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4H.gif)
秋间。承惠然来访。常切感荷。又此料表。持盈尺之书。备过当之礼。存问一个冗贱。使受之者踧踖而不敢当。此古人所谓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者。窃为左右惜之。仍审静居山堂。做履益裕。噫。世衰道微。人才日下。汲汲于名利者。举世皆然。独高明超然世累。深有意于为己之学。以朱夫子之戒铭诸心。生乎今之世。得此于人盖寡。何幸如斯。然君子之学。有体有用。自守之道。虽不可废。而上自君亲之重。下至一事一物之微。何者非吾分内之事也。君子当随事循省。动合中道。虽在纷华波荡之中。此心常不失其正。若必遁藏幽谷。以遂所怀云尔。则与不知礼义而取科第者。虽清浊不同。而其失中则一也。未知如何。恃相知之厚。信笔及此。徒增惭恧。
答金君重
书中缕缕。无非至论。令人耸听。第其中窃有不能无疑者。时与义不可以分两端看。时既可则义未有不可者。时既不可则义安得独可哉。孔子之仕止久速。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4L.gif)
纸面二字。使人惶悚无地。后日如不去。则终不可冒昧受之。当拜跽而还纳矣。
答金君重
霎然之奉。迨极依怅。即承耑价委问。加以赈乏之资。贫家告绝。亦是常事。左右创见而深悯之。至烦远使。愧叹无已。左右亦以书生。所蓄几何而德人如是。恐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5H.gif)
答金君重
忽承耑书俯问。惠出匪望。且审来栖山房。做履清裕。尤庸奉慰。惟樟夙患肩甲之痛。一样苦苦。服药之日已过一旬。而亦未见显效。未知命物者。将何以处之也。潜心寡欲。固是为学之至要。左右既已得其路而骎骎焉。则何患不及古人之门墙。而犹以掀然飞扬为虑。恐于方寸之间。不能无旧习之缠绕。故乃此出之于言语之间。幸十分加意。以知潜心寡欲。亦非有别样道理。则庶有自得处矣。禅道之入定。亦必因工夫之深。吾儒之于此学。其可不究竟其业乎。彼以方外之术。适为榛芜而已。稂莠而已。不必有羡于彼。而只加吾向学之功。岂不有益于身心哉。鄙意如是。信笔及之。高明以为如何。
答勿溪书院问目
本院移安在于明日。而其间节次。多有可疑处。盖当初权安别堂时。既行告由祭。而已经时月。移安时。似当有告辞。告辞时。亦有献爵之礼耶。
既有告辞之礼。则略设脯醢。因行奠礼如何。
移安后明晓。当行慰安祭。而当初权安窄室。故未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5L.gif)
权安时既未行常享之祭。似出于事势之适然。而过时不祭。礼有明文。今而退行。似非其时。况既有慰安祭。又行常享。似近于黩。未知如何。盖告辞之礼。当行于权安处。以翌日行慰安祭。而祭时既设殷奠。则三献行事。似有可据处。虽非春秋大享。恐无不可。
本院庙号。鹤沙先生奉安后。似当改扁。而至今因循。敢请新号。
庙号之改。当与本府诸院之祠。不相雷同。称停定号。当为得之。幸与会中多士。相议以定如何。
院号则仍旧号无妨耶。
新院前川。本是勿溪下流。则因用旧号。亦何如。
答郑尚吾
知有盍簪之便。而适有亲旧间吊问之事。竟致燕鸿之叹。迨用怅缺。忽承下教。固知所怀之一般。古人云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今之世其能行此道者。盖寡。伏见兄于亡友家事。眷恋至此。使死者有知。岂但谓不愧而已哉。但所询之事。非弟卤莽者。所敢承当。不知所以为说也。第时世不同。礼随而变。择日之法。虽古礼之所不知者。而今世通行之。一从日者之说。则葬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6H.gif)
答李悦卿
即承先施之问。仍审尊服履。启居反胜。且感且慰。俯询疑礼。无似者。本无考据之实。安敢有所开喙。而以人家例行之礼言之。宗子有故。次子摄行。自不得不尔。自题主祭以后。其祝辞以使弟摄行之意告之。而但于赠玄纁时。以未遑于告辞。而直行之。亦所不敢。似当使执事者。当祖奠时。略以宗子病重。使次子摄行之意告之。何如。老先生于答郑寒冈之问。似有此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6L.gif)
答洪子致(尔远)
伏惟腊天穷阴。尊启居体候万福。惟樟孤陋之甚。未尝从事于仁贤之后。而昔从亡友金记注景谦氏游。获闻左右隐德风致。复得令慈烈妇处变事迹。益服家庭训诲之美。愿为之执鞭。而地步稍左。年龄又迫晚暮。未成一面之分。而惟向德之诚。未尝少弛。兹者。幸与令咸处士。有联昏之分。从此得闻起居之详。私自喜慰。若得数年之假。则或望一造松关。以展平日邂逅之愿。惟是之企。只祝迎新景福。
答金士行
昨赐躬问。又惠书慰。加以利病之药。垂死残喘。何以得此。劳动之馀。少惫例也。惟祝速收勿药。伏想尊既为时人所忤。更何为哉。惟愿温理旧业。益向远大。实区区所望者。前日仓卒之言。幸不以偶然闲浪之语视之。至祝至祝。
答全惠仲(五益)
积年阻奉。一味倾向。昨承李斯文贤友经过。获蒙尊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7H.gif)
答权亨叔(泰时)
忽承委问。仍审近日起居。慰豁无已。册子承诺已久。而自是向学诚薄。未即袖来又此因便委寄。惠出非望。固知贤者爱人之至。思欲以牖启颛蒙。感幸之极。不知所以为说。虽老境愦愦之甚。庶欲加数年之工。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7L.gif)
答李上舍(斗精)
膝下并有丧之戚。闻来惊恸。不能已已。岂谓积德之门。有此意外之变乎。下询服制疑处。惟樟于礼学。全未有知。何敢有所指挥。以犯汰哉之诮乎。第闻为长子一节。本出仪礼斩衰条。子夏传曰。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疏云。以其父祖适适相承于上。已又是适承之于后。故云正体于上。所谓正体云者。为亡者而言。以适适相承之馀。故重之也。非指主丧者言也。幸博问于知礼处以行之。如何。
答张器彦
浯堂之会。既失邂逅之便。闰月情札。甚适瞻恋之怀。慰沃良多。而未逢顺便。尚阙修谢。寻常愧仰。即惟穷阴。侍馀学履神相俱胜。惟樟猥以不似之身。虚被拔擢之 恩。昨以翊赞赴 朝。荣宠至矣。而病老残喘。深以生行死归为惧。不计进退之节。妄作逋窜之行。其得罪于名教大矣。而事穷情蹙。不顾其他。只自悚惧之至。跋涉之馀。神气耗甚。而夙患风热之症更加。方呻痛度日。若能收召精力。少得粗完。则与两三同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8H.gif)
与金周伯(世镡)
仲君来。备承侍馀学履益佳。为慰之至。所惠署信。何其精巧至此耶。佩玩之馀。因恐人之材智明于小者。暗于大。君于末技如此。则大体之无所欠歉。恐未可知。幸十分留意于致远恐泥之训。日加孜孜。老夫之望也。
答郑周天(天周)
昨闻省选之喜。即欲驰贺。而病倦未果。常以为恨。续承情问。知高楼江斋。做履清裕。奉慰不浅。所寄朴秀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8L.gif)
答金守之
前书所进于自守之道。不无少助。近来朋友之可望者。实在于君。幸望十分策励。莫之虚负光阴。
答金守之
所询变礼。亦无有考据处。未知其何以为说也。盖非直出而权宜奉祀者。俗人例以为侍养云。而侍字之义。无可考处。抑未知以收养之收。讹而为侍字邪。既以奉祀为名。则服制略如父在母丧心丧之例行之。亦如何。傍题则不用于傍亲礼也。生日之祭。礼无所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9H.gif)
答宗人上舍(命弘)
前奉未得从容。迨切恨怅。忽承书问。恍如更接清仪况审春和。尊体履亨泰。尤庸倾慰。(樟)支离此世。又添一齿。有何兴况。吾宗人各居东西。闻问无缘相接。常以为恨。蒙尊哗录委示。何幸如斯。至于世系疑处。此间所见与高明之意无异。全义,礼安。分自一源之说。既载于李左相蓂之神道碑。又出于李公厚基氏之言。而文庄公之移封礼安。史无明文。又于吾家世系。无籍可记。岂非可疑之甚乎。原州之李。以平章事李之氐为鼻祖云。彼则固然。而吾门则与彼不同。李之氐与提学先祖。盖为一时之人故也。大槩判书先祖受祸于辛朝。窃念其时翼襄兄弟皆幼。门谱世牒。未及收拾。以致千古之恨。每一念至。不觉泪下。道路辽远。无由更奉。临楮。不胜怅然。
答宗人上舍(泰亨)别纸
某等流落乡曲。世代亦且推迁。其于祖先墓地。全未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099L.gif)
吾宗本自全义。分为两贯。其移籍之际。必有事迹。而今不可考。其为后孙之遗恨。何可胜言。丽祖之教。此间亦不无传说。而非国史所载。又非出于金石文字。今不可取信。况太师分封之后。过四五百年。至提学先祖。而始为移籍。亦甚可疑。恐不可以闾巷间相传之语。有所疑贰于数百年前事也。
昨承洪州居宗人李腆大哉氏书。言以族谱开刊事。当送两人于价川郡印来云。未知果有此事否。价川使君。是令季经历公否。族谱既已入梓否。大哉又言得见李道衡所言如此云。盖道衡氏。恐是泰仁所居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0H.gif)
同宗之义。本自一体而分。亲厚之情。虽百世不磨。而吾宗诸派。散处各邑。未尝有一处相从之事。岂是同源之道哉。窃计鄙派虽远在一隅。而湖西诸宗所居。不甚相远。若于报恩青山等地。设为花树之会。定期通示。则此亦当黾勉趋进以参。其于敦信护家门之训。庶不坠落。未知佥宗之意以为何如。盖必欲以一一齐会为事。则亦有难处者。或一派定送一二员。择閒旷山寺。成一日良晤。又不可以酒食糜费为事。各自赍粮。以为聚散之地。往还之间。不过四五日。可成百年欠典。伏乞佥宗恕谅。
与金庆叔(善基),世叔(昌基),重叔(硕基)。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0L.gif)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1H.gif)
答黄尔辉(世㷞)
前岁幸成适愿。一别后音信相阻。常切悠悠之思。昨因风便。获承盈尺之书。眷谊鼎重。反覆感叹。不啻更接清眄。但审中更祸患稠叠。体履愆和。不胜惊虑。书讯间推许之辞。固是常礼。而至于称之过当。拟议非伦。则在我有一言不知之讥。在人有不敢承当之耻。来书中措语有犯于此两款。甚矣。不意贤者之有此失也。惟樟前月中。得陪丁徵士。成数日之款。实私幸之大。而所恨者。不得与左右同之。获闻理窟之论也。龙寺拙语。秖缘两老远别后会难必。略述不能尽之情怀而已。岂谓传入于高明之听惠。以琼琚之报。满目璨然。庄诵无已。而但锦绣之美。混施于柴荆。则恐非其所。柰何。惟樟平日看书之工。殊甚粗率。未有考据之力。前承过揲音训之问。率尔妄对。今奉来示。始觉前言之失。噬脐何及。因此一事。愈欲得强辅之力。事事得以斤正。则其有得于桑榆之功。岂可量哉。而病伏未果。浩叹徒切。宗子之家有丧。则葬前废祭。礼有明文。而次房有子若孙。则值其先代讳辰。揆以情理。似不可全然废阙。况今人凡事。不能一一悉遵古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1L.gif)
答金东叟(井星)
三月十八日惠书。昨始跽擎。却怪中间留滞之久。而自以不见绝于贤者。为深喜。幸甚幸甚。信后数月。伏惟学履。启居康福。书中缕缕。足见雅意。第师友警责之望。不肖者其不敢承当久矣。而窃念左右以向学慕善之至。适丁人才渺然之日。未有明师强辅。可与相助以为仁。使空空者。苟得充数于丽泽之末。其事亦戚矣。大抵当此俗学靡靡之际。独能慨然以古道自期。为己为人。无不以是焉。则非豪杰之士。能有是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2H.gif)
答金东叟
恋苦之馀。获承情问。仍审薄寒。静中学履益胜。惟樟少而无闻。老益愦愦。不足齿数于恒人。每承贤者。持盈尺之书。执过恭之礼。施之于无所肖似之人。赪颜汗背。不知所以为喻也。但吾人名不登于农工商贾之籍。则儒者之名。自不得辞焉。而学之一字。亦其分内事也。左右以人之或知为虞。而不欲为人之指笑。兹实善让之美意。而亦岂有为农而辞耕之名。为贾而辞利之实哉。但如鄙人者。平生无一善状。及至垂死之年。赌不近之虚名。则其可耻实甚焉。而左右年富力强。方有万里之行。岂以人之指笑为虑哉。古之人亦有犯笑侮。不顾而能成大业者矣。早晚有贵里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2L.gif)
与洪而栗(处宽)
孤陋无用。见弃于人久矣。不意左右惠然来访于寂寞之滨。慰谕开启。欲有以相长。不佞何以得此。幸甚幸甚。伏惟寒风渐紧。侍馀学履益胜。昨者窃见高明。似欲养病求志。此意甚善。从前先辈之始初发轫于此。学者亦多类此。盖调理之中。事省心静。自有所得。今日造物小儿之所戏者。亦安知天意欲使左右。益勉大业而玉成于终也。况科举之业。亦多坏人心术。虽有有志之士。一入其中。则无以自拔于奔竞之习。而出入奔走之际。触冒风寒。亏损荣卫。因成沈痼之患。亦不可谓必无也。若能以养病自处。超然远引。脱去外累。又于摄理之中。择其切于身心者。日夕不懈。则其所得之荣贵。奚啻百倍于自外至者哉。惟樟少而失学。老且无成。无复有望于向上之事。而区区之愿。犹在于与人为善。顷承枉顾之惠。出此瞽说。惟高明恕之否。
答申叔范(国模)
惠然来访于宿舂之地。感幸之至。又此垂赐存问。眷意有加。不佞何以得此。铭佩在心。无以为喻。因审启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3H.gif)
与柳钦若
昨承仲氏委访。迨极感仰。迩来佥履动止何似。老人昨从箕山。五美两老会于广寺数日。瞻望高居。不甚难越。而少有拘管。竟失邂逅。不胜怅恨拙庵记实。略略起稿。欲待高眼。与之檃括。然后脱草。而相会未易可叹。
答柳茂仲(夏时)
料表承惠书。备审春寒尚紧。静中启居佳胜。奉慰之至。樟宿患转痼。朝夕且毙。亦理势然耳。柰何。所教文字。非垂死人所敢与议。而亦不能自已。强以己意。有所补添。未知于上下文义。有所违戾否也。幸商量以处之是望。五篇诗下小序。自知其不当用。而重违勤教。草草书呈。可愧可愧。
答金守之必学
所询疑礼。实非昧者所敢与议。而来在孤村。无可考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3L.gif)
答任(世祯)
老病垂死之日。猥蒙不敢当之请。并陈其难便之势。今承高明之教。重加诛责。惶悚之至无以为喻。盖窃闻乡中佥议。皆以两冈并举为言。而前日惠书中。独以寒冈为说。故私心以为必当广取一府公议。与之论定。然后乃敢始行大事。此所以略陈鄙意于前日者也。多少教诲。若是其丁宁。固知前言之妄发。而不敢复有开喙也。
答载基孙
得书。知好在为喜。吾试用肉炙之法。脐中因为成疮。闷苦柰何。知与良友同处。必有相资之益可佳。但吾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4H.gif)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杂著
先世遗事
祭酒先祖。以监察大夫柳靖之婿。子姓具载于文化柳氏谱。
判书先祖。曲城府院君廉悌臣之女婿。政丞兴邦之妹婿也。兴邦之祸。先祖并坐焉。悲夫。兴邦号东亭。与牧隐,陶隐,惕若斋诸公相友善。牧隐枕流亭记曰。东亭受知于先王。思所以图报于今上。盖其心专于王氏而不贰者也。然则以廉家姻属而坐之者。未足为我祖之累也。
判事先祖兄弟二人。当家祸之日。皆幼。将被收。有一山僧哀之。穴于岩而仅免云。此善谷李雍之言也。见拙翁洪圣民遗稿。家牒未有登科之说。而丁氏(时述)所记云。文科判事。将俟后考焉。
主簿先祖。缮工监副正赵公安道之婿。赵公。乃进礼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4L.gif)
司直先祖。墓在角心寺。而名载于丰山人物录。盖丰山为往来之所也。高祖兄弟置祭田一顷于东小门外石串坪。子孙之上洛者。以其地之所出。为祭奠之资。墓地乙卯春加土。有碣铭。而字画漫漶。不能记。
金氏奉先录
吾里丈金处士柏下公。一日过惟樟。纵言及于孝子阁之说。惟樟乃作而曰。子孙之于先祖。其爱慕之诚何尝有限量哉。虽然。久而不懈者难。愈久而愈不懈者。为尤难。孝子公于今泽将斩矣。棹楔之设。在于嘉靖庚子之岁。则五纪将尽矣。而乃能成翼然翚飞之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5H.gif)
为人呈府伯状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5L.gif)
金道望,德望字说。(即门人金侃,金伣兄弟。)
金氏二子。既冠问字。谢以不敏。请之未已。始乃强颜。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6H.gif)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序
礼安李氏族谱序
族之有谱尚矣。源派之所自。本反之所分。非谱将何徵述哉。自宗子法坏。而谱牒不明于世。虽大家右族。莫知其所来。往往亲未绝而不相识。岂不悲哉。惟我李氏。系出全义。移籍礼安。而全义之谱。只书讳彦升。而不书其子姓。礼安之谱。只以提学先祖为鼻祖。而其先不传。盖判书先祖。被祸于王氏之季。其时判事先祖。以弱龄穴于岩而得全。世牒之遗失。固无足怪矣。先君子尝怆然于斯。思得古籍之可据而犹未得。诸孤等亦尝以先君子之心为心。凡有谱牒之所。靡不访求。闻洛中有丁斯文时述。博雅好古人也。东国士族之世系。无不裒录。因李秀才泰斗而求之。于是乃得明證。提学先祖之下。记之曰。全义李混之孙。彦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6L.gif)
朔讲立议序
圣朝兴。文教大行。虽委巷之士。无不知学。矧我丰居大都护之府。衣冠之所兴。轮蹄之所会者哉。其得为弦诵之区亦久矣。越在嘉靖间。县之士子。相与立书堂于丰岳之下。为游息藏修之所。事闻。 明庙。特命宣额以侈之。兼之以土田臧获书籍之物。以嘉奖之。于是风化大兴。县人不但以记诵词章为务。皆深于人伦。笃于名教。孝子忠臣烈女相与辈出。一闾之内。 旌表相望。因以三纲洞称之。学术之化人如是夫。及其世级渐下。而人才不古。学法解弛陵夷。至于今日。则贸贸莫甚焉。识者为之寒心。今年秋。安东金大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7H.gif)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记
向阳斋记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7L.gif)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8H.gif)
磨崖草堂记
磨崖草堂者。金秀才昌文氏之书也。秀才。以文章鸣于世。旁通于书法。深得雪庵之体。方余寓居于磨崖也。以此四大字书示。余置诸左右。为榧几之玩。不幸遭罹家祸。不常厥居。东西搬移之际。未知此书之所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8L.gif)
志学斋记
人之得于天者。岂偶然哉。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无不得之于有生之初。不以贤愚而有所丰啬焉。人能尽其固有之性。而行其当行之道。各自勉焉。以尽其力。则可以无负于天之所畀。而人道之大于斯尽矣。然而人之气质。不能无清浊之异。而物欲又从而乱其心焉。则尽其性而行其道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9H.gif)
药记
癸亥春。吾患疮疹之疾。思欲服药治之。而家贫无以为资。远近亲旧相与助之。李秀才彧。甘草六钱,连翘四钱四分,栀子八钱五分,麦门冬五钱,厚朴二两五钱,芒硝七钱。权秀才谊。甘草三钱三分,滑石一两五分,栀子三钱。金秀才用秋。栀子三钱。李先达星见。滑石二两,石膏五两。金甥之铎。黄连六钱,蓬朮一两,连翘二两,石膏二两,麦门冬二两,香附子一两六钱,麻黄三钱,滑石四两,蔓荆子四两五钱。南秀才宗衡。滑
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7A/ITKC_MO_0387A_A126_109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