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2H 页
答李大方(矩)
顷出十馀日。始还。洒翰落于案上久矣。圭复。慰倒慰倒。即兹清和。伏惟侍馀道味珍卫。县傃日切。弟于端阳前。连有忌故。无暇拨出。曹陜川丈。欲令弟屈吾兄。至梅湖书室。仍要凤辉。做数日团栾。未知兄肯从否。索居已久。悔吝山积。日觉亲有道受切磨之为益。而不可得。奈何。尝欲仰订于兄者。有二事。积阻一晤之际。未遑及。虽及之。未可悉。适承有何见解之教。不得以终默也。高明之学于上达上有见处。日从事于寂感动静之间。令人起望洋之叹。而区区用意。迄未离文义句读粗浅处。望兄策钝劣而进之。毋使终迷方向可也。所谓二事。读四书集注。先须理会句法。中国搢绅先生。训蒙学时。辄口授此法。自童子时。皆已晓得。今观其所著文字。才分有浅深。路脉则如出一手。寻常人文字。亦晓此法。助语字法。皆用四书法。我国人不晓句法。未尝以此训童蒙。童蒙时。固无由会得。稍长。却抛弃四书了。因循卤莽。任意做文理。故我国文字。都无法门。间有才识过人者。积岁月所见益高。始有见得处。亦未尝融会贯通。豁然无疑碍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2L 页
处。如中国学士也。我国文字。虽见遇以冠于海外。不得取重于天下。坐不以句法授童蒙故也。蒙以养作圣。童时所不习。既长。心力不专。不得做工夫到透彻处。百艺皆然。必然之理也。举一处为證。读孟子。逐章有大旨集注。以章章提掇烦猥。故于首章中。揭示看取大旨法。使读者。依例讨究。自然晓得。此是七篇文义中第一要义。今观孟子大文。即玉堂词臣所校时。取集注要语。分书于大文下。使遗却首章大旨法。便是不会看孟子。此一事也。至于史学。尤东人所不屑为。大国史记。小国事往往致详。而东史反不载。天下事。文体岂宜尔耶。且东人耻不知中国事。不耻不知自家国事。汉阴,白沙诸公。尚然。他何望。譬惯诵别人谱牒。问以渠家事。则不知也。盖以东史措词俚俗不雅驯。荐绅先生。羞道而罕称之。如太史公所谓三皇以上事耳。史家文字。要淘洗峻洁不沾沾。结得斩截。照应有法。始堪读。罗丽史。猥冗烦琐。令人读未半。欠伸思睡。有史不堪读。即与无同耳。至于人主不以取观。筵臣不以进读。甚非经国之宜也。我国法制,风俗,人材,政令,关防,机务,财赋,兵甲多寡沿革。酬应变通。都在我国书。不曾取考。日阅中国事。以为治术。譬如贫家抛却自家文券。以为小不足珍已。只取邻之富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3H 页
舍契券。详算而坚藏之。夥则夥矣。而藏获,由宅。非吾受用。其于致富疏矣。自箕氏至今。中国易几姓矣。我国才四姓。商臣杨广之乱。我国无之。东方。人令女家柏舟。君臣父子夫妇。中国不能无愧于我。天赋如是。而国无史。可惜已。今欲上及罗济。则烦而难成。史法既明。则后必有继之者。宜断自丽史依左氏例。书宋金元事。文章要出入轶宕。其存亡事业。要隐映关涉。方成史家。令人堪读。令人主喜观。方为有用书矣。第虑自家无实见得公眼平心。容易向千古是非。林中厮崖却似担负一般。此最不好耳。第自考亭立史法条例后。继而为者。未必皆其人也。苏黄门。三十前作古史。自谓求进至老。不住删削。此意颇好。愿与吾兄相携于寂寞之滨。以此为一生家计。此二事也。此事向人道殊失笑。如弟人微力小。不足以感动人听。须藉兄力。方有人信得及。庶几令一世文体丕变。岂不快哉。虽然。微吾兄。无以发吾之狂言。望须毋与人知此事。日用体验之暇。取四书,春秋传观之。既以此做工夫。又以训蒙学。日见成效。则兄曾所著动静寂感说话。真吾家物而个个实用矣。如何如何。
与李大方(乙酉)
春寒。伏惟彩侍之馀。道履冲裕。仰慰区区。弟顷进留款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3L 页
始计耳。觉得病根将发。遽尔辞退归来。茫然自失也。仍患腹痛。著艾累度。尚欠差效。悯苦悯苦。图说注解。一再看过。祇有令人发向若之叹耳。洗心静虑。潜玩累月。而后才略晓指归之彷佛。盖理气机缄之妙。泄露殆无馀蕴。其功岂特度于句解而止哉。不曾意吾兄于大本上。见处卓然。已到如许地位。却欲问兄。能反求体验。切身受用如老先生所指否。见得既恁么真的力行处。自是住不得。望兄更须著力。打透人鬼关。即今日不绝如线之绪。尚有赖焉。至祝至祝。且如句解于第一圈下。只得系太极字。兄更添无极字。意方全备。亦岂非兄勇往直前处也。至于人心道心图较诸鲁斋。颇明白易晓。但破析字形。分属左右。似涉人为。不是浑然天成之象。妄见欲将人心细书。偏属一边。犹以对峙为嫌。则或将人心两行分注。盖阳一而阴二。道心一而人心二。要不至大妨未知如何如何。第自家从来。不曾理会此等精细。一朝见他人所为。便欲开口。论说安排。呈纳丑差。祇益笑耳。望高明为一破颜。旋加警教。兹幸矣。中和两圈之互插。尤属警策。其馀诸说。皆平稳明白。无小病痛。第读至终篇。于其所谓自然说者。不能无疑叹焉。读来读去。毕竟是禅味多了。主意都从顿机中占得来。与向来诸说。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4H 页
分明如出二人手。不知何者为兄本来面目耶。不然是词锋馀习。未尽消磨。要须痛除耳。倘未蒙首肯。请更下一转语。未论别事。自号自然。莫若取某山某水。以为号之为自然也。如何如何。
与李大方
顷承辱复。把玩。迄未去手也。溽炎比剧。伏惟侍馀道味增重。驰溯区区。弟畏暑从来甚于他人。每拟做一款。兹未果意。徒用悢悢耳。去就毋以问我为也。虽为兄谋忠。宁能过于为自家地耶。好笑好笑。示喻文体。诚为理到之论。令人敬服。第有一鄙见。陶翁文体。时有与西山相近处。厓老是甚么样气魄。文气或类阳村。岂可一槩云云耶。且文体。撞翻上一层。打做下一层。法例出于经一章。庄暴章亦然。戴记文体记事外。如此者什六七。光范上书及欧,王,曾。最喜此法。固人文以来。不易之正统也。老兄由来理数上著工夫。多不屑留意此等闲汩董。其于先秦文体。犹欠勘勒理会。所以文体上论议。未免有偏处耳。以兄之高识。于集注句法。未到豁然处。亦坐此故也。然鄙意要不敢自是。更赐掴破。幸甚。第以空疏之学。于兄。每不觉倾倒至此。勿为外人道也。
与李大方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4L 页
顷日季通诸君见过。仍谛兄愆度。为之惊虑。未委清修之馀。缘何致此。即欲伻候。田家多故。未果。想今勿药有日耶。弟奉老粗遣。知荷。昨偶阅西山文字。觉得吾兄好尚未免有偏处。文字固以笔端有口。机颖腾动。为妙处。然此所谓弄笔狡狯。沾沾自喜耳。大家文体。固不必专以此为贵也。夫文体以森严典则为主。君子好尚。恐在此而不在彼也。譬诸人物德性。其理亦然。啬夫之喋喋。岂贤于绛侯之木讷耶。如阳村文字。平铺放著。沈郁顿挫。非今日务为尊经者所可彷佛万一也。兄意如何如何。望更下一转语。抓著痒处也。谒圣。定于八月初二云。去就何以定计耶。闲居讲明。自是清福。区区科名。不足为兄重。然冷暖自知。岂关他人耶。
答李大方(己丑)
谨承委问翰。就审寒冱。侍馀道履珍卫。感慰不自任。弟奉老粗遣。知荷。昨间。贰元兄见过。悉兄尚未旋旆。近拟走伻以候。约与崔汝安。并辔进叙。不谓眷讯先之。而弟自昨适患感冒。今日颇呻痛。觉得异于常时所患。计岁后当遂鄙怀也。外间纷纷。直须任之耳。且崇宁中事。洛下本无此举。第东方儒风物论。都不比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5H 页
中国规模。未知作何行止。方为善处也。想兄必有的见定算。毋惜示及如何。
与李大方
天气乍冷。伏惟侍馀道味珍卫。区区瞻溯无了日也。弟自霖潦后。即患末疾。得差者仅旬馀。兹未做一晤。为悢悢耳。顷闻传者之云。吾兄都无应试意。兄与诸人去就。自是一般。在兄似无别道理。况闻色忧向满已久。何遽定计之果而所传之的耶。弟以参访龙洲。事须从容。兹欲于晦前发行。卒卒无暇。始拟驰晋面。叩雅意所在。未果而去。尤可恨尔。兄亦要见龙洲丈。缘何且辍耶。 视学之举。自是国家盛事。幸勉为一动为佳。所论文体。前荷教示。警发多矣。赞服不能已。第其中一款。以流动自在。不拘法例为主。得无有近日一种论学之病乎。好笑好笑。今人不会古文。犹弟全不会科文路脉。科文不入式。则虽能不谓之能也。古文亦然。使古人。但务为活动恣睢。则岂是难事。或有不然者。才分固有浅深。而亦为法门所拘耳。大槩初学时。要为法缚。积久后解脱自在。要为文家至处耳。如何如何。
与金佥正(念祖○甲申)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5L 页
顷承下书。示及家大夫罢官之事。某窃谓执事之意。出于亲爱之间相惜之情而已。犹讶其措语之际。有未晓快于鄙见者。及闻贻书湖忧丈。具道其所以。则至以拟诸形迹心术之微。不但出于亲爱相惜之情。某于是觉得下书之指有在。而区区仰答。有未悉也。第为人子弟之道。闻人毁其父兄。则有当辨者。有不当辨者。如其以窃饭之类。加于父兄。固当沫血饮泣而辨明之。至于系关天下国家之事。则当含嘿以待后世之公论而已。春秋传不云乎。天下事。非小子所知也。此类是也。然而某之于执事。平昔情素。苟有未相悉。则有不得不尽其辞者。实以惧夫姻娅之间情义。或至于阻隔。非所谓小子之与知者也。请先陈家大夫前后启疏之本意。次及朴承宗死事事。而后及执事之所疑也。所谓家大夫之本意。则初无一毫他念。特欲 人主及举世士大夫于富贵名利场外。知别有名节一事尔。夫富贵名利之陷人也深矣。苟非舍生取义之君子。未有不乾没于其中者也。乾没于富贵名利之中。未有一念或及于名节上者也。使举世之士大夫。于名利醉梦之间。乍回一念。以为朴之死为义乎。为不义乎。某之论公乎私乎。深思而力辨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6H 页
之。则只此一念之间。便能照管名节。其有益于人国家也。顾不大哉。嗟夫。名节之教不明于世也久矣。试竭其底蕴而论之。三代以上。天理浑然。无所谓名节之称。其称自伯夷始。诗书所载。无褒赏节义之事。及至后世。乱臣贼子接迹而起。人心溃乱。不可收拾。而后节义之称始著。褒赏之典乃举。比之三代。抑又多焉。良以叔世为政。不得不然也。故汉高祖。赦季布而斩丁公。宋太祖嘉韩通而薄陶谷。载诸简策。著为美谈。至我 皇明太祖高皇帝。则有大焉。其所以树亿万年不拔之基。唯以节义为之根本田地。惓惓于余廷心先生之死。而贱危太朴之为人。北庭诸臣被掳。而来问其所愿。纵使北归。大略系关名节。则不问其大小。嘉之奖之。不遗馀力。抑扬顿挫。激荡千古。及至建文之变。其效大著。死义之士。以千百数。论者谓自殷顽民以来。死义之多。未有若是时者也。风声义闻。洋溢乎宇宙。习于愚夫愚妇之耳目。自今以后。亿万斯年。盖将赖之。则所谓根本田地者。槩可见矣。以我国之事论之。国初政体。宽大是尚。鸿业甫创。日不暇给。至 世宗朝。始命褒赠郑文忠公。施措之际。一以培养节义为主。故 鲁陵之变。节义大著。六臣之外。又有金宗瑞,皇甫仁以下八十馀人。自有东方以来。死义之多。未有若是时者也。自是以后。戊午,己卯之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6L 页
狱。乙巳,己酉之祸。节义之士。非不表著。而当时奸凶用事。磔戮诛剥。极其残毒。六十年间。士林之祸。至于数四。及至今日。则节义之教。摧沮消落。无复有振作之气。譬之草木。根株拔掘。枝叶斩艾。虽雨露以滋之。岂复有蘖芽之萌乎。试观今日。人才落落。隐然为中外所倚仗者。曾不数公。风俗日以大败。邪说日以横流。阳詑山林。而阴秉朝政之纲。名标高节。而实滋后君之风。盖节义之教不明。未有若今日之甚者也。故家大夫之意以为今日政体。要当以此为主。虽至如承宗之死。犹在所嘉奖。其他系关名节之举。次第施行。庶几以偿前日士祸之酷。而以补国家之元气。其志岂为一承宗哉。且汉高祖。岂为一丁公哉。宋太祖。岂为一陶谷哉。 皇明高帝。岂为一危素哉。其志则有在矣。昔人有二妻。一美一恶。有人挑之。美者悦己。而恶者骂之。他日二妻之夫死。其人求娶恶者。或曰。非骂子者乎。曰。在人欲其悦我。在我欲其骂人。臣道与妻道一般。盖古英雄豪杰之主。方其事之未集也。奸盗阴附之流。俱收并畜。以为之用。及其成也。则未尝不鄙之也。一有守义之士。劲然不可夺。则未尝不深恶而欲杀之。然及其成也。则未尝不嘉叹之也。何者。从我者之为人也。不过以图富贵耳。一日贫贱。则又将从他人。以图富贵也已。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7H 页
其不从我者之为人也。为我之使。则其必以事彼者事我也。由是观之。汉高祖,宋太祖, 皇明高帝。其智术非有以大过于人也。不过曰求娶骂己之说也。后世人主则不然。徒知从我者之为贤。而不知不从我者之为有益于我也。是亦求娶悦己。而美者之类也耶。然而彼古英主之所为。其智术则然矣。夫人而知之矣而其一予一夺抑扬鼓舞之间。有非常情之所能测者也。将使天下后世之人。晓然知夫吾意之所在。则时有意外不测之事。以震耀而警动之。如 明太祖斩金华女子。岂必一一中节哉。故英主之所为。每出于常情之所不测。若承宗之事。尤英主之所喜得以徇天下后世者也。何者。天下之所谓当赏者而赏之。天下之所谓当罚者而罚之。则天下将曰是亦今昔之所行寻常之通典也已。其必于天下之所谓不必赏者而赏之。天下之所谓不必罚者而罚之。则吾之本心。益大章明于天下。而其所以警夫天下后世之为人臣子者。尤深且切矣。由是论之。如承宗之事。虽或嘉奖而褒赏之。因以著夫节义之教。以正风俗。以遏邪说。以补国家之元气。亦何不可之有哉。然则以汉高祖,宋太祖, 皇明太祖之所为。望于吾君。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7L 页
而何负于吾君。何愧于本心哉。至若今岁之疏。再申前意。则所以深痛夫沈贼之变。而欲 人主之知之。将来之忧。犹有不可胜言者也。于承宗。何与焉。此则家大夫前后启疏之本意也。至若朴承宗死事事。举世之议。不过曰知其势之不得免。而非以义之所当死也。又不过曰今日死义之善。不足以赎前日贪婪之罪也。以愚论之。使夫人知其势不得免。便能引决。则天下义士多矣。彼引决者。能舍躯命于顷刻之间者也。能舍躯命于顷刻之间。则足以为义矣。何必于势所不免乎。试观天下人。知势必不免。束手受刃者何限。士君子负天下重望。不能舍躯命于顷刻间。贻讥千古者。亦何限。试论历代革易之际。有居大臣之位。知其势必不免而自引者乎。如是而有不为史笔所褒者乎。王夷甫恶其妻之贪。终身口不言钱。可谓有清操矣。不能立节于石勒之乱。安有晋室大臣。一见小胡雏。便劝即真。以图活己。是夜为墙壁所掩。则恶在乎知其势不免而自引者乎。恶在乎清操之能为立节乎。盖世间士君子。自有二种人品。或优于清通之质而久勇果之资。或丰于刚决之气而少端介之操。平居曩日。清德重望。风流酝藉。为举世所宗。人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8H 页
皆曰不幸而有变。则仗大名立大节者。非他人而必我公也。及乎果有变乱临死生。则不必如之。此所谓优于清通而久勇果之资。褚渊,王俭是也。清介之行。不足以服人。而豪爽之气。或至于踰制。人皆曰。不幸而有变。则如斯人也。而何足赖哉。及乎果有变乱临死生。则不必如之。此所谓丰于刚决。而少端介之操。敬翔,孙晟,桑维翰是也。敬翔。本唐宗室之裔。举进士。不得志。阴附全忠。谋革唐室。其后庄宗入汴。敬翔约李振同死。问其仆曰。李公安在。曰。入朝矣。翔叹曰。李振缪为丈夫矣。遂自杀。孙晟。本北方人。居道观。以无行作妖。为师所斥。遂投南唐。致位宰枢。肉盘之侈。俑于兹人。及周兵日逼。慨然以死国自任。请奉使。图缓其兵势。世宗不许。晟不屈。南向再拜曰。臣报国毕矣。自缢而死。世宗惊叹不已。桑维翰。怙侈自植。甚于两人。乡曲故人。有童戏之隙。来求补职。便扑杀之。为人无状可知。及出帝被执。或劝维翰逃。不肯。张彦泽来索。维翰厉声曰。余晋室大臣。去此安往。彦泽股慄。不敢仰视。是夜。拘诸狱杀之。此三人者。迹其当初出处本末。则岂料其终能树立若此哉。欧阳公传此三人。虽不得与汪彦章,刘仁瞻比。然嘉悼之意。溢于言表。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8L 页
大君子眼公心平固如此。此三人者。以其前日之罪而弃之。则褚渊,王俭。宜在所取。褚渊,王俭。不可取。此三人者。君子不可不悲其志也。不然。君子何所惧而不怠。小人何所劝而为善乎。承宗之死也。其言曰。身为大臣。不能导君以正。死其分也。谓其子曰。吾本儒家。死于乱兵。则心迹不明云云。先杀其子。而己随之。虽不逮古义烈士。独不得与敬翔,孙晟,桑维翰比肩乎。况平日之行。不至如彼三人之大段无状者乎。使欧阳公作。必列于死事之传。岂使之入于杂乎。如使承宗无前日之罪。而有今日之善。非其势之不得免。而唯以义之所当死。则当与古之君子郑文忠,成三问,朴彭年比。岂但为朴承宗而止乎。论者当曰。褒赠加谥。庙享血食。以垂训百世。岂当但曰。还给籍没而已乎。欧阳公且置之。使朱夫子作。秉春秋笔法。则当书曰。李尔瞻等伏诛。议政朴承宗自杀。盖据实直书。不得不然也。则注者当曰。此自杀。不可与杨震比。而可与荀彧等而已。岂有以伏诛二字。加于承宗者乎。然则自杀者。无罪之辞也。伏诛者。有罪之辞也。史家之法。褒贬顿殊。将以训夫后世之为政者。依此以行赏罚也。然则 朝廷之所以待承宗者。可无褒赏之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9H 页
典。岂可遂与尔瞻辈同科乎。当书伏诛者。既籍没之。当书自杀者。又籍没之。春秋之义不明。而劝惩之典安在。此则所谓朴承宗死事本末然也。而至如执事之所疑。则有不足辨者矣。举世士大夫,儿童,走卒。无有以此相加者。曾谓出于执事之口乎。夫以举世士大夫,儿童,走卒之所不为。而出于亲爱相惜之间。此所以恐情义之或至于阻隔。终不得默默无一言。伏惟垂谅焉。
与金台甫(尚铉)
即惟高秋。尊履起居神相。倾溯切切。弟为遣无聊。顷入秋山游赏。转到金堂。觉得风水长远之势。比此处差胜。因于福泉间。得一隙地。念后更往。买占卜等数间屋计。计欲经高眼。而何可得也。
答金方伯(徽)
伏承台下问。不胜仰感之至。惶悚伏达。此中一事。有不可不陈达。所谓疾痛不容缓声。事急不容缓步者也。窃以道内田政大乱。近邑似为尤甚。据文案论之。除灾伤外。千结例缩数百结。或百馀结。论其文案。似不太减。然其馀存结卜。率是伪增。奸吏没其受价之人。以其卜数。摊于不受价之人。数十卜。例增七八卜。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89L 页
十卜例增三四卜。文书混乱。末由稽考。其中无势者。则既出其结卜于此面。又叠出于他面。此所以元数似不太减。而生民之困极日甚者也。富民优给价。故有全数得免。公然复户者。贫民无价以给。则独当其叠役。富者无税。而贫者叠徵。此所以元数似不太减。而生民之困极日甚者也。侍生仅免叠役。而奴仆邻里。皆怀离散。目睹邻居一民。则给价书员。而还出于他面。贡税过后。其户始来徵价。则十卜田税。几徵十馀疋。穷民呼痛而诉于官庭。如是而尚可一日扶支乎。给价者或如此。则不给价者当何如也。如是而尚可一日扶支乎。大率计之。则一道田结。例失十之三四。而八道之内。 国家失其三道也。以 祖宗栉风沐雨之地。为书员之食邑。岂不痛哉。自古国家土田。或见割于敌国者有之矣。岂有见割于书员之国乎。思之至此。不觉痛心。令人寝不安食不甘也。伏愿台丈所到。咨询利病。则必有晓事设策者矣。或以为发关严敕。摘其尤者。枭示以惩。则稍有戒心。或以为今年年谷稍稔诸邑。皆令各面作夫。后年因以为式。则稍得苏息云。未知二说者。果何如也。侍生废散之中。未承询及。而遽发此言。近于狂疏伉拙。闻者必笑。然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0H 页
侍生非敢专为献忠之地也。穷居应税。亦嗷嗷者之一也。无处告诉。寻常慨叹。前书微发其端。而不能详也。故惶悚敢冒。伏愿台丈。毋视为简札。视为一张呈状而参酌之。千万幸甚。
与权仲车(大载)
便中。得承辱覆。就审比日酷暑。政候加卫。倾慰殊深。第以当此凶扎。拮据赒救。未免劳攘。反有羡于静居而穷饿者。此或然矣。然闻古之君子。为学先成己。必有以及人。今兄昼夜焦劳。活著一邑填壑之赤子。此所谓及人之功也。鄙生閒居十年。真是学人好机会。而用力散漫。不入腔窠。今年目力全昏。恐有盲癈之患。但以合眼静坐为事。时或开眼。只看节要六七张。至吕子约,林择之书。偶有会意处。辄欣然忘食。不知饥渴之为苦也。方欲以此开导一二蒙学。而岁运至此。赢粮筑斋。俱难如意。了无分寸及人之事。所谓安静二字。乃是坐禅静摄之类耳。何敢望博得兄济人事业也。都君适病。庶弟不见而来。未详曲折。且自弟言之。近于涉私。然即兄书论之。其罪目。不过曰事甚骇怪。做出浮言而已。不曾著悖恶字。果尔则警觉之黜之绝之。乃是政体当然也。今乃脱其儒冠。捽扑窘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0L 页
辱著以重枷。牢絷狱中。如待贼傥。前辈长者。未尝施诸下辈者。敢施诸相识士人。则岂非过中之举。而兄不自以为过中。兄之过中。于是乎见矣。果使都生。入而顺附于主倅。出而诋毁。则乃所谓不忠不信之人。自是都生之不善也。于兄有何一毫损益哉。古人达此理。能不以好恶入于灵台。超然于事物之表者。良有以也。朱子曰。当其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乃是前贤大公顺应之要法也。
拟上许眉叟(穆)
某白。乡曲疏阔。未遂纳拜之愿。倾向则有素矣。伏惟秋凉。尊道体起居加卫。烦恐。尚州山阳县近岩地。有水石之胜。申灵川牧尚时。就建书堂。顷年。构庙屋。祀寓庵洪先生。因号近岩书院。寓庵。乃某高叔祖。兹者。尚之儒士。谓汉阴李先生。亦吾乡人也。乡诸老与李先生同时者。皆有尸祝之所。而独李先生无之。寔儒林欠事。与寓庵并祀近岩为宜。议以克合。将以今十一月上丁。举缛礼。而侑食之文。需执事属笔。然后慊于多士之心。故使某敢再拜以请。伏惟执事。特赐肯诺。惠以高文。以贲斯文盛举。如何。不胜恳祈之至。
答朴定卿(镇圭)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1H 页
过去人传致兄手书及令伯临发时答书。因得到。在万里外。安信披泻。慰倒可胜既耶。曾劝令伯看心经及韩碑。心经则知已赍去可喜。然无释义则不可读。兄须觅送释义为佳。西山心经赞章法。最好看。首章押平。次章押上去。第三章。又押平。迭押高低。井然不紊。晦庵诸箴亦然。须看得不放过。尽有意味也。读韩碑法。则体制大槩有三。墓志小文字。虽不出数十行。首尾关键。必有相应处。如云俱为县令南方。婴儿汴也。酆,郢皆在江南之类。且如卢东美志文。关键详密重复。字字相应。故不复为铭也。如平淮西,徐偃王等大文字。序末不必相应。何者。将就铭文中重铺叙。一一与序文。相应关锁故也。又勿论篇大小。铭文起头字。辄取序文起头为之。故孔戡序。首称孔君。故铭首曰。允义孔君。张彻则首称其名。故铭曰。呜呼彻也。子厚首称子厚。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孟贞曜,平淮西徐偃王碑。皆然。熟看此法透得。则可以晓四书注门户矣。又如看杜诗法。以四韵。分为二章。则其意自跃如矣。岳阳楼四韵。精神意趣。都在今上岳阳楼五字上。盖吴楚之坼。乾坤之浮。今始因上此楼而后觉得故也。亲朋老病之句。别为一段。与戎马关山之句。相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1L 页
应。他篇及百韵。皆用此法。镜府冬间簿领。不甚恼人。想留意文字间。漫录以上。此纸因送镜城如何。纸尽。不得别状。临风黯黯。
答李奉彦(瑄)
远惟庚热。静中学履加卫。倾向弥切。区区此间厄运。不幸遭金甥夭折之惨。世间多少惨丧。岂有此比。怆悼不可言。前者得书。辱询句法。东国文章家。于句法。全然放倒。虽仆亦何由晓得耶。自年前始知寻讨句法。谓之有所得则未也。大抵作文句法。犹治军。先结伍法。伍法不明。虽百万兵。无所用之。作文无句法。则虽有大海翻澜之势。不满识者之一哂。无足观也已。第大海翻澜之笔力。要从句法中推演出。吾东不晓句法。故亦无此大家数理势然也。大抵累字为句。一字二字可至十馀字为句。其中字意紧重者。拨转居之句首。联接字。要不错先后。至句末字照应。然后方为一句。如汉书上帝朕本亲郊。而后土不得亲祀。可见下字有先后处也。晦庵许多书牍。句法个个如此。累句为章句。紧重者居章首。联接句。皆要历落分明。至末句与首句。相应结之。然后方为一章。次章要承接首章。不当插入他意。第三章。又要承接次章。累章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2H 页
为篇。末章与首章相应结撰。然后方成一篇。先取经一章。冠乡聘义。孟子首二章。好乐好辩。牛山章。郜鼎,伯夷,范睢,荆轲等传。痛与理会一番。后就庸学序文集注。潜玩血脉。熟观而则字下法。则句法可以了然无疑。一处晓则诸处皆晓韩欧以下。如破竹之势。迎刃而解矣。幸依此试观何如。第于时文进取。了不相涉。恐不足留意也。
答李奉彦
去冬。令从公袖致问书。尔后无便作谢。恒切悢悢。即复承问。就认发春以来。静中学味加卫。倾慰不可言。区区病随齿添。牙疼眼患。一时作苦。悯悯。前询属文句法。要先占正当路脉。然后论其巧拙。门路错。虽工无益。莫如熟看四书集注血脉。尽枝枝叶叶有相对。当处妙处。殆难形言。曾与景谦兄论此事。未尝心肯。谦兄可谓枉过了一生。恨不令渠看取语类。自能顿悟也。
答李九成(允谐)
日闻左右抵彼。渴于相见。柰远莫致何。第切恋恋。得书倾慰。因悉学履冲胜。且以左右之远游。卜尊闱安吉喜而后可知也。生自去冬。避疠来寓龙宫地。今将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2L 页
移顿尚境。悯苦可云。前读马史。卒业否今方读何书。不读马则已。既读。左氏不可不读也。中国人读马者。必读左。要以相资而尽其美也。盖左精而马粗。马疏爽而左工致。读左而不读马。必有涩滞之患。读马而不读左。则踔厉壮浪而欠裁约。必取而相资。然后全其美。而无二者之患也。东人好读马。读左者绝无焉。左氏以条理脉络为主。精巧甚于后世。吾东文字。虽时有好处。全欠照应精明。坐不读左耳。韩文公目左氏以浮誇。其意有在。东人偏信之。遂以为然。殆不亦痴前说梦矣乎。近来窥破昌黎一生文字。皆从左氏推演出。分明讳不得也。岂唯韩子哉。晦庵四书集注文法血脤。皆从左氏门户中来。尽有历落。中朝搢绅先生。口相传授故后生辈解蒙时。便已晓得。我国人至老做文章。终不晓晦庵门路。亦坐不读左耳。虽然读左马。而不读朱注。则犹为僻古。而不切事情。见左右既好读马。今欲其读左。非谓如是而止。正欲其读晦庵。以晓路脉。况由是以求之经中立言之旨。庶有悟解之理也哉。不得其门而入。虽用力专苦。转见迷闇。何益哉。须读左马。以求晦庵。读晦庵。以求六经。断不相误。千万努力。承归期指日。恐不得相面。聊及一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3H 页
二。
答金佐郎(锟)
违侍几载矣。瞻慕之诚。与日俱积。顷者。伏承教墨。倾慰殊极。信后多日。春寒甚冬。苦不可堪。伏未审尊道体起居如何。仰溯旋切。区区侄每拟一造门下。稳承仁诲。近缘避疠。奔遑无定居。二年而后还。顿兹未遑。人事上恒为悒然尔。下询丽朝判事安公俊。事迹堙昧。令无考据处。其见于史者。只有一两度除授。及圃隐殁后。金震阳等二十七人。一日杖流远地。安公其二十七之一也。其后二十七人中。或有仕进 本朝者。如安公终始完节。昭然无疑。诚足嘉尚。而 本朝石室书。无由检阅。不能究观本末。为可欠叹尔。
答全惠仲(五益)
愿见而不可得。顷承贻问。词旨恳款。可知其出于相爱之情也。续得所著辞赋数篇。笔势沛然有馀力。与近来流辈口气。迥然不侔。令人醒眼。承欲一来访相从。固可喜。然往来徒费光阴。恐不如端坐。做实地工夫也。如何如何。
答柳拙斋(元之)
久未贡起居之问。区区仰慕恒切于中。昨者。伏承传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3L 页
到教墨。披复倾泻。就审腊冱。尊道体万福。进德有相喜而后可知也。侍生姑免他挠。但以眼患为苦。恐有盲癈之渐。伏切悯虑。方拟望后往大竹。守岁亲傍而归。所苦猝剧。将发还停。欲于念四五间。进去抵彼。可迤逦趋拜也。下教庸学口义。窃见中庸,孟子等书注法。皆以初大文为纲领。而下文节节相应。关键甚密。盛水不漏。朱先生吃紧精力都在此处而家间儿辈虽屡指教。旋即忘失。故未免就其照应切要处。略加提缀。且闻元初诸儒。亦为四书口义。以授初学。而未见其书。兹敢仿而为之。以为儿辈习诵之资。不意误彻长者之听。有此俯索。重违教意。姑将中庸口义付呈。伏望下览后。其中谬误处。一一指教。勿令他人窥破。以惹外间嗤谤。如何。大学口义。则方在全翼耇氏所。兹未付上耳。
答柳拙斋
前者。伏承下书。实深感慰。尔后无便。未得修谢。迄用罪叹。伏惟春寒。尊道体起居神相万福。侍生顷往大竹。因旧舍有修理事。看役旬馀。以亡妹祥日迫近趣归。不得进叩门屏。叹恨益切。后往便。遂此计也。示教陈北溪诸说辨订。三复讽玩。不能自已。北溪说。在渚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4H 页
谷后。当取览。或有见解处。敢不呈禀耶。理气为二物。圣人未尝言也。析而二之者。后贤不得已之说也。至于性与理。所从言之者然也。性即理也。理即性也。岂有分而二之者哉。鄙见如此。何如何如。中庸口义。朱子自注。有关于章句血脉者。皆载之。似是之非。下小注。乃朱子自注。而鄙册有缺字故也。其他批示一两条。敢不依副盛意耶。如章句分为四大节。故第三十三章。自别为一节总结。而下教以三节为言。无乃偶失照管耶。节首章字下。皆连书。馀章。皆不连书者。非有他意。低一字书之。以见其为附属之章也。故章下连书者。凡四处。其为四大节。了然无疑。更加商量。如何。
答郑凤辉(己丑)
某顿首。臣民不天。 圣后礼陟。哀缠幅员。想极悲摧。即承惠帖。仍审炎溽侍候加卫。慰感增深。 召命之下。闻来甫耳。即拟就叙。参闻去留之计。适患暑症。末由遂意。恐成阔别。不堪缺然。且兄曾属无忝斋记。宿诺已久。兹欲草送行序。投于行轩之下。计明明间专伻。何图兄问先之。到此地头。中虽欲以荫官自处。其道无由。况兄为世臣之家。有与国休戚之义。又此不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4L 页
世之恩遇。直须办为国一死心。勇决前进。以偾身糜粉为期。此后不当问痘疾。不尝言身病。不当以亲老为辞。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道理。皆非吾兄今日所当拟议也。所谓高蹈之士终身不屈。无以议为。未免一出。则莫若早出之为愈。此樊英之所以见败也。况今圣上诚孝出天。历观前代帝王致孝。未有今日伦比。三光百神。照临感动。况臣子乎。率是道也。其于挽古何有。实吾东方千载一时也。兄于是时。际会风云。岂非至愿至荣。亦岂非苍生之福幸。兄莫做隐逸常态。毋以求退为能事。毕竟做出光明俊伟底事业。以塞吾辈之望。何如何如。
与郑凤辉
去月中。因便付书。得照未。兹者。远惟尊履起居益相。慰傃区区。弟粗遣。无足喻。传闻兄以乘传事。受诸公嘲笑云。信耶。果尔。正副兄平日所愿。想兄高视一笑也。丈夫学力。须全露本来面目。似与人人知。世或有饰矫诡。以赌虚名。能终身不使人觉得。岂非可耻之甚耶。兄须更摆脱虚名。为世所摈。不与诸贤齿列。尤更快活耳。顾洛中诸子。从来于边幅上。看得分明。乏多少襟量。无由会得。吾人心事。政使如此。亦何损于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5H 页
我耶。古人有伪讼以自污。况冶隐誓不臣 本朝。而乘传至京。未为无据也。 廞卫日迫。普深悲恸。过后倘即下乡。当委进作数日款也。
与郑凤辉
寒甚于冬。苦不可堪。远惟此际。侍奉政履益膺康福。伏慰不任区区。腊末惠书。其时得承。弟亦曾有一书。付明叟使传之。得免深源否。昨阅老先生集中。草庐,南轩,潜室三说。乃是先生为先君作。兄曾知否。弟前此泛看过了。今始忽然觉得。弱龄时。见先君问目草。正论此三事。在巾箧中。遗失者今数十年。犹记得一半了了。一半记不得也。顾老先生三说。家中旧来无有。盖缘在安东时。灶突失火。延烧室中先世文记。先君红牌及老先生尺牍累十纸。尽被烧却。弟五六岁时事也。即三说草。必于其时。一并煨烬尔。曾将其时事。说与兄么。谩恐欲知。学官奴因事下去。晓头来督书。呵冻作字。
与郑凤辉
顷沐辱顾。迨极感铭。数日以来。天气斗热。伏惟侍馀静履毖卫。瞻慰区区。弟奉老依遣。知荷。近方得闻。年前各邑。为剞劂之役。零星辏合。却为诸人。敢行丐贷。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5L 页
或有未易责偿处云。噫。文集迄未流布。每念之。痛心疾首。岂容此辈从而作坏耶。此不是廉隅全然毁顿。便是吾辈气象委靡不振。至于此极。却与江左人。侵侮厓老。闻者不以为怪。病根一般。苦痛苦痛。别座丈从来于等闲乡论。不肯放过。何不于此等事。吐一口气耶。曹丈尽将宜宁板子。朽弃不用。可惜者。一方民力。以古之君子心事论之。曹丈正合破家还偿也。此意举似曹,郑二丈何如。曾见兄欲撰 本朝名公言行录。弟亦以文献无徵难之。却劝同就丽史用功。及今思之。弟见便不是。合六臣传,戊午己卯党录及儒先录。后摭取碑志。旁證野史。则当为十馀卷子。汇为一家言。大是快事。野史一部。呈似以资。考据东史。暂掷如何。曾传嘱册主矣。老兄文字。虽欠大家规模。然精切简当。有态有味。成就此等文字。必传于后无疑也。见今非兄。莫可了此事。惟吾兄勉旃勉旃。但蔚章兄洽闻苦思。不可不相议区处也。
与郑凤辉
玉润来访。仍奉眷翰。就审比来侍馀道味加卫。忻慰不任区区。弟仅遣。知荷。名臣录一部。实为世间有用底文字。非如等闲编集之比。涂抹处。亦得减字法。第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6H 页
其间。犹有合详订者。恨不得相聚讨论耳。且遗却李克培,洪应,文瑾诸公。足成之如何。承辱招。其敢后期。第偏慈方在竹里。岁后当有往来之事。玉相定婚于李胤培氏家。期在初三日。想直到弟家。过后。始拟向竹里。以此恐难副教尔。亲事。当委通于城主前。得其答语。转报是计。
答郑凤辉
顷间得书。审新瘥后字画似平日。倾慰之极。稍弛远虑。比来冬深。政候想益毖卫。侍奉均庆。集中所谓卧閤清适。治声藉甚。老先生门下人。岂不为增气者。为吾兄贺且勉焉。弟数年侨寓。还顿未几。又遭奔避之举。苦事苦事。逖承缛礼。渐至差池。为之奉虑。要不出腊,正两月中完了耶。且闻供需不给。欲售山庄薄田云。可见情势狠狈致然也。第此事在古人则可。末路人心险薄。近名之嫌。不可不避。兄何不思之甚耶。且近日 朝家酒禁甚严。币帛代以罗䌷。亲旧衿佩之会。想大不如修老在醴泉时。浮费岂至大段耶。度兄拮据见存。亦足了事。脱或窘急。则碑役所贮谷物。可先推移除出。钜役必须待丰。则吾侪数三亲旧之力。岂不能填补耶。学宫扶助。自是公物。岂可因一两人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6L 页
浮薄之谈。遽为退却耶。明兄之虑。似乎过矣。方与明兄。来栖三江。两宵作款。雪月满窗。无由致兄于此间。为可恨尔。
答郑凤辉
音便久阻。倾向方切。兹奉颛札。就认潦炎。侍馀政候加卫。深慰深慰。且承谥礼定日。尤喜。请谥本非忙底事。鄙意不甚快适。今而更思。老先生礼学。要为勉斋后一人。适得其谥。岂非天乎。尚何歉尚何歉。弟揆以情礼。固当进参。但既非诸生。又无冠带罢散人。参于盛礼坐次。冠服俱有碍。故未果进。适足为平生之恨尔。柰何柰何。向来思量未到此。拟作一行。今则已决停行之计。叹叹。诸友亦与试期相值。大是久事也。
答郑凤辉(己亥)
不天之恸。臣民共切。而塞外孤臣。遽承 凶问于千万梦寐之外。痛割惊悼。迄今未定尔。南北渺然。县仰方剧。再度承问。如得隔世消息。第审尊叔母宜人。竟至不淑。惊怛不能已。雅谙兄致养之谊。不比寻常。摧慕何以自堪。奉虑殊切。弟厄会连仍。月前。哭姊夫之讣。今又闻稚女夭折。 国忧私戚。种种如此。家居平日。尚且难堪。万里羁怀。当复何如。一疏妄陈。举国纷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7H 页
纷。殆见吾杜德机也。第鄙见从来如此。兄始拜咨议之日。弟欲兄疏中及其意。兄以修岩为嫌而不从耳。记得否。此论非为今日发。且以当时待兄之意。待时贤。何负于诸贤。实不料因此打动许多风浪。仕宦渐苦不可耐。倘得因此废弃。诛茅于二白之间。从一二士友。讲论以终身。有何怨悔耶。丽史垂完。为秩者五十。前辈所尝留意未就者。幸而办此。倘来荣辱。看破空已久矣。名臣录。想亦断手耶。何时相聚。各出二家言。扬确而上下之耶。古人云。分我江南数斛愁。兄亦留念为佳。
与郑龙宫(岐寿)别纸
老先生文集。刊布已久。而孤陋僻违。不得奉玩。常切慨然。近闻赵月川神道碑文中。老先生据本家文字。以主和二字。指称西厓柳先生云云。江左士林。以此发文。方聚会荣,醴间相议。然毕竟似没柰何。可叹可叹。当癸甲之间。地蹙财殚。人民死亡。 国势已到十分地头。所恃唯 天朝。而天下兵力亦竭。石,沈两人。弥缝其间。手足将露。幸朝鲜坚执偾事。为归罪自解之地。误下一著。则正堕其计中。赖厓老相机善处。及封事不成。使 宣祖。超然得免 皇上谴责。而石,沈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7L 页
获罪。大兵再出。国之不亡。伊谁之力也。当时形势。虽使昔贤当之。要不过如此。与丙子间事。自不同也。张南轩于孝宗初。不主用兵。其意亦犹是也。况厓老劄议中。初无一个和字。而月川得于流闻。遽以主和目之。一国公议。不能无歉然于月川者矣。不知老先生平日。论其时事如何。偶因月川家状而云然耶。似当博采一世之公论。下一转语附录其下。未知盛意。如何如何。示及。
答权进士(丘○丙申)
一别隔年。瞻恋方剧。顷于意表。遽荷宠问。恍接紫芝之眉。倾慰欲倒。第审前日患候。尚欠健快。方在调卫中云。旋切仰虑。弟病势情势。万无趋 朝之望。而 恩命荐降分义未安。将未免一行。必更取颠踣。闷苦曷喻。示及大方兄事。令人潸然下涕。顾念吾侪致力于此友。死后更复有谁。政是老兄一人。死者更作。可以无昨。私谥一款。鄙料曾所不到。每念急须撰出家状。备载其平生所著。理气之辨。务要详赡。倘于龙洲丈处。资笔削以垂不朽。则他日太史氏传东方卓行。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8H 页
畴有出此右者。区区所以为大方地者。要不出此。至于儒林褒悼之意。私为标识。亦是一种见识。要在博议而慎重之耳。
与李翼文(丁未)
积年阻拜。倾溯弥切。远惟侍学之馀。进德有相。前者伏闻。尊履愆摄。逾时虽阙候问。实切奉虑。得谙迩来快收勿药之效。喜而后可知也。昨间。妇翁见过。为弟道欲邀尊昆季至镜光。因令弟入来。作数日款。既已敬诺。斯会若谐。为幸可许。就东国史。无人理会。拟待左右商量。不成闲追逐。尤幸。其处有东史可考者。倘荷携到。亦所仰也。贤伯老兄暨令季。忙欠别候。伏叹伏叹。
答李翼文(戊申)
李生至。得承佥贻问。副以琼章之投。烂然溢目。就认新元。佥侍学履端纳佑。感荷既极。倾慰亦切。弟数朔来。为一家种种病患所恼。了无兴绪。重以痘火。四围无开眼处。闭户龟缩。兹未趋鹤沙丈葬所。悲叹益难堪也。兄若抵彼。庶或乘便。迤临此间。第以愚山差远。故一二士友。初三四。拟先诣江院。以候行李。然何敢望何敢望也。圹石歌。节约句数。尤佳。韵法章规则求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8L 页
放心尊德性二铭。极分晓。更加参商。如何。但以老兄大手阔步。窘束法度中。觉得有辛苦处。可呵可呵。回便甚遽。贤伯上舍前。不得作谢。姑俟后便。
与李翼文(辛亥)
徽彦来传兄途次记存。槩审迩来。尊道体静摄万重。深用感慰。曾谙兄在疚日。患候不轻。远未克躬候。徒费虑念而已。尔后闻尊候遂获全安。而得免于不胜之叹。乃知神明之保佑诚孝。果不无此理也。敬堂先生墓志草。当即奉还。缘弟前年移寓。福泉村书册。半彼半此。搜觅不得。去冬。还故里。始得于乱帙中。且以疠疫逼逐。迁顿无常。旬朔之间。不得宁居。迄用稽延。叹罪恒切。志文中一两处。前日尊教实为允惬。兹谨修改以呈。弟忧病馀生。仅免溘然。回顾平生。只有茫然之叹。而相爱如吾兄。又远在数百里外。未承规益之惠。时复东望喟然耳。
答金定叟(宇泰),大亨(时泰○辛亥)
恋馀。得承佥问书。就谙春和。佥侍奉学履珍卫。深慰阻怀。疫患梗路。相值未易期。如能著力此学上。日有新得。即无异于合堂同席。祝祝。易学传义。文意无可疑处。拨著置直。就三圣辞意上理会。无可疑。方是真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9H 页
无疑也。勉之勉之。我东易学。不晓文义法门。却去象数上理会。直是大脱空。君今差胜于彼。然却须体究上面。为佳。
答金定叟(癸丑)
阻馀恋甚。得此问书。仍悉寒凝。侍奉有相。倾慰切切。示喻节要。疑处太烦。未暇详也。生早时。将一部朱书。草草看过了。晚始觉得如此为老先生大禁。方欲变其旧习。详细读一遍。眼患遽如许。慨然发叹。今得来示。逐字逐句。一一勘覈。无放过处。须教满肚疑难不透。方为长进者。此之谓也。如此痛理会一番后。更就上面。认得海阔天高气象。方始是读得朱书尔。天意必不令前辈遗绪。至今日而顿绝。得贤辈数人。用力于此事上。斯道庶有赖也。勉之勉之。所答合眼倩书想妨于考见也。
与全明老
别来。县仰更切。即惟静履加卫。弟还家。黄菊满开。恨无可人共赏尔。数日披阅本义。时有欣然会意处。东人易学。真所谓隔靴爬痒者也。晦初间。倘复陪五先生真及携屏画肯临耶。倾伫倾伫。
与金得与(昌文)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99L 页
别后。清标无日不在眼中。顷奉贻问。尤切倾荷。缘胁痛方剧。未即裁谢。为恨。惠诗。雄浑劲迅。深得于鳞句法。知左右未尝用力于沧溟诗。则才品有相类者耶。前头展拓地步。当与中州骚苑争衡。近日石洲以下不论也。鄙意欲其拨置此。莫若专工他文上。透得千古正宗。方是不朽事业。如何。
答南贰元(亨会)
意外。泽如兄远访。袖致兄问书。就审春寒。闲中静摄万相。洽慰倾想。弟冬末。还顿旧里。姑得无事。第以饥火内侵。痘火外逼。为悯虑尔。前惠书至今未见。想以置在痘村故耶。奉睹冲斋先生遗藁裒集事。颇就绪称停。稳惬处颇多。可以深副士林之望也。幸幸曷喻。兹荷见属以添减删润。何敢为也。何敢为也。第重孤来教。谨与泽如。商订标题行上者。几至十馀条。须更就具眼处。以为取舍之地为佳。但忠顺堂一两条。似涉忽略。他小节目。或反致详。而大头颅处。如是草草。则文体不成模㨾。似当参取乙巳录。祸根始末碑状所阙载者。添注其下。方为详尽。未知何如何如。馀都在泽如兄口报中。
答权子韬(鈗○甲寅)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00H 页
便回。承覆札。就审比日起居为慰。仆居在路旁。闻 讳音最早。即往官廨近处。淹七日成服。再昨还家。困惫颇甚。眼患诸症更剧。悯苦悯苦。近日岭中。由立祠一事。到底纷纷。专尚斗争。毋论得失邪正。俱非老先生当日设祠院淑世道之本意也。君子尊贤之道。要在尊其道而服行之正。不必汲汲为立祠享祀等举力战角立之论。以自托于尊贤之义也。处事之际。务积诚意。以公心和气处之。则人岂有不服者哉。今者外浮慕尊贤之名。而内无服行之实。其处事立论。不足以感动人心。唯自恃所论之正。而不量时度宜。又未尝参究事情。以求至当之归。而务售好胜之意。挟以忿憾。假气力而行之。转成激轧。做出变故。上及于老先生庙庭者。伊谁之过也。所谓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者也。夫君子之论事。当穷源极本而论之。罪犯显然。人人所易知者。不必挂齿牙间也。从来鄙见。窃以凡立祠之际。不幸有角立之论。则勿论邪正。即当停罢。以待后世之公议。何者。生并一世。不无恩怨之嫌。且有传闻失实。未遽归一。固不若百世之后。人心公平。而论议自定于一也。然而近来风习。有大不然者。于其所尊。则崇奉太过。不问得失。而极力担当。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00L 页
然后方谓之尊贤。始事之后。虽知其难于收杀。而势不容已。渐染成俗。咸谓当然。举国之内。为一战场。因致私意横流。如河决海溃。不可禁遏。仆窃不自量。欲救兹弊。庶见岭中此后痛革此习。使一脉士论。知老先生创书院。淑世道之本意而遵守之。今世不敢望。所望者。后世之士耳。兄既发论。势难中止。更谋一会而处之。然后省得论议上气力。日取节要及老先生文集。闭门读诵。反躬服行。乃是切身受用。此外不干己分事。不必深留意也。但仆少时。亦未免此病。自取颠沛。至今思之。可笑而有此云云。所谓责人则明者然耶。可呵。近当一往龙门。可得奉叙。恐稠扰中不尽所怀。故姑以此先焉。
答权子韬
承覆。道履加卫。倾慰。示喻缕缕。所警发多矣。恨不早以书扣之。得此痛快之论也。舟川被停。若果有之。锦老登科太早。新自乡曲来。舟川亦是时年少。名未著。故锦溪为人所注误耳。乌有如世俗所传者哉。此不可不辨覈处也。己卯党人。丁亥年或蒙释。癸巳复锢之。丁酉奸凶伏辜后。犹未敢颂言赵先生之冤。逮乙巳 仁庙即位初。始收召士类显用。数朔之间。邪正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01H 页
形势大不侔。仅得复职静庵而已。秋冬以后。己卯孑遗之人。复遭诛窜之祸。舟川亦被刑。自是士类被锢又二十馀年。设令其时有停削舟川之事。岂复有见弹之理耶。至于不试霜台。则示意果符鄙料矣。老先生尚论人物及论学问造诣浅深。尽有斤两。吾辈当就其集中。潜心玩绎。加数年之功。然后庶推度其一二耳。不克大阐。其实疏漏。误后学等语。论人法当尔。未尝于本状中。遽尔及短处也。龟山。为朱夫子师门之师也。至以淫于佛老目之。老先生之意。亦犹是也。南冥之学。直是禅会之旁派。其微意可见矣。至于挽诗一句。前此不留意看了。今承提起。然后再三讽咏。足以见老先生推许之深意。尤觉后学之不当立异于锦老也。君子之论事。无主先入。无立彼我。当参伍停当。以究十分是处。然后从是是非非。有罪者罪之。正论之激者平之。谁复有以此藉口者哉。或有以传嘱法官为言。则仆所不敢为也。所以有闭户之说也。可呵。世间诵读老先生文集者。岂可胜数哉。不易信得及如此如吾兄者也。以吾兄高识正见。加工于此学。岂容做不彻也。仆从来学问上。全欠著力。疑惑担阁中。过了一生。近始有窥测处。欲与一二同志。往复
木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01L 页
讲明。而疾病沈痼。精力不建。且念昔人做工夫时。必旁资切磋之益。然后得以成就。如今四顾漠然。侪流中。留意此事者绝少。故益复无聊。渐生退缩之意。而今而后。有望于左右。望须更取节要,心经等书。潜心研究。体验服行。硬着脊梁。究竟大业。以副老友之望。如何。不胜幸甚。
与李执义(硕宽)
出宰山水。昔人所乐。每拟一书奉候。地左便稀。未果也。即见明老兄。细扣兄边动静。如做一场款叙。不知湖岭之相隔也。伏惟仲夏。莅候起居加卫。弟忧病丛中。姑免溘然。他尚何道者。得见老兄与明兄往复论鲁斋图等语。鄙意其图。据人坐为向背。分内外观之。则图与本说沕合。初无可疑。老先生云云。恐不取鲁斋大意而然也。如何如何。兄更入思量。却以见喻为幸。闻愚伏先生状碑文字。皆去兄所。如有合商量。可蒙教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