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x 页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诗
  
送李明府
呜咽陇头水。令人心断绝。方知送将归。莫作临溪别。
酬赠南生(有昌)
如何宋玉独悲秋。千载遗篇哀怨悠。古人心事今方见。涕泪非关恨去留。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2L 页
次徐君石韵
忆曾携手向前溪。罢钓归来日已低。客夜不堪怀土意。青山明月梦中迷。
  

闻道新居近野溪。天开西北地形低。可怜陶谢优游处。岁久苔深迹已迷。
次俞仲怀韵
忆昨平居解惜春。访花随柳到溪滨。年来萧索缘何事。老去韶华属别人。吾道须要亨处困。天心应欲试艰辛。感君爱我终无已。诗意丁宁在养神。
  二
居近丹山海上峰。风来时听数声钟。岩间寺刹应千劫。洞里烟霞隔几重。仍想桃源閒可乐。还嗟世路窄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3H 页
难容。吾人齿发俱衰境。莫怪功名计已慵。
次李生(世敬)
共卜林泉计谬悠。百年世事不胜忧。四罪如令天下服。吾曹何恨久于囚。(四罪。宪府启辞措语。)
  二
漂泊东南道路悠。感君情义为余忧。晚岁光华虽自慰。髭毛争及涪陵囚。
  三
满目沧瀛渺此老。风飘华发千茎皓。一曲悲歌思美人。五更归梦长安道。
  

独雁叫群秋色老。三湘水落岸沙皓。怀佳人兮不能忘。逸驾何时骋大道。
  五
叔季归来天地老。风波也及商山皓。噫戏商山亦世间。诸君更觅桃源道。
赠人
闾塾东西绕碧流。栖迟聊可涤烦愁。波含静影清如镜。风送微凉爽若秋。浩气方知天地窄。邪思不许分毫留。此为礼法相规地。慎尔威仪戒尔游。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3L 页
和天安使君与金韩两生韵
有客心如已死灰。贤侯标格雪中梅。瓦铛不爨晨泉冻。霜镜悬明夜户开。怜我空瞻诗酒会。多君亲见召黄回。一杯亦合输肝胆。报德宁须便筑台。
  二
半蓂吟病万缘灰。落尽桥头一树梅。山雪已随穷腊驳。涧冰还趁正阳开。年来得意诚难事。老去寻春定几回。风咏须要无旷日。洞门高处即吾台。
  三
莫歆炽焰怨寒灰。衰盛须观后苑梅。浮世元来非久物。愁颜何事不曾开。人生由命穷还达。天道循环往复回。鱼跃鸢飞真活泼。常令主宰守灵台。
呈全义使君
久息交游陆易沈。檐前自觉碧萝深。感子招邀情谊厚。石门斜日访丛林。
呈木川使君
惜别还忘山日沈。霜天留饮意何深。醉里雅怀诗里发。一篇琼什擅词林。
兼呈佥案
人牧何心醉便沈。郊原濯濯旱灾深。生灵失所君须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4H 页
念。此日殷忧在鹿林。
赠沈生
花枯无艳鸟声沈。此夕如何兴转深。却喜携琴来与会。高歌白雪响千林。
  二
琴禁邪心戒在沈。钟牙已远孰钩深。携来最合何时听。明月清风坐竹林。
偶感
静观天道有升沈。理会要令十分深。常辞盈满灾应远。贞吝何须玩易林。
  

天理难明欲易沈。常存此志若临深。句萌免得牛羊牧。会见长条自秀林。
  三
屏迹非关世道沈。登山临水乐高深。自怜精力年年减。扶老惟思觅邓林。
  四
堪叹神州久陆沈。百年伊洛战尘深。栖山只为全躯命。高节宁同处士林。
挽朴生员(孝若)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4L 页
晚托樵渔契。惟公伯仲季。堪嗟廿载馀。摧尽三珠桂。尚喜芝兰蕃。宁忧家世替。吟成一编词。老泪沾衣袂。
挽李生(蔓夏)
人方期远到。天曷丧斯文。猥荷从游久。常闻行义敦。谁料苗不秀。自叹老无群。遥想 尊君恸。应令白日昏。
挽崔生(柱一)
尔我相逢问几年。人间已断此生缘。身后犹堪慰寂寞。宁馨应使庆绵绵。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疏
  
再辞咨议疏(己亥)
伏以臣昨以闷迫之情。冒死吁呼。冀蒙罢遣。庶遂微悃。 圣鉴不谅。未准所请。而怜其疾病。使之调理察职。在臣之义。岂合更有烦渎。第以累日将息。症势无减。一向堆塌。自占私便。上贻 朝家舛施之愆。下妨贤人应聘之路。罪在臣身。事关治体。不得不复控血诚。欲望天日之明。有所矜察。伏念臣庸愚一村夫耳。既不能随时决科。以取功名。又不能摆脱世故。笃志居业。而痼疾婴身。与日俱深。魄夺魂丧。目昏耳重。平生之计。只在于守分养病。自放于田野之间。以终其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5H 页
天年。世之不知者横加指目。假以虚言。终至于上欺天听。辱以恩召。跻之清班。若使臣精神筋力稍可自勉。学问思辨少有所得。则岂不愿及此群贤扬 廷之日。以遂平生爱君忧国毕义愿忠之志。而顾其才具蔑如。癃病已痼。百尔忖度。万无承当之理。宁被违慢之诛。不敢暂辱名器者。实是事理之当然。而区区之所守也。然臣妄料自谓一出世路。虚伪自著。不待其逊让之辞。而必有简汰之举。故冒昧承 命。出入 胄筵。今已一旬馀矣。鲁莽之学。钝劣之状。毕露无馀。人所共见。物情外骇。神明内呵。福过灾至。宿患转剧。风热上冲。头目昏眩。左边偏枯。行步艰涩。聋症尤甚。妨于酬应。以此病势。决难支吾。趁今治疗。则虽不及平人。犹或不至为弃物。而身縻职名。静摄医治。亦不得自任。私情闷蹙。已不可言。况此讲官之职。元非养病之坊。而华衔美号。虚带已久。揆分思义。寤寐不安。诚恐一朝幽忧郁结。心火益炽。不能自抑。而忽发其狂疾。伏惟 圣神体元。大化方流。草木群生。无一物不得其所。而独使癃疲贱臣。未得分愿。长作不平之鸣。窃恐有乖于 圣人致和之政。更乞 圣慈亟许递免臣职。退归田里。俾得及时调治。以延残喘。则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5L 页
实是 天地父母生成之德也。臣无任恳祷屏营之至。
请文元公文庙从享疏
伏以圣远千载。两程有作。得不传之学于遗经。而犹未大明。及朱夫子取程子之意。为经传集说。然后性理之学。始得昭晢。至若礼经。则以暮年精力之不逮。托于勉斋黄氏。而尚欠详备。不无所憾。先正臣文元公金长生独得其衣钵之传于文成公李珥。尤专精于礼经。盖追朱夫子未能卒业之馀绪也。其所识之该博。所见之高明。可谓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著礼说。吉凶之变。无所不周。而悉本于先儒之说。天叙天秩。融会贯通。不但朝家典礼有所持循。至于遐方绝域愚下之氓。亦知遵守古礼。环东土数千里。真不愧于礼义邦之为名。则其功业之大。岂不合醊食于圣庙。以尽酬报之典也哉。噫。其为礼教。本于爱敬之实。而亦谨于节文之细。此人人所憾于养生送死之道。而亲上死长之风。以驯致乎 国家亿万斯年之业。则其视朱夫子经书集说之功。不见其有异同。巨等从祀之请。亦岂非所以补风化之源哉。于乎。文元公之至德懿行。在人耳目。立朝事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6H 页
业。昭载国乘。更仆而陈。亦难槩举。然其德行。实是文元公之馀事。而至于礼学之该博。独得乎前古诸儒之所未臻。则其谓之集大成者。乃为通国之公议也。故儒臣疏中已陈从享之意。此实士林之所望于 圣明之世也。伏乞 殿下特命有司。以文元公并列于文成,文简两贤臣圣庙之享。不胜幸甚。
辞职疏(工曹佐郎时)
伏以天气方新。昼漏渐永。 迩英讲讨。此正其时。臣伏睹 圣上万机之暇。进学愈笃。苟非疾病斋明之日。不曾废辍 经筵。是知帝王出治之要道。专在于此。太平万世。庶几有望于今日。如臣聋废。窃不胜其欣悦颂祝之诚。不以疏愚灭裂而自画。但愿殚竭其胸中所蕴。或意萤爝之微。有补于日月之光。迟徊眷恋。以至于此矣。意外职名拘牵。进退俱穷。渎扰则严诛是惧。泯默则哀情莫暴。区区至愿。只望 渊 鉴下烛。速赐指挥。许以散秩入侍。无使天爵久旷。则公私俱极大幸。臣无任烦猥悚怖之至。
辞职疏(济用监正时)
伏以臣人之所禀。有昏明强弱之不齐。故得其昏且弱者。则不得不未老而先衰。此必然之理也。臣年今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6L 页
六十二岁。不可不谓之老矣。然若比于八九十岁人则亦有间矣。而血耗气乏。须杖而行。神迷魂错。失后忘前。头童齿豁。食无滋味。凡此数者。其视八九十岁而强健者则殆有甚焉。设令臣实有所学。可以展布。见居地头。已是休致之时矣。其在盛年。既以重听艰于接应。自分为废人。未尝强其所不能。则况今衰朽之极至于如许。臣虽贪恋荣宠。冒没廉耻而进。其于筋力之不逮何。其于疾病之难强何。呜呼。臣得闻黎庶之传。 圣德天纵。聪明出众。延致一代儒宗。讲劘前圣心法。至于国务民隐。莫不商确。既往之愆。雪消冰融。日新之化。雷动风行。率土之滨。孰不延颈举趾。思见 至治之成 如臣曾被。先朝礼遇之恩。常以迄无报效。耿耿于怀者。苟非衰败委顿。待尽朝夕。则身际此会。何忍赍志不售。甘自托于鸟兽之群。与草木同腐也哉。伏乞 天地父母。怜臣情势万分危迫。亟许辞免。俾安微分。不胜幸甚。
辞兵曹参知疏
伏以臣闻古之君子。必量而后入。臣之讲此义亦已久矣。平居窃自揣量。禀性之愚騃昏庸。本不犹人。加以早抱奇疾。多年聋废。以臣精神器量。断无当世之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7H 页
念。只是以世禄之裔。居父母之邦。与古昔离群绝俗之伦有异。其退伏田间。着力耕桑。不过为营生自资之计。则虚名之误彻 宸听。合被欺诬之诛。臣于是不胜悚然。前后有 命。不敢固辞。初何尝进退以礼。有同自重之士哉。今臣赴 召。亦拟一谢 天恩。归填丘壑。庶安素分。元非与论于量己以进。担当事务者之列也。既来之后。适睹汇征之盛。虽不敢乞身先归。以犯为民望之大戒。至于出入 筵席。仰备 顾问。亦极微臣之猥越矣。不意骑曹新命。出于万万梦寐之外。臣又震灼。罔知所以为喻也。臣既不以古人出处之义自期。则 朝家之必以待贤士之礼处臣。抑又何哉。顾其身则常调末流。而言其职则清班显职。名器之混淆。 朝政之乖舛。岂不辱明时而来讥议也。设令臣留心宦禄。有意进取。以小处大。以卑右尊。前有不堪之忧。后有负乘之灾。决非如臣衰劣所可愿者。飞蚊负山之难支。固不足言。维鹈在梁之有谤。宁不为羞。夫君德成就。责之 经筵。为任之重。岂是列曹之比。而猥承画晋之 宠。未敢屡溷 天听者。诚以挟册是书生事也。虽不能讲究微奥。必称 圣旨。然苟有所知。殚竭酬报。犹不害其愚臣芹曝之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7L 页
献。今若仍置散秩。只得叨陪 经幄。则在 圣上庶不枉人之性。于微臣亦有守志之幸矣。伏乞 天地父母。曲垂体谅。还收 新命。以重官方。以安臣心。不胜大愿。
再辞兵知疏
伏以臣以草茅孤贱之身。当风云际会之辰。苟有抱负之重。足以经世。筋力之盛。可备趋走。何故舍明世所无之荣。取鸟兽同群之讥。甘为名义之罪人。而有所不辞也。臣之赴 召。盖出于一向撕挨 君命之为不安。初岂有意于图得好爵。仍为进取之阶哉。昨者累陈情悃。未蒙 垂谅。岂 圣明视为游辞例让。而不即 允许其情耶。臣于此不胜惭惧。敢暴终难冒出之状。更渎 宸严。臣罪万死。臣赋性疏迂。不适世用。屡经事变。志气摧阻。动辄招尤。诚信未孚。猝叨显班。有骇瞻聆。其不可一也。蝼蚁微末。虽不足与论于出处之节。至于辞贫居富。以卑居尊。有乖圣贤训戒。其不可二也。门户过盛。盈溢宜戒。弟兄分占东西两铨。未免有陇断之诮。其不可三也。臣久居田里。习成閒懒。随意节宣。戒在劳伤。及今衰暮之年。服事官次。其不堪四也。臣平居躬业。只是铅堑末学。而骑省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8H 页
异于诸曹。所管率多戎务。至有中日监检射炮之事。此非曾前耳目所惯。其不堪五也。有此三不可二不堪。而只为贪恋荣宠。强应 恩旨。从他笑骂。无复顾惮。则微臣素志之丧失。固不足言。独不辱 清朝之羞当世耶。臣之所言。实出肝膈。而犹未见怜于 天地父母。则为今之计。不过作遁遁之行。自取罪罚耳。易曰圣人能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务。伏惟 日月之明。何所不烛。君臣之间苟能情志相孚。有欲必从。有愿必遂。则此亦 圣朝成务之一端也。臣不敢一毫饰伪以欺 君父。伏乞 矜察焉。臣无任崩迫屏营之至。
辞户曹参议疏
伏以臣犬马之齿。已过周甲。筋不束骸。颓惫无力。神不守宅。言语多错。耳目昏聩。视听不明。设令有过人之才学。已无所用。况以本无寸长之可取。而衰谢若此者哉。春初之不敢坚守己志。呈身 天陛者。不惟以违越为惧。且冀其 圣明之矜烛实状而许其退归。今既不然。未免暂退而旋入。此岂有他。盖以君臣际遇。千载所罕。恭惟我 殿下以聪明之资。值屯艰之会。不欲偷安于姑息。深知为国之在贤。寤寐如渴。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8L 页
老大幡然。斯文有所根柢。国中以为矜式。如臣聋废。亦感斯会。其所有无虽似江湖之雁。自顾 恩礼。可比金台之死骨。苟使岩穴皆空。儒化日新。或可驱策疲驽。以佐下风万一伪冒自露。亦宜随分屏退。臣之素计。本不出此。而不幸朝议多岐。士趋靡定。居东之赤舄渐远。在阿之永矢深坚。则当此之时。虽有镇物之量。高世之智。犹患其不能有为。况此空疏孤贱之踪。动辄见尤于人。向日谬举之诮。是亦一事。其所谓自救之不暇。岂敢望有补于 清朝。然而迟徊不去。尚滞京邸者。区区之志。只欲一番登对。披诉草莱之情。而后归死沟壑。方无所憾耳。惟此所带职名。系是剧曹。以臣之故。环旷已多。甚非所宜。伏乞 圣慈亟许镌递。以安臣心。不胜幸甚。
引咎仍辞户议疏
伏以臣曾于守令之荐。既犯误荐之罪。致有人言。则近者人材之荐。不无惩羹吹薤之意。固不当又有所干冒。以污 清朝。况于未入朝班之前。定限已过。当荐不荐之罚。臣安得免乎。且缘情势之难安。疾病之弥留。版曹剧地。瘝旷已多。臣之罪戾。与日俱积。伏乞 圣明亟赐镌削以惩逋慢。以安愚分。不胜幸甚。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9H 页
辞职仍陈情势难冒疏
伏以臣有当去之嫌。无可进之义。况又疾病侵凌。尤难陈力。只是 宠谕勤至。礼数殊绝。自惟 圣世遭逢。千载罕闻。如臣既非高蹈。进退唯 命。则虽值隉扤之会。亦不可任其己志。迟回旅次。未忍便归。俟得神气少苏。今姑舁到城外。而臣之情势终有所不敢晏然者。兹又略陈其槩。以冀 圣鉴之垂察焉。臣之师事奉朝贺臣宋时烈略已半生。出处行止。未应独殊。而宋时烈既以臣谬举之重招物议。不欲复入 朝端。终至改辙东归。则臣是何人。乃敢因仍苟冒。无所顾忌。自安于下流。而以益其讥诮哉。窃念臣以聋废无庸。虽退处田亩。本系世禄之裔。粗识君臣之义。则违拒 朝旨。顽然不动。近于自重。亦涉逋慢。不计一身之颠沛。复近尺五 天阙。但欲更暴微悃。祗俟 圣上处分。如以为臣言或有所据。而不谓之意在图便。则臣当于宋时烈趋朝之日。或得以奔走下风。协赞 清化。无负我 圣明虚伫之盛意也。伏乞 圣慈俯赐体谅。姑许镌递职名。俾得退安丘壑。则此亦天地处物之宜也。臣无任惶猥悚慄之至。
辞右尹疏(甲子)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49L 页
伏以臣于岁前奔哭 阙庭之后。退仆旅次。仍遂不起。危兆败症。日觉侵寻。诚恐少迟数日。必将转就澌惙。急于归死故山。不得不留疏下来。此虽出于事势之迫不得已。而违越分义之诛。自知难逭。且于伊日适值风雪连日。冻冱倍严。实非病骨所可支吾。而既在路上。无可奈何。竭尽死力。仅还乡庐。而路中添伤之症到家方剧。四肢百骸无处不痛。神思昏昧如在梦中。咳嗽甚重。哮喘难卧。饮啖全废。起居须人。有生如臣。宁不如死。顾念身世。第切悲叹。不料此际。祇承疏 批。天语谆谆。丁宁恳恻。隆厚之至。何以复加。呜呼。此乃 圣世接遇山林硕德之殊礼也。奚为混 施于如臣老而无闻。奄奄垂死。百无一取者耶。感激之至。还增愧赧。复沥肝肺。略陈微悃。而病里神思昏错。语不足以明其心之所存。惟望 圣慈特推矜察。有所听许焉。臣身在田间。长带职名。臣心固未尝有一刻之少安。而至于瘝旷之久。阙损之多。则其为公朝之害。抑有甚焉。 圣朝非不知其如此。而尚 靳愚臣之所恳。此何久也。无乃 天日之明。犹有所未尽。或疑虽于管蒯之贱。亦不宜弃遗也而然耶。然臣在盛年。本不犹人。况值衰迈。重以天废之疾。以目今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0H 页
叠见之症论之。复起为人。不可以时月为期。伏乞 圣慈。察臣之辞实出诚意。京兆职事。亟 许蠲免。俾臣获安义分。俟死于沟壑。不胜幸甚。
辞 召命仍辞大司宪疏
伏以臣罪累馀喘。屡辱 召命。虽缘疾病未得自由。而揆以公法。实合万戮。恒怀战慄。夙夜靡宁。区区此行。本为呈身 阙下。披诉草莱之情。而行到近甸。重感天行。宿疾新恙。一并交侵。绵绵气息。若将朝暮渐尽。兹凭县道。冒呈病状。 回谕之命。已是格外异数。不意 别谕之旨。又复来颁。十行 纶音。辞意恳恻。求之千古。罕有伦比。感极涕零。不知所喻。噫。臣若一进。果可以匡辅 圣德。裨益朝廷。虽生行死归。贻笑道路。亦无所辞。今臣只是空疏灭裂。百无可用。癃孱一老物耳。以其废蛰田间之久。或意其粗有所守之志。虚名误闻。节次推排。滥巾至此。曾前颠沛。何莫非由于斯也。臣追惟愧悚。置身无地。倘又不念前愆。仰恃 天眷。抗颜朝端。自速讥议。则微臣所守之丧失。固不足言。岂不有损于 清世旌招之盛意哉。此臣所以以不进为义者也。然又思之。如使臣一登 文石之陛。得近咫尺之威。悉暴其庸陋衰朽之实状。蒙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0L 页
即 斥退。不复将召。则此实系 朝家综覈之政。不但臣私分之稍安而已。此又所以力疾登道。而症势危缀。断无跨马之望。顾臣所带职名。系是风宪重地。不可一向久旷。以益其罪戾。如蒙 圣慈俯烛危恳。先许递改。则俟病少愈。岂不一谢 恩命。以效微臣犬马之忱哉。臣无任祈恳屏营之至。
国恤时还乡疏
伏以皇穹不吊。 慈圣礼陟。以 殿下诚孝。其何堪攀慕之怀耶。 讳音所至。普恸惟均。如臣厚蒙 国恩。既与凡氓有异。而七十之年。癃废且甚。实无筋力可趁 初丧。才经成服于所居官门。寸寸前进。昨始奔哭于 阙门之外。犬马下情。得以少伸。在臣之义。所当仍留都下。以待 因山之期。兼候 严庐起居之节。是臣区区至愿。而目今秋节垂尽。寒事渐迫。窃恐衰朽疾病之身。迟徊旅邸。益值沈顿。将未免生行而死归。兹留一疏。舁载还乡。臣之罪戾。诚无所逃矣。仍伏惟念凡丧威忧戚。易致人伤损。今 殿下深墨之容。累然孤居。 顾抚扶养之力。非复昔日之比。臣民忧念。岂有极哉。惟愿 殿下上念付托之重。深思节哀之道。无贻日后之悔。以副神人之望焉。臣不任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1H 页
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再辞大司宪疏
伏以臣是田野间痴疾魍魉汉也。其在少日。妄窃有意于古人之事。而不幸婴疾。计不如意。荏苒颓侵齿发剧如许矣。目力已昏。心力已短。衰朽之资。已非自强之时。而除非委顿之日。则亦不敢少有自弛之意者。庶几粗窥一班。以为夕死之地而已。若当世之责。则自是贤人君子事。岂臣愚昧所敢干与。而 圣朝招延之礼。每被混加。虽百执事之末。犹惧难承。况此风宪之长。乃国家莫重莫大之任。苟非风力足以激厉颓波。望实足以镇服一时者。则莫宜当之。岂合轻试于如臣衰败蔑识万万不似者耶。此所谓强僬侥以千钧。注瓦缶以万钟。污辱名器之诮。不独归于臣身。则臣何敢不大声疾号。以求解于 天地父母之前耶。呜呼。臣于近者。窃闻 玉候违豫。忧煎之意。自不能弛。 圣母初期。亦觉已迫。一家丧患。且有切于私分者。勉竭残喘。趱诣 辇下。是臣本志。而职名所拘。不敢冒进。若蒙亟许递免。俾遂犬马之忱。不胜幸甚。臣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留疏归乡仍乞递职疏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1L 页
伏以臣自量衰朽之质。已非陈力之时。视听殆废。神识昏耗。日用酬酢。亦至七颠八倒。况如职务。尤非谬妄所干。所以累抗辞章。愿乞其奄奄垂死之状。终不能自已者也。然而犬马恋主之忱。不以衰老少间。国有休戚。一念耿耿。苍黄奔走。再达京洛。岂非勉竭筋力之所致也。然此亦自尽其诚礼而已。贱臣踪迹本不合上达 天听。而只是身带职名。任意去来。揆诸事体。甚觉未安。兹留一疏。祈蒙 恩递。而冒溷严庐。合被刑诛。还乡悚仄。不敢自宁。 圣量宽弘。反下温批。恳恻之旨。感动人听。奉读再三。自不觉涕泪之沾襟也。呜呼。此乃 圣主敦勉颂德重望之礼。奚为浑施于如臣无状者耶。辞愈恳而臣之愧惧弥深。礼愈隆而臣之退缩弥加。诚不知所以为喻也。夫君之知臣。最宜真的。苟失其宜。则岂但其臣之狼狈。君亦不免。千百载之讥议。可不慎哉。噫。士之出处。其道不一。学未进则不敢进。虽有所学而不得其时。则不敢进例也。若臣之无所学而冒进者。固无出处之可言矣。况逢此日千古所无之异数。岂有无端以求退为意乎。此不过衰迈之极。虽欲忘廉丧耻。笑骂从他。精神筋力。有所不逮矣。不应到此晚节。辞荣回避。有若隐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2H 页
遁者流也。伏乞 殿下察臣辞实出于诚心。亟许递免。俾得待死于丘壑。不胜幸甚。
辞 召命疏
伏以臣之疾。自去冬阳复之月。弥留至今。未有苏活之望。盖以元气已衰。不能与病为敌。转辗沈痼。有加无减。此岂久于人世者。死生常理。元非所怛。只是 国恩未报。归于虚辱。一念耿结。不能自弛。忽于此际。又拜 召旨。温纶敦切。开喻丁宁。感激之至。涕泪沾襟。而顾臣癃疾。万无自力趋 命之势。犬马之怀。当复如何。呜呼。臣之出入 筵席。已自中岁。 三朝殊遇。千古罕比。 德义之厚。与天同功。其欲复瞻 天光。此为微臣之至愿。苟非贱疾万分危笃。宁有偃卧私室。敢违 威命之理乎。此实欲进而未能。非可进而不进也。抑有复焉。天道忌盈而恶满。今臣之虚名叨滥。又甚于盈满之咎。则鬼神之忌恶。必无异乎时世人情。疾威之降。理所必至。倘非 天日之明。俯烛实状。削臣仕籍。绝臣 召旨。则臣何以得逭鬼责与人嘲乎。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祈恳之至。
承 别谕仍辞 召命疏
伏以臣于顷者。恭奉疏 批。十行温纶。开谕谆切。伏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2L 页
读以还。感激难喻。俄又承 别谕。谕以特允所恳。令其从速上来。有以见 圣上俯体草莱微臣。尽其所以安之道。此亦闷劳惠养之 恩。苟有一毫可以自力之势。则何敢违行不俟驾之礼。干王法之大诛乎。第狗马之疾。与日增剧。入冬以来。不离枕席。全废饮啖。闭户度日。虽欲扶曳登途。力难从心。抚念身世。窃自慨然者也。幼而学之。壮欲行之。而惟患其不遇其时。世未常乏人而不得做。只恁么死了底何限。今臣则身际千古不世出之 圣主。猥荷古今所稀罕之异数。何忧乎所学之难行。何患乎志愿之不伸。而无论才分之蔑如。不幸痼疾之如许。未老先衰。已断行世之志。况今年迫稀年。宁有荣耀之念乎。此所以连章累疏自不能已者也。而仕路间引疾乃为辞职之常规。故 圣上之意亦视以为例。臣所常切惶闷者也。如非实状。世臣之义。何敢效引避图便于遑遑汲汲莫保朝夕之日。益重其渎扰之罪乎。伏乞 殿下察臣所辞非出饰让。永绝 召命。俾蝼蚁微命待尽丘壑。此亦 圣朝处物之宜也。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承 谕旨赴城外。引嫌辞职疏。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3H 页
伏以臣于顷日。适缘情迹捏扤。难于暂冒朝端。未遑祗辞 天陛。乃敢拜疏径归。论其负犯。岂宜免脱刑章。而幸荷 圣度曲包。宽赦太过。继又近侍远临。布谕 勤旨。自惟粪土下贱。有何一毫可取。而徒窃 昭代恩数至于此极耶。揆分惶猥。不知所出。兹于史官之归。期以过端阳后赴 命。以伸私悃。且谢前愆之意为对。故臣于今者。扶舁疲癃。冒暑作行。忽于路中病势猝剧。行到江外。更无馀力。此为暮境常事。不得已寻到山房。以为调治之计矣。似闻奉朝贺臣宋时烈以臣荐引之失当。犹虑见非于公议。引为却步之一端。臣之悚缩不安。抑有甚焉。今于请急之章。敢并及之。此盖不得不已者也。呜呼。微臣宿计之到此猝变。本非臣曾所豫料。而病势既如此。情迹亦不安。长安咫尺。而未有更进一步之势。瞻望云天。徒切犬马之怀。伏乞 殿下镌削职名。俾臣得安私分于寂寞之滨。幸至勿药。遂其首丘之志。则莫非 天地生成之德也。臣无任兢惶踧踖激切屏营之至。
辞 召命疏
伏以臣乃世臣也。以身在乡外之故。 国恤之初。不得预于 阙下成服之列。前头之计。将趁 輤靷之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3L 页
期。趋赴哭班。少伸犬马之忱。而忽于近者。身病转甚。所患诸疾之外。又添天行。种种危恶之候。叠见层出。气力绵缀。饮啖全废。日就澌尽。与死为邻。不意此际。 天书又颁。辞旨之隆。有非虮虱微臣所可堪承。奉读未免。感泪交颐。惶怖之极。继以愧怍。臣苟有一毫可以自力之势。则分义所在。不遑他恤。扶曳残骸。载入京洛。则可遂一瞻 天光之愿。可以暴期负之实。而本根已衰。不能与病为敌。苶然颓惫。欲起还仆。有生如臣。不如死之久矣。窃自悲悼而已。呜呼。君臣大义。平昔所讲。臣虽迷暗。亦知鸟兽之不可与同群。当此 圣德超诣。聪明首出。延致一代宗儒。讲劘经史。明良相遇。契合昭融。日新之化。万姓咸仰。士欲展布。此正其时。而大疾缠缚。诚难自由。自承 召命以来。彷徨怵迫。心虑焦煎。昼不能安。夜不能寐。所患之症。仍遂益甚。复起为人。不可以旬日为期。伏乞 天地父母。怜察微臣情势之万分惶缩。亟许辞免。以安垂死之命。不胜幸甚。
赴 召命到城外疏
伏以臣是世禄之裔。本与草莽有别。政当岁饥民困家国板荡之会。独使 至尊忧劳。已非臣心所敢安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4H 页
者。况有 恩旨络绎。收召不置。至责以分义。以求其相助。此岂愚臣所敢当也。顷日镌职之 恩。亦出于曲遂微愿。臣尤感激。不知所措。今臣聋废之状。国人所知。前后烦诸章牍。既非一再。上年亦尝昵侍前席。亲承 玉音。意谓 天日之明。俯烛无馀。而尚且 眷遇不替。 天书屡降。如臣癃贱无用。并列于诸臣礼招之中。臣诚自笑自愧。益无置身之地也。臣若坚卧田间。一向违 命。则实有自重之嫌。难免混真之诮。兹不计一身生死。驱策筋骸。仅达城外。敢将一疏。略暴情实。或冀 圣明俯垂矜察。终至罢遣。则臣当归死丘壑。庶安私分矣。臣无任惶猥震越之至。
进诫疏
伏以臣昨于 筵中。偶有所怀。略陈其槩。而辞语拙讷。未足以发明宗旨。退归私次。馀怀耿耿。不得不以未尽之意。更有所溷。惟愿 圣明之留神体验焉。呜呼。舜,禹授受。只是危微精一数句。循其言。可以入道。又何待许多文字。人之才品。与世渐下。若非讨论究索之功。有以开明其昏闭。则终无以变化气质而为圣为贤。此孔子所以深加警责于子路何必读书之语也。然进学之要。亦有内外轻重之分。故孔子亦尝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4L 页
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然则驰骛于外而不知反求其内者。果可得其道乎。圣远人亡。学术不明。以德性为主者。恶动求静。殆同释老。以问学为主者。又不知因文求道。自与己不相干。此臣之所以两病焉。夫偏于静者。虽不免异端之归。而犹有心性之功。其淫于书者。徒尚文辞。终至卖椟而还珠。举目人世。滔滔皆是。匹夫犹为可惜。况人君耶。君师之任。操位育之权。万机之烦。为如何哉。行有馀力。可以读书。读书之暇。间以游泳。发纾精神。休养情性。从容勿迫。日有常程。此所谓宽平心地。刻苦工夫者也。养德养生。可以并行不悖。修己治人。亦可一以贯之。而收功之速。反有全于太迫而难久。此臣之所以每于进讲之际。常以小作工程之意。累言而不休者也。然臣所言。不足为轻重。谨取先儒格言之有关于为学者。以备 圣明之有所考据焉。程子门人尝诵史记不遗一字。程子以为玩物丧志。朱子又以吕子约之从事文章妨于卫生。戒以慎勿太曳出精神向外。又曰孟子言学问之道。唯在求其放心。一向耽着文字。令此心全体都奔在册子上。更不知有己。便是无知觉不识痛痒之人。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耶。答程允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5H 页
夫书曰学而涵养本源为先。讲论经旨。特以辅此而已。向来汎滥出入。无所适从。名虽学问。实则何有。亦可笑耳。又曰不要人学写字。不要人学诗文。人只有一个心。如何做许多去。到用处都不得力。又曰若无存养实践。但欲解晓文字。虽尽通诸经不错一字。亦何所益。又曰须知读书之外。有别用工夫处。又曰不必尽日读书。或静坐存养。皆是用工夫处。黄干之言曰自秦汉以来。学者所习。词章也记闻也。视古人存心之学。为何事哉。以此等说话观之。则可知进学之道。不必劳劳矻矻。终日读书。静坐存心。无非为学之方也。臣禀赋甚薄。自少多疾。虽未得极力探讨。而于古人存养之训。笃信有素。故老来颇觉得力。欲效献芹之忱矣。今以先贤格言。为 殿下诵之者。伏乞 圣明特加留神。不胜幸甚。
辞吏曹参判疏(戊辰)
伏以臣一病支离。无以身登途。既不免坐违 召旨。干王法之死罪。又闻弟疾危笃。而意未就诀。抱平生之遗恨。此为臣之窃自悲悼者也。且闻臣弟临死。无一言及家事。谆谆如梦中语。无非念国忧时之言。有以见臣弟之耿耿丹忱。死亦不忘也如此。而若臣则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5L 页
行与心违。迹近逋慢。可谓上负 圣明。下愧亡弟。至痛在心。五内如割。食不下咽。寝不成寐。痰热内攻。背疽猝剧。浓溃之后。完合无期。气息奄奄。转侧须人。看此症势。复起为人。恐不可必。瞻望 象魏。方切哀陨。此际复承疏 批。优异之 恩。迥出常伦。尤非被疾如臣者之所敢承当。何 天意之不谅人乃至此极也。惟愿亟许递免。无使天官久旷。公私幸甚。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筵说]
  
筵说(庚子正月二十三日。以频数开 筵。引接儒臣等事陈疏。疏入 上曰。明日昼讲为之。○昼讲时同春堂所启。李翔以入参 经筵为未安。将欲出去云云。明日疏 批。 上曰出入经筵。以叙旧怀云云。翔不得已二十七日欲于 经席陈情乞退。既入 阙中之后。 上因药房启辞停筵。 上曰今日入参经席之员来者谁欤。政院启曰只有李翔先到耳。 上曰引见。引见时承旨郑艗,翰林郑重徽,假注书李世华。)
翔曰小臣以草野一布衣。逢千古罕有之举。不惟分义未安。聋症亦重。出入 经筵。事极难便。而臣自经侍讲之后。葵藿之忱。自不能已。重瞻 天光。更陈所怀而归。至愿毕矣。而今闻 王候复有违豫之渐。臣子之虑。不可尽喻。 上曰尔乃前日侍讲之臣。入参 经筵。少无未安。而间者屡疏。辞免过度。何必乃尔。留而勿归。以补不逮可也。翔曰臣老父虽在朝行。臣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6H 页
自早岁继居出乡。躬耕畎亩。素性已惯。此所以不得长在亲侧也。承旨启曰如翔岂敢下去乎。留在京洛。分义当然。 上曰尔则异于同副承旨(李维泰)。尔之老亲在京。予亦望尔之留在。何故必欲下乡乎。翔未答之际。 上曰尔有所怀欲陈乎。翔曰值此 上候不平之日。不欲烦渎。 上曰予疾不至苦剧。何伤乎听尔之言乎。翔曰当此八路饥荒。天怒民怨之日。正宜君臣上下。汲汲遑遑。消禳之不暇。而 玉候连日弥留。国家大计。极可闷虑。臣自少抱病。时或对人说话。则忽然若沈疴之去体。若处幽独之中。则病怀之苦。益觉难堪。故常喜知旧来寻。此臣之所尝经历。亦望 圣上日接儒臣。讲磨治道。则不但于国家事裨益弘多。亦可为调摄之道也。故臣于疏中。以便殿随便引接臣邻之说进戒。亦此意也。 上曰此事亦非难行。但今重望之臣。皆怀引去之志。予虽欲与之说话。以消遣病怀得乎。尔若留之。予亦当一依所陈。翔曰 圣教至此。臣不胜感激。 殿下若用臣言。而有一毫裨补。臣之私计。何敢言也。臣当奉承 圣旨。 上曰若然则不胜幸甚。 上曰欲闻为国之道。翔曰臣之昏劣。岂敢及此。第以见诸方册者论之。为国之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6L 页
道。有本有末。正其本源万事理。不正其本。而从事于末者。非王道之宜也。故论其本而遗其末者。俗儒迂阔之论。徒恃其末。而不探其本者。世间功利之说也。必本末俱举。然后国家可得以治也。且传曰家齐而后国治。以齐家之道论之。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外言不入。内言不出。内外截然。整齐严肃。然后可以谓之齐家。必家齐然后国可治也。以治国之道言之。万机虽众。必有纲领。纲领之中。又有节目。纲领既正。然后其间节目可以次第填补。则其效至于化行俗美。国势巩固。尧舜三王之治。致之非难也。臣曾在乡中。闻以还上未收耗米不长其息事行会。未久又有还徵之令。盖还上之在仓中。必有所耗。而在民间未收者则不必计其耗也。故以闵维重陈疏既已行会。复有还徵之令。臣不识其所以然。而只是失信于民则莫此为甚。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今也失信于民如此。何以为国。臣之愚意。凡干民弊上疏。究其始末。可以行会而无弊。然后行会。既已行会。切勿更改为可。臣闻为国之道。纪律为大。若无纪律。号令不行。教化难施。然纪律之所以立。岂有他术。亦曰至公无私而已。自 上处心行事。一以至公。然后申饬中外。不以
打愚先生遗稿续卷之一 第 257H 页
私意挠乎至公之道。则下之从上。草上之风。岂无兴起日新之理乎。此特其今日切急者耳。自馀次第可施者。欲待日后更陈。不欲遍举于一日。徒为空言而无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