴亡之几决矣。此外内而百执事。外而监司守令。如或循私蔑公。惟利是徇。经营驰骛。罔念天职之为何事。则如是而望治。不几于却步而求及前人乎。姑以臣一身言之。其所以一意王务。无复有家私之累。万万有愧于古之忠良。则今玆所言。不过为负心之归。群臣之罪。可胜言哉。虽然天下之大根本者。唯在于人君之一心。而朱子谓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人君果能省察乎天理人欲之辨。既正其心。不敢以一毫私意参错。则其见于政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令事为之间者。自当廓然大公。俨然至正。精神自旺。纲纪自张。坐收百官率职之功。此则唯 圣上之所当加意者也。凡所谓私者。其端甚微。而一有不察焉则其为心术之害者大矣。 殿下于堂奥之上。燕私之中。其所以自治之功。有非他人之所知。而其发于心而著于外者则自有不得掩者。 殿下于此。不能猛省刚制。有所泛过。谓小事无害于大体。则涓涓之势。必至于滔天。宁不寒心矣乎。诸葛亮以区区罢弊之益州。思兴已绝之炎运。而其陈戒于其君者。只是宫府一体之义而已。其光明正大反覆恳恻之意。可谓感动千古矣。三代以后。能知此义者。有几人哉。自古人君深居九重。既不与士大夫朝夕相接。则左右使令。不得不备。而至于临莅之际。不以内外而异视。陟罚臧否。无有偏私。则岂不有光于平明之理也。惟我 圣上聪明英睿。学问方达。其于此等义理。必已究观而自有素定之规模矣。臣愿 圣上。勿以臣言为迂。而深留 圣意。无忽则幸甚。国家用人之道。如梓匠之用木。椳闑扂楔。各得其所。故天下无不可用之才。亦有不可强之任。以其才器之大小。付之以可堪之任。则世必无无才之叹。而如或选择不精。人器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不称。则尸位偾事。反为害国之资。可不慎哉。臣以为得人非难。器使之为难。以今论之。内而六官之长。外而诸路监司。各得其人。则庶绩其有不熙者乎。又其所管诸司僚属之能否勤怠。州郡牧守之善恶廉贪。皆系于官长之察举。此亦务去私意。大恢公道。升黜褒贬。切勿为苟且糊涂之态。则岂无振励之效乎。朱子以为人材难全。惩其所短则遗其所长。取其所长则杂其所短。此须大段仔细着眼力。乃可无悔吝耳。此实用人之至法。知人固未易。人之才品。本自不同。虽有所短。不可舍其所长。虽有所长。亦不可掩其所短。秩宗之惟清。未必合于司徒之敷教。初既试可。或有不称。则虽六官之长。方岳之重。量其长短而公其进退。以尽器使之道。不当强其所不堪而责其所不能。为国之务。其有急于此者乎。此亦在于去其私而已矣。至如恢弘言路。培养士气。尤 圣上之十分加意处。自昔人君。非不知言路之可弘。士气之可养。而逊逆之际。每为偏私所碍。好恶之情。必为私邪所夺。言路终有所不辟。士气终有所不扬。可胜惜哉。人君于平居无事之日。能以言路之不辟。士气之不扬。为忧者鲜矣。及乎危难之后。国家所赖以得力者。恒不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出于斯二者。前事之监。可考而知。此亦在于 殿下之去其私而已矣。朱子以为潘景宪以正率其家。而子弟无人敢为非义者。此人以一匹夫。能以正躬率而子弟不敢为非义。则今我 殿下。都君师之位。受精一之传。先正本原之地。绝去系累之私。粹然与天地同其体。然后内自朝廷。以及四方。号令施措之末。莫非至公至正之发。则夫岂有今日之所忧哉。目今天灾地异。旱涝风雹之类。荐叠于时月之间。而国家形势。无一可恃。生民怨咨。日深一日。其于宿政故典之为弊于末流者。宁无一二可言者。而臣闻程明道谓王安石之言曰。何为此咈人情之事。臣亦以为当此之时。姑当顺民心而安之。而细究病源。都在于私之一字。故敢以是献焉。臣文辞拙涩。虽不足以有所开发。若其惓惓之微衷。则实出于犬马之诚。惟 圣明之矜恕而财察焉。臣既蒙恩暇。来在松楸。则凡有文字。所当自县道上闻。而县道迂远。猥以椽吏直进喉司。尤不胜惶恐之至。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呜呼。灾沴之作。古亦有之。而岂有如近日之孔惨者哉。今日上天之降灾。由小子之否德。夙夜忧惧。食息靡安也。满纸诫诲。罔非惓惓之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呜呼。灾沴之作。古亦有之。而岂有如近日之孔惨者哉。今日上天之降灾。由小子之否德。夙夜忧惧。食息靡安也。满纸诫诲。罔非惓惓之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丹忱。内省之药石。深用感叹。予虽不敏。可不留心而省察焉。至于去私意恢公道等事。亦当另加敕励群工俾。不至因循之归。卿其安心从速上来。匡救阙遗。
陈所怀劄
伏以惟我 圣上。当国家存亡之秋。惕然警惧。思所以转移之方。克尽诚礼。期致大老。庶几挽回世道。迓续景命。领府事宋时烈以八帙之年。难进之节。感激恩旨。远赴召命。中外欣欣。莫不仰 圣上礼贤之诚。有足感动。而不意奸小之辈。已有傍伺逞毒之计。一登文石。旋出国门。此何景象。此何举措。臣窃痛之。今者谏臣方有请窜之论。而 殿下反以太重为教。不赐允俞。臣实惑焉。 殿下谓以疏中语句之不至大段。而未及省察于情状之绝痛。有此太重之疑矣。此则大有所不然者。姑以玄锡疏语言之。渠于前日设有所论启。国家既以宽大之政。进用于近密之列。则宋时烈夫岂有不安之心。而乃敢曰非所以安其心也。渠于是职。果有内不自得者。则只当自处而遂其心而已。何敢隐然形诸文字。而轻轻下语。中藏无限讥侮底意思。以售其狙击之奸谋。其阴狡揶揄之态。诚有所不忍正视者。呜呼。此辈戕贤一念。潜隐未发。
陈所怀劄
伏以惟我 圣上。当国家存亡之秋。惕然警惧。思所以转移之方。克尽诚礼。期致大老。庶几挽回世道。迓续景命。领府事宋时烈以八帙之年。难进之节。感激恩旨。远赴召命。中外欣欣。莫不仰 圣上礼贤之诚。有足感动。而不意奸小之辈。已有傍伺逞毒之计。一登文石。旋出国门。此何景象。此何举措。臣窃痛之。今者谏臣方有请窜之论。而 殿下反以太重为教。不赐允俞。臣实惑焉。 殿下谓以疏中语句之不至大段。而未及省察于情状之绝痛。有此太重之疑矣。此则大有所不然者。姑以玄锡疏语言之。渠于前日设有所论启。国家既以宽大之政。进用于近密之列。则宋时烈夫岂有不安之心。而乃敢曰非所以安其心也。渠于是职。果有内不自得者。则只当自处而遂其心而已。何敢隐然形诸文字。而轻轻下语。中藏无限讥侮底意思。以售其狙击之奸谋。其阴狡揶揄之态。诚有所不忍正视者。呜呼。此辈戕贤一念。潜隐未发。
退忧堂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而今见 圣上恩礼之隆渥。有逾寻常。经营揣摩。薄施小计。假托辞职。簸弄眩幻。终使大老坐席未煖。狼狈奔迸。以致朝野错愕。国事溃裂。似此情状。虽投畀有北。而犹不足以惩其罪矣。如使国体严重。朝纲振肃。此等狐狸之徒。何敢公肆无忌惮之计。遂至于此也。其渐不可长。而若不及今严治。有同薄物细故。则怀毒乐祸之类。必将投间抵隙。以冀侥倖万一之图。宁不寒心哉。 殿下诚能念及于此。则必不留难于谏官之论也。况 殿下连遣近侍重臣。必欲谕还。德音恳恻。听闻钦叹。其在儒贤之心。亦岂无再瞻 天颜之愿哉。为今之道。亟宜了当此事。以靖朝端。然后仍降谕旨。备尽诚意。必令更对。而从容去就。则以大老趋命之初心。岂有终始不动之理哉。窃愿 圣上勿以贱臣之言为过。而深留 圣意毋忽。则国家幸甚。抑臣又有慨然者。玄锡之疏。初呈政院。诸承旨若见疏语之如此。则即当陈启辨破。使中外晓然。是非不眩。而视以寻常。因循掩置。已极无据。至请再招。就职乃已。此果喉司惟允之道乎。此亦不可无警责之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