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x 页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年谱]
[年谱]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78H.gif)
[崇祯三十六年癸卯]
三十六年癸卯(先生五十七岁)
正月(庚午)乙亥。与同春联名上疏陈戒。
时 上候违和之时居多。 经筵罕御。事务淹滞。而命令又或失中。先生深忧永叹。遂与同春联名上疏。引子产戒晋平公及秦和视平公疾之语。反复陈戒。请 上常存深渊薄冰之戒。又请履玆新元。克新厥德。继自今改过必猛。迁善必勇。无复因循惰习而推之于疾祟。无复违拒谏臣而诿之于慈旨。化俗必先于崇儒重道。爱民必本于敬信节用。使一国臣民拭目延颈。快睹新化。以基中兴之业。仍请量蠲湖南大同。亟追 圣考遗意。 上批曰。一览卿等之疏。诚意蔼然。诫诲勤恳。予虽不敏。可不书绅。而服膺焉。且春日渐和。予病少间。开筵一款。自可循行。而至于开陈古圣之训。如非卿等。难任此义。何惜乎一幡然而不之恤乎。如以予不足与有为则已。不然。奚为而坚持遐心。若是不改耶。此诚诚意已不孚。知心犹未尽也。予窃叹慨。深愧于古人矣。卿等体此如渴之诚。速图幡然之意。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78L.gif)
丁丑。作灵山行。
时叔弟监正公。宰灵山。而其子基亿患痘滨危。先生闻之。将医趣行。中路闻讣。庚辰。到灵山哭临。辛巳还归。历拜星州桧渊郑寒冈祠。戊子至家。与家人相吊成服。
己丑。 上遣掖隶宣谕。
三月。 呈状辞职。 谕以调理上来。
四月(戊戌)壬寅。舟下南塘。
时李打愚云举。为扶馀宰。乘舟来拜。仍说闵尚书圣徽南塘庄舍之胜。先生遂与李公同舟。乘月往访。宿留而还。
献延平从祀议。
前二日丙午。礼曹郎官。来收 庙议。而先生引疾不献。礼郎中道还来。更收李延平从祀议。先生请依朱夫子所定载在大全语类者行之。盖同春疏请而 下询也。
与静观李幼能(端相)。论 永宁庙制。
时朝廷将撤旧庙。创为正殿十室之制。以 四祖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79H.gif)
八月(丙申)。游俗离山。
诸生随行者颇众。留七日。讲学游览而归。
上疏待罪。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79L.gif)
壬子。归黄山。
十月(乙未)癸卯。观妹婿察访李公(憬)迁墓于荆江。
十二月(甲午)丁未。行大享于竹林书院。
院在两湖之交。始享栗谷,牛溪,沙溪三先生。至是先生又奉静庵,退溪二先生。盖仿石潭旧规。而亦遵朱夫子沧洲祠遗意也。祀罢。先生升讲席讲玉山讲义。诸生环听者。殆千馀人。○肃宗乙亥。并享先生。
[崇祯三十七年甲辰]
三十七年甲辰(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上疏引咎。
时修撰金万均。以其祖母死于丁丑虏乱。当虏使之来。上疏陈情。请得解官。勿与之相接。承旨徐必远拒其疏不纳曰。此异于父母之雠。启请还给牌招。而万均累召不进。竟至下吏罪罢。先生以为此乃伦常所关。上疏引朱子复雠可尽五世之说。以伸万均。仍以戊戌主铨时请伸私义。蒙 孝庙特许之事。自劾其直情径行以犯时义之谬妄。又以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0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0L.gif)
二月(甲午)癸卯。 上遣掖隶宣旨。赐食物。
谕以思想之意。令趁春和上来。且 谕以岁时例赐。亦因拘忌之疾。未得及时。深用愧叹。
三月(癸亥)丙寅。 上遣史官别谕宣召。辞不赴。
哭市南俞公。
为之素带三月。及葬。操文致祭。后为撰神道碑文。
五月(壬戌)。书重峰先生墓表文于沃川之安邑里。
文即先生所撰。
丁亥。书叔父习静公墓表文于永同之耆藏村。
文即先生所撰。
七月(庚寅)乙巳。闻宋光栻讣。奔哭于同春堂。
宋公即同春胤子也。及葬临诀。
八月(庚申)辛巳。归黄湖。以接子礼见长曾孙。
长孙妇朴氏在黄湖。首生男子。先生喜之。以古礼接见。仍命小字曰曾一。盖取曾子一唯之义。而又以曾孙中第一也。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1H.gif)
邀龙西尹公为宾。锡名曰畴锡。字曰叙九。礼罢。与尹公步出湖上。泛舟中流。命酒谈诗。尽欢而罢。
十月(己未)己卯。上疏辞职。
丁亥。祗承 别谕召旨。辞不赴。
时筵臣请召先生及同春。故有是命。先生回启。深引前者妄言之罪。仍陈病力辞。
十一月(戊子)己丑。入俗离山。
先生学问之功老而弥笃。常有惟日不足之意。每以家居人事烦扰。不能专心读书为嫌。率仲孙入俗离。远近士子从学者甚众。
丁未。闻子妇柳氏讣。即归黄湖。
十二月(戊午)乙酉。葬子妇于恩津。仍归板桥墓下。
[崇祯三十八年乙巳]
三十八年乙巳(先生五十九岁)
二月(戊午)丁丑。埋幽志于考妣墓道。
三月(丁亥)甲午。观郑松江迁葬于镇川。
松江訾谤。久而未已。先生早从父兄师友。详闻其事。常慨然于横被诋诬。尝与同春及尹宣举。为之编次年谱。多所辨明。至是闻其迁葬。往赴有祭文。
四月(丁巳)丁丑。 上幸温泉。别谕召之。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1L.gif)
五月(丙戌)壬辰。入对于 行宫。
先生进诣行朝。 上即赐对。先生请仰瞻 天颜。上许之。先生举头瞻望。俯伏涕泣。而仍陈向来病痼逋慢之状。 上勉以共与还朝。留辅不逮。先生对以疾病沈绵。罪戾多积。有难冒进。 上曰。罪戾之说。是何言也。前此每见卿疏。常有负罪引咎之意。予心不安。无以为喻。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此等说话。不须提起也。卿之多病。予所详知。虽欲留卿。何敢以苦务烦卿乎。惟愿出入筵席。勉尽教诲之道。以补寡躬之不逮。共扶国势之孤危。则此非古人所谓报先帝忠陛下之事耶。先生对曰。臣以已试之人。有难赎之罪。退填沟壑。乃分之宜。进扬明廷。非臣所安。臣之所带职名。若蒙一并递免。只以军职许令从仕。则犹少安于愚衷。而或有可进之路矣。 上曰。卿之所辞。何至此极。卿若许予以留在。出入经筵。则递付军职。有何难乎。先生将退。复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2H.gif)
癸巳。上疏辞食物。复辞职名。不许。
丙申。复蒙赐对。
与同春入侍。先生力辞职名。 上不许。仍曰。自前书筵时师受已久。若听卿等之言。予心豁然。厥后开筵。常思卿等矣。先生对曰。前日引对时。自 上有如此之教。故臣有所达矣。或者 圣上记忆否乎。 上曰。何语也。先生曰。今日筵臣亦岂无备顾问之人乎。自 上颇有低看诸臣之意。此非好问好察之道。似为未安矣。同春曰。宋某所达。诚可体念也。人主才禀高迈。则例有狭人底意。诸臣各有所长。不宜如是也。 上曰剖析文义之际。使人易为领悟。故有此语矣。
丁酉。 回銮发行宫。祇送落后。
上临发。使承旨张公善澄。更谕以随驾之意曰。卿于予。平日情意甚深。予于卿。自谓知己之分不浅。故愿与同归矣。今闻将欲落后。不胜缺然之怀。未可勉回遐心。以副予心耶。先生对曰。臣于 榻前。猥蒙随驾归京之教。臣辞以病甚。则 圣教以为非必欲随驾趣行。须任意徐行。限以七八日至京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2L.gif)
辛丑西行。壬寅。至万义。甲辰。拜疏南归。
先是辛丑。 元良应庆。朝野皆上贺。而时先生情迹不安。不敢随众庆问。于是鑴,穆等群凶。交煽谗言。而穆投疏请早建国本。以为国本未定。危国之道。其意盖以先生为不喜 元良。先生虽感激 圣上之勤谕。而终不敢还朝。遂追至水原。上疏陈情而归。其略曰。臣有至冤极痛者。盖自国有 元子之庆也。宇内含生。无不欣踊。虽在草野之疏。皆有以自露其颂贺之情。而臣于其时。适有待罪事。皇恐缩伏。终不敢自同诸臣以伸蝼蚁之微忱。不料因此有谤言。转辗因仍。乃有臣子所不忍闻者。至谓前日许穆之疏。亦且为臣而发。噫。人臣爱其君而称愿者无所不至。而论其大者。则岂逾于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哉。臣于我 圣考。钦仰颂慕。每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3H.gif)
六月(丙辰)丁卯。上疏辞 召命。乞削职名。 上恳批不许。
七月(乙酉)癸巳。至益山郡衙。参先祀。谒华山祠。
时仲氏宰益山。先生往省。留参先祀。仍谒文元先生华山祠。○肃宗乙亥。配享先生。
壬子。呈状于怀德县。辞辅养官之命。
时同春上疏。请置 元子辅养官。 上问谁可为者。诸大臣以先生及同春对之。故有是命。先生呈病县道辞之。 上谕令调理上来。
八月(甲寅)丁丑。往留孔岩书院。
乙卯。移住东鹤寺。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3L.gif)
时将刊栗牛二先生年谱。先生与李草庐,尹宣举相会勘订。又与宣举争辨鑴邪正。宣举以善道为小人。而鑴为君子。先生以为善道凶疏。实受鑴嗾而袭其馀论。则善道末也。鑴乃本也。况鑴乃朱门叛贼。一毛一发。无非罪逆。而至今手足尽露。公安敢扶护如是也。宣举乃曰。希仲论以黑白则是黑也。论以阴阳则是阴也。先生曰。公始竖降幡。幸甚。然自今与鑴交道将如何。宣举厉声曰。岂可以为黑与阴而不绝其人乎。先生喜曰。公从此洒然矣。宣举既归。草庐谓先生曰。吉甫外虽庄严。内实虚怯。其言不可信。先生责之曰。朋友何不信乃尔。吉甫奚至此乎。已而宣举又贻书先生曰。东鹤之会。高明之教以长厚之风。弟所深服处也。所谓白黑之辨。只就其论议上而言。人品之鉴则又是别也。所谓炭难于骊者。亦就其松江事而言。弟与草缓急又异。凡诸物论。恐不可以一槩断之也。先生大骇。即以书谢草庐曰。有智无智。奚啻较三十里云。○甲寅春。尹拯请改宣举墓文也。誊呈此书曰。近为誊写先人遗稿。偶阅门下所送遗札得一段。实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4H.gif)
十月(癸丑)丙辰。入空林寺读书。
先生手记于历书曰。寺僧戒和问。今世碑碣甚多。未知书虏号耶。余谓未知。岂人人皆书彼人年号耶。和曰。顷者吾竖吾父小表。而窃有疑于心。不书其年矣。余闻此说。不觉爽然。东坡云。信义多在物外。信然矣。恨不令徐载迩辈闻之也。
十一月(癸未)乙酉。自空林归板桥。上疏辞 召命。仍陈弭灾之策。
时灾异荐臻。 上下谕促召。又令先具实封。陈弭灾之策。先生遂历引程朱因灾异进戒时君之言数条。附陈疏末。 上优批开纳。
丙申。行焚黄礼于睡翁公庙。
以先生推恩 赠赞成。焚黄于仲氏益山官次。
庚子。入孤云寺。校订沙溪先生遗稿。
李草庐亦来共之。
[崇祯三十九年丙午]
三十九年丙午(先生六十岁)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4L.gif)
时筵臣白先生及诸儒臣岁凶乏食之状。 上命道臣给食物。先生上疏力辞。 上批以古有周之之义。孟子亦受宋,薛之金。今卿无可辞之义。仍谕以亟回遐心。幡然上来之意。
辛亥。 上遣史官传谕宣召。
先生辞以疾病深痼。情迹难安。不敢承命。
二月(壬子)丙辰。至益山郡衙。丁巳。奉祠版还乡。
呈状本县。再辞食物。
时有金寿弘者。仙源文忠公之孙也。尝背清阴先生。以虏朔祝仙源之祀。至是著说论服制。名以辨长庶论。语极凶惨。传播于搢绅间。大司谏李公殷相启论其罪。先生以邪论继起。益不自安。不敢受食物之恩。
三月(辛巳)壬午。立睡翁公神道碑。
先生既刻竖碣表。又自记幽志。磁燔而埋之。至是复制碑文。躬董石役。墓道之事。无复馀憾矣。
四月(辛亥)壬子。借寓清州枕流亭。
先生益厌乡里纷扰。又爱俗离洛阳山水之胜。欲灭景其中。常往来仙游洞巴谷之间。至是借寓黄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5H.gif)
乙卯。 上遣史官。别谕宣召。
时 上又奉 慈殿。临幸温泉。特遣史官。谕召甚恳。先是。贼鑴阴邀奸臣李山海之孙袤。引赵襄子立浣之说。谓先生礼议不归宗统于 孝庙。意实在于 昭显子孙。将谋告变。松谷赵公复阳。适知其谋。先播其说。袤即逃归。至是鑴又遣其庶兄于岭南。游说怂恿。于是岭人柳世哲等千馀人。疏论邦礼。以先生为阴夺国统。又以为我国家三百年相传宗嫡之统。终归于暗昧不明。玉堂,政院及太学生洪得禹等交章辨斥。 上亦洞烛以辟。而群不逞酝酿已久。揣摩尝试。日以益深。先生深自引罪。不敢遽进。
癸亥。 上复遣史官促召。庚午。又命承旨敦召。
时先生引罪不敢进。出次清州村舍。承候行朝。闻姊病危剧。乍归板桥。 上谕召不置。不敢一向退伏。以姊病少间。趋诣待罪之意仰对焉。
丙子。诣 行在。上疏待罪。 上即命引见。
先生入对。深自引罪。 上慰谕备至。开释无馀。仍勉以入京辅养元子。辞旨甚恳。先生不敢固辞。对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5L.gif)
戊寅。 扈驾至成欢。落后上疏自列。己卯还家。
先生疏中。以归救姊病为辞。 上批以同气之疾已至苦剧。卿之焦煎之怀。宜不可遏。俟病少间。速图幡然。
八月(己酉)己巳。移居华阳洞。
华阳洞在俗离西麓洛阳山之下。先生取其水石甚奇而卜筑。至是小屋新成。遂移居。常著华制襕衫平顶巾以处。盖亦朱先生楼下咏柏之意也。○先生常拳拳于用夏变夷之道。令妇人为笄礼。童子为双紒。以从华制。
上遣史官。下谕宣召。
时虏以走回人事。有查问之举。事机叵测。三公将论以一罪。 上垂涕恳请。仅得稍缓。先生闻之。不胜愤痛。因 谕旨回启有曰。臣窃伏闻近事。恨不能效臣死之义。又陈弭灾之道曰。以臣所闻。则义理者。出于天而不可易。民人者。字乎天而在所爱。二者伤则天心不豫。只愿 圣明思春秋炳然之训。体大学若保之言。尽心尽力。罔敢少懈。则人心悦而天意得矣。灾变之消。有不足言者矣。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6H.gif)
上用筵臣言。以元子方受小学。而谚解颇多讹误。令先生依李文成公集注纂定。先生辞以踪迹不安。后更 命问议。遂与同春诸公。订正以进焉。
十一月(丁丑)丙戌。至马岩宗家。行焚黄礼。
先生既拜赞成。推恩三世。 赠祖考都事公判书。曾祖考奉事公参判。至是焚黄。
庚寅。承别谕 召命。辞不赴。
时有雷电之异。 上遣史官别谕召之。先生辞以情迹难安。疾病深痼。
十二月(丁未)癸丑。祇受 世子贰师之命。上疏辞不许。
时将有 世子册封之礼。 上特拜贰师。下谕召之。先生以岭儒所加罪名至重。不敢举颜冒进力辞。 上优批促召。
[崇祯四十年丁未]
四十年丁未(先生六十一岁)
正月(丙子)壬午。再疏辞职。
时虏中查诘之举。事端颇大。遣右相许积。图于虏中。积移其罪于 上躬。勘以罚锾。积乃反自功。誇耀其傔从之劳。朝廷惟幸目前之无事。罔念臣死之义。先生不胜愤惋。既以衰病力辞职名。仍附陈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6L.gif)
己丑。 上遣史官别谕召之。引疾不赴。
二月(丙午)甲寅。闻诸谏臣被罪。上疏待罪。
时李䎘等七谏臣。以 主上受无前羞辱。而大臣曾无自当者。反以罪归 上躬为自功。其蔑义无识甚矣。遂举劾许积。并论领左两相。 上震怒。并窜七臣。承旨亦因触忤下狱。先生闻之。不胜忧叹。且以为前后进言。亦尝屡及此事。不可晏然。遂上疏待罪。略曰。盖臣当初祈免也。适闻其事。妄有忧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7H.gif)
三月(乙亥)丙申。上疏待罪。
时岭南人黄壖投疏。构捏先生及同春。以为朝廷凡事。无不咨诹。风云霜露。惟意舒惨。又以为植党徼名。又以构怨速祸之说。恐动 圣听。其诪张操切。极其巧惨。 上命停举。大司宪李公庆亿。启请远窜。 上不允。太学生赵相愚等一百馀人上疏。请洞烛奸状。明示好恶。 上皆不纳。先生上疏待罪。 上批以已谕予意于前疏之批。复何多诰。且谕以入来行宫。相见面谕之意。
四月(乙巳)。上幸温泉。遣史官谕召。陈情病不赴。 上复遣史官敦召。不赴。
闰四月(乙亥)癸未。遭长姊丧。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7L.gif)
五月(甲辰)。闻漂海汉人事。以书致意于知旧。
时汉人百馀人。漂到耽罗。而不改衣冠。自言在泉漳间。而东南一隅。 皇统尚存。吾等即其人也。先生闻之泣下。贻书知旧曰。 大明一统。尚不绝矣。天意倘可恃欤。已而朝廷恐事泄于虏。将缚解燕山。廷臣有据义密言者。而亦不省。先生又慷慨痛恨。而适筵臣。斥士类以朋党偏护。意在先生。故惶恐不敢有言。或有疑而问之者。先生答曰。泉漳人事。为之泪落。责之以义。敢不承罪。
六月(甲戌)。作成沧浪文浚墓碣文。
沧浪。牛溪先生子也。 宣庙己丑以后。松江郑文清公訾谤溢世。株连之祸。并及于牛溪。沧浪与牛溪门下申公应矩诸人。依违仁弘。以缓牛溪之祸。专归东人之怨于松江。沙溪先生以为己丑之狱。前后议谳。松江一皆商议于牛溪。公心平反。而今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8H.gif)
七月(癸卯)乙丑。上疏待罪。
上之幸温泉也。先生情迹不安。终不得进谒。至是上疏待罪。 上批曰。呜呼。国家不幸。邪说罔极。每念此事。食息靡宁。还自温泉之后。耿耿一念。常在于不得相见也。追思往年。便作古事。恨叹之怀。可胜云喻。噫。予诚不敏。邪说不息。知心之训。思想之志。诚切于中。其可忘耶。然而或疑卿我之间因邪说而未能释然。予诚惊骇惭腼。自恨诚未孚于人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8L.gif)
八月(癸酉)乙未。上疏辞职不许。
九月(壬寅)丙午。游巴谷俗离。由老谷归苏堤。
十一月(辛丑)癸亥。往栖高山寺。戊辰。移栖西台山庵。
庵在西山绝顶。先生尝与市南诸公。会于西台寺。爱此庵之高绝爽朗。人迹罕到。至是携书栖息。攻苦食淡。有蔡西山啖荠之趣矣。
十二月(辛未)甲戌。省仲氏于珍山郡衙。丙子。往栖青林寺。庚辰。移栖孤云寺。
是年。撰文正公静庵赵先生谪庐遗墟碑文。
[崇祯四十一年戊申]
四十一年戊申(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庚子)癸卯。上疏辞职。引宋朝孔承恭事。乞致仕。 优批不许。
辛酉。上疏辞职名及食物。 优批不许。
移书于静观李幼能,玄石朴和叔(世采)。论退陶先生物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9H.gif)
二月(庚午)壬午。 上遣史官别谕召之。上疏辞不赴。
癸巳。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
丙申。假注书赵根来传下谕。
三月(己亥)。上疏辞职。
批曰。卿之才德学行。允合辅弼之任。何用控辞乃尔。予之企望。为日已久。须体至意。从速幡然上来。以济时艰。自是至八月。凡十上辞疏。 上七遣史官。三遣承旨。宣批敦召。辞旨愈益隆重勤恳。
八月(丁卯)丁亥。 上幸温泉。遣承旨宣疏批。
九月(丁酉)。 上复遣承旨宣疏批促召。庚子。入朝于 行宫。
先生闻 上以 储候未宁。将促驾还都。欲一瞻天颜。面辞职名。遂入朝。 上累命承旨。传授命符。先生固辞不受。于是 上引见。谕以相见喜幸之意。面授命符曰。卿拜职之后逊辞甚坚。今又不受命符。股肱之任。舍卿其谁。切勿更辞。先生对曰。 殿下不知臣不肖。寄臣以重任。臣于当初辞疏。非不欲毕陈病状。而有若非病则可以堪当者。故不敢陈病状矣。每上疏章。亦甚烦渎。故扶曳入朝。以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89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0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0L.gif)
癸卯。至东郊。上疏乞改正上秩。不许。
批曰。温泉离发之日。与卿相约。可通神明。卿不持难于入城。予不持难于勉副。卿何不念于此乎。至于上秩改正。实无是理。须体如渴之意。从速入来。以副予望。
丙午。上劄乞仍留郊外。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1H.gif)
癸亥。上疏辞 世子傅。不许。
领相郑公太和白 上。以为在野儒臣。今皆上来。宋浚吉则当以赞善。入侍书筵。而宋某则未有名号。似不便于出入。宜有定式。 上特命三公外别设世子傅。使之兼带。先生以事出格外上疏辞。 上批以今玆别设。意非偶然。且谕以从速入城。先生复上疏乞递。又请仍在郊外。任便调病。 上批以卿之出入书筵。是卿素志。何用苦辞。
十月(丙寅)戊辰。献非喜处置议。
辛未。入侍熙政堂。
上于疏批。既谕以面谕。复遣史官申之。先生遂与同春入对。 上谓先生曰。卿之上来已逾月。而缘予忧患。未即相见。若始受灸则引对尤未易。故今欲面谕矣。卿尚在郊外。虽异远在之时。来会之后。则不当仍在其处矣。先生曰。麋鹿之性。不堪于人事烦恼之处。取其安静。留在城外。此去不过五里许。若有引接之举。足可登时入来矣。仍曰。顷在行朝。敢陈欲为瞻拜 世子之意。兼达程子之言矣。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1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2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2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3H.gif)
癸酉。上疏乞受暇省先墓。 上特许之。命给浇奠床。又给由马。上劄辞谢。
先生先山在杨州。长姊墓在长湍。先生上疏。引朱子叔母丧辞召旨事。栗谷先生乞暇往省外祖母事。及先生曾受恩暇于 圣考。省叔父母坟之事。请蒙特恩而往省之。 上许之。仍命道臣备给浇奠床。又令给马。先生以既受格外之暇。而又蒙踰分之恩。上劄辞之。 上批以安心勿辞。
丙子辞陛。 上特赐引见。
承旨张善澄入告曰。闻判府事宋某省扫其先墓。欲过冬于墓下。仍为还乡计。宜有引见勉留之道。上特命赐对教曰。今以扫坟出去。疾病其已差愈否。仍问道里几许。往返当费几日。先生仍进曰。昨日雷变极惨。黑雾之变。无岁无之。此非常之变也。自 上忧惧之心。当复如何。 上曰。灾异荐叠。又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3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4H.gif)
上劄辞常禄。
先生以为尝受食物。犹且难安。敢以冒辞。今既不能免此。而又复受此。则是真龙断之罔利。而墦间之顾他也。力辞不受。 批曰。食物云者。乃所以礼卿之别样事。颁禄者是大臣应受常禄。其在事体。不可谓之已有所受之物。而减去常禄也明矣。然则卿所谓龙断等说。岂其然哉。第念卿辞至此。姑当勉从。卿其安心。宜体面谕之意。须速往来。俾无寡昧企望焉。
丁丑。至西山省先墓。仍至长湍省姊墓。转由松京。己丑。还至道峰。 上遣史官促还。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4L.gif)
辛卯。上疏辞兼领 经筵。
时筵臣白 上。以为宋某无 经筵职名。有妨入侍。 上特命兼领经筵。先生以为既辞议政而犹兼此职。是无其名而有其实。上疏辞。 上不许。批以闻卿还来。予深欣喜。而疾病如此。予用虑念。至于兼经筵。出于古事。卿何辞为。再辞而不许。
甲午。入对养心閤。
上讲心经。至惩忿窒欲处。先生进曰。人性不同。有偏于怒者。有偏于欲者。故先儒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朱子亚圣也。常以不克怒为戒。尝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5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5L.gif)
乙未。入侍养心閤。
讲心经益之章。因明道好猎之语。 上仍问两程气象学问于先生。又问曰。明道之从事条例司。其有意乎。先生对曰。明道道大德宏。与小人亦不甚忤。皆欲感化之。故王安石亦不甚怒。明道尝谓安石曰。天下之事非一家事。宜和平处之。哲宗初。有尽去熙丰党人之论。明道以为疾之已甚乱也。盖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6H.gif)
献圣庙损益议。
议曰。今兹圣庙损益沿革之议。只从 皇朝礼及先儒定论。则庶几寡过矣。然如或曰。当有升黜之举。则元之许衡。亦有先正之论。而礼官终不举论。岂以时势有所不可耶。大槩微臣愚贱之见。则以为宋朝宗庙之制。循俗不古者多矣。然朱子之意。以为姑以权宜。稍变其甚戾者。以期异时兴复之后。正千载之谬。成一王之法。则又善之大者也。今日事亦在 圣上自度力量事势之如何。如曰事有缓急。姑未暇于制作等事。则今且权行倚阁。以待后日可也。如或不然。则虽此小小通变之事。且从礼官之议。以慰章甫之心。亦或一道也。
十一月(丙申)庚子。以病未赴 召。上疏待罪。仍陈戒 圣德。
时有召对之命。而先生病未赴。上疏称罪。仍陈戒以为臣于前月。连日入侍。筵臣进讲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说。 天颜温粹。酬酢如响。才及掩卷。喉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6L.gif)
辛丑。上疏复申前疏之说。仍乞退。 优批不许。
辛亥。入侍 召对。
讲心经讫。 上谓先生曰。卿尝以继述之意。勉勖寡躬。而 先王之事。予多不知者。卿不可退去。卿既以继述。训诲寡昧。则卿亦当以继述自勉。而积其诚意。以补予不逮。先生对曰。臣之诚意。曷尝以去留而有异哉。臣之以继述之义勉 殿下者。只欲遵述 先王之志事也。 先王常有大有为之志。砺精图治。策励群工。尝以为在廷诸臣。各自谨饬。恪遵法度。则驸马宗室第宅踰制者。依法典毁撤。亦何难也。己亥春。别遣御史。分察民瘼。又令遍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7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7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8H.gif)
甲寅。上劄陈戒。
是日阳至。先生引疾不就贺班。乃上劄陈戒。请 上懋圣学立大志。专心于精一克复惩窒迁改之实。一切私邪之有害于 圣心者。一刀断截。教谕禁戒。必自家人始。诸宫家第宅,奴婢,田土。一切以品制为准。其山林川泽之利。切勿使侵干以归怨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8L.gif)
戊午。上疏请寝讨给家舍之命。仍乞归不许。
上遣史官。谕令入城。先生疏请姑处城外。任便调息。 上又命有司讨给所处家舍。先生复上疏。以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9H.gif)
辛酉。复拜右议政。癸亥。留疏告行。退出广州宫村。
先生本无担当相职之意。且以自 上虽注意隆重。而所陈诸事。多未蒙快赐听纳。不可徒误 恩命。遂留疏告行。自东郊退去广州宫村。若未褫职则终欲决归。 上览疏愕然。即遣史官。教以面谕之意。又答辞疏曰。噫。予之置卿鼎席。岂偶然哉。诚欲委以扶济之任。意谓卿竭诚殚忠。以济艰危。若汉武侯之报先帝也。今乃反是而决意退归。其于卿之欲为一身之计。虽曰得矣。孤 先王旷世之恩。负寡昧求助之意。何哉。卿虽欲自轻。亦不可得也。国家安危。生民休戚。卿不可恝视。须体予如失手足之意。速改遐心。安心留在。以副至望。以固邦本。仍 命承旨传谕。于是政院及玉堂请对。应教南二星曰。自 上待贤之道。当以诚意为主。今 殿下非无诚意。而前日入侍时。伏闻宋某所达之言。则其意常在大振作。自 上若雷厉风飞。奋发大志。则自 先朝受恩之人。必无可去之义。今者循例请还。徒涉文具。自 上忖度已事。快示大有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2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299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0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0L.gif)
十二月(乙丑)。再疏辞职不许。丙寅。特遣户曹判书闵鼎重。宣谕勉留。
批曰。今日国势捏扤。时事孔艰。其所扶济者。惟在于得贤德而置鼎轴也。然则以卿之贤德才量。其可终身散处乎。昨日承宣之回。闻卿引嫌之太过。予以为不然也。温泉启行之日。姑副卿意。此是一时权宜。今日重入黄阁。实是共济艰危。此必然之理也。呜呼。卿之去国十年于兹。予之思想。固不足道。其于国事不幸甚矣。顷于温泉。幸而相会。仍与偕来。予心欣喜。当复如何。今因委以国事之意。遽致决归之计。不知所以为喻也。三公之职。系国家治乱。诚不敢率尔处之也。惟望卿之更加深思。以副寡昧之至望。则是国家之福也。至于无一吁谟之说。于卿何与。诚予不敏之致。心窃惭赧。然而从容议处。何难之有。须体至意。毋孤予心。临纸意长。只叹文辞之短拙。深切愧恧。仍遣承旨传谕。 上特引见闵公鼎重。问先生退去之由。闵公曰。右相当初上来。亦无久留之意。顷见其疏。有乞归之语。臣私语以为人臣当可为之时。无可去之义。况公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1H.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1L.gif)
丁卯。复上疏辞职。许之。
传曰。固辞至此。勉从之意。遣史官传谕。又命承旨吴斗寅。往谕以本职则固辞至此。不嫌率尔。姑为勉副。一二日内。入处城内。以慰勉副之意。
戊辰。遣太医视疾。
传曰。村舍荒凉。老人疾病。未易苏复。予甚虑念。仍命御医权愉持药物下去救护。使于先生还朝后复命。
乙亥。上疏乞 召还太医。仍复陈戒。
先生又引 宣祖大王去一私字。秀吉之头可致麾下之教。及朱子天理人欲之说。以为 圣明以圣祖为法。以朱子为师。廓然大公。俨然至正。泰然以行之。则谁敢不精白一心。以佐下风。不然。臣之所学。此外无他。虽复留臣。实无所用。 上答曰。诲予之意深且切矣。予虽不敏。可不存心而服膺焉。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2H.gif)
庚辰还朝。以未即祇肃。上疏待罪。
批曰。闻卿入来。予心欣喜。曷有极哉。疾病尚然。何用不安。乃尔卿其安心。益加善摄。俟病少间入来。以开予怀焉。
癸未。入侍养心閤。
上谓先生曰。顷者苍黄出去。予甚缺然。今幸体予至意。还为入来。使得相见。慰悦之心。倍加于前矣。先生对曰。臣不辞径出。固知有罪。第人臣受不敢当之职。惟知持禄保位。则是为莫大之罪。且有伤于国体。臣与其得罪于公议。无宁归罪于臣身。故如是妄作矣。自 上屡示欲留之意。不敢径去。又为入来。而第臣徒误 恩眷。少无裨益之事。所达不过迂阔陈谈也。然上自帝王。下至士夫。所以为学者。不过大学之道而已。其为道虽似迂远陈腐。而人君舍此道则亦无以为国。读书穷理。通达古今。鉴戒得失。方物出谋。开广聪明。此即帝王格致之实工也。虽知治乱得失之所由。而苟不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则心不诚实而事皆无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2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3H.gif)
乙酉。上劄乞削读卷官之望。
己丑。上劄陈戒。
时值 慈殿诞日。先生病未赴贺班。上劄待罪。仍陈戒略曰。窃伏念孝子悦亲之道。惟喻父母于道者。是第一义也。我 王大妃殿下圣德纯淑。粤自忧苦之后。想必以未亡人自处。 殿下事之之道。只当承奉旨意。不必以娱耳目为事。惟不以疾忧上贻。而修德勤政。畏天恤民。以继述 先王之业。是乃所以大慰 慈旨。而 殿下之孝亦无大于此矣。窃闻 殿下时致外间妓乐于前。因以留连而永夕。此非但末节冗仪。而反有害于任姒之德周武之孝也。 殿下若复于今日。铺张杂戏于肃清之地。则殆非大易风雷迁改之道也。伏乞 殿下深留睿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 圣德日起。圣孝日隆矣。 批曰。诲予之意至此。予心悲感。不知所以为谕也。可不存心而省察焉。
辛卯。上劄乞修德弭灾。
时冬暖如春。不雪而雨。先生深以为忧。上劄陈戒。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3L.gif)
宋子大全附录卷五 第 3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7A/ITKC_MO_0367A_A115_304H.gif)
甲午。上劄请于正朝 亲谒宗庙。
劄略曰。比年以来。 圣候不宁之时居多。 宗庙展谒之礼。久废不行。 列圣陟降之灵。岂不昭鉴而谅之乎。然而温泉之行。年年不止。有不得已则亦出西郊。独于此久不能行。此岂非未安者耶。前头大祭礼。缛仪繁固。难强以行之。而明日乃是三正元朝。与他朔望节日大异。伏乞 殿下留念。 批曰。虽缘疾病之作。久废展谒之礼。深切感恨。今观卿言。诚合乎情礼矣。第念国之祀事。例有斋戒之规。势未及周旋。但在 先朝。有别为展谒之志。而未及定行之事。令该曹禀处焉。
上劄乞备祀官祇谒 宁陵。
批曰。省览卿劄。感泪交颐。卿之至情。出于忠赤。予欲许之。日势已晚。势将颠倒。将来寒食日子不远。欲伸至情。早晚何间。卿其安心。姑待寒食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