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归溪遗稿卷上
归溪遗稿卷上 第 x 页
归溪遗稿卷上
 诗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39H 页
拟木兰诗(月课)
烽火照甘泉。虏骑度桑乾。天子按剑怒。将军已登坛。羽书日夜驰。壮士催征鞍。东邻朝送夫。别语何辛酸。南邻夕送兄。相视涕汍澜。西家有阿女。自名为木兰。闻爷将赴召。中夜忧心慱。女愿替爷行。女行无所难。女去好守边。愿爷心自宽。弓剑佩在腰。战袍易罗纨。天明独登途。关路何漫漫。行行适万里。去去身形单。辕门号令急。刀斗风霜寒。转斗阴山北。轻骑追可汗。身经百馀战。体肤无全完。不惮征戍苦。不辞箸力殚。但愿爷娘在。归去重相欢。十年乃得归。奏凯入长安。爷娘闻女至。惊喜出门看。扶女下马步。引女坐高阑。授女箧中裳。脱女战时冠。对镜理云鬓。箜篌手自弹。但见笑容开。无复心头剜。几年边塞别。一夕成团栾。亲戚争相贺。儿童相聚观。可惜同戍客。不识阿女谩。相顾始错愕。啧啧空长叹。
谢任实宰赵汝三(名晋锡)送扇简海衣纸束。
图南君作宰。直北我投荒。中间隔千里。消息何茫茫。昨者京使至。开缄书札光。遗我扇盈把。五色灿成章。副以青华笺。竹册古中郎。海衣叠成卷。缄之盛一囊。扇以表相思。循环且翕张。纸以勉相厚。输写倾心肠。海衣比胶漆。括囊喻闭藏。服之期无斁。收贮在巾箱。明月照两地。两地遥相望。男儿四方志。乍别安足伤。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39L 页
汝三次韵以寄。更用前韵。
归隐胡不归。底事又窜荒。得失与祸福。此理竟微茫。何罪在缧绁。何德被宠光。雕篆蔑小技。学业歉日章。荐雷叨讲筵。记马忝省郎。月殿重攀桂。玉署更隐囊。恐惧力难胜。谨避声势张。匍匐凡民救。人皆有是肠。此事诚偶然。非有宿怨藏。一札终深坐。谤书已满箱。谴谪固所甘。奈此庭闱望。秋风吹客衣。嘿嘿徒自伤。
别李锡尔耽罗绣衣之行。(名庆亿)
昔我未胜冠。即与徐君友。徐君多益友。无出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0H 页
伯氏右。顾我樗散姿。百拙无一取。得交伯仲间。释褐相先后。刮去世俗态。情爱日益厚。中间我受玦。下邑君佩绶。愧我投木瓜。得君报琼玖。俄然重盍簪。城南更携手。伯氏又分符。朋知各异趣。相从惟我君。雨夜春煎韭。薇垣振直声。清朝任绳纠。批鳞为君危。 圣主终含垢。耽罗邈海外。刺史行所部。小倅衔嫌怒。置对言足丑。按验择绣衣。刚明舍君否。吾方忝铨席。注拟君为首。远涉波涛险。兹行异陆走。重贻慈闱念。我实任其咎。然君早许国。立心良不苟。行当看叱驭。破浪知何有。恩威庶远布。是非立可剖。疾苦询攻驹。艰难及畎亩。职贡或失宜。且念蠲逋负。逍遥汉挐顶。手探维南斗。胸怀隘宇宙。云梦吞八九。汀洲拥橘柚。灵药抽林薮。壮游诚可喜。其奈睽离久。秋风惜别意。笔挥金殿帚。珍重慎行李。且莫畏多口。遐氓久罹害。一一陈 纩黈。上以酬 君恩。勉思毋虚受。下以慰慈颜。彩衣还上寿。俟君竣事日。更把江头酒。
李济卿挽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0L 页
昔君舞象年。与我同莲榜。君才出等夷。光焰长万丈。顾惭鲁钝姿。难和白雪响。交亲自三世。莫逆拟无两。俄然遭世难。东西避抢攘。登楼君有作。矗石增显敞。文词逼骚屈。读之心神爽。及君归京师。声誉日又广。峨洋千古调。力排哇音荡。骅骝腾绝足。文场严韅鞅。决科如拾芥。云霄看直上。轩冕不适意。忽乎吾将往。金刚万二峰。杖策追龙象。杰句溢箱箧。往往慑魍魉。春塘帐殿开。花外簇仙仗。战艺冠儒臣。 至尊赐鉴赏。珥笔侍丹墀。同朝喜 殊奖。呕肠固已忧。神理竟何枉。我时问君病。君犹倚书幌。顷刻痛长绝。玉楼成惚恍。断弦那可续。引满非畴曩。朝嘻与夕怡。寂寞归泉壤。高才既未售。永年胡不享。所贵有令名。后世人皆仰。秋风动征翣。白露凋宿莽。与君从此诀。音容空仿像。
金刚山行。寄春坡老师。邀住乌鸭。(师名双彦)
金刚之名十界闻。十界之山无与匹。有大名者实难副。唯有金刚美不溢。华人欲见愿生东。矧我烟霞成痼疾。弱龄东游觇小白。傍走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1H 页
扶桑看出日。南窥臣浸北踰关。夙昔镶观颇可述。今年坐贬自玉堂。鸟道参天人所怵。闻说神山在咫尺。名与金刚相甲乙。携僧独上上上头。俯瞰灵湫飞步疾。僧言此山亦奇绝。不必金刚为第一。龙湫固与九渊并。广石当为万瀑秩。鸭池元非九井伦。白颠比则毗卢失。金刚之名固不虚。兹山之胜亦超轶。既见乌鸭便金刚。彷佛岩峦皆嵂崒。吾闻僧语意豁然。未见金刚愿已毕。秋来卧病不再往。定拟明春乘兴出。秪恨山中乏幽禅。何由得闻波罗密。春波老师闻名久。禅那独持无上律。一庵高住释迦峰。世人谁识维摩诘。气岸堂堂小一世。肯向丛林开丈室。神山固应有所待。太半休悭来促膝。金刚乌鸭无彼此。一见庶忘尘世汩。为报沙弥传我语。旅窗点灯聊放笔。
读蔺相如传
战国多奇士。相如有重名。设宾归赵璧。屈节避廉生。一腋千羊胜。无心两虎争。如何王氏子。著论漫相轻。
读乐毅传
忼慨酬知己。男儿轻死生。黄金才筑室。即墨且残城。晏出燕王驾。早空骑劫营。千秋国士报。不忍更还兵。
送永安都尉赴燕。时。余以礼议往祭鲁山墓。
我戒关东辖。君催蓟北辕。鹤去千年恨。鹃啼万古冤。行止本无定。废兴那复论。俯仰乾坤窄。临岐更断魂。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1L 页
别金状元建中宰清风(名震标)
湖西第一郡。地主即龙头。客送凌波阁。帆归寒碧楼。仙舟望不及。真境杳难求。尘累何时脱。与君同此游。
吴大兴君瑞别(名挺纬)
圣主轸湖民。经帷辍近臣。化应期月速。惠及发春新。梅阁题诗富。花砖寄梦频。潘舆早行乐。不日下 恩纶。
李仁川幼能别(名端相)
往岁离仙境。今春入玉堂。人方看出处。君自慎行藏。散迹才江阁。殊 恩又郡章。何如老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2H 页
司马。奔走似颠狂。
挽尹直长(楷)
陪游童丱日。旧迹尚能谙。杖屦无冬夏。田园自北南。微官才一命。馀庆属多男。幽问今朝遽。题词痛岂堪。
挽赵掌令(涑)
介士今难见。唯公独盛名。图书娱晚节。簪绂谢浮荣。七帙踰中寿。高风远俗情。终乖问字意。题挽愧平生。
次止庵(李行进)游山楼韵(楼即尚成安公震遗址)
幽涧泠泠瀑。层崖面面台。楼居元绝境。临眺几深杯。往事偏多感。诸公复一来。即今构厦地。长忆栋梁材。
谪鹤城。次府伯李公韵。(名后山○戊子)
一作明时放逐臣。此生长愧筑瀼滨。十年陈迹还今日。千里相逢即故人。得失已从翁马验。行藏堪与海鸥亲。关心只是庭闱隔。节换殊方鬓欲新。
俚语记闻
道上传言十九非。关河迢递信书稀。越裳翡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2L 页
翠从何至。卉服倭人尚不归。嫠妇犹知忧社稷。诸公宁复事依违。向闻南国牛头两。又说村田鼯脚飞。
茅堂
溪前茅屋架三椽。柳下疏渠引小泉。村客来时聊对酌。树阴浓处且酣眠。乾坤纳纳身同寄。宇宙茫茫岁几迁。无事百年浑得醉。莫教轩冕到鸥边。
酬扶安倅李锡尔
故人南纪别经秋。千里书回豁我愁。岭路归云三峡树。海天明月五更楼。崚嶒病骨吟黄叶。怅望关河搔白头。闻道鹤湖曾避地。如今安得做清游。
奉寄北伯李公(名厚源)
离筵不作送行诗。天意应知会有时。鸟道十年重过此。人间万事本难期。清秋玉节劳相望。几日清尊慰所思。却怪溪藤随橐至。聊凭驿使为题兹。
遥别赵士求之任清河(名备)
居然鬓发见吾衰。况复关河恨别离。数子龙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3H 页
门看得意。一官鸾棘岂多时。板舆行乐酬君愿。兰室阻欢恼客思。汉水无缘攀祖席。题诗不觉泪痕滋。
次春沼申季良韵(名最)
袁安独卧闭门时。志士忧时泪洗颐。窗外雪深四五尺。枕边梅发两三枝。君今投绂遗尘虑。我已忘机绝俗疑。牛马任他呼便应。不须开口说贤痴。
有怀亡友
相望淮中尚别愁。泉台永隔十年秋。马卿赋擅凌云誉。韩子身将磨蝎谋。古洞萋萋芳草绿。高楼寂寂大江流。遗书会待他年录。门下今看有一侯。(右怀春沼)
乾坤翻覆丙丁年。遁迹湖中别有天。世事十难知一二。萍踪再去隔三千。首阳忍埋高人骨。他日谁将草藁传。孤负城隅死生别。至今追忆泪潸然。(右怀华隐)
小山丛桂早驰声。文史三冬万念轻。白下能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3L 页
诗推水部。斗间奇气识丰城。几从旅榻谈锋剧。一出名涂俗眼惊。每过弼云峰下路。羊昙空复涕纵横。(右怀小山)
赵氏连城白璧双。几年把臂读书釭。将名早挂天门榜。剪烛同眠玉署窗。鹤上杨州飞画栋。雁留寒影蘸澄江。半生知旧俱零落。廷尉门前奈断跫。(右怀慵隐藏六兄弟)
燕都感怀
苍黄忍说甲申春。城阙昏昏暗贼尘。南渡奸臣犹党旧。北来飞骑更添新。重天未彻齐民吁。率土咸悲异俗沦。千载河清知有日。遗黎倘复见昌辰。
长城
临洮初起始皇年。山海增修势扼咽。横断冈峦来万里。截分夷夏壮三边。英雄用武非无地。兴丧由人岂在天。西望金台饶感慨。几多行客泪潸然。
次止庵(李行进)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4H 页
少小追随文酒场。如今鬓发已成苍。骑曹豪气轻馀子。京尹诗名似大郎。浮世宦游堪一笑。暮年心事自多伤。急流勇退知何日。却愧悤悤踏晓霜。
李佥枢(时省)
半生潦倒郁奇才。一捷惊人世共推。文足三冬该更博。穷驱五鬼去还来。年衰已纳佥枢秩。兴到时倾浊酒杯。是日花山收紫气。霜枫露菊总堪哀。
春日即事
迟日书斋静。微风轻燕斜。一年春意好。细草又闲花
简寄礼书洪大而(名命夏)
僧自俗离来。风烟携满袖。根尘犹未了。却向南宫扣。
缝针僧
眉浮数点雪。衲破千片云。暗里不中线。持针待朝昕。
偶吟
万事不如意。浮生能几时。羡兹云外鹤。千里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4L 页
一高飞。
挽李江界(光载)
紫塞双旌去。青山一木归。可怜都护曲。行路亦沾衣。
挽权掌令(斗枢)
地下辰溪子。人间归隐翁。权郎今又逝。雪涕洒悲风。(春沼一号辰溪)
舟访牛川旧居
十七年前此地游。归来不识某林丘。邻翁话罢儿时事。夜久方回上濑舟。
池成
半亩方塘彻底清。数丛佳菊傍篱生。闲来洗砚无馀事。岁暮幽期餐落英。
寄春沼
文章经术子能全。高卧东山养几年。遥想楚筵勤设醴。风流应不愧前贤。
从演上人。问金刚游客路程。
此去金刚信宿馀。秋来山色定何如。逢僧细话论真面。浓淡高低一听渠。
寄双彦上人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5H 页
浮世曾无一日雅。神交空许百年心。诗篇谩道相逢语。莫是前缘梦里寻。
梦见辰溪有作
夜间魂梦共周旋。昵侍 君王尺五天。不道烟波迷斗峡。觉来翘首倍茫然。
次郑君平僧轴韵
方丈蓬莱去又来。浮云踪迹尽奇哉。簿书丛里开诗卷。当吸金茎露一杯。
奉审 宁陵。奉和沂川相。(洪公命夏)
抚枕中宵涕泗流。存亡危急属兹秋。 先王厚德将何报。戮力相期共戚休。
清川江留别节度以下诸官
清川江上驻征鞍。为别诸公坐语阑。回首妙香盘地轴。一筇安得雪中看。
锡儿以问礼官追到箕城。又自龙湾还至定州作别。题扇以赠。
相送都门半日程。来逢关外一旬更。驱驰 王事迷南北。父子深情到此轻。
宁远卫祖大寿牌楼
嫖姚曾闻勒燕然。沙漠无庭系左贤。尚辞甲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5L 页
第金门里。肯斲云根紫塞边。
元戎四世宠光休。伎尽工倕制作优。飞将当年没羽石。想应鞭入祖生楼。
新正述怀
隔岁松楸展省违。几回南望涕沾衣。长劳魂梦金江月。刚恨当年未赋归。
忆舍弟
一自东阳雁影分。各天南北共看云。不须行役关心念。断饮唯将祝卯君。
忆校理
新安分手欲无言。 王事关心可割恩。玉堂持被寒多少。蛮馆春回断绿樽。
怀春洲(申洗马升)
少日亲知零落尽。洲翁复作九泉人。坟前短碣高三尺。寒食东风又一春。
怀心甫(李监司万雄)
友道今亡到十分。翻云覆雨剧纷纭。每从绿水亭前过。悃愊无华忆李君。
面纱
鲛绡怜汝质轻清。对面期同万里行。截得狞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6H 页
风知有力。筛来浮屑太多情。
驿马
千里初从足底生。黄昏驱策自鸡鸣。纵非冀野空群质。莫作燕台死骨行。
白饭
白饭岂嫌菰米滑。鳜鱼不待桃花肥。味兼水陆浑无兴。欲向西山采蕨薇。
挽李翰林(润朝)
柱下争看紫气东。清冰孤映玉壶中。春光倏忽随风烛。断尽回肠奈若翁。
归溪遗稿卷上
 疏劄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6L 页
工曹参判及兼带辞免陈情疏(辛丑五月)
伏以臣受由愆期。冒死陈章。祗俟 谴罢。不意兹者。 圣谕丁宁。令臣调理上来。非臣贱分所可承当。惶恐陨越。无地自容。俄接吏曹传关。拟臣以自 上迎接客使时赞礼。继伏睹备局 启辞。复差臣以本司有司之任。以臣疾病。以臣庸陋。决难堪任。实未料 朝家之不谅微臣之情势而谬举之至此也。臣之所患。虽非朝夕危急之證。而寻常行步。尚虞颠蹶。则其敢望周旋升降于咫尺之 天威乎。浅劣无识。最出凡人之下。而罪衅交积精又消亡。则其何能陪奉赞益于 廊庙之末议乎。不但此也。臣于前日待罪畿辅。与俘译大失忤。彼欲甘心于臣者非一日矣。奉使燕京傧接西路之人。皆言其执言咆喝。无所不至。而宰执之臣。莫不知其状。毕竟臣身之危辱。顾不足恤。窃恐贻患于 国家而悔无所抵也。其人适在今行。臣之两任。又当此际。岂非可虑之甚者乎。且臣心有所怀。不得不罄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7H 页
竭于 圣聪之下。伏乞 圣慈垂察焉。昔在 先朝。臣父建议请行两湖大同。其时论议多端。而 先王累岁深思。知其可行。遂试湖西。民以为便。最后湖南人士相继陈疏。请同湖西。均蒙其惠。臣父复上劄请从民愿。 先王又赐夬断。即 命先行海邑。而臣民无禄。奄遭 遗弓之痛。逮至 圣明临御。继述 先王之政。更许均行一道。而湖民不幸。连值凶歉。一年二年。渐至迟退。且按道之臣所见参差。无大段著手之事。故虽其已行之邑。亦不能一遵科条。色目之夥。徵敛之烦。犹夫前日。使 先王恤民之至泽未克究宣。而 圣朝博施之盛意。或至沮废。臣每念及此。不胜悲叹。继之以涕泪也。今臣才识既蔑。筋力又瘁。诚不足以备驱使之万一。而至于为国愿忠之诚。耿耿于中。未尝食息少弛。如使瓜代之辰。许臣试可。则臣庶亦少竭驽钝。报答涓埃。如其不效。甘心受罪。亦无所辞。伏愿 圣明下臣此章于 庙堂。询问可否。如以为姑可试用。则乃微臣报效之秋。如以为不可。则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7L 页
臣之庸陋蔑用。于此益著。其可备数于枢宰之末。与闻军国之事乎。亦愿早降 明旨。许臣罢退。以安微分。即天地使万物各遂其性之大德也。臣闻自衒自媒。士女之丑行。君子之所耻也。虽庶品微班。亦不敢有所侥求。而况于方面之重寄乎。然窃观宋朝诸臣自请外试者非一二。而后之论者亦不以为甚非。臣虽不敢自比于古人。而欲忠者国。区区之忱。亦岂遽下于人哉。臣非不知兹言一出。讥诮四集。而衷情所激。终不敢自隐于 天地父母之前。伏乞 圣慈察臣情势之闷切。谅臣忱诚之恳迫。将臣本职兼带同知义禁备局有司及赞礼等任。尽行递改。毋使旷日持久增益罪戾。以保微命。以遂至愿。不胜万幸。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辞都承旨仍论事疏(辛丑八月)
伏以自前 筵中记事。只从史官之草册。虽大段举行之事。其日入 侍注书退而抄出。分付该司而已。丁丑以后。 国家多事。记注之才又不逮于古人。时或有错误分付之举。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8H 页
故始有举行条件书入 启下之规。至于台谏入 侍时 启辞。若是新 启及不时避嫌之辞。则亦一从史官所记。而书出。史官所记。或非其实。台谏枚举而请推者。例也。近日则又刱一例。台谏既退。更以其意。别作一张启辞。书送于政院。使之誊书 启下。而每考纸上之文字。多非 榻前之口语。臣常于此不能无讶。顷者。朴长远之引避也。亦依近规。书送于注书。且问其有所可改与否。而措语之间。别无润色之处。只于语势回转处。有一句语似与 筵中所达有相违错。又以自 上下教不是其是非之批。以为不知其是非而误引之矣。臣以为长远伏在差后。想未详闻 上教。致有此谬。且以其所书送者。不过取质于史官之所记而已。非如台厅 启草之比。遽并抹改两处。使之书入而退出矣。谏院终以此事。至于请推而以终不简通为言。臣之自失相敬之道甚矣。适值 举动临迫。台 启旋停。而臣又急于陪从。抗颜就列。捐廉冒耻。祗益招尤。伏愿 殿下亟递臣职。仍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8L 页
论臣罪。以谢公议。不胜幸甚。且臣于出纳之际。心有所怀。每欲陈暴。而进见非数。或值多官奏事。 御坐移晷。不敢辄罄愚衷。耿结于中。兹于乞免之章。敢效芹曝之忱。伏愿 殿下留神澄省焉。经曰。天工人其代之。又曰。一日二日万几。天行若不健则万物何得以遂焉。人君苟不力行则庶绩何得以凝焉。是以圣如周文而昧爽丕显。贤如唐宗而不安丙枕。曷尝有逸豫而进德。优游而致理者乎。 殿下春秋鼎盛。清明在躬。此正奋发志意勇往力行之日。苟能惕然警省。绝姑息偷惰之念。加严恭寅畏之心。策励群工。纲纪庶务。则风动之效。当在于转移之间。岂不快哉。宋臣苏轼曰。畏期月之劳而忘千载之祸。其言最甚切至。今令人读之。常有凛然之戒。伏愿 殿下尚念于兹。臣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臣藐末。犹能逮事我 仁祖大王及我 孝庙两朝之所以致谨于此者。臣可得以言之。如享官之受 香。必在清早。则受 押之单。才 启而即下。如监军巡将之受牌。事例严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9H 页
重。则 落点之降。每趁宣饭之后。 两朝之事夫岂偶然哉。凡此数事。虽似小节。而曩因 殿下久在调摄之中。多有差过之时。是无非喉舌诸臣不能随事陈白之过。而亦由 宫中掌故之属不能诠禀之失也。至于礼貌大臣之节。我 仁祖大王尤致意于此。虽寻常话言之际。章奏酬答之间。未尝少有忽焉。是以药房之 启。登时发落。相臣之疏劄入。不拘斋戒。批未踰时刻。我 仁祖在邸之日。实尝亲炙于 宣庙。其必有遵述。而 孝庙承之。亦罔敢少忽焉。 殿下之所当法者。其不在于 两朝乎。至于诸司草记。庶僚陈章。虽有间于此。亦不宜留时而引日。一则旷官而废事。一则逆揣而妄说。如非熟思裁断之事。则亦愿随事 批下。俾无留牍于 乙览也。大抵人情。狃于安逸则易。起其颓惰则难。如非大段著力。何能变化气质。噫。以匹夫之身。虑百亩之易。尚不欲晷刻放过。况以千乘之尊。受 祖宗之托。系兆庶之望。贻燕翼之谟。其可自暇自逸。苟一时之安。忽经远之图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49L 页
哉。曾在 先朝。因 筵臣建白。令史官誊取 列圣志状以进矣。 殿下亦尝览观于清燕之侧乎。我 世宗大王。即东方之圣人也。宵旰忧勤。励精图治。三十七年如一日焉。当此之时。品式备具。枢机周密。轶于汉唐之治世。语云欲法尧舜。当法 祖宗。殿下之所当法者。其不在于此乎。臣在 先朝。叨侍经筵。 先王尝讲周书文侯之命篇题之辞。顾谓臣等曰。此非譬喻于今日之事。而今日君臣上下。不可不思患而豫防之也。 渊衷之发。出于寻常万万而有不获已者也。 殿下今日之不能不留意于戎备者。亦犹 先朝之不获已也。但古人所谓凶器危事之喻。不特取戒于用武之际而已。千金之子。尚不垂堂。况以人主之尊。岂可亲莅于仓卒之间。致有万有一危之虑乎。昔年衔橛之虞。尚未痛定。而大臣之误触。又出于不虞。思之体粟。伏想 圣怀当复如何。伏愿 殿下深加戒心。克尽慎毖之道。苟于日后欲有所试。则毋宁 降旨明教。俾令有司。得以周旋于先事之辰。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0H 页
而庶不至于如昨日之急遽颠倒。一举而三失也。幸甚。臣本无似。忝叨近密。目见纲纪之日陵。而不能执一维持以尊 君命。心知古事之日亡。而不能随事纠察以存体例。而又不能陈达素蕴于 咫尺之威。终又泯嘿而退。则臣罪尤大。兹将一二故事。仰陈于 冕旒之下。一得之愚。如有所概于 宸心。则不必宣露此章。而 特赐采纳。俾以萤爝之微。得补 日月之光。不胜万幸。
以病辞职。因论事疏。
伏以 移御之举。为 圣躬也。为 慈殿也。冀愿 警御之临。庶获康宁之福。臣民之祈祝。曷有其极。日者 引接之辰。 圣教丁宁。凡诸修理之役。务从简略。又 内下纸地。使补其用。远近瞻聆。孰不钦叹。第窃伏闻两 阙诸殿阁所铺席子及涂壁菱纸等物可存旧排者。亦将易以新之云。果若斯言。则与当初 下教之意。大相径庭。是莅事中涓。不体 圣意。不恤浮费。视同平昔。欲售其才办也。何可一任其所为。使 殿下惧灾恤费之盛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0L 页
意。反归于虚地耶。伏愿 殿下亟下明教。凡铺设之属。涂饰之物可以仍旧者。令与诸官眼同取舍。并勿改之。以存恤费之意。以实前日之 教。移御之后。如有新鲜大过者。则有司诸臣及干事中涓。皆论以违制之罚。毋少饶焉。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况今修理之事。内而中官。外而市徒。大以诸曹之堂郎。小而吏胥儓役之类。皆所目击。岂非著现明显之甚乎。若或与当初从简之 教。不能相副。则其何以服人之心乎。是臣之所大惧也。呜呼。 国家不幸。连岁大侵。庚癸之呼。远近同然。仓庾之乏。内外无异。加以星文告警。地道不宁。其他变异。指不胜屈。无非败乱之徵。危亡之象。 殿下深居九重。虽未能尽烛。而愚夫愚妇。皆知其祸患之迫在朝夕也。年少气锐之人。徒怀慷慨而语不中窾。老成辅弼之臣。或知其然而亦无奈何。国门之外。未见藩蔽之固。肘腋之间。或虑蜂虿之伏。虽在升平之馀。足以驯至于乱。况值衰微之极。几何其不至于无可救之地耶。念之至此。不觉涕零。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1H 页
呜呼。 祖宗数千里疆土。国家百万亿民命。皆系于 殿下之一身。 殿下之自处。其可同于匹夫之苟安而忽经远之图哉。近以卖官也船粟也免租也减贡也而观之。则似乎忧民之㥯。而以侈忕也宴安也慢 命也姑息也而言之。则未见有图事之实。上下交修之道。其止于此而已乎。诚可慨也。噫。桑谷雉雊之异。古之贤君身亲遇之。未闻其归咎于物妖。而只修反身之德。岂虑有所不及而然耶。今有牛而两头。牛犹易罪。至于星之昼耀。其将何掩。惟愿 殿下懋修厥德。不容虚伪。事天以实。爱民以诚。求才如渴而严贤邪之别。从谏如流而察公私之分。以猛济宽。勿移威福于下。以敬胜怠。常存兢业于中。则虽妖孽式月而生。或得全安之助。如其不然。则臣未知 国家将税驾于何所也。臣于今日。当诣宾厅之会。中宵耿耿。不遑假寐。若 赐例对。拟贡愚忠于咫尺之 威。忽遇风邪之袭。浑体寒战。仍成眩晕之症。昏倒仅苏。瞻望 宸极。不能自力。兹不谅其猥屑。敢效芹曝之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1L 页
忱。伏愿 殿下勿以人废言。特 赐采纳。将臣本职兼带。并行递改。仍治臣逋慢自便之罪。不胜幸甚。
守御使辞免疏
伏以臣本驽劣。无所比数。猥当重任。遇事愦愦。而既不能裨补涓埃以答 鸿私。亦不欲都忘分义。私便身图。故累遭弹章而未尝一意求去。长招谤议而犹且夙夜奔走。臣之廉隅。扫地尽矣。有臣如此。将焉用哉。矧今时虞孔棘。小大慄慄。有若危亡之患迫在朝夕者然。当此之时。所以转危为安者。政在于甄拔人才。各当其职。而至于阴雨之备。尤不可少忽也。乃者。 圣上高拱渊嘿于穆清之上。诸臣分割门户于朝著之间。大小差除。俱不满人意。而今使一书生。掌本兵之权。又加以守御之任。 圣朝无人之叹。于是极矣。此岂驽才琐力所可堪负。而又何可使闻于国人乎。庙堂之荐拟。固已可怪。而 殿下之不量其才否而强委重焉。又何故也。古之人主。有辇过郎署。抚髀而思者。以今视昔。良可慨也。今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2H 页
臣迫于 严命。遽尔叨受。异时缓急。将安所恃乎。微臣之偾败。固无足恤。而其于 国事何哉。且臣兼带宣惠提调。已有年所。而本不解事。无所猷为。今当田政改纪民役更始之日。全昧经远之虑。重召畿民之怨。无非臣初不固辞冒受重任之致。臣今噬脐无及。其可再误乎。即者 召牌下临。臣不敢退伏私室。来诣 阙下。而决不敢冒昧承当。兹敢略陈危衷。伏愿 殿下亟令还收守御使之新命。回授可堪之人。而并递宣惠提调之任。以安微臣之分。
英陵改莎更询处置劄(癸卯缮工提调时)
伏以臣窃伏闻本朝 列圣诸陵寝中。惟 健元陵 英陵所用莎草异常。故自始封 陵至今日。未尝改莎云。臣于丁酉秋。忝按畿辅。奉审 英陵。则 陵上莎草发穗离披。取风落者两茎。以尺量之。则长二尺有八寸。即俗所谓束莎草也。此莎。著根最固当初用此。意必有在也。往在甲戊春。故相臣吴允谦 奉审后 启辞。有曰。 英陵陵上莎草。与今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2L 页
时各 陵莎草有异。茎叶芊绵。本根连结。今若尽去旧草。改以新莎。则不无日后易致枯损之患。反不如仍旧之全完而久长也。臣等素闻此 陵曾无改莎之事。招致故老守护军八九十岁者数人问之。皆以为自前未闻有改莎之事。臣等之意。百年流来未改之莎。以一时所见。率尔改之。实为重难云云。 仁祖大王从其议。遂 下勿为改莎之 教矣。上年冬。大臣又为 奉审。今将改莎。臣心有所不释然者。臣又伏闻咸镜道六 陵莎草。亦与常莎不同。私问于监司徐元履。则答以六 陵莎草。果皆束莎于亿莎之类交生而茂盛。长可二三尺许。俗传此莎结根最固。宜于冢墓。故用之云。以此观之。则 英陵之用此莎。益验其不出于偶然而必非例用莎草。年久岁深。任其茂长。结穗而然也。臣之愚意。就即今草根稀疏处。补以同色野莎而已。只修阑干石内颓覆之土。恐或得宜。臣当进往敦事。区区所怀。敢此陈达。伏愿 下询大臣及礼官。俾于修改之日。观势善处。不胜幸甚。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3H 页
取 进止。
进纪效新书劄
伏以臣待罪本兵之后。得接能么儿厅文牒。则被选武官等演习阵法之际。秪凭兵学指南一册。以为讲试之资。虽有论难證质之事。常患无所考据。愿得纪效新书全本以相凭阅云。臣问于本曹。则元无此书。问于他局。亦无所有。遂求得唐乡本各一件。令能么儿堂上及武官中晓解兵书者。再三雠校。正其讹误。且以唐本所载新增八阵图式及练兵实纪中车骑营阵登坛口授等篇。以为别集二卷。合成一帙。用活字印出。此书即天朝名将戚继光之所著者也。继光于嘉靖年间。起自行伍。募浙闽乡兵。屡歼倭寇。以其练兵教艺制敌之方常所历试验效者。悉具于篇中。往在壬辰之难。故相臣李德馨从提督李如松于平壤之战。观浙兵之布阵用技攻城鏖贼之状。因求其所以教练训习之制。遂得是书。以献于 朝。癸巳之后。即设训局军兵。而其所制置。实遵此书。且 命印颁于国中。今垂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3L 页
七十年矣。屡经变乱。自底散逸。几乎泯绝。诚为可惜。语其为书。则乃 圣祖之所尝眷眷于匡复旧物之际者。而论其为用。则目今中外大小将领之臣所不可一日无者也。今以所印若干件。分送于三南各营镇。而先将五件妆䌙投 进。以备 睿览。取 进止。
辞兵曹判书疏(甲辰闰六月)
伏以臣之驽劣病瘁难强重负之状。前后章疏。极陈无蕴。昨又更沥危悰。冀蒙斥退。而诚浅辞拙。未能上格 天意。非唯不 赐允许。反下 温谕。臣诚惶惑。罔知攸措。臣之叨授本职。已至三年。而凡系军政。一应差除。只循流例。未脱旧套。 辇下兵布。久为奸蠹之私窃而了不觉察。武官初选。居多冗杂之苟充而无以变通。其于番调策应之方。储养培植之道无一举者。显罚之不及。亦云幸矣。其又可一向餔歠。知得而不知丧乎。且都目之政。武弁之升擢者。非止一二人。虽曰名在抄选之中。注拟之际。高下先后。实由于臣。是亦岂必尽协公议而能称其职者哉。至于边将之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4H 页
拟差。如非积仕而例调。则皆从久勤而填窠。既无贤愚之鉴别。又无取舍于彼此。而得善地者。视为若德。处远恶则谓之后我。其不能遍慰群情而均塞众望。于此可见。又岂无不敢言而敢怒者乎。失在于臣。怨归于 国。是臣之所大惧也。自古人臣之处铨地而图欲速解者。政在于是。而 朝家之必准其请。意亦非偶。臣是何人。乃敢屡过应递之期而不避久专之嫌。上贻 清朝之羞。自速偾败之灾乎。游辞饰让。臣所深恶。应文备数。臣所不欲。今兹蕲免。实出于情势之万不获已。伏愿 圣慈俯垂矜察。将臣本职及兼带。并 赐递改。以存旧例。以安微分。公私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因李端相疏。陈情请退疏(甲辰十一月)
伏以无状小臣。才居众后。爵在人前。菑孽之生。理所必至。况又不避戚畹之嫌。久专本兵之权。戎之伏莽。奚止三岁。到今颠踬。亦云晚矣。但臣所大恨者。缘臣敛退之不早。卒至贻辱于 圣朝。又令清名之士。得卖友之名也。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4L 页
法与执义李端相。家世相亲。情义有素。年前端相乘夜来访。致其缱绻。语臣曰。近有往来行言。吾既有所闻。不可不言于君。此岂不由于君与尤庵情意阻隔而然欤。所谓尤庵。即宋时烈之别号也。臣答曰。吾与尤庵。情分未深。己丑奔哭 国恤之时。两遭往见。戊戌再入之初。以知申事。引与登 对。其后承 先王之教。往传久未引接之意。未久遭艰。尤庵来吊而去。逮遭后丧。有闵维重请罪之论。流闻其时之事。尤庵果为与知云。吾于首事之闵维重。虽不能匿怨而为交。至于共济 国事。誓不存纤芥之私于胸中。闵维重兄弟。亦且知其如此。况于与闻之尤庵。有何厚望宿怨而行言如此。此不过喜事之徒从中鼓铸。必欲构衅。而一队之人。自未免陷于术中耳。近闻湖中辞说甚夥。贤者亦不能无疑云。吾于尤庵。不能如世人之如七十子之服孔子者。窃为尤庵惜之。端相又问于臣曰。君于服制之论。所见如何。臣答曰。吾非知礼者。何可折衷也。但尹善道之用意构捏。不仁甚矣。至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5H 页
于当服三年之说。不为无据云。则端相曰。此则吾见与君不同矣。其时说话。大略如斯。出于臣口。入于端相之耳。此是朋友间吐露情款。彼此无隐之意。而端相则有意而扣之。臣则率口而应之。安知今日执为左契。以为卖臣之资哉。端相疏中所谓维重此论出于时烈云者。非其实状。岂有以曾所不知之语。语于端相之理乎。设令臣有是心。又有是言。若论彼此交际之如何则可也。岂可以此为贤者进退间大关紧之物事乎。又曰。佐明且尝以时烈服制之论为不是云。谓若臣因其私怨。知其论之是而强为立异者然。凡人之所见。各自不同。且在游,夏之列者。亦不能声入心通于夫子之训。是何伤乎。而端相今乃勒定其如此如此。必欲殴而纳诸怀嫌丑正之地者。亦何心哉。又曰。 殿下若不信臣言。试以此下问于佐明。则亦必不敢以臣言为不是。此又虑臣之掩覆此事。为此丁宁操切之语。不亦甚乎。自古及今。未闻贤者之进退由于 国舅意向之如何。而今其言曰。佐明之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5L 页
意如此则 国舅之意亦必无异云者。尤为可惧。 国舅之意如此。则又将推而及之于何所乎。若谓端相窃自附于事君无隐之义。徒为是全无归宿之语而等闲说过。则又何以臣何忍嗫嚅不言以负 殿下为言哉。臣于此不欲质言更作负端相之人也。噫。使端相。若能真知时烈之难于轻进。实由于臣身而必欲其幡然。则端相于臣心事。亦非全然不相晓者。何不曰向者虽有一时行言。而臣尝见佐明而问之。则少无含憾之意。但其论礼处意见不同。而此则无他。由其见识未到而然。一人所见之不同。顾何损于正正堂堂之论乎。时烈必不以此介怀。唯在 圣上尽礼敦勉以致之云。而今乃提起已往之事。藏蓄无限底意。必欲使中外疑惑。公私俱病而莫之恤者。夫岂偶然哉。今臣情势。毋论端相立心是非之如何。其不可一日立于 朝则决矣。臣非不知屏窜郊畿以俟 严命。而揆以分义。亦有所不敢姑且隐忍迟回。露章自列。有若与端相呶呶争辨者然。臣于此尤不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6H 页
胜愧恧之至。伏愿 圣明俯烛危衷。亟削臣职。迸诸荒裔。以答公议。以谢国人。不胜幸甚。
刑曹判书辞免疏(乙巳正月)
伏以臣曾在乡庐。冒昧封章。冀蒙 恩递。 圣批不许。谕臣入来。寻又祗承 恩旨。以为守御使者。数日之内。 召命继降。有非负累之臣所可承当。臣一味惶悚。罔知攸措。更具尺疏。将付县道。猝闻臣弟病谻。欲得面诀。竭蹶入城。臣之情事。虽曰切迫。进退无据。莫此为甚。且其病势危苦。几绝而苏。相视涕泪。不忍暂舍。身到京 辇之后。又迟席藁之请。臣而不罪。其何以责人臣之逋慢者哉。仍窃伏念臣所遭之事。非系一身之出处去就而已。使臣恬然晏然复抗颜而出。则此不过作一忘廉丧耻之鄙夫。顾无足惜。其于 国家礼贤使臣之道。不瑕有歉然者乎。况顷日大臣之引咎。台官之去职。苟求其故。皆由于臣。静言思之。到今体粟。曾日月之几何。臣之职任机务。次第旋授。宛然如旧。而诸谏之 召复。侧耳无闻。远外之人。当以 朝家举措。为如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6L 页
何哉。微臣之有无。无异于九牛之一毛。而堂堂 圣朝之被讥。将流百世而不刊。利害轻重。岂不较然明乎。臣受 国厚恩。位至卿列 国安则与休。 国忧则与戚。当此 邦家杌隉之辰。汤火之蹈。尚且不辞。其何敢图息偃之便而辞鞅掌之劳乎。区区之志。只欲下不丧廉耻之节。上毋贻 朝廷之羞。伏愿 圣慈哀怜而垂察焉。将臣本职及兼带守御使惠局提调之任。并 赐镌改。仍治臣罪。以警百僚。不胜幸甚。臣无任闷迫祈恳之至。
辅养官辞免疏(乙巳六月)
伏以臣于千万梦寐之外。叨此不敢承当之 命。环顾臣身。无一近似。猥将危悃。仰渎 宸聪。诚意浅薄。未蒙 察纳。臣于此尤增惭惧。直欲循墙而走而不可得也。夫闾巷蛾述之师。尚不可人人而当之。况此辅养之设。实有保傅之义。此岂如臣凡庸瞢学者之所可苟冒哉。经曰。官不必备。唯其人。其在庶职。尚且云然。况辅导 国本。是何等重任。而简之不慎。属之匪人乎。儒贤宿德文衡雅望俱是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7H 页
舆论所归。奚但一夔而足。今乃添臣一人于诸臣之后。反使斯选不重。作一笑端于 明廷。此非臣之所能晓也。君令而臣恭者。礼之正也。事之当也。而或进退不安于义则辞。才地不合于任则辞。今臣所叨之任。才不特不称。义不特不安而已。其何敢黾勉冒就。秪以承 命为恭哉。兹冒万死。更吁于 天地父母之前。伏愿 圣明特垂俯察。亟 命还收 新命。以重 国体。以安微分。臣无任闷迫祈恳之至。
刑曹判书辞免疏(丙午十月)
伏以臣之不合仍带职名之状。曾已露章陈渎。而未蒙 察纳。缘臣迟回眷恋。尚厕朝班。常切愧惧。若陨渊谷。不意兹者 新命又降。臣诚惶惑。不知所出。司寇之长。即六卿之一。非如前职之比。 国家苟有大小利害。彼人必责三公六卿。验乎既往。可知将来。且飞语之捷传。无异户闼之近。而我国之事。常失于不能缜密。虽寻常考官之拟。书出邸执。传播远外。臣常恨其无为 国事深思者。今此铨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7L 页
曹之注拟。岂不大错乎。向日傧接之任。有以臣差遣之议。臣则已知彼人必欲甘心于臣不可避。避事之小嫌。致误 国事。故备陈实状于 庙堂而终不见采。彼到栅外。已有恶言。入我境之后。虽不显加慢侮。而其怨怒之气。恒蓄于胸中。故终蔑临事周旋之效。而乃贻 国家无前之羞辱。到此地头。虽欲噬脐而不可得矣。此非已事之明验乎。查事之结末。近在数月之内。远不过三四朔。自我致慎而力所可及者。无论事之钜细。宜其周思而长念。庶免再误于他日。而观今所为。顾不能然。此臣之所大恨也。臣之才力。本不逮人。而诸务丛集。神思茫昧。决知偾败之在即而此则犹未暇论也。伏愿 圣明俯察危迫之恳。下臣此章于 庙堂。早 赐裁处。毋贻日后之悔。千万幸甚。臣无任惶惧战灼之至。
原襄守令择送进上变通劄(丙午十月)
伏以生民之休戚。系于守令之贤否。在平时尚然。况于颠连丘壑之际。其所关系为如何哉。顷者原襄监司李后山抵书于臣曰。江陵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8H 页
物众地大。豪右武断。加以连值凶岁。公私赤立。即今收拾。其势甚难。而县监崔锡祐不能举职。欲为罢遣。则又恐来代者未必胜于前人。以此趑趄。又曰。崔文湜曾为此邑。能制豪强。治效颇著。遽以微过见罢。邑民至今思之。若令此人更来。则庶可望其苏活云。昨者之政。江陵县监。当为差出。故臣以此意言及于铨臣。及到 榻前。私语于朴长远。则长远之意。亦欲择遣而顾难其人。至于文湜再任。则为虑独贤之叹。其在政体。可谓得矣。臣未免嗫嚅而退矣。及归私室。原襄都事郑载禧过臣。仍传道臣之意曰。通川亦是被灾之处。亦宜择守。而新除之人。秩高而身病。能举荒政。亦未可必。欲请处置于 朝廷而有所不敢云。臣才闻此语。旋接政目。以沈玖为江陵县监矣。此人不无名称。而未闻其风力优为此邑有未可知。政与前日道臣之所虑者相符矣。臣于此悔恨其不能悉陈于 上前也。仍窃伏念。岭东饥荒。近古所无。 朝廷之轸念区画。不啻如救焚拯溺。蠲免身役。调给口粮。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8L 页
无非急先务。而未有若择守之为切且急也。道臣之缕缕言及于臣者。盖以臣管摄本道赈政之故也。后山则受任藩臬。忧民之意。若是其勤切。而臣则昵侍 咫尺之威。终不能导达其情。臣罪大矣。伏乞 圣明治臣不言之罪。更择两邑之守。使海隅之氓。俾续垂绝之命。不胜幸甚。且臣有所怀。不得不继陈焉。岭东民役。率皆蠲减。而臣于朔膳新产 进上。则不在议减之中。此乃任土之贡。其在享 上之道。不当论年事之丰歉轻议节损。而臣见杆城邑吏。细问目今饥荒之状。则政当西成之日。已有呼庚之急。官奴婢十六人逃走于一夜之间。非缘厌苦官役而然。既无糊口之资。不能坐而待死。散亡至此云。闻之惨然。岭东各邑 进上物膳。虽不可遍减。而其中襄杆高三邑应封者。询问本道。推移添定于稍胜之邑。如又难支。则依京圻物膳例。自常平厅。从其月令给价封 进。限明年十月而止。则三邑之民。更可蒙一分之惠。请令该厅。禀 旨施行。取 进止。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9H 页
辞兵曹判书疏(丁未正月)
伏以臣迹是戚畹。任叨兵柄。宜退一也。才分不逮。筋力益瘁。宜退二也。既经大政。是同瓜限。宜退三也。遗辱于 国。免罚于身。此罪当诛。不但言退而止也。臣有宜退者三。当罪者一。而露单请急。 赐告踰例。杜门静俟。 谴诃不及。臣诚惶恧。无地自容。日月所临。幽无不烛。天地虽大。垢岂尽含。君之视臣。犹父视子。臣之事君。犹子事父。疾痛之极。必呼父母。理之常也。伏乞 天地父母。俯谅微衷。将臣本职及兼带守御使知义禁备局宣惠太仆提调等任。并 赐递改。仍治臣罪。以谢国人。公私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辞兵曹判书疏[再疏](丁未正月)
伏以臣猥将宜退当罪之实。仰渎 天听。而语短诚浅。未蒙 察纳。屏伏私室。恭俟 谴责。侧听累日。终无处分。臣之狼狈。顾不足恤。其于公务之废坠何哉。目今 朝廷溃裂。 国不为国。虽使有司之臣各尽其职。固无收拾之望。然岂可使如臣负罪者厕迹其间。专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59L 页
忘责任之如何。恬然晏宴。坐遣时日乎。臣仰愧俯恧。不知所裁。冒死更吁于 冕旒之下。伏愿 殿下俯烛微衷。亟罢臣职。以幸公私。臣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辞兵曹判书劄
伏以大政之后。政官之呈告乞免。在例当然。而过两都目。则 朝家亦许递改。意亦非偶。其在 祖宗朝。虽慎简一时之望实洽然者。授以斯任。尚且如此。况至今日如臣谫劣者承乏苟充。无一近似。而伊考窃吹之日月。乃反过之于前辈。宁不悚惧而惭恧乎。不料 照临之明有所未烛。加由之 命。既下于前。勿辞之 谕。又及于后。此无非臣诚意浅薄未格 天心之致。仰愧俯怍。罔知攸措。仍窃惟念。人主之器使群工。犹梓匠之用木。必得宏钜之材。为之结构。然后虽上雨旁风。可保久远无事。如以孤干弱条驾以高栋重甍。则将不日倾颓。不待智者而知之。今以臣之驽才蔑能而担负重任。顾何异于是乎。且人之才分。自有限量。固不可引而长之。用逾其实。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0H 页
则无补于 国而速戾于身。此尤臣之所大惧也。南汉守御之任。决非一书生之所堪。惠局调度。实系四路民生之休戚。虽得加人数等之才。分授其任。犹难取办。臣是何人。既兼两任。仍据司马之长。再过应递之期而不之退乎。负而且乘。尚虑致寇。今臣之所当者。岂特负乘而止哉。加以禀气素薄。更得偏虚之證。失今不治。将成废疾。虽欲陈力于他日。有不可得。臣之情势。可谓戚矣。伏愿 圣慈俯矜危衷。将臣本职及兼带惠局守御之任。并 赐递改。俾得优闲专意调治。则生死陨结。图报万一。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辞兵曹判书劄[再劄]
伏以臣罄竭危衷。累渎 宸聪。固知僭猥之极。无所逃罪。而顾念所叨之职。皆是 国之重任。才识不逮。报效无期。与其偾事而后去。毋宁敛迹而自靖。似若为身之计。而实欲存 国之体。乃者 圣批靳许。谕臣速出。不知 圣明何取于臣而持难之至此也。目今天灾叠现。人心惊疑。 国势危于缀旒。虽简拔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0L 页
一世之贤才。布列朝端。难望其回乱为治。转危为安。况使如臣驽下之资。久畀本兵之权。更加重寄于身。其何以副军民之望而为缓急之恃乎。臣之愿忠之诚。顾不后于恒人。而自分蚊负之难堪。又恐贤路之久妨。惴惴靡安以待今日。亦云久矣。决不可迫于 严命冒昧更出。伏愿 圣明俯察微臣前后沥血之恳。亟递臣本职及兼带惠局守御之任。以安微分。以延残喘。不胜幸甚。臣无任闷迫祈祝之至。
辞兵曹判书劄[三劄]
伏以 殿下不知臣之无状。置之匪据之地。臣亦不量臣之陋劣。图效万一之报。而迄于三载。罔做一事。前后请急。诚出于不能者去之义。非有分毫饰让而然也。 日月之明。或者未察乎此。冒渎 宸严。至再至三而犹靳 听许。微臣闷迫之忱。尚谁诉哉。臣于狼狈维谷之中。伏见政院 启辞。不胜骇然之至。顷者登 对之时。臣才见政院吏隶点退朔布之弊。极知琐屑而有所烦达。特蒙 圣俞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1H 页
矣。今者政院考据前事。以为兵曹郎厅领来。与注书同坐分给。又曰。中间使书吏领纳。又以使令领送。降之又降。世变可观云。郎厅领来之说。设或不诬。此尤可见其出于矫弊。而然认为尊上司者。岂非误耶。卿相禄俸。皆自受去。仓官输纳。必待 特教。政院胥隶。何其过尊也。料米则往受于外仓。价布则坐致于手中。受米之时。何不顾上司之体面耶。其时政院。如不知此说之无据而为之执言。则可谓不辨之甚矣。今何其再误也。近来外方军民归怨 国家者。皆以役布升尺之比旧渐加为言。而京司之仰食官给者。愈往而愈不满欲。公肆点退。臣实痛恶。区区之意。只在于矫一分之弊习而使纲纪而不紊也。政院之所重。不在于此而在彼。宜乎龃龉而不相合也。缘臣率尔发口。致令 国体加损。儓隶增气。臣今忏悔无及而亦可见时事之无可措手也。且臣之所患。一向沈重。针爇药饵。亦未见效。以此病势。更无陈力之望。伏乞 圣明亟罢臣职。以便公私。不胜万幸。臣无任悚迫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1L 页
祈恳之至。
辞兵曹判书疏(丁未五月)
伏以臣驽才庸品。百不如人。平生报答。唯在于为 国尽瘁。而不幸今者蒲柳先衰。朽质将颠。已至于不可收拾之地。臣于此时。虽欲自力。有不能得也。伏蒙 天地父母。特垂异数。遣医视疾。 赐以珍剂。非臣糜粉所可上报。惶恐陨越。唯有涕泪。使臣筋力。可以调保旬月。能得就列。则岂敢偃息私室。日事封章。自速逋慢之诛哉。唯是病根既深。真元日耗。痰火上攻。气力危缀。有若不保顷刻者然。顾臣所带。是何等职务。而一向旷阙。重误 国事于垂死之辰乎。兹冒万死。更暴危悃。伏乞 圣上察臣病重实状。将臣本职及兼带修改都监提调之任。为先递改。俾臣得以专意调治。回死为生。则陨首结草。岂无他日。臣无任闷迫祈恳之至。
辞兵曹判书疏(丁未七月)
伏以臣当此天灾孔棘上下忧遑之日。一味退伏。唯事陈章。罪戾山积。无所逃遁。如使臣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2H 页
病有一分之减。可堪奔走之役。则何敢不念分义。自速 诛谴乎。唯其真元耗损。虚火上升。有时气短。缕喘若绝。精神惝恍。不能收拾。有若西颓之日。赴壑之水。非药饵所可疗。非饮啖所可撑。见臣者初以为不至甚病。而谛视其喘嗽咳血。气逆昏眩。顷刻异候。知其为根深蒂固。终至难医。医人亦有望见而却走者。其不见臣而不知臣病者。或虑臣情势之难安。作此引疾之举。此则万万无是理。 圣明想已洞烛其不尔也。臣默计自夏至秋。三朔之间。行公之日仅二十。自番军之点阅。禁旅之操鍊。将官之朔射。以至寻常坐衙政厅之进。并皆废阁。如此而不蒙显罚者。实由于 国纲之解弛。有司之循默而然也。在臣何可幸其苟免。长占好爵。在 国家。亦何可因一具臣。抛弃重务乎。况臣所带守御备局宣惠太仆之任。俱系紧重。虽使五人者分掌其务。而一有此难医之疾。则于 朝家利害。当仍畀之任而待其毙乎。抑择人改授俾不至于瘝旷乎。今者禁军将数人有窠。湖西之水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2L 页
帅。亦当差遣。而臣之调理察职。杳无其期。若不早 赐处置。则岂不重误 国事乎。使臣忧谗畏讥。托病求去。则从今以前。应无立 朝之日。使臣择其燥湿。私便身图。则亦必无今日之病。臣情阨辞蹙。倒错无伦。 殿下于此亦可以验臣之不独病于身而心亦病也。伏乞 天地父母。俯谅危衷。亟循前请。将臣本职兼带。尽行递改。以安微分。以幸 国事。臣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辞职上疏(丁未八月)
伏以臣伏蒙 天地生成之泽。得解本兵之务。生死肉骨。未足喻其 至德。沈痾可以去体。腐草可以回春。而狗马之患。成于积劳。药饵之投。不得对症。数日之内。病势越添。尚何望趋 朝而陈力乎。目今畿甸失稔。人皆谓之无异辛丑。言念民事。诚为罔极。 朝家特施宽大之政。不验灾实。尽蠲租税之纳群生之鼓舞。必不减于丰岁。但豪右之有良田者。独享其乐。而贫民之耕瘠土者。犹病其升斗之出。政所谓天地之大。民犹有所憾者也。况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3H 页
秋旱至此。牟耕将废。明岁之忧。有不可量而窃闻赈恤厅区画。不过裁省若干料禄。减除若干常供。取用若干银布。总以计之。米不满万石。布不过千数百同。银才过万两。此外告身之卖。未知又得几石米几同布几斤金。而畿路之外。亦有他道之告灾者。前头又当有身役减布之举云。以臣愚计之。入不足以当其出也。矧兹畿邑官需之外。不可废者。大小祀典也。各项夫马也。人吏复户也。道内不时之役。难以毛举。决不可将此银布博施而遍及。且不幸而有二三年之饥荒。则 国家将何以继之乎。当局诸臣。必已念及乎此。先事经营。而臣方病伏。未得参听末议。徒增忧叹于中。且宣惠厅主管畿甸民役。虽当平岁。犹患事务之或旷。况在今日乎。太仆之草价。亦云半减。而厩马则姑无处分之事。臣待罪提举。末由照管。伏愿 圣上察臣病状。将臣新差赈恤厅堂上及备局宣惠太仆提调之任。为先递改。回授可堪之人。公私幸甚。臣无任惶恐战灼之至。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3L 页
陈弊劄子(戊申正月)
伏以臣于昨日 召命之下。不敢退伏。力疾趋诣。终未祗肃。冒昧陈章而退矣。伏承 圣批以不必深辞调理察职为谕。纵未蒙反汗之典。庶其有回生之望。臣诚惶感陨越于下。臣伏见政院 启辞。有曰客使垂到。许多举行之事。无人主管云。循例接应。自有旧规。不待 庙堂之区画而办耳。第窃伏念。两西与咸镜原襄。俱被灾荒。而西路支敕之需则曾因道臣之状。助给银布。且闻各邑亦有所需待。而若过今行则更无馀力云。哀我民生。罹此诛求。视同分内之事。苟冀目前之免患。不恤冻饿之迫身。言念及此。不觉寒心。各站浮费之多少。实在于求请之裁制与否。其责专在于傧臣。而行中译舌。果能存畏忌之心。则必不坐而越视矣。去冬客使之去来。更无别样申警之举。遂至还复旧套云。今行则宜自备局。另加严饬。使译辈各有分掌。随事宣力。验其功过于事后。则不无所益矣。且北路驿马四十匹。则补把于关西。原襄驿马二十匹。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4H 页
则立待于馆所。累十人马之行赍居送。其费不赀。虽在乐岁。犹且病焉。况其期限又甚促迫。乘饥疲之馀。涉关岭之险。冰雪未消。星夜不休。虽免殒毙于中路。苶然颠踣。无一中用。臣于前岁。目击此状。臣以为今行则并停补把之马。题给军木十馀同于两西各驿。以为雇马之资。则北路关东之驿卒。蒙惠实钜矣。至于馆所立待之马。除馆伴以下因公所骑之外。吏胥皂隶公然跨行。曾莫之禁。殊可骇也。客使留馆。率不过一旬。若于最紧不得已之事。取用军营。出番若于匹。则蔑有不足矣。三南驲骑入把于燕行者。自来相衔。前头又将有报谢之行。先去者未归。后上者又至。何必为此不紧之用。重为劳致于数百千里之外哉。臣亦以为可停。伏愿并 询大臣。有所施行。不胜幸甚。
辞户曹判书疏(戊申二月)
伏以臣昨上疏本。仰渎 天听。冀蒙收还 新命。伏睹 圣批。以本曹久旷。从速察职为谕。臣诚惶闷。不知所出。臣之筋力苟可以支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4L 页
吾于剧务。则当此 国事杌隉之辰。虽百身奔走。亦所不辞。其何敢游辞陈乞。上孤 国恩。下负臣心乎。人亦有言。必量而后入。无入而后量。今臣痼疾沈绵。岁一周矣。朝而似愈。暮即复然。外存形骸。内实消铄。虽今日强起应 命。必明日疾作自废。臣身之死生。顾不足恤。其为公家之害。为如何哉。目今宰列中称有才诚干局者。非特一二人。 朝家宜先拔擢。及其精力之未及消耗而别其利器。不当循涂守套。每求于恒品也。伏愿 圣明俯察微臣疾病难堪之状。亟 赐递改。或垂 睿简。或询大臣。回授可堪之人。则 国事幸甚。臣身幸甚。臣于辞免之章。不当赘陈妄言。而思古人让能之意。念今日 国计之屈。区区之忱。自不能隐。惟 圣明之加意焉。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辞户曹判书劄(戊申七月)
伏以臣重患毒疟之后。气力委顿。饮啖全减。数月之间。决无苏复之望。乃于前日。敢陈短劄。冀蒙 恩递。伏承 圣批。许以调理察任。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5H 页
仍降珍剂。感激 鸿私。陨结难报。即今筋力可能扶曳供仕。旬期之内。如得再三坐衙。则臣何爱一朝之躯命。负 天地罔极之深恩哉。又自前月二十七日。前患复作。日晡寒缩。达夜烦热。如是者已六个日矣。朝夕所仰。只是苦口之汤剂。数匙粥饭。绝不下咽。若此不已。则溘然之期。夫岂远哉。担当度支之务。万无其理。伏愿 圣上下询庙堂。早 赐处分。俾无旷日持久废职害事之弊。千万幸甚。别纸所录。欲于病间登 对时仰达矣。今无自力之望。敢此录 进。乞 赐裁处。臣无任惶恐猥越之至。
  别纸
 顷日因大司谏李正英上疏。有各祭祭服随其执颐改造之 教。其后得接礼曹关文。则奉常寺所在祭服破伤者八十馀件。为先改造云。取见应改之件。则实不合斋洁之用。而且所著祭冠。则以纸糊叠。墨漆之后。加以阿胶。尤甚不精。并以竹网代糊纸。外裹苧布。著以全漆。其制颇胜于前。且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5L 页
移文 太庙。问其应改之件。则冠一百二十馀部。两色衫九十馀件。裳与蔽膝方心又是百数十件。其馀履袜之属。亦并随毁修改。而至于品带则二品以上所带。皆用牛角。三品以下所带。皆用木片著墨。而其制有不可解者。取考五礼仪及三才图会所载图式。则果为彷佛。而凡画物之规。只得画出其一面。故画其前则遗其后。露其左者隐其右。其势然也。今观品带图式。则露其前之一半。隐其后之一半。而祭服之带。泛从所图为之。故只有前面所谓妆钱一。小钱六。旁长钱一。而后面之七长钱及一边之一长钱则阙焉。以即今品带论之。则只存其半。推究其理。实无意义。必是兵乱后改造之时。任事之臣。不为深思。只依样葫芦而做此制也。前日 引见时。领相臣郑太和以为先辈之人差祭时。带其品带。而祭服或有自备而著之者云。今之服朝服者。必带其品带。令差祭之官。服祭服。各随其品。带其常带之带。似胜于木片假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6H 页
作。存前没后。不成模样之带。伏乞并将五礼仪三才图会图式及新造祭带。 下询于诸大臣及儒臣。以正其讹。且臣通计各处所用祭服凡三百八十七件。若尽数改备。则当用䌷十四五同。即今经费虽竭。本曹所在绵䌷。尚有馀裕。古语曰。国之大事在祀。孔子亦曰。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祭服未改之件。鳞次改造。俾无参差不齐之患。而常时藏置之所。亦给点火烧木。令祀官限年主管。勿使有霾染致伤之弊。宜当乞 赐裁处。
 昔在 祖宗朝。铸铜为字。多印书籍。有丁未字乙亥字之号。字体铸法。极其精妙。至见称于中朝文字间矣。自累经兵燹以来。散失无馀。流传册子。少有完秩。甚可惜也。而至于近日。芸局行用。皆是木字。字体刻法。不成模样。臣于顷年印出纪效新书。欲铸铜字而力有不及。经营屡岁。至今春。试取玉堂所在散秩纲目数册。抄拣其字样之精好者。木刻而铜铸。即今所成。大略七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6L 页
千字。而一字叠用者。少则四五六。多则四五十。合而计之。已铸者近六万字。方印孟子大文。而不别设局。只令守御管下军官员役受料解字之人。分掌赴事。而匠人七八人则姑以厅储月给料布。印出书籍之后。自可拮据充偿。而所铸铜铁将至千数百斤。此字毕竟为公家通用之物。不必自守御厅独当其役。前头数朔工匠料布及铜铁之价。令户曹参酌磨鍊题给。俾得完役何如。
辞礼曹判书疏(己酉二月)
伏以臣于弥年痾疢之馀。更縻职务。晨夕供仕。几至两朔。已败收回之筋力。渐觉销铄。移拜春官之后。尤复澌顿。茫昧如堕云雾。上以隳坏职事为忧。下以难保躯命自怜。而适值 太庙展谒之礼。又承湖右往审之 命。未暇请急。强疾驱驰。中路病作。几死仅苏。自往至还。无日不痛。而只以所干之事未克 禀定之故。不计生死。进对 咫尺之威。伏惟 圣明下烛病劣之状。岂容一毫饰辞以亟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7H 页
天诛乎。且泰安设仓之利病。已尽陈列。臣之所深虑者。只在于 庙谟之不能期月守。而如得坚定不改。则虽有一二难便之节而元无必不成之理。故毕陈微臣之所见于 榻前。以俟 圣裁矣。伏见刑曹判书徐必远疏辞。乃以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知其不可而不为争执。为臣之罪案。终又目之以不忠。臣诚骇惧之至。凡天下之事。或有利害居半者。或有利多而害少者。或有利少而害多者。而至于万举万当百为百全者。臣诚未之见也。今此设仓之事。可谓利则多而害少。唯当执其两端。定其行否而已。必远所谓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槩指两陈利害之说而发也。而人之所见。各自不同。其所见解处。亦有深浅之各异。或是或非。犹或可也。而至于不忠之说。何为而发哉。夫人臣怀诈饰非。务欲承顺 君命者。方可以此断之。臣岂有是事哉。虽然。人既谓之不忠。则何敢自以为无是事而晏然而已。臣既有狗马之疾。已无自力之望。而加有负犯至于斯极。决不可一日冒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7L 页
据于 朝列。伏愿 圣明俯察危恳。将臣本职及兼带诸司之务。一并镌改。仍治臣罪。以为他日为人臣不忠者之戒。不胜幸甚。臣无任闷蹙祈恳之至。
请罪申汝哲劄
伏以人臣受 命。不当择其燥湿以徇一己之利害。使文士而若此。犹为无补于 国事。况以武弁当事者。若为此态。则他日缓急。其可恃乎。忠清兵使申汝哲。前任水使时。主管仓舍造作之役。因其时廷议不一。便怀瞻顾之心。莅事之际。都无著力之意。浦边卑下之地。元不筑土。龃龉构成。及当雨水之节。屋瓦上漏。泥壁傍坏。致令众功归虚。仓米多湿。先设墙垣。乃其第一举行之事。而既闻分付之后。反虚一面。无所遮栏。诿以日后仓舍之添造。用馀木物。亦皆散捐。处事之无形若此。使汝哲无才干办而致此。则安所取也。有才而不经意。则尤可恶也。宜黜反陟。滥授阃钺。徒长其私便身图之习。揆诸 国体。岂容如是。不可不明示其罚。以存 国体。以惩他人也。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8H 页
且用人无渐。偾败居多。此皆由于身未经事。心易生骄。汝哲出身未满五岁。骤跻太甚。一加警策。未必不为渠他日勖砺之资也。臣又伏见政目。以杆城郡守权世经移授长城府使。世经由章甫筮仕。为人慈详。升迁州牧。固无不可。而但杆城连值岁歉。逋欠积多。饥民未苏。非时迎送。其弊不赀。笠岩保障。又不知其人器之相称。移易之举。亦可谓失当。臣待罪备局。方管设仓之事。岭东荒政。曾受主管之 命。既有所怀。不敢缄默。言或可采。则 下询庙堂。有所施行。不胜幸甚。
神德王后神主改题事略陈所怀劄(己酉)
伏以 神德王后上徽号之前。先为题主之为未安。无愚智共知。而无古礼之可据。非义起之可定。臣亦待罪都监堂上之列。反覆思度。未得其说。昨伏见玉堂劄辞。诚有意见。先后节次。亦似分明而但伏念题 主之举。莫大之礼节也。 太庙之主。元无改题之例。为其节目间次序之未稳也。而旋题旋改则后之改题。果为得序。前之所题。不过为一时告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8L 页
由而设。无乃近于欲重而反轻乎。臣之愚意。初以为 太庙请谥。虽是初丧之礼。即今造主入 庙。亦与三年后祔 庙之礼无异。今仿初丧请谥之礼。先将上 徽号进玉册造 主入庙之意。虔告 太庙。乃后题 主而仍及题 徽号之意于题 主祝辞中。继进玉册于 神主奉安之后。则是犹 太庙之命之也。此似愈于元无曲折而遽以 徽号题于主面。后 进册宝之为未安。且无旋题旋改渎亵之嫌。妄陈陋见。以备财幸。伏惟 圣明之进退焉。取 进止。
辞兵曹判书劄(庚戌十一月)
伏以臣本空疏。无一可取。猥蒙 国恩。滥跻崇班。自愧不称。人谓斯何。由其受爵不让。兼管常多。既居其任。不能都无一事。差除之间。酬应之际。安得无不协舆论者乎。但不欲党私以求誉。循情而负 国。此心炳然可质神明矣。即伏见正言俞櫶避辞。有曰两铨抡选之公。半为亲故请托之私。又曰戚里有用事之渐。臣待罪戚畹。又窃西铨之柄。谏臣之斥。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9H 页
不是偶然。臣俯仰惭恧。无地措躬。受托用事之罪。当俟摘发而被谴。而本职与诸司之任。俱不可冒居而瘝阙。兹冒万死。露章自列。伏乞 圣慈亟赐斥退。以清 朝端。以谢言者。公私幸甚。
三度加由后辞免疏(辛亥正月)
伏以臣忝叨本兵之长。再经大政。宜递一也。待罪药房之列。匝岁奔走。筋力已瘁。宜递二也。兼管金吾赈恤之任。事务繁多。偾败在即。宜递三也。加以月初累得寒疾。乍解旋感。乍歇旋痛。或试治标之剂。或用补虚之药而俱未得效。辗转沈痼。卧不能起。今已五日矣。即今 圣候尚未平复。药房连有问 安之举。而臣无计运动。冥然退伏。逋慢之罪。无所逃遁。奏谳之辞。固多淹滞。而赈馈之政。亦未躬察。瘝旷之责。莫此为重。况如本兵之务。尤岂可一向停废乎。 恩由荐降。德并生成。枯木朽株。亦可回春。而第臣狗马之疾。出于积伤。旬月之间。难望差复。设令赖 天之灵。幸得痊可。许多公务。其又可丛萃于病败之身而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69L 页
一任其颠蹶乎。臣之此言。非为一身之计也。实恐其重误 国事。伏乞 圣慈察臣至恳。毋留时日。将臣所带兵务内局金吾等任。为先递改。千万幸甚。臣无任闷迫祈恳之至。
病未赴召辞免疏(辛亥正月)
伏以臣之病势情势。决难仍冒剧地与重任。谨将短劄。猥陈情悃。一味惶陨。祗俟 谴责。昨蒙 圣批。特递 内局之任。 体下之恩。殒结难报。病伏之中。感涕自零。欲为调息数日。出而供务。朝者强起讨食。忽觉遍身寒束。俄而。四肢烦热。头痛如碎。移时不歇。今方饮药取汗。不意兹者。 召牌下临。臣欲强起趋赴。则寸步难运。臣欲偃息在床。则 君命斯辱。臣于此际。罔知所措。 国事民事。到此地头。臣虽蔑识。夙夜忧念。不能少弛。思欲奋飞周旋于 庙议之末。而不幸狗马之疾有加无减。终不免为逋 命之归。违慢之罪。无所逃遁。伏乞 圣上将臣所带职务。一并递改。仍治臣罪。不胜万幸。臣无任惶恐陨越之至。
归溪遗稿卷上
 书启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0H 页
鲁山墓致祭后书启(甲午八月。礼曹参议时。)
鲁墓无事致祭之由。臣在宁越时已为驰 启。而取见郡中所上誊录。则或有可考之事。故撮其梗槩。书 启如左。且沿路民人等。以京官下来。多有聚诉之处。事系民情。故不敢以越俎为嫌。并此书 启。不胜惶恐。
天顺元年丁丑。鲁山逊于宁越。其年十月。葬于郡西六里许冬乙旨。越五十九年 中庙朝正德丙子。左承旨申鋿。承 命致祭。磨鍊节目。甚为详尽。右副承旨金安国奉 旨举行。其后又六十年 宣庙朝万历丙子。假承旨柳埙来祭而去。越五年庚辰。故相臣郑澈为本道监司时驰 启。请改筑其墓。又立标石。该曹回 启曰。鲁山君虽贬削位号。封爵尚存而仪物不备。墓道荒凉。反不如贱人之冢。闻者悲伤。往在丙子。遣官致祭。以慰孤魂。一国之人。无不感动。知 圣明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日月渐久。樵牧相寻。封墓立石。 特降香火。行 祖宗未遑之典。允协人情。事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0L 页
系 恩数。请得 圣断。万历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左承旨崔兴源奉 旨议。大臣领议政朴淳。以为依该曹公事。特举阙典。此实盛德事也。左议政卢守慎。以为此盛德事也。依该曹公事施行至当。右议政姜士尚之议。与卢守慎同。至翌年辛巳七月。封墓立石。右副承旨李海寿承 命致祭而去。至万历乙酉。西川府院君郑昆寿为监司。金玏为郡守时。造祭厅斋室厨舍。且以户长严兴道当鲁山初丧时。备棺葬敛。自本道复其子孙户役。又于 宣祖朝万历癸卯。右副承旨郑㷤又来致祭。以本郡人民鲜少。不能专意守护。请除近墓居民三四人身役。永属守护。而本郡以军保抄定故。事未施行云。今则本邑日守三人。除役守护。仅免樵牧之侵。且于庚戌年间。故相臣李廷龟为礼曹判书。时因 筵席说话。议立鲁山祠宇于京中。而其时大臣李德馨,李恒福,韩应寅,尹承勋等议。或以为请依该曹公事施行。或以为方重建四学。土木多事。请设立祠宇于墓下净地。故其时即刱一间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1H 页
之宇于墓下。奉安神位。并祀夫人。俗节忌祭。皆行于祠宇。已成规例。而今番则臣既以墓所致祭。承 命而去。似不当行于祠宇。故致祭墓前而来。坟墓不甚颓圮。而莎草枯损多有见土处。今本道改莎似当。
宁越。以十室残邑。连年凶歉。民事无形。邑民等以独当鲁墓俗节忌祭之故。本道计减六斗之米。以为支保之地。且前为鲁墓守护。构一僧舍。募僧居之。今馀废基。亦无它寺刹。而造纸之砧军。南汉之义僧。循例差定。民代其役。白土掘取之时。亦定役夫三名。峡民以此难支云。此则唯在道臣推移变通。似非难事。
归溪遗稿卷上
 启辞
  
因延城君李时昉论劾事避嫌 启辞。(壬辰正月司谏时)
李时昉事。臣于今日当为连 启。而臣之意见。有不可苟同者。若以亲密两贼。为时昉之罪案。则曾同死生之人。容有可恕之道。比诸馀人之趋附者。宜轻而不宜重也。若以为知其久蓄凶谋而甘心附比。一贼既死。又亲一贼而罪之。则其律岂但止于削职远窜而已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1L 页
乎。大抵论人。如画人面。必须毫毛不爽。然后方可以服人心而定国是。若或遗其实状而加以非罪。则渠岂自服而人孰信之哉。直以时昉不能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雠。如古之廉蔺。为其罪案。则亦必无辞自服而人皆快之矣。今若不明其可罪之实状。而不敢崖异。随人俯仰。非人臣直道事 君之义也。且吏曹参判崔惠吉。亦在弹劾之中。而臣即其时参政之郎僚也。不可自谓无失而晏然论执。以此以彼。决难苟冒。请命递斥臣职。
军兵试才赏格式例变通启(甲午承旨时)
启曰。御营军中日试才计画施赏。与 阙内中日。训局中旬无异。而 阙内中日单子。则总府堂上郎厅著名踏印。郎厅亲呈。而御营军中日单子。则元无著署踏印之事。又使书吏来呈。虽云旧例如此。莫重军兵试才赏格之举。不当任其疏漏以启中间用手之端。今后则一依总府例。大将中军别将中监试者一员。著署踏印。使郎厅亲呈。以防滥伪之弊何如。且臣曾忝兵曹时。总府堂上有言于臣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2H 页
者曰。武艺别监及入直炮手等。与本府下辈相通。每于中日。若有初放得中者。虽不连中于再放三放之时。以他人再放三放之中数。都载于初中者之名。凑合三人之各中。为一人之三发三中。自中轮回。均分其赏。故一番中日。以三发三中伪录者。多至七八人。小不下四五人。事极寒心云。臣与总府相议。初放得中者。别置一处。令初放不中者尽放三柄。然后始令初中者以次入放。故三中者绝少矣。近见中日单子。则与前渐异。必有还踵旧习之弊。请令总府及兵曹。更加严饬。俾无虚费赏给之弊。又闻训局中旬时。例为井间。各填其中数于军名之下。而只循一二三四五六放之次。以木刻中字。填踏于得中之间。空其馀。更无标迹。故下吏受赠。追踏空间。良人之图得禁军帖者。不在技艺之精否。惟在囊钱之有无。一番得帖之后。便受厚料。利之所在。两成痼习。殊无鍊习技艺严明赏罚之意。亦令训局各别严察。并于不中之间。俱著标迹。以狭用奸之路。臣待罪该房。伏见该曹以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2L 页
军兵赏格之难办为忧。而此等数款。皆系虚费 国储之事。故敢此烦 启。
厉祭事收议后更为禀旨启(壬寅礼曹判书时)
启曰。以厉祭设行议大臣草记。 传曰。依议施行事 命下。又因儒臣博考之 启。知道事 传教矣。臣等窃伏见诸大臣收议。则主意在于依常典所载厉祭例设行。而祭文中添入因厉气流行。别为设祭之意。盖五礼仪所载大中小祭。靡神不举。如蝗蝝害谷则设酺祭焉。淫霖不霁则设禜祭焉。至于地震而有解怪之祭。害马而有马步之祭。岂于厉气之流行。人民之死亡。有所遗忘而不载其当祭之神乎。于厉祭祭文中。必曰毋为厉灾以干和气云者。其意盖可见矣。儒臣之 启则盖欲求之于常行厉祭之外。故不得礼典明文。乃引子产答叔向之语及自唐以来祭岳渎之说。以为祭山川之證。此亦非无所据之论。而但考诸 本朝祀典。则 国内山川与风云雷雨城隍之神。并列于南郊之坛。两祭于春秋而未尝特祀其三之一。及有旱灾则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3H 页
乃祭四方山川岳海渎于北郊之坛。而常时则不祭焉。今者舍 国朝以来恒祭之厉。而刱祭所不祭之山川。虽缘义起而恐非得宜。大臣之议。既有依议施行之 教。儒臣之 启。只以知道 批下。臣曹于此更无商确之事。从儒臣之请。更为设祭。而依大臣之议。遵用 国朝典礼。似为得宜。依此举行何如。
请勿遣内司官员启(戊申户曹判书时)
启曰。伏见吏曹背书关内需司文牒。则下送内司官员于全州宫家田地折受处。眼同查覈事也。取考本道 启本与本曹覆 启事意。则似无别样更查之端。且发遣内司官眼同决事于外方。虽在常时。亦甚重难。况此忧虞孔棘民生殿屎之日。烦一路供亿之弊。增小民疾视之心。尤有所不可者。如以前日本曹覆 启为未恰而必欲更辨虚实。则虽送一宫奴。其力自倍于编氓。何待内司官员然后始能办得乎。今当行文之日。不胜区区之忱。惶恐敢 启。
请罪内官启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3L 页
启曰。数日前。内官尹完招致本曹书吏。以敕使 便殿接见时毛方席二坐。依见样造作之意分付。且以 上教自内所用 御坐豹皮方席。亦为新造一件以入云。臣在内局。即为取见前排方席。则心儿豹皮。有横缝不正之处。臣意其前日次入之时。不无换造之弊。送言于中使。欲自本曹监造入之。则答以自 内所用之物。不可自外造作。然则裁作入送云。臣出往本曹。择取毛好色鲜之皮。一从见样裁作入送。则尹完出示 内上中稍大方席曰。此豹皮。不足寸许不可用。还为出给。近来中官操纵之弊。颇有云云之语。而为其投鼠之嫌。不能随现请罪。则日后之事。诚为可虑。尹完令攸司推考何如。
归溪遗稿卷上
 教书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4H 页
教全罗道观察使李时梅书
王若曰。其难其慎。方思得人而治。汝贤汝能。宜膺宣化之责。用申厥命。敷告以言。眷彼全南。寔我丰沛。民物富盛。饶鱼盐稌竹之收。士马精强。兼山河襟带之固。为国家根本之地。称湖海藩臬之雄。然牧御或乖其方。而习俗日趋于诈。徵调倍重。未免浚膏穷民。豪猾肆凶。甚至剚刃长吏。故兹旬宣之寄。必须文武之资。惟卿气清而刚。才敏而达。国华民望。咸曰难弟难兄。文采风流。可谓是父是子。清班近列。久著令誉。错节盘根。早别利器。遂辍贰卿于秋部。俾作一路之福星。兹授卿云云。卿其祗服宠章。益单心力。考绩当慎黜陟。务恢严明之规。赋民要在均平。宜询变通之道。况海溢水赤之变。适在今年。而岛夷土贼之忧。当轸暮夜。凡诸区画。一任便宜。唯其禀裁。并遵成宪。于戏。民生想望于初政。称塞固难。兄弟后先于是邦。荣耀亦大。庶勉将多之绩。克副委寄之诚。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归溪遗稿卷上
 致祭祭文
  
归溪遗稿卷上 第 274L 页
卒前左尹崔莚致祭祭文
王若曰。粤在 先朝。登崇俊良。君子汇征。鸣玉玱玱。惟卿忠朴。首被宠光。讲肆经帷。出入翱翔。柏府薇垣。振肃朝纲。暂试岩邑。留爱桐乡。外内俱宜。美绩斯彰。银台喉舌。咫尺含香。执靮捍 王。艰险备尝。从劳是赏。晋升尹堂。退食于家。优游倘佯。畎亩思君。一饭宁忘。逮予嗣服。尚隔周行。不至耄期。胡遽云亡。邦之殄瘁。增予怛伤。遣官致祭。式遵典常。缅怀英灵。在天一方。庶歆菲薄。奠此椒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