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x 页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墓志铭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5H 页
左议政文孝公浦渚赵先生墓志铭
崇祯乙未三月十日。浦渚赵先生考终于广州九浦之正寝。春秋七十有七。疾革。内医赍药诊视。讣闻。辍朝三日。诸曹郎来职丧。 上再遣侍臣。 王世子遣宫官致吊祭。用其年六月十日。礼葬于大兴县东华山白石洞巽坐乾向之阡。实先佥枢公墓北冈也。贞敬夫人玄氏。以明年丙申十二月十七日。自他山迁祔焉。既而其孤侍郎公述家状一通。示宣举。且属以幽堂之铭。宣举谢非其人。侍郎曰。铭贵诚不贵文。子与吾昆弟也。子何辞焉。宣举盖屡辞不敢承。而侍郎督之不置。宣举窃念先生。吾先子之所畏也。而宣举亦猥游纪谌之间。获承函丈之教。其义有不得而终辞者。乃敢略叙世系践历德行事业。以及夫出处学问大致。而系之以铭。呜呼。小子尚敢铭先生之墓乎哉。谨按先生讳翼。字飞卿。自号存斋。其曰浦渚。学者所称也。其先丰壤县人。远祖孟。高丽门下侍中。其后有讳贤范。水军节度,同知中枢。于先生为高祖。曾祖讳安国。亦世其武。历官银台。屡持阃节。尝讨倭寇。不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5L 页
妄杀人。人以是知其后必大。祖讳侃。仪宾都事。考讳莹中。佥知中枢。妣海平尹氏。县监春寿之女。性仁达理。宗党称为女中君子。清阴金文正公尚宪铭其墓。以万历己卯四月七日。生先生于京城东第。先生年二十四。擢第选补槐院。时奸党专国。排斥异己。越六年。例由博士。升典籍,监察。戊申。出为平安评事。己酉。选玉堂。历司书,兵曹佐郎。辛亥。带三字衔。拜修撰。仁弘投疏诬斥晦,退二先正。先生联劄极论其罪。于是贬为高山察访。癸丑。弃官归广州。时光海政乱。尔瞻纵臾。既诬杀国舅。仍起废 母后之论。自是决意不复仕。连拜玉堂,骑省,关西佐幕,大同督邮。又以傧使制述官促召。皆不赴。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首起为吏曹佐郎。时议更张弊政。设行四道大同之法。完平李相元翼启请先生兼裁省宣惠郎厅。未几选湖堂读书。升正郎。兼校书校理,惠民医学教授,训局郎厅。甲子。逆适称兵。扈 驾公州。贼平还京。三月。迁检详,舍人。历典翰,司谏,应教。升直提学。 中兴以后。独先生居是职。递为司仆寺正。十二月。复由典翰,直学士。升同副承旨。兼宣惠厅副提调。乙丑二月。递拜刑曹参议。俄还银台。丙寅。转都承旨。七月。特升汉城左尹。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6H 页
八月。出守开京。丁卯十二月。以大司谏 召还。戊辰。移副提学。又移吏曹参判。兼备局有司堂上。己巳四月。兼同知成均馆事。荐长宪府薇垣玉堂。自是后十数年。所居不出三司。间拜大司成,兵曹参判,知申亚铨。特 命仍兼师儒。以专训迪实职兼带。盖异数也。辛未三月。丁内艰制终。特升礼曹判书。甲戌。兼同知 经筵成均馆事, 世子右副宾客。又兼艺文提学。以不习词章力辞。该曹引司马光翰林学士事白 上。不许。丙子。拜工曹判书,汉城判尹。秋复长春官。十二月。金虏入寇。四日而傅国都。 上将幸江都。先生自拟随 驾。令参判奉庙主以行。命一男奉佥枢公先出。仓卒相失。是日风雪极寒。先生号泣求寻。比得其所在。则 大驾移向南汉。贼兵已塞路矣。遂痛哭。与二三士夫。纠义旅于南阳。府使尹棨遇贼死。众皆惊溃。事无可为者。乃入江都分司。翌日。甲津失守。先生出视津上。贼逼不动。从者救之以免。 上还都。言路论诸不及扈从者。先生于是就理罢职。归乡里。戊寅。柳硕,李烓等复以前事搆诬。并论金文正公。至请流窜。 上雅知先生颠沛出于不幸。终不从。癸未。以 王孙辅养官 召。入朝陈情乞归养。乙酉。拜宗伯。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6L 页
丙戌。拜冢宰。皆不就。五月。丁外艰。戊子服阕。拜左参赞。特降驲召。己丑。以宗伯兼 世子左宾客。五月。 仁祖大王升遐。时先生才移都宪。大臣请摄仪曹事。八月。进拜右议政。升左揆。总护 山陵之役。庚寅冬。递为领中枢府事。先是太学诸生上疏请栗谷,牛溪两先生从祀文庙。 上未之许。而一种邪说。投间诬诋。先生上劄极陈两贤德行之实。至是诸生又申前请。而邪说又作。语绝丑悖。先生上劄言二臣祀典。宜自朝廷议定。仍明其诬贤罔上之状。 上皆不省。先生遂四疏求去。自是不复归朝。累疏乞致仕。辛卯三月。坐微事削官爵。八月。叙复判中枢府事。去相位凡七年而卒。今 上初载。赐谥文孝。先生始生。有黑龙梦见之兆。三岁。有排棋成卦之戏。闻者异之。五岁。有邻老解衣置一处。令先生守视。至暮而还。则先生犹守不去。八岁。闻重峰赵先生宪坐讼两贤。为群小所斥。即愤慨草疏。指陈邪正。诸长者见而惊叹。其天资之幼成者既如此。而又重之以充养之功。清明醇粹。德性蔼然。温和仁爱底气象。望之知其为大人君子。其持身也。每日晨起整衣冠。端拱危坐。未尝倾侧跛倚。非大疾病。未尝昼卧。俚俗骂詈之言。不出于口。以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7H 页
伊川殉欲之戒为至言。其官西北。终不近女色。晚年丧配后。不复卜姓。自奉甚俭。无所嗜好。终身不进奢美之味。不服染色之衣。释褐五十年。位至三公。京乡无环堵之室。外方礼馈稍过。皆不受。亲族为邑宰。一物未尝有求。其在瓮司耆局。所当得者。皆均分而不自专。传者以为美谈。性不喜势利之涂。未尝以权位自居。历官皆极清要。而门庭常淡如也。人以为宰相中布衣。于先生始见之矣。其事亲也。极其爱敬。尹夫人殁后。佥枢公独居。寿至九耋。先生昼夜不离侧。饮食坐卧。以至便旋之所。皆自扶持。其丁忧。水浆不入口者三日。豆米为糜。而不执匙者三月。期而犹啜粥。三年不脱衰绖。涕泪所渍。枕席皆腐。禫吉后。亦不即御于内。人曰唯此为真居丧者。谓其非出于勉强也。尹夫人迁葬。在殁后二十年。而哀戚无异袒括之日。父母所嗜。终身不忍食。每当生朝。悲咽不自胜。讳辰先期十馀日。号慕如初丧。遇祖父母丧。丧之如重哀。推之方丧。以情居戚。哭泣悲痛。哀动百傄。凡会哭之日。涕泗交流。瞻聆莫不感叹。祭祀极尽诚敬。虽盛寒必沐浴。日必冠带拜家庙。前易箦数日。亦且力疾行之。始太常议易名。以文忠,文敬拟首末。而 圣批允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7L 页
其副。先生至行。盖已格于上下矣。其居家也。抚爱宗族。虽疏远。曲致恩意。其穷而贱者。尤加矜怜。于诸子虽甚爱之。有过不少宽假。行己莅官。教以正直不欺为主。亲旧有丧。皆尽情发哀。相知也。亦为之食素。义厚者。或至月馀。牛马死。皆埋之。畜禽不食。虽大供具。皆买之而不杀。凡有生之物。虽鸡豚蝼蚁之微。必加隐恤。童仆邻里皆从化之。每当荒岁。必减损常食曰。人皆饥饿。我何心美食。讲求救荒之法。广传闾里。人多赖之。其接物也。诚实恻怛。无毫发边幅。常曰。凡揣度最害事。见事之疑似而揣其情。因致喜怒。则致人冤枉多矣。故虽于微贱。必以忠恕行之。尝有不平者。见其可取。则坦怀待之。不复置纤芥。亦有荐进者。平居恺悌乐易。虽对吏胥舆台。不见有忿厉之色。然见人不正。不忍正视。疾恶斥邪。凛然有不可犯者。当朝议分裂之际。绝不以偏党为心。同不必与。异不必非。如李完平,韩西平浚谦。世所称臭味不同者。而诚信爱慕。皆如亲懿。张新丰维,崔完城鸣吉,李延阳时白。自少相善。而至当论议是非。不以亲故有所苟合。知先生者相谓曰。世之名为贤士君子。盖未有全无机关者。独赵公一生。未见有修饰意思。真所谓不失夫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8H 页
子心者也。呜呼。先生所禀于天者。纯乎阳德之刚。生物之仁。是以孝悌忠信之行。诚于身而孚于物。光明正大之心。由乎中而达乎外。闻其风而觌其貌者。无不敛衽心服。至于小人虽或巧为谤诋。然其极口不过以为迂阔不近物情而已。终不得不以善人归之。是岂可以声音笑貌为之哉。先生爱君忧国。出于血诚。立朝进言。必则古先。慨然有格君化民之志。议者谓栗谷文成公以后。论王道粹然无杂者。唯先生一人而已。尝谓人主一心。为出治之本。故自立志讲学之道。至发号施令之间。内而宫禁。外而朝廷。事无大小。苟系 上躬。必深探其本而极言之。癸亥。有轮台之启。甲子。 上方讲大学论语。则有进困得浅说疏。乙丑。有应旨封事。丙寅。沙溪金先生长生承召入京。将欲还乡。则有请留启。戊辰。台谏论昭武宁社两勋冒滥不公。请改勘。 上以已定难改不从。则有劄。 仁献王后之丧。宰臣有请别建一庙以奉祢祭。则有劄。其祔也。 上欲自主之。则有劄。己巳。宰臣有论朋党。引朱子与留正书为言。 上批有朱子之言不能无弊之言。则有劄。庚午。台谏论王子私田规外免税之不可。 上峻批拒之。则有劄。执义尹公论勋戚家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8L 页
妇女冒入宫闱之罪。 严批特递。则有劄。宪府论公私贱投属内司之弊。 上怒责之。则有劄。李公命俊论金斗南,赵琦等女入宫事。 上怒命拣择嫔御。则有劄。癸酉。雷震明政殿柱。 上召诸臣。求问阙失。则有劄。丙子。朝廷绝虏和。 上下教求所以大振作之方。则有封事。秋议遣通信使。则有劄。乙酉。有论 世子讲学疏。戊子。仪曹议大臣请矫王子婚礼之僭。 上严教斥之。则有劄。己丑。有进论孟浅说疏。有论治道疏。慎独斋金先生集与诸贤士召至京师。则有请优礼启。 上讲中庸。则有进困得疏。庚寅。俞棨,赵锡胤等以非罪被谴。则有劄。 上讲书经。则有论 经筵疏。甲午。都城大水。 上下教求言。则有疏。乙未。有进书经浅说疏。前后所言。无非圣贤至论。明白剀切。恳恻条理。李月沙廷龟见先生章劄。叹曰。儒先言语无以加矣。尝谓为治必以仁政为先。而法制之未善者。不可以不变。故自田制兵制科举等制。至于一事一务。苟系保民活国兴化善俗之策。无不援举经训。参酌时宜。深思极言。恳扣不已。其论田制者曰。大同以均民役革流弊也。其论科举之制者曰。废背讲为临读。专主文义而添讲近思录也。其论兵制者曰。良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9H 页
女所生。从母役也。曰为僧者许纳米还俗。勿定军役也。曰减军兵番布。而上自卿相。下至儒生杂品。皆出布一疋。用为养兵资也。曰婴儿定役者。待年十五而后徵其役也。曰逃故在十年以前者。皆许荡涤也。论号牌则曰。此非先王之美政也。论量田则曰。田虽增。赋不可加也。论学政则曰。四学及乡校。宜令读小学大学。宜令读近思录也。曰宜仿程子说。择有经学者。为太学之师。仿朱子说。设山长主书院之教也。论边事。于丙寅则曰。救活海边遇灾之民也。曰救活辽民也。曰江边待变之策也。于丙子则曰。激众心也。通下情也。广取士也。择将才也。用士人也。固城池也。便弓制也。导民人也。是皆竭诚规画。务为经远之猷。其方物发虑。又皆凿凿切中时要。读者曰。此真经世之文。济时之论也。呜呼。先生遭遇昌辰。历事 三朝。凡所论殆数万言。 圣志必欲以帝王之心为心。 圣学必欲以帝王之学为事。以三代之道为必可行。以三代之治为必可致。终始一说。未尝少贬。以投合俗人耳目。 仁祖知先生学术忠诚。深加敬重。而当国诸臣。无深识远虑。类皆媕婀惮事。凡所陈达。率多阻塞。洎乎晚节。进位匀轴。若将卒行其志。而适会狼狈去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59L 页
国。汔未有所施设。虽卷怀乡园。而未尝一日忘斯世。每闻 衮职之阙时政之失。忧形于色。眠食为之不宁。噫。当 孝考末年。奋发大志。方欲懋圣学行王道。立经改纪。振民练兵。以兴至治。而先生殁已数年矣。有志之士。咸以不及复用为恨也。先生始自北邮而归也。仍绝迹于城市。西平开帅府辟从事。固请三年而不应。西平叹曰。皎洁之身。吾何敢强污之哉。时贼臣连起大狱。以罗织人。亲戚惧祸及。先生逌然曰。死生命也。转寓于湖西之新昌县道高山下。饥寒困苦。人不堪其忧。而处之泊如。朴潜冶知诫,权晚悔得己亦不仕家居。相与往复讲磨。虽当天地闭塞之日。远近皆知敬慕。以为彝伦赖以不坠。呜呼。昔晋金墉之祸。董养叹曰。天人之理既灭。大乱作矣。遂荷担入蜀。夫养一学子也。固宜藏踪匿影。以避淫祸。若先生则既已立于 朝矣。圭组利禄诱于前。刀钜鼎钁怵乎后。而乃能奋然夬决。不惑不惧。扶树一世之纲常。屹为狂流之砥柱。非夫易所谓特立遁世者。殆不足以与此。其视养之所处。又岂不甚难矣哉。至其末年一退。毅然以放淫辞卫斯道自任。终于跋前疐后而不悔。则又卓乎其有岩岩之气象矣。粤自 宣庙癸未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0H 页
以后。邪正未辨。是非靡定。及多士倡为尊贤之举也。 上意槩疑其为党论。先生以为东方丽代以前。士不知有圣贤之学。 本朝静庵,退溪二先生。始得不传之统于千载之后。继是而作者。惟牛,栗两贤而已。不幸仁弘者出。而并毁退溪及两贤。乙亥以后。丑正之徒。绍述仁弘。其充塞仁义。陷溺人心。实为世道无穷之害。必欲辟之而后已。故极力陈辨。觊悟 圣聪。言既不行。则遂奉身而退。大臣台谏交章请留。 上追遣近臣。谕以还入。先生具一疏。毕陈当去之义。即日渡江归九浦。实庚寅十一月十六日也。安牛山邦俊闻先生退。以书贺之。手制草履以送之。自是常禄及月俸皆不入。弊庐萧然。无异寒士。唯左右经籍。探讨温绎。俛焉不知其老也。所居有湖山之胜。或命肩舆。或泛扁舟。时与林翁野老倘徉焉。未尝以达尊自高。是时金文正公亦退居于石室。人有二龙闲卧之叹。呜呼。昔程氏之学。厄于崇观。迄于南渡。时则有若尹和靖。自以不敢舍其所学。力辞召命。有若胡文定。特请加之封号。载之祀典。其后晦庵夫子亦以渊源被斥引退。而欲以胡公所议奏行。古贤之尊其道统而谨其去就者盖如此。若先生则可谓兼胡,尹之义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0L 页
而独得乎考亭之旨矣。先生为学。不阶师承。自得于古人言语。少时人有问四端七情之说。答以四端是七情中善者。后见栗谷所论则不异焉。其见解之超诣类此。以持敬存心。为一生本领工夫。著持敬图说,心学宗方以自省。常曰。持敬。以收敛操存为要。以精神湛然在里为验。又曰。学者为学大意。只要做私欲尽去。天理纯全底人。只要做光明洒落。不愧天地鬼神底人。只要做担当天下事。参天地赞化育底人。其本只在心存。又曰。心存时神明不昧。万理全具。此时则虽圣贤之心。亦只如此。但圣人能持之久。而学者不能耳。诚能用功纯熟。久而不失。则圣贤同归矣。以为立志。当一以圣贤为法。圣贤之言与事。专在四书。欲学圣贤。无出于此。故用功最深且专。遇有疑难处。辄逐一劄记。积成卷帙。间或立言于先贤成说之外。人有疑之者。则曰。吾固知罪我在此。然此理乃天下古今所同然之公物也。先圣之立言垂训。后贤之解释经义。乃所以求此理也。如或有疑。当反复深思。究极其所归而已。孔子之后。集诸儒之大成者朱子也。有功于后学。多于孟子。其释经可谓尽矣。而犹有曰不尽释云者。欲因其所释而求之。以及于其所未释。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1H 页
此诚先贤之所望于后学者也。宣举之见于渚上。先生为披大学说以授之曰。此余积功所在。录之为书者。非欲求多于先贤。要以质疑于后人尔。先生之意本末如此。非如王柏之徒自立一家。有妨于大一统之义也。平生手不释卷。年过七十。聪明不减。每于灯下看书。夜分而后就枕。或至达朝。诲人谆谆不倦。见有向善勤学者。诚心喜说。劝导而成就之。尊敬古先圣贤。恒若奉对。每与人说圣贤格言至行。必咨嗟激切。听者感发。其于禅道音律琴画兵法卜筮等事。无不一见通晓。而皆不屑为。于文章尤得之天才。学语已识字。末龁能属文。稍长。汎览博通。刻意追古作者。尹月汀根寿。先生之从祖姑婿。而尹夫人之季父也。先生从之学。月汀每见所作。叹曰两汉手也。既冠。遂去之而专心于学。月汀深惜之。谓曰。何不且数年从事。使人得见希世之文乎。申玄轩钦亦尝称之曰。少日气槩。直欲斩平秀吉。文章直欲作秦汉以上语。既已弃之。醇如折节。为圣门之学。变化气质。岂有如此人哉。凡所著述。辞达理通。信笔写出。汪洋不穷。张新丰每言义理之文。非吾辈所及也。有文集十五卷。庸学困得各一册。论孟书经浅说各三册。易象概略,居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1L 页
业录各一册。心法十二章。开惑浅语,道村杂录各一册。家礼乡宜二册。伊洛精要五册。朱书要类六册。朱文要抄十册。左氏史略,汉书韩柳欧文抄等书藏于家。先生始以不复名所居室。以衣锦名堂。又名斋曰恭,曰读论,曰日新。最后曰存。先生殁三年。学者建书院于九浦之上。以祠先生。玄夫人籍星州。郡守 赠参判德良之女。高丽名臣德秀之后。性庄静塞渊。不忧贫寠。不乐芬华。亲党戚疏咸萃如归而满堂。供具接应不倦。内外族姻贵富隆极。而质素勤俭。未尝求丐。诸子妇女不敢竞为侈习。仁孝之闻。为门阑所服。凡举丈夫子五人女子子一人。长曰梦阳县监。次曰进阳郡守。次曰复阳吏曹参议。文德直道。见推士林。曰来阳进士。曰显阳生员壮元。女婿进士李相胄。县监有一男。曰持纲别坐。一女适进士安重。郡守有二男。曰持韩,持常。四女适柳謜厚,尹推,进士尹徵周。季未行。参议有四男。曰持衡,持成,持谦,持元。二女适进士洪九成。季未行。进士有一男。曰持宪。二女适生员金一振,朴泰斗。生员有二男。曰持恒,持正。门闾之大。至先生而有庆。 赠兵使,都事两祖左赞成。 赠佥枢公领议政。曾祖,祖妣,妣贞敬夫人。孝子不匮。锡以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2H 页
祚胤。子姓兄弟。兰芳玉洁。才猷文行。大擅家声。而福善之理。不克永终。梦阳,来阳,显阳三子及李相胄夫妇先以病殁。先生卒后。子孙男女相继夭札。君子又以此疑于天道云。铭曰。
维孝与忠。人道之纲。 维出与处。君子之防。 我观斯世。人鲜是克。 嗟惟先生。独尽其则。 愉愉于家。恳恳于廷。 志切君民。行通神明。 植我彝伦。明我正道。 一身以殉。百世可考。 譬木有本。其枝乃达。 譬泉有源。其流乃活。 本源于人。则惟此心。 此心之存。一言曰钦。 先生之学。盖得诸此。 表里行藏。所以一致。 常师圣贤。日用经籍。 愤乐相循。没齿无斁。 亹亹之业。肫肫之德。 荒年菽粟。大冬松柏。 斯文有享。大名在迹。 小子何知。惟以篆石。
通政大夫户曹参议李公墓志铭
宣举去冬入都。纳拜于斯文李公。公与语欢然。为道其师承游好首末甚详。溯慕渊源。伤念存没。终夕亹亹而不能已。盖为宣举是牛溪外出。得闻坡山绪言也。宣举退而窃叹曰。坡门二三子者。率以谦卑自牧。文辞不少槩见于世。使后生小子无所考信。今其私淑而有徵者。只有我公在耳。遂以书反复之。请述其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2L 页
平日所见闻于师友间者。以幸吾党之士矣。既归未挟日。闻公之易箦。不觉长恸。嗟乎先辈长者。今不可复见矣。越明年。始哭公之筵几。诸孤以公遗事泣示宣举曰。先人之藏。将志而掩之。子有通家之亲。盍为之铭乎。宣举起拜辞谢不敢当。而诸孤要责之强。于是顾念宣举少幸得御于公。既辱公知奖。而重之以婚媾。至于畴昔之语。则公亦实有以诏我矣。宣举虽甚不文。亦何可终辞也。乃敢论次其事如左而系之以铭。谨按公讳有谦。字受益。牛峰人也。始祖讳公靖。丽朝壁上功臣门下侍中。其后世有显人。高祖讳承健。参判。 赠宗伯。曾祖讳谌。司议。祖讳之信。副提学。考讳劼。承议郎。妣韩山李氏。牧隐先生讳穑之后。观察使讳清之孙。 赠承旨讳公璐之女。以万历丙戌七月十九日戊申。生公于汉城。七岁而承议公亡。时当倭乱。举家避窜于杨州山谷中。猝遇贼锋。乳媪以身蔽刃得全。慈氏携归于全义先垄下。丁酉寇再猘。还于京师。依泊城南。流离丧乱。家业荡失。年及成童。未暇学文。公即慨奋。从府胥之知文字者。受史书。辛丑。闻赵广文守伦得我默庵遗旨以教授人。乃造门请业。与其二子涤,涑及其族子溭为交。发愤力学。未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3H 页
二年而读经史殆遍。魁制于南宫。同队莫能及焉。广文升守平泽县。托公于申承旨应矩以终其业。已而又从吴楸滩允谦请教。既长。就沙溪金先生质疑。自是留心为己之学。以究索践履为务。不屑为举子业。薄游东南。遍搜名山水。壬子。赵平泽罹士祸。栲死狱中。公与数三门徒。收视敛殡。及废母议起。公与洪公茂绩等慷慨抗疏。赵公溭亦独上章。扶伦斥凶。洪,赵并被窜。公亦削锢。遂遁迹于高阳田舍。耕渔以供老。从宗室德信正。讲易启蒙。息交绝游。不近城市者殆十年。癸亥 反正。朝廷举遗逸学行之士十人。超授六品。公与成沧浪文浚,金慎独斋集,金相国堉,沈正郎惕同被选。以布衣直授新宁县监。莅任未几。治绩著闻。时当西塞用兵。列邑以军实不讨。多被何问。而公独如期而办。主者赞叹曰。不料书生又能军事也。监司闵公圣徽,御史李公敬舆相继褒启。再赐表里。丙寅。丁内忧去职。己巳。复卫率历工曹佐郎。为咸兴判官。劝学兴教。民俗丕变。俄坐事罢。府民愿输边饷。以借公守营。呼诉方伯以闻。 上命降资仍任。以从民望。癸酉。新使到。其人素有衔。至则摭微故黜之。又嗾顽民诬以非法。公遂就理。 上雅知公。且烛冤状。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3L 页
特命释公而治其民。丙子。避兵于江都。纠结义旅。把守广津。入见分司诸臣。为言备豫之策。副察李敏求玩而笑之。公抗言不见施。无何甲津失守。公遇贼。据义以斥。凛然有不可犯者。而阖门争死以殉之。贼不忍并害。公遂免于难。丁丑。历拜刑曹佐郎,司仆寺判官。仍升佥正。己卯。出守淳昌。四年而递。寻自内乘。又佥太仆。乙酉。赴大丘府。府是岭南营底。大小应接甚烦。而公处之有馀刃焉。以暇日会邑子弟。读家礼心经。教以冠礼乡饮酒仪。行养老宴。人至有歌咏其事者。郑愚伏经世尝治此。以儒化见称。公之为政。不减云。戊子。 上遣直指绣衣。按问诸道。以公治功第一。特赐绯银。入为判决事。公益感激 恩遇。不避强御。滞讼如洗。己丑。为锦城县监。数月而罢。辛卯。为金堤郡守。秩满而归。太学士蔡公裕后奉使南中归。陈公治效。 上命仍莅。而以格外还寝之。改牧星州不赴。乙未。拜工曹参议。寻移户曹。前后数年。节用而防泄。羡馀以致赢。己亥。以老不堪剧辞递。自后常带散秩。以居闲养静为志。与耆英八九人。时作真率会。自娱晚景。诸子以文行并登荣宦。孝谨忠养。所以乐公志者甚备。一世之人。诵而慕之。癸卯十二月二十日。以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4H 页
疾终于正寝。春秋七十八。公禀性真醇而聪颖绝人。边幅不饰而自持谨严。居常夙兴夜寐。非疾病。未尝欹卧。盖无一事自放于绳墨之外。固穷守约。自喜为古素。而养生追远。克尽其诚礼。弱冠。并丧两兄。致哀几乎灭性。孝悌之行。推及宗族朋友。以至仆御下贱。与夫应事接物。一以衷悫。无所里襮。见善必扬。趋急甚私。人莫不感悦诚服焉。赵孝子涤痛父非命。毁至于死。黄处士是中慕贤乐善。不挠众咻而穷阨以终。公每怜伤而志之不衰。时当昏乱。蠖屈于野。而不少陨。穫于贫贱。自以行义饬厉。义之所在。确乎不拔。乡邻多有观感而兴行者。中兴以来。清明之士。为世所推毂。如赵沧江涑诸人相继登台。而公则独以循良艺敏。终始著绩于内外。时论称之掌隶之擢也。 圣旨以刚明廉简。大加褒美。盖其平生四字之操。所在无不效也。历典州郡。不营产业。立朝三十年。曾无数间家舍。晚岁。诸子为造奉养之所。公戒之曰。此非余志也。吾一家五人。俱忝官禄。满而招损可惧也。惟当各尽心力。以无负 国恩也。呜呼。若公真可谓有守有猷。撝谦而不违则者也。淑夫人坡平尹氏。文肃公讳瓘之后。参判讳仁涵之孙。考讳弘裕。妣昌宁成氏。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4L 页
水使讳䥬之女。留守讳世贞之曾孙也。世德名家。慈惠贞正。事君子无违礼。与公同年六月二十九日丙午生。二十一。归于公。享年七十。以乙未六月一日终。其年十月十七日。窆于龙仁治南冷泉洞丑坐未向之原。新卜也。公之没也。用翌年四月八日。竁其右方而合葬焉。公有子五人女一人。长曰翮奉事。娶监司金尚女。不育。继娶某郡李英彦女。生五女。次曰翕。 赠持平。娶正郎沈惕女。生一女。继娶参判吴百龄女。生一男。次曰翔。用荐历胄筵台宪。为养监扶馀县。娶牧使韩山李圣渊女。生五女。妾生一男。以公之命。翕后伯父学生有敬。翔后叔父有诚。次曰䎘。吏曹佐郎。娶正朴濠女。生二男一女。次曰翊应教。娶府使朴渟女。无子。女婿察访延安李悙。有二男二女。江都之祸。尹夫人先自投火。翮,翕二子急救之。贼又乱射之。二子共翼蔽母。母全而翕死。翮殊而徐苏。两妇金氏吴氏皆自决。翕女鞠于沈家。甫八岁。见其外祖骂贼被杀。拔所中矢折之。即赴烈焰而死。吴出子亦死于兵。 仁祖朝。表二子并妇而旌闾焉。慎独斋金先生为翕铭其墓。侧室三男。长翚有一子一女。次习。季幼。一女婿尹拨有一子。铭曰。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5H 页
我公之学。而淑诸人。 我公之德。而辅以仁。 学成于己。诸子类我。 德及于物。百姓从化。 惟良衮褒。荣极三锡。 寿考令终。向用五福。 积必有馀。天道常与。 宜之于篆。以示来许。
工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牛山先生安公墓志铭
默庵成先生守道坡山之牛溪。重峰赵文烈公就而问学。实有河南龙门之盛焉。后有游牛溪之上而慕重峰之风者曰。牛山安公。公弱冠。自南方执贽。请见于坡山。先生方被党祸。杜门谢客。公退处书院。日至门下。拱立不懈。先生嘉其诚笃。引与之讲讨焉。公遂与先生胤子沧浪公文浚同趋于席间。既归。先生贻书教之曰。窃见士之为学。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师友夹辅。内外交养。然后庶几有得。而尤当自察气质之病。克己矫治。贤者年富而气锐。恐非安德之基。诚愿一意下学。必以孝弟忠信为本。谦逊拙讷为质。沈潜笃实为功。公受之而平生服膺焉。及夫乙亥从祀之请也。邪说乃作。公为先生洎栗谷李先生抗章。悉陈道德之真。痛辨谗贼之诬。公之此疏。实与重峰丙戌封事。同为百世之公案云。公与重峰。虽有同道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5L 页
之义。而未尝一觌其面。特以风谊相感。尝谓重峰学问节义。同符于郑圃隐。俱可为名世真儒。裒辑其遗文事迹。并为六卷。而撮其请绝倭举义兵疏章书檄。附以碑文言行。名之曰抗义新编。抽出八事。图画卷首。又取其质正时两大疏。前后刊行。且其旧基之在金浦者。子孙贫不能保。为办价而还买之。以资他日建祠立碑之地。噫。若公真可谓早自得师而嗜义如渴者也。公讳邦俊。字士彦。竹山之安。著自胜国。十世祖元衡。门下侍中。封竹城君。五世祖讳民。以训鍊参军。死于李施爱之乱。 赠中训大夫宗簿寺主簿。家于宝城。自主簿始。高祖讳范。以学行入仕县监。曾祖讳秀崙。成均馆学谕。学谕有子。长讳舳。历堂后,薇垣,乌台。官至牧使。与金河西,林石川优游自适。号钝庵。时人谓之湖南三高。次讳某某官。钝庵有子。长讳重宽。佥知中枢。次讳重敦。中司马两试。公即佥枢公之次子也。某官公以司马公为子。司马公早世无嗣。又以公为之后。所后母南原梁氏。允纯之女。赞成渊之孙也。所生母珍原朴氏。而儆之女。以万历癸酉十一月丙申。生公于宝城梧野洞。自幼少时。已见崭然。早从同郡朴竹川光前及姊夫朴兰溪宗挺学。年十六。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6H 页
赴乡举。耻其纷杂。遂弃其业而专心为己之学。辛卯。负笈千里。北学于坡山。壬辰倭乱。从竹川倡义旅。以军事。拜体察使松江郑相国澈于公州。相公大加叹赏。丁酉。奉老避兵于山中。猝遇贼。约同行数十人曰。与坐而待刃。不若力战而死。矢殪贼将。馀卒败走。一行赖以得全。戊戌。牛溪先生易箦。公以亲癠。不得奔哭于溪上。为之服义服期年。数岁而仁弘,自献之诬作。辛亥。公挈家入京。则谗邪得志。世道益艰。贼臣尔瞻欲取公为己用。因公所知而致言曰。若一见我。则当伸其师冤。缵男为再来访。公皆避不见。遂决意还南。沧浪公及月沙李公廷龟赠诗以送之。甲寅。卜居于郡北牛山之下。为终焉之计。从游者诵义之。称为牛山先生。十年而为天启癸亥。 仁祖反正。大司马金公瑬。乃公旧交也。公为作书论当时急务。以去偏党收人才。先公后私。豫备不虞为言。甲子。除童蒙教官,司圃署别提。皆不仕。楸滩吴相公允谦荐公以恬退。乙丑。除獒树察访。公舆疾上京。谢 恩之任。留十馀日而归。丁卯奴寇至。公纠合同志数百人。奔问 国难至完山。抚军司完平李相国元翼请公问计。称其得宜。贼退乃还。辛未。李白江敬舆按节湖南。以士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6L 页
子公议列公行义于 朝。除济原察访。不赴。丙子。西虏僭号。 朝廷据义斥绝。 上志奋拨。命求贤才。吾先子与赵文孝公翼。并荐公可擢用。及 车驾出狩。公率义兵为勤 王。行到境上。闻南汉解围。即罢归。己卯。筵臣又有陈公行义者。 上命升典牲署主簿。公以大乱之后。有此特 恩。不可不一肃。载至中路。疾作而归。遂上疏深论致乱之由在于和议。言辞痛切。不避忌讳。连拜刑曹佐郎,宗庙署令,翊卫司翊卫。己丑 孝庙初政。除工曹佐郎。皆不赴。赵文孝公力请致公于京。以为矜式。十一月。乃以司宪府持平召。公疏陈老病不堪供职之状。且言嗣服之初。宜先恢张公道。辛卯。升拜掌令。累疏辞。兼陈时务。 上皆嘉纳焉。壬辰。御史闵鼎重自南还。启公年大耋。合有优老之恩。 上即令铨曹特赐绯银。拜工曹参议。甲午十一月十三日己亥。考终于精舍。前一日。与门生数人语至夜分。翌朝盥洗。更著新衣。引枕就卧而逝。讣闻。 上令本道别致赙礼。翌年某月某日。葬于郡南竹防洞佥枢公墓下坐子向午之原。远近多士争来吊观。相与建书院于郡西大溪及绫州之道山以俎豆之。筵臣赵公复阳陈公志节。为南中士论所宗师。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7H 页
不可无褒赠之典。 上命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公禀正而操确。气刚而志抗。自厉以忠孝之节。能晰于义理之辨。亲宗族笃师友。务实绌华。乐善好施。实有古君子之风。其未龁也。所生母丧于疠疾。举家避外。而公潜入哭于殡。佥枢公亲往严责而后乃出。及长。家侄四人相继病死。人疑其瘵症。劝公避之。而公救药视敛。终不为动。父甚爱公。偏厚之以臧获。公力辞不得。父殁。分与诸侄。司马公即世。后某官。公复取一人为后。传其家业。公当与分之。而一毫无所与。公妇翁家以素封名。析著之际。取其若干当取者。而馀无所干。一家多孤孀者。皆倚公为命。其有子女。为之资装而嫁娶无失时。外亲之贫不能奉先祀者。许以奴婢永给使之。近圻有庄。悉取所出。以周亲旧之穷乏者。僮仆之自出。容有可疑者。则虽自世传多至累数卜口。即加详覈而还其本主。是皆他人所难能者也。其律己以约。不近侈靡。尤于势利纷华。视之若浼。居常不务矜持。自无甚异于人。见世之为士者。类多华而不实。深自以为耻恶。故未尝寻行数墨。引接后生。以师道自处。而至于出处辞受之间。无不斩斩然各当其义。言语应酬之际。无贵贱无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7L 页
智愚。亦无不竭诚而善导之。处心一于公正。无私仇嫉偏党。而若其谗说殄行。师道受诬。则为之穷源极论。必辟之而后已。或闻人事亲以诚。殉国以义者。则未尝不三复击节。表而记之。犹恐其或泯也。退处林泉。绝意仕宦。而爱君忧国。出于至诚。每念时事。慷慨太息。或至流涕。前后章疏。辞气激烈。言论剀切。读之者为之洒然易容。尝谓节义是学问中事。而以儒为名者。徒以绳行尺步小廉曲谨为务。未闻以节义自砺者。是可慨也。尝自号曰冰壶。则可想其气象。扁其舍曰隐峰。盖合圃隐,重峰之号而寓景慕之义也。所著抗义编及李大源传,湖南义兵录,三冤记事,师友监戒录,混定录,买还问答等书行于世。坡山年谱之成也。宣举为质于公。且就公之所述混定买还等编。略贡一二瞽说。公与之反复焉。盖将考溯渊源。明审问辨。以正古今疑信之传。而公遽易箦矣。淑夫人庆州郑氏。判官承复之女。礼曹参议孝终之玄孙。贞淑塞渊。克顺妇道。事尊章以礼。奉蘋蘩以诚。制节出纳之际。惟公志是奉。上下咸服其慈。戚疏皆称其惠。公甚敬而重之。生后公几年。卒先公十三岁。葬与公同原。有男五人女三人。曰厚之,慎之,审之,益之,逸之。婿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8H 页
曰郑昌瑞,梁一南,曹挺有。厚之娶沧浪公女。生三男。峑进士。崟生员。𡼾虞候。三女婿闵彭龄,尹商弼,崔处厚。慎之娶参奉赵懋女。生四男。𡼎,嵛,。三女婿李徵远,梁之沆,梁之汉。审之娶奉事闵禧女。生二男,峸。女婿洪命基。益之娶奉事金义鸣女。生二男峋,嵃。四女婿李瑱,梁禹畴。馀未行。逸之娶宋杙女。生二男嵾,崴。三女婿朴世亨,梁之亿。馀未行。郑昌瑞二男。东五进士,东圭。梁一南二男。禹成,禹及。佥使一女婿白光时。曹挺有一男善行。二女未行。曾孙男女多不尽载。宣举,沧浪之甥也。窃闻沧浪尝谓公有拔俗壁立底气槩。凡公所为文字。沧浪莫不与之参订焉。亦尝闻公称沧浪不衰曰。余少及先生之门。而未能终始承教。所与开发者。实在沧浪。沧浪文德克继前人。而世无知之者云。其相许与。不翅深且重也。宣举既熟闻而习知之矣。公之孙峑,崟等。以吾友市南俞公棨之状。来示宣举。请相幽堂之役。宣举不敢遽当。而亦不可终辞。遂以所得于舅家者。徵诸状辞而为之序次焉。铭曰。
受伊洛之学。倡东南之道。昔闻龟山。今有牛山。 有旷世相感。而慕义无穷。传有其语。吾见其人。 辟邪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8L 页
之疏。不减于峰论。抗义之编。能溯其坡原。 吾党翕然而称述。宠秩荣加乎存没。 是以为后生之则。用篆于幽宫之石。
昭德大夫龟川君 赠谥忠肃公墓志铭
昔在天启丁卯夏。吾先子坐斥和被重谴。却扫城南居。门无车马迹。一日有显者来。先子倒屣出迎。驩然笑语。移日而罢。目送而顾谓左右曰。是乃光海时抗大疏谪顺天之龟川君也。宣举于是窃覵公。容仪整肃。谠议忠正。逡逡然长德佳公子也。既而与公之孙垕子重甫为同年司马。交臂而游于洛下。愈益诵公之风义。后数十年。子重甫以公之行迹。投示宣举曰。余祖墓门之碣。则慎独斋金先生铭之矣。幽堂之志。迄今未遑。将欲瑑而掩之。子有奕世之好。盍为之相斯事也。宣举谢不敢。子重甫申以旧谊要责之。固辞不获。遂谨就金先生之文而按之。公讳晬。字明远。 恭僖大王之曾孙德阳君讳岐之孙。丰山君讳宗麟之子也。丰山以行谊称于宗英中。公亦丰姿伟器。卓荦有大节。少而豪举。不拘绳墨。长则委己于学。好贤乐善。如嗜欲然。年十五。授龟川副正。二十四而壬辰倭乱作。奉父母避兵峡中。谓兄龟城都正曰。仓卒未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9H 页
及从 君。为亲故也。今兄当独任家事。乃辞二亲。间走西入 行在。 宣庙嘉之。命诣 分朝。拜宣传官。宗戚之叙外班。盖特恩也。甲午丁内忧。克致其哀。甲辰。受 命修正璿源录讫。赏加一资。辛亥遭外艰。执制如前丧。丧除。例加正义封君。甲寅。以扈 圣从勋。又加一资。 赠及考妣。乙卯。兼司瓮院提调。丁巳。上章论奸臣尔瞻罪。时光海政乱。斁绝伦纪。几亡宗国。皆瞻等怂恿之也。公常慨愤扼腕。谓锦山君诚胤等曰。吾属宗戚。国亡与亡。等死。宁死于国事。遂共决意。处置家事。出居外舍。手搆疏草。亲友见之曰。疏语太峻。恐赤公族。曰不为则已。为之则宁可怖祸而不尽言乎。公庶母执袂夺笔。涕泣止之。而公终不挠。倡诸宗十九人。诣阙抗疏。而公为之首。极陈权凶擅弄之实。痛斥举朝党恶之状。一时瞻听耸动。中外人争传写而诵慕之。光海盛怒谓公受人之嗾。公独对政院。辞益剀切。且请就吏。悉暴未尽之怀。于是两司交章请拿。至拟以逆律。有曰金悌男之死。某与锦山共在廷列。相视泣下。又曰。岁交问安时。某与锦山共谓诸宗曰。吾等盍往问安于 慈殿乎。群凶必欲甘心于公。而光海初命付处中道。终乃远窜。编配于极南。居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69L 页
久之。中瘴毒疾几殆。时有 西宫投书之变。瞻等斥公与锦山。人益危之。辛酉放还。瞻以其子元晔图守于顺府。欲将以蜚语罗织。而公一不为动。癸亥 仁祖反正。即复公旧秩。特加二资以褒之。兼带司瓮院提调,宗亲府有司堂上之任。甲子。随 驾公州。还都后进阶从一品。锡宴于禁中。 上用家人礼。亲自执爵。不名而属称公曰。宗班之事。专委于族长。丁卯。从 上于江都。 回銮之日。特赐内厩马。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亲府重修之役也。公实主之。既讫。 上特赐一等乐。遣中官宣内酝。以落其成。盖嘉公之勤也。丙子。追扈于南汉。闻 上将移向江都。候于路左。及闻 上不果移。贼骑已傅于城。不得已与子蓬莱君欲入江都。遇贼于中路。脱身南下。人有误认公陷贼。以闻于 上者。 上于下城之时。为问于贼将。其终始宠眷之隆如此。乙酉。哭长子悲疚疾革。以是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卒于正寝。去生年己巳。享寿七十七。讣闻。 上震悼。辍朝赐祭。 赠显禄大夫。翌年正月。礼葬于广州乐生里先兆下负辛之原。公生长贵介之家。不待师承之力。而能博经史尚言论。虽不践于迹。而亦自尽其惇行。喜施贫交友。不惜田民。与弟妹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0H 页
折著。自取其簿劣者。外王母家饶财而无男。乃推其产之美者。还其本孙。此皆人之所难能者也。常戒子弟曰。奢侈丧身之斧斤。经学发身之根柢。晚年。与诸宗共修联金契。数集而敦叙之。每遇令节。父子兄弟乐游郊园。琴酒自适曰。宗亲之道。不宜交结朝贵。臧否时政也。所筑西墅。去城十里。趋朝之日。必闻鸡而作。及门之未辟。郎傄台隶窃叹其勤谨。久长内饔。廉恪自守。府胥之徒。咸知畏伏。公丧之日。奔走悲号焉。其谪南荒也。金吾郎闷公以忠被逐。为缓行李。公夷然曰。严谴之下。不敢迟回。即日就道。有诗曰。为国丹心白日明。孤臣一死等毛轻。封章直欲扶 宗社。肯恨今朝瘴海行。到配。搆一草堂。扁以拱北。自为文以记之。尝作歌词。辞意激烈。一出于爱君忧国。士女至今传诵。李芝峰晬光,康公复诚前后知府。皆极敬重而礼遇焉。盖公之内外行备。立意较然。持身持官。不减古人。朝中贤士大夫莫不尊而慕之。不但为抗章斥奸之一节而已。今 上朝。太常请所以易其名者。临乱不屈曰忠。执德不回曰肃。人知论撰之称德也。公妣朴氏锦原县夫人。 赠郡夫人。国舅锦城府院君墉之孙。广州牧使谏之女。公配郑氏东莱县夫人。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0L 页
 赠郡夫人。司导寺佥正麟寿之女。习于妇教。宜其女治。生先公一岁。得年六十八。葬与公同茔。君子子炯胤蓬莱君。炯信蓬山君。炯佶蓬洲守。炯俨蓬昌守。侧室子炯伦夏溪君。炯仲蓬城令。炯任蓬丰令。炯佐蓬兴令。炯佑蓬川令。炯健蓬溪令。炯伋蓬江令。女长适某郡李圣弼。次适某郡李良遇。蓬莱四男。曰至县监。曰垕,曰堥并文科。荐翰苑。出入台端。以直道闻。垕为养。方任洪阳县。堥坐言事废黜。曰栽名进士直 陵。二女适正字金炫文,尹世长。蓬山六男四女。曰塾,曰耋。馀幼。蓬洲男曰坚。蓬昌男曰墏。女适某郡李道彬。夏溪男曰培。武科县监。曰丘。蓬城三男二女。蓬丰二男一女。蓬兴三男。蓬溪一男皆幼。铭曰。
恭惟我公。贵戚名卿。 心在 王室。望隆维城 际乱挺身。辞亲捍 王。 朱虚忠勇。李皋功章 彼昏罔念。斁伦幽国。 浮于帝受。罪由臣恶。 谋同少师。谏切更生。 离骚不怨。琴操自伤。 庆会中兴。荣褒峻秩。 为周伯父。总尧九族。 忠贞一节。至老弥勤。 天被尔禄。子孙振振。 大耋令终。一等加礼。 福善之道。此可明晢。吾师特书。显树风声。 小子是述。敢篆幽铭。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1H 页
通训大夫行军器寺副正金公墓志铭
秋浦黄文敏公事默庵成先生于坡山之下。退而卜居于沧江之上。从游之士。为立祠而尊享之。副正金公少学于秋浦。晚年休官。来止祠下。以为瞻依终老之计。宣举以时得御于公。公未尝不欢然道故。叙尽奕世渊源交好之义。祠创既久。几于废圮。公实经纪之。而命我兄弟相焉。公之克传师承。不坠绪业。每切敬服于心。公没后数岁。胤子楦伯宪甫以公遗事。戚言于宣举曰。吾老而无子。先人之墓。恐不得以志焉。子盍为我瑑之。宣举即受而不辞曰。我公之行也。吾子之役也。宣举虽无能。安得不为之先后之也。谨按公讳友淹。字子范。金氏系出新罗。武烈王五世孙周元。让国而避居江陵。仍封为溟源郡王。子孙遂以为藉。在胜国。文贞公,上琦,文成公,仁存父子有大名。文成有弟及三子。皆登平章。三世六公。燀赫一时。比诸晋之王谢云。入本朝。有讳锤判书。判书曾孙讳湘。魁司马官参校。寔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士熙郡守。祖讳国枰早世。考讳行。号长浦。少孤失学。狎于燕辟。休庵白忠肃公谕令受书。便聪悟敏学。与默庵同在席间。又请益于听松先生。悦习之馀。兼得笔法。才行大为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1L 页
侪友所推重。栗谷李先生亦与之善。十八。作解元。寻擢大科。既以仁孝著闻。又廉能辨博。绝出流辈。而自负奇气。不肯践迹。故仕止于诸寺正。妣李氏宗室女。坡平尹氏。 赠判书元龙之女。公尹出也。以万历甲申二月十日。生于舒川郡衙。儿时秀嶷。俊彩动人。祖母慎。性哲而有鉴识。病将终。谓长浦公曰。对此儿。不觉神气爽然。汝有子矣。五岁而失怙。九岁遭倭乱。避兵入北峡。转于西关。苍黄之际。与母相失。适遇舅氏。取以归。公不食不眠。挺身独出三日。卒能追寻。见者嗟异。乞米供亲。哀诚感人。人皆称为孝儿。公私为之厚赒。故推之以济十口之命。既而有求学之志。从士人受史书。又问业于洪公至诚。崔简易岦诸名胜之往来官守者。亦无不爱而教之。自泰川移入于江都。躬渔猎以养老。是时秋浦闲居于秋风亭上。公踵门受业。遂以为依归之所。随其所在。常负笈而从之。有族人重公者。以其妻弟之子妻之。而特加善视。盖欲公出于其门也。及其为大官有势焰。公恶之。遂绝迹远避。癸丑。秋浦被诬。流窜海曲。时事日乱。公废弃举业。屏迹湖右。癸亥 仁祖反正。公即举幡请伸师冤。铨长象村申公钦举公为内侍教官。升长兴主簿。移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2H 页
拜监察。出为镇岑县监。秩满。方伯因民愿请留曰。德以董民。顽顿归化。明以发奸。奸猾自戢。计口收俸。自养菲薄。每临黉舍。讲读以时。观此可知公平生为政之绩也。俄迁振威。又欲均田正俗。宫家忌之。豪右钓谤。监司遽用下考。后乃大悔。数引荐之。除司仆判官。李完丰曙为提调。谓人曰。金某信人也。太仆其苏乎。及拜恩津。至欲启留之。丙子冬。虏寇深。三南师溃。四邻皆空。公独守县不动。出令藏冰。以镇人心。虽暂离还入。无所荡失。乱定。 朝廷论赏列邑之保守者。公则耻而不与焉。庚辰。有所不乐。罢归沔阳田舍。翌夏。丁内忧。制除。守珍山郡。郡在峡中。至残且弊。而公为之未三年。几致富庶之效。既归。郡人立碑追思之。沧江祠在公山南界王津上游。素号有江山之胜。公乃命子筑室于兹曰。吾师之所乐也。仍以贤庙作新为己任。易栋宇具门堂。赡粢廪备礼器。缮修以诚。享祀以虔。其遇后生学子。辄与之谈说先师德业文行。亹亹不倦。远近章甫。莫不翕然风动。戊戌冬。宋尤庵时烈判铨初政。即拜公军器寺副正。从公论也。公老不得入京谢 恩。于是罢官投闲。盖已十馀年。辟小堂。偃仰其中。植花竹开莲塘。弦歌吟畅。翛然自适。暇日。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2L 页
命车棹舟。游泳于山水之间。实得古人归乐之趣。无复有仕宦之志矣。壬寅十二月初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九。以明年四月二十二日。葬于熊津之下慈母山亥坐之原。新卜也。公气质庄重。德器宏厚。不务修饬。威仪有度。居常行己。未尝自放于绳墨之外。而至于事亲之节。则不以威恪严其色。唯以和愉养其志。大夫人常谓诸孙曰。汝家清孝相传。事亲如汝父则足矣。亲年八十有五。日者谓是年不吉。公深山设坛。至诚祷天。笃孝之心。老而不衰。宗兄及侄。落拓不能家。生事葬祭之礼。公皆身任自力。终始无憾。居丧之日。年已不毁。而隆寒不安夜寝。盛暑不脱哀服。奉先追远。极其诚敬。虽于礼物之微小者。亦必致意而修洁焉。戚弟死于疠。人不敢近。公解衣敛棺而葬之。仆人之染死者多。而公卒无恙。此亦人所难也。闻人之有诚孝至行者。则为之感动流涕。居官为政。必以孝悌为先务。民有善事父母者。为蠲其役而馈之肉。民多悦而兴起焉。公聪明艺敏。长于治理。能晰于听断。不遗于屐履。虽在造次之须。犹无疾遽之容。当事之纷纠处。尤自从容以办。不用刑威。人自畏服。真古所谓盘错之器。廊庙之具也。唯其自信伉直。不喜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3H 页
诡随。常处静散。不慕众趋。有馈者则不苟却。而亦不自求。有縻之则不苟辞。而亦不自干。不循要路之迹。不徼显者之欢。色媚言餂之态。视之不翅若夏畦。由是爱憎变情。毁誉殊口。或反以公为好自重而薄于所厚也。历试二三郡县。通才绩用。非不明著。而仕途终枳。盖坐于此矣。潜窝李公命俊独深知公。常目之曰。鸡群独鹤。其谪岭海也。闻秋浦之逝。以书寄公。勉之以岁寒相保之意。丁卯 去邠之日。自阙下访公。握手流涕言之曰。国事已急。与我同死者。惟君而已。其相与信许如此云。公配完山李氏。商益之女。 恭靖大王之后。兵曹正郎凝之孙也。生孝烈之家。有贞淑之行。以偏母无依。既嫁未即归。而别蓄旨甘。送备姑养。姑甚嘉悦。券以臧获而赏之。生二男一女。以万历戊午。三十七而亡。继室宁越严氏。郡守悦之女。生后公几年。没后公五年。两淑人皆祔公墓之前而左右焉。男长即楦。少有俊才。中年坎轲。为养屈迹。官金吾郎。次曰桄。女适朴世耆。侧室二男曰杭,楗。四女适方涣,安浚,李根。末为人箕帚。楦娶我仲父弼善 赠都承旨尹烇女。有一男弘瑞。妙年司马。不幸短命。一女婿朴尚素。桄娶 赠判书李穧女。有三男。曰镇瑞,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3L 页
桓瑞,信瑞。二女婿金澹。馀幼。朴世耆二男。曰泰兴,泰齐。铭曰。
惟德之立。惟才之治。 以公以卿。奚用不宜。 而卑其位。而啬其施。 是谓命欤。天果何意。 八十康强。不为不福。 守死龙门。不为不乐。福兮乐兮。繄公所有。 维其有之。刻以视后。
振威县令成公墓志铭
粤我听松先生生牛溪先生。牛溪先生生沧浪先生。两世俱无兄弟。而沧浪先生乃生三男。既而伯仲两房又皆无嗣。季氏都正公㮨初室清风金氏。未育。继室咸悦南宫氏。始产而夭椓。尊章及一家诸亲。莫不惨错忧恤曰。成氏之祀。其将替乎。至癸丑二月。君乃生焉。沧浪先生大加喜庆。命小字曰继昌。而爱护之至。既长。学于家塾。溪上馀矩。素不志于谷。故子姓之所从事者。只以惇孝悌谨丧祭为先务。而不喜为纂组程式之文。以希登一名焉。癸巳。朝廷收录先贤之后。君乃得补缮工监役。升礼宾别提。仍迁监察。递除活人别提。俄授积城县监。盖都正公连生四男。次子熙胄继伯氏佥正公后。 朝廷又官熙胄。俾奉宗祀。而君得以专城就养。县去溪南所居。廑十里而远。亲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4H 页
厨旨甘。待君而朝夕焉。于是人谓先祖两贤皆经此县。而君之继迹为一奇云。既罢归。旋除尚衣别提。又移司评。仍升司议。出为振威县令。期年而治效大著。一乡士庶皆悦服。奉使行过者。无不称之。会以微事罢。邑民请留而不得焉。乙巳正月。病卒于坡山。五月。葬于向阳里听松先生兆下酉向之原。君讳熙绩。字士咸。昌宁人。外祖南宫公荇。府使悌之子也。妻父郡守蔡公亨后。郑古玉碏之宅相也。二男曰至善,至和。至善有三男。君性禀真醇。行笃孝谨。生积善之家。食旧德之馀。官至中士。政著百里。爱物为心。听讼不阿。自约而裕民。尽力乎均田。修礼器洁粢盛。尤致志于享祀之节。所在皆谓有乃家之法。斯已多矣。独我都正公八耋丧明。叙君事临君殡而哭之哀。此则为长逝者无穷之恨也。天乎奈何。噫。余于都正公为外弟。而与君年较数岁。自幼至壮而老。周旋于诗礼之场。君之两子善,和又从余游。向学勤事亲诚。以君之遗意。结庐于白岳峰下思肃公旧基听松堂之侧。又纪君之事行。欲徵余言而瑑之于幽石。是皆可以识之。而亦余之所不容辞者也。铭曰。
葬此玄孙。祖墓之下。 百世之久。庶有知者。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4L 页
刑曹判书吕公墓志铭
春江吕公昔事我外祖默庵成先生。著名于辛壬消长之际。其有从子。曰尚书讳尔载字子厚。与吾兄弟若伯仲焉。尚书公没后三年。其孤远来。以公遗事示宣举曰。子与吾先好也。吾父之竁。子其瑑之。宣举谢不敢曰。礼有志者。所以识之也。我公位跻大司寇。显矣。享至六十六。寿矣。既显而寿。则后之人自能久而识之矣。奚用余疵贱以玷幽石哉。其孤重以旧谊要责。宣举于是不得以终辞。受其状而读之。盖吕氏自中国避乱于东。有讳林清。仕高丽位大将军。死葬于咸阳。故仍以为本贯。入我 朝。有讳称。知议政府事。谥靖平。四世而讳世琛。佥正。 赠通礼。通礼生讳淑。 赠左承旨。承旨生讳顺元。佥知中枢。 赠领议政。议政公有四子。仲即春江讳𥙿吉。次讳佑吉。俱擢文科。历扬清班。官皆右尹。季讳䄄吉。乃公之考也。弱冠投笔。官至嘉义总管。 赠兵曹判书。以公之贵也。妣骊兴闵氏。参奉起亨之女。继妣完山李氏。闵出三男。公其仲子也。以万历庚子十一月十日生。幼聪颖。及长。自力为文。十八。以笔取解。二十。选司马。戊辰。痛父罹祸。制除。辞官不就。丁丑。复除 健元陵参奉。秋。擢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5H 页
第选补槐院。兼奉常直长。荐入堂后。移说书。迁礼兵两曹佐郎。荐拜正言。为养出监康津县。甲申。以训局郎。佐具将仁垕。讨贼勘勋。公为持平。力辞得允。 上特赐绯银臧获。拜五卫将,户兵参知,参议。除密阳。以亲癠不赴。入银台。至右承旨。丙戌逆变。以刑房入侍亲鞫。狱竟。加阶拜户曹参判,同中枢,右尹。己丑 仁祖大丧。监董 因山。役讫。又加一资。数年之内。致位卿列。世所罕有也。拜全罗方伯,都承旨。以病辞。拜开城留守。遭母忧。丧毕。亚礼部。出按海西。入拜左尹,刑参,同敦宁。 孝庙将祔。差兼册礼都监。升秩资宪。知敦宁,义禁,都总管,金吾,总府诸司提调。随品所带。前后非一。以傧使往返湾上。以节使再赴燕山。判汉城长秋曹。癸卯。被参而递。自此以后。杜门息交。游闲探胜。以娱晚景。乙巳病革。谓诸子曰。余平生无所踰人。亦无所负于人。而今卒困于口语。死后虽得美辞。犹非所快。慎勿以文字侈观墓道。祭祀必行于宗家。勿用世俗轮行之规。死生常理。无复可憾。只以弟妹之不及相见。为临绝之嗟云。三月六日。卒于典医洞寓第。有司以公在夺告。不得请举卿丧之礼。大臣以闻。 上命复旧秩。遣官祭赙如例。以龟兆不食。不克祔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5L 页
于先山。丙午十月十二日。卜葬于铁原治西坐辛向乙之原。公温资令仪。外嘉内警。事继母能孝。处兄弟极友。慈祥于亲懿之间。乐易于交友之际。常以辰年之事。中心含恤。虽位至贵显。而不以爵禄自喜。伯兄官微而寿亦不永。每以己之独享为可慨。外祖坟茔在海州。按道之日。改封树石。备诸仪物曰。不如是则何以见先妣于地下乎。甥侄之早失怙恃者。皆养之于家。为之婚娶焉。丙子。避兵岭南。姻友同行。遘疠而死。公为亲治丧具。人有劝避者。则曰。客乡相依。死不相恤。吾不忍也。至于居官内外。夷险燥湿。皆顺受而不辞。所在尽诚。事无不修举。治民之政。一以平易为主。民有所诉。令自陈于卧内。节用取羡。以应民赋。而不使民知之。改作官廨。不烦于民。而民自愿赴。远近滞讼之难断者咸归之。耽康弃归之日。一邑栏道留行。去后立石表爱。松京之人亦如之。盖公详于听断。长于应猝。于人所难办处。亦能措之有裕。 仁祖尝有教曰。明敏无如吕某者。一时以吏才自任者。亦与之让能焉。刑部京兆之长也。当其断狱蔽讼。则出居外寝。反覆文案。心有所决。不以谤议自疑。以此毁者与誉者半。台谏有听人言。独启请罢公职者。至有拿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6H 页
问之 命。旋以失实自劾。故事遂已。后之台论见黜。亦犹是也。而公终不自辨焉。此可见公之槩也。贞夫人李氏。 恭靖大王之后。郡守溟运之女。顺以配德。贞以在馈。夫夫妇妇。如鼓瑟琴。与偕老无违礼。有三男。曰颜齐主簿。曰曾齐妙年魁科。官至掌令而死于孝。曰闵齐执义。二女婿执义金益廉,士人慎硕宽。颜齐娶姜文星女。有二男。曰必世进士,必时。一女婿郑必寿。妾子二。必规,必矩。女四婿李昌祐。馀幼。曾齐娶承旨金光赫女。有四女而无男。以弟之子为子。闵齐娶延昌君李忻女。有二男。必夏,必章继仲父后。二女婿吴道玄。馀幼。金益廉三男。夏重,吕重,龟重。慎硕宽一男命亿。一女幼。盖公自为诸生时。趣舍已正。能不乱于邪世。交臂游乎士友之间。端容美誉。为世所需。卒以功能致其位。又以寿禄全其家。此皆公之素所自树立。而抑无非春江馀教之未衰也。是为铭。铭曰。叔父之贤。公则继之。 诸子之才。公则诲之。 有赫其门。公实大之。 其大伊何。维德之基。 其基伊何。先正是师。 嗟尔后人。视此篆辞。
鸿山县监 赠承政院左承旨尹公墓志铭
公讳云举。字缙卿。坡平人。我尹氏始于高丽太师讳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6L 页
莘达。高祖讳先智。兵马节度使。曾祖讳暾。 赠左承旨。祖讳昌世。 赠吏曹参判。考讳熻。汉城府庶尹。 赠左承旨。金文正公尚宪志参判公墓。宋尤庵时烈表庶尹公墓。我世系德业详焉。妣淑夫人南原尹氏。佥知中枢府事 赠吏曹判书艮辅祈之女。生公于万历甲辰八月十六日。少习公车业。屡不中。壬申。筮仕除缮工监监役。翌年癸酉。丁庶尹公忧。庐墓尽礼。丙子。差 国葬监造之官。是冬虏变。奉母夫人。入峡避兵。乱定。仍停科废仕。不复为进取计。优游田舍者几十年。甲申。除义禁府都事。公叹曰。亲老家贫。欲求一日之养。匪官不得也。乙酉。咀咒狱起。公与姜有连。为自点所疑喝。公欲弃不仕。告于母舅都正公曰。此狱甚冤。知非苟容。不可忍也。舅意以形迹之嫌。不许公志。丙戌。有湖西土贼。公承 命往捕。全州贼魁讹言已起兵。京师戒严。公以刑房出者。盖有择送之 旨故也。人莫不为公危惧。公略不动。促驱至全。则向者果虚警也。公捕贼就道。驰启至 阙。人心始定。已而出为鸿山县监。奉母夫人。备志物之养。洁己奉公。除俸补徭。瓜满。以邑民愿加留一年。壬辰递归。民为立碑以诵。公有别业在石阳江上。既解龟。有税驾终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7H 页
老之志。而顾诸弟在京。亲意顾恋。乃奉板舆西上。然非其好也。癸巳。除松罗道察访。为非便养地不赴。已除尚衣院别坐。以甲午七月某日。卒于安国坊第。寿五十一。用其年某月某日。归葬于镇岑九峰山丙向之原。从先兆也。以丙戌从勋。追 赠左承旨。公天姿慈祥。笃于孝友。庶尹公患毒肿几危。公亲为吮脓。其事母夫人。与弟四人。斑衣迭侍。愉惋备至。抚养诸侄。恩若己出。饮食衣服。疾病救护。必先于子。公有一男。人谓其单。笑指诸侄曰。此皆我子。何谓独也。雅爱诗酒。常与亲旧相会。把杯吟畅。尽欢而止。至当官莅职。则处事精密。一物不遗。事上恭而遇下惠。所历皆有称思。呜呼。此皆公之实行也。淑夫人安东金氏。右议政尚容之孙。吏曹参判光炫之女。年十八。归于公。名家阃范。素称王谢。习于女训。娴于妇容。诚于舅姑。厚于亲戚。闺门之内雍如也。生与公同年。没先公九年。葬与公同穴。一男掞。缮工监监役。侧室二男掸,揽。一女适韩如柏。掞娶牧使李楚老女。生男二。孝教,大教。女五。长适慎敌万。次适高可寅。皆士人。馀幼。噫。我昆弟十数人。奉承父兄馀教。或以文学。或以宦业。为宗族乡党所指称。不可谓不盛矣。顾乃鲜克寿考以享
鲁西先生遗稿卷之十八 第 377L 页
终福者。盖所谓气数之禀同然也。或以公为过于悼伤。不节杯酌。未执长年。岂达命之言也。掞也述公之事行。欲图所以纳诸圹者。而不从当世秉文者乞铭。只使余略书其所知见以为志。呜呼。其不欲以泛美为孝者。即我家守拙之遗规也。铭曰。
九峰之下。山高水清。 生公是乐。没公是宁。 父母在上。嘉耦祔东。 平生孝和。百世融融。 令胤之志。从弟之笔。 子孙其徵。有省无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