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畏斋集卷之十
畏斋集卷之十 第 x 页
畏斋集卷之十
 行状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4H 页
先妣贞夫人行状
先妣夫人姓沈氏。本青松。左侍中青城伯讳德符之后也。曾祖讳钢。以 康陵元舅。封青陵府院君。祖讳义谦。司宪府大司宪青阳君。考讳㤿。玉果县监。 赠议政府领议政青川府院君。妣绫城具氏。即 章陵兀(一作元)舅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绫安府院君讳思孟之女也。青阳伯氏。曰温阳郡守 赠承政院左承旨讳仁谦。无子。青川公为后。夫人生于万历乙酉八月初六日戌时。年十七辛丑。归于我先君。先君姓李氏。讳植。官至吏曹判书。世号泽堂。夫人从受封典。至贞夫人。丁亥先君卒后十二年戊戌三月初五日。夫人卒。越五月初一日。权窆于砥平东白鸦谷先陇之侧。越明年正月十五日。合葬于同谷先君墓癸坐丁向之原。有三男三女。男长冕夏。魁司马试擢第。官至弘文馆修撰。居先君丧。过毁而卒。次绅夏。前敦宁府奉事。次端夏。前横城县监。女长适前郡守郑珍。次适翊卫司卫率安光郁。二女并先夫人殁。次适成均馆司艺赵备。孙男五。留,冕夏出也。蕃,畬,绅夏出也。𧀯,𤲸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4L 页
端夏出也。孙女五皆幼。外孙男九。生员洙硕,洙晚,洙性郑氏出也。墩,埅,圭,垕安氏出也。麟祥,龟祥赵氏出也。外孙女八。郑婿李万徵,尹始庆。赵婿李亨稷,朴缣,韩济愈。馀幼。夫人资性。英毅贞确。临事有断。干敏周详。治家有法。青川公子女众多。于夫人钟爱特甚。公有疮疡痼患。每朝令夫人淋洗傅药。如盥面栉发。或着衣进饭。亦令夫人代行。以夫人善于承奉也。及嫁先君。家方乡居贫甚。青川家亦遭祸败。无所依藉。夫人生长华腴。素不习艰苦活计。而能自力于纺绩之功。兼务稼穑。年储月衍。渐振家业。癸丑。先君丁外艰。卜葬于砥平荒谷。继迁先祖考妣两墓。夫人尽倾私橐。且卖青川家所传京中瓦屋。以给其需用。先君释褐十四年。仍屏居不仕。其偕隐山中也。夫人身亲井臼以供朝夕。每于岁首。料理一年经用。未尝告乏。先君用忘内顾。能专心艺苑。绝意贫仕。盖赖夫人之助也。立朝四十年。清修如一日。夫人克承其志。未尝私受人毫发不正之馈。惟治女工务本业。至老不懈。常未明而起。躬率家众。程课其功。庶事之办。若神助焉。姑尹夫人年踰八帙。夫人奉养四十年。殚其诚孝。家奉累代宗祀。每当祭时。夫人亲具馔品。达夜不寐。训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5H 页
子女以义方。见有非违。辄加峻责。待婢仆。严而有恩。其少者常申戒饬。俾无惰慢之行。其老者曲施抚恤。俾有依归之所。婢仆亦以此为尽其力焉。夫人积德于身。受禄于天。中年福履之盛。为世族所称。不幸丁亥以后。丧祸相继。男端夏又婴疢疾。以贻夫人之忧。然夫人能自理遣。勉视家政。阖门终受抚育之泽焉。尝处置身后事。自初终含袭之具。至永窆祭奠之需。皆自预办。细大无所遗。丁酉夏。端夏病少间。始奉夫人。赴横城任所。曾未期岁便养。卒以罪逆延祸。奉讳之日。朝而无恙。手犹执事。而危證猝发。奄及大故。夫人禀气素完。宜享大寿。至于无疆。而顾有男不肖。忧以伤其生。病而昧其治。穷天极地。永抱不孝之恸。尚何言哉。夫人行懿。有非不肖之辞所能阐扬一二。而尚冀当世立言之君子据此而赐之叙铭。以贲泉途。则庶几少慰先灵云。
  追录
前状中德行所述。有未详尽。敢此追达。先妣性行至洁。见他妇人处身或懈怠。不循礼律。则若将浼焉。先君尝曰。妇女之能死节。于平日行检可知。尝以是期许于先妣矣。先人有孀姊穷居。常切忧虑。先人下世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5L 页
后。先妣益致诚念。常制衣服以送。其子姓嫁娶。尝行礼于先君家。先妣悉力承奉。靡有阙事。先妣于 仁祖大王。为表从姊。诸戚属皆通谒宫禁。而先妣独未敢焉。尝自外亲会中而归曰。诸亲戚交谈珠翠服饰买办之事。一边又谈朝夕乏绝之患。此两事皆吾所无。故不能酬酢众言云。亦可见先妣勤俭理梱。不循俗习之一端也。而至今子孙保居墓下。有薄业依赖者。皆先妣手绩所营致也。先妣理家之法。尝饬婢御净扫室堂。自箱箧之贮。以至日用器皿。秩秩整置。凡百切要所须之物。无不预思备藏。以待不时之需。先人常至夜分看书。先妣对执女工。未尝顷刻少懈。婢仆久经使唤者。分属子女家。其忠勤皆胜于他婢仆。或退居。其理生亦胜于他人。皆蒙化导习熟而然也。先妣时到子女家。见其家事不理。数日指教。则家间百事便改观。先人平生。不事生业。而立朝进退之际。绰然有裕。无所顾恋者。虽时义是循。亦赖先妣虑事周悉。常令山资不至缺乏也。先妣内政。非有一毫分外经营。盖自幼时游弄。未尝有虚华杂事。平生心虑。专静纯实。故其功效之见于家道者。自如此矣。
赠左参赞金公行状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6H 页
公讳瀗。字而远。初名源。后改名而仍其字。金氏系出新罗。罗末。王子兴光知国将亡。遁居于光州。子孙仍籍焉。在丽朝。八代连为平章事。故号其所居曰平章洞。丽季。有进贤馆直提学若时当革除初。退居于广州金光里。不仕进。我 太祖大王旧相亲善。故赐第一区。纸末亲书轩号。公自以逋播臣。不敢入处。于公为七代祖也。曾祖讳世愚。成均馆典籍。祖讳彪。永同县监。 赠左承旨。考讳伟男。通礼院左通礼。 赠礼曹参判。文行为名流所推重。姻亲为郑介清门党。公力斥介清背师之罪。其人诉于当路。驳递公兵曹佐郎。自是不复践显仕。又遭昏朝。不及见清时以没。识者咸悼惜之。妣咸平李氏。学生讳彦辅女。以万历丙申十二月二十九日。生公于汉京乾川洞第。幼警悟。十岁前。诵诗书。参判公及诸父喜文章富述作。公常收拾庄诵。参判公喜曰。杜句所谓能诵老夫诗者。如尔之谓也。庚戌。参判公以书状官赴燕。公献诗于诸荐绅饯筵中。兼寓道途间箴讽之意。一座皆嗟赏。戊午。丁外艰。丧祭一遵礼制。哀毁几不全。叔父龙溪公牧尚州。贻书戒之。大夫人朝夕戒勉。而哭泣之节不少衰。姜桂之滋不暂近。先友及邻里莫不感泣焉。服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6L 页
除。屡中解额高等。声名蔼蔚。时废母凶议张甚。公闭门藏修。不出跬步地。郑掌令沇,瀁兄弟。每乘昏来访。语及时事。或至流涕。尹讱居在一巷。嗾其党用儒罚。 仁祖反正。始释锢。中初试第二名。大夫人尝曰。未亡人惟恃汝为命。汝且病弱。科名何足贵。公对曰。此不但为门户计。家贫亦无以为养。其素心如此。故亲在。未尝废科。而辄屈于覆试。岂非命也。靖 社密议。升平诸公。与书龙溪公。劝起岭南义旅。托公走伻。因欲与之同事。沧浪赵公涑亦属大事。公以有老母辞。举义前一日。数公历辞于公。公握手相勉。劝酒以送。公天性至孝。慈志所向。无不曲意奉承。无事。未尝离侧。朝夕愉婉。亲调甘旨。至于蚤虱之微。亲自扪除。厕牏之属。手自浣理。不许子弟替劳焉。知旧会集。若有珍果异味。必袖来供之。参判公病剧。欲尝柚子。节早未获进。后得此果。不惟不啖。掩泣不忍视。浦渚赵先生每叹曰。孝如金某。求诸古人。亦不易得。见美味必分送。俾供大夫人。丙丁之乱。在湖西。浑舍阻饥。闵尚书应亨牧洪州。尹尚书绛宰唐津。累馈以米斛。盖悯公无以养老也。公谓其子曰。傥汝立身。毋忘二公之活老母。为文。本于经书。科业外。留心实地。尝曰。人孝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7H 页
于亲忠于君。祭先以礼。交朋以信。斯可谓之学。此吾受教于先人者。子孙宜勉励。毋忝家风云。尝以大臣言。屡拟初仕。竟不利。乙酉六月初十日卒。享年五十。以长子贵。推 恩赠议政府左参赞,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初娶宜宁南氏。宗簿寺正晫女。开国功臣左议政在之后也。十七。归于公。甚得妇道。事舅姑尽诚。宗党咸称。天启癸亥卒。得年二十八。举一男。曰宇亨。某年登第。以崇禄正卿。今出为开城留守。公后娶坡平尹氏。翊卫司司御 赠左承旨泳女。领议政仁镜后也。留守公幼羸弱。自九岁。被大夫人慈育如己出。及其释褐。历典四邑。为两道方伯。畿辅则再任。夫人备受荣养。亲膺封 诰为贞夫人。生一男一女。男宇庆汉城府判官。女适幼学李益成。留守初娶安东权谦女。后娶上护军河东郑允弼女。生一男三女。男万年。中司马补别检。女长适参奉李伟长。次适幼学洪得圭。次适幼学郑圣能。判官娶县监严可讷女。生四女。长适幼学金硕。次适府使罗弘佐。次适幼学尹世绩。次适进士李济。贱出有一男万刚。李益成生一男伯昌二女长适尹商元次适柳志泰。万年初娶参判权堣女。生一男圣重。后娶县监黄镒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7L 页
女。生一女一男。皆幼。李伟长生一女幼。洪得圭生一男致宽。郑圣能二男二女。金硕二女。尹世绩三男一女。李济一男二女。皆幼。公墓在交河药山洞先山丙向原。先后配祔同茔左右。呜呼。公行笃于家庭。节见于昏浊。文鸣于场屋。而竟未就一名。困穷以没。所谓福善之理。有可疑者。然留守公袭训扬名。大其门闾。光其宗祀。于是乎天道可徵矣。留守公以孝友闻于世。其孙圣重为余孙女婿。故余习知其家行有自来矣。留守自为公墓表。又自书方入石。又录公事行。再驰书属余为状。将以乞墓志于尤斋宋先生。余既感其诚意。不敢以不文辞。谨掇其行录之大者。撰次如右云。
畏斋集卷之十
 谥状
  
敦宁府都正 赠吏曹判书沈公谥状
公讳誢。字士和。沈氏系出青松府。卫尉丞洪孚之后也。八代祖德符。左侍中青城伯。传二代。皆位首相。至议政府舍人顺门。当燕山朝。以忠及祸。生讳达源。通礼院左通礼。 赠吏曹参判。寔公曾祖也。祖讳镃。缮工佥正。 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友正。骊州牧使。 赠吏曹判书。登魁科。尝任江华保障。甚有惠政。事载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8H 页
国乘。娶骊州牧使安汝敬女。隆庆戊辰生公。自在髫龀。沈默寡言。与同队嬉戏。未尝有争竞。既长。自知力学。艺业日进。累中解额。华闻夙播。逮季判书公諿登第。公曰。尔既悦亲。吾复何企。遂不赴举。时年未三十。闻者叹其志操拔俗。甲午。荐授 厚陵参奉。迁典牲署奉事。未久递。甲辰。拜义禁府都事。转司饔院直长。升授广兴仓主簿。庚戌。由掌隶院司评。出歙谷县令。政平讼理。声绩茂著。吏戢民怀。阖境晏谧。既去。树石追慕。自歙换授咸兴判官。三载居官。治尚无为。而苟利于民。为尽心力。开陂泽灌民田。为永世之利。事闻。朝廷特加通政阶以褒之。丙辰。守沃川郡。寻换丰德。为治视前加密。癸亥 反正。铨叙一新。拣公拜铁原府使。当官应事。至诚恻怛。人莫不感服焉。秩满归。付西枢。庚午。季公以正卿为养乞外。为安边府使。公亦继除淮阳。淮与安接壤。大夫人迭受荣奉。往来有炜。频开寿席。孝养备极。远近艳叹。传为盛事。公历典州府。谨饬自将。未尝被官长诃斥。而至是方伯申得渊素与公相善。乃以微事置下考。即辛未冬也。公之官阶虽被中亦罢。而得渊故重贬之。要取公严名。其心术可见。而公则略无几微形于色辞。其宽平和易。举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8L 页
一事。亦可以反隅也。及拜敦宁都正。以官閒禄厚为未安。朝廷公会。未尝告病。 王妃丧。魂殿陪祭。虽祁寒暑雨。无不进参。同列多有默识而称善者。丙子冬。边报甚急。公谓季公曰。吾家世受国恩。兄弟并列金貂。当糜粉思报。傥遇变乱。不可苟全。舍生取义。是素志也。前夜以此语于夫人。夫人引从容堂故事而答之。吾心内喜。若有所得焉。无何贼兵已迫京城。先是  大驾将向江都。 命朝臣老病者先赴。公即渡江。历衿川先山以行。 大驾翌日转向南汉。贼兵随至山城下。顷刻之间。路阻 行在。公即停行曰。吾已不得扈 驾。尚何归。贼势若逼。吾当死于先墓之侧矣。一家诸人涕泣力请。公亦思 庙社主先入江都。欲以此为依归之所。浮海以入焉。丁丑正月二十二日。贼兵渡甲串津。公在镇江闾舍。从子应教公东龟传急报。泣牵公袖。再三请避。公痛哭曰。吾以不离跬步自定。当为 社稷死此所。即亲瘗先代神主于寓舍后屏处。遂取朝衣束带。布席于庭。北向痛哭四拜讫。呼纸笔手写短疏。其疏曰。老病臣敦宁府都正沈某北向四拜。上言于南汉山城 主上殿下。不意今日凶贼渡甲串津。 宗社已亡。事无可为者。臣与夫人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9H 页
宋姓同死于镇江。誓不负 厚恩耳。 大明崇祯十年正月二十二日。臣沈誢着署。而付外孙朴公长远曰。汝若得生。进于吾 君。夫人闻之。又以我独不得为忠臣妻之语白公。即前所云从容堂事也。公欣然曰。吾尝以君为贤妇人矣。今果然矣。公招奴仆及寓舍主人。晓以君臣大义。不可忍辱偷生。与夫人分给馀衣于侍者。处置家事。巨细不遗。容貌举止。安定舒泰。夫人亦盥栉。出箧中新衣而着之。巾袜之微。皆手自结束。谓侍婢曰。事急矣。不及沐浴可恨也。将就缢。举家抱持号哭。终日竟夜。寸刻不舍。公谓朴公曰。吾所以为此者。政以父母遗体。不可毁伤于凶贼之手故也。吾平日以汝为知义理。蔽于情至此。必欲救我。则当碎首门板而死。复谓家人曰。阖门无俱死之义。天明。贼且至矣。亟出避。若不可免。则赴海而死可也。辞严义正。凛凛不可夺。虽以子孙之至情极痛。不得救解于造次之间。遂痛哭以诀。公神色不少变。阳阳如平日。谓长远曰。吾送汝于死生之际。而不下点泪。汝其知之。夫人先自引决。公敛殡讫。又北向四拜。自缢以终。 大驾还都后。长远以遗疏投进。 上答曰。省疏。予甚悲痛。尔之祖父从容就死。古所罕有。甚恨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89L 页
平日未能大用也。仍 下教政院曰。国家于沈誢。别无深恩厚泽。而临乱死节。先于重臣。若非大贤。何以至此。其妻宋氏同死之节。亦甚可嘉。并为旌门。子孙录用。以表其忠烈。以是年三月初十日。返葬于衿川县东境奉天里先茔左负壬之原。与夫人同穴。公尝谓家人曰。时风厚葬。丰侈极矣。吾窃恶之。长兄之殁。先君不用灰椁。吾死若厚葬。是违先君遗则也。其治命如此。故有棺而无椁。以成公之志。后数年。江都人士立祠曰显烈。享祀仙源相国以下诸公。其春秋享公文曰。身无官守。志笃 宗祊。一家忠贞。万古纲常。即我先人泽堂公所撰也。公事亲至孝。在侧未尝有惰慢之容。发言惟谨。执事惟恭。左右扶护。不任婢仆。少有不安节。则入夜亦不敢退处。伺候将息于寝房之外。志养色忧。两尽其道。大夫人偏念孙女之失怙恃者。臧获可使者。别欲与之。则公察其颜色。即书券请给。未尝少淹时日。其先意慰悦。多此类。大夫人寿享大耋。公亦年过耳顺。而至诚服勤。不以衰惫少懈。尝于冬月。兄弟同寝。夜半觉寒甚。相谓曰。老亲得无寒乎。即穿衣而起。躬自抱薪。就煖房突。轮日不止。纯笃之行。久为乡闾所称。其送终也。情文俱备。而毁伤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0H 页
逾礼。其庐居也。寝处土床。虽甚病不易其所。其遭后丧。以年准礼止当衰麻在身。而躬执祭奠。未尝代以子弟。每上丘陇。号哭移日。村夫野老为之感叹泣下。与季公友爱笃厚。怡愉之色。湛乐之意。白首如一日。少有疾恙。则若痛在己。至忘寝食。其处心行己。悃愊无华。不事修饰。平居姁姁。未尝以色待物。与人言。言若不出口。而方寸之间。泾渭自晰。外虽温和。内实刚方。临事是非截然。未尝有所挠惑。虽从荫仕。栖屑常调。而忧时虑事。心在 王室。非若应文逃责之为者。其治郡。简约清慎。务祛弊瘼。唯以便民厚俗为本。若其要誉悦人俗吏之态。视之若浼。上司命令。奉行无滞。如有不可者。辄据理争执。为上官者率多黜己而从之。或心悦诚服。称道不容口。同道守宰。亦有慕义而平生托交者。其莅讼。必精覈微显。反复参究。夜不安寝。终得实状而决之。痛拒关节。人不敢干以私。其在铁原也。绣衣以廉问入府谓公曰。吾出入村巷。稔闻初政深得民心。但值此荒岁。催籴太急。群情为闷。合有弛张。公曰。为民长吏。岂不念此。而仓储本为军饷。且以岁歉。当秋逋纳。则明春何以赈饥。此为救民。非以厉民。御史虽有言。不敢闻命。御史亦然之。至甲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0L 页
子春。适贼举兵叛。完丰李公曙提士卒。把守朔宁安峡等江滩。公即领府中兵。交付于助防将。还到官次。又虑乏军食。以忠义激劝邑民。使输致粮餫累百斛于李公军前。且以书抵幕佐。辞意恳恻。李公与中军金浚相视涕泣曰。今世安有此人耶。微此粟。吾属其殆矣。盖贼势日迫。军无见粮。而不意得此故也。贼平。李公言于庙堂。人谓当有赏典。公闻之。急与李公书曰。此不过职分内事。若以此又蒙 恩赏。吾何颜立于世乎。烦为我力言于庙堂与完平相公。俾无此事。事遂以寝。闻者尤以为难。乱既定。散其馀谷。分赈饥民。民命以活。农功亦成。先时催籴。至是大有赖焉。公天分绝殊。自然近道。凡世俗嗜好。一无所婴心。所居不蔽风雨。家虽屡空。皆不以为意。处之晏如也。公无子。季公亦独子。从弟有三子。而其季年少。人或劝取而养之。公嘿然不肯。逮 仁祖靖 社。其三子并附鳞翼。门户隆赫。或人又言于公曰。初若听人之劝。则非徒无子而有子。到今当享其养。公微哂。但言吾犹不悔矣。及公下世后。其家以谋逆。悉被诛死。人皆追服公高识远虑非常情所及也。夫人砺山宋氏。牧使讳宁之女。领议政讳轶之曾孙。参赞夷简申公讳瑛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1H 页
之外孙也。少时喜见二伦行实。就其谚解。旁通文字。略晓大义。常以礼范自治。志行贞洁。不喜纷华。亲戚宴会。绝不往参。人有馈以菜果。亦不轻受。公尝有疾。昼夜救侍。目不交睫至两旬。舅牧使公亟称曰。他日必为节妇。姑夫人亦甚宜之。尝称其善事我。噫。公之至性笃行。虽古所称纯孝。无以加焉。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者信矣。苟非平居孝顺。外内交修于庭闱房闼之间。亦何能临难从容。节义双成于仓卒倾覆之时乎。人谓古今殉节之士。或当城守。或临战阵。慷慨杀身者。固多有矣。如公既无职责。且寓村僻。有可避之路。无必死之义。而乃能确然自守。跬步不移。捐生而殉 社稷。拜疏而谢 君父。使其配同就大节者。宁复有其人哉。公与夫人相约。自期以从容堂故事。乃其素蕴而卒践其言。其夫妇同死。果如赵昴发之事。而昴发摄州城。守必死之义。又与公不侔。则公之所树立。视昴发。尤有光焉云。夫人生男辄不育。只有二女。长适文科观察使洪宪。次适 赠判书朴烜。洪无子。朴有一男即长远。官至吏曹判书。诚孝德行。为世名臣。其亦有自来矣。以公命主公祀。有四男。长镔郡守。次铣正郎。次镡,次镇。外孙女及曾孙男女若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1L 页
干人。公殁后十三年己丑。 孝庙践祚。宋文正公浚吉尝入 经筵。讲中庸白刃可蹈章。仍论伏节死义之事。宋公曰。江都之变。节死者多。此 圣明所亲睹也。岂不可尚。 上曰诚然。良可贵也。宋公曰。如沈誢,李时稷,宋时荣。节死中表表人也。于国家分义不深。而其死先于人。尤可尚也。国家合有褒崇。而尚无 赠职之举。诚为欠典。 上曰。何至今不加褒赠。仍特 命赠职。赠吏曹参判。其后三十三年辛酉。江华留守李选上疏请加 赠谥。大臣覆 启于 榻前。请依其言。 上特许之。壬戌四月。大臣又 启于 榻前曰。沈誢等 赠谥。既有 成命。而国典正二品以上。始许 赠谥。沈誢等节义表著。非他人之比。请依宋象贤例。先 赠正二品职。后 赠谥似当矣。 上又许之。遂加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都总府都总管。 三朝褒美之典。至此而无遗憾。吁其至矣。正郎君铣摭公事述家状。以端夏有通家之分。且忝修史之职。请为谥状。端夏辞不获已。勉为之副。旋遭颠沛下乡。正郎君又以今年加 赠事请添载。不敢更有所辞。谨此追录。敬告于有司。
右议政李公谥状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2H 页
公讳浣。字澄之。其先庆州人。始祖谒平。罗祖时为佐命大臣。罗丽之间。簪组蝉联。至讳诚中。仕 国朝。官至左议政。谥靖顺。曾祖讳自琛。成均生员。 赠左赞成。祖讳鸾。 赠领议政。考讳守一。仁厚忠信。为 宣仁两朝名将。有大勋。封鸡林府院君。兼刑曹判书。卒。 赠左议政谥忠武。妣贞敬夫人全州李氏。 恭靖大王五代孙长原都正贵年女。以万历壬寅七月二十三日生公。幼颖秀特达。忠武公甚爱重之。尝称为吾家远大器。受书才辨音释。便背诵。稍长负气义。言动迥异凡儿。于书史。略通大义。而己不屑于佔毕之业。尝随两兄入科场。时当昏朝。试官预题之说。喧藉于外。而其题果出。权门子在傍颠喜。公心恶之。大书犬字于其人衣背。仍曰。男儿何可涉迹于此也。忠武公节度北关。公年十七随行。山川险夷。镇堡形势。靡不目击而心存之。盖已有经略之志矣。 仁祖甲子。忠武公以副元帅。迎击叛将李适。公请从外侦贼势。内赞戎机。既 大驾南迁。贼兵入京。诸议以为宜散兵各归。以图后举。忠武公不答。而公从旁大言曰。安有以贼遗 君父而逗留观望之将帅乎。忠武公责以毋妄言。然心益奇之。忠武公与诸将进据鞍岘。公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2L 页
曰。虽得北山之势。但未据敖仓之粟耳。忠武公即遣将官守三江诸仓。仓粟赖以全。是年。公捷增广武科。选拜宣传官。时李相弘胄以都元帅出镇西关。公赴戍隶元帅幕。元帅知公才略。每事咨焉。乙丑。李公还朝。方伯以体察副使。代领其众。有不善。公辄尽言其人不能用。后来拜李公。问西事何如。公对以必偾事。丁卯。虏兵猝至。西关果失守。李公每称其先见。丙寅。以工曹佐郎。兼筹司郎。相臣李公元翼,申公钦问以机宜。多所采用。丁卯春。拜永柔县令。时虏才讲和。而犹纵兵劫掠。公令土卒要于山谷。辄射杀之。虏不敢近境。四月。升祥原郡守。甫经兵祸。公私创残。公莅任未一年。悉就完复。会有疑讼。监司亲听不能决。移属于公。公立辨真伪。人服其明。己巳春。以郡有弑夫狱罢还。六月。叙拜肃川府使。治声藉甚。庙堂选不次擢用者。公与焉。庚午。刘兴治杀椵岛将陈继盛。自领其众。公以计得其实状以闻。朝廷举兵问罪。主将李公曙与监司金公时让会坐问公曰。今日用兵。计将安出。盖两公已各言所见而试之公也。公索纸笔书止饷困岛四字以示之。岛本资粮于我国。故公欲止其输以观其变。两公惊叹曰。此见加吾等数层也。仍辟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3H 页
公为别将。遂驰 启缓其师期。李公密问曰。此贼计将安出。公曰。矫制行凶。以诳岛众。赂遗中贵。图以自代。如唐藩镇之为。则藩邦不待上国命令。径加诛讨不可也。若与虏合势作此变。则闻我动兵。必先弃岛投虏。我虽入攻。势必不及。且此贼本以亡虏。诳众作变。一岛人心。必不尽服。早晚亦必有自中相杀之端。宜且俟之。兴治果闻我兴师。遁入登洋岛。其后又诈称受敕。移咨送款。俄又欲劫岛众投虏。为其下沈世魁等所斩。李公罢兵还朝。言于 上曰。三军易得。一将难得。臣今为国家得一大将材。历陈公前后筹画之善。 上曰。予亦知其忠勇过人也。时椵岛差人及虏差往来接踵。侵暴列邑。公一依约条。无所挠假。虏人移书曰。肃川府待我甚薄。朝廷患之。请罢公。 上特令换移僻郡。遂为顺川郡守。兼慈母山城营将。公治民之暇。恒在山城。缮修营建。皆募游手。绸缪一新。而民不病焉。已而迁满浦佥使。方伯闵公圣徽以山城事。重请仍之。未几超拜本道兵使。忠武公上疏曰。臣之子年少未经事。知子莫如父。不可遽授重任。 上批曰。知臣莫如君。卿勿过虑。公亦上疏辞。 批曰。卿忠勇过人。允合此任。公益自感奋。期以尽心报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3L 页
恩。声色宴游。一切屏去。持身制事。以严以简。纪律必整。赏罚必公。规画施措。井井有条。戎政日新。公在肃川时。虏将龙骨大以兵五百骑。猝至安州。胁兵使柳斐。欲移互市于安州。不从则拔剑击斐。落其笠。又以兵围守城门。公往见监司。请以计却之。即发本府军马。张旗鸣鼓。戛过安州城外。列阵山谷间。声言夜行袭击。骨大闻之。解围宵遁。至是骨大与马夫大托称市场物货不至。直渡鸭绿。驰至安州。公盛陈兵威而见之。问何故猝来。两胡言物货未集市场。是贵国慢我也。是以来尔。业已到此。仍为交易于此。岂不便耶。公曰。互市自有日期而尚隔数日。以是咎我可乎。且中江开市。两国约条坚定。一步不可过。一步不可不及。两胡怒。有拔剑胁迫状。公笑曰。尔欲以兵刃相加。我岂独无兵刃耶。两胡遂受约而去。是冬。课边将殿最。与方伯意不合。驰 启自劾。壬申正月。递为总戎使中军。公巡视列邑。团束丁壮。畿兵始知编伍之制。五月。忠武公捐馆。癸酉。朝廷有西顾忧。 命起复从元帅幕。辞不免。旋以疾归丧次。服阕。除会宁府使。旋拜南道兵使。兼北青府使。侍大夫人赴任。戎务之暇。又设妓乐以娱之。公以北路兵政尤疏阔。凡所沿革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4H 页
施罢十馀事。其所节制。不惮大吏。或至 启罢。因此辗转。遂被台劾罢还。丙子三月。金自点以都元帅。出镇正方山城。 启请公为别将。拜坡州牧使。自点 启递之。九月。拜平山县监。自点又请换授傍近閒邑。十一月。除遂安郡守。道闻虏变。驰至任所。帅府已差中军。公属家众奉大夫人避乱于山谷。急发将士。冒夜发向正方。有一吏谋欲免行。即斩之。道遇黄州把总率家属入山间者。亦斩之。斫木书之曰。身为将官。临乱逃避。悬其头而去。既至。公谓自点曰。虏骑众且锐。难与为敌。设伏要险。左右袭击。以遏其势。不然则使诸将各率其兵。分道勤王。而帅府锐师径出先据阨塞。以决一战。不利而死。亦可矣。自点不能决。公见虏骑或数十或八九为队。从城下过者。陆续不绝。谓自点曰。此是候骑。大阵将至矣。洞仙岭谷长而路狭。伏兵于此。俟大阵至。炮矢齐发。则虏可鏖矣。遂使炮手五百。左右埋伏。约曰。闻吾号炮齐发。公亦与将士数百。出阵于岭上以候之。贼三四百骑先至。自点自城上擂鼓挥旗。公使人报曰。此是先锋。姑勿与战。待大阵奋击。不亦可乎。今日之事。当以擒虏汗为期。他不足道也。自点不听曰。今日杀先锋。明日击大阵可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4L 页
也。公犹按兵不动。自点大怒。送其军官曰。不从令者。断头以来。公曰。大事成败。在此一举。死不敢从令。战胜之后。当就死军前。自点益怒。以 御赐尚方剑授军官曰。李某以下。皆斩以来。公奋骂曰。大事去矣。遂前进诱贼。贼见我军单弱。即追之。公且战且退。骑将金应海为贼所迫。公射殪白马金甲者一人。应海得免。遂与引贼入谷中。发号炮。伏兵齐发。贼大衄。入谷者无有得脱者。公收兵入城。城中凯歌相贺。公独叹其失计。明日登城。见大阵蔽野而来。旗帜皆黄。公曰。此必汗也。昨日之战。若俟今日。则彼汗岂不溅血于谷中也。自点又欲设伏以待。公曰。昨日馀贼。必走报大阵。事必不济矣。自点不听。兵未及埋伏。而虏果分左右翼。极其搜索然后乃过。公谓曰。贼既深入。而我不能遏截。又不能勤王。此岂臣子之道乎。会有 旨自南汉出来曰。月晕孤城。危如一发。卿等何心越视君父。于是始知 行朝危急。公从诸将东向痛哭。以冒死赴乱之意。誓告军中。公请为先锋。行到兔山。夜有白气起自西方。绕我阵上。公心忧之。天明。公引所部先发。自点忽召公。公驻兵阵于路左。身独驰来议事。有报者曰。南兵使领兵至矣。盖虏骑猝迫。而南军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5H 页
先有期会。故将吏错认为南军矣。虏骑突入辕门。自点急走上山。诸将各自逃散。公既离本阵。手下无一卒。只与元帅麾下吹手数人。至山腰吹角。散兵来集者。五六十人。为环阵外向。贼认为元帅。围之十匝。公令军士轮回发炮。贼攻之益急。有军官尹至伦者勇士也。突围以入。请与冲冒而出。公曰。此我死所。公中三矢。昏倒积尸中。忽有逸马掠过。回头却立。公腾跃而上。马走如飞。得至山顶。与元帅会。盖神助也。军需皆在山下。虏方输去。公曰。与其资敌。岂若以资我军耶。令于军中曰。能取彼者皆与之。于是御营军百馀人。持短兵直趋。贼知其为死士。弃而走。贼分兵若有围住之状。处处伏兵。以火相应。公谓自点曰。今夜若不移阵。我无脱去之路。指授诸将方略。乘夜鼓噪直向虏阵。为掩击之状。山上悬灯燃火。一如留阵。时伏兵奔救本阵。我师遂东出。贼不敢追。公虽在流血死生中。精神计虑之敏给如此。自点见公创甚。使归遂安任所。公寻到大夫人所。及闻 行朝下城。日夜愤痛。恨不即死。丁丑四月。再为南兵使。抚摩军民。惠政视前加洽。己卯秩满。道拜承政院承旨。朝议欲以处公久矣。自是递复授。屡以格外请解。 上不许。及登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5L 页
 筵席。举止雍容。敷奏详明。 上每目属之。同列咸称叹。间授训鍊都正。冬末。拜黄海兵使。虏将西犯锦州。请我相助而必欲得公为将。李公时白曰。李某性刚。必不肯听其号令。力争而不能得。公叹曰。今日此行。实犯天地大义。然我若不行。祸及 宗国。遂与上将林庆业。领战舰百馀艘。发自安州。到旅顺口。虏汗遣贵将二人问曰。几日当到大凌河。庆业欲定师期。公目止之对曰。船行在风。不可预定。三问。对如初。盖公欲缓行而密通于 天朝也。到石城岛。纵遣三船。若飘风者然。使至登州。谕意都督军门。至北汛口。遇汉船数十艘。公密戒军人仰空放丸。向虚发矢。终日交战。两军一无死伤。时虏将同行甚疑之。猝检兵器。无迹可诘。庆业部下则铳无丸箭无镞。由此生衅。竟被拘沈中。汉船与我交回之际。我卒二人忽投海。为 天兵所得。越二日。付一封书遣还。乃 皇朝所赐文字也。备言壬辰东征之恩。目今中朝危迫之势。且有缚奴贼以来则分天下封万户等语。公移录小纸。灭其真本。翌日虏果遍索而无所得。一日庆业喟然太息。欲率舟师。投入 天朝。公曰。其于贻祸 本朝何。庆业意遂沮。到盖州。遥见帆樯隐映港口。遂发炮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6H 页
挥军。 天兵觉而走。虏将怒曰。不意掩袭则如取囊中物。而今乃如此何耶。公曰。我欲攻取而彼船先遁。谓我船钝而不得追擒则可也。宁有故纵之意哉。时虏意欲以我师破锦州。仍欲驱之深入。公知之。每托言风势不顺。处处淹留。故使粮米腐烂。舟船伤败。虏遣三将诘之曰。尔等发船后。故为迁延。遇汉船。不即迎战。托言飘风。暗通消息。无故军饷。卸弃洋中。淹留上水。又不前进。岂非与明国合谋而然耶。庆业逐条以对。终乃指天为誓。次及于公。公曰。清国贵将。终始同船。吾何多辨。虏将曰。独不指天何也。公正色曰。我国士大夫本不为此。有死而已。虏将相顾动色。不复恐喝。出示黄纸。即所谓汗之敕谕。而诘问之大旨也。时锦州已破。留十馀日。更令前进登莱。公曰。半年航海。人多病伤。船缝动退。粮亦垂乏。势不可复涉大洋。吾等进亦死。不进亦死。宁死于此。汗曰。然则率尔舟师。还归本国。公知其探试。答曰。舟楫伤损。何由得归。汗曰。吾既许归。从水从陆。听尔自为。公曰诺。即夜毁破船舰。埋瘗军器。使不得为虏用。时庆业被拘囚。公持半月粮。独引兵从旱路以归。汗懊悔而亦恶其失信。终不禁也。始公之弃船下陆也。虏若䝱驱深入。则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6L 页
公意决欲与 天兵相应。为一举成功之计。虏卒遣还。此则天也。公自为是行。居常悲愤。不欲立于天地。而虏亦怒其前后违拒。移书本国。使勿复用。公遂移家入德源之元山。为终焉计。辛巳六月。拜杨州牧使。公黾勉就任。杨素号难治。严束官吏。痛抑土豪。抄出形势家庄奴。悉充军额。摘发复户之冒滥。皆归民结。方伯为一家丧。使给担军。公封还关文。据法论报。 王子贵臣有请托。一切挥却。不拆见其书。未周年。治绪大兴。 上闻之。下书褒谕。特有晋锡。虏使至。通官郑命寿本我国人也。怂恿虏使。奴僇士夫。到开城。缚辱经历。将及监司。公以差员见之。愤然直入曰。汝非命寿耶。命寿大骇。问知为公。急下阶拜之。公责其无状。命寿谢曰。小人当为公解之。公可就外休息。经历监司由此俱免。盖命寿曾为忠武公牙卒。素慑于公者也。癸未。移京畿水使。杨民树石追颂。公之前后所莅。皆有遗爱。永柔,祥原,肃川及南兵营。皆有去思碑。 上引见曰。杨州治绩。若何而能如是乎。仍问水营事。并及三南与京畿船制之异同。公条列以对。 上顾承旨曰。李某特授嘉善阶。公既出。又 命宣酝。赐与有加。未几。以御营大将 召还。甲申。出为统制使。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7H 页
将行。就辞沈器远。归语人曰。沈相容止。大异于前。非久必死。其三月。果以谋逆诛。统营旧以应副私请。工匠辈昼夜执役。公一切罢之。专以修兵器习技艺为务。闲山岛在海中。与统营相对。公欲设别镇。为掎角形。朝廷不能用。丙戌春。秩满递归。会有尼山逆变。时湖西缺兵使。急以公为之。 上问曰。李某今安在。左右曰。其老母在韩山。此必来在韩山矣。 上亟命下送兵符。谕以急发兵讨贼。公驰到连山。聚军捕贼。审其为萑苻之徒。驰 启实状。 命公罢兵。国家有会盟宴。公以功臣子。被 召与焉。 上仍留拜御营大将,汉城府右尹,都总府副总管。一日洪公茂绩以古剑来赠曰。此是吾家三世旧物。禀天地至刚之气。吾阅人多矣。刚正未有如公者。故以此相遗云。丁亥。丁大夫人忧。己丑服阕。即授汉城右尹。兼御营捕盗两大将,副总管,训鍊院都正,筹司堂上特进官。五月。 孝宗大王即位。眷注公尤深。秋。递左尹移西枢。冬。拜刑曹参判。辛卯。大臣拟公江都留守。 上曰。李某不可出。七月。宪府仍风闻之误劾罢。公即日归骊江。大臣以下。皆卞其误。即叙复诸兼任。 召还于朝。壬辰。授西枢。公旧居城东。有不乐意。买一空基。将筑室移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7L 页
居。邻居者讼公侵占若干地。仍致台劾。 上以为不卞则受诬。令所司覈正而严刑其人。斥责台谏。公自劾曰。臣治一室屋。重惹人言。实愧古人让畔之义。况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者。正臣之所自励者也。屡疏乞罢。 上优批不许。有市井屠沽相聚饮酒。或有言其将谋不轨。大臣召公言之。公从容处之。得其实状。浮言遂息。秋。拜兵曹参判。兼军器寺提调。武库例为大司马兼管。而 上特授公。公辞以非古例。 不许。于是节省冗费。裕其财用。课役有方。器械精利。以至廨宇。无不新刱。先是御营兵制疏略。缓急不足恃。公分遣诸将。择其丁壮为兵。汰其老弱为保。以居住相近。为队为哨。各置将领。使之鍊艺。分为十二番。以充宿卫。十哨为一番。二朔而递。一兵给保三人。每人收米十二斗。其二为番粮。其一为资装。为兵者乐践更之疏。为保者喜徵收之寡。争求入属。其他制度区画。靡不详尽。自是遂为大军门。财力器械。与训局相捋。而士卒之精锐过之。又无国廪耗匮之弊。论者以为深得唐朝府兵之制云。癸巳十月。为训鍊大将。癸亥 反正后。非勋戚为是任者自公始。俄特拜汉城府判尹。甲午春。大臣请以御营大将申埈易公。盖以申公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8H 页
于训局为世任。公亦习知御营事为言。 上不从。公连章力辞。 温批不许。公益不自安。遂诣 榻前。解密符请死上还。 上慰谕还授。台谏以骄蹇慢 上劾之。公待罪金吾。仍杜门不出。一日 上特赐金银御甲冑彤弓矢等物。 教曰。予将亲临阅武。大将军宜有宠异之典。仍 命招。公不得已视事。自是在训局首尾十七年。严纪律整部伍。勤操鍊节财用。抑吏胥恤军兵。区画百为。永为后式。先是校艺。以两三为耦。故常费十馀日。犹未了。公创为新法。多造木荐。环列为的。使炮兵内为环阵。闻号炮。轮次齐发。如应敌状。然后考其中否。每日未暮而罢。言者谓不但校艺。于战阵亦习云。 上尝引入便殿曰。国家视训鍊大将。如一家亲戚。大将亦每月别为起居。仍以入侍。密议机务。今卿不然。情义似不相孚。公拜谢曰。人臣私觌。本非所宜。臣若有所达。则当诣政院而请对。 殿下亦当自政院而召见矣。 上笑曰。卿可谓太执。卿既兼特进。须频入经席。亦须不时请对也。 命小宦馈以酒馔。亲把酒尽爵而侑。公仍极论时政得失。国家形势。夜深而罢。左右无人。其事不传。公亦谨于温室。故家人亦不得闻其详。乙未。推刷各司奴婢。公分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8L 页
掌其事。主于宽平公正。后诉讼纷然。而独于公无冤怨言。拜工曹判书。丙申。凶人徐抃上变。盖以麟坪大君为祸本。公名亦在告中。公解进密符。待命 阙外。大臣请出其代。而 上不许。抃既以诬告伏诛。 上召公至前教曰。凶人情状。予已洞烛。卿勿介怀。先是公与大君第同坊。大君有婚姻会请。公辞不赴。及使三四至。公乃言曰。朝士私谒。 王子有罪。况武将乎。大君虽怒。大防不可踰也。后与大君遇诸涂引避之。大君驻马。愿与相见。公固辞以体面。大君遂已。而公亦移家焉。至是。 上曰。李某卖宅移居。予已知其心矣。凶言岂能动予哉。岁旱。 上召公卿亲问得失。公极论关节之弊,奢侈之害,田宅之踰制。言甚剀切。 上动容嘉纳。使有司别立关节之禁。颁布中外。 上为 慈殿。欲营万寿殿。议于大臣及诸宰。大司宪蔡公裕后言其不可。 上震怒。裕后惶怖而退。 上涕泣曰。 慈殿所御狭隘。有妨于调摄。予不得已。而人之不谅。至此哉。公进曰。诸臣虽以务从简省陈达。财非天降。役非鬼运。则安得不伤财不烦民乎。方此遇灾修省之日。兴建殿屋。恐非应天以实。慰安 慈殿之道。 天怒遂霁。七月。移刑曹判书。公尝慨然于狱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9H 页
讼之多滞。奸吏之弄法。晨起赴衙。至暮乃罢。数十年淹延者。次第论决。虽见屈者。亦称公无私。有乡人讼内司奴婢。公以乡人为直。 上使之更决。辞旨甚严。公复执前见。 上竟许之。扈 驾诣 光陵。寒疾猝剧。 上忧念不已。亲教御医曰。李某是我股肱。汝其尽心焉。还都。又有疹證。 上闻之。特赐内藏牛黄二部。前后有病。必遣医 赐药。频 赐御膳。皆异数也。一日。 上夜召公语曰。南汉江都皆无必守之备。予甚虑焉。公曰。南汉本非乘舆可驻处。江都实保障重地。然古则四面沮洳。贼船虽至。难猝登岸。今则沙土填塞。便成强燥。四面皆可泊舟出陆。欲以兵守之。地方六十馀里。难以遍守。臣以为不筑城。决不可守也。欲令训局,御营,总戎三厅。各筑一城于岛中。择三城之最完者。为驻跸之所。有事则三厅各以其兵入守。列置墩台于三城之间。使本岛兵民分据。诸路舟师。则摆列津渡。旗帜相望。火鼓相应。贼必不敢轻进。此所谓不战而屈人者也。然即今城役不可轻举。姑令燔造塼瓦。工筑诸具。无不贮待。则仓卒城可立就。且安兴实江都门户。紫燕亦是藩屏。而弃为閒地。亦宜有措置之方也。大槩江都形势。左控三南。右接两西。
畏斋集卷之十 第 499L 页
诸道粮援。可以四集。朝廷命令。亦能一苇相通。臣每与朝臣论及保障。必以江都为第一也。 上曰。卿言实合予意。可依此为之。仍 命公句管江都紫燕事。十二月。移汉城判尹。公与兵判元公斗杓议设三南营将。论者争言不便。公进曰。营将非不有益。而奉行者非人。则亦不能无弊。随其弊而救之可也。戊戌。复判刑曹。有侍从官与人相讼。使奴潜杀讼者。沈之汉江。公发人围其家。执奴讯之。即服。或以不得尸为无验。公多发水夫。沈网而得其尸。其人遂死。 上谓公曰。予于是益叹卿之忠直也。李公澥拜公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此事非公不敢发。非 圣上不能断。秋。辞递本职。閒在北营。一夕。 上忽遣掖隶召公。遂从后苑入卧内。 上曰。缘予疾病。久不见卿。适有所思。故特召耳。脱有事变急遽如丙子之冬。卿当扈予于江都。若军未尽渡而贼兵在后。则将奈何。对曰。臣常造大袋约盛二十斗者累千。使人持其一。行则带之于腰。住则掘土盛贮。连绑三袋。作为一堞。随地形排布。则其高几至一丈。其周足卫全军。其掘土处。又作深坎。如此则住兵原野可以御贼。 上曰。此奇制也。仍问内修外攘之策。不觉夜分。乃曰。卿与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0H 页
宋时烈从容相言乎。对曰。累相见矣。曰。卿二人一心共图。予所望也。时 上有大有为之志。倚重于宋公故有此 教。自是公与宋公益成密勿之契。己亥三月。拜判尹。旋移刑曹。 上以军门与刑曹皆是剧地。递刑曹而复移判尹。五月。 上候未宁。公起居而退归北营。煼忧不能寐。夜半。忽闻上苑有嘘唏叹息声。数日而 上上宾。公自以为精诚所感。神明所告。悲痛如不欲生。虽丧毕之后。语及。未尝不流涕焉。 显庙即位。恩礼未替。自是秋至庚子冬。三为刑判。再判汉城。或递或换。而公习知都下坊民之弊。仿旧典均役制。禀定事目凡三十馀条。至今遵行。壬寅春。拜工曹判书。冬辞递。甲辰。乞暇浴温泉。请解将任者至四。皆 不许。冬。复拜判尹。移工曹。时朝议欲广取武科。公曰。我国鸟铳为长技。而一设万科。则人皆舍铳就弓。又失许多军保。充保之际。将不胜其扰。又其人既出身。则自以为官职可立取。而未副所望。则必怨朝廷矣。领相郑公太和亦与公合。其议遂寝。乙巳四月。 上幸温阳。 命公为留都大将。兼管左右捕盗厅。凡百一以委公。太学儒生以泮桥外巡更事。与公相诘。及 上还朝。上疏攻公。语多爽实。公不卞其谬曰。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0L 页
士气国家之元气。不当归咎摧折。闻者韪之。九月。复请浴温泉。自延丰还到忠州先陇下。日召乡党亲戚。道语情素。仍有休退之意。伯氏及洪公命夏皆致书言其不可。玉堂亦上劄请促公归。遂勉就道。中路疾作上闻。医药交道。陈疏乞解职。 上只递捕盗之任。仍促其还。丙午春。 上又幸温泉。公复受留都之 命。夏。特拜判义禁府事。进崇政阶。时多滞狱。公手披文案。口号 启草奏当。无不明允。僚佐叹服。八月。拜工曹判书。又浴于平山。冬。拜兵曹判书。公曰。武臣非勋非戚。为大司马大将军者谁也。陈疏力辞。 上一日三度牌招。公终不出。 上察其意。遂勉副焉。有被虏人走回龙湾。公曰。今距丙子几年。而今始逃还者。其情叵测。诸议皆曰。赤子去虎口归父母。何以不纳也。公曰。小不忍。乱大谋也。其人果还走虏中。大为国家患。丁未。以工曹判书。监董 永宁殿重建之役。以劳升崇禄。戊申春。递付西枢。六月。又拜判尹。间拜判义禁者三。而皆未久辞递。秋。以训局兵扈 驾温泉。号令严肃。军兵不敢伤禾谷一穗。其冬武科庭试。多有人言。公力请罢榜。物议快之。己酉温 幸。公复留居。管下与兵曹郎。乖争事体。公驰启 行朝。台 启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1H 页
重激。 上心虽直公而竟罢之。公即日归卧骊江。人拟之于西湖骑驴。未几特叙。 召旨缱绻。公虽勉强还朝。而常端居谢客。以书史自娱。庚戌。除刑判。又除江都留守。皆以病辞。辛亥。除兵曹判书。又屡疏辞递。四月。除判尹。引年乞退。 批曰。何不念国事。五月。除守御使。又除兵判。公陈疏至四。只递本兵。 上语筵臣曰。近年除拜。某辄病辞。如守御之任。可以在家酬应。公遂惶恐受职。时八路大饥。僵尸遍满。公忧念国事。每至流涕。尝至 榻前。极言民怨召灾之由。盖以身役烦重为主。而请罢新设别队军之类。先是 上以训局养兵之费为忧。议设别队如御营之制。而减削训局兵。一委公掌其事。公曰。御营军二万馀人。并其保人则几十万矣。此出于积年经营募设。今虽搜得别队十万。番卒仅止一千。不可以此备宿卫。而罢训兵。良民身役。又增重矣。遂力拒不奉 命。其后柳赫然代公承 命。终未有大益。适增骚怨。故公又以为言。十二月。除判尹辞递。癸丑正月。复兼捕盗大将。公带是任二十馀年。治盗之际。观其状貌。辄知真伪。详覈情状。未尝妄施一杖。妄杀一人。伏法者虽其妻孥。亦不敢怨。公自己酉以后。尝超然养疾。至不受常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1L 页
禄。惟南汉之事。随宜经理而已。公以忠州铁原两镇当南北要冲。不可远属南汉。又虑南汉兵少。则广募平兵。请籍广州民人。以为临难守堞之用。 上皆从之。倭人虚喝请移釜山馆。公曰。此皆舌人教倭生事。从中渔利之致。必斩首译一人。枭示倭馆。可无此患。事虽不行。而自是译辈震慑。倭亦稍戢。二月。请往南汉视事。与诸将登将台叹曰。天下将大乱。而我已老矣。恨无以报国。欲以诸路关隘防守之要。江都南汉措置之务。拟于登对时建白。遭 仁宣王大妃丧。未果。后公子仁倜上疏陈达。仍及公旧事。 上语兵判金公锡胄曰。李某锦州时密通 皇朝。虏以六条书责之云者。其颠末予欲详知。金公出而谕 旨既录入。 上深加嘉赏。仍 命藏之史库。其事秘。世不得以知也。公判工曹时。请别遣敬差。求得黄肠大松板。别造 梓宫而藏之。至 大妃丧。例备 梓宫不合。遂用别件。其虑事微密。多此类。四月。擢拜议政府右议政。公闻 命震惧。辞疏八上。又呈告者再。 上四遣史官。 批辞益恳。庙堂以守御使难其代。请令公仍带。公尤以此不安。力辞不出。 上以 梓宫在殡。卿不可一向固执为 批。公不得已出谢。时公已病。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2H 页
自力诣 山陵。将事讫。疾遂剧。还都。以六月十四日。卒于私第。享年七十三。其子仁杰上遗疏。有勉纳忠言。不可罪斥。恢张公道。惟贤材是用。省汰冗兵。变通力役等语。捐馆前一日所呼草也。 上教曰。省览遗疏。志意语甚切实。不觉惨悼悲哀。感叹为国忠赤至死弥笃也。呜呼。其人已逝。其言犹存。可不书绅而服膺焉。隐卒之典。皆如令式。公尝依家礼制深衣幅巾。至是以袭焉。以其年九月九日。礼葬于骊州治东大居里酉坐之原。公卒。都民父老莫不咨嗟出涕。将士军兵走哭门庭。如丧父母。赙祭咸殚其诚。执炬送葬。弥数十里不绝。服义最深者。或为之心丧。公德之入人可见。公气貌庄重。神采莹澈。言笑有节。喜怒不遽。动容周旋。自有规则。人望之。莫不敬畏。内行纯备。忠武公殁后事大夫人。克尽志物之养。大夫人所爱。虽幼贱。待之加厚。没身不衰。前后丧。皆庐于墓侧。朝夕拜哭。伯氏奉家庙在郡县。则每遇亲忌。设位奠献。以伸哀慕。高祖考神主祧迁公家。飨祀极其虔诚。馔品皆有定式。大宗主祀者。贫不能立祠。公出私财营立。又倡于同宗。为墓祭轮行之规。由是远代墓山香火复续。敬爱伯氏。虽年位高贵。而省候益勤。得一味。必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2L 页
以先供。及其丧。公年七十。而摧慕悲痛。如丧怙恃。诸庶妹贫寡者。抚之有加。其于亲旧。恩义周洽。冰檗之操。终始如一。不家食许久。而一亩不加于旧。性不喜华侈。不设宴会。不听音乐。食不兼味。衣不薰香。章服之外。纨绮未尝近体。于物无所玩好。而惟好鹰。尝以良鹰一二置前。偶有乡人来言诸宫家鹰猎。贻弊畿甸。公惕然曰。安知我之独无弊耶。即解架鹰。分与亲旧。不复畜鹰于家。子侄不敢干预公事。姬妾不敢辄至外室。立朝以来。正直方严。人无敢以私事为言。义所不安。虽 君命。以死抵拒。为训鍊大将时。都提调亲属为炮保。屡言于公。至自备纳番布。而公终不许减免。判汉城时。寡甥女单僮犯松禁。甥女屡诉而不许。公自备赎布。其为将。罚不以亲而免。赏不以疏而靳。故人无有大小。诚心悦服。一时大将阃帅皆出门下。待之一以诚信。常责励曰。尔须当官尽职。临死不避。以报国恩。见人承顺阿谀。不啻若狗彘。与人交。惟以礼貌诚意相接而已。未尝屈身追从。风声所及。望实所孚。非但公卿名流洽然推重。虽山林硕儒。无不倾心许与。金文敬公集尝秉东铨。武弁取舍。一依公言。与宋相公同被 孝庙隆遇。外托君臣之义。内结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3H 页
骨肉之恩。尝谓宋公曰。 上志决矣。然奖率十万舟师。由海路直冲心腹。则功可十五六成矣。若由辽沈转斗。则吾见其必败也。由前则吾当为 上前驱。由后则不敢为夸辞以误大事。公论事。无不悬合。尝言吴三桂必不终屈服于虏。后如公言。虏有九王者摄政。及其死。八王当代摄。而素与我国不善。人皆忧之。公曰。九王功虽高。然其老臣宿将。已厌受他管摄。必不复以大权与八王。八王为人桀骜骄暴。必反怀怏怏。身且不保。岂能为我国患。后八王果以谋反诛。此类能见于万里之外数年之前。况于本国事哉。惟盖州之役。是公平生所深恨者。然拱极之义。自伸于暗。昭昭如隙中日光。虽小而莫之夺。亦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矣。公暇时必读纲目曰。人不可以不知此书。盖公终始得力者。其在斯欤。其在斯也。公娶瑞山郑氏。县监敏求女。无子先殁。侧室子仁俊早死。次即仁杰,仁倜军资奉事。女适青平副令重胤,学生甲鼎。仁倜男燽,熺,熀。燽后仁俊。为承重孙。呜呼。 本朝武将致位鼎轴者。不过数人。然皆以勋戚遭际焉。若公非有鳞翼之契肺腑之托。但以智勇自奋。忠直自树。出入内外。为干城腹心者五十年。名节无瑕。朝野属望。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3L 页
遂至爰立者。宁复有其人哉。仁倜录公事实。自为家状颇详。宋相公既撰神道碑序铭。又为墓表。其略曰。 孝庙之知公任公如此。假若 圣寿灵长。公讫其庸。则其伸大义成大功。庶几于万一矣。上天不仁。事乃大谬。岂独公之饮恨于泉下。抑亦志士仁人抆泪于千载之下。若非宋相公。亦无以发挥公事至此也。仁倜以端夏于公慕仰有素。属以请谥之状。谨就碑文与家状。参互采缀如右。敬告于有司。
海嵩尉尹公谥状
公讳新之。字仲又。尹氏系出善山府海平县。自丽朝左仆射君正始大。奕世隆显。入 本朝。有讳彰。文科牧使。生讳达成。县监。后三世。官皆不遂。而积德垂裕。至文科军资监正讳忭。复显。寔公曾祖也。祖讳斗寿。领议政海原府院君谥文靖。相 宣祖。有大勋于 王室。考讳昉。领议政谥文翼。重德亮节。为 仁祖朝名相。韦平之业。世罕觏焉。妣贞敬夫人韩氏。清原尉景禄之孙。判官漪之女。以万历壬午十二月十五日生公。长于文靖公膝下。幼而聪颖绝人。不劳而文义日就。文靖公深器之曰。此儿异日必大贵显。癸巳。侍文翼公于临湍庐所。读经史。穷日夜矻矻几二年。所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4H 页
学大进。自是诸子百家。靡不淹贯。乙未。来京师治举业。一时流辈咸敛衽推服。丙申年十五。膺仪宾选。文靖公叹惜曰。吾家失一壮元郎。初谒 宣庙于庆运宫。 命给纸笔。书所诵诗句。公写进杜工部早朝一律。 上览而嘉之曰。尔书法胜我。赐内厩骢马。被以御鞍。 命乘而归。公时未冠。 上赐所御騣。笠以冠。贞惠翁主 上所钟爱。思得佳耦而难其选。及得公甚喜。锡尉号海嵩。釐降以丁酉春。服饰屏金珠锦绮。盖 宣庙方以俭德刑家邦。而亦所以体公家法也。是秋倭寇再犯。 命陪 中殿。避兵于成川。己亥。移驻海州。庚子冬。子墀生。 上赐诗志喜。辛丑。还京师。诣 阙起居。承 命赓 御制诗。 御札褒嘉曰。尔诗清新俊逸。常居勤学可知。更加勉力不怠。仍 赐虎皮。壬寅。拜副总管。入直庐。 赐酒馔。仍降 御制。时夜已二鼓。公应 命即和进。 上批之曰。和章词旨既佳。铿然太和之音。蔚为希世之才。此足于华国之用。更宜专心学问。勿以文艺自满也。 命赐御马及玉鞭。癸卯。丁母夫人忧。 上遣中使吊慰。 内赐棺椁布帛。乙巳外除。丙午。以 即位四十年。推 恩升资。丁未。复以总管在直。 上命进近日所为诗。公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4L 页
缮写十馀首以进。 上手批曰。万丈光焰。恐成虹而射天。凌云志气。欲超世而出群。又书绝句于下。有曰清诗泣鬼神。读罢浑如玉。前后 睿奖之隆如此。时光海在东宫。 上预忧其不克负荷。公常偕诸仪宾入见。 上教颇露旨意。诸人俯伏不敢对。及退。有一僚直往柳自新家。具言 上教。传入于东宫。而公未之知也。他日光海接见公。屏左右问曰。顷日 上教云何。愿闻其详。对曰。 上虽有所教。不 命臣告东邸。臣何敢传达。光海曰。我已闻之。卿何独讳。公曰。居凡人父子间。尚不可传口语。况 天家乎。东邸如已闻之。惟当益尽诚孝而已。不宜问诘。烦人听闻。仍辞退。光海甚恨之。逮光海昏乱。文翼公以不参废母论。为群凶所毒螫。祸将不测。公拘于形迹。黾勉时造朝谒。而平居杜门。罕与人接。癸亥 反正。以别云剑入卫 禁中。推 恩加通宪。是冬。 亲祭仁嫔私庙。 命制进祭文。甲子逆适叛。 驾幸公州。还都论扈从劳。加奉宪。乙丑。因灾异求言。公应旨上劄。仍进 宣庙御笔。其略曰。刘向之言。明君有三恐。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得意而恐骄。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此三者。 圣明必已留意矣。闻善非难。行之为难。闻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5H 页
过非难。改之为难。安危治忽之机。岂不在于人主之一心乎。昔我 宣祖大王深惟国治在于身修。加意本原之地。 手写尊德性道问学慎其独思无邪十二大字。以自箴警。臣入侍笔砚。谨受而藏之。似有待于今日。玆敢奉献。伏愿揭之座右。常如对越 圣训。不啻耳提面命。极道体之大而尊德性。尽道体之细而道问学。燕閒隐微之处。思慎其独。操舍出入之际。思思无邪。以为端本出治之要。则弭灾应天之道。亶不外是矣。是日讲官等入侍。 上出劄本以示曰。观此劄子。辞甚忠谠。且钦玩 先王规警笔迹。不觉感发兴起。合有酬奖之典矣。讲官等对曰。劄辞激切。有足感动天心者。非臣等所能及也。当此求言之日。臣等未能进一言。使尹某先之。不胜惭汗。时端夏先君子以参赞官入侍。其所对扬。寔我先君子之辞也。翌日 下教曰。海嵩尉尹新之首进格言。又进 先朝御笔。俾寡昧得以感发观省。其于修身应天之道。不无所补。不惮进戒。拳拳宗国之诚。极为可嘉。特加一资。以广来言之道。遂升授崇德。丙寅。姜王两学士来颁 诏。公以迎慰使赴安州。皇华迎慰。文苑荣选。 国朝仪宾膺是任者。砺城与公二人而已。时公仲父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5L 页
陶斋公为平壤迎慰使。季父白沙公按关西。文翼公以左议政赴碧蹄迎慰。一门冠盖。联翩道路。人艳称之。碧蹄之宴。 诏使问于象舌曰。顷日安州迎慰使礼貌容止。酷似今日议政。得非一家人耶。对曰。安州迎慰。即议政公之子。而平壤迎慰及监司。皆议政公之弟也。两使相与笑曰。果是果是。吾见不差矣。 中朝亦无此盛事。大加称赏云。丁卯虏变。扈 驾入江都。拜都总管。特 赐内厩马二匹。三月。随 驾还都。是岁。迁奉 章陵。进挽诗。辞旨精切深婉。 上览之。流涕者久之。庚午。将迁 穆陵。特除缮工监提调。与总护使金公瑬相视畿内诸山。还卜于 健元陵内第二冈。即 先朝治命也。上劄论 陵寝象设之制曰。 山陵石役之侈大。始于 泰陵。非古制也。伊时当事之臣。付诸匠者之手。务高大为观美。至于 穆陵而极矣。文武二石。本以像人。五礼仪所载文不过八尺而武加三寸者。岂爱惜功费而止于是哉。伏睹 穆陵石制。尤极魁伟。长各十有馀尺。广围亦随而同。窃念穴原之头。有如许岩石。则必以为咎。不敢用其原也。矧此别立他山之石。以压 玄宫乎。且穴深十尺外。 梓宫傍灰尺数又多。穿凿之阔。已半其原。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6H 页
加以屏石。莎台之下。更掘五尺。下石紧筑。以防颓圮。一原之面。几尽剥破。真气之泄如此。卜吉之意安在。臣曾奉审 英,光两陵。则不设莎台屏石而只排石栏。地气既全。罅坼无虞。可见 大圣人所作为超出寻常万万也。即今楚山将迁。象设当移。凡在臣民血诚祇事。深思巩固之道。以图万世永宁。此其时也。而至如文武石。则尤当斲而小之。长短广狭悉遵 健元陵尺数。实合事宜。臣非敢专以地家说尘渎 睿听。窃惟 两陵同在一山之内。丰约侈俭。不宜有异。无益于 神道。有踰于 先制。仍以不改。后嗣何法。 上命釐正文武石尺度。奉 教制进迁 陵挽词。 上命内侍。录一本以入。 陵工告成。加阶升光德。壬申。改奉 章陵。以都监提调董役。升成禄。在 陵所。承 召上京。写进 元宗大王玉册文。 命赐马。是年六月。 仁穆王后升遐。又授都监提调。竣事。赏加绥禄。与大臣齐列。时文翼公以首相押东班。公居西班之首。自以父子盛满。恐招尤速灾。每当公会。多称病不参焉。乙亥。受修改 陵寝之 命。上劄言诸 陵改莎。为流来痼弊。数片枯损。必尽改 陵上。使年久盘结之根。遍被除去。新旧土交。坚脆之力不齐。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6L 页
而新莎未及着根。卒然值水。则渗溃之患。在所必至。今后如非大段枯损。只补缺勿尽改。永以为式。则莎根坚固。可免渗水之患。而改莎频数之弊。亦可除矣。 上从之。是岁。 仁烈王后上升。复受 命敦匠工讫。 赐马。丙子冬。虏兵猝入逼都城。 驾幸南汉。 命公同老病宰臣。陪大君入江都。住近竹津口。隔岸见虏骑往来探津渡形势。而守津官兵仅十五人。入言于留守曰。敌情叵测。亟宜添守津兵。严守备。留守张绅辞以无兵可添。请公召募避兵士民以助声势。分司遂畀公以竹津召募大将。公方病甚而义不辞难。即与闵仁佶,李长英,权嶷等及宗室十馀员。募聚八百馀人。守竹津。翌日敌兵大至。绅所将水军在广津。尚未登舟。公急遣人催督。且驰报城中。时文翼公奉 庙社在城中。因人还勖之曰。谨守信地。毋暂离。及晚。闻甲津先溃。兵薄府城。公将引军赴死城下。别将安世耇止公曰。甲津距城六七里而此去几二十里。势已无及矣。公叱之曰。贼已薄城。 庙社在围中。不即赴难。其义何居。若迟留此地。终为乱兵所驱胁。则死不明白。况我有老亲在城。公等不从我。则我当独赴。乃以众属别将闵仁佶。使之追及。独上马疾驰。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7H 页
行数里回顾。步卒皆散。只闵权数三人赶来。到仙源岭底。撞遇敌兵。恐见执辱。乃投崖以求死。堕数仞下。闵权等望见。谓公已死。遂哭而散去。公殊而苏。欧血数升。有一奴窃负。迤向江岸。俄闻文翼公从大君如虏营议和矣。及 车驾还京。一种憸邪之论。诬文翼公拜虏王。公在城出走。然其时两都诸臣。入虏营不拜者。惟文翼公一人。大君实證之。其详具文翼公碑版。 上轸公被诬。 命问于同事诸人。得其实。 下教曰。各人所答明白。快赐昭雪。以伸至痛。嗟乎。文翼公暨公之遭变所自处。无可指摘疵议者。而不免乎横逆之加何哉。盖门户之隆赫。 宠眷之优渥。致人忌媢者已多。而公二嗣子早登台阁。任淑慝臧否。多所弹刺。卒为修郤者所中。微 圣主明其不然。则其何能获免于机阱也哉。庚辰八月。文翼公捐馆。公年已耆耋。而居庐执丧。无违礼。服阕。病不能造朝者累月。 上遣内医问疾。继而 赐内厩马。特除缮工提调。乙酉。 昭显世子之丧。以都监堂上。陪进墓所。丁亥。以修理都监提调。营造昌德宫。并 赐马。己丑。 仁祖宾天。又受都监堂上之任。公自荐罹丧戚。抱痾羸顿。殆不支。而力疾晨夕监董。不虞舆杠在堩。牵掣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7L 页
生罅隙。都监诸臣并就理。而 上念公老病。只 命推考。辛卯。坐文翼公谥状文字失察削职。状中记江都事。只据其时位号。用嫔宫二字。不悦者在喉司。搆以私尊废姜。公与伯氏判敦宁公及撰状人赵相国翼并被罪。而丁丑。一种人馀论再逞。至请改所赐谥。 上不从。是岁九月。特叙诣 阙谢。 上命内侍扶掖上殿。慰谕曰。比来病患何如。今日入来。得无添伤耶。顷者文字间不察。实出无情。而事系重大。不得置之。至今不安于心矣。公起拜谢。仍奏曰。先臣一生清德大节。其在江都。为国尽忠实状。赖 先王照烛。已尽昭洗其诬枉。而今者人言又及既骨。如非 圣明在上。则宁免抱冤于泉壤乎。 上曰。先卿江都时事。本无未尽者。肩舆入阵。终始不拜。予以大君诣虏营。实亲见。此岂惜死者。其意专在保 庙主及救活予兄弟耳。使一岛生灵不尽鱼肉。尹相力也。人之文致已甚。予深叹之。公复拜谢曰。 圣教及此。臣死亦无憾。遂辞退。 命赐豹皮。公尝除惠民提调。至是再授。盖为公老病。资其药饵也。公素患痰火。丁酉夏。因外感病革。 上命御医赍药诊视。以五月初三日。卒于正寝。寿七十六。讣闻。 上悼念辍朝。赐吊祭赗襚。遣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8H 页
中使护丧。官庀葬事。加于常典。用八月二十六日。葬于高阳郡元堂里负酉向卯之原。贞惠主 宣庙第二女。母仁嫔金氏。先十九年戊寅卒。其阃范之懿。备载金相国瑬所撰圹志。初葬朔宁郡治西。及是乃启迁合葬焉。公容仪秀朗。风度凝远。望之轩然霞举。而即之温温然和煦袭人。资禀之清粹。才美之具备。其得于天者。固已绝乎伦流。而濡染家庭。德器充完。若精镠良玉不见疵玷焉。属籍仪宾。见局于古制。谟画猷为。不得施于当世。而应旨一劄。启发 圣学者切挚。敦 陵工时论象设。深有得于古人所谓奉安君父忠之至者。世之以侈大夸奢为务而为华元乐举之归者。视此可以愧死。其后 宁崇两陵之制。卒如其论。若使之当官职展志业。则其所树立裨补。曷可胜道也哉。闻朝廷行一善政进一善人。则喜形色辞。若乃举措舛而政令差失。辄仰屋戚嗟。若疾痛之在身。其忠君忧国。伤时悯俗。一寓之于诗以发之。有杜陵诗史之遗音焉。居家孝友纯笃。事文翼公。婉容媮色。惟恐伤其志。每于令辰。奉觞戏彩。咸集宗族弟侄。以永日夕。娱悦顺适者。靡不至。晨早必具新鲜甘毳之品。躬在视以送献。及文翼之未饭。日昳亦如之。未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8L 页
尝一日阙也。在丁戊岁。才经丧乱。念文翼年高。豫制送终衣被棺椁之材。以及绞冒之属。时文翼谪居迁次。必潜以随不离身。不令文翼知也。及其丧。取以用之。附于身者。靡不美好精致。无少欠缺。族人宾客之观者。莫不称叹。以其属公私赤立之日。尤见其殚诚也。居丧孺子慕不懈。奉荐致其悫。本乎爱敬而不为礼有馀者。少失恃。以荣养未久。为终身痛。暮年。每请判敦宁公会小閤。华发皓须。相对终日。怡怡如也。性俭约。于珍物玩好。澹然无所嗜。被服朴素。案无兼味。平居燕息。处数椽小窝。人之见之者。不觉禁脔之为贵。其视戚里之沈酣富厚者。不翅若浼。一时仪宾有以豪俊自命。广交游驰名誉者。而独恬静谦退。闇然自守。所友善者。只有浦渚赵公翼,畸庵郑公弘溟,东溟,郑公斗卿。而与我先君子交契特深。公于数公。以道义文章相切磋。玄江之上。搆亭数间。杗桷不斲。丹雘不涂。时以角巾野服。逍遥其中。仍自号玄洲散人。又即其居第正堂门侧。辟斋三架。庋书轴画。阁笔砚诸具于左右。公退。默坐翛然。若遗外轩冕而出于埃壒之表。一日先君子就晤。窃叹公早处荣贵华腴。而能不滞其志有如此者。仍思道经虽有荣观宴坐超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9H 页
然之语。请以为扁。公喜而许之。先君子为作斋记说其意。盖公宅心如此。故逮荣辱得丧。欢愉悲苦之备尝。而其中窅然而静深。不随外境以迁。殆将与造物者游矣。其为诗。深于老杜而参以宋朝大家。雄浑沈郁。岳峙而渊汇。一洗挽近绮靡浮浅之习。文主太史氏。气力豪健宏肆。绝无馁乏之态。 宣仁二祖之所深赏鉴奖与者。而我先君子尝手题公百祥楼一律于座右。吟叹不已曰。天才天才。公尝寄东溟子诗东溟阁笔曰。此所谓绝唱难和者也。此可以知公所造之槩矣。有诗文杂著若干卷藏于家。心画遒逸自得。不为法缚。旁及绘事。亦臻其妙。尺缣片楮。人争葆之。贞惠主举二男。长胤墀吏曹参判。其季丘吏曹正郎。参判继后子世兴参奉。一女适生员金益兼。侧室子世蕃进士。正郎继后子世休县监。世兴三男。溥,濩。一幼。女适正字李三硕。世蕃生寅明进士。世休五男。夏明,彦明,济明进士,道明,东明。二女适进士李彦纪,士人闵致雍。金益兼二子。长万基寔为 仁敬王后父。封光城府院君领敦宁府事。次万重大司宪。内外玄孙若干人。公之两胤。世号双璧。文学行义。为搢绅所推重。而并无子。又先公卒。大道有不可知者。然光城
畏斋集卷之十 第 509L 页
公幼。赖公教育成就。登朝为善类宗主。尝任文衡兵柄。及为国舅。策保 社元勋。 宗祊是赖。公之遗泽。天之追报。于是乎亦可徵矣。在古若子敬,晋卿之才。直是公馀事。而惟其忠孝之实。制行之笃。以至志操趣向之超迈。求之古昔。实鲜其匹。如使公平进仕路。展布其才猷于世。则必能追踵两世相业。为国家贤辅。而迹拘禁脔。怀宝没世。此诚公议之所共叹惜者也。光城公状公行。属端夏为请谥之文。端夏以公执友少子。孤露之后。时拜公于宴超斋中。公辄命酒赐款。薰炙德义。佩服平素。今于此托。何忍辞诸。且观光城公状文。词理尔雅。记载详该。无容端夏赘说于其间。只就原状首尾。略加删增为此状。敬告于有司。敢请易名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