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x 页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附录]
[附录]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89H.gif)
皇明神宗显皇帝万历四十一年(本朝光海君五年)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辛亥(子时)。公生于关西理山郡。(今楚山府○是岁夏。公之庶从祖羊甲。以永昌大君狱事被祸。一门连累。苏湖公,判书公俱被谪于理山郡。○明年立春。入于是月二十八日前。故先生以甲寅生行于世。而年谱则从癸丑标年。)
四十二年甲寅(公二岁)
四十三年乙卯(公三岁)
四十四年丙辰(公四岁)
四十五年丁巳(公五岁)
四十六年戊午(公六岁)○(魁嶷凝重。大异凡儿。一日判书公将适外。命公看屋。公竟晷不离坐。人或诱以玩好之物而终不动。及暮判书公还。公始乃起焉。人问其故。答曰坐以亲命。亲还后乃起。闻者莫不异之。)
四十七年己未(公七岁)○(客有问公所学何书。公答曰才了读史略矣。客试逐卷问难。无不洞解。客称赏之。)
四十八年庚申(公八岁)○(公读书于山寺。闻道伯行部将入寺。公题于寺壁曰。风尘踪迹。汗秽云林。道伯入寺见之。指以问僧曰。谁所书耶。僧以公对。道伯奇之。馈公以茶餤。卓高莫可下箸。公令累茵而高其坐。乃坐其上而遍赏之。道伯曰是儿他日必过吾地位者也。)○十月遭苏湖公丧。(时苏湖公卒于南海谪所。判书公兄弟亦各在配所。而赖知旧力护。返葬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89L.gif)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公九岁)
二年壬戌(公十岁)五月。丁判书公忧。(时判书公未阕服而卒于谪所。八月返葬于苏湖公墓右麓向丙原。公执丧如礼。而遵奉大夫人教训。读书刻苦。文艺夙就。)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公十一岁)是岁羊甲狱事始乃伸白。一门蒙宥还乡。
四年甲子(公十二岁)七月服阕。
五年乙丑(公十三岁)
六年丙寅(公十四岁)
七年丁卯(公十五岁)春。次骆宾王帝京篇韵。(时闻虏警。不胜愤慨。有是作。)○秋谒西平府院君韩公(浚谦)于京城。(西平。即公之戚从大父也。与语奇之曰。余于今世。初见将帅材也。)
毅宗烈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公十六岁)
二年己巳。(公十七岁)聘夫人全州李氏。(宣教郎成干之女也。公之委禽也。李公赞誇于座客曰。吾婿真兵判材也。后公果入西铨。叹曰妇翁真有识鉴矣。)
三年庚午(公十八岁)春。谒慎独斋金先生于连山林里。讲朱书。
四年辛未(公十九岁)
五年壬申(公二十岁)
六年癸酉。(公二十一岁)春。魁进士初试。秋中司马。(后公行过全州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0L.gif)
七年甲戌(公二十二岁)
八年乙亥(公二十三岁)
九年丙子(公二十四岁)
十年丁丑(公二十五岁)
十一年戊寅(公二十六岁)
十二年己卯。(公二十七岁)春。执贽谒畸庵郑先生于京城。讲五经疑义。(自后频往讲质焉)
十三年庚辰(公二十八岁)
十四年辛巳(公二十九岁)
十五年壬午(公三十岁)
十六年癸未(公三十一岁)六月。筮仕除 昌陵参奉。
十七年甲申(公三十二岁)春。跋同门契帖。(时畸翁先生出宰岭外。公以未克从师于远外为忧。遂与同门友十八员。日相讲磨。经年不怠。且立约结契。名曰同门契。梦滩李公作序文。公作跋文。)○自筮仕在直所。公馀研究经学。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公三十三岁)○(皇明年号。终于甲申。故自此以下。以本朝纪年。)
二十四年丙戌(公三十四岁)七月。遭伯父平市署令公丧。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1H.gif)
二十六年戊子(公三十六岁)正月。除司饔院奉事。○夏聘夫人全州李氏。(府使颐贤之女)○八月擢庭试丙科第三人。(自司饔院启请奉事徐必远。虽已登第。所干燔造。不可付之生手。限毕役仍察。 上允之。或以释褐后仍带荫职为嫌。公曰 君命也。何暇计较私情。仍察惟谨。)○十二月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
二十七年己丑(公三十七岁)二月。转承文院正字。○三月升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四月 命赐小学一帙陈谢。○五月 仁祖大王升遐。哭临成服。○九月除侍讲院说书。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公三十八岁)八月。除艺文馆待教。○十月除兼说书。○十一月除艺文馆奉教。上疏辞 不许。同月除兼说书。○是岁哭畸庵郑先生。
二年辛卯(公三十九岁)六月。升典籍。除司宪府监察。○七月除司谏院正言兼春秋。再上疏辞 不许。( 批曰省疏具悉。台论必非偶然。岂特固辞乃已。从速出仕。以一公议。)○九月除正言。○十月除兵曹佐郎。启请还收金自点量移之 命。○十二月复除正言。
三年壬辰(公四十岁)正月。以澄,潚之不宜并举放置事。独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1L.gif)
四年癸巳(公四十一岁)冬。以疾弃官归。(公居官二年。政举民安。至是以病归州。民竖碑以颂之。至如工匠辈。别立一碑。刻以秋毫不近。工商追慕云云。)
五年甲午(公四十二岁)三月。除弘文馆副修撰。○四月除司谏院献纳。○五月复除献纳。○十月除成均馆直讲。同月除吏曹佐郎。○十一月除侍讲院兼司书。启请还收裴纬等停举之 命。
六年乙未(公四十三岁)二月除文兼。○六月除副修撰献纳。○七月除吏曹佐郎。○八月哭掌令赵公(晋锡)。○九月除修撰。再疏辞 不许。同月除兼文学。入参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2H.gif)
七年丙申(公四十四岁)正月。除吏曹佐郎。○二月 命赐国朝宝鉴一帙陈谢。○同月除副校理。○五月除司宪府持平。陈启辞。○闰五月哭慎独斋金先生。○同月除成均馆直讲。除副校理吏曹佐郎。○六月除吏曹正郎。入侍 昼讲。(时 上方讲马史伍子胥传。顾谓诸臣曰。子胥风餐露宿。艰苦若此。而倘使终不得鞭尸。岂不为恨乎。左右皆以为 圣教至当。而公独曰。臣意则有不然者。子胥乃楚之世臣也。非若游说诸侯朝吴暮齐之类。为子胥者。惟当隐痛在心。终身不忘而已。何敢复其雠于其君乎。若使为人君者。一有枉杀。而其子辄报则岂其可乎。 上掩卷仰屋良久。即起入内。群臣责公以妄对。公曰吾意则诚然。虽率尔而对。亦无柰何。)○七月擢拜忠清监司。上疏辞 不许。(时忠清监司缺。铨曹难其人。 上曰以郎官升授何如。侍臣对曰。自 上欲有拔擢则虽郎官。有何不可。 上曰然则以吏曹正郎徐必远为首拟。铨曹遂以公拟。及升拜。公上疏力辞。 批曰卿有可用之才。实合擢用。勿为控辞。速往钦哉。及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2L.gif)
八年丁酉(公四十五岁)正月。在湖营以微事坐罢。○二月旋即仍任。启陈书院末流之弊。请就其中酌定节目。(时筵臣奏劄。学儒上疏。斥公甚力。然有识皆多之。领相郑公言于庙堂曰。非徐某。不能为此启。)○七月除兵曹参知。○九月除刑曹参议。上疏辞 不许。( 批曰省疏具悉尔恳。过中之论。公议亦多非之。何乃引咎至此。尔其勿辞。)又上疏力辞。 温批不许。( 批曰省疏具悉。所谓公议。右相之在礼判时回启措语及吏曹回启等语。大可见其意之所在。况领相之言。非变其初意。众谤之来。必不安。撝谦之语。岂可以此疑之乎。近来浮议。何尝不如此。而独于此事怪之乎。节目间差误之说。则或是然矣。而其他则非予之所知也。此非予之私于尔也。不欲使尽心国事之人。因一时少事。颠倒狼狈也。尔其勿为固辞。从速察职。)同月除礼曹参议。进册论水军弊瘼矫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3H.gif)
九年戊戌(公四十六岁)正月。除右副承旨。上疏辞 不许。(先是大夫人既笃老。而左右无便养之人。公忧之。率畜湖妓。以备奉养之节。丁酉因灾异。有台劄卿宰妓畜。并令刷还。而举皆权置乡庄。或墓舍。以俟弛 禁后还畜计。而公独永为刷还。后公之子以驸马拣择入侍也。 上问曰汝父曾有畜妓。中因台论刷还云矣。后更率畜否。对曰畜妓本为养老地。而闻 命即刷。安敢复畜。 上莞尔曰即今养老之节。得无艰乎。公闻之曰向若徇众还畜。使汝难于仰对矣。)○二月除左副承旨。同月除右承旨。旋除左承旨。○四月被尹善道诬斥。上疏论辨。引嫌辞职。 不许。○五月复除左承旨。上疏辞 不许。○六月上乞郡疏。即日 特除白川县监。谢 恩赴任。(时县人有柳宜涵。官县监号百拙。以雅度高论。名于西州。公下车先访而敬重之。人拟之以陈仲举故事焉。)○八月升拜全南监司。(时方行大同法于湖南。领敦宁府事潜谷金公堉上劄曰。湖南之事。臣荐徐必远而付之。臣若溘然则恐一朝无助。事易至于中废也。 陛辞之时。愿 殿下慰勉而送之。以终臣意。而加减之事。任便为之。则必善为也。 上答曰湖南事。非但予意已决。卿既得其人而付之。何忧何虑。○启程日。壶谷南公赠诗曰。丰沛名乡地势宽。古来宣化得人难。营门近日兼元尹。按使当年即贰官。玄馆再腾栽树咏。䌽舆重耸满城观。多情最是南楼月。依旧溪流漾碧寒。○时白川民人相与攀辕流涕曰。幸得贤侯。今遽失之。吾等福薄云云。)○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3L.gif)
十年己亥(公四十七岁)春。指画赈饥之方。(时道内大饥。公悉心经理。捐捧赈饥。且谚释救荒方。布示列邑。民多赖以全活。时又牛疫炽甚。民皆废耕。公启请得他道牛。分给各邑。以劝耕焉。)○闰三月。引疾上疏辞 不许。同月以罪人收赎补赈事驰启。(台论以为此非道臣之所敢请。请推考。同春宋公拟劄曰臣伏见全南监司徐必远所启。其料理经营。实尽其才分。而率为庙堂之所沮塞。惟以推考两字为回答之资。不但渠沮心败兴。无颜于发号施令。朝家待方面之臣。恐不当如是也。臣愿自今以往。如非大段难从之事。皆 许施行。使得措置。其意虑之所及者。似为便当矣。且本道诸般谷物。若其他那移之谷。亦岂无随便容手之地。乞令庙堂更加参量。划即指挥。以救燃眉之急焉。)○被台启坐罢归。(时台启未已。竟至罢归。绣衣方在道内。驰启以为臣之入道内也。适当徐必远见罢之日。百姓莫不惊愕流涕。无异赤子之失慈母。而颂德之碑遍于一道云云。)○五月 孝宗大王升遐。哭临成服。○六月丁大夫人忧。(九月祔葬于新相洞判书公墓。公执丧踰礼。哀毁过度。蔬粝三年。虽隆寒盛暑。气有不平。不脱衰绖。朝夕哭奠。必亲行之。未尝一日或废焉。)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4H.gif)
二年辛丑(公四十九岁)八月服阕。○闰十月除兵曹参议。同月除左承旨。上疏请郑相太和复除领台。(时连值大无。朝野遑遑。而领相郑公因台论引嫌。连章得递。公疏陈大臣进退之义。仍请还授本职。 依允。)○十一月除大司成。上疏辞 不许。
三年壬寅(公五十岁)二月除大司谏。○五月除左承旨。○六月除大司成。上疏辞仍兼。斥堂录不公之非。(时玉堂都堂之圈点也。相臣之子侄姻娅。挟私冒录。外议纷纭。而怵于威势。无敢言者。公独奋然将据义陈疏。斥其不公。春田李公庆徽虑公见忤。极力止之。及闻写疏。又驰来要见。公闭户不纳。终至书呈。公于李公。素所敬信。而其确然不挠如此。)○八月除礼曹参议。○十月除吏曹参议。○十一月除刑曹参议。(时西溪朴公世堂。以正言首论金佐明,李殷相。弹章出而媢忌者众。公抵书西溪曰。不意今世有此好议论。异日青史。其将曰国有人焉。)
四年癸卯(公五十一岁)正月。除大司成。同月除兵曹参知。○三月除大司谏。同月除礼曹参议。旋除右承旨。引嫌上疏辞 不许。(先是公与松谷赵公复阳。同被原平君元公斗杓之荐。至是又见劄举。公以为相臣之独劄连举。殊涉一人之私。不可冒进。陈疏力辞。人皆以为难。)○四月除左承旨。引嫌上疏辞 不许。(时大将李浣不能禁束军人。公因发请推之论。时议以为秩高宰臣。不可轻易请推。至斥该房承旨于阖门之外。公遂疏辨其曲折。○时同春宋公留在广州地。星官言于政院曰。客星见于某次。此必贤人来进之象。公闻之曰星象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4L.gif)
五年甲辰(公五十二岁)正月到界。(后数日出迎家庙祠版于郊外。不胜风树之感。终日掩泣。衣裾尽沾。吏胥及观者莫不感叹。)○启请播种木绵于道内。(因公启请。 特命关西道臣收聚木绵种数十石。由阳德输致关北。)○同月被斥。引嫌上疏辞职 不许。(时左赞成宋公时烈在外。上疏诋斥政院之出给金疏。至有义理晦塞。人类入于禽兽。中国沦于夷狄之语。故公亦上疏毕陈金修撰违牌坐罢之曲折。卞论父子祖孙不无轻重之殊。已仕未仕自有公私恩义之分。辞义凛然。○初谏官等以金疏见却事。将劾公。而同僚多立异者。西溪朴公时带校理。陈劄直立异者。)○三月被台弹引嫌上疏辞职 不许。(时司谏李奎龄,正言赵圣辅及学儒赵楷等。交章攻公。不遗馀力。 上震怒。李奎龄出补北青判官。赵圣辅出补利城县监。皆于当日内发送。 答赵楷等疏。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5H.gif)
六年乙巳(公五十三岁)正月。启请平山,长渊两邑加定讨捕使。 依允。○被弹斥。引嫌谢病连四疏辞获递。(时执义李端相仍 求言陈疏。而疏中有斥公以无识骇悖等语。至曰 殿下方招儒贤。而一边用儒贤嫌碍之人。是欲其入而闭其门云云。公遂因朱子党议序及刘珙行状等文字论辨之。○白轩李公景奭览公前后疏。抵人书曰徐载迩疏读来。如麻姑爪搔背。○初公之未赴营也。前载宁郡守李蕴以土民杖毙事。被拿受刑。公到任后启闻。以为海西民习不知城化之分。皆以犯马为能事。若于此必施偿命之律。则恶俗终无悛改之道。殊欠砺世之意。台论以伸救重囚请推。公于李蕴。素无雅契。本非有意于救解。而矫弊之道。不得不尔。缄答仍为三度。末乃以本情则不然。而事体所在。强为迟晚缄答。闻者咸服公刚直不屈。)○六月除江华留守。谢 恩赴任。(时亚铨有窠。及趁都政则有加望之 命。而加望书入则仍 命姑勿差出。翌日登对。 上曰昨日备望外吏参无他可为之人耶。吏判对曰虽有可合之人。时议不许则例不得轻拟。大臣进曰小臣不知其时议之说。既曰可合则有何别样时议耶。 上曰然则以江都新留守李庆徽移差参判。以徐必远为江留。退以依此拟望。时李公以吏议新升江留。故有是 教。公以简出 圣心。不敢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5L.gif)
七年丙午(公五十四岁)春。建白毁摩尼山城。(摩尼山旧有筑城。公建言江都之为保障。以有环海之险。而若筑城则不过为贼入岛后藏避之所也。沿边不能守而使贼洎岸。则一发孤城。将安所恃。此城不毁则民懈于守沿。必有彼此不及之患矣。 上深然之。即命毁之。)○十月 命赐宋名臣录一帙。陈谢。○引嫌再疏辞职 不许。(公留府二年。前后所陈。事皆得请。工曹判书李浣自嫌其 褒典之在后。事事非斥。仍恳于大臣。求递其江都次知之任。公闻之引嫌疏辞。)
八年丁未(公五十五岁)二月引疾三疏辞职 不许。○闰四月哭夫人李氏于富平地。以归葬之意。再疏乞递 不许。(瓜限在于五月。故以归葬乞递。则庙堂防启。限年终仍任。及至季冬。庙堂又以年凶。启请麦秋前仍任。遂权葬夫人于富平县玉山面道也里亥坐原。)
九年戊申(公五十六岁)春。引疾上疏辞职 不许。(时庙堂又启请以难得其代。更加责成。限年终更为仍任。)○又上疏陈病情乞递。 温批不许。( 批曰省疏具悉。为国效忠。无出卿右。备局因任。意非偶然。卿宜益加留心于保障。毋负朝家委畀之意。至于疾病。人所难免。从容调理。未为不可矣。)○又上疏备陈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6H.gif)
十年己酉(公五十七岁)春。再疏请寝设仓事。(时尤庵宋公力主安眠岛设仓及贡物减价之论。屡陈 榻前。公随参引对。面争其不可。退又陈疏。论辨其利害。宋公知其议不行。即南归。于是三司合启。斥公以妨贤病国。至以削夺黜门拟律。 上终不允。只许罢职。停启后即 命特叙。)○六月。哭春田李公。(庆徽)○七月。除知中枢府事。旋除都总府都总管。○八月。除刑曹判书兼总戎使平市提调。被台弹。引嫌上疏辞 不许。( 批曰勿辞从速察职。无使词讼久旷。)○又上疏乞递 不许。○上疏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6L.gif)
十一年庚戌(公五十八岁)春。上疏辞总戎使 不许。( 批曰将兵之官。不可任情为之。从速察职。俾无军政之虚疏。)○又上疏辞本职及兼带 不许。( 批曰浮薄之论。不必为嫌。艰危之事。不可不念。远出行公。俾无军政之虚疏。)○又再疏辞本职及兼带 不许。○又上疏陈情乞退。乃获递。○五月。除副护军兼平市提调。上疏辞 不许。○六月。除判尹。三疏辞 不许。( 批曰省疏具悉卿恳。卿无不仕之道。朝无可去之义。疏辞虽烦。予无允许之理。无用控辞。从速上来察职。)○九月。除总戎使兼备局提请。再疏辞 不许。(时有乡人李世恭者失性。偶击街钟被囚。为典狱罪人所诱。遂上告变书。公及李判书弘渊,具大将文治并入其中。 上命设鞠兵曹。严讯告者。期于输情。世恭终以听启覆罪人之指嗾吐实。盖其中一人。李公为监司时启闻。一人具公为捕将时被囚。一人公为刑判时蒙准。皆以启覆待时者也。 上因令即日并与指嗾罪人而行刑。诸公待 命阙下。即为 命招。使之安心行公。盖上变重事。而自 上处置明快。时人咸叹 恩遇之隆重。)○十二月。除知义禁府事。同月除刑曹判书兼宗庙提调。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7H.gif)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7L.gif)
英庙癸酉。 赐谥贞毅。(清白自守曰贞。刚而能断曰毅。)
宪庙壬寅。配享全州盘谷书院。(院在府治之南。即八松尹先生妥侑之所也。至是士林慕公甘棠遗化而跻配焉。)
哲宗八年丁巳四月。行延谥礼。(礼官安益熙)
遗事
公天姿凝重。气宇宏深。处事刚方。素守坚确。一定之后。万人莫夺。望之有截然难犯之气象。对人接物之际。不动声色。而人自严惮。虽以侪友之亲。必择言嗫嚅。而不敢以非义干私之说进焉。至于家人子弟。终日侍侧。应对之外。亦不敢进一言。临下之际。严威袭人。郎僚胥隶。惴惴焉不敢仰视。
公居常简默。罕与人言。而有时微醺。详和袭人。笑语款洽。而若有一毫不当理之说。则辄复正色而峻责。人自惭谢。
公孝爱之性。得于天赋。而早失所怙。终身含恸。事慈母尽诚敬。和容婉辞。极其慰悦。或有不平之色。辄下庭而请罪。若有不安节。衣不解带。医药调治。诚勤备至。官显之后。亦必步往医家。择材剂药。躬自煎进。未尝使人代之。○慈夫人有长娣。时或往留其家。数日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8H.gif)
公居家。每日鸡鸣而起。整衣冠而待曙。常曰事主之身。不知何时有公故。苍黄失时则疾病可虑。朝餐每以未明时进之。率以为常。
公居官处家。若无酬应则读书不撤。而论语纲目。最其循环熟复者。
公平生不曾留意于家人产业。四按藩臬。一为留守。二佩郡符。而到处冰檗。不近脂膏。本业之外。一亩田一指僮。未尝以官俸有增焉。○官至正卿之后。邑宰岁馈有真荏十斗,生乾雉各十首者。公招责其色吏曰。馈遗一人。不可如是优多。每人如此则官物决不可支。归告汝倅。后勿如是。只受其十之二焉。○有一亲隶进秀鱼二尾。公却之曰我非尔鱼。其将素食乎。此非有意行赂之比。而其辞受之严如此。
公在海营时。差定一译学。其人还自燕京。袖来带子唐帽等物。初欲进献。而终不敢开口。退因公之子傍达其意。公招见受之曰君岂有要于我也。寔出情遗。不可不受。其人感喜如新受赐。
公自释褐至八座。锦段等物。曾不近身。所着不过绵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8L.gif)
公居官尽职。夷险一节。凡有除拜。不苟为虚辞例让。义之所可则虽升资加品。即起应 命。识者多之。
公为谏官也。奏事正直。言辞明快。 上见其开端则据床虚受。终始倾听。言才讫。辄 赐依允。是以循例 传启之外。 榻前别陈。未尝有不得请者。翰注莫不嗟叹其际会之盛。而皆许以谏官风采。
公有一士友。尝同做工。而终未成名。乡居落魄。及公入西铨。公之子从傍禀曰某丈可得一命乎。公责曰汝何为此言。吾与情密。岂无此心。但此友迂疏。殊非为官择人之意。吾岂可循吾私而欺吾 君乎。汝于他日或当此地。切勿以此等事留心也。
公在西曹也。六曹例于岁首荐观察使。而公难其人。公之子前白曰某丈似合此职。公曰此友清白文雅。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9H.gif)
公尝以兵议入直。见一武士。可其为人。问其履历。曾有三度承 传。而尚未得一荐。公慨然使之呈状而题给。适于后政。万户窠出。公言于判相曰此人有三度承 传而尚未蒙 恩。宜其称屈。故吾已题给。今此万户首拟如何。判相答以今番则领台有所托。当待后窠。公正色曰吾以为吾 君之政而参之。乃领台之政耶。愿大监独为之。仍托以更衣而出坐帐外。判相乃以其人首拟。
公为刑判时。以词讼公正。专由于郎厅之推阅详尽。而苟非其人。不可仍置。六郎中五人一笔启汰。闻者吐舌。而代者莫不惴惴尽心焉。
公为兵判兼总戎时。一将官久勤王事。例当升迁。而闻有近家边将之窠。谓有老母而来谋于公之子。公之子亦不敢直白。适仍公称其勤劳。乃微达其意。公叱曰渠以汝为请嘱阶耶。即令汰去。其赤心奉公。遇事截然。不容一毫私者多类此。
公在外任时。庄谷所收。不问多寡。必分与穷族及贫交。而不为后日计。还家则每患窘乏。而亦无所挂念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5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599L.gif)
公平居不事铅椠。或因事有述则只取理胜。信笔书去。不复雕篆。而辞自畅达。尤长于诗表。少辈以科作请课。则亦不放过。委曲开释。仍自制一篇而教导之。人皆慕悦而作兴焉。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0H.gif)
立议
一。有司二人。同察凡契中事主管事。
一。讲信以春秋仲月。各持壶果。齐会一处事。
一。凡有子女婚嫁时。随力相资事。
一。四丧相顾。有司即出回文。各致赙物。终始护丧。发引时各出壮奴担持事。
一。有司交递。以春秋讲信时为限。出代时。议于契长为之事。
一。讲信时坐次。以齿为序。勿拘官品事。
一。在外及众所共知不得已事故外。不如约者永黜。
座目
郑 瀁(晏叔庚子)迎日人(正抱翁)赵晋锡(汝三庚戌)杨州人(掌令看竹)朴世桥(兴乘辛亥)罗州人(郡守)郑泰齐(东望壬子)东莱人(承旨三堂)李一相(咸卿壬子)延安人(判书青湖)赵伯耘(东野癸丑)丰壤人(佥知)徐必远(载迩甲寅)扶馀人(判书六谷)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0L.gif)
序
人于天地间。与万物同生。不为夷狄禽兽。而同为人者亦幸矣。况于生同时居同土者哉。生同时居同土亦幸矣。况于年相若志相同。而并游于先生长者之门者哉。此吾契之所以作也。惟我 畸翁郑先生少学于 沙溪金先生之门。传受之正。的有其绪。而不倦之诲。又以推之于后学。吾党诸子幸从抠衣之列。朝夕质业。情笃埙篪。则是契之作。乌可已也。盖世所谓契者。不一其名。同庚契为尤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1H.gif)
跋(见原稿)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1L.gif)
教守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徐必远书(丙申)
王若曰。顾今才难之际。畴合器使之超。近侍中无如窦仪。非不知一刻难舍。屏翰间欲得大范。所以从三司特迁。予惟拣于搢绅。卿实宜于阃钺。念彼湖甸之重镇。寔为关辅之要冲。西南漕运之流通。最居上游之地。内外形势之控制。素称都会之邦。军策征谋。事务有倍于他道。民风士习。治画又难于平时。宁容委寄之或轻。必待誉望之俱洽。惟卿远矣家世。超然士流。端笏立朝。世惮公掞之肃敬。藻鉴接物。人服毛玠之精明。故令历试于清班。已负重望于当代。经幄论思之席。所言惟公。铨衡耳目之官。谁出其右。凡前后拣拔之际。意皆有存。顾进退献纳之间。才已可见。深沈宇量。有西京笃厚之风。激仰威棱。有东汉澄清之节。特循庙著之佥举。乃出心简而擢任。玆授卿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任用惟在于量能。官资岂拘于徇格。若非盘错之利器。谁与分忧。须待岳牧之良臣。乃可共理。矧当国势之臲卼。屡值年运之凶荒。民无恒产恒心。那免放僻而陷罪。政必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2H.gif)
教守全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戊戌)
王若曰。分符西土字牧。委百里之忧。授节南维巡宣。重一方之任。举虽佥议。简在予心。惟卿乃祖之孙。以儒而吏。登名翰苑。已擅学士之誉。通籍金门。允膺词臣之责。是以眷遇之偏笃。宜其历试于从班。左判完山。利器见盘错之地。升除选部。清议许藻鉴之明。雅望众所争推。宠擢卿乃自致。褰帷锦水。闻有按使之风。鸣玉银台。迁为谏官之长。出入无施不可。前后所至有声。恩许专城。纵缘寸草之诚迫。惠被一境。岂若甘棠之化行。顾念海东八藩。最雄湖外一道。言州牧郡县大小则五十七官。言幅员南北东西则数百千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2L.gif)
教守咸镜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咸兴府尹(癸卯)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3H.gif)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3L.gif)
教总戎使刑曹判书(戊申)
王若曰。履艰屯之会者。务进才良。董戎旅之权者。必资魁杰。肆畀卿已试之任。用布予申诰之言。惟卿有用世之器能。有过人之力量。以诗礼之业而兼晓韬钤。自郎署之卑而遄试藩臬。为塞门锁钥于千里。任江都保障者几年。前后之效既多。外内之任俱可。去岁冬月。遂擢卿班。司寇秋官。仍总兵旅。于廷尉之断狱。民自不冤。李将军之临戎。士皆争奋。言虽有可用有不可用。要非自为身图。人或以为知以为不知。盖多不谅心事。终缘惠文之弹论。暂释戎武之重权。玆当易将之斯频。益叹得人之未易。兵家机略。谁如郤縠之诗书。恩泽绮纨。未若毕諴之儒素。人皆曰旧人之宜任。士亦恐他将之或来。玆授卿总戎使。比唐之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4H.gif)
教总戎使汉城府尹(己酉)
王若曰。盖论夫统御之才。古称难矣。复畀以戎权之重。今岂偶然。玆不惮其频繁。庸申诰于前后。言念国家缓急之用。实在畿辅捍卫之师。仿汉代羽林之规。兼总列镇。比唐朝神策之设。入护宸居。关系安危之机。若是重也。委寄教鍊之责。其可轻乎。属玆时事之艰虞。重以戎政之隳废。师律不振。尚何赖于即戎。器械未修。亦何望于御暴。肆当在心之简。益切拊髀之思。惟卿才局之不羁。是予眷注者已久。历试藩臬。且涖保障之邦。擢置卿班。仍闻军旅之事。外内治效之既著。大小区画之咸宜。顷因朝议之多端。虽许卿之所请。今欲旧人之图任。将舍卿而其谁。人望攸归。公议允叶。玆授卿总戎使。式宣纶綍。宠命维新。重拂旌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4L.gif)
赐祭文
维岁次辛亥十二月戊寅朔初五日壬午。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安垕。谕祭于卒兵曹判书徐必远之灵。惟灵。器宇宏深。志操坚确。早通华涂。天曹鸾掖。 宁考急贤。遂加迁擢。逮予嗣服。眷注益笃。累长薇垣。咸推谠直。四按藩维。蔚有声绩。出入内外。望实俱宜。超升八座。尚惜其迟。秋部京兆。何剧不剸。三兼总戎。旗垒皆变。使斯司马。掌以邦政。禁旅无哗。号令严整。置之筹司。计画累中。屹如乔岳。倚以为重。天夺何速。朝野之恸。中流失楫。大屋去栋。念卿平生。矫然不倚。苟利于国。不顾谤议。与世寡合。动遭颠踬。人或不谅。予独察之。矧今时事。日渐艰危。二三荩臣。相继而逝。卿又云亡。孰能弘济。抚枕中夜。潸焉出涕。玆遣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5H.gif)
祭文[李惇]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日戊戌。延安李惇。谨以酒果米食之奠。告于近故兵曹判书徐公之灵。呜呼。求忠于孝。古有斯言。忧 国忘身。公实有源。特立之行。伯夷是则。坚确之操。贲育莫夺。其心正大。其气纯刚。不言则已。言则必昌。不谋则已。谋则必臧。然公所尚。与世龃龉。时所短公。皆公长处。故攻公者。如击洪钟。击之愈力。其闻愈雄。嗟嗟我公。何病不容。奔波激石。乔木多风。三黜无愠。万折必东。季子才归。鲁鸠实多。安石遽终。柰晋民何。酬 恩之志。敛于一木。加额之望。转为巷哭。嗟嗟我公。胡至此极。公之家业。本自清约。自从释褐。以及崇陟。三十年来。不长寸尺。一榇之外。无复馀物。嗟嗟我公。人孰如斯。若余于公。猥托深知。北海晚岁。孝章尚存。昌黎平生。崔群一人。公今亡矣。我将畴依。公悼之馀。窃恸吾私。有来填膺。有陨如霰。永怀良友。何日可见。梦境尚遇。祗增悲疚。今闻葬期。自东驰赴。写哀操文。告诀灵柩。嗟嗟我公。其有知否。呜呼哀哉尚飨。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5L.gif)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二日庚子。亡友今故兵曹判书徐公既卒之三月。营求宅兆。未获吉地。将权厝于惟杨之新川里。礼也。其友顺天金震标。以酒果脯醢之奠。祭之灵而告之文曰。呜呼哀哉。今之世有所谓金建中者。即我也。我非公四世交乎。公之平日相亲爱如骨肉。而到今抚棺呼公公不应。攀筵哭公公不闻。冥然漠然。有若忘我弃我则已焉哉。公真死矣。此是何事。惨矣酷矣。不忍言矣。余之如醉如梦如痴如狂。惝恍茫昧。不自觉悟。窃窃然疑公之不死者。其亦妄也哉。呜呼恸哉。大司马之位。不可谓之卑矣。而人皆曰不足。五十八之寿。不可谓之夭矣。而人亦曰不足。上自公卿士夫。下至妇孺兵民。莫不咨嗟涕泣若无依赖。有似郑民之于子产。蜀民之于孔明者。抑独何哉。岂不以孝友敦睦之行。不终施于一家。忠信笃厚之风。不终及于朋友。忘身循国之忠。竭心奉公之诚。不终白于当世也哉。如余者。妙年托契。云龙追逐者五十年所矣。中间人事。几千百变。而穷亦吾载迩也。达亦吾载迩也。此余所以气填胸而不能抑。泪交颈而不能收者也。呜呼哀哉。西风乍起。瘦日荒凉。悲秋一念。自激于中。而谈笑逢迎。曾未多日。岂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6H.gif)
祭文[李庆亿]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庆州李庆亿。谨以酒果之奠。敢告于近故兵曹判书徐公之灵。惟灵。气度凝重。襟怀坦荡。师心独行。拔俗千丈。少孤及长。慈训是承。入孝出悌。馀事文学。始游国庠。声名蔚然。遂阐大科。脩翅高骞。翰苑玉署。鸾掖薇垣。排云叫閤。言所难言。湖藩按节。旋擢秋官。屡司喉舌。出纳惟允。众或干进。公操绳准。门桃井李。盖尝言志。受知两朝。方面以寄。自北自西。棠阴遍路。语言之激。为世所忤。(缺)排众斥。靡有馀力。二载江都。刬革旧瘼。三长秋曹。光膺 宠命。皋陶淑问。罔或干政。桓桓武略。兼总圻兵。(缺)自拟醒狂。今又妄(缺)。谤讟交拿。身名污蔑。处之怡然。曾不介意。矢心精忠。 眷注无已。周官司马。简在 宸衷。殚竭诚力。 倚毗方隆。丹心许国。期以尽瘁。才逾中身。遽尔长逝。谵语谆谆。民事国计。楫摧中流。屋去高栋。市里惊嗟。部曲含痛。天之生公。宜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6L.gif)
祭文[柳德三]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二日庚子。从事官通训大夫行军器寺判官柳德三。谨以酒果之奠。敬祭于近故使道兵曹判书徐公之灵。呜呼。相公之在。砥柱斯屹。相公之去。大屋梁折。繄我相公。系 国存亡。叫彼昊天。痛结于肠。悲不为私。所悲者公。非敢阿好。所忧者国。惟我薄劣。曾添佐幕。叨承礼遇。推心置腹。从两藩部。阅三炎凉。越在仲夏。我家罹殃。惨遭五丧。身亦危㞃。死者难殡。生者滨壑。与釜与秉。恻我处涸。生活死敛。感极幽明。欲报之德。泰山东溟。惟愿此身。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7H.gif)
挽词[庆州李庆亿(华谷)]
落落当朝杰。堂堂万竹风。平生忠孝著。百世毁誉空。重任天方眷。脩途运忽穷。文才与武略。冥漠九原中。
又
今代吾兄弟。知君独最深。千般看世变。一片保贞心。忍听山阳笛。空存子敬琴。前年不尽泪。此日更沾襟。
挽词[金尚书万重(西浦)]
白面还戎幕。双珠异暗投。优容平昔感。酬报此生休。寂寞尚书履。飘零大树秋。羊昙何限恸。巷北是西州。
挽词[金参议震标]
莫逆吾曾祖。无如万竹翁。眼空天地内。气盖俗尘中。致位崇卑等。齐名李杜同。平生四世友。何幸有明公。
又
昔在昏朝际。君家受祸偏。边州被谪日。先祖佩符年。急难谁相问。扶持意益专。仍之两家谊。更若弟兄然。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7L.gif)
昔我年方妙。逢君盖忽倾。义深宜继志。心许即忘形。几纳升堂拜。仍兼共榻情。由来赖三益。兰室久犹馨。
又
忍哭吾良友。平生未数人。孤鸿一片影。老树半边春。只恨邦无禄。还悲鬼不仁。秖今三月后。犹讶梦非真。
又
何妨太峻洁。直是大男儿。得失非关念。从违岂入时。忘身惟报主。奉职不言私。已矣今难见。空吟殄瘁诗。
挽词[光山金万基(瑞石)]
门馆曾嗟候问稀。记成先友涕双垂。风仪迥异常人匹。筹画偏承 圣主知。宠渥新膺司马命。浮生遽迫梦鸡期。当年毁誉纷何限。看取秦舂辍杵悲。
挽词[安东金寿恒(文谷)]
朝端早许出群才。自信平生任众咍。江汉宁论千里曲。邱山不受万牛回。功名总入槐安梦。身世偏惊木稼灾。铨省旧僚今白发。可堪陈迹隔泉台。
挽词[李尚书殷相(东里)]
毁誉纷纷竟孰知。倘来荣辱任他为。方轮独运青泥险。巨舰撑过碣石危。下惠愠无三黜日。中权简在众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8H.gif)
又
文武兼资且莫论。那曾一念不君民。平生肯作媕婀态。末路能容肮脏身。奏当无冤廷尉是。治军有律总戎真。今亡忍听舆人说。时事方艰失荩臣。
又
闻君何恙遽滨危。朝罢苍黄间路驰。欲问兴居先掩抑。强为言笑转惊疑。医方错莫沈绵际。国事丁宁勉励时。不尽馀怀犹耿耿。便成长诀哭公私。
挽词[南尚书龙翼(壶谷)]
空悬一剑哭徐君。地府深深君莫闻。毕子全才唐学士。王商伟表汉将军。长多可取谁论短。质自能持任少文。身后定知心事白。不妨唇舌昔纷纷。
又
君身隐若一长城。自致青云到上卿。心定万牛移不得。诺来双璧掷还轻。秋曹折狱舆情惬。骑省论兵 圣眷倾。咫尺台扉终未到。都民罢市哭吞声。
又
名联雁塔几肩随。尚记桥头步屧时。长日共争持局戏。早春曾和咏桃诗。翻云世事终无定。淡水交情老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8L.gif)
三题铭旌。追感而作。(公之三度葬。壶谷皆书铭旌。)[南龙翼]
徐君面上草萋萋。三度丹旌忍泪题。存没百年无限痛。抚孤还愧不孤嵇。
哀辞(壶谷集中有八哀诗。此即其第六篇。)[南龙翼]
徐公柱石姿。乃是百夫特。少小自奇伟。家声继万竹。确然所守坚。贲育移不得。气岸似周侯。有如断山嶷。长江泻万顷。千里时一曲。曾游黉舍时。公辅望所属。忆昔戊子秋。天庭同一跃。吾榜得人多。何幸葭倚玉。长我十四年。友呼仍弟畜。联翩禁省中。日觉情好笃。家在第五桥。门巷更逼侧。春天閒咏桃。冬夜醉争博。谁言气不侔。自信心无隔。骅骝步无前。驽蹇安能逐。白简凛生风。威棱振台席。陈不畏强御。汲自任戆直。天曹笔才秉。湖臬秩旋擢。西邑与南藩。到底留恩泽。银台趁漏晨。右地心多恧。俄然公又升。北门雄锁钥。晚拜大长秋。片言能折狱。移掌本兵权。惟简为忠赤。王商有威容。自可慑外敌。 眷注日以隆。朝暮且黄阁。公时感 君恩。殚竭股肱力。是年国运屯。年饥鬼神恶。札瘥遍四方。城中尸交积。亲知日凋丧。与公几家哭。公是慎疾人。健匙疏杯勺。谓公到期颐。如何遽
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6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75A/ITKC_MO_0375A_A121_609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