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序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48H.gif)
梧村。旧无士夫居者。只有村店若干户。氓俗蚩蚩。陋则甚矣。岁己亥。南卓尔甫。自仁同始来居之。而韩君景愈。亦以是岁卜筑焉。又不数岁。余亦移寓于此。盖已成三家矣。遂相与谋曰。人三众也。众之所在。不可无相规相助之道。况又有良家氓户。土著于是者不少。其可不为之开导而纠率之耶。三人者谋既定。且召洞中诸老少。谕之以三人者之意。则皆曰诺。于是约为上下稧寘券案。属余书其首。余惟土地之兴废有数。俗尚之向背无常。此地虽坐深僻。久为弃壤。而旷有田野之饶。奥有林壑之胜。吾人同志者。不期而来集一时。庸非自然之数耶。居于是者。又能行之以忠信。崇之以礼让。修己以及诸人。则安知贸贸者不变为彬彬耶。凡吾同约之人。其各勖哉。若其吉凶之助。规戒之义。则自有古例。稍加增损而条列云。甲辰五月日李徽逸识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野庵记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48L.gif)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49H.gif)
自足堂记
自足堂者。朴丈立夫氏所自号也。余与朴丈。忘年而许以心。盖不但姻戚之好世分之厚也。一日朴丈。会余于飞盖之里。举觞而属曰。吾名吾堂曰自足。子其演其义。余曰世有堆金帛积粟米以自足者。亦有纡青拖紫得意一时而自足者。今吾丈之自足也。其义何居。丈曰吾早婴疾病。固尝学书剑。而无成今老矣。不复有当世之念。而忘机于农圃之中。饥渴而饮食。寒暑而裘葛。循其自然。而用自足也。荣辱焉不惊。是非焉无预。事变交前。而乐自足也。至于秋堂病间。霜野草稀。跨逸蹄臂豪翮。寓壮心于搏逐。逞奇计于指顾。纵不能鸣剑抵掌。收功于河湟之外。尚能伸缩操纵。快意于山溪之内。如有用我小大何殊。人谓我癖。而我实托意。此皆吾自足之道。正古人所谓无不足兮。奚所望者也。若夫富贵而自足者陋矣。吾何慕焉。余闻而击节曰。真所谓足乎己。无待乎人。安素位不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49L.gif)
仕而知足兮。其身不辱。家而知足兮。其欲易塞。自足于中。于外何求。心之足矣。乐且无忧。胡彼营营。长怀不足。幼至白纷。终于汩汩。微子之堂兮。吾谁与归。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南浦兮载游以嬉。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著
书性理略后(十三岁作)
愚尝一日见此书。因抄而书之。每尊奉不释手。将欲从事于斯。此志诚可愚也。然人皆得天地之理。孰不为圣为贤。今笃志而力行。或可庶几矣。辛未复月上旬日书。
书南岳唱酬后
余见此书于邻舍。亟请而归读之。不翅如南金美璞。未尝离手。但写出者。只将两先生文集。各抄而书之。故一时所作。不相交错。不知当时酬唱之美。余于是逐其次步诸作。相间而书之。使两先生更唱迭和之迹。恍然复见于千载之下。如在云嶂雪岳之上。而陪两先生于祝融石廪间也。呜呼。岂特诗乎。其必有使人起敬起慕而不容已焉者矣。癸未八月日。载宁李徽逸书。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0H.gif)
公讳湛。字彦洁。弱冠抱奇伟。不事生业。初从北兵使申砬。值尼胡之乱。为突击将。摧陷先登。有名于北门。申砬,郑彦信。交口推誉。时 上命选名武。首荐公。 启以不次擢用。壬辰夏。倭贼之冲湖南者。由锦山内路。将直捣全州。特除公清州牧使。以清内地。改授金堤。刻日下送。公闻 命即行。单骑赴任。签发吏民。激厉义气。把截熊岘。身先当贼。矢无虚发。贼不敢近。有白马贼将。横突直前。公一箭殪之。贼大挫将退。有金齐闵,李福男者。先呼矢尽。恇怯而走。贼遂乘之。冲公栅甚急。公激疮残益奋励。矢尽弓折。犹持短兵独斗。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0L.gif)
书白沙李相公熊峙战功记后
右白沙公所记权帅之语。而见于白沙集中。夫以权帅之重望。白沙之大手。称道而记载之。垂示久远。则于参判公岂不光乎。而其中不能无可疑者。若以熊峙之役。直以为参判公之功。则何故没其名而不之录耶。其曰我军单弱。我虽有功之我字。如古传记所称虏戮我系累我我国我地之我耶。抑权帅之自我而取以为己功耶。何其语意有似于自伐其功者欤。熊峙之战。参判公实为谋主。忠以许国。义以励士。摧锋殪酋。大功垂成。而矢尽力竭。孤军无助。遂死而不移。当此之时。不知权帅在何处耶。其同在此阵。则必与之俱死矣。其或驻兵近地。则亦必为援而不但已也。而皆无所云云。则权帅之不在此。可知矣。况赵斯立之疏。金钻之启。西厓柳先生之议。皆以参判公为熊峙之首功。则以白沙之聪明。公亮该悉事情。独不知熊峙之战。为郑某功耶。然则其所谓我者。果是泛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1H.gif)
黄承旨中允撰公状。引入白沙此记。为一篇要归。而其语意诚有不可晓者。故附录于此而为之辨。丁酉五月重午后一日。载宁李徽逸谨识。
书田家八曲后
右田家八曲者。楮谷病隐之所作也。病隐非力于农者。久伏田间。熟知稼穑之事。因其所见而发之于歌。虽其声响疏数。未必尽合于节奏调格。而比之里巷哇淫怠慢之音。则为有间矣。于是使侍儿辈习而歌之。时听而自乐之。遂以为山中故事云。甲辰四月日。楮谷病隐书。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1L.gif)
历家右旋之说尚矣。横渠张子始定其谬。乃曰天左旋。处中者顺之。紫阳夫子以为是洞观天道。卓绝千古。九峰蔡氏传虞书。遵其说为一定之论。若诗集传。因历家之旧。岂以右旋。亦非无义。故姑取之欤。其后安成刘氏者。左袒于右旋之说。深诋左旋之非。其言曰。以中星验之。则日实右行。假如尧时。冬至日在虚。自子时与天并起。至申时日没。则虚宿沦于申位。日当躔毕而张宿昏中矣。尧典曰星昴。则是昏时。日仍躔虚。其右行而一日一度。可知矣。是大不然。夫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天之体也。二十八宿者。其表也。何以见天之运。以宿行知之。宿与天运。有隐有见。曷尝胶守而不迁哉。盖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位。何谓次。玄枵,星纪,析木,大火,寿星,鹑尾,鹑火,鹑首,实沈,大梁,降屡,诹訾是也。何谓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位有定次无常。如某次某宿。于某时加某位。时既过则转而之他矣。若曰某次某宿。必在某位而不易云尔。则亦惑也。日行少迟于天。尽一日。方不及天一度。如今日在虚一度。则明日退躔虚二度。虚凡十度。行十日。方离虚入危。是必然之数也。安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2H.gif)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2L.gif)
一元消长图后语
伏羲画先天一圈也。文王定后天一圈也。今多十二焉何哉。曰圣人不探往不逆来。伏羲乾会人也。故画乾会。文王姤会人也。故定姤会。后人不知。乃以其一。当其十二则错矣。此图之所以作也。然复会六十四卦。第二爻变为临会。临会第三爻变为泰会。泰会第四爻变为大壮会。大壮会第五爻变为夬会。夬会第六爻变为乾会。乾会则依旧是伏羲图也。乾以上五圈。皆从乾会上推出。则非多于伏羲也。姤会位置。即文王所定也。姤会六十四卦。第二爻变为遁会。遁会第三爻变为否会。否会第四爻变为观会。观会第五爻变为剥会。剥会第六爻变为坤会。姤以下五圈。皆从姤会上推去。则亦非多于文王也。从伏羲推而上之。自文王推而下之。而其变亦自然而然。则岂安排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3H.gif)
文王后天。不加各八卦。而此图则加之。岂非创设者欤。曰元八卦已定。则各八卦固已具焉。其单也不为少。其加也不为多。以定位则八卦足矣。以配数则须有六十四乃备。故因以重之。效法先天耳。夫何创焉。○易蹇之彖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先儒释之云。蹇东北之卦也。与西南之晋相对。晋者进也。蹇变为晋则利。故曰利西南。蹇与晋。重卦也。据是图。蹇与晋。正当西南东北之位。则孔子以前。固有后天六十四卦之说。但未传于世耳。(右一条。舍弟翼升云。)
先天八卦。乾南而坤北也。圆图因之。则乾居巳而坤居亥焉。后天八卦。离南而坎北也。今为圆图。则亦当离居巳而坎居亥焉。而坎反当丑。离反居未者何也。曰凡圆图位次。自子半至巳。下也左也为阳。自午半至亥。上也右也为阴。先天以震离兑乾。主乎阳而居乎左。以巽坎艮坤。主乎阴而居乎右。而巳与亥。又阴阳之极也。故乾坤当之。此自然之象也。若后天者。以坎离为主。而坎与艮震巽居其左。离与坤兑乾位乎右。坎阳之在左北。犹先天乾阳之在左南也。离阴之在右南。犹先天坤阴之在右北也。阳尽于北而生于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3L.gif)
以六十卦。直一会者何。曰会之世三百六十。其年万有八百。六十四卦之爻。三百有八十四。不用四正卦二十四爻。则其用者三百六十。是当三百六十世之数。六十四卦之策。万有一千五百有二十。不用四正卦七百二十策。则其用者一万八百。是当一万八百年之数。是之取尔。故易大传云。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有二十。当万物之数。(右一条。翼升云。)
阁四正卦不用者何。曰邵子曰。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夫既定上下之位。而气之消息盈虚升降出入。皆由是门。则四卦之用。常行于六十卦之中而无不存矣。故参同契。亦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日月。直以六十卦为火候。其亦有契于此夫。
以两卦直运年日分者何。曰运有十二世。年有十二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4H.gif)
自复至乾。先天也。左边诸卦。便对右边诸卦。卦以相应。如恒与益,损与咸之类是也。自姤至坤。后天也。东边一爻阳。便对西边一爻阴。爻以相错。如乾之初与巽之初。震之二与兑之二。坤之三与艮之三之类是也。盖先天是对待之体。故卦之全体。无不应焉。后天是流行之用。故爻之诸位。交相错焉。岂不以阳纯而阴驳乎。
辟卦之当南居半者何。曰邵子曰。天之南全现。北不全现。夫圆图天之象也。辟者君之称也。君宜在明而临下。则辟卦之当南。不亦宜乎。程子云。阳生于十月之望。日长一分。至十一月之望。成阳一爻而为复。盖卦气消长。必以其渐。无顿消顿长之理。非但复也。他卦皆然。则辟卦之居半。固其常矣。故巳会。乾南而居半。午会。巽亦当巳之半。此非定例欤。
会有三十运。世有三十年。辰有三十分。是固然矣。至月有三十者。亦有不能三十者。今皆以三十言之者何。曰此则举成数耳。盖三百六十者。一期之数也。三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4L.gif)
书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气盈言也。二十四气。从三百六十六日排定。则二气之间。率十五日二十二刻有奇。故一年之内。二十四气不能尽布。必搀占次岁。或进或退。参错不齐。所谓气盈也。今图则逐朔系节。逐望配中。一定而无变。无乃有乖于造化之妙耶。曰今造历而定时。则固当如子之言矣。是图则不过均节气举大要。以示人而已。只言其体。未及其用。观者以意推之可也。
启蒙图说
启蒙本图书第九条。朱子曰。河图以生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生数之象焉。其下一点。天一之象也。其上一点。地二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右一点。地四之象也。其中一点。天五之象也。下一点之为天一。固也。其他自二至五。则或偶或奇。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5H.gif)
丹山书院移建上梁文
天未丧斯文。崇奖复睹于旷世。地有俟乎德。移建允协于新规。耸瞻聆于一邦。重作兴于多士。粤惟丹阳古府。素称海东别区。祭酒之来莅玆州。沈八铃以正民俗。文靖之挺生偏域。振三韩而名中原。两先生学术文章。求诸古而罕矣。数百年维持培植。所由来者远哉。旧有俎豆之祠。用寓羹墙之慕。人感以善。化薄鄙而回淳。士得其依。钦德义而自饬。焄蒿上下。香火春秋。顾惟土地卑污。将见栋宇挠坏。既无泉石之胜。而多车马之喧。襟抱亏疏。入物凋而莫盛。缝掖弛解。弦诵阒以无闻。学子常怀深叹。父老以为大戚。然薄力。不足以改作。徒有意。束手而待时。日往月来。架漏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5L.gif)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6H.gif)
英山书院告谕诸生文(代宣教公作)
夫书院之作。何为也。为尊贤讲学而作也。贤不尊则无以感发兴起而有所准则焉。学不讲则无以格物穷理而有所成就焉。书院之设。顾不重欤。盖天地储精。万物化生。而得五行之秀者人也。是故粹然在中。而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灿然著外。而有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之道。惟其粹然于内。是以能灿然于外。固未尝丰啬于智愚存亡于古今也。然而人之气禀。不能无清浊粹驳之不齐。故有性焉安焉而自诚明者焉。有学焉修焉而由教入者焉。自非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未有不待教而成者也。是以上自唐虞。下及三代之隆。莫不有教。其曰司徒也典乐也学也校也庠也序也。其所以为教者。槩可见矣。逮于后世。斯学不立。斯教不明。五常之性。汩而不全。五伦之道。塞而不达。贸贸焉千有馀年。而程,朱子出。既以主敬穷理而全此性矣。建则敦叙而明此伦矣。于是表章乎大学。蒐辑乎小学。其所以培根达叶。羽翼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6L.gif)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7H.gif)
存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81A/ITKC_MO_0381A_A124_057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