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行状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3H 页
孝子万户朴公行状
公讳忍。字彦容。姓朴氏。其先密阳人也。世传新罗王赫居世有后裔。别封于密。子孙仍籍焉。有大提学时庸。娶永同大姓金令贻女。因家于永。其后承蕃衍。乡族罕比云。是生汉城尹天贵。天贵生监察兴居。兴居生府使淑老。是公高祖也。曾祖亨根。府使。祖堪。考文秀。二世连捷文科。堪官止正字。文秀至府使。府使娶平市令忠州朴行之女。以 嘉靖甲午正月十日生公。公少事弓马。以荫补草芝万户。时府使公年已八十矣。归老于家。公以定省之旷。不欲远离膝下。亦弃官归养。服田力穑。渔猎樵采。以供甘旨之具。或于鱼梁。时得北海嘉鱼。人谓其孝感所致。瀡滫或缺则犯晨夜冒霜雪。必得然后乃已。或告以太勤则曰。亲年已高。恐有不洎之恨。以故粟米相仍。鱼肉常宿。虽专城之养。不是过也。又勤于晨昏之礼。所以安其寝处。娱其耳目者。俱尽其诚。公年既衰老。难以筋力为礼。而其劬躬服勤。益笃不懈。见者感涕。壬辰倭寇猝至。时公年五十九矣。府使公已得人不煖而又病勃窣。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3L 页
便旋须人矣。公欲以肩舆舆走。而家无丁壮公挽舆顿足大号以哭。里人感而悯之。不忍弃去。相与扶持。东奔西窜。得延数月。而里人终始致力焉。是年七月二十九日。猝然遇贼。贼将犯府使公。公计无所出。号泣求哀。乞以身代。贼不许。则遂以身蔽覆府使公。父子竟并命于一刃。里人窃伏草间。见其事如此而闻于县。县监韩明胤。即以报于监司。转闻于朝。乡人正郑谷,幼学赵愈等。亦再举其状。而莫有先后之者。故褒典久不下。其后其子益诚。上疏以讼之。遂蒙 恩。命旌表其闾。某窃惟世衰道微。人伦不明。遗君后亲之辈前后相属。公独能因心则孝。其平日事亲之道。一如董邵南,王延之事。而及其临乱致死。则又无愧于杀身成仁之圣训。呜呼懿哉。余叔父习静公。即郑正之外甥也。往来于永。熟知公之始末。而称之以老孝子。为作赋以美之。乡人至今传诵焉。其赋之序曰。孟子曰。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仕则慕君。是人情之所必至。而终身慕之者。所以为大孝也。今斯人也年将耳顺。须眉皓白。而其孝益笃。未尝少衰。此古君子之所甚难也。斯人也既为其难于五十馀年之久。则其能为其易于一朝之仓卒者。不足异也。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4H 页
若举其一朝之易。而遗诸五十年之难。则非所以知斯人者也。呜呼。此于论公之行。可谓尽矣。昔江革负母逃乱。贼欲将革而去。革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贼不忍犯。或指避兵之所。今以公之诚孝。独不能感动倭贼。岂公之孝有逊于革也。抑盗贼亦有古今之异欤。呜呼痛哉。公娶府使韩琦女。生五男。长即益诚。次益谌,益謜,益䜣,益诠。益诚三女。其婿。郭鍊,南荩国,朴琳。一子东龙。登武科。丙子虏变。自愿从军。死于战阵。朝廷褒 赠主簿。其尚类也。益谌二女。其婿郑忠诚,陆脩。子炜。益謜二子。暾,晞。女婿柳复起。益䜣二女婿。李时景,朴承乾。益诠子映。三女婿。金亨吉,朴𤥚,南士曾也。余自少闻公行迹。甚熟于耳。每过公遗墟。未尝不起敬而肃其棹楔也。今炜与主簿之子世忠。以习静叔父之作。来请余状其事。余不独服公之至行。而又感叔父致意之勤。谨第录如右。癸卯二月日。恩津宋时烈。谨状。
永春县监 赠参判李公行状
公讳德弘。字宏仲。姓李氏。退溪李先生门人也。号艮斋。其先出自岭南之永川。后世有自永川。徙居礼安之汾川者。曰军器寺少尹讳轩。五世而有习读讳贤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4L 页
佑。其兄曰孝节公贤辅。养德林泉。世号聋岩先生。退溪先生甚推重焉。酬唱诸什。多见于文集中。汾之上流有川沙村。习读公始卜筑焉。与所谓退溪者。隔水相对。后李先生有卜邻我亦专西壑之句。习读公生讳忠梁。 赠参判。其配曰罗州朴氏。以 嘉靖辛丑十月十四日生公。容貌端雅。性质温柔。年甫弱冠。与先生长孙直长安道。朝夕游从。仍受学于先生。每退而私处。对案端坐。不与侪辈戏谈。专心致志于学。先生甚嘉之。诱掖宠奖。谆恳甚至。一日呼而至前曰。子知余命名之义乎。曰未也。曰德字从行从直从心。即行直心也。子其体而勉之。公益自策励。不怠思省。先生游赏溪山。公必备冠童之列。先生尝使作浑天仪。公一依先儒注解成呈。先生复使金富仪修润去取者即此也。先生动静语默。无不详记。名曰溪山记善录。以为矜式之规焉。盖公在先生门下。一不悠泛放过。故尝有陶分禹寸孔思周情之诗。先生亦屡有戒饬之语。尝手书公斋号曰。古人以此名斋者多。其义甚好。先生将易箦。命公司书籍。及先生没。公心丧三年。 万历戊寅。公与郑寒冈诸贤。同登荐剡。除集庆殿参奉。例迁奉事,直长。升翊卫司副率,卫率。壬辰倭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5H 页
变,侍卫世子至成川。癸巳。为永春县监时。兵火之馀。仍以饥馑。公尽心抚恤。民无捐瘠。时母夫人尚无恙。公备志物之养。在官丁忧。公哀毁成疾。竟以 万历丙申二月十九日卒。其年五月。葬于县北之愚溪艮坐坤向之原。以扈从劳。参原从一等。追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配英阳南氏。应乾之女。从 赠贞夫人。有六男。莳,苙,茳,茂,蒧,慕。公早亲有道。笃实行持。其事亲也。朝夕视膳。晨昏定省。礼无所亏。又推以致敬于事兄。盖其孝悌之行。人无间言。其居官也。宽以御下。礼以待士。爱民如子。使无失所焉。其与人交也。遇之以诚。导之以善。其有疾病。竭诚医治焉。公读书必寻求密微。虽小注纷拿。亦必䌷绎分析。少有疑晦。必就正于先生。要以心会自得而后已。有四书,心经,古文,家礼释义。又有自疑录等书。尤致精于周易。别有所录。先生没后。一时诸贤。无不乐与讲讨焉。其心经释疑。则公受读时详录其训语。质于先生而證正称停。不失本旨者也。今 上讲心经时。命筵臣修润以进。仍使刊行。其书盖出于公外曾孙生员金万炰。公内外曾玄几四百人。今其孙荣俊。越数百里而来。以公状见托。余窃惟念。孟子曰。择不处仁。焉得智。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5L 页
公之先移居君子之乡。已非寻常人。然所居虽近。而能信之笃学之力。老而不怠者能有几人。公可谓贤矣。今 圣上又有以表章其遗录。公之功在斯文。可徵于无穷。而 圣上乐取于人之盛德。亦可见矣。谨第录如右。
雪汀李公行状
   本贯。庆尚道庆州府。
   曾祖殷臣。义兴卫司果。妣草溪郑氏。
   祖兴。桃源道察访。妣东莱郑氏。
   考天一。折冲将军副司果。 赠兵曹判书。妣贞夫人南阳洪氏。
公讳忔。字尚中。始祖谒平。事新罗始祖赫居世。为佐命功臣。其后有金书。敬顺王入朝于高丽。丽祖妻以其女。生女以归于金书。金书为三韩功臣。历十二世有翮。官左仆射。仆射生大提学世基。大提学生茜。官评理。谥文孝公。文孝于益斋公齐贤。为从兄弟也。我朝讳堪。登 世祖朝文科。官至全州府尹。是司果公考也。公 隆庆二年戊辰五月十七日。生于汉师之盘松坊里第。仅三四岁。自能知书。尝患痘疾甚殆。判书公问于术人。术人曰。毋忧。此儿终必贵矣。十五六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6H 页
岁。博观诸书。文辞蔚然可观。笔法慕松雪。二十二。中生员试。后二年。以明经阐文科。权知成均馆学谕。物论称屈。后遂改隶槐院。壬辰。倭寇逼都城。公承 命祷祀于绀岳山。既还则 大驾已西幸矣。公度不能追及。遂寻判书公于江都。为义使睦詹从事。癸巳。迎驾于关西。冬。特以假注书。扈 中殿于海州。盖 宣庙尝见公笔迹。问政院以何人所书。而甚加 睿奖。故有是命云。甲子。清阴文正公。荐公才调于沈公悦。遂拜翰林。未几。被当路劾去。乙未。由承文院正字。例升著作。丙申。又升博士。已而授成均馆典籍。丁酉。中重试。拜工曹正郎。是年倭寇再逞。天将东征者数十辈。公承 命傧陈游击愚衷等。游击以公能通华语。意甚相得。冬。从征于蔚山。游击谓公曰。公文士。不闲弓马。可留庆州。盖游击爱之深。不欲俱往于死地也。戊戌。由户曹正郎。移典籍及礼曹佐郎。俄升正郎。奉命往义州。问礼于万经理世德。未还。拜司宪府持平。忤于权要。递为龙川郡守。郡在水陆之会。 天朝将士日夕旁午。公左右酬应。俱得其宜。己亥。中国商贾被寇掠于郡境。天将谪之。故公罢归。辛丑。朝廷创立三手军给保之举。公为其都厅。处之周详。时称举职。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6L 页
以刑曹正郎。选入侍讲院为文学。时辈恶之。壬寅。出为全罗道都事。俄兼春秋馆记注官事。公屡掌乡试。所选皆称得人。癸卯。复入为刑曹正郎。已而为保宁县监。丁外艰未赴。与伯氏庐墓。丧祭一遵家礼。馈奠之暇。必看先贤所辑礼书。乙巳服除。以西枢复兼记注官。丙午。为黄海道都事。丁未。出宰白川。旧例以官租七十斛。每年春散秋敛。取十倍之息。为租七百斛。公至则首罢之。且上疏言今日贡法。有乖任土之实。请改之。不报。翌年递归。俄拜缮工佥正。己酉庚戌。连除大同,金郊察访。皆不赴。为开城经历。府多富商大贾。素称难治。公秉心平允。大小无怨。壬子。以事罢。叙为直讲,司艺等职。已而升内资正。癸丑。以宗簿正承朝命。按狱于关西。甲寅。为长湍府使。时贼臣郑造之弟逵为督邮。欲以非法占夺本邑旧址。公移文问。不以威势少饶。竟以忤罢。是为光海之六年也。自是六七年之间。朝廷浊乱。彝伦斁塞。公杜门屏迹。绝意仕宦。辛酉。复除宗簿正。先是。国舅金悌男被诬告。以逆论死。凶徒目公以悌男馀党。劾罢之。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即位。公复正缮工。兼知制教。当时国政更始。群彦汇征。以文望被掌诰之选者甚众。公名居首。时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7H 页
朝廷议正贡案而难其人。遂以委公。公上疏曰。臣窃闻我国贡赋之法。昭载于经济六典。而燕山朝加定。不啻倍蓰。 中庙反正之后。仍存不革。壬辰乱后。量田改正。若能撙节财用则自可馀裕。而废朝十馀年来。上下征利。内外饕餮。正供之外。私献笼加。国用无节。随乏随加。几复燕山之旧。至于三名日方物八道朔膳。虽有减定之数。而以今时起之田结。见存之民户较之。则犹为大桀之政。即今设厅釐正。群贤会议。必能从长料理。益下损上。永为后世不易之定规矣。然四道之贡。一依京圻宣惠厅磨鍊。而但圻甸则地方密迩。输运便易。四道则远者十馀日程。近不下四五日。虽有沿海作米。山郡作木之令。而船马价之外。又有户首一倍三倍之徵矣。非但外方如此。京各司皆然。贡物虽曰作米。而京中难贸之物。则除各件价米。而以本色上纳者居多。上纳之际。私主人刁蹬之弊。有倍于外方之三倍矣。若不去户首滥捧。主人刁蹬。牟利者防纳之弊。则民不被其实泽矣。臣愚以为量出为入。公私两便。俾民乐从。且严滥徵之禁。申明科条。犯者枭示。然后纪纲可立。国法可行矣。然纪纲之立。不在于号令之间刑杖之严。而只在于人主之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7L 页
一心。朝廷者。万方之本也。人主者。朝廷之本也。人君诚能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则纪纲立而万事理矣。何法不行。何令不施乎。此虽先儒已陈之论。而舍此一言。臣亦无策。伏愿 殿下留意焉。臣又窃闻方物率多不急于日用者。今若减数磨鍊。以寓存羊之意。而 特命限年全减。以俟事定之后。则藏富于民。而民之蒙惠感德者。岂但万万而已乎。上供之物。自下擅减。事体未安。伏愿 圣上断自宸衷。三节方物。或减其一。八道朔膳。或减其半。或减三分之一焉。古人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殿下诚能恭俭由己。作周孚先。如未尝有位之时。始终一心。毋或怠忽。则 宗社幸甚。臣民幸甚。公既专管其事。损益得宜。庙堂称善焉。秋掌试于湖南。时试场多故。主事坐罢者十馀人。公与焉。其后湖士又投诬疏以持公。李月沙廷龟诸公。于 筵席据实申辨。反罪倡疏者三人。公之前枉。亦随而伸焉。甲子。逆适称兵。公时为缮工佥正。疏论擒诛方略。已而扈从公山。升通礼。出牧骊州。例升通政。明年。捕得逆党之在境者。以赏升嘉善。秋。弃官归。丁卯。虏贼入寇。公 扈驾于江都。朝廷与虏讲和。公慨然上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8H 页
疏曰。自古御戎之道。不过曰战守和三策而已。可战则战。可守则守。可和则和者。惟观时势之便否。处之得其当耳。其所谓和者亦有二焉。胜势在我而敌来乞和。则休兵息民。国家之福。许之可也。胜势在彼而无故请和者。谋也。恐喝之诱胁之。继之以难从之请。则宁以国毙。背城借一者。乃国君死社稷之正道也。今日之势。可谓急矣。因其请而讲和者。诚出于事势之不得已也。第虑彼贼席累胜长驱之势。何故请和而求退耶。庙堂之臣。陷于狡虏之诈谲。惑于降将之反侧。言则曰。和议可斥。虏使可斩。而终使 殿下引接之。宰臣宴享之。遣王弟以示信。输厚赂以结好。其为国家之辱。尚忍言哉。胡差再至。凶谋叵测。而恬不知耻。礼待犹前。是何道理。斩使焚书。虽不敢望于今日。而惟当据义斥绝。数罪拘留。以观彼贼之所为。一边督令诸将。一时进兵。或断其后。或遏其前。或夜斫营垒。或抄掠游骑。使贼狼顾失措。则彼孤军深入之贼。安得万全而返其巢穴乎。伏愿 殿下勿挠于群议之纷纭。断自 宸衷。无失机会焉。诸道将领之来会者。不为不多。而望风恇怯。远避山薮。一无进逼贼垒。以为声援者。以军法绳之。则元帅以下。皆当伏逗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8L 页
遛之律。一暄之被戮。不亦冤乎。(时平安监司尹暄。以不战被戮故云。)今则曰。恐妨和事。不得进剿。尤可痛心。伏愿 殿下亟下严旨。刻期进兵。如有不及期会者。一依军法从事。断不饶贷焉。自古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 殿下反正之初。咸仰如流之美。厥后渐不如初。少忤圣旨。辄加峻斥。到今城闭之日。未见言路之开。臣诚痛哭。不知税驾之所。目今三司之启。虽有过激之论。莫非救时之良药。格非之至言也。伏愿 殿下克廓虚受之量。决去自用之私。罔咈舆情。以为恢复之根基焉。卅年训鍊之兵。雄府累千之卒。不驱诸用武之地。而徒编于扈卫之列。若使贼徒闻之。岂不抵掌而窃笑之乎。我国兵制之失。识者议之久矣。而尚未变通。敌兵一至。莫敢抵当。此虽由于人心之积失将帅之无人。而不可胶柱而鼓瑟者也。为今之计。莫若因时更张。区别兵农。守宰主治民。将官主治兵。操练既久。有能升迁。以示劝奖之意。则将卒之间。若父兄子弟之相爱而相卫也。临敌赴难。宁有奔溃之患乎。臣顷与兵曹判书臣李廷龟。言及此事。则曰曾为兵判时。已达此意。而不得见施云。诚可叹惜。伏愿 殿下俯问而采施焉。事定。 大驾先 慈殿还都。命公以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9H 页
分兵曹参判留卫。是岁。除淮阳府使。盖公多病。欲就閒僻以自养也。簿领之暇。仍留意苏残。拮据财力。以除贫民之役。邑民爱之。立石以颂之。己巳递归。 皇孙诞生。五月。差进贺上使。兼以辨诬。盖宁远将袁崇焕题本。有朝鲜媾倭款奴之语也。辨咨文字。悉委于公。时袁将又奏塞登州路。俾由宁远以通朝贡。海道险远。人皆惮行。最后公膺是 命。又行期甚促。而宿疾复作。家人子弟请据实乞免。公不可曰。人臣岂择险夷。况我立朝四十年。受国恩荣。图报万一。此正其时也。辞气毅然。闻者愧服。七月。遂与冬至使尹安国等同发。既行。拜同知中枢府事。八月。乘船于大同江。出急水门。夜半风浪大起。碇绝船漂。舟人皆惧。公殊不失措。手自制文。盥洗焚香。以祭箕毕二星。自责以六条。俄而风定。同舟咸异之。到椵岛。驰启急水之状。到石城岛。败失卜船。到觉华前洋。见至使尹公遭飓渰死。馀船悉漂散无踪。公单舸独能登陆。人谓神明扶助公诚心。俾报国恩也。到袁军门。军门优馆之。遗帖以谕云。辽自被兵。不见鲜使之趾久矣。玆者信使重来。汉官威仪。得复见矣。盖自辽东陷虏之后。我国行人。皆由登莱以入。而宁远之路则自公行始复故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99L 页
也。公呈咨曰。卑职受寡君命。离王京已久。而海上阻风。今始到此。又遭至使渰没之惨。使国王事大之诚。不得道达。此最可恨者。军门骇叹。因问夷倭消息。公曰。小邦荷 天朝威灵。羁縻不绝。边境粗安。军门曰。贵国自 洪武以后。恭顺朝廷。近缘文武多事。道路阻隔。未得容易通情。今又海路遭风。使臣渰没。不胜惊叹。公称谢。因曰本国有冤枉事情。今奏闻朝廷。又将咨揭于老爷矣。数日后军门出巡锦州。公以至日已迫。先送书状官于京师。留待军门之还。参见于衙门。细陈辨诬曲折。则军门答曰。此事专为图文龙发也。至于媾款等语。亦泛然说话。非有他意。而因此一句话。贵国至有辨诬之举矣。因以手指其心曰。俺心里尤有所未安者。当具奏本。毕陈事情。兼达陪臣忠敬之意。盖其时椵岛将毛文龙。为军门所戮。而代以他将故云尔。公谢曰。老爷既赐温谕。且欲为之上闻。小邦冤枉之昭雪。什已八九矣。然媾字义有婚媾和媾二义。老爷若以为婚媾之媾。则尤岂不冤枉乎。答曰媾字从女傍。故用之于婚姻。然俺意本不如此。乃书合字于其掌而示之曰。是此意也。公谢曰。今闻老爷之言。中心释然矣。遂辞。行到山海关。闻奴贼毁长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0H 页
城入寇。连陷遵化,蓟州。蓟乃京师直路。公不得前行。数日。军门领兵过关。公令译官致问。仍探贼报则曰。伊贼从前窃发如此。然使行亦不可轻进矣。公欲从间路行。则所赁骡主等不肯行。不得已留关上。贼围皇城。军门以纵贼入城。不即赴援被重究。辽军号哭乞恩而不得。军情愤怒。拥祖大寿还锦。自此无人御贼。滦州,永平。相继见陷。永平去山海不远。城内虚惊甚数。公坚坐不动。时孙阁部承宗出镇关上。招谕大寿回军至关。人心遂定。公之一行亦安顿无他焉。阁部待公甚款。且给守岁之资。翌年庚午。诸将连报捷音。阁部戎务少间。公乃呈辨诬文。因致辞曰。小邦有冤莫伸。今值老爷专管东事。伏愿洞察情节。奏闻朝廷。阁部许之。公闻袁军门久未蒙释。呈文伸理于阁部。阁部曰。此意甚好。公以中朝被兵已久。而虑我国未得闻知。遂成五度状启。并以所录日记。别差译官金后觉。越海驰闻。本朝始得中原消息。咸称处事之善。阁部知公有文辞。以帖索公吟咏。公辞以有类徘谐。不足以尘累清览。公以旱路无进往之期。三月初。遂讨二只船。解缆于望洋亭。二日遭大风。又遇海贼。仅而获免。由天津陆行二日。乃到皇城。诣 阙肃拜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0L 页
讫。进呈贺表及辨诬奏本。 皇上即下奏本。特题曰。该国素娴礼义。世效忠勤。所奏事情。朕自览悉。不必陈辨。该部即行传谕云。此实 特恩。而袁,孙两公之奏。得力为多。然止于使该部传谕而已。则殊非所望。故公呈文礼部。请赐敕谕。则礼部峻拒不许。公三次呈文。意益恳至。竟得准许。然 皇朝敕命。例自礼部移文翰林院。题名撰出。内阁磨勘。奏经 御览。然后书写请宝。故完了未易。又滞月馀日矣。公艰关陆海之馀。遂患暴下之症。自五月以至六月。则无可为矣。以其九日申时。终于玉河馆。享年六十三。一行即告讣于礼部。提督送帖曰。朝鲜李陪臣奉使而来。梯山航海。身历艰难。未尝辞劳。且其翼翼小心。奉使得礼。可谓不辱君命。拟于役竣之日。祖帐都门。以华其行。而不意暴亡。旅榇燕山之邸。嗟嗟等死。也如本官之死。岂可与泯泯者同日道哉。录其忠勤。当以死事一节。焜耀青史。 皇上闻之。应有祭恤恩典矣。既上闻。皇帝特加伤怜。 下诏顺天府给棺材。令各部题给殡敛诸具。而皆未及用。公三从弟习读憬。从行主丧。第四日成服。其日提督问知初终节目曰。此乃朱子家礼。南京近处。悉皆遵用。尔国亦能行之矣。安南使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1H 页
人送人慰之。亦称赏不已。二十八日。 皇帝遣官谕祭。光禄官办祭。鸿胪官六员赞礼。铺黄土。设龙亭黄伞。略仿 皇上亲临之仪。且陈乐器于庭。祭品亦丰鲜。行三酌礼。其祭文曰。维年某月日。皇帝遣礼部主客清吏主事庄应会。谕祭朝鲜国差来进贡陪臣李忔曰。惟尔海国波臣。贡诚远至。勤劳可念。溘露增伤。遣祭示恩。祇承渥典。京师皆言中朝文武大臣。亦所罕得。此实异数云尔。翌日。庄提督私亦设奠操文而祭之。以白团领行三献四拜之礼。馆夫陆应春,小甲王有德等。皆盛设以哀之矣。七月。兵部拨给四十舁夫。且授金字牌御祭二字。使揭于舆前曰。所经示此。则虽阁老家。不敢阻搪矣。公殁十馀日。 皇帝回敕始下。译官陪持。偕公丧以行。初六日。发北京。十八日。还到山海关。孙阁部招译官问故。悼伤不已。有孙御史送白金曰。俺方赴任所。未及躬奠尔。八月乘船于觉华。由登州又乘船以行。遭逆风。还泊登州。十月十八日。仅到平壤石多山。道臣启闻。 上再下谕旨。令一路护丧。十一月。还旧第。 上又下备忘曰。李忔万里风涛。艰辛入往。病死客馆。予甚矜恻。其丧柩想已回还。令该曹追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1L 页
筵义禁府,春秋馆。同知成均馆事。 世子左宾客,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盖念公之死事而有此特恩也。又遗礼官临吊赐祭。后译官奉敕追到。 上遂命加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职如例。又命礼葬。所以酬专对竣事之劳也。隐卒崇终。无以加矣。诸孤改易棺物。十二月十六日。葬于通津县高阳浦乾坐之原。盖公平日之所卜也。前夫人黄氏。已葬于左室。至是合为一坟焉。公孝友出天。在亲侧。婉愉色养。待兄姊。尽其恭顺。平居虽和易自持。而惰慢之气则不设于身。其宰龙川也。倭奴尚据南徼。公奉判书公于任所。志物之养。无所不备。尝语人曰。苟非此时。岂能冒法奉亲。极欢乐之心哉。此亦乱离中国恩也。盖常时则国法不许迎父之官也。及其递官。奉还京宅。非朝请。未尝离侧。俸禄一无所私。以恣判书公所用焉。少妹弟妇皆寡居。赴外官。必率致以养曰。国法虽严。情亦切矣。此两嫠无所于归。不过日费数升官米而已。设令法官闻之。岂不是观过知仁处乎。兄弟之孤。虽疏必收养。一如己出。人不见其丝毫厚薄焉。平生不事产业。虽先世土田臧获。亦未尝紧著收聚。子弟或以贫不可堪为言。则曰小儿亦当以此为意耶。且汝父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2H 页
虽贫。不犹愈于书生家乎。使余不读书决科。此尚可得乎。公少好经书。精究文义。故其所述作。自有根本。非徒事藻缋者比也。年纪既高而读书犹不倦。夜以继日。癸亥以后。群贤满朝。有能知公者。惜公之遭时仍屈。故屡拟清要。而公之所意则不存焉。象村申公钦。新秉铨衡。公交义最深。一日从容与语曰。某青年出身。白首潦倒。今虽得清切班。更有何况。愿公勿复注拟。申公骇叹曰。不料宦念之淡至于如此也。遂改太常正。盖欲其因循升秩也。自是愈执谦退之心。人多为公嗟惜。而公则终始悠然也。公性度和缓。而内实坚确。当光海时。李尔瞻气势熏灼。其子中重试。欲邀致公庆席。因以笼络而使附己也。绍介者踵接于门。公抵拒终不肯往。其视平时自谓百鍊而终成绕指者。不翅霄壤之悬矣。其在山海关也。干戈抢攘。死生在前。而能以孤羁之踪。略无忧怖急遽之色。凡所酬应。动合机宜。至于丁未一疏。则足以褙起正论。鼓作士气。以彰明 累圣培育之功。如非所养有素。何以与此哉。呜呼。其亦可谓贤大夫哉。夫人。翼成公喜之七代孙。判尹孟献之曾孙。护军协之孙。秉节校尉礼元之女也。夫人恭逊洁直。言语之声。常不出户。校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2L 页
尉公爱之。二十。择对以归于公。常执妇道。事公甚谨。遭乱家败。夫人拔贫成业。皆有其道焉。尝随公之郡。尤严内外。未尝有因缘请托之事。辛丑七月。以免乳得疾。十九日终。寿三十五。后屡 赠至贞敬夫人。生一男二女。男明翼。荫仕阶折冲将军。为五卫将。女长适生员金元健。次适沈儒珍。继夫人崔氏。别有状。生四男一女。男昌翼。早夭。寿翼今为怀德县监。光翼,商翼。皆为斋郎。女适直长安世耇。明翼,昌翼皆无子。光翼第二第三子实为二房后。持平李休徵。明翼婿也。寿翼一男四女。男曰宽。女皆未行。光翼四男五女。男长𡩄。次寯。女长适申楠寿。次适尹播。馀幼。商翼二男四女幼。沈儒珍四男三女。男㮨,,梁,棏。梁监察。女长适辛石老。次适金万善。次适权斗瑞。安世耇三男。灿,煜,烒。灿,烒皆进士。女适李尚膺。公尝自号雪汀。公平生任真推分。不逐时好。及奉使出疆。则同朝共悯其衰耗。控实免行。于义何慊。而乃不惮慑。如赴乐地。涉鲸波并虎穴。九死一生。遂达 帝庭。以伸国冤。其心可谓伟矣。使其无恙东还。复 命圣朝。则超资锡马。有不足言。而遽乃奄忽。复于公馆。重为骨肉无穷之痛。抑独何哉。虽然。人未有生而无死者。等有一死。则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3H 页
如公之死于王事。以酬许国之心。而特蒙 皇上恩荣。龙亭,黄伞。晻映天日。鸿胪,光禄。奔走奠酹。金牌煌煌。道路感涕。虽使中国尊贵得此。亦足以誇耀于千载。况于海外陪臣。虽并输三缘之债。以侥倖于万一。何可冀哉。此非独公之一身。凡我东偏之人。皆得与其荣光矣。岂公德厚不向用于世。故天以是报之欤。其后几年。复自燕山有以柩归者。虽使得其优渥如公之为。不足以为荣。而适足以为羞。况其羯羠而无是耶。俛仰之际。世道之变。至于如此。益令人羡公之死而不能已也。余先人。游公父子间。情好甚密。公常尔汝先人。而卫将公则呼之以丈也。余以童子获尝隅坐。而承公颜。其时虽未省事。犹知其长者风度也。公不以幼少而猥赐问名。且问所学几何。而颇有期许之意。仍谓先人曰。公之诸子名皆从火。而宋朝人物之盛。莫如熙丰。此儿改命以熙。而公长子之名。是用朱子之讳。盍且改之。先人应曰。熙字正好。而是从兄所行。故不敢也。且我朝文明。亦莫如己卯之盛。而其时有名贤朴世熹。故尝以为无妨也。至今追思正如昨日事。而倏已四十年矣。今者承公诸胤之托。僭状公行。而孤露之怀。哽怆不暇。顾何敢为溢辞谀言。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3L 页
以诬公之醇德也。览者其察焉可也。时 崇祯壬寅四月日。恩津宋时烈。谨状。
庆兴府使卞公行状
公姓卞氏。讳时敏。字士讷。草溪人。高丽门下左侍中光之后。本朝汉城判尹南龙之七代孙。曾祖讳忠男。赠判决事。祖讳景寿。考讳惟清。荫补 禧陵参奉。两世皆绩文升上舍。妣高灵申氏。副护军沃之女。以 万历己卯十二月二十六日。生公于清州飞鸿里第。幼时志气不凡。识者期以远到。年十六。丁内艰。执丧已如成人。宗族称之。十九。值倭乱。其避兵。措画周详审密。一门赖之。俱全于乱。然公从此蹉过失学。遂从事孙吴说。二十五。登武科及第。是年参奉公没。其后十三年。始除唐浦万户。尽心职事。抚爱军卒。其舟舰器械多出新样。又常整齐战具。身擐甲冑。日夜不离楼橹。一如对敌时。主将尝不测侦察者屡矣。而未尝不然。主将大贤之。居四年。镇卒戴其惠服其威。屡颂于统制军门。统制使以闻于朝。特赐表里。升资折冲。未数月。又增嘉善秩。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其时靖社诸公。与公亲厚者多。欲录公从勋。公守正拒之。言者惭服。甲子逆适犯京。公以别将。属金文忠瑬。既而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4H 页
大驾将南幸。金公仓卒。授公以仆马之事。公分给内外。无不均一。时公适奴马下乡。势将徒步。而亦未敢有私己之计。遂裹足 扈驾。至崇礼门。公家属在路傍。曾无十步。欲历入求乘率。而犹以顾私为嫌。终不敢焉。至汉江则气竭力尽。赴踣于地。适内侍以药果一枚进御。 上于马上俯视公。遂折其半以赐之。公以故得少苏。而偶得同乡人借以马。公曰。船舰鲜少。大驾既济而乱兵阻塞。则吾辈无可奈何。不如从下流先渡。以待 驾行。有十馀辈从公计。遂从麻浦先渡。迎 驾于汉南。至稷山。户部将颁料。而军卒阑入。莫可抑遏。公以金公命主禁令。不厉声色。而无敢喧呼杂沓者。诸公皆曰。真奇才也。及还都。将录扈从劳。公上疏曰。 大驾离宫之日。从卫者不过百许人。及今所录之人。其数倍蓰。请停酬勚之 命。以杜冒伪之弊。 上嘉纳焉。遂行澄汰。只录其表表者。而公得升嘉义。丙寅。除庆兴府使。庆兴俗尚贸贸。学校颓废。公首先修治。而亦不烦民力。谭者美之。壬申。除乐安郡守。未赴而递。旋拜南原营将。府使睦公长钦。见公而重之。每事咨决曰。虽读书学古之人。无以过也。翌年五月二十三日。卒于营中。享年五十五。公孝诚根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4L 页
于天得。其事亲也。养生丧死。自尽其心。无有憾焉。友爱二弟。忧乐利病。必与之同。其二弟早亡。公率育孤幼。至诚怜恤。衣服饮食。均于己出。虽一家之人。不见其纤毫有异也。居官。秉心公正。律己简约。非其义也。一介不以取与于人。见人不善则虽达官要人。绝不相往来。时或大言以折之。以故不悦者多。其名位之不得大显。实坐于此。公尝有一妾。畜于家累年矣。既而其父附逆适。公并其所生子屏绝之。人以为过。而亦人所难能也。公娶县令王玉之女。生一男一女。长曰廷彪。公之继母。恩津宋氏也。公因缘出入其门。而竹窗李公时稷。亦宋之宅相。故与公厚善。余少时尝闻李公数公事而责之。余固知公之见重于贤士大夫也如此矣。今者廷彪。以公家状一通来示曰。所记质野。愿有以点化也。遂据其状。略加修润如右。时 崇祯丙午六月日。恩津宋时烈。书。
时庵赵公行状
公姓赵氏。讳相禹。字夏卿。其先杨州人也。始祖讳岑。高丽判院事。其后有文刚公末生。以性理之学。兼有文章之才。擅名当时。是生瑾。观察使。观察生正言仲辉。是公五代祖也。曾祖季神。司直。祖讷。副司正。考之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5H 页
柔。副司果。皆以勤学好善。为远迩所敬。妣平山韩氏。佥枢积之女。公以 万历壬午十月八日。生于温阳之北梅谷。是日其考有异梦。自幼时气度不俗。诚孝出人。大为父母所爱。年过十岁。犹未就学。一日。往其姻家。有洪正字信民。文士也。见而异之。问曰。汝学书乎。对曰。未也。何以不学。曰。未得其师也。洪曰。汝诚有意。明日可就我。翌日。公鸡鸣而起。往诣其门。洪犹未起。闻其至。出而引接。如尊客然。洪有授学者三四辈。使与公同业则皆不肯。洪曰。此儿虽初学。数月之后。则汝辈不敢望矣。公初受孟子书。日夜孜孜。虽食时亦不掩卷。每日未明。先至业所。洪每叹其笃志。自是日开月益。才讫七篇。文理大通。能作诗文。其同辈瞠然推先。不敢有企及之心焉。未几遭倭变。随长者避乱。抱其书以行。行住不辍诵读焉。后公中表兄吕公裕吉。为公州牧使。使从池教官达海,赵掌令翊学。池以能诗鸣。赵公文行。又为世所重。吕公盖欲成就公。故指引如此云。玄直讲德升。以文章自名。公就学南山诗。读过五六遍即成诵。玄大伏曰。吾所不及也。公性好礼学。其为诗则以李,杜,韩,孟为法。尝为献寿歌,甘露泉词。柳公根时按湖西。见而叹赏。至揭壁上而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5L 页
吟玩之。柳公于诗眼无一世。而伏公如此。至馀文人词客。亦莫不传诵焉。乙巳。赴乡试魁发解。由是诗名益盛。未及覆试。以亲癠废举业。专意医药。其考曰。汝如是则吾疾益深矣。公列书所看诸书以慰之曰。吾虽侍病。心目未尝不在于是也。翌年。竟遭忧制。三日水不入口。庐于墓侧。每日晨起哭墓。又归省母夫人。其间隔以川野。仍不脱衰麻。徒步往来。暮亦如之。虽风雨未尝废。时当光海朝。彝伦斁塞。服阕。因不赴场屋。内外诸亲。为设寿宴于母夫人。因劝母夫人使谕以赴举之意。母夫人曰。吾但愿吾子之贤而已。不愿其馀也。公之意自此尤坚决矣。洪公可臣。闻而叹赏曰。有是母。宜有是子也。公有诗云。母圣从儿愿。儿何报母恩。家贫无所养。定省自晨昏。又云。地僻三韩国。人观五帝书。知非蘧伯玉。多病马相如。未必吾登第。无令母倚闾。平生为此计。取适不求馀。祖母韩氏没。公伯氏承重服丧。公期年。与伯氏同寝食。未尝处内。壬戌。母夫人疾剧。公至诚侍药。至于尝泄。及丧。其居制之礼。一如前丧。时公年已五十矣。时伯氏已卒。独与仲氏居。事之竭其诚意。生员李屹,闵毅俊等。服其行谊。具其事以闻于方伯。时朝廷有崇奉 元宗大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6H 页
王之议。公援据经传。抗疏以论其非。不报。疏意大槩与文元公金先生之论不相远。时议伟之。吴相允谦为铨相。以公拟童蒙教官。 上大怒。至罢铨郎。丁卯。虏入寇。 世子分朝南下。公又上书。明大义斥和议。益与世人抹摋。 孝宗大王朝。始以荐拜 齐陵参奉不就。丁酉二月二十五日。以疾卒。春秋七十有六矣。以某月日。葬于温阳郡治西五里许板桥洞癸向之原。公气质清疏。才调高古。常喜淡薄。发言制行。动乖时俗。人或笑之而公不顾也。其诚孝之笃。得于天分。外艰时祖母尝病革。思食牛肉。时适 宣祖大王礼陟初也。公欲杀家内所畜以供之。亲戚咸曰。以私则父服未尽。以公则君丧未葬。而杀牛于家内可乎。公不听曰。老人垂死思食之物。以君丧而禁切。则可谓忠于君。而不孝于祖母也。其为忠也是真忠乎。亡父有知。冥冥之中。谓将如何。家甚贫窭。常不厌糟糠。而亲戚有昏丧之礼。则必极力相助。闻有饥饿者。亦救恤如不及焉。族人有贫无以祭先者。则必自代以行之。仲氏居相去二十里。年七十之后。候问往来。不避寒暑。得一美味。不以进于其宅则不先入口。自省事以后。凡四值 国恤。复土之前皆不肉。而冠服甚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6L 页
粗粗。不嫌其骇俗也。足迹未尝入城府。官人虽来见。亦不往谢焉。尝构精舍于先垄之下。读书其中。其制四面相对。而面各三间。名曰时庵。取天有四时。时有三月之义。其安时顺命之意可见矣。三代经传及心经,近思录及程朱全书。大全等书。未尝不置案上。人以疑礼来问。则酬应如响。学徒从之者甚众。早游文元公先生门下。先生与之讲论不倦。岭外诸贤。亦许其知礼。相与往复焉。李太常时稷,黄别坐宗海。最以臭味相契。终始为莫逆友。此可以见公之大略也。公娶晋州姜氏。文科佥知籀之女。今大司谏柏年之姊也。生六男二女。男长尔后。内侍教官。次尔重,尔䎘司马。官至佐郎。尔昭,尔翰司马。为参奉。季曰尔炳。女适参奉安应龟,玄弘后。尔后娶尹伣女。生男鸣周。六女适参奉许璋,生员韩世相,幼学任益寿,池日观,李遇明。其季幼。再娶元熙一女。生男鸣殷。尔重娶主簿权泂女。生二女。适幼学朴世宝。次幼学朴再熙。尔䎘娶曹沃女。生男鸣世。次鸣远。出为尔重后。女适幼学崔𡷫。尔昭娶李逸女。生男鸣岐。三女皆幼。尔翰娶慎簠女。尔炳娶池性渊女。生男鸣时,鸣道,鸣谦,鸣凤。一女幼。安应龟三男。时夏,时亮,时辅。一女幼。玄弘后二男。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7H 页
万春,万长。二女幼。佐郎尝为怀德县监。适当 圣考遗剑之日。方丧之礼。极其情文。饮食居处。无异私戚。竟以致命。而其兄弟皆修行有文。尔后之子鸣周。幼以至性闻于人。公之行谊。不独有于己而其行于家者又如此。尤可尚也已。今 上乙巳。 大驾临幸温阳。郡中士子上疏。明显公孝行及其诸子之贤。 上即命旌闾。除尔后官。尔重亦 命收用。而佐郎则特赠左承旨。尔炳捷 行朝廷试科。以承文副正字。今为济原察访。余少事文元公先生。仍获从公游。又于乱离琐尾之际。相有濡沫之怜。情义之深。盖不偶然也。前岁承旨来莅此邦之时。以公行状见托。余自顾庸陋。不足以侔状高明。故久不敢作。未几。承旨不幸以柩归。而其伯仲诸人。重以旧义要责。故不忍终辞而第录如右云。 崇祯丙午六月九日。恩津宋时烈。谨状。
掌令赵公行状
赵侯尔炳。字景章。杨州人也。鼻祖岑。丽朝判院事。入我朝有末生。官领中枢院事。谥文刚。以学术文章名。自后冠冕蝉联。曾祖讷。绩学无年。数世稍不振。祖之柔。副司果。值乱流寓于湖西之温阳郡。子孙因家焉。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7L 页
考参奉相禹。号时庵。以笃孝称于乡里。师事金文元先生。讲论礼学。遭光海朝。绝意进取。 仁庙朝。尝抗疏论追崇非礼。不报。以此枳于仕涂。尝以白衣从傧幕。盖以早有能诗声也。虽即自谢归。而可见一时诸公之推诩也。妣姜氏。 赠议政籀之女。判书柏年。即其弟也。侯名父子。资性又颖悟。父母钟爱。不甚课督曰。此儿自当成立。六七岁。已知读书。或至忘寝食。未成童而文理大进。能作诗文。多为人所称道。又擩染庭训。慕古之忠臣孝子。尝抄写其事迹而企勉焉。事父母务悦其心。其在亲侧。叱嗟之声。未尝及于婢使。时节果蔬。不及进于父母。则不先入口。时庵公尝病革。露祷北辰。愿以身代。及丧。哀毁甚。居止饮食。鲜不如礼。与诸兄日省墓于十里外。虽风雨不废。制除。犹不着华美之服。惟以娱侍慈颜为心。非有故不暂离侧。推以友同气抚诸侄。曲有恩意。岁乙巳。 显庙幸温泉。别设庭试。侯遂登名。拜扫先墓。墓去 行宫数百步而近。 上特命勿禁其箫鼓之声。实异数也。 上又因郡士疏。 命旌时庵公闾。官侯之伯兄。又以方丧至行。 赠侯兄佐郎公承旨。恩荣焕赫。人益叹德美之萃于一家。时大夫人尚康宁。泣谕诸子以图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8H 页
报国恩。侯克承慈训。益自淬砺焉。选入槐院。旋为亲养。出为济原察访。更张弊瘼。修举马政。残邮赖焉。常以远离慈闱为恨。别构一亭。名以望云。余为之记焉。闵公维重为监司。荐侯才可合字牧。李内翰敏采尝至锦山。侯与之酬唱不倦。其惓惓君亲之意。自见于语句之间。丁未秩满。例升典籍。移拜司宪府监察,工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又移户礼曹。己酉。拜燕岐县监。燕处两营之间。接应甚繁。而事无阙漏。拊民束吏。咸得其宜。又以方便偿补累年逋籴。为置训长于各面。劝课儒生。又以月朔。亲视其讲制而奖责焉。及其递归。士民咸惜其去。请留于朝焉。同春宋公。尝以周濂溪居官时事勉之。又书诗书遗业清白传家视民如伤忧国如家十六字以赠之。庚戌。拜兵曹佐郎。盖赵公复阳。方秉铨衡。将以为清选阶梯也。金公佐明。时判本兵。赏侯勤敏。每当注拟之际。颇有所问议。又畀以查正之任。辛亥。拜礼曹正郎。旋佐海西幕。时值凶荒。监司俾检道内赈政。侯明核虚实。饥民赖以全活者甚多。至其踏验灾伤。则简其驺从。遍视穷峡。吏不敢操纵。启罢守宰之怠其职者。不避势力。人以为难。其试讲儒生。一从公道。落者亦无怨言。凤山郡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8L 页
有玄水清狱。五父子承款将致法。方伯要侯审克。侯察其诬而脱之。如包孝肃故事。一道咸服其明哲。壬子。除文兼遂拜正言。纠劾无所避。时同春宋公。上疏指斥权奸。 上有伐异之教。事机转激。雷威震叠。削夺儒臣。编管台官。举朝错愕。莫敢以为言。侯与一二谏官。力请还收。阅月连启。因 严旨递。秋以敬差官。检覈湖南田政。详允平均。金相公寿兴判户部。举侯之能。因责他人之不能者。癸丑。拜兵曹正郎。移拜漕台。循例所支。亦不私焉。甲寅。拜持平。又升掌令则表叔姜公为都宪。侯以亲嫌。递付成均馆司艺。复入薇垣。时有 仁宣王后丧。侯食素悲痛。无异私戚。与长官论宫禁佛事之非。据礼争论。准请乃已。秋又拜掌令。 显庙礼陟。时事又大变。侯以正言。上疏论人君无私之道。仍言杜塞言路摧折士气之非。又言倾危之疏。不当嘉奖。 中批之除。所宜戒慎。遂见摈于时。乙卯春。拜沃川郡守。律己奉公。一如燕岐时。时有郡居凶徒。将复已毁之淫祠。凭藉上司。胁持本郡。侯意有不乐。弃官而归。旋以朝家催促。独还任所。丁巳。大夫人在伯兄官所。竟不起疾。侯攀擗哀毁。虽羸悴阽危而执礼愈固。己未服阕。拜成均直讲。出监海南县。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9H 页
虽甚病。官务无滞。县中豪右。不威而自戢。减舟税以宽渔户。设铺子以补民役。惟其为治如此。故所在皆有去思。或磨崖以颂其遗爱。庚申冬。以掌令 召还。未几以疾递。辛酉。复拜司艺。壬戌。升拜奉常副正。兼备局郎。俄迁掌乐正。冬复入霜台。而病不能供职。癸亥六月廿五日卒。得年五十。侯屡典郡邑而家甚贫。袭敛诸具。皆赖亲旧之助。以曾经侍从。 上别致赙物。葬于龙仁负儿山坐午之原。侯以慈详之姿。服习先训。循循自饬。与人无竞。故其在家顺于亲。友于兄弟。居官清慎。绝不为崖异行。亦可为一乡之善士。而寿仅中身。遽屈远图。惜哉。配池氏。府院君涌奇之后。通德郎性渊女。在家事父母以孝。既嫁移以事舅姑。庭户之间。人无间言。待宗族接宾客。咸得其欢心。喜施与恤穷独。无所吝惜焉。及丧舅姑。哀戚动人。随侯之官。未尝以一毫累侯。及侯疾病。常沐浴祷天。久益不衰。积忧成病。沈绵数载。竟以丙寅三月三日不淑。享年五十四。祔葬公墓左。五男鸣时,鸣道,鸣谦,鸣凤,鸣国。女适士人姜硕泰,李喜楠。余于时庵公。有同门义。甚相亲厚。又与侯外氏族属不远。由是与侯相视。终始无替。今侯诸子。要余状侯行。余老病垂死。屏弃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09L 页
笔研久矣。追忆旧谊。不忍终辞。第录如右。以俟立言之君子云。 崇祯丙寅五月日。宋时烈。状。
仲氏郡守公行状
公讳时默。字容甫。先考府君讳甲祚。号睡翁。有大节。以孝友行义。表见于世。光海丁巳。以新进士。只手抗义。斥折废 母凶论。又独诣 西宫拜恩如例。凶徒禁锢之。 天启癸亥。 仁祖反正。学官以独拜 西宫为题以试士。仕为奉事。丁卯。朝廷与虏媾。府君耻之。不复仕进。没于家。 孝宗丁酉。 上以丁巳事。 赠执义以褒之。妣郭氏。奉事自防女。奉事公大有忠孝节。壬辰倭变。从重峰赵先生。讨贼殉义。朝廷蠲租旌闾。其考曰谚。老职通政。通政公始自占其名曰。人徒得美名。而无实以充之。则是诬其名也。亦诬其命名之父也。我窃耻之。我性粗俗。姑以此名之。俟异日有善于己。然后改以美名可也。当壬辰。奉事公。从赵先生于义旅。道臣忌恶赵先生。囚通政公以沮之。奉事公归谒于狱。通政公责曰。汝以此时可顾私乎。奉事公遂去。复从赵先生同死焉。通政公盖伟人也。公以 万历乙巳二月廿五日生焉。生而啼泣甚稀。转动不数。或终日寂然。稍有知。绝不与群儿戏狎。坐一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10H 页
处沈然竟晷。先府君甚爱重之。既长游场屋。辄居上游。自 崇祯丙子以后杜门不出。时先府君弃诸孤已久。公奉先妣力田致养。暇时读书不辍。 仁祖末年。除职不就。 孝庙初。慎独斋金文敬公秉铨。授济原道察访。公曰。自丙丁以后天壤易处。虽家贫亲老。无可仕之义。今则 主上新立。诸君子皆出。以明大义。此时则又无不可仕之义矣。既之任。即举弊瘼。上疏请革。 上从之。驿隶赖之。例升尚瑞院直长。迁司宰监主簿。出为扶馀县监。未一年。先妣有疾。不乐官食。遂谢归。实甲午岁也。翌年乙未。先妣下世。公以衰老年。执丧之礼益严且谨。戊戌。为宣惠厅郎。转翊卫司司御。时公于东铨有亲嫌。洪公命夏责西铨。以为岂可使某久滞管库之职。西铨即除是职。故公不能安。谢病免。 显宗初。出监堤川县。考满。由广兴仓主簿。为益山郡守。时闵公维重为监司。相待敬谨。不以属官视之。有言闵公有不悦意。公欲谢归。闵公力言其无是。公曰。是说既行于人。吾知其真实无是。然亦何可冒居。遂力请罢去。闵公亦不能强也。已而。叙为珍山郡守。以病递归。壬子七月初五日终焉。我宋出恩津县。实与砺山之宋同源。砺谱言上世有惟翊,天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10L 页
翊。兄弟也。惟翊为砺山之祖。其祖于恩津者实天翊也。丽季有大原。大显于世。本朝有讳愉。 太宗朝。隐居不出。号双清堂。四世而至讳世良。亦谢官养德。金慕斋安国。称著于墓铭。其长子讳龟寿。号西阜。清明孝慈。与弟圭庵先生麟寿,妹婿成东洲悌元。志同道合。相聚讲学。时人名其居曰三贤闾。西阜公居丧致哀。有白燕巢其庐。成东洲手题其墓石曰。孝子奉事某之墓。然家法主于内含德美。耻于著见。故不听士友陈乞。而终无旌典焉。有子应期。官都事。学于圭庵先生。不替先懿。有五男。先府君其季也。公娶奉事李蓍生女。生三男一女。男长基学。荫补教官。次基德。次基亿。公以弟时焘,时杰无子。命基亿,基德出后焉。女婿韩五福也。基学娶承旨尹飞卿女。生子宗锡。二女为辛相东,朴钦妻。基亿早夭。娶士人姜万久女。其一女为金镇望妻。基德娶掌令成震丙女。生男圭锡,康锡。女为李𤲸妻。公性质重厚舒迟。详审沈静。绝无轻浮浅薄之习。有善于己。耻人知之。含晦于内。自信甚笃。行住动静。从容不迫。少时郡守成汝櫄善相人。相公而戏笑曰。君非可贵者也。所贵乎士君子者。以能勉强学问。变化气质也。今君气质自然近道。无事于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11H 页
变化。虽卒为德盛之君子。是天之所赋。而非君之力也。公笃于内行。事亲之际。专务诚实而不事文华。故亲意甚安之。与群弟处。虽甚相亲爱。而气貌庄肃。言笑简少。故群弟亦敬谨。不敢阑语于其侧。闺门之内。未尝有妇人言。故娣姒姑姊绝无嫌间。其于奴仆。御之以严。而仁恕恻怛之意常行于其间。其接人也淳谨。不为表襮。而数饷之间。不过一二言。而便收视寂然。故庭户之间。人迹绝少。至于閒人杂客则绝无往来者。然未尝言人之过。亦未尝有所称誉。至于见不善人则泊然不与开口。故人得一笑语。则如得重宝焉。比邻有与为人后而又失伦序者。公绝不与之往来。尝约亲友有山水会。闻其人亦至。托病不赴焉。其居官。绝不务声名而一主于悃愊。故虽无赫赫之誉。而吏民实服其忠信。然裁抑豪强。禁切私托。以致不悦者多。而公不顾也。其于去就。不为悻悻自好。而义所未安。则一毫不肯放过。于其益山时所处。可知也。盖公存心。以忠信为主而以礼自治。平居。早起盥栉。拜于家庙。退坐一室。看阅书册。无故未尝动作。其祭祀之礼。朔望必参。新物必荐。四时必祭。最以世俗轮行为未善。故不使诸弟家与焉。择奴婢可信者。专守
宋子大全卷二百十 第 111L 页
丘墓。多置祭田。以为久远之图。墓祭时。先荐上世之同葬一原者。以达考妣之孝心。冠昏丧礼。一依朱门成法。盖观于搢绅家。则如公之诚于心而备于礼者鲜矣。公喜饮酒。少时。长者欲其语则必与之酒。及长逢场辄饮至醉。醉未尝有失言。尤谨于色。自少至老。未尝有所近焉。余生后公才二岁。循始讫终。严敬之心。未尝少弛。尝与金公益熙同处。余见公之至。趋拜大门外。金公谓公曰。某之礼公过矣。公亦不须当也。金公见公色。殊不以为然。公既去。金公谓余曰。某丈真可畏人也。余尝惟念吾家法。自三贤。克称于士夫家。自我先君子兄弟。则又承其外翁李正献公润庆馀矩。其居家涖官之道。丧葬祭祀之礼。齐整谨严。以至于公而敬守而力行。卓然有成法。而惟性质淳笃深沈。其实德美行。内而不出。故人鲜克知之矣。惟余卞急肤躁。用力虽深。而终不能变化。每服公之不甚矫揉而自能寡过。夙夜企慕而竟未有万一肖似。至于今日。衰老将死。追惟平昔声音容节。不胜悲慕摧咽之至。谨录其始终梗槩。冒乞墓铭于执事。伏惟执事垂察焉。 崇祯乙卯三月日。累人宋时烈。状。