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x 页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书
  
上仲氏(己丑五月二十四日)
国恤号陨罔极。如弟猥蒙 光宠。永绝报效之地。尤切崩摧。不意 新旨寻到。辞意诚恳。令人感泣。然今出实非寻常。自揣己分。宁可有助于 新化耶。以此趑趄踯躅。无以为措。函丈及诸友皆劝出。然自己狼狈。安得不顾也。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6H 页
上仲氏(己丑六月二十六日)
时事时闻一二。申时周为同副。辞疏肆忿无极。正言李尚真驳之。 上以为曲见。洛启听窜而方请安置。故未定窜所。盖深令为都宪。力攻故也。都目政时。未见静叔为修撰。金重镒代之。沃川城主为文学。李星徵代之云矣。深令书云。近有时论。有山头山心山足之语。头指石,慎两老。心指文胤。足指武仲,大而诸人云矣。今以时周之驳。风浪大起云。可叹。
上仲氏(壬辰元月十八日)
料外伏承下书。伏审康迪。慰喜无量。爱卿夫再昨往来。天只平宁云矣。方修辞疏。兼进崇善之说。而即见朝报。徐祥履以救乐善而递。 圣意可知。虽知此疏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6L 页
无益。自不能已矣。今日拜疏。则再明托以寻医而进去矣。
上仲氏(戊戌七月八日)
比来潦热。气候若何。弟在清。微闻 上候失宁。至木川山寺。会镇川。圻伯以急足报镇川。 上候甚不豫。令镇川通我速行。遂日行一程。今朝到弘庆寺前。所乘马失足于小石桥。身则无恙。而马则陨毙。是马镇川所赠也。可叹。才到振威地。则水原令公以急足传致圻伯书。则知申金佐明入侍 大殿受针时。 上气微不能语。问宋某来否。故使圻伯通之水原。问知行期。以为回 启之地也。心神惊动。即疾驱到水衙。明将侵晓入洛矣。今日之行几百里。气甚绵缀。此闷不可言。
上仲氏(辛丑十月八日)
子妇昨已入土。悲恸莫逮。今朝与李令相向而哭。明日便当南归矣。孙妇亦随行。到彼。饥饿有不忍见者矣。事事酸苦。柰何柰何。二弟亦同归。祔后当各归耳。二雉一笥依受。水部事不忍言也。夏部欲援弟以伸彼。先因人相报。而于榻前启以营粜移纳。宋某亦未免云。弟实有此事。固无所害。且彼若因弟有得力处。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7H 页
亦为幸甚矣。即因栻侄闻之。则京中少辈以为吾丈虽有移纳之事。而以租换米。则实无是事。将上章卞白。此事极骇。不但听闻之苦。水,夏岂以弟为不知耶。今方因栻极力止之而未可必。极闷极闷。如见邻守。幸察气色如何。
上仲氏(乙巳四月二十五日)
伏承下书。伏审体中之安。慰喜不容喻。弟与泰及二孙相守。居处宽敞。树木幽深。聊以度日耳。廿日夜封疏。而尚未承 批。圣意想不能平。皇恐皇恐。春疏入于稷山。而亦未 批下云矣。昨日尼山自 行在来言。方伯入对。则教以自出宫以后。气颇苏惺云云。喜庆孰大焉。从官领右相吏户兵刑判书各带一郎官。吏郎则吕圣齐。谏长李庆亿。承旨四员。朴世模,李星徵,张善徵,宋时哲。两王子四王孙诸驸马云矣。廿一巳时量。临泉暂注头。厥后则未闻。诸守令皆以命还归。只有差备者留待。报恩其一云矣。未动 驾时。自下以从官之少为言。则自 上教在乡诸人必来云云。汝望三昨封章。如有 宣旨。则其兄弟皆当赴云矣。
上仲氏(乙巳五月九日)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7L 页
岬寺书登照未。弟与二弟及草。六日相遇于锦江城。则至日新分手而归。七日至 行朝肃拜。即蒙 赐对。自 上缕缕教以相见之喜。仍问自怀德来乎。自砺山来乎。对之以实。则又问砺与怀饥饿之状孰甚。对以砺则未闻有死者。怀则死者二人。又教以欲与俱归。辞以老病。有食物之命。昨上疏。兼辞职名。以 国忌。时未下 批矣。秀于昨日欲谢恩。以时晚不受单。今晓始行之。而以台员未备。署经未易。第闻有 除署下送之议矣。当启饥殣之说之时。以为乡曲传闻。去年朝论以为以今年为歉者。必是谋逆者云云。故面任不敢以饥死告于守令。守令无由知。以致如此云云。大谏昨日来见。为言此说去年果有之云矣。然朝廷必不悦矣。弟欲于十二 回銮后。与泰儿暂过黄寓。秀则欲直归报恩。待人马之至矣。
上仲氏(乙巳五月十三日)
弟始欲于昨日。逶迤落后矣。自 上临发。谏院请对。启以似有落后之意。 上住仪仗。出送张承旨。谕以知己情意等说于班次。不得已对以病虽甚。将随后前进之意矣。势将限明日留浴。再明则欲西上。至水,果閒。陈疏退归为计矣。秀弟署经下直。皆了于 行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8H 页
朝。可谓径省矣。第未知至彼所为如何也。不得閒隙。未得说话。可恨可恨。基明得除 宁陵参奉。亦有致祭圭庵之 命。感喜无已。
上仲氏(丙午寒食后日)
下书谨承。数日来体中若何。此中昨日无事立碑。幸甚。只檐石未及加。盖所造者不相称。欲改而攻未及故也。此工一日凿台后。始觉前檐之不可用。数日伐他石功垂成。误(缺)遂钉他工所伐者。并使三工而犹未及。盖此工终无所成。而其用力则勤矣。若以米斗酬之。则似当多不过十斗矣。远人久留未安。故谢遣之耳。岭疏未闻的报。而金寿弘径被削版之劾。不胜未安。盖渠既作弟书。不送于弟而传示远近。今日岭外之鼓发。实由于此。故李敏叙诸人主论而劾之。弟则得其书而其言阴惨。故不曾示于人矣。昨者奎濂与春兄始取去矣。
上仲氏(丁未二月二十日)
数日来气候若何。此閒姊證甚苏。李妹欲及其大忌东归耳。司谏李垕请罢领相门黜。右相特窜稳城。李庆亿以台宪避不出。扶右甚力。久之兄弟亦有物议云矣。金益廉等。以李谏之论连 启。盖领于去年查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8L 页
时。以译官言启云。 上若自当。则臣下罪轻云云。李谏举此谓当加罪。 上以为李捏造虚言。金宪等考其时日记。则果有是说。 上特罢其时注书矣。许于归 奏日启云。皇帝亦自有罚金之规云。故李谏亦举此以为罪甚大。奉使不称不足言。而谓当加律矣。八窜皆有老亲。只李䎘无之云。李领事初劄力攻台谏。再劄始救之。左相极怒。右说甚悖。惟领无言云矣。
与叔弟诚甫(时焘○辛丑八月)
前书见否。瑞云今兹择日以送。然此似太迟。发引则欲于九六。而窆日则今日更欲问于尚成。盖成有制杀之法云矣。九六之期。须令勿为迁就可也。事当有涯限。岂有五六月尚在堂之理耶。殷妻亦不敢不从丧以奉馈奠也。此外诸事。须从长指挥如何。
与叔弟(己酉三月)
吾意。昨书已详陈之矣。君意已如此。仲氏亦无异同。而今年合葬。亦无所忌云。事事顺矣。葬日十九。亦不大远。须趁此期发引如何。始欲依旧成坟矣。闵参奉言不必如此。坚筑防水。而厚盖以苫为可。故即依其言而归。即今所事则外棺板石灰也。室人欲于明明。煎花以奠温儿而愿得油。故以草外二升分半矣。猪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9H 页
肉依到官人。官物勿以丧事烦用可矣。
答叔弟(辛酉九月)
季绥来传书。殊慰恋思。日来史官连日下来。一是 恭靖大王宗号追进事也。一是月廪辞免疏 批答传谕事。校役屡改。尚有遗恨。然今日则临夕当投进矣。秀甫二夜连枕。老境之幸也。黄之密往京里。其所周旋者。不是小事。忧虑无已。
与叔弟(壬戌正月)
寒甚。好(恐脱)否。吾昨哭曾母忌。倍觉伤恸也。老先生从祀之请。京中论议以本道之寂然为讶云。君须与可议者议之。从速发文也。沃川则将于三月。会于遁院为文云云矣。此事虚疏。则恐为不悦者作戏也。
与季弟秀甫(时杰○庚子五月)
生今来。不见君书。心甚缺然。此处病苦益深。日夜颓卧。此外无可言者。泰儿昨夕入来。极慰病怀也。第闻黄生竟不免台评。虽以救者得免。而渠不敢行公。亦不忍以实告于其母云。可怜可怜。昌也方在何处。有紧事。此书须即传致。幸甚幸甚。
与季弟(庚子七月)
昨书见否。农事如许。公私可闷。闻报恩人停赵瓘之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29L 页
举云。此必怨归于君矣。亦可虑。大槩他邑之事。尤不干于我。视而不见可也。广州以盐斗。金沟以鱼束送。为救荒之资。然皆此间所贱。闻枣实最良于饥岁。而彼中今年甚实云。故盐十斗石,鱼十五束,真鱼十尾送去。须预于有处平募。约以生枣熟时相换。则临时欲载来耳。然亦须审处。使人自来取去。不可一毫有人言也。如或非便。则不如还送也。今年救死实难。须早蓄草木之实可也。吾家则欲自近日收聚矣。
答季弟(丁未八月)
罗生来传笔札。慰喜无任。此间依遣。今岁之恶。古所未有。此间无路生活矣。闻彼中稍登云。须节缩财用。以活流丐。如何如何。
与季弟(己酉七月)
吾自马岩。遂入华阳。从此音耗尤邈然矣。然静寂则可喜也。畴孙笠尽弊。吾平生所憎。子孙凡物必责于妇家。况今其妇家亦知其如此。君须备一事以送也。太华则不可。须令坚致。其帽子亦编造之如何。
与季弟(己酉九月)
天气欲霜。凡百如何。吾入处华阳。以调病躯。此外无可言者。来月初一日板桥墓祭。已知之否。虑或相闻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0H 页
之晚。以致狼狈。且虑才经秋夕。诸处津遣之挠。官人辈以为烦苦。故吾家人马送去。吾欲于晦閒出去行之矣。门中初以注山定于君。而以板桥定于敞县矣。吾以板桥下位难便。请于门中而换之矣。今年尚不见木绵一花。而老骨益不堪。故絮矣。一裤一衣。可以成送否。
与季弟兼示子(辛亥九月)
二行入京。孰为后先。吾数日閒泄證不止。而别无继作。然前头事。何可知也。前日證情。只愿其私议。而竟至上闻。致有大医再来。其为惶恐。何可尽言。泰儿踪迹。亦似难处。故有别纸于兵判矣。闻仲羽将至。亦当以此为说矣。闻季周入铨。不知事情之人。必多敦迫于秀矣。此则须一切扫却可也。
与季弟(壬子四月)
别泪双垂。泉声山色。总助悲思。甚矣老怀之易感也。未委行李如何。其免绝粮之患耶。行到巴谷。逢著闵台便。略此。
与季弟(辛酉七月)
连有书。皆见否。一未见答。郁郁。吾独与丧儿及外生。块坐巴溪。忍饥度日耳。乐佥,宣郎。俱是人人碎首之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0L 页
物。须亟去之。
答季弟(甲子九月)
乍阔恋深。见此来书。甚慰此心。曾闻夜绣出没。而不无滥率。为之忧虑。未知终无事否。非以递归为念。士夫犯禁。非道理也。
答季弟(乙丑正月)
人来见书。喜无疾恙。吾来归疾作。长时卧痛。闷苦闷苦。此閒以尹之诬斥栗翁。士论四起。无论是非。而纷纷极可苦。极欲深入。不闻不睹而不可得。柰何柰何。
寄子基泰(庚子五月)
比来好在否。麟母所患已平否。吾尚留坟庵。疏 批下来。则即当还家耳。迂相无事入地否。汝能随丧耶。近日日下纷纷。坐此可想汝本不出入。然此时尤不宜与人往来。虽或对人。如不知尹疏事可也。须与汝叔相勉也。汝叔不别书。惊魂未定。若于此时。闻汝叔侄涉于齿舌。则尤可闷迫耳。
答子(庚子七月)
德奴归见书。知无事入京。慰甚。吾依遣耳。昨见某人书。骊徒之谋。可谓奇矣。略在汝叔书。可开见也。二万之败。亦甚残伤。其徒之事。可谓惨矣。汝与汝叔须十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1H 页
分谨慎。场屋汝意不欲。吾不须敦勉矣。然彼之不为。而此亦抛置。则都无事矣。殊可惜也。
寄子
宋金吾行。付一书矣。风雪如许。气甚不平。又念殷辈路上狼狈。寝食不忘也。虏音更无闻。菀菀。黄生见书后所言如何云耶。金吾公力为彼分疏。吾答以渠虽有大于此者。吾何忍绝之。然若以吾之不绝。便谓吾父子有异则大不然云。则金吾唯唯矣。
答子(癸卯六月)
即者自公营传汝初六书。甚慰恋思。曾见黄书。谓自定山来见矣。只至百济而还。而与百济说话。殊可怕。秀与汝无端挑怨。以至于此。今不可悔矣。
答子(甲辰十一月)
见书知曾儿所患非轻。忧虑罔涯。数日来苦歇如何。吾仅仅。而比闻幼能与国舅兄弟相激。吾之姓名狼藉于疏章閒。此时皇惑。为如何哉。可叹可叹。
寄子(乙巳正月)
云云。境内奴某。杆城守庄人也。今者来告。以势将难支云。未知其事如何。而若果难支则不可说也。幸采所诉通变耶。杆城于某。实有教育之恩。今此虽似非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1L 页
便。实师家事。故敢烦耳。今日再遣书矣。今此龙鹤委来讨书。吾何可作。汝则是师家事。如吾之于豆村矣。吾于豆村。非大不可则皆听者。有义存焉故也。汝亦(恐误)言之。亦不无义矣。试以书问之似当也。
寄子(戊申五月)
连有书皆见否。近况如何。怀吏来讨书。盖有所望矣。如有言。须随分周旋也。汝表叔入铨之时。汝适在京。须慎其往来。以避嫌疑也。
寄子(戊申五月)
前后书皆见否。吾自觉病日增。隐忧深矣。最是恋畴之心日深。柰何柰何。郑兄家事。须频往经纪可也。别告畴。尹承宣途上别。走人求余文。不免走草以副。其疵病必多矣。须因汝良求见。如有必可改者。录示焉。
答子(庚戌闰二月)
此孙忽至。惊喜何极。汝书亦报无恙。尤幸尤幸。因答久台书。略以小纸寄汝矣。见否。闻汝谓我以为湖南辞受得宜。又以为会洞宜铨郎。此有苗脉。则当戒于后矣。不然则人言罔极矣。大抵十分慎密。毋令姓名挂于人口可也。如我退藏者。亦岂干涉外人者耶。只此。
寄子(庚戌三月)
吾书皆入信褫。想一一传至矣。吾与畴孙,李生往来珍衙。所患陡剧。仅得载归。方杜门调治矣。 春宫冠礼已行否。春,草入京。有何建明耶。草尤可虑。如得从容。须劝其亟归斯可也。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2H 页
寄子(辛亥六月)
前后书皆见否。代谷嫂讣。几日闻之耶。丧后。厚归于楮。阜归于报。而久独守殡。昨者为作书劝厚还入。数日后携久偕出。则答以当如教。而只久万无偕出之理。只得死焉而已。不胜悯恻也。明将遣人。极力劝久。而安保其见听也。汝于书中血诚。亦作书可也。此间饥死贼死日积。而长民者恬然。真是怪事。
答子(辛亥六月)
即见耑足书。知学事已成。其慰仲氏病怀者。如何如何。且乡居换称。亦可为门户子孙地。尤幸尤幸。此皆汝之善为周旋。汝之孝于我。宁有过于此哉。汝之递职。正当此时。尤为稳当矣。食物终不敢安。切欲更辞。而无与商议。今早送议于草。得其报。当与同之耳。辞疏前月廿八封上。而方伯不即驰启。致令前后 圣批不得一并下来。其昏忘不可说也。此间无日不雨。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2L 页
而仅得浥尘。如沃焦釜。日赩风凄。气象愁惨矣。柰何柰何。请粟云云。不胜寒心。世道至此。实欲无聪也。某说果如汝言矣。实自其侪辈传说云矣。又闻其归历其家。托见罗师而往忠原。东驰西走。无异常时。当初不谓其秉心如此矣。知人之明。当愧于草与汝辈矣。南水丧家。染又炽发。可闷。日者力劝长公还入数日。携其季同出。则果即还入。而季不肯出云。可闷。已责其季之执滞。未知回头否。
答子(壬子十月)
人来见书。慰喜无已。吾复于晦前大痛。今兹少安。汝所送皆适病口。可幸。只绵花何处得来。如或非理所得则殊可怕也。兴原如得入手。何幸。只恐事未成而语先漏也。今十日。奉移高曾神位于苏寓。令长儿祭祀。其夫妻之任甚大。如有俸馀之可助者。则助之为宜。
答子(壬子十一月)
因受台。又于邮卒归。皆有书。今见耑来书。槩悉近况。为慰不已。此中都依旧状。而尹甥之證。尚未透人鬼关。此时煼郁。如何可言。汝望之恸。愈往愈甚。不但为朋友私情而已。昨夕得殷孙书。则同春之病。似亦有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3H 页
进无退。极可忧念。称身二件。甚宜于严冬。然莫或不易耶。与私家大异矣。古人以养口体。为不若养志。此言当深念也。
寄子(乙卯正月)
汝母之證今如何。吾与二弟相守度日。而惟疾病频仍。苦苦。高汝根下来。昨日又自主守有所示。近事日加一日矣。然一死外更有何事。兵判具大疏。将于定配所时。以不忍身亲此事为说。而因尽其所怀矣。忽闻将驳七八文武宰于初七八日。故急以短劄上之云耳。
答子(丁巳九月)
恋中见书。为慰不已。时论一付之悠悠可矣。吾只如前书矣。后谷之见疑于京里少辈。甚可惜也。莫非门运所关。柰何柰何。吾家大小则勿为开口可也。吾亦只略略答书矣。
寄子(庚申十月)
始计不审。遭此臲卼。柰何。 内殿痘候极顺。已有浓势。昨进水饭颇多。吾姑观今明。欲呈劄而出矣。闻所穿之穴。土肉不善云。浮屠冈若果可用。则第试开见如何。久之不可晓知我私情迫切。而请 上勿许归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3L 页
大受。已成请 许之劄。沮于群议而不果上。可叹可叹。再昨 上奉大王大妃。移御昌庆宫耳。
寄子(戊辰三月)
书来。知周绕之馀。无有疾恙。慰幸慰幸。祭需之助。至此之优。虽甚私幸。而第虑官储之朘削也。明日行事后。拟看气力。欲入山居。还归迟速。只系诸友去留之如何矣。
寄子(戊辰七月)
前书见否。今使子玉持先生遗稿以进。以为非此君精详。莫有任之者。须即令下工。勿复迁就如何。闻此书 进御。京议颇迟之云。事甚未安。校正即请印上如何。
寄从子基学(甲寅十一月二十八日)
侍奉近如何。吾姑得如昨。而祸机日迫。朴和叔已削版。闵慎就理。户判递职。其仲待罪。窜吾之启。朝夕将发。势须待命于镇竹间而无马。汝须于明日。持轿马亟来也。凡事断置已久。而若从是行过岭。则更不得展庙。又不得更谒嫂氏。是为恨耳。
寄从子基德(辛亥七月)
比来侍奉如何。吾自今月十二日。患毒痢乞死者数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4H 页
矣。今幸少閒。而何望其仍歇耶。汝翁叙得卫率。得禄虽可喜。而儿子去之而渠旋得之。是翊司清选。为一家物也。亦未安也。
寄基德(甲子四月)
昨书见否。元锡以宗家主祭。不可无主妇。闻炭釜有处子云。若是可人。则须与其兄弟商议如何。虽云再娶而年不至老大。而其贤又岂易得哉。
答孙殷锡(丙午四月)
相离已久。兼且地远。相恋日积。今于营便见汝书。为慰。此閒依遣矣。闻汝方始土木之役。须更谨慎。毋致村人之怨。且毋致外人唇舌也。
寄殷锡(庚申十二月)
生男昨归。略付一书。未知几日得见也。吾昨移兴德之宋洞。静寂过于僧舍。粗惬于心。而章甫之来则犹前矣。子邵昨移尚衣别提。可喜。只汝父与此侄。皆得好官。极不能安耳。
寄殷锡(辛酉正月)
昨于金声律归有书。未知几日得达也。吾昨日▣登对。变通绵布升尺。自 上快许。感幸何极。昨日政。淳昌升军资判官。盛满可惧。
寄殷锡(甲子)
交婢行有书。郭侄今又告行矣。此侄 肃拜时单子及随行下人及内外依幕。汝须著实留念。毋使狼狈。至佳至佳。此中以拯事。论议纷然。必欲上章。吾方止之。而恐力不能止。且君平,邵侄力劝之。是欲陷人于严刑之中耶。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4L 页
寄殷锡。兼示晦锡。(乙丑六月二十五日)
汝等皆安否。晦之气益健耶。殷讲将如何。不应则已。将应则三年之艾。不可不蓄也。最是汝父将不免就吏。其时畴不可坐此。其狼狈可念。须相事机。急急相通也。汝等每于事体大处。不为动念。今则勿缓也。不一。
答殷锡(丁卯十月十八日)
来书备悉矣。书册依到。可幸。吾前书外。他无可说。汝以救死遑遑。则亦不须下来也。只救死之中。亦须有去取也。汝不见某家事乎。可戒而不可学也。曾以南有昌事说及矣。无乃不逊于汝耳耶。清州还上。闻至今不纳。极可惊叹。阙祀犹可。此不可缓。须于水奴往时分付。使以马岩祭需舂纳。至可至可。
答孙畴锡(戊辰六月十五日)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5H 页
日夜昏昏。常在醉梦中。得见汝书。殊觉神魂之醒也。赵鑮之死。才闻而伤恸。继闻检讣。惊痛悲哀。诚不可堪。外家陵替。从此益甚。天不佑忠义之家至此。何以劝善于人也。细思之。忠义之道。世方殄灭。天不胜人。安得不然耶。汝之前书论崔。殊不可晓。渠初不知逊之侮圣而救之。则犹之可也。初参金 启。则是知逊之为诐淫。而不胜其爱爵之心。变辞而和附。朱子谓不知之罪小。不仁之罪大。且其反覆情态。反不如初不知者。而汝以其初为犹胜。汝之昧于是非如此。令人意思不佳。栗老论人。每以见识为先。有以也哉。汝须以读书穷理。为急先之务。至可至可。馀不一。
答畴锡(戊辰七月十五日)
比以晦疾。日夜煼煎。去夜知其咳吐之声。至于山谷响应。此閒心神。如何如何。幸以朝来少安矣。此时得见汝书。知无疾恙。可慰可慰。吾之惫劣。真如垂绝之一虫丝。苦待雨霁凉生耳。邸纸自锦来数日矣。此方伯李塾为之。李忽与李晚吉相鬨。宪府驳塾。盖晚于时论极峻。故时议左右之云尔。代塾者尹以道也。最是仲淳以粗悖不正。论吴而见落云。此后事不知所止泊也。曾以敛踪保身相勉。则渠有相信之意。即移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5L 页
家东土矣。未知有不得已者而忍不得耶。可怕可怕。阿挽改者胜矣。汝以无所送为恨。汝不知吾意也。无则安。而有则虽微物不安矣。昨者悯晦无馔。言于汝父。则以牛肉少许送渠。渠为作缕缕书熟送之。吾心终不安。故里之以纸。使洞男密还之。大抵独处不谨。则终生病痛矣。瑞石文字。已易纸送去耶。其无更商量处耶。今雨屋漏。书册皆湿。可惜可惜。汝父闻之。载送空石。此虽至贱无用之物。然洪茂业为林川时有此事。言者以为至贱空石皆不遗云。而至登白简。赖市南极力周旋而止。此不可不知也。
寄孙淳锡(甲子九月)
寒事太早。能免波咤之苦否。科场能免得失之累。则岂不浩然耶。吾所患只如前。新居已成。不见借屋者厌色则亦快事。蓬户有古意。此亦不恶。而但隙风可畏也。
寄孙晦锡(癸亥五月)
自枫岳即到德渊。浮船溯江。明或再明。当至彼矣。须修扫以待也。今日此行。汝言实有助矣。可幸可幸。
答族孙三锡(甲子正月十九日)
不得相见。遽成千里之别。古人所谓非复别离时者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6H 页
非耶。来时使炊婢分送琼膏矣。闻其垂尽不敷。恨甚恨甚。所问疑礼。此不当问。既为吾父之子。何间于本生与否。从此相闻益疏。惟祈平心善摄。以副远望。
答三锡(乙丑十二月二十日)
丧威以来。疾病深痼。常若不保朝夕矣。此时忽奉来书。如得隔世消息。慰幸当如何也。君之所患。今则如何。相念虽深。汤剂等物。无缘相助。只用恨叹而已。时论汹汹至此。有识寒心。莫知所税。然如我有嫌者。置之勿复道久矣。玆者君与弼卿。皆有所问。是所谓载祸相饷者也。然自讼之端。终不可讳。故略具源委。以报弼卿。幸同阅而还之。且勿以语人。以助纷纭也。
与三锡(丁卯七月五日)
暑潦至秋未已。未知侍馀调况如何。病情容颜。视昔年如何。悬悬一念。未尝不往来也。吾衰病日侵。今夏伤损。似争十来年矣。未知何时了此究竟法耳。知在南洞。能与汝九相从否。见时勿为閒说话。惟析理论文是务也。此兼亦有补于养病也。
答三锡别纸
 梁惠王上七章。衅钟何义。
古人器成。必以血涂其衅隙。如衅龟衅玉是也。古语
宋子大全拾遗卷之六 第 136L 页
曰。血者幽阴之物也。衅用血。所以厌变怪而御妖衅也。犹治乱曰乱也。据此则器不必待有衅。而新成则必以血涂之。又一说。器成则必有隙。故取血涂其隙。以厌除不祥。此说又兼上两说也。
 告子上三章。犬牛人之性同异。
气禀异故性亦异者。此以人物始生而言也。知觉运动若不异者。此以人物既生而言也。故朱子常曰。观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论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理绝不同。气之异者。粹驳之不齐。理之异者。偏全之或异也。
 
八章注。祭祀会同云云。
典籍。集注以常制释之。盖常。典字之义也。籍。制度之书于籍者也。岂以祭祀会同之常制。书于籍而藏之宗庙。故谓之宗庙之典籍耶。未可知也。
 十四章。去就各有三。
末端小注。朱子于受其赐。以犹可就为言。盖受赐。非真就而亦就之之类也。既以受为受。则其不受为去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