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归溪遗稿补遗
归溪遗稿补遗 第 x 页
归溪遗稿补遗
 辞
  
归溪遗稿补遗 第 298H 页
和归去来辞(辛丑)
归去来兮。今我不乐胡不归。眄松楸而栖息。纾孺慕之深悲。免殆辱于止足。仰玄训而聿追。况年岁之迟暮。近伯玉之知非。既蔑德而蔑能。可君食而君衣。匪丘园之贲趾。谅君子之审微。曜灵西没。逝波东奔。霜凋碧草。雪压蓬门。群芳已歇。樗栎空存。明鉴未尘。止水在樽。探至人之妙诀。顾何术以驻颜。苟真元之内葆。庶馀齿之可安。净物欲于灵台。绝紫黄于天关。究坟典以寓目。洞往古以冥观。怀重华而不见。讵雍熙之复还。思管葛之需时。怅遥慕夫昭桓。归去来兮。忽轻举以远游。心无往而不届。孰非诚而能求。虽千里犹莫违。处一室而何忧。验尼父之系易。叹箕后之叙畴。愚哉移山。哂彼刻舟。瞻桀莠于甫田。岂若乐于斯丘。愯瞿塘之臭载。盍先退于急流。已矣乎。向晦宴息贵随时。老将至矣那能留。胡为乎舍此将安之。寒松暨孤竹。与我同襟期。临
归溪遗稿补遗 第 298L 页
沧浪以濯缨。扫白云而耘耔。谢朋徒之还往。教儿孙以书诗。终吾生以倘佯。俟百世乎其无疑。
归溪遗稿补遗
 诗
  
投壶会诗
投壶射之细。创制自古昔。鲁鼓与薛令。具著于方册。岂若小数然。奇变誇千百。温公垂范戒。酌古为新格。此礼久不讲。废坏吁可惜。家君昔朝天。远载浮海舶。常存慕夏意。更勉趋庭学。雅会趁佳辰。乃在上元夕。嘉宾盛威仪。揖让就一席。正礼既已行。庆爵随算释。其争也君子。夫岂有非辟。陟远必自迩。失鹄贵反责。得道在弛张。巧拙非所择。吾党倘庶几。服之期无斁。
  附同会诸君诗
 揖让遗风幸不隳。典刑千载在今时。当壶整体宜观德。舍矢从心即中规。俗子相争惟胜负。吾侪所贵是威仪。方知此会非为剧。致世雍熙亦可期。(林川赵子芳 名时馨庚戌生)
  
归溪遗稿补遗 第 299H 页
[附同会诸君诗]
 蹲如定鼎簇如林。随手铿然有磬音。欲验精微须贯耳。却嫌忘助是存心。初终矢别还添算。全败壶分即共斟。揖让竟成宾主礼。从知古道亦宜今。(丰山洪叔镇 名柱世壬子生)
  [附同会诸君诗]
 好趁佳辰设雅戏。铜壶为置两筵头。门前再拜威仪盛。楹外三辞礼数优。随手飞梭分巧拙。视筹行酌迭赓酬。才惭射的宁嫌醉。只喜生平办胜游。(汉阳赵伯承 名胤锡乙卯生)
  
[附同会诸君诗]
 圣远遗风在。千秋雅戏传。佳游耽古意。胜事属今贤。妙理看终始。工夫验败全。弛张元合道。聊得寸心专。
 济济斯文会。相将揖让亲。壶中多少算。座上两三宾。礼数追司马。风流迈舍人。芳樽邀月色。留与共佳辰(汉阳赵禹瑞 名龟锡乙卯生)
  [附同会诸君诗]
 三代投壶礼。温公定格图。今虽久废坏。尚存旧规模。竹作无羽箭。铁为有耳壶。揖让分两席。灿然仪文俱。秉心须正直。岂可论
归溪遗稿补遗 第 299L 页
赢输。上元月正满。雅歌传卮觚。寥寥千载后。讲习还吾徒。(平山申重辉 名 晑癸亥生)
  附投壶会诗帖序
 呜呼。礼之坏也久矣。宾主以狎驩。食飨以侈尚。百拜之仪缺而酒之流祸也。则先王之所以教养民者。于是乎坠于地矣。虽然犹考信于六艺。陈其数以明其义。明其义以和饮人。则古者仁乡党仁长幼之礼。可遍以举也。金上庠一正甫博雅好古士也。其大人既观周。携投壶而归。投壶盖雅戏也。乡饮酒乡射之礼废。而圣人为之壶矢以比射。为之酬酢以比乡饮。列于六经。以寓教养之意。其礼可谓殷矣。岁庚辰春王正月。一正甫约与同志为投壶之会。嘉林赵子芳,丰山洪叔镇,汉阳赵伯承,赵禹瑞暨不佞最兄弟。童子五六人与焉。俾最草其仪。仪既具。卜吉于上元。礼也。宾主揖让兴俯升降。咸中其度。正礼庆爵。既行而彻。亡敢有喧哗失仪者。诗云。礼仪卒度。笑语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0H 页
卒获。观乎斯足以验王道之易易也。礼既卒。禹瑞甫揖在座者曰。兹希有之盛事。不可以亡徵。各以意率播之诗歌。乃授简于最。为之序。最惟叙其宾主食飨之驩而止耳。不可以不文辞。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噫。仲尼当东迁之后。礼乐虽缺。然坤乾夏时。可得以徵也。犹发其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之叹。矧乎论其世则数千载之逖也。距其地则数千里之径也者哉。以数千载之逖也而讲其礼若同时焉。数千里之径也而宜其俗若同邑焉。即吾侪之会。虽谓之举坠于地者。为非僭。而叙一时宾主食飨之驩而止。则与狎而侈者。所争特毫发耳。恶足为盛事也。穷则脩其礼以为教养之本而施诸乡党长幼。达则立其政以为教养之用而施诸天下国家。礼乐文物。折衷于虞夏殷周之际。则若同时而同邑者。不亶为一时之会而已也。兹岂非希有之盛事也耶。然斯会也适在大难之后。戎翟猾夏。朝宗路绝。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0L 页
观是壶矢。不能无憾于仲尼蜡宾之叹。蕲幸吾党之进于礼乐而有不释然者。喟然而题之。时
 崇祯纪元之十有三载岁舍庚辰春正月下浣。平山后人申最季良甫。谨叙。
次朴四宰大父韵。示翼,衍两侄。(并小引)
 昨从朴承旨世城所。借见潘南世家一册。其卷末贴一绝。以寄三儿为题曰。凉生秋馆夜何如。灯火偏宜照简书。努力声名须少壮。分阴当惜莫虚徐。其下朴都事世坚书曰。敬和王父诗韵。其诗曰。见色闻声耳目如。诗中炯戒简中书。持兹自讼仍诏后。驱策蹇驽慎勿徐云。以此观之。原韵似是朴四宰大父之作也。劝戒丁宁。令人感发。而其下又有次韵一绝曰遗篇一读泪交如。斗觉当时炯戒书。书剑不成身已老。至今垂死悔虚徐云者。似是三儿中一人之作。其志业可悲也。余每念汝兄弟有美质而不喜读书。余口不能常语而心未尝少忘。近有眼病。吹灯早眠。且以姊妹病患关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1H 页
念。夜分无寐。仍口呼八十四字。令赵謇书以贻之。汝所未解处。汝严君当言之也。吾非吟咏之时。汝非做业之日。而时不可失。念不能已。聊此及之。勿令为纸上之空言。幸甚。
拨乱兴衰家国如。班班可考古人书。除非立志嗟何及。入室升堂进莫徐。
虞舜,周公耻不如。潜心对越圣贤书。人生百岁犹过隙。乌兔安能为我徐。
裾牛襟马秪相如。可以人而不读书。千里初从足下起。过都历块未宜徐。
次止庵韵(甲辰十一月。在平丘。)
行年四十九年非。何日能忘此日归。不听耳畔嘈嘈语。风雪无妨昼掩扉。
简寄郑礼卿(名知和。戊申。)
自牧滩头有旧居。山饶薇蕨水饶鱼。 国恩未报身先病。胡不归来老尚书。
乞解度支不得请。(戊申三月)
平生不喜见要人。今日那知作此身。嘱托纷纭难变俗。文书旁午只劳神。群生齐困将填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1L 页
壑。万井皆枯又阅春。况复经年淹痼疾。从他束缚更酸辛。
大水(戊申六月)
荒政频年 圣主劳。微臣仰助蔑丝毫。向来忧旱今忧水。双鬓唯应著二毛。
解度支(戊申七月)
去岁连章解本兵。今秋乞免地曹乡。 圣恩如海将何报。唯祝年丰粒我氓。
有感
蹠寿颜夭自古先。我今何独泪潸然。所悲邦运阽危域。屈指朝端若个贤。
挽李同年子重(名垕)
白首投荒振直声。春明还入母儿情。皇天不照泉台掩。志士闻来涕泪横。
十八同年置刺辰。上元珂马洛城春。如今回首成陈迹。无复尊前一笑新。
归溪遗稿补遗
 疏劄
  
户曹判书辞免疏(戊申四月)
伏以臣疾病沈痼。差歇无期。猥陈难任职事之状于 威颜之下。伏想 圣明已尽洞烛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2H 页
矣。虽在平常无事之日。决不可瘝旷此任。况当民穷财竭菑害叠臻之时。强委莫重之责于病败蔑实之臣哉。兹敢冒死。复申前日之请。伏愿 圣明俯垂矜察。亟递度支之任。且臣愚妄失性。不知癸亥以后之朝无党论。又不知铨曹郎属之无擅进退。忧治世而进瞽说。无益于 国。速谤于身。臣诚惭惧。咋指无及。夫以臣自陈其失。自服其罪者。独得晏然。而如赵复阳,朴长远。自慊于心。无小欺掩之人。乃入于面谩疑似之间。是谁之咎。皆臣之罪。仰愧于天。俯怍于人。将何颜面出入朝端乎。更乞 圣明谅臣情势。仍 赐罢斥。以为妄言者之戒。则以罪为荣。臣实幸甚。臣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在南汉乞暇扫坟疏(戊申五月)
伏以臣于本月十七日。来到南汉。扶曳病躯周审城机。公事已毕。还 朝在即。而第有私悃。不得不仰吁于 孝理之下。臣父母坟茔在杨州之境。隔江南北。一水盈盈。由陆则才过十许里。寻舟则仅枉数步地。若于归程。许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2L 页
臣展扫。则幽明荣感。极天无量。兹忘僭猥之嫌。敢陈惋切之怀。伏愿 圣慈特赐恩暇。俾伸至情。臣无任惶恐陨越之至。
辞户曹判书疏(戊申五月二十四日在平丘)
伏以臣之宿患。本出于劳伤。而痰火作孽升降无常。累朔调治而不足。一时触感而有馀。臣于本月十七日。来到南汉。周审两营六寺东西将台试射城内将士等。祗奉 圣旨。获展松楸。衔 恩感激。陨结难报。固当即还 京辇。奔走率职。而胃败于客食。气损于登陟。汗后受风。由表入里。顽痰结喉。咳喘达夜。委顿床席。无计起动。旬月之间。痊可难期。念臣所带。俱系紧务。决不可偃息郊圻任他瘝旷。兹冒万死。封疏上 闻。伏愿 圣明将臣本职及兼带判义禁。为先递改。以便公私千万幸甚。臣无任惶闷祈祝之至。
辞户曹判书疏[再疏](戊申五月二十八日在平丘)
伏以臣本以宜退之身。有此难强之疾。冒昧尘渎。冀蒙罢免。伏承 恩批。令臣速入察职。臣奉读兢惶。罔知攸措。臣之病状。伏惟 圣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3H 页
上曾已洞察。积月逾年。未占差涂。气力渐至萎薾。精神益觉销敚。其何以任重负而供剧务哉。臣于前夏。始患此病。乞解本兵。章六七上。缘臣诚意肤浅。未能回 天。卒赖大臣之言。幸得释务。今臣年加一齿。病不见愈。况此度支之务。非如夏官之总纲领而已。日用经费之出纳。虽升合丝缕之微。靡不照管。此岂病败之人所可堪任哉。且诸大臣无不为臣忧之。曾亦陈达于 筵席。而前后蕲免。未蒙 察纳。臣不胜闷抑之至。夫七情之发。人所同有。而终偾 国事。惟是之惧。至于反易虚实非理相加之言。则不足与较。直若矇瞽之不闻不睹焉。日月之明。岂不下烛乎。目今 国势之岌嶪难救。无愚智共知。臣沐浴 恩泽。滥跻列卿。图报尺寸。素所蓄积。当事而避宁有是心。今兹吁请。诚出于病势情势之万不获已也。伏愿 圣上俯矜危衷。亟准前请。将臣本职及兼带金吾之任。为先递改。毋误官事。以保微命。不胜幸甚。
辞户曹判书疏[三疏](戊申六月初三日在平丘)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3L 页
伏以臣病缠膏肓。澌败日深。冒昧陈渎。恭俟 严谴。不料 圣明再降温批。令臣从速入来察职。臣一味惶感。无所措躬。即当不计生死。蒲伏趋 命。而顾臣筋力有不能得者。瞻望 象魏。涕泪纵横。且窃伏闻。谏臣之疏。又举臣名。乃曰。投疏呈单。不递则不已。又曰。浮议或岐。纷纭未已。其所谓不递则不已。不知心之言也。而至于纷纭之议。宁非可怕之甚者乎。臣于赵复阳引入之后。承 命就职。则事已殊矣。宿症沈绵。同朝共知。则非一时之托疾明矣。臣虽无状。不欲辜 恩负 国。不后于人。岂于今忘 国家之急而较长短于彼。以决其去就乎。悠悠之言。乃至于是。良可叹也。臣之屏伏郊圻。奄过旬日。其间慢 命旷职之罪。已不可胜言。而诸司殿最之期且迫。金吾滞囚之弊非细。决不可旷日持久损 国体而增臣罪。兹敢冒死更吁于 天地父母之前。伏愿 圣明谅臣实情。亟递臣职。以延残喘。以幸 国事。臣无任云云。
因内三厅拟望事被诬后辞职疏(丁未十月)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4H 页
伏以臣昨上疏本。冀蒙显罚。而 圣批不许。谕以不必为嫌。臣诚惶愧。不知所出。台臣既以循私请罪。而臣既倖免。又不以为嫌。则不但臣身之都没廉隅。又何以为今日铨注不公者之戒乎。伏见台启以讲不者。一除宣传。一除守门为言。而内三厅被荐者试射入格。则即属禁旅。临政备拟。乃是近规。而讲书之举则或行或否。非有定例。臣于壬寅。初叨本兵而将鬼被荐之新进出身。无由知其贤愚长短。必令讲其所习之书。且令自书科甲年岁姓名。因以审察其容貌举止。能讲者不必武健。武健者亦未必解文。较长量短。或调或否。五过都目。未尝废辍。再忝本任。又复如是。而内三厅仕满之窠常少。被荐者常多。故不能尽为除职。得之者以为若德。不得者便曰后我。使知者而闻之。则以为事势之当然。使不知者闻之。则未免有腹疑。谤议之生。职由于此。今闻台官之所指宣传。即许梓云。而梓是久仕禁军。未第前以南行被荐。试才入格。而禁军之已经都试者。直拜内三厅。又是 
归溪遗稿补遗 第 304L 页
先朝受教。若使臣果欲容私。则直为差除。有何不可而使之再讲。又复降拟乎。至于守门将洪汝焘之除拜。则在臣已递之后。而乃曰考其文书。实状昭然。何其谬乎。既觉其非。犹且支吾。尤所未晓也。臣不欲指陈烦缕。有若呶呶自明。而不如是则 朝家终不知私某人除某职。而远外听闻之人。亦必不知此论之何为而发。又何为而停。兹不得不略陈其槩。伏愿 殿下察臣负犯之难宥。将臣所带职名。并赐镌削。仍治臣循私之罪。以肃 朝纲。以谢物议。千万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