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畏斋集卷之五
畏斋集卷之五 第 x 页
畏斋集卷之五
 疏劄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7H 页
辞右议政疏(丙寅)
伏以臣于昨日。祗承史官传谕 批旨。非惟未蒙 允许。 圣教一向敦迫。 纶言之重。尤非臣所敢承当者。臣愈惶怖。不知所出。仍伏念三公辅佐人主。理阴阳平邦国。元首股肱。相须为一体。故人主之论相也。既察于佥同。又听于枚卜。其简授之难慎。为如何哉。夫如是。故膺是任者。德足以服人。道足以经世。能使阴阳调和。国家治安。臣主俱荣。熙鸿号于无穷矣。不然。以无德为有德。以无道为有道。不谋于众。误认而轻授。则鼎折足覆公餗。在所必至。而国家从以乱亡矣。今臣特一愦愦可笑之人耳。气质昏愚。百无肖似。而夙婴奇疾。到老愈剧。不惟发谋宪虑。即非所长。至于陈力就列。亦无其望。则惟有逃身于寂寞之滨。谢绝世事。安神自摄。庶几得毕其馀年。其情亦戚矣。今 殿下既无咨询之事。而遽擢臣于此任。前后疏 批。既谕以德望。又责以论道。夫所谓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路也。德者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如臣身心。尚不自谋家居。日用事物之间。每患其颠倒错乱。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7L 页
于道则固已悖矣。有何一得于心而近似乎德也。此实家人国人之所共知。而 圣鉴之明。适有遗照。以臣四疏忱恳。归之于巽辞。所谓巽者。有若无实若虚者也。今臣则环顾其中。空空无可伦比。虚而为盈。约而为泰。臣亦为羞矣。故臣之所言。皆是实状。非出于一毫饰让。而 圣明至以诚意未孚为 教。臣尤惶闷焉。臣非木石。岂不知 天恩之罔极 圣旨之丁宁。而然其所施非其人。则臣何敢冒窃 宠命。污名器而败国事哉。噫。当今人心世道。国势民忧。百弊千疮。喻似八九十老人死疾奄奄之境。虽使良医守视。殚技用药。犹患不能救得。而况付之于全不晓药理之庸医。责之以回苏。不亦远乎。然修养之可以引年。国祚之可以祈天永命。为学而至于圣人工夫。到这里。亦有其应。今 殿下典学。苟能以必至圣人为期。又得辅相之贤。与之共理。为祈天永命之图。则此如修养之可以引年。虽在死境。更得延生。或至于无疆。而顾乃不深念此道。举措之谬戾。一至于此。岂非大可寒心者哉。今之忧世道者皆曰。朝廷不和。四方从而不和。四方不和。天地之气。又从而不和。十馀年来。凶荒饥馑。皆出于此。臣亦习闻此言。而但未闻其可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8H 页
救之策。盖即今朝论之不和。有若同室之人。相乖相阋。默观其状。每如天水之违行。火水之未济。居辅相之任者。必须德量既优。才识兼备。震撼击撞。有以支撑。辛甘燥湿。有以调剂。又能心公眼明。鉴别贤否。然后庶几使阴阳交和。君子道长。为济屯回泰之治。虽不及此。必其谋猷出于一世人才之上。然后亦庶几维持今日之势。不至于乱亡矣。今乃于朝臣之中。必取愚陋病昏。最居人下者。责以大任。亦何异于责视听于盲聋。而将焉用彼相哉。臣于四疏。犹未得请。理穷势极。抑郁添病。欲出而谢 命。则心神战掉。虽欲勉效武人之贞。亦不可得。兹敢更冒万死。毕陈支蔓之说。伏乞 圣明垂谅。亟镌臣误被职资。以幸国政。以安愚分。千万幸甚。臣无任惶恐陨越崩迫恳祈之至。
因权恒疏陈辨辞职劄(丁卯)
伏以臣于 太庙亲祀之日。疾势危苦。历陈前后逋慢偷便之罪。末端略及被斥于谏臣之事。而亦未暇辨暴曲折矣。厥后首相陈劄。亦以此引咎。事同而言颇详。臣不复为叠床之语。而今又得见正言权恒之疏。又斥臣等以罗良佐等疏未入之前。预达勿捧之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8L 页
意。以为镇定之道。而上彻之后。闹端交起。 天威震叠。则未闻更有以镇定为言。当初陈达之意。果安在哉。臣于此尤不胜瞿然。噫。自古国家必有为治大规模。惟我 孝显两朝之治。皆以崇儒重道为本。至于 当宁更化之后。克绍前烈。而奉朝贺臣宋时烈为 三朝尊礼之儒宗。道德功化。可为不世出之大贤。而良佐等乃敢投疏。有若以时烈为祸斯文而凶于国者然。于此而不明好恶。严加斥绝。将无以救世道。而 宗社危亡之祸。必随而至矣。臣等初请不捧其疏者。实未料其言之罔极。乃至于此。而及其张皇大槩。传播闾巷。师言鼎沸。士林齐愤。不惟原任大臣既斥臣等所达为失体。此如大肿既溃。难容置而不治。臣等还请捧入者。虽似颠倒。然刻印销印。不害为改其前失。 圣上亟思处分。不待渠等更来呈疏。使政院推入者。亦有何害。而崔锡恒既以古今天下。岂有如许国体事理。而当初预欲镇定之意。果安在哉为言。权恒继进此说。噫。镇定固是臣等所大欲。而事既至此。宁有不辨是非。使 三朝崇儒重道为治之大规模。归于坏乱而莫之恤。但曰吾欲镇定而已。则此果成说乎。臣窃观故相臣崔鸣吉丁丑封事。有曰旁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9H 页
搜广取。用人之道也。而好恶则不可不明。公听并观。听言之道也。而是非则不可不定。是非定而好恶明。则前之非者。莫不归于是矣。臣尝击节于斯言。以为政合今日之所遵用。恒则固不足责。锡恒则乃是鸣吉之孙。于其家庭之言。岂不欲受用。而今其言既不明好恶。又不定是非。但欲镇定。岂蔽于一时私意而然欤。臣于此尤切慨惜。然臣既被谏臣相继非斥。又以恒疾尸居职任。今日宾厅日次之坐。首相有病。欲使臣出令行之。而臣亦病未能焉。终至颐禀。臣罪益无所逃矣。伏乞 圣明亟命镌罢臣职名。以谢人言。以安愚分。不胜幸甚。取进止。
请议政府变通劄(未彻)
伏以臣于病伏床兹之中。有区区所怀。而事系更张。渎挠是惧。且当民忧溢目。赈政方急之时。不容儳陈他说。趑趄至今矣。今则麦秋已届。赈事垂毕。而既是素所隐度于中者。是以愿终言之。昔子路问政。孔子以正名为先。盖天下事。未有不正其名而能有其实者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范氏曰。人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臣以此义揆之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49L 页
于今日。名实之舛。莫如议政府。政府是三公统百官论治道之所。以三公不会于政府。但会于备边司。百司八方文牒。皆凑于此。备局本是政府一属司而反为政府。政府则徒有其名而无实。左右赞成。常虚其位。左右参赞与舍检。虽或备员。全无职事。有同剩官。政府名实之爽。既如此。故百司百度。皆从而坠废。臣以为今日治法。宜先正名。正名又当先从政府而始。然议政本府在景福宫城之外。景福宫未重建。则三公常时亦难会坐于议政府。今之三 阙外各司。皆有直房。政府直房。亦有之而但狭隘。难容会坐矣。臣意以今备边司为政府直房。其侧一直房。又为备边司。使与政府相通。盖备边司故基在政府之侧。必其堂上不时入见三公。三公亦不时召见。相议边事急务故也。今以备边司为政府直房。则其名已正。左右赞成。勿令虚位。并参赞极一时之选。使之赞三公议政。而舍人草公事。检详专检刑狱。则可复 祖宗朝旧制。而凡中外事非有大段切急。则勿令直报于政府。但报于六曹。六曹判书有难自断事。来禀于政府。而备边堂上。则以兵曹判书,两局大将,总戎使例兼。专责边事。外方凡系边事者。亦令皆报备边司。而六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0H 页
曹判书,备边堂上。于政府开坐之日。皆来会于朝前。商议大事而后。各归其司。备局郎厅则仍属本司。文郎厅则减下。司录则依大典加出一员。以承文正字移差。与检详或时持笔草启。如舍人。如此则政府不但为簿书期会之所。而体统尊严。条理顺整。六曹百司谬例弊政。亦可视此规渐革。边事有专责。则又必有着实之效矣。臣自去冬有此意。议于领相。不以为不可。而但未熟讲。又与诸宰及年少名流相议。皆喜闻而以为无难行。兵曹判书李师命则以为素有此意。尝陈达于 榻前云矣。臣又闻故相臣崔鸣吉丁丑年为右相上封事。欲改备边司称号。如古者中书枢密。或前朝都评议之称。而其言终不行者。朝议想以法典之外。创出新名为难也。今臣所请。只欲与名实相称。复 祖宗旧制而已。此在 圣明一号令之间。而名正言顺。人心必皆悦从。其间小小节目之变通。臣不暇细陈于此矣。且备边司。本非法典所载之司。而以传闻推之。壬辰乱前。已有此司。想于中世。以边事为忧。始置之。壬辰乱后。则与敌对垒。逐日所讲。皆是边事。故备局仍为议政之所,庙堂之名矣。今则边事姑无日讲者。又无专责堂上。故边事之当为收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0L 页
拾者。无复有担当留念之员。此亦不可不变通者也。伏愿 圣明将臣此议。下询廷臣而裁处焉。取进止。
陈所怀劄
伏以臣伏闻 殿下以玉堂诸臣等劄陈事。 圣旨极严。至有臣子所不忍闻者。诸臣等皆被重谴。臣不胜惊悚。而旋又伏闻政院复逆请对。 圣教中大未安者。略有删改。诸臣罪罚亦减。而然 批旨之出于朝报者。于臣心犹有所惑。敢冒万死。陈暴愚见。冀 圣明有以垂察焉。都城禁限之内。许葬公主之丧。此出于 圣上亲爱怜悼之至意。而然 祖宗法制。有难挠改。群下争执者。自是道理当然。儒臣劄语。虽或有触犯者。 圣明但当优容。而今乃以循情等语。上及 祖宗。虽闾巷舆台之贱。对人子孙。犹不忍直斥祖先之失为 教。而特罪五臣。臣请以前闻一事。明其不然也。昔在 宣庙朝拣择驸马。有姓李者并选之 教。礼曹请收廷议。 答曰。 世宗朝有李淑仪。我朝亦有此事也。回 启曰。大典有勿娶同姓条。所谓李淑仪。必是大典颁降前事。后世当以大典为正。答曰。 世宗圣人也。后世当取以为则。大典前后。不必论也。况此事虽无古例。自我作古可也。仍 命收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1H 页
议。参判具思孟议曰。 世宗朝事。虽未详知。而不免为一时过举。今日所当法者。大典而已。至于自我作古之 教。恐惹万世之疑也。诸臣皆以为大典不可不遵。 上遂命置之。噫。 世宗大王。实我东之圣主也。然思孟之议犹若此。 宣祖大王不以其语有触犯为诽而罪之。因其言而寝其事。 君明臣直。至今传为美事。其视 殿下今日之所处。为如何哉。至于李秀彦疏中久靳 圣点并加收录等语。臣尤未见其可怒也。人臣进言。见忤于君父。或至废置。则自下陈请还用。乃是古今寻常事。 殿下临御以后。群臣章奏之间。不知几人有此等语。如李徵明,韩圣佑事。臣亦尝有所陈达。虽未蒙 采纳。亦未尝以此为罪。而到今并此 严斥秀彦。至以任自指挥于收录之事。此路一开。末流之害。有不可胜言为 教。臣尤不胜悚慄之至。夫臣下之于君上。尊卑如天地悬绝。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是故人臣之进言也虽若不敢言者亦无所不言人君之听言也。其言可从则从之。不可则置之而已。此所以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以成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1L 页
泰宁之治者也。若以群下匡救陈请者。为轻侮君上。逼迫指挥。而惟欲其言之莫予违。则乾道日亢。下情壅隔。此为天地不交之否。而亡国恒于斯矣。臣窃覵 殿下天资粹美。圣学高明。励精图治之诚。有非汉唐以下中主所及。臣常以三代至治。望于 殿下。而奈何十馀年来。水旱相仍。民生之困悴。日以益甚。天变地异人妖物怪之叠现层出。亦未有甚于此时。今年两麦幸稔。而收穫未毕。又值大水。诸路状闻相续。而至于山岳之崩颓。田野之沈没。人户之漂亡。实是无前之灾警也。此无非如臣无状。忝居相职之致。而 殿下戒慎忧惧。宜若一倍于平日。思有以感回天心者矣。不料兹者反有此过举。以失群下之望。臣窃慨然也。臣于去冬入侍 筵中。伏承 圣教。以为暴发难制。惟怒为甚。此予性偏处也。臣于此有以见 圣上省察之工。深有得于古昔圣贤之训。退与诸臣钦颂而喜贺矣。朱子之言曰。知其病而欲祛之。则只此欲祛之心。便是能祛之药。 殿下既知其病。则何不思祛病之道。而犹不免为其病所使乎。伏愿 圣明先澄本源。忘怒观理。未安之 教。一并收回。五臣之罢斥者。亦皆还处以旧职。以示日月之更。则不远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2H 页
复。元吉。无踰于此。臣无任惓惓祈祝之悃。取进止。
畏斋集卷之五
 应制文
  
仁敬王妃谥册文(辛酉)
阴仪告阙。遽遭齐体之丧。显册扬徽。宜备易名之典。兹循公议。式阐幽光。惟 大行王妃。禀性齐庄。秉心渊静。以大贤之后。而诞毓于名卿之门。以卓异之资。而服习于义方之训。夙膺亲拣于 宁考。俾成好逑于储宫。事匪懈于一人。甚称 先旨。诚无间于 两殿。祗承 兹颜。履翟褕之尊。常存谦挹之志。闻鸡鸣而警。实多补助之功。濯龙屏外家之私。关雎启南国之化。惟服食器用。务祛奢华。而变异灾凶。倍轸戒惧。螽斯啬庆。每惜燕梅之愆期。彗孛骋妖。忽惊轩曜之晦彩。婴疾未浃于旬日。陟遐奈促于中宵。当惟几之辰。尚严家人之礼。出若梦之语。犹切寡躬之忧。苍黄迸避之馀。幽明奄隔。死生契阔之际。悲悼曷胜。有此德而无嗣无年。仰彼天兮难谌难问。入宫规绝。千秋同失佐之叹。率土哀缠。百姓均丧妣之慕。爰思纪实而垂永。要在揭号而崇终。体坤元之含章。仁为善长。正内位而赞治。敬是身基。谨遣臣云云。典策无怍于溢辞。休称允协于懿范。尚冀灵爽。昭格精忱。云軿莫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2L 页
留。纵音容之已閟。彤管有记。庶行迹之可徵。
明圣王后谥册文(甲子)
积戾在躬。奄罹酷于失恃。节惠为谥。宜备礼于崇终。爰率彝章。式表 至行。恭惟贞庄成性。孝顺因心。 诞降相门。王父占异祥之兆。 选入储壸。 皇祖有佳妇之称。逮正 位号于长秋。深勤箴戒于永巷。宫闱靖谧。但见和气之融。治化熏蒸。允资 阴功之赞。念小子之当冲岁。忝承艰大之基。奉 太母而 御东朝。咸仰拥佑之庆。常蒙教诲之醇切。幸保 宗社于倾危。致元祐之清明。不烦垂帘之听。俾成诵而感悟。何待启縢而知。识达古今。屏左道符章之属。心存公正。绝外家蹊径之私。发内帑于黔首之饥。示贵主以铜妆之俭。眇躬顷患厉虐。积几日之焦忧。今春将设丰呈。祈 两殿之福履。何知旬月之 违豫。遽捐臣庶而 陟遐。 慈念轸少愈之加。靡遑冠带而养。神理舛大德之寿。无非罪祸之延。 治命丁宁。自制附 身附棺之具。仁言恻怛。悉出忧民忧国之衷。仍旧件于 廞仪。减常式于 祭奠。恩至深而泽至厚。感泣群黎。后无继而前无闻。卓绝千祀。明烛四远。庶物莫遁情形。圣通万微。一善奚容拟议。兹循旧典。祗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3H 页
荐 尊名。云云。窃冀 英灵。昭格忱悃。 音容杳隔。纵莫追于玄扃。 芳烈长存。尚有徵于彤管。
教庆尚监司南龙翼书(丁未)
王若曰。察能授官。王政所急。承流宣化。臣职攸宜。矧雄藩莫如岭南。而通材无出卿右。兹循佥举。庸卑一方。惟卿锦绣心肠。圭璋性质。科名之荣。宦达之早。少见其伦。文翰之艺。政事之才。无施不可。擅声誉而常存谦抑。遭休明而自致清华。木道含纶。剩见华藻之播。蓬山赐暇。益被储养之隆。备顾问于帷幄之中。争是非于殿陛之下。薄试股肱之郡。治行可观。屡处喉舌之司。出纳惟允。综理庶务。历遍亚卿之班。简在予衷。俾赞庙堂之议。眷彼新罗旧域。实为东国南藩。天府金汤。纡馀脂膏之地。星罗棋布。苍茫七十之城。邻岛蛮而祸衅易生。多土豪而讼狱滋起。儒贤辈出。昔为文献之邦。教化陵夷。今成武断之俗。关防制置之不一。事机酬应之甚繁。况值鲁岁之大无。将见周民之靡有。龙蛇之化可畏。盍先抚摩。鸿雁之鸣孔哀。若为安集。土赋半输于邻国。蠲役既难。仓粟尽散于编民。收籴未易。所以赒赈之策。专在拮据之宜。苟非惟良。谁任斯责。兹授卿云云。卿其克体分忧之意。毋惮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3L 页
独贤之劳。黜幽陟明。揽辔效澄清之志。观风察俗。褰帷尽咨诹之方。修政户庭。使自得于湖山之外。拯民水火。若己推于沟壑之中。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教平安监司李泰渊书(戊申)
王若曰。历数一代之通材。无出卿右。顾瞻八方之重寄。莫如关西。巡按固难其人。擢授夫岂偶尔。惟卿资性敏达。宇量恢弘。早决科名。由内翰而遍扬华贯。薄试吏事。自下邑而遂腾美誉。虽谏诤论思。实多裨益。而旬宣字牧。每急贤能。几播来暮之谣。频纡往钦之命。治戎恤民之绩。最著于汉隋两城。剸烦理剧之才。可见于湖岭三道。颂甘棠之蔽芾。人口皆碑。别利器于错盘。予衷所简。载轸久劳于外服。故令复入于中书。乍长薇垣。风采益振。旋佐铨席。公道方恢。谙练周详。无一职之不办。忠荩勤谨。历 三朝而深彰。言念今日之忧虞。最在西陲之屏翰。客使旁午。物力有难支之形。凶歉连年。民生无可救之策。以边圉最重之地。而戎务全抛。以声教肇开之邦。而氓俗渐污。山泽为逋逃之薮。郡县无法度之拘。征缮之役虽休。策应倍剧。关津之禁或弛。祸衅易生。管饷制货殖之权。必须公私俱利。按察兼节度之号。必须兵民两便。苟非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4H 页
其人。曷任斯责。兹授卿云云。寄卿以千里之命。实循佥谐。加卿以二品之阶。允协宿望。卿其祗若纶綍。恪布科条。黜幽陟明。律贪残而奖廉谨。观风察俗。先德惠而后威刑。如常衮之帅闽。学校兴而习尚为变。如崔郾之居鄂。政事简而财用有馀。至于修举废隳。亦在便宜施设。官通训则任卿自断。罪大辟则禀予以裁。念卿从事独贤。纵有原隰驱驰之役。与我分忧共理。庶无田里愁怨之声。于戏。予谕岂在于多言。卿才已验于历试。逖矣西土。载劳方岳之巡。讫其外庸。行见岩廊之陟。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教忠清监司李䎘书(己酉)
王若曰。防御莫重于南汉。才擢卿以绯貂。巡察方急于西湖。复授卿以旌节。须体眷注之至意。克殚经理之弘猷。惟卿资性刚方。器识通敏。有是父有是子。训戒早袭于家庭。难为弟难为兄。誉望俱隆于朝著。盖自决科以后。惟以尽职为先。秉史笔是非之权。则衮钺严正。处台席谏诤之地。则风采振扬。下邑分符。民歌叔度之来暮。南服持节。人颂长孺之发施。屡任经幄之论思。更佐铨衡之甄品。文学政事。见左右之俱宜。气节忱诚。历夷险而一致。同严父之责子。恩谴纵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4L 页
出于一时。谅忠臣之爱君。霈典旋降于数月。才还禁近之列。特示超逾之荣。惟彼关防。虽重牧驭之任。顾兹屏翰。尤难委寄之才。载念百济旧疆。实为三韩重镇。舟楫冠盖。全庆之所途程。财谷甲兵。国家之所倚仗。盛文儒于稷下。既有邹鲁弦诵之风。作藩蔽于关中。亦有江淮保障之势。比缘饥荒之连岁。重以征役之多门。五年浴泉之行。只为疾病所苦。廿载量田之法。宁任废隳不修。岂予之所乐为哉。皆出于不获已者。减米蠲赋之惠。不足酬供亿之劳。正界行仁之方。未免为绎骚之举。至于海仓设立之便否。亦有朝议异同之纷纭。苟非其人。畴堪斯责。兹授卿云云。卿其祗若宠命。恪布科条。旧使尽瘁成痾。尚欲担荷一事。今卿促期赴任。政须区画百为。黜幽陟明。律贪残而奖廉谨。观风察俗。先德惠而后威刑。作一路之福星。宣九重之惠泽。莫谓财力之已竭。而益殚赈救之诚。莫谓时势之粗安。而少忽绸缪之策。名号兼四使之重。悉总权纲。劝课有七事之常。岂烦诰谕。官通训则任卿自断。罪大辟则禀予以裁。于戏。王者分忧共理。寔资忠良人。臣陈力奉公。罔间内外。国事维其棘矣。予言尚克钦哉。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5H 页
宣谕济州三邑耆老军民书(辛亥)
王若曰。咨尔岛中三邑士民。此何等地。此何等时耶。饥荒之灾。比岁连仍。而未有酷于今岁。死亡之惨。率土同然。而未有甚于兹土。惟兹三邑。环海为壤。自成一域。风气土俗。与平陆悬殊。容民众万户。而疆界既狭。越沧涛千里。而舟楫仅通。人之生长老死。不出一乡。而计活之艰难。清理之穷隘。为最于天下之民矣。然而民性淳古。力作勤劳。出其征徭。贡其水土。时节包匦。不绝于京阙。亦惟国家粤自 祖宗朝以来。视同内地。不以隔远而弛其轸恤。既常简遣字牧。专责抚摩。而又或特送御史。布告德意。至于寡昧之躬。而靡敢替遗。庶几海外苍生。咸囿于慈覆之化矣。邦运不幸。值此大侵。八路民生。将无孑遗。而惟此岛中之地。又被前古所未有之灾患。大风翻海。仍成咸雨。一草一木。靡不凋枯。百谷荡然。更无颗粒之所收。常时南海。雪不到地。地又不产木花。民多赤脱。而袤丈之雪。又何以为沴耶。冻死之民。既以百数。而仍之以饥馑。加之以疫疠。转于沟壑者。又以千计。阖岛生灵。朝夕将尽。状奏相续。惨不忍闻。予用矜恻。若恫在已。即令攸司催运移粟。继输种谷。赴其危急。不啻如救焚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5L 页
拯溺。而举国民庶。咸仰赈哺。储蓄已罄。力有不赡。若干分施。何能遍济三邑四万有二千馀众之命耶。予惟否德。获戾于天。召致殃咎。及于兆民。兆民之众。孰非予赤子。而惟尔海岛之民。尤可哀伤者。平昔遐远。不沾王化。今日颠连。有加凡民。喻似父母子女众多。稍有生理者。犹可忘忧。而其不能自资者。心愈眷眷而不能忘也。肆遣近侍。宣谕纶旨。且将四千疋之绵布。颁给穷寒之民。加送麦种二千石。以助耕播之万一。凡系上供土宜。各司常贡。亦悉裁减。仍令吊民死丧。问民疾苦。且访民间孝友节行特著者。以为旌褒之地。噫。财谷有限。不能悉济饥寒。而精诚所到。犹或感格众庶。惟尔士民。尚克钦兹。益笃忠孝。益勤农桑。以召皇天之休佑。以保室家之生业。以毋负君上丁宁远谕之旨。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教忠清监司南二星书(壬子)
王若曰。予惟寰宇之广。兆民之众。非一人聪明。所可独理。于是分域设藩。岳牧是资。于以宣化承流。专制方面。其为任顾不重欤。嗟予眇躬。叨守丕基。政化失叙。皇天降谴。水旱之灾。无岁无之。而至于上年而极矣。仍之以饥馑。加之以疫疠。环东土数千馀里。亿万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6H 页
生灵。如在水火之中。流离死亡。僵尸相枕。内自京都。外至八路。大小郡县。咸设赈馈。贮蓄已竭。麦又大无。罢赈之后。仰哺之类。同归于尽毙。间又盗劫窃发。杀越人命。萑苻之聚。不可胜诛。尚冀今秋穑事稍稔。遗民庶几获苏。而荒弃太半。所收无几。则其视上年之凶灾。无大异同。而国家更无一分宿储可以拯济。来岁人民之死亡。必有甚于今年者矣。到此地头。予罔知所以为计。宵旰忧劳。食息靡宁。一日之内。心巡四境。不啻再三矣。仍念湖西一道。接连畿辅。控引全庆。为国家门户保障之地。而屡经浴泉之行。民力既殚于供亿。才行量田之举。人心甫定其绎骚。虽在平日。固难抚循。而况值此板荡之时耶。道臣状奏之外。又因近侍衔命。连续往来。得闻本道事尤详。民户凋亡。村里空虚。人烟萧瑟。若经兵燹。风俗之坏。则父子莫知相恤。纪纲之隳。则命令几于不行。惨目之状。惊心之事。难以悉数。当此之时。按使递易。苟非心存仁爱。才足经理者。其何以当此任而济斯艰也。惟卿风仪清峻。资性贞亮。兼工词翰而不以文华自表。历扬清要而不以温饱为心。有敏达成务之识。无脂韦循俗之态。爱君忧国之诚。可见于经幄论思之日。激浊扬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6L 页
清之志。尤著于台阁绳纠之时。秉铨笔则公道克恢。处喉司则出纳惟允。十年侍从。望实俱优。嶷然为当朝之俊杰。虽未尝出试外职。而予固知卿之才。靡事不周。靡往不通也。兹授卿以云云。一方之事。悉以委卿。通训以下。大辟之外。惟卿所断。卿其往即乃封。祗慎厥职。恪布科条。收拾荡残。师孟子仁政之训。而使鳏寡有养。法朱子社仓之制。而使村里有储。赈民之饥则如富弼之在青州。禁民之暴则如龚遂之治渤海。按法如苏章而黜陟无私。兴学如文翁而儒化丕成。绸缪牖户。莫忘阴雨之备。平理狱讼。俾无积滞之冤。皆卿能事也。昔在 宣庙朝。儒贤退处岭南。因教方伯之书。谕以躬诣劝驾之意。今日事亦然。此亦有望于卿者也。于戏。以卿直方之姿。何有于澄清郡邑。以卿恺悌之心。何难乎保安黎庶。王事惟其棘矣。予言尚克钦哉。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教庆尚监司闵蓍重书
王若曰。重镇须材。既擢拔于郎署。雄藩出节。复移授以臬司。寔循佥谐。允协舆望。惟卿资性忠正。宇量恢弘。兄弟三人。名位俱隆于朝著。壮元两试。志愿不在于饱温。由其大器之晚成。自夫强仕而始达。进置台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7H 页
阁。朝拜命而夕奏章。出宰邦畿。吏畏威而民怀惠。秉天曹之笔。则甄别公严。侍日接之筵。则论思剀切。凡厥当官设施之事。罔非远猷。至于居家孝友之称。尤见至行。而标望既绝于流辈。故超迁不拘于常规。惟彼防御之隋城。素号剧地。旋予行幸于温井。已闻能声。争传来暮之有歌。何待期月而报政。乃眷岭南一道。实冠海东诸藩。城邑之多则不减全齐之大国。幅员之广则尽有新罗之旧疆。武断成风。而寡弱偏苦。文移交午。而狱讼滋兴。况以日本为邻。专责岁输之币。蛮情狡诈。常虞衅孽之生。边备亏疏。讵缓绸缪之策。军将多剥割之习。水战之船虚修。庠序息弦诵之声。山院之学并废。王化不沾于遐远。生民重困于饥荒。比岁连讲赈施。无奈储峙告罄。今年虽兆丰稔。又恐水潦为灾。苟非惟良。畴堪斯责。兹授卿云云。卿其祗膺简命。往布科条。以卿文武全才。何难诘戎而兴学。以卿盘错利器。何难理剧而剸烦。以慈惠而苏茕瘝。以威明而息奸猾。成效既著于内郡。自勉何待于予言。律贪奖廉。以公黜陟之政。观风察俗。以尽咨诹之方。罪至大辟则禀予以裁。官由通训而任卿自断。于戏。忠孝本无二致。教成于家而可化国人。伯季分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7L 页
按两藩。仲居于内而实总邦赋。惟祗慎于夙宵。可永树乎功业。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慈殿平复。 大殿陈贺。 王世子笺文。(壬子)
东朝失豫。方切尝药之忧。上天申休。遄睹复膳之喜。庆关 宗祏。欢溢宫闱。恭惟道配舜文。行践曾闵。有婉容有愉色。深爱著 承颜之时。不正履不解衣。至诚殚 侍疾之日。克致神明之孚感。旋获 体候之康宁。伏念臣祗服简辞。忝居铜禁。含饴长乐。幸见翌日之乃瘳。献祝崇冈。欣与群僚而同抃。
冬至笺文
璇玑齐政。爰届复亨之辰。玉烛调元。式符泰来之运。欢均区宇。颂腾臣邻。恭惟寅畏对时。忧勤敛福。财成辅相。致阴阳之交和。博厚高明。与天地而合德。日又南至。世方中兴。伏念臣叨委旬宣。顾蔑报效。瞻霄汉而拜舞。纵阻班联。献华嵩之祝辞。敢封笺奏。
左议政洪命夏不允批答(甲辰)
昔疾可以今愈。方切造朝之望。大任未宜轻辞。奚上丐閒之请。予不多诰。卿勿复言。惟卿 三朝老成。一节终始。孝友清白。足以敦薄而廉贪。忠勤贞良。足以经世而宰物。肆 先朝有为之日。受旷世非常之恩。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8H 页
历扬清班。四方想望其风采。综理庶务。一世咸服其才猷。屡秉铨衡。士林倚以为重。兼总戎政。师徒莫不归心。逮予嗣服以来。于卿注意弥切。早负公辅之望。何待梦卜之求。爰陟台鼎之尊。冀见燮理之效。寇莱公之在宋。地无起楼。晏平仲之相齐。豚不掩豆。当此艰虞之极。尽其设施之宜。何意引疾之章。遽及仰成之际。进退关于时运。此何等时。安危在于大臣。其责甚大。岁饥民困。若何以究拯济之方。时变天灾。其谁能讲消弭之策。江都保障之机务。政要谋谟。湖南大同之变更。未及裁处。惟当先国之急。敢曰在家不知。朝纲已颓。非卿则无以振肃。士论靡定。非卿则无以调和。念夙夜尽瘁之馀。虽未免疾病之作。而精力未衰之境。亦自有神明之扶。卧閤论道之是希。引病请递之何遽。顾小子之微诚。纵有未孚于卿意。追 先王之殊遇。讵缓图报于寡躬。益竭济屯之忠。毋思释负之计。于戏。赖一木之支厦。卿不可自便。若大水之无津。予未知攸济。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庄烈王后徽陵志(戊辰)
恭惟我 庄烈王后。 仁祖大王之继妃也。履中壸十二载。 位东朝三十九载。而未尝闻内言出外。亦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8L 页
未尝闻干政一事。然 至德渊微。自然之阴化。周洽于生灵。又惟我 圣上承事。竭诚尽礼。上受 慈恩。下推孝理。一国臣民。咸祝 后冈陵之寿。而乃于 上之十四年戊辰。自三月有 疾寝谻。 上夙夜焦煎。命设侍药厅。则 后虑各司废务而止之。 上令药房招集中外名能医术者。从臣之晓药理者。亦使同参议药。技殚百方。罔克奏效。 上再命祷祀于 庙社山川。又 命洞开狱门。尽释死囚以下。凡所以祈禳之方。无所不至。而皇天不吊。竟以八月二十六日丙寅。 升遐于昌庆宫。春秋六十有五。 讳音之下。穷阎氓庶。莫不悲号。市廛父老。尤颂 后无一毫伤财害民之事。士大夫相语曰。自 先朝以来。 后之私亲。人常不知为戚里。于此益可见 后之圣矣。群臣议谥法。履正志和曰庄。秉德遵业曰烈。遂上 尊谥曰庄烈。 徽号曰贞肃温惠。 殿号曰孝思。 陵号曰徽。以十二月十六日。 葬于杨州 健元陵旁坐酉之原。 上又撰次 行录。命臣端夏志诸 玄宫。臣以不文辞不获。然臣伏睹 圣笔之所形容者。可侔化工。无容臣摸画于其间也。谨稽 行录。若曰。 后姓赵氏。系出杨州之汉阳县。上祖岑仕丽朝。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9H 页
赠判院事。入我 朝。有讳末生。以文学才器。遭遇 献陵。历大司马,大提学。卒官领中枢。谥文刚。五代祖讳邦佐。 赠兵曹判书。高祖讳俊秀。龙仁县令。曾祖讳揽。 赠左赞成。出后同宗。以 赠判书连孙为考。汉川尉无疆为祖。汉川即文刚四世支孙也。祖讳存性。登文科。历践内外。官至知敦宁。 赠领议政。谥昭敏。考讳昌远。屡典郡邑。绩著循良。擢授军资监正。人称为厚德长者。为国舅。封汉原府院君领敦宁府事。 赠谥惠穆。配完山府夫人崔氏。大司谏铁坚女也。生三女。 后于序居季。以天启甲子十一月丁巳。府夫人诞 后于稷山县之衙舍。方有娠。府夫人梦月入怀。将 诞之夕。又梦祥虹满室。仙乐自天。玉女数群。彩服炷香而至曰。贵人已降。玉册将启。俄而分娩。旁人亦梦虹光月精。辉映室中。惊起候之。 后已诞矣。甫数岁。性质异常。言语简默。与同辈嬉戏。必坐高处。同辈亦常推而为尊。恬静无欲。非长者所与。虽食物之微。未尝自请。府夫人尝制姣服而衣之。欲观其为。指旁儿曰。可解与否。 后即与之。无吝色。又令还着。则曰。已与之。何忍复取。府夫人又得数颗珠。独与 后。后既受而分与其姊曰。父母之赐。何可独专。于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59L 页
他物类如是。稍长。孝敬益至。亲癠则心忧色沮。未尝须臾离侧。若见所嗜之物。则必谨藏以待进。于同气友爱甚笃。推及于群从姊妹。宗党莫不称叹。自幼念绝忮害。心存仁爱。若见寒饥者。恻伤达于面目。必思济恤。恩抚婢御。和气蔼然。人皆感戴。以是惠穆公常奇爱之。戊寅夏。祥虹立于驼骆洞本第。是冬。膺 选行嘉礼。 后既正位坤极。饬躬以礼。事 上以诚。居常服饰。绝去华靡。俭约敬畏。终始如一。 后每以谦慎戒饬本家曰。自昔宫闱不严。率由戚畹不谨。可不戒哉。府夫人时或入 阙。微请宫里事。 后曰。母氏在吾虽至亲。于国家则外人。内里事不须知。府夫人归语家人曰。 后教至此。实为家国之福也。己丑夏。 仁祖宾天。 后虽在哭擗中。衿绞衣称之属。必亲检视。务尽诚信。 孝庙即阼。尊 后为 王大妃。辛卯。上 尊号曰慈懿。 显庙辛丑。加上 尊号曰恭慎。小子于丙辰。又上 尊号曰徽献。 后连遭大戚。常怀悲疚。前后上 号之礼。未尝 亲临。每遇寒暑之感灾异之警。为小子保护教戒。既勤且切。岁在阉茂。八路阻饥。 后命罄出宫储。俾补赈资。周睦亲戚。顾遇诸宫。恩义虽备至。绝不许曲径干泽。 两朝暨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0H 页
予三进宴庆寿。而 后每以时诎不肯受。反覆力请然后始勉从。甲子。以 周甲之庆。颁赦国内。推恩至于士庶。加资赐物。时以 明圣王后丧制未终。不得进宴。丙寅夏。追举丰呈缛礼。而亦遵 后旨。省其节目。又加上 尊号曰康仁。 孝庙尝以 后御所不便。为建万寿殿以奉之。至丁卯秋。忽被回禄之灾。 后上畏天戒。不遑宁处。逮至今夏。 违豫之候忽亟。小子遑遑吁天祈祝。竟遭罔极之痛。茫茫穹壤。叩叫靡逮。当 惟几之日。神气已昏。而忧念小子。无异平昔。顾谓曰。日暮可退休。母致伤。且痛人心偷薄。世道危险。执予手而嘘唏曰。一二宫女荡灭国禁者。指虚为实。指无为有。隐然尝试。不少顾忌。昨年一相臣之被诬。亦无足怪。此而不惩。其何以息浮言乎。伊时两宫人之屏逐。实体 后严宫禁之意也。 圣笔行录止此。无容臣摸画。而窃以数语。间补阙漏而已。呜呼。 后之德行。可与任姒同其圣。而独无麟趾之庆。天道不可知也。然 母仪三朝。慈孝无间。至于 当宁。保佑之功益著。天之生 后而畀 圣德。于是乎可徵矣。臣又窃惟 后大德。生于名门。媲于 圣祖。得其位矣。 长乐之奉。极一国之养。 徽称之上。集众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0L 页
善之美。得其禄得其名矣。万年之祝。虽缺臣民之愿。然龄筹之永。视前世后妃。实鲜其伦。则亦可谓得其寿矣。圣言之取必于四者。斯又尽验。于戏盛哉。
判书李一相 赐祭文
惟卿名相之孙。名卿之子。克世其家。而趾厥美。斑斑豹文翙翙凤毛。钟吕在序。杞梓昂霄。释褐通籍。龄甫十七。科第之早。国朝惟一。翰苑珥笔。銮坡视简。柏府薇垣。历践华贯。属争大义。奋发危言。丁难遭谴。有伸其冤。日月回光。雷雨作解。垂入天曹。自求调外。遭际 先后。特纡宠渥。朝迁夕拜。进途大辟。迭长三署。交贰两铨。中书出纳。畿服旬宣。二三同志。为国桢干。士论是扶。庙画是赞。乃陟词坛。手执牛耳。三代文衡。旷古无二。亦有令弟。群从珠联。次第扬名。出入随肩。王谢门阑。燕许才华。为世艳称。贲我邦家。逮予嗣服。擢之槐棘。冬官地部。司寇宗伯。综理庶务。润色鸿猷。无施不宜。任重力优。蜀锦之谤。何累潞公。公议自定。予眷深隆。闻卿有疾。曾未几时。遽以讣告。始惊终悲。奚禀之厚。奚寿之啬。不究其用。同朝咸惜。交亲归襚。仅成殡敛。生平所操。身后可验。侍药之劳。未及甄赏。追加赠典。位即台鼎。远日戒期。替奠泂酌。灵应不昧。庶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1H 页
几歆格。
祈雨祭文
仰止高山。雄峙于北。含灵蓄祉。厥施斯博。由予失德。致神罔佑。罚以恒旸。焦此下土。三春已尽。一雨不洽。稻种莫播。麦穗靡茁。民将何食。罪在寡躬。庶格微诚。亟施阴功。(右三角山)
维岳最崇。作镇于邦。惟神最灵。靡感不通。哀我农民。遭此旱虐。节届南讹。功辍东作。四野濯濯。万姓嗷嗷。言念否德。自屯其膏。若恫在躬。夙夜忧迫。尚徼冥骘。亟惠甘泽。(右白岳山)
维南有山。截然高大。不见其运。而广其化。比岁灾荒。黎民阻饥。今春亢旱。而又至斯。我行于野。忧心如灼。卒痒来牟。亦愆播谷。岂予不辟。获戾神祗。庶歆虔荐。普沛厥施。(右木觅山)
滔滔江汉。维国之纪。润物功深。奚止九里。今春暵旱。大地焦赤。黎庶鱼喁。田畴龟拆。既失东作。宁望西成。哀彼无辜。濒死遑遑。罪实在予。若己推壑。倘蒙阴骘。导宣天泽。(右汉江)
仰惟明神。各有攸主。物被其泽。以生以遂。今胡罔念。俾旱斯酷。其雨其雨。一日二日。大命近止。宁莫之救。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1L 页
静念咎徵。由予不类。反躬自责。若无所容。庶赐甘澍。佑我农功。(右风云雷雨)
或峙或流。为镇为纪。吞吐兴作。博施功利。眇余小子。弗克灵承。阴阳失和。灾旱相仍。日望云霓。乍浥旋收。适当出幸。亲省田畴。有涤其野。赤子喁喁。愿沛一雨。俾洽三农。(右国内山川)
有额其城。有浚其隍。水旱辄祷。厥应孔彰。今兹暵乾。自春徂夏。密云閟泽。草赭原野。良农释耒。司稼啜泣。于赫明神。宁莫之恤。肆申虔祀。靡爱斯牲。庶赐眷骘。拯我兆姓。(右城隍)
温阳乡校遣重臣别祭祝文
小子有疾。就沐温泉。粤瞻郡治。文庙岿然。恭惟夫子。道冠百代。天下宗师。罔有内外。春秋俎豆。学校常仪。巡狩展谒。帝王弘规。肆遵故事。替奠明禋。戒在将摄。恨未躬亲。尚想尊灵。陟降在兹。鉴我微诚。庶几享之。
罗州文忠公朴淳祠宇 赐额祭文
明宣之际。士林最盛。孰后且先。为袖为领。时惟我卿。实任斯责。山斗于世。栋梁于国。惟其天分。固绝伦夷。家学有源。又自得师。性理之蕴。妙契贯彻。馀事文章。日光玉洁。早魁贤科。历扬华显。奸凶馀党。盘据未剪。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2H 页
卿奋孤忠。摧陷廓清。会朝肃穆。以其汇征。十年辅相。君子得舆。座无杂客。门绝苞苴。松筠水月。一条清冰。 圣祖有教。儒贤有称。人宋诗唐。华使名喻。一何令人。至此见慕。心存经济。身佩安危。贤邪之辨。凛烈其辞。否泰相乘。知道不行。万钟何有。一壑谁争。 主眷虽隆。莫挽其退。婆娑初服。日事钓采。绝口时事。岂果忘世。窝名拜鹃。寸丹昭揭。乘化之日。天为示异。言留简编。精返箕尾。眷彼南州。寔惟古乡。名系朱雀。沧海千霜。章甫习训。村闾慕德。俾也可忘。没世如昨。爰即某丘。立祠妥灵。兼设学宫。勉企景行。予溯风声。恨不同时。表章之典。宁使有亏。兹宣扁额。以贲院宇。仍遣礼官。奠此薄具。不昧者存。庶歆一酹。启佑后学。邦国永赖。
尚州战亡将士 赐祭文(庚戌)
粤我东方。昔遭大艰。岛夷猖獗。先陷莱关。凶锋豕突。莫之敢撄。命帅出征。行且收兵。兵非素鍊。阵无斥候。遌贼于尚。不及措手。全师衄覆。主将跳遁。引其从事。要与俱免。从事维何。尹朴暨李。曰我书生。惟有死耳。一时殉节。三人并命。身丧名存。忠烈炳炳。嗟嗟士卒。并罹斯酷。魂飞铓刃。血渍陵谷。君子小人。猿鹤沙虫。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2L 页
烦冤之气。上彻苍穹。穹壤茫茫。此怨何极。天阴雨湿。但闻啼哭。八十年来。行路嗟伤。言念叔季。气候愆常。灾害荐降。岂无其源。必有凶年。可徵古文。属兹天旱。特轸国殇。爰命近臣。将此瓣香。笾豆静嘉。醴粢洁丰。咨尔群灵。格予深衷。销灾散沴。咸底平宁。和气致雨。拯我民生。
慈母山城崔春命,洪命耇祠宇 赐额祭文
寄百里命。捐七尺躯。志不可夺。义不可渝。共扶伦常。昭揭宇宙。追褒忠烈。何间今古。乃眷西土。有城慈母。若稽前代。有臣居守。时维蒙帅。百万其众。月晕山压。曾不少动。国君畏敌。谕以出降。闭门不对。忠愤满腔。遂罹谗锋。要快虏情。椹斧在前。颜色不更。惟彼狼心。反感其忠。固请得释。追策元功。名垂史传。事光千祀。本朝不幸。祸惨丙子。先是择人。授以藩节。其人维何。荐绅之杰。受 命以来。寝食靡遑。捍蔽良图。扼于庙堂。精锐戍兵。总于阃帅。但就兹城。俾为信地。峙粮增筑。缅怀前烈。英灵不昧。梦感小卒。楼名重揭。慈覆万子。刱祠致祭。以矢己志。敌骑渡江。飙忽如飞。急收士民。保障是依。出兵剿击。多所斩获。俄闻 君父。受围南郭。此城存亡。又何暇恤。登坛誓众。洒泣而出。孤军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3H 页
远赴。屡胜直前。终遇大敌。众寡相悬。援绝势急。亚将先遁。独不旋踵。手剑薄战。摧锋落距。相杀过当。岂直殉义。一死为谅。堂堂忠节。炳若日星。烈烈魂气。郁为雷霆。 圣主出涕。哀诏如纶。方伯死难。曰某一人。庀葬追爵。廪毋官孤。西民悲慕。没世如初。即彼城祠。并祀两臣。岁久重建。益拓而新。旁筑书斋。略仿儒院。兹遣礼官。锡以嘉扁。尚冀佥灵。歆此一酹。永树风声。邦国有赖。
右议政洪重普 赐祭文
于惟先卿。忠烈卓尔。卿世其家。以济厥美。惟卿资禀。宽大重厚。自在韦布。人期公辅。早魁莲榜。华闻藉甚。俄丁丧乱。无复世念。 仁庙轸恤。特授以职。旋决大科。慈命近迫。翰苑珥笔。胄筵侍讲。出补岭邑。为便亲养。 宁考在储。器其为人。且取先懿。首结亲姻。台省清班。雅望方洽。文武兼才。擢用是急。畿辅关防。江都锁钥。恢然游刃。眼无盘错。军民胥颂。声实俱彰。入管枢要。雍容庙堂。逮予嗣服。倚任愈专。暨其叔父。先后周旋。乍长台宪。足见风裁。暂为守御。亦有遗爱。历判诸曹。最久本兵。兼理金吾。政刑称平。部曲椽吏。所至欢欣。心惟尽瘁。务不惮烦。接人之和。如饮醇酒。容物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3L 页
之弘。若环山薮。平居谈笑。无甚长短。默运筹略。靡事不办。爰立作相。岂须梦卜。庶其维匡。平理邦国。顷遭不安。逊于江郊。予不释卿。连沓其招。入参大礼。相见属耳。那知一疾。奄至不起。百僚相吊。涕洟咨嗟。秦舂辍相。郑巷不歌。艰虞溢目。失此良弼。触事兴怀。曷任痛怛。精抄建设。虑深且永。环卫可壮。经费可省。事虽就绪。效犹未食。卿今已矣。谁可代属。日月斯迈。远期在近。肆遣礼官。菲薄是奠。侑以忱辞。庸寓予悲。灵如不昧。歆格于兹。
判书朴长远 赐祭文(壬子)
惟卿天赋异质。夙擅词华。甫过成童。已捷小科。汉槎久淹。求见奇才。名膺遴选。价越琼瑰。士贵学业。奚事小技。乃更沈晦。专心实地。为仁之方。本于孝悌。早失所怙。处丧尽礼。扶将偏母。诚竭力殚。才登龙榜。遽丁丧难。沦落江湖。无意进取。家贫亲老。勉从禄仕。历践华贯。曾不色喜。众所趋竞。常自敛避。林乌之咏。感我 圣祖。赐米赒穷。千载异数。数求外调。州府郡县。荣养备极。为世嗟羡。粤在 先朝。累处纳言。一时行遣。旋荷 霈恩。逮予嗣服。眷遇愈隆。擢之亚卿。返节自东。谏诤之长。风宪之首。辅翊春宫。兼管祭酒。乃秉铨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4H 页
衡。乃赞庙谟。望属文柄。卜在金瓯。观卿处心。与夫行己。世皆朋比。独无偏倚。谦恭之履。纯笃之行。清谨之操。和厚之性。充养有道。直内方外。忠信成德。睟面盎背。确然自守。闇然日章。士民悦服。朝野称扬。致位卿宰。秪缘舆望。予固知卿。实合辅相。卿有耋慈。侍奉靡遑。事亲事君。日有短长。姑许便养。复莅松京。那知此去。二竖遽婴。临终一疏。益见忠赤。恨不登庸。早置黄阁。时当大侵。满目灾凶。天胡不遗。俾佐予躬。兹遣礼官。替奠菲薄。灵如有知。庶几歆格。
永安尉洪柱元 赐祭文
名宰名公。种德内外。宅相徵灵。偏受养诲。孝悌之行。词翰之艺。恢然宇量。洒然风槩。玉立其标。凤仪其彩。往在昏朝。 长秋幽闭。 仁祖拨反。伦常复揭。 慈情所钟。只有一爱。釐降于卿。恩华绝代。位捋台鼎。荣视贵介。然卿素秉。常切谨畏。拱戴 宸极。一心匪懈。事亲竭诚。处丧尽礼。友于情笃。诸弟暨妹。施及宗党。九族咸赖。众归赒给。争颂仁惠。座无声妓。衣不华采。礼贤下士。雅望倾世。惟持谦挹。不挟地势。左图右书。觞咏卒岁。文不自矜。声如玉佩。德不自显。薰若兰蕙。琴瑟湛乐。至五十载。善积于家。子姓昌大。儿甥及孙。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4L 页
小科巍第。联璧登朝。重攀红桂。为我从臣。出入殿陛。卿之福禄。世无其对。独恨高才。限于国制。骥常伏枥。鹏未搏海。倘遇贤路。无复阻碍。必为硕辅。有所经济。曾衔纶命。四使燕蓟。备尝险阻。克著劳勚。越橐无金。周篚省币。 先朝两臣。尝被谪配。卿引故事。露章救解。初勤 圣教。盖示饬励。终谅卿心。深隆眷待。 三朝尊属。独有卿在。尚冀百年。王室是卫。遐龄莫延。大限斯届。疾患久痼。忧轸靡替。凶音遽至。不禁悲涕。官庀丧葬。式遵典例。远日戒期。薄奠致酹。侑以忱辞。灵应不昧。
大行王妃殿。议政府率百官进香祭文。
祥符沙麓。精降轩辕。德水名乡。儒相法门。笃生 圣女。道合坤元。幽閒贞静。塞渊惠温。 孝考寐思。 仁祖亲抡。岁在重光。礼成大婚。王化所基。万禄之源。含章饰仪。协赞价藩。运丁百六。地覆天翻。朱邸远质。沈馆蓟垣。軿驾偕征。九阅寒暄。艰难备尝。敬畏弥敦。逮还家邦。并陟储尊。诚殚孝恭。咏播蘋蘩。 离明继照。位正乾坤。周文太任。帝喾,姜嫄。报鸡心警。脱簪规存。泽洽宫闱。蹊绝攀援。躬临茧馆。手执缫盆。葛覃功勤。樛木颂喧。感戴欢悦。诸姬众媛。千载壸政。八埏覃恩。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5H 页
苍梧巡远。痛结湘沅。 圣子嗣服。礼虔晨昏。含饴长乐。抚弄 神孙。内外天属。亦既昌蕃。祝寿奉欢。酌彼金樽。盘荐琼桃。殿树瑶萱。云何微恙。奄至升 魂。百僚庶士。雷哭天阍。奔走哀遑。穷谷深村。 天容墨色。苫席涕痕。孺慕罔极。谅阴不言。追上 徽号。女尧并论。 宁陵甫迁。骊水之濆。卜期涓吉。异封同原。松柏郁郁。 金粟蜿蜿。储祥蓄祉。以培灵根。本枝咸休。奕叶滋繁。 銮辂将驾。即彼 寝园。臣工雨泣。廞卫云屯。整肃舆辇。联亘旌幡。悲号攀送。圜域震掀。伏念臣等。受 恩深厚。河海汪浑。 盛德至慈。终不可谖。图报无阶。但效骏奔。敢进瓣香。瞻拜墀轩。陈辞叫叩。泪尽声吞。
永昭殿 亲祭文(辛酉)
呜呼哀哉。粤惟光山。比古涂莘。王子遁迹。启佑后人。至于文元。为世儒宗。节士名卿。继笃贞忠。载诞硕媛。资近生知。弱不好弄。动辄循规。幽閒之德。孝顺之性。婉娩之仪。端一之行。 宁考亲抡。俾相寡昧。宫中称颂。伣天之妹。祗奉 四殿。人无间言。逮予嗣服。正位坤元。闻鸡警惰。脱珥献箴。仁深樛木。俭昭葛覃。壸范肃严。私径杜塞。水旱灾异。同予忧惕。允资柔则。图恢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5L 页
治理。燕梅愆报。每惜无嗣。轩精告祲。奄遘疹疫。予迫拘忌。苍黄分析。庶几勿药。非久会合。何知一朝。凶问遽及。天乎天乎。宁有是耶。惊疑莫定。摧痛无涯。闻其大渐。梦语谆谆。忘痛在己。惟念予身。予独何心。永负恩义。病未亲救。丧未亲莅。大葬已过。犹阻临哭。非敢自爱。计为 宗祏。日月流迈。节届天中。始奉 慈极。夙驾魂宫。入瞻灵座。恍闻容声。旧殿阒寂。陈迹荒凉。触境增悲。有泻交颐。兹陈泂酌。侑以忱辞。幽明虽间。一理可格。尚冀精爽。歆此悃愊。呜呼哀哉。尚飨。
畏斋集卷之五
 序
  
留赠韩君享五(伯箕)
余之无似也。而忝亲于韩君。以余有一日之长。师而待余。余何敢当也。顾余有闻于家庭。文章道之华也。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也。诗书六艺之文。诸子百家之语。皆所以明此理也。知乎此而学焉者。其文不期文而自文。如水之有源而其流必达。如木之有根而其柯必畅。此的然之理也。外此而为文者。虽日诵千言。日赋百篇。譬如炊沙饭玉。徒见其劳苦而卒无所成就。为其遗其本故也。虽然。人无恒心。不可以作巫医。巫医尚。然况于大业乎。必须辨其蹊径。先立其本。严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6H 页
其课程。渐进其业。勿为科文所溺。勿为俗说所移。勉持此心。孜孜不辍。如是数年。未有得焉者。未之有也。既得之后。欲罢不能。亦无所事于志矣。余观韩君质粹而气厚。年富而力彊。庶几有恒心而能就大业者也。韩君勉之哉。若余者疾病沈痼。虽有所闻。不能从事焉。姑以此言。勉其当勉者。仍笔之。为东归留别序。
吏曹郎僚禊会序
昔我先君子当 仁庙反正之初。首拜天曹郎。于时象村为判书。清阴为参议。迟川,溪谷,浦渚,白洲四公为郎。及我先君子。俱以文章名世。咸曰。此盛事也。不可以无识。拟作禊屏。叙其事而传诸后。时参判有缺。而芝峰当首拟。欲待此而为之。适副拟受 点而无文名。诸公亦相继递移。事竟不谐。先君子尝谭及而惜之。不肖端夏今忝本曹。而同庚友弼卿,公瑞适并为僚。一日同诣政厅而退。余语先君子故事而曰。吾辈三人。以同庚为同僚。亦不易事。盍为禊帖以无忘于他日也。咸曰诺。且曰。惠仲,希天,仲辉三友亦是同庚。而才由本曹。接武而升。吾辈继其后而为僚。则合前后六人为一禊。尤是奇事。于是议遂定。或曰。天曹乃是极选之地。吾辈以不才忝冒。已为可愧。今作此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6L 页
事。无乃近夸耶。余曰。唯唯否否。吾辈之作此事。只为同庚同僚适然相会之奇。而要识不忘而已。其他又何暇念。且诸君于文名。不能无逊于先辈。而况余坠落家声。愧有甚焉。则为此事。所以志愧。非所以为夸也。诸君曰善。遂援笔而识之。
绿水亭诗集后叙(戊午)
梦滩李公与余先兄为友。余在肩随之列。而未始获习。先兄每称公为精金美玉。余亦睹其仪采。慕用则有素矣。庚寅岁。公到玄渊旧庄。访余于道巢溪斋。余又就见公于玄渊之上。因各赋诗为别。公以是岁释褐登朝。十年而按节海西。余婴奇疾废伏。晚窃科名。则公已下世。竟未能深识公所存矣。逮余放逐还乡。公之二郎君亦归玄渊。相从游数年。闻公平素志行甚悉。盖自幼诵习四书。旁及心经等书。至中末犹不倦。其学术之正且勤如此。始知其符于仪采者。有所本而然也。一日。二君又示余以绿水亭诗集。俾为题跋。盖其五代祖清江公亭舍寓兴诸作。而公又逐篇步韵。足以他诗文十数篇。并手写为帖者也。清江元集。梓行已久。其诗世固有定论矣。余观公诗。思致益爽。格法愈精。殆是青出于蓝乎。要其经学为之根本。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7H 页
发为英华。而不失韩子正葩之义。是祖有是孙。其诗类其人。文亦法度齐整。笔迹清劲端重。并如其诗其人。吁可敬也。尤斋,潘南二君子先有叙跋。无待乎瞽说之备论。而然余窃独有感于斯亭之名矣。夫水之为物。大则成江。激则成滩。激湍之下。必有深渊。其为色也深则绿。极深则玄。公之先后眷眷于斯亭者。其意象可见矣。嗟乎。以公之绝世标望。年龄限之。俱不及大展布于世。比之江滩已成绿水。而特未为深渊耳。今二君早畸于时。屏居玄渊。其学有源。其进未已。是将涵泓渟滀。极乎深渊。时其出而普其施。则两公未卒之业。将见大就于二君矣。二君勉之哉。二君名徵明,徵夏。玄渊一名釜潭。今又改称归去渊。是又绿水归玄渊之兆乎。遂以此语于二君。仍书以归之。
德水李氏世稿序(壬戌)
我东文献之盛。无如我德水之李。在丽季。政堂公博学能文。然早卒。遗文不传。春塘公绍家声有文集。而后亦见佚。莲轩,容斋,东岳三先生暨我先君子。俱以文章名世。栗谷先生又以道学为世儒宗。其弟玉山公以词翰名。咸有遗集刊行。此外诸宗绩功文词。或有超三昧而不究极。或有得一斑而无表见者。指亦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7L 页
多屈矣。先君子尝欲俱收通选。为德水文献集而不果。不肖亦重其事。迄无以继成矣。宗弟郎中君光夏守其先大夫谏议公丧。一日余造访焉。则出一编示余。盖自谏议公本生王考以下。至其群从兄弟。收辑遗诗。且识名行大略于篇端。号为德水世稿。将属其再从兄罗州使君喜龙甫图锓梓。其有全集行世者。不复取云。余曰。此吾先君子之志。而但所取有广狭不同。今虽不能通选诸家。为我李文献集。然号为德水世稿。则诸宗人遗什之可传者。不可不遍搜而并锓。君曰诺。遂求得忠武公以下诸宗诗若干首。又得春塘公一绝于宗人家。冠诸卷首。余又抄先兄白谷公遗稿以足之。然后斯稿始该而不偏矣。独惟贞靖公久秉文衡。容斋季胤参议公以文学进。被选湖堂。而并无一篇可徵。惜也。然斯稿人各为编。不相联属。追有所得。随世次添编不难。异日吾宗中。有志具眼之士。虽更通选为文献集。亦有可据矣。锓功垂讫。郎中君要余识其事。遂书此以归之。
畏斋集卷之五
 记
  
道巢新居记(辛卯)
有山开而合。有水迤而周。山开水迤之间有地焉。即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8H 页
余卜居处也。土人旧号兜率里。而先君以道巢易之。家倚山而临水。水之中盘石离列。其岸有古松四五株荫焉。晨出而可盥面也。夕出而可钓鱼也。山无甚奇胜。可樵也可采也。其夷而为麓者。可树果木焉。溪之东西地皆空旷。宜菽粟。间有稻田数十亩。其始人稀而地閒也。皆以廉直得之。家仅八九间。覆以茅篱以松。臧获四五户。环居其侧。家既自农。而又收臧获之助耕。虽遇凶岁。可以免饥也。家右稍高爽处。辟余宴处之所。曰恋斋。斋中俯观田野耕稼之状。架置书百馀卷。以供翻阅。其倦也则施施而行于溪于山于田野。随意往来焉。其乐亦不浅也。始余癖于山水。自童年谭志趣。必曰佳山好水。閒旷之区。结一精舍。徜徉自适为乐。及弱冠时。得读仲长统乐志论。心益艳之。亟欲遂其事而不可得也。岁丁亥。先君寝疾于砥山之鸦谷。一日诏小子曰。道巢欲以付汝。汝宜往相家基。遂承命一览而归。家基犹未定也。未几及于大故。相地者来过。遂定今基焉。呜呼。余赋命险衅。夙罹荼毒。零丁孤苦之生。苟全性命也多矣。其何敢复有慕于世路之荣显耶。惟是山水之居。素性所乐。而今适得其地而遂其愿矣。居之既久。其趣益深。顾而思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8L 页
之。即仲氏乐志之云。不过如此而止耳。夫然则所谓世路之荣显者。不惟不敢慕。抑不足持此而易彼也审矣。或有难者曰。子之所居。乐志之物则备矣。但子无仲氏之文学。而所接之人。皆田翁野夫也。即其所谓良朋萃至论道讲书等语。皆非子所有也。如是而辄拟于古人可乎。余笑而应曰。蜩鴳之于鲲鹏。虽有大小之不伦。即其所乐一也。吾虽不及于仲氏之文学。亦自读吾书而味吾趣矣。田翁野夫虽不及于仲氏之良朋。亦足谭吾心而畅吾怀矣。子何不足于是耶。遂记其说而存之。
畏斋集卷之五
 跋
  
东贤行迹跋
昔我先君刊正 宣庙朝诬史。垂成而下世。至今无人继修。此何独小子私痛也。当时收取四方可考书籍。殆无遗漏。其系已修者。悉还于本主。其未及采录而有待于后日者。仍藏于史阁。独此诸贤行迹。初自郡邑书院传写而来。非所当还。故留诸本家。凡四十馀册也。余观其所编。一册不过一二人之事。卷数繁多而艰于阅览。易于閪失。遂合之为十六册。总名之曰东贤行迹。其人名之失次第。卷样之欠齐整。有未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9H 页
暇恤也。仍念先君当疾革时。顾谓姊婿赵君曰。东方偏小。一经兵火。文籍尽亡。先辈事迹。多湮没无徵。甚可惜也。如今史阁所聚甚多。亦不易事。史役既了之后。有意撰次 国朝名臣传而竟未果。君与申季良辈图之。小子实傍侍而预闻焉。厥后赵申两君。皆仕宦多故。讫未措意于此事。小子又无知识。坠落家声。而痼疾在身。废弃书册。虽欲自今从事于博闻彊记之业而庶成先君之志。不可得也。姑识此于卷端而藏之。以待两君他日之求。而亦不能无望于吾家子侄辈云。甲午季夏。敬书于道巢之恋斋。
李忠武公(舜臣)诗帖跋(壬子)
右诗一绝一联。忠武李公讳舜臣之所作。而出于公日记中。日记年久缺破。其一不得为完篇。可惜也。呜呼。公之勋烈盖邦家。忠贞贯日月。其事迹载诸史乘。勒之金石。播于国人之思咏者。垂宇宙而将不泯矣。惟此咳唾之遗。即其精神所寓。其曰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者。可见其壮志精忠。成就得大功底气象。其曰水国秋光晚。惊寒雁阵高。愁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者。亦可见其忠义与秋色争高。而语其气象。殆是大星将陨之时乎。念我先君子尝撰公谥状。有曰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69L 页
每夜休士。必自理箭羽。亦与愁心辗转残月弓刀之语意相符。庄诵感叹。令人酿涕。公之玄孙直长弘毅以其诗为帖。要余跋其后。余虽不文。义不敢辞故识。
先稿记书堂旧基跋
丙戌春正。先君来视此堂旧基。仍述此记。当时小子独陪杖屦而周旋焉。其明年。先君下世。箱箧遗草。人无览者。丙申冬。不肖从仕管库。出来湖上书堂。吏隶来谒言诸学士谋复旧堂。材料功费已具。而营度规摸则未有所定云。时金国已死。吏隶无复识故事者。余遂录此文。送于东里李公。盖李公实主斯役故也。于是堂宇间架。悉遵旧制。而惟文会堂及内外莲亭厨厩等。以材力之匮。未遑复旧矣。后三十年。太学士西河李公承 命出住此堂。猥与余同勘易传口诀。仍取此记。锓板揭壁。余故略识颠末云。乙丑季夏。男端夏谨书。
德水李氏宗系图列传跋
我德水李氏。曾无刊行族谱。东岳公守锦山。梓行世系年谱及先世若干状志之属。而亦未广布。我先君屡加编辑而未完。末年。手草宗系分派之图。以同姓为限。女子止载婿名曰。与其遍谱外裔而难于寻考
畏斋集卷之五 第 370H 页
佩持。无宁从简。使子孙益知重本敦宗之义也。又草世系列传。至先王考而止曰。传是吾作。故止于是。诸宗人得此而观者。依此例。各叙其祖考事行为传。以属先世列传之下可也。又曰。欲取同宗中行业表著者。别为旁亲列传以附于后。而吾未及就。儿辈可自为之。仍录示宜为传者十公名。不肖于孤露之后。仅遵先旨。收取十公行迹为列传如右。而献纳,栗谷,雨溪,旌善,忠武,东岳传。则参用诸名公与先君所撰行状碑碣之文。有所节约而不敢妄加一辞。贞靖,参议传。则先君略有收录事实。不肖更加采摭。而玉山,默轩传。则徵其事于其内外后孙。皆实录也。又我先祖中郎将,枢密,参议公事迹。追得于丽史及冶隐行状者。并附注于世系列传题辞及各传之末云。岁舍丙寅八月下浣。崇政大夫判敦宁府事兼知 经筵事李端夏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