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书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0H 页
答郑承旨(载禧)(丁巳八月)
昨见子一书。始承尊仲父府君之讣。不胜惊怛。意外伏蒙几百里程道专伻远问死生。就审摧痛之馀。字履胜安。感慰交并。累劣三年塞上。岂无艰苦之事。然精神筋力不至尽耗。冥顽特甚。姑无大段疾病。亦是怪事。闻洛下告 庙之论方张。次第及之。此则断置已久。不足惊怖。谪中窘束。自是常分。眷念之至。有此救助之勤。情谊所在。不必多谢。而官人远来。却觉未安。
答李大谏(奎龄)(辛亥四月)
病伏穷山。人事废绝。忽承情札专使远问。深荷眷谊。仍审政履佳福。慰感交并。区区每念都护之重密近醴衙。便眷俱荣。歆庆之至。今年饥馑。大运同此。或者天之所废。不胜漆室之忧。有何祸机伏于冥冥而人不之知耶。职在亲民。其忧必甚。至诚救拯。一方有赖。则岂不为 国家幸耶。千万勉惕。
答李美叔(秀彦)(庚戌八月)
近侍赉 旨传谕。惊惶之馀。得见贤侍手字。倍荷。仍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0L 页
承侍奉之外直况佳福。尤以为慰。此厌避村喧。扶江借人亭榭。聊以自遣。第见民事罔极。大命近止。私计之切。亦不知所出。至蒙 圣诲之勤。虽欲竭诚尽言。茫然益不知所以为对。以秪增愧慄而已。
答朴参议(世模)(丙午四月)
二年颜色。依然怅然。弟到亲所。病势少可。又蒙 恩谕特宣。至以尔行何可已为教。于是贱臣之心少安。而 圣泽之隆。诚不知所以为报也。同春闻已赴诣。想有以大慰上下之望。幸甚幸甚。
答金参议(禹锡)(丁巳三月)
令监燕北之行。初到宣川。辱赐手札。兼有纸鱼之惠。深荷不忘。万里往返。神相执御。曷胜欣慰。谪寓深僻。未能的探复 命之日。致阙谢书。方深愧恨。又蒙寄语恳眷。仍想平时相爱之深到此不衰也。顾此罪衅无状。恐或延累朋友。凡书札一切废阁。感相与之意。破拘草谢。儿子适入城里。使之奉纳。有教者不妨一言。谪中粗遣。盖凡百付之悠悠。故不至戚戚之甚。窃闻过虑深怜。故及之。
与李正字(世长)(壬寅六月)
昨闻宗贤捷科。方贺德家之庆。不意变祸之来。重遭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1H 页
非常。其事本不为大段。不过小胡欲金之计。保无他虞。而此间焦煎。何可言谕。宗先德善之积于家。功业之流于人。有以格天感神久矣。岂不足以庇全我一贤孙耶。是可恃而不恐耶。
答李正字(纶)(癸丑七月)
自顷析号。区区所以开眼者不在于他。而一书之贺。恨未得其便。昨蒙纡辔之辱出于意表。而适此少出。以致交臂之失。怅叹之怀。曷可胜谕。且承留语。尤荷不外。其将退步。不欲骤进之意。有足以起人敬服。其势虽不得终是不出。及此閒暇之时。其于圣贤之书。益讲其所未至。则义理在我。而遇事觉得有力。不至于随众乾没。如何。感相与之厚。僭率及此。幸恕察也。
答孟监司(胄瑞)(甲寅十二月)
昨蒙大旆涉险。勤寻山径。半日承款。幸甚。此中乏人。不得修谢。兼候还营之后起居安否。方深罪恨。意外手札又及于瞻想之中。倍切欣感。赆行诸具。愧荷。明日姑就路傍山寺。留过 因山日期。还于江上。缩伏俟命。如盛教之意为计。老病情势。自量不得前进。况尤公秪伏于彼。义不敢异耳。
答孟监司书(乙卯正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1L 页
向日台论。连蒙不允。或望其少缓矣。闻元老竟未免过岭之行。虽甚惊叹。因此而朝著安靖。始初清明。果如其言。则并与贱劣显被诛戮。亦当含笑入地而已。大司徒危言。祸虽致速。忠则可见。有事以来。诸公多能立脚于风头。 先王培养之功。不可诬也。昨对左右。垂涕而道之。愧此冥顽无复戚戚。浅之为丈夫耳。
答孟监司书(戊午七月)
谪中无聊。憧憧一念。时往来于左右。阻音之久。承此远书于意表。伏审政履清胜。以辞归不得为病。然上司从民愿。其风化之悦人心可知。何慰如之。累人粗知义命。虽有风土之伤旅琐之窘。一切排遣。忍之已熟。讵望涪陵之髭发。不至湘潭之颜色耳。惠来各种。深感曲轸。区区感戢。匪直为物。豚辈在乡。亦屡赐垂眷。簿领之中。作书问人。平时亦难。况于今日耶。令监真古人也。凡遭患难。虽被刑戮。古人之所不免。曩日之事。幸勿复出口也。
答吴洪州(斗寅)(庚子九月)
情书远来。勤问死生。良荷厚谊。仍审侍奉安荣。政履佳胜。欣慰之剧。实难容谕。方此八方颠连。救得此一分。则百里贤路。岂非朝家失体也耶。深坐穷巷。或遇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2H 页
少友辈过是者。每语及左右。故偶复发之。此何足道。病挠加以职名未递。 恩旨弥隆。闷蹙罔措。将不免更入文字。微贱猥烦。益切惶惧耳。惠鱼珍谢。
答金同知(应璞)(丙辰)
远书倍荷。语意悲切。令人又一怅也。承老健康胜则可喜。此何足道。贤胤望远。乏纸未能各答。然满纸横竖之说。足以目明。吾乡若有此辈数人。学宫岂无可观之事。观其意。向学之诚犹未替也。闻锡之,玉汝来聚于西村。与君实诸人。倡率乡秀。以从容堂为之所。收合财谷。频频会集。则此虽在远。何异同堂而合席。望远如以为可。则此纸遍示同志如何。道源虽老。亦必自当矣。
与苏济州(东道)(癸巳闰七月)
吾闻绝岛之民。去王化远。困于赋役。不能聊生。其不去为盗幸矣。今左右分忧。风波万里之行。在知旧区区之怀。实不胜其赍咨叹惜。而庆其民之将蒙休泽。则为国家可喜。而不须道其私也。丈夫知轻重。所恃者神明之劳耳。病中闻之。有江树之情。聊为之言。
答李持平(三锡)(辛亥四月)
即承复书。虽不如面拜。稍慰恋怀。仍审彩欢一向佳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2L 页
胜。尤慰。此中疠气不息。奔避迁移。苦无定所。今日通患也。奈何。人心不至怨叛。盗贼时无窃发。实赖 圣上忧惕。荒政毕举。诚之至者。金石亦通。至愚至神。有所感应。然亢旱如此。两麦枯损。孑遗之民。殆将复尽。不知天意毕竟何在。仰屋长吁。未免中夜起坐。即者伏承 圣旨。轸念微臣死生。至有食物之 命。皇愧感泣。方入文字耳。尊入台所以自量。而其有隐之于心者耶。沿路所见。不妨陈达。千万益厉。
与李监司(世华)(庚申三月)
昨者谨承令复书。深荷曲眷。巡到新邑。又有所惠。窘束之甚。虽不敢辞。愧感交并。即惟春初。旬宣起居休福。仰慰。贱疾比初稍胜。服药未有显效。真元凋谢。衰老症情。求其完复。妄也。加以疏事。未免关心。鄙人兔山之行。盖为陈疏之计也。令监省览疏语。则大槩可知矣。盖程子适子之说。尝与尤庵。往复停当。而中间若干辈造出浮谤。时相以浮谤之说。至于诬达。其失实甚矣。亟欲陈章暴白。累送儿子。期以必呈。政院以士祸之说不受。揆其私义。一日靡安。令监幸勿迟疑。俾遂其愿如何。虽十送期于必呈。或蒙 睿览。有启发之端。有还配之 命。则死亦何恨。
答郑泰安(载厚)(乙卯正月)
新春。伏见城主手札。恭审政履超然。欣慰之剧。某疾病沈重。 因山之时。不得奔赴郊班。缩伏俟 命。而台论之发。早已知之。尤相远窜。缘此贱臣辈无状。累及多官。几至空国。所以深痛而过虑者。不但吾私而已。似是大关运气。岂皆章子厚之所为哉。奈何。眷谊所在。每蒙勤问。至有珍味之贶。甚适老病之口。铭谢。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3H 页
答郑公山(时亨)(乙卯十月)
累人罪大。不即就戮。已蒙宽典。到此以来。凡百守分。聊以自遣。不意手书远及于穷寂之滨。至念旅琐之苦。有此佳贶。深荷故谊。无以为谕。仍审政履胜安。尤慰。此村寓不安。适往山寺。致以官使大费勤寻。未安。贤胤闻为安判。冀得嗣音之便。旋复变嬗。如有所失也。岂无所欲言。书不能尽。
答郑玄风(载大)(丁巳八月)
书来。始承尊仲父某官奄忽违世。亲爱之隆。摧痛之深。不胜惊怛。炎霾中政履胜安。是则可慰。累劣三年塞上。未有大段疾病。亦是怪事。万虑休罢。心境粗安。今闻告 庙之论方张。次第及之。然已将躯命付之操刃者久矣。亦不足惊怖也。此无书册。静中早晚只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3L 页
取经书温习旧闻。颇觉有味。犹胜在家因循也。
答李石城(永辉)(乙卯闰五月)
此行知有早晚。不足惊心。暑热岂必死人。但乏刘器之一诚字为愧惧耳。问书追及于路中。深荷眷怜之意。夜深神惫。倩草。
答元忠州(万春)(庚戌十二月)
自闻之任。声息稍近。殊以为慰。兹承手字之辱。恭审政履佳安。倍荷。适此入峡。恨未即修谢。岁值大无。流莩相望。土崩之患。未知起于何处。公私凛凛。职在亲民。其忧必深耳。八路同被此患。百物无一成实。或者天之所废。非人力可为。然各自尽心。一夫填壑。真切吾身。凡有作为。悉皆依阁。荒政之外。了无他事。使民虽死而不怨。则庶有以补塞分忧之责耳。
答金都事(永声)(己亥六月)
病伏无聊。伏承惠书。苏慰十分。满纸缕缕。皆格论也。读之令人感服。 因山事。宋判中 榻前争之。李司谏咸陵延阳相继上章。玉堂亦劄。而 天心未回。群情愈激云。此汉废缩不敢言天下事久矣。奔哭之行。蒙此 大恩。感愧益蹙。踪迹狼狈。惟有归字耳。况当世大小事有任其责者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4H 页
答朴徵之(泰徵)(丁巳)
昨见翊甫书。谓贤友尽室归乡。今承手札远及于数百千里之外。欣慰倍荷。就审木食涧饮。火色不及。鼎中沸热。其有清凉处耶。罪喘粗遣。一日无事。一日之安也。闻告 庙之论方急。然有命焉。年限远则彼不能杀。大期至则虽在牖下。误服一药便死耳。以此为心。凡百休罢而已。然向贤友为是说者。亦未免动于死生耶。呵呵。鼎镬未来之间。早晚取旧读经书看。见颇有味。昔延平先生说遭患难。只思古之有大不可堪者。持以自比。可以自安。朱子始卑其说。后来临事。觉有得力处。此所以为法者。
答李子重(垕)(丙午十二月)
岁暮怀想。益悬悬于左右。无由奉拜。则亦怅然而已。书来甚慰穷寂。当此雪寒。政履佳胜。尤喜。此尼山罢后奉老于江寓。新计虽甚龃龉。朝夕在侧。呴呴遣日。他无足道者。祗是 恩召荐降。顾分皇蹙。曩日之事。其谓国有人乎。因辞疏略有所陈。然不能尽言。有愧于子三之病狂。呵呵。
答洪叔范(得禹)(乙卯十二月)
昨承手札。远问死生。所以眷抚之意。忧叹之情。不一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4L 页
而足。至于初程勤费追逐。竟致交臂之失。尤有以感认至意。而益令人作恶也。未遇其便。久稽修谢。即此穷冬。侍奉馀静履贞吉否。信切瞻溯之至。累病何足道。粗知义命。凡百付之悠悠。然时有所触。未免一吁。每羡春翁长卧冥冥。今虽有追夺之 命。九原何知。最是贤契去就在于事发之初。到此益服知微之卓然也。静中看书易为力。安知其退又不为进耶。恨无由合席一闻其佳论也。此则老矣。朝夕待尽而已。
答尹龙冈(致绩)(乙卯十月)
自闻从者之任。如有所得。不啻逃空虚而喜足音也。玆承手毕。恍若更对清议。所以眷存之意委曲勤至。深荷旧谊。无以为谕。仍审政履佳胜。而岁值大浸。民蒙休泽。亦可喜也。累人罪大。不即显戮。已是宽 恩。到此以来。凡百随分。聊以自安矣。
答郑永柔(道成)(乙卯六月)
白头如新。倾盖若旧。窃尝诵其言而悲之。白头此行。不但如新。而左右倾盖。其若旧矣。班荆少款。已深感幸。远路专伻。手赐情札。又问死生于寂寞之中。仍承暑热。政履清胜。慰豁尤荷。此未免委顿。然犹在床席。想念长鬐之行。不觉气塞。人事到此夫复何言。然广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5H 页
东广西。烟瘴蛮蜒。古人已尝经历。未有一日之病。第未知此翁诚意定力果何如也。虽有加论。亦无如之何。然仁爱天心。岂复至此耶。旅琐窘束。自是己分耳。
答崔文化(硕英)(乙卯七月)
远承手札。足见旧谊之眷眷也。恭审政履清胜。慰甚。闻尊外舅氏大兄之讣。不胜寝门之恸。然馀生百罹。尚愿无觉。则今日人间。恐不如九原之冥漠也。累病初程。正当毒热。自怯筋力有难得达。赖天之灵。尚保无他。万虑休罢。随分粗安。艰之之苦。亦忍之而已。鬐栫杳然久之。相公闻又作此行。事加一层。必至于极尽而后已。此亦静俟而已。
与沈锦山(檍)(丙申二月)
儿还。伏承体履冲健。且寄语郑重。方深慰感。陈玄惠多。妆黄又从而毕。文房出色。德音垂洽。只是骖戒渐近。奈征轺莫攀何。蒙示怀川指路。令民出而预待。一日陪稳。岂不愈于公庭礼拜。暂承颜色。悤悤𢬵别耶。盛教圆勤。但狗马疾未尽苏。当自量赴期不能。则趁及行尘未动而趋之。万万下怀惶惧。
答李恩津(绅夏)(辛亥五月)
昨蒙临贶之辱。欣幸。又承起居之安。尤慰。至于割俸。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5L 页
则情贶不敢辞。然 上有所赐。皇愧不得承 命。顾于此私义。益有所不安矣。或少留而若干学子辈有急。则既在境内。依他计口赈惠。以为秋偿之地。公私不妨。如何。
答柳察访(松齐)(丁巳七月)
静寂中流注之想。每及于仙馆。盖古人遇一僧。要自胸中无滞。况风义所动。听其言足以豁如也耶。书来虽不如面。深荷眷恋之不衰。可少慰耳。
答李梦卿(齐说)(己未九月)
续承情书。具悉示意。如对面商确。不觉山川之阻隔。慰甚慰甚。所遭非常。宜乎处之极难。然除他许多说。同罪之人。岂有一生一死之异乎。彼相以万万不似之言。至于谬达。则黯昧受罪。固为冤枉。谬误蒙 恩。岂不惭恧。上章发明。勿论格外。不可不为。而诸议皆以为不可。至以祸福怵之。疏辞改之如此。其草送之可见也。
答尹命九(舜卿)(戊午十二月)
才闻未晚见叔度书。始知琼雷为一地。在此且有承音之便。若跫音之喜也。最是方致功于学。与之切磋。笃实数年。岂不愈于在家优游俗务淟涊耶。即读大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6H 页
学章句并小注有疑处书于纸。以为因便相问之地如何。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反复数岁。必有相长之益矣。吾辈所遭非常。身居匪所。不有以痛省加工。閒谈遣怀。放旷度日。则视古人狱中尚书。不亦有愧于心乎。
与李生(世弼)(乙卯三月)
昔刘元城过岭。无宵寐之变。烟瘴不能侵。章惇不能杀。重峰吉州之行。牛溪贻书。举似此语而曰。自家得力。非别人之所可助也。惟当尽心。不容少懈。静中观书。玩理进学。更为贤者诵之。千万保重。默祷默祷。
答李泽济书(庚申六月)
时事。罪人斯得。虽快舆情。近出宗室。国脉则伤耳。鄙人狼狈。大本已失。末稍宜无以收杀也。顷伏见传教中有强臣凶孽之 教。闻众皆愕然。仍此疏巨围得释。是则天幸。然疏事主于不改见而以自新为 教。无以发明。益增愧悯耳。
与朴翊甫(泰翊)(乙卯三月)
一自德累之远。益忽忽。虽欲强排而不可得也。日俟 严命之至。而闻台言少缓。亦怪事。尹疏持之又急。终是难免。盖尤翁平日。既与之同事。至于今日。又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6L 页
之同罪。岂不可乎。岂不安乎。有闻。不妨因便及之。
与闵任重书(甲寅)
老先生遗稿中家礼辑览。最切于学者。堇堇校雠而未及净写。约与尤翁会于一处。更加商量。而迁就未成。今则又有难便之势。欲待秋科后招致少辈于东鹤寺。得孔岩院便。往复华阳。为一件写出之计矣。吾早晚往寺。当奉邀。幸知此意而预待之。如无紧故。则不妨议此事也。不但校字。因与讲义。则益于人岂不大哉。公信锡之。已有约耳。
答李汝九(箕洪)
伏承城外枉驾不遇。又赐手札远问死生。深荷眷谊。无以为谕。此奔哭 阙下。拘于形迹之嫌碍。再蒙 恩遣近侍。而不敢入城。狼狈惶恐。退伏近畿。自量筋力。恐 山陵之时冒寒不得更来。故仍为留住之计。今日始复上辞职文字矣。然去左右不迩。末由奉拜。则亦耿想而已。
答李箕畴书(丙辰九月)
前书未复。情问又至。平生契谊之深。到此尤眷眷不衰也。佳什。读之令人又一慨然耳。累人性本弛缓。此来依分自遣。无他所挠耳。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7H 页
答李行泰书(丙辰七月)
当世未闻志学之人矣。虽或有之。此物为世所弃。则其孰有相从者乎。在今日。不意贤逐臭。不避人之讥必至。不畏时之祸或及。相寻于寂寞寥落之滨。一之已误。矧敢又之。则不瑕有损于贤者择友谨身之道。而于此则幸矣。见其立志诚笃。持己矜厉。早尝从事于静坐之功。真得延平门下之旨诀也。答问中多有切要之语。其书既已誊写。则时取而玩味之如何。负罪垂死中得此贤辅。心乎爱矣。别去之后恋思尤切。承书虽极感荷。然不如合席之亲切也。闻奉板舆归京不远。三年安享专城之养。边声未至。官人亦无事。可谓尊家之大庆也。
答李行泰书(丙辰八月)
比邑相亲守宰相继罢去。江西昨亦归矣。最是贤友之行不远。合席之期无日。奈何。示谕忘助之病。存养之难。学者之通患。然古人随症下药之方。具在方册。求则得之。而由人乎。四书精读最急。心经,近思录不可不着力。朱子大全。浩漫未易领略。节要,酌海。当先取看。读一书。每思所以验之于己。久则当见一条大路平平坦坦矣。如何如何。然危坐工夫。已得其收敛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7L 页
身心之要诀。千万勿复放过。终身行之可也。老累幸不死。异日闻贤友所业大进。则其为吾道之幸。又如何哉。
与闵光才从兄弟书(戊午十月)
掌令兄曾托余以先生墓道文字。丧病之故尚未就。顾念年老远谪。死亡无日。始搆草以呈。荒芜不足以阐扬潜德。愧惧而已。且念贤兄弟皆贫。伐石磨刻亦难。然新峙石择好亦可用。如不欲改其旧表。则立碣于墓下。不必高大。然则此文中要余墓表之表。改曰碣可也。
喜怒哀乐未发之性。即人心道心虚灵知觉之体。寂然不动者也。学者于是有涵养工夫焉。喜怒哀乐已发之情。即人心道心虚灵知觉之用。感而遂通者也。学者于是有省察工夫焉。盖未发也。气未用事。一性全具。此心炯然。以其无所遍倚。故所以谓之中也。其发也。气始用事。七情迭用。善恶分焉。惟是无少差谬。故所以谓之和也。学者若能鸡鸣而寤。思虑未萌。有以加涵养工夫则夜气存其本心也。思虑既萌。有以加省察工夫则朝昼不至牿亡也。思虑既萌。若能省察曰。日用之间。只有喜怒哀乐四者而已。当喜则必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8H 页
欲节于喜。当怒则必欲节于怒。当哀则必欲节于哀。当乐则必欲节于乐。勉勉循循。日往月来。久久自然中节矣。国卿承欲专功于庸学之书。可谓得要紧切己工夫也。然不但读书而已。幸于中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一节。用此鄙说。勿谓僭率以为卑近。而试之如何。当觉其效也。
答权懋书(甲寅十月)
一封投来。长书短什。非是平常问寒暄之意。其所以忧爱之深。大义之烈。先务之急者。足以见江湖之远不忘乎世之心也。人人每如此。则何忧乎国势之不振而雠耻之不雪乎。然左右忠愤所激。有以辱此远赐之勤。则以此为可以得言于吾 君之侧。且与上大夫言下大夫言耶。此以庸虚猥被 国恩。自量不足以承当。故逡巡畏缩。未尝一日居官。今者奔赴 阙下。秪伏郊外。踪迹又有所拘碍之嫌。方束装戒行矣。谨此收庄。归以为閒中珍玩之资。
与朴世振世徵书(己未)
吾与尤翁已踰七十。罪谪六年。久延不死。常以为怪。乃见今日景象。亦非命耶。贤弟之死。以天伦至痛。何以堪胜。然师友之重。亦系大伦。其不免于水火。不爱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8L 页
其手足毛发而赴救之。力虽不及。其心何过哉。魂惊大杖。冤结重泉。闻世之论议者谓之妄举。非所以立师道扶世教之论也。贤友以是自慰可也。此疏之后。罪加一层。又延诸人。自一时言之。促祸而急。理或然矣。以达者视之。事至于此。其势不已。乌得免乎。顺受之含笑入地而已。昨年承贤友之问。凡亲旧间书札。一切断绝。故于贤亦阙然。想已默会之耳。
与柳燂然三兄弟书(丙午)
冬寒。佥哀候支安否。先状。词拙谢不能。而佥哀责以情义。固要不已。既不获辞。然将以此谒铭于作者。则惟是从先公游最晚。于平日行事。有不尽知。大惧阙漏无以备采择为罪。所惠文房诸具。以是为润笔则此本鄙涩。虽得百朋。无所资润。亦非古礼。不宜虚惠。然重违盛意。纸墨谨已拜领。至砚子。或是先用。手泽所存则尤未安。故敢奉完璧。
与柳燂然书(乙卯十一月)
来路一千二百里。归路一千二百里。非至情。初不能来。非至健。即不能行矣。簪盍之乐。解携之悲。令人惝恍。
答安世徵书(丙辰)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9H 页
在家闻贤擢第。此来无由修贺。昨见贤书之后。偶接邸报。贤与同志。已上为师伸冤之疏。末终未知至于何境界。为之忧郁。然轻重罪罚。想必已知。而为是举矣。到此地头。安之而已。此则罪大免戮。年老不死。少延人世。更有何俟。旅食经年。未有一日之病。亦是怪事。示谕龙门旧约。两皆乖张。回思乐洞之会。未免一怅也。惟愿静中除却閒思虑。温习经书。寻究意味。有所通透则临事当有力矣。常爱贤志气坚固。发轫正路。何所不就。千万之望。偶有所思。忘僭及之。
答安世徵书(戊午闰三月)
承远书。欣慰倍常。谪中无聊。时一念及于左右。事机稍缓之时。便捷两科。及其重发。则与同志抗章伸志。窜去未久。旋蒙放还。斑衣菽水。朝夕欢侍。有以不咈于亲意而无愧于吾心云。则可谓幸矣。然朋友之所望。岂止于此而已乎。閒中无可为之事。专攻于古人之学。不以常调自处。三经四子。成诵已熟。不过玩索文义而已。先取朱子书节要读之。以及于大全。至于纲目。一春秋也。上下数千年国朝治乱。人物贤否。凡议论皆有所折衷。一日一二卷看过。循环不已。则所见长一格。立论行事。当有力矣。此则朝廷虽不加戮。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399L 页
亦既老矣。死期将至。虽欲自勉。未免日暮途远之叹。奈何。近闻京乡少友辈慕效风节。往往抛举子之业。绝仕宦之念。从游于杯酒之间。其志致固可尚。然如是而更无自己上实业。则其流之弊易入于浮浪之习。幸贤自为之所。又见同志之人。相与勖之如何。
答金宙一书(丙午正月)
昨承过访。今又惠书。尤慰。别纸示谕之意。其于情义所在。苟有怀则何不可相言。第此中敛缩不与干涉之实。有未能相悉者矣。如可以为。则前后秉铨。有同一家之人几多时。而吾所知升上舍有才行。可以无愧于百执事之选者。又不为无人矣。何尝有一人自我言之而得一命者乎。况此伯虽有故素之分。以我为无所不言也耶。此不必多言而贤可默会之矣。然或恐贤辈不识此汉之平生。则殊无平日所以相从之义。故并及之。
答闵慎书(戊午)
示谕不屑之教。非老累所敢当。然为贤友区区之诚。诚不浅浅。偶于尹友书。一言及之。以不直责见疑于贤友。亦过矣。所以及于尹。所以加于贤友也。兹承惕念发问之意。此老累所愿闻者。以此立志。何事不成。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0H 页
更取尹友许所答之书。而分照共勉此事。千万之望。贤谓人之多口。此实自招。是胡澹庵故事。贤必持以自比。然朱子诗亦有之。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浣清流。为贤友更诵之。然向学之心。诚有笃焉。则一时之失。改之为贵。过而能悔。圣人亦许之。能悔而能改。寡悔矣。如何。且念贤友遭此大变。非有坚忍过人之志气。难以自持。到此果能收召魂魄。凝定心神。日以读书为事。常念有所成立。则人皆曰。君子之子。可谓孝矣。然则虽有愤郁之时。强自排抑。虽有困衡之事。不至陨获。殆庶几哉。贤不以老累之言为僭越。则幸以此试之。
答金履贤书(甲午十二月)
昨访颇稳。今又惠书。所以愤惋自厉者有之。不佞自愧不能。何有发人之善。此贤忧患之中有所感发。自然愤悱。有见于辞色者也。鄙拙此来。只有贤辈若而人相依。坐我无状。皆未免腾人口。时一念及。有以中宵起叹者。千万加勉。以不愧屋漏为旨诀。侍药之馀。不怠所业则何患不成。
答金铉中书(丙辰四月)
闭门牢落。三春已过。了无人事。安静可喜。然或有所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0L 页
怀。无与语者。故往往未免无聊。书来有以稍慰。但不若面对奉讨也。閒中起居佳适。寿福无疆。仁山智水。永矢不薖。超然尘世之表。亦无以尚之。夫何羡人之有。况一月春风。比拟非伦。只令人愧恧耳。前议建烈事。未及更及于地主耳。然非时之举。若不大段着力。恐难成就为虑。
与李圣及书(戊午五月)
到此以来。往往见芳桋可乐洞诸侄书。向君边无他报。可知其一家俱安耳。坡兄狼弟相继而没。想洞中惟君与崔锡友为长。尤当以洞长自处。洞中凡事。不可忽也。第念吾先墓所寄之乡。索莫又不如前。每一念之。未免叹息。吾先墓子孙微弱。在远者尤不能致诚于俗节之祭。故亲尽岁一祭之礼。则堇有以措置。而至于未尽见行之祭。吾家别有私备田。使宗人耕食而备供。最是顈家从兄弟虽在亦远矣。送物为祭。每不及时。故与门长诸人相议为祭式。而顈家兄弟当次之祭。则以进士府君及顼侄墓田所出。分排行之。盖不得已也。但闻其二位祭田。君家耕作而供祭云。想必以外孙在近。不可以他人行之。故自为之备。然吾知尊先代祭事。君家独当之。名节每奔走诸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1H 页
势不及行此于日未暮之前。器皿婢仆。多有苟简。至于顼祭。当之则过厚矣。莫若顼田使村人耕食。而或看检措备则可也。此后君家尤有所难便。千万还给于前所作之人。或他人使之可也。此则与门长议定者。勿以吾在此而忽其言也。
答金用锡书(己未)
昨承远书。如对旧颜。何慰如之。况审閒中起居顺适。寿福康宁。江湖放浪。谁争子所。引领南望。不胜歆羡。胜昔之教。传者或过。然性本冥顽。粗知义命。戚戚于患难。有何所益。而乃敢为之耶。儿辈在家者所问四子注说疑处所答。已成四五册。若少缓死。更欲修正。而恐未及耳。以平生契谊之深。而及此衰暮之时。千里分张。朝夕待尽。相见更无日。临风但觉悽黯。
答金有济书(辛亥十二月)
向来游学之士。出入师友之间。颇有可望者矣。因循汩没。未免于俗流。时一慨叹。恐自此不复见向学之人。今承请教之勤。欲闻寡过之要。差强人意。但恐其志不立耳。所谓学事只在吾方寸中。各用心于内。无求知于人。当谨言语。摄威仪。择交游。少出入。昼居外。夜读书。常自激仰。不以常人自处。虽未免出入科场。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1L 页
吾心常在于学。则思过半矣。如何如何。
答徐自迩(必远)(丁酉正月)
履玆新正。招梗益胜。自 上擢贤。置之此职。实非寻常。遽已递罢。在兄脱樊。足以快适。法网之密。非细忧也。流寓度拙。有赖棠芘之波。而未接颜色。还成千里之别。虽甚怅然。将见羽仪清朝。不专而咸。是可以为慰耶。此中年来丧戚疾病。苦无悰绪。不足道也。贫匮自是常分。割俸相周。愧感无已。适入锦中。未即修谢罪也。
与闵台叟(汝老)(丙申三月)
昨闻英哀卜山于怀儒之间。往来取路大别。甚恨不得历拜左右。还家见手书虚辱。不胜慨然。承眷聚分寓。想多艰苦。为之奉虑。即惟起居各安否。此中粗遣。疏草未见。殊郁。大槩前已奉议。民弊枚举。不害为草野之言。而天灾时变。式日斯生。民愁兵怨。朝夕难保。自 上求言。亦备文具。识微之士。固将入山之不深。何必被发于乡斗耶。奈何奈何。仰屋而已。
答闵器之(𣚃)(丁巳二月)
地上仙人。天爵又至。良贵也。千里喜闻。方切故旧之情。意表忽承令札。所以眷恋之意勤至。感荷之馀。恭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2H 页
审静中起居益健。尤以为慰。谪中守分自靖。万事付之悠悠久矣。回思旧游。存者无几。此则朝夕待尽。示谕生前奉袂无期。令人更觉临纸一怅也。
答李仲载(敏厚)(辛亥正月)
新元。得承下书。伏审侍奉字履衙况匀福。伏慰伏贺。岁前委伻。副以诸物。感荷。适入锦中。未即修谢。伏恨。先碑文字。读之益觉悲慰。作者尽好。不容他议。弟衰困日甚。私计窘急。此特细事。流莩相望。杀越不畏。民将无类。土崩之患。恐在朝夕。公私凛凛。 圣上忧厉。遣史官求助臣邻。至于招徕之 命亦及贱臣。半年之间。再蒙是 恩。皇愧闷蹙。若无所容。复何言哉。
答金知事(宇亨)(丙辰)
今朝始闻台轩过晴川。意必相问。方深企思。手札忽至。如对旧面。其为欣慰。盖不胜言。累弟罪大免戮。老而不死。到此以来。未尝有一日之病。亦是怪事。每羡春翁长卧冥冥。虽有追夺之 命。九原何知。滂死祸塞。已有古人之言。吾辈少延。更有何俟。栫中土疾。不足惊心。千万不能多及。惟祝执御神相万福。
答权秀夫(俊)(甲辰闰六月)
某白。昨年兄遭此祸。相与悲之。岂意今日弟乃复见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2L 页
耶。运气相关。心事一般。朱子丧受之曰。不如无生。圣贤达理。至以死为言。才不才。各言其子。矧伊常情也。如何可言。修短固有数。悲痛亦无益。而衰晚病弱。强抑不得。奈何。远蒙手书。慰意甚笃。哀书深增。寓中才宁。葬则欲用公山。去江寓数十里之地。月日姑未择耳。
答李舜弼(东稷)(癸丑)
所送三斛之米。深荷悯穷之义。而恐或伤惠。一斛谨受为行资。馀皆还纳耳。
与李舜弼书(癸丑十二月)
近事不欲挂之齿牙。而浮念胡思往往纷起心头。盖此素乏高蹈果忘之节。而厚受 国恩。涓埃无补。到今垂死之日。未知复见何等境界。凛凛愧慄。悲慨继之。抑亦亶出于秉彝。而不能自已者耶。然或因循苟延。更过时月。则病中早晚閒看。书册未备。其中朱子大全最切。故要得若干楮价。仰烦执事。造纸不足则不妨助印。
答李舜弼书(甲寅五月)
别纸示谕谨领。感荷。茂镇特设。似无损益于公私。若以平常无事之时。许多米谷。使民输纳于城中。则路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3H 页
价之费。如其本数。贼未至而民先困矣。书意已知此弊。便宜行事。必有素所经画者矣。此非孔道所储。虽在山下。临难似无不及输入之患。此事拙虑久自烂熟。而不敢向人言说。盛问及此。极欲毕陈。而病困未能。然兄以才局自任。而又得茂使君与之同事。则夫岂有遗策耶。九天洞又有避兵奇绝处。使镇官有所兼领。而牙行排置署有条理。则缓急可以得力。又设社仓。使家家有储。而临急各自输食。亦一事也。盖此城非关国家要冲。峡民避移。则无有过于此者矣。有难。数邑生灵得而完保。则亦岂不为 国家之利耶。此举虽遍一 国通行可也。如何。
与洪君叙(锡)(丙辰三月)
去年八月十日书。褫自龙冈。今日始到于此。满幅勤恳。三复以还。有若奉接清仪。一饷剧话也。此事悠悠。付之无心久矣。到此以来。未有一日之病。顽冥甚矣。然少延此世。更有何俟。仙踪缥缈。想有烟霞之趣。知微知彰。卓乎难攀。白首残年。相望更无一握之期。则临纸未免一怅也。
答宋兴伯(基隆)(壬辰十二月)
婚礼曲折。多少教意不啻丁宁恳切。要是尊嫂区区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3L 页
三烛妇人之怀。而尊兄不能主张耳。亲迎节目亦甚省径。何苦不行。所教事事一从古制。则岂非大善。不能动遵古昔。岂独于此必行古礼者。令人愧惧叹慨不能已也。鄙劣虽无似。亦不欲自弃。况尊兄家法。不肯继述。下同流俗。甘心污卑。每事必曰古人。吾何敢则。用意差谬。不但今日一节而已也。冠昏自无轻重。日者尊家弁礼。必戒宿三加。此非古耶。今复云云。实未晓尊意。吾故知兄受制于内而柰何不得也。呵呵。彼中假馆。如无其所则去此亦不甚远。当日日早迎归。行礼于此。如何如何。有问道路稍远。欲早亲迎。朱子答以势须如此。吾亦有受。兄须勉许。继此每事循古。有何不可。行礼之后。若欲归宁。亦当从教即送耳。纳币必先期。亦礼意如此。而必欲当日行之。亦未知尊意之所在也。且尊家既以许婚则即是吾家之人。恐兄不得自在。千万更量。俯徇鄙恳。如何如何。大槩行事必欲华艳盛丽。则果有难便之势。鹿车三五人。简约而归。有何极难不可名言之事乎。吾两家本同一家。何复嫌难。直信相告。只存古意可也。其他世俗节次。一切脱洒则幸甚幸甚。
与郭参奉(铉)庾木川(植)(戊子十一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4H 页
似闻那边若而人为旧院改之。此非多士之所斥而先正之所不许者乎。不毁已耻。矧又新之。他人听之。亦不胜其不平之心。其在左右何如耶。苟有是非之心者。虽在远外。必将通谕齐攻。以为扶阳卫道之地。不但已也。未知佥丈佥兄亦已议合。能为之所否。又闻郭公承旨曾见黜于渠院。而今欲升之。其心果能深知承旨公之可尊可敬。而变革其前人所为。则亦可尚已。无乃欲以死者啖其子孙。则其计可谓巧矣。承旨古人。吾不得其详。而槩闻其懿。未闻其疵。则其视旧院人何如哉。当时不与者。以承旨公观之。幸耶不幸耶。今日见拟者。以其子孙视之。不幸耶幸耶。此一承旨也。人恶其子孙则黜之。欲与之合则升之。使死者有知。不亦羞辱之甚乎。吾知参奉丈之心不亦羞其祖先。而佥丈佥兄亦坐视其事。使阴邪日长于仙乡。则其谁曰在家不知。太守知之。或不为显然左右其人。如木川丈。何不为之强聒。必毁其院而后已乎。重峰先生。一国人人之所尊。而其人辱之。郭诗为人。沙溪先生之所绝。而其院尚在。吾人窃尝痛之。今偶及之。不觉其言之长也。
答金铉节书(乙卯八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4L 页
贤胤见访。又蒙惠书。承愆和至于不赴举。即已勿药。既惊旋喜。此久有香山之约。如负重债。出门望见枫色之晚。第切驰神。儿子带马下乡。略有所理装可行。或初三日当过高轩。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