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x 页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年谱]
[年谱]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79H.gif)
己亥(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复呈状本道。本道状 启下该曹回 启递差。
尤庵书曰。兄状之入。众议皆谓必递。自 上下吏曹使回启。则 圣意可知矣。而起之佐郎来言欲开此丈来路。则莫如姑递而更有 召命。故请递请 召。皆即响答矣云。
除侍讲院进善。上疏辞。 不许。
批曰。前后除拜之意。实非偶然。尔其勿辞。从速上来。
二月。答石湖书。
书略曰。示谕小争竞。指何事耶。最是骊浪甚可虑。然吾则以为此皆未能先立其大者。故逐些异同。未免纷纭耳。果能有所专心于大事上。则小小争端。自然消去矣。汉高专心于天下。故以雍齿之素憎而贪于战伐有功。终不肯舍。廉,蔺专心于国家之急。故能忍避匿之耻。而有负荆之谢。遂为刎颈交。名为儒者辈。其争也君子。诚其才能可用而为吾之用与否耳。所谓争竞特在调剂之一手间。而判涣者何难复合乎。吾常曰。凡大小事。必诚心为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79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0H.gif)
三月(壬辰)戊戌。发赴 召行。辛丑。到广州扫先墓。仍留东郊。丁未。上疏陈情乞免。 不许。
盖自上年以来。 上意快释于己丑疏语。而连下除命。累上辞免之章。而 恩召不已。尤庵致书曰。不在多谈。兄来则弟留。不来则弟去云云。故先生不得已赴 召。遂上疏乞免。 批曰。尔久不来。予甚悬望。观此疏辞。良用嘉悦矣。既已上来则何必旋即下去。得无不可乎。尔其勿辞。从速出谢。以副予望。
己酉。再上疏 不许。
庚戌。入城。辛亥。诣 阙肃谢申恳。 不许。
丙辰。又上疏 不许。
批曰。将来欲用之意。不但此也。岂可遽尔下去乎。尔其勿辞。调理察职。
戊午。拜掌令。以亲病陈疏。即发行。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0L.gif)
闰三月(壬戌)壬戌。到天安复上疏。丙寅还乡。
批曰。予不多诰矣。尔其勿辞。俟母病少间。趁此春暖。将母上来。以副予意。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1H.gif)
除执义。
四月。上疏辞。 不许。
与美村会于孤云寺。
时先生有风渐。就此受针。
草万言封事。
先是。 上下密教于五臣。先生及同春,尤庵,市南。其一许积也。先生退归之后。又除执义。其势终不但已。故先生试作一疏。将占进退。大槩以为今之可言者非一。而举其大者有七。上无求治之实一也。下无任事之实二也。 经筵无讲道之实三也。学校无造士之实四也。群策无救民之实五也。人心无向善之实六也。朝廷无教令之实七也。谨尝考周礼制度可行于时者。与夫 祖宗宪章之不举于今者。参以朱子增损吕氏乡约之法。兼取我国儒先经纶当世之说。合为一论。大槩其法为纲者有三。一曰正风俗。二曰养人才。三曰革旧弊。所谓正风俗者。即周礼教民之法。而其目有三。曰乡约。曰五家统。曰社仓。所谓养人才者。即戴记造士之意。而其目有五。曰学。曰延英院。曰科举法。曰五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1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2H.gif)
五月(辛酉)甲子。 上升遐。入州庭举哀成服。
癸酉。发赴临行。丁亥。入城临哭。仍上疏辞职。 不许。
批曰。闻尔上来。如有所得。尔其勿辞察职。
己丑。再疏呈政院。还出给。
六月(庚寅)辛卯更呈。 不许。
启下该曹。该曹回 启。今此执义李家有年深老母。恳乞递职归养。李某蒙被 先朝礼遇之勤。今于 嗣服之初。所当留在朝端。尽其职分。以为报效之地。非有切迫情势。则必不如是固辞。其在朝家待士之道。不可轻许其请。而台臣进退。非该曹所可擅便云云。 依回启不许。
甲午。三疏 不许。
同春进劄曰。伏闻执义李某今将拜疏而径归。如臣十辈。江湖之凫雁。留无所益。去无所损。而如李某者。不可一日不置诸 殿下之侧也。向来 先大王答其疏之 批。属意甚重。诚非偶然。在今继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2L.gif)
戊戌。 命赐食物。
四疏。恳辞 不许。出次城外。
批曰。予意悉谕。固辞至此。不知所以为谕。是不过孤之诚意不足故也。而尔不念 先王知遇之恩乎。须勿为长往之计。以副至望。○政院启曰。执义李某方在城外。将欲陈疏决归云。当此新政之日。得贤士为急。在外诸人。亦皆 下谕徵召。则已上来之人。决不可许其归。似当有劝谕入城之举。臣等既有所闻。敢此仰禀。 传曰。遣史官开谕。使之入来。
史官来宣 谕。
命本道 赐老母食物。
己亥。还入城。
辛丑。五疏更申前恳。乞收老母食物之 命。不许。
批曰。每引老母而乞归。孤之心事岂忍强留。但尔之上来未久。旋生长往之计。未知于义何。予深缺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3H.gif)
六疏七疏皆 不许。
其七疏批曰。近来未见尔之辞疏。予以为尔将出仕。渺然望之。今见此疏。不胜愕。然无以为喻。尔其谅此至情。幸勿再辞。调理察职。
八疏。始 许递。
先生辞益力而意愈恳。 上亦知其不可强。 批曰。辞之至此。予当念尔疾病。今姑递职。置于閒官。尔其体予至意。以补不逮。
甲寅。除司仆正。
七月(庚申)庚午。 命给食物。上疏辞不受。
甲戌。又上疏乞归。 许之。
批曰。疏辞至累而益切。孤亦何心。终至勿许归省乎。尔其体此至意。归见老母。速为上来。以副此意。但上来日久。未相见也。孤怀不胜缺然矣。姑留数日。相见后下去。
丁丑。特 命引见。
上曰。司仆正上来已久。不得相见。今以母子之情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3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4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4L.gif)
己卯出城。乙酉还乡。
八月。除执义。
承旨权大运 启曰。昨日宪府执义李某上来 下谕之启。自 上有李某是不失信之士。觐亲后自当上来。姑勿下谕之 批。臣等益见 圣明优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5H.gif)
上疏辞。 不许。
批曰。闻尔疾病。深用虑念。疏辞遽有不欲上来之意。予观之至此。不觉其惊心焉。然尔终不忘临去许期之言。幡然上来。以副至意。
十月(戊子)丁酉。赴 因山。辛丑。到广州病留。壬寅。上疏辞职。 命京畿监司 谕批不许。
批曰。闻尔登途。不胜欣幸。而疾病如是。忧幸相半。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5L.gif)
乙巳。再疏辞。 不许。
甲寅。诣 阙肃谢。
先生行到王十里。病不肃谢。意谓启 殡之后则自当见递。 山陵前夕。自政院将有入 启牌招之举。诸公迫之。故不得已赴 阙。
制进 大行大王挽词。
丙辰。诣 陵所。丁巳。过 孝宗大王因山。即进至城外。上疏辞递。
批曰。固辞至此。所辞之职。当勉副矣。勿生归计。以补不逮。
十一月。(戊午)除掌乐正。 命持 先朝未达万言疏。入侍经筵。
因同春陈白而有是 命。
壬午。上疏辞入 侍经筵之 命。仍乞归。
批曰。露见退归之意。不觉惊心焉。到今此言。非予之望也。且方今开筵之日。非尔等之教诲。予复何望。疾病之来。人所难免。何必辞为。勿辞入参。以副至望。右副承旨吴挺纬 筵白昨日玉堂之劄。有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6H.gif)
十二月(丁亥)辛卯。引 对。
先生与同春及金公寿恒同为入 侍。上曰。予方将开筵之日。尔何以有退归之意耶。予不胜闷念焉。先生对曰。臣之无状。猥蒙 圣恩至此。臣实惶感。不知措躬。然臣有八十老母。私情切迫。不得从仕之义。固已陈恳矣。今 山陵已毕。可以退归。而犹低徊不忍诀。只欲一望 天颜而归死田里。则志愿毕矣。辞未半。 上顾吏判宋浚吉曰。前日所议换授圻宰之事。何不举行耶。吏判对曰。此举措渠深以为闷切。故不敢而迁就至此。臣之罪也。换邑往来。亦似有弊。其兄惟泽方为内资直长。仕日几满。调迁不远。以李惟泽为圻宰似便。何如。 上曰善。且尔 先朝未上之疏。速为书进。先生对曰。人之才学。少能相兼。古之以儒为名者各有所长。至于经纶之才。亦罕有之。以我东儒先言之。文正公赵光祖,文成公李珥数人而已。小臣在 先朝方大有为之日。窃有所区区愿忠之志。而不自量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6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7H.gif)
乙未。上疏乞收臣兄 特除圻宰之 命。
批曰。予意已悉于面谕之时。不必更言。而拜兄邑宰。实出于为尔。而苟非其人。岂有此举乎。闻惟泽亦可用而然也。于尔别无可辞之理。何取笑囮乎。谅此至意。勿为再辞。
丁酉。加通政。留疏乞收 成命。遂发乡行。
批曰。省疏具悉。已谕予意矣。今不须再言。而尔必谅之。何用辞为。且加资事本是流来之故规。更何为言。勿辞安意以副至望。
行到 靖陵。礼郎追至传 谕。
以臣兄超升作宰及臣违例加资等事。未有还收之 命。不敢承 命之意回启。 上命承旨问于礼官曰。李某何言。启曰。兄作宰及加资之 命还收则入来云矣。 上问大臣曰。加资及作宰。予以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7L.gif)
己亥。礼郎追至果川传 谕。
启以终不敢承 命之意。仍即下来。
壬寅还家。
除工曹参议。
庚子( 显宗大王元年○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丁巳)壬戌。上疏辞。 不许。
移拜同副承旨。又 命本道给老母食物。丙子。上疏辞。 不许。
二月。(丙戌)下别谕 召之。
谕 曰。予之至意。已谕于前后疏批矣。予自月初。猝患眼病。杂试针药而时无显效。病里思想。益切于中。想尔闻予之病。必有忧虑之心矣。若于此际得与面谈。其为开豁当如何哉。尔其体予此意。斯速上来。以副如渴之望。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8H.gif)
有祭文挽词。后又撰遗事。
壬寅。祗受 有旨。乙巳。发西行。庚戌。入城。壬子。复上疏辞。 不许。
伯氏以特 命升拜涟川宰。使之将母上来。安意从仕。先生以终始退处为不安。将欲上去以谢 洪恩。又承 圣谕恳至。 玉候违豫。故不得已赴召入城。上疏乞免。遂 下批曰。闻尔入来。不胜欣幸。其中以台谏为言。实未晓也。今若以当初之事辞之则然矣。至于除拜本职。则此国中应行之通规也。何以前事。辞于后事乎。安心勿辞。从速出仕。以副至望。○是日。同春书来。有曰引 对时 上曰。李某前日之辞亦未必然。而及授承旨之后。则尤无可辞。盖初虽有未准资之嫌。而既曰特授。则不必辞也。况承旨则亦有自堂下升点之规。故故为移授。欲安其心也。诸承旨曰。臣等亦未尝详晓。李某亦必未详。而今承 圣教。始洞知矣。 上之为兄婉转。至矣尽矣。 上又取呈辞单子置前曰。能见此单子。不胜庆喜。诸臣皆相贺云。
癸丑。再疏 不许。甲寅。三疏 许递。仍 命赐食物。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8L.gif)
四月(乙酉)丙戌。献练服变改议。
甲午。献 慈懿殿服制追正当否议。
己亥 大丧 大王大妃服制。尤庵据仪礼丧服疏虽承重不得三年之文。谓 大行大王虽已承统。然于伦序自是次适。 大王大妃之服之也。不得过期年。贼鑴闻其议。乃引仪礼斩章贾疏所谓第一子死。取嫡妻所生第二长者立之。亦名长子之文。谓 大王大妃当服齐衰三年。时议莫知所从。尤庵于是更考 大明律及 国制无论长子庶子皆服期年之文。断以从周之义。而遂定为期年。及至 国练时。前掌令许穆。杂引仪礼注疏。请行三年曰。服降则是贰其宗而卑其主也。令礼官儒臣杂议而改正之。事下礼曹。议于大臣儒臣。于是诸大臣献议。皆以 国制为主。而右相元斗杓独以为许穆所论据。皆经传明文。而所谓四种之说。盖谓父王为庶子丧也。非谓母后为承统主宗社之嫡子降从期服也云云。礼郎来问。先生遂献议曰。臣窃闻此礼既已议定矣。又复询咨以及微臣。无乃 圣人之心疑其有所未尽者耶。臣实懵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9H.gif)
作服制说。
穆疏所引长子死。立第二长者。亦名长子而服斩一段。时人莫不疑惑。至于俞市南,赵松谷(复阳)诸公。亦犹未能释然。而纷纭来问。先生难于一一口舌酬酢。遂作一通说以示之。其说曰。仪礼丧服斩衰章父为长子疏。立适以长者。欲见嫡妻所生皆名嫡子。第一子死则取嫡妻所生第二长者立之。亦名长子。按嫡妻所生皆名嫡子云者。谓嫡妻之子也。非宗统正适之谓也。第一子死云者。殇大功条。公为适子之长殇中殇。不得著代。而入大功者也。取嫡妻所生第二长者立之亦名长子云者。言第一子之不受重者死。则取第二长者当立为后。而惟嫡妻所生者。为服三年。若妾之所生则虽立为后。而不得为三年云尔。大功条公为适子之长殇中殇注。公。君也。不降适殇者。重适也。适子成人。斩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89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0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公为适子之长殇中殇。不得著代而入大功者也。取嫡妻所生第二长者立之。亦名长子应服三年者。)
(公为适子之长殇中殇。不得著代而入大功者也。取嫡妻所生第二长者立之。亦名长子应服三年者。)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2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殇死上同妾之所主则虽立之为后。不得为三年。)
(殇死上同妾之所主则虽立之为后。不得为三年。)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3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适子死而服三年之后正统绝者。立庶子为后而传重者。虽嫡妻所生。不得为三年者。)
或曰。此则论长子将代已承重者之服也。若帝王家则大统为重。虽以支子入承。而太上皇母后在。
(适子死而服三年之后正统绝者。立庶子为后而传重者。虽嫡妻所生。不得为三年者。)
或曰。此则论长子将代已承重者之服也。若帝王家则大统为重。虽以支子入承。而太上皇母后在。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0H.gif)
丙午。因尹善道疏。移次旅舍。祗伏待罪。
前参议尹善道称以论礼。投进一疏。攻斥议礼诸臣。语极凶惨。有若诸臣谋危宗社而汲汲上变者然。政院措辞入启。 上下严教。削官职逐田里。既又因承旨金公寿恒,副学俞公棨言。焚其疏窜其人。而两司又请拿鞫。先生以为彼疏非关论礼。直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0L.gif)
遣史官。 谕以勿待罪。
答尹鑴书。
鑴以奸臣孝全之子。钟戾而生。忍毒而饰。文词又绝人。当时诸公无不见欺。而期与以大儒。先生亦与之相亲。渐至年纪之高大。真脏绽露。自谓知道。藐视先贤。攻斥退,栗。不遗馀力。侮慢朱子。无所忌惮。经书集注。皆以己意去取。至于中庸则扫去章句。而全以其意易之。尤庵以为斯文世道之乱臣贼子。而严加攻斥。听之邈然。益肆诬悖。自是诸公知其为大奸慝。而不复齿于朋友之列。鑴极怨怼。常怀祸心。必欲倾陷及至邦礼之出。假托礼论。遂与其党穆,善道等。图逞其志。谋终不售则不胜愤恚。又书先生而语极危悖。先生略答曰。吾辈将未免枉死市叔孙通。何暇出气与人上下其论乎。仍绝之。
五月(乙卯)戊午。参 大练哭班。
己未。上疏乞归。
善道疏后。先生益不自安。即欲决归。而只以 大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1H.gif)
承 命入 对。
先生于 榻前。备陈归见病母之意。 上曰。护军有老亲。不可强留。而近以尹善道投进凶疏之后。左参赞(同春)苍黄下去。右赞成(尤庵)亦为离乡。今尔亦辞退则予何为哉。姑为留在。闻有的报。然后下去可也。先生对曰。臣之归非与于尹事也。只为老母之病故也。大槩自 上招集在野之臣。本为有益于国家也。而多有不美之事。臣是以尤欲求去耳。承旨李殷相进曰。此指权諰事也。权諰与两宋相善。而毕竟做此无谓之事。故李某之言如此。 上曰。古语曰。可欺以其方。今者不以其方而欲欺之。可乎。救善道者皆恶人也。先生曰。 殿下以为见欺于人。此今日自 上所当惩戒。而臣下亦宜自为之所。故臣欲求退者亦以此也。 上曰。欺之者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1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2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2L.gif)
庚申。上疏。仍进 先朝未达疏。
同春书先生曰。兄疏在 先朝既成而未及上。则虽无 上教。犹可写进。今乃自 上索之。而不肯进。未知此何义理云云。故以别单写进。
癸亥登 对。
上御便殿引见。 上亲以疏本授承旨读之。逐条问难。至日亭午。 上上热引饮。先生起伏曰。冗杂之言。久烦 天听。惶恐。 上曰。所读几何。承旨曰。几半矣。 上曰。数之。承旨曰。馀者二十二贴矣。 上曰。毕之。临罢之际。 上涕下如流。 教曰。今日见此。不胜悲感矣。又 教曰。此无不可行之事。 命承旨抄出其条。并原疏入内。遂下前疏之 批。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3H.gif)
己亥 孝宗大王病患。后圣以首医不能慎重。至使申可贵轻易下针。致有 天崩之变。故方在囚论罪。是时 慈殿久在违豫中。朝议皆谓非后圣则莫敢议药。遂放后圣而试药得效。于是朝绅多为后圣建白。有放送之 命。故先生上疏请勿放。
丙子。除工曹参议。上疏辞。 不许。
己卯。再疏恳辞。 不许。
批曰。今玆之职。予意非在于强迫之志也。欲任之而为国事矣。虽有老母。往来省见。于情于理。少无不可。安意勿辞。速出察职。毋负至意。○上于筵席下 教曰。李某疏入已久。而领相未出。欲待其出而详议。仍促领相出。领相郑太和引病上章。遂 批其疏曰。护军李某 先朝未进之疏。呈于今日。悲感深增。而其可施可行者非不多矣。予欲议之于卿后行之。故疏上已久。而时无一事行之者。此卿之不可不出也。
庚辰。 赐食物。上疏辞。 不许。
批曰。予岂有他意于疏批。以骇听闻乎。疏批之意。欲行所进之言。尔当在职而后可以相议。故有言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3L.gif)
六月(甲申)戊戌。上疏乞归。 不许。仍 命参议备局。
癸卯。诣 阙肃谢。仍上疏乞收备局参议之 命。不许。
戊申。以亲病呈辞乞归。
先生初无久留之志。而迫于 圣眷。且以疏事不无万一之望。故姑为迟迟。不敢遽归矣。朝议以为此疏行则三代之治不难致。但今连岁凶歉。与民休息。即是第一义云。先生知其终不可行。遂决意下乡。乃以亲病呈辞告归。 传曰。欲为相见而发落矣。今日适有未宁之侯。不得引接。此意言于李处。呈辞姑为还送。
出南大门外上疏。
政院启曰。即闻李某以其亲病之故。不得少留。昨已出城。今将发行。以此意陈疏到院。而今日乃 国忌齐戒也。上疏则不敢捧入。姑为留院。而闻其行期在即。故敢此仰禀。 传曰。切有相见面议事。而适以眼患。不得即为引接。虽有母病。必须勉留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4H.gif)
礼郎传 谕南大门外。
先生以母病危缀。情事切迫。不得复留仰副 圣教之意回启。又 传曰。尔因老母之病。不忍久留。固辞乞归。予亦何心强迫尔行乎。情之所在。理不如是。而但一欲相见。少纾将别之怀而已。若持难数日之留。明朝入来。毋负予意之意。更遣礼官传谕。
己酉。礼郎传 谕铜雀江上。
礼郎回启。又 传曰。再谕予意。尔以不忍一刻少留。忙忙还归。不许一见。予心愧缺。无以为怀。今何强尔行。以伤母子之情乎。安意救护。俟母病之少间。从速上来。毋负予望。且尔若作行。一日为急。今者赐驲。速叙至情。尔其毋辞之意。更遣礼官传谕。仍 传曰。工曹参议李某下去时给马事。两道监司处分付。
庚戌。礼郎追到果川传 谕。
辛亥。到水原上疏辞职。 不许。
七月(甲寅)丙辰。还家。
八月。再疏辞。 不许。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4L.gif)
九月。三疏辞。 不许。
十月(癸未)癸巳。四疏辞。 许递本职。移拜同副承旨。
乙巳。上疏辞。 不许。
十一月。再疏辞蒙递。
辛丑(先生五十五岁)
二月。答尤庵书。论祧庙议。
时以祧庙事。收议于尤庵。尤庵以书来问。先生答之曰。今日庙议。朱子说极明且备。为是论者不从朱子而何。台今献议。必明白指陈。毋如前日荒政所献草草为也。 圣心开晓。朝议完定。果从台献。则岂但一代之盛举而已乎。朱子祧议末段析一为二之失。其主意不难晓也。兄弟传国。各为一世。礼之正也。而状中所拟世数。固知未必其可用云尔。则所谓合太祖,太宗复为一世者。就议者乃用今制。而反不为讲考处言之也。议者用今制。而乃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5H.gif)
四月(庚辰)壬寅。发西行至果川。闻赵絅疏。仍留不进。
先生欲于 先王祥日。一伸情礼。遂发赴临之行。行到果川。闻前参赞赵絅上疏伸救善道。以为善道不过为 孝庙左袒。勉 殿下追孝于 先王。又以焚善道之疏。比之于恭悯,光海而语极凶惨。先生不敢入城。仍留果川。以待 国祥后将退归。
五月(己酉)辛亥。进至城外。
政院启曰。李某上来。 上教曰。祥祭后予当见之。明日趁早入来之意。预为分付。
壬子。参 国祥哭班于武德门外散班。
癸丑入 对。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5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6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6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7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7L.gif)
除吏曹参议。乙卯上疏辞职。仍出城。
政院启曰。吏曹参议上疏到院。疏中有臣方行之语。而以 国忌齐戒。不敢捧入。 传曰。即为入之。遂 批曰。呜呼。君臣之间。何不相孚之至此。予甚愧赧。不知所以为喻矣。尔虽作行。岂无相见面谕之事乎。尔其姑住去心。明朝入来。以为相见。以副至望。
丙辰。再疏恳辞。 不许。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8H.gif)
丁巳。三疏辞递。庚申。还入城。
辛酉。入 对。命赐食物。
原任郑维城请对并入 侍。郑相曰。赵絅少时稍有名字。岂知至于此乎。 上曰。人固不可知也。赵絅以历事 三朝之人。为此不测之事。夫岂知之乎。郑相曰。李某有先见之明。已知此人为不善。 先朝时有斥彼之事矣。 上曰。何事也。屡问之。先生对以臣于己丑年间。有妄言陈疏之事矣。 上曰。护军何以出城若是其遽也。知有老母不可久留从宦之意。而无病患之时在京。虽过半在乡可也。先生对曰。臣之情势。竭尽于顷日登对时。今不复猥烦。而臣来时见母有病。不过为旬日往返之计。出门之后 圣教许其归。而又 命入来。意外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8L.gif)
丁卯。上疏乞归。 许之。明日遂发还。
六月。与礼判郑公(知和)书。论锦山星谷书院从容堂请额事。
闰七月。除同副承旨。上疏辞递。
十月。奉金夫人还于草坞。
时东嘉公瓜满赋归。奉板舆于此。
壬寅(先生五十六岁)
二月。修花树稧。
先生尝于锦里居第之傍。立小屋子。扁以文会。会子侄隶业于此。门人之来学者。亦使之入此。晨夕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9H.gif)
四月。除右副承旨。上疏辞 不许。又呈状递。
五月。邀同春,尤庵至草坞。校经书辨疑。
六月。下 别谕宣召。
谕曰。国家不幸。连年饥馑之馀。又有无前水灾之惨。予用慄慄。罔知攸济。尔以受恩 先朝之臣。当与共休戚。其何忍一向退在。恝然于时事之艰危耶。救灾匡时之策。必有所讲究于心中者。尔其从速还朝。罄竭素蕴。以补寡昧之不逮。
七月。上封事。陈奋发继述之道。仍辞不赴。
批曰。省览疏辞。恳恳衷心。缕缕陈戒。溢于言表。可不存心而惕念焉。且往者疏辞。近因饥荒。有所碍窒。久未议处。予深不安于心矣。今将与庙堂议而处之。而万言之疏。不如面议以处。苦待尔之上来而相议举行矣。尔若以国事为忧。则斯速上来。以参议定。国家之事不至稽滞。此尔之所不敢辞。尔其勿辞。急速上来。毋负予意。
八月。奉金夫人于大兴县衙。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5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599L.gif)
九月。往留安谷寺。
寺在大兴境。先生觐省于衙中。因入于此。盖取山房静寂而衙中不远也。沧江赵公(涑)亦自洪阳而来。累日讲学而归。
十月。再疏辞 召命。
批曰。尔辞至此。予实未晓也。苟行古法于国家。便是美事。虽云皆出于古语。到今论之者谁也。面议施行。似不可已。勿为固辞。宜遵前旨。从速上来。俾不失事机。以副予意。
十一月。三疏辞。
先生屡辞 召命。 上终不许。遂于疏末乃曰。臣既进愚忠。则初非欲退缩而只以高标揭己而已也。但当初 殿下令备局诸臣议臣所条之事。臣亦承 命诣局。则臣之所条不可于诸臣之意。自知龃龉不合时宜。从此决意退庄。不复有当世之念云云。 上遂下批曰。尔若从速上来。面议商确之后。岂有不用言而谓迂阔龃龉之理乎。尔其勿辞。从速上来。
十二月(庚子)戊申。入公州之麻谷寺。读周易。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0H.gif)
除吏曹参议。戊午。上疏辞。 不许。
癸亥。到兴衙。松谷赵公来访。
癸卯(先生五十七岁)
正月(庚午)辛未。还草外。辛巳。发赴 召行。
先生累辞不获。又有疏事可行之兆云。不得已赴召。
庚寅。到东郊上疏辞。 许递付军职。 命给米馔。
批曰。尔既上来。职之紧歇。何用相持。所辞之职。当勉副矣。尔其勿辞。从速入来。仍 传曰。前参议李某既已递职。口传付军职。又 命左相元斗杓曰。李某上来。其疏事可举而行之。
乙未。肃谢军职。
时 上以眼患受针。不即 引见。备局诸臣入侍时。元公斗杓白 上曰。 先朝旧臣某某皆退。而今某强而后至。若一二 引对而已则彼必不在。此后国事无复可望。不可不以此加意云云。大臣吏判。交口陈说。请 卧内引见。 上教曰。近日连欲见李某。而气甚不平。数日后当从容引见。仍 令预议定出堂上可合人。以行其疏之事可也。元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0L.gif)
二月(己亥)癸亥。上疏乞归。因论畿辅均田及两司所论宫家免税革罢事。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1H.gif)
甲子。再疏复申前恳。
批曰。省览尔疏。不胜慨叹也。予之所谓面谕者盖此也。岂示邈然之色而然哉。诚欲面议处之也。何用以此引嫌深且固也。尔其依遵前旨。体予至望。盖疏中有曰。台启免税之请。乃今日救弊之第一急务。故臣于前疏备陈其事。乃于今日又复申告者实非偶然。而 圣教邈然云云。故 批辞如此。
三月。(戊辰)除同副承旨。丁丑。上疏辞。 不许。
庚辰。牌 招不进。
左承旨元万石启曰。同副承旨李某再昨牌 招不进推考。 传旨。臣依例捧入矣。窃念林下之臣。自前待之出于常例。今此推考之举。恐有嫌于礼遇之道。 传曰。启下纷扰之际。以致混下。元传旨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1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2H.gif)
再疏辞递。
批曰。尔辞至此。予当勉副焉。尔其安意久留。毋生长往之计。
付军职肃谢。 命给食物。
庚寅。上疏辞食物。因乞归见老母。
壬辰。再疏陈亲病申恳。因出城。
政院启曰。再昨。副护军李某。以还收食物归见病母之意陈疏到院。而连值齐戒。姑留院矣。即者又呈疏曰。即闻老母病势转剧。未能 陛辞。苍黄出城云。两疏不得已入 启。而初因 恩召而来。终未进见而归。则有欠礼遇之道。敢启。 批曰。尔之归救母病。情理之当然。而不可不一番相接而去。从速入来。以为面谕之地。
入 对熙政堂乞退。 许之。
先生承 命入 侍。上曰来前。予以疾病无间之故。累朔留京。尚未引接。深以为叹。今日有私忌。明日欲引见以议疏中之事矣。今以母病辞归。行色悤遽。召来未安。而若不一接而去。则上下之情俱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2L.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3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3L.gif)
自 阙下直出城。由大兴而还。
六月。哭女朴氏妇。
九月。除吏曹参议。上疏辞。 不许。
十月呈状递
是年。移寓于锦江之南中洞。
先生长胤别检公。于大兴往来之际见此地。爱其境幽地僻。开斥营室。至是先生为兴衙往来一时之便。姑就此移寓焉。有龙门四松二书斋。
甲辰(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哭李光稷。
李公与其二兄兴稷,基稷。俱受业于先生。先生期许颇重。至是卒。先生甚惜之。及葬有挽词。
孙端章生。
二月。遣史官 别谕宣召。辞不赴。
谕曰。念尔顷年之赴朝。属予疾病之沈淹。未得一日之从容。有嫌礼遇之初心。惭恨之意固已耿耿。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4H.gif)
奉金夫人还于花山。
曾于恩津之花山。有小别业。季氏东嘉公居之。至是伯氏罢官。奉还于此。
三月。闻市南俞公讣。素带三月。
市南在京而卒。柩返于林川。延哭于锦江。后又有祭文挽词。
四月(癸巳)癸卯。哭长子颙。
别检公资质纯粹。学问早成。师友一家之所期望甚重。至是病疠而殁。先生恸伤之。甚至有不如无生之语。
奉金夫人于尼山县衙。
东嘉公又宰尼山。
闰六月。除吏曹参议。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4L.gif)
宋公自弱冠受业于先生。先生期许甚重。至是卒。先生痛惜不已。遂于祭文有余亦有儿。与贤从事。二父一视。相将百岁。我儿虽死。有贤可恃。贤又至此。关吾运气等语。
十月。祗承 别谕召旨。
应教金万基 启曰。李某顷年所陈之疏。本诸周官乡遂之政。管子内政之篇。而其所归宿。则乃 祖宗经国之遗法及我 朝先正臣之论议也。其为国之诚。出于片片赤心。前者亦尝讲究其疏事。而招致于朝矣。留待数月。自 上只引接一二番而已。竟无讲究采用之举。在朝诸宰不但不协心共济。至有讥笑规避者。独有故相臣元斗杓数三陈达。请加讲究。而终亦意沮而止。遂使某狼狈而归。人君虽在刍荛之言。固当采用。而或不可用。亦且谕以不用之意。明示可否。况今学问之士有所建白。而终无黑白。既非待士之道。且失听言之方矣。如是。虽下求言之 教。人孰肯进言乎。此臣之所深慨然者也。如臣浅见。虽不敢谓其疏所条列者遽可尽行。而庙堂诸臣苟能就其疏而讲劘商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5H.gif)
草庐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6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9A/ITKC_MO_0369A_A118_605L.gif)
立月峰公墓碣。
尤庵撰。同春书。文谷(金公寿恒)篆。
十一月。上疏辞 召命。不许。
批曰。天怒孔棘。予心忧遑。曷有其极。顷上疏辞。将欲议处。虽云在于方册。如无主议之人。似难终成。宜勿固辞。趁速上来。以副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