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东里集序
 [序]
   东里集序[金昌协]
东里集卷之一
 诗
   桑林祷雨(以下二首课制)
   麦以夏为秋
   挽洪佥正(命显)
   挽洪都事内
   挽许判府事(徽)
   挽罗同知(万甲)夫人
   挽洪监司(命耇)夫人
   送沈文伯(榥)江原都事之行
   清阴先生挽
   挽金正仲举
   世子宫春帖
   挽李一卿(廷夔)妹氏
   鲁阳挥戈(月课代人作)
   挽朴南原大夫人
   挽尹参判(墀)夫人
   洞会次舍弟韵
   九重春色醉仙桃(以下二首课制)
   马上逢寒食
   挽李正(井男)
   大殿端午帖(居魁赐弓)
   江南可采莲
   东楼看雨
   蝉
   萤
   贞徽翁主挽
   开宴得月(以下五首课制)
   西望忆潘郎
   海山无事化琴工
   次苏东坡秋怀诗。(二首。)
   挽许参判(启)
   世子宫春帖
   世子宫迎祥诗(居首)
   十年为客负黄花(以下八首课制)
   林下相从会有时
   霜天留饮故情欢
   独掩陈编吊兴废
   蒲柳望秋衰
   台头寺。送李邦直赴史馆。
   答西掖诸公见和
   马上时时梦见之
   永嘉府夫人挽
   席上。醉次金说书远明(益廉)韵。题李江东扇面。
   挽李同知(行健)
   陈兵临洛水(十六韵排律。文臣庭试。)
   曲阿后湖遇风(以下二首课制)
   归舟风月夜深寒
   果川县口占
   所草院
   长城客馆。赠洪君实(葳),洪国宝(锡龟)
   次和顺县板上韵
   复用春字韵。寄君实。
   南平映翠楼。次板上韵。(二首。)
   光州客馆。次风咏亭韵。
   环碧堂口占
   潇洒园。次金河西韵。
   次赠郑生
   潭阳俛仰亭。次苏旸谷韵。
   淳昌郡。次讷斋韵。(三首。)
   锦江舟中。次姜叔久(柏年)
   歌妓二人乞诗不已。用前韵信笔书赠。(二首。)
   涤愁楼。次申君泽韵。寄方伯。
   沈判书(詻)
   春雪(以下二首课制)
   南楼纵目初
    大殿端午帖
   赵政丞(翼)
   俞监司(榥)
   西湖船上。次堂兄韵。送江都留守洪远伯(重普)
   挽赵监司夫人
   送君兼送春(以下二首课制)
   石鲸鳞甲动秋风
   挽吴上舍(始鼎)
   赵参判(锡胤)挽。(五首。)
   湖堂定式后录奉诸益求正(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襄阳歌三叠。赠尹使君(衡觉)
   检先生案有感。寄堂弟幼能。
   有怀金行人起之(寿兴)昆季。(二首。)
   复用前韵。寄君实。
   江寺口占。赠金久之(寿恒)
   次君实病未赴萧寺之约追寄以诗韵
   次君实三叠贤字之作
   复用颜字韵。赠久之。
   送横城太守郑(始大)壮元
   挽曹守而(汉英)女子
   次金久之见寄韵(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次洪君实直庐见寄之韵。(二首。)
   复用前韵。赠久之,君实。
   次洪君实韵
   久之有约不至。次幼能和起之之韵遣怀。
   次穷字韵
   雪后录奉诸益
   次君实雪后晓吟之韵
    大殿迎祥诗
   除夕。志感书视从弟。(二首。○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人日寄示诸益
   立春日 赐柑。实词苑之盛事也。感而有作。仍示诸益求正。
   又用前韵寄诸子
   三用前韵
   金员外郊庄。次壁上韵却寄。
   春日即事
   忆舍弟世卿
   偶出东郊口占
   次光牧洪子晦(处亮)寄示韵
   挽金参判(蓍国)
   挽李宣川夫人
   次从弟韵。寄金吏部,洪检讨。(以下五首湖堂朔制)
   复用前韵。寄诸益求正。
   失马
   简寄忠清都事
   赠锦山太守之行
   忠清都事寄书问病。诗以谢之。
   次从弟韵。寄南侍读云卿(龙翼)
   绫原大君挽章。(二首。)
   挽竹所金判书(光煜。○二首。)
   寒食省墓志感(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次南侍读踏青日见寄韵
   东郊春兴。次杜少陵秋兴韵。寄诸益。
   次太学士金沧洲(益熙)寄示韵
   复用看字韵。赠金久之求正。
   车攻行(以下课制)
   罗池庙迎送神词
   次杜诗早朝大明宫韵
   肯销金甲事春农
   柏梁赋诗
东里集卷之二
 诗
   灯夕。与洪君实,金久之,南云卿及幼能。往见湖堂旧基。仍泛舟观灯。口占求正。(二首。)
   次金久之韵
   录示诸益
   次金久之韵
   世子宫端午帖
   挽洪判书(茂绩)
   罗上舍挽
   申校理(混)
   陪祭社稷有感。(三首。○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雨后志喜。(三首。)
   送光州使君姜(瑜。○二首。○时舍弟世卿为高敞倅。故第七句及之。)
   南郊亲祭卜日后得雨志喜
   弘济桥。赠松都少尹。
   赠平安都事
   次从兄寄示韵
   雨中见舍弟书。口占却寄。
   雨后口占
   赠箕城通判(崔宽)
   送清道柳使君(炫)
   简寄茂长朴使君(增辉)
   梁园授简(以下三首课制)
   钱塘射潮
   华岳题名
   挽曹秀才(守而之子)
   慎独斋先生挽
   挽柳承旨(景缉)
   次韩退之秋怀诗。(十一首。○以下十五首湖堂朔制)
   赠别湖伯徐载迩(必远。○二首。)
   夜坐有怀徐按察
   殿试口占
   次堂兄韵。赠尼山太守。
   泊船秋夜经春草(以下六首课制)
   新亭举目风景切
   月入霜闺悲
   奉济驿送严公
   陪裴使君游石娥溪
   鍊药院秋日。镊白发。
   命赐金莲烛二十韵排律(湖堂别制。三上居第二。宣酝 赐豹皮。)
   次加平太守韵。(五首。)
   至日贺班口占(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喜席咏 御赐豹皮
   赠圻辅统御使姜(瑜。○二首。)
   赠安州通判闵(点)荣觐之行
   简寄金学士起之昆季
   直庐雪后偶吟
   述怀寄诸益。(二首。)
   祗受 赐柑感而有作。录示诸益。
   直庐口占
   应韵赠成川太守沈(𢋡)
   南云卿庆席。次咏 御赐鹿皮韵。
   大殿春帖子
   大殿延祥诗
   铜雀台(以下六首课制居魁)
   杜陵花竹梦郊居
   香雨微时引百官
   云碓无人水自舂
   东西两新桥
   三年多难独凭危
   南军威(得朋)慈堂挽
   三勒上人自头流来索诗。余以病为解。岁三阅而请益勤。岂笃好而致多者非耶。遂次轴中韵以赠。
   金判书沧洲挽。(四首。)
   挽吕参判(尔徵)
   东郊春望
   次杜甫伤春。(五首。)五言排律。(以下十首湖堂朔制)
   又次七言排律
   次从弟韵。寄金承宣久之。
   次从弟次寄韵
   再次从弟韵
   次幼能次寄韵
   月过南宫渐映楼(以下三首课制)
   天厩新颁玉鼻骍
   银烛朝天紫陌长
   郑判书(维城)夫人挽
   挽李生
   挽海嵩尉
   白江李相公挽
   次堂兄韵。(二首。○以下六首湖堂朔制)
   次洪君实寄示韵。(三首。)
   次金久之寄示韵
   挽李执义(杭)
   挽南谷李参判
   挽吴始益内
   送湖南方伯权子明(堣)
   次堂弟韵。赠远接使之行。
   送宋同春展墓之行。(二首。)
   次远接使寄示韵。(二首。)
   用远接使韵。赠平壤延慰之行。(二首。)
   咏怀寄诸益
   简寄高山督邮
   次江原方伯韵却寄
   赠宋行台(时哲)
东里集卷之三
 诗
   寄省中诸益(闻青湖兄与赵仲初,赵禹瑞两学士。会饮总府。)
   江陵太守寄书索诗。应韵题送。
   简寄舒川太守
   寄韩谏议(以下五首课制居魁)
   花近高楼伤客心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梦会西斋
   送张道士归山
   东湖舟中呼韵
   次久之次寄韵
   受由省墓。夕抵堂兄丙舍。次壁上韵。
   石室书院志感
   祗受 圣旨。感而有作。录奉堂兄。
   午憩山谷
   次都尉表兄韵
   赠龙冈使君
   送关东方伯姜叔久。次赵龙洲(絅)韵。
   送襄阳太守
   湖堂初成口占示诸益
   直庐次申兵部(濡)
   题表兄村居
   湖堂联句
   挽金上舍(锡胄)
   惜馀春(以下四首课制居魁)
   回首吾家山
   独留青冢向黄昏
   贺雨诗成即谏书
   赠北伯郑礼卿(知和)
   赠清风李使君(后山)
   柏府闻蝉
   赠东莱闵大受(鼎重)
   简寄白川使君徐载迩
   忆舍弟
   赠别湖南伯徐载迩
   赠岭伯洪君实
   东湖舟中。次幼能韵。赠别洪君实。
   谢寄湖南方伯徐载迩
   金判书夫人挽词
   挽李阳川内
   挽李全义(悦)
   夜阑更秉烛(以下六首课制居魁)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
   石头访崔侍御
   长怀倚脩竹
   独行残月影
   题也足轩
   金领相潜谷挽。(五首。)
   次堂兄韵。赠俞武仲(棨)
   入侍 筵席志喜
   赠别燕行上使。进退格。
   又用前韵。赠金行台(益廉)
   次堂兄谒 长陵志感韵
   次堂兄拜玉屏书院韵
   复次谒 长陵韵
   寄北伯郑礼卿
   复用前韵。谢寄北伯。
   大殿延祥诗(居魁赐弓)
   凤饥不啄粟(以下四首课制)
   玉堂话西山旧事
   还山留别
   寒松竟后凋
   大殿春帖
   挽张生员(泠)
   次吉州使君韵赠别
   又次乾字韵。赠李使君。
   读周易志感
   赠任节度
   赠莱州使君李心甫(万雄)
   绫城府院君具公(仁厚)
   尹泰安(衡觉)夫人挽
   直庐呼韵。赠别海伯姜丈(瑜)
   挽李监察(善徽)
   东郊饯席。赠北兵使权子明。
    孝宗大王挽章。(十首。)
   挽延城李判书(时昉)
   挽南参奉(得溟)
   敬次知申事赵君献(珩)敬题 御笔短屏韵
   挽洪修撰(柱三)
   挽李相完南府院君
   挽赵进士(相鼎)
   挽罗生员(星纬)
   申参判(翊全)
   挽李进士(公著)
   延阳府院君挽。(五首。)
   李监察(宪邦)改葬挽
   吴判书夫人挽
   德恩府夫人挽
   锦阳尉翁主挽
   挽沈执义(儒行)
   挽金长水
   挽李通礼(后阳)
东里集卷之四
 诗
   挽蔡湖洲(裕后)冢宰
   挽李同知(元俊)
   湖城都正挽
   洪监司(葳)
   敬次白轩相公韵。送从弟幼能清风之行。
   李判书(时发)夫人挽
   挽李进士
   次堂兄韵
   次金久之感怀寄示韵
   挽清宁君韩(德及)夫人
   挽外兄郑正室内
   挽郭中丞(之钦)
   挽李监司心甫
   次幼能韵
   赠别升平李使君(球)
   敬次白轩相公 元子诞生志喜之韵
   直庐联句。次韩诗韵。
   次韩退之会合联句韵
   挽廉长渊(友赫)
   俞监司(玚)母夫人迁葬挽
   题顺天李使君(球)扇面赠别
   挽郑掌令(植)
   挽沈生员内
   挽黄昌副尉边(光辅)
   挽沈领相(之源)
   寅平尉郑(齐贤)
   银台直庐。口占示久之。(三首。)
   赠别醴泉洪使君(柱三)
   次俞伯圭(玚)韵。赠别清风睦使君(兼善)
   次南云卿韵。又赠达夫。
   赠别关东方伯洪子晦
   次伯圭韵。又赠关东伯。
   赠别海西方伯姜叔久
   赠燕行使臣
   挽李同知(忻)
   次伯圭韵。赠岭伯郑一运(万和)
   中秋问 安班口占。用庭字韵。
   挽李同知(元龙)
   奉次大学士久之 亲临阅武时记事之韵
   大隐岩。次大学士韵。
   次知申春台记事韵
   习战昆明池(二十韵排律)
   挽尹都事(趾美)
   白岳行祭后口占(是日七夕)
   敬次白轩相公韵。奉赆茂朱南使君(得朋)
   洪参议(处尹)夫人挽
   李舍人(敏迪)母夫人挽
   次知申事朝参日志喜之韵
   闵同知(应协)
   甲辰正月初十日。以兵曹参知。拜安边府使。同月二十八日辞朝。宿东大门外。次芝峰得郡谩成韵。
   过弓裔故城
   金化途中
   金城途中
   淮阳
   淮阳馆。赠主倅申君泽。
   铁岭。(二首。)
   高山驿馆。又叠前韵。
   次芝峰谩咏韵
   次送春韵
   次高原太守韵
   咸兴客馆。敬次先祖韵。
   万岁桥饯席。次方伯徐载迩韵。
   押戎津。次芝峰韵。
   泛鹤浦
   释王寺次韵
   次芝峰郡斋即事韵。(四首。)
   九龙渊
   与新旧方伯会饮于东轩。口占。
   次云卿寄示韵
   次芝峰谩成韵
   次芝峰即事韵
   见京报谩吟。次芝峰谩成韵。
   次芝峰归兴韵
   次芝峰登州记事韵
   永兴客馆。用芝峰韵。记所见。
   次芝峰韵
   次芝峰韵。赠巡使北巡。
   次芝峰地境两堠韵
   次芝峰即事韵。赠别淮阳表兄。(李公峻岳。)
   次芝峰送清阴韵。赠别罗牧。(时表兄移任罗州。)
   次芝峰韵
   次芝峰春半韵
   次芝峰即事韵
   次芝峰银溪驿韵。赠别北评事吕希天(圣齐)
   次芝峰韵
   乐民楼席上。呈久之大学士。
   次大学士韵
   次久台宴席韵
   复用前韵赠行
   释王寺。赠别都事。
   镜城判官有书。谢寄长相思小令。
   广石寺赠别舍弟
   次舍弟韵赠行
   赠别淮阳表兄赴罗州
   赠钟城李使君(之馧)
   龙兴江泛中秋月。席上口占呈方伯。
   高原正已楼口占
   次紫极宫诗
   次李修撰季周(端夏)
   赠季周
   赠歌妓
东里集卷之五
 诗
   甲辰八月初九日。受由于巡营。发鹤城。将沐浴于高城地。仍往观金刚山。临发。走笔和文谷大学士寄示柳梢青小令。
   午行四十五里。小憩松鱼渊。水石清奇。笳笛各弄三四声。饮一杯而发。夕行三十里。抵歙谷侍中台。湖水绕其前。大海环三面。七岛罗列于左右。景致清绝。与镜浦台相上下云。因日暮未暇登览。觉有回首之恋。
   暮抵歙谷县。主倅李使君(有源)为设酒肴。因余病惫。饮数杯而罢。壁上有先祖遗篇。伏次。
   十日。朝发歙谷。行十五里。登四仙亭。丛石屹立于海中。亭亭如四玉柱。六面井井。高可十馀丈。上有四仙遗迹。景物尤奇绝。虽龙眠不能形容。所见过于所闻。
   姓族李主簿廷俊甫。携酒来访。藉草而坐。各饮三杯。秋雨微洒。披蓑而行十五里。通川太守金君鼎夏出迎于中路。同入清虚堂中火。次林石川韵。
   午发通川。行三十里抵门岩。有大石屹立半空中。其中有穴成门。其上有孤松一株着根于大石中。望之如盖。海水冲石。声闻数里。夕宿林斗村。有怀金久之。口占三小令。
   十一日。发林斗行四十里。午抵南涯。马上望见蓬莱外面。口占清平乐志喜。
   又口占一绝
   小憩瓮岩。山益秀水益清。已是仙境。因雨不得久留。口占忆秦娥。
   又行十五里抵温井。高城太守表兄李使君次山氏出待于浴所。相离四年。会合于天涯。喜可知也。仍浴温井。表兄闻本道方伯将到境先还。仍宿浴所。十二日食后发温井。行十五里抵钵渊。瀑布飞流岩石间数里。声震林壑。使僧徒坐驰水激处冲突而下。亦一奇观。口占菩萨蛮。
   又行二十里。夕抵海山亭。亭在城内最高处。前有大海。七岛森列。南江在其左。云山环三面。渔村隐映于树木间。望之如画图。形胜不能尽述。口占西江月。
   夜宿海山亭。表兄为设小酌。夜深而罢。壁上有先人遗墨。不胜羹墙之感。伏次。
   十三日。行三里许。舟下三日浦。访四仙遗迹。丹书数行宛然。南石行述郎徒六字。分明可记。四仙亭在湖中。苍松森列。朱栏缥缈。望之若蜃楼。殆非人世之境。沿江往看狮子峰。石形如卧兽。以是名之。口占临江仙。
   午登四仙亭。又效翠桃源小令。示李侄洺。
   又占一律。赠表兄。
   壁上有观海韵。走笔次之。
   夕还丰岳。口占一律。赠表兄。
   夜宿海山亭。早起看日出。红光初烘。海波皆沸。火轮涌出一匹许。大如车毂。须臾飞上层空。是日天无点云。开窗俯视。可辨毫发。次壁上东淮韵。
   十四日。食后发高城。临发。次吴天坡韵。
   行三十里。午憩文殊坡。仍向白川桥。口占画堂春小令。
   小憩上台。此处最高。平临众山。俯看沧海。因云暗不能远望。次秦少游锦堂春。
   行三十里。夕抵榆岾。山映楼在其前。石桥如虹。溪水循阶以下。小憩蒲团。入观法堂。堂甚壮丽。俗传曾有五十罗汉来坐榆树下。故佛榻刻作榆树之状。安小金佛五十相于枝叶间。制作极奇妙。非今世工匠所能为。闻舍季弼卿及表兄李正郎秀而挺岳,表弟李先达夏卿,夏镇已在正阳寺。次壁上白轩李相公韵。却寄。
   又占谒金门小令。却寄。
   夜宿禅堂。月色如昼。箫笛并奏。使僧徒撞钟而舞。足慰岑寂之怀。夜半闻剥啄声急。本道方伯驰至。约于十七日间。相会于摩诃云。十五日。发榆岾。小憩浮屠岐。有清虚,应祥,双彦,法坚,秀一五浮屠相对而立。过万景台。台畔石路崎岖。时或步行。口占鹤冲天。
   登水岭。望见毗卢峰屹立天半。石色如玉。凝岩尊贵。众峰环拱于腰下。逸兴飘然不可禁。口占好事近。驰送沙弥。寄舍季。
   行十馀里。小憩弥勒坛。刻石成佛像。高可数十尺。形状奇巧。前有石塔。岩下白石铺地。水流其上。听之泠然。口占浪陶沙。
   又行五里。入摩诃衍寺朝饭。千峰玉削。露出真面目。丹枫烂映于岩石间。作为锦障。奇形异状。非笔舌所能摸写。
   步上七宝台。台上七处。怪石森布于前。以是名之。望见穴望峰。直接云霄。上有石穴。自古无人能到其处。后有众香城。峰峦峭峻。如揖如走。如舞如飞。酷如佛像者有之。巧如兽形者有之。千态万状。右有大小香炉峰。此地为山中第一胜境。与正阳相上下。阶前有莎草百馀根。是 光庙手植。经数百载。不曾伤损云。守僧熙云为余言之甚详。熙云独居寺中已二年。颇能言。勇力绝伦。只手曾掷大熊云。
   食后发摩诃衍。行五里许。过香炉峰。历万瀑洞。瀑布声闻数里。境益清奇。始知形胜无穷而眼力有限也。
   小憩火龙潭。望见众香城,狮子峰。百丈怪石。形如狮子。影落火龙潭里。
   过真珠潭。小憩岩石。望见普德窟。有铜柱数十尺立于危岩上。上有层楼。与弼卿有约。不可久淹。悤悤作行。拟于归路遍踏而去。口占桃源忆故人。
   过青龙潭。坐万瀑洞岩石上小憩。石有杨蓬莱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字如龙蛇飞动。雄健神奇不可测。右有鹤巢台。鹤去已久。空巢尚在。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小憩表训寺。寺在正阳寺下。午后发表训。又行五里向正阳。笳笛前引。将入洞口。石路甚危。殆不可行。攀藤而行。李正郎及舍季表弟待余于天逸台。携手同登。骨肉团会于天下名山。又值中秋佳节。真所谓天借其便。相与坐台上。望见眼前诸峰之胜。寺有老僧名义谌。是彦机传钵真派。颇能文。状貌魁梧。历指峰峦洞壑曰。眼前罗立之物。皆呈面于是刹。是刹即蓬莱第一名刹。不出一二步。而万二千形胜。历历于阿睹中。当面一山。嵯峨际天。或如剑或如戟。不能名状者。此所谓望高台。铁锁高垂数十丈。左有一大峰。曰穴望峰。尖利优于望高。中通一大穴。可望天外。穴望之左。众香城在焉。望之皓然。千千佛形。次第罗列。众香之下。即万瀑洞。万瀑之左。有大香炉。大香炉之下。有小香炉。圆而尖直。东北望摩诃衍。西南望百川洞。众香城之外。毗卢峰特立天中。高几万仞。但见嵬嵬隐隐而已。望高之东。有国马白马两峰。尖秀如可触。其右有释迦十王诸峰。寺之上。有开心台。奇峰胜境。不能尽记云。夕间入寺中。先见法堂。历见药师殿。殿宇六面甚整。其大只一间。中安石佛。所谓药师之像。左有彩画四十躯。云是吴道子所为。眉眼如生。若有神助。真所谓夺天造也。各像之上。红圈而书名字甚精。不知谁人笔。而字体如金生书。黄昏。坐东楼上。看月出。玉盘转出于望高峰外。众峰环宥于蟾影之下。且方秋时。天气甚清。纤毫可数。红叶微映于山光月色之中。画工不足以摸其状。文字不足以喻其妙。相与欣然饮数杯。使沙弥撞钟和笛而舞。口占一律。
   次伯父题僧轴韵。示诸昆季。
   又次伯父壁上韵
   十六日。朝发正阳。少憩龙渊潭。景致如火龙潭。行十里入长安寺。法堂高几数十丈。丹碧照辉。雄高甲于东方。佛榻前。有香炉无尽灯。制作奇妙。俱是中国之物云。往观灵源洞。观所谓黄泉江地狱门。水是金色。亦是造物戏剧处。望见明镜台。台高数十丈。四面如削玉。可望不可上。小憩即发。历见地藏庵。仍过白和塔。有西山碑。是先祖所撰。又有彦机碑。是伯父所撰。又有能照碑。白轩之所述云。过表训小憩。转向万瀑洞。与诸兄弟相会。过火龙潭,青龙潭,真珠潭,龟潭。望狮子峰。坐万瀑岩石上。饮数杯。望见普德窟在于半空中。朱阑隐映红叶玉峰之间。真是仙界。使笳笛两工先上于庵中。凭栏而吹。随风断续。响入云霄。僧徒皆以为仙乐。吾辈虽已知之。而亦不能无疑。相与步行石径。径甚危峻。行数里许。有铜柱撑立于岩石间。上有铁锁维之。攀跻之时。铜柱时或动摇。俯视万瀑洞。不翅千仞。毛骨竦然。岩上有小窟。窟中甚明朗清洒。安小佛像数躯。是高丽王子所创云。此庵甚高孤。僧徒不能常居。空废已久。禅房有袈裟一件。小憩而发。口占一律。示同游昆季。
   过火龙潭,青龙潭。或行或坐。或饮或咏。惟意所适。狮子峰在正北。高可百仞。其形如卧狮。殆非石工所能刻削者。有石颇可爱。潭水亦清奇。问其名。则诸僧曰。此岩虽好。自古无名称云。余谓僧辈曰。龙潭珠潭。初何尝有名。不过如我辈人命名。后人传之至今耳。吾今名此岩曰四仙岩。渊曰四仙渊。此后以此称之何如。诸僧曰唯唯。使夏卿书篇于石上。戏占二绝。
   夕抵摩诃衍。又次伯父私字韵。
   十七日。朝发摩诃渊。小憩弥勒坛。过妙吉祥,毗卢庵故基。仍向毗卢峰。口占一络索。
   朝食后。步行石径二十馀里。香柏盘结于石上。攀跻而上。香气袭人。午上毗卢最上峰。天气清朗。景象万千。众香,穴望。皆在脚下。东有日出,月出,弥勒峰,万景台,九井峰。西望断发岭,正阳寺,香炉峰。西北望鹤山,黄龙山,通川楸池岭,草岭。西南望金化五纳山。北望丛石国岛。高城,通川,歙谷罗列于山下如咫尺。僧晓元指天外最高峰曰。此是三角山,海州首阳山云。而纤云隐见。眼力有穷。不能详辨。口占一绝。
   箫篴各奏三四调。僧辈曰。此处最灵。不可奏乐。余戏谓之曰。仙人亦好吹箫。此是步虚词。正宜于此处。有何伤乎。吾辈亦将步虚而行。相与一噱而罢。步下石径。小憩毗卢庵。宿摩诃衍。口占忆江南小令。
   十八日。朝发摩诃衍。行数里。少憩万灰庵。庵在摩诃之后。景致萧洒。所见与摩诃略同。口占望江东。
   又占巫山一段云。示诸昆季。
   午踰水岭。次夏卿韵。
   又占踏莎行。示同行。
   午憩隐仙台。台高不知其几千尺。东望大海。西对日月出峰,九井峰,弥勒峰。万景台在其南。北有瀑布自半空飞落十二层。银虹闪铄。殷雷喧腾。声闻五六里。外山之胜。此为第一。口占一律。
   发隐仙台。憩白月庵。忆正阳寺。次芳草渡小令。
   上万景台。台高千尺。凤尾草海松林蔓生如藤。手披足跻。仅达台上。遥望海门。雪浪连天。七星等诸峰。皆如隐仙台所见。豪爽过之。峰上小石刻立。如小沙弥。香炉在其右。隐映如画。养真庵在其上。大石下结庵一间。榆岾寺在其脚底。露出山映楼甚丽。口占一律。示诸兄弟。
   夕发万景台。历观龙渊诸处。暮入榆岾寺。次乐全韵。赠懒白上人。
   十九日。朝发榆岾。往观佛顶台。台之形胜。与万景台略同。栈道悬于绝壑。下临无底窟。十二瀑布隐映于红叶间。东见大海。松林窟在其下圆通在其北。少憩于台上。已而云雾起于远山。弥漫一洞。不能久留。口占一律。用万景台韵。
   方伯先到榆岾。送诗促之。笋舆上。走笔次之。
   夕还榆岾。与方伯相会。饮十馀杯。口占一律求和。
   夜深后宿禅房。淮阳使君表兄驰来同宿。五兄弟团会于名区巨刹。实是今古罕有之事。二十日。与方伯作别。发榆岾。赠懒白上人。
   午憩百川洞。口占一律。示同行。
   夕抵海山亭。六兄弟同宿于一堂。真是盛事。早起看日出。食后往观湖山台。台在二里许。景亦清奇蕴籍。口占江南春。
   过永郎湖。小憩悬钟石。石形奇巧。千态万状。上有盖石。可以避雨。地志所谓如虫食果者。真是善形容也。口占一绝。
   有鲸鱼出没于雪浪中。助一壮观。景过清。不可久留。仍向鉴湖。有小轩在竹林间。壁上有蓬莱八大字。前对湖水。后有钵峰。口占一绝示同游。用前韵。
   午过丹穴。小憩石上。奇形怪状。与悬钟石一般。而清绝过之。俗传四仙鍊丹处。口占一绝。用前韵。
   戏赠李正郎表兄。用前韵。
   夕还海山亭。六兄弟同宿。或酌或咏。至鸡鸣而罢。二十二日。早起又观日出。口占一律。留别表兄。
   发高城。口占鹧鸪天小词。
   舟下四仙亭。仍观丹书。口占一律。示同行。
   行二十馀里。小憩钵渊。观僧徒驰瀑。因日暮不得久留。即发又行二十里。夕抵养珍驿。逢小雨。二十三日。朝发养珍驿。行二十里。小憩金谷岩。岩形如悬钟石。海涛出纳于其傍。石岩声振洞壑。口占短律求和。
   行三十里。午抵云岩。又行三十五里。夕抵通川。主倅设小酌。夜宿东上轩。次孙七休首尾吟。
   二十四日。午行十五里。登丛石亭。是日适无风。沿海岸望见金兰窟。仍上四仙峰。景致如前所见。而时值高秋。山光海色。一倍清爽。与主倅及诸兄弟各饮五杯酒。请姓亦来参。劝之以黄鸡白酒。临发。又次首尾吟。
   夕行十五里。抵歙谷。直上侍中台。红叶烂熳于苍松白石之间。七岛隐映于斜阳之外。景象殊绝。与主倅坐于松林间小饮。至日昏而不知返。戏占一绝。
   还本县。宿东上轩。因余惫甚不能饮。饮数杯而罢。二十五日。发歙谷。泛舟于侍中台下。口占一律。赠别淮阳使君表兄。
   临发。走笔用前韵赠别。
   夕与弼卿,夏卿偕还鹤浦。淮阳兄弟向通川。岐路分携。怀抱自觉作恶。上沙峰口占。
   仍宿押戎渔村。北评事李君(端夏)留诗而去。走笔次韵。
   二十六日。早起看日出。红光闪铄。玉盘涌出。海波为金色。火轮超上一尺许。下有红云一朵。如镜台流转海中。良久而灭。是日西风吹散海云。万里一色。无纤毫蔽碍。真是奇观。因风高不得入国岛。发押戎。有怀金久之。次寄示柳梢青小令。
   发鹤浦。午憩丫鱼所。口占。
   夕还鹤城。口占蝶恋花。有怀文谷大学士。
   次秀而表兄寄示韵
   重阳日。与弼卿同宿释王寺。口占。
   淮阳馆。赠舍季。
   赠舍季。仍赠秀而兄夏卿弟。
东里集卷之六
 诗
   次文谷大学士温泉随 驾韵。(二首。)
   再次大学士志喜之韵。录奉求正。
   敬次沂川洪相公(命夏)志感之韵
   复次沂川相公寄示韵
   三次文谷志喜之韵
   两殿临浴温泉。显有神效。志喜录奉诸益求正。
   复次前韵。呈沂川。
   发温泉。尤庵,同春扈 驾志喜。
   次大学士天安道中录示韵
   次久之果川道中韵
   挽吴判府事(竣)
   挽尹三宰(顺之)
   即事口占。示堂弟幼能。(三首。)
   挽吴监司(挺垣)
   挽李参判(时梅)
   挽李参判(廷夔)大夫人
   次沂川相公韵
   差祭宿朴渊。口占。(二首。)
   挽任参判(义伯)
   席上口号。赠别海伯。
   挽兵曹判书金(佐明)夫人
   挽李进士(震夏)
   南郊别席。次李学士季周韵。赠别岭伯南云卿。
   挽闵求礼(晦)
   口占二小令。赠别北伯权(大运)
   尹判书(绛)
   赠别内弟洪国卿(柱国)北幕之行
   口占西江月。题内弟洪国卿扇面赠别。
   挽郑弼善(雷卿)大夫人
   俞持平(櫶)大夫人挽
   挽南参判(老星)
   沂川洪相公挽。(三首。)
   挽金同知(光灿。○二首。)
   挽李中丞(垕)
   淑静公主挽
   曹参判守而夫人挽
   直庐口占柳梢青。赠别关西李方伯(泰渊)
   郑参议(艗)夫人挽
   赵判书仲初夫人挽
   申参判(翊全)迁葬挽
   典农村舍。口占试笔。(八首。)
   郊居口占。(十首。)
   平山温泉沐浴后。登篱外小麓口占。
   宿江西寺口占。简寄松都留守。
   同留守,经历寻花潭书院口占。复用前韵。
   华藏寺。复次前韵。
   华藏上庵口占
   敬次白轩相公 赐几杖宴席韵
   端阳前一日。省扫先墓志感。
   复用前韵。示韩生。
   简寄金泰仁台老(寿一)赠行
   挽辛判府事(启荣)
   送世卿之任绫州
   挽冢宰李君美(庆徽)
   题熙参上人诗轴
   偶题
   赵判书(启远)
   次永安都尉兄寄示韵
   冢宰赵仲初(复阳)挽。(四首。)
   挽赵镇川(相抃)
   右议政洪公(重普)
   李参判(之馧)
   洪陜川(处深)
   李参判(廷夔)挽。(二首。)
   徐判书(必远)挽。(三首。)
   尹正(世任)
   赠别平安兵使闵(点)圣与
   挽李朔宁(山赉)夫妻
   挽洪掌令(受河)
   白轩李相公挽。(五首。)
   朴冢宰仲久(长远)
   葛山浴所。灯夕口占。
   壬子冬。以礼曹参判。董役 和陵。十一月二十八日辞 朝。十二月初三日抵安边。主倅沈仲美(攸)设小酌。口占一律。
   初四日。食后发安边。夕宿德源。用正己楼韵。
   往在万历癸卯秋。 和陵有修改之事。我先祖以宗伯承 命奉审。竣事将还。来宴兹楼。留诗在壁。今者和陵又有事。不肖适忝春官之亚。亦膺奉审之 命。按使南云路为设盛饯。追惟往昔七十年于今。而攀咏遗什。悲思如昨。席上聊赋一律。以寓感慕之怀云。
   复用前韵
   夕宿文川。晓行望 阙礼。主倅任(映)设小酌。口占一律。
   十五日。食后发文川。宿德源。途中逢雪。口占一律。
   十六日。历方下山。夕宿安边。主倅设小酌驾鹤楼。有先祖题咏。不胜感慕之怀。谨次。
   二十一日。踰铁岭。夕抵淮阳。口占一律。应使君尹冲举(飞卿)索诗。
   苾芬阁
   显陵改莎草时。谨次金相国文谷韵。(四首。)
   挽锦林君(恺胤)
   癸丑春。有 定和陵丁字阁改建 淑陵改莎草之役。以礼曹参判。承 命监董。二月十六日辞 朝。发向咸兴。出宿典农村庄。复次行字韵。
   朝发农庄。次文谷相公韵。
   清明日志感
   寒食行祭志感
   过忠烈祠志感
   再次金城韵
   新安馆口占
   淮阳馆用前韵
   龙堂。再次金文谷韵。示沈仲美。
   龙堂。口占柳梢青二小令。
   永兴客馆。用板上韵。赠李督邮。
   双城客馆。复次前韵。
   定平客馆。次板上韵。
   次东岳韵
   次板上韵
   通判设小酌。口占求正。
   咸兴三用春字韵
   朔日行望阙礼志感
   奉审后志感
   北山楼。复次板上韵。
   三次文谷相公韵
   早发咸兴。向德安陵。又用文谷韵。奉酬鹤城使君。
   乐民楼口占。录呈座上诸公。(二首。)
   醉赠吴正郎(得天。○二首。)
   奉谢北青赵通判寄书
   又用经字韵。奉酬鹤城使君。
   早发咸山。奉审 纯陵途中口占。
   醉后口占
   和陵奉审归路口占
   口占一律。奉呈按使行轩。
   又用经字韵。奉酬鹤城使君。
   三次前韵。奉呈方伯行轩。
   按使南云路为设饯筵。席上四次前韵。录奉求正。
   草原小憩
   双城客馆。次板上韵。
   文川客馆。次板上韵。
   还到春城客馆。口占。
   暮宿高山馆
   高山馆。复次前韵。
   将踰岭。复次前韵。
   银溪驿。复用前韵。
   鹤城凝香阁。设小酌口占。
   淮阳客馆口占
   高山途中。(三首。)
   次昌道板上韵
   志感。又用经字韵。
   金城馆。次板上韵。
   途中志感
   复次前韵。奉赠慎使君(景尹)
   谨次白鹭洲韵
东里集卷之七
 诗
   癸丑夏。董役 齐陵。到临津口占。
   临湍馆。复次前韵。
   三叠前韵。奉呈德水使君。
   四叠奉呈
   衍庆寺。次灵树上人轴中石洲韵。
   次东岳韵
   复次石洲韵
   复次东岳韵
   树师轴。次东岳韵。
   次东岳韵。赠主倅。(六首。)
   还到沙川志感
   访文谷相公于江村。口占录奉。
   访郑判书礼卿。次前韵以赠。
   宁陵奉审志感。(二首。)
   郑参判(斗卿)
   宁陵迁葬挽。(四首。)
   明善公主挽
   仁宣大妃挽辞
   显宗大王挽章。(五首。)
   口占述怀
   次表弟洪国卿寄示韵
   立碑先墓志感
   次南判书云卿具庆帖中韵
   挽李参议(夏)
   题尚方契屏
   清风府院君金(佑明)挽。(二首。)
   权参判(堣)
   以湿症将浴平山温泉。夕宿坡州村舍。口占。
   夕抵金川。崔按使(文湜)来见。口占以谢。(二首。)
   复用村字韵
   复用投字韵。谢白川使君闵(焘)远来相访。
   奉赠松都留守。(三首。)
   与金正郎(载显)夜话。又叠前韵。
   次文谷相公韵
   咏盆梅。(二首。)
   对使。走次诸公和寄韵。(二首。)
   丙辰正月。南原府设武科 殿试。以命官。本月十六日辞 朝。夕抵水原客馆口占。
   灵沼亭志感。(二首。)
   天安郡。逢主倅李使君(寅焕)
   完山客馆志感
   广寒楼。次壁上韵。(二首。)
   次佔毕斋韵
   再次荒字韵。奉寄文谷相公。
   试场口占。录奉诸试官。
   宿广寒楼志感。用前韵。
   简寄洪通津(得禹)务安谪所
   有怀文谷相公。(二首。)
   谩吟录奉诸益。(二首。)
   述怀奉呈文谷
   咏小岛竹。(二首。)
   房上舍明熻精舍。次韵。(二首。)
   广寒楼小集口占
   又次文谷和寄之韵。(二首。)
   复叠前韵志感。(二首。)
   口占录奉诸益。(二首。)
   夜坐无聊口占。(二首。)
   三用昏字韵
   试场口占。(二首。)
   夜坐口占
   雨后即事。(三首。)
   观客舍旧基。(二首。)
   忆舍弟走笔口占。(三首。)
   晓起口占
   志感口占
   夜坐口占。(二首。)
   大行大妃大祥。行望哭礼志感。
   寒食志感
   口占赠李督邮
   赠别绫州使君尹仲麟(趾善)
   赠别顺天使君宋光璧
   赠别主倅韩使君(圣辅)
   又咏小岛竹
   即事。(二首。)
   用前韵。留别诸使君。
   湖南节度使白令公(瑞翰)请余曰。明公之来住广寒楼。月馀日矣。试取之暇。挥洒盈案。诸邑守宰皆得赠行之什。互相传玩。武将虽不闲于此事。亦不能无心焉。愿明公赐一言。以为他日留传之资。不佞既喜节度之清谨淡雅。又重违其意之勤。口占短律以赠其行。
   拜忠烈祠志感
   小会口占
   口占留别主倅
   发獒树口占。(二首。)
   志感
   过寒碧堂口占。(二首。)
   来宿场岩志感
   走次道机轴中韵
   公山客馆口占。录奉按使赵晦(威明)
   朝发锦江口占
   德坪金上舍(元厚)草堂口占
   记梦。(二首。)
   早起口占。(二首。)
   成欢口占
   到振威哭金正平(万均)丧柩
   夕抵水原口占
   口号记行
   午憩口占。(二首。)
   次舍季韵。赠别扶安使君李侄(沆)之行。
   洪知事仲一(处大)挽。(二首。)
   别舍季之任江陵。(三首。)
   挽李永平(知白)
   绫丰府院君具(仁塈)
   赠别淮阳府使金叔道常(宇亨)(○二首。)
   临别。口占柳梢青小令题扇。
东里集卷之八
 诗
   丙辰武科 殿试。退行于七月二十六日。设场于宁边府。又忝 命官之任。本月十二日辞 朝。蒙赐腊药豹皮丹木白磻胡椒。
   松都口占。(二首。)
   题玉溜泉
   龙泉馆。行望阙礼口占。
   待凤轩口占
   百祥楼口占
   试场口占
   用前韵。呈李草庐(惟泰)
   又用前韵求正
   谨次草庐丈漫吟韵求正
   晓起口占
   往在天启壬戌秋七月。天朝御史梁之垣奉敕监军于宁边府。 朝廷极选傧臣而难其人。起废王考月沙先生于待罪中。特付西枢。为接伴使。王考与监军阅月周旋于樽俎间。有傧接录行于世。时家严亦有咨文查点之行。追到于此。陪往成都。至今传为盛事。岁丙辰秋。不肖孙以西枢屏居东郊。而谬忝武科 殿试命官之任。七月十一日拜辞。二十二日。来住兹邑。追惟往事六十年于今。而尚记童稚时所闻矣。山河风景。宛然阿堵之中。感念人代。不胜羹墙之慕。皇华酬唱旧迹尚存。而汉官威仪。不能复睹。则乌得无戚戚于心哉。噫。郊居踪迹。置散职名。偶与之同。奉使年甲。辞朝节序。亦略相似。胜地登览。前后一揆。此又何奇也。攀咏遗什。感怆深切。谨赋近体三首。以寓无穷之怀云尔。
   又用寒字韵志感
   又用前韵志感。(三首。)
   复用寒字韵
   次申通判(琓)
   又次韵
   赠申通判
   客馆志感
   朝雾阴曀。口占志感。(二首。)
   次草庐韵。(四首。)
   志感求正。(二首。)
   试院口占
   即事口占。(二首。)
   试院口占
   中秋日口占志感
   又次通判和寄之韵
   行望阙仪志感
   与申通判小饮
   次申通判韵。(七首。)
   先王大祥日。行望阙礼。志感赠草庐。
   口占赠诸益
   忆东郊口占。用前韵。
   口占录奉。(二首。)
   步上东台最高处口占
   罢试会口占
   次申通判韵
   呼韵
   望京楼小饮。次前韵。
   次申通判韵
   发安州夕抵顺川
   泛舟赤壁。次主倅李君韵。
   次主倅李使君韵
   谨次王考韵
   夜坐无聊口占
   霁后登吏隐台口占
   坐十二阑前口占。(二首。)
   舟中口占
   初五日。发降仙楼。来浴温泉。口占试迟速。次壁上韵。
   夕浴走笔寄巡使
   与巡使对饮。临发口占。
   初九日连浴又次
   夕抵江东县口占
   次卞上人轴中韵
   夕抵浮碧楼口占
   乘舟抵浮碧楼口占
   走次申通判公献韵
   次舍弟弼卿韵
   发箕城
   临发走次轺字韵
   走笔答寄海伯赵公举
   午憩剑水站。口占次前韵。
   宿龙泉馆。又次芝峰韵。
   玉溜泉。次前韵。
   口占
   拜扫金川外祖墓所志感
   女婿金重叔(万重)。携华孙来会松都。志喜。
   谒崇阳书院。次讲堂韵。
   小憩临津石壁口占
   祔大庙陪 祭志感
   次南云卿陪卫行礼志感之作
   又次前韵
   赠别俞星州伯圭(玚)之行
   赠别冬至使吴(廷纬)
   挽金沔川(寿宾)
   与闵圣与(点),庆乐善(最),金夏卿(禹锡)榜会口占。
   三用前韵。和海伯赵公举。
   与成川使君李(球)小饮口占
   赠别茂朱使君俞晦伯(櫶)
   赠别赵文川士俊(圣辅)
   赠别海西李亚使(塾)
   简寄安东使君孟休徵(胄瑞)
   岁丁巳。以臂病受由。将沐浴于江原道平海地。历见舍季于江陵任所。宿奉安站。口占。(二首。)
   访季周口占。(二首。)
   行到原营志感
   谨次伯父韵
   夕宿云交。次前韵。
   早发芳林。又叠前韵。
   珍富驿馆。舍弟出迎。喜而口占。
   横溪途中小雨
   登大关岭
   伏次临瀛壁上六代祖樗轩先生韵(并序)
   东阁小饮口占
   与舍弟同赏镜浦。仍乘舡泛湖口占。
   小憩草堂。向寒松亭口占。
   白沙峰用前韵
   许李台口占
   竹西楼。次六代祖樗轩文康公韵。(二首。)
   燕谨堂用前韵
   蔚珍县客馆。谨次樗轩先祖韵。
   登月松亭口占。(二首。)
   连浴。次东轩壁上李斯文(达衷)韵。(二首。)
   次僧轴韵。(四首。)
   白岩寺口占
   走次舍季寄示韵。(三首。)
   浴后口占
   又次舍季韵
   早发蔚珍县
   小憩兴富驿
   小憩召公台
   竹西楼。逢舍弟志喜。(四首。)
   夕抵羽溪
   十六日还抵临瀛
   东轩口占
   先考讳日。与舍弟行祭于江陵府任所。志感。
   又叠欢字韵
   观抛毬乐口占
   观处容舞。用前韵。
   排闷
   沙火村口占
   连谷驿口占
   牛岩少憩
   洞山馆。次企斋韵。
   次舍季韵
   次弼卿牛渚韵
   箕城沐浴后。历览洛山寺口占。
   岘山
   洛山寺。赠襄阳杆城两使君。
   少憩飞仙亭
   次弼卿洛山寺赠两使君韵
   与舍季及两使君同登万景台口占
   元岩驿村。留别舍弟。
   麟蹄客馆。次虚白堂韵。
   杨口县口占。(三首。)
   冒雨发行。(二首。)
   省扫先垄志感
   省扫王考墓志感
   企藏台口占
   小憩山谷
   访退忧金相公。座上口占。
   志感书示喜侄
东里集卷之九
 诗
   永安主第寿宴。口占仰呈诸词伯求正。(二首。)
   走次舍季寄示韵。(三首。)
   挽郑仁川(采和)
   九月十一日。续登高会席上。戏次赵尚书(珩)韵。
   金德山斋舍次韵
   挽金判书(徽)
   老人会席上口占
   赠关东伯赵公举
   儿辈为设寿席。次女婿金重叔韵。
   次光城金永叔(万基)韵。(二首。)
   老人会帖。次张溪谷韵。
   次内弟洪国卿韵。寄堂侄泰仁倅凤朝。
   华孙设小酌。席上次光城韵。(二首。)
   再次元字韵
   次赠洪州赵使君(远期)
   挽金校理(奂)
   三叠元字韵
   四叠
   五叠
   六叠
   七叠
   八叠前韵。和金斯百(锡胄)志感之作。
   赠别黄涧太守任(埅)
   挽郑同知
   次关东伯赵公举韵
   挽李陜川(悦)
   挽李参议茂伯(枝茂)
   舍季为设小酌。席上口占。
   复叠
   与诸友会饮口占
   次弼卿寄沈仲美韵
   复叠寒字韵
   三叠时字韵
   三叠寒字韵
   再用城字韵。寄赵汝吉(嘉锡)
   三叠寄弼卿
   题解剑赠渔父图障子
   洞会次韵
   沈中枢(之溟)台丈设回庆筵。此实近古所未闻之盛事也。席上口占。仰希斤正。(二首。)
   戊午闰三月。受由沐浴于平山地。二十日辞 朝。
   夜抵慎永平(憙)茅亭
   抵松都
   简寄方伯朴令(纯)
   金郊察访张(斗七)来访口占
   简寄南大谏仲辉(二星)谪所
   简寄海牧洪国宝(锡龟)
   简谢海西伯遣褊裨问候
   寄南仲辉。(二首。)
   早起口占
   睡醒无聊口占
   方伯来访。用前韵以谢厚义。
   复用前韵。寄海牧。
   江阴县口占
   赠金川太守韩仲明(斗愈)
   登大兴城
   长湍赤壁口占
   金利川(寿一)大夫人寿宴口占
 拾遗
   矗石夜饮。次舍弟韵。
   闻京信。马上口占。(时聘君被谪。)
   午憩退企院逢雨。(二首。)
   宿安昌
   入原州
   踏青日行到岭上。寄谷翁。
   夕抵安间
   闻柳絮唱美人辞。感旧书怀。
   别李周卿(文雄)
   杨湖席上。逢东淮呼韵。
   舟中次伯父韵。呈东准,止庵,士会。
   复叠
   次伯父韵
   复叠呈东淮
   西湖舟上。(二首。)
   奉先寺僧轴次韵
   丰宁君洪(宝)
   坡州路上。次洪子晦(处亮)
   次济卿韵
   次堂兄韵
   次堂兄韵。寄子晦。
   送卞洪州
   送朴庆州
   仁庙挽词(代延城作)
东里集卷之十
 疏
   辞免正言。仍陈沿路民弊疏。(甲午二月。湖南京试官还朝后。)
   四学儒生请从祀两贤臣于文庙疏
   乞免持平。因陈时弊疏。
   读书堂辞免疏(乙未八月)
   请与同僚同被罪罚。因陈所怀疏。(己亥闰三月校理时。)
   乞递承文院副提调疏
   大司成辞免疏(壬寅二月)
   因 严旨辞免右承旨疏(八月)
   乞递右尹及弘文馆提学副总管疏
   乞递右尹及弘文馆提学副总管疏
   乞免弘文提学疏(丁未正月)
   乞收祈雨祭赏格 赐马之 命。仍乞递免新除同知春秋馆疏。(戊申三月)
   辞免礼曹参判疏(壬子十一月)
   辞免判尹疏
   判尹初度呈辞后辞职疏
   宾厅议礼后。因 严旨待罪城外。请与大臣同被罪罚疏。(甲寅七月)
   宾厅议礼后。因 严旨待罪城外。请与大臣同被罪罚疏。(甲寅七月)
   宾厅议礼后。因 严旨待罪城外。请与大臣同被罪罚疏。(甲寅七月)
   宾厅议礼后。因 严旨待罪城外。请与大臣同被罪罚疏。(甲寅七月)
   因郭世楗凶疏。辞哀册文制述疏。(九月)
   因朴凤祥疏斥。请被罪罚疏。
   两司停启后辞疏
东里集卷之十一
 劄
   司谏院劄子
 启
   因 严旨避嫌启(司谏时)
   因 严旨避嫌启[再避]
   因 严旨牌不进后避嫌
   请勿 亲祭政院启辞
   因雷变政院启辞
   政院 启辞(以右承旨入直时)
   谏院启辞
   宾厅请从权启辞
   嗣位廷请启辞
   宾厅请从权启辞
东里集卷之十二
 表笺
   拟汉朝群臣贺亲策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表(文臣庭试居首)
   庭试居首。面给熟马。拟谢笺。
   大殿诞日百官贺笺
   拟商朝傅说谢命置左右朝夕纳诲表(丙申重试)
   正朝 大殿百官陈贺笺
   元子诞生颁赦文
 批答
   右议政李时白再度呈辞不允批答
   左议政具仁垕初度呈辞不允批答
 教书
   教黄海监司任义伯书
   教忠公道观察使金徽书
 谕书
   谕左参赞宋时烈书
   谕领议政郑太和书
   谕左参赞宋浚吉书
   谕议政府右赞成宋时烈,行副护军宋浚吉书。
   右议政宋时烈处传谕
 书
   礼曹堂上与对马岛主书(特命制进)
 叙
    孝宗大王御笔八大字屏风后叙
 上梁文
   浦渚先生书院上梁文
 序
   秋曹契屏序
 跋
   先府君文集跋
 策问
   [历法]
   [物华天宝]
   [正心窒欲求言育才]
   [文武并用]
   [勤政纳谏]
东里集卷之十三
 祭文
   鲁山墓遣礼官致祭文
   同知韩善一致祭文
   先正臣文献公奇大升书院 赐额祭文
   章陵 亲祭文
   预备
   光陵 亲祭文
   预备
   祈雨祭文
   麟坪大君致祭文(特命制进)
   故儒臣金克一,正郎金驲孙,正言金大有等三人。同享庆尚道清道郡书院。 赐额祭文。
   先正臣文献公郑汝昌,林薰,林芸,郑蕴等四人。同享庆尚道安阴县书院。 赐额祭文。
   七月初八日秋享大祭。兼行 孝宗大王祔 大庙时。 宗庙亲祭文。
   预备祝文
   温阳温井告祭祝文
   祭清阴先生文
   祭外姑文
   祭聘君文
   黄龙山祈雨祭文
   国岛祈雨祭祭文
   祭堂兄大宗伯大学士青湖公文
   祭朴司评子述(承后)
   祭赵仲初文
   祭内兄永安尉文
   亡室贞夫人练祭祭文
 哀册文
   显宗大王哀册文
东里集卷之十四
 行状
   先府君行状
东里集卷之十五
 墓碣
   佥知中枢府事张公墓碣铭
东里集卷之十六
 别稿
   拟汉汲黯请勿以神马歌协于庙乐
   拟晋狐偃请受野人土块
   拟本朝馆学儒生请以两贤臣从祀文庙
   拟汉太尉杨震请速出阿母王圣令居外舍
   拟唐魏徵请勿受新罗美女林邑鹦鹉
   拟汉岑彭妻谢赐邛谷王所献
   拟汉桓荣子郁谢拜侍中
   拟许侯马光谢不遣就国思愆田庐
   拟汉陆续谢命赦出楚狱
   拟汉诸葛亮谢复拜丞相(并引)
   拟唐朝群臣贺斥宇文士及誉树之佞
   拟唐朝群臣贺不御春衫
   拟汉卓文君进司马相如遗札
   拟宋翰林学士苏轼进陆贽奏议
   拟唐朝群臣慰亡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